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有用
1. 每天讀一遍道德經會有什麼用
最後會背下來。
2. 道德經看不懂 背下來有什麼用呢
1、提高定性
《大學》中說:「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只有定下來,才能安心學習。讓你靜坐背經,就是要暫時「停止」一切活動,訓練其定下來的耐心和能力。其實,定性也是逐步培養出來的。實踐證明,靜坐背經就是提高定性的好方法。
2.消除不良情緒對大腦思維的抑制和干擾
背誦經文時要求心無雜念,這其實鍛煉了人的精神自控能力,訓練有素者,可以控制自己的意念不去想那些引發不良情緒的人、事或是厲害得失,從而把煩惱之源拒於心門之外。
3、在守靜狀態下背誦,能起到很好心理暗示作用
道德經經文是凝匯了古人高度智慧的道德雋語,通過心理暗示,與人為善、處下不爭、少私寡慾、大公無私、自然無為等思想理念深植於人的心靈,使人變得寬容大度,超然物外。
4、提高記憶力
背道德經時守靜就減少了不良信息和不良情緒的刺激。正如道德經第十課說的「為道者日損」,大腦安靜,以一念代萬念,這樣堅持下去,久而久之,大腦的垃圾文件自然就會「日損」,損到什麼程度呢?「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最後可以損到沒有的地步,這樣大腦自然儲量廣闊,記憶力自然就增強了。
5.促進靈感的產生,提高直覺領悟能力
通過背經守靜,人的精神集中的能力得以提高,可以在學習中做到精神集中,心無旁騖,同時通過背書守靜大腦能得到及時的放鬆舒解,這樣靈感的產生就會會變得容易多了。
6、有益於身心健康
道德經所說的「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就是對守靜健身效果的描述。所以說,背誦經文,還能兼收健身之效。
7、對健康人格的形成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自覺運用背誦道德經鍛煉可以提高自製力,對一個人的情商和未來的發展有著非常巨大的作用。
8.對一個人的道德水平和處事能力的提高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通過反復誦讀,經由良性的心理暗示作用,書中蘊含的哲思、智慧和道德規范,會深植於人的心靈中,不斷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涵養其道德、開啟其心智,使其能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自覺自發地遵循道德原則、順應自然規律、運用處世智慧,從而完善人格、戰勝困難、成就事業,盡享人生之幸福。
3. 讀道德經有什麼好處
讀道德經的好處:
1、修身養性:當人遇到煩惱事,或者有什麼委屈想不通的時候,坐下來安安靜靜地讀一下《道德經》,老子的智慧言語會讓人找到自我安慰的良葯。
2、全身放鬆,治病健身:有病的人,一身緊張,這里不疼那裡疼,難受得很。靜下來背誦《道德經》一段時間後,身體放鬆了,該疼的地方也不疼了,病慢慢就好了,身體自然健康了,紅光滿面,人越活越仙見。
3、增強記憶力:搞學習的學生(其他人也是這樣),有時候記憶力不夠用,數學公式背不得,外語單詞記不清。這樣的人如果堅持背誦《道德經》,思想一靜下來,大腦清醒了,記憶力就增強。
4、提高待人接物能力:人生活在這個社會上,為人處事很繁雜,天天要與人接觸,要人家做事,別人不聽話,就與別人爭吵不休,搞得自己心亂如麻,理不出頭緒。如果靜下來背誦《道德經》,心裡就明白了遇事要處下、不爭、順其自然。
5、鍛煉大腦:在反復讀《道德經》的過程中,有一天就會自然而然地想著要背裡面的好句子,我就是這樣。年輕人也好,中老年人好,背《道德經》是很好的腦力運動,對提高記憶、防止老年痴呆症大有好處。
(3)道德經有用擴展閱讀:
《道德經》內容涵蓋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被後人尊奉為治國、齊家、修身、為學的寶典。它對中國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體現了古代中國人的一種世界觀和人生觀。
先秦諸子、中國人的文化思想等沒有不受老子影響的,被華夏先輩譽為萬經之王。《道德經》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科學、宗教等等方面。
據元朝時的不完全統計,先秦以來,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時就超過三千餘種,具有代表性的不少於一千種,從側面說明了《道德經》的巨大影響。
4. 學《道德經》有什麼用
南無阿彌陀佛
凈空法師---你能說《四書》不如佛經嗎?不可以說,我眼目當中《四書》就是佛經,是佛從自性里頭流出來的。《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都稱為「經」,
所以我常常提醒同學們,我們日常生活要用真心,它相應,妄心不相應。妄心惡轉惡,行,愈轉愈嚴重;惡轉善,轉不過來。用真心很容易轉過來,為什麼?真心本善。
你看儒家所講的「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那是自性的性德,那不是外來的。用真心,它就現前,妄心,它就不見了。「止於至善」是誰?佛陀。菩薩還沒有達到,還有無始無明習氣沒斷,不能叫「至善」。「至善」是善圓滿了,圓滿的善才叫「至善」。他還有一點欠缺,不圓滿。所以「至善」是正覺,必定正覺,「至善」。
你能說《四書》不如佛經嗎?不可以說,我眼目當中《四書》就是佛經,是佛從自性里頭流出來的。它裡面所講的話,不是說「等一下,讓我想想看再給你說」,不是。他沒有「想想看」,你一問他馬上就答復你,沒有思考,那是什麼?那是自性,從自性流出來的,止於至善。這就說明,只要稱之為「經」,《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都稱為「經」,《論語》、《孟子》是獨立的,「十三經」里頭獨立的,《大學》《中庸》是《禮記》裡面的兩篇,「十三經」,這「十三部」都稱之為「經」。既然是「經」,就是自性流露出來的,跟佛陀的經典等量齊觀,用平等心看待,真經。
「註解」那都稱為「論」。「註解」里頭有聖人說的,那跟經沒有兩樣;有賢人說的,有君子說的,那個就不一樣了。
「至誠感通」,「誠」太重要了!《中庸》說理論,理論歸納起來最重要的就是這一個字——「誠」。
「誠」什麼意思?經里頭有說明,說一個很簡單的——「不自欺」,你真正能做到不欺騙自己,這是「誠」。人,一定是先欺自己,再欺騙別人;不欺騙自己的人,肯定不會欺騙別人。
=============================================
凈空法師---老子、莊子、孔子、孟子,如果生在印度,印度人稱他作「佛」,稱莊子、稱孟子為「菩薩」;
古聖先賢、諸佛菩薩慈悲到極處,用什麼?教化,教學。如果信仰宗教的人對於宗教的教義都能通達明了,他會愛所有的宗教。為什麼?所有宗教源頭是一個自性里頭真誠的愛心,變成宗教教學的根底、根源。
六祖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講了五句話,末後一句話最重要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你問宗教從哪來的?自性變現的。佛教,自性變的;基督教,自性變的;伊斯蘭教,自性變的。所有的宗教全是自性變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它是一體。連《莊子》裡面都有這么一句話,莊子那個時代佛教沒到中國來,他說出「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這話是佛說的,那我們要問,莊子是不是佛?是。老子、莊子、孔子、孟子,如果生在印度,印度人稱他作「佛」,稱莊子、稱孟子為「菩薩」;釋迦牟尼佛如果生在中國,中國人就稱他「聖人」,中國人稱「聖人」、稱「賢人」,「聖賢」。所以稱呼不一樣,他們達到的境界是平等的。何況大乘經上常說一句話「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說得廣、說得深,一切眾生,包括釋迦牟尼佛、包括所有的宗教沒有一個例外的,所以成佛。
佛的境界是什麼?六根緣外面境界,眼見色看得清楚,耳聞聲聽得清楚,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智慧,心裡頭一念不生,不起心不動念,這叫佛,這就成佛了。
有起心動念,這叫「菩薩」。菩薩起心動念,但是沒有分別執著,這個要知道。
有分別,沒有執著,阿羅漢。阿羅漢有分別,沒有執著,有起心動念。
凡夫見色聞聲,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通通有,六道凡夫。這里頭有善有惡,起心動念有善惡,分別執著有善惡,都在心意。儒家教我們「誠意正心」,跟佛法給我們講的「斷煩惱」,一個意思,講的是一樁事情。
如果你把所有宗教經典細細去研究,百分之八十相同,不同的小部分,那是個人居住環境不一樣,生活方式不一樣,是這個地方差距。道理行法都一樣,沒有人教人殺生的。「殺」是大惡,殺生的人,尤其是無緣無故殺人,特別在戰爭時候太容易發生,果報都在地獄。現在喜歡殺生的人常常做惡夢,常常有驚恐、驚慌、恐怖,現報;來世三途,惡鬼、畜生、地獄。
5. 學習道德經有什麼用
道德經和致富完全沒有關系,以下是我以前被採納的關於道德經問題的回答,你不妨參考一下。
老子所說的「道」其實就是構成宇宙萬物的基本元素,它十分的微小小到你我都看不見、摸不著,但又是確實存在的,老子為了方便敘述他的觀點才給它冠名為「道」,而「無」和「有」都是用來論證「道」的存在而用的形容詞,是「道」從十分微小的狀態(無),向看的見的狀態轉變的一個過程(有),所以說: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一切萬物的最原始狀態就是由「無」來組成的,這種東西確實存在但你又無法感覺到它的存在,就像你無法感覺到空氣而空氣一直在你身邊一樣。而「無」又會漸漸的轉換為一切看的見的東西,比如:天地萬物、日月星辰、包括一切動物、植物和你我在內,這就是「有」。
老子因為感悟到了宇宙萬物的這一規律而感嘆道: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如果我們也能如老子一般對於世間萬物的變化規律洞悉的很深,那麼我們就已經「入道」了,但是還是需要多多的領悟老子《道德經》的真諦,這是一部值得用一生來感悟和體會的「好書」,老子用他超然物外的大智慧寫下了《道德經》,我們也必須在心平氣和、不抱有任何功利心的情況下才能領悟到老子的智慧。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_^
6. 讀道德經有用嗎
魯迅曾說:不讀《道德經》一書,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
《道德經》版
是後來的稱謂,最初老子書稱權為《老子》而無《道德經》之名。其成書年代過
去多有爭論,至今仍無法確定,不過根據
1993
年出土的郭店楚簡「老子」
年代推算,成書年代至少在戰國中前期。
老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德經中充滿了智慧。
《道德經》
是一部歷朝歷代學者已經研究了兩千多年的皇皇巨著。
內容涉及廣泛,
被譽為
「萬
經之王」
、
「網路全書」
。
《道德經》不但影響了漢代以來兩千年的思想文化史,而
且也受到了西方思想家的重視,
已經成為世界性的哲學寶典。
作為充分體現中國
古代樸素辯證法神韻的《道德經》用僅
5000
多字辯證闡述了道家對宇宙本原和
基本存在的方式,
事物的產生,
發展,
變化的規律及社會觀,
人生觀的基本思想。
從四大方面詮釋了自然樸素的無形之道,天地,人,萬物的有形之道,聖人內化
的人化之德,以及道德之悟修弘的化人之用。
道德經中的智慧是說不透的 希望採納答案哦
7. 學《道德經》對我們現代人有哪些用
《道德經》——自我管理
逝者如斯夫,不守晝夜。馬上春節來臨,雖然2022年1月已經都到下旬來了,但是大部分人是傳統的春節過完才是新的一個奮斗年的開始。
不妨,你也把元旦當作一年的開始。在12月下旬,做好上一年的總結和規劃,這樣你就自然的比一般人做到了提前。「凡事提前,過有準備的人生。」或者說,如果你說你忙,那麼你給自己一個期限,從元旦到真正的春節,農歷年到來之前,也有整整一個月的時間,你給自己規劃規劃,一個人有了目標,就好比有了靈魂。
在做年度規劃的時候,有了上一年總結的數據作為基礎,在此基礎上,給自己定20%的增長目標,不斷地強過過去的自己。如此在新的一年持之以恆,擁有不滅的意志。就如道德經所說的「強行者有志」。(強行是持之以恆的意思。)
今天看到一個熱帖,說一位男子為了趕報表在高速違停,對交警說「真沒時間了,你想罰多少錢都行。」最後交警給他開車。下面有大量的網友同情這位大哥,說生活不易,如果不按時交報表也許一瞬間工作就沒了,但我覺得是這位大哥沒有做好凡事提前,沒有做好時間管理,沒有做好生活和工作的平衡。
道德經第33章說到「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一個人能勝過別人是你有能力,如果你能戰勝自己那麼你就是強者。
其實我以前也不會復盤,也不懂怎麼設立目標,整天忙,盲,茫,一到年頭就焦慮。但現在我每天早上起來就開始思考當天的計劃,每周也會回顧這周的工作情況,個人自我管理情況(早起,閱讀,運動),以及家庭情況,在此基礎上調整下周。也會每月做同樣的事情。
《道德經》——面對諷刺
關於早起,我到現在已經早起702天了,馬上就3年了。我一開始早起的時候,家人也是不同意的,說我那麼早起來幹嘛,每當我在白天犯困,午休補覺20-30分鍾的時候,我的老公就會笑話我,誰讓你早起啊。當我早起學習一段時間後,身邊的朋友也會問我,你早起學習,學啥學呢?學了有啥用呢?我會說,活到老學到老,學習讓一個人有掌控感。面對別人對你的不了解,別人對你的dis,你會怎麼樣呢?
老子老祖宗已經告訴了我們面對他人的諷刺,我們應該怎麼應對,他說「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意思是說資質上等的人聽了「道」之後就會去努力實踐;普通人聽了「道」後,有時候記得有時候忘記;而資質較差的人聽了「道」之後,就會哈哈大笑,如果他不笑,那才不正常了。
《道德經》——為人處事
學完《道德經》好像學了,又好像沒學。比如第42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一就是道,道是萬物之母;二是陰陽兩面,天和地;三是和氣,是陽氣和陰氣交融之後產生的第三種氣——和氣。一、二、三、排列組合形成了萬物。這句經典是流傳最久的一句話,講的是萬物都有它的本質,萬事都有陰陽兩面。有人會誤以為道德經是宗教,是道教,其實不是。
思維分為四個層級,最下面是大部分人的共性,動物性思維,第二層是理性思維,你會發現有些人確實是比較理性的,不會受周邊環境的影響,以及自己情緒的影響,第三層是哲科思維,哲學思維和科學思維。道德經是屬於哲學思維。在最上面就是空靈思維,講宗教的。擁有空靈思維的人又更少了。
《道德經》——知足,知止
「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意思是說過分的追求自己喜歡的東西,就會大量的消耗,過多地收藏財物也必定會帶來重大的損失。懂得滿足則不會受到屈辱,懂得適可而止就不會遭到危險,這才是長久生存的道理所在。
如果一個孩子,在幫助媽媽做了一件事,她心裡想要得到媽媽的「謝謝」,而媽媽沒有說謝謝,孩子就會覺得委屈。如果一個人他想要得到10塊錢,而對方才給了7塊錢,他的內心會覺得恥辱,覺得別人看不起他。而如果他內心知足,只要3塊錢,而對方給了7元。他就不會覺得屈辱,反而內心很感激和滿足。
如果你覺得當下的你,付出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或許是不是我們的預期管理沒有做好,對一件事情沒有做合理的預期,比如你做了10幾年的主業,和剛剛做了1年的二維曲線,看似你現在花了很多時間精力在二曲,但是因為是剛剛步入的新賽道,應該給它成長的空間。降低對它的回報預期。
《道德經》——領導力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躁勝寒,靜則熱,清凈為天下正。」
我最喜歡這里的大成若缺。很早以前就聽過,一個人的認知圓圈,圈內是你知道的,圈長外是你不知道的,當你知道的圈越大的時候,圈的周長也越大。也就是學得越多,不知道的越多。這里更深層次的說到,正是因為有不完美,你才會有去讓它變得完美的驅動力。所以說大成若缺。古人真的太有智慧了。「躁勝寒,靜則熱。」就是在冬天冷到極致的時候春天就要來了,正是因為有了冬天,才有春天的到來。所以春夏秋冬的順序是有它的道理的。
《道德經》——道的作用
「三十輻共一轂(gu),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shan )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you)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這里大家仔細琢磨,非常有意思。說的是車輪啊,13條輪軸,就組合成了車輪,可以讓車行走;攪拌泥土成為了器皿,就可以用來盛飯菜。蓋房子的時候,裡面鑿了空間,所以就可以住人。所以有形的和無形相互依存的同時,發揮的作用也是相互依存的,人們往往用有形的物體來製造無形的元素,在使用的時候無形的部分更加的被人需要。
這里的無形好比是「道」,有形好比是世間萬物。所以說「道」最有用。
《道德經》——利他之心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
這章講的是領導力。天地之所以能長久,是因為天地不為自己的生存考慮, 考慮的是他人,所以能長生。聖人讓自己位於眾人之後,可是他的思想和步伐反而走到了眾人的面前。正是因為沒有私心,反而成就了自己的私心。這里講的就是要有利他思維。在商業當中有句話是這么說的「利他是最好的商業模式。」
張萌萌姐也提出了人生藍圖的公式:
我為誰?
提供了什麼方法?
解決了什麼問題?
《道德經》——」水「的智慧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這章也是在說領導力。說到高尚的品德就像水,水善於滋養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又處於眾人都不願意居住的地方,所以水的這種境界已經接近於「道」了。我們也要向「水」學習,有能力為他人帶來價值,還能做到很低調。
《道德經》——」玄德「
「生之,蓄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shi,長而不載,是謂「玄德」。」
說的是,孕育萬物,培養萬物,而不據為己有,撫育萬物而不居功自傲,滋養萬物生長而不主宰他們的命運,這就是大德。
很多父母,把自己年輕時候沒有實現的夢想寄託在孩子的身上,把孩子占為已有,對孩子干涉太多。我們能做的只有成為孩子的環境,而不是佔有他。所以對你的孩子,不要太多的說教,「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道德經》——戒驕戒躁
「輕則失臣,躁則失君。」
臣指的是穩重,君指的是寧靜之心。這是一句抗焦慮的一句話。整句的意思是,輕率浮誇會失去穩重的根基,而急躁妄動則會散失主宰天下的寧靜之心。
靜是有力量的,有過早起的夥伴應該會有體會,早起沒有人打擾,沒有噪音的干擾,早起給自己創造了靜沁的時光。
以上是我最喜歡的10句《道德經》節選。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說出你最喜歡的是第幾句。
與經典同行,點亮智慧人生。我們畢業啦。
古人的智慧,讓我們看到更高層次的事視野。
如果你是中華經典國學的愛好者;如果你想帶著孩子一起學習國學;如果你是探尋生命真相和人生哲學的修行人;如果你想活出自信圓融,喜樂安康,一起來做365天的同學,每天學一句經典吧。
8. 讀《道德經》一類的書,真的有用嗎
《道德經》的主要創作目的是為了建設政教合一的儒教規范。
「道德經」這類的書,可以說是中國古賢的一本傑作,是中國人為世界作出的貢獻,老子是個二千五百年前古人,按現在的眼光看,當然這部書有一定的消極、不求進取、容易使人產生惰性,我們應請醒認識到這些,但瑕不掩玉,我們要用批判的眼光去學習它,「道德經」這部書,老子是在二千五百寫成,全書僅五千字,是一部具有深刻哲理思想的無所不包的哲學著作,就是這區區五千字的著作,對中華民族直至世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它包含著樸素的唯物論和辯證法,但也有些唯心論思想。可是老子以驚人的勇氣和智慧,在那個敬畏神的社會中,提出了「道」是創造和養育天地萬物的母親,他打破了萬物由神創達天下的思想。他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在當時是難能可貴,並為後來人,中國唯物主義思想,打下了寶貴的基礎。在當前也有積極做用。時至今日,它的不少名句,在民向廣為流傳,形成了不少人們處事的警句。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道德經》
9. 讀《道德經》有什麼好處
讀《道德經》最大的好處便是可以修身養性,頓悟人生與自然。
《道德經》內容涵蓋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被後人尊奉為治國、齊家、修身、為學的寶典。它對中國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體現了古代中國人的一種世界觀和人生觀。先秦諸子、中國人的文化思想等沒有不受老子影響的。它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科學、宗教等等方面。據元朝時的不完全統計,先秦以來,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時就超過三千餘種,具有代表性的不少於一千種,從側面說明了《道德經》的巨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