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山東存在的問題對策
『壹』 您對本市/本區的法治宣傳教育(普法)工作有什麼建議和意見
如何在法治新常態下探索、實踐出法治宣傳教育的新途徑、新方法,推動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縱深開展,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和優質高效的服務環境,是當前擺在各級普法主管機關和廣大普法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和現實問題。為此,筆者就余江縣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開展情況進行了深入調查研究,從中探尋發現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一些對策和建議,以供參考。
一、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開展情況
(一)高位推動,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組織保障機制比較完善
我縣高度重視法治宣傳教育工作,堅持高位推動,成立了以縣委副書記為組長、四套班子分管和聯系的副縣級領導為副組長,各有關部門主要領導為成員普法教育依法治縣工作領導小組。明確職責,各司其職,「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責任機制落實到位,初步形成了黨委領導、人大監督、政府實施和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大普法」工作格局。完善考評機制,把法治宣傳教育和依法治理納入了綜治考核體系,把普法「軟任務」變成了「硬指標」。精心打造了普法講師團、普法聯絡員、法制副校長和法律服務團等四支普法隊伍,形成了一支由人民調解員、村「兩委」幹部、老教師、老幹部、大學生村官等組成的龐大農村法治宣傳教育隊伍,覆蓋全縣的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網路體系形成。
(二)分類推進,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針對性有效性初步顯現
我縣堅持以「法律六進」為載體,以普法重點對象為突破口,分類推進,整體推動「六五」普法規劃實施,法治宣傳教育工作取得顯著成效,針對性和實效性不斷提升。在領導幹部層面,建立健全了各級黨委(黨組)中心組集體學法、政府常務會議會前學法和科級領導幹部任前法律知識考試制度,將以《憲法》為核心的法律法規知識納入剛性學習和考試內容。進一步增強了全縣各級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和維護穩定的能力。在農村群眾層面,將法治宣傳教育納入了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在各新農村建設點建成了一批法治文化牆、法治文化路和法治文化苑,極大地豐富和拓展了農村法治宣傳教育內涵和途徑。在學校學生層面,全面建立和完善了法制副校長聘任制度,為全縣34所中、小學校選聘了40名法制副校長,明確要求每名法制副校長為學校師生上法制教育課每學期不少於2堂(次)。同時,把法治教育內容納入學校文化學習課程,逐步形成了法治教育的長效機制。在企業管理及務工人員層面,定期組織律師、公證員和基層法律服務者深入企業和工廠,為廣大的經營管理和務工人員開展法律知識講座和法律咨詢服務,有效提升了管理人員依法經營和務工人員依法維權的法律意識,營造了濃厚的企業法治文化;組建了縣工商聯(總商會)法律服務中心,為全縣各企業提供「法律體檢」服務,幫助預防和規避法律風險和漏洞,為企業健康、科學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三)突出特色,法治宣傳教育工作亮點紛呈
近年來,我縣以創建法治余江、平安余江為目標,結合縣情和群眾群眾法律需求,積極創新法治宣傳教育方式和載體,豐富法治宣傳教育內容,法治宣傳教育工作不斷邁上新水平,2014年被評為「全國『六五』普法中期工作先進縣」稱號。全方位打造法治文化陣地,在縣城精心打造了一條百米法制宣傳長廊,各鄉(鎮)30米以上法制宣傳欄普遍建成;依託縣廉政文化主題公園,增添法治名言警句、古今中外法治故事宣傳碑、法治雕塑和法治人物長廊,打造了集廉政、法治、休閑於一體的法治文化公園;以農村普遍建成的農民書屋為平台,積極介入、指導農民書屋設立法律圖書角,強化各類法律書籍的管理和分類,法律書屋工程建設逐步推進;在《余江報》開辟法治宣傳專欄,搭建普法簡訊平台,宣傳和推廣法治宣傳教育工作亮點和特色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採取「試點先行、培育典型、以點帶面、整體推進」原則,在全縣樹立 「法治余江」建設示範點60個,覆蓋鄉鎮、機關單位
『貳』 論述依憲治國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一、依憲治國目前存在的問題
一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憲法監督制度有欠缺、不完善。二是規范性文件多而雜,是否違憲審查不夠,三是公民和社會的憲法意識不強。
二、對策:
1、首先是健全憲法實施和監督制度,依憲治國的關鍵是要保障憲法的實施,依憲治國要搞好,關鍵在於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應當承擔最重要的職責,因此要完善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憲法監督制度。
2、其次,提出要健全憲法解釋程序機制,憲法實施必須要有解釋,這也是《決定》所強調應當加以完善的重要制度。
3、再次,加強備案審查制度和能力建設,對規范性文件是否違憲進行認真和嚴格的審查,及時糾正違憲違法的規范性文件,保證法制統一性。
4、提高政府和社會公眾憲法意識。一是將每年十二月四日定為國家憲法日。二是在全社會普遍開展憲法教育,弘揚憲法精神。三是建立憲法宣誓制度,凡經人大及其常委會選舉或者決定任命的國家工作人員正式就職時公開向憲法宣誓。憲法作為國家根本法是一切法律法規賴以存在的前提,是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行為的基本行為准則,是保證一國法制統一性的制度基礎,這些都體現了「憲法法律至上」的法治精神。
依憲治國是落實依法治國的重點與關鍵,是建設法治中國的內在要求。《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
『叄』 政府機構改革存在的問題原因及對策
存在的問題和對策如下:
問題:
1、幹部人事制度不合理。
長期以來,我國政府機構事實上存在著「能進、能上、能高」而「難出、難下、難低」的幹部用人度,缺乏競爭的動力與壓力,也沒有嚴格的獎懲考核制度。
2、政府職能不明確。
我國黨政職能交叉、政企不分,許多本應由黨或企業管理的職能被政府所取代,導致政府職能過多,管理過寬,勢必相應增沒一些機構,從而使機構進一步膨脹。
3、制約和監督機制的缺失。
我國政府系統的行為常採取行政命令方式,以撤換領導來制約和保證政府系統有序運行。這種方式常伴有主觀的隨意和感情的沖動。
4、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
大量的社會群體特別是下崗人員得不到保障,便湧向公務員隊伍,因為公務員在培訓、醫療、退休養老方面還是有保障的。由此造成政府機構不斷膨脹。
對策:
1、精簡機構,轉變政府職能。
2、政企分開,實行宏觀調控。
3、進一步安置分流人員。
4、構建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
5、加強法治建設,依法規范行政。
(3)法治山東存在的問題對策擴展閱讀:
政府機構改革取得了以下這些成果:
1、政府機構數量得到精簡、優化,政府機構「精簡—膨脹—再精簡—再膨脹」的怪圈現象得到遏制。
2、政府機構改革圍繞政府職能轉變而深入推進,行政效能有效提升。
3、經過改革開放以來的探索和實踐,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政府基本職能定位得以明確,包括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環境保護等。
『肆』 山東省地質資料現代化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改進的對策措施
馬卓敏1夏立獻2
(1.山東省國土資源資料檔案館濟南250013;2.山東省第七地質勘查院臨沂276000)
摘要本文總結了山東省地質資料管理在保存現狀、管理體制、服務方式、利用程度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分析了山東省地質資料面臨的挑戰和發展趨勢,並從管理體制、開發利用、社會化服務、信息化建設、隊伍建設等方面提出了對策和措施。
關鍵詞山東省地質資料管理問題趨勢對策措施
地質資料是指在地質生產工作中形成的文字、圖表、聲像、電磁介質等形式的原始地質資料、成果地質資料、實物地質資料以及地質科技檔案等[1]。地質資料匯集了幾代地質人的智慧和汗水,是人們認識和了解地球和自然界最原始和真實的信息來源。作為地質資料管理人員,如何管理和使用好這些寶貴的資源財富,是當前首要解決的問題。
1 山東省地質資料管理現狀及存在問題
1.1 地質資料館藏現狀
山東省國土資源資料檔案館是山東省保存地質資料數量最多種類最全的省級專業資料館,目前館藏成果地質資料7300檔,地質圖件10萬余份,其中形成時間最早的為1907年,日文資料82檔,英文資料1檔。目前地質資料仍以傳統的紙介質檔案排架式保存為主,排架長度為1000餘米,佔用大量空間。由於現有庫房是20世紀60年代建造,目前庫房面積狹小,資料爆滿,部分檔案已處於地面堆積狀態。
1.2 地質資料管理體系不完善
目前山東省國土資源資料檔案館為省國土資源廳獨立的公益性事業單位,在省國土資源廳資源處的監督和指導下,開展全省地質資料的管理工作。山東省地質資料的製作單位大都為各地勘單位、礦山企業和社會團體,這些地勘單位、礦山企業分屬地礦、冶金、建材、化工等各個部門。實際工作中,責任和權責界定不夠清晰,容易造成多頭管理、交叉管理等現象,大大影響了地質資料的管理與開發。
1.3 地質資料欠交現象嚴重
由於多數地勘單位只注重實際經濟效益,地礦、化工、冶金、建材及物探等各部分均有地質資料欠交現象,涉及地質災害、工程勘察、環境監測及物化探等諸多專業。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期由於市場項目較多,這些項目周期短,人員變換頻繁,管理人員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地質資料漏交、欠交現象嚴重。
1.4 地質資料利用率相對低下
地質資料涉及面廣,技術層次高,內容項目多、數量大、成套性強。資料管理人員只是對其進行常規的保存和簡單地對外提供日常查閱,資料利用面交窄,利用率低下。管理人員對地質資料的管理簡單地停留在常規管理上,缺乏對地質資料再分析再利用,造成地質資料內在潛力得不到很好的挖掘,阻礙了自身價值的發揮。
1.5 館藏基礎數據源不足
山東省從2000年開始對館藏地質資料進行圖文數字化工作,雖然這些年一直不間斷進行,但由於人手和資金有限,該項工作進展緩慢。截至2009年年底,僅完成2450份,佔全部館藏的33.5%。2003年來全省實行地質資料電子文檔匯交制度以來,我館館藏數字化程度有了很大程度地提高。但由於對匯交格式標准掌握不完全、質量較差、匯交內容不齊全、匯交合格率較低等原因,給後期數據處理造成很多問題。由於館藏基礎數據源不足,難以為地質資料現代化建設服務,影響了全省地質資料的社會化利用水平和服務效率。
1.6 地質資料保密形勢嚴峻
我國加入WTO後,隨著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加大及對外交流的增多,21世紀後地質工作逐漸復甦,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對地質資料的需求越來越旺盛。在科技領域的日新月異的今天,科技情報者通過各種渠道採用各種手段開展形式多樣地情報搜集工作,當前地質資料保密工作面臨的形式異常嚴峻。
2 山東省地質資料管理面臨新挑戰
2.1 地質資料需求日趨旺盛
為加快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解決礦產資源短缺對經濟發展的影響,2003年以來地質工作投入幅度明顯上升。最近由於受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國土資源部積極貫徹國家保增長保紅線路線方針,認真落實擴大內需項目,加大了重點項目的投入。地質資料是地質工作成果的重要體現,除了包含大量的地質信息外,還涉及技術設施建設、地球科學研究、環境評價、水資源保護、國家重點工程建設等領域。為避免重復工作,降低勞動成本,節約社會資金,社會各界對地質資料的需求日趨旺盛。
2.2 地質資料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
當前快速發展的信息技術給地質資料領域提出新的挑戰,高精儀器和計算機技術的越來越多地運用到地質領域,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模式、閱讀方式和工作方法,以往的紙介質為載體的地質資料服務模式越來越不適應當前形勢的發展。以往管理、使用和二次開發流程遠遠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地質資料信息化建設成為大勢所趨。
2.3 地質資料服務領域不斷拓寬
目前的地質資料絕大多數只是滿足本行業的需求,在行業內部信息交流暢通,外部交流不多。為進行行業保護甚至封閉信息,大量有價值的資料信息閑置,給國家造成極大的浪費。隨著我國地勘制度的改革及礦業市場的發展,地質行業投資主體出現多元化趨勢,要求地質資料管理部門及時改變工作思路,拓寬服務領域,實現信息共享。
3 加強山東省地質資料管理對策及措施
3.1 轉變地質資料管理模式,處理好保密與利用的關系
為適應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地質資料主管部門要轉變管理思路和模式,由內向型管理轉變為開放型管理,由資料實體管理轉變為信息管理,建立職、權、責相統一的工作機制。定期對資料查詢、利用情況進行匯總,及時做好跟蹤和回訪,掌握地質資料利用情況。通過利用社會和經濟效益統計,為提高資料利用率,合理開發地質資料信息提供重要依據。當前工作重點要轉移到資料的開發利用上,一味地強調保密控制並不是我們的初衷,也不利於發揮地質資料的內在價值。在實際工作中要注意兩者辯證統一,既要積極進行利用,又要堅持保密原則。
山東省國土資源資料檔案館於2008年7月完成了館藏成果地質資料涉密清理工作,涉密地質資料共有3178檔,佔全部館藏地質資料的50.77%。此次工作採用按件定密的方法,打破了以往影響地質資料公開利用的瓶頸問題。為維護國家秘密及保護資料匯交人的利益,要對利用程序、提供方式及內容加以限定。
地質資料主管部門的區域網和Internet網完全實現物力隔斷,數據中心建設過程中要確保資料和數據信息的安全。資料庫的訪問和操作要採用防火牆和用戶許可權相結合的許可權管理模式,WebGIS運行網路應嚴格與涉密網路物理斷開。
3.2 以山東省地質資料數據中心建設為中心,全面實現地質資料信息化
為改變山東省地質資料分散保管現狀,充分發揮已有地質資料資源,避免重復工作和投資失誤,2007年,在學習國內外先進經驗做法的基礎上,山東省國土資源檔案館率先在國內進行地質資料數據中心建設,形成統一的地質資料開發利用和服務體系。山東省地質資料數據中心建設按照「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統一標准、資源共享」的方針,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以建立健全資料管理服務體系為核心,以海量地質資料數據資源的整理、分類和資源建設為基礎,以信息化為手段,以組織、政策、標准制度體系建設為保障,以提高地質資料的開發利用程度和提高資料利用率為宗旨[2],建成山東省鑽孔地質資料庫、數字地質圖空間資料庫、地質資料圖文資料庫、遙感地質影像資料庫、化探資料庫、地質資料查詢系統以及地質資料網上發布管理系統等11個基礎資料庫。
通過山東省地質資料數據中心建設,健全了地質資料信息共享和社會化服務體系,改善了地質資料匯交、管理和社會化服務的落後局面,有效地改善地質資料數據的服務環境,提高了地質資料的開發利用率,提升了地質資料管理和服務水平,增強地質工作以及礦山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經濟決策、重大工程建設、商業性地質工作對地質資料數據提出的多層次、多范圍和多樣化要求,為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基礎信息支撐。
3.3 以焦家式金礦為試點,全面開展地質資料集群化和產業化工作
2009年下半年山東省作為全國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和產業化試點省份,經過多方調研和論證,最終確定以焦家式金礦為試點開展兩化工作。此次工作以地質資料數據資源清理、整合和資源建設為基礎,以現代化信息技術為手段,以組織、政策、標准制度體系建設為保障,以提高地質資料開發利用程度為宗旨,最大限度地滿足了經濟社會對地質資料的需求,為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提供地質基礎信息支撐。
焦家金礦地處山東膠萊盆地,位於山東省萊州市掖縣境內,焦家式金礦是與構造、岩漿活動關系密切的地窪式金礦,是典型的構造破碎蝕變岩型金礦床。本次工作全面收集了焦家式金礦區基礎地質(地層、構造、岩漿岩)、物化探、遙感、勘查、各類樣品的測試資料及科研院所的研究資料和礦區開發資料(礦業權設置、礦山設計、開采和資料利用概況)等方面的資料,對重點礦區進行剖析、總結、歸納,研究其成礦模式、類型,建立了三維空間型地質資料信息資料庫。通過礦床地質特徵信息提取、礦體圈定和三維顯示、專題研究,為政府決策、金礦預測、深部找礦、勘查資料二次開發和社會工眾提供服務。
山東省將以焦家式金礦為試點,本著急為先用的原則,逐步開展館藏地質資料集群化和產業化工作,形成多種方式的數據產品,滿足社會各界對地質資料的多方面需求,更好地為社會經濟服務。
3.4 完善地質資料匯交制度,加大地質資料宣傳力度
地質資料主管部門要嚴格按照《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及實施辦法進行管理,嚴把質量關,加大執法力度,積極開展專項清理,實行匯交一票否決制度,認真做到「四同步[3]」。對不按時履行匯交資料的單位不予辦理礦產資源登記統計、探礦權采礦權證件的發放、變更及轉讓等諸多後期事物。
地質資料是一種重要的信息資源,但目前宣傳力度極為不夠。作為地質資料管理部門要根據自身情況,充分利用媒體,有策劃、有保障地將地質資料宣傳工作納入到日常工作日程中,宣傳地質資料管理方法、法律法規、開發利用程度及相關業務,提高社會對資質資料重要性認知度,為日常工作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3.5 充分挖掘地質資料內在潛力,提高地質資料公共服務水平
地質資料是一種無形資產,是進一步開展地質工作、降低地質生產技術過程中的勞動消耗、提高地質工作效率的重要依據,同時又是進行各項地質科研的必要條件,是開發礦產資源的憑證[4]。近年來我館利用豐富的館藏資料,根據社會需求和礦業權人的合作要求,先後為昌樂縣吸引外商投資編寫了《昌樂縣藍寶石資源分布開發概況及資源儲量保有情況說明》;為臨沂地區金剛石開發規劃編寫了《臨沂地區金剛石分布特點及目前開發利用現狀》;為山東省建築科學院編寫了《山東省混凝土鹼骨料岩石的分布及易發生鹼骨料化學反應的主要岩石類型》等,全面反映我省礦產資源分布和主要資源儲量類型的基礎性資料,創造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國務院關於地質工作地決定發布後,我省各級地勘單位紛紛加大了地勘投入,紛紛來我館查閱資料,深入分析研究了館藏了地質資料,發現了更多新的找礦線索,避免了礦產勘查低水平重復投資,降低了找礦風險和勘查成本。例如山東省地科院在魯西南曹縣—定陶一帶發現一處資源量超過30億噸的優質大型煤田,對緩解山東省華北地區優質煉焦用煤的缺口,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5]。
3.6 加大破損地質資料修復力度
山東省地質資料館館藏資料在長期保存和利用過程中,受生物、物理、化學等因素的影響,出現不同程度的紙張破損、字跡模糊等現象,有的已經到了影響使用的地步。經初步統計,約630份資料需要進行不同程度的修復。這些寶貴資料是一筆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特別是翁文灝、劉國昌、馬子驥等著名地質學家形成的工作成果,呈現出了豐富的歷史文化研究價值和文物價值。
為搶救前人寶貴的地質成果,確保館藏資料的質量,保證地質資料存儲安全,提升地質資料公共服務水平,工作人員遵照保持歷史原貌的原則,利用熨燙、粘貼、裱糊修復、掃描及矢量化等手段進行破損地質資料的修復。通過資料修復延長了資料的保存年限,推進了國家重點檔案搶救和保護工作,促進了檔案事業的發展。
3.7 全面提升地質資料管理人員人才素質
在高速發展的信息社會中,地質資料管理工作在工作任務、環境、服務對象、管理模式都發生了本質的變化,作為資料管理人員在各方面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資料管理人員必須是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不僅具備較強的地質專業知識和技能,還要具備廣博的學識,具備操控計算機等現代設備的能力,具備能用科學的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檔案管理的基本知識,使得地質資料這一寶貴的社會財富得以較好地保存和使用。其次地質資料管理人員要有堅定的政治方向,要時刻謹記保密工作的重要性。
只有全面提升資料管理人員專業水平和人員素質,運用專業的知識和技能去管理、研究和開發地質資料,才能科學合理地挖掘其內在潛能,建立完善的社會公共服務體系,為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肖建麗,張興恆.淺析新形勢下地質資料保密工作.雲南檔案,2008(11)
內部資料:山東省地質資料數據中心建設方案
吳富強,李玳明.地質資料的開發與利用.中國檔案,2004(2)
袁雪吟.新時期地質檔案開發利用的探討.中國地質.1996(9)
運用構造模式引導深部找礦—山東省地質科學實驗研究院魯西南深覆蓋區找礦紀實
李現文.山東國土資源,2009年3期
『伍』 地表水資源環境存在問題及防治對策和建議
一、地表水資源環境存在的主要問題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山東半島水資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資源總量不足和供水不足已成為制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因素。山東半島水資源開發利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有限的水資源不能得到合理有效地利用,尚未實現水資源的優化配置。
2)水管理體制不順,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3)水污染程度不斷加劇。
4)供水水價偏低,水資源費和污水處理費徵收不到位。
5)水權不明晰,水市場不發育,極大地影響了水資源的優化配置。
二、地表水資源環境合理開發利用對策和建議
1.節約用水,建立節水型社會
解決缺水問題,一靠開源,二靠節流。由於受當地水資源的影響,開源具有一定的限制,相比之下,節流即節約用水顯得更為可行。節約用水的核心是高效地使用水資源,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使有限的水資源產生盡量大的經濟效益。因此,我國水資源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首條就是節水。
2.多方舉措確保地表水資源環境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
1)建立健全水法規體系,用《水法》、河道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進行水資源管理,進一步完善水法規體系,加快《黃河法》的立法進程,全面推進依法治水,加大行政執法力度,明確責任,依法制定水資源利用規劃,實行取水許可證制度。
2)加強水污染和治理,控制水環境的變異。認真貫徹《環境保護法》,從嚴掌握和控制排污總量,建立排污許可證制度。必須在工廠企業內實行污水處理,以達到排放標准。在水源地附近,要設立一定范圍的衛生防護帶,嚴禁採取滲坑、滲井等地下排污方法。把水資源管理和環境保護工作納入地區國民經濟建設的軌道,努力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統一。
3)繼續加強水利工程建設,繼續加強流域工程建設,進一步完善工程體系,通過對黃河幹流大型骨幹水庫的聯合調度,有效調節河川徑流,協調天然來水與國民經濟需水之間的矛盾,協調生產、生活和生態環境用水的關系。加強水資源保護和水土保持工作,實行城鄉統籌,合理調配,優化配置水資源。
4)進一步深化水利改革。大力推進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制定並完善相關政策,逐步建立一個以水權為核心、水價為手段、水資源有償使用的水利發展新機制,充分發揮價格在水資源配置中的杠桿作用,多渠道籌集水利建設和管理資金,促進經營者和使用者對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提高水資源利用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促進全社會節約用水、合理用水、保護水資源。
3.水資源聯合調度
水資源聯合調度包括地表水與地下水、當地水與客水等的聯合調度。
大氣降水、地表水、地下水三者關系密切,而地表水與地下水又存在著相互轉化關系。隨著下墊面條件的改變和人類活動的增加,地下水與地表水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變得更加復雜,因此應對地表水、地下水、客水實行聯合調度,在豐水季節或豐水年份盡可能多蓄、多用地表水,並設法利用多餘洪水對地下水進行回灌補源,盡量減少或不開采地下水;在枯水年份或枯水季節適當增采地下水,做到以井保豐,以河補源,統籌安排,相互補償。
山東半島水資源聯合調度的原則是:優先利用當地地表水,合理開采地下水,充分利用黃河水,科學調引長江水;供水要從當地水資源的實際情況出發,因地制宜,城鄉、工農業統一安排,優化調度,貫徹「優水優用」的原則,優質水要優先滿足生活用水;對水質要求不高的工業和農業及環境用水,盡量使用污水處理後的再生水;對現有水源採取有效工程措施,防止供水衰減。
『陸』 面對山東省棉花種植存在的問題有何對策
山東棉花種植對策
近年來,山東省棉花種植產量與出售量持續下降,存在著許多問題,就此筆者針對幾點問題提出對策:
1.增加棉田收益
經過山東某公司的三年西瓜和棉花套種栽培,得到結論:由於西瓜與棉花共生期短棉花產量基本不受影響棉花、西瓜套種等於棉花地里多收了一季西瓜,經濟效益大幅度提高,每公頃可產西瓜6萬千克,籽棉3450千克,增加經濟效益1.8萬元。經過河北省農牧局的試驗,將大蒜與棉花進行套種,得到結論是:每畝棉田的凈收益是1420元,與大蒜套種以後,每畝地的凈收入就是4420元,足足增加了3000元/畝,收入提高了兩倍多。
『柒』 如何做好法治宣傳教育
法制宣傳教育是依法治國、建設法治社會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並強調要「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增強全社會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識」。通過二十多年全民普法教育,廣大群眾的法制觀念,法律素質得到了明顯增強,越來越多的群眾能自覺運用法律手段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但是,法制宣傳工作仍然存在諸多薄弱環節。因此,我們就如何做好法制宣傳教育工作開展深入調研。
一、法制宣傳工作在群眾眼中的基本情況及取得的成效
從我們對本縣八個鄉鎮的抽查結果來看,認為法制宣傳途徑廣、宣傳內容實用、自身法律素質有所提高、維權意識增強的有96%;認為我縣法制宣傳力度不大、宣傳內容少的有3%;認為自身法律素質沒有因為法制宣傳而提高的有1%;在調研過程中部分老百姓給我們提出意見和建議。
從調研結果看,人民群眾的憲法和各類法律知識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普及,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逐步提高,法制觀念維權意識發生了較大變化,法制宣傳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法制宣傳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法制宣傳地點具有局限性。大多數鄉鎮的宣傳地點都僅限於該鄉鎮所在地,在鄉鎮所在地做法制宣傳一是群眾相對集中,可以使較多的人獲得宣傳知識和宣傳資料。但是對於一些行動不便或不趕集的群眾來說就不能起到宣傳作用。另外鄉鎮的村部一般也有宣傳展板或宣傳標語,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沒有幾個群眾會到那裡去看,從而使之成為了擺設。
(二)法制宣傳方式不能滿足群眾的需要。
我們的宣傳途徑一般以發放宣傳資料為主,普法播音為補。但是通過調研,目前農村留守老人越來越多,在少數民族地區能自己看書,聽懂普通話普法的人不多,這導致了宣傳工作雖做了,但在少數民族地區群眾的法律素質和運用法律解決問題的能力卻沒有明顯提高。
(三)普法工作機制運行不夠有力,普法工作沒有形成強大的合力。表現在組織、協調、指導和檢查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力度還不夠大,普法工作的整體聯動不足,各部門、各行業各做個的,散打的較多,沒有形成強大的宣傳氛圍和濃厚的學法氛圍,致使普法工作發展不夠平衡。
(四)法制宣傳教育隊伍作用發揮不夠充分。
村幹部普遍年齡偏大,法律知識結構相對老化,而農村工作紛繁復雜導致沒有多餘的時間更新法律知識,從而使得法制宣傳源頭出現了問題。全縣法制宣傳教育隊伍人員不足、業務素質和組織指導能力不強,未能正常開展普法活動的現象在機關單位、部門、企業、農村還存在。
三、對策與建議
(一)進一步創新普法形式,豐富載體,鞏固和擴大宣傳效果。近年來,通過深入調研,針對普法宣傳存在的問題,結合我縣的實際,我們打造「民語普法」「公交普法」「調案宣法」等普法宣傳亮點,普法效果顯著。
一是「民語」普法。針對近年來留守老人越來越多,部分少數民族鄉村百姓普通話不好,不能完全聽懂普通話普法的情況,我們將壯、漢、瑤三種本地民族語言與當地山歌民調相結合,分別融入普法宣講,通過錄音、刻制光碟,利用法制宣傳車,在圩日、重要節慶日,深入各鄉、村巡迴宣傳播放。吸引廣大老百姓前來聆聽或把普法光碟贈送給老百姓拿回家播放,深受老百姓歡迎,他們說,要在家裡經常播放
普法光碟,讓家裡所有人員都學法、懂法、守法。民語普法貼近百姓,通俗易懂,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普法效果好。二是 「公交」普法,利用公交車客流大和流動性廣的優勢,為全縣八個鄉鎮共三十八輛公交車製作普法宣傳座椅套袋七百多個。在車套椅醒目的位置印上法律宣傳標語,並在套袋裡裝上各種法律宣傳讀本。通過對五十八名公交司機的培訓,使他們成為普法宣傳志願者,及時為法律宣傳服務,拓寬普法宣傳的路子,方便老百姓在等車、乘車途中隨時學習法律條文,感受到法治文化濃厚的氛圍,從而將法治理念內化於心外踐於行。三是「調案」宣法。通過深入基層調研,積極探索群眾實際遇到的法律難題,掌握群眾缺少什麼、需要什麼,精心挑選貼近群眾生活、經常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典型事例,按照基本案情、調解過程、調處結果、調解依據、案件評析的格式,採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匯編成《案例選篇》,製作印有普法宣傳知識的圍裙、環保袋子等普法產品,通過「法律六進」等形式,把普法產品送到廣大群眾手中,使普法走進人民群眾的生活,提高全民法治意識。
(二)進一步明確任務職責,形成強大的普法宣傳合力。按照黨委領導、政府實施、人大監督、全社會共同參與和誰主管誰普法、誰執法誰普法的原則,加強年度普法計劃的制訂和實施;強化法制宣傳隊伍建設,注重隊伍管理和培訓,促進「法律六進」活動的開展;強化普法工作的考核評價。
(三)進一步提高認識,強化各級領導責任,形成強大的推動力。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實施依法治國方略,是黨中央作出的戰略部署。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是依法治國的根本要求。在全社會形成學法、知法、用法、守法的良好風氣,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必然途徑。因此,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必須進一步提高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切實增強各級領導抓好開展普法工作的責任意識,發揮各級普法依法治理領導機構的作用。要進一步完善各級普法領導機構的定期會議、聽取匯報、開展督查等工作機制,解決好普法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進一步建立健全協調配合的工作制度,切實做到協調統籌有力、上下配合到位、橫向聯系緊密;建立健全重點普法對象定期集中學法制度,增強普法工作實效。
(四)充分發揮法制宣傳教育工作隊伍的作用。配齊配強法制宣傳專職人員,強化業務指導和培訓,不斷提高能力和水平。鼓勵引導法律服務工作者、學校師生積極參與法制宣傳活動。利用學校資源,以「小手牽大手」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法制宣傳教育,把法制宣傳讀本送到學生手中,讓學生通過學習並把法律知識帶回家中。
『捌』 山東省地質資料開發利用和社會化服務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
路煥馬卓敏王晶晶
(山東省國土資源資料檔案館,濟南250011)
摘要 本文總結了山東省地質資料服務利用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並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 地質資料;開發利用;社會化服務
地質資料是地質工作成果的重要載體,是國家的寶貴財富,是地質工作者辛勤勞動和智慧的結晶,提高地質資料的社會化服務水平,是實現地質資料社會共享、促進地質勘查成果轉化應用的重要途徑,也是新時期地質工作的主要任務之一。《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和《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實施細則》頒布實施以來,地質資料匯交形勢有了明顯的好轉,但提供服務的方式仍比較原始,地質資料社會化服務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因此,積極推進地質資料社會服務體系建設意義重大、任務艱巨。現結合工作實際對產生的問題進行綜合分析,並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1 山東省地質資料服務與利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地質資料管理人員專業素質較低,地質資料管理水平直接影響了資料的開發利用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地質資料管理人員必須改變傳統的服務方式,將工作重點由過去的組織保管向信息提供和信息資源數字化方面轉變,地質資料管理人員應該是「信息咨詢者」和系統管理者。這就要求地質資料管理人員適應新形勢的發展,努力學習信息處理技術和網路技術,提高自身素質,為現代化社會服務。目前地質資料管理人員的整體專業素質偏低。一方面,隊伍構成復雜,水平參差不齊,知識結構不盡合理,計算機知識貧乏,外語水平偏低。
目前全省地質資料服務水平相對較低,一是服務方式簡單,資料利用靠用戶上門查閱,地質資料利用是被動性,缺乏為社會服務的主動性和自覺性;二是服務手段原始,2002年,雖然「山東省成果地質資料目錄資料庫」建成在網上檢索服務,但「地質資料查詢服務系統」、「圖文數字化」工作進展緩慢,還不能夠用現代化的服務手段全面地為社會服務,只是停留在簡單的目錄查詢上,查閱者還必須上門查閱;三是資料利用管理法制建設和措施尚不完善,直接影響了部分資料的開發利用等。
1.2 缺乏法律法規支持,自覺匯交地質資料的法律意識欠缺
在地質資料管理方面,我國先後出台一系列法規,其內容大多側重於對地質資料匯交與保存活動的規范,只有國務院頒布的《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實施辦法》和國土資源部發布的《關於公益性地質資料范圍的公告》規定了公開的地質調查信息化成果應免費提供社會使用,保護期內的地質調查信息化成果可以有償使用,但對可提供社會化服務的地質調查信息化成果的范圍界定得不夠明確,缺乏可操作性。因此,這些法規強調的仍然主要是地質資料的管理而不是利用和服務,因而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地質資料的社會化服務。
欠交甚至不交地質資料的情況時有發生,地質勘察工作的匯交人法律意識淡薄,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情況:
(1)單位對匯交地質資料不重視,對地質資料匯交登記不予理睬,能不匯交就不匯交,無視法規的存在。
(2)單位只求短期效應,地質資料僅僅用來應付辦理有關礦權證件,獲取證件後,對地質資料不整理,不保存。
(3)地質資料只想掌握在自己手中,為我方便,為我所用,而不願匯交。礦產資源歸國家所有,由國家統一管理,誰開展了地勘工作,誰就必須向國家匯交地質資料。
1.3 社會化服務需要的資金不足
地質資料社會化服務的資金不足,制約地質資料社會化服務工作的開展。主要表現在:我省地質資料館已經公開的地質資料實行免費查詢,提供利用只收取復印等工本費,收入十分有限,同時由於資料管理部門要支配的資金有限,基本沒有動用資金;對於館藏的地質資料保管設施落後,不能滿足保管地質資料的要求;地質資料破損,紙質老化、圖件褪色等問題得不到資金支持,也影響了地質資料社會化服務的進程。
1.4 地質資料社會化服務宣傳乏力不利於開發利用
地質資料應用范圍廣,潛在應用價值大,但是地質資料宣傳方式比較單一,未能利用現代化信息化宣傳手段,如報紙、網路、電視等進行宣傳,使社會大眾對地質成果的應用范圍和價值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認識,影響了地質成果全方位、全領域的社會化利用。
2 對策及建議
2.1 加強對地質資料管理人員的培訓,提高地質資料管理水平
地質資料管理人員在新形勢下應該具備信息管理意識、信息服務意識和創新意識,隨著地質資料數字化、操作電腦化、信息傳遞的網路化,對管理人員的知識結構、外語水平等基本素質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強對地質資料管理人員的培訓尤為重要。一要對地質資料管理人員進行法律知識培訓,明確地質資料管理的法律法規,明確地質資料匯交的范圍和要求;二是加強對地質資料管理人員的業務知識培訓。
2.2 完善法律法規,強化社會化服務和匯交管理的法律約束
一是要適時修改《地質資料管理條例》,進一步明確和細化地質資料匯交的范圍,提高資料匯交工作的可操作性;二是要進一步強化地質資料匯交管理,加大監督管理力度,擴大地質資料匯交的覆蓋面;三是政府主管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對拒不履行地質資料匯交義務的單位和個人要依法進行處罰;四是內部管理上要強化會審制度,注意發揮整體功能,特別是要依法把地質資料匯交與礦權管理、項目管理等結合起來。
2.3 加大資金投入,提高信息化服務水平
我們正處在一個信息化的時代,要提高地質資料的社會化服務水平,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撐,還要加大資金的投入,增加現代信息處理技術設備的配備。另外還應對館藏設施進行改善,我省現在館藏面積遠遠不能滿足館藏資料保管的要求,也不能更好地為利用者提供良好的借閱環境,電子閱覽室也只能是望而興嘆。
2.4 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地質成果資料在社會上的知名度
地質資料應用范圍廣,潛在應用價值大,在宣傳方面,有以下工作可以做,第一可以在公共場所,特別是節假日舉行展出,讓公眾從感觀認識。第二可以利用地球日、土地日的宣傳發放宣傳材料。第三可以到中小學去宣傳地質知識,讓學生們對地質知識有所了解。第四也可以通過互聯網讓人們了解更多信息。總之通過各種渠道、各種形式盡可能宣傳擴大地質資料使用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