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道德的特點
A. 網路道德的特點有哪些
比如:罵人,不誠信,造謠,發表迷信、恐怖信息
B. 網路道德與現實社會道德相比具有什麼特點
社會主義職業道德與過去一切社會中的職業道德相比較,具有如下特徵:
(一)繼承性和創造性相統一
社會主義制度雖然是歷史上最新型、最先進的制度,但反映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和社會方式的職業道德,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一方面,它在繼承傳統優秀道德的基礎上,根據時代發展的要求和社會主義制度的特徵,對傳統職業道德進行調整,賦予它新的內涵;另一方面,根據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要求,它也提出了新的職業道德要求,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等。因此,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反映了繼承性和創造性的統一。
(二)階級性和人民性相統一
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其根本目的和任務在於反映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維護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的政治統治地位。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義雖然從根本上消滅了剝削階級和剝削制度,但其他非公有製成分將長期存在,社會主義職業道德這種鮮明的階級性也必然會長期存在。同時,社會主義是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因此,它反映和體現的是全體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因此,社會主義的職業道德是階級性和人民性的統一。
(三)先進性和廣泛性相統一
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反映了工人階級與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和要求.因而具有先進性。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先進性主要表現為:它是迄今為止人類社會最先進社會經濟關系的反映;它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批判地吸收了人類歷史上職業道德的優良傳統,從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公民受到的教育程度和基本道德觀念等方面的實際情況出發,體現著由高到低的不同層次。
社會主義職業道德雖然具有先進性的特徵。但是.社會主義社會中還存在著非社會主義性質的職業道德現象,因此,對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先進性的評價應該有一個可以衡量的客觀標准。這個客觀標准就是要有利於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有利於國家的統一、民族的團結和社會的進步,有利於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惡丑,有利於弘揚正氣、構建和諧社會,有利於公民自覺履行權利和義務,以開拓創新、銳意改革的精神和誠實守信、無私奉獻的品德創造美好生活。只有符合這些基本要求,才能真正體現出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先進性。
C. 以如何遵守網路道德論文
大學生如何遵守網路道德
一、網路道德
所謂網路道德,是指以善惡為標准,通過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們的上網行為,調節網路時空中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網路道德是時代的產物,與信息網路相適應,人類面臨新的道德要求和選擇,於是網路道德應運而生。網路道德是人與人、人與人群關系的行為法則,它是一定社會背景下人們的行為規范,賦予人們在動機或行為上的是非善惡判斷標准。
當前社會,互聯網正以空前的廣度和深度滲透到人們生活當中。目前,中國網民已突破3億人,大學生是其中最活躍的群體。抽樣調查顯示,北京重點高校大學生經常上網的人數達到80%。
二、網路道德現狀
互聯網給人們帶來文明進步的同時,也有相當的負面效應。垃圾郵件、色情傳播、暴力恐怖、網上犯罪不一而足。上網聊天時常有頹廢消極不負責任的言論情緒,直接影響大學生的認知、情感、心理。
某校在本校范圍內作了一次網路道德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86.3%的同學收到過不文明的網路信息,93.2%的同學遇到過網上不文明現象,比如謾罵和恐嚇。即使是在學校較受歡迎的BBS,也僅有17.2%的同學認為那上面發表的個人見解值得一看,87.3%的同學認為提倡網路道德勢在必行。
三、大學生自覺遵守網路道德
在無序的網上世界提倡網路道德實在必要。道德主要是通過自律來實現的。大學生如何做到上網自律呢?
1.對反動、色情、迷信的信息,自覺地不看,不聽,不信。對這些精神「毒品」,不要抱著好奇、試試看的心理,一「吃」就上癮,一上癮就難以自拔。與其以後進「戒毒所」,不如一開始就抵制它。一個不懂得抵制的人,總是跟著感覺走、跟著時髦走的人,是不可能實現道德自律的。
2.不在網上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論。網上聊天,可幫助我們交流信息和思想。如果認為在那個虛擬的世界裡可以不負責任地胡說八道,那就錯了。虛 擬的世界連著真實的世界,影響著每一個坐在電腦前面的人,一個有正義感、有責任感的人,在生活中會處處(包括上網)以負責任的態度行事,主持正義,反對邪惡。
3.參與電腦娛樂和網路游戲,也要掌握「度」。2005年,上海某大學退學試讀和轉學的學生237名,80%以上是因為過度沉迷於電腦娛樂和網路游戲。偶爾玩玩,未嘗不可;一旦沉迷,每日里幾小時、十幾小時搭進去,荒廢學業,辜負了大好時光;嚴重者導致退學,這就因小失大,損失慘重了。
我國領導人指出:「互聯網是開放的,信息龐雜多樣,既有大量進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動、迷信、黃色的內容。互聯網已成為思想政治工作一個新的重要陣地。國內外敵對勢力正竭力利用它同我們黨和政府爭奪群眾,爭奪青年。我們要研究其特點,採取有力措施應對這種挑戰。」對大學生來說,提倡網路道德,用道德來自律;對學校的管理者來說,主要的是「研究其特點,採取有力措施」,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盡量抵制負面效應,以利大學生健康成長。
D. 網路道德的特點
「網路社會」生活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生活,正是它的特殊性決定了「網路社會」生活中的道德具有不同於現實社會生活中的道德的新的特點與發展趨勢。 自主性,即與現實社會的道德相比,「網路社會」的道德呈現出一種更少依賴性、更多自主性的特點與趨勢。
網際網路本來是人們基於一定的利益與需要(資源共享、互惠合作等)自覺自願地互聯而形成的,在這里,每一個人都既是參與者,又是組織者;或者說既是演員,又是導演。也正因為網路是人們自主自願建立起來的,人們必須自己確定自己干什麼、怎麼干,自發地「自己對自己負責」、「自己為自己作主」、「自己管理自己」,自覺地做網路的主人。在網路建設之初,信息貧乏且雜亂無章,此時就有許多網路人無私地大量上載信息,並為那些雜亂無章的信息資源建立管理程序、編制各種實用軟體,以方便網路用戶特別是那些不太熟悉網路的人訪問和運用網上資源(這種行為後來越來越商業化了);網路建立起來以後,為維持網路的正常秩序,網路人又自覺地訂立規范,當發現不道德行為時,又都自發站出來扶正驅邪。「網路社會」的道德規范不是根據權威(不論哪種權威)的意願建立起來的,而是網路人自發自覺的行為的結果。由於網路道德規范是人們根據自己的利益與需要制定的,因此增強了人們遵守這些道德規范的自覺性。
此外,網路道德環境(「非熟人社會」)與道德監督機制的新特點(更少人干預、過問、管理和控制),也要求人們的道德行為具有較高的自律性。在那種失去了某些強制和他律因素的「自由時空」、「自主社會」中,或許最初人們還不太適應,然而這種社會必將是人們的主體意識,特別是權利、責任與義務意識逐步覺醒的社會,一個主體的意志與品格得到更充分錘煉的社會,一個真正的道德主體地位得以確立的社會,一個人們自主自願進行活動和管理的社會。如果說傳統社會的道德主要是一種依賴型道德,那麼隨著「網路社會」的到來,人們建立起來的應該是一種自主型的新道德。 開放性,即與現實社會的道德相比,「網路社會」的道德呈現出一種不同的道德意識、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之間經常性的沖突、碰撞和融合的特點與趨勢。時空,一直是限制人們之間交往的主要障礙。美國網路專家威廉·奧爾曼說:信息革命帶來的最基本的變化是,它有能力以甚至十年前還不可想像的方式,使人們緊密聯系,消除「這里」和「那裡」的界限。正如幾十年前鐵路和高速公路使地理距離縮短,人們有可能異地交往,有可能住在遠離工作地點的城市郊區一樣,信息技術帶來的傳播方式的現代化,特別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設,使得地理距離暫時「消失」了,我們居住的星球正在變成一個「小村莊」,正在或將要創造出一個一個「電子社區」,人們即使居住在不同的州、時區、國家,也可以「在一起」工作、娛樂。甚至那些窮鄉僻壤也能與世界上其它地區的人們方便地交往、合作乃至打成一片。這樣,人們之間便可以不受時空的限制而交往,人們之間不同的道德意識、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的沖突、碰撞和融合也就變得可能了。
同時,由於人們的宗教信仰、價值觀念、風俗習慣和生活方式的不同,致使人們的交往受到了極大的限制。一方面,人們之間不能相互理解,另一方面,也缺乏相互交往的方式與手段。而網際網路的全球化,把不同國家和所有這些方面均為不同的人們都聯結起來,它既可以將不同的宗教信仰、價值觀念、風俗習慣和生活方式頻繁而清晰地呈現在世人面前,各種獨特的行為和各種奇風異俗都必須接受人們目光的洗禮,同時也為他們提供了交往的有效方式和手段。這樣,一方面可以使宗教信仰、價值觀念、風俗習慣和生活方式不同的人們,通過學習、交往、教育和閱讀等各種方式,增進相互之間的溝通和理解,從而更寬容、更通情達理;另一方面也使各種文化沖突日益表面化和尖銳化。落後的、無聊的、非人性的和反社會的道德意識、道德規范和道德行為,與先進的、合理的、代表時代發展趨勢的道德意識、道德規范和道德行為並存,它們之間的沖突、碰撞與融合也就表面化、現實化了。因此,網際網路的全球化,將使網路道德的開放性由可能轉化為現實。 多元性,即與傳統社會的道德相比,「網路社會」的道德呈現出一種多元化、多層次化的特點與趨勢。在現實社會中,雖然道德因生產關系的多層次性而有不同的存在形式,但每一個特定社會卻只能有一種道德居於主導地位,其他道德則只能處於從屬的、被支配的地位,因此現實社會的道德是單一的、一元的。然而在「網路社會」中,既存在關涉社會每一個成員的切身利益和「網路社會」的正常秩序、屬於「網路社會」共同性的主導道德規范,如不應該製作和傳送不健康的信息、不應該利用電子郵件作商業廣告、禁止非法闖入加密系統,等等;也存在各網路成員自身所特具的多元化道德規范,如各個國家、民族、地區的獨特道德風俗習慣等。隨著彼此交往的增多,這些處於經常性沖突和碰撞之中的多元化道德規范,一方面使相互之間增進了理解和同情,從而在經歷了沖突和碰撞之後達到了融合,另一方面即便彼此無法融合,沖突和碰撞仍舊,也由於彼此並無實質性的利害關系而能夠求同存異、並行不悖。
「網路社會」多元化道德規范同時並存有其理論與現實根據。與現實社會相比,「網路社會」更多地具有自主性,它是網路成員自主自願互聯而成的,其成員之間的需求與偏好更多地具有共同性,他們一開始就是抱著同一個目的串連起來的。因此,彼此之間行為的共同點就是「求同」,除了為此必須遵守的共同的道德之外,他們不需要、也不強求具有類似於現實社會中的那種統一的道德。也就是說,只要其網路行為不違背「網路社會」的主導道德,他們並不需要為加入網際網路而改變自己原有的道德意識、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或者說,在遵守網路主導道德的前提下,他們仍然可以按照他們自己的道德從事網路行為、進入網路生活。 凈化網路語言,優化網路環境,必須從網路道德抓起。網路道德是人性道德的折射。誠然,在現實社會中,世風不濟,道德滑坡,這是人性道德低下的根本原因之所在。因此,要加強網路道德建設不僅要出台相應網路法規、網路道德守則,更要在全社會范圍內加強道德文化和道德教育的實施。因為中華民族的復興,有待於道德復興;國家的崛起,有待於道德崛起;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更需要加強社會主義道德教育。一個沒有道德的民族,是一個可憐的動物群體;一個不斷追求高尚道德的民族,才是一個有希望的民族。
總之,在「網路社會」中,人們的需要和個性有可能得到更充分的尊重與滿足。自主自願形成的「網路社會」,以其獨特的生產方式、管理方式和生活方式,終將建立起一個各國家、各地區(民族、種族)的具有不同信仰、習俗和個性的人們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並互相促進的多元道德並存的社會。——當然,技術的進步只是為道德進步提供了前提和條件;道德是屬人的范疇,一切「事在人為」:道德進步是否能夠真正產生,一個更高水平的道德社會是否能夠真正建成,還有賴於網民們自我塑造的意願、能力,以及現實的努力程度。
E. 網路道德具有哪些特徵
信息道德是在信息社會,合理(倫理)、合法(法律)和高效(科技)地搜集內、處理和傳播信息的道容德規范和個人品德。
參見:
要善於網上學習,不瀏覽不良信息;
要誠實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詐他人;
要增強自護意識,不隨意約會網友;
要維護網路安全,不破壞網路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虛擬時空。
2001-11-22《全國青少年網路文明公約》
F. 網路道德的特點是_______ A,自主性 B、多元性 C、開放性 D、以上皆是
D、以上皆是
G. 什麼是網路道德
網路道德,是指以善惡為標准,通過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們的上網行為,調節網路時空中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網路道德是人與人、人與人群關系的行為法則,它是一定社會背景下人們的行為規范,賦予人們在動機或行為上的是非善惡判斷標准。網路道德是時代的產物,與信息網路相適應,人類面臨新的道德要求和選擇,於是網路道德應運而生。
道德原則
基本原則
網路道德的基本原則:誠信、安全、公開、公平、公正、互助。
斟酌原則
網路道德的三個斟酌原則是全民原則、兼容原則和互惠原則。
H. 屬於網路道德特點的有_________。 A.自主性 B.交互性 C.開放性 D.多元性 應該選什麼呢
A、C、D標准答案。
所謂網路道德,是指以善惡為標准,通過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們的上網行為,調節網路時空中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
網路道德是時代的產物,與信息網路相適應,人類面臨新的道德要求和選擇,於是網路道德應運而生。網路道德是人與人、人與人群關系的行為法則,它是一定社會背景下人們的行為規范,賦予人們在動機或行為上的是非善惡判斷標准。
網路道德作為一種實踐精神,是人們對網路持有的意識態度、網上行為規范、評價選擇等構成的價值體系,是一種用來正確處理、調節網路社會關系和秩序的准則。網路道德的目的是按照善的法則創造性地完善社會關系和自身,其社會需要除了規范人們的網路行為之外,還有提升和發展自己內在精神的需要。
I. 什麼是網路道德素質
網路來道德是信息網路社會的自時代產物,是指以善惡為標准,通過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們的上網行為,調節網路時空中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網路道德是人們對網路持有的意識態度、網上行為規范、評價選擇等構成的價值體系,是一種用來正確處理、調節網路社會關系和秩序的准則。伴隨網路的迅速發展,我國網民數量急劇增加,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已經成為網路的生力軍,上網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的一種生活方式。互聯網已成為大學生獲取信息和休閑娛樂的重要方式,網路生活直接影響大學生的認知、情感、心理和學習生活,也影響到大學生的理想信念、道德素養、行為規范。互聯網在帶給大學生積極影響的同時,也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其直接後果就是網路道德失范問題在大學生群體中不斷顯現,已經成為當前大學生德育建設所面臨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