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學術道德監督

學術道德監督

發布時間: 2022-09-14 06:46:45

『壹』 如何避免學術不端行為

一、出台制度或措施。

為了有效遏制高校中出現的學術不端行為,不少高校也出台了有關學術道德規范及學術不端行為處理的制度或規定,形成制度上的有效約束和有力保障。比如,硬性規定必須採用論文查重系統,出具相關檢測報告等等。

二、成立學術學風委員會。

教育部科技委成立了學風建設委員會,負責對高校學術不端的調查,主要任務包括:受教育部委託對高等學校有影響的學術不端行為,開展調查研究,提出咨詢意見和建議;貫徹落實國家和教育部學風建設相關文件精神,擬定高等學校進一步加強學風建設、規范學術行為的基本准則等文件。

三、加強宣傳,加大學術道德教育。

高校通過校內報刊、電台、電視台、網路、宣傳櫥窗等各種有效途徑和形式,廣泛、深入地開展學術道德宣傳教育活動,舉行學術誠信簽名承諾活動,努力營造良好的學術學風氛圍。在美國,一些大學要求對新生和新教師都要進行防止學術不端行為的培訓。

四、採取有效手段,加強監督管理和處罰力度。

進一步改革、完善高校的相關評價機制,合理應用知網論文檢測系統開展論文檢測。正如美國的杜克大學各個院系建立起相關專業的網路文獻庫,並利用一些「反剽竊網」提供的專門服務。

(1)學術道德監督擴展閱讀:

學術不端的危害:

1、學者聲譽受損

學術不端行為會損害我國在世界上的學術聲譽,阻礙各個領域的科學發展。對學者來說,實事求是是最核心的價值觀念,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來從事科學研究,這是一種情感,更是一種責任,因此,誠實是我們最核心的態度。

2、在國際學術中聲譽受損

學習和生活離不開我們周圍的人,所以在大眾心中,學者往往是道德高尚、知識淵博的人。而且,如果我們利用大眾的這一心理進行學術不當的行為,就會使我國整個學術界都不受尊重,從而讓許多學者失去應有的動力,使整個學術環境非常腐敗,從而使我國的學術水平陷入停滯。

『貳』 學術規范的內容

所謂學術規范,是指學術共同體內形成的進行學術活動的基本規范,或者根據學術發展規律制定的有關學術活動的基本准則。

它涉及學術研究的全過程,學術活動的各方面:包括學術研究規范、學術評審規范、學術批評規范、學術管理規范;也有學者對學術規范做出了橫向概括,認為包括它兩方面的含義:一是學術研究中的具體規則,如文獻的合理使用規則,引證標注規則,立論闡述的邏輯規則等。

二是高層次的規范,如學術制度規范、學風規范等。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層面:內容層面的規范,價值方面的規范,技術操作層面的規范。

一、違反懲罰

1、對於學位申請者或學位獲得者,可分別做出暫緩學位授予、不授予學位或撤銷學位授予的處理。

2、對於指導教師,可做出暫停招生、取消導師資格的處理;嚴重敗壞學術道德的,由學位授予單位依據國家有關學術不端行為處理辦法進行處理。

3、對於參與舞弊作偽行為的相關人員,由學位授予單位按照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處理結果應報省級學位委員會(軍隊系統報軍隊學位委員會)備案,並在一定范圍內公開,接受社會監督。

『叄』 錢學森之問怎麼回答

「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這就是著名的「錢學森之問」。「錢學森之問」是關於中國教育事業發展的一道艱深命題,需要整個教育界乃至社會各界共同破解。
錢學森之問實質是:
發展中國家如何發掘與發揮創造性人才的社會功能與價值,也就是如何從知識型、技能型人才教育模式向創造型、發明型人才培養方法的轉型。另外,為何我國沒有諾貝爾那樣的發明家型企業家,為何沒有企業家設立科學研究基金會與科學獎?古代中國建立以儒者(有德有學的文官)入仕途體制,歐洲近現代化形成了以技術發明而成為企業家的知識產權體制。重錢不重人是社會風氣問題所在,以人為本重的才是人,人是才之本也是財之源,一個人本身的品德修養與才學能力是知識與技能之根本,教育如果不放在品學才能的培養上,只是放在一些背書知識與技術細節上的話,怎麼能造就社會盡職盡業的各類專門人才呢,其中,也包括具備道德良知與專業才能的商人或稱之為商業人才。
解決方案
古代儒家時代是知識進入官場,非儒時代的問題是行政進入大學;因此,大學的去行政化和教育的孔子學院世界化就是發展的趨勢。有社會責任、理想信仰和探索精神的文化氛圍是創新人才成長的土壤。關鍵涉及如何重用自主創新型和德才兼備人才 - 設立客觀的科學的人才評估體系,依據曾邦哲的觀點是科技、教育和產業的高效體制和管理模式的創新為一切創新之根本所在,以及:
(一)社區的精神文化建設
建立「以人為本」民族精神傳統講堂,形成創新的文化氛圍,重視創造能力的人本身,還不只是看重人創造的財富,人是本物是末,這樣才能真正將創新人才和創新能力放在首位,轉變跟蹤國際新科學、新技術的被動為自主創新開拓的主體。
(二)學校的德才兼備教育
歐洲從儒家科舉制學會了文官制度和考試制度,我們也可建立歐洲的命題型、思考型、實踐型考試和研究生獨立研究能力培養制度,以及知識原創型教授考核、教授自己課題成果的授課等教育模式。
(三)創業園的孵化器建設等
建立創業園的公用研究開發中心,提供有創新課題與項目的科學家開發新技術與新產品的實驗室平台、資料檢索平台等,從而增加創業的成功率,形成發明家型企業家模式,以制度化或稅收政策促使投資者將資金投入貨真價實的高科技開發項目。 其中學術道德的監督和知識產權的保護體制健全是極為重要的方面。創新型科技項目指南、公平競爭機制與客觀評估系統等都是影響創新的極為重要方面,科技的進步應該以先進、優先、新穎以及其對學科、技術領域和產業經濟發展的影響范圍與久遠來衡量,不能只是以頭銜、職位、獎項和刊物、等級、權威等來衡量;因為,科技與產業的進步總是在推翻舊權威建立新權威的創新過程中發展。 企業以專利技術為發展機制,以設立科研基金為稅收優惠;因為只有公開的技術才能促進技術進步與帶動產業經濟持續發展。高科技企業的評估又應該以前沿尖端技術為依據;因為,傳統產業、傳統科技也有專利技術,只有最新的技術領域才是科技進步與經濟實力的發展方向。 科學創新、專利技術發明費力、費錢、費時,唯有有效而有力地保護創新的體制健全,才能形成科學創新與技術發明的環境。同樣,只有鼓勵而有利於生產優質產品的監督體制健全,才能形成創新型高科技產業。如果金錢在商業貿易或事務流通的交易過程比在第一線的生產與創新更能得到利益的話,就很難促進創新;然而,只有創新與發明的發達程度才是一個社會整體的真正財富與實力所在,對科學創新、技術發明型人才與機構的落在實處的支持與利益才是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肆』 學術道德問題有哪些

學術道德問題有哪些,2003年12月27日《人民日報》發表的《學術道德提升期待制度建設》這篇文章,提出了一個近年來受到社會廣泛關注的現實問題,即學術道德問題。隨著去年,北京大學著名人類學教授汪銘銘大規模抄襲事件被披露以後,人們的這種不滿情緒表現的更加明顯,學術道德問題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門話題。批判之聲充斥媒體,尤其在網路上各種各樣的意見紛紜雜陳,一時間,彷彿整個學術界成為道德敗壞者的樂園。本文主要在分析中國學術道德問題特點的基礎上研究形成學術道德問題的原因,並提出自己的建議。

關鍵詞: 學術道德 學術評價體系 學術立法

正文:從總體上來看,目前我國學術界的大部分學者,還是嚴守學術道德,兢兢業業地從事學術研究的。改革開放以來,各條戰線上的科教人員,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創作出許多學術精品,推動了我國學術研究的健康發展。但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在我國的科研隊伍中,確實存在著學術道德低下的現象,這種現象如果不從根本上予以解決,不僅會影響學者自身的發展,而且會對整個學術事業的健康發展帶來很大的消極影響。

一、當前學術道德問題的主要表現

⒈是低水平重復現象。有些人不去關注當前學術界在某一學科的進展狀況,或不願意去關注進展狀況,對於一些已經取得突破的問題,仍然局限於原有的層次上,簡單地重復前人所做過的工作,造成不必要的浪費。這種現象在各類教材的編寫中,表現得最為明顯。
⒉是粗製濫造現象。有些人把嚴肅的學術研究當成像商品生產一樣的操作過程,只要能夠帶來經濟利益,就隨便找上一幫人,不管是否勝任這項研究,採用剪刀加糨糊的操作方式,製造毫無學術價值的垃圾文本。
⒊是泡沫學術。所謂炮沫學術,就是一個學者在自己已有的成果基礎上,簡單地加以改頭換面,改編或復制出另外的學術成果,並予以公開發表。這種做法的後果是,雖然就學術成果的數量來說,是增加了,但在質上並未提高。正是由於這種現象的存在,才會出現一個學者在短時間內接連出版幾本甚至十幾本學術著作這種奇怪的現象。
⒋是假冒偽劣。近年來,原本是市場中的假冒偽劣現象,也出現在了學術界中。如替人「操刀」代寫論文或著作,或虛假掛名,或虛假主編、虛假文憑等之類的現象,都屬於學界的假冒偽劣現象,這種現象雖然為數不多,但卻影響了學術界的正常秩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學術信任危機。
⒌是抄襲剽竊。抄襲剽竊是目前社會各界最為關注的一種學術道德缺失現象,也是批評界打擊最厲害的一種現象。那麼,什麼是抄襲呢?一般認為,所謂抄襲,就是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對已有的學術成果大量引用而不註明出處。抄襲大體可分為兩種,一是抄襲別人的既有成果,二是自我抄襲。自我抄襲,就是將自己以前公開發表的成果大量復制而不註明出處。人們一般只注意對別人成果的抄襲,而相對忽視自我抄襲現象,致使自我抄襲比較隱蔽。實際上,泡沫學問現象的存在,與自我抄襲有很大的關系,一個人之所以能夠在一年內出版幾本書,主要的途徑就是靠自我抄襲,即將原來公開發表和出版過的東西,簡單地進行改頭換面,做成一個新的文本,在低層次上重復自己原有的勞動。無論是抄襲別人的學術成果,還是自我抄襲,都是不道德的行為,都與學術研究的基本要求不相符。
此外,當前學術界道德失范的現象還有學術腐敗現象:如學術雜志中的關系稿、人情稿等;科研人員的一稿多投現象等。

二、學術道德問題的主要成因

首先,是學術研究的商品化。從學術發展史的角度來看,人們最初從事學術研究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探索宇宙人生的奧秘,或為了修身養性。在古希臘,最早從事真正意義上的學術研究的人是早期的哲學家們,他們把追求智慧、探求宇宙的奧秘、解讀人生的真諦,作為自己進行研究的唯一目的,這種研究同研究者當下的直接經濟利益沒有必然的聯系。在中國古代也是如此,他們把學術研究當作修身養性的主要途徑,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才會出現述而不作的思想家,也才會出現把自己的著作「藏諸名山,留諸後人」的著述家。
但近代以來,隨著學術的發展和職業的分化,學術研究日益職業化,其後果是學術研究逐漸成為一個獨立的職業,變成了可以用來養家糊口的手段。清朝著名的思想家龔自珍在《詠史》一詩中寫過這樣一句:「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都為稻梁謀」。雖然說的是作者對當時的文字獄的恐懼和逃避,但從一個側面,也可以看出,學術已成為養家糊口的手段。這樣,學術研究就弱化了原有的目的,追求學術研究所帶來物質利益,成為從事學術研究的一個重要目的。尤其是在20世紀以來文化工業化的浪潮的沖擊下,學術變得像大眾文化一樣,似乎也成為可以批量生產的東西,成為可以進行策劃的東西。
學術研究本來是一種高層次的精神創作活動,是一種不受任何限制的自由活動,它不應該承載學術本身之外的任何東西。如果學術研究能夠為研究者們帶來一定的物質利益的話,也不應該成為學術研究的直接目的,而應該作為它的副產品。但在現實生活種,有一些人本末倒置,把學術研究當成獲取職稱和經濟利益的手段。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才會出現低層次重復、泡沫學問、抄襲剽竊等與學術的真諦相背道而馳的現象。現在某些大學和科研單位把學術成果與經濟利益直接掛鉤,發表成果後予以獎勵的做法,更加重了這種傾向。
其次,缺乏規范的學術評價體系。如何評價一項學術成果的價值,長期以來,一直是困惑科研人員和科研管理部門的一個問題。對於社會科學的研究成果來說,它的價值是很難在短期內作出評價的。尤其是對於哲學、歷史、藝術等與當下的實踐需要關系不是很密切的人文科學成果來說,對其進行評價的難度更大。它往往需要實踐的長期檢驗。培根曾說過一句名言:「真理是時間的女兒」,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但近年來,很多大學和科研單位在評價學術成果的價值時,採用了一種簡單化的做法,即以論文或著作所發表的刊物和出版社的檔次為標准,來衡量學術成果的價值。
我們在圖書館會發現,很多學術期刊的封面上都印有 「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全國中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科學核心期刊」、 「中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來源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等字樣。這就是中國自己的「SSCI」。目前,很多大學都有自己所承認的核心期刊目錄。國內通行的劃分核心期刊的做法,主要是從美國借鑒過來的。
據考證,核心期刊理論,最初是20世紀30年代,英國一家圖書館的文獻資料管理員S.C.布拉德福,在進行科技文獻統計時提出來的。後來,美國人戈夫曼和沃倫進一步發展了布拉德福的理論,創立了完整的目錄索引體系。80年代傳入中國,並受到歡迎。從這套體系的創立目的上看,美國的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學引用索引)和SSCI(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社會科學引用索引),原本是為方便研究者們檢索資料而編輯的目錄索引,而不是評價學術成果的評審標准。據留學國外的學者們反映,就是在SCI和SSCI標準的誕生地美國,一流大學和二流大學也不用這個標准來衡量學術成果的價值。
用核心期刊的標准來評價社會科學研究成果,是不科學的。從總體上來看,發表在核心期刊上的論文的質量,大部分是高的,但並非發表在核心期刊上的每篇論文的質量都是高的。這種評價辦法的錯誤,是用外在的標准來評價學術成果,其結果是誤導大家都去到核心期刊上面去發表文章,為學術腐敗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再次,缺乏科學的學術管理體系。是否具有科學的學術管理體系,對於學術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影響。目前國內大部分高校和科研單位,都紛紛採用量化管理的辦法,創建自己的學術評定的量化指標體系,要求具有一定學術職稱的人,每年必須發表一定數量的科研成果,並把量化考核結果作為年度考核和評聘職稱的重要依據。很多科研管理者把這種管理辦法,視為學術規范的標志,也視為與國際學術管理接軌的標志。
當然,對學術成果進行定量考核,主要是為了以一種簡便、統一、易於操作的方式來對科研進行管理。在這個意義上,這種方法對於管理者們來說,是一種很好的管理方式,但對於整個學術的發展和人才的培養來說,卻是極為不利的。因為它以僵死的量化形式,給科研人員施加著一種無形的壓力,使他們花很大的精力去應付考核,去完成年度量化指標。有些人為了評聘職稱或為了獎金,不惜以犧牲學術成果的質量為代價,大量製造低質量的學術成果。同時,過於量化的考核標准,也使人們容易產生一種急功近利的傾向,使人難以靜下心來從事真正的嚴肅的學術研究。因而,用現在國內大部分高校的考核評聘標准,所造就的只能是急功近利的學者,而非真正的科學家和思想家。這種量化評價標準是把工業生產模式和生產主義意識形態引到學術研究裡面來,是工具理性的一種表現,只能給學術研究帶來負面影響。
第四,缺乏良好的學術批評風氣。很長一段時期以來,學術批評處於一種不正常的狀態,即主要以唱贊歌為主。這主要表現在書評上,國內學術界所發表的大部分述評,主要是朋友間的相互吹捧,影響了正常的學術爭鳴。
最後,學術立法滯後。盡管國家已經出台了知識產權、著作權等方面的法律法規,但是這些法律法規對於當前學術界所出現的問題的規定不夠具體,如對於什麼抄襲,規定得不夠明確,讓人無所適從。目前法律對於諸如低層次重復、自我抄襲等問題,沒有明確規定,無法起到應到的約束作用。

三、如何改善中國學術道德問題

1、加強科研人員的道德素質。學術道德從根本上來說,是一種職業道德。對於從事任何一個職業的人來說,遵守該行業的職業道德,都是一種最起碼的要求。科研人員首先要增強獻身科教、服務社會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古人說過,學術乃天下之公器。決不能把學術研究僅僅當成實現個人私利的某種工具和手段。其次,要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嚴謹的治學態度。學術研究是一項非常嚴肅的事情,來不得半點虛假。這就要求學者們堅守誠信的原則,堅守知識分子的道德底線。每一個知識分子都應該把學術道德修養問題,當作一個嚴肅的問題來對待,從具體的事情做起,把學術道德建設真正落到實處。最後,建議建立個人學術道德檔案,對於違反學術道德的人和事予以公開曝光,並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通過這種途徑,讓每個學者增強道德自律能力。
2、建立規范的學術評價體系。規范的學術評價體系的建立,對於當前的學術道德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於社會科學研究成果,應針對不同的學科,設立不同的學術評價標准,切忌評價標准上的簡單化傾向。具體地說,應該將三種評價方法結合起來,即將實踐檢驗、邏輯檢驗和權威檢驗結合起來,切實提高學術成果評價的准確性和可操作性,保證使真正有價值的學術成果得到應有的肯定。同時,要鼓勵學術研究的原創性,倡導學術創新。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使人們真正樹立起學術精品意識,用有價值的學術成果推動我國的學術發展。
3、建立科學的學術管理體制。學術管理體制,不僅僅是一種管理的手段和方式,更重要的是體現著一種價值導向功能。如果單獨以量化的標准來衡量一個學者的學術成就,就會促使人們僅僅追求學術成果的量的積累,而忽視質的方面。在學術規范建設方面,應該注意兩點:一是要堅持以質為主,質量兼顧的原則,要引導大家樹立精品意識,耐得住寂寞,戒除浮躁心理,踏踏實實地進行學術研究;二是要建立即能刺激科學研究又給人們適當的壓力的靈活的管理機制,因為學術研究是一種自由的精神創造活動,如果管的過死,就會影響學者們的自由創造力的發揮,同時如果缺乏必要的約束,也不利於學術成果的生產。怎樣處理好這些關系,切實建立起有利於學術發展的科學的管理體制,仍是一個需要社會各界尤其是科研管理部門共同探討的問題。
4、呼喚良好的學術批評氛圍。創造良好的學術批評氛圍的問題,說到底是一個學術環境問題。真理是在辯論和交鋒中得以發展的,良好的學術批評氛圍,對於規范學術研究,推動學術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學術批評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倡導真正的嚴肅的批評,反對虛假的學術批評。對於書評,我們可以借鑒國外一些好的做法。在有些國家,作者本人沒有權力約請別人為自己的著作撰寫書評,一般的程序是,圖書出版後,出版社把書寄給有關的雜志社,又雜志社判斷該著作是否值得評價,如果雜志社認為有必要的話,它會自己請相關的專家來撰寫書評。這樣,就盡可能地避免了「吹捧式」的學術批評。對於學術觀點之間的爭鳴,也應該加以規范,要以學術責任為重,採取對事不對人的立場,加強健康的學術批評的力度,使錯誤的學術觀點得以糾正,正確的學術觀點得以傳播。在建立良好的學術批評氛圍方面,各類學術刊物應該發揮自己的陣地作用,主動引導學術批評朝著良性循環的方向發展。
5、打擊學術腐敗。學術是學術道德失范的重要表現之一,同時也是加重學術道德失范的重要原因之一。學術有自己獨立的品格,當它與權力、金錢、地位等非學術的東西結合在一起時,就不可避免地產生學術腐敗現象。打擊學術腐敗,最重要的是從制度建設入手,鏟除腐敗賴以產生的根源。目前國內部分雜志社開始推行的匿名審稿制度,就是一種值得大力推廣的做法。
6、加強學術立法,規范學術行為。加強學術道德建設,道德教育是基礎,法律建設是保障。現在我國已經進入法制社會,一切行為都必須在法律所許可的范圍內進行。學術研究作為一項重要的社會性活動,也必須嚴格依法辦事。這就要求立法部門,進一步完善和規范學術立法,制定與我國學術研究形狀相適應的法律法規,使人們有法可依。尤其是對於當前學術界經常遇到的一些問題,如抄襲行為、版權糾紛、學術腐敗等,要法律規定上進一步細化,切實保護知識產權,維護正常的學術研究秩序。另一方面,廣大科研人員也要樹立法律意識,自覺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做到不違法不侵權。
學術道德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科研人員、科研管理部門、學術成果出版單位以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同時,形成良好的學術道德風尚,從根本上根除不道德的行為,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做到的。但是,我們相信,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地努力下去,良好的學術道德風尚最終一定會形成。

『伍』 如何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學術道德與學風建設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部屬各高等學校:

為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深化政風、行風建設,開展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教育和治理」的精神,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要求,堅決反對不良學風,有效遏制學術不端行為,營造風清氣正的育人環境和求真務實的學術氛圍,教育部決定在「十二五」期間開展高校學風建設專項教育和治理行動,並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充分認識高校學風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學風是大學精神的集中體現,是教書育人的本質要求,是高等學校的立校之本、發展之魂。優良學風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能否營造一個優良學風環境,關繫到高等教育的科學發展和教育事業的興衰成敗。當前,高校的學風總體上是好的。但近一個時期來,在高校教師及學生的教學與科研活動中,急功近利、浮躁浮誇、抄襲剽竊、偽造篡改、買賣論文、考試舞弊等不良現象和不端行為時有發生,嚴重破壞了教書育人的學術風氣,也造成了極其負面的社會影響。切實加強和改進高校學風建設工作已經刻不容緩。

二、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原則。加強高校學風建設,要堅持教育和治理相結合,堅持教育引導、制度規范、監督約束、查處警示,建立並完善弘揚優良學風的長效機制。通過專項教育治理行動,迅速建立學風建設工作體系,明確各地、各部門和高校的責任義務,力爭「十二五」期間高校學風和科研誠信整體狀況得到明顯改觀,為保證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科學研究水平、增強社會服務能力奠定良好的學風基礎。

三、構建學風建設工作體系。教育部設立學風建設辦公室,負責制定高校學風建設相關政策,指導檢查高校學風建設工作,接受對學術不端行為的舉報,指導協調和督促調查處理。各地、各部門要健全學風建設機構,負責所屬高校學風建設工作。各高校要建立相應的工作機構和工作機制,負責本校學風建設工作和學術不端行為查處。

四、強化高校的主體責任。高校主要領導是本校學風建設和學術不端行為查處的第一責任人,應有專門領導分工負責學風建設。各地教育部門要將學風建設納入高校領導班子的考核,完善目標責任制,落實問責機制。高校要將學風建設工作常規化,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健全教育宣傳,制度建設、不端行為查處等完整的工作體系,實現學風建設機構、學術規范制度和不端行為查處機制三落實、三公開。高校要按年度發布學風建設工作報告。

五、建立學術規范教育制度。堅持把教育作為加強學風和學術道德建設的基礎。在師生中加強科學精神教育,注重發揮楷模的教育作用,強調學者的自律意識和自我道德養成。教育部和中國科協共同組織對全國研究生的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教育部科技委組織專家赴各地講解《科學技術學術規范指南》。各地教育部門要組織實施本地區的宣講教育。高校要為本專科生開設科學倫理講座,在研究生中進行學術規范宣講教育;要把科學道德教育納入教師崗位培訓范疇和職業培訓體系,納入行政管理人員學習范疇。

六、加強教師的科研誠信教育。要把教師隊伍學風建設作為高校學風建設專項教育和治理行動實施重點。教師學風建設的重點任務是加強科研誠信。高校要對教師進行每年一輪的科研誠信教育,在教師年度考核中增加科研誠信的內容,建立科研誠信檔案。教育引導教師熱愛科學、追求真理,抵制投機取巧、粗製濫造、盲目追求數量不顧質量的浮躁風氣和行為,把優良學風內化為自覺行動。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和監督,認真審閱他們的實驗記錄和論文手稿,以嚴謹治學的精神和認真負責的作風感染教化學生,力爭成為言傳身教的榜樣和教書育人的楷模。

七、切實改進評價考核導向。尊重人才成長和學術發展規律,避免急功近利和短期行為。各地教育部門在考核評估中,要防止片面量化的傾向,加大質量和貢獻指標的權重。正確引導社會的各類高校排行榜更加重視創新質量和貢獻。高校在專業技術職務評聘中要體現重創新質量和貢獻的導向,全面考察師德、教風、創新和貢獻。要防止片面將學術成果、學術獎勵和物質報酬、職務晉升掛鉤的傾向。

八、發揮專家咨詢委員會和學術委員會的作用。教育部社科委、科技委分別成立學風建設委員會,以更加有效地加強高校學風建設。高校要充分發揮學術委員會在學風建設、學術評價、學術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學術委員會應積極承擔學術規范教育和科研誠信宣傳,負責本校學術不端行為調查取證。

九、加強科學研究的過程管理。高校要建立實驗原始記錄和檢查制度、學術成果公示制度、論文答辯前實驗數據審查制度、畢業和離職研究材料上繳制度、論文投稿作者簽名留存制度等科學嚴謹的管理制度。進一步完善科研項目評審、學術成果鑒定程序,強化申報信息公開、異議材料復核、網上公示和接受投訴等制度,增加科研管理的公開性和透明度。

十、強化全方位監督和約束。堅持把監督作為加強學風和科研誠信的最好防腐劑。提倡同行監督,科研人員和科研管理人員發現或有正當理由懷疑他人有學術不端行為的,有責任進行投訴。強化行政監督,各地、各部門要切實履行行政監督職責,指導所屬高校開展學風教育,完善學術規范,每年進行學風建設工作檢查,對於社會影響較大的學術不端投訴,要加強督察督辦和具體指導,促使其得到公正公平有效的處理。正確發揮社會監督作用,已經認定的學術不端行為,應該公開事實和處理結果,接受社會力量和新聞媒體的監督。

十一、規范學術不端行為調查程序。各類學術不端行為的舉報統一由當事人所在高校組織調查。高校接到舉報材料後,由校學術委員會(或學風委員會)組織不少於5人的專家組,從學術角度開展獨立調查取證,客觀公正地提出調查意見,並向當事人公開。如有異議,當事人可向上級主管部門提出異議投訴。調查期間,舉報人、被舉報人有義務配合調查。調查過程應嚴格保密。

十二、嚴肅處理學術不端行為。對於學術不端行為的處理,要遵循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原則,同時,注意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學校根據專家組調查意見和有關政策規范做出處理決定,並報上級主管部門。處理方式包括取消申報項目資格、延緩職稱或職務晉升、停止招研究生、解除職務聘任、撤銷學位,觸犯法律的追究法律責任。經查實的學生學術不端行為,按有關學位、學籍規定處理。如果有證據表明舉報人進行了惡意的或不負責任的舉報,應對舉報人進行相應的教育、警示、處罰,直至追究法律責任。

十三、建立定期檢查制度。各地教育部門和高校要在本單位網站上開辟學風建設專欄,公布學風建設年度報告,公開學術不端行為調查處理結果。其中處理結果必須保留3個月以上。教育部每年選擇若干單位和高校進行學風建設工作專項巡視。

『陸』 碩士論文多久上知網 學術道德監督

來吧我來原創給你。

『柒』 學術道德的處理

學位評定委員會是各學位授予單位負責處理學位授予工作中舞弊作偽行為的評決機構。學位授予單位在處理舞弊作偽行為時,要遵循客觀、公正、合法的原則,根據舞弊作偽行為的性質和情節輕重,依據法律、法規和有關規章制度對相關人員做如下處理。
(一)對於學位申請者或學位獲得者,可分別做出暫緩學位授予、不授予學位或撤銷學位授予的處理;
(二)對於指導教師,可做出暫停招生、取消導師資格的處理;嚴重敗壞學術道德的,由學位授予單位依據國家有關學術不端行為處理辦法進行處理;
(三)對於參與舞弊作偽行為的相關人員,由學位授予單位按照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處理結果應報省級學位委員會(軍隊系統報軍隊學位委員會)備案,並在一定范圍內公開,接受社會監督。

『捌』 對科研不端行為人做出的處理措施有哪些

對科研不端行為人做出的處理措施包括:想在根本上杜絕科研不端的行為,需要從根本上找到原因丙得到啟發。目前,由於社會和時代的大背景從而導致了科研不端行為的發生,所以解決科研不端行為就應該從改良社會大環境出發,讓科研人員不再心態浮躁和不斷地追名逐利。

同時,科研機構、學術團體應當簡化科研成果的表現方式,比如,可以去掉繁冗的論文格式要求,從而讓科研人員可以更加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成果。但是,在當今的社會環境下似乎是不可能的,所以需要從倫理方面來尋求科研不端行為的約束機制。

科研不端行為是一個倫理問題,所以很難通過制度規范來防範所有的不端行為。因此,需要提倡道德自覺意識、加強輿論的引導,特別是要重視對年輕科研人員的道德規范教育。在極端功利主義盛行的今天,更應倡導求實、創新、自由、獨立的科學精神,無私、誠實的科學適德。

只有當科學精神和科學道德內化於科學共同體每個成員的思想和行為中,科學共同體獲得了自身道德倫理的本體地位,才會使科學共同體對其成員產生道德上的規范和引導作川,才不會致使其成員由於道德上的迷茫價值觀的混亂而在金錢和權力的誘惑下萌動。

加強學術道德行為規范建設,是一項長期的任務,我們應當加強正面教育,強調在學術研究中加強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的重要性,強調在學術活動中為人師表的重要性。

(8)學術道德監督擴展閱讀:

科研不端的成因分析

產生科研不端行為的根本原因在於相關主體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如果項目負責人、評審專家、基金管理機構之間的信息是完全對稱的,也即每個主體的私人信息能夠完全為其他主體所了解,那麼也就不存在對科研不端行為需求。

科研不端行為的制度基礎:缺乏科研精神的培養和科研道德的教育,短期利益驅動使得科研不端行為成為一些人的非理性選擇,監督機制不健全,尚未建立完備的科研不端行為信息的共享平台以及缺乏完善法律法規。

談科研行為出現的根本原因,那隻能是從科研不端行為產生的源頭去探索,從科研不端行為出現的社會大背景、時代大背景去尋找原因。

『玖』 學術道德對學術研究有什麼影響

建立研究生學術誠來信體系,加強源研究生的學術理想和學術道德教育已刻不容緩。各高校應充分利用「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合力,全面培養學生對科研的興趣,全面提升研究生對學術規范的認識:一方面,要做到讓學術道德教育進入「第一課堂」,通過正式的課程體系,強化導師、院系和研究生本人對學術誠信、學術規范的重視,同時深入理解學術規范的內涵,准確把握學術規范與失范的邊界;另一方面,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文化引領作用,科技、文體和社會實踐等活動要更多地圍繞專業學習進行目的、動力、態度和作風等方面的動員和引導,多組織與本專業方向有關的實習實踐活動,幫助學生更多了解行業情況,增進研究生對本行業科研工作的熱情。同時,學術誠信體系的制度建設要與學術道德教育同步開展,建立針對學術失范行為的監督、糾正和懲罰機制,這對於抑制和防止學術失范行為的發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拾』 辯論:防止學術腐敗,道德自律比制度監督更重要

新近發生的學術不端案例提醒我們,科學的庭院里照樣會長出欺世盜名的雜草。而要鏟除學術腐敗的雜草,除了科技工作者嚴格自律外,制度的約束和有效的監督更加重要。 在很多人心目中,從事科學研究是一項神聖的事業。容不得絲毫虛假的職業要求,給了科技工作者極高的道德聲望。「假如世界上只剩下最後一個誠實的人,這個人很可能是一名科學家,因為誠實對他而言,有如水和空氣。」 然而從被貝爾實驗室除名的「物理奇才」舍恩,到韓國「民族英雄」黃禹錫;從偽造學歷受聘清華大學的劉輝,到「自主創新的造假先鋒」上海交大教授陳進,新近發生的學術不端案例提醒我們,離開制度的約束和有效的監督,科學的庭院里照樣會長出欺世盜名的雜草。 美國科學、工程和公共政策委員會在為科技工作者編寫職業道德指南時,已經意識到科學進步以及科學與社會關系的改變,給科學界帶來的新挑戰。他們認為,目前,研究者人數和課題的增長已超過研究經費的增長,研究工作也變得規模更大、更復雜、更昂貴,這給了科學家前所未有的壓力,也讓外界對科學家工作的了解變得更為艱難。這種情況下,科研應該比過去受到更嚴格的監督和管理,制度建設和「行規」教育應當並重。 美國科學界面臨的問題,也是整個科學界面臨的問題。可是很長時間以來,我國公眾和科研管理部門對科學家的道德「默認值」始終預設在「良好」檔上,防範學術不端行為強調「自律為主」和「教育為主」。有個典型的例子:一家最高科學學術團體在制定相關文件時,為了顯示對所屬成員的信任,遣詞造句反復推敲,最終將《科學道德行為准則》改為《科學道德自律准則》。 「行為准則就是行為准則,真正認同這一準則的院士決不會因為它這么叫,就覺得自己是被人當賊盯著。」一名院士說起此事深有感慨,「刻意改成『自律』二字,反而讓人覺得,一旦成為院士就只有自己能夠約束自己了,規章制度都得靠邊站。這是人治重於法治在科技界的具體體現。」 事實上,防治學術不端行為的制度建設,其最主要的目的並非要跟誰過不去,而是通過建章立制減少不端行為發生的機會。同時保證在預防機制失效時也有章可循,給背離制度者以應有懲戒,以此來保護遵守制度者的正當權益。從實際效果來看,一旦制度落到了實處,大家都按游戲規則出牌,確實讓人有一種前所未有的輕松。 中紀委監察部駐科技部紀檢組監察局的一位負責人講過這樣一件事:以前,各地各部門想上項目,都來找科技部的部長們,後者常常拙於應對。國家科技計劃項目實行網上申報、評審、公示制度後,再遇到類似情況,部領導自如多了:「哦?您申報了這個項目?好啊!網上評審馬上進行,正從專家庫中隨機抽選評審專家,雖然我說不上話,但祝您成功!」而那些原來在「跑部」中浪費了大量精力的科技人員,也可以收起擔心,專心准備申報材料了。 但願將來的科學家和科技部的部長們,都能有這樣的愜意和輕松。

熱點內容
律師法原理 發布:2025-01-19 13:58:19 瀏覽:870
考律師怎麼考 發布:2025-01-19 12:48:39 瀏覽:592
青年實踐部部門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9 12:33:06 瀏覽:566
濰坊律師工資 發布:2025-01-19 11:51:13 瀏覽:861
二倍工資勞動法 發布:2025-01-19 11:38:23 瀏覽:518
陳舊不合理的規章制度的成語 發布:2025-01-19 11:17:21 瀏覽:203
成都周邊法院 發布:2025-01-19 09:48:34 瀏覽:666
同安法院盧 發布:2025-01-19 09:44:05 瀏覽:211
司法部最新任命司局長 發布:2025-01-19 09:44:01 瀏覽:919
上海法院李罡 發布:2025-01-19 09:18:56 瀏覽: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