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個道德難題txt
『壹』 想找一個有關道德兩難的案例 場景好像是 列車沖向懸崖的
「電車難來題」是倫理學自領域最為知名的思想實驗之一,其內容大致是:一個瘋子把五個無辜的人綁在電車軌道上。一輛失控的電車朝他們駛來,並且片刻後就要碾壓到他們。幸運的是,你可以拉一個拉桿,讓電車開到另一條軌道上。但是還有一個問題,那個瘋子在那另一條軌道上也綁了一個人。考慮以上狀況,你應該拉拉桿嗎?
解讀:
電車難題最早是由哲學家Philippa Foot提出的,用來批判倫理哲學中的主要理論,特別是功利主義。功利主義提出的觀點是,大部分道德決策都是根據「為最多的人提供最大的利益」的原則做出的。從一個功利主義者的觀點來看,明顯的選擇應該是拉拉桿,拯救五個人只殺死一個人。但是功利主義的批判者認為,一旦拉了拉桿,你就成為一個不道德行為的同謀——你要為另一條軌道上單獨的一個人的死負部分責任。然而,其他人認為,你身處這種狀況下就要求你要有所作為,你的不作為將會是同等的不道德。總之,不存在完全的道德行為,這就是重點所在。許多哲學家都用電車難題作為例子來表示現實生活中的狀況經常強迫一個人違背他自己的道德准則,並且還存在著沒有完全道德做法的情況。
『貳』 《中彩那天》一文中,父親面臨的道德難題是指( ),我從這篇課文中懂得( )
父親面臨的道抄德難題是襲指:隱瞞中彩票的真相把車留下來還是告訴庫伯真相把車給庫伯。
我從這篇課文中懂得:做人要誠實,在物質財富面前,一個人的精神財富往往更可貴。
(2)101個道德難題txt擴展閱讀:
《中彩那天》以表現父親的神情為主,字里行間流露出父親內心的矛盾、猶豫,成為貫穿全文的一條主要線索。
文章結構:全文可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我們的生活很拮據,但是母親常安慰我們。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父親是汽車修理廠的技工,他夢寐以求有自己的汽車。
第三部分(第3~9自然段):父親面臨道德抉擇的問題並用實際行動選擇了誠信。
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我對母親的教誨有了深刻的體會。
中心思想:本文通過寫父親中獎以後卻又把車還給了庫伯的事,贊揚了人世間這種純真的美,提倡人活著就得誠實、守信用。
『叄』 現實生活中你遇到過什麼樣的道德難題
1、救助弱勢群體問題
救助弱勢群體的善舉,在產生善果的同時也可能會在兩個方向上造就惡果:可能救助了不該救助的懶漢、懦夫,使之不勞而獲;可能誘發不勞而獲的依賴思想。
2、救死扶傷問題
醫院或醫生在遇到一個身無分文的病人時,如果救治的話,費用自己出,這種情況一多,則醫院或醫生無法承受;如果不救,則是不人道的。按照傳統道德觀念,醫生或永遠應該救治;但這種以犧牲一方利益為代價而保全另一方的利益是不能夠作為普遍的道德規則堅持的。
3、分蘋果問題
兩個人分一大一小蘋果。從道德角度看,誰先拿,並拿了小的,就是道德的;另一方就是不道德的。但是先拿的人把善名留給了自己,而把不道德的惡名留給了對方。
4、拾金不昧事件
遼寧本溪市一位小學生金妮拾到巨款,還給失主,但是她希望失主能夠送給她一面錦旗。失主安英淑不但沒有這樣做,還振振有詞:錦旗我是不會送的,我一分錢也不給,拾金不昧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如果她不還給我就是犯法,我可以告她。
道德的目的
「道德」一詞的存在,目的在於個人的修身養性與精神發展,並進而形成群體性的「寬容」、「理解」、以及「尊重」。其存在不同於並高於法律,沒有任何強制性和規范性,是一種對模糊的「善」與「美」的渴望與追求,紮根於人的本性之中。
且不論社會對「道德底線」和「道德臨界點」的所在並沒有一個很好的定性——「道德底線」 一詞本身概念極其模糊,哪怕一個人跨越了「道德底線」,但凡他的行為還在法律范疇允許之內,其行為就可以被接納和理解。僅有對逾越法律底線的行為,社會才能夠比較客觀地評價其行為為「錯誤」。
但在一般情況下用「個人道德標准」或是毫無明確定性的所謂的「社會道德標准(公共善)」,即「道德底線論」對沒有違背法律法規的行為進行的道德批判(例如對「不給老弱病殘讓座」進行批判),從根本上即是「道德綁架」。
所以,正因為「道德」本身並不存在「義務」屬性,「道德義務」一詞犯了邏輯上的錯誤,本身不應存在。
『肆』 求幾個道德客觀性的例子
是否存在道德的客觀性是自古以來爭論不休且至今未決的難題。該難題圍繞道德回的一般性和特答殊性、絕對性和相對性、客觀性和主觀性的討論展開,並形成了道德相對主義與道德客觀主義兩派,前者肯定道德的特殊性、相對性和主觀性而否定道德的一般性、絕對性和客觀性,後者卻認為道德是二者的統一。目前學術界普遍存在道德相對主義傾向。但研究表明,道德相對主義是片面的,而道德客觀主義正確反映了道德本體。
『伍』 父親面臨的道德難題指的是什麼他是怎樣面對和處理這個難題的
《中彩那天》父親面臨的道德難題是:指的是把本應該屬於同事的賓士牌汽車據為己有,還是講誠信,把夢寐以求的汽車歸還同事。要活得誠實,有信用,就得把汽車還給同事,如果把汽車留下,就是虛偽,不誠實的表現,就有愧於同事和自己的良心
在得與失面前,父親經過反復的思考,決定做一個老實、誠實和守信的人,讓庫伯把賓士車開走,父親如釋負重,顯得特別高興。
『陸』 四道詭異的道德難題,至今也無人能夠給出最佳答案,快看看是什麼
在生活中,人們常常會面臨道德綁架。
面對不給老人,孕婦讓座的青年,人們總會站在道德高度上去譴責他,而卻忘記了幫助他人是情分,不幫助他人,自己也並沒有做錯什麼。
實際上,道德綁架的本質就是逼迫他人服務於自己的思想價值體系。
但往往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自己被道德綁架了,甚至認為是自己的原因。
這里有四道詭異的道德難題,當你身處於這個情境之中,你會做出怎樣的選擇呢?你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電車難題
電車難題是倫理學中最經典的問題之一。
這個問題設想了以下的情景:這里有兩組孩子,第一組有五個孩子,另一組只有一個孩子。
這個難題強調了整體與部分關系的領域,人類全身細胞大約七年會更換一次,而七年後的你,是否還是從前的你的這個身體呢?
以上這四個難題讓人不斷的進行思考,卻無法給出具體的定論。
心理學的神奇之處就在於如此,它可以讓人從多個角度去分析問題,並且它也同時告訴人類:世界上很少有非黑即白的東西,也很少有真正能夠確定的東西。
『柒』 101個道德難題的內容簡介
《101個道德難題》是真事和虛構的故事的混合,也是哲學理論和哲學沉思的混合。所以,這不是一本書後帶著答案的邏輯謎題集——因為倫理學不是干這個的。這里提供的,實際上是101個想法、理念、主意,或者甚至是101個思想實驗。所以,這書要想看得有意義,就得慢著來;另外,如果你想完全拋開後面的討論自己來琢磨這些問題,那可千萬別猶豫,立刻動手。因為,雖然說這些討論也可以充上一充問題的解決方案,但它實際上並不是這種東西:它們在那裡,只是想為對話——讀者與這本書的對話——做一點貢獻。所以,如果你在書里看到什麼「政治」主張或者事實方面的陳述結果「不為它們所容」(也許是放在括弧里偷偷溜進來的),讀者也完全無需因此就生了厭惡之心,然後拿它來砍貓——砍貓畢竟是一種不符合倫理的行為。何況,說到底,對於倫理學來說,最無用也最自亂陣腳的事情,其實是退化到某種「看起來人模狗樣-實際只不過在交流俏皮話-結果沒有任何實際用途(所以也沒人會真拿它用到實踐中去)」的狀態。幫助別人可能是件好事,傷害別人可能是件壞事,可是,單單說一些「好就好」「壞就是壞」這樣的句子,盡管聽起來很是不錯,卻肯定滿足不了任何一個不在哲學圈子裡的人,而且,最關鍵的,也肯定不能滿足我們自己。所以我們必須超越這些「分析的」真理,進入到倫理爭論真正的地基上。
所以,使用這本書的最好辦法,就是把問題部分當成是頭盤,把讀者討論當成是甜品,而把最主要的活動,也就是解決疑難,當成是你自己的事情。因為,那才是最重要的——和最有趣的——事情發生的環節。
『捌』 關於道德難題的小故事有什麼
1.路上撿到錢包,是你選擇揣自己兜里?還是選擇揣自己兜里?或者還是選擇揣自己兜里?
2.看到有人偷東西,你是假裝沒看到?還是假裝沒看到?或者還是假裝沒看到?
3.坐車時看到有9個月的孕婦,你是不讓座?還是不讓座?或者還是不讓座?
4......................
『玖』 皮亞傑道德研究採用的方法主要是
對偶故事法。
對偶故事法是皮亞傑研究道德判斷時採用的一種方法。利用講述故事向被試提出有關道德方面的難題,然後向兒童提問。
利用這種難題測定兒童是依據對物品的損壞結果還是依據主人公的行為動機做出道德判斷。由於皮亞傑每次都是以成對的故事測試兒童,因此,此方法被稱為對偶故事法。
皮亞傑道德研究典型故事
(1)一個叫約翰的小男孩在他的房間時, 家裡人叫他去吃飯, 他走進餐廳。但在門背後有一把椅子,椅子上有一個放著15個杯子的托盤。約翰並不知道門背後有這些東西。他推門進去,門撞倒了托盤,結果15個杯子都撞碎了。
(2)從前有一個叫亨利的小男孩。一天,他母親外出了,他想從碗櫥里拿出一些果醬。 他爬到一把椅子上, 並伸手去拿。由於放果醬的地方太高,他的手臂夠不著。在試圖取果醬時,他碰倒了一個杯子,結果杯子倒下來打碎了。
皮亞傑對每個對偶故事都提兩個問題:1.這兩個小孩是否感到同樣內疚? 2.這兩個孩子哪一個更不好?為什麼?
通過被試的反應,皮亞傑發現,兒童的道德判斷是從早期的注重行為結果的評價向注重行為的動機發展,其道德認知水平從「他律」向「自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