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法治理念到依法行政
Ⅰ 在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我們如何依法行政又怎樣依法從業
依法行政,是指國家各級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依據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許可權,在法律規定的職權范圍內,對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等各項社會事務,依法進行有效管理活動。它要求一切國家行政機關和工作人員都必須嚴格按照法律的規定,在法定職權范圍內,充分行使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的行政職能,作到既不失職,又不越權,更不能非法侵犯公民的合法權益。依法行政的范圍,包括行政立法、行政執法、行政司法都要依法進行,其核心是行政執法。因為行政執法,是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國家公共權力,按照法律、法規賦予的職權,對管理相對人採取直接影響其權利義務的行為,或者對管理相對人的權利義務的行使和履行情況直接進行監督檢查並作出處理結果的行為,最容易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所以,依法行政的核心,是依法行政執法。
依法行政和依法治國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依法治國由依法立法、依法行政、依法司法和依法監督等內容組成。在這些內容中,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核心和重點。因為一個國家的整個管理活動,不是靠立法機關、司法機關和軍事機關,而主要是靠各級人民政府進行的。如果各級行政機關都能依法行使職權,依法進行管理,那麼,依法治國就有了基本保證。堅持依法治國的方略,又為依法行政創造了大環境和前提條件。如果沒有依法治國的方略和大環境,就根本談不上依法行政。但沒有依法行政,依法治國就會落空。因此,依法行政是現代法治國家裡政府行使行政權力所普遍遵循的基本准則,也是實現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
Ⅱ 如何把"五大發展理念"貫穿到依法行政實踐
如何把握五大發展理念,貫穿到依法行政實踐中
十八屆五中全會要求把堅持依法治國作為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必須遵循的六條原則之一,特別強調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發展,對於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要將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貫穿到政府法制工作全過程。
第一,進一步加強政府立法。抓住提高立法質量這個關鍵,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貫穿於政府立法的全過程,體現到法規規章的具體條款中,充分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聚焦我省「十三五」目標任務、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人民群眾關注的重點難點問題,加快重點領域的立法。統籌對法規規章的修改和廢止,及時開展法規規章的清理工作,完善改革現有制度。努力破解阻礙創新發展的「堵點」、制約共享發展的「痛點」、影響綠色發展的「盲點」。
第二,進一步加強行政執法監督。推進嚴格執法,重點解決執法不規范、不嚴格、不透明、不文明以及不作為、亂作為等突出問題。嚴格行政執法人員資格管理制度,完善行政執法人員資格考試制度。嚴格執行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推動實行行政執法文書網上公開制度,加強執法案卷評查,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嚴格確定不同部門及機構、崗位執法人員執法責任和責任追究機制。配合做好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提高行政執法的水平和效果。
第三,進一步加強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和規范性文件管理工作,確保行政管理堅守合法性底線。
第四,進一步加強依法行政指導。科學設置法治政府建設指標體系和考核標准,提高依法行政考核在政府績效評估中的分值,加強對各級政府及其部門的法治考核。探索建立依法行政巡查通報制度,加強對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依法行政的指導和監督。
第五,進一步加強行政復議工作。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牢固樹立復議為民理念,提高復議案件審理水平,提高行政復議的公信力。健全行政復議作為利益表達、利益協調、利益保護的功能,引導群眾依法行使權利、表達訴求、解決行政糾紛。
Ⅲ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中的依法行政的含義是什麼
社會主義法復治理念中的依製法行政的含義就是其實就是合法行政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基本內涵和根本要求。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行政有機地結合起來。只要不斷推進依法行政,依法治國的事業才有可能取得實效。我們要從依法治國的高度來看待依法行政,通過貫徹依法行政,來推動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發展。
Ⅳ 如何提高領導幹部的法制意識和依法行政能力
當前,一些領導幹部之所以存在以言代法、以權代法、以情代法、搞「土政策」的現象,關鍵在於依法指導和開展工作的觀念樹得不牢。各級領導幹部要充分認清依法辦事的極端重要性,使依法辦事成為自覺行動和行為准則。依法辦事是崗位職責所系。領導幹部的職責是法規賦予的,其許可權與職責緊密相連。領導幹部作為黨委決策的謀劃者,其依法辦事的能力和水平,直接關繫到單位的建設和發展。領導幹部必須著力強化依法決策、依法指導、依法辦事的意識。
在依法治國和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進程中,領導幹部在其法律地位上的雙重身份必然要求其樹立與依法治國和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要求相符的,以及與其自身所處法律地位相稱的法律意識。從這個意義上講,法律意識必然成為與領導幹部的政治素質、思想道德素質、業務素質、科學文化素質以及生理心理素質等諸多基本素質同等重要的必備的基本素質。
領導幹部應具備的法律意識從內容上看,包括諸多方面、諸多層次。領導幹部主要應具備的就是現代法治觀念。因為現代法治觀念是法律意識中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思想觀念。現代法治觀念內容十分豐富,不僅與歷史上的法治觀念有嚴格的區別,而且與人治、德治觀念的本質區別有嚴格的界定。若我國的領導幹部真正具備了以現代法治觀念為核心的法律意識,則領導幹部基本素質的內容就更加完整,結構也更趨於合理。反之,不僅領導幹部基本素質的內容不完整,結構不合理,而且我黨確立的依法治國目標也難以實現。
現代法治觀念是包括領導幹部在內的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規范。從這個意義上講,現代法治的核心是依法辦事。而依法辦事對於領導幹部而言,因其具有國家法律工作者的身份,就表現為依法行政。黨的十五大以後,全國的執法工作者和法學理論界經過研討,已就「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核心」這一觀點達成共識。依法行政是依法辦事這一現代法治的核心,也是在包括領導幹部在內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行為規范中的具體表現。
現代法治最終表現為一種符合現代社會文明的法律秩序,法律秩序是法律規范施行和適用的結果。從這個角度看,領導幹部必須認識到,自己在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中的一個重要使命,是在自身樹立現代法治觀念的基礎上,依法行使職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即維護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使社會生活各個方面都能形成有序化的狀態,即形成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法律秩序。在此過程中,領導幹部還必須同時具備依法為國家服務的法律意識。因為按現代法治的要求,每個社會成員和社會組織,都依法享有自己的權利,依法履行自己的義務和承擔相應的責任。而權利的實現,義務的履行,責任的承擔,必須有依法制約公共權力的法律秩序。因此,領導幹部必須認識到自己在職務行為中行使的公共權力,是凝結著全體人民公意的憲法和法律賦予的。領導幹部行使公共權力的行為,也必須有法律上的界限,不能是無限的,更不能公權私用,以權壓法,以言代法。領導幹部必須明確自己手中執掌的公共權力,不僅僅是治理國家,調控社會的工具,而且更是服務社會,保護每個社會成員享有自己權利的手段之一。領導幹部不僅是依法行使公共權力的國家管理者,而且是依法辦事的社會服務者,和與其職權相應的法律責任的承擔者。我國的各級領導幹部只有具備了與上述現代法治要求相一致的法律意識,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秩序的形成才有希望。
Ⅳ 按照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要求,堅持依法行政,要切實做到哪五個方面
依法行政,就是要求所有公務員自覺學習、遵守和運用法律法規,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當、高效便民、誠實守信、權責統一的要求,來行使法律賦予的職權,來管理國家事務、經濟文化事業和社會事務。公務員堅持依法行政,才能形成科學的從政理念和施政行為,才能堅定崇高信仰、築牢法律防線、提高道德覺悟;才能正確領會並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通過開展學法活動,我認識到公務員做到依法行政要堅持「五個必須」。
一
必須弄清權力來源。公務員是代表人民在行使宏觀調控、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權力是人民賦予的,如不用好權力為人民做事,而是為自己謀取好處,就會成為金錢的「奴隸」、人民的罪人,如王懷忠、成克傑、鄭筱萸等腐敗分子,嚴重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和威信,嚴重影響了黨群關系、干群關系。「為人民掌權用權」,這是廣大公務員必須弄清的概念。因此,必須利用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契機,在公務員中開展「權力觀教育」,增強對「權力來自人民、權力就是責任」的認識,增強對「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侵權要賠償、違法要追究」的認識,真正以實際行動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二
必須堅持執政為民。要做到科學執政、民主施政、依法行政,有大局意識、責任意識、緊迫意識、服務意識、為民意識;好事辦好、實事辦實、難事會干、苦事能做、壞事敢管,不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踏踏實實講奉獻、認認真真謀進步、扎扎實實干工作;時刻想到「群眾利益無小事」,時刻關注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要摒棄「衙門」作風,不坐在辦公室里「想當然」,而是沉下心、俯下身聽民情、察民意、解民怨;帶著感情、飽含深情為群眾排憂解難,多辦順民情、合民意、得民心的事情。始終把群眾的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的需要作為第一需求,把群眾的評價作為第一標准,為人民的利益任勞任怨、兢兢業業、盡心盡力、盡職盡責。
三
必須做到公道正派。首先自己要正。要堅持實事求是,不弄虛作假、不欺上瞞下、不阿諛奉承、不徇私舞弊。大興求真務實之風,求過程之真務結果之實,求發展務惠民之實,做到說實話、辦實事、求實效。其次,處事要正。對上級,成績要說夠不浮誇、問題不遮掩要說透;對同級,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對待下級,要放心、放手、放權,有了成績要肯定要贊揚要鼓勵,存在紕漏要指出要教育要鞭笞、出了問題要批評要問責要處理。
四
必須牢記「兩個務必」。牢記「兩個務必」,才能增強拒腐防變能力,防止腐化墮落、奢靡浪費,保持純潔性和先進性,更好地發揮表率作用,團結和凝聚群眾的力量推動社會進步。牢記「兩個務必」,才能正確認識面臨的困難和挑戰,看到「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稍不留神就會掉隊」的形勢,樹立謙虛謹慎的態度、昂揚向上的狀態。牢記「兩個務必」,才能做到對金錢要取之有道、求之有度、用之有節;堅持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擋得住誘惑,做一個經得起歷史考驗、後人評說的公務員,把力使在加快地方的發展、增加群眾的實惠上。
五
必須自覺接受監督。縱觀落馬官員,沒有接受監督的意識,以及對其監督不到位和監督軟弱乏力就是重要原因;實踐已經證明,沒有監督的權力必然走向腐敗。公務員要把來自各方面的監督看成是對自己的關心和愛護,是對黨和國家事業、群眾利益的關心和愛護;要有敢於接受監督的坦然的勇氣和自信,時刻做到慎獨、慎行、慎微、慎欲,自警、自醒、自勵、自律;要自覺執行《黨內監督條例》,切實增強接受監督的意識,嚴格遵守憲法和公務員法、行政許可法、《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等,自覺接受人大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基層單位監督、群眾監督和輿論監督以及網路監督;經常、主動地向黨組織匯報思想,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聽得進不同意見甚至是刺耳之言,及時改進缺點和不足,確保自己能乾乾凈凈幹事、清清白白做人。
Ⅵ 如何提高領導幹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行政能力
(一)領導幹部要牢固樹立法治理念,形成法治思維定勢。
1、領導幹部充分認識加強法治建設對於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重大意義,全面理解法治建設與經濟建設、法治思維與權力行使、依法行政與依法治權的關系,不斷增強法治建設的使命感、緊迫感和責任感。
2、領導幹部要牢固樹立法治理念。牢固樹立依法治國、公平正義,以人為本、以法為尊、保護人權、依法治權等法治理念,不斷追求自由、平等、公平、公正、公開的法治價值,使領導幹部能自覺用法治理念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用法治思維解決問題,推動工作,自覺而堅定地維護社會主義法治的權威性和公信力。
3、領導幹部要形成運用法治的思維定勢。法治思維定勢,就是思維主體在運用法治思維時的一種心理定勢和法律價值趨向。領導幹部遇到問題和矛盾時,選擇運用法治思維,還是行政思維、經濟思維、道德思維解決問題,就是一個思維定勢的問題。領導幹部形成運用法治思維的定勢,就是讓選擇法治思維成為領導幹部自發的一種心理需求和思維選擇,養成依法履職、依規辦事的良好習慣。
(二)加強對各級領導幹部的法律教育,充實幹部隊伍法治思維知識儲備。
1、在領導幹部法律學習內容上,要注重加強針對性和實用性。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能力的提升,關鍵在於法律素養的提高和法律知識的儲備。從現實情況看,苛求領導幹部像法律工作者一樣,系統掌握法律體系,熟練使用法律條款,准確把握法律關系,是難以實現的。首先要認真學習憲法和憲法性法律,理解國家制度的基本內容、公民的基本權利義務和國家權力運行的規則,特別要重視對法律基本原則的學習。其次要熟練掌握業務工作中涉及的基本法律法規、各種法律關系及法律程序,成為熟悉業務工作的行家裡手,再次要加強法律基礎理論、法律邏輯、反腐倡廉、平安中國、綜治維穩等社會法治知識的學習和更新。
2、在在領導幹部法律學習方式上,要注重加強多元化和有效性。不斷創新法治教育培訓方法,完善領導幹部學法用法制度,建立健全學法用法長效機制。要通過初任培訓、中心組學習、法治講座、專題交流、學習考試等多種形式,使法律知識、法治意識、法治精神融入身心,內化為領導幹部的自覺意識和精神修養,外化為依法執政和依法行政的能力。
(三)領導幹部要不斷提升法律思維運用能力,豐富法治思維實踐途徑。
養成法治思維不是簡單的學習法律知識,而是要注重優化領導幹部知識結構的同時,提高其依法思考、依法決策、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能力。一是領導幹部在法治實踐中,要善於發揮法治的引導、規范、保障、懲戒作用,切實做到依法化解社會矛盾、依法預防打擊犯罪、依法規范社會秩序、依法維護社會穩定、依法發展市場經濟。二是要運用法治思維引導人民群眾依法表達訴求,鼓勵人民群眾通過調解、仲裁、訴訟等法治方式解決矛盾糾紛,實現定分止爭,維護法治機制、法治權威,努力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圍。三是要把握多種法治思維方式的綜合運用和價值判斷,依法決策正確處理好政治思維、經濟思維、道德思維與法治思維的相互關系,使問題得到合情合理、合法合規的解決,實現決策科學化。
Ⅶ 行政法治與依法行政的關系
行政法治,指的是行政行為必須有相應的法律來規范;依法行政,指的是行政行為必須依照相關的法律去辦理。前者是立法的問題,後者是執法的問題。至於兩者之間的關系,則是首先必須「法治」,然後才是「依法」。
Ⅷ 如何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依法行政
正確理解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
切實開展法制實踐
法治思維是指法律回執行者在法答治理念的基礎上,運用法律對所遇到或所要處理的問題進行分析、判斷、推理,形成結論、決定的認識活動與過程。法治方式是指法律執行者運用法律處理各種經濟社會問題,解決各種社會矛盾和爭議,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措施、方式、方法。法治思維與法治方式的辯證統一體現在法治思維支配法治方式,法律執行者要具有法治思維,才會主動、自覺運用法治方式處理問題;法治方式是法律思維的具體應用形式,法治思維需要外化為法治方式,才能對治國理政發揮作用。
Ⅸ 強化法制思維自覺依法行事
法治思維與法治方式是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依法行政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關鍵環節,是法治國家對政府行政活動提出的基本要求。政府是否依「法治思維與法治方式」行事,是衡量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否成熟的標志之一。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中央要求「堅持依法執政,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遵守法律,帶頭依法辦事,不得違法行使權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強調領導幹部要把傳統的行政思維、領導思維、管理思維轉變為法治思維。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是建設法治政府的前提。公務員是否依法行政一定程度上取決於是否具有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在「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的立法背景下,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必須不斷提高公務員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問題的能力。
加強對公務員法治思維與法治方式的培養。省委書記趙正永同志提出要「樹立法治思維、運用法治方式、建設法治陝西」。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強法治政府建設,需要加強公務員法治思維、法治方式的培養。
一要強化法律意識。公務員的法律意識是依法行政的最基本條件。要加強對公務員法律至上意識的教育,強化依法行政的使命感,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在思想上自覺把自己約束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之內,在工作中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分析各種問題。
二要強化依法履職。依法行政要求公務員運用法治方式處理和解決問題,依法履行職責,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在法治的軌道上開展工作。要把依法行政納入行政學院公務員培訓的必修課,注重運用典型案例剖析、情景模擬與角色扮演等方式,強化公務員法治方式的鍛煉,提高依法辦理實際事務的能力。
三要強化學習機制。學習是法治素質和依法行政能力的基礎。要建立和完善公務員學法制度,構建學法長效機制,將法律學習常態化。加大對公務員憲法和法律知識的輪訓、新法律法規的專題培訓,切實提高公務員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