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村法治論壇
注冊申請就可以發帖了!
『貳』 關於農村基層民主法治建設的研究成果(主要就是有哪些學者關於這一方面有些什麼著作)
《農村基層民主建設研究》作者:袁達毅等
導 言
農村基層民主是基層民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的農村基層民主建設已走過了50多年的路程。在這50多年的時間里,農村基層民主建設是圍繞著農村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主要任務進行的。基層民主建設是國家民主政治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農村基層民主的發展與國家民主政治的發展是密切相關的。
50多年來,中國的農村基層民主建設,與國家民主政治建設一樣,走過的是一段曲折的路程。發端於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村民自治制度,是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產物。這一制度經1982年憲法確認後,成為國家憲政制度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此後,經過80年代前期的農村政治體制改革,全國農村基層組織的組織形式和性質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人民公社時期的生產大隊和小隊的基礎上建立了村民委員會和村民小組。村民委員會和村民小組不再是行政機關的下屬機構,而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廣泛深入地開展村民自治,已成為此後農村基層民主建設的主要任務。
北京市農村政治體制改革的試點工作始於1981年,完成於1984年。自20個世紀80年代以來,北京市的農村基層民主建設與其它省市一樣,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這個時期的北京市農村基層民主建設的情況,是本項目研究的重點。
本項目研究由基本情況研究和對策研究兩大部分組成。
(一) 基本情況研究部分
這一部分是對北京市農村基層民主建設的歷史和現狀的描述和分析,共11章。各章的基本內容是:
第一章,北京市農村基層民主的沿革。從解放初期到人民公社制度解體以前,北京市的農村基層民主建設,走過了一段曲折的路程,經歷了幾個不同的時期。本章的任務和目的是:考察這一歷史時段北京市農村基層民主建設的情況,分析、研究不同時期農村基層民主建設的經驗和教訓,以便更好地認識和理解農村基層民主建設的現實,更好地把握農村基層民主建設的未來。本章將這一時間段的歷史劃分為三個時期,即解放初期(1949-1950)、互助組及合作社時期(1950-1958)、人民公社時期(1958-1983)。由於1983年以後的情況是本項目研究的重點,在後面的有關章節中要專門進行研究,因此,沒有列入本章討論的范圍。
對於解放初期的情況,主要介紹和分析了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農村基層政權的建立,介紹了摧毀偽保甲制度的基本做法以及建立鄉、鎮、行政村人民政府的具體過程,同時簡要敘述了自然村組織、農民協會、婦女聯合會的建立和它們的歷史作用。二是土地改革運動,介紹了北京市土改前的土地、階級狀況,土改政策的制定,土改運動的步驟、做法及成果,闡述了京郊土改的基本經驗和意義。
對於互助組及合作社時期的情況,主要介紹並分析了這一時期北京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概況、農村基層組織體制、農村基層民主選舉、農村經濟組織的民主建設與民主管理、黨組織與農村基層民主的關系等。著重描述了農村經濟組織在民主建設、民主管理方面不斷探索、積累經驗、糾正偏差和逐步發育成熟的過程,總結了互助合作運動中農村經濟組織在民主建設、民主管理方面取得的有益經驗,並對互助合作運動中出現的問題,以及合作化實現後在京郊農村普遍出現的深層次問題進行了理論分析。
對於人民公社時期的情況,主要介紹並分析了以下幾方面內容:一是人民公社產生的歷史背景,對北京農村的「大躍進」運動作了客觀描述;二是人民公社的初期形態,包括公社的規模、體制、所有制形式、分配製度、農民群眾生產生活的狀態;三是「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嚴重後果,即浮誇風、瞎指揮風、共產風、強迫命令風、幹部特殊化風及其對農村基層民主建設的影響;四是人民公社體制的調整和穩定;五是人民公社體制的特徵和弊端以及人民公社制度解體的歷史必然性。
第二章,農村基層組織。這一章的主要任務是,介紹北京市農村基層組織的設置情況和職責任務。北京市的農村基層組織主要由3個部分組成,即村級黨組織、村民自治組織和農村合作經濟組織。
關於村級黨組織。北京市村級黨組織的建制形式主要有村黨委、村黨總支和村黨支部。在村級黨組織介紹中,介紹了全市村級黨委、黨總支和黨支部設置情況,村級黨委、黨總支和黨支部的人員設置、職責任務及其下設機構的情況。由於黨的文件和國家法律對村級基層黨組職責任務的規定,沒根據組織的建制形式分別進行規定,因此,在介紹村級黨組織職責任務時,也沒有分開進行介紹。從實際情況看,不管村級黨組織的建制形式如何,其職責任務基本相同。
關於村民自治組織。北京市村民自治組織的機構設置主要有: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村民委員會、民主監督理財小組和村民小組。在介紹村民自治組織時,對各種自治機構的設置和職責任務分別進行了介紹。
關於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村合作社。北京市和其它很多地方不同的是,村合作社是村級組織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村合作社主任一般由書記兼任,在村務決策和管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介紹村合作社的情況時,主要介紹了村合作社的性質、社員的權利義務、合作社的集體資產、職能和任務、機構設置及職責等方面的情況。
第三章,農村基層民主制度建設。本章討論的問題,部分與第四章的內容相同,但討論問題的角度不同。此外,不能納入第四章討論的制度建設問題,都將在本章予以討論,因此,討論問題的范圍也要寬些。本章對農村基層民主制度建設的討論,分中央、地方和基層3個層面進行。之所以叫「中央層面」而不叫「國家層面」,主要考慮是,在農村基層民主建設中,黨的中央組織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把黨的中央組織納入國家范圍之內,似有不合理之處。
在介紹和討論中央層面進行的制度建設時,對中央層面制度建設的歷史進程、基本特徵和主要作用等進行了研究分析。在歷史進程的介紹中,對每一階段的主要做法進行了較為詳細的介紹。項目研究涉及的地方層面情況,是北京市的情況。對於北京市的情況,又分市和區縣兩級進行介紹和討論,主要內容是,市和區縣兩級制度建設的基本進程、與中央層面制度建設的關系、特點和作用等。同地方層面一樣,基層層面涉及的情況,都是北京市的情況。基層層面的情況分為鄉級和村級進行討論。其主要內容是,鄉村兩級進行制度建設的主要過程、制度建設的主要內容和作用等。
第四章,法律法規與農村基層民主。本章主要探討國家和地方立法在農村基層民主建設中的作用、存在的問題和完善立法的措施等。本章分為3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了村民自治的法律法規體系,包括國家法律法規、北京市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等。第二部分總結了北京市在村民自治法律法規體系建設中的經驗與成就。第三部分指出了北京市在村民自治法制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對策建議。
第五章,村級規約與農村基層民主。本章對村級規約的涵義和基本特徵,北京市村級規約的制定、基本內容與功能,以及村級規約建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並提出了加強村級規約建設的建議。
第六章,民主選舉。本章介紹了村民委員會選舉在全國發展和改革開放後北京市村委會選舉的情況,並根據北京市第五屆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的情況,介紹了村民委員會選舉的基本做法,總結了村民委員會選舉工作的主要經驗,對村民委員會選舉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完善立法和改進工作的建議。為了進一步探討選舉工作中存在的具體問題,本章還介紹和分析了一些典型案例。
第七章,民主決策。充分發揮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的決策主體作用,積極發揮農村兩委聯席會議制度的主導作用,同時大力倡導村民群眾的首創精神,開展民主(議政)日活動,促進決策活動的科學化、民主化,是北京市農村基層民主決策活動的主要特色。本章主要對民主決策基本形式、主要程序、主要做法與經驗、存在的問題進行了介紹和分析,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對策建議。並選擇了祖村、常屯村、漁兒溝村、北庄村等村民主議事的案例,說明了北京市農村村級民主決策正在逐步向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的方向發展。
第八章,民主管理。村級民主管理是現階段村民群眾依法行使自治權的具體體現,體現了現代民主和法治精神。本章主要介紹了北京市農村民主管理的主要做法與經驗,重點探討了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規民約的制定與實施。通過萬泉寺村民主管理、以章治村的典型案例剖析了以制度治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只要是按照制度辦事,無論誰來具體辦理,都可以說是全體村民在行使管理權。
在研究中,我們將村級民主管理、村級財務管理、村級政務管理、村級事務管理以及印章管理、村級幹部管理分別進行了介紹和探討,既總結了這些民主管理活動所取得的成功經驗,也指出了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完善民主管理的一些建議。
第九章,民主監督。北京市村級民主監督的主要做法就是通過形式多樣的村務公開、民主評議和村委會報告制度來實現廣大村民群眾的監督權。本章主要介紹了北京市開展村級民主監督的一些做法和經驗,並以柏崖廠村的公開辦事制度、南海村的亮相制度以及新房村的民主評定幹部報酬制度為例,考察了北京市農村在村務公開、民主評議方面的制度創新。最後,指出了民主監督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若干對策。
第十章,城市化與村民自治。本章討論的問題是,城鄉社會變遷與村民自治的興起和發展,村民自治主體在城市化進程中的變遷,城市化與村民自治中「兩委」關系的建設,城市化對村民委員會和鄉鎮行政關系的影響,城市化進程中村民自治的變遷對立法的訴求,城市化發展與村民自治價值的實現。
第十一章,經濟全球化、北京城市功能建設與村民自治。這一章,考察和分析了3個問題。一是描述和分析了北京市由封建帝都轉變為人民首都後,首都北京城鄉功能的形成與變遷。二是從政治安全與城鄉社會穩定、「首都經濟」的發展與鄉村經濟的功能、文化多元化與首都文化建設3個方面,描述和分析了全球化對首都北京城鄉功能建設的影響。三是分析了國際化首都城市建設與村民自治的發展關系。
這樣安排上述各章的內容,與本項目研究的定位密切相關。在結構上的考慮是,從歷史到現實,先介紹和分析歷史過程,然後再進行現狀描述和現狀分析。在進行現狀描述和分析時,先介紹農村基層組織設置情況,然後再描述和分析制度建設和實施情況。第九章是村民自治中的特殊問題,第十章是北京專有的問題,這兩章在一定意義上講,屬於專題性研究,因此放在最後討論。
(二) 對策研究部分
這部分由4篇調查(研究)報告組成。具體情況如下:
第一篇,完善村民自治立法,發展農村基層民主——關於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自治法」的建議與思考。這篇研究報告於2000年下半年完成,並提交給了民政部基層政權與社區建設司,後被收入中國社會出版社出版的《村民自治論叢》一書。該研究報告對制定「村民自治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村民自治法的內容和結構進行了探討,同時,對村民自治及立法中的有關問題,諸如立法的思路、村民委員會同其它村民自治機構的關系、村民自治中的基層黨組織民主建設等問題,進行了研究分析,並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第二篇,村民委員會選舉:經驗、價值、問題與對策—北京市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的調查與思考。這篇調查報告於2001年下半年完成,並提交給了北京市民政局。2001年上半年,應北京市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辦公室邀請,參加了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的調研工作。這篇調查報告就是根據調查的情況寫出來的。該報告描述了北京市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的基本情況,介紹了換屆選舉的基本做法,總結了這次換屆選舉取得的經驗,分析了選舉的成就、價值和存在的問題,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完善立法和改進工作的建議。
第三篇,規范村民自治,發展農村基層民主——關於北京市村民自治情況的調查。這篇調查報告於2002年初完成。2001年下半年,參加了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內務司法委員會組織的調查研究工作。2002年初,完成了這篇研究報告,並提交給了北京市人大常委會有關部門。該報告總結了北京市在開展村民自治過程中的做法與經驗,指出了村民自治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對策建議。
第四篇,北京市第五屆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後的情況調查。這篇調查報告完成於2002年下半年,並交給了北京市民政局政權處。2002年上半年,是新一屆村委會工作的第一年。應北京市民政局政權處的邀請,參加了北京市第五屆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後的情況調查。這篇調查報告就是在大量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寫成的。該報告從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制度建設、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等方面,對新一屆村委會的工作成效進行了總結。對當前農村基層民主建設中存在的基層組織建設薄弱、民主程序建設相對滯後、村務公開不夠規范、管理體制不順等問題進行了描述和分析,並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對策建議。
『叄』 法治論壇是c刊嗎
法治論壇是c刊。
2021年5月,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發布了最新版《中文社會科學引文(CSSCI)來源集刊目錄(2021-2022)》,廣州市委政法委主辦、廣州市法學會主編的《法治論壇》入選。
這是《法治論壇》自2017年1月首次成功入選南京大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集刊目錄後,在2021年經嚴格復評後再次入選。
《法治論壇》秉承「繁榮法學研究,服務法治建設」的辦刊宗旨,聚焦中國社會的法治問題,檢視法治缺失與沖突,破解法治進程中的熱點難點問題,為法治建設貢獻智力。
《法治論壇》在全國200多家新華書店上架銷售,曾經名列中國法制出版社法律類圖書暢銷榜第二。機構用戶達3498個,國內發行與傳播范圍涵蓋592所高校和103家公共圖書館。
『肆』 中國法院網法治論壇本案的第三人究竟是甲還是乙
1.網站問題,你是沒法的2.電腦問題,你可以清理系統垃圾和IE緩存。3.卸載重裝瀏覽器4.中毒,殺毒清理木馬
『伍』 鄉村法治建設的重要意義
新鄉村的美好建設是我國獨特的新提法,它不但非常適應我國新鄉村的建設和發展,還有著進一步豐富的提升空間,更貼合我國社會主義創新的實際。
一、依法整治建設新鄉村的建設有著最重要的內容和基本保障,要想改變我國新鄉村的建設整體目標,我們就必須制定改進更加全面科學的法律、法治,這也是為了保證我國的法律法治得到新的改變、以及新鄉村有著更大的發展。
二、我國的法治文化歷史淵遠流長,紮根於廣大的鄉村之中,我國很多地方城市的法治文化和鄉土文化是相互繼承發展的,科學合理的鄉村法治建設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是一項難點多的系統綜合性工程,這些年以來我國各地人大常委會多次提出對建設新鄉村法治工作的意見建議。
三、目前,我們國家已經具備了新農村法治建設與進一步發展的條件,它一方面可以更好的促進經濟發展,同時還可以對農業整體系統進行保護和支持,更好的促進新農村整體建設的進程。同時,我國新農村建設起步的基礎點較高,所以為了盡快的改善農村的基本法治條件,應該做出一套更有力、更直接的法律法規政策措施。只有這樣,才能為新農村進程的順利進展,積累更多有益的經驗。我們應該有理由完全的信任,健全的法律法規建設與推廣會給我們帶來一個全新農村整體環境。
『陸』 湖南警察學院的學術研究
截至2014年,該校擁有物證分析、DNA提取、氣相色譜、紅外光譜、拉曼光譜、電子取證、公安數字技術等53個校內實驗室,有省級科研基地1個。
省級科研基地:湖南省公安理論與公共安全研究基地
校級實驗室:青少年犯罪研究所、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偵查對策研究所、刑事科學技術研究所、警務心理研究所、恐怖犯罪對策研究所、計算機取證研究所、警務射擊研究所、警察公共關系研究所、群體性事件預防與處置研究所、湖南省鑒真司法鑒定中心等 ●圖書資源
截至2009年8月,學校有紙質藏書66.12萬冊,生均107.7冊,中外文報紙、期刊1548種。
●學術期刊
1989年創刊的《湖南警察學院學報》是湖南省公安廳主管、湖南警察學院主辦的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法律公安類學術理論刊物(雙月刊),A4開本。有當代中國農村法治、警學高峰論壇、刑事法學、法制長廊、偵查探索、警學研究、治安縱橫、刑事技術、交通管理、公安教育等欄目。該刊系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中國期刊網》入網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收錄期刊、「萬方數據——數據化期刊群」入網期刊。
『柒』 農村法治的重要性
加強農村法治建設,是促進新農村建設各方面工作開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加強農村法治回建設,才能推進農答村物質文明又好又快發展,豐富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強化農村政治文明建設。在加強農村法治建設中,必須把握好以下工作重點。即:加強農村法制宣傳教育,以全面提高農村幹部群眾的守法意識和用法水平;深入開展依法治村工作,把依法治村工作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健全完善農村民主政治,實現村民自治,民主管理。加強農村法治建設,要把農村法治建設與農村經濟建設緊密結合,與農村文化事業建設緊密結合,與農村社會穩定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加強農村法制建設,要把工作重點放在提高農村干群法律意識和法治素質,提高農村整體法治水平上來,用法治手段解決農村穩定存在的各種問題,以確保農村繁榮穩定,確保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健康、順利進行。
『捌』 中國法治網是什麼單位的
中國法治新媒體是由中國行為法學會主管主辦的國家級法治類新媒體,致力於法內律實踐性研究、宣容傳、建言、監督。旗下有國內唯一合法使用「中國法治」為名稱的門戶網站。
與此同時,中國法治新媒體正在建設中國法治網路電台和中國法治網路電視台。中國法治新媒體以關注國計民生、展開法學爭鳴、促進社會公正、推動法治進程為現代傳媒理念,本著知識、資訊、權威、全面的宗旨,致力於中國法律體系的全面實施,服務於社會主義的法治建設,推動全國法治進程。
(8)中國農村法治論壇擴展閱讀
學會致力於從人的行為和社會形態出發,運用行為科學的一般原理和方法研究法學及法律實施的一般規律,以推動國家的法治進程。經過多年發展,學會已成功打造「中國法律實施論壇」、「五嶽論壇」、「偵查論壇」等多個學術平台。
並通過發布課題、出版文叢、創辦雜志社、合作共建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等多種方式拓寬活動領域,學術影響力、社會影響力和決策影響力不斷擴大。
『玖』 全國村長論壇的歷屆論壇
在漯河市干河陳村閉幕。閉幕式上,雲南麗江納西族十八寨溝村支書楊四龍從河南漯河干河陳村村支書林東風手中接過了「村長」論壇的旗幟,標志著下一屆全國「村長」論壇已經開啟了倒計時,它也將是全國「村長」論壇首次在少數民族村莊召開。
為期兩天的論壇對於千里迢迢從邊疆趕到中原河南的阿卜杜色塔爾。瓦哈甫來說,時間太短暫。他告訴記者,這是他第一次參加「村長」論壇,第一次來到中原城郊村莊干河陳村。
當被問到本次「村長」論壇中最大的收獲是什麼,來自新疆喀什的維吾爾族村支書阿卜杜色塔爾。瓦哈甫感慨道:「專家們說的太好了,農村的發展還是要『農』字打頭,無論城鎮化如何推進,農村依然要保持自己的農情農味,根脈文化。」
「這里的城鎮化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期待著把干河陳村發展特色文化村莊的思路帶回去。在我的村莊,棉花、瓜果是主要經濟支柱,但是我們還有濃厚的維吾爾族風情和文化傳統,這是我們村子的潛在資源,也是我們村子延續的文化根脈,所以發展特色農庄我們很有潛力。」
瓦哈甫說,這次論壇他做了許多筆記,得到了很多啟發。論壇的時間太短讓他意猶未盡,但是他也期待能早日回到自己的村子,將此行學到的東西盡快地在村子的發展中得到應用。
新常態下農村發展的新思路是走特色農庄,村莊的發展需要「農」字打頭,這是《國際金融報》副總編輯程恵建給參加此次論壇的村長們的建議。
「走特色農庄之路,需要有一個能夠轉變思路的帶頭人,一個敢於不走尋常路的村組團隊。拉長農產品的產業鏈,在同質化的發展中尋找差異,不忘記自己村子的風格,充分利用現代服務業為農業服務,特色農庄才有長久的活力。」程恵建說,他期待中國每個村莊在城鎮化的大潮中都能有保留自己村莊的韻味,農庄不失「農」的風采。
來自廣西瑤族竹稍村的村支書告訴記者,盡管已經參加了三屆「村長」論壇,但是此次中原行他覺得收獲頗豐。「我們的村子就如我們的村名一樣,有許多的竹子,保存完好的植被以及原生態的瑤族村寨及風俗。我們需要借鑒河南村莊的城鎮化發展之路,但也要保護村子的特色,發展民俗旅遊業也不能丟掉農村該有的模樣。」
閉幕式現場,雲南麗江納西族十八寨溝村支書楊四龍熱情地邀請全國的村長明年金秋麗江十八寨溝見,「我們在麗江等你們,在玉龍雪山下等你們,咱們說好了,不見不散。」 第九屆全國「村長」論壇於2009年 10月12日至14日在陽城縣皇城村舉行。
『拾』 張德元的主要學術活動
2003年7月8日—7月15日,應邀參加在湖北京山舉行的「中國農村問題研究中心2003年度暑假高級研討班」。
2003年9月,應邀參加在北京舉行的「村級選舉與自治機制研討會」,會議由中國人大新聞網、中國村民自治信息網、中國選舉與治理網、中國農村研究網聯合主辦。
2003年10月,發起、組織「稅費改革與鄉村建設學術研討會」,並做會議主題報告。會議由安徽大學經濟學院主辦。
2004年2月27日—2月28日,應邀參加在湖北武漢舉行的「全國鄉鎮體制改革研討會」,會議由中國農村問題研究中心主辦。
2004年3月26日—3月27日,應邀參加「農村發展論壇:鄉鎮體制改革」研討會,會議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主辦。
2004年5月11日,發起組建「安徽大學中國三農問題研究中心」,任副主任、秘書長。
2004年6月21—22日,參加安徽大學經濟學院主辦的「科學發展觀與經濟科學的發展」理論研討會,並做主題發言。
2004年9月21—22日,應中央黨校、廣西自治區扶貧辦、百色市委和市政府的邀請,出席了在廣西百色召開的「中國西部革命老區三農問題論壇」,為論壇做了主題報告,並接受了當地電視台的專題采訪。會後,分別在廣西、越南農村進行了為期6天的實地考察,並與越方學者、基層幹部就三農方面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了交流和探討。
2004年10月22日—11月4日,應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的邀請,赴港訪問,與香港學者進行了學術交流,訪問多個NGO組織。
2004年11月5日,應英國BBC廣播公司要求,在BBC發表廣播講話,談中國農村醫療衛生問題。
2004年11月14日—15日,發起組織《中國三農問題——歷史、現狀、未來》學術研討會。
2004年11月28日,主持召開《安徽農村改革歷史評估與現實考察》項目研討會,《安徽農村改革歷史評估與現實考察》項目開題。
2004年12月11日,應邀出席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主辦的《中國農村發展論壇之二:中國農民權益保障》,做了《農民教育權利保障》專題發言。
2004年12月20日—21日,應邀出席由安徽省社科院、深圳民族精神與中國發展研究中心、全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會、中國農村經濟雜志社、經濟日報農村部聯合舉辦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與中國三農問題學術研討會」,向會議提交了《中國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歷程回顧與分析》。
2005年3月,負責主編《中國三農問題——歷史·現狀·未來》;2005年9月,《中國三農問題——歷史·現狀·未來》出版發行。
2005年5月,主持召開「小井庄實驗項目研討會」,啟動「小井庄實驗」。
2007年1月,出版《變遷——安徽農村改革述論》。
2007年5月18—20日,舉辦「安徽經驗與農村改革」全國學術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