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思維的底線

法治思維的底線

發布時間: 2022-09-14 12:30:21

1. 結合自己實際談談,大學生如何培養法制思維

大學生如何培養法制思維:

1、法治知識概念比法律知識概念的內涵更深刻、外延更廣泛。因此,要培育和養成新時代大學生核心法治素養,就要對大學生進行普法和法治宣傳教育,使大學生的法律知識不斷更新,還要擴展其法治知識儲備、豐富其法治知識結構。

2、一要認識和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特徵、理論體系、發展規律和實踐經驗;二要了解和掌握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中的憲法法律等方面的基本知識;三要熟悉和掌握大學生應當遵循的有關教育方面的基本知識,特別是與自身專業和未來職業實踐需要相關的法律知識。

3、健全的法治意識,是新時代大學生法治素養的精神要素。對於新時代大學生而言,健全法治意識的基本要求是,一要增強尊崇憲法、尊崇法律的法治意識,樹立憲法至上的法治觀念;二要增強規則意識,明確守法守規是每一個法治國家中公民的基本意識,堅持依法辦事。

4、三要增強程序意識,明確「程序是法律的生命」,學會依靠程序辦事,遵循程序要求,形成程序觀念;四要增強平等意識,自覺維護和遵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之上沒有特權」,堅持公平正義;五要增強權利意識,依法維權、護權,尊重和保障他人的權利,自覺維護自身的權利,以法律為武器自覺與任何侵權和不法行為作斗爭。


(1)法治思維的底線擴展閱讀:

嚴謹的法治思維,是新時代大學生法治素養的思維能力要求。法治思維是現代國家治理應當確立的基本思維模式。大學生是新時代國家建設的中堅力量,學會和運用法治思維是當代大學生必須具備的思維能力。

法治思維模式,就是運用法律的思維,是依靠法治本身固有的運行特性和對法治的信念來認識事物、判斷是非、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法治思維與道德思維、政治思維、經濟思維、行政思維等思維模式的本質區別是,在治國理政、社會治理和行為方式上,它更側重於對法律規則和法律手段的運用與重視,強調法律的權威、依法行動和依法辦事。

大學生樹立法治思維,就是要樹立權力服從於法律的權力思維、理性平等的權利思維、依法辦事的程序思維、自覺主動的法律責任思維,提高對法治的踐行能力和運用能力。

2. 為什麼說法律思維是底線思維

因為法律的要求很低,只需要人們不做壞事就可以了。而不做壞事,就是一個人的底線。
比如,你看見別人家裡著火了,你不去救火沒關系,法律不要求你去做好人,但是你不能趁機去把別人家裡的東西搬回自己家裡用,這就是底線思維。

3. 什麼是法治思維及如何提高法治思維

一是要培養法治思維理念。首先,要養成運用法治思維的習慣。要通過各種途徑,培養領導幹部的法治思維理念,使其認識到什麼是法治思維,為什麼要運用法治思維,怎樣運用法治思維,使「合不合法,合不合程序」成為領導幹部的常用語,使法治思維成為領導幹部自發的一種心理需求,養成依法履職、依規辦事的習慣。其次,要重視法治思維的實踐運用。在遇到權力與權利沖突、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沖突時,要牢固樹立民本意識,主動運用權利本位、正當程序等法治理念和法律原則處理問題,堅持依法辦事,減少官民對抗,樹立領導幹部在群眾中的良好形象。再次,要把握多種思維方式的合理運用。正確處理好政治思維、經濟思維、道德思維與法治思維的相互關系,使決策既合法合規、又合情合理。
二是要提升法治思維能力。領導幹部法治思維能力的提升,首先在於法律知識水平的提高。要不斷創新教育培訓方法,完善領導幹部學法制度,建立健全學法的長效機制。在學習形式上,要通過黨委常委會、政府常務會議會前學法、法制講座等形式,通過舉辦領導幹部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專題研討班,定期組織領導幹部參加專門法律知識輪訓和新法律法規專題培訓。在學習內容上,既要學習憲法、通用法律知識以及與履行職責相關的法律知識,又要重視法律原則、法治精神等法治思維能力方面的學習培養。
三是要考核依法履職水平。要像考核經濟指標一樣,把依法執政、依法行政、依法決策納入對領導幹部的考核內容,建立健全考核評價機制;要通過鼓勵、獎勵、晉職、晉級等激勵機制,引導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去思考和解決問題,重視提拔使用法治思維意識強、善於用法治方式解決問題、推動發展的優秀幹部;要按照有權就有責、濫權應擔責、侵權要賠償的要求,強化領導幹部的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對那些不依法辦事的領導幹部要嚴肅進行批評教育;對給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公民權益帶來重大損失,並造成嚴重社會影響的領導幹部,要嚴格追究行政責任;構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4. 舉例說明如何用法治思維分析、處理現實問題

治思維是將法治的各種要求運用於認識事物、判斷是非、處理問題的思維方式,是一種以法律規范為基準的邏輯化的理性思考方式。法治思維以嚴守規則為基本要求,強調法律的底線不能逾越、法律的紅線不能觸碰,凡事必須在既定程序及法定許可權內運行。法治思維是建立在法治理念的基礎上的,要求領導幹部和公務人員在處理問題的時候有一種法律規則的意識,堅持法律至上,堅持法律規則的運用,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等法治精神和原則。在面臨多種問題的解決方式、手段時,領導幹部能夠首先研判處理方式是否符合法律規定、法治精神等。 領導幹部的法治思維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關鍵所在。領導幹部是依法治國方略的倡導者與宣傳者,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方略的組織者與實施者。推動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化建設,幹部是關鍵因素。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歸根結底要靠各級幹部來完成。黨員幹部法律素質的高低與法治理念的強弱,直接決定著其依法管理、依法決策和依法辦事的水平。只有各級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擁有法治思維,才能在全社會營造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化解矛盾用法的良好法治環境。 現實工作中,一些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在看問題、作決策、採取措施的時候,往往缺乏法治思維。他們認為,只要是有利於經濟社會發展,就可以成為各種施政行為的理由,不用過多考慮各種決策程序和操作程序,可以繞開各種法律的條條框框;認為依法辦事條條框框多、束縛手腳,只要能辦成事,什麼辦法都可以用。這種忽視各種法律規制而以發展的理由來衡量思考問題的思維方式,以合理性來代替合法性,顯然是錯誤的。這種錯誤思維方式指導下的施政行為,罔顧程序正義,丟棄規則規范,漠視權力邊界,功利性地強調發展,可能會有一些短期效益,長期而言恰恰會嚴重損害發展、和諧、民生,與這些目標完全相悖。正因為如此,解決好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的法治意識不強問題,已經成為推進法治建設必須抓好的緊迫任務。 加快推進依法治國,必須著力培養和強化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的法治思維。這種培養與強化是一個長期過程,也是一項系統工程,既需要領導幹部的追求與修煉,也需要組織的教育和培養,還需要社會的監督與約束。重點是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強化法治思維規則至上,推進由合理向合法轉變。一是要求黨員幹部有規則意識。想問題、辦事情始終將合法性放在第一位,所有思考和決策都必須圍繞合法性展開,無論任務多麼緊急、事情多麼重要,都不能偷換概念,以其合理性替代合法性。二是要求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強化規則制定,在權責范圍內,盡可能地完善法規規章配套、清理及解釋制度。三是要求黨員幹部嚴格按規則辦事,始終堅持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工作中一切合理的行為都必須在合法的前提之下。 ——強化法治思維程序優先,推進由隨意向嚴謹轉變。法治思維強調程序優先,因為公正科學的程序是法治的基本構架,程序的完善程度是法治完善程度的基本標志。通過確立公正科學的法治程序,提升制度運行的規范化水平,消除制度運行中的不確定性,增強人們對未來的確定預期。在工作中,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步驟都必須始終堅持按照法律程序進行。遇到有爭議或糾紛的問題,即使是非對錯很清晰,也要善於考慮程序上的處理方式,讓爭議各方平等地發表意見,不能因為法律程序不到位,造成決定和行為的無效甚至違法。同時,要把程序作為一種良好的工作方法,在制定出台重大行政決策時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確定為法定程序,以「確保決策制度科學、程序正當、過程公開、責任明確」。 ——強化法治思維權利本位,推進由人治向法治轉變。保障權利是法治思維的靈魂。要把群眾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始終站在群眾的立場和角度思考問題,重視並採取切實有效措施保障群眾的正當權利。工作中,既不能以發展為理由,為了保護大多數人的正當權利而侵犯少數人的正當權利,也不能濫用職權,超出政府權力法定的作用空間,涉入政府權力的禁地,損害群眾的利益。要堅持積極依法履行政府職能,但不包辦一切,有所為有所不為。 ——強化法治思維科學權威,推進由短期向長效轉變。樹立法治思維要與堅持科學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結合在一起,看問題、作決策、辦事情,要依法處理好當前與長遠、局部與全局、個別與一般以及合理與合法的關系,盡可能把事情考慮得更周全,把方案設計得更縝密,把措施行使得更規范,努力做到不留「後遺症」,經得起法律和歷史的檢驗、公眾和社會的監督。

5. 法治思維的基本內容分別有哪些

法治思維是指受法律規范和程序約束、指引的思維方式。

法治思維在不同問題和領域的運用包含了不同的層次。概括而言,法治思維可以分為四個層次。

一、認知判斷層次,即運用法治的概念原理對社會生活中的種種問題進行認識並得出初步判斷的層次。人們可以根據法律對社會中的一些行為或現象得出是否合法的判斷,例如飲酒駕車是違法行為。這種層次的法治思維,是普通社會成員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具備的。

二、邏輯推理層次,即運用法治原則、規范對問題進行分析判斷、綜合推理,並得出結論乃至解決辦法的層次。法律職業者的思維多為這一層次。這一層次的思維是以通過法律解決個案為主要特徵。

三、綜合決策層次,即在前述法律性的認知判斷、分析推理的基礎上,還需要結合其他因素,進行綜合性衡量,並作出符合法治要求的決策。對於領導幹部而言,法治思維更多地體現在這一層次上。

四、建構制度層次,即在前面三個層次的思維基礎上進一步深化、抽象,從而能夠通過建構或改革法律制度對更宏觀的問題提出長遠的解決方案。這是最高層次的法治思維,也是高層級的領導幹部所應當具備的。因此,考察法治思維能力的高低,應當按照對象和主體的不同設定不同的標准。

(5)法治思維的底線擴展閱讀

法治思維特徵:

(1)權利義務相統一

權利義務相統一的思維方式 是公民就具有的基本法律修養,權利和義務相互依存、相互貫通,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要培養社會主義法律思維,必須要培養權利義務相統一的法律思維方式.

(2)重證據

證據是以法律規定的形式表現出來的能夠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一切客觀事實.在訴訟程序中是憑借證據來認定相應事實的,並以此作為適用法律的根據,這就是重證據的根本原因.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培養證據意識,注意保存和搜集證據.

(3)講程序

法律程序是人們進行法律行為必須遵循或履行的法定的時間或空間上的步驟和形式.是實現實體權利和義務的合法方式和必要條件.因此,講程序是法律思維的一個重要特徵.

6. 守住法律底線是培養法治思維的途徑嗎

是。
守住法律底線是培養法治思維的途徑之一,另外還有學習法律知識,掌握法律方法,參與法律實踐,養成守法習慣,尊重法律權威是社會主義法治觀念和法治思維的核心要求。

7. 什麼是法治思維,包括哪些基本內容

法治思維是將法律作為判斷是非和處理事務的准繩,包括:

1、法治思維是規則思維。法律實際上是一種規則。法律規則具有明確性、穩定性和可預測性,可以為人們提供基本的行為准繩。有了這種法律思維,人們對於自己乃至他人的行為及其法律後果就有了穩定的預期,便會依此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調整和規范。規則思維要求制定良好的法律,並貫徹它、遵守它。

2、法治思維是平等思維。法律的一個重要價值取向是平等,即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平等思維要求每一個人都拋棄特權思想,自覺將自己置於法律的監督和制約之下。法律的制定需要貫徹平等原則,不允許個別人或個別集團將自己的特權法制化;法律的實施更要落實平等原則,任何人不得凌駕於法律之上,不得有法外特權。

3、法治思維是權力受制約思維。權力受制約思維要求制定科學的制度機制,使權力得到制約,使權力行使具有明確邊界。依據法治思維,權力體制與機制必須保證權力在相互制約的前提下相互配合。

4、法治思維是程序思維。程序正義是實體正義的重要保證。程序思維要求分析問題特別是處理問題按照法定程序進行。必須遵循規律,為公權力的行使設立科學、合理的程序,並確立違反程序的制裁性後果,從而防止破壞法定程序的行為。


(7)法治思維的底線擴展閱讀:

法治思維的作用: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的思想觀念多元多樣多變,各種利益分歧、矛盾沖突相互交織,只有法治才能有效整合各種張力、化解各種沖突,為社會和諧穩定奠定根基。當前各級領導幹部的法治思維和依法治國能力強弱,直接影響著黨的執政根基和國家的長治久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法治思維

8. 什麼是法治思維 如何培養大學生的法治思維

一、什麼是法治思維

法治思維是將法律作為判斷是非和處理事務的准繩,它要求崇尚法治、尊重法律,善於運用法律手段解決問題和推進工作。

何為法治思維?簡言之,法治思維就是將法治的諸種要求運用於認識、分析、處理問題的思維方式,是一種以法律規范為基準的邏輯化的理性思考方式。因此,法治思維需以法治概念為前設。

人類政治文明發展至今,於法治概念之認知盡管不完全一致,但對其核心內涵包括精神、實體、形式等層面諸要件已經有基本共識存在。就中國當下而言,經過30多年砥礪耕耘,在法治概念上的初步共識也已基本具備。這是之所以提出法治思維命題的前提。

二、如何培養大學生的法治思維

1、從個人層面

空閑時,學習法律知識,做一個懂法的人。在空閑無事的時候,可以學習一些法律知識,可以從書籍上獲取,也可以在電視上或電腦上進行詳細的閱讀,吸收未曾了解的法律知識。

多參加法律實踐活動,鍛煉自己的法治思維能力。多參加校內法律社團所開展的法律實踐活動,身在其中鍛煉自己的法治思維能力,頭腦清醒,理性分析各項事情的起始與結束之間涉及的法律知識。

理想思考,遇事理性分析,凡事講究證據,進行法治思維分析。在遇到不同案例的時候,理性分析事情,不要說一些不存在和沒有理論支撐的話語,凡事講求證據和物證。

多看一些法律案例,看出一個案例背後的故事,做到思維分析。看一些經典案例,從中挖掘背後的法律知識,從起始到結束,看其中的過程是否有讓自己對法律有了重新的認識。

2、從學校層面

開設法律相關的課程,讓大學生們積極參加,並促使大學生拿起法律武器進行維權。在校內,可以報名有關法律知識的課程,或者報名有關法律的社團,從而在學習課程中不斷的使自己了解法律知識,敢於拿起法律武器維權。

開展此情此景普法劇情,讓大學生們以身試法,有專門的老師在旁講說。在校內開展一些普法劇情,讓大學生們當主人公,從而開展普法宣傳,讓更多的大學生進行了解法治意識,善於運用法治思維。

(8)法治思維的底線擴展閱讀

法治思維的六個維度

1、法治思維是一種規則思維

任何法律均得從預設規則著手,明確告訴人們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以及如何來做。有了法律規則,人們對自己乃至他人的行為及其法律後果就有了穩定的預期,便會依此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調整和規范。

2、法治思維是一種程序思維

法治思維要求重視程序,充分發揮程序的作用。遇到有爭議或糾紛的問題,即使是非對錯很清晰,也要善於考慮程序上的處理方式,讓爭議各方平等地發表意見。

3、法治思維是一種權利思維

法治既授予權力,更約束權力。公權力行使者不得法外設定權力,不得在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情形下作出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或者增加其義務的決定,要清醒認識到權力的本質和有限性,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法治觀。

4、法治思維是一種責任思維

權力和責任是對等的,有權必有責。要建立健全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對決策嚴重失誤,或者依法應該及時作出決策但久拖不決,造成重大損失、惡劣影響的,嚴格追究行政首長、負有責任的其他領導人員和相關責任人的法律責任。

5、法治思維是一種理性思維

一方面,要服從規則及其邏輯,而不受情感因素的左右。另一方面,要注重價值權衡,對各種價值和正當利益的合理平衡,要求我們看問題、作決策、辦事情,都要依法處理好當前和長遠、局部和全局、個別和一般的關系。

6、法治思維是一種建設性思維

建設性思維是以建設社會、修復被損害的社會關系為目的的思維。我國調解制度、社區矯正制度以及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以定紛止爭、維護權利、實質性地解決社會問題為旨歸,體現了清晰的建設性思維。

熱點內容
律師法原理 發布:2025-01-19 13:58:19 瀏覽:870
考律師怎麼考 發布:2025-01-19 12:48:39 瀏覽:592
青年實踐部部門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9 12:33:06 瀏覽:566
濰坊律師工資 發布:2025-01-19 11:51:13 瀏覽:861
二倍工資勞動法 發布:2025-01-19 11:38:23 瀏覽:518
陳舊不合理的規章制度的成語 發布:2025-01-19 11:17:21 瀏覽:203
成都周邊法院 發布:2025-01-19 09:48:34 瀏覽:666
同安法院盧 發布:2025-01-19 09:44:05 瀏覽:211
司法部最新任命司局長 發布:2025-01-19 09:44:01 瀏覽:919
上海法院李罡 發布:2025-01-19 09:18:56 瀏覽: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