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實弘揚法治基金會
A. 當代大學生如何帶頭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為建設法治中國做出貢獻
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即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
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個根本任務和原則,也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的一個基本目標。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第一,實行依法治國是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的重要措施。中國共產黨的主張是代表和體現人民的意志與利益的。依法治國把堅持黨的領導、發揚人民民主和嚴格依法辦事統一起來,從制度和法律上保證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方針的貫徹實施,保證黨始終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第二,實行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必須有完備的法制來規范和保障。一個比較成熟的市場經濟,必然要求並具有比較完備的法制。因此,只有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才能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優勢,最大限度的調動億萬人民創造財富的積極性,推動生產力不斷發展,從根本上解決生產力落後的狀況。第三,實行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標志。第四,實行依法治國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社會穩定、國家長治久安,是人民的最高利益。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社會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保證。
作為當代大學生,應該認真學習法律。模範尊重法律。習慣養成用法。義務宣講法律。自覺遵守法律。成為一個遵紀守法的公民。
B. 為什麼必須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同時強調,「必須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這些論述深刻闡述了守法意識、法治精神在法治中國建設中的重要性。
人類早期的成文法常常銘刻在石柱或銅表上,但鑄鼎未必傳世,勒石未必長存,真正流傳下來的是「銘刻」在全體社會成員心中的法治精神。歷史發展表明,只有法律成為人們自覺遵守的規則,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法的意義、法的精神才能真正展現出來,法治的理想才能最終落地。因此,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過程中,法治精神和法治文化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
要達到「全民守法」的目標,必須以法治政府的建立促進法治社會的發育,以司法的嚴謹、執法的嚴格來培育公民守法的自覺性。這就要求我們,一方面要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司法公正對於社會公正的引領作用,並在此基礎上,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健全依法維權和化解糾紛機制、利益表達機制、協商溝通機制、救濟救助機制,暢通群眾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法律渠道。只有讓人民群眾在每一件具體的司法案件中建立對法治的信心、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感受到法律的權威,他們對法律的態度才能由認識到遵守,由信任到信仰。
守法需要自覺,自覺守法要靠各行業、各領域的自我管理來培育。在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同時,也要推進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深化基層組織和部門、行業依法治理,支持各類社會主體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發揮市民公約、鄉規民約、行業規章、團體章程等社會規范在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使各行業、各領域的從業者,真正在實實在在的自律和自我管理中,一點一滴培養起社會責任意識和法治精神。
推動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和法治精神建設,離不開類型多樣的宣傳與教育。從上個世紀80年代至今,我國已經完成了以全體公民為教育對象的五個法治宣傳教育五年規劃,「六五」普法規劃正在進行中,普法內涵不斷豐富、領域不斷拓寬,已經成為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我們要在全民教育基礎上,繼續推進針對不同領域、不同群體的法治教育,不斷創新宣講和教育方式,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和精神文明創建內容,以精準滴灌和春風化雨的形式,將法治教育送入街頭巷尾、百姓人家。只有經過多管齊下的法治教育、培育,遵法守法的意識才能蔚然成風,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才能在廣大人民群眾中落地生根,並為全面深化依法治國夯實堅實的社會基礎。
參考: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4-10/31/nw.D110000gmrb_20141031_1-02.htm
C. 徵文要以「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為主題
woyezhaozhegene
D. 中學生怎樣弘揚法治精神
現階段如何弘揚法治精神 法治作為現代社會治理的基本模式,不僅只是一套客觀的制度和規則體系,更是一種蘊涵了人類理想和價值追求的精神理念。 如果說法律制度是法治的骨骼,那麼,法治精神則是法治的血肉和靈魂,法律制度生成和法治實踐必須從法治精神中獲得理念統攝和精神支撐。 「弘揚法治精神」是十七大報告在民主法治建設方面的一個新提法,這是繼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之後又一個具有戰略意義的新命題。「弘揚法治精神」的提出和踐行,意味著依法治國方略的全面落實進入了新階段,確立和實施10年之久的依法治國方略,正從法律制度的層面深入到法治精神的內核,從法制體系的構建升華到法治文化培育的階段。 任何一種社會制度的形成,必須有與之相應的思想理念作為其建構的指引,同時也必須有社會成員的信服和遵從作為其實施並取得實效的社會心理基礎。其中,組織制度是社會治理的物質基礎,思想理念、社會心理是社會治理的精神支柱。任何一種社會治理模式功能作用的發揮都離不開這「三位一體」要素的共同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說,法治作為現代社會治理的基本模式,不僅只是一套客觀的制度和規則體系,更是一種蘊涵了人類理想和價值追求的精神理念。如果說法律制度是法治的骨骼,那麼,法治精神則是法治的血肉和靈魂,法律制度生成和法治實踐必須從法治精神中獲得理念統攝和精神支撐。 組織制度、思想理念和社會心理是一種由表及裡、漸趨固化的邏輯關系。因此,在建設法治國家的進程中,物質性、技術性的法律制度相對容易構建,甚至可以移植引進,但是,法律制度若要真正地發揮作用並實現其價值,則必須要有與之相應的法治的理想、意識和思維作為文化思想基礎。目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逐步成熟,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形成,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建設應該進入到重視培育公民法律素養和法律信仰,即「弘揚法治精神」的階段。可以說,十七大提出「弘揚法治精神」,契合了時代的需要,推動了依法治國方略的全面落實。 法治精神是人們對法治價值的主觀把握,是人們對法治的認識、情感和評價等各種心理要素的有機綜合。法治在精神層面上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法治理想、法治意識和法治思維。其中,法治理想的踐行是社會成員,特別是普通公民形成法治意識的關鍵,法治意識的提高是社會成員養成法治思維的前提和基礎,而法治思維是法治國家建設的必要條件。 法治理想是指社會成員對「法治」這一載體所寄寓的殷殷厚望和深切祈向。為什麼社會成員都熱切期求法治?這是因為,在現代社會,法治無論是作為一種理想,還是作為一種人類的實踐經驗,它給人們展示了這樣一幅可欲可求而非「烏托邦」圖景:在那裡,充滿了公平、正義、平等和自由精神;在那裡,人格得到尊重,人權得到保障,人的尊嚴和價值得到充分實現;在那裡,人們只服從法律,而不盲從於任何個人權威;在那裡,社會關系和諧融洽,社會秩序井然有序,個人與社會、社會與國家的關系達到最大程度的協調統一。簡單地說,法治之所以成為社會理想,法律之所以被人們信奉並遵從,就在於它是滿足人的尊嚴、生存需要和社會發展的最佳方式。 從法治形成的歷史過程看,其本身就攜帶著豐富的價值主張。現代社會的基本特徵是於人的獨立自主性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社會地位上的平等性。在這種人人自由和平等的社會里,要維持社會的存在,保持必要的秩序,唯一的途徑和根本措施,是使社會關系契約化和社會裁決法治化,即實行法治。法治之所以受到現代社會的「青睞」,是因為法律本身的形式合理性所致。法治的實質在於它把法律本身(公共意志和國家意志)作為社會管理的最高主體,排斥專制和特權,否定任何人成為他人和社會主宰的可能性,防止侵害他人的權利和自由,從而從根本上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依附關系,並為每一個社會成員贏得了作為主體的尊嚴感,也為社會創造了發展和繁榮的基礎條件。由此可見,法治是與正義、公平、民主、自由、人權、秩序、和諧、安全、發展等諸多社會價值要素天然地聯系在一起的,法治理想就是法律價值的復合體,法治理想踐行的過程就是法律價值實現的過程。 法治意識是社會成員關於法,包括法規范和法實踐的各種現象的感知、情緒和意志的總和。法治意識在總體上可以分為較低級的感性認識階段的法律心理和高級的理性認識階段的法律思想理念兩個層次。法治意識在主體方面也可分為兩個層次,即法律職業共同體以理性的法律思想理念作為其基本素質,而其他大多數普通公民的法治意識則表現為法律心理層次。法律職業共同體,尤其是國家公職人員的法律思想理念對大多數普通公民法治意識和法治思維的形成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在現階段,大多數普通公民不大可能通過系統地學習法律知識來形成法治意識,他們主要是從與國家公職人員的交往中、從身邊親戚朋友與法律打交道的經歷中、從自己生活狀況變化的過程中來感受法、體驗法,從而形成對法的直觀的、是與非的簡單價值判斷。這種簡單的價值判斷對大多數普通公民法治意識的形成至關重要,也就是說,普通公民法治意識主要來源於此。如果他感受到法治理想或者說法律所蘊涵的價值主張能給他帶來現實利益,能帶來公平的感受時,他對法治就會有一種信服和遵從的心理和意識。而法治理想一旦為他所接納,就會內化為其思想的自在之物,使法治的精神理念與人的本質相互融同,就會形成法治思維,使守法由國家力量的外在強制轉化為公民自己對法律的權威以及法律所內含的價值要素的認同,從而會嚴格依照法律行使自己享有的權利和履行自己應盡的義務,養成自覺守法的習慣。 所謂法治思維,是指按照法律的邏輯來觀察、分析和解決社會問題的思維方式。如果說政治思維方式的重心在於利與弊的權衡,經濟思維方式的重心在於成本和收益的比較,道德思維方式的重心在於善與惡的評價,那麼,法治思維的重心則在於合法性的分析,即把合法性當做思考問題的前提,圍繞合法與非法來判斷一切有爭議的行為、主張和關系以及決定自己的行為。 這里合法性標准又分為兩個層次:一是以確定性的法規范為標准判斷一切有爭議的行為、主張和關系,這個標准可稱為「確定法標准」;二是用法律至上、權利平等、尊重他人的理念去思考和評判一切涉法性的有爭議的社會問題,這個標准可成為「自然法標准」。在法治社會中,對於大多數普通公民來說,只需具備「確定法標准」的思維,我們就可以說他已形成法治思維。如果非要他像法律工作者一樣,像國家公職人員一樣具備「自然法標准」的法治思維是不現實的,至少在目前階段是不現實的。「自然法標准」是國家公職人員必須具備的法治思維標准,只有國家公職人員具備了這種「源於法律又高於法律」的思維方式,在面對復雜的社會問題作出決策或對具體案件作出判決時,他才會以法治為出發點,以法律為根據,正確處理合法性和客觀性、形式合理和實質合理以及普遍正義和個案正義的關系,通過法益衡量將維護法律權威和促進法治理想和法律價值的實現統一起來,從而導引社會公正和社會秩序。可見,國家公職人員的法治思維也是影響普通公民法治思維形成的基本因素。 在筆者看來,法治思維是社會成員在法治社會中必需的思維方式,是樹立法律權威和建設法治國家的必要條件。在一個社會中,只有倡導法治思維,促成法治思維的普遍形成,特別是促成國家公職人員法治思維的形成和提升,才能驅動公民積極守法、理性守法,才能促使公民嚴格依法行使自己的權利和履行自己的義務,自覺運用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和利益,主動抵制破壞法律秩序的行為,法治也就不會是「空中樓閣」。如果一個社會的公共決策者和廣大公民不能認同並習慣於按照法律允許或要求的方式去觀察、分析和判斷問題,建設法治國家將會成為一句空話。 在一個國家裡,要求大多數普通公民像法律工作者一樣具有理性的法治意識和具備「自然法標准」的法治思維方式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欲求的。關鍵問題在於首先培養國家公職人員理性的法治意識和「自然法標准」的法治思維方式,然後通過他們的立法、執法和司法活動踐行法治理想和實現法律價值,引領普通公民形成良好的法治意識和自覺守法的法治思維,共鑄法治的精神大廈,為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全面落實打下堅實的社會基礎。
希望採納
E. 如何弘揚法治精神;共築偉大中國夢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法治是國家富強的制度基石.實現中國夢,前提是國家富強.只有國家富強,民族振興才有堅實基礎,人民幸福才有根本指望.今天,中國正以昂揚的姿態屹立在世界東方,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日益展現出光明前景.法治貫穿改革發展穩定全過程,覆蓋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各領域,是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及生態文明建設的制度基石.要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奮力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讓法治中國與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美麗中國相伴而行.
法治是民族振興的制度保障.實現民族振興,主要是指中華民族開啟向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和生態文明全方位演進的新征程,追趕上走過幾百年歷程的世界現代化潮流,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以現代化中國的國力和形象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為人類文明作出更大貢獻.要如期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大業,必須繼承中華文明的優秀傳統與精華,積極吸收世界上一切先進文明成果,大力弘揚法治精神,加強法治建設.只有真正實現法治,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才能獲得堅實有力的制度保障.
法治是人民幸福的根本要求.實現中國夢,目的就是人民幸福.在我們這樣一個13億多人口的大國,實現社會公正、民心穩定、人民幸福的關鍵還是法治.法治是調節社會利益關系的基本方式,是社會公平正義的集中體現,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只有把增進人民福祉作為法治建設的最高目標,才能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使億萬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成長進步的機會,從而實現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法治凝聚中國力量
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實現中國夢,需要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識、匯聚力量.法治是凝聚中國力量的重要方式.
法治捍衛中國道路.中國道路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我們黨在領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國情和時代特徵相結合而形成的一條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法治能夠鞏固和捍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人民當家作主、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保證.以憲法為核心、以法律為依據進行各項制度安排,既可以保障人民群眾基本的經濟權益和生存條件,又能夠促進人的潛能、創造力的提升;既有利於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發展生產力、增強國家綜合國力服務,也有利於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既有利於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也有利於集中力量辦大事、有效應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
法治增進社會共識.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法治不僅是衡量社會行為的基本價值尺度,也是當代中國社會主義的基本價值追求.法治有助於凝聚改革的思想共識、價值共識、制度共識和行為共識,還可以通過法治思維、法治方式、法定程序來匯聚民意、反映民情、集中民智, 調動各類主體的積極性、創造性,使不同利益主體求同存異,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築牢實現中國夢的力量根基.始終沿著法治軌道推進經濟發展、政治民主、文化繁榮、社會和諧、生態文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能最終變為現實.
F. 中學生如何弘揚法治精神,建設法治中國
首先,通過召開主題班會,深入學習交流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准確把握依法治國專的內涵。屬今年是首次以依法治國為主題,這是從理念到方式的一種革命性變化。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在當下中國,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首先要全面貫徹實施憲法,這不僅順應了人類文明發展大勢,也是基於中國國情,依靠傳統方式已無法實現有效國家治理,無法完成現代化轉型。
其次,開展團內組織活動,提高思想道德修養。通過組織生活會等形式,系統學習相關理論知識,努力做到將理論運用於實際,於生活中、與學習上等各方面,培養自己的理性思維,注意從法律的視角去思考生活,解決生活中的難題。
最後,廣泛宣傳法律知識,強化自我法律意識。學習法律知識是中學生學習的基本要求,做一名知法、懂法、守法的中學生。每個同學都法律的宣傳者,通過自己,影響、帶動周圍更多的同學,為法治中國夢的建設貢獻力量。
作為朝氣蓬勃、青春活力的中學生,要在日常學習中重視學習憲法及其他法律知識,積極踐行法律精神,切實增強法律意識,用法律武裝大腦,為弘揚憲法精神,建設法治中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G. 請從公民的角度分析,弘揚法治精神的現實意義有哪些
只有每一位公民自覺的尊法守法護法愛法,才能使依法治國的到實現,社會法治人民安居國家安定經濟發展。也只有每個人自覺維護和弘揚法治精神,
才能維護我們每一個公民自我權益在法治社會中得以保障,只有每個公民遵紀守法弘揚法治精神,才能促進社會發現經濟進步,實現祖國的偉大復興。
H. 如何增強法律意識,弘揚法治精神
(1)領會社會主義法制精神,明確在我國實行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建設社會主義版法治國家的權主要任務。
(2)樹立社會主義法治觀念,自由平等觀念,公平正義觀念,權利義務觀念等基本觀念,養成自覺遵紀守法,嚴格依法辦事的習慣。
(3)增強國家安全意識,國家安全是個人安全的前提並且有賴於每個公民的自覺維護,切實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的義務。
(4)樹立法律信仰,宣傳法律知識,敢於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自覺維護社會主義法律權威,加強社會主義法律修養。
I. 如何大力弘揚法治精神
法制宣傳教育是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一項全局性、先導性、基礎性工作。今年是開展「六五」普法的第一年,做好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意義重大。全市各地、各部門要圍繞深入推進「法治湖州」建設,認真實施「六五」普法規劃,以抓好第十一個「12·4」全國法制宣傳日活動為契機,突出「深入學習宣傳憲法,大力弘揚法治精神」這一主題,進一步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努力實現法制宣傳教育理念和手段與全社會學法用法需求相適應,公民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與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水平相適應,全社會法治化管理水平與人民群眾對法治社會的期望相適應,為保障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發揮更大作用。
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必須著力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培養公民的法治精神,在全社會樹立法治信仰、形成法治風尚,是法治建設的核心。普法既要注重法律知識的學習宣傳,更要注重把法治精神、法治意識、法治觀念熔鑄到幹部群眾的頭腦之中,體現於幹部群眾的日常行為之中。當前,在少數地方和領域中,法律實施的效果並不十分理想,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真正樹立法治精神,導致有的人對法律缺乏敬畏、有法不依,甚至知法犯法。加強法制宣傳教育,要把培育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努力向社會傳播信仰和崇尚法律的理念,使全社會都自覺維護法律的權威和尊嚴。
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必須堅持主動服務社會管理創新。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是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重要內容。要通過深入學習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充分發揮法律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規范、引導、保障作用,從而主動服務、自覺融入全市社會管理創新實踐。特別是對土地徵用、房屋拆遷、醫療糾紛、勞動就業、安全生產、社會保障、食品安全等社會熱點問題,法制宣傳教育要及早介入、有效預防,著力提高群眾理性表達利益訴求、依法維護自身權益的意識和能力,切實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維護權益靠法」的良好社會氛圍。
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必須切實強化重點對象學法守法。法制宣傳教育的對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在對象和內容上既要重視普及,更要突出重點。要積極推進法制宣傳教育進鄉村、進社區、進課堂、進企業、進單位、進機關,有針對性地引導廣大人民群眾學法律、講權利、盡義務、明責任。要突出加強對公務員、青少年、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和職工、農民及外來務工人員等重點對象的法制宣傳教育,以全社會各類人員學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實際成果來檢驗我們的法制宣傳教育成效。
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必須大力加強法治文化培育建設。培育法治文化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推動法治成為全社會普遍遵循的規則和普遍實現的一種生活方式。要強化與我市地方特色文化相結合,積極挖掘、整理和利用好以沈家本為代表的法治文化資源。要強化與法治實踐相結合,積極推進法治縣區、法治鄉鎮(街道)、民主法治村(社區)、誠信守法企業、依法治校示範校、依法行政示範單位等創建活動。要強化與基層群眾文化生活相結合,以身邊人身邊事來開展各種形式的法治文化創作活動,努力增強法制宣傳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響力。
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必須與時俱進創新工作方式方法。法制宣傳教育要取得新實效,必須不斷適應新形勢、採取新舉措、創造新方法。要堅持貼近群眾、貼近生活、貼近實際,通過「以案說法」、「娘舅來了」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加強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宣傳。要多用生動具體的案例來「以案說法」,多用通俗易懂的群眾語言來普及法律,多用優質的法律服務為群眾排憂解難,使法律知識和法制觀念在潤物無聲、潛移默化中深入人心。要充分發揮報紙、廣播、電視、網路、手機、遠程教育等傳媒的優勢,構建起多形式傳播、立體式覆蓋的普法網路,不斷增強普法工作的實效性。
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必須充分動員社會各方積極參與。法制宣傳教育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配合。要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力量,拓寬社會參與途徑,引導人才、智力和資金等資源投入到法制宣傳教育工作中來。要加強專兼結合的法制宣傳隊伍建設,不斷充實法制宣傳教育人才資源庫,發揮好我市各類普法講師團的作用。要大力支持志願者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工作,鼓勵支持律師、法律職業者加入志願者隊伍,推進法律志願者活動規范化發展。要積極探索法制宣傳教育的市場化運作機制,調動企事業單位、中介組織和行業協會等一切社會力量參與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