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針療法治風濕免疫
1. 治療風濕最好的方法
風濕性關節炎和類風濕性關節炎它主要變現為全身性疾病,不僅局部於關節部位,而只是以關節的病變表現最為顯著。一旦遇到天氣變化,就會引起疼痛。受累的關節以手足等小關節、膝關節最為常見。早期症狀有關節腫脹、疼痛,局部皮膚發熱。逐步發生關節周圍的肌肉萎縮、關節的纖維性僵硬,特別是手的指尖關節可形成典型的梭行改變。關節病變多發性和對稱性,嚴重的晚期病例除可形成畸形外,尚可造成關節脫位等病變。除局部症狀外,尚有全身不適、消瘦、貧血、皮下結節等全身症狀。
一般來說,受涼、潮濕、勞累、精神創傷、營養不良、外傷等感染無菌炎症,使局部新陳代謝受阻常為本病的誘發因素,要徹底治癒是要消除局部的無菌炎症,改善機體新陳代謝的良性循環。大量臨床治療症明:一般患者通過「中葯外敷保守治療」治療幾天後即可逐漸消炎、止痛、退熱,患者不再受疼痛折磨;關節腫脹、麻木、僵硬等症狀逐步得到改善,逐漸伸屈自如;短期內關節功能逐漸恢復,關節變形得以糾正,鞏固治療後人體的新陳代謝加快,內分泌恢復正常,達到恢復的目的.
有些患者由於對風濕病病程長、治療難度大、易復發等特點缺乏了解,在治療上沒有耐心,不能堅持治療而導致病情加重。對此,專家提醒風濕病患者:治療貴在堅持!只有樹立信心,保持耐心,堅持按療程治療,才會提高好轉和康復的幾率。建議:
1.常飲蜂王漿。每天服用5~10m
l蜂王漿,連服2~3個月,可使關節疼痛明顯減輕,關節活動得到改善。
2.常飲鮮牛奶。每天服用鮮牛奶500ml有助於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因為類風濕病在整個病程中,均缺鈣,牛奶不但營養價值高,而且富含鈣離子。
3.生薑加蔥敷。取鮮生薑、鮮蔥白,按1∶3比例配用,混合搗爛如泥,乘熱敷於患處,每48小時更換1次。
4.生薑外敷。鮮生薑切片炒熱敷於膝上,兩個晚上後再將陳小麥打碎,炒熱包之。
5.苡仁粥。取苡米仁末,用粳米煮粥常食。對急性期風濕熱型或濕熱型患者有輔助治療作用。
6.泥炭療法。將泥土塊在火中燒成黑黃色,研成粉末與水調和,塗抹全身或患處,亦可將粉末倒入浴盆浴洗。這種療法對風濕有顯著療效,在歐洲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其中德國就有近百個「沁炭醫院」用泥炭療法治療風濕病。
7.砂浴療法。在海濱、江河流域或西北沙漠地帶,可採用砂浴療法,即在天氣炎熱的夏天或三伏天,患者將患肢或全身埋置於燙熱的砂中,起熱敷作用,亦可通過發汗而祛邪外出。
8.日光浴療法。夏天中午陽光最強時,可將病變部位暴露於日光下,其餘部分可用傘遮擋陽光。一般身體上部一次照射20分鍾左右,下部一般照射30分鍾左右。
9.礦泉療法。礦泉療法分水浴療法和飲療法。水浴療法即在35℃~39℃之間的礦泉水中進行短時間或長時間浸泡,以達治病目的的方法。飲療法是根據病情選擇合適的礦泉水飲用。適用於各種風濕病。
2. 風濕、類風濕,6大區別需認清!
風濕和類風濕關節炎雖然被人們熟知,但總是被混淆為一個疾病,風濕和類風濕區別很大,症狀也有各自的不同,下面我們來分別了解一下風濕性關節炎和類風濕關節炎的症狀區別。
風濕、類風濕,6大區別需認清
發病情況不同
風濕性關節炎:初發年齡以9-17歲多見,男女比例相當。
類風濕關節炎:以中年女性多見。
受累關節
風濕性關節炎:以4肢大關節(膝、髖、踝、肘、肩、腕)為主
類風濕性關節炎:以4肢小關節(手指、掌指、足趾)為主
臨床表現
風濕性關節炎:急性期發病急、高熱、關節紅、腫、熱、痛,慢性期關節遊走竄痛或兼低熱
類風濕關節炎:手足小關節腫痛、晨僵,可侵犯大關節,常呈對稱性,大小關節皆可變形。
實驗室檢查不同
風濕性關節炎:抗O高
類風濕關節炎:類風濕因子高,CCP、AKA會出現陽性
其他合並症及預後
風濕性關節炎:四肢皮膚伴有結節性或環形紅斑,以及心臟病變,四肢關節不留畸形
類風濕關節炎:系全身性疾病,多數有貧血,失眠,納差,關節可僵直變形,甚至喪失勞動能力,生活不能自理。
風濕、類風濕,飲食注意事項
風濕性關節炎
1、忌肥膩的食物
肥膩食物在體內的氧化過程中能產生一種酮體,過量的酮體會引起物質代謝失調,會強烈地刺激關節。
2、忌太甜的食物
研究結果表明,在同樣葯物治療的條件下,連續1個月,每天吃6塊奶糖的人症狀沒有任何改善,有的病情反而有加重趨勢,而未吃奶糖的病人症狀明顯得以緩解。
3、忌海產品
因海參、海魚、海菜等海產品中含有一定量的血尿酸,被身體吸收以後,能在關節中形成尿酸結晶,會使風濕性關節炎的症狀加重。
類風濕性關節炎
1、日常類
牛奶、羊奶等奶類和花生、巧克力、小米、乾酪、奶糖等要少食,容易致人過敏而引起關節炎加重、復發或惡化。
2、肉食類
少食肥肉、高動物脂肪和高膽固醇食物,易引起和加重關節痛苦、腫脹、骨質脫鈣疏鬆與關節破壞。
3、甜品類
少食甜食,因其糖類易致過敏,可加重關節滑膜炎的發展,易引起關節腫脹和痛苦加重。
4、飲品類
少喝酒和咖啡、茶等飲料,留意避免被動吸煙,因其都可加重關節炎惡化。
風濕、類風濕,治療方法
1、一般治療
類風濕性關節炎急性發作期應卧床休息,症狀緩解後可適當活動,慢性遷延期可短期休息或減輕工作,應與治療性鍛煉相結合並配合理療。
2、局部治療
灌洗療法,在關節鏡檢查的同時可用大量生理鹽水反復加壓灌洗關節腔,以沖洗清除關節內的病變壞死組織;局部石膏托或夾板制動防止畸形。
3、葯物治療
宜常規選用非甾體類消炎鎮痛葯,在急性發作期或其他葯物作用遲緩而不顯著時可短期應用激素類葯物如可的松、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等,為了緩解病程的進展也可應用中葯制劑
4、中醫撥針辨證施撥針療法治
中醫撥針辨證施撥針療法治療痛風,撥針治療源於幾千年的中醫針灸療法,結合了古代與現代人的智慧與技術。撥針針具、操作方法、功能作用都很獨特,對人體治療范圍廣泛、影響程度深刻,遠期療效理想,治療過程比其他有刃針具更加安全。在痛風的調整和治療方面,撥針具有其他針具所不可替代的優勢,充分驗證了撥針術的神奇。撥針治療鈍性針頭,推切疏通粘連,剝離松解瘢痕及攣縮,消除異常高應力,在針具的刺激下,可以改變局部的內環境,加速血液及淋巴的迴流,同時結合中葯內服與外用。溫經通絡、行氣活血、溫陽散寒、化瘀止痛、促進血液循環從而阻斷疼痛的惡性循環、對痛風能夠進行有效治療,減少復發。
關節炎是一種具破壞性的關節病,只有積極治療才有望控制病情,阻止發展,進而避免畸形和殘疾。
3. 北京德勝門中醫風濕科的撥針是什麼
撥針治療源於幾千年的中醫針灸療法,結合了古代與現代人的智慧與技術。《黃帝內經》指出:「九針之宜,各有所為,長短大小,各有所施也,不得其用,病弗能移。」 撥針結合古代針灸「九針」中長針與圓針的優點。撥針的針尖像九針中圓針一樣圓鈍,這是與中醫其他有刃微創針具最大不同之處。
4. 撥針療法的壞處
針灸拔罐的好處和壞處 明白禁忌功效
2018-08-16
孟令棟主治醫師
中醫腎病內科揚州市中醫院
三甲
拔罐是治療疾病的一種重要方法,是利用各種罐具,如竹罐,陶罐,玻璃罐等,用一定的方法造成罐內負壓,使罐具吸附在人體穴位或患病處,造成充血或淤血現象。針灸以後拔罐是比較常見的,治療和保健養生的方法。不同的方法都有各自的優缺點
要想了解針灸拔罐的好處和壞處有哪些?要先從針灸拔罐范疇說起,針灸由「針」和「灸」構成,是基於中華民族文化和科學傳統產生的寶貴遺產。拔罐是以罐為工具,產生負壓,使之吸附於體表,造成局部瘀血,以達到通經活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祛風散寒等作用的療法。那麼,針灸拔罐的好處和壞處有哪些呢?只有了解了針灸拔罐的好處和壞處有哪些,才可以做好預防措施,接下來,我們就看下針灸拔罐的好處和壞處有哪些:
拔罐的好處:1、拔罐通過適當刺激,能將氣血得到條暢,並自我調動,有效改變病理狀態。2、傳統中醫認為,可以調整陰陽,平衡體質,消邪扶正,活血化瘀。3、現代醫學認為,可以增強免疫力,調節神經系統,調節肌肉和血管功能。4、防病效果更為顯著。
拔罐的壞處:雖然拔罐有養生保健的作用,但是副作用也存在:1、容易損傷皮膚,操作不慎對皮膚有傷害。2、拔罐易造成風寒入侵身體,引起疾病。
針灸拔罐的好處:艾灸是利用純陽之性,灸考穴位的時候調節陰陽平衡。但要注意,如果是拔罐和艾灸不能在同一部位做。艾灸主要是作用於皮膚表層,間接調節平衡,因此局限性比較大。
通過上述內容介紹針灸拔罐的好處和壞處有哪些,相信大家現在應該了解針灸拔罐的好處和壞處有哪些了。不過不同的手法都有各自的優缺點,一般來說,是先拔罐後針灸,所以,出現身體不適時一定要到專業的醫院檢查治療,找到致病根源,同時在生活中也要注意學習預防知識做好保養工作,不抽煙不喝酒,保持樂觀穩定的情緒。
5. 風濕病怎麼治療
1、風濕病患者最怕風冷、潮濕、因此居住的房屋最好向陽、通風、乾燥,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床鋪要平整,被褥輕暖乾燥,經常洗曬,尤其是對強直性脊柱炎病人最好睡木板床,床鋪不能安放在風口處,防睡中受涼。洗臉洗手宜用溫水,晚上洗腳,熱水以能浸至踝關節以上為好,時間在一刻鍾左右,可促進下肢血液流暢。
6. 治療風濕最好的方法
目前治療風濕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針對免疫機制進行治療,以及止痛治療、物理治療、推拿針灸治療、封閉療法等治療。不過葯物治療對腎臟影響很大,還有一定的副作用,而物理治療也只是有效緩解患者的症狀,建議為了自己的身體考慮,風濕患者即使選擇中醫中葯也要到正規中醫院及綜合醫院的中醫科治療。
最後,風濕病想要得到有效的治療,除了選擇正確的治療方式,日常的護理也是至關重要的,風濕病患者要避免關節受涼,患病期間也要多活動,只有多活動才能避免出現關節僵直的狀態。風濕是一組侵犯關節,骨骼肌肉血管以及軟組織,或者結締組織為主的疾病,其中多數為自身免疫性疾病。
首先,患有風濕病最好是到專業正規的風濕免疫專科醫院進行專業治療,因為專業醫院臨床經驗豐富,治療技術也比較嫻熟,能夠最大程度地治好或者改善患者的風濕情況,也不容易出現漏診的情況影響患者的治療。
7. 多年風濕病怎麼根治求幫助
治療慢性風濕性關節炎的單方、驗方有:
(1)雞血藤、海風藤、桂枝各9g,水煎服。
(2)虎杖根、桑樹根各30g,大棗10枚,水煎服。
(3)郗薟草、臭梧桐各15g,水煎服。
(4)絡石藤、秦艽、伸筋草、路路通各12g,水煎服。
(5)青風藤、秦艽、尋骨風、何首烏各12g,水煎服。
(6)郗薟草90g,生白術、薏苡仁各60g,水煎服。
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有哪些熏洗療法?
熏洗療法是將中葯煎煮後,乘熱對患部熏蒸或浸泡,使葯性從毛孔直入病所。有祛風散寒,舒筋活絡的作用。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痹。現介紹幾種常用的配方。
①海桐皮、桂枝、海風藤、路路通、寬筋藤、兩面針各30g,水煎,每日1次,每次20分鍾,連續使用1個月(《實用中醫內科學》方)。
②川、草烏各20g,白芷50g,羌活、獨活各50g,細辛10g,川芎、桂枝各30g,威靈仙、伸筋草、透骨草各60g,水煎,每日2~3次,每次15分鍾,5~10天為一療程(貴州醫學院附院方)。
③艾葉、紅花各9g,透骨草30g,花椒6g,水煎。每日1~2次。
④土鱉蟲12g,蘇木30g,大戟6g,尋骨風20g,水煎。每日1~2次。
⑤桑枝、柳枝、榆枝、桃枝各70cm,熬水熏洗患處,每日2~3次。
⑥透骨草、追地風、千年健各30g,熬水熏洗患處,每日2次。
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有哪些 常用外用膏葯?
風濕性關節炎病在肌肉、關節、經脈,膏葯外貼可使葯性從皮毛而入腠理,通經活絡,較服葯更有有利的一面。現將常用膏葯及使用方法介紹如下:
(1)傷濕止痛膏(橡皮貼膏):功能驅風散寒,除濕通絡,活血止痛。使用時先將皮膚用溫水清洗擦乾,貼於患處,用手掌將膏葯按摩,使其粘在皮膚上。凡對橡皮膏過敏,皮膚糜爛有滲液者及外傷合並化膿者,不宜貼用。
與其功用類似的還有麝香虎骨膏、青海麝香膏、關節止痛膏等。臨床可任選一種使用。
(2)狗皮膏(膏葯):功能祛風散寒除濕,舒筋活絡止痛。使用時將膏葯加溫軟化後,貼於患處。
與其功用類似的還有萬靈筋骨膏、追風膏、老鸛草膏等,亦可選用。
(3)武力拔寒散(散劑):功能祛風除濕,通陽活血,止痛消腫。用時取葯適量,以雞蛋清略加溫開水或人乳與葯調成糊狀,分攤在蠟紙上,貼於穴位或患處。使用時注意忌生冷,不可內服。皮膚貼葯處10天內不可用水洗。臍輪、腳心等處不可貼用。兒童、體弱及浮腫者忌用。
(4)五虎散(散劑):功能與武力拔寒散相同,使用時以白酒調勻,敷於患處。除外敷外,本散也可內服。每次6g,用溫黃酒或溫開水送服。
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有哪些葯敷療法?
外敷療法:本法是將葯物局部或穴位外敷。有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散寒祛濕,消腫止痛的作用。
(1)菖蒲、小茴香各60g,食鹽500g,同炒熱,布包,燙患處。適用於肢體關節冷痛,遇寒痛增,得熱痛減者。
(2)石蒜、生薑、蔥適量搗爛,外敷患處。適用於關節疼痛,怕風畏寒者。
(3)新鮮骨碎補3~5根搗爛敷患處。適用於關節冷痛者。每次5~10分鍾即可見效。
(4)桃仁、白芥子各6g研細末,用適量蛋清調成糊狀,外敷關節痛處,3~4小時可止痛。注意不可久敷。
(5)如意金黃膏塗患處,用紗布蓋好,每日換1次。適用於關節紅腫者。
(6)仙人掌適量搗成泥狀,塗敷患處。
(7)鮮紫花地丁適量,搗爛敷患處。
(8)蒲公英120g,加水煮成葯液,用毛巾浸透,濕敷患處。
(9)山梔末、飛羅面各等份,用開水或醋、黃酒、蛋清調成糊狀,敷痛處。敷處現青色,無礙,數日可退。
(10)綠豆粉和雞蛋清調敷患處。
以上6~10療法,均適用於關節紅腫灼熱、疼痛劇烈、得冷則舒、屈伸不利者。有較好的清熱、消腫、止痛作用。
(11)坎離砂(熨劑):用鐵屑和醋混合後,產生溫熱效應,直接熨敷局部。已被製成外用熨劑成葯。適用於肢體關節冷痛、重著,或痛處有腫脹者。
針灸可以治療風濕性關節炎嗎?
針灸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有一定療效。治療中,根據不同的疼痛部位選取相應的穴位。如肩關節痛,取肩前、三角肌;肘關節痛,取曲池、尺澤、手三里;腕關節痛,取陽池、外關、合谷;髖關節痛,取秩邊、環跳、殷門;膝關節痛,取陽陵泉、犢鼻、伏兔、足三里;踝關節痛,取丘墟、昆侖、解溪、太溪、承山。針刺手法,急性期用瀉法,強刺激,甚或用三棱針點刺放血,放血量為0.5~1.0ml。慢性期用平補平瀉,中等刺激,並可酌加溫針或艾灸。除手法外,還可採用電針,以加強刺激,提高療效。
治療風濕性關節炎常用的新針療法有哪些?
療法1
(1)取穴:外關、曲池、手三里、足三里、外膝眼、陽陵泉、血海、風市、環跳、條口、絕骨、昆侖、腎俞、命門、至陰、阿是穴。
(2)葯物及方法:選用復方馬錢子注射液,根據患病部位,每次選穴2~3個,每次注射0.5 ~1ml葯液,日1次,7次為1療程,療程間隔4~7日。
療法2
(1)取穴:上肢取外關為主穴,配曲池、合谷;下肢取陽陵泉為主穴,配絕骨、解溪;腰背取大杼為主穴,配大椎、身柱、至陽、陽關、命門。
(2)葯物及方法:用鳳仙透骨草、骨碎補注射液,每次選3~6個穴位,每穴注葯0.5~0.8ml。10次為1療程,隔日1次,3個療程後休息2~4周。
療法3
(1)取穴:①膝眼、鶴頂、陽關、曲泉、委中。②梁丘、血海、陰陵泉、陽陵泉。③足三里、三陰交、昆侖、照海。
(2)方法:每次取各組的1~3穴,隔日1次,交替取穴。用28號毫針5~6寸及電針機。用捻轉瀉法,重刺激,留針20~30分鍾,5~10分鍾行針1次。電針用疏密波20~30分鍾,刺激強度以能耐受為度,10次為1療程。
推拿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有哪些方法?
推拿法(一)
(1)取穴;指掌關節取合谷、後溪、二間、中渚、勞宮、四縫;腕關節取曲池、天井、小海、手三里、等;肩關節取肩貞、天宗、肩井、臂;踝關節取昆侖、丘墟、懸鍾、解溪、商丘、太溪、申脈;膝關節取膝眼、陽陵泉、陰陵泉、委中、梁丘、豐隆、足三里;髖關節取環跳、秩邊、髀關、承扶;下頜關節取下關、合谷、翳風、頰車、內庭;脊柱關節取病變部位相應的督脈和膀胱經有關穴位。
(2)操作手法
①上肢:a.患者取仰卧或坐位,先用推法和一指禪推法,繼用滾法、揉法,沿指、腕、肘反復施術,在受累關節處作重點治療。b.捻指間關節;按掐四縫、勞宮;點陽溪、大陵、曲澤,拿合谷、曲池、肩井。c.屈伸、搖、搓、拔伸各受累關節。d.擦熱患處再施拍打諸法,使熱透入關節。
②下肢:a.患者取卧位,先用推法和一指禪推法沿足太陽經施推、滾、揉、運諸法。b. 拿太溪、昆侖、委中;點承扶、環跳、秩邊;擦熱患處再施拍打諸手法,使熱透入關節。
③下頜關節:凡下頜關節受累者可推下關,頰車;按太陽、翳風、外關;拿合谷、內庭。
以上推拿隔日1次,30次為1療程。療程間休息期內囑患者進行關節功能鍛煉。1月後再進行下1療程治療。
推拿法(二)
(1)病變在四肢者
①取穴:以病變關節為治療重點。常取八邪、陽溪、陽池、陽谷、內關、外關、後溪、小海、天井、曲池、曲澤、肩貞、天宗、八風、商丘、解溪、丘墟、照海、昆侖、太溪、申脈、飛揚、承山、懸鍾、陰陵泉、陽陵泉、膝眼、鶴頂、血海、梁丘、秩邊、環跳、承扶。
②操作手法:a.患者取坐姿,術者按常規用滾法在患肢手臂內、外側施治。從肩至腕部,上下往返3~4遍。b.接上勢,術者循患臂上下循經用拿法,同時重點在肩、肘、腕部配合按、揉曲池、曲澤、手三里、合谷等穴。指間關節作捻法,然後在病變關節施以按揉局部穴位以痛為俞。最後再用揉法施於患肢,並配合被動活動有關關節而結束上肢治療。時間約10分鍾。c.患者仰卧,術者一手握住患者踝關節上方,另一手以滾法從大腿前部及內、外側至小腿外側施術,同時被動伸展活動下肢。隨即在踝關節處以滾法治療,同時伸展內、外翻活動該關節。再循髖、膝關節、踝關節上下先按揉伏兔、梁丘、丘墟、八風等穴。時間約10分鍾。d.患者俯卧,術者以滾法施於臀部至小腿後側,並重點施術於髖、膝關節,然後再按揉環跳、秩邊、承扶、承山、委中、飛揚、懸鍾、太溪、申脈、昆侖等穴。時間約5分鍾。
(2)病變在脊柱者
①取穴:以脊柱兩旁肌肉為治療重點。常取夾脊、大椎、大杼、風門、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腎俞、命門、志室、腰陽關穴。
②操作手法:a.患者俯卧,在患者腰背部沿脊柱及其兩側用滾法施術,並配合後抬腿活動,時間約5分鍾。b.患者取坐姿,術者於後方用滾法、拿法交替施於頸項兩側及肩部,同時配合頸部左右旋轉及俯卧活動,再拿肩井,時間約2分鍾。c.接上勢,用按揉法從頸至腰臀部循經施於上述穴位,先取夾脊,再取其餘穴位,最後平推脊柱以熱
風濕病只能緩解不能根治,只要保養得當就不會發作,注意氣溫和季節的變化,工作不可過累,久坐久站都不利於風濕病患者。
8. 有知道撥針療法 療效如何的網友請告知 謝謝了!
沒學過,但是和他們是鄰居有一定效果復發率不小,但是適合撥針的疾病本身復發率就高副作用也不小,所以要慎重
9. 類風濕關節炎如何進行針刺治療
(一)體針康復療法
[主穴]病變局部阿是穴、大椎、肩髃、曲池、合谷、風市、足三里、三陰交、絕骨、身柱、腰陽關。
[配穴]行痹:膈俞、血海;痛痹:腎俞、關元;著痹:足三里、商丘;熱痹:曲池、大椎;下頜關節取下關、聽宮、翳風;指關節取八邪、四縫;腕關節取陽池、大陵、陽溪、腕骨;肘關節取天井、曲澤;肩關節取肩貞、肩外俞;脊椎關節取相應夾脊穴、命門;骶髂關節取小腸俞、膀胱俞;髖關節取環跳、居髎;膝關節取膝眼、鶴頂、陽陵泉、陰陵泉;踝關節取昆侖、解溪、丘墟、太溪;跖趾關節取八風、上八風、公孫、束骨、陽輔、商丘。
[針刺手法]痛痹、著痹、頑痹用補法;熱痹用瀉法;行痹用平補平瀉的手法。
(二)電針療法
[取穴]關節鄰近穴位為主。
[方法]一般選用疏密波或變頻連續波,刺激強度中等,時間一般應在30min以上,隔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結束,間歇5~7d,根據病情決定是否繼續電針。可在毫針針刺的基礎上使用。
類風濕關節炎濕熱型的治療宜加用電針,電針能起到清熱消炎鎮痛作用,通過針刺和電刺激,增強針感,使氣至病所、效應於病變關節,加速炎症的吸收,是解決關節紅腫熱痛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
(三)刺絡拔罐
用皮膚針重叩脊柱兩側或關節局部,使叩處出血少許,並加拔火罐。本法適用於熱痹關節腫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