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中國外事會議依法治國

中國外事會議依法治國

發布時間: 2022-08-31 03:04:42

❶ 在黨的哪次會議上首次提出依法治國的概念

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初次提出。
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總結了我國改革和建設的新經驗,把鄧小平理論確定為黨的指導思想。
把依法治國確定為治國的基本方略,把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確定為我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製度。黨的十五大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的跨世紀發展作出了全面部署。

(1)中國外事會議依法治國擴展閱讀
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
1、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執政方式的重大轉變,
2、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
3、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擴大對外開放的客觀需要;
4、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5、依法治國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現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標志;
6、依法治國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條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

❷ 依法治國的核心和關鍵是什麼

依憲治國和執法必抄嚴。

法律化,使襲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法律條文和各項規章制度是黨領導的國家制定好的。是人大通過的。政協討論通過的。任何人遵守法律。按照規章制度辦事就等於聽黨的話。就等同於堅持黨的領導。


(2)中國外事會議依法治國擴展閱讀:

1、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法律來治理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做主根本保證。

2、2014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首次專題討論依法治國問題。10月28日,《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發布。

❸ 論述題:依法治國的含義是什麼實行依法治國的重要意義何在

1.
依法治國的含義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也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
2.
第一,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執政方式的重大轉變,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第二,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
第三,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擴大對外開放的客觀需要;
第四,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第五,依法治國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現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標志;
第六,依法治國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條件
【補充】:

依法治國是對新中國歷史經驗進行深刻總結的結果:建國以後,中國民主和法制建設一度有過長足的發展,但由於「左」的指導思想,而使民主法制建設的良好勢頭急轉直下,最終釀成十年「文革」的歷史性悲劇。「文革」的教訓極為慘痛和深刻。鄧小平同志在回答外國記者如何避免類似「文革」那樣的錯誤時說:「我們這個國家有幾千年封建社會的歷史,缺乏社會主義的民主和社會主義的法制。現在我們要認真建立社會主義的民主和社會主義的法制。只有這樣,才能解決問題。」

❹ 依法治國在哪次會議提出

依法治國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1997年10月,中共十五大報告首次明確提出「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


(4)中國外事會議依法治國擴展閱讀


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執政方式的重大轉變,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擴大對外開放的客觀需要。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國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現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標志。依法治國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條件。

❺ 什麼是依法治國全會專題討論依法治國說明了什麼

什麼是依法治國?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主張治理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統統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
簡而言之,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法律來治理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做主根本保證。
全會專題討論依法治國說明了什麼?
2014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首次專題討論依法治國問題。10月28日,《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發布。
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事關我們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定性階段,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國際形勢復雜多變,我們黨面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國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黨要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更好維護和運用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更好統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調節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使我國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實現我國和平發展的戰略目標,必須更好發揮法治的引領和規范作用。

❻ 全面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經歷了那幾次會議最終形成的

第一階段:孕育階段(1978年到1997年):「文革」十年,社會主義法制遭到嚴重破壞。十年動亂之後,在總結「文革」深刻教訓的基礎上,我們黨開始探索治國理政的新方法。

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前的中央工作會議上,鄧小平同志強調: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這段談話,把健全法制的基本要求准確而簡潔地概括為16個字,體現了鄧小平同志民主與法制思想的基本精神,為我國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形成奠定了基本理論基礎。

第二階段:形成和發展階段(1997年到2012年):黨的十五大正式提出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十五大報告指出:「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第三階段:完善階段(2012年至今):黨的十八大強調,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十八大確立了依法治國的新任務和目標,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實現「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落實,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

(6)中國外事會議依法治國擴展閱讀

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提高司法公信力。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為解決司法體制改革推進過程中存在的制約性、瓶頸性問題,要加強改革的系統性、聯動性,加快司法體制的科技化、信息化建設等。

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法安天下,德潤人心。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實現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要更加註重強化道德對法治的支撐作用,把法治宣傳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設結合起來,不斷提高全民族法治素養和道德素質。

❼ 依法治國新十六字方針 何時提出

提出會議:黨的十八大。

2014年10月,習近平就《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起草情況向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作說明時指出,各級政府必須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在法治軌道上開展工作,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

新十六字方針,提高質量是核心;「發揮作用」是提高質量的重要衡量標准,也是提高質量的落腳點;「控制總量、優化結構」提高質量的重要途徑。

(7)中國外事會議依法治國擴展閱讀:

新十六字方針還增加了控制總量的要求。近十年,黨員發展呈快速發展趨勢,全國黨員總數已超過8500萬,每年增加200多萬,增幅為3%左右。有些地方和單位出現了發展黨員質量不高,一些不夠黨員標準的人,甚至存在一些較嚴重問題的人進入黨內的現象,影響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中國共產黨發展黨員工作細則》規定「堅持慎重發展、均衡發展,有領導、有計劃地進行;堅持入黨自願原則和個別吸收原則,成熟一個,發展一個」,「禁止突擊發展,反對「關門主義」。

這意味著在黨員發展的總量控制上,發展比例有所降低,更加註重質量,注重對入黨積極分子的教育培養考察,要優中選優。新十六字方針新增加了「發揮作用」。這意味著要阻止把一些不犯什麼錯誤,但也不起黨員作用的人發展入黨,要求黨員必須發揮新鋒模範作用。

❽ 哪一次會議第一次提出了依法治國

【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第一次提出了「依法治國」的治國方略和奮斗目標。

❾ 依法治國在中國未來發展中有什麼重要意義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對中國未來發展意義重大

新華社北京月25日電
23日閉幕的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海外人士認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對中國未來發展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將引領中國不斷進步。

英國議會上院議員查爾斯·鮑威爾說,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中國在法治建設方面取得的重要進展。在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中國需要法治扮演更重要角色。他說,這是中國進一步完善法治的一個新開端,是積極的一步。「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十八屆四中全會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我對此寄予厚望」。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李侃如說,四中全會是中共中央全會歷史上第一次將「依法治國」作為主要議題的會議。會議公報反映了中國積極的前進方向,顯示出法律制度將更加有序、透明、質量更高,減少受利益集團和地方官員的干預。四中全會為實現這一目標給出了新的動力、新的方式以及主動性。

澳大利亞資深法律專家沈寒冰認為,四中全會釋放的信號對於法律工作者來說是「里程碑式的」,中國法律制度將逐步完善,這對中國將來的繁榮穩定具有重要意義。法權地位的提高,將使海外投資者增加對中國市場的信心。

埃及前駐華大使馬哈茂德·阿拉說,十八屆四中全會公報像往常一樣強調黨的領導,這是正確的決定。中國的發展正處於關鍵期,各種社會矛盾紛繁復雜,只有一個強有力的中心來領導法治建設,才能保證穩定有序。此外,公報還強調重視憲法的作用,這有助於使法治精神貫穿全社會,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圍。

倫敦經濟政治學院外交與國際戰略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問題專家文安立說,中國領導人決定在四中全會上聚焦法治是非常積極的,這是中國未來發展所需要的。中國需要發展自己的法治體系。四中全會是中國法治向前邁進的一大步。

義大利米蘭天主教大學中國語言文化教授朱塞平娜·麥勒奇奧內說,四中全會決定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中國發展與現代化進程的重要標志。她說,中國打擊腐敗、消除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阻礙的努力至關重要。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副所長安德烈·奧斯特洛夫斯基說,這是中共有史以來第一次把中央全會的主題定為「依法治國」。為了繼續深化改革、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步伐和實現民族復興的歷史重任,就必須在中國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西班牙中國問題專家胡里奧·里奧斯在西班牙中國政策觀察網上撰文說,四中全會發出明確信號,決定推動法治體系建設,更好保障國家的穩定和治理。

❿ 哪次會議上首次提出依法治國

黨的十五大(第十五屆全國代表大會),第一次深刻地闡述了依法治國的涵義,把依法治國確定為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提出了「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歷史任務。

熱點內容
建設行政法律 發布:2025-01-20 11:38:59 瀏覽:835
勞動合同法一月半離職可以 發布:2025-01-20 11:32:48 瀏覽:749
礦井工作條例 發布:2025-01-20 10:03:54 瀏覽:225
行政法主體有哪些 發布:2025-01-20 09:29:09 瀏覽:906
法學的權利與義務 發布:2025-01-20 08:42:12 瀏覽:112
山東司法廳副廳長 發布:2025-01-20 08:31:04 瀏覽:613
現行環保行政法規目錄 發布:2025-01-20 08:29:36 瀏覽:78
偵查學法學 發布:2025-01-20 08:20:40 瀏覽:5
勞動法解聘書面通知 發布:2025-01-20 08:01:57 瀏覽:396
婚姻法涉及計劃生育的規定 發布:2025-01-20 08:00:38 瀏覽: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