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溫飽決定道德的例子

溫飽決定道德的例子

發布時間: 2022-09-11 18:52:08

1. 溫飽和道德的邏輯關系

1、從決定性來看,溫飽是道德的物質基礎。古人雲:衣食足,知榮辱。
2、從超越性來看,道德是溫飽的精神動力。高尚的道德有利於解決溫飽問題。

2. 怎麼論證: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

中國人有自己的生存原則,這完全不同於任何一個其它的民簇,中華民簇是以寧可人付我,不可我付人的,表現在以絕大多數決策都存在於個體中的行為模式與壞境做斗爭的。經濟與道義,是中華民簇處於不同時代的民簇角度的價值觀,是一個民簇的終極思維,這種表現在不同時代的個體上就演變成一種不同的人生觀。
以前的祖先在沒有達到一種叫經濟的高生產力時,所有的生活都存在於人際交往關系中,這樣一種關系在特殊的需要證明自己的年代裡,被祖先發揮的淋漓盡致,因為在那個年代裡靠關系確實能達到一種目的,並至現代也有不靠技術存活的公司。祖先在一個叫江湖的社會中生存,經濟是靠道義支撐起來的,而道義又是靠功夫和學問來實現的,經濟就變成了實現道義的使者,和被操縱者。所以道為先生為後。在一個以原始的遠見為前提的舊社會,在一個只要能和環境做斗爭的群體中,在一個所有的人都認為世界最終只能成就一個人的同時,人要做得永遠比自己能拿出的要重要,沒有溫包也就不失道義了。
現如今經濟一分天下,人們的生活到了需要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物品而與別人交換才可以生存下去的時代。民簇這樣一個大的生物鍾亦表現在,大家的思維已經從時空的不熟悉轉變成了對環境和自己的非常了解,從而使社會達到了全民創業的一個新境界,在新的形式和新的科學生存法的到來後,人們的思維定性了出了新的終極人生觀,一個沒有活路的人有時是會變得不可理喻。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一次談論反恐的演講中說過,貧窮是造成恐怖組成的根本原因。
這種因為貧窮就會失去理智的行為,是可以從科學的角度解釋的。只有有理想有遠見的人,一個有高超的思維的人才會有高的生活標准,而擁有這些條件的人一般更會設法怎樣使自己過得更好,絕大多數不會過分失去道德,而越是沒有很高文化的人,越是沒有理想沒有高超的思維的人越是貧窮的人,就越是很容易忽略道德的人,當然林子大了什麼都會有,沒有絕對的東西,也是毛主席都導我們生存的真理。
回答者:billionaire668 - 助理 二級 4-26 09:56

人都餓死了又怎麼來談道德?

3. 溫飽是不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辯論稿

A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溫飽是人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而談道德是推行道德。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也就是說,我們不能脫離溫飽而空談道德。什麼是道德,有人說,道德是判斷是非好壞的價值標准。那麼我問對方同學:判斷是非好壞的基礎到底是什麼,歸根到底是它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我再問對方同學:人要生存最起碼基本的需要是什麼,就是溫飽;再問對方同學:在溫飽都達不到的時候,我們還要不要道德;——當然不要。這就是說,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什麼是道德?有人說,道德是人的行為准則。我問對方同學,那麼定出行為准則是干什麼的?定出行為准則是為滿足人們生活需要的。我再問對方同學,人們要生存最基本最起碼的需要是什麼?就是溫飽。我再問對方同學,人們定出這些行為准則如不能成為達到溫飽的基本保證時,我們還要不要這些行為准則?當然不要。所以說「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飢寒,對於飢寒的能不能脫離溫飽而談道德?當然不能。請問大家那麼對於飢寒人最需要做的是什麼?我們最需要做的是為他們解除飢寒,所以此時,我們最應該講的是能夠幫助他們求得溫飽的道德,飢寒人最愛聽的是什麼?是能夠幫助他們解除飢寒的道理,而不是脫離他們生活實際的空洞說教。我們談道德,如果連溫飽都不能保證,是不可能成立的。也就是說,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仁人志士一生奮斗,為了什麼?為的是救天下。那我再問大家:天下人要生存,最基本最需要的是什麼?——就是溫飽。我還要問大家,如果仁人志士一生奮斗連人們的肚子都填不飽,他們還會不會那樣做呢?當然不會。所以說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

B溫飽,比溫飽更重要的是道德。人活著不僅僅是為了吃飯。我方認為,溫飽不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有理性的人類存在,才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只要有理性的人類存在,不論什麼情況,都能談道德,在追求溫飽的過程當中,也應當談道德。第一,溫飽決不是談道德的先決條件。古往今來,人類尚未解決衣食之困的社會比比皆是,都不談道德了嗎?今天,在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衣索比亞就不要談道德了嗎?在國困民乏的索馬里就不要談道德了嗎?古語說,人無好惡是非之心,非人也。人有理性,能夠談道德,這已是人與動物的區別所在。無論是飢寒交迫還是豐衣足食,無論是金玉滿堂還是家徒四壁,人類能夠而且應該談道德。第二,道德是調節人的行為的規范,由社會輿論和人的良心加以支持。眾所周知,談道德實際包括個人修養、社會影響和政府倡導三個層面,而且從事實層面上看,人類歷史上有衣食之困但仍道德高尚、品德非凡的例子,實在是不勝枚舉。孔老夫子的好學生顏回曾經只有一簞食、一瓢飲,在逆境中,他不是照樣嚴身律己有理性嗎?杜甫在「茅屋為秋風所破」的時候,他不是還想著「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嗎?說到政府,新加坡不也曾經篳路藍縷,李光耀總理告誡國人:「我們一無所有,所有的只是我們自己」,他強調:道德是使競爭力勝人一籌的重要因素。試想,如果沒有政府倡導美德,新加坡哪有今天的繁榮昌盛、國富民強呢?第三,所謂「必要條件」,從邏輯上看,也就是有之不必然、無之必不然的意思。因此,對今天的命題,我方只需論證「沒有溫飽也能談道德」。而對方要論證的是「沒有溫飽就絕對不能談道德」。而這一點剛才對方同學恰恰沒有自圓其說。雨果說過:「善良的道德是社會的基礎。」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點燃生命的燈;道德是燈,通向人類之路;道德是路,引我們走向燦爛的明天。

4. 溫飽不是道德的必要條件例子是什麼

1、道德一直存在於人類社會。

從古至今,溫飽問題一直存在,但沒有一個沒有到達溫飽的社會不談道德。原始社會沒有道德這個詞,但有道德的事卻一直在發生。新中國成立之前,人們的物質生活很貧乏,但道德從未在人們心中丟失,那時人們睡覺不掩門閉戶也不會不安全。

看向現在,比如西藏雖是中國貧困地區的集中之處,但在那裡,群眾們從沒有舍棄過人類最真,最基本的道德觀念。縱觀古今中外,無論你承認或不承認,道德一直在那裡,不容置疑。

2、道德可以支撐我們追求溫飽。

一位名叫康德的老人曾說過:這個世界唯有兩樣東西能使我們的心靈感到震撼:一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二是我們內心崇高的道德法則。長征路上,人們的哪一步走的不艱難?人們連基本的溫飽都保證不了,但從沒有誰丟失內心的道德。也正因為這樣。

我們才有了後來多麼偉大的勝利。對方設想一下,在紛爭四起的社會條件下,喪失人倫道德能夠促成繁榮富強嗎?相互殘殺的鮮血能夠澆灌出溫飽的果實嗎?我們今天在這里不僅要談道德的觀念,更要思考在現實生活中人類將何去何從。

3、先談溫飽,後談道德後果嚴重。

談道德是基於社會整體發展的價值選擇。人類如果想求得生存和發展就要談道德,否則將會導致人類歷史的毀滅。只有在社會生活中談道德,才能保證社會相對的穩定和有序,才能賦予整體人類活動的價值內涵。例如索馬裏海盜猖獗這一現象,它最初的出現固然是因為他們缺乏資源,但他一直沒有得到解決的原因是什麼呢?因為他們缺乏物質?給他們物質就好了。

可是,我們給他們送了他們也沒有變好。聯合國試圖對索馬里進行人道主義援助,但是無法實施,因為援助物資運進去就遭到打劫,援助人員一到那兒就會遭受襲擊。事實即是如此,他們不談道德,我們也無法幫他們解決溫飽問題。

5. 溫飽不是道德的必要條件例子有什麼

溫飽不是道德的必要條件例子:

1、小學課文《小珊迪》中,大冬天赤著腳穿著單衣賣火柴的珊迪被軋斷了雙腿也堅持把找回的4便士還給客人。您可還記得珊迪是如何懇求客人買火柴的嗎?」先生,您現在就買吧,我餓極了。」貧困的珊迪至死都不放棄道德。

2、孔老夫子的好學生顏回,他只有一簞食,一瓢飲,仍然「言忠信、行篤敬」。

注意

道德和溫飽的關系,就必須了解道德與溫飽是一個連續的變數。我們必須看它們相互之間變化的趨勢以及相對的關系。

少數人或許為了個人的理念可以鄙視甚至放棄溫飽這個最基本的需求,但是,整個社會是不可能也不應該接受這樣一種理念。

6. 尋找出論語中關於道德比溫飽更重要的例子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也就是說,有溫飽導致有道德。溫飽決定了道德。《論語·子路》記載:有一次,孔子到衛國去,冉有給他駕車。孔子說:「衛國人真多啊!」冉有問:「人已經很多了,該怎麼辦呢?」孔子說:「讓他們富裕起來。」冉有又問:「富裕了,又該怎麼辦呢?」孔子說:「對他們進行教化。」這里所說的教化,主要是指道德教育。

顯然,孔子認為物質利益、物質生活和道德規范、道德教育在次序上有先後關系。「先富後教」包含著後者受到前者制約的意思。

7. 溫飽是道德的必要條件三辯

可以很明確的告訴你,不能答的問題是不存在的,如果他們當時沒能答出來,只是說明他們的准備不足.你可以通過設計一些連環的問題來問他,想一個問題問死別人是很難做到的.
你可以用一些例子來進行設計問題,譬如說:古代例子中,嗟來之食的例子,還有孔子朱自清等等的,魯哀公六年,孔子和他的眾學生「在陳絕糧」,困境之下,孔子是否就不談道德了呢?不!孔子對子路說:「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其實,在中國歷史數千年的流變過程中,從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齊,到北海牧羊的蘇武,從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到拒斥嗟來之食的朱自清.
問:請問對方辯友,我方今天所要論證的是不是沒有溫飽就不能談道德.
問:那麼你認為孔子是不是一個有道德的人?(如果對方說是,那些他已經陷入了你的陷阱了,舉上述的例子說明)不過還要考慮到對方亂答,不直接回答你的問題的時候,你要怎麼辦,如果他不照你想的回答,你就說,看來對方是想迴避我的問題,好,既然對方答不出,我就問下一個問題.
問:再問朱自清的,或者問其他的,好好想想,再找一些例子.
辯論打的就是准備,誰的准備更加充足,誰的贏面就更大

8. (原創)淺析經典之一:溫飽是否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

從這四點來看,正方劍橋大學的一辯陳詞的框架還是清晰的,邏輯框架搭建的也很到位。那麼我們接下來看一下她的對手又是如何對應的呢?反一姜豐:我方認為,溫飽不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有理性的人類存在,才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只要有理性的人類存在,在任何情況下都能談道德。走向溫飽的過程當中,尤其應該談道德。 第一,溫飽絕不是談道德的先決條件。古往今來,沒有解決衣食之困的社會比比皆是,都不談道德了嗎?今天,在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衣索比亞就不要談道德了嗎?在國困民乏、戰火連綿的索馬里就不要談道德了嗎?古語說,「人無好惡是非之心,非人也。」人有理性,能夠談道德,這正是人和動物的區別所在。無論是飢寒交迫還是豐衣足食,無論是金玉滿堂還是家徒四壁,人都能夠而且應該談道德。 第二,道德是調節人們行為的規范,由社會輿論和良心加以支持。眾所周知,談道德實際包括個人修養、社會弘揚和政府倡導三層含義。我們從個人看,有衣食之困但仍然堅持其品德修養的例子,實在是不勝枚舉。孔老夫子的好學生顏回,他只有一簞食,一瓢飲,不仍然「言忠信、行篤敬」嗎?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的時候,他還是想著「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嗎?說到政府,新加坡也曾經篳路藍縷。李光耀先生就告誡國人:我們一無所有,除了我們自己。他強調道德是使競爭力勝人一籌的重要因素。試想,如果沒政府倡導美德,新加坡哪裡有今天的繁榮昌盛、國富民強呢? 第三,所謂必要條件,從邏輯上看,也就是「有之不必然,天之必不然」的意思。因此,對於今天的辯題,我方只需論證沒有溫飽也能談道德。而對方要論證的是,沒有溫飽,就絕對不能談道德。而這一點對方一辯恰恰沒有自圓其說。 雨果說過,「善良的道德是社會的基礎。」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點燃生命之燈;道德是燈,照亮人類之路;道德是路,引我們走向燦爛的明天。 以上我主要從邏輯上闡發了我方的觀點。接下來我方辯友還將從理論、事實、價值三方面進一步闡述我方觀點。謝謝各位。(長時間掌聲) 反方一辯在陳詞中則明確了這么幾點:1、將核心概念溫飽定性為:貧困,並不等同於生存線,比生存線的物質條件更高一點,將此與正方的生存嚴格區分開來。2、提出了談道德的必要條件是有理性的人,當然了,這個有理性的人的存在也是有前提的,這個人是貧困的,可不是生存受到威脅的。3、既然溫飽不是生存,那麼盡管身處貧困,卻無性命之憂,自然溫飽和談道德的關系不是先後條件關系,溫飽也夠不成對談道德的決定性作用。4、既然如此,溫飽與談道德二者是可以並存的關系,在貧困的情況下可以談道德,正方藉此提出了本方的主攻方向:請對方提出沒有溫飽就絕對不能談道德,當然了,關鍵還是對溫飽這個概念的不同闡釋。看到這里,雙方的框架都比較嚴謹,那麼他們的隊友對他們的呼應又是如何呢? 查看原帖>>

9. [求助]溫飽是道德的先決條件(正方)

93年復旦對劍橋的比賽完全是一邊倒嘛,正方劍橋被反方復旦打的體無完膚。這個辯題幾年來我時常想起,斷斷續續地思考了一些東西,希望能對樓主有所幫助。我也是想到哪裡說到哪裡了。 正方絕對不能說某一個人吃不飽穿不暖就不能講道德,古人尚有不食嗟來之食的典故呢。正方的立論應該立足於整個社會,整個人類。民以食為天,衣食住行乃是每一個社會形態都要首先解決的問題,社會或者說國家給人們提供什麼樣的物質生活條件,才能培養人們什麼樣的道德。 原始社會人們缺乏食物,人吃人不算不道德,但當食物充裕之後,人吃人就是不道德的了,很顯然,道德水平的提高是以生活水平的提高為先決條件的。 作為反方會舉出很多很多的例子來,比如朱自清寧願餓死也不吃美國的麵粉,這些人根本就是以不吃東西來體現自己的道德的。但這些人不吃東西是因為他們所處在一個特殊的時間與空間中,他們完成的其實是一種個人人格的體現,我個人認為不能作為所有人的道德衡量標准。而且,這些人的例子正反映出其他人的道德缺失,比如說政府,因為為官者當有官德,應該是把人民溫飽放於首位,未能解決人民溫飽,正是官員官德所失,正好說明人民吃不飽飯,人民自己無法繼續堅持道德,唯有一死這種下下策,也說明上層的道德缺失。反之,如果這些人不用餓死自己就能達到所要宣揚的道德目的,正好是說明民與官都有道德。 如果溫飽不是講道德的先決條件,那為什麼平時安分守己的人一旦成為飢民就會違法亂紀? 溫飽是整個國家整個社會的溫飽,道德也是如此,不是單指哪一個個人,在這個層面上來說的話,我個人認為對正方會比較有利。 查看原帖>>

10. 溫飽是道德的必要條件的資料和問題,要原創的

(一) 定義
溫飽: 【釋義】衣暖食飽。本義是吃得飽,穿得暖。(注意: 反方抓漏洞時可能將核心概念溫飽定性為:貧困,並不等同於生存線,比生存線的物質條件更高一點,將此與咱們的生存嚴格區分開來。)
道德: 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具有認識、調節、教育、評價以及平衡五個功能。道德由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所決定,並為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服務。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具有不同的道德觀念。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然而,不同時代與不同階級,其道德觀念都會有所變化。人類的道德觀念是受到後天一定的生產關系和社會輿論的影響而逐漸形成的。從目前所承認的人性來說,道德即對事物負責,不傷害他人的一種准則。

(二) 辯辭
1).今晚的論題是「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溫飽是人最基本的衣食 需要,而談道德是指推行道德.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就是說,我們不能脫離溫飽而空談 道德,什麼是道德?有人說,道德是判斷是非好壞的價值標准.我問對方同學,要判斷是非好 壞的基礎到底是什麼?歸根到底是看這個事物符合不符合人的需要.而我再問對方同學,人 要生存,最起碼最基本的需要是什麼?就是溫飽.那麼我再來問對方同學,假如我們談一種 道德,其結果使大家溫飽都不能保證,我們還要不要這種道德?當然不要.所以,我們說,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 什麼是道德?有人說,道德是人的行為准則.我問對方同學,人們定出行為准則是干什 么的?定出行為准則,是為了滿足人們的需要.我再問對方同學,人要生存,最基本、最起碼的需要是什麼?就是溫飽.讓我再來問對方同學,假如我們定出一種行為准則,結果是大家的溫飽都不能保證,找還要不要這種行為准則?當然不要.所以說,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 飢寒時,能不能脫離溫飽而空談道德?當然不能.我問大家,對飢寒的人,我們最應該 做的是什麼?我們最應該做的是讓他們解除飢寒.所以此時,我們最應該講的,是能夠幫助 他們求得溫飽的道德.飢寒的人最愛聽的是什麼?是能夠幫助他們解除飢寒的道理,而不是脫離他們生活實際的空洞說教.如果你談道德連溫飽都不能保證,談道德就不可能推行成功 .所以我們說,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 歷史上,伯夷、叔齊恥食周粟,寧肯餓死.在那時,溫飽是否就不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 ?當然不是.伯夷、叔齊可算是仁人志士了,仁人志士的道德能不能示範推廣,姑且不論, 我問大家,仁人志士一生奮斗,為的是什麼?為的是救天下.讓我再問大家,天下人要生存 ,最基本、最起碼的需要是什麼?就是溫飽.讓我再來問大家,要是仁人志士一生奮斗,結 果是天下人的溫飽都沒有保證,他們還會不會這樣做?不會.他們這樣做還有沒有意思?沒 有意思.所以我們說,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

正方一辯在陳詞確立了這么幾點:
1、確立了核心概念:
溫飽是最基本的衣食需求,進一步將溫飽明確為最低生命線,也就是生存。
2、通過對道德自身價值標准和行為准則兩個方面進一步對必要性進行論證:溫飽是道德的基礎,連生存都無法確認自然不能談道德。
3、提出了一道防禦線:仁人志士之所以講道德就是為了服務於讓天下人實現溫飽的這個目的。
4、特別提出的是,正方一辯對溫飽和談道德二者的時間關系還是提出了明確的解釋:
因為溫飽是生存,是最基本的需求,也是生命的保障,有了命才能談道德,所以二者的產生是先後條件關系,並且先滿足的溫飽對後來產生的談道德具有決定性作用。
反方可能這樣駁倒我們
將核心概念溫飽定性為:貧困,並不等同於生存線,比生存線的物質條件更高一點,將此與正方的生存嚴格區分開來。
2、提出了談道德的必要條件是有理性的人,當然了,這個有理性的人的存在也是有前提的,這個人是貧困的,可不是生存受到威脅的。
3、既然溫飽不是生存,那麼盡管身處貧困,卻無性命之憂,自然溫飽和談道德的關系不是先後條件關系,溫飽也夠不成對談道德的決定性作用。
4、既然如此,溫飽與談道德二者是可以並存的關系,在貧困的情況下可以談道德,正方藉此提出了本方的主攻方向:請對方提出沒有溫飽就絕對不能談道德,當然了,關鍵還是對溫飽這個概念的不同闡釋。
可以這樣回答
溫飽和道耆德這個問題是不能簡單化的問題.這不僅包括達到溫飽後談道德的問題,它還包括在達到溫飽之前、處在溫飽的不同層次上談道德.在達到溫飽後談道德是天經地義、不言自明的事實.但在溫飽前,如何處理好溫飽與道德之間的關系,如何處理好經濟建設與道 德建設之間的關系,這才是我們今天要談的問題,也是人們所關注的問題.而對方恰恰忽略了這個問題.(避而不談回答) 大家都知道,溫飽是人類生存最基本最必需的條件.人類社會要繁衍、要發展,它必須有足夠的經濟實力來維持人民的生存.所以我們講道德的時候,不能脫離人民的溫飽.對方似乎在講,一個社會只要有了道德,經濟社會自然而然就會上去,只要有道德,大家的肚子 就填飽了.這很可笑.這是一個天真的幻想.我方承認道德對於一個社會的重要性.但我們 更深切地體會到溫飽對於每一個人與每一個社會要生存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性.所以我們提出 ,談道德不能與溫飽相脫離. 建設一個國家就像培養一個孩子.我們都知道教育孩子的重要性,要教育孩子遵守社會 道德規范,要教育孩子好好做人.但是,如果我們不給孩子吃飯,是會出現一個什麼樣的後 果呢?我們在教育孩子吃飯,是會出現一個什麼樣的後果呢?我們在教育孩子的同時,如果 不對他進行教育,那麼我們作為父母的過失就不是更大了嗎?從現實看,一個國家只要堅持 道德與溫飽不可分割,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對方從中國大陸來,對中國十幾年來的經濟變化 所取得的成績,一定是感觸頗深.世界上對這個問題很是有目共睹.這些成績都是在中國政府堅持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兩手抓的情況下所取得的.如果中國政府還像過去一樣,像文革時期一樣,只顧道德建設,而不講經濟的話,那麼我們就很難想像中國會取得現在這樣的成績
2) 關於今天的辯題,我方的定義跟對方的定義不一樣.但是對方沒有針對我方的定義作出答復,只一廂情願地在對方的定義上加強發揮而已.我們比較一下雙方的 定義又有什麼不同. 首先對溫飽,我們提出的溫飽是相對溫飽的概念,所講的飢寒只是指社會一般人、中產 階級的人的飢寒的定義,並不是對方講的那個飢寒.所以我們並沒有承認對方的定義.如果照這個定義來講,飢寒是什麼樣的呢?根據生物學的研究,長期飢寒,熱量不足以維持生命 ,就會發生突變,甚至死亡.對方舉出新加坡的例子.新加坡在發展的時候,是飢寒的嗎?大家都沒有飯吃嗎? 其次,談到道德,道德是大家都能實踐的規范.大家都不能夠實踐的規范,不叫做道德.對方只舉出聖人英雄的例子.正因為大家都做 不到,所以大家都贊揚他,這是一種超道德的行為,這不是道德.(掌聲)譬如說,一個醫生冒著生命的危險,到瘟疫橫行的地區去行醫,大家贊美他.但是另外一個醫生不去,大家會用道德譴責他嗎?不會.所以,道德不是超道德,對方定義錯誤.(笑)如果那是道德的話,大家不要在這里辯論,不要在這里聽辯論,大家去索馬里亞.(笑)關於道德的起源, 第一,先有社會,在資源制度悉有的情形下才會產生道德.如果十個人在沙漠中,只有一塊麵包,那可能產生道德嗎?大家搶都來不及. 道德是這樣產生的,必須資源、制度悉有.資源要有,而且你分配後要達到溫飽,才能產生道德,分配後不能達到溫飽,也不會產生道德,這是人類學的研究.從道德跟溫飽的邏 輯關系看,人的溫飽需求是與生俱來的,但是道德的產生是人類形成社會之後才產生的.道德的目的是維持社會的和諧,所以在人生存的前提下,才有社會,才能談道德,才能談道德 和諧.所以談道德必須以溫飽為前提.在我方的定義來看,我們談道德不能脫離溫飽.如果 在衣食充足的情景之下,在路上看中學生募款,我可以捐出身上的零錢給他,但是我不能把 我身上所有的錢、我的全部收入給他.因為考慮我的收入,我做得到的就是這些.如果再考 慮一個飢寒的情形,一個小孩子衣衫襤褸,吃不飽,偷了我一塊麵包,我會用道德譴責他嗎 ?不會.所以我方說:人的生存和溫飽是他的全部需要.你不能用社會的需要去剝奪他就那麼一點點生存和溫飽.人一生只有一次,你不能用社會逼人.假如我們現在十個人投票,贊成說將對方的第三辯的財富充公,來滿足大家的需要.(笑)這是公認的,這樣是對的.
(三) 提問環節
第一個問題,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固然是聖耆人 .請問,在座的四位有幾個人做得到?在各位的復旦大學裡面有多少人做得到?如果只有少數人做得到,這樣能算是這種道德在社耆會上得到推行了嗎?
第二個問題,李光耀總理當初在推行道德建設的時候,是不是也同樣發展了經濟建設,不然哪會有今天豐衣足食的新加 坡社會.請不要迴避這個問題
第三個問題,請教對方二辯,您引《禮記•禮運篇》上面「一村之中老有所終,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一個村子當中,老人家能得善終,小孩子能健康成長,鰥夫寡婦,沒爹沒娘的孤兒以及殘疾或生病的人都能有人照顧),請問「皆有所養」是溫飽還是道耆德?請回答.

熱點內容
刑法重公權 發布:2025-01-19 20:19:44 瀏覽:926
法官在家辦公 發布:2025-01-19 20:08:01 瀏覽:831
房東選任責任法律依據 發布:2025-01-19 19:16:10 瀏覽:249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引用 發布:2025-01-19 18:54:39 瀏覽:483
注會經濟法幾篇 發布:2025-01-19 18:38:58 瀏覽:710
合同法簽署日期 發布:2025-01-19 18:26:31 瀏覽:500
居委會選主規章 發布:2025-01-19 18:23:20 瀏覽:117
企業信用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9 18:14:21 瀏覽:541
指導意見是部門規章嗎 發布:2025-01-19 18:12:57 瀏覽:796
公司更名後的債權債務法律 發布:2025-01-19 17:15:07 瀏覽: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