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學方法與現代

法學方法與現代

發布時間: 2022-09-14 02:56:29

A. 羅馬法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的價值

羅馬法的分類
羅馬法學家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標准將羅馬法劃分為下列四類:
1、公法和私法;
2、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3、市民法長官法(裁判官法)。
4、萬民法和自然法;
和其他的古代法律相比,羅馬法頗為人們所稱道,其理由不僅在於羅馬尤其是其私法被奉為現代民法的模範文本的事實,更在於從羅馬法中體現出來的統帥整個羅馬法律制度的靈魂性內核——羅馬法精神。

大體而言,法的精神是指法律制度包含的法的觀念,[1]是指支配法律現象和法律文化體系的價值信念系統,[2]是時代精神在社會法律領域的貫徹,是時代法律文化的內在精神特質,是對法律制度運行和發展起支配作用的法律價值基礎,是一個民族法律價值的靈魂。[3]依上述界定,羅馬法精神乃指適應羅馬社會商品經濟交易要求、反映羅馬時代文化特質與政治結構的抽象的觀念性原則,這些觀念性原則統帥、指導著羅馬人的生活包括法律生活;並且它們——盡管曾被歷史塵封——能夠被現代的人們從歷史的故紙堆中發現,它們是自然法精神、私法精神和理性精神。

一、 自然法精神及其現代意義

說羅馬法蘊含了豐富的自然法精神就象說教會法充滿了上帝的意志—樣不會令人懷疑。梅因說:「我找不出任何理由,為什麼羅馬法律會優於印度法律,假使不是有『自然法』理論給了它一種與眾不同的優秀典型」。[4]但是,如果要追問羅馬法如何就體現了自然法精神,則需頗費一番口舌。

自然法首先表現為一種哲學思潮,此可在赫拉克利特、蘇格拉底、柏拉圖以及亞里土多德處略見端倪。其後,它被斯多葛派學者所繼承,並與法律發生密切的聯系,在此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作用的靈魂人物當推西塞羅。西塞羅教導我們說:

「真正的法律乃是一種與自然相符合的正當理性,它具有普遍的適用性並且是不變雨永恆的。羅馬的法和雅典的法律並不會不同,今天的法律和明天的法律也不會不同,這是因為有的只是一種永恆不變的法律,任何時候任何民族都必須遵守它;再者,人類也只有一個共同的主人和統治者。這就是上帝,因為他是這一法律的制定者、頒布者和執行者」。[5]

西塞羅及其學說成為當時羅馬社會的流行話語,此影響了羅馬法學家。在公元6世紀的《法學階梯》中我們可以直接目睹自然法被這些法學家嵌入羅馬法中的效果。在《法學階梯》第一、二卷里,羅馬法被明確地區分為三部分;自然法、萬民祛和市民法。自然法被界定為:自然法是自然界教給——切動物的法律。因為這種法律不是人類所特有,而是—切動物都具有的,不問是天空、地上或海里的動物。由自然法產生了男女的結合,我們把它叫做婚姻:從而有子女的繁殖及其教養。的確我們看到,除人而外,其它一切動物都視為同樣知道這種法則。[6]

在羅馬法文本中,這種直接賦予自然法以顯明的力量的情形並不多見,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得出羅馬法受自然法精神的浸潤的結論。因為羅馬法學家把自然法哲學注入法律決不是採取機械的、教條的方式進行的。「如果我們只計算那些肯定歸屬於斯多葛派教條的法律條文的數目來衡量斯多葛派對於羅馬法發生的影響,這將是一個嚴重雖然是報普通的錯誤」。[7]斯多葛派對於羅馬法的貢獻,「並不在於它們提供給羅馬法的特殊論點的數量,在於它們給予它的單一的基本假設」。[8]這個基本假設被後人冠以「不言而喻的真理」——那就是:人是生面平等的,每個人都有追求生命、自由、財產和幸福的自然權利——法律的—切規定都必須以此為最高原則。

到此為止,我已經初步闡述了自然法滲透入羅馬法這—事實。與此同時,有關自然法的概念及其內涵還未及說明,而這二者對於把握自然法精神是頗有助益的。

前已述及優氏《法學階梯》對自然法的界定,但這僅僅是諸多版本中之一種而已。實際上,人們對自然法的理解從來就投有取得過共識;他們把它或者理解為某種物質、行為或概念的性格和品質;或者認為是宇宙的天然秩序及其體現的特徵;或者是人與人之間特定關系的天然緣由,例如血緣關系;或者是人類的善良感情和普遍的道德意識;或者是理性。[9]透過這紛紛擾擾的爭論,我們可以發現一些共同的東西。

首先,自然法不是為體現立法者意志而產生的,並且同公正和正義永遠相符合。因此,自然法總是正義的衡量標准和保護傘。在現實中,某件事物或行為是否公正、正義,不局限於拿它和實定法相比較,更重要的是它是否符合於自然。與自然相符合便是自然的,因而也是正義的。此明顯區別於實定法。一般而言,實定法「表現至少部分表現為立法者的任意創制的法」,[10]因而它是否公正、正義則是有待進—步確證——一般的說法是,它並不總是如此。

其次,與上述相聯系,由於自然法的正義化身的形象以及自然普遍存在的理論,導致了自然法的普遍性的結論。從空間效力、對人效力而言,實定法只局限於特定的地區和特定的人,如羅馬市民法只適用於共和國境內的羅馬市民。而自然法穿越時間、空間的限制,不分種族、性別、財富、智力而適用於所有人,不拘是貴族抑或平民,自由人亦或奴隸,也不僅是現在如此,將來亦如是。在自然法慈祥的目光下,現實中的種種差異都已被自然法所過濾,剩下的都是同樣赤裸的平等靈魂。

再次,由於自然法並不體現立法者的意志,人們可能會問:它是如何產生的?對這個問題照例有不同的答案。有人認為自然法產生於自然,有人認為其來源於上帝,亦有人認為其源自於人之本性,不一而足。但不管歧義是如何之大,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即來源上的先驗性。先驗性賦予自然法以神秘性,而神秘性又往往與神聖性有著莫名其妙的關聯。

歷史地看,自然法觀念雖歷經數千年,其間命運多舛,但迄今仍有著重要意義。

首要的意義在於它為人們批評社會安排提供了參考坐標。

現代社會愈來愈趨向於認為實定法是唯一的法的淵源,從而導致法律淪為肆意統治的合法根據。這與羅馬法是相違背的。在羅馬法中,自然法與市民法二者是不一樣的,市民法只是自然法抽象指令的具體化。自然法高於市民法,市民法必須以自然法為坐標和准繩。「法學家顯明地把『自然法』想像為一種應該逐漸吸收各種民事法律的制度」,[11]因為自然法是正義的化身。

自然法描繪的公正、正義的美麗圖景,是人類文明進程的燈塔。在它的指引下,人類穿越歷史的驚濤駭浪從野蠻走向文明。自然法是一種理想,一個座標,雖然並不能夠(很快)實現,但它「能夠提供一種用於評價國家法和限制政府權力的普遍性的准則」[12];並且,「幸虧由於自然法觀念的發明,對社會安排進行激烈批評才第—次了可能」。[13]所以梅因說:「這個概念的所以有其價值和作用,是因為它能使人在想像中出現一個完美法律的典型,它並且能夠鼓舞起一種要無限接近於它的希望。」[14]

其次,自然法有助於確立法律信仰精神。

伯爾曼有言曰,「沒有信仰的法律將退化成僵化的教條」,「而沒有法律的信仰,……將蛻變為狂信」。[15]這樣的聲音現在聽起來仍震聾發饋。一個人沒有信仰會導致狂妄,一個社會沒有信仰會導致混亂。非法治國家自不待言,因為那裡從來就沒有法律信仰。法律只不過是治理的工具,必要時用一用,但不用也無妨。所以在那裡,法律總是淪為人們的笑柄。即使是在法治國家,受各種現代思潮以及行政權力擴張的事實影響,法律信仰也正遭受嚴重的危機。因此,當前的形勢與未來的目標要求我們確立法律信仰的精神,而自然法恰有志於此。

自然法是正義的法、理性的法,是與人的本性、自然本性相協調的法,因而自然法是神聖的法。在自然法面前,單個人是卑微的但是平等的。人們對正義的追求、對自身的認同產生了對自然法的信仰,歷史上相繼出現的古典自然法學派、復興自然法學派的興起即為明證。自然法與實定法之間雖有區別,但並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兩者皆為正義的繩索而捆綁——畢竟實定法是自然法抽象原則的具體化。因此,人們對自然法的信仰移情為對法律的信仰;信仰實定法是因為其中蘊涵的自然的正義,是對正義的頂禮膜拜。

再次,自然法為法律全球化提供了理論上的一個腳注。

當前法律發展的—個顯明特徵乃是法律的全球化運動。不同國家和地區在立法過程中相互借鑒與吸收對方成功的範例,兩大法系之間也逐漸開始了其相互融合的實踐。此種現象的成因或許很復雜,自然法也許能成為其中的一個腳注。

蓋尤斯在《法學階梯》中宣稱:凡依靠法律和習慣統治的國家……,部分地運用了為整個人類共有的法律……。而自然理性在整個人類中確立的東西則是為全人類平等遵守的,它被稱之為萬民法(jus gentium),因為它是萬國適用的法律。[16]在蓋斯看來:由於萬民法是一個普遍的或者極為普遍的規則體系,所以萬民法就是自然法(jus natural)。

既然自然法為整個人類所共有、為全人類所遵守,因而全球各個國家之間的法律趨同現象也就並不令人驚訝了。事實上,自然取得中的先佔原則、男女關系中的自然婚姻以及貿易制度中的讓與、買賣等,各國法律規定皆大同小異。因為它們都是與自然相—致的。相反,那些各國法律規定大不相同的原則是否都與「自然」相一致倒是值得認真探究的。

二、私法精神及其現代意義

討論羅馬法的私法精神,也許應從公、私法的劃分開始。《法學階梯》第1卷第1篇第4段:法律學習分為兩部分,即公法與私法。公法涉及羅馬帝國的政體,私法則涉及個人利益。在羅馬法文本中,《法學階梯》只論述私法,附加一些刑法和程序法的媒介性主題;《學說匯纂》也是如此,但在第1卷不成系系統地論了一些官員的職責;《法典》十二卷只有最後三卷涉及公法。[17]因此,僅從數量而言,羅馬法大量篇幅皆為有關私法之規定。「事實上,僅僅私法才是許多世紀以來人們認真注意的對象,公法彷彿是個徒有其名的、無用的、甚至是危險的對象。羅馬沒有我們所理解的憲法或行政法。刑法也只是在私法周圍發展,因而它基本上似乎是有關私人(犯法者和受害者或其家屬)的事務,刑法實際上從未成為公法部分,從未達到私法那樣的發展程度。」[18]

私法條文的多寡只是從側面說明了羅馬人對個人利益的重視,還不能必然推論出羅馬人已經具有了現代人的私權意識。但是在自然法精神的沐浴下,羅馬人做到了這一點,其私法精神迄今仍為學者津津樂道。那麼什麼是私法精神呢?承認個人有獨立的人格,承認個人為法的主體,承認個人生活中有一部分是不可干預的,即使國家在未經個人許可時也不得干預個人生活的這一部分。[19]此即為私法精神的真義。私法精神主要表現為平等原則和意思自治原則。[20]

體現羅馬私法精神的第—個理念為平等。假如說羅馬法制度是不平等的,那麼這個結淪幾乎不需要論證,因為羅馬法規定「一切人不是自由人就是奴隸」,階級差別的存在是人類社會的最大的不平等。既然如此,那我們緣何說羅馬私法精神體現了平等觀念、原則呢?因為盡管羅馬社會是奴隸社會,但羅馬法的制度安排卻蘊含了平等性的因子,蘊含了對平等的樸素追求,不平等的瑕疵不應該掩蓋平等的光輝。

羅馬法首先是調整平等市民之間的法律制度。在羅馬法中,「一切權利均因人而設」,但並非一切人均為羅馬社會的權利主體。除了是人以外,還需具備其它基本條件:是自由的,而且就市民關系而言,還應當是市民。因此,凡是合乎上述三個條件的就可以成為羅馬法上的平等主體。奴隸,一般不是權利主體而是權利客體,但是在取得自由人身份以後享有完全的權利能力,變成為自由人和羅馬市民。即使是未出生的嬰兒,也處於同新生兒完全同等的地位。[21]所以保羅說:「當涉及胎兒的利益時,母體中的胎兒象活人一樣被看待,盡管在它出生以前這對他人毫無裨益」。[22]

從行為能力而言,在羅馬法中,精神病人和幼兒沒有行為能力,未適婚人包括「近幼兒」只有限制行為能力,他們未經監護人准可不能履行某些可能使其財產減少的行為,而且在新法中,未成年人受到保佐。被禁治產的浪費人被等同於未適婚人。奴隸雖然沒有權利能力,但他擁有為主人的利益並以其名義履行適法行為的能力。除上述人以外,所有人皆可以因一定的法律事實或適法行為而取得或喪失財產。並且在此財產流轉過程中,他們的地位始終是平等的,因為在羅馬法中,「在作為其核心的債務法裡面基本上從當事人平等情況出發,不大考慮不平等人之間的合同」。[23]所以任何意思瑕疵包括障礙性錯誤、詐欺、脅迫、非法行為等有違平等原則的行為都為法律所否棄。

羅馬人對平等的追求發展到後來逐步侵蝕了奴隸制度和家庭制度。奴隸在羅馬帝國後期地位已大大改善;羅馬的已婚婦女在帝國時期實際上己獨立於其丈夫,妻子可以自由地很容易地同丈夫離婚。家子也可以擁有自己的財產,如軍功特有產;甚至帝國後期還規定了父親在撫養子女方面的義務。[24]總體而言,羅馬法體現了樸素的平等精神。如果要追究這一現狀的原因,那可能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因為歷史上的每一發展都是由許多同時發生的相互影響的因素決定的,而且要衡量其中某個具體因素所起的作用,往往也是困難的。

羅馬私法精神的第二個體現為意思自治原則。意思自治原則意味著法律主體能夠依己的意志獨立地作為或不作為,不受外部其它人的干涉。但這種作為或不作為不能侵犯他人的合法利益和社會的利益。羅馬法的原則「公法不得被私人簡約所變通」、「私人協議不變通公法」[25]即為意思自治的外部制約的表現之一。所以在《法學階梯》中,自由的定義是;做一切想做之事的自然權利,以受法律禁止或強力阻礙為限。[26]

在羅馬的法律制度中,意思自治原則的體現較為廣泛。例如,脅迫行為往往會導致其在法律上的無效、主體擁有一定程度上的遺囑自由等。但能夠較為成功地說明羅馬法意思自治原則的也許是有關債的轉移、變更以及契約制度。在羅馬法中,最初債權同債務一樣也向繼承人轉移,而且產生於私犯的債最可能也是可向繼承人轉移的。但是,它們不能以其它方式在不同的人之間相互轉移,這是羅馬法的原則。但這一原則在羅馬法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必須面對貿易的需要作出讓步。既然債具有財產制度的明顯特點,就不可能遲遲地不變為貿易的手段。因此後來,「任何債權均可轉讓,無論產生於契約、私犯或其它債因。」[27]

債可以轉讓的同時,也可以進行各種各樣的變更。無論是為了減少、增加,還是為了根據各種原因改變其初始的效力,或者是為了在主債上附加配有自己的訴權但仍具有附屬性的債。當事人可以通過「無形式簡約」或要式口約按照自己的意願對債加以變更。[28]更能體現意思自治原則的也許是契約。在羅馬法中,當事人可以依自己的意思來創設權利義務關系。如在口頭契約中的誓約、嫁資口約中,只要當事人作出允諾後,債即產生。在更為普遍採用的要式口約中,未來債權人獨立地提出問題,未來的債務人自主地對應回答。比如:「你給嗎?」「我給」:「你答應嗎?」「我答應」:「你承保嗎?」「我承保」:「你擔保嗎?」「我擔保」:「你做嗎?」「我做」。只要這些公式般的問答相互完全吻合,雙方的債權債務關系即告成立。在合意契約、實物契約、簡約和協議中,無處不能發現當事人獨立自主地設權行為。

平等原則和意思自治原則作為私法精神的體現,一直以來就沒有被人們所遺忘。相反,在當代社會尤其是當代中國,重提私法精神還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首先,被歷代學者所傳唱的私法精神的彰顯隱含了—個共識性的前提,即對把法律兩分為公法與私法表示認同,而這種法律的劃分方法至今仍有其理論的和實踐的意義。對法律進行分類是學者們樂此不疲的事情。公、私法的劃分引導人們在法律學習、法律研究中對復雜的法律現象有較為清晰的全面把握;同時,它還揭示出法律有著不同的功能指向,其一指向「公」即國家,其二指向「私」即個體,這種二分法的利益功能指向有助益於人們認識法律。

羅馬法高揚的私法精神還造就了這樣一種信念;私權不應為國家公權任意粗暴干涉。某種意義上此限制了國家公權力的誤用與濫用。雖然在羅馬法中私人的合意不能違反國家的強制性規定,但同樣國家強制力也不應蠻橫地干涉公民之間的合意以及隸屬於公民自身的基本權利。從自由資本主義時期的洛克、孟德斯鳩到法國的人權宣言和美國的獨立宣言,皆對政府權力的擴張性、侵略性表示了懷疑和擔心,並分別從理論上和制度上給予了切實地制約。現代社會全球性的國家干預的經濟政策取代了自由放任經濟政策,國家廣泛運用立法、司法、行政手段規制和調節社會生活,司法管轄權的法律體系的多元化日益被單獨的中央立法和行政法規取代,法與政治的關系日益密切,私權在強大的國家面前更顯弱不禁風。因此,重提私法精神,再塑私人品格在當代社會尤顯必要。

不惟如是,羅馬私法精神的全球傳播也激發了社會主體的獨立意識,為主體擺脫各種形式的依賴關系提供了理論上的指導。平等原則的深入人心不但影響了羅馬法律制度,在當代社會也激勵著人們為達到這一目標而努力,它是人類擺脫依附的前提與基礎;意思自治原則給予了主體自我行為的自由,主體有權利選擇做什麼或不做什麼、如何做、和誰做等,此為主體擺脫依附性創造了現實可能性或提供了達到這一目標的手段。一句話,私法精神不會因時間而褪色。相反,在文明過程中它愈來愈為人們所珍重。

三、理性精神及其現代意義

羅馬法包含豐富的理性,這是中世紀與現代人的共識。人們總是在不同的場合提醒我們羅馬法是理性化身。蓋伊。柯克雉爾認為:

羅馬法不是我們的普通法,在法國不具有強制力,但它因被看成是理性。……「求助於羅馬法」,我們這個意思是說,求助於羅馬法的靈活性和羅馬法的性,而不是我們迫於無可奈何。……德。杜則認為法蘭西習慣法和成文法才是我們的普同法,他把羅馬法僅僅看成是寫下來的理性。[29]

這樣一種理性的羅馬法給予後人的並不僅僅是一些可資參考和憑吊殘章段句,相反,「羅馬法的敕令和解答,無論是單個的或整體的,都構成了在羅馬法學家自己心目中絕沒有構成的一種書面自然法,一種書面理性,他們將羅馬法連同《聖經》、教父著述以及教會的法律—起視為神聖的典籍。」[30]

羅馬法的理性主要表現為:法律推理與研究的方法、模範的法律制度、法律的分類模式和法典化傾向及成就。就法律方法而言,盡管羅馬法學家在他們對法律的探索過程中是極其講究實際的,他們將規則僅僅視為是「對事情的簡要陳述」。但是,他們在公元2世紀和1世紀引進了希臘辯證推理方法,[31]同時對一般的法律制度進行高度的抽象概括。其導致的結果是——正象馬克思在他的《黑格爾法哲學批判》一書所說——「其實是羅馬人最先制定了私有財產的權利,抽象的權利,抽象的人格權利。」「羅馬入主要興趣是發展和規定那些作為私有財產的抽象關系的關系。」

模範的法律制度是羅馬人值得驕傲的一面。羅馬法中債的制度、物權制度、人格權制度歷經二千年依然顛撲不破,為後人所親睞。確實,羅馬法為後世提供了基本的術語體系,這從當代民法學的經典文本與古羅馬經典文本之間的對比中可以發現大量的證據。另一「方面,羅馬法有關法律體系的分類也浸淫了理性的光輝。首要的並且對後世影響極大的分類方法乃為公法與私法的劃分;次要的則為自然法、市民法和自然法、市民法、萬民法的分類模式。人們很難想像這種觀點,即認為這種分類模式不是理性指引的結果。

也許最為突顯的理性的表現為法典化傾向及成就。一般而言,「法典自身是高度理性的體現」[32].事實上,羅馬法開始於一部法典(十二表法),也結束於一部法典(優士丁尼民法大全)。法典化來源於對法律的普遍性和系統性的追求的沖動,這種追求的成功實現的前提在於人們承認人本身具有相當程度的理性,依據它人類能夠認識、解決法律中的問題,從而最終獲致法律的完美狀態。因此,任何——部法典都散發出程度不等的理性氣息,羅馬法文本亦如是——近現代以來的法典編纂逃不脫優士丁尼民法大全的事實即為此—觀點的例證。

當然,古典時代羅馬人的理性觀念是古樸的——和現代相比。它在概念上屬於一種自然理性,而在方法上則是一種形而上學的思辯理性。盡管如此,羅馬法的理性精神迄今仍有借鑒意義。

盡管在今天看來,羅馬人事實上還是比較關注對實際問題的探討,但這一事實並不能抹殺羅馬人非凡的抽象思維與邏輯能力。理性的力量盡管並不是無窮的,但其重要性亦不容忽視。在法律創制過程中,是以理性為先導還是以經驗為先導是一個較為重要的問題。如果在立法中全部遵循「摸著石頭過河」或「成熟一個制定一個」的思路而不充分利用理性的超前性、預見性,有可能導致法律體系的互相矛盾、混亂並且可能產生立法嚴重滯後的狀況,這對一個國家的法制建設而言頗為不利。

重視理性的作用,在某程度上亦有助於法律專業化的目標實現。羅馬時代法學家的作用空前高漲,他們的言論和觀點被寫進教科書和法典中。一般而言,法學家和法律職業者所受的訓練足以使他們擺脫各種偶然性的支配,他們更多時候是依賴於他們所受訓練,運用分析推理、辯證推理的方法來運作法律;並且,高瞻遠矚是他們區別於非法學家職業群體的標志之一。他們也重視經驗,但他們不是用直覺去體驗,而是理性地去分析、歸納、推理這些經驗。總之,盡管他們的理性有限,但他們會最大程度地運用理性並且其結果總是大多符合於理性。

結 語

B. 三大法學學派及其主要觀點是什麼

三大法學流派指的是新自然法學派,分析實證主義法學派和社會學法學派這三個在現代西方影響較大、占傳統地位的法學流派。他們的法學理論,是西方人在探索真理過程中留下的足跡,這對我們認識人類法的發展歷程、規律及本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對於中國的法制現代化和法治建設,亦具有重要的借鑒價值。

一、新自然法學的啟示意義

在西方法律思想史上,新自然法學是西方自然法思想傳統的繼承和發展。自然法思想的意識可以追朔到西方文明的起源並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被人們在不同的時期為不同的目的而使用,它的形式不斷翻新,內容不斷完善。產生於20世紀特殊社會環境的新自然法學派,主要代表人物有馬里旦、富勒、羅爾斯和德沃金等等。他們的新自然法學說(或價值論學說)各有側重點,各不相同,然而卻共同的體現出自然法觀念的思維形式。他們不約而同地認為,法律應當關注某種應然性,法律的發展應當遵循一定的價值原則並體現一定的價值要求。無論是馬里旦的神學自然法、富勒的"程序自然法"、還羅爾斯的正義論或德沃金的權利論,無不"注重研究法產生和存在的根源或基礎,法的目的和意義以及法應追求的理想境界"③ 他們的手中都有一份"價值表",為應然的法律之制定和評價提供了所依據的標准。新自然法學派強調法本身是一個價值系統,必然反映一定的價值關系,極為重視法的合理性和道德性。他們通過總結、抽象和思考,為法律的建構鑄造了理想的框架和模型。

二、分析實證主義法學的啟示意義

分析法學在現代主要以凱爾森和哈特為代表,它基本上繼承了傳統的分析法學的理論,嚴格地區分"實際上是這樣的法律"和"應當是這樣的法律",著重對實在法進行邏輯分析而不作有關的價值判斷,否認價值和道德的必然聯系。 凱爾森指出,價值判斷在性質上是主觀的,因而只能是相對的;人們不能用理性認識來回答有關法的普遍和最高價值這一命題;對於自然法學中的絕對正義,他認為這"是一種自欺或者等於一種意識形態"。④ 既然對正義持道德懷疑論和不可知論的態度,⑤ 於是凱爾森認為,正義只能是一種"合法性",應當建立與價值無關的純粹研究法律結構的法律科學(即所謂"純粹法學"),"就其對象實際上是什麼來加以敘述,而不是以某些特定的價值判斷的觀點來規定它應該如何或不應該如何"。⑥ 哈特給法下的定義是"法律是

一種特殊的規則",這是他的"語義分析法學"的基本原理,他以奧斯丁的分析實證法學作為重要的理論淵源,主張法律與道德有聯系但"並無必然聯系",法律應當採用"廣義的概念",即將法律的效力和法律的非道德性區分開來,以體現除了道德之外法律的所有其它復雜的特徵。分析實證主義法學把我們從自然法學家法律的"理想國"中拉回到實證的 現實世界,在對法律形式的邏輯分析上運用了更多的新的方法,繼承了傳統分析法學對實定法的重視和研究,也吸收採納了其它法學流派的合理成分,內容豐富,頗具影響。

三、社會學法學的啟示意義

社會學法學誕生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是在社會學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實證主義的法學思潮,"它用社會學的理論和方法來認識和研究法律問題"⑦ 社會法學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狄驥、埃利希和龐德。狄驥提出了"社會連帶主義"學說,體現出社會本位的價值觀,關注社會的整體利益,強調社會義務。埃利希則以提出"活的法律"的觀點而聞名於世。他認為,這種"支配社會本身的法律",盡管並不曾被制定成法律條文,但"即可預防糾紛的出現,在糾紛出現後,也可以籍以解決而毋需求助於國家的法律機構"。⑧ 他讓人們注意到國家制定法之外的其他行為准則(如習慣、職業道德、行業規定等等)對於社會秩序的意義,擺脫了"純粹"法律規范分析僵化的法學研究視角和方法,將法律分析的重點引向了更廣闊的社會生活和社會環境。龐德的社會學法學理論被認為是一種典型的功能主義和實用主義理論。他提出"法律是一種'社會功能'或'社會控制'",用法律的功能性概念來取代邏輯性概念,主張"有用即是真理"。他還提出了法律社會學的基本綱領,啟示人們關注法律制度和法律學說的實際效果,強調以社會學的觀點和方法來研究法律,關注法律的作用而不是抽象內容;並且注重法律與社會生活之間的聯系。總之,社會法學"從其誕生之日起就擔負起了打破'法律關門主義'禁錮的歷史重任",⑨ 它社會本位的立場,法律社會化的研究方法和視角,對於法律的發展和一定社會的變革,其重大的啟示意義是顯而易見的。

四、綜述三大法學流派的意義

如上所述,論及現代西方三大法學流派的意義,無庸置疑,其最大的意義正是他們本身--眾多的法學家們通過對前人的承繼和自身敏銳的思考,開創出一片浩瀚的法理學思想的海洋,它們雖然不是真理,但卻是人們永恆探索真理之路的台階。無論是宏觀的構築還是微觀的探索,都給後人的研究提供了珍貴的寶藏和無窮無盡的啟示。具體來看,三大法學流派的意義如下:

(一)讓我們從多個角度窺探到法律的本質、目的和研究方法。

正如博登海默所言,真理是人們在任何特定時間的經驗的總和。法律彷彿是一座有許多廳堂的大廈,用一盞燈很難同時照到每個角落。而一個法學流派,就如照亮法律大廈的一盞燈,"橫看成嶺側成峰",他們從不同的視角,勾勒出了法律的形象。三大法學流派被美國法學家霍爾(Jerome Hall)

總結為法律中三個不可分的因素,他們分別代表著法律的價值、概念和事實。不僅在實質性的內容上,更寶貴的,三大法學流派為後人認識、研究和發展法律,提供了豐富的途徑和方法。新自然法學 提示人們注重的法的價值支柱和道德性,在法制建構時必以某種准則為依據,從而避免了法律喪失實質的正義,也避免了法學墮落為純技術性的學科。分析實證主義法學注重對"實定法"的研究,對於法律規范、法律結構、法律秩序及法律體系內部各要素的統一等等命題均有深入的探討和卓越的貢獻。他們所採用的邏輯分析和實證主義的方法,更是後人研習法律的必要工具。社會法學派則倡導"社會本位"的理念,注重法律的實際效果,重視法律與社會生活及其它學科之間的聯系,不僅如此,他們所採用的法社會學的研究方法及實用主義的態度,更是深遠地影響了西方乃至全世界法學的發展趨勢。當然,無論三大法學流派的貢獻有多麼卓絕,他們都不可能是大寫的真理,都只是局部的、相對的。然而,站在歷史的尾頁,以"事後諸葛"的口吻批評他們的局限,是沒有任何意義的。真正有意義的是謙恭的弄清他們給了些什麼?我們得到些什麼?應當怎樣利用?除此之外,再沒有更大的價值了。

(二)三大法學流派適應了特定時期特定社會狀況的要求,具有歷史現實意義

任何事物的產生總是由於某種需要;而它產生之後,也必然首先服務於這種需要。西方三大法學流派正是應特定歷史時期社會經濟政治的需求而產生的;而論及它們的意義,首當其沖也正是滿足了當時社會生活的需要。19世紀中葉,隨著資產階級政權的穩固,古典自然法學"自由、平等、權利"的抽象口號已不能滿足他們鞏固既得利益、加強社會控制的要求,因此,歷史法學和分析實證主義法學應運而生,他們帶來了具體明確的法律觀念、嚴謹的邏輯體系從而維持了現實的法律秩序。二次大戰中,法西斯勢力給世界人民造成了巨大災難,這喚醒了人們法律不能沒有正義的標准和相對普遍的價值准則,⑩ "無論善惡"的法律只會助紂為虐,戕害人民。在這背景之下,新自然法學得以出現,重新正視和評價法律的道德性、正義、權利這些"古老的話題",確保了法的價值依託。而社會法學派的歷史背景則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期,西方資本主義發展陷入了"瓶頸",經濟危機連續爆發,百業蕭條,人心浮動,傳統的自由主義、經濟放任主義和"法律關門主義"均受到社會現實的質疑和轟擊,國家對社會經濟生活的干預、打破"法律系統獨立論"的束縛成為必然的趨勢。法社會學"對症下葯",倡導社會本位,注重法與社會生活與其他學科的聯系,主張充分發揮司法的能動性,因而出現伊始便受到變革者們的熱切歡迎。在"需求"最為迫切的美國,更是成為長期主導法學界的學派。由此可見,思想領域的任何發展和運動均產生於一個時代的社會經濟結構,同時也為這個時期提供了一種"自持之勢"⑾

,也就是產生著歷史的現實意義。

(三)三大法學流派繼承並發展了西方法哲學的傳統學說,使這些思想以更合理的形式得以流傳

三大法學流派除了法社會學派產生較晚,無所謂"新"、"舊"之分外,其餘二者都可以冠以"新"的名號。新自然法學派自不必說,凱爾森、哈特的分析法學也是在奧斯丁"舊"分析法學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而成的。當代西方的法學流派,既繼承了各自"祖傳"的學說,又互相吸收對方的某些合理因素,呈現出相互靠攏的趨勢。如新自然法學較古典自然法學,少了一些"形而上"而多了一些"操作性",迎合了社會實證主義潮流的要求;而新分析法學則批判奧斯丁的"法律命令說",並在一定程度上承認法的價值即"自然法最低限度的內容"之存在,顯現出對自然法學說的吸納。正是這種"修補"和相互的借鑒,使得西方的傳統法律學說沒有因為歷史的發展和自身的缺陷而遭受淘汰的厄運。而是以一種相對當代社會經濟生活來說更合理的新形式得以傳承。西方法學,正是在這種否定之否定的循環中發展至今,它們對傳統--也就是民族文化的內在秩序承繼與遵從,同時又緊扣發展中的社會狀況而自我更新,因而產生和完備出一套與西方社會相適配的法律體系。在市場經濟的現代社會,具有某種普適性而為其他民族所競相學習和借鑒。

(五)現代西方三大法學流派對中國法治建設的啟示意義

斗轉星移,時光飛逝。人類社會步入"現代"的殿堂已五百年有餘。上世紀初葉,隨著西風東漸,中國社會開始由"古代的、傳統的社會體制向近現代文明過渡"⑿ 盡管中西法律文化的底蘊和發展的路徑大相徑庭;盡管"外國的經驗不可能代替中國的經驗"⒀ 但誰也無法否認人類社會和法律科學發展規律的客觀性,無法否認市場經濟社會關系的共同性,也無法否認西方法律文化發展至現代的先進性和一定程度的普適性。建立健全的、符合現代精神的法律文明體系已成為當今社會的共識。而在借鑒的過程中,我們必需首先關注西方的法哲學思想,因為它是法律文化首要的組成部分,思想代表著"知",而制度代表著"行",不知者,無以為行。⒁ 現代西方三大法學流派的法律思想,正是對幾千年來西方法學理論的承繼和發展,蘊涵著諸多西方法哲學思想的精髓。在我們虛心"求道"於西方,幾從"虛無"建設社會主義法治的今天,研究現代西方法學流派絕不是奢侈的娛樂;它"實體性"的思想、它對法學的研究方法乃至學術的精神,都當為我們所重視和學習。對待西方法律,盲目的排外自大或者"只求其用,不問其體"的盲目移植,都是不可取的。盡心研究西方法律文化及法哲學的"本真",以及這些法哲學思想與社會歷史條件的相互關系,從而發掘出西方法律"活的靈魂"為我所用,才是我們應當做的事情。

C. 古代的民法和現代的民法有什麼區別

您好!古代的民刑並沒有明顯的區分,比如唐律和現代法律有如下區別:
1、本回質區別:答唐朝的法律是維護封建統治,是統治階級壓迫人民的工具;現在的法律服務於人民是對多數人的民族對少數人吃的專政;
2、劃分的方法不同:唐律主要是以頒布的時間劃分的,分為《永徽律》,還包括《武德律》、《貞觀律》等法典;現在的法律主要是以管理的范圍劃分的,如《民法》、《刑事訴訟法》、《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憲法》、《刑法》等;
3、服務的社會背景不同:唐律是封建社會的法律,現在的法律是社會主義社會的法律;
4、執行的結構不同,唐代主要是大理寺、刑部等,現在主要是司法機關和人民檢察院。
如能提供更多信息,則可給出更為周詳的法律意見。

D. 法學論文研究方法有哪些

法學畢業論文的准備工作

(一)搜集材料
所謂准備,主要就是充分佔有資料,研究、參考他人的看法。材料越多越好,材料不夠就寫不出好文章。讀的書看的論文很少,知識貧乏,是沒法寫論文和提出新的見解來的。
如何搜集資料?可以圍繞法學畢業論文的選題方向和具體題目,去圖書館、書店,查找有關的專著、論文集、主要法學期刊以及最近幾年的統編教材,也可以在網上搜索、查找法學論文。搜集材料的過程,就是調查研究、思考鑽研、形成論點的過程。
(二)提煉材料,確定論證的主題和方法
在提煉材料的過程中,通常有三種情況:
一是同意別人的論點,但自已有獨特的感受,可從新的角度補充新的理由,豐富別人的論點。
二是不同意別人的見解,可以展開爭論,但必須注意忠實地引用原文,說明自己的理由。
三是受了別人的啟發,在別人見解的基礎上產生新見解,或者別人沒有講到,自已有見解,只要言之有理,也是創見。
論文的主題,是一篇文章的核心和靈魂。法學畢業論文的主題,就是作者對這個法律問題研究成果的基本觀點。主題應力求做到以下五點:
一要正確,符合法理和客觀規律。
二要新穎,具有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不人雲亦雲。
三要直白,不要隱諱。法學畢業論文的主題越直白明確越好,要讓讀者一看就知道,一看就懂,不能讓讀者雲山霧罩,看後不知道說的是什麼。
四是主題要貫徹始終,在文章中不能改變,應圍繞中心和基本觀點去寫。
五是主題要簡明,理論要深厚。
論證方法是說明主題的基本方法。一般來說,法學畢業論文的基本論證方法是立論,即確立文章的基本論點,圍繞這個主題,全面闡述它的正確性、必要性和適用性。有時,也適當運用駁論的方法,如針對某個問題學術界有幾種不同的觀點,對它們進行評析,然後提出自己的觀點。從具體的論述方法來看,一般使用歸納法和演繹法。
(三)法學畢業論文提綱
擬寫法學畢業論文提綱的主要好處是幫助自己從全局著眼,構建論文的基本骨架,明確層次和重點,簡明具體,一目瞭然。論文定稿後,修正或保留的提綱就變成了目錄。提綱可以幫助我們把材料組織成一個理論系統,而不是毫無層次、毫無邏輯聯系地羅列和堆砌在一起。

法學畢業論文的初稿
(一)運用邏輯思維寫學術論文,邏輯上有兩種科學方法,一個是演繹,一個是歸納。所謂演繹,就是從一般到特殊(個別);所謂歸納,就是從特殊(個別)到一般。依靠邏輯思維所產生的分析能力,對他人的觀點作出補充、發揮、糾正、批駁,就自然會形成自已的新觀點,寫出自己的法學畢業論文,就不會只是停留於抄錄他人現成的觀點和材料。
(二)主題突出,論點鮮明
(三)結構嚴謹,層次分明
(四)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五)文字表述清楚准確、簡練流暢

法學畢業論文格式和規范要求
(一)法學畢業論文格式
列印使用B5紙,便於存檔,裝訂線在左面。法學畢業論文列印一般用宋體。文章題目用3號黑體,題名應簡明、具體、恰當,能概括文章的特定內容,一般不超過20個字。正文內標題末不用標點符號。
一級題序及標題用「一、二、三……」序號和小3黑體。
二級題序及標題用「(一)(二)(三)……」序號和4號黑體。
三級題序及標題用「1、2、3……」序號和小4黑體。
四級題序及標題用「(1)、(2)、(3)……」序號,不用黑體。
正文用小4號宋體。這樣,文章就眉清目透,井井有條。
當然,這種分題也不是絕對的,要結合實際,該怎樣分,就怎樣分,但要遵循分題的規則。此外,分成幾級題目也是可以變通的,例如不用「1、2、3……」,改用「一是、二是、三是」或「第一,第二,第三」、「其一,其二,其三」也是可以的,但是,無論用什麼,都要層次清楚。
法學畢業論文格式為:封面;題目;摘要;關鍵詞;目錄;引言;正文;結論;注釋和參考文獻。
封面的作用在於使別人知道這是一篇法學本科畢業論文。
摘要是指摘錄下來的要點,主要是表述本文的主要觀點,一般為100—200字。摘要的寫作方法,我認為包括兩部分:一是用一兩句話簡要概括論題的意義,二是將法學畢業論文幾部分內容表述為闡述論文觀點的一段話。關鍵詞是反映論文主題概念的詞或片語,一般應選3—8個。
(二)法學畢業論文注釋
現代學術視注釋為學術規范與紀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術論著和文章中,注釋不是裝飾品,它具有重要意義:
一是引用他人成說,注示出處,既表示相關論說非作者獨造,並對他人成果給予應有之尊重,又可為讀者提供該領域的文獻信息,以便利後來之研究。
二是反映了作者觀點與其他學者觀點的聯系與區別,或者是對作者自己觀點的進一步說明,因而,也是正文不可缺少的補充部分。三是大量的引文意味著作者的研究的確是在前人和他人的研究成果及所積累的資料基礎上進行的,不是憑空捏造的。
注釋要寫得規范。最規范的,就是《法學研究》的注釋方法:分為著作類、論文類、文集類、譯作類、報紙類、古籍類、辭書類、港台著作、外文類等九個類別,並有注釋例;非引用原文者,注釋前加「參見」;引用資料非來自原始出處者,註明「轉引自」;等等。詳細的內容請看《法學研究》上的注釋體例和文章的注釋方法。
為提高刊物質量和文獻信息計量、評價與研究的水平,促進學術成果在網路化、數字化條件下的交流與傳播,教育部2000年1月頒發了《中國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編排規范》(修訂版),其中注釋主要用於以文章篇名、作者等及文內某一特定內容的解釋和補充說明,注釋序號用帶圓括弧的阿拉伯數字表示;參考文獻置於文本,採用順序編碼制,在引文處按引用文獻在論文中出現的先後順序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碼,序號置於方括弧內,並列舉了其格式,詳情請看《河北大學學報》(社科版)或其它中文社科學術期刊。
寫法學畢業論文,上述兩種注釋方法,可選擇一種使用,但不能交叉使用。

法學畢業論文的修改定稿、答辯
法學畢業論文初稿完成以後,應再三修改,審查是否符合要求。大到問題是否提得鮮明中肯,論點和論據有無說服力,結構層次是否嚴密合理,小至文字的修飾加工,有無廢話,語言表述是否簡潔准確,通順流暢,符號使用是否恰當,等等。自己修改後,再交給指導教師進行修改,然後定稿。
為了使法學畢業論文能真實地反映學生的理論水平和科研能力,建立論文答辯制度是一種積極有效的措施。答辯是畢業論文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對畢業論文的全面檢查。
答辯首先由學生本人簡要介紹論文的寫作目的和思路、主要觀點,然後由答辯委員會向答辯人提問,讓作者略作準備做出回答,從而進一步考查作者對所論述的問題是否有深廣的知識基礎,創造性的見解和充分扎實的理由。答辯提出的問題,不管作者當場是否能作出完善的回答,都是對於作者一次很好的幫助和指導。

E. 現代法理學的只要流派介紹

法學流派名稱
代表性觀點
主要代表人物
主要代表作
注釋法學派
把羅馬法作為理性的規范來研究,主要是採用文義解釋的方法,對羅馬法加以注釋
阿佐(意)
《法典匯編》
《習慣注釋法》
阿庫修斯(意)
《通用注釋》
評論法學派
注重聯系實際生活來解釋羅馬法,強調羅馬法與教會法、日耳曼法習慣法和中世紀城市法的結合,目的在於應用羅馬法。除注釋方法外,還注重論述。
巴爾多魯(意)
《<學說匯編>評述》、《羅馬前期法典九卷評注》、《羅馬後期法典標准評注》
巴爾杜斯(意)
《<學說匯編>第一部評注》
古典自然法學派
1、 除國家制定的實在法之外,還有一種凌駕於實在法之上的超法律的自然法。自然法是以人類理性為基礎,是一切人的共同規范,凡是有理性的人類都要受自然法支配。
2、 人們享有普遍的自然權利,人權是天賦的,人人生而自由平等
3、 人們可以自由締結契約,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
格勞修斯(荷)
《戰爭與和平法》、《論海洋與自由》、《獲法》
斯諾賓莎(荷)
《倫理學》、《神學政治論》、《政治論》
普芬道夫(德)
《法學要論》、《自然與國際法》
霍布斯(英)
《利維坦》 《論證體》
洛克(英)
《政府論》
孟德斯鳩(法)
《論法的精神》、《波斯人的信札》、《羅馬盛衰原因論》
盧梭(法)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與基礎》
哲理法學派
用哲學的方法與觀點來闡述法律理論、構建法律制度、法理學說和法律概念
康德(德)
《法的形而上學原理》
黑格爾(德)
《法哲學原理》
功利法學派
「趨樂避苦」是人的本能,它支配著人類的一切行為,因此法律也要以功利主義為基礎,立法的根本目的在於增進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
邊沁(英)
《道德與立法原理
》、《政府片論》、《刑法與補償理論》
詹姆斯*密爾(英)
《政府論》、《法學篇》、《國際法篇》
歷史法學派
1、 法是民族精神的體現,只有民族精神才是法的真正創造者
2、 發的形成與發展是自發的、歷史的、緩慢的,不能通過立法行為一蹴而就
3、 習慣法是最能體現民族意識、最具有生命力,而且又是活生生的存在於人民之中的法。習慣法優於成文的法典,是最好的法律形式
胡果(德)
《作為實定法哲學的自然法》、《市民法教科書》、《查士丁尼羅馬法教科書》
薩維尼(德)
《佔有權論》、《論立法及法學的現代使命》、《中世紀羅馬法史》、《現代羅馬法的體系》
普赫塔(德)
《習慣法》、《潘德克頓教科書》、《教會法入門》、《法理學教程》
祁克(德)
《德意志全體法論》(全四卷)、《德意志私法論》(全三卷)
溫德海得(德)
《關於前提的羅馬法理論》、《條件成就的效力》、《潘德克頓教科書》
梅因(英)
《古代法》、《古代法制史》、《古代法律與習慣》
分析法學派
1、 法律是主權者的命令,不管善惡與否,只要通過適當的方式制定和頒布,就都具備法的性質與作用,惡法也是法。
2、 法理學研究的對象只限於實在法,只需對實在法進行分析研究,法的價值判斷是倫理學的任務
奧斯丁(英)
《法理學范圍之確定》、《法理學講義》
霍德蘭(英)
《法理學的要素》
格雷(美)
《法律的性質與淵源》
目的法學派
1、 法的來源是實用的目的,目的是法的創造者。法不是歷史因素自發的產物,而是人們有意識地為達到一定目的而制定的,這個目的就是社會利益。
2、 倡導為權利而斗爭,認為其是為達到保障社會利益的目的所採取的手段。
耶林(德)
《法律的目的》、《為權利而斗爭》、《法理學的詼諧與嚴肅》
實用主義法學派
1、 把法律理解為「與社會方便的東西」
2、 把法律視為經驗的總結與體現,強調法官不能僅從邏輯出發,而要從社會現狀出發來進行裁判。提出法律預測的觀點,認為法律是對法院事實上將做什麼決定的預測。
霍爾姆斯(美)
《普通法》、《法律的道路》
布蘭代斯(美)
《他人之錢》、《巨大的詛咒》
社會學法學派
1、 人類文明包括對自然界的控制和對社會的控制,法律是社會控制的主要手段
2、 法律包括法律秩序、權威性資料、司法和行政過程三個部分,作為社會控制的手段,其任務在於滿足人們的各種要求與願望。
3、 要使法律真正成為社會控制的工具,必須推翻禁錮法學發展的舊觀念和方法,採用注重研究法律實際社會效果的社會學法學方法。
龐德(美)
《法理學》、《法律哲學導論》、《法律與道德》、《通過法律的社會控制》
卡多拉(美)
《司法過程的性質》、《法律的成長》、《法律科學的悖論》
社會連帶主義法學派
1、 人類有分工合作的天性,社會連帶關系是人類的天賦,只有在這種分工合作的社會連帶關系中,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
2、 連帶關系是國家和法存在的基礎,因而國家機器是為整個社會利益服務的公正機構
3、 國際法只能建立在國與國之間連帶關系的基礎上,而不能建立在國家主權的基礎上。
狄冀(法)
《國家、客觀法和實在法》、《社會權利、個人權利和國家的變遷》、《公法的變遷》、《法律和國家》、《憲法論》
杜爾干(法)
《自殺論》
自由法學派
倡導「自由法運動」,主張法官必須根據正義原則,並使用審判過程中積聚的事實做出判決,他們不應受法律的約束,而是應該自由地創造法律。
惹尼(法)
《私法實在法的解釋方法與淵源》、《私法實在法的科學技術》
埃利希(奧地利)
《法律的自由發現和自由法學》、《法律社會學基本原理》、《法學邏輯》
坎托羅維奇(德)
《法學與社會學》、《國家的理論》、《法學》、《法的定義》
利益法學派
法律的目的在於謀取利益,因此法官應當主義各種利益,創造法律來平衡不同利益之間的沖突。
赫克(德)
《法律解釋與利益法學》、《概念學與利益法學》、《法哲學與利益法學》
坎兒茨巴赫
《帝國法院的智慧》
心理法學派
1、 法律是人的一種精神活動,其本質是人類心理體驗的結果。
2、 法律與道德都是人的精神活動,但兩者不同。道德是單方面的,僅涉及義務;而法律是雙方面的,涉及權利與義務
塔爾德(法)
《模仿規律》、《社會規律》
沃德(美)
《文明的心理因素》《理論社會學》、《應用社會學》
馮特(德)
《生理、心理學原理》、《法律哲學概要》
彼得拉日茨基(波)
《法哲學論文集》、《法律與道德研究導論》、《與道德學說相聯系的法律和國家的學說》
現實主義法學派
1、 否認傳統法學,主張採用現實主義立場,認為法律不過是現在存在的各種事務的符號。
2、 反對法的確定性,認為法是不確定的東西
3、 法律規范只是立法者的法律見解,不能約束法官,法官可以採納,也可以不採納。真正的法律存在於法官的行為之中
弗蘭克(美)
《法與現代精神》、《初審法院:美國司法的深化與現實》
盧埃林(美)
《現實主義法理學——下一步》、《法學——現實主義的理論與實際》、《普通法傳統》
純粹法學派
1、 法律是純粹的獨立存在的社會現象,是不與其他社會現象相聯系的,其效力與現實無關
2、 法律是一種抽象的邏輯體系,由層層相屬的法律規范所組成
3、 國家和法律是同一的,國家就是一種法律現象
凱爾森(美)
《純粹法學》、《法與國家的一般理論》、《國家學概論》
新自然法學派
認為來源於人類理性的自然法是最高的主宰,但強調自然法的可變性。提出自然法是從人類本性中推演出來的,如果是不變的話就和不斷運動著的生活相違背
富勒(美)
《法理學》、《法律在探討自己》、《法的道德性》
德沃金(美)
《認真對待權利》
羅爾斯(美)
《正義論》
新分析法學派
1、 法學要從形式上分析法律,法律不是一種命令,而是一種規則,可以分為主要規則與次要規則。主要規則設定義務,次要規則授予權力與權利
2、 法律與道德有聯系,但無聯系。法律制度只有結合法律的社會目的和社會政策來研究,才能達到分析的目的
哈特(英)
《法的概念》、《法、自由和道德》、《刑法的道德性》
麥考密克(英)
《法律推理與法律學說》、《法律權利與社會民主》

F. 求一篇法律學專業的畢業論文

法政系本、專科生畢業論文參考選題
一、 經濟法類:
1. 試論企業集團的法律地位
2. 企業集團反壟斷問題探討
3. 企業兼並法律問題探討
4. 我國外商投資企業稅收問題探討
5. 試論我國自由貿易區立法
6. 浦東新區土地有償使用的法律問題探討
7. 浦東開發中利用外國政府貸款的法律問題初探
8. 稅收擔保問題探討
9. 反避稅的法律對策
10. 出口退稅問題探討
11. 社會保險稅問題探討
12. 證券稅收問題探討
13. 加強證券市場管理法律對策
14. 資產評估立法中相關問題探討
15. 論外資銀行和中外合資銀行管理的若干法律問題
16. 涉外土地批租的法律問題初探
17. 試論我國出口加工區立法
18. 建立我國涉外反傾銷法律制度探討
19. 略論經濟犯罪案件的查賬
20. 論論審計機構的法律地位和作用
21. 我國養老保險法律制度探討
22. 試論我國勞動保險法律制度的若干問題
23. 完善我國勞動爭議處理程序的法律思考
24. 進一步完善我國勞動合同法律制度的思考
25. 加強和完善我國環境立法的思考
26. 加強和完善我國環境執法的思考
27. 論建立我國的技術開發區法律對策
28. 商品銷售中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若干法律問題探討
29. 期貨立法若干法律問題探討
30. 論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法律保護
31. 試論反暴利立法的必要性
32. 關於土地使用權問題的法律思考
33. 房地產市場監管法律制度研究
34. 我國投資立法初探
二、商法類:
1. 論股份有限公司的組織機構管理原則
2. 論一人公司的法律規制
3. 論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轉讓制度
4. 公司法人人格否認制度探究
5. 論股東代表訴訟制度
6. 論設立中公司的法律地位
7. 論公司瑕疵設立制度
8. 論公司內部監督制度
9. 論控股股東的義務與責任
10. 論關聯交易的法律規制
11. 論公司股份回購制度
12. 論保險的功能
--兼論與侵權損害賠償功能的比較
13. 論保險合同中的代位求償權
14. 保險業現金運用法律監督的問題研究
15. 論強制保險制度
16. 保險費管理法律問題初探
17. 論消費保險合同
18. 論信貸合同的擔保
19. 股份合作制企業若干法律問題探討
20. 試析票據制度中善意第三人利益的保護
21. 試論我國破產制度的完善
22. 論自然人破產制度
三、民法類

G. 學生閱讀的國外的法律書籍,比較著名的

1. 蘇力:《法治及其本土資源》[《制度是如何形成的》、《閱讀秩序》、《送法下鄉》]
[點介] 本書最大的價值當在法學「啟蒙」。它會告訴你我們在觀察法律現象是應該採取什麼樣的視野和方法,應該如何培養我們的學習和研究進路,以及,如何揭示常識、挑戰既有的知識和觀念。對於大學一年級的學生來說,讀完此書,會感覺法律原來不像我們所想像的那麼枯燥。後面的《送法下鄉》一書可以說是第一本書的理論的進一步發展和具體運用,更加充實和飽滿,雖然我還是覺得其《本土資源》一書最為重要。 2. 俞吾金:《問題域外的問題》
[點介] 作為一本哲學知識和流派介紹的通俗讀本,該書不僅可以把讀者引入一片新的哲學天地,更重要的是,該書在開辟和拓寬學生的問題域上,特別在怎樣形成自己的問題意識上,有著相當的幫助。如何提問、提什麼樣的問題,這是大學期間一直要注意訓練的能力 ,它在很多時候比具體的知識要重要得多。
3. 費孝通:《鄉土中國 生育制度》[《江村經濟》]
[點介] 今天我們離費先生寫作此書的年代已經相去六七十年,但費先生於書中所做的對中國現狀的分析對今天的中國仍然是那樣的切中肯綮;費先生所具有的問題意識和文章風骨,我們今天仍然還差之甚遠。每一個法律人都應該反思:法學的知識貢獻在哪裡?
4.吳思:《潛規則---中國歷史中的真實游戲》
[點介] 透視中國社會實際運行的游戲規則。為什麼在我們的正式制度外,還會有一套更為適用的潛在的規則?作者從歷史中的故事投射到當今的現實。我們可以從中反思:法律在生活中真正起作用的條件上什麼?法律的道德善惡與實際的利害格局存在什麼樣的關系?我們是在自我欺騙的冰山上生存,還是在苦澀的反省中奮起?
5.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數》[《黃金時代》]
[點介]這是一本清醒的書、理性的書、幽默的書和智慧的書。它帶給我們的不僅是對人生和社會的洞察,更重要的是告訴我們什麼是獨立思考和判斷的精神;什麼是真正的人文關懷。作為法律人,也許此書給予我們的最大啟迪是:缺乏對「沉默大多數」的關懷、缺乏某種「精神家園」的法律,是沒有生命的法律。但是各位一定要記住:王小波的小說,特別是《黃金時代》,讀起來更加讓人回味。
6.伯爾曼:《法律與宗教》
[點介] 寫得精彩,譯得也精彩。探索法律背後的精神,支撐法律的東西。「沒有信仰,法律它將形同虛設」。在中國既有的法律傳統被打破的同時,我們應該如何尋找新的在法律下生活的傳統?當然,讀此書時,不要片面追求其中精彩的語句,更要注重起分析的思路和線索。
7.馮向:《木腿正義》
[點介]作者憑借自身的文學學科的優勢,游仞於法律和社會之間。對法律個案層層剝離,既立意深遠,又視界寬廣,不失為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
8.梁治平:《法辯》[《新波斯人信札》、《書齋與社會之間》]
[點介] 這裡面主要匯集了梁先生於1980年代中後期在《讀書》雜志上發表的系列文章,是其「用文化解釋法律,用法律解釋文化」的個案實踐和言說。辯異、批判和理性思索融貫一氣。對年輕學生來說,讀此書還可以學到如何讀書、如何整理自己的心得體會的一些「潛移默化」的方法。《新》一書亦是早期和另外幾個作者作的批判性著作;《書齋》一書是作者的文化隨筆,寫得輕松隨意,也更見功力。
9.賀衛方編:《中國法律教育之路》
[點介] 學法之人,當對法律教育的歷史、現狀和發展有基本的了解。本書提供了這樣一個了解的途徑。不寧唯是,當我們對自己身處的職業教育的現狀和社會的反差進行理性的反思和檢討的時候,我們首先要做的便是要對這個法律教育生態圈的運行有一個冷靜的認識。此書的一個特點就是給我們提供了這樣的視角。
15.梅因:《古代法》[薩維尼:《論立法與法學的當代使命》]
[點介] 歷史法學派之代表著作。其重要之處不僅在於經由自己的研究勾畫出法律發展的脈絡,提出了法律「從身份到契約」的運動的振聾發聵的命題。更在於,他在學術研究上的獨立和懷疑的精神,對「自然平等」的流行話語的批判。一如梅因所說,我們最需要的也許是對新舊材料的不斷審查,而不是盲信。後一本書亦是歷史法學派的代表著作。
16.柏拉圖:《游敘弗倫 蘇格拉底的申辯 克力同》
[點介] 本書是蘇格拉底審判與處刑的三篇著名對話。展示了蘇格拉底是如何被判刑的,他對待神、知識、倫理、法律、死亡等的態度如何。讀者從中受到其人格的震撼之餘,還會進一步思考蘇格垃底到底是怎樣死亡的重大的政治和人生的問題。在對話和詰問中教給你智慧,這是本書的另一重要收益。
大學二年級可讀書目
17.卡夫卡:《卡夫卡短篇小說選》 *
[點介] 卡夫卡思想的深度和語言的穿透力相信會讓每一個讀者發涼。對於偉大的作家來說,任何形容的言辭都是多餘的。卡夫卡讓我們意識到,我們正在失去那些人的寶貴的東西,失去以後,我們又將面對何種的生活。卡夫卡的一些有關法律的經典著述,是開啟我們認識法律和現代、法律和人性的重要之門。
18.劉星:《法律是什麼》[《中國法學初步》、《語境中的法學與法律》]
[點介] 該書主要是對二十世紀英美法律理論的批判性的解讀,和一般的國人寫的介紹性的讀物不同。該書對其認為是重要的理論進行的深入細致的剖析。用語平實、例證簡潔。在此基礎上,作者意在抒發自己對法律的視角:我們對法律的看法往往是由我們的姿態決定的。
19.張文顯:《法哲學范疇研究》
[點介] 這本書對法學自身的一些范疇的分析是謹嚴的,是中國法學規范化的和體系化的代表作。其提出和分析的許多概念和「權利-義務」模式對當下的法理學教材有很深的影響。就「學術」的標准看,本書雖然有一些政治化的烙印和某種建構的色彩,但從整體來看,仍是中國法學類的一本可供批判的優秀著作。
20.劉軍寧:《共和?民主?憲政》
[點介] 一本「保守主義」自由觀的中國化的「激進」之作。作者的立場自不待言,其用語的鮮明甚至「鼓動」,難免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其學術的味道。自由主義實際上在中國還是一個敏感的問題,對於不了解自由主義的廣大學生來說,「自由」的各種思潮實在不易把握和分辨,此書提供的是一種積極的進路,我們還應該有一種更全面和冷靜的思考。
21.卡多佐:《司法過程的性質》*
[點介] 他是一位優秀的法官,也是一位有深刻洞察力的學者。他的想法干凈利落,簡煉精當。他告訴我們他是如何判案的,法官不僅是「發現法律」,還應該是「創造法律」。他把創新和限制融貫一爐。他的熱情和理智凸現出法律職業在他們這些人身上的崇高。卡多佐作為學者和法官的睿智與節制,使他贏得了應有的尊重。
22.王銘銘、王斯福編:《鄉土社會的秩序、公正與權威》
[點介] 本書聚集了一些法學和社會學的學者的研究。學者們對中國鄉土社會的判斷與描述,以及對其中的秩序狀況的把握與解釋,為以後的研究留下了許多令人深思的問題。就法學來講,本書的研究取向是一個很好的嘗試,遺憾的是如今再沒見後續性的研究,不足以造成真正的學術氣勢。這是一本好書,也是我們藉此反思中國的學術傳統如何營造的一本書。
23.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點介] 綜合運用多種研究方法:歷史的、比較的、實證的等。探詢法律的性質和精神,視野寬廣,氣度優雅。也是啟蒙時期的代表著作,闡述了自然權利觀和三權分立等思想。雖然作者的「分類和框架」與他提倡的社會考察的方法有某種裂痕,但這恰好是優秀著作的標志——確立了一個「範式」,供後繼者超越。

24.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
[點介] 本書與前一本書氣質上有很多相似之處。作者對美國社會的分析和對民主的洞見,充分展現了他橫溢的才華。作者對自由的理解,值得我們進行長久的反思。關於美國法律職業和法律信仰的論述,對於我們今天的法律建設,仍是寶貴的思想財富。
25. 梁治平:《尋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諧——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研究》[《清代習慣法—— 社會與國家》]
[點介] 中國法律史研究中具有「範式」意義的著作。開辟了新的研究領域,更重要的是方法運用上的自覺。它是事實描述式的,也是文化的同情和辯異式的。重要的不是作者對多種史料的採用,而是對這些史料的解釋。重要的也不是他是否解決的問題,而是他提出問題的方式本身。
26.瞿同祖:《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
[點介] 和前一本書一樣,也是法史研究上的經典。本書作者的功力深厚,語言平實。從社會學的視角切入。當然,社會學的方法本身也有多種,本書可能還屬於「規范社會學」的進路。而且,由法律的分析透視中國的社會,這一學術取向本身就讓人尊敬。
27.哈特:《法律的概念》
[點介] 分析法學的代表著作。作者對語言與法律的關系有特殊的敏悟,提出和討論了一系列當代法學的重要概念,對二十世紀乃至今後的西方法學有深遠的影響。本書的翻譯稍微有些問題,但整體上還是可讀的。作為一個主要研究哈特的人,我建議大家都多關注本書和哈特的其他著作。
28.奧斯丁:《法理學的范圍》[凱爾森:《法與國家的一般理論》]
[點介] 是分析法學的經典文獻。受實證主義的影響,奧斯丁恪守「應然法」與「實然法」的分離,試圖把法律當成一種真正的科學。提出了主權、命令、制裁的法律模式。我們應該重新理解分析法學。在今天,分析法學的初衷(法律的獨立)似乎已經受到了極大的扭曲(法律的意識形態化)。後書亦是分析法學代表作,但氣質上與哈特的和奧斯丁的已是大不相同。記住:分析法學者內部的差異也許比分析法學和其他學派的差異還大。所以,讀一本書時,重要的是看其問題,而不是「標簽」。
29.德沃金:《認真對待權利》[《法律帝國》、《自由的法》]
[點介] 作者早期的代表作和成名作。本書系統闡述的作者的權利觀。是當今研究權利問題的重要著作。作者在書中對規則、原則和政策等的分析對我們深化對法律的理解有很大的啟示。我們怎樣關懷和尊重人的權利?這始終是令人深思的問題。
30.埃爾曼:《比較法律文化》
[點介] 在比較法里,這是本簡潔而有特色的著作。作者更關心的是決定不同法律制度的內在的思想、觀念等層面。易言之,本書是從文化的角度分析不同的法律和傳統。從論述方式上,本書也不同於其他的比較法著作,而是按涉及的問題,綜合論述各個法系。
31.江山:《中國法理念》
[點介] 作者在中國法學界是獨樹一幟的。他很幸運,沒有受什麼現代西方產業化學術體制的「污染」,因此,他對中國法的現實和理想的解讀必然是浸淫著真正的中國式思考的。也因如此,他的法律觀是我們這些著眼於「現代世界「的法律人所不具備的。這是一本難得的稱得上有「思想色彩」的中國人寫的書。
32.博登海默:《法理學:法律哲學與法律方法》
[點介] 在中國影響頗大的綜合法學著作。書的前半部分簡要介紹了西方法思想的歷史,後半部分論說了作者認為重要的一些法理學問題,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以自然法為立場的綜合法學觀。該書的價值之一也許是它對中國1980年代中期以來的法理學的影響。從學術史和語言翻譯史的角度,對本書倒也可以有一些有趣的研究。
大學三年級可讀書目
33.凱利:《西方法律思想簡史》
[點介] 法律思想史的另一種寫法。以「問題史」代替「英雄譜」,注重探索思想的知識社會學的分析。加之作者的文學功力和看問題的敏銳,使得本書給我們帶來了一個比較「原味」的法律思想的餐飲。從的翻譯上看,在翻譯界「偽劣產品」漫天的今天,本書是難得的優秀和雜實的本子。
34.雷蒙.阿隆:《社會學主要思潮》
[點介] 本書全面、系統地探索了社會學的七位大家孟德斯鳩、孔德、馬克思、托克維爾、塗爾干、帕累托和韋伯的思想。作者本身就是一位富於魅力的社會思想家,他不僅要努力把握這些社會學家的基本思想,也不忘記這些社會思想與哲學觀念及政治思想的內在關聯 。
35.羅素:《西方哲學史》[《哲學問題》]
[點介] 哲學史方面的著作是太多了,但這本是經受時間的洗禮的。羅素先生在書中顯現出一種從容幽雅的氣質,並時時不忘對某個哲學家調侃上幾句。我想,這樣的氣度是「沉重有餘,深度不足」的國人所欠缺的。本書寫法和體繫上是屬於正統的,也是非常實在的。
36.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
[點介] 作者本來還有一本更全面的《中國哲學史》。這本最初是寫給外國人看的。但從另外一個層面看,本書讀起來更為精當。這可當作一本入門的書,但同時又可以常讀常新。作者在書中提出的關於人生境界的看法,對我們也是大有啟示的。
37.季衛東:《法治秩序的建構》
[點介] 作者的治學進路和思考進路都深深體現了某種宏大和理性的情懷。書中對當代西方法理學說和域外(特別是日本)法治經驗的紹介,都無不透露出作者自身對中國法治建設的問題關切。該書論證謹言,學術色彩濃。
38.梁啟超:《梁啟超法學文集》
[點介] 作為法學家的梁啟超對中國法學的開創性貢獻理應為青年學生所了解和認識。梁啟超涉獵廣泛,思想敏捷,對中國的社會現實和實踐有深切的體驗。其行文恣肆汪洋,論辯雄渾有力。至於其理論和實踐中實際存在的裂痕,諸位在讀該書時須具有同情的理解,從而正確認識:一個人的貢獻之大小,一定要與所處的時代結合考察。
39.博西格諾等:《法律之門》
[點介] 這本書的塊頭是大了一點。不過,作為一本教科書式的著作,本書涉及了當代法律的幾乎所有的重要領域。富於啟發而又不乏生動;重在訓練思維而又無正襟危坐之感。可以說,此書正是一步一步地把學生帶入法律殿堂。有趣且有分量,這是我對該書的總的評價。和國內大量充斥的「垃圾教材」相比,優劣自判,不必多言。
40.劉小楓:《沉重的肉身》[《拯救與逍遙》、《現代性社會理論緒論》]
[點介] 對現代性倫理的一種新的解讀。弘揚個體主義的倫理敘事觀。順著劉小楓的指引,我們會進入一個有些神秘、有些飄渺、但又無比真實的世界。我們要做什麼樣的人?我們的道德是一個什麼樣的現狀?我們的怎樣去把握生命?我們又如何看待藝術與人生?讀完此書,在慨嘆之餘,你一定會有沉甸甸的收獲。
41.塗爾干:《社會分工論》[《自殺論》、《社會學方法的准則》、《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點介] 作者乃與馬克思、韋伯齊名的社會學思想大家。本書是作者確立自己思想理路的開山之作。書中提出了「社會團結」、「集體意識」、「社會分化與整和」等重要概念,對「機械團結」、「有機團結」、「壓制性制裁」、「恢復性制裁」等二元劃分及歷史規律進行了探討。
42.加達默爾:《真理與方法》
[點介] 本書志在闡明哲學詮釋學的基本特徵,使得詮釋學從認識論和本體論轉向了方法論。該書認為:理解和解釋依賴與主體的前見所構成的視域和當下視域的融合。該書在思想上具有的穿透力是毋庸置疑的。對於學習法律的人來說,能夠為「解釋學」作出的貢獻當在「應用」方面,而這恰是當今我們在研究法律解釋和法律方法問題時要注意的。
43. 賀衛方:《司法的理念與制度》[《具體法治》、《法邊餘墨》]
[點介] 該書體現了作者進入司法研究以來的重要思考。作者的風格獨特,思想敏銳,並善於把西方的制度和理論和中國司法改革的實踐結合起來。作者在收入幾篇重要的長篇論文之外,還收入了許多短小機智、曾經有廣泛影響的篇什。作為知識分子和制度改革者的積極推動者的雙重角色,作者的行動給我們樹立了一個可供分析的樣本。後兩本書同樣敏銳和有趣,特別是後一本書,充滿濃郁的人文修養,在我看來也許更值得一讀。
44. 梁治平:《法律的文化解釋》
[點介] 是當代中國法學研究中最具備學術意識的一本書。作者持什麼樣的文化立場在我看來倒不是非常重要,重要的是作者如何以自己的學術實踐做到自我的總結、批判和反省。如果我們的學術都能建立在這樣的一步步的積累和批判的基礎之上,我相信這才是中國學術的真正希望。本書是一本「編」的書,和時下流行的許多「編著」兩廂對照,讀者會有很多感嘆和判斷。
45.克爾凱郭爾:《恐懼與戰栗》
[點介] 我對這本書情有獨鍾。我被作者「孤獨的」氣質和宗教的體驗所吸引。也許我們會遺忘一切,但不能遺忘自己作為人本身的存在。作者被認為是存在主義的先驅,他對生命的無奈和痛苦的洞察,讓我們重新理解生命的幸與不幸。
46.羅爾斯:《正義論》
[點介] 本書被譽為是二戰後「倫理學、政治哲學領域中最重要的理論著作」。本書涉及法學、倫理學、政治學、社會學、經濟學諸領域,對正義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剖析,以「無知之幕」和「原初狀態」的理論預設為前提,提出了「作為公平的正義理論,並論述了正義分配的平等自由原則和機會公平與差別原則。也是自由主義的重要著作。
47.帕斯卡:《思想錄》
[點介] 這本書曾經伴隨我度過許多個寂寞而無眠的夜晚。作者說:人是一根脆弱的蘆葦;作者還說:人的全部尊嚴在於思想。作者說了很多的話,這些話是別人不可能說出來的。作者在捍衛人本身,這是一片真正的思想的海洋。
48.威廉•巴雷特:《非理性的人——存在主義哲學研究》
[點介] 該書對存在主義的主要問題和存在主義的主要人物克爾凱廓爾、尼采、海德格爾和薩特進行了梳理和分析,把存在主義作為一種反理性主義的非理性思潮,詳細闡明了存在主義的歷史發展脈絡。本書採用的敘述方式本身就是存在主義的,它會把你帶入這一領域的濃厚的氛圍當中。
大學四年級可讀書目
49.柯武剛、史漫飛:《制度經濟學》
[點介] 我們生活在一個制度的世界裡,對制度本身的考量就尤其值得關注。本書對制度經濟學派作出了最新的概括與總結,並對制度的特性、制度與其他社會現象的關系、制度的演進、制度的結構等做了比較全面的論述。生動有趣,深入淺出。「制度」問題作為一個人類社會的基本問題,值得開掘的地方還有很多,在理論上也是大有可為的。
50.薩拜因:《政治學說史》
[點介] 說實話,欲真正了解西方的法律思想史,還很難找到好的讀物。但從政治思想史進入法律思想史,也是一條途徑。在政治學說的介紹上,薩拜因的這本書是值得推薦的一本。和施特勞斯的同名著作相比較,本書更加平和與雍容。特別在論及社會主義的政治學說上,本書的分析是切中肯綮的。
這是我上學是老師給推薦的和自己覺得好的!

希望能夠給你幫助! 記得採納哦!
我這里有基本自己收藏的,如果你想要請向我索要!
希望採納!

H. 試述法理學在法學體系中的地位

法理學是中國法學體系中處於基礎理論地位的理論學科,它是系統闡述馬克思主義法律觀,從總體上來研究法和法律現實的一般規律,研究法的產生、本質、作用、發展等基本問題,研究法的創制和實施的一般理論,並著重研究中國社會主義法和法制的基本理論問題的理論學科。

法理學專業的基本要求

1、要求具有堅實的法學理論基礎、全面的部門法知識和基本的人文社科知識;

2、熟練掌握一門外語,能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具備良好的文字表達能力;

3、具有良好的理論素養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敏銳的洞察能力和思辨能力;

4、具備優秀的學術品格和學術原創力,有較強的獨立從事法學理論研究、教學、國家立法、司法工作等相關的工作能力;

5、從總體上研究法和法律的一般理論,重點研究法與各種社會現象的關系,法的理念與價值,法治國家的理論與實踐、現代西方法哲學、法理學前沿問題和比較法學等法學基本理論;

6、並掌握和運用法學方法,開展地方立法研究等實踐活動,為地方法治建設服務。

(8)法學方法與現代擴展閱讀

教學目的

1、通過學習馬克思主義法學基本理論、觀點、方法,深刻地了解法理,認識法律的本質、特徵、結構、要素、功能、作用、目的,了解法律的發生、發展、變化過程及其規律。

2、通過比較分析法律與其他社會現象的關系,理解法治作為文明的核心要素、社會最為根本和最為重要的控制方式的意義。

3、通過對古今中外法律文化的初步認識,了解中國法律文化的獨特性,進一步認識當代中國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通過教學,培養同學真正成為法律人,從而真正擁有良好的專業學識、知識框架和素質,形成專門性、職業性、系統性的法律人思維方式。

熱點內容
律師法原理 發布:2025-01-19 13:58:19 瀏覽:870
考律師怎麼考 發布:2025-01-19 12:48:39 瀏覽:592
青年實踐部部門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9 12:33:06 瀏覽:566
濰坊律師工資 發布:2025-01-19 11:51:13 瀏覽:861
二倍工資勞動法 發布:2025-01-19 11:38:23 瀏覽:518
陳舊不合理的規章制度的成語 發布:2025-01-19 11:17:21 瀏覽:203
成都周邊法院 發布:2025-01-19 09:48:34 瀏覽:666
同安法院盧 發布:2025-01-19 09:44:05 瀏覽:211
司法部最新任命司局長 發布:2025-01-19 09:44:01 瀏覽:919
上海法院李罡 發布:2025-01-19 09:18:56 瀏覽: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