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立法的指導思想

立法的指導思想

發布時間: 2022-08-29 13:21:56

Ⅰ 商朝的立法指導思想是

商朝的法制指導思想在夏朝奉「天」罰罪法制觀的基礎上有進一步發展,更加強調「神」尤其是祖先神的作用。

在這種天命觀的影響下,商人十分迷信鬼神。商王自稱是上帝的兒子,即「下帝」也稱天子。

因此,執行占卜的神職人員——巫,史等,在商朝社會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

在王權神授觀下,商朝的法律也都是一「天」與「神」的名義制定的。如「有夏多罪,天命殛之」「爾尚輔予一人,致天之罰,予其大賚汝!爾無不信,朕不食語。爾不從誓言,予則孥汝,罔有攸赦。」以天的名義對夏進行討伐。

(1)立法的指導思想擴展閱讀:

司法機關:

商王掌握著最高的立法權和司法權。

商朝的中央司法長官為「司寇」,其下設「正」、「史」等審判官。

商朝的司法審判具有鮮明的天罰神判特色,司法裁判、定罪量刑常常是通過占卜,由「神判」來決定。占卜的官吏也有一定的司法權「貞,王聞惟辟。」。「貞,王聞不惟辟。」

刑事立法思想

1、神權法思想

這種神權法思想起源於原始的宗教迷信,就是把統治者的一切法律活動都說成是上帝和鬼神的力量,統治者是承受「天命」「代天行罰」。從而給他們的統治蒙上一層宗教迷信的保護色彩,更具迷惑性和威懾力。

2、占卜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

刑名

「刑名從商」是指商朝的刑事立法已經相當完備了。

繼續沿用原商朝部落某些習慣和夏朝頒布的對商又行之有效的法律;同時根據新情況頒布一些命、誥、誓等。商朝的刑名較多,而且多為後世法律所採用。

1、死刑

(1)戮:就是活著刑辱示眾,然後再斬殺。

(2)炮烙:就是在銅柱上塗油,下加炭加熱,令有罪者行其上,很快就會墜入炭中燒死。

(3)醢,把犯罪者搗成肉醬。

[醢九侯]此案發生在商朝末期,九侯有一個漂亮的女兒,「入之紂」,但九侯的女兒不喜淫,紂王發怒,就把九侯的女兒殺了。九侯因此受牽連,被紂王處以死刑,行刑後被剁成肉醬。

(4)脯,把犯罪者曬成肉乾。

[脯鄂侯]此案發生在商朝末期。鄂侯因對九侯案不滿而與紂王發生爭辯,被紂王處以死刑,行刑後曬成肉乾。

(5)劓殄:劓殄。即刑殄,把犯罪者本人及其後代都殺掉,相當於後世的族誅。

(6)剖心

2、肉刑

(1)墨刑,在犯罪者的面部或額上刺刻後,塗以墨色。

(2)劓刑,割掉鼻子的刑罰。

(3)刖刑,就是斷足的刑罰。還有說是臏刑,挖去髕骨。

(4)宮刑,即破壞犯罪者生殖器官,進而殘害機能的刑罰。宮刑最初適用於淫亂行為,所以也叫作淫刑。宮刑是僅次於死刑的一種重刑。

奴隸制五刑:墨、劓、刖、宮、大辟

Ⅱ 明初的立法指導思想是什麼

自稱「淮右布衣」、「起自寒微」的明太祖朱元璋,以元代滅亡為鑒,十分注意總結歷代的統治經驗,對封建法律制度的建設非常重視。他總結元朝失敗的原因,在於「朝廷暗弱,威福下移」,因而綱紀廢弛,官吏放縱,激化階級矛盾,更激發了農民大起義。所以朱元璋極力主張「立國之初,當先正綱紀」,用重典懲治「奸頑」,使大權歸於朝廷,用法律手段來維護極端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所以明朝建立以後,在立法上確立「刑亂國用重典」的指導思想。

(一)重典治國,明確重刑主義

正由於以朱元璋為首的明初統治者立法的指導思想,主要是「刑亂國用重典」,所以在編制大明律時,朱元璋雖然表示同意丞相李善長等人的建議「今制宜遵唐舊」,但實際上是用重刑思想來指導他們的立法工作。《明史·刑法志》說:「『始,太祖懲元縱馳之後,刑用重典。』」在重刑思想指導下制定的大明律,其所規定的刑罰在許多地方都比唐律要嚴刻得多,而且在實踐中還經常「法外用刑」,造成了人人自危的恐怖氣氛。明時大臣常因小過而招致殺身之禍,結果弄得「時京宮每旦入朝,必與妻子訣,及幕無事,則相慶以為又活一日」。朱元璋對封建統治集團內部用刑尚如此嚴厲,其對人民鎮壓的殘酷,就可想而知了。

明初的統治者為什麼要採用重刑思想呢?明太祖在《大明律序》中說:「出五刑酷法以治之,欲民畏而不論」,統治者企圖用恐怖屠殺來鎮壓人民的反抗,以維護地主階級的統治。明太祖晚年曾為其重刑原則進行辯護,認為明初採用重刑是一時的權宜之計,是治亂世不得不採取的措施,而非永久性的原則,如治平世,刑罰自然應當輕緩。實際上,明太祖的重刑思想在明朝的立法和司法活動中是貫徹始終的。大明律制定以後,各朝皇帝根據階級斗爭的需要採用頒發皇帝詔令的辦法作過某些變通,但基本原則與精神實質並無更改。

(二)「明禮以導民」,強調禮義教化的作用

明初雖然採用重典來鎮壓被壓迫者的反抗,但並不放棄禮義教化的欺騙手段。在頒布大明律時,朱元璋明確指出「仿古為治,明禮以導民,定律以繩頑」。這就是說,對一般人民用儒家的禮義來教化,使之放棄反抗斗爭,自覺地遵守封建社會秩序。對不聽教化而決意反抗的「頑民」,則用法律強制手段來鎮壓,以消除對封建政權的威脅。統治者認識到專用刑罰只能取得一時的社會穩定,教化才能達到長治永安。為體現這一思想,《大明律》卷首增列「八禮圖」和「五刑圖」,律文中規定了「存留養親」、「同居相隱」等體現禮法結合原則的內容。

基於上述認識,明初統治者根據階級斗爭的發展,巧妙地運用禮義與刑罰這兩個統治工具,把教化與鎮壓結合起來。具體到法律規定上,則表現為:明律一方面加重了對直接觸犯封建統治行為的鎮壓,另一方面減輕了對非直接觸犯封建統治行為的刑罰。例如,聞父母喪匿不舉哀,唐律流二千里,明律減為杖六十,徒一年。大明律的「輕其所輕,重其所重」的辦法,自然是以封建統治階級的階級利益為轉移的,這表明了封建統治與刑事鎮壓經驗的充分積累。

Ⅲ 簡答兩漢時期的立法指導思想

簡述兩漢立法指導思想。 1.約法省禁--所謂約法省禁,就是法令。(2)明德慎罰:是西周時期提出的一種法制思想。內容簡單說來即提倡德治,謹慎。

Ⅳ 當代中國立法的指導思想

《立法法》第一條抄 為了規范立法活動,健全國家立法制度,建立和完善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保障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三條 立法應當遵循憲法的基本原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堅持改革開放。 第五條 立法應當體現人民的意志,發揚社會主義民主,保障人民通過多種途徑參與立法活動。

滿意請採納

Ⅳ 我國勞動法的立法指導思想是什麼

勞動法》的立法指導思想是:①充分體現憲法原則,突出對勞動者權益的保護。②有利於促進生產力的發展。③規定統一的基本標准和規范。④堅持從我國國情出發,盡量與國際慣例接軌。這一指導思想保證了《勞動法》的制定工作具有中國社會主義特色。

Ⅵ 秦朝的立法指導思想

秦朝立法指導思想是:

1、法自君出,君主獨斷

秦始皇統一全國以後,建立了以皇帝為中心的高度集權的政治制度,使皇帝成為集立法、行政、司法大權於一身的最高主宰。

據史籍記載,秦始皇統一全國以後,自稱為始皇帝,改「命」為「制」,改「令」為詔,使之成為具有最高效力的法律規范。同時,他「晝斷獄」,「夜理書」,把行政、司法也都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因此,維護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力和權威,是秦朝立法、司法的首要原則。

2、以法為本,嚴刑峻罰

「法治」和「重刑」是法家的基本主張。從歷史記載中可以看出,秦始皇執政以後,把法律、法令推到治國的最高位置,長期的法治使法律、法令在秦朝社會生活中具有廣泛的權威性。

在推崇「以法為本」的同時,秦統治者也把「重刑」原則推向極端,對全國實行空前嚴酷的刑罰統治。大歷史上看,秦朝刑罰種類繁多,行刑方法之殘酷,為其他各朝所莫及。「法治」,「重刑」也是秦朝法律制度的基本特色。

3、治道運行,皆有法式

為實行「法治」,秦始皇朝統治者極為注重立法工作,立法的范圍不斷擴大,法律規范也越來越細密。從現存的歷史資料看,秦朝的法律包括刑事、民事、經濟、行政、訴訟等各大類,內容涉及軍事、外交、皇室警衛、社會治安、商業、金融、手工業、農田水利、司法訴訟等各個方面。

事無大小皆有法式也是秦朝法制的基本特色。

4、法令由一統,民以吏為師

為了使法律、法令能在更廣的范圍、更深的層次得到貫徹和施行,秦朝鼓勵並要求全體臣民學法、知法,規定為官者必須通曉法律,民眾學習法律則應「以吏為師」。這也是秦朝法制的特色之一。

(6)立法的指導思想擴展閱讀:

在秦朝的經濟立法:

一、自然資源保護方面的立法。早在兩千年前封建統治者就已經在一定程度上認識到自然生態的規律,同時採取了周密的管理措施,通過法律令加以保護。

二、農業生產管理方面。獎勵農耕,發展農業生產,是封建地主階級早在變法革新時就已提倡的事業。秦始皇即位後,用法律令對農業生產加以規定以促進農業的發展。

三、官營手工業管理方面的立法。

1、產品規格(產品規格要一致;為保障產品質量,秦朝建立了生產責任制和產品檢查評比制度)。

2、產品定額、勞動力計算方法(根據季節、勞動工種、性別、年齡、熟練程度用不同的摺合辦法計算產品數量)。

四、市場貿易管理方面的立法。

1、出售商品要明碼標價。

2、貨幣的比價與使用 (在秦朝,有三種貨幣,分別是錢、金、布。三者之間有一定的換算比例。

3、度量衡的使用與管理關於農業生產管理的立法。

秦朝作為第一個中央集權封建王朝,他代表著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在經濟方面的法令,必定有些片面性,這些法令收益的是地主階級。

Ⅶ 試述秦朝的立法指導思想

秦朝立法指導思想包括以下三大方面:
第一個方面-重刑
秦朝自商鞅變法之後逐步開始使用一系列嚴酷的刑法來約束人們的行為,到了秦王朝建立之後,秦始皇手下的秦朝更加把嚴厲的刑法發展到了最為極端的地步。為了維護社會治安穩定,秦朝對於兇殺以及偷盜等社會治安事件上面的審理無比嚴格,舉個例子來講,如果超過5個人前去偷竊且獲得財務超過一錢就要砍去這5個人的左腳,同時負責這5個人偷盜地區的官吏也會受到嚴厲的懲罰。
第二個方面-法律一統
所謂立法權的一統,我們大致可以理解為即全國法律的制定以及使用規則全部掌握在秦朝統治者手中(即秦朝皇帝),其他任何人都沒有權利干預秦朝法律的制定以及實施;而全國法律的統一便使得秦朝法律在秦朝國內大面積的進行使用,真正意義上可以做到「海內為郡縣,法令由一統。」(李斯語)法令的統一為一系列政策在全國的推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秦朝也由此首次結束了春秋戰國時期各國法律混亂的狀態;所謂司法的統一便是秦國每年都要重新統一法令,防止法令在傳抄中出現失誤。其最為重要的體現便是各地的執法官員每個月都要到保存法令的有關部門進行法律等重新核查,一旦有法律出現抄寫失誤,有關部門的負責人將會受到嚴厲的懲罰,嚴重的將會被執行死刑。
第三個方面-大事小事均以法為據
秦始皇建國後明確規定「事皆決於法」,簡而言之就是大事小事都由法律進行直接決定。這種規定極大增強了全國法律的重要性以及可實施性,不過也同時導致秦朝法律過多,後人對這一情況有這樣的評價:「秦法繁於秋茶,而網密於凝脂。」(出自漢·桓寬《鹽鐵論·刑德》)

Ⅷ 戰國時期立法指導思想的主要內容

戰國時期新興地主階級的立法指點思想,有3個方面:
第1, 「不別親疏,不殊貴賤, 1斷於法」。 這就是要求取消舊奴隸主貴族在法律上的特權, 開始打破了奴隸制「刑不上大夫」 的壁壘。
第2,「編著之圖籍,設之於官府,而布之於百姓者也」。這就是要制定成文法,向 百姓公布,從而否定了「刑不可知,則威不可」的秘密法。

Ⅸ 秦朝法律立法的指導思想是

秦朝法律制度

一、立法概況

(一)立法指導思想

(1)緣法而治:強調以法律作為判斷是非曲直的唯一標准,根據封建法律規定治理國家和社會。
(2)法令由一統:強調法律統一,維護君主的最高立法權。
(3)嚴刑重罰:主張嚴刑重罰,達到鞏固專制統治的目的。
(二)主要法律形式:律、令、法律問答、封診式、廷行事、雲夢秦簡。

二、刑事立法

(一)定罪量刑主要原則:
(1)規定刑事責任年齡;
(2)區分故意與過失;
(3)盜竊按贓值定罪;
(4)共同犯罪與集團犯罪加重處罰;
(5)累犯加重;
(6)教唆犯加重處罰;
(7)自首減輕處罰;
(8)誣告反坐。
(二)主要刑名:死刑、肉刑、徒刑、笞刑、貲刑、贖刑、恥辱刑。

三、經濟立法

(一)農業管理與自然資源保護立法
(二)官營手工業管理立法
(三)市場與貨幣管理立法

四、司法制度

(一)中央司法機關:皇帝、廷尉、御史大夫與監察御史。
(二)訴訟程序:
(1)起訴;
(2)糾舉與自首。
(三)審判制度:秦朝重視審判工作,把訊問被告和庭審案件作了明確區分,凡訊問被告被稱為「訊獄」,庭審案件被稱為「治獄」。

Ⅹ  地礦行政管理法規立法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地礦行政管理法規立法的指導思想

我國立法的一般指導思想,是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以憲法和法律為依據,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行為規范,保障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據此,地礦行政管理法規的立法指導思想,是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以憲法和法律為依據,建立、健全地質礦產社會活動領域中的行為規范,充分發揮法律在國家管理地礦工作中的作用,達到發展礦業,加強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和保護工作,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當前和長遠對礦產資源的需求;加強地質環境的保護和防治,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二、地礦行政管理法規立法的基本原則

所謂立法原則,是立法者在立法活動中始終必須遵守的准則。在我國立法活動中所遵循的一般立法原則由憲法確立,基本政治原則包括:社會主義原則、民主原則和法制統一原則等;基本方法原則包括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原則、堅持群眾路線原則等。地礦行政管理法規的立法除了必須遵循上述基本原則外,還有其特定的基本原則,主要有礦產資源國家所有原則、礦產資源國家管理原則、礦業權有償取得和依法轉讓原則、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礦產資源與保護環境相一致原則等。這些基本原則是制定地礦行政管理法規立法體系的基礎,反映了立法體系中各項法規的實質,並構成法律體系的各種規范行為的整體結構。

(一)礦產資源國家所有原則

我國的憲法和礦產資源法等法律明確了礦產資源的國家所有權。這一基本規定構成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和保護的一切社會關系的核心,並決定著這些社會關系的基本內容和形式。礦產資源國家所有意味著除國家以外的任何其他人都不能成為礦產資源這一自然客體的所有者。這一基本制度的重要法律特徵:一是礦產資源所有權的主體即擁有者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除國務院以外的任何單位或者個人都不能行使對礦產資源的所有權。國家通過制定法律授權有關國家機關代表國家在其法定的許可權范圍內行使管理礦產資源的職能,並接受國家監督。除此以外的任何國家機關不論其地位如何,都不能擁有礦產資源所有權人的權能;二是礦產資源所有權的自然客體包括已探明、正在利用的和尚未探明、利用的礦產資源;三是礦產資源國家所有權自然客體的佔有權和使用權是通過國家行政主管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得到實現;四是國家對礦產資源的收益權通過向礦產資源使用人徵收資源補償費和資源稅的方式來體現;五是礦產資源不能成為民事權利流轉的客體,如買賣、抵押、出租礦產資源等民事行為,礦產資源的處置權通過國家的規劃分配、授予礦產資源使用人勘查、開採的權利來實現。礦產資源國家所有權制度的原則和法律特徵,是確立我國地礦法律規范的基礎,反映和決定了國家管理的各項法律制度的基本內容和結構。

(二)礦產資源國家管理原則

礦產資源的國家管理是指由國家機關行使的礦產資源國家專有權管理,以及由作為國家主權要素產生的各種職能的活動。國家通過自己的機關行使礦產資源所有者的權能。這些機關在法定的許可權范圍內實施旨在對礦產資源勘查、合理開發和保護等國家管理行為。這一原則要求在制定地礦法律規范時,要劃分各類、各級國家機關的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的許可權范圍,以保證國家各類行為科學、正常和有序地運行。在立法方面,要明確劃分和確立中央權力機關和行政機關及其機構的許可權,地方權力機關和行政機關及其機構的許可權,以避免立法錯位或越權立法的產生。在行政方面,要明確各級政府及其有關機構的許可權,既堅持國家集中統一管理和權能,又發揮各級政府和管理機關依法監督管理和保護資源的作用。要按照政企分開的原則,礦產資源所有權與使用權分離的原則,明確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監督管理部門代表國家行使礦產資源所有權能和主權權能,並通過建立各項法律制度,實施各項具體行政行為進行管理。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和管理體制改革的不斷完善,礦產資源國家管理原則在法律規范中將得到更完整的體現,將有效地調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地質環境保護過程中的各種社會關系。

(三)礦業權有償取得和依法轉讓的原則

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法律規定探礦權、采礦權是由國家行政機關無償授予申請人的,法律還規定采礦權不得轉讓、抵押。原有的法律規定已不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阻礙了礦業經濟的發展。所以,1996年國家修改了礦產資源法,明確了礦業權有償取得和探礦權人、采礦權人可以依法轉讓的原則,並制定了相應的配套法規,規定實施這一法律制度的管理原則和程序。實施這一原則,既保證礦產資源國家所有權的實現、保值和增值,又將促使礦業權人合理利用礦產資源,保障投資者和礦業權人的經濟利益,達到振興礦業的目的。

(四)合理開發利用、保護礦產資源與保護環境相一致的原則

由於礦產資源的特點和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的重要性以及我國的國情和礦情,國家在立法時十分強調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礦產資源,將其作為指導法規建設的一個重要原則。法律規定對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實行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綜合勘查、合理開采和綜合利用的方針,鼓勵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科學研究,推廣先進技術,提高勘查、開發的科學技術水平。

礦產資源既是自然資源,又是自然環境的要素。開采礦產資源必然導致生態環境和地質環境的惡化,法律規定開采礦產資源必須防止環境污染,節約用地,把土地復墾和生態環境恢復與防治作為采礦權人的重要義務規定下來。如果礦業權人違反了法律規定要承擔法律責任

保護礦業權人的權利,是保障其合理利用和保護礦產資源的權利與義務的重要前提,保護了礦產資源使用權,建立正常的礦業秩序,才能使礦業權人穩定、有效地開采利用與保護礦產資源,承擔治理環境的義務。貫徹這一立法原則,我國原有的法律力度不夠,需要加強立法,如盡快制定地質環境保護、防治的法規,礦山環境保護的法規,還要加強執法監督管理。

熱點內容
合同法翻譯中的錯誤 發布:2025-01-20 16:23:15 瀏覽:688
B站講刑法 發布:2025-01-20 15:53:42 瀏覽:328
法院強制執行的影響 發布:2025-01-20 15:27:19 瀏覽:106
行政法思維pdf 發布:2025-01-20 15:03:16 瀏覽:718
西林縣司法局 發布:2025-01-20 15:02:14 瀏覽:742
東城法院主審法官 發布:2025-01-20 14:58:43 瀏覽:693
吉林法院司法改革 發布:2025-01-20 14:48:53 瀏覽:362
銀行法治課件 發布:2025-01-20 14:45:44 瀏覽:378
廊坊市法院 發布:2025-01-20 14:30:41 瀏覽:693
書面協議簽字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20 14:10:18 瀏覽: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