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建設論文
A. 大學生的網路道德方面建設論文(2)
大學生的網路道德方面建設論文篇2
淺談加強大學生網路交往道德建設
規范大學生的網路交往行為,發揮網路交往的積極作用,盡力克服網路交往的消極因素,對於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培養高素質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作用。因此,加強大學生網路交往道德建設,發揮道德的導向、規范、約束作用,使大學生在網路交往中真正做到文明、健康、自律,是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必須抓緊抓好,形成長效機制。
一、大學生網路交往道德建設的基本原則
大學生網路交往道德建設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依照一定的原則,才能確保道德建設沿著正確的方向和軌道發展,並科學而有效。因為原則既是網路交往道德內在規定性的反映,又是網路交往道德建設規律性的概括與總結。因此,網路交往道德建設必須遵循“四項”基本原則。
1、時代性原則
大學生網路交往道德建設針對發生在“特定”時代的特殊交往方式的道德建設,不僅要貼近特定時代,還要符合時代要求,體現時代性原則。基本要求就是這種建設要緊貼時代發展,符合時代要求,充實著時代進步的氣息,反映時代進步的步伐,體現改革創新的精神,與時代的期待相呼應。正是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把人類的交往活動帶入了一個全新的領域,從根本上創新和改變了人類的交往方式和交往手段,使人類的交往活動可以超越時空、超越地域,更為方便和快捷,那麼規范這種交往的行為就必須與這種交往特性相適應,籍此明確的導向大學生,作為現代人進入網路交往世界,必須從時代文明進步的角度來對待網路,使用網路,展現當代大學生的時代風采,使文明、健康、自律成為網路交往的時代特色。盡管網路交往道德建設離不開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但時代特徵應成為網路道德建設最顯著的特徵,失去時代性,就失去了網路交往道德建設的靈魂。
2、實效性原則
大學生網路交往道德建設是一種“虛擬世界”的道德建設,不僅要貼近“虛擬世界”的交往特性,而且要規范其交往行為,體現實效性原則。基本的要求是在網路交往道德建設的目標追求上,應講究實效、追求實效、力爭實效,不但網路交往道德建設的環境得到顯著改善,而且大學生在網路交往中的道德意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水平有明顯提升。實效性是網路交往道德建設的根本性原則,因此,在網路交往道德建設中,既要把“實效性”作為建設的追求目標,又要把“實效性”作為衡量建設績效的基本標准。這要求“建設”既要從實效出發,又要求“建設”的各項工作有實效;既要教育思想務實,又要建設工作扎實;既要把道德教育的基礎夯實,又要把道德自律的過程落實;總之,不注重網路交往道德建設的實效性,這種建設將毫無意義。
3、針對性原則
大學生網路交往道德建設是具有“特定”對象的道德建設,不僅要貼近“特定”對象的交往行為,又要緊扣網路交往的現實問題,體現針對性原則。基本的要求是針對網路交往的問題現狀,提出有針對性的行為規范,使學生行之有矩;針對網路交往的消極影響,拿出有針對性的措施,努力減少或減小其負面影響;針對網路交往日益深入大學生生活的實際,形成有針對性的網路交往道德教育機制,提高學生的網路交往道德素養;針對網路技術的發展和網路交往道德發展的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建沒思考與規劃,使網路交往道德建設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發展。針對性是實效性的基礎與保證,提高針對性,既要立足當前,又要著眼長遠;既要解決現實問題,又要提高學生素質;既要注重網路交往道德教育,又要注重網路交往行為管理;既要注重普及網路交往道德規范,又要注重凈化網路交往環境;如此等等,都是提高針對性的有力舉措。針對性就是網路交往道德建設要做到“有的放矢”,不注重或失去這種針對性,建設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4、綜合性原則
大學生網路交往道德建設是具有“特定”內涵的道德建設,不僅要內涵明確具體,而且要滿足內涵需要,體現綜合性原則。基本的要求是在網路交往道德建設要綜合多種教育因素和教育途徑,形成綜合性的建設力量,以發揮綜合性的教育作用,形成綜合性的道德效應。在教育要素上,主要綜合道德的、法律的、文化的、環境的、紀律的規范制約作用;在教育途徑上,主要綜合社會、學校、家庭、大學生本人的途徑;形成各種要素有機配合,各種力量綜合作用,各種途經各盡其職,社會關注、家庭關心、學校負責、學生積極的網路交往道德建設新局面。網路交往行為規范與公共生活領域的道德、法律規范,與學校的紀律與要求發生著密切的聯系,網路交往道德問題的解決,離不開法律、道德的共同作用,離不開交往主體的自律,也離不開先進的網路文化的熏陶,更離不開教育主體(學校、社會、教師等)的引導指導,包括凈化網上交往環境,也離不開綜合治理。如果認為大學生網路交往道德建設就是高校的責任,那是失之偏頗的。
二、大學生網路交往道德建設的基本目標
大學生網路交往道德建設應當具有清晰的目標,用目標引導建設。大學生既是網路交往道德建設的主體,又是客體;還是網路交往道德的承載主體,責任主體。因此,網路交往道德建設的目標重點必須落實到大學生身上,使他們網路交往道德水平有整體的提升。
1、加強大學生網路交往中的道德觀念
加強大學生網路交往中的道德觀念,是網路交往道德建設的基本目標。常說觀念可以改變一切,決定一切,觀念一變面貌新。網路交往道德建設就是要增強大學生在網路交往中的道德觀念。由於網路交往道德建設的滯後性,使得大學生在網路交往中缺乏有針對性的道德觀念的指導和引導,往往跟著感覺走,即使“自律”能力強的學生,也以自我的“認為”去進行網路交往,體現的是一種自在的行為,而不是在有正確道德觀引導下的自覺行為。因此,要重在確立“誠實守信”“獨善其身”“慎獨自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不為”“已所不欲,勿施於人”“推已及人”“言行一致”等�念,並上升為個體的道德信念,成為個體在網路交往中的精神支柱,變成一種強大的道德力量。
2、提升大學生對網路交往的道德認知
提升大學生網路交往中的道德認知,是網路交往道德建設的基礎目標。網路交往中的道德認知,是指對網路交往道德關系和道德規范的認識,包括道德主體的確立,道德印象的獲得,道德概念的形成,道德評價與判斷能力的發展,道德價值的選擇等諸多方面,這是大學生在網路交往中做出符合道德規范理性選擇的基礎。大學生出現網路交往中的道德問題,很多時候是因為他對於網路交往道德認知的模糊,甚至把網路交往中的道德關系與現實交往中的道德關系完全隔離開來,以為現實交往需要遵守道德,而網路交往不必遵守;誤以為網路交往中的道德主體是虛擬的,可以“隱身”到“隱退”,可以毫無顧慮。基於這樣一些認知,以致常發生現實交往中不可能出現的道德問題。
因此,在網路交往道德建設中,最主要的是讓大學生認識到,網路社會其實是現實社會的衍生,網路交往是現實交往的翻版,雖然有區別,但交往中的道德關系並未改變;道德規范也不能因此而失落;道德主體也不能因此而“退隱”,亦即上網的人不可能離開現實社會而存在,網路交往中的人也是現實生活的人,在現實交往中存在著道德關系,在網路交往中依然存在著這種關系,因而依然守德有責,即使在無人監督與交往對象未見面,不知其性別、身份、地位的情況下,人的道德良知、道德操守、道德堅持仍不能有絲豪的鬆懈和改變,依然要堅持一個人的真正“本色”,並做出符合道德規范的行為選擇,籍此形成正確的上網和交往態度。
3、增強大學生在網路交往中的道德意志
增強大學生網路交往中的道德意志,是網路交往道德建設的核心目標。網路交往中的道德意志,是指大學生在網路交往中體現出來的遵循網路交往道德的自覺性、堅韌性,以及抵制不良信息、色情刺激的果斷力、自控力、持久力。道德意志是網路交往中堅守交往道德底線,做出道德判斷和選擇,並按道德選擇去行動的最為核心的品質,是與網路交往“誘惑力”作斗爭的重要力量。大學生網路交往中的道德問題,其實也是一種道德意志問題,即缺乏那種遵守網路交往道德規范的自覺性、堅韌性,以及抵制不良信息,色情刺激果斷力、自製力、持久力。因此,網路交往道德建設,最主要的是從學生的內心入手,把道德信念轉化為一種道德的意志力,進而持久、自覺地遵守網路交往道德規范,且以堅強的意志果斷地、堅決的抵制與放棄交往中的各種誘惑,失德行為。
4、強化大學生在網路交往中的道德自律
強化大學生網路交往中的道德意志,是網路交往道德建設的根本目標。網路交往中的道德自律,指大學生在網路交往中,把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與網路交往的道德內化為自己的內心之“法”,以內在力量,嚴以律已,獨善其身、自覺自為的一種道德素養與水平。也就是,在網路交往中,對“我應做什麼,我應如何做,我做的怎麼樣”等相關問題作自律性的道德選擇。大學生網路交往中的諸多問題,其實多是放鬆了自我的約束,或失去了約束自我的內在力量,做不到獨善其身的結果。有時他們往往不是“不知”,而是“不為”;不是“不察”,而不“不警”;不是“不辯”,而是“不做”;不是“不明”,而是“不守”等,這些教是自律不嚴的表現。因此,網路交往道德建設,最根本的是強化大學生道德自律,按道德規范的要求,由“自在”的交往主體變成“自覺”的交往主體,由“虛擬”的交往主體變為“實在”的交往主體,由“隱身”的交往主體變為“現實”的交往主體,不因網路交往的現狀而改變自律。
三、大學生網路交往道德建設要理順的基本關系
大學生網路交往道德建設必須理順一些基本關系,只有理順這些基本關系,使之相互協調、各展其長,形成合力,才能化解和消除其中的消極因素,利用和形成有利網路交往道德建設的積極因素,順利推進網路交往道德建設。
1、建設主體和建設客體的關系
網路交往道德建設,需要理順建設的主體與客體的關系。作為建設主體,是網路交往道德的責任者、設計者、主導者、實施者,網路交往道德的效果如何取決於“主體”的作用發揮如何;作為網路交往道德建設的客體,是網路交往道德的承載者、實踐者,其效果如何取決於“客體”的作用水平。雖然建設的主體主要是學校教師、學生,但主客體系於一身的還是學生,學生既是網路交往道德建設的主體,又是建設的客體。因此,在網路交往道德建設中,要強化學生作為“主體”的責任意識,調動其建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充分聽取並尊重他們的意見,讓他們參與建設的全過程,從中提高其網路交往道德觀念、認知水平;又要強化學生作為建設客體的擔當意識,調動其道德踐行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真正達到知行統一,學用統一,體現出良好實踐效果。因此,加強網路交往道德建設,既要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又要發揮學生的客體作用,沒有學生的主體作用,網路交往道德建設就難以順利推進;沒有學生的客體作用,網路交往道德建設的效果就難以體現。
2、現實交往道德與網路交往道德建設的關系
網路交往道德建設,需要理順現實交往道德與網路交往道德建設的關糸。從本質上看,現實交往道德與網路交往道德並無本質的不同,都是用於規范和調節人的交往行為的,只是在調節的交往空間領域和重點上有所區別,現實交往道德主要規范和調節現實空間領域發生的交往行為,網路交往道德主要規范和調節“虛擬”空間發生的交往行為。但即使是在“虛擬”空間交往,也要受到現實交往道德的約束,因為他們是存在於現實交往中的人。
在這一點上,交往中的“人”,既是現實交往道德的承載者,又是網路交往道德的承載者、踐行者;也正因為“人”,實現了不同領域的道德鏈接。因此,在網路交往道德建設中,理順現實交往道德與網路交往道德建設的關系,既不能將二者分割分離,又不能將二者簡單混淆,而是要達到有機鏈接和融洽,又各有側重,共同約束、規范交往中的人。現實交往道德應成網路交往道德規范建設的基礎,沒有這個基礎,網路交往道德建設就會成為“空中樓閣”;網路交往道德要體現是對現實交往道德的傳承和發展,沒有傳承和發展,網路交往道德就沒有自身的特色。因此,加強網路交往道德建設,要堅持一手抓弘揚現實交往道德,一手抓網路交往道德建設,使之相輔相成,不斷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3、網路交往道德自律與他律的關系
網路交往道德建設,需要理順道德自律與道德他律的關系。無容置疑網路交往的匿名隱蔽特點,使得道德規范所具有的外在約束力的效用明顯降低,在這種情況下,個體的道德自律成了維護網路交往道德規范的基本保障。因此,網路交往道德建設重在學生個體的道德自律,需要強化和提升學生道德自律水平,使他們在網路空間里,自覺做到自律“不逾矩”。但這至多反映的是教育的一種“無奈”,因為人性的弱點要讓人完全自律實際上是不可能的,也是做不到的。因此,網路交往道德建設,要注重自律與他律的有機結合,要在注重學生道律自律的基礎上,著重研究與落實道德他律的方式與措施,力爭道德他律伴隨學生網路交往的全過程,使他律促進自律,自律和他律有機結合,共同規范交往主體的交往行為。是故,加強網路交往道德建設要堅持一手抓學生道德自律建設,一手抓道德他律建設,沒有自律,網路交往道德規范就無從落實;沒有他律,道律自律就不會持久,也難以見效。
4、網路交往心理健康教育與網路交往道德教育的關系
網路交往道德建設,需要理順網路交往心理健康教育與網路交往道德教育關系。在學生的網路交往中,心理問題與道德問題常常交織在一起,難以區分,在誘因上,有些是心理問題誘發的道德問題,有的可能是道德問題誘發的心理問題,有些則是心理與道德問題共同誘發的結果。因此,網路交往道德建設,既要解決學生網路交往的心理問題,又要解決學生網路交往的道德問題,只有心理健康才會達到道德健康,道德健康又可以促進心理健康。
是故,加強網路交往道德建設,要堅持一手抓網路交往心理健康教育,注重解決網路交往心理問題,健全學生的網路交往心理;一手抓網路交往道德教育,注重解決學生網路交往道德問題,健全學生的網路交往道德,使之相輔相成,形成教育合力。沒有網路交往的心理健康就不會有網路交往的道德健康;同樣,沒有網路交往的道德健康,要有網路交往的心理健康也是不可能的。
大學生網路交往道德建設是一個事關學生是否健康成長的大問題,同時也是一個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新問題,應當引起高校領導,教師的重視,更要提高對這一問題的關注與認識,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加強大學生網路交往道德建設,提高學生網路交往的道德素質,使他們真正成為適應網路技術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陳霞.大學生網路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化策略[J].中國高等教育,2009(9):35-36.
[2]趙愛芹.論大學生網路道德缺失[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8(1):208-211.
B.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對策思考研究論文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對策思考研究論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論文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培養我們的科學研究能力。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採的論文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對策思考研究論文,歡迎大家分享。
摘要: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進步,大眾對於教育質量越來越重視,對於教師教學質量的要求也不斷增加。但是,近些年來,教師傷害學生的新聞屢見不鮮,究其根本原因,是當前教師隊伍的道德素質建設不過關。在過去,人們一味地追捧教師的教學質量,而忽視了更為根本的職業道德建設,由此看來,中小學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設是尤為重要的。
關鍵詞: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對策
引言:
中國的發展越來越迅速,教育這一大問題已經被大家逐漸重視起來,教育建設關系著國家的未來發展,是我國執政興國的要素之一。對教育的重視絕不僅僅只是教育水平的提升,所傳授知識的延伸,而是一種綜合能力的提升與進步。站在教師的角度出發,師資力量的加強也絕不僅僅是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這其中也包含著教師職業道德素養的'提升與加強。本文就中小學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設問題進行了全面思考與研究,並制定了相應的對策。
1、當前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的問題
長期以來,教師職業都是令人敬佩的職業,他們被譽為園丁,傳授著學生知識,為我國的教育事業以及未來發展貢獻了諸多的力量,中小學教師一直以兢兢業業、無私奉獻的精神被社會所尊重。但作為老師,不僅要傳道受業解惑更要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棟梁之才。就目前教師職業道德發展的現狀來看,其中一些問題已經逐漸顯露,許多矛盾也漸漸浮出水面,我們不能忽視這些社會中的現象,出現這些不好的苗頭就應該及時遏制,不斷健全、改善教師職業道德建設。
1.1踐踏學生自尊
現在有許多教師打著「恨鐵不成鋼」的旗號,遇到「不聽話」或者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對學生拳腳相加,或者變相體罰學生,用這種方式來「教育」學生以達到自己教學質量的要求。這種方式無異於在踐踏學生的自尊,不尊重學生的人格,並且會對學生產生不可逆轉的心理陰影或造成心理上的傷害。一些教師認為學生還屬於「小孩」,不懂事,需要老師的嚴厲教育,甚至用一些刺激性話語來「教導」學生,殊不知這已經侵犯了學生的個人權利,打擊了學生的自信心,踐踏了學生的尊嚴。這種不道德現象是應該明令禁止的,違反了教師的職業道德操守,這樣的教師其自身素質是有待於加強的。
1.2敬業精神缺失
敬業精神在中小學教師中的體現是多方面的,教師的敬業精神直接關系著學生的學習成績與未來的發展。一些教師對自己的工作得過且過,備課、教課以及課後輔導也是盡可能地簡便,敷衍了事,對待學生並不盡心盡力,有些甚至漠不關心。這樣的教師沒有履行好教師的職業道德操守,對自己不負責,對學生更不負責。甚至有的老師不注重自身專業素養的提升,自身不要求進步,本身的專業性都存在著問題,致使學生所學知識並不全面、系統。
1.3遏制學生個性
就目前來看,我國社會飛速發展,一些「老舊」的觀念已經不適用於學生的教育,一些老師仍然本著傳統的教育方法與理念,對學生進行教育、說服,這種方式是應該摒棄的。而且一些教師在教學中追求整齊劃一、千篇一律,不斷抹殺學生的個性,打擊學生的個性、性格,往往會致使學生不能創造性發展,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與想像力。
2、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方法
2.1建立與完善教師職業道德建設體系
我國現在普遍缺乏完整地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制度制度或者健全的體系,這導致學校教師的職業道德管理不健全,處於一種低水平的發展階段,社會、政府以及學校並沒有對相關實施辦法加以規范化,教師隊伍中已經出現職業道德建設方面的缺失,這方面是亟需完善與健全的。可以以學校為單位,探索、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師管理方案,除去教師自身專業性的規范,對教師的職業道德也需要明文規定,加以規范。
2.2增強教師自身職業道德建設意識
大多數教師職業道德的缺失是源於職業道德建設意識的缺失,沒有樹立起職業道德規范的意識,對此方面意識不足。所以學校可以加大此方面的宣傳力度,大力推進教師自身的職業道德建設,使教師能夠主動加大自身的素質和修養,更好地教育學生,做到以身作則,學生也可以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加強自身的素質教育,做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綜合地發展。
2.3樹立典型教師道德模範標桿
加強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設除了有教師自身的動力因素外,學校或者政府還可以在全校或者全社會樹立典型的道德模範標桿,讓全校或者全社會對此精神加以學習和效仿,形成上行下效的良好職業道德氛圍。道德模範標桿的樹立實際上起到了榜樣的作用,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是教師隊伍不斷優化自身素質的前進動力,是一雙「無形之手」逐漸推進教師隊伍職業道德建設。此外,學校也可以定期推選出教師隊伍中的模範標桿,所有教師都有可能成為這個標桿,這種方式也會大大刺激教師不斷加強道德素質。
3、結束語
綜合以上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教師隊伍中確實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例如,對學生變相體罰或者辱罵、斥責學生,教師自身專業素質不過關,此外,有的老師缺乏敬業的精神,對學生不負責、不關心等等,這些問題已經嚴重影響了教師隊伍的道德建設,對我國未來教育事業的發展起到了負面的影響。加強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的建設還需要建立健全道德建設體系,不斷增強道德建設的意識,也可以在學校樹立典型道德模範教師,通過種種方法,提升當前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水平。
參考文獻
[1]楊浩.我國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問題與對策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12.
[2]陳秀鴻.加強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對策思考[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4,15(07):31-34.
[3]杜興榮.新時期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思考與對策[J].甘肅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S1):209-211.
[4]黃朝暉.加強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對策思考[J].青年時代,2017(06):148.65
;C. 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論文(2)
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論文篇2
淺談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
【摘 要】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整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與改革的成敗。從加強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重要性出發,結合現狀,具體分析目前我國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而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對於加強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對策
一、加強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重要性
(一)加強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
構建和諧社會,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為促進我國經濟穩步發展的現實需要,是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做出的戰略舉措,是一項偉大的社會工程。道德問題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可見道德建設的不可或缺。道德建設的最主要手段是教育,而學校教育又是最廣泛的手段,是道德教育過程中的主幹。學校教育質量的高低取決於教師的水平與綜合素養,道德教育的好壞自然就取決於教師職業道德的水準。倘若沒有一支道德高尚的教師隊伍,道德建設將得不到最充分的發揮,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也無法有秩序的構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教師職業道德的興旺程度直接影響教育與社會的發展程度。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對社會生活的穩定和諧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加強高校職業道德建設,對於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二)加強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是提升高校教師整體素質的重要舉措
教師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主導者,是培養人才的關鍵。教師的職業道德素質直接影響著人才培養的質量,甚至關繫到國家的命運和前途。“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的確,教師職業道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師的道德品質、文化素養都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態度以及對知識的渴求,都能激發學生對知識的強烈求知慾,也是學生求知道路上的動力源泉。正因為如此,教師應時刻加強自身職業道德修養,提高素質,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才觀,塑造自身形象,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
二、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領導制度不健全
健全的領導制度,能保證高校職業道德建設的快速發展。但目前,我國高校有部分領導沒有認識到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重要性,沒有將其作為重點發展的對象。其次是高校的組織管理缺乏秩序。高校沒有對教師的發展需求和現實需要做清晰的分析,盲目的發展造成教師的道德教育失去了價值。最後是道德建設的隊伍不夠強大。這也就導致教師職業道德建設難以有序開展與充實。
(二)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考評制度有待充實與完善
完善的考評制度能讓教師清晰認清自身的優勢與不足,從而採取相應對策來改善情境。目前高校中過多將科研成果、論文數量與學歷高低來作為聘用教師的硬性指標,而忽視了職業道德建設,這一情況的長期存在,將逐漸抹滅教師追求道德素養的積極性。其次,高校教師有時為了得到考評的更高分數,而漸漸丟失了教育的根本,而一味迎合學生的口味,降低了教育的品位。
三、加強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對策探析
(一)重視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
“教師職業道德的建設需要一個良好的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良好的校園文化對於優化教育環境,完善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培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首先,樹立良好的學風、教風和校風。三者的有效確立能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能確保學生得到充分的熏陶。這就需要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素養,給學生全方位的指導,讓學生即便前景不順時也能找到前進的動力。其次,增強高校的學術氛圍。“二十一世紀,政治、經濟、科學的發展對人才的基本素質,特別是文化素質將提出更高的要求,人才將是綜合素質高,動手能力強,文化內涵深的創新群體”。為培養出適應新時代發展的人才,高校濃烈的學術氛圍格外重要。高校應盡量滿足教師的基本需求,讓教師能全身心地投入教育,將學術與育人作為首要任務。教師可以通過有目的的開展一些學術性社團活動,使學生將所學應用於實踐,並潛移默化的培養學術意識。
(二)健全師德領導機制,完善高校的師德建設
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必須要有一整套完整的機製作為支撐。一是建立有效的培養機制。高校可通過不同形式的培訓來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應變能力,讓教師不僅成為道德建設的楷模,也成為學術專業上的精英。二是建立完善的激勵機制。為增強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效的激勵機制必不可少。對於有卓越貢獻的教師,獎勵應從物質和精神方面都予以滿足,不斷提升教師的職業榮譽感和責任心。三是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自律與他律相結合是有效的監督舉措,教師自身應意識到職業道德的重要性,還應在高校的制度監管下,增強職業道德意識。四是要建立評價機制。高校教師職業道德水平高低的評定應結合多層面、多角度來進行,如職業期望、授課水平、綜合素養等方面,讓教師切實了解自身情況,對症下葯,逐步提升自身職業道德素養。
(三)豐富道德教育內容,賦予全新的教育價值
全面提高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水平,不僅需要教師自身的努力,也要求教育內容與時俱進,時刻跟隨時代發展的腳步。主要體現在:一是不斷強化政治學習。政治基本理論的掌握能讓教師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師的道德覺悟,提升教師職業道德修養。二是學習相關的教育法規。比如《教師法》、《教育法》等。教育法規的學習,能讓教師清晰的了解教師的權利和義務,讓教師知道責任的重大。三是全面學習教師道德基礎理論。一定要讓每位教師上崗前都得到有正對性的培訓,為使其能成為合格的人民教師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傅維利.教師職業道德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 朱玉華.高校教師職業道德缺失及對策研究[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8(04).
[3] 潘佳銘.高校教師職業道德現狀分析及其對策思考[D].西南大學,2008.
猜你喜歡:
1. 教師職業道德建設論文優秀範文
2. 關愛學生是大學教師職業道德的靈魂淺析論文
3. 關於教師職業道德建設論文
4. 高校教師職業道德論文
5. 高校教師職業道德論文範文參考
D. 大學生有關誠信道德的論文2000字
眾所周知誠信是立人之本,大學生是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大學生成為公民道德建設「誠信」道德 教育 的重中之重。下面是我為大家推薦的大學生有關誠信道德的2000字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大學生有關誠信道德的論文2000字篇一
《關於大學生誠信道德重建的思考》
【摘要】當代絕大多數大學生都認同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當今社會最基本的行為准則。但在實際生活中,大學生失信的現象比比皆是,令人堪憂,大學生是建設小康社會的主力軍,他們的誠信道德狀況直接關繫到國家的未來,民族的興旺及和諧社會的構建。本文將從分析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入手,探索自律和他律相結合,社會、學校和家庭緊密配合的三位一體教育機制,使誠信意識和誠信行為逐漸成為大學生的自覺。
【關鍵詞】大學生;誠信;道德;思考
1大學生誠信道德缺失的主要表現
高校學生誠信的整體狀況是積極向上、穩定發展的。但是,在社會的變革過程中,由於利益格局不斷變更,利益關系不斷調整,社會趨利性影響進入大學校園,使尚不完全固化和堅實的大學生的誠信體系受到沖擊,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通過對大學生的問卷調查發現,絕大部分大學生能恪守誠信道德,但也有部分學生在某些方面存在著誠信道德的缺失,其主要表現為:考試作弊,屢禁不止;剽竊成風,矇混過關;求職履厲,泡沫重重;助學貸款,羞澀尷尬;不守信用,背信違約等。
2大學生誠信道德缺失的原因
2.1社會大環境對大學生誠信道德的影響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市場經濟的雙刃性凸顯,一方面它有助於人們形成競爭、效率、公平、創新等意識;另一方面,市場經濟的趨利性,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原則,也使人們滋生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傾向,急功近利、唯利是圖、見利忘義、損公肥私等行為時有發生,不講信用、弄虛作假,坑蒙拐騙成為社會公害。受市場經濟影響至深的高等教育和大學生群體不可避免地陷入這個漩渦中,社會誠信意識的弱化和缺失對大學生誠信道德的養成造成了不良影響,這是導致大學生對誠信意識背離的一個重要原因。
2.2誠信法律制度和機制尚不健全
在現代市場經濟社會,誠信的基礎首先是法律,因而完善社會的法律體系是我們營造和保護講誠信的社會環境的首要任務。中國目前的現狀是法律的地位和尊嚴一直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制度尚不完善;社會誠信的評價機制、監督機制尚未形成。主要體現在:其一,沒有制定信用激勵和懲罰制度。守信用者沒有得到有效保護,失信者未受到嚴厲制裁。在不少情況下卻是守信者失利,失信者得利。其二,在判決執行上軟弱無力,判決執行率低。法律作為市場經濟運行規則的最高維護者,在處理違約賴賬行為時顯得蒼白無力。債權人為追索到期債務,往往要通過訴訟方式追索債務,而採用這種方式的成本費用越來越高,不要說因種種原因敗訴,即使是勝訴了,真正能夠執行裁決的也很少,這使債權人處於十分尷尬的境地。失信者沒有受到應有的處罰,客觀上助長了誠信缺失現象的泛濫。有些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不高,處於人生成長階段,在涉及個人利益時,難免會走上不誠信之路,這是大學生誠信意識缺失的制度體制原因。
2.3高校誠信教育體系不完善
無論在教育理念、教育投入、 文化 建設,還是學生管理等方面,都很少考慮誠信教育的必要性,對誠信教育沒有予以足夠重視。從誠信教育內容看,一些高校為了擴大招生和就業,高度重視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教學,而思想道德教育包括誠信教育相對弱化,從教學計劃到課程設置、課時安排都與專業課無法比擬。從誠信教育機制看,很多學校沒有建立大學生誠信評價體系及誠信檔案,許多學校口頭重視,行動輕視,從學生管理、教學到服務沒有形成誠信育人的環境,使誠信失去了文化傳承的最佳途徑,有大約54%的同學認為學好專業知識比誠信道德更實惠。
2.4 家庭教育 的影響
家庭也是誠信道德教育的環境之一,家庭環境及家長的言行對學生誠信道德的養長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當前中國教育無論是基礎教育還是高等教育仍然未走出應試教育弊端,許多家長為了讓孩子考上名校、重點大學可謂不遺餘力,把孩子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的,除了文化課惡補之外,一些家長又走到了教育的另一個極端,認為把孩子的琴棋書畫等特長培養好,就是提高了他們的個人素質,結果,忽略了素質教育中的道德、健全人格的培養。導致新生代大學生過度關注自我,在校期間除了學習學科知識,就是考各種技能證,當涉及個人前途和利益時他們往往會放棄誠信道德。
3加強大學生誠信道德教育的對策
3.1構建道德約束和法律強制有機結合的誠信建設社會環境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環境決定人,反過來人對環境又具有反作用。環境只有與我們的教育目標相一致,才能在育人中發揮作用。要形成良好的誠信建設社會環境。
首先,要加大對誠信的宣傳力度,發揮社會輿論在大學生誠信道德建設中的引導、評價、監督作用。一方面,大力報道和宣傳誠信人和事,使誠信的正能量在全社會充分釋放,使誠實守信成為社會風尚;另一方面,加大失信行為的曝光力度,加大失信行為的風險成本,從而,在全社會形成誠實守信光榮,背信棄義可恥的社會氛圍。
其次,完善社會誠信法規的建設。市場經濟既是信用經濟,也是法律經濟。信用是市場經濟的基礎,法律是信用建設的保障。誠信不僅是道德問題,也是法律問題;誠信建設不僅是道德建設問題,也是社會管理問題。誠信缺失的解決之策根本上需要加強法治保障。一方面,要抓緊制定社會信用管理法律法規,完善社會誠信行為規范。理順社會信用管理體制機制,明確有關部門的責任,加強社會信用管理,強化對守信者的鼓勵和對失信者的懲戒。另一方面,誠信制度建設還遠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與法律實施不到位也有直接關系。沒有法律的有效實施,誠信體系也難以真正建立。通過上述努力,讓大學生感受到法律的威嚴,形成守信意識,踐行守信行為。
3.2完善學校誠信教育機制
更新誠信道德教育理念,增強誠信道德意識。誠信道德教育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學校作為誠信道德教育的主體,應該把對大學生的誠信道德教育寓於學校教育的全過程,把發展學生的誠信道德素質納人高校教育目標的完整體系之中,以建立和完善全方位、多層次的誠信道德教育體系。
(1)把誠信教育作為高校教學的重要內容。充分利用「兩課」陣地,結合時代的特點和需要,把誠信教育納入學校德育教育體系,加強規劃、統籌管理,並融入到學校教學和管理各個環節,通過開展以「誠信」為主題的演講比賽、知識競賽、「誠信承諾」萬人簽名活動、網上「誠信論壇」、「誠信你我他」徵文及專題 報告 等豐富多彩的系列活動,在全校營造「人人講誠信」的教育氛圍,讓學生真正了解誠信對個人及社會發展的重要性,認識到誠信乃安身立命之本。
(2)建立約束與激勵機制。一方面要有誠信的約束機制,讓學生誠信有章可循,違背誠信有章可罰,提高學生失信行為的風險成本;另一方面建立誠信激勵機制,學校對學生誠信行為選擇進行精神褒獎和物質獎勵的機制,學生因其誠信的行為選擇而獲得心理坦然和精神滿足,這樣學生會更加追奉誠信。
(3)建立大學生個人誠信檔案。內容包括家庭基本情況、基本經歷、獎懲情況、學雜費繳納、助學貸款、學習情況、 社會實踐 、參加社會公益活動以及違紀情況的誠信記錄,並將其與獎學金、助學金、幹部選拔、組織發展、就業推薦等環節聯系起來,使這份誠信檔案成為大學生走向社會的第二張身份證。是其道德信譽的保證,也是社會錄用人才的道德「通行證」。形成人人學誠信、處處講誠信、事事守誠信的濃厚氛圍。
3.3尊重大學生在誠信教育中的主體地位
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自我教育就沒有真正的教育」。大學生是誠信教育的主體,誠信教育是否見效,歸根結底依賴於被教育對象的自我教育。因此,在誠信教育中,要堅持「以人為本」,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人格,指導大學生進行「自我」教育,自我強化是自我教育的一種表現,具體包括自我命令、自我檢查、自我獎勵、自我懲罰等,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對誠信道德的認知能力及選擇與評價能力,培養道德自主和道德自律意識,使他們自覺主動的踐行誠信,實現他律向自律的轉化。
3.4營造誠信教育的家庭文化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誠信品德 對子 女影響很大。任何一個道德主體都離不開家庭道德環境的熏陶,因此要重視家庭倫理建設和家庭誠信道德環境建設,從而為道德主體誠信品性的養成創造良好的家庭道德環境。中國家長需要焦慮的事情,不是我們給孩子花了多少錢,而是花了多少時間,去認識、管教、支持孩子,使孩子成為身體健康,人格健全的社會公民。因此,家長應充分重視自身言行、道德習慣、家庭氛圍等對子女所起的潛移默化的作用。作為家長一方面要嚴格要求自己,注重身體力行,不斷提高自身修養,培養正確的家庭誠信教育觀念和意識,用科學的 方法 教育孩子做人做事,當出現負面行為時及時糾正,給孩子樹立一個誠信的榜樣。另一方面,針對孩子在校期間發生考試作弊等不誠信行為,不願告之家長的情況,家長還應主動用書信、電話、簡訊等方式全面關心孩子在校期間的思想、學習、人際關系等狀況,便於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同時,積極配合學校教育,共同優化誠信道德教育的文化氛圍,努力形成學校誠信教育和家庭誠信教育目標的和諧統一。
【參考文獻】
[1]任海賓.誠信教育的 反思 與重構[J].教學與管理,2003(3).
[2]何建娥.高校學生誠信缺失芻議[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3).
[3]張建華,肖艷玲,李麗萍.大學生誠信教育研究[J].科技和產業,2008(9).
[4]許安朝.和諧社會視域下的大學生誠信教育[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09(1).
[5]畢勝.淺談當代大學生誠信意識的缺失及其對策[J].科技信息,2010(26).
大學生有關誠信道德的論文2000字篇二《強化社會道德因素對大學生誠信品格形成的作用》
摘要:誠信品格是「人的社會特質」,是人在社會化的過程中道德內化的產物。這就預示大學生誠信品格的形成,需要整合以不同方式作用於個體的各種社會道德因素:即通過強化大學生社會道德期待的自我意識、發揮亞文化的暗示與模仿功能、促進大學生道德榮譽的印象整飾、以及淳化社會風氣,從而為大學生誠信教育營造出良好的道德氛圍。
關鍵詞:大學生;誠信品格;社會道德因素
誠信作為人類社會最基本的道德原則和規范,是人之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當代大學生作為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力量,要完成時代和社會賦予的歷史使命,就必須要成為具有誠信品格的人。大學生誠信品格的形成固然離不開學校教育和自身的修養,但同時也與其所生活的社會環境息息相關。故本文試圖通過探討社會道德期待、亞文化、道德榮譽、社會道德風氣等因素對大學生誠信品格形成的作用與影響,揭示大學生誠信品格形成的社會心理機制,為高校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有效開展探尋新的路徑。
一、強化大學生社會道德期待的自我意識
社會道德期待即社會對個體的角色期望,旨在向個體提示合理的道德規范,表明什麼是受到群體贊同或譴責的行為。社會道德期待通常以一種潛在的、間接的方式影響主體的思想和行為,因此,對於個體而言,它既是人們行為選擇的判斷標准,也是一種潛在的道德教育力量。社會對大學生在誠信方面的道德期待,不僅包括在家庭生活和社會交往中應當遵守有關誠信的一般原則和規范,如「誠實守信,嚴於律己,履約踐諾,知行統一,自尊自愛,自省自律」,還包括學術方面的道德要求,即「遵從學術規范,恪守學術道德,不作弊,不剽竊」等。毋庸置疑,這些社會道德期待對於培養大學生誠信人格具有引導和促進的作用。
然而,大學生是否能將社會道德期待內化為自身的道德意識和行為,還與他們的自我意識發展水平密切相關。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自我意識是個體道德品質形成的內在心理基礎。由於自我意識中蘊含著深刻的自我要求、自我體驗、 自我評價 的意義,因此,一個人的自我意識越強,其道德的責任感與義務感就越強,剋制本能的慾望與沖動的能力也就越強。作為道德意識之一的誠信意識,說到底是一種道德的義務感、責任感,它直接發生於人的自我意識之中。也就是說,沒有自我意識的確立與發展,誠信意識是很難產生的。所以,培養大學生誠信意識需要不斷強化其對社會道德期待的自我意識。
1.注重發揮社會道德期待的強化功能。在現實生活中,要善於將社會道德期待與大眾傳媒、制度、榜樣等結合起來,形成輿論強化、制度強化、榜樣強化,以促使大學生對社會道德的認同與遵從。其一,利用大眾傳媒信息量大、傳播速度快、覆蓋面廣和吸引力強的優勢,通過講述人們身邊的誠信 故事 或評論剛剛發生的造假事件,營造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輿論氛圍,從而有效地強化大學生對誠信道德規則的認同。其二、將社會道德期待與獎懲制度相結合,通過獎勵對誠信行為給予正強化,通過懲罰對失信行為施以負強化,增強大學生的誠信道德信念,在日後的生活中養成誠信待人、誠信處事、誠信學習的良好習慣。其三、將社會道德期待與榜樣人物相結合,通過榜樣人物的示範效應,將抽象的社會道德期待具體化、人格化,使大學生從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強化他們對社會道德期待的自我意識。
2.積極引導大學生進行道德反省。「道德反省,指道德主體對自身道德過失的追悔和覺醒」,「是由是非觀、羞愧感和責任心等心理要素和相關的生理基礎構成的一種特殊的道德活動結構。」道德反省以自我意識為核心,通過自我檢討、自我反思、自我悔改,實現自我超越和人格的完善。大學生誠信人格的形成,不但需要學校開展誠信教育使其認識到誠信的重要性及其相關的規范要求,更為重要的是引導其對自己的失信行為進行深刻的反省,促使其產生羞愧感和內心的自責,並激勵其在社會化過程中將誠信道德要求內化為自身的道德信念,自覺地做一名誠實守信的公民。
二、發揮亞文化的暗示與模仿功能
「亞文化亦稱『副文化』、『小群體』文化。在某些方面有別於整體文化的地區文化或群體文化,既具有整體文化的基本特徵,又具有其獨特性,社會越復雜,亞文化越多。」大學生作為社會的特殊群體,有其自身的校園亞文化。大學生的校園亞文化,除了與主流文化存在微妙的互動關系外,還表現為對於主流文化既抗拒、反叛,又依附、承認的雙重特質。尤其是在社會轉型期,由於社會價值觀念的嬗變、社會多元文化的存在等,一些不良的亞文化趁虛而入,對大學生形成不良的影響。例如,隨著高校出現的學術造假、作業抄襲、考試作弊等現象的增多,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由漠視轉而認可甚至參與其中的亞文化氛圍,造成對大學生誠信信念的消解。對此,不能忽視當前校園文化中的亞文化的負面影響,同時還要努力挖掘亞文化特有的功能,發揮它對大學生誠信建設的積極作用。
1.重視亞文化的暗示功能。人具有接受暗示的習性。社會心理學家庫利認為,暗示「是指以相對機械的即反射的方式起作用的一種影響。它不涉及大腦的選擇或意志的更高級的活動。」社會生活中對個體的道德影響無處不在,亞文化中的誠信暗示往往隱含了社會群體的道德價值取向。大學生同伴群體的亞文化,常常會以一種建議性、幫助性、溫和性的誘導和暗示,向主體提供社會倡導的道德原則和行為類型。同伴群體亞文化,雖然不如法規那樣對主體具有強制性的約束,但它在維護誠信方面卻發揮著強大的功能。如果校園亞文化推崇的是誠實守信的道德價值,個別大學生一旦做出失信欺詐的行為,就會遭受同伴群體的議論、譴責、排斥乃至唾棄;失信學生在失去同伴群體的尊重後,不僅會產生懊悔、改正的道德心理,而且也會對其他同學產生警示的暗示作用;相反,如果大學校園中嚴重的學術失信現象或考試作弊未受到嚴厲的處罰,這種發生在大學生身邊鮮活的失信事例就會對個體產生消極的暗示作用,一些同學就會將之視為一種社會認可的潛規則予以接受,甚至如法炮製。因此,學校應當注重營造誠信的亞文化氛圍,發揮同伴群體亞文化的道德暗示作用,促進大學生誠實守信品德的形成。
2.發揮亞文化的道德模仿功能。道德的社會傳播與培育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人際影響來實現的,而模仿是人際影響的重要方式。所謂模仿,「是在沒有外界控制的條件下,個體受到他人行為的刺激影響,依照他人行為,使自己的行為與之相同或相似。」模仿是人們具有的一種社會學習能力,也是人的社會化的重要環節。道德模仿是通過對道德榜樣的行為仿效、內心產生道德情感共鳴、直至產生道德認同。換言之,道德模仿是人們的一種特殊的道德學習活動,是主體自覺地仿效他人的道德行為、做出與之相同或相似的道德行為的活動過程。道德模仿在人的道德社會化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功能,它的「復制」作用使道德規范為大多數人所自覺遵從。
3.大學生的道德模仿需要教育者給予積極的引導。在大學生的道德模仿中,教育者的引導主要表現為:其一,為他們提供與其具有相似性的模仿對象。大學生如果受到典型誠信事件和誠信榜樣人物的感染,就會增強對誠信觀念的認同,進而產生積極的模仿行為。其二,引導他們對模仿對象的內在本質、行為的價值進行深入的探究和理解。這樣大學生基於對誠信價值的認同而做出的模仿行為,就不再是「復制」式的,而是發自其內心的、主動外化的結果。其三,引導他們在模仿中進行體驗,從情感上深化對模仿對象道德品德的尊崇,並把握時機,適時強化他們的誠信模仿行為。其四,創設、營造有利於誠信道德模仿行為發生的良好環境。誠信模仿行為是個體主動對周圍環境做出選擇的過程,通常情況下,當社會對個體寄予的誠信期望和施加的暗示與個體的價值取向相近或相似時,就易於激發個體的道德情感,使之受到道德感染,從而促發個體在相似事件中的誠信模仿行為。
三、促進大學生道德榮譽的印象整飾
道德榮譽是人們履行道德義務之後所得到的褒獎和贊許。它包括內外兩方面:一是社會輿論給予的肯定和贊許;二是由於得到了社會輿論的認可和嘉許,行為者在道德情感上產生的自我滿足感和自豪感。道德榮譽作為社會輿論的特殊形式,對人們的道德行為選擇具有特殊的作用:一方面,道德榮譽所具有的某種權威性促使人趨善避惡,求榮免恥;另一方面,道德榮譽採取的是正面肯定形式,更能激勵人們去積極向善。所以,道德榮譽感既是人們積極履行道德義務的內在動力,同時也是人們關注道德印象整飾的驅動力。
道德印象源於對社會現象的感知。具體到誠信印象,則與社會的誠信現象密切相關。誠信現象是主體形成誠信印象的知覺對象或材料。誠信現象的類型可分為觀念性和實例性兩種。觀念性的誠信現象主要來自社會歷史文獻記載的各種誠信道德 事跡 、人物傳記中的誠信事件、傳統道德習俗,它是社會誠信氛圍的文化基礎,它常常通過戲劇傳誦、習俗沿革、專門教育等對主體認知發生作用。但觀念性的誠信現象由於與主體的切身經歷沒有發生直接的關系,它對於個體誠信觀念形成的作用是潛在的、間接的或相對虛弱的。實例性誠信現象主要來自於個人的社會道德實踐,即人們親自參與或感知到的誠信事件。相對於觀念性誠信現象,實例性誠信現象更容易或更能有效地刺激個體的感官、引發思維、加深印象。如高校開展的考前簽署「誠信考試 承諾書 」的活動;參加誠信教育講座、論壇活動;觀看以「誠信」為主題的話劇、文藝演出等等。不論是誠信事件的當事人還是見證者,實例性誠信現象都會不同程度、不同形式(比如換位思考)地對主體產生更強烈的刺激,與主體的利益取捨、道德選擇發生關聯,進而引發主體的道德思考和判斷,形成共鳴。因此,實例性誠信現象對主體誠信印象的形成作用是相對直觀的、有效的、甚至是長久的。
道德榮譽對於主體誠信印象整飾具有積極的作用。在民族性的研究中,中國人所具「面子」的人格特質,已成為共識;而心理學研究成果也表明,許多人不同程度地具有有意控制他人對自己形成良好印象的「印象整飾」的傾向性。可見,這種注重他人對自己形象的「印象整飾」與中國人顧及「臉面」的社會心理特徵,具有較高的吻合性和相互強化性,也就是說,中國人的面子文化強化了人們的「印象整飾」的心理訴求或人們的「印象整飾」心理強化了中國人的面子文化。由於「臉面」與一個人的誠信道德及其名聲息息相關,因此,人們為了自己或家人的「顏面」,常會自覺或不自覺地維護自己誠信的道德信譽和形象。如有的學生考試作弊被抓後,並不害怕因此取消成績,而是在乎廣而告之的全院或全校的通報批評或處分,因為他們要維護自己在老師、同學等熟人面前的形象,畢竟考試作弊是不光彩的丟人事情。還有的同學在行騙後,並不害怕被陌生人揭穿騙局,但害怕被親朋好友戳脊樑骨的責斥。顯然,大學生的誠信教育,需要將中國的「面子文化」與道德榮譽加以整合,運用「面子的威力」和道德榮譽的激勵功能,促使大學生誠實做事、誠信做人。
四、淳化社會道德風氣
社會風氣,古人稱之為「風俗」。在當代社會的語境下,社會風氣是指受水土自然環境的影響和由社會經濟、政治、倫理道德的習染而形成的人們趨同一致的價值取向、行為方式、思維模式及生活習慣。可見,社會風氣中的觀念、行為和德行,是一種已經為許多人甚或大多數人所默認、所遵循的行為方式,是多年積累、習染成俗的一種慣例。「不令而自行,不禁而自止」就是社會風氣的最主要的特徵和功能。風氣有好壞之別,良好的社會風氣負載的是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念,而不良的社會風氣負載的是顛倒的價值觀念和扭曲的行為准則。因此,鄧小平同志早就指出:「我們一定要教育好我們的後一代,一定要從各方面採取有效 措施 ,搞好我們的社會風氣,打擊那些嚴重敗壞社會風氣的惡劣行為。」他還說「抓精神文明建設,抓黨風、社會風氣好轉,必須狠狠地抓,一天不放鬆地抓,從具體事件抓起」。
1.官德對社會風氣具有引領性。我國古代思想家,非常重視官德在社會道德教化中的積極作用。孔子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他還說「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在孔子看來,為政者的行為和作風對社會大眾具有很強的示範效應和導向功能。眾所周知,中國傳統「德治」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強調「德化」。為政講信不僅是取信於民的需要,也是社會誠信教育的需要。各級政府部門和領導幹部帶頭講信、守信的以身作則的實際行動是最好的誠信教育,對大學生誠信品格的形成具有示範作用。
2.賞罰分明的社會機制對社會風氣具有保障性。在當前的社會轉型期,要遏制誠信缺失之風的蔓延,一方面必須要建立懲惡揚善的道德機制,加大對失信者的懲治力度,提高失信者的法律和經濟成本,即讓失信者名譽掃地、經濟受損,得不償失,清除失信投機獲利的文化土壤;另一方面,加大對誠實守信者的精神和物質的獎勵力度,建立誠實守信的利益保障制度,激發人們誠信的道德慾望,從而弘揚誠實守信的社會正氣。
3.社會輿論對社會風氣具有導向性。社會輿論對個體誠信具有定向和強化的作用。社會輿論對誠信行為的褒獎和對非誠信行為的譴責,不僅向大眾明示了誠信道德價值原則和倡導的行為類型,而且其形成的褒善抑惡的輿論氛圍,會以其顯著的傾向性形成一種無形的精神力量,敦促個體踐行誠信道德。具而言之,社會輿論對誠信品行進行的褒揚、獎勵和宣傳,會增強人們誠實守信的道德認同感,而社會輿論對欺詐失信行為予以批評、抨擊和呼籲道義上的懲罰,對失信者會起到控制、矯正的作用。可見,社會輿論形成的誠信「道德場」對扭轉不良的社會風氣具有重要的作用。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大
E. 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思考論文
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廣泛開展宣傳教育,加強督促檢查和行業自律,不斷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修養和素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下面是我給大家推薦的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思考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思考論文篇一
《會計職業道德建設基本思路》
提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會計改革不斷深入,會計專業性和技術性日趨復雜,會計行業越來越為世人所矚目。因此,加強會計誠信和職業道德建設、規范企業財務行為、遏制會計造假、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呼聲日盛。本文從加強職業道德建設的意義入手,探討會計職業道德建設基本思路,為會計人員執業水平的提高和執業作風的樹立提供服務。
關鍵詞:會計職業道德;意義;基本思路
一、會計職業道德及其現狀
會計職業道德是會計人員在進行會計活動、處理會計關系時所形成的職業規律、職業觀念和職業原則的行為規范的總和。會計職業道德建設是經濟管理和會計工作的基本環節,是會計信息質量的根本保障,它直接關繫到國家政策的貫徹執行,也關繫到各種會計行為的規范,更關繫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目前,會計造假被查處概率較低,即使被發現,其所付代價也是很有限的,造假成本與造假收益嚴重不對稱,這無疑助長了會計造假行為。因為對造假者而言,只要造假的預期成本大大低於造假的預期收益,造假者就會有恃無恐地產生進行博弈的沖動和理由。一切造假者是從踐踏道德開始的,從造假動機的形成到造假過程的實施無不起始於道德的背離。而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也是信用經濟,誠信是市場經濟的基石。僅僅由法規制度約束是不夠的,當巨大的經濟利益與嚴肅的道德規范發生碰撞時,只有誠信教育才能使天平傾向道德規范,因此會計誠信教育已成為當務之急。為從根本上治理假賬,必須使依法治理與以德治理並重,加強會計誠信和職業道德建設,使會計誠信內化為會計人員的內在信念和內在品質。
二、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現實意義
規范會計工作秩序,重塑會計公信力,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廣泛開展宣傳教育,加強督促檢查和行業自律,不斷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修養和素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能有效地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會計人員必須遵守《會計法》所規定的各項制度,這是強制的、無條件的,同時必須自覺履行會計職業道德原則。會計人員要培養高尚的品德,不僅需要努力、認真地學習專業文化知識,提高對現代會計的認識,而且要自覺反省自己,以正確的會計職業道德觀念戰勝錯誤的會計職業道德觀念。一個好的會計職業道德行為反復地進行就能形成在會計管理工作中習慣性的行為方式,也就形成了良好的會計職業道德品質。
(二)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措施。會計人員俗稱“賬房先生”,這只是表面現象,一個高素質的會計人員必須具備德、能、勤、公、廉、儉六個方面的素質。一方面要及時了解並熟悉國家制定的各項財務法規、方針、政策,嚴格貫徹執行和遵守經濟法、會計法、證券法、稅法、審計法等相關法律制度,強化法律意識,提高自身修養;另一方面還應掌握時事政策知識、財政稅務知識、企業管理知識、電腦操作知識等相關知識。高素質的會計人員應當具有實事求是的作風,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的作風,行為端莊、生活嚴謹的作風,講求實效、雷厲風行的作風,艱苦樸素、大公無私的作風,平易近人、以誠待人的作風。
(三)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有利於反腐倡廉,進而有助於形成全社會的清正廉潔之風。現實生活中,諸多貪污、行賄受賄、大吃大喝、鋪張浪費,都要經過會計人之手。當然,這些現象的主要責任人可能不在會計人員,但與我們的會計人員屈從壓力,不堅持原則大有關系。消除腐敗,有賴於各種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會計人員必須堅持原則,用好《會計法》來保護自己的正當權益;同時,必須用會計職業道德規范來武裝自己的頭腦,使之能用會計職業道德來規范、指導自己的行為,逐漸形成會計職業道德責任心和榮譽感,正確使用自己的會計權力,忠實地履行自己的會計義務。
三、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基本思路
(一)大力加強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就目前來看,對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可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在校階段的教育。教育對象是准備從事會計這一職業的在校就讀學生。筆者建議,各類設有會計專業的大中專院校應必修“會計職業道德”課程,並納入主課或學位課程,使他們充分認識到職業道德的重要性,使他們在走向工作崗位之前就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風范;二是會計人員的在職教育。會計職業道德是會計人員在職業生活中對自身思想品質、思想意識等方面自我鍛煉、自我改造、自我提高的活動,是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補充。因此,不僅要加強在崗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將此作為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重要內容,而且應重視崗前的職業道德教育,將此作為會計從業資格考試人員的重要內容。
(二)改善會計人員錄用制度。一般來說,會計人員在單位的地位越高,其獨立性越強,則有利於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否則,會計人員及其工作不僅受單位主要領導的制約,而且受其他部門主管和人員的制約,多重製約不利於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增強會計獨立性,需要解決會計身份的多重性,需要扭轉會計為單位僱傭的現狀。解決會計獨立性問題,比較理想的出路是改善會計人員任用制度,可以採用下派制度和錄用制度相結合的方式。由各地的財政部門組織成立會計公司,作為培訓、再培訓和輸送會計人員的基地。針對不同的形式的單位組織,採取直接委派、推薦委派與單位錄用相結合的方式。但要在短期內達到這種理想狀態是不現實的,可通過讓會計人員的福利待遇與所在單位脫鉤的辦法來增強會計獨立性,同時應當適當給會計人員獨立授權,擺脫多方制約的困境。
(三)加快建章立制,加大執法力度。近年來,為適應經濟發展的要求,我國會計法規制度建設取得了重要進展,相繼發布實施了一系列的會計核算制度等會計法規、規章、制度,基本保證了會計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但是,制度的關鍵在於實施,只有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才能弘揚正氣,打擊邪氣,扭轉社會不良風氣。隨著我國相關法律制度的不斷完善,執法部門又能嚴格執行,法律就能發揮其治假的威力。
(四)建立健全會計職業道德評價與監督機制。會計職業道德評價要以會計職業道德原則和規范為准繩,對會計人員在職業活動中的道德行為進行理性的評價,以增強其責任感。當前最緊迫的是要建立可量化、具有可操作性的會計信用評級制度,通過嚴格執法、加大違規處罰力度,建立企業、中介機構和會計人員的誠信檔案等,促進會計職業道德建設。中國證監會史美倫指出:要加強上市公司董事、高管人員的誠信建設,積極建立健全上市公司的信用制度和誠信問責機制,積極貫徹公司治理理念,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加強對中介機構的監管,引導其完善內部控制,樹立誠信和自律意識,培育市場自身約束機制,司法上積極推進民事訴訟機制的建立,從而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堅定投資者對市場的信心,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也發布了《行業誠信建設實施綱要》和《中國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規范指導意見》,將職業准則細化和可評價化,對注冊會計師如何保持執業獨立性和專業勝任能力、杜絕不規范收費行為等內容做了具體規定,引導並推動地方注協和會計師事務所因地制宜地開展行業誠信建設。所有這些必將大大推動我國會計誠信建設的步伐。
總之,誠信是會計行業生存之基、發展之本、力量之源;加強誠信建設,牢固樹立獨立、客觀、公正的職業操守,大力弘揚以維護社會公眾利益為己任的職業道德,是會計行業永恆的使命。廣大會計審計人員要以貫徹實施兩大准則體系為契機,既要加強學習、更新知識,又要加強修養、恪守道德、永鑄誠信,更好地承擔起當家理財、監督服務的歷史重任。
(作者單位:1.張家口職業技術學院;2.張家口市城市建設開發總公司)
主要參考文獻:
[1]王淑萍,高桂敏.淺談如何做好會計職業道德建設[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8.
[2]張春傑.會計誠信與職業道德全文快照[J].審計文匯,2006.9.
[3]吳慎全.加強職業道德建設重塑會計誠信形象[J].山東煤炭科技,2007.1.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思考論文
F. 大學生的網路道德方面建設論文
大學生網路道德素質決定了大學生群體的網路整體形象,代表著我國新一代人才的綜合表現,作為年輕的知識分子,是建設社會主義的生力軍。下文是我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於大學生的網路道德方面建設論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大學生的網路道德方面建設論文篇1
淺析大學生網路道德建設
摘 要:伴隨網路的飛速發展,網路給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對大學生的道德觀提出新的挑戰。理解大學生網路道德教育的內涵,從當前國際國內環境出發,從目前高校大學生網路道德的現狀出發,提出加強網路道德建設的必要性,提出加強大學生網路道德建設的一些建議,從而提高大學生的網路道德水平,使大學生能夠健康而全面的發展,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科學的網路道德觀。
關鍵詞:大學生;網路道德;道德建設
一、網路道德的含義
道德是指一定社會用以調整人們之間以及個人和社會之間關系而形成的行為規范的總和。道德規范是在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需要中產生的促進人的善行的規定,主要是通過激勵人的善行去實現人際關系和諧的目的。道德規范是具體的,每一種道德規范只是針對一類行為所做出的規定。在信息社會中,信息道德是指整個信息活動中的道德,它是整個信息活動中信息加工者、傳遞者、使用者相互之間各種行為規范的總和,而網路道德是指人們在網路使用過程中應該遵守的信息道德規范。網路道德包括了在網路信息的交流與利用中遵守信息法律法規、承擔相應的責任和義務、尊重知識產權、抵制信息犯罪等內容。
二、加強網路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一)網路使思想道德建設的客觀環境發生了變化
互聯網全球性和開放性特點,使得各種西方文化如潮水般湧入,西方文化有優有劣,其所宣揚的價值觀並非都是可取的,像享樂主義、利己主義、性開放等一些西方腐朽思想,對人們的意識有一定的影響,尤其是不少大學生由於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備,在面對這些腐朽思想時難以鑒別和判斷,無法做出取捨,有的學生甚至全盤接受,這些腐朽思想腐蝕了大學生的心靈,不利於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另外,各種封建迷信思想以及宣揚色情、暴力、邪教等內容的網路垃圾也乘機在網上興風作浪,它們對黨和政府進行攻擊,對我國的傳統文化進行醜化,對現實社會進行對抗,這些都會對大學生造成影響,容易使大學生是非觀念模糊、道德意識下降、身心健康受到侵害。客觀環境的變化,使得大學生網路道德建設的任務極為緊迫,我們應該利用社會主導價值觀,引導大學生加強網路道德建設,樹立正確、積極向上的價值觀、人生觀。
(二)大學生網路道德行為失范
網路對於大學生來講,是一個時空上無限制,道德上無約束的環境,網路信息良莠並存,而大學生的自我道德判斷力還不成熟,正處在逐漸養成的重要階段,有一些大學生自我免疫力不強,網路上多元化的信息他們難以鑒別,很容易受到影響,導致網上行為的道德失范,造成他們責任觀念淡薄、判斷能力下降。如果長期沉迷於網路,網路的虛擬性和隱蔽性的特點,在沒有外在輿論和傳統習慣約束的條件下,大學生對現實社會的道德責任感容易慢慢消解,造成他們在現實社會中道德取向的迷失。
(三)網路生活環境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人際交往、個人素質人格等都產生了影響
在虛擬的網路世界裡,網路的交流具有匿名性,虛擬的人和現實的人,網路中的虛擬的人人格可以無限制性,現實生活中的人人格具有約束性,使大學生往往處於人格與交往情境雙重分裂的環境和氛圍,共同作用於同一個個體身上,便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個人具有兩種人格的情況,大學生涉世未深,心智還不完全成熟,極易導致人格缺陷,甚至形成人格發展錯位,這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極為不利。網路改變了傳統的人際交往模式,現實中許多大學生沉迷於虛擬的網路社會,迷戀網路游戲、聊天、交友甚至網戀,而在現實生活中卻不願與人交流,對家庭成員間、同學間、朋友間面對面交流的機會減少,感情聯系淡薄,長此以往,導致大學生與人交往技能缺乏,情商逐漸降低,個人的責任意識淡化。
三、加強大學生網路道德建設的策略
(一)從大學生本身來講,大學生要自律
1.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
大學生要提高自己的網路道德認識水平和網路道德判斷能力,可以通過對一些優秀網路道德的學習,像一些先進個人、先進事跡的學習,將外在的網路道德規范要求主動轉化為自身的網路道德信念和追求。大學生要通過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來提高個人修養,培養個人高尚的道德品質,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分清善惡、懂得美醜,只有自身提高了才能自覺抵禦不良信息的誘惑,在內心築起一道堅固的防禦線。
2.不斷反思、修正自己,從而不斷提高自己。
大學生對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要做自我剖析,嚴格地分析自己,在實踐中常思己過,不斷反思自己,看看自己有哪些地方做得不足,對比科學的網路道德要求,不斷改正自己,從而改造和完善自我,達到不斷提高自己的目標。
3.培養良好的自覺性。
網路具有虛擬性和隱蔽性的特點,這就要求網路行為主體要有很強的自我控制能力。要從最基本的網路行為做起,不管任何事情,都不能放鬆對自己的道德要求,更不能肆意妄為。堅持“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道德信條,做到在別人看不見時一樣不做壞事,培養自身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強有力的精神支柱。
(二)從高等學校方面來講,要充分發揮學校在道德建設中的主要作用
1.開設專門的網路道德教育課程。
高校要從提高大學生的網路道德修養出發,把網路道德教育課程與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課程結合起來,要有理論的傳授與討論,讓學生了解網路意識、網路規范和網路行為准則等;也要對具體的網路道德失范行為進行剖析與評價,培養學生的網路道德情感和意志;也要有對具體網路道德失范行為的剖析與評價。對網上的不道德行為給予曝光,宣揚優秀網路道德典範。聯系大學生的實際,滿足大學生需求,構建有中國特色的網路道德。
2.加強網路心理健康教育。
大學生的認識能力、判斷能力和控制能力都比較欠缺,網路的虛擬性和現實社會的差距,容易導致大學生產生人格異常和心理障礙等心理問題。高校應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指導和心理咨詢工作,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機構,開設有針對性的心理指導課,讓大學生了解“網路心理障礙”產生的原因,指導學生預防上網成癮、信息焦慮和性格孤僻等,對於已經出現不同程度的“網路心理障礙”的學生,要及時做好咨詢工作,幫助這些學生心理調適,做好治療工作,使他們能夠重新回歸正常的學習生活,使每一個大學生都能夠健康的成長。
3.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加大校園網建設力度。
校園文化以集體活動的方式使學生面對面地進行良好的人際交往,有利於學生培養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素質並能很好地適應整個社會,校園文化的這些教育優勢能夠抑制網路文化的消極影響,給予學生較完整的道德觀念,從而能正確地選擇網路文化。另一方面,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也可以充實學生的業餘生活,縮短上網的時間,以提高網路的利用效率。校園網的信息管理和技術防範力度要進一步加大,凈化網路環境,對網上各種不良信息進行過濾,避免虛假信息的發布,加快網路新聞的規范化進程。
4.加強專業師資隊伍建設。網路形勢下的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經驗,具有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又要掌握計算機網路的基本理論並能熟練進行網路操作,又要具有一定的科技意識和創新能力。不僅如此,思想教育工作者還應自覺努力學習網路知識,密切關注信息網路的新動態,研究信息網路發展的新動向,利用網路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所以高校要提高網路思想教育者的個人素質,加快培養這種復合型人才,促進大學生思想道德工作的深入、有效地開展。
5.教育管理相結合,實現校園網路道德規范制度化。
除了公共社會道德的約束外,高校應當制定出具體明確的道德准則來規范和約束大學生的網路行為,督促大學生養成良好的網路行為習慣。指導大學生學習如《校園計算機網路用戶行為規范》、《大學生文明上網自律公約》等已經形成制度化的道德規范,對不良的網路行為不僅要進行倫理勸誡,還要和相關的制度約束結合起來,對大學生網路行為道德進行考核,並納入大學生德育考核體系,有效地減少大學生網路失范的行為。
(三)從社會方面來講,要充分發揮社會主體的積極作用
1.加快網路立法。
網路的開放性和虛擬性,大學生個性發展的特點,使得法律在規范網路行為中尤為重要,要建立健全網路立法,在現有法律法規的基礎上,根據社會發展,對已有的法律法規進行修改、補充和完善,對於網路管理的一些漏洞加以修補,網路信息的發布要規范化,健全網路信息的審查和監管機制,制定相關的網路知識產權保護法等,加強對網路法律的宣傳,對違法行為予以堅決打擊,運用法律手段來杜絕網路犯罪。
2.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
社會輿論對形成人們良好的道德行為具有導向作用,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宣揚好人好事、德行善舉,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人人懲惡揚善、扶正祛邪,對於失范行為進行譴責、鞭撻,人人自律,大學生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中,潛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素質修養,形成良好的網路道德意識。
3.凈化網路環境。
對於各種網路信息犯罪和不道德行為,除了法律手段以外,政府以及相關部門還要加強網路信息的監管,在技術上,研製、開發新的網路技術,引進國外先進的網路技術,對網路信息進行過濾,隔離色情、暴力、封建迷信和反動言論等不良信息,遠離網路垃圾文化。對各大門戶網站和商業網站,尤其是網路電影、游戲網站要加大監管力度,國家要組建專門機構,加強其道德文化建設,形成正確的經營理念,從而保證整個監管體系的完善。對學校周邊地區的網路環境進行重點清理,堅決取締“黑網吧”、“黃網吧”及“地下網吧”,為大學生提供一個良好健康的網路環境。
總之,網路的出現和發展對大學生的道德建設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大學生必須提高自身的網路道德修養,用先進的思想文化武裝自己;綜合利用現代技術、心理指導、校園文化活動等手段,營造文明健康、積極向上的校園網路文化氛圍;加強網路的科學管理,凈化網路環境,使大學生在網路的環境下,思想道德能夠積極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熊梅,梅英.教育與網路道德問題談[J].雲南財貿學院學報,2003(6).
[2]吳秋紅,廖岸催.網路道德倫理教育的遲滯與對策[J].河北廣播電視學報,2005(6).
[3]楊澤泉,鍾金雁.論大學生網路倫理道德認識與網路道德教育[J].雲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6).
>>>下頁帶來更多的大學生的網路道德方面建設論文
G. 論大學生有關誠實守信的道德教育論文
誠實守信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點,是社會和諧穩定的根本保障,也是大學生必須具備的良好素質。下面是我給大家推薦的論大學生有關誠實守信的道德教育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論大學生有關誠實守信的道德教育論文篇一
《對大學生加強以誠實守信為重點的公民道德教育》
摘 要:誠實守信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點,是社會和諧穩定的根本保障,也是大學生必須具備的良好素質。近些年社會上的一些誠信缺失的現象也危害到大學校園,大學生在公民道德教育方面不斷出現一些新問題,所以,要對大學生加強以誠實守信為重點的公民道德教育,使大學生成為一個高素質的公民,成為社會和諧穩定的推動力量。
關鍵詞:誠實守信;公民道德;誠信缺失
公民道德是一個國家的公民應當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規范和道德要求。公民的道德水準也是衡量一個國家和社會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2001年中共中央印發了《公民道德教育建設實施綱要》,涵蓋了公民基本道德規范、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等內容。而要想公民道德建設能取得成效,重點就是要加強以誠實守信為重點的公民道德教育,因為在二十個字的公民基本道德規范中提出了要"明禮誠信",而在職業道德規范中,再一次明確強調要做到"誠實守信"。
大學生是公民中知識層次較高,綜合素質較好的的一個道德建設的重要群體,是未來國家建設的重要力量。大學生如果具備誠信意識、誠信品質、誠信行為,就會有利於良好社會風尚的形成,有利於社會的和諧穩定。對於當代大學生來說,加強以誠實守信為重點的道德建設,自覺增強道德修養,是提高自身道德素質、錘煉道德品質的重要途徑。而只有具備良好的道德情操、道德修養,自覺遵守道德規范,才能真正肩負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使命。
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個人高尚的人格力量的體現,是一個單位寶貴的無形資產,是社會正常秩序的基本保證,也是一個國家良好國際形象的反映。但從近些年社會中屢屢發生的道德失范現象來看,誠信卻成為了稀缺資源,而這種誠信缺失、喪失道德底線的現象也侵蝕到了大學校園。
一、當前大學生的誠信現狀
從總體上來看,目前大學生誠信現狀主流是好的,大學數大學生能夠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就業的過程中恪守誠實守信,但由於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部分大學生也確實存在著誠信缺失的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嚴重影響個人前途和發展、也損害了學校的形象,產生了不良的社會影響。這些誠信缺失問題的出現,既有個人自身的原因,也有社會環境、家庭環境等外因的影響。所以對大學生進行以誠實守信為重點的公民道德教育已經刻不容緩,這不僅關繫到學生個人的成長和發展,也關繫到我們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目前,大學校園中誠信缺失的表現有以下幾個方面:
1、平時學習中,作業抄襲情況嚴重。按照學校要求和教學安排,每門學科都會留作業,但即使老師要求作業手寫,還是會出現嚴重的抄襲現象。有些同學的作業完全是從網上抄襲下來的,一個班會出現很多份內容相同的作業;還有一些同學的作業是抄襲其他同學的;更有甚者,是一些同學直接把其他同學的作業拿去復印,然後把名字改一下就交給老師。
2、在考試過程中,作弊手段多樣。在新生入學教育中,老師就會強調考試作弊的嚴重後果,但考試時,仍會有同學企圖用作弊手段來通過考試或者是拿到高分。有的同學把作弊的小條粘在飲料瓶上、試卷上、課桌上,有的是抄襲其他同學,還有的同學拿手機等電子設備作弊。雖然學校對作弊行為的處理一直都很嚴厲,但仍有部分同學存在僥幸心理。
3、以弄虛作假的方式騙取助學貸款或助學金。為了使家庭經濟困難的同學能夠順利完成學業,近年來,國家出台了一系列的助學貸款政策,。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也有一些專門針對貧困生的經濟補助。但在很多大學中,實際拿到助學貸款和貧困生補助的,並不是真正家庭困難的同學,而是有些人通過做假的方式偽造一些證明,來騙取助學貸款和貧困生補助。然後拿到錢之後開始揮霍浪費,攀比消費。而真正家庭困難的同學,卻得不到應有的幫助。有的家庭困難的同學拿到助學貸款後,卻不按時還貸,這既損害個人信用,也會給學校帶來不利影響。
4、在畢業設計和畢業論文的完成過程中,造假行為屢禁不止。論文抄襲、花錢找寫手代寫、不實際動手做實驗而是拼湊實驗數據等等。
5、在求職過程中,簡歷造假現象屢屢出現。現在很多用人單位在招聘的時候都在招聘條件里寫著學生幹部優先,有工作經驗的優先,這就導致很多不是學生幹部的同學為了能有一個面試機會而在簡歷上造假,一個班可能會出現好幾個班長、學委,一些工作簡歷也是弄虛作假。
二、改善大學生誠信缺失的措施
以上我們所列舉的這些違背誠實守信原則的道德失范問題的治理,關鍵還是在教育。古人雲:"人無常心,習以成性;國無常俗,教則移風"。只有加強對大學生進行以誠實守信為重點的公民道德教育,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境界,才能從根本上減少道德失范現象的發生。
大學生作為綜合素質、學歷層次較高的一個群體,理應成為進行誠實守信教育的重點人群,所以高校要把首先誠信教育貫穿到教學過程的始終。
第一,營造良好的校園誠信教育環境。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加強對大學生的誠信教育。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組織同學了解近年來受到廣泛歡迎的道德講堂、道德模範評選。關注道德模範的事跡,並向他們學習。組織各種誠信教育實踐活動,比如在考試前要求同學積極在考試誠信承諾書上簽字,既能使大家了解誠信的重要性,也能使同學進一步清楚違約失信的嚴重後果。探索更多大學生喜聞樂見的誠信教育形式,比如充分發揮校園內的板報的作用,還可以利用qq群組、手機簡訊、微信、微博、微電影等平台,宣傳誠信教育,進一步增強誠信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讓大學生在切身體驗中感受到不講誠信的危害性和誠實守信的必要性。
第二、加強對教師的誠信管理。"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作為教師,理應成為學生為人處事的典範。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有著很重要的影響。要想學生都能做到誠實守信,首先要求教師自身要做到誠信的表率,要以身作則。教師無論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教學活動中,都要嚴格要求自己。而在涉及到學生利益的評獎、評優等活動中,更要做到公開、透明、公平、公正,這樣才能真正讓人信服。以自身的誠信行為,對學生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
第三、建立對不講誠信行為的懲戒機制,加大對不遵守誠實守信者的懲罰力度。對不講誠信學生的懲戒,除了依靠道德教化和輿論譴責外,還要採取有效措施對其加以嚴懲。學校在規章制度上要明確規定對不遵守誠實守信學生的懲罰辦法,在平時的宣傳工作中讓學生充分了解這些規定,並且要嚴格執行,讓他們切實了解不遵守誠信將會付出的高昂代價。這樣才能使大家避惡向善,自覺養成誠實守信的好習慣。對因不誠實守信而觸犯法律的學生,也絕不姑息,依法嚴肅查處,追究其法律責任。對不遵守誠實守信學生的嚴懲,也會對其他同學起到震懾作用。
三、結語
誠信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前提,也是大學生進入社會的通行證,誠信缺失不僅會對大學生自身的學習、生活、未來的發展造成不良影響,也會給社會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因此,要加大對大學生的誠信教育,不斷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才能奠定大學生立足社會的道德基石,才能成為合格的大學生,也才能承擔起大學生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而大學生的誠信品質、誠信行為,也必然會帶動整個社會公民道德教育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畢文雅.從大學生誠信缺失透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J].東方企業文化・文化教育產業, 2012, (10).
[2]李超群.當代大學生誠信缺失問題及其對策[J].新西部,2012,(20).
[3]王葆華.對提高當代大學生誠信能力的思考和建議[J].文學教育,2012,(5).
[4]吳雷鳴.淺析高校大學生公民道德教育[J].管理教育,2008,(6).
作者簡介:陳冬穎(1981.9-),女,吉林人,長春大學旅遊學院,助教,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H. 大學生誠信道德相關論文2000字
當代大學生誠信道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當代大學生誠信道德教育,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客觀需要,是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質的需要。下面是我給大家推薦的大學生誠信道德相關論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歡!
大學生誠信道德相關論文2000字篇一
《當代大學生誠信道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芻議》
摘 要:當代大學生誠信道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當代大學生誠信道德教育,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客觀需要,是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質的需要,是信息化時代發展的迫切需要。筆者試從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主導性作用的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員的模範導引作用、誠信道德教育與大學生管理工作的結合、在社會實踐中檢驗大學生誠信道德教育以及開展誠信道德教育的相關活動等五方面闡述了當代大學生誠信道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大學生;誠信道德;誠信道德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2)28-0240-02
誠信道德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是公民道德建設的基本道德規范,是一個社會賴以生存和健康發展的道德基礎。高校肩負著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歷史使命,高校在傳授大學生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更負有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具有健全道德人格的“產品”的任務。大學生是最富有活力、最富有希望、最富有創造力的群體,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力量。
一、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主導性作用的發揮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必修課程在培養當代大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2008年7月中宣部和教育部頒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和《關於印發<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意見的實施方案>的通知》,明確要求進一步推進黨的十七大精神“三進”,即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大學生,把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成為大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的優秀課程,更好地發揮其在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中的重要作用。
第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為大學生開展誠信教育提供了豐富的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中的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和真理觀為誠信道德提供了哲學理論依據。《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從誠信教育角度講就是誠實守信的路線。《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的法律相關內容,實質是幫助學生理解誠實守信是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基本要求。
第二,“兩課”教師要探索多元化教學模式,切實提高“兩課”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為切實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教學活動的主動性,增強教學的感染力,使教師的課堂講授新穎、生動,把學生的思想緊緊吸引到教學活動中來,教師要善於利用現代教學手段,積極探索多元化教學模式。
第三,“切實轉變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認識”[1]作為“兩課”教師要深入實際開展調查研究,通過實事求是的調查和分析,真正把握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狀況和實際存在的突出問題,透過現象把握本質,對於大學生中比較普遍存在的誠信觀念上的某些不正確觀點和看法,在教學中要著重進行深入的剖析並及時進行正面的引導,使學生真正從思想層面正確認識和對待思想政治理論課。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員的模範導引作用
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教師個人的範例,對於青年人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陽光”。教育家加里寧也曾說過:“教師,一方面應當是學識淵博的人,另一方面應當是高尚誠實的人。”“教師的行為對學生影響很大,一個高尚的教師會影響所教的學生”[2]。為此,要培養學生具有誠實守信的良好品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員的示範及榜樣作用至關重要。
一方面,教師作為人類文明知識的傳播者,要嚴於律己,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水準。“師者,人之模範也,無德者無以為師”。
另一方面,教師還應著重通過言傳身教感染和帶動學生遵守誠信規則,培養學生的誠信道德品質。高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和生活中與學生的接觸過程所表現出的誠實守信和敬業精神,都將成為學生學習和效仿的榜樣。
三、誠信道德教育與大學生管理工作的結合
誠信是大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道德素質。在大學生中開展誠信道德教育,既是他們自身成長的需要,也是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的要求。培養和完善大學生的良好誠信品質,既要靠教育也要靠管理。管理是教育的一種特殊形式。
第一,建立健全規章制度,發揮規章制度的教育導向功能。高校肩負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為了有效培育大學生的誠信意識,在制定規章制度時,要注重規章制度對大學生的教育導向功能。
第二,齊抓共管,形成誠信道德教育的合力。“建立高效能的管理體系和素質較高的政工隊伍,是實現高校誠信教育目標的組織保證”[3]。高校要建立專業化、職業化的政工隊伍,並充分發揮黨、政、工、團等各級組織的職能作用,不斷改進和創新管理內容和方式,把“誠信”與各職能工作有機結合,形成教育的合力。
第三,完善大學生自治管理,引導大學生在自治管理中進行自我教育。“教育給人以理性,管理教人以規范。”[3]“大學生自我管理包括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自我監督、自我調節、自我激勵、自我控制、自我完善和自我陶冶等。”[3]實行大學生自治管理,有利於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在自我教育中自覺接受誠信觀念,培養誠信意識。
四、在社會實踐中檢驗大學生誠信道德教育
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認為:實踐具有客觀性、能動性和社會歷史性,具有客觀的教育效應。“實踐活動是思想道德品質形成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大學生的誠信道德品質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得到培育和發展”[4]。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指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1994年8月,中共中央下發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也明確指出:“高等學校要把社會實踐納入教學、教育計劃,組織學生參加社會調查、生產勞動、科技文化服務、軍政訓練、勤工儉學等活動,要加強對社會實踐活動的管理和指導,明確教育目的,提高教育實效。”[5]
一方面,完善大學生社會實踐保障體系,建立社會實踐長效機制。“大學生社會實踐保障體系是指相關部門與社會大眾為保障大學生社會實踐的順利進行並取得預期效果而採取的一系列有關措施,包括實踐組織保障、實踐基地保障和實踐經費保障等。”[6]建立健全大學生社會保障體系有利於社會實踐活動本身的開展.完善實踐育人機制;有利於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創新型人才;有助於促進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更好地履行為社會服務的職能。因而,只有建立健全社會實踐保障體系才能保證大學生在實踐中的主體地位,使大學生在“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的過程中實現理論與實踐、個人與社會的統一。
另一方面,加強基地建設,深化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效果。實踐證明,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得到了社會的普遍認同,收到了明顯的社會效益。但是,仍有人對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持懷疑態度,要改變這種狀況,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就要完善機制,加強基地建設,通過建立大學生實踐基地、實習基地、就業基地,並“積極推動實踐基地向穩定化、層次化和規范化邁進”[7],從而提升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層次和水平,保證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穩定性、長期性和連續性,進而服務於大學生的誠信教育。
五、開展誠信道德教育的相關活動
高校具有豐富的教育素材和良好的育人環境、“學生誠信理念的建立和誠信行為的養成雖然有賴於社會大環境的好轉和優化,但也離不開高校自身所特有的先導能動作用[8]。因此,高校要廣泛開展誠信道德文化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自覺接受誠信教育。
首先,高校要著重營造有利於誠信道德品質形成的環境氛圍。高校要善於利用宣傳欄、宣傳板、校園廣播、網路(校園網、人人網、學生QQ群等等)等宣傳載體大力宣傳誠信道德教育的內容,積極營造“以誠信為榮,以失信可恥”的良好風氣,真正形成一個倡導和尊重誠實守信的良好氛圍。
其次,廣泛開展誠信道德教育活動,“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形成誠信品質”[9]。一是要選取現實生活中誠信的正反典型案例,通過開展誠信主題班會、團活等活動,用大學生身邊鮮活的誠信案例來教育他們,感受誠信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二是開展以誠實為主題的多種形式的誠信承諾書簽名、演講、徵文、辯論、文藝演出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三是通過設立誠信考場、誠信獎學金等方式創設誠信情境,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形成誠信品質。
當代大學生誠信道德教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它需要社會、學校、家庭、學生密切配合,形成教育合力。當代大學生的誠信道德教育既需要柔性的思想教育和規范引導,又需要剛性的法制、制度的支持和保障,重在構建誠信道德教育的體系。
參考文獻:
[1]尚勝.新時期大學生誠信教育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2010:46.
[2]劉紅娟.關於對大學生進行誠信教育的再思考[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9):168-169.
[3]焦麗.論大學生的誠信教育[D].武漢:武漢大學,2004:39-40.
[4]孫昱.當代大學生誠信教育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10:25.
[5]周長春.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M].北京: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05:164.
[6]劉仲仁.大學時光[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0:63-65.
[7]閆志華.關於構建大學生社會實踐保障體系的思考[J].高教高職研究,2010,(10):211.
[8]丁繼民等.論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有效途徑[J].重慶交通學院學報:社科版,2006,6(1):100.
[9]羅玉華.當代大學生誠信道德教育研究[D].重慶:西南師范大學,2004:39.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大學生誠信道德相關論文2000字
I. 以道德為話題高三議論文範文
講道德永不過時,社會無論何時都需要道德的力量去維持,下面給大家帶來一些關於以道德為話題高三 議論文 範文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以道德為話題高三議論文範文1
人們對道德規范的敬重,人們心目中的誠信、道德人格和做人的尊嚴,就是人們的道德信仰。道德是一種實踐理性,它要解決的是「我應該怎麼做?」的問題。「我應該怎麼做?」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我應該怎麼做事?二是我應該怎麼做人?二者不可分割,後者比前者更根本,且要通過前者表現出來。道德信仰涉及這兩個方面,但其核心是第二個方面。道德信仰是對道德理想目標的確認和篤信,是對怎樣做人的設定,是對理想人格的'設定。道德信仰以人格來證明或顯示人性的神聖和尊嚴,顯示人的價值。
一種道德信仰的確立,代表著一個道德價值體系的形成,又是對人們的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人格、道德觀念、道德動機的整合,從而將人們的各種關於道德的零散的信念和價值觀念統一起來,形成一個高低有序的道德價值觀系統,成為規范一個人全部人生活動和行為選擇的基本框架。整合一旦完成,作為一個價值系統整體,道德信仰又對道德生活的各個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
在中國 傳統 文化 中,「誠」非常接近道德信仰。孟子說:「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孟子所說的「誠」是真實無欺的意思。天是真實無欺的,人也應該追求真實無欺。達到至誠就能使人感動,達不到至誠就不能使人感動。荀子也重視「誠」,認為「誠」是所有德行的基礎。他說:「君子養心莫善於誠,致誠則無它事矣。」把「誠」當作最重要的道德觀念的是《中庸》。
《中庸》說:「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可見,至誠是一種盡性知天並達到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這是中國特色的道德信仰,它不依靠宗教,不通過神學,而從人性與天性、人道與天道的合一,從相信人性善並通過盡性知天的途徑,達到天人合一的理想的人生境界。
令人遺憾的是,在現實生活中,一些人經不起利益的誘惑,做出了很多傷天害理之事。出現這類現象的原因盡管是多方面的,但缺乏道德信仰是其中最普遍的原因。當前,在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在加強誠信 教育 中,我們應高度重視道德信仰的重要性。
以道德為話題高三議論文範文2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會無數次遇到誘惑。今天,我們就學了一篇課文《釣魚的啟示》,主要內容是講一位爸爸帶著兒子去釣魚,兒子釣上來了一條非常大的鱸魚,兒子很得意,可實際上離釣魚開放日還有兩個小時。爸爸讓兒子把魚放回湖中,兒子乞求父親不要把魚放回去,父親沒有任何商量餘地,硬是把鱸魚放了回去。因此,兒子從這件事中懂得要放棄貪欲,三四十年過去了,他成為了一位建築設計師。
兒子雖然不想把魚放回湖中,可是,他聽了爸爸的教誨,放棄了大鱸魚。他的成功是因為他有一個道德感非常強的爸爸,時時教育和引導他成為一個正直、誠實、有道德的人。在兒子成為設計師的道路上,他遇到了許多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可每一次,都會想起父親的教誨,每一次都能抵制住那個誘惑。
我也有過面臨著道德抉擇的時候,有一次單元考試,我考了98分,我大喜過望,可是翻到背面一看,不對啊!怎麼減了2.5分,應該是97.5才對。哦!我知道了,一定是趙老師給我算錯了分數。這是,我的心裡出現了一個魔鬼,他在對我說:「你不去告訴老師,她也不會知道的,你還可以在考核上多加1分。」我覺得這個理由很充分,甚至心裡就准備這么做了,可是,我的心裡又像是飛出一個天使,她也對我說:「你應該去告訴老師,雖然少加一分,可你卻是個道德高尚的人。」
於是,天使戰勝了魔鬼。我選擇了聽天使的話,去找趙老師把分改過來,可讓我沒有想到的是,趙老師竟然說:「孩子,這0.5分送給你,算作你誠實的獎勵。」我聽了真是太高興了,這時,我彷彿把一塊重千斤的石頭放了下來,感覺身上一下子輕鬆了很多。這只是我學習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啟示。
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感謝趙老師能在我抉擇的時候給予我鼓勵和鞭策。講不講道德就是一瞬間的選擇,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成為有道德的人,不要被榮譽、金錢等等一系列誘惑人的東西所打倒,讓道德常駐我們心中。
以道德為話題高三議論文範文3
「當一切的規范和禁忌都不存在的時候,你離邪惡有多遠?」這是恐怖片《隱身人》海報上的一句話。一個透明的人面對那不透明的世界時,潛伏在其心底沉睡的慾望開始蘇醒,於是,就有了那個邪惡的隱身人以及這部驚悚的影片。
真正的不安並不來自於片中的可怕情節,而是來自於我對自我的拷問,「當沒有任何規則制約時,你會做壞事嗎?」我的答案竟是:我會!這是源自人性之下的潛伏的慾念,也許外面每個人心底都靜置著邪惡,而禁錮邪惡的束縛一旦開啟,那麼就有了人類歷史上諸多暴行。
我認為,人類文明的根本象徵在於控制慾望,這也是人類擺脫野蠻的標志。起先對於慾念的壓制來源於道德,這是一種來自人類長久社會活動中積累的理念,明白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這是我國古代儒學的中心之道,但古人雲:無德必之,唯德必危。這就是說,沒有強制的道德是蒼白無力的。從這一點上說,法家倡導的「以法治國」才是治理社會的 方法 ,儒家所謂「以德治國」只是一種「烏托邦」式的理想。
我們無法抑制慾念的衍生和流動,卻可以約束由慾念產生的行為,這就是建立在道德基礎上的規則。我們的邪念可能將某種道德顛覆了千次萬次,但帶有懲罰性的規則使得邪念無從迸發,並扶正著道德之樹,從而形成了法制社會。可謂「人性本惡,而人行總善。」
道德是規則的基礎構建,但違背道德卻未違背規則,納撒尼爾·霍桑筆下的威克菲爾德就是這樣的人物,也許是出自對流浪的熱望,他在某一天離家出走,卻只到離家僅有一個街道之隔的旅店住下,並且一住便是二十年。這個離家出走的流浪者更引人注目,讀者不禁會由此丈量他距社會倫理道德間的距離,他違背了道德,脫離了本位,但我們不能說他有任何越軌行徑,而老練的霍桑為我們解答了難題,他在最後寫道:「在看似傷亂的世界中,我們每個人被規范地放在某一個位置,一旦脫離了這個位置,我們將被這個世界永遠地地遺棄。」這個威克菲爾德將被事實上也的確為這個世界所遺棄。在這里,威克菲爾德違背的是另一種規則,一種社會法則。
正如《麥田守望者》中斯賓塞先生對霍爾頓所說:「人生就是一場球賽,我們卻要遵守每一項這樣或那樣的規則。」是的,我們生存在這個社會,參加這樣的「球賽」,就只有遵守所謂「規則」。
以道德為話題高三議論文範文4
道德是最美麗的花兒,最聖潔的心靈,它讓人問心無愧,心胸坦盪。我曾經讀過這樣的一個 故事 :有兩個小男孩在沙漠旅行,有一次他們為了一件小事打了起來,小光打了小明一記耳光。被打的小明,跑到沙地上寫了一行字: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記耳光。第二天,他們走在沙漠上,發現了沙漠綠洲,他們興奮地跑到水邊喝水,小明一不小心掉到了水裡,小光看見了,奮不顧身地救了他,小明在石頭上刻了一行字: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小光看見小明的兩次舉動截然不同,十分不解,便問道:「為什麼我打了你,你在沙地上寫,而我救了你,你卻要在石頭上刻?」「當我被傷害時,我會讓它快點遺忘。消失,比如風把沙子的痕跡抹掉,相反,如果朋友幫助了我,我是不會讓任何東西磨毀它,比如把字刻在石頭上,讓它天長地久,永遠銘記!」說完,兩個小男孩緊緊地抱在一起了。
道德有時也是一種愛心。2008年5月12日是一個讓人永遠無可忘懷的日子。惡運是在2點28分向四川襲來,8級大地震讓大地震動起來,眨眼之間,一棟棟高樓大廈以變成廢墟,那一個個幸福的家庭被這無情的地震給拆散了,到處都傳來孩子們那痛苦的哭聲,同時,一個個叔叔阿姨躺在地上,閉上眼睛長久地睡著了……看到這個情景,我恨不得立馬插上翅膀,飛到四川,和那些無助的小朋友說:「你們並不是沒有了親人,我們都是你們的親人朋友,讓我們手牽手,肩並肩,共同面對困難!」大家知道這個消息後,紛紛捐款,當然,我也不例外,我捐了10元,雖然很少,但這也是我的一片心意。
因為我知道要學會有「德」,懂得給別人機會就是給自己機會,贈人玫瑰手有餘香,今天拉人一把,明天當你陷入困境時也會有人拉你一把。生活是一面鏡子,學會道德,對生活時時保持微笑,生活也會還你微笑。
以道德為話題高三議論文範文5
什麼是財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無外乎有如下觀點,財富就是金錢,財富就是知識,財富就是閱歷………嚴格來說這些觀點沒有問題,但筆者認為高尚的職業道德也是寶貴的財富。
比如這個船主和漆工的`故事,船主交代給漆工的任務是刷漆,所以漆工只要能認真完成刷漆任務即可,但職業道德告訴這個漆工,這個洞可能會讓這艘船沉沒,所以道德的力量讓他但這個漆工卻在刷完漆之後補上這個漏洞。而正是這個不經意舉動使漆工不僅贏得了船主大量的額外獎勵,而且還贏得了大家的尊重。
德國哲學家康德這樣一句話:「世界上惟有兩樣東西讓我們深深感動,一是我們頭頂燦爛的星空,一是我們內心崇高的道德。」燦爛的星空就是我們的理想,而實現理想的途徑就是要具備崇高的道德。
西漢名相張良在椎擊親王未遂幾近窮途末路之時,不厭其煩為一老人穿鞋,而正是陷入絕境的張良依然保持的這份恭敬,讓他最終獲得絕世才學,成為一個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一代名相。而在張良的成功其實就是道德力量的再現。而當今社會,因何18路人會面對受傷的2歲小依依而見死不救生,因何號稱世界一流的動車故障頻出,因何會有那麼多曾經風光無限的貪官落馬,根本原因在於道德缺失。因為道德缺失,所以缺少了同情心,因為道德缺失,所以忘卻了自己的職責和使命,因為道德缺失,所以忘卻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正所謂道之不存,德將焉附?
吳斌,一個最普通的客車司機,駕駛客車行駛在高速公路途中,意外遭受金屬片襲擊,在生命垂危的情況下,吳斌用盡最後力氣,換擋、停車、拉手剎、打開雙閃燈,拯救全車乘客,而這一系列動作完成之後,吳斌倒下了。吳玉蘭,一個普通的老師,面對無恥的劫匪,雖頭破血流依然,保護659張考生准考證。從這些人身,我似乎看到道德的力量在中華這塊大地上茁壯生長。
吳斌走了,但省委書記為他留下了眼淚,數萬群眾自願去為護送他的靈車,整個中國為吳斌而感動,中國最美的司機的稱號將是我們這個民族最大的財富。吳玉蘭老師受傷了,但她面對兇殘劫匪依然想著自己的職責和使命,她的行為讓我們明白什麼是真正的職業道德。
高尚的道德就是最大的財富,我們這個社會需要高尚的道德去支撐,建設民主、文明、和諧的未來中國需要高尚的道德,讓我們一起呼喚,期待高尚的道德能占據每一個的心靈,高尚的道德能夠在中華大地上茁壯成長。
以道德為話題高三議論文範文相關 文章 :
★ 以道德為話題的議論文5篇模板
★ 高中作文以道德為話題的範文4篇
★ 以道德為話題的高中作文800字
★ 關於道德的議論文800字精選例文
★ 以道德為話題的議論文5篇模板(2)
★ 道德高中作文範文五篇
★ 關於以道德為話題的議論文作文
★ 關於以道德為話題的議論文
★ 以道德修養為話題的高考作文4篇
★ 以道德為話題的優秀高中作文: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