方圓法治雜志
『壹』 最高人民檢察院網有沒有方圓發制網
是「方圓法治網」,還有「方圓」雜志。
『貳』 吳丹紅的學術成果
《法律與權利》(參編),中國社會出版社2004年1月版,承擔6萬字;
《證人制度研究》(合著,第一作者),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6月版,承擔30萬字;
《刑事司法大趨勢》(合著),中國檢察出版社2005年1月版,承擔8萬字;
《證據法學研究》(合著,研究生教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
《簡明證據法學》(合著,本科生教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4月版。《英國刑事司法程序》(合譯),法律出版社2003年4月版,承擔12萬字;
《新世紀的證據法》,獨譯,載《訴訟法學研究》第11卷,中國檢察出版社2006年版;
《娃娃屋謀殺案》,獨譯,台灣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7年11月版;
《人民法院統一證據規定司法解釋建議稿及論證》,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8年5月版;
《特免權制度研究》,(專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11月版;
《比較檢察制度研究》(合著),中國檢察出版社2008年6月版;
《中國刑事名案程序與證據問題研究》,副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法律的側面》,對外經貿大學出版社2009年6月版。
《證據法學》,(十一五規劃教材,合著),中國政法大學出版2009年9月版。
《證據法學》,(參編,孫維萍主編),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年12月版。
《辦理死刑案件證據規定與非法證據排除規定的釋義和適用》,參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0年7月版。
《刑事證據新規定釋義》,參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11月出版。
《刑法與刑事程序》(第八版),合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即將出版。 《新刑訴法對刑事審判方式的改革》,《贛南審判》1998年第4期,0.5萬字;
《再探控權論——行政法理論基礎的反思》(獲院論文大賽二等獎),《盾鳴》1998年第5期,0.5萬字;
《電子商務的法律問題初探》(獲「華為杯」電子商務徵文三等獎),載《華中科技大學研究生學報》第20卷1期,0.6萬字;
《為陪審制度辯護》(該文獲校論文大賽一等獎),《青年法學》2000年秋季號,0.7萬字;
《舉證時限的理論思考與立法構想》,載《南京師大學報》(CSSCI索引)2001年第3期,1.2萬字;
《美國規制誘惑偵查的法理評介》,載《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1年第3期,0.7萬字;
《被告人認罪案件程序簡化改革芻議》,《人民法院報》2001年7月21日第3版,0.4萬字;
《論誘惑偵查》,載《法商研究》(CSSCI索引)2001年第4期,1.3萬字;
《共犯口供證明力淺論》,載《人民檢察》(核心)2001年第8期,0.5萬字;
《透視證人拒證權的價值理念》,載《律師世界》2001年第9期,0.5萬字;
《論共犯口供的證明力》,載《中國刑事法雜志》(CSSCI索引)2001年第5期,0.6萬字;
《證人證言的形式問題反思--以庭審改革為切入點》,載《湘潭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4期;
《刑事訴訟證人拒證原因探析》,載《證據學論壇》(核心)第三卷,中國檢察出版社2001版,0.6萬字;
《誘惑偵查初探》,載《公安大學學報》(核心)2001年第6期,人大書報復印中心《法學文摘卡》2002年第1期轉載,0.6萬字;
《「零口供」與沉默權》,《檢察新時代》2002年第2期;
《品格證據規則研究》,載《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2年第3期,1.9萬字;
《證人資格問題重述》,載《中國刑事法雜志》(CSSCI索引)2002年第5期,0.7萬字;
《兒童作證問題之研討》,載《政法論叢》(核心)2003年第1期,0.8萬字;
《論英美法上的意見證據》,載《律師世界》2003年第3期,0.7萬字;
《證人權利保障論綱》,載《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3年第1期,1.6萬字;
《證人保護制度探析》,載《華東政法學院學報》(CSSCI索引)2003年第3期,0.8萬字;
《「陷阱取證」的法律思考》,載《證據學論壇》(核心)第六卷,中國檢察出版社2003年版;《律師文摘》2004年第1期全文轉載,1.9萬字;
《我國鑒定人出庭作證制度探析》,載《中國司法鑒定》2003年第2期,0.9萬字;
《一體化下的歐盟司法制度》,《人民法院報》2003年5月26日B2版;
《證人作證的實現方式》,《山東大學法律評論》第1輯,山東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1.5萬字;
《刑訊逼供案的舉證責任》,載《法律適用》(核心)2003年第7期,0.9萬字;
《英美恢復性司法述評》,載《中國監獄法學刊》(核心)2003年第6期,0.7萬字;
《刑事普通程序簡易審中的證據問題》,載《證據學論壇》(核心)第七卷,中國檢察出版社2004年版,0.8萬字;
《證人制度的實證分析》,載《證據學論壇》(核心)第七卷,中國檢察出版社2004年版,1.1萬字;
《傳聞證據規則研究》,載《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4年第1期,1.9萬字;
《實現正義的另一種進程》載《訴訟法論叢》第九卷(權威),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恢復性司法論壇》2005年卷(群眾出版社2005年版)全文轉載,1.9萬字;
《證人補償制度研究》,載《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CSSCI索引)2004年第3期,1.1萬字;
《證人制度的經濟學分析》,載《證據學論壇》(核心)第八卷,中國檢察出版社2004年版,2.2萬字;
《歐美恢復性司法典型案例評價》,載《判解研究》(核心)2004年第2期,0.9萬字;
《證人制度改革縱橫談》,載《證據學論壇》(核心)第九卷,中國檢察出版社2005年版,0.8萬字;
《歐盟檢察發展趨勢與中國檢察制度改革》,載《人民檢察》(核心)2005年第2期,0.7萬字;
《特免權的中國命運》,載《證據學論壇》(核心)第十卷,中國檢察出版社2005年版,1.7萬字;
《法治視野下的卧底偵查》,載《法治論叢》2005年的4期,1.2萬字;
《角色、情境與社會容忍——法社會學視野下的刑訊逼供》,載《中外法學》(CSSCI索引)2006年第2期;人大復印資料《訴訟法學·司法制度》2006年第9期全文轉載,3.3萬字;
《面對中國的證據法學》,載《政法論壇》(CSSCI索引)2006年第2期,2.2萬字;
《刑事訴訟中的律師保密義務》,載《刑事法評論》(核心)第18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3.2萬字;
《司法場景中的證人作證》,載《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6年第3期,人大復印資料《訴訟法學·司法制度》(核心)2006年第11期全文轉載,1.2萬字;
《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實證研究——以法院處理刑訊逼供為例》,載《現代法學》(CSSCI索引)2006年第5期,人大復印資料《訴訟法學·司法制度》2007年第1期全文轉載,1.4萬字;
《證據法學研究的迷思——在西方樣本與中國現實之間》,載《政法論壇》(CSSCI索引)2006年第6期,0.7萬字;
《證據法的批判與建構》,載《環球法律評論》(CSSCI索引)2006年第6期,1.8萬字;
《中國式陪審的省察》,載《法商研究》(CSSCI索引)2007年第3期,人大復印資料《訴訟法學·司法制度》2007年第9期全文轉載,1.5萬字;
《傳聞法則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載《台灣本土法學雜志》第94期(2007年5月);
《舉報人法律保護的實證研究》,載《法治論壇》2007年第3期;
《證據法學的啟蒙》,載《證據科學》2007年(第15卷)第1、2期;
68. 《力量博弈下的刑訊逼供》,載《華中法律評論》第三卷(2008年12月版);
《民事訴訟中的測謊》,載《中外法學》2008年第6期;
《交叉詢問制度的中國問題》,載《證據學論壇》第14卷,2008年12月版;
《傳統訴訟文化新解》,載《西部法律評論》2009年第1期;
《證據法上的理論迷局》,載《證據科學》2009年第2期。
《中國證據立法的理想與現實》,載《訴訟法學研究》第15卷,中國檢察出版社2009年9月版;
《犯罪主觀方面的證明》,載《中國刑事法雜志》2010年第2期,人大復印資料《訴訟法學、司法制度》2010年第7期全文轉載;
《理念嬗變下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載《理論視野》2010年第8期; 《喧囂中的前進:年終評點司法界》,《湖北法制報》2002年1月22日第15版;
《兒童作證,不是一紙規定那麼簡單》,《檢察日報》2002年12月6日第3版;《切莫盲從誤用測謊技術》,《檢察日報》2003年1月15日第3版;
《「誘惑偵查」須嚴格控制》,《檢察日報》2003年1月24日第3版;
《偷拍、偷錄的困惑》,《人民法院報》2003年1月24日B2版;
《面對司法的媒體監督》,《人民法院報》2003年1月27日B2版;
《亟待規定證人的三種權利》,《檢察日報》2003年2月28日第3版;
《醫療糾紛舉證責任倒置不應叫停》,《檢察日報》2003年3月28日第3版;
《弘揚法學家精神的可人》,《人民法院報》2003年4月14日B2版;
《卧底偵查需要法律規則》,《檢察日報》2003年6月6日第3版;
《與學術親密接觸》,《法學家茶座》第三輯,山東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美國的誘惑偵查》,《檢察縱橫》2003年第6期;
《追究涉嫌偽證證人的程序》,《法治》2003年第7期;
《如何保障認罪口供的自願性和真實性》,《檢察日報》2003年10月30日第3版,0.4萬字;
《檢察機關在立案監督中具有調查權》,《檢察日報》2003年12月8日第3版,0.4萬字;
《如何建立證人經濟補償制度》,《檢察日報》2004年1月8日第3版;
《歐盟檢察制度有了新發展》,《檢察日報》2004年5月26日第3版;
《證據學研究的「三維世界」》,《證據學論壇》第八卷,中國檢察出版社2004年版;
《卡拉能否永遠OK?》,載《方圓法治》2005年第5期;
《路的制度與制度的路》,《方圓法治》2005年第 2期;
《道德與法律縫隙下的公私概念》,《方圓法治》2005年第 4期;
《維權是最好的美容之道》,《方圓法治》2005年第15期;
《「大義滅親」文化與法律思維》,《方圓法治》2005年第 7期;
《事實·錯案·證據》,《方圓法治》2005年第 8期;
《科技利刃下的隱私權》,《方圓法治》2005年第 10期;
《提倡酷刑的童話》,《法學家茶座》第九輯,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於細微處見法治》,載《中國婦女報》2005年12月20日;
《道德的善行與責任的缺位》,《方圓法治》2005年第 11期;
《證人為什麼不出庭?》,《法制日報》2006年1月5日第10版;
《受賄案件不宜誘惑偵查》,《方圓法治》2006年第 3期;
《為什麼不能實行毒品「合法化」》,《檢察日報》2006年1月9日第3版;
《叢林正義與司法正義》,《法制日報》2006年1月26日第11版;
《順從暴力與順應權力》,《方圓法治》2005年第 13期;
《證據立法呼聲緣何歸於沉寂?》,《檢察日報》2006年2月13日第12版;
《破案率的神話》,載《中國婦女報》2006年2月28日第6版;
《司法的悖論與尷尬》,《方圓法治》2005年第 14期;
《在法治的十字路口》,《方圓法治》2006年第5期;
《第二個辛普森——程序法治視野下的羅伯特殺妻案》,《方圓法治》2006年第6期;
《到底為什麼而爭論》,《檢察日報》2006年4月10日第3版;
《誘惑偵查:既然實際採用,就該立法規制》,《檢察日報》2006年3月20日,0.5萬字;
《讓律師走出保密義務的困局》,《檢察日報》2006年5月8日第3版;
《警察的素質》,《方圓法治》2005年第 16期;
《閑話「以保創收」》,《法制早報》2006年6月5日;
《變遷中的法學研究方法》,《檢察日報》2006年6月19日第3版;
《誰來監督監督者?》,《方圓法治》2005年第 17期;
《小廣告治理中的法治憂思》,《法制早報》2006年7月9日;
《事實的「羅生門」》,《檢察日報》2006年7月24日第3版;
《法律移植中的「捆綁性」》,《法制早報》2006年7月24日;
《毒品「合法化」的烏托邦》,《方圓法治》2005年第 19期;
《親歷庭審台灣「第一女婿」》,《方圓法治》2006年第15期;
《大學的開放與限制》,《法制早報》2006年8月20日;
《錯案何以揮之不去?》,《法制早報》2006年8月28日;
《律師的天堂與地獄》,《方圓法治》2005年第 21期;
《在台北親歷嗆扁現場》,《法律文摘》2006年第7期;
《法學院是怎樣煉成的》,《方圓法治》2006年第17期;
《個案請示制度的「熄燈號」》,《檢察日報》2006年9月18日第3版;
《致命的「常情斷案」》,《法制早報》2006年9月18日;
《百分之百的背後》,《方圓法治》2005年第 24期;
《美麗與哀愁:感受台灣地區法律的脈動》,《法制早報》2006年9月25日;
《中國證據法學第一人》,載《法學家茶座》第12輯,山東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證據相對主義》,《檢察日報》2006年10月23日第3版;
《法學經濟分析的一扇窗》,《法制早報》2006年10月30日;
《法庭之上誰最大?》,《檢察日報》2006年11月20日第3版;
《法律的一廂情願》,《檢察日報》2006年12月11日第3版;
《動物的法律權利》,《檢察日報》2007年2月5日第3版;
《寶島司法掠影》,《法學家茶座》第14輯,山東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禁鞭令的開禁與安寧權》,《方圓法治》2007年3月上期;
《排隊文明與中國法治》,《方圓法治》2007年3月下期;
《道路通向哪裡》,《法制日報》2007年4月1日;
《怎能用「電腦排期」根治司法弊病》,《法制日報》2007年4月15日;
《側面看法律》,《檢察日報》2007年4月16日第3版;
《以小說講授法庭科學》,《方圓法治》2007年4月下期;
《嚴格規則與自由裁量》,《方圓法治》2007年5月上期;
《不是神明在審判——電影〈十二怒漢〉中的證明問題》,《方圓法治》2007年5月上期;
《嚴格規則與自由裁量》,《方圓法治》2007年5月下期;
《從發現真實到價值多元》,《檢察日報》2007年6月18日(4748期);
《錯位的權利保障》,《人民法院報》2007年6月26日第5版;
《打擊官員的「真」文憑》,《清風》2007年第3期;
《殺光所有的律師?》《晟典律師評論》2007年第1期,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8月版;
《雞肋:中國式陪審》,《中國改革》2007年第7期。
《保護舉報人是檢察機關的義務》,《法制日報》2007年8月5日第1版;
《法律人的理想與現實》,《檢察日報》2007年8月13日(4804期);
《「紙餡包子」背後的真問題》,《方圓法治》2007年8月下期(205期);
《塵封的檢察制度史》,《法學家茶座》第16輯,山東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版;
《「紙包子」事件:引人深思的五個問題》,《人民法院報》2007年8月21日。
《法庭上的心理學家》,《法制日報》2007年8月26日第15版。
《司法改革的軟體與硬體》,《檢察日報》2007年9月4日(4826期)。
《預防腐敗犯罪需警惕當代韋小寶》,《法制日報》2007年9月9日。
《關於恢復性司法的一個反思》,《人民法院報》2007年9月26日第5版。
《千萬別來念法律?》,《方圓法治》2007年9月下期(205期)。
《法學何以成為科學》,《檢察日報》2007年10月8日。
《我的師父石仲朱》,《檢察日報》2007年10月18日「法學院」第13版;
《在台大法學院聽課》,《檢察日報》2007年10月18日「法學院」第21版;
《網路民意下的司法公正》,《法制日報》2007年10月21日;
《中國古代司法的另一面》,《方圓法治》2007年10月下期(209期);
《韋式貪官與反腐利器》,《檢察日報》2007年11月9日(4885期)第6版。
《聶樹斌案的制度反思》,《法制日報》2007年11月11日第2版;
《證人是靠不住的》,載《人民檢察》2007年11月上期(第21期);
《證據理論的一個側身》,載《方圓法治》2007年11月上期(210期);
《科學證據的迷霧》,《法制日報》2007年11月11日第3版;
《真的「假文憑」與假的「真文憑」》,《檢察日報》2007年12月7日(4913期);
《追問手術簽字制度》,《法制日報》2007年12月9日第2版;
《華南虎」真假辯:一場精彩的民間審判》,《檢察日報》2007年12月10日第3版;
《司法制度的選擇有慣性作用?》,《檢察日報》2007年12月17日第3版;
《個人所得稅的公眾期待》,《法制日報》2007年12月23日;《新華日報》2007年12月24日A3版轉載。
《科學證據一定是科學的嗎》,《檢察日報》2007年12月28日第6版;
《讓個稅回歸「劫富濟貧」的本來面目》,《檢察日報》2008年1月1日第3版;
《電信運營商能推個一干二凈?》,《檢察日報》2008年1月11日第3版;
《刑事證據規定能帶來什麼》,《法制日報》2008年1月27日第2版;
《我永遠不能說真話的遺憾》,《檢察日報》2008年2月1日;
《這是一個謊言盛行的年代嗎》,《檢察日報》2008年2月1日;
《一定要重復漫長的觀念更新進程嗎》,《檢察日報》2008年3月17日;
《歷史的另一張面孔》,《檢察日報》2008年3月21日;
《「許霆案」中的量刑裁量權困局》,《檢察日報》2008年4月4日;
《刑訊逼供與角色扮演》,《人民檢察》2008年第9期(5月)。
《法學研究的本土化問題》,載《檢察日報》2008年6月26日。
《訴訟的游戲規則》,載《檢察日報》2008年7月31日;
《奧運會報道要尊重運動員隱私權》,載《法制日報》2008年8月17日。
《「引誘性執法」是否具有正當性》,載《解放日報》2008年10月6日第11版。
《微軟的「正版秀」》,載《法人》2008年第11期。
《勿讓誠信體系破產》,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1期;
《股市期待法治陽光》,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2期;
《「鞭炮門」事件:公務員的年後第一課》,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3期;
《網路反腐的民間力量》,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4期;
《神證時代的正義》,載《檢察日報》2009年2月19日。
《為什麼又是礦難?》,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5期;
《「上帝」為何期盼3·15》,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6期;
《又見公捕公判》,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7期;
《刑法的愚人節》,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8期。
《刑事司法的「潛規則」》,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9期。
《懲罰性賠償有多難》,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10期。
《如果沒有口供》,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11期。
《冷眼旁觀破案率》,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12期。
《戴著鐐銬的舞者》,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13期。
《刑罰的「實報實銷」》,載《人民檢察》2009年第13期。
《不自願的自願》,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14期。
《法官和律師的角色》,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15期。
《測不出的真相》,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16期。
《二審為何不開庭》,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17期。
《刑事司法中的「躲貓貓」》,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18期。
《司法夾縫中的證人》,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19期。
《職務犯罪的「零容忍」》,載《人民檢察》2009年第19期;
《偵查的司法控制》,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20期。
《「釣魚式執法」暴露出的問題》,載《人民法院報》2009年12月8日第五版;
《公開審判的陰影》,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21期;
《像法律人一樣思考?》,載《方圓法治》2010年第1期;
《從行人社會到汽車社會》,載《方圓法治》2010年第3期;
《法制的傳統和移植》,載《方圓法治》2010年第5期;
《該以怎樣的態度和措施遏制刑訊逼供》,載《人民檢察》2010年第5期;
《制度的糾錯系統》,載《方圓法治》2010年第7期;
《訴訟的時間之殤》,載《方圓法治》2010年第9期;
《羅彩霞案為何久拖不審?》,載《人民日報》2010年5月6日第9版;
《正義木桶的短板》,載《方圓法治》2010年6月20日第273期;
《在法律與人情之間》,載《方圓法治》2010年7月2日第274期;
《司法能見度》,載《方圓法治》2010年7月20日第275期;
《如何給「張競」公平的通道》,載《人民日報》2010年7月26日;
《讓訴訟成為真正的訴訟》,載《方圓法治》2010年8月20日第277期;
《騙子狂歡是一種社會病》,載《羊城晚報》2010年8月29日;
《見識刑事訴訟的潛規則》,載《改革內參》2010年第32期(8月27日);
《交叉詢問制度碰到中國障礙》,載《改革內參》2010年第32期(8月27日);
《捐款為何不是義務》,載《方圓法治》2010年9月20日第279期;
《法治離我們有多遠》,載《方圓法治》2010年10月20日第281期;
《避風港與紅旗》,載《方圓法治》2010年11月20日第283期; 2003年5月—2004年3月,參與何家弘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證人制度研究」,合著《證人制度研究》,已經由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
2004年2月—5月,參與歐盟-中國司法合作項目「歐盟刑事司法制度研究」,合著的《刑事司法大趨勢》已經由中國檢察出版社出版;
2005年6-12月,參與美國福特基金項目「反酷刑與中國刑事司法改革」,相關成果已經發表在核心期刊;
2006年,台灣中央研究院資助項目「證人制度比較研究」,已經提交報告;
2006年,參與何家弘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項目「證據法學研究」項目,相關成果已經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
2005-2007年,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證人保護制度研究」,已經完成。
2007年5月-10月,參與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統一證據規定》起草,已完成。
2007年7月-2008年1月,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司法權基本理論問題研究」,已完成。
2007年10月起,參與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證據法學》,已完成。
2007年11月起,參與最高人民檢察院重點課題「檢察制度比較研究」,已完成。
2008年4月起,獨自承擔中國政法大學校級課題「證據法學的啟蒙」,進行中。
2008年8月起,獨自承擔證據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08年度科研項目培育資金項目「民事訴訟中測謊結論運用之實證研究」,已完成;
2008年9月起,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證據立法問題研究》(08JC820046),進行中。
2010年6月起,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刑事證人保護制度研究》,進行中。
『叄』 網上投稿有稿費嗎哪裡有
網上給報刊投稿有稿費.
一、中央媒體
人民日報
今日談 [email protected]
黨建周刊 [email protected], 讀者來信 [email protected]
經濟周刊 [email protected], 企業經緯 [email protected]
財經縱橫(金海觀潮) [email protected] , 法治論苑 [email protected]
百家之言 [email protected] , 科技視野(趙亞輝)[email protected]
教育論壇 [email protected], 環境漫筆 [email protected]
議政與建言 [email protected], 新 農 村 [email protected]
民主與法制 [email protected] 立法與執法 [email protected],
民主評說 [email protected],
時代熱評 [email protected] 周一至周五
來信收悉。 投稿人民日報10版「時代熱評」請投:[email protected]
投稿人民日報10版「基層傳真」請投: [email protected] 敬請投稿者注意區分,避免因錯投而導致郵件丟失!
文化時評 [email protected]《一周時評》用觀點敘述、串聯、評說一周內發生的文化事件,給人啟迪
健康衛生(不吐不快孫秀艷)[email protected],
經濟版 [email protected]
經濟視點》就經濟熱點問題進行分析。文字的表現、思想的火花,相對時效性和深度不作太大要求。
經濟時評》經濟領域熱點、問題及時點評時效性、觀點的新穎性和思想的深度
華南時評 [email protected]
人民論壇[email protected]人民論壇《言論廣角》欄目自開辦以來,受到廣大讀者的支持和喜愛,為更好地與讀者交流,請您拿起手中的筆,就當今社會生活中人們所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加以評說、廣開言路。
來稿要求:1、本人原創作品,請勿一稿多投。2、力求簡約,短小精悍,字數在1200字左右為宜。3、觀點鮮明,可讀性強,有感染力,有震撼力。3、註明作者的真實姓名、詳細地址、郵編及電話。4、稿件一經錄用,即付稿酬。
互動方式:[email protected]或[email protected]
來信請寄:北京市朝陽區金台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人民論壇雜志社《言論廣角》欄目收 郵編:100733 電話:010—65363751
■人民日報海外版談天說地[email protected],
文博雜譚[email protected],
好望角(時評)[email protected],
說長道短[email protected],。
經濟時評 [email protected]
傳真:010—65368224 地址:北京人民日報總編室經濟版 郵編:100733
黨建時評 [email protected] 本報群眾工作部 讀者論壇 [email protected]
時代熱評 [email protected] 移動用戶:1510123018 聯通用戶:9510123018
「文化時評」徵稿
文化新聞版今天與您見面了。
新的文化新聞版由原來的教育•科技•衛生•環境新聞版與文化新聞版整合而成,這意味著與廣大讀者精神生活息息相關的大文化領域的新聞都將在這里集中呈現。
親愛的讀者朋友,整合後的文化新聞版,將帶著新鮮的面孔和春天的氣息接受您的檢驗。我們將不遺餘力,在落實「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原則上取得新進展,辦出新水平,反映出大文化領域的新氣象,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今日聚焦》專欄報道剛發生的重大文化新聞,強調新聞性、及時性;《深度報道》專欄對文化熱點問題進行分析、點評,體現前瞻性、思想性;《一周時評》專欄用觀點敘述、串聯、評說一周內發生的文化事件,給人啟迪,引導輿論;《新聞人物》專欄關注新聞事件中的人物,無論名人還是普通百姓,只要能帶給人感動、啟示或警示,都可以入欄;《世像圖說》專欄用鏡頭聚焦文化新聞事件,反映世相百態,圖文並茂。
編采互動、編讀互動、開門辦報是我們的編輯思路,讀者的信任和期待是我們取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我們熱切地期待著您的關注和支持。文化時評 [email protected]
節約小竅門
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464/15271/1354080.html
2005年07月21日 【字型大小 大 中 小】【留言】【論壇】【列印】【關閉】
開欄的話
寶貴的資源、能源,是我們可持續發展的命脈。惜之費之,在於每個人的一舉一動、一點一滴。崇尚節約,既是對國家、社會和地球的責任,又是對綠色環保生活理念的實踐。
日常生活中,節約其實並不難,有時只需舉手之勞,關鍵是樹立節約意識、摒棄浪費惡習。建設節約型社會,需要大家同心協力、身體力行。家電使用、生活用水、單位節能、企業降耗……大有文章可做。本報今天起推出《節約小竅門》專欄,我們期待著您的好點子,歡迎投稿!
聯系方式:北京朝陽區金台西路2號人民日報總編室二版編輯組(郵編:100733)
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給電腦節能支兩招
如今,電腦已成為現代辦公不可缺少的幫手,也是很多大學生常備的學習工具,然而很多人還不知道電腦使用不當會造成較大的能源浪費。使用電腦,其實有不少節能的訣竅。
首先,養成良好的使用習慣。長時間不使用電腦,應將電腦的主機和顯示器關閉。短暫休息期間,盡量啟用電腦的「睡眠」模式,這種低能耗模式可以將能源使用量降低到一半以下。關機之後,要將插頭拔出,否則電腦會有約4.8瓦的能耗。在用電腦聽音樂或者看影碟時,最好使用耳機,以減少音箱的耗電量。
其次,選擇合適的電腦配置和外接設備。顯示器的選擇要適當,因為顯示器越大,消耗的能源越多。例如,一台17英寸的顯示器比14英寸顯示器耗能多35%。一般而言,筆記本電腦比台式電腦能耗低得多;噴墨列印機使用的能源比激光列印機少90%;列印機與復印機聯網,可以減少空閑時間,效率更高。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王雪冬)
《人民日報》 (2005年07月21日 第二版)
■中國青年報 青年話題(2-5)[email protected](其中「冰點時評」1500-2000字)
尊敬的作者: 您好!首先感謝來稿。我們會在您投稿後一天之內拜讀(周五至周日期間可能需要兩天時間)。如果決定採用會立即通知您。如果沒有接到採用通知,可自行投往別處。我們拒絕一稿多投,如有發現免發稿費。再次感謝您對我們工作的支持。 中國青年報青年話題編輯室
屋檐下 [email protected] (故事加議論1500-2000字)
法治「法眼」 [email protected](1500字)
經濟生活[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1000-1500字)
思想者「學林風」[email protected] (1000-1500字 聚焦時政的理論文章)
教育「教育視點[email protected](1000-1500字)
學習周刊 「聲音」[email protected] (2000字)
■中國青年 時評版,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抄送:[email protected]千字380--620元。
截稿一般是15日和30日。
■工人日報 新聞評論 [email protected] (劉文寧) 董迎春
從9月起,工人日報新聞評論版編輯時間做適當調整,希望諸位關注、大力配合——我們的截稿時間定於每天上午11點。就當天新聞寫的評論稿件,請在此時間之前傳來。如果有些稿件需要斟酌,也可以在第二天發給我們。但是,本報一版「有話直說」欄目稿件不受此時間限制。
本郵箱從8月初起,開始接受工人日報一版「有話直說」欄目稿件。此欄目用稿標准:就當天較重大新聞事件做簡短、明快評論,就事論事,論題集中,不做長篇大論,不做深入剖析,點到為止,語言精煉、到位。
其它事宜,一切如常。
我們選用的新聞評論稿件,要求註明新聞事件的出處及准確時間,如某報、某電視台某月某日報道。我們不希望您針對網站內報道的新聞做評論,如果是某網站轉自某報紙的消息,請註明報紙的名稱及時間。如果是從某報轉引的消息,請註明援引自什麼地方。 發來的文稿如果在五個工作日內未見報,可另行處理。 歡迎獨家專投,在中央級各大報間,最好不要一稿多投。 文稿一經採用,即寄樣報,並付稿酬。 請用文本格式,別用附件。 祝好! 工人日報新聞評論版編輯
讀者來信(1) [email protected] 蓋雷平
科教時評 [email protected]
社會•觀點(7)[email protected] (鄭莉)
工會新聞[email protected]
文娛 [email protected]
■光明日報 光明論壇 [email protected]
教育時評 [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周末讀者來信:[email protected] 文化 [email protected] 法制 [email protected]
《人才》專刊 有話要說 [email protected]
光明網[email protected]
■經濟日報 三農論壇:[email protected]
您好! 來信已經收到 相關選題請登錄 縣域經濟論壇 www.xyjj.net/bbs 請繼續關注並賜稿 祝工作順利! 經濟日報農村版 吳永亮 董一方 武文傑 宋午
縣域經濟•四季論壇 [email protected], 今日導刊話題 [email protected]
質量雜談(孟憲江) [email protected], 誠信專刊 [email protected]
讀者之聲 [email protected] (周1\3\5專版) [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產經透視 [email protected] , 財經證券 [email protected]
今日財經 [email protected] , 科教周刊 [email protected]
導刊職場 [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 政府理財 [email protected]
行業瞭望 [email protected]
道德建設大家談徵文 徵文信箱:[email protected]
■半月談 [email protected]
■解放軍報 [email protected] Q
■法制日報 評論部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視點」:周1到周5,每天1/3個版面,就最近2天左右的熱點、重要法律事件進行議論,位置在5版;
「今日快評」:版面允許的情況下每天一篇,在2版的位置,注重新聞時效性和法制特色;
「每周法評」:每周三在一版見報,需要深厚的法律功底,需要重大的熱點\焦點題材;
「新聞時評」:針對突發性的重大社會事件,隨時上。
等版面、欄目需要各位兄弟的大力支持。新的版面、欄目已經從5月18日正式啟動。稿酬基本上在100-300元/千字,根據稿子的質量和是否多投。一般來說,我們希望來稿字數不少於1000字,不高於1500字。當然,那種有觀點、有思想、有文採的好稿,我們可以保留1800到2000字。希望大家能夠盡量靜下心來,寫出一些真正有思想、有感悟的法制言論來。當日的新聞,最好在下午3點前發過來。投稿請同時給[email protected](目前我們主要還是看這個)[email protected]兩個信箱發送。特別需要說明的是,為了確保稿子能夠及時地被採用,請不要再給版面上設置的其他非本部門信箱發送。我們謝絕同是全國性媒體尤其是法制媒體的一稿多投。謝謝合作!稿費一般是半個月一結算。抱歉的是,由於人手不足,目前我們不能為各位郵寄樣報。7月新人到來之後情況能夠有所好轉。
聯系電話:64735588轉5057 阮占江
檢察日報: 星期一、三、五,第四版:讀者見解:[email protected]
星期二,廉政周刊 第七版 陽光(話題為反腐倡廉)[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星期三 法制時評 總郵箱:[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第六版 法辯 [email protected]
第七版 時評[email protected]
《方圓》 雜志編輯劉瓊向各位時評老師問好!!!
各位時評老師好,我是《方圓》雜志的編輯劉瓊,(由於工作變動,我從<檢察日報>>正義網原創編輯部調至了<方圓>雜志社工作)感謝大家以前一直對我在正義網工作的支持,謝謝大家。
《方圓》雜志是由最高人民檢察院主管,中國檢察日報社主辦的一家半月刊的法治雜志(2005年1月由月刊改為半月刊),它關注民生,倡導廉政,研判經濟,啟蒙法治,引導司法咨詢潮流。
方圓雜志時評欄目由以前的一個月一期改為現在改版後的半月一期,以時評作者的來稿為主,每半月挑選6篇,歡迎大家積積來稿。
由於我們雜志的性質為法制類刊物,所以希望各位作者的稿件在都盡可能的帶有法治特色,由於頁面的限制,請各位的來稿字數上最好限制為1000字以內。稿件採用後,稿費為1000字100元,每月結算一次。
投稿請給[email protected]上,也可以繼續給我的郵箱投稿[email protected].(由於技術上的限制,我們的郵箱可能收不到雅虎的信件)。
如果大家有什麼好的建議和意見,可以由QQ告知我,我的QQ號碼是308941462。希望大家能向以前一樣的多多支持我的工作,謝謝!!!
祝大家工作順利,稿件多多見曉。
人民公安報:[email protected]
■人民法院報 正義周刊(新聞評說)(2)[email protected]
民主與法制雜志 [email protected]
《法制與新聞》雜志讀者視角 [email protected]
■民主與法制時報(2) [email protected]
中國紀檢監察報 廉政時評 [email protected]
《廉政瞭望》雜志:[email protected]
〈黨建雜志〉<[email protected]>
■農民日報 三農論壇:[email protected]
中國婦女報 天天觀點 [email protected] 傳媒觀察 [email protected]
中國人口報 生活時評 [email protected] (電話:010-62224759)兩性悟語 [email protected]
■中國老年 對老年人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發表議論 [email protected]
中國政協 [email protected] 經濟信息部 自曹理
■中國商報 評論 [email protected]
中國聯合商報(北京)信箱:(1)[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中國聯合商報是服務於商務人士群體和關注經濟生活的廣大讀者的一份新型經濟類報紙,。詳細介紹見http://www.mtklw.com.cn/News.asp?id=1765。評論版一般選用優秀的經濟與商業評論,宏觀、微觀的都可以,謝絕社會評論。800-1500字,稿費標准千字200-300 元。一周一期,周一出版。但一般周三周四就開始要定稿了。
國軍好。 大作之中,見解稍偏。個人認為兩點:1、泛評活力集中在對社會和政府的建言,則時評無根無憑,且政府和社會虛化;2、關注社會多而見解商機少,這種角度應該開掘。 公此篇如能分析小太陽的商心獨到,則大好且可刊用。 希望多交流,多支持。 問好 中國聯合商報 評論版 鄭建峰 工作QQ:56857748
■中國工商報 維權時評 [email protected]
■中華工商時報 文化 [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觀點評論(1、2、4、5) [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中國商界》雜志 (2) [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鄔鳳英
稿費千字150至200元。不要求獨家
■經濟觀察報 社論、來論 :[email protected]
《中國產經新聞》報:尖鋒時評:[email protected]
《民營經濟報》觀點:[email protected]
■金融時報 金融文化(刊登雜文時評) [email protected]
■中國經營報 新聞評論 [email protected]
■中國經濟導報 新視點[email protected] , 社會周刊 [email protected],
城市[email protected]
中國經濟導報 李坤民[email protected]
中國經濟時報 開放論壇 [email protected] ,
時評(2.4.5頭天下午3點截稿) [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您好,您的稿件收到,多謝。
來稿發送到[email protected] 的同時,請務必發一份至 [email protected]
來稿請使用「文本文件」,直接粘貼即可。請不要用「附件」形式,多謝。
我報時評版每周二、四、五齣刊,前一天下午四點截稿。對優秀稿件,我們會根據流程適當放寬截稿時間。
感謝您的大力支持。 中國經濟時報 社評理論部
如若投稿芥子園版面,敬請發至[email protected],芥子園類稿件請自覺控制郵件空間,芥子園版面一般不適用抒情類散文,請見諒。
《中國經濟》雜志 [email protected]
■中國財經報 發展導刊 [email protected]
市縣財經 [email protected],文化時評 [email protected]
中國財經信息資料 [email protected]
您發送的稿件已經收到。 《中國財經信息資料》編輯部
國際金融報<[email protected]>
《西部發展報》論壇:[email protected]
■中國財政 [email protected]
您好!稿件已經收到,正在處理中,謝謝您的支持!《中國財政》正在征訂中,歡迎您訂閱並繼續來稿。《中國財政》編輯部
《消費日報》:[email protected]
《中國消費報》觀點聲音:[email protected]
中國保險報 [email protected]
本版宗旨:真問題,大視野。我們有志於做「一個能夠影響中國的時事評論版」。在更高的思維高度上關注國家轉型和時代風雲,關注真問題,強調時評的廣度和深度。財經視角切入社會問題者尤佳。本版開辟人物評論專欄,或從人物命運折射時代,或在時代背景下評價人物。本版設「中國眼」專欄,特別歡迎專家學者、有識之士對事關全局和未來的重大問題發表自己獨立的真知灼見。本版認稿不認人,編者可能有偏見,但不能有偏心。 本版現為周一、周三、周五三個版。本報網址:http://www.zgbxb.com
時評版郵箱:[email protected]
■市場報 參考專論 [email protected] (刊登與財經、人物、事件有關的時評)
財經時評 [email protected] (側重金融、證券),
熱點評論[email protected] (經濟新聞評論)
覺悟副刊 [email protected]
投訴曝光•市場與法 [email protected]
商業評論(陶筠) [email protected]
文化生活 [email protected]
■中國稅務報 言論 [email protected] 納稅人聲音(劉雲昌)[email protected]
稅收經濟(財經觀察)、納稅人生活(百姓話題,時評) [email protected]
稅務新聞(有一篇有關稅務工作的小言論)[email protected]
■中國企業報 總編室 [email protected]
中國石化報 熱點快語 高寧(4) [email protected]
■中國汽車報 新聞評論部 [email protected]
王國軍,你好!
收到你的投稿。謝謝!
根據上級部門的最新紀律,報社要求登記每一位來稿人的真實姓名、工作單位、身份證號碼、聯系方式等。希望您能夠提供給我們。
再次謝謝!
中國汽車報編輯中心 孟莉
7月6日
■中國信息報 評論 [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中國文化報:[email protected]
中國教師報編輯茅衛東向大家問好各位時評高手,我是《中國教師報•新觀察》版編輯,初來乍到,向大家問好!我們《中國教師報》是一份面向全國中小學教師的周報,每周三出報。周一中午十一點以前新聞版時評欄截稿,我的新觀察版按規定提前一周截稿(呵呵,所以從今年開始把時評欄目放新聞版了)。現在我和新聞版的編輯每天收到大量時評,但我們每周錄用也就二至三個,有時因為各種原因,錄用更少。如果大家願意,可以把教育方面的時評投給我們。非教育類時評,新聞版是不會發的,我的新觀察新近設了一個機動的「象牙塔外」欄目,發表一些有關民主、法治方面的稿件。有一點要強調的,投給我們的時評稿件,請不要再投給全國有影響力的媒體,最好只投地
方晚報之類的。新聞版信箱:[email protected],新觀察信箱:[email protected]
千字五十至七十的標准 時評 [email protected]
老師您好,稿件收到,如果在一月內未見刊發,您可另行處理,謝謝支持!另,本版不接收任何附件形式的稿件,請諒解
■中國教育報 長短錄 [email protected] 教育論壇:[email protected]
您的稿件已收到,我會及時處理您的稿件。請勿一稿兩投。如2個月後稿件未被採用,可試投本報其他欄目或其他報刊。感謝您對中國教育報教育論壇欄目的支持。儲召生
■現代教育報 教育時評 [email protected] , [email protected]
■學習時報 觀察思考 [email protected]
《成長》文叢徵稿 "焦點時評"一月一篇 [email protected]
■德育報[email protected],
■科學時報 觀察版 [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老年日報 老齡新聞 [email protected] 網址 www.lnrb.net
■中國勞動保障報 言論 [email protected] 職業導刊 [email protected]
■中國消費者報 消費時評 [email protected]
■中國社會報 社會保障與救助(讀者評論,時評)[email protected]
社會雜談 [email protected] 社會建設與管理(聲音) [email protected]
■中國審計報 財經周刊•張弛 [email protected]
公共信箱:[email protected] 頭版王榮:[email protected]
■中國鄉鎮企業報 企業點評 [email protected]
■中國化工報 資本市場(財富茶座、人才論壇) [email protected]
■中國電力報 聲音 [email protected]
■中國交通報 先注冊,網上投稿(評論) http://211.100.245.227/gnsnewspublisher/
■中國工業報 產經時評(楠風編輯) [email protected]時評、企業管理評論 [email protected]
■中國改革報 改革時評、經濟評論 [email protected] 時事評論 [email protected]
法治評說 [email protected]
■中華新聞報 時評 [email protected] 王少偉
「雜文操練」 這主要是一個議論性質的欄目,雜文性質,可以針對各種各樣的事物發言,題材多樣。千字左右。千字100-200元,只要文章不太差,一般在千字150元以上。
編輯聯系方式:郵箱:[email protected] qq:251359474
中華讀書報 時評:[email protected]
中國礦業報 能源觀勢版 「一言堂」(800-1000字)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科教觀新版 [email protected]
《新安全》雜志:[email protected]
《安全雜志》<[email protected]>
中國安全生產報 [email protected]
請使用[email protected]傳輸稿件,由於國家局搬家,9月中旬以後此信箱不能正常使用。請諒!
電話:010-64463891 64463155
謝謝!
冶金安全(鞍鋼日報承辦)[email protected]
中國冶金報 [email protected]
中華建築報 [email protected]
中國建設報 建設時評 [email protected]
中國環境報 [email protected]
■政策雜志 [email protected]
■新民周刊 言論信箱 [email protected]
■新聞周刊 讀者來信 [email protected]
■管理與財富 [email protected]
■中國改革 農村版 [email protected]
■瞭望新聞周刊 評論 [email protected] (錯)
■公司雜志與企業相關的管理時評、營銷時評 [email protected] ( 編輯QQ:1232817)
■新市民 [email protected]
■時代潮 [email protected]
■科技興農 雜志社 [email protected]
■工商之友 經濟雜文 [email protected]
■企業家 [email protected]
環球時報[email protected]
《百姓雜志》<[email protected]>
共產黨人雜志<[email protected]>
■人民網 觀點頻道 [email protected]
您的投稿我們已經收到,首先非常感謝您對人民網觀點頻道的支持,我們會在3個工作日內給您答復,如果遇到雙休日或節假日我們會在5天內給您答復。如果超過天數仍沒有用稿通知,可視為投稿未被採用。
由於每天來稿量很大,請您在投稿的時候盡量使用文本方式發送郵件,不要攜帶附件,在收件人欄內直接填入 [email protected] 信箱地址,郵件標題盡量寫作「時評投稿:××××(文章題目)」或「徵文投稿:××××(文章題目)」這樣的格式,以免您的來稿因混在大量垃圾信中而被編輯遺漏,以免您的才華被埋沒。同時,請在郵件中寫清本人的詳細地址、聯系方式和真實姓名,以便於我們與您聯系。投稿是否已被其他媒體使用或是否一稿多投也希望您能在來信中註明。
另外,由於每天來稿量很大,一般編輯選擇當天稿件的時間截止到下午4點,望見諒。
歡迎您繼續投稿,祝筆健! 人民網觀點頻道編輯:李焱
■新華網 言論頻道 [email protected]
『肆』 劉飛宇的發表論文
1、劉飛宇:《從檔案公開看我國行政信息公開制度的完善》,法學評論,2005年6月
2、劉飛宇:《進入診所搶劫能否構成入戶搶劫》人民檢察,2005年6月
3、劉飛宇:《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是否享有許可權》,檢察日報,2005年8月
4、劉飛宇、武豐:《重起爐灶 不如挖掘已有資源》,工人日報,2005年10月
5、劉飛宇、張步峰:《自由主義抑或是決策主義——1954年憲法制定權分析》,《1954年憲法研究》
6、劉飛宇、石俊:《語言權的限制與保護——從地方方言譯製片被禁說起》,《法學論壇》2005年12月
7、劉飛宇:《「黃碟」案的法律分析》,公法評論,2005年12月;
8、胡錦光、劉飛宇:《2005年行政法學研究綜述》,法學家,2006年1月
9、劉飛宇、張步峰:《行政訴訟中舉證責任的性質論析》,社會科學戰線,2005年第3期;
10、劉飛宇:《行政信息公開與個人資料保護的銜接——以我國行政公開第一案為視角》,法學,2005年第4期;
11、劉飛宇:《對於「河南地域歧視案」的規范分析》,法制日報,2005年4月28日
12、劉飛宇:《對於刑法中剝奪政治權利的憲法學思考》,法學家,2005年第1期
13、劉飛宇:《死刑犯接受采訪的背後》,方圓法治,2005年2月,總第144期
14、胡錦光、劉飛宇:《2004年行政法學學術研究回顧》,2005年第1期,法學家
15、劉飛宇:《論知情權的請求權能》,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4年第6期
16、劉飛宇:《論知情權的請求權能》,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2005年第1期;
17、胡錦光、劉飛宇:《從行政許可法看辦學許可制度的完善》,中國高等教育,2004年第15、16期
18、劉飛宇:《新東方》,《對行政賠償先行處理程序的思考——兼論國家賠償法的修改》,2004年第9期;
19、劉飛宇:《論行政信息公開制度在當代中國的價值——沿著韋伯的思路》,憲政與行政法治評論(創刊號),中國人民大學憲政與行政法治研究中心編,2004年第一版
20、胡錦光、劉飛宇:《2003年行政法學研究綜述》,法學家,2004年第1期;
21、胡錦光、劉飛宇:《行政法學研究》,北京社會科學年鑒,2003年10月;
22、劉飛宇、張步峰:《從一個案例看行政公開制度的缺陷》,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3年第6期
23、胡錦光、劉飛宇:《國家行為的判斷標准》,中國人民大學學報,約七千字。
24、胡錦光、劉飛宇:《2001年行政法學研究綜述》,法學家,約九千字
25、胡錦光、劉飛宇:《「規定」及其行政復議探析》,法學研究,約九千字
26、劉飛宇:《縣級行政組織法論》,中國公安大學出版社,約三萬字
27、趙奇、劉飛宇:《知情權初探》,北京市行政學院學報,約九千字
28、皮純協、劉飛宇:《我國行政公開制度的現狀、問題及對策》,法學雜志,約九千字。
29、皮純協、劉飛宇:《The question and solution of FOIA of China》,,約九千字
30、劉飛宇:《知情權基本理論研究》,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慶論文集,約四萬字
31、劉飛宇:《內地、澳門情報公開制度比較研究》,澳門公共論從,約一萬字
32、劉飛宇:《論聽證當事人》,浙江行政學院學報,約八千字
33、鄂振輝、劉飛宇:《商業性言論的法律保護》,北京行政學院學報,約九千字
『伍』 謝朝平案的背景
謝朝平其人——文學愛好者
謝朝平1955年生人,屬羊,四川平昌縣人。家中兄妹五人,他排行最小,按照李瓊的說法,是「農村人,讀書出來的」。上世紀70年代末期,謝朝平從平昌師范學校畢業,隨即分配在縣內教初中歷史。不久,被上調到縣文教局教研室當研究員,從此沉醉於文字工作:編教材、編試卷、編縣志,等等。
李瓊1986年經人介紹與謝朝平相識,其時她為達州鋼鐵廠工人,謝仍然在縣里文教局工作。1987年,二人結婚。婚後育有一子一女,現均在四川工作。
1989年,謝朝平調任達縣監察局,不久又調任達縣檢察院,任職於政研室,負責該院的外宣工作。在謝朝平主持下,檢察院外宣工作風生水起,謝由此被達州市檢察院看中,隨即上調。
婚後李瓊發現,謝朝平的寫作愛好已一發不可收拾。「他喜歡報告文學,」李瓊說,謝不抽煙不喝酒,看書寫作是惟一愛好。除了國內一大批法制類期刊,謝的投稿對象還包括《知音》等情感社會類刊物。豐厚的稿費曾是家裡重要的經濟來源。
原《方圓法治》編輯部副主任龍平川與謝朝平相識於上個世紀90年代。龍的手下有幾十個定期供稿的作者,遍布全國各地,謝正是其中之一。「他算是最勤奮的作者了,基本一個月就能投來一兩篇稿子,質量也很高。」
曾在2002年至2003年間任《南方周末》調查、觀察版編輯的萬靜波回憶,那時,他偶爾能收到達州市檢察院工作人員謝朝平的投稿,「電郵還沒普及,多是以書信的方式。」謝來稿的素材大多來自檢察院起訴的案件,給《南方周末》起到過線索提供的作用,並未獲得過直接刊發,「但老實說,他的文章是不錯的。」
作為「副業」,檢察官謝朝平出產的作品主要是案件報道和人物通訊。前者往往是寫達縣當地的貪腐案件,典型者莫過於1995年發表於《檢察風雲》的「巴山作證,法不容瀆——一個法院院長的沉淪」;後者則少一些,主要是檢察系統人物的宣傳稿件。
2002年,謝朝平多年間見諸各報端的45篇貪腐案件稿,集合成《罪惡家族——檢察官手記》一書,由大眾文藝出版社出版。時任四川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韓忠信為之作序推薦。由於題材、內容引人入勝,該書出版後曾遭到盜印。
50歲的「北漂」
2005年,四川省公檢法系統編制緊張,遂出台政策鼓勵員工提前辦理內退,內退期間工資待遇不變。年滿50的謝朝平符合內退條件,正面臨進退的抉擇。
他撥通了《方圓法治》老朋友龍平川的電話:「我這個年紀,退下來想找點事做,我能寫也能編,能不能來你們這兒工作?」當年8月,謝朝平辦理完內退手續。10月8日,謝朝平與妻子踏足北京。在龍平川的引薦下,順利入職《方圓法治》成為一名普通記者,開始「北漂」之旅。
抵京之初,單位出面租下一套二居室,謝兩口子和另外一個同事各住一間。合住的同事多年後還記得,「他是檢察官出身,經常一大堆材料,研究來研究去,寫稿常寫到夜裡一兩點,非常勤奮。」
同事龍平川發現,在寫作方面,謝朝平能寫好5000字的大稿,但對200字的小消息犯難。單位領導感覺,謝的文字風格「不夠時尚」。
不過,勤奮與敬業是同事們公認的。入職後,謝拿到新聞出版總署發的記者證,並做過一些輿論監督報道。也曾因一些批評報道,遭遇很大壓力。時至今日,網上仍能找到一篇名為「記者采訪煤礦承包糾紛時遭煤老闆死亡威脅」的文章,講述的正是2009年6月謝朝平在山西采訪的遭遇。
據謝朝平在《方圓法治》的同事介紹,謝作為年過五旬的記者,不僅工作努力,文字水平也超過一般記者,給雜志貢獻過多篇封面文章,其中寫地方打黑的一篇報道曾在單位頗受好評。
「他是一個有點木訥的人,但是一旦認准自己要做的事,很執著。」龍平川記得,生活中的謝朝平話不多,主要聊家裡的孩子、過去在檢察系統時的一些案件,偶爾談下國際形勢。
「我們拖他一起吃飯,他不肯喝酒,吃完每次搶著埋單,把喝多了的人送回去,這樣搞得大家都不好意思叫他去吃飯了,他太客氣。」龍平川說。
妻子李瓊眼中,謝朝平是個不太理會生活瑣事的人,但是很善良,心很軟。「看見電視里播汶川地震的鏡頭,他在那兒噼里啪啦掉眼淚。」
在《方圓法治》工作兩三年後,謝朝平轉到同為《檢察日報》旗下的正義網工作,直到從單位離職,預備回四川老家養老。
為移民著史
追溯起來,到《方圓法治》雜志後的兩次采訪,為日後謝朝平的牢獄之災埋下了伏筆。前一次讓他結識了老作家任彥芳。後一次,則讓他首次接觸到三門峽庫區移民。
2005年11月,早已離休的任彥芳因著書惹上官司。剛到崗的《方圓法治》記者謝朝平前來采訪任,從此二人相識。任彥芳認為,寫作重在反映民生疾苦,與謝朝平的理念頗合,兩人來往日多。
此後,當謝朝平寫三門峽移民史的《大遷徙》一書成稿後,任幫助謝聯系了自己北大的學弟、《火花》雜志社執行社長魏丕植。在魏的幫助下,《大遷徙》得以以《火花》增刊的形式出版。
而書稿的寫作,源自2006年5月中旬的一次采訪。當年,謝朝平受編輯部指派,前去渭南采訪並寫成「655次舉報前後」一文,結果由於渭南方面的公關,稿件未能刊出。但此次渭南之行,謝朝平采訪到了此前被媒體忽略的原渭南地區移民辦主任程遠,並從程遠及當地友人處獲得了近十公斤的材料,沉甸甸地背回北京。
此後,謝朝平利用假期六去渭南。被采訪過的移民至今記得,他采訪時坐了移民的車,走之前一定要掏錢將油加滿。有感於移民的貧困,他總是自己掏錢請移民們吃飯。
妻子李瓊曾在2007年春節陪謝朝平去過一次渭南。當時是正月初五,二人從四川達州過完年,即冒著紛紛揚揚的大雪到了渭南,轉坐農用三輪車到移民家采訪。
「他曾經說,寫完三門峽移民史這本書,他就可以回達州甚至回成都兒女身邊養老了。這是他一生中要做的最後一件事。」龍平川說,謝去過渭南後回來,每每跟他描述移民生活的慘痛,「我知道,他是被移民們感染了。」最後,龍看完謝的書稿,並為《大遷徙》一書寫了序言。
由於題材原因,謝朝平聯系出版社時,屢屢碰壁。龍平川建議將書直接發網上算了,但是「他是死腦筋,硬是說不通,認為只有印出來的書才是真正的書,那樣移民才能看到」。
後來,任彥芳向他的北大學弟、《火花》雜志社的魏丕植推薦了《大遷徙》,此文遂以《火花》增刊的形式出版。出乎意料的是,書到渭南即被查扣。謝朝平寫下「渭南封殺《大遷徙》前後」一文,並向媒體求助。為以防不測,他將一些寫作資料用郵件發給友人保存。
陝西警察來《火花》雜志北京編輯部調查多次,其間,龍平川和謝朝平碰面,二人在馬路上邊走邊聊。龍勸服似地給謝講了個故事。
龍說:從前有個和尚養了條狗,你知道狗叫什麼名字嗎?謝說不知道。龍說:那條狗叫「放下」。每天傍晚,和尚都要站在廟門口喊這條狗:「放下,回來!放下,回來!」
謝朝平會意一笑,說:「我把這件事情做完,我就『放下』了。」幾天後的一個傍晚,七名身著便裝的警察說是查戶口,進入謝家。55歲的謝朝平被拷上手銬,與《大遷徙》書稿一同被警方帶走。
『陸』 易勝華的人物事跡
首屆國家司法考試全國前50名,曾榮獲《亞洲法律雜志(ALB)》2013「中國十佳訴訟律師」、「十大優秀辯護人」、「北京市優秀律師」等稱號。第二屆中國律師原創文章大賽刑事組第二名。全國首屆「公訴人與律師電視論辯賽」北京賽區律師選拔賽「最佳風采獎」、團體第一名。
易勝華律師曾是司法廳演講比賽一等獎獲得者,優秀論文獲得者,曾在《檢察日報》、《方圓法治》、《新法制報》、《上海法治報》、《律師與法制》等報刊、雜志發表法律作品數百篇。
易勝華律師是暢銷書《別在異鄉哭泣--一個律師的成長手記》的作者。該書於2013年5月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上市兩個月,三次加印,得到廣泛好評。易勝華律師將所有版稅都捐獻給了公益項目--「免費午餐」工程,為貧困地區的中小學生提供免費的營養午餐。
易勝華律師從事法律工作十餘年,2002年取得法律職業資格證,2004年開始正式執業。易勝華律師長期研究中國刑事法律制度和死刑刑事政策,代理了數百起刑事案件,在刑事辯護領域經驗豐富。
擅長經濟職務犯罪、貪污賄賂犯罪、死刑案件、毒品犯罪、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以及其他重大、疑難、復雜刑事案件的辯護。易勝華律師還常年擔任數家大型公司企業法律顧問,有著極為豐富的談判經驗。
(6)方圓法治雜志擴展閱讀
易勝華,江西九江人,北京盈科律師事務所刑事部主任,高級合夥人律師,盈科全國刑事專業委員會主任。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黨員,北京市朝陽區律師協會爭議解決委員會副主任,作家協會會員,清華大學法學院、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碩士研究生聯合導師,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律政菁英坊」導師。北京市高校模擬法庭大賽專家評委,北京市高校辯論賽特邀評委。
『柒』 最高人民檢察院下設的出版社的《方圓法治》雜志如何訂閱
編輯電話:010-51606962
發行電話:010-68630307
廣告電話:010-51606963
傳真:010-68667115 010-51606964
電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社址:北京市石景山區 魯谷西路5號
『捌』 貴陽有哪些雜志社
雖然是本地的,也不能說我不熟悉的就是最近才起家的,但是回答一些對你應該有些幫助吧~~~
貴陽文史雜志社
貴陽市 《考試》雜志社
《中國新西部》雜志社
《方圓法治.律政》雜志社
以上都是我才聽說的,應該是最近辦的,恩,還有一些老的,也順便給你吧
貴陽雜志社(你可能都聽過)
貴陽知識雜志社
貴州省貴陽市雜志社
『玖』 方圓雜志辦公地點在哪兒接收投稿嗎
《方圓》雜志社是最高人民檢察院主管、檢察日報社主辦的法治新聞期刊。在北京市石景山區萬達廣場,可以向雜志社投稿,雜志上有投稿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