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與法治烏雲遮月

道德與法治烏雲遮月

發布時間: 2022-09-14 20:34:20

① 關於法治社會的詩句(有關法治的詩詞)

1.有關法治的詩詞

1.

《比得寒疾用道士養生法治其內郡幕徐天隱遺以》

宋代:毛滂

江南卑濕地,往往如長沙。

薄寒能中人,毛立噤齒牙。

初猶遭蒸炊,又似縛且檛。

淫祠亂昏俗,過福專群鴉。

參軍支病骨,抱案隨吏衙。

鬼蓋乘其窮,屢以寒熱加。

定知鬼非人,吾誰彼疵瑕。

烏飢集屋樑。聊試彈以笯。

手摩田中丹,三關氣成霞。

房圖引芸蒿,相與排陰邪。

此鬼不足施,霍然促脂車。

2.《送楊舒州》

宋代:衛博

我昔懷軍書,西行盡淮泗。

是時敵方張,長江飲渴騎。

憨將何一律,兩地一朝棄。

川原厭膏血,關山接烽燧。

巋然舒子國,屹立干戈地。

中有袴襦民,未可文法治。

瘡痍待良葯,天子念循吏。

誰厭承明直,雅是詩書帥。

淮揚君肯薄,吾丘世寡二。

正須烹鮮手,往述羨魚意。

前驅觸炎熱,弭節及涼吹。

朝衙百吏散,閉合有餘致。

臨州古雲樂,此理敢輕議。

近聞今單於,已遣朝正使。

公師杜征南,郡得漢龔遂。

里閭息愁嘆,扞牧殆餘事。

政成多暇日,寄我千金字,

淮魚秋正美,灊山日空翠。

匹馬不作難,為公十日醉。

頗見有此客,要使州人記。

2.關於法律的古詩詞

1、惟用法律自繩己 唐 韓愈 《寄盧仝》

2、法律存 作者佚名 《唐受命讖》

3、掃除詩書誦法律 宋 蘇軾 《石鼓》

4、始讀法律親笞榜 宋 陸游 《秋懷》

5、自従四方多法律 宋 蘇轍《次韻子瞻見寄》

6、兼通法律吏能精 宋 蘇轍《送傅宏著作歸覲待觀城闕》

7、自從四方多法律 宋 並敘 《次韻子瞻見寄》

8、先公法律自治身 宋 陳宓《送師道弟守德慶》

9、不將法律作春秋 宋 陳普《詠史上·宣帝》

10、法律行隨手 宋 陳襄《和鄭閎中仙居十一首》

11、法律剡章真未盡 宋 陳造《次韻黃簿》

12、法律森嚴信殊絕 宋 高斯得《孤憤吟上十韻》

13、法律滲商君 宋 何夢桂《和夾谷書隱先生寄題蛟峰石峽書院三十韻》

14、司馬八法律以規 宋 毛直方《贈督師曹將軍》

15、富貴拘法律 宋 梅堯臣《長歌行》

16、前人唯法律 宋 梅堯臣《送何濟川學士知漢州》

17、此雖法律所無奈 宋 蘇洵《自尤》

18、恥言法律羞丘戎 宋 蘇轍《新作南門》

19、法律忌脫遺 宋 張鎡《次韻傅景夏見贈兼簡徐季益》

20、且說高王寬法律 宋 鄭剛中《樓樞蜜過華山浩然有念古慕希夷之心謹用韻作》

21、法律底須存八議 明 龔詡《甲戌鄉中民情長句寄彥文布政》

3.關於法律的詩

1、和鄭閎中仙居十一首

我愛仙居好,公餘日在房。

憂民極反覆,責已未周詳。

法律行隨手,詩書坐滿箱。

老來須向學,多病喜平康。

2、贈督師曹將軍

泰階煌煌色已齊,祥飆為掃蚩尤旗。

幅員浩盪春台熙,不遺桴鼓驚鋤犁。

羽林宿衛環三陲,居安節慮忘戰危。

整暇自許忘其機,司馬八法律以規。

3、詠史上·宣帝

不將法律作春秋,安得河南數國囚。

莫道漢家雜王霸,十分商鞅半分周。

4、秋懷

[宋] 陸游

少時本願守墳墓,讀書射獵畢此生。

斷蓬遇風不自覺,偶入戎幙從西征。

朝看十萬閱武罷,暮馳三百巡邊行。

馬蹄度隴雹聲急,士甲照日波光明。

興懷徒寄廣武嘆,薄福不掛雲台名。

頷須白盡愈落寞,始讀法律親笞榜。

5、次韻子瞻見寄

[宋] 蘇轍

我將西歸老故丘,長江欲濟無行舟。

宦遊已如馬受軛,衰病擬學龜藏頭。

三年學舍百不與,糜費廩粟常慚羞。

矯時自信力不足,従政敢謂學已優。

閉門卻掃誰與語,晝夢時作鈞天游。

自従四方多法律,深山更深逃無術。

(1)道德與法治烏雲遮月擴展閱讀:

1.法律需要被信仰,否則它形同虛設.沒有任何行為比起法官的徇私枉法對一個社會更為有害的了.司法的腐敗,既使是局部腐敗,也是對正義的源頭活水的玷污.司法獨立是司法公正的大前提.每一個人都不可以成為自己事務的法官.在由意志而不是由法律行使統治的地方沒有正義可言.程序決定了法治與恣意人治之間的基本區別.——【美】道格拉斯

2. 在民主的國家裡,法律就是國王;在專制的國家裡,國王就是法律.——【德】馬克思

4.關於「法制教育」詩句有哪些

1.《滿庭芳·立誓狀外戒》 年代: 元 作者: 馬鈺 專燒誓狀,謹發盟言。

遵依國法為先。 但見男兒女子,父母如然。

水除氣財酒色,棄榮華、戒斷腥膻。 常清靜,更謙和恭謹,無黨無偏。

布素婪耽度日,飢寒後,須憑展手街前。 不得貪財誑語,詐做高賢。

常懷慎終如始,遇危難、轉要心堅。 如退道,願分身萬段,永鎮黃泉。

2.《送邵不疑謫邵武》 年代: 宋 作者: 梅堯臣 不嗟遷謫遠,所惜去非遲。 國法何嘗重,君恩亦已慈。

飛鴻因雨急,寒葉未霜危。 江上多新釀,肯簾亞竹籬。

3.《聞永叔出守同州寄之》 年代: 宋 作者: 梅堯臣 冕旒高拱元元上,左右無非唯唯臣。 獨以至公持國法,豈將孤直犯龍鱗。

茱萸欲把人留楚,苜蓿方枯馬入秦。 訪古尋碑可銷日,秋風原上足麒麟。

4.《辰州》 年代: 宋 作者: 陶弼 詔條符節古連今,王澤漸濡豈不深。 賦役未行中國法,謳歌猶帶遠人音。

採金戶簇青莎岸,射虎兵圍黃葉林。 寄語湖南灘上客,預將忠信待浮沉。

5.《自警詩》 年代: 唐 作者: 張齊賢 慎言渾不畏,忍事又何妨。 國法須遵守,人非莫舉揚。

無私仍克己,直道更和光。 此個如端的,天應降吉祥。

與法制有關的句子 1、在人的潛意識里,人的性慾一直是處於壓抑的狀況,社會的道德法制等文明的規則使人的本能慾望時刻處於理性的控制之中。 ——弗洛伊德 2、法制就是力量。

——撒貝南 3、明法制,去私恩。夫令必行,禁必止。

——管仲 4、要自由,就必須生活在一個法制的土地上。 ——威·默里 5、自古亂亡之國,必先壞其法制,而後亂兒之。

——歐陽修 6、老不讀三國,少不讀水滸。老了就踏踏實實過幾年吧,別和人動心眼了。

為什麼少不讀水滸,目無法制,從小看這個,就是培養少年犯。李逵這樣的,放今天槍斃400回了。

——袁騰飛 7、昔七十九代之君,法制不一,號令不同,然而俱王天下,何也?必當國富而粟多也。 ——《申子》 8、法制不議,則民不相私;刑殺不赦,則民不偷於為善;爵祿毋假,則下不亂其上。

——管仲 9、己性不可任,當用逆法制之,其道在一忍字。人性不可拂,當用順法調之,其道在一恕字。

——金纓。

5.關於法制教育的詩與句子.

法官是法律世界的國王,除了法律就沒有別的上司。

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

法律的力量應當跟隨著公民,就象影子跟隨著身體一樣。

法律的真理知識,來自於立法者的教養。

法律解釋者都希望在法律中尋獲其時代問題的答案。

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

法律是人類為了共同利益,由人類智慧遵循人類經驗所做出的最後成果。

法律提供保護以對抗專斷,它給人們以一種安全感和可靠感,並使人們不致在未來處於不祥的黑暗之中。

法律顯示了國家幾個世紀以來發展的故事,它不能被視為僅僅是數學課本中的定律及推算方式。

法律應該是穩定的,但不能停止不前。

法律職業的社會地位是一個民族文明的標志。

法治概念的最高層次是一種信念,相信一切法律的基礎,應該是對於人的價值的尊重。

法治意味著,政府除非實施眾所周知的規則,否則不得對個人實施強制。

付給律師的費用不應據其在法庭上陳述時間的長短,而應據其辯護質量的優劣。

婚姻的結合要求夫妻雙方都要忠實,忠實是一切權利中最神聖的權利。

解釋法律系法律學之開端,並為其基礎,系一項科學性工作,但又為一種藝術。

盡量大可能把關於他們的意志的知識散布在人民中間,這就是立法機關的義務。

舉證之所在,敗訴之所在。

立法者三句修改的話,全部藏書就會變成廢紙。

沒有信仰的法律將退化成為僵死的教條,而沒有法律的信仰將蛻變成為狂信。

民眾對權利和審判的漠不關心的態度對法律來說,是一個壞兆頭。

讓我們維護公平,那麼我們將會得到更多的自由。

如果法律沒有恐懼支撐,它絕不能生效。

世界上唯有兩樣東西能讓我們的內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一是我們內心崇高的道德法則。

倘若世上沒有壞人,也就不會有好的律師。

憲法創制者給我們的是一個羅盤,而不是一張藍圖。

刑罰的威懾力不在於刑罰的嚴酷性,而在於其不可避免性。

刑為盛世所不能廢,而亦盛世所不尚。

一項法律越是在它的接受者那裡以惡行為前提,那麼它本身就越好。

在世界各主要文明中,中國是距離法治最為遙遠的一種,甚至與歐洲形成了兩極相對的反差。

在一個法治的政府之下,善良公民的座右銘是什麼?那就是「嚴格地服從,自由地批判」。

6.關於「法律」的詩有哪些

1、掃除詩書誦法律。——宋 蘇軾 《石鼓》

2、始讀法律親笞榜。——宋 陸游 《秋懷》

3、富貴拘法律。——宋 梅堯臣 《長歌行》

4、此雖法律所無奈。 ——宋 蘇洵《自尤》

5、法律剡章真未盡。——宋 陳造 《次韻黃簿》

6、恥言法律羞丘戎。——宋 蘇轍 《新作南門》

7、不將法律作春秋。——宋 陳普 《詠史上·宣帝》

8、自従四方多法律。——宋 蘇轍 《次韻子瞻見寄》

9、自從四方多法律。——宋 並敘 《次韻子瞻見寄》

10、先公法律自治身。——宋 陳宓 《送師道弟守德慶》

11、法律行隨手。——宋 陳襄 《和鄭閎中仙居十一首》

12、法律森嚴信殊絕。 ——宋 高斯得《孤憤吟上十韻》

13、司馬八法律以規。 ——宋 毛直方《贈督師曹將軍》

14、前人唯法律。——宋 梅堯臣 《送何濟川學士知漢州》

15、法律忌脫遺。——宋 張鎡《次韻傅景夏見贈兼簡徐季益》

16、兼通法律吏能精。——宋 蘇轍 《送傅宏著作歸覲待觀城闕》

17、法律滲商君。——宋 何夢桂 《和夾谷書隱先生寄題蛟峰石峽書院三十韻》

18、且說高王寬法律。——宋 鄭剛中《樓樞蜜過華山浩然有念古慕希夷之心謹用韻作》

參考資料

詩詞名句網:/chaxun/shiju/nd_2/法律

② 名人名言

http://www.zzzrw.com/thread-349-1-1.html
裡面有好多

③ 《道德經》第二十六章 重為輕根

【原文】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聖人終日行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本,躁則失君。

【譯文】

一肩挑盡古今愁

由上章的四大——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和四法——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跟著而來,就有本章人法地的引申說明,即所謂「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聖人終日行而不離輜重」。

圖片

重和輕,靜和躁,都是相對兩種現象。重和輕,是物理現象的相對。靜和躁,是生態現象的相對。但從原文文字上看來,老子側重「重」和「靜」的重要,只偏向一頭,而舍置它相互影響的關系。

正如我們現代,有了科學知識以後,知道物質的重量,是受萬有引力——地心吸力的作用而來。倘使物質脫離了地心吸力,在太空中,便會失去重心的作用,都是飄浮自在,輕便悠遊的。我們人生的肉體生命,也是如此。所以心思高飛遠舉,但肉體的生命,脫離不了萬有引力的作用,仍在原地不動,即使盡量鍛練體能,也只有相當的限度,不能達到想像的自由。道家的學術,也早已知道這個原則,因此,才產生對生命功能超越物質世界的方術,所謂神仙丹道之學。

修煉丹道的方法,首先是從習靜著手,久久習靜而舍離後天躁動的習性,也正是從《老子》第十六章所說:「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日靜,是謂復命」的原理而來。如此習靜修煉,鍛煉精神和肉體,互相合一而歸於至靜之極的不動之動,便可達到神仙「沖舉」的成果。這便是中國神仙方伎學術的根據。老子,當然與神仙丹道不能脫離關系。「沖舉」,便是後世學仙者所期望能修到「白日飛升」的古文辭之簡稱。當然,其中修煉習靜的法則與修煉過程中的變化,卻並不是三言兩語可以概括它的大要。

圖片

那麼,為什麼在本章中,又似乎特別注重「重」和「靜」的關系有如此的重要呢?難道說,重到極點,才能「輕舉」嗎?其實,從道家仙道修養的理論來講,對於這里所用的「重」字,可以牽強作為重厚沉靜的意義來解釋,如第三章所謂「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的理論配合。後世有合儒道兩家的修養原理,概括其扼要,而以「沉潛靜定」作為修道的根基的,也可以說,是完全相合的。

但如連合本章的上下文句來說,那便須脫離神仙丹道的修養方術,專從人生日用的道用上立論了。雖然是偏向一面倒的理念,但是可以強調地說它沒有錯。因為「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才能作為下一句「聖人終日行而不離輜重」的基準。

重是輕的根源。靜是躁的主宰。「輜」字的內涵,是車上裝載著行李或物件的意思。輜重,便是車子裝載重量行李的統稱。那麼,為什麼聖人要終日行而不離輜重呢?在這里,不妨讓我先說一個笑話。我在年輕的時候,出門走路,總喜歡手上抓一樣東西,才覺得合適。如果兩手空空,甩來甩去,自己覺得好像毫無把握,很怪很怪似的。有時不帶書包或公文袋,也要抓一本書或刊物,卷在手裡拿著。再不然,拿一根手杖,才覺得穩實。有人笑問我這是為了什麼,說也說不明白,只好對他說,這是學了老子的「聖人終日行而不離輜重」。我非聖人,但姑妄學學,聽者講者,彼此都哈哈一笑了事。

其實,是不是這樣呢?誰又知道。如果做聖人真的要終日行不離輜重,那好辛苦,不如不作聖人的好。而且,整天都不離負擔重物的勞工朋友們,他們早已成聖成賢了!難道,老子自己西出函谷關的時候,騎在青牛背上,還要挑負一肩行李,或背著一個包袱嗎?如果不是這樣,老子何以扯謊教人要「終日行而不離輜重」呢?

誰肯放下自私的包袱

笑話說過了,再來正經的。讀本章這一節原文的深意,以我個人的淺見來說,已如上面講過,正是老子指明「人法地」的准則。我們生命立足點的大地,負載萬物和一切,生生不已,終日運行不息而毫無怨言,也不索取人們和萬物付予任何代價。它總是默默無言地,靜靜前進,不斷地輪轉,而給予所有生物生命的滋養。所以生而為人,也應靜靜地效法大地,要有負重載物的精神。尤其是要學聖人之道的人,更應該有為世人與眾生,挑負起一切痛苦重擔的心願,不可一日或離了這種負重致遠的責任心。這便是「聖人終日行而不離輜重」的本意。尤其是告誡身負國家社會人民所期望者的君主——領導人和官吏們,更當有如此這般的存心,才是合道的明君或良臣。因此,在下文,便有「雖有榮觀,燕處超然」的名言。

圖片

「終日行而不離輜重」是說志在聖賢的人們,始終要戒慎恐懼,隨時隨地存著濟世救人的責任感。如在顛沛流離中的大舜,始終以大孝於天下存心。如大禹的治平洪水,九年在外櫛風沐雨,腓無胈、脛無毛,三過其門而不入。但古人又說:大德者,必得其名,必得其位,必得其壽。這是善有善報的必然因果律。倘使你能做到功在天下國家,萬民載德的地位,當然會得到最光榮的酬庸,正如隋煬帝楊廣所說的:「我本無心求富貴,誰知富貴迫人來。」如果真正有道之士,到了這種地位,雖然處在「榮觀」之中,仍然恬淡虛無,不改本來的素樸;雖然燕然安處在榮華富貴之中,依然有超然物外,不受功成名遂、富貴榮華而自累其心,這才是有道者的自處之道。這里的「榮觀」的「觀」字,是破音字,應作古代建築物的「觀」字讀,不可作觀看的「觀」字來讀。「燕」字,通作「晏」,便是安靜的意思。

然而,在老子當時所見聞中的各國諸侯君主們,當然都不能明白傳統文化中君道和臣道的這種原則。因此,他才有深深感嘆說:「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本,躁則失君。」所謂「身輕天下」的語意,是說他們不能自知修身涵養的重要,犯了不知自重的錯誤,不擇手段,只圖眼前攫取功利,不顧喪身失命的後果。因此,不但輕輕易易失去了天下,同時也戕殺了自己,這就是觸犯「輕則失本,躁則失君」的大病。

兩臂重於天下

講到身輕天下的說明,我們且看善於承繼老子之學的莊子的發揮,最為清楚。《莊子 • 雜篇 • 讓王》篇中提到:

韓、魏相與爭侵地,子華子見(韓)昭僖侯。昭僖侯有憂色。子華子曰:今使天下書銘於君之前。書之言曰:左手攫之則右手廢。右手攫之則左手廢。然而攫之者必有天下,君能攫之乎?

圖片

昭僖侯曰:「寡人不攫也。」子華子曰:「甚善!自是觀之,兩臂重於天下也。身亦重於兩臂。韓之輕於天下亦遠矣!今之所爭者,其輕於韓又遠。君固愁身傷生以憂戚不得也。」僖侯曰:「善哉!教寡人者眾矣,未嘗得聞此言也。」子華子可謂知輕重矣!

人的生命之價值,在於我有一個完整無暇的現實身體的存在。志在天下國家,成大功、立大業者,正為我有身存,老子所謂:「及吾無身,又有何患。」現在正因為還有此身的存在,應該戒慎恐懼,燕然自處而游心於物慾以外,然後不以一己的個人自私而謀天下國家大眾的大利,立大業於天下,才不負天賦所生生命的價值。可是,很可惜的,便是當時的君主們,以及後來的君相們,大多都只圖眼前的私利而困於個人權勢的慾望中,以身輕天下的安危而不能自拔,因此而引出老子有奈何!奈何!奈若何的一嘆!

我們引用了《莊子 • 外篇》「兩臂重於天下」的說法,看來,似乎過於消極,太過於為個人自私了。但從人道的觀點來看,立身愛己,正是大有為於天下的開始,所以儒家才有「孝子不立於危牆之下」的大戒。修身養身無道,又哪裡能夠擔當起天下國家危難的大任呢?同時須知,人無超然出世的修養,而貿然談利益天下國家的大業,正是失其輕重權衡之處,所謂「輕則失本,躁則失君」。因此,使我臨時想起明代栯堂禪師的一首詩,從表面看來,又似乎很消極,但細入深究,它正是人生積極的透徹觀。

詩曰:

人生不滿一百歲,今是昨非無定名。天下由來輕兩臂,(便是上面所講莊子書中子華子說昭僖侯的故事。)

世間何故重連城。(指價值連城的璧玉,也就是趙相藺相如奪秦惠王卞和之壁的故事)。

龍亡大澤群鰍舞,(秦失其鹿,天下爭逐的翻版。)

兔盡平原走狗烹。(范蠡給文種書所說的「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名言。後來韓信臨死時也引用過。)

滿目亂坡眠白石,(古往今來的一切人等,最後都是如此。)

有時特地憶初平。(道家《神仙傳》有一位皇初平。但這里所說的初平,是指企望天下初平的盛世而言)。

超然輕重的歷史故事

老子的話,本來已如珠之走盤,周延涵蓋,無所不通,仁者見之為仁,智者見之謂之智。何況又是以簡朴的古文寫成,難作明確的界說。因此,又被黠慧者用作專制時代的帝王權術,或為大臣者的自處箴言,當然亦是在所難免。如果根據歷史的經驗,從每一朝代帝王制度的政策來看,對於「重為輕根,靜為躁君」的理解,也有完全偏向於另一角度了。

圖片

例如周朝建國的政策,重點放在中央集權,諸侯分治,開創一套完整的周代封建制度,適合於當時時代環境最好的一個策略。但天下事往往「重為輕根」,你所認為已經把握了的重點,將來發生弊病的,也往往出在這個重點上面,正如唐徵君趙蕤所謂:

天下大器也,群生重蓄也。器大不可以獨理,蓄重不可以自守。故劃野分疆,所以利建侯也。親疏相鎮,所以關盛衰也。

昔周監於二代,立爵五等,封國八百,同姓五十五,深根固本,為不可拔者也。故盛則周召相其沿,衰則五霸扶其弱,所以夾輔王室,左右厥世,此三聖(周文王、武王、周公)製法之意。

然厚下之典,弊於尾大。自幽平以後,日以陵夷。爵祿多出於陪臣,征伐不由於天子;吳並於越,晉分為三,鄭兼於韓,魯滅於楚,海內無主,四十餘年而為戰國矣。

這便是重為輕根的最好說明。到了秦始皇統一天下,看到周代封建後期的弊病,就廢封建改為郡縣,完全走中央集權的路線,自以為可以建萬代帝王世系的基業。誰又知道過不了十多年,天下大亂,封疆無得力的防守,就易姓為王,成了劉邦的漢室天下。

漢初鑒於秦始皇中央集權的缺點,又仿照周代封建的辦法,分封同姓子弟為王(非同姓者當然都不能為王),認為一旦天下有變,同胞血肉,必能拱衛帝系。誰知不到十多年,先亂於劉邦的老婆——呂後,殺戮劉氏宗室幾乎殆盡。雖然由漢文帝劉恆的復興,但過不了十多年,又有景帝劉啟時代同室操戈的七王造反。因此,不敢再信外藩,變成宮室後族的外戚操權,和一班宦官太監們把持朝政,終有前漢的外戚王莽篡位,後漢的曹操逼宮等故事發生。

從此以後,中國帝王政治體制,造成變亂的弊病,不外是外藩、內戚、太監、女禍等幾個基本的因素,互相消長。唐代開始亂於藩鎮,宋代又鑒於唐朝的弊病,重用文人政治而採取中央集權,終至半壁江山,始終不能完成統一的局面。後來的元、明、清三朝,大致也難逃此例。

總之,無論任何政治體制,開創的時期,如何計慮周詳,畢竟跳不出「重為輕根,靜為躁君」大原則的演變。即使如西洋史上的規律,也逃不了老子——太上老君這個八卦爐。自法國路易十四以後直到現在,君主固然不好,民主法治也未見得是完美的政體。將來的天下,正因為人類社會高估民主的可貴而終於毀滅在民主的變相。且看今日域中的英、美,其未來的禍根,早已埋伏在現在所謂假相幸福的社會福利和重量不重質、嘩眾取寵的民主自由的制度之中了!

道家老子的哲學,看透了「重為輕根,靜為躁君」和「禍者福之所倚,福者禍之所伏」自然反復演變的法則,所以才提出「雖有榮觀,燕處超然」的告誡。也正因為先有老子的這些告誡,後有人生的種種經驗,造成歷代的高明從政者,如范蠡等人,以及較為知機的張良,想要極力作到「功成,名遂,身退」。但很可惜,他始終不如正統道家的隱士們,乾脆早自全身隱遁,不蹚混水。退而求其次,又不如范蠡的隱遁而去。至於如韓信一流的人物,李煜一流的角色,只是志在功名,或志在富貴的迷夢中,始終不知輕重根源的關鍵,更不知「雖有榮觀,燕處超然」的妙用。尤其是李煜,更為可憐,在他當時那樣的時代環境中,不知戒慎恐懼、奮發圖強的自處之道,反而真的玩起「燕處」危巢的超然詞章文學,只知填些「蝶戀花」的「一片芳心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寫些纏綿悱惻的妙文。難怪後來趙匡胤對他的評語說:李煜如果把作詩詞的工夫拿來專心搞政治,也未必會為我所擒。這也確是趙匡胤說的一句老實話。

圖片

至如韓信的開場與收場,基本上就犯了老子的「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聖人終日行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的錯誤,而且更缺乏這種學養。所以宋代越王錢鏐的孫子錢俶,有一首借題發揮論韓信的詩,說得最好,詩曰:

登壇拜將思雖重,躡足封時慮已深。

隆準由來同烏嚎,將軍應起五湖心。

韓信,的確是很可愛的具有俠義人性的人物。他善於用兵,而缺乏政略和大謀略的修養。他重視恩情而不顧怨懟的爽朗胸襟,極可欽佩。他對劉邦當時的登壇拜將的作風,早已埋下「英雄生怕受恩深」的情懷。所以後來提出封假三齊王的要求,也是基於這種受恩的深情而講的真話。劉邦被張良踢了一足,便立刻變盛怒為假惺惺,馬上真地封他為三齊王的時候,早已埋下後來的結局。隆準,是漢高祖劉邦長相的特徵,鼻子特別高又厚,相法所謂伏犀貫頂的通天鼻。長頸鳥喙,是范蠡對文種講越王勾踐長相的特徵,頭頸特別長,嘴巴很尖銳,所謂「長頸鳥喙,可以共患難,不可以共安樂」的評語。古今中外的君主領導人們,雖然各有不同的特別外形,但都有同一模式的猜忌心理。其實,這是人性的根本問題,除非聖賢,誰能遣此,最為可哀。

因此錢俶評論韓信,早已應該知道自己的收場結果,何以不學范蠡一樣,功成,名遂,身退,泛舟五湖,飄然遠引呢?其實,錢俶這首詩,正是針對他朝見趙匡胤的時候,趙匡胤封了一箱東西,叫他回去在路上拆看。他出了京城,打開一看,箱里所裝的,都是大臣們的建議,要趙匡胤扣留或殺了錢俶的報告。但趙匡胤不殺錢俶,也不扣留他,叫他安心回去,正是要他老老實實自己奉獻越國,乖乖歸順的手法。錢俶懂得很深,也很清楚當時的情勢,因此,借評韓信的詩來發揮自己胸中的塊壘,奉表稱臣,正是學范蠡的泛舟五湖的最好自處,恰又合了老子的「燕處超然」,不以身輕天下的法則。杭州保俶塔的建立,應該是錢俶朝見趙匡胤的時候,他的親信人們,為他祈福消災所建的紀念物。後來杭州人對保俶塔有各種不同的傳說,似乎都是歪曲事實了。當然,這是順便一提,或可判為事出有因,查無實據,而不足為憑。這是說為人臣立場的,必須具有「雖有榮觀,燕處超然」,知機知時的自處之道。不然,便會有如清初名臣尹善所自慨的名句「鳥入青雲倦亦飛」欲罷不能之嘆了!

圖片

但是老子的話,正如臨濟禪師所謂「一語中具三玄門,一玄門中具三要義」。它是隨方逐圓,面面俱到的。歷史的經驗留給我們的殷鑒,有關類似「雖有榮觀,燕處超然」而不以身輕天下的反面事實也很多。例如公子小白,與鮑叔的同謀,身居首地,正當公子糾當政,處於榮觀得意的時候,他們把握成熟的時機,輕車簡從,舉手之間,就能復國正位,為齊桓公。「一匡天下,九合諸侯」,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又如燕昭王重用樂毅,報復齊國的宿仇,五年之間,攻堅破銳,連下七十餘城。但田單卻看準燕王對樂毅存有猜忌的隱憂,同時也看準樂毅心裡早已存有防止燕王的猜忌,似有意似無意地留下「即墨」及「莒」二城,作為觀望的作用。因此田單反用不以身輕天下而振作自重,整經教武,一舉而復國成功,名垂千古,便是反用樂毅的「雖有榮觀,燕處超然」的人臣之道;而田單卻不以身輕天下的自重與靜觀;機變之智,成就他的不世功業。也就是老子所謂「同出而異名」的上智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的應變了。

圖片

樂毅是樂羊子的後人,他的家族,本來就有深通黃(帝)老(子)之道的,樂毅的成就,更是得力於黃老的學術精華。司馬遷贊樂氏之說:

樂臣公學黃帝、老子,其本師號日河上文人,不知其所出。河上文人教安期生。安期生教毛翕公。毛翕公教樂瑕公。樂瑕公教樂臣公。樂臣公教蓋公。蓋公教於齊高密膠西,為曹相國(參)師。

正因為樂毅善學老子,因此,他報燕(惠)王書,有謂:「夫免身立功以明先王之跡,臣之上計也。」漢魏之間的夏侯玄,有一篇論樂毅的專論,是比較有見地的史論,而且也正是發揮樂毅與黃老的學術修養有關的獨到論文,如說:

觀樂生遺燕惠王書,其殆庶幾乎知幾合適,以禮終始者與!又其喻昭王曰:伊尹放太甲而不疑,太甲受放而不怨,是存大業於至公,而以天下為心者也。

夫欲極道德之量,務以天下為心者,必致其主於盛隆,合其趣於先王。苟君臣同符,則大業定矣。於斯時也,樂生之志,千載一遇。夫千載一遇之世,亦將千載一道,豈其局跡當時,止於兼並而已哉!

夫兼並者,非樂生之所屑,強燕而非道,又非樂生之所求。不屑苟利,心無近事,不求小成,斯意兼天下者也。則畢齊之事,所以運其機而動四海也。夫討齊以明燕王之義,此兵不興於利矣。圍城而害不加於百姓,此仁心著於遐邇矣。舉國不謀其功,除暴不以威力,此至德全於天下矣。邁全德以率列國,則幾子湯武之事矣。

樂生方恢大綱,以縱二城。收民明信,以待其弊。將使即墨莒人,顧仇其上,願釋干戈,賴我猶親。善守之智,無所施之。然則求仁得仁,即墨大夫之義仕窮,則從微子適周之道。開彌廣之路,以待田單之徒。長容善之風,以申齊士之志。使夫忠者遂節,勇者義著,昭之東海,屬之華裔。我澤如春,民應如草。道光宇宙,賢智托心。鄰國傾慕,四海延頸。思載燕主,仰望風聲。二城必從,則王業隆矣。雖淹留於二邑,乃效速於天下也。

不幸之變,世所不圖。敗於垂成,時運固然。若乃逼之以威,劫之以兵,攻取之事,求欲速之功,使燕齊之士,流血於二城之下,奢殺傷之殘,以示四海之人,是縱暴易亂,以成其私,鄰國望之,其猶豺虎。既大墮稱兵之義,而喪濟弱之仁,且虧齊士之節,廢兼善之風,掩宏通之度,棄王德之隆,雖二城幾於可撥,霸王之事,逝其遠矣。

然則,燕雖兼齊,其與世主何以殊哉!其與鄰國何以相傾。樂生豈不知拔二城之速了哉!顧城拔而業乖也,豈不慮不速之致變哉,顧業乖與變同。由是觀之,樂生之不屠二城,未可量也。

④ 部編版二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知識點總結

來了,新人教部編版小學二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

知識點總結歸納與期末測試卷

第一單元 讓我試試看

一、挑戰第一次

1.生活中有很多第一次。第一次是(挑戰),也帶給我們(成長)與(驚喜)。

2.生活中有很多第一次,我第一次會(自己買東西),會(煮飯),會(溜冰)。

3.我們都喜歡嘗試新鮮事物,有些事要大膽嘗試,有些事要有人幫才可以試。

上課要大膽的(舉手發言),說錯了也沒關系;(翻跟頭)有危險,得有大人保護才能試。跳繩時,往(前跑),跟上,被繩子打到了也沒那麼可怕。挑戰後才發現,其實沒有那麼難。

4.不管學什麼,要(多嘗試),(多練習),我試過(溜冰),當時心裡(很害怕),試過之後(發現沒那麼難),很(開心)。

5.《小馬過河》的故事的訴我們什麼?

答:遇事要動腦筋想一想,還要親自去嘗試一下。

6.我們都喜歡嘗試新鮮事物,在嘗試時,我們應該注意些什麼?答:有些事要大膽嘗試,如舉手發言、跳繩等。有些事要有人幫著才能嘗試,如學游泳、翻跟頭等。還有的事不能一個人試,比如自己學游泳。

7.我們都喜歡嘗試新鮮事物,你有哪些想嘗試的事呢?

答:我想嘗試學習溜冰、游泳、在同學面前唱歌、講故事等。

二、學做「快樂鳥」

1.(游戲)帶給我們快樂,(讀書)帶給我們快樂,(挑戰)帶給我們快樂,生活處處有快樂。

2.生活中有很多快樂的事有很多,我(進步),我快樂。我(分享),我快樂。我(創造),我快樂。

3.不開心的事就像天上的(烏雲),總是會有的。我們要做個「快樂鳥」,趕走不快樂。

4.「快樂鳥」不僅能發現生活的(快樂),還有很多應對(不快樂)的小妙招。

5.快樂不快樂要(看清楚),有的快樂(沒道理),有的不快樂要(挺住)。

6.《蝸牛與寄居蟹》的故事,告訴我們什麼?

答:有很多事情換個角度想一想,就可以變得開心了。

7.生活中處處有快樂,列舉兩個生活中快樂的事。

答:①被老師表揚了,我會高興。②家長誇獎我有進步,我也會高興。③幫助媽媽做家務我很快樂。④幫助有困難的同學學習我很快樂。

8.在生活中,你遇到不開心的事,寫下來。

答:被冤枉或同學不和我玩時我會不開心。

9.你有哪些應對不快樂的小妙招?答:我可以把不高興的事說給好朋友聽:可以做深呼吸,把煩心的事吐出去;可以畫畫,趕走不快樂;還可以去踢球。

三、做個開心果

1.我不僅要讓自己成為「快樂鳥」,還希望帶給身邊的人快樂,成為大家的(「開心果」)。

2.我是一顆「開心果」,快樂、機靈還(幽默)。真誠(贊美)多(助人),快樂別人我(快樂)。

3.我有困難的時候,得到同學的熱心幫助,他讓我很(開心)。

4.幫助別人,真誠的贊美別人,都可以帶給別人(快樂)。

5.(爸爸)是我家的「開心果」。

6.當我遇到下圖情況時「我要怎麼辦」?

圖1:主動上前安慰,幫媽媽掃地。

圖2:上前詢問、陪伴。

圖3:主動上前詢問,試圖幫助老師,讓她開心。

四、試種一粒籽

1.(春天)是萬物生長的季節。

2.我們常吃的花生米原來是(花生)的種子。柳絮是(柳樹)的種子。大蘿卜是比芝麻還小的(種子)長成的。桃核是(桃樹)的種子。

3.生活真奇妙,不問(不知道)。小小(一粒籽),長成(大苗苗)。

4.我知道綠豆(可以)在水裡生長,土豆喜歡長在(沙土)里。

5.種下一粒小小的種子,收獲了(期待),收獲了(知識),還收獲了(快樂)。

6.《小猴學種植》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播種)只是第一步。此外,還要細心地(呵護),勤(除草),適時(施肥)、(澆水),才會有收獲。

7.說一說生活中,你知道哪些種子?

答:我們生活中的種子有綠豆、花生、瓜籽、玉米等。

8.假如讓你種一株綠豆,你應該如何做呢?

答:我的種植計劃:我想種一些綠豆,我想請媽媽幫我買些綠豆,再准備一個花盆,還要准備一些土。種子種好之後,不能天天澆水,也不能太心急。

第二單元 我們好好玩

五、健康游戲我常玩

1.我以後要多玩(健康安全)的游戲。如(下棋),(跳繩),(戶外運動),(球類游戲)可以多玩。(手機游戲)、(電腦游戲)對眼睛不好,要少玩。

2.即使是玩健康游戲也要注意,玩游戲時(健康)第一。

3.即使是安全健康的游戲,玩時也要考慮一些實際情況。如:(身體不舒服),(下雨天)等就不要玩。

4.我發現:同樣的游戲,不同的(夥伴),不同的(環境),玩的感覺還不一樣。

5.我們要選擇(健康)、(安全)的游戲玩。

6.說一說,生活中你經常玩的游戲。

答:生活中我經常玩的游戲有;跳繩、踢毽子、跳皮筋、下棋等。

7.說一說,你喜歡什麼游戲,喜歡這個游戲的原因是什麼?

答:我喜歡的游戲是下棋,因為下棋能鍛煉大腦的思維,能讓我變得更加聰明。

六、傳統游戲我會玩

……

更多詳細內容及期末測試卷請見網路文庫:二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復習資料:知識點歸納與期末測試卷及答案

碼字不易,如有幫助,請予採納。

⑤ 關於法律的作文800字

法律來是維護社會秩序源的重要途徑,與道德相比,法律更客觀,范圍較窄,並且以強制手段發揮作用。當維護社會秩序的道德力量不夠的時候,需要用法律手段解決。

在公共生活中,法律具有指引作用,強製作用,預測作用和評價作用。所以每個公民都應該知法守法,這樣社會才能更穩定,經濟才能更好更快地發展。

有人認為學法是一件無所謂有也無所謂無的事。其實,這種觀念是不正確的。當今我們的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以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法。我們身邊的學多問題都要依法解決。所以,一個合格的公民必須是一個知法,懂法,且要守法的公民。要有法制觀念,要懂法律知識。要養成依法辦事的習慣。對於香港這個有名的法制社會,大家都不會陌生。可是大家知道嗎?香港的法律是多麼的井井有條。無論是在生活中,學習中,還是在工作中,人們都依法規范自己的行為。所以,香港的經濟處於領先地位。人們的文化素質也很高。可見,法律是多麼的重要!

⑥ 法治伴我成長 徵文 2000字、

j最佳答案你從荊棘中綻放,你從崎嶇中走來,我們的法制進程。
你束起凌亂的長發,披上遮體裘衣;結繩以記事,刻骨以銘文,鑄鼎而銘記。終有那世襲替代禪讓,高低貴賤始有分別,贏得泱泱大國「禮儀之邦」的贊譽。然「對『太陽』之咒罵,對酒池肉林的痛恨,烽火戲諸侯的兒戲中」,國之廈為之傾斜。「竊鉤者盜,竊國者諸侯」各地諸侯歷新法強國力,秦盛商鞅裂,吳興李悝亡。
「勞力者食人,勞心者食於人」。始皇立而一統天下,君主制立於中國。「焚書籍,坑儒生」,一統錢幣經濟興,一統文字文化盛,皇權集於一身,開始了文明古國千年封建之旅,終難脫人治大於法治的繩縛。江山代改,人才輩出。在重兵壓城城欲摧之時,南唐後主不思勵精圖治,變法興國,以跪拜佛堂而抵兵戎,以吟詩作畫而自醉,一江春水不敵兵,終敗送大好河山。宋太祖贏得大宋一統,但沉痾難除,舊疾不去,法之立服務於高主,黎民廣大難逃重壓。君主悟而臣子勵,王安石受命危難,為振興國力,欲破而後立,不惜以身戰舊法。張居正「一條鞭法」為黎庶,為百姓,眾說紛紜。精美設想,英雄無數,只能改經濟不能改政治,政體不變,經濟之變革如曇花一現,香存而花敗。法制之改革不動根本,難植新芽。
在盲目與固執中,槍炮聲響徹耳畔,強盜闖進家園,掠走珍寶,竊賊分割了土地,痛苦的呻吟中,雄師覺醒。戊戌變法學西洋,改舊習,可剛一觸及舊統治者利益,法治便又為人治。「百日維新」成了「戊戌變法」的代名詞。民國初立,國權歸於民,但 為了新法之立,孫逸仙出生入死,出廣州,戰軍閥,以血肉之軀抵舊思潮的炮火,民國終於站立。「民族,民權,民生」,孫先生為立新法除舊制,鞠躬盡瘁,死而不已,隨著先生的故去,新法也被「蔣氏」政權遺棄,民不聊生,法雖立而無用武之地。
黑夜終會逝去,曙光定會來臨。春雷陣震,雄師躍起,偉大民族屹立東方,毛主席振臂高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法制步入正軌。當人大代表步入會堂,當新憲法誕生,我們淚飛流而心歡喜,不再沉迷,不再壅塞,民權合乎民意,欣欣向榮,春芽萌發,法治社會逐步建立。事事終須磨礪,芬芳出自嚴寒。十年浩劫,法被踐踏,人被壓抑,從高官到小民無不被黑雲籠罩,你——法的進程幾乎停滯。偉大的中國人民終究挑開烏雲見月明,人心思進出新生。鄧小平書記領導下,十一界三中全會出台利國、利民新法律,家家歡呼,人人雀躍。社會主義法制社會日新月異。江書記「三個代表」壯心志,新社會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胡錦濤書記帶領我們開創未來新世紀。和諧社會,法制社會,人人歡喜。看藍天下,從小兒垂髫到耄耋白發,《未成年人保護法》讓兒童健康成長;《老年人保護條例》,社會保障系統讓老人安心安逸;《經濟法》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選舉法》讓你行使政治權利;《兵役法》保國為民,《消費者權益法》讓你放心去消費生活。走在街頭,游於園中,無時無刻我們不被法律呵護。
中國的法制歷程,歷盡千載風塵,吐故納新綿延不絕,法制社會人心所向。我深愛的祖國,你的春天鮮花爛漫;法制社會讓你四季如春。

法律伴我成長

談到法律,總會給人以神秘、威嚴、崇高的感覺。其實,法律與道德、習慣、宗教、紀律一樣,都在規范著人們的行為。正是由於這些規范的存在,這個社會才變得有序;正是由於法律的存在,我們的權利才得到應有的保障。

從小學四年級開始,我就開始關注法律,那時的我還是一個幼稚而天真的小孩。可是不知怎麼,看到裡面的法制故事,我就情不自禁關注起了這個那時令我似懂非懂的名詞―「法律」。那時我們小孩子最喜歡的是少兒頻道的動畫片,而我是個例外,偏偏喜歡中央電視台的法制節目―《今日說法》。我幾乎每天都會收看這個節目,近乎到了痴迷的程度,每天中午,節目一開始,我便一手捧著飯碗,一邊目不轉睛的盯者屏幕,生怕會錯過每一個鏡頭。就這樣,時光飛逝,轉眼間法律已經陪伴我度過了四個春夏秋冬,這時的我已經是一個中學生了,但是收看《今日說法》依舊是我每天的家常便飯,是我每天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近幾年的法律事故頻頻出現,老師對我們的法律教育漸漸增多,中學生們不得不對法律重視和關注起來。觀看《今日說法》,不但可以了解這十年來祖國法制社會的變遷,而且可以增加許多法律知識。看了這么多年的《今日說法》,我也應該是它的忠實觀眾了吧,有許多法制故事令我記憶猶新,其中兩個我記憶深刻:

一個女孩,父母離異後,與父親和繼母生活在一起,繼母一直虐待她,最後將女孩的胳膊打殘了,繼母因此而被判刑。這個法律事件引起我們的深思,雖然這是一件小事,但女孩也是受法律保護的,就因為繼母不懂法,不知道打孩子也是違法的行為,才導致了事件的發生。這件事啟示我們:不學法就很容易觸犯法律。我曾經在《今日說法》看到過這樣悲慘的一幕:廣西田東縣一位司機駕駛大貨車行至國道323線,將橫穿馬路的一名6歲男童碾壓致死,一名僅6歲的兒童就這樣被奪去了寶貴的生命。這起交通事故只因男童違反交通規則,橫穿馬路。「不可翻躍防護設施」是交通規則中明確規定的,可是,人們總是這樣想:沒事我心裡有譜,絕對不會發生事故,再說了,這樣不就可以少走幾步路了么。他們就是因為這種僥幸心理,而送了性命,幾步路難道還不如人生最寶貴的東西―生命么?這種走捷徑丟性命的事故數不勝數。這難道還喚不醒人們遵守交通法規的心嗎?

隨者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中國成了一個法治社會,所謂依法治國,各種憲法:《未成年保護法》、《婦女兒童保護法》、《勞動法》……。相繼出台,現在我們老百姓更應該知法懂法。然而我們應該思考的是:在我們的成長道路上如何與法同行?有人可能會說:你多慮了,我們還是未成年人,只要不殺人不放火,法律就約束不到我們。我說:不!法律離我們很近。那些輕視法律作用的人,我想是沒有真正意識到法律的重要性。有一句人所共知的法律格言:「正義不僅應得到實現,而且要以人們看得見的方式加以實現。」法律,就是實現正義、體現公平、正確規范人的行為的社會准則。

作為中學生的我們常常講要遵紀守法,可見遵紀是基礎。我們千萬不要忽視遵紀的作用。所以我們現在只有從一名合格的中學生做起,將來當我們走出校園,融入社會這個大集體後,才能真正成為一名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作為21世紀的青少年我們更要有堅定崇尚科學、追求真知的信念;樹立遠大理想,確立人生的奮斗目標,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勤學苦練,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用黨的方針路線指引自己,用優秀思想文化影響自己,激勵自己;認真學習法律知識努力提高知法、用法、守法和護法的水平,讓法律一直隨著我們成長。

⑦ 關於親情道德的故事

55歲的劉玉瑞是個豪爽剛毅的漢子,他卻在兒子面前兩次淚流滿面。一次是兒子正式入選國家隊;一次是兒子「送禮」。

2004年4月18日是一個春光明媚的星期天,劉雲飛興沖沖地回到家,把一件小東西塞到父親手裡。

父親一愣,問道,這是嘛呀?

雲飛說,汽車鑰匙,咱天津一汽最新生產的「花冠」,我給您開回家來啦!

父親嗔著他說,不讓你買,你幹嘛非得買?!

雲飛說,還願呀,兒子給老爸許的願,不能說了不算啊!

雲飛9歲那年,他到業余體校練球,晚上父親陪著他一塊兒騎著自行車回家。他騎著姥姥給買的新20型小自行車,父親的28型老「飛鴿」卻是帶著「樂隊」的(除了鈴鐺不響,哪兒都響),他說,等我長大了掙錢,給您買輛新車!

自從進入職業隊,雲飛已經給父親買過好幾輛自行車了,猴年除夕他又說要送給老爸一輛汽車。父親忙說,別介,我上班也不算太遠,身體還挺結實,咱用不著,你可千萬別買!雲飛就跟父親打哈哈,您別這么自私,您還有任務呢,沒事的時候多帶著姥姥和媽媽到處玩玩。為了阻止兒子的這份「厚禮」,父母可謂想盡了辦法。他們知道,兒子的血汗錢不能花,踢球的好時光就十來年,孩子要娶妻成家辦大事,將來退役還要選擇新職業,需要花錢的地方多著呢,父母怎麼能自己圖享受呢?他們列出「六大理由」也沒能說服兒子,沒轍,只好請出家裡的「佘太君」姥姥。雲飛是姥姥抱大的,他最聽姥姥的話。祖孫倆在屋裡的「會談」不到半小時,姥姥就出來報告喜訊:你們就放心吧,我們說好啦!父母沒想到,不是姥姥說服了外孫,而是外孫的一片孝心感動了姥姥,她答應替雲飛保密,到時給女兒和女婿一個驚喜。

雲飛感到父親的手有些發抖,他說,行啦,您嘛也甭說了,您和媽媽把二十多年的心血都用在我身上了,這輛車跟您的付出沒法比呀,它就是兒子的一點兒心意,您就收下吧!

兒子的話,每個字都撥動著父母的心弦,看到妻子淚如泉涌,劉玉瑞鼻子一酸,禁不住也淚流滿面,他使勁拍了一下兒子的肩膀,大叫一聲:好兒子!

A:兒子寄託著父親的夢想

河東區是咱天津著名的「足球之鄉」,出過許多足壇名將,從小生活在這片足球沃土上,劉玉瑞的理想就是成為一名足球運動員,他球技不錯卻生不逢時,「文革」中被捲入「上山下鄉」的大潮,待到回城當了工人,只能是准球迷了。與愛人王純茹喜結良緣,他就盼著能得個大兒子。天遂人願,兒子出生時體重4.9公斤!轟動了醫院婦產科。自己的理想一定要在兒子身上實現,他為兒子取名「雲飛」,就是希望孩子能有「凌雲壯志」為國爭光。他給兒子買的第一件玩具,就是一隻綠色的塑料小足球。兒子歡喜地抱著球在床上打滾兒,能坐起來了,他就輕輕地把球扔向孩子的懷里,兒子的兩只小手竟把球抱住了,還美得咯咯笑。學走路,他就貓著腰架著兒子的雙臂,讓小雲飛邊走邊踢小足球,兒子就跑著追球踢,累得他腰疼,就求兒子歇一歇,兒子正玩在興頭兒上,停下來就哭……疼得他睡一宿覺也緩不過勁來,心裡邊還倍兒美!

作者: 221.197.19.* 2005-4-20 02:31 回復此發言

--------------------------------------------------------------------------------

2 場上英雄場下孝子——劉雲飛與父母的親情故事

劉雲飛說,父親就是我的啟蒙教練,是父親讓我愛上了足球,領著我走上足球之路。

1982年中國隊沖擊世界盃,雖然左樹生、陳金剛「津門二虎」在與沙特隊的比賽中力挽狂瀾,還是遭人「算計」,不得不與紐西蘭隊爭奪一個出線權。在剽悍的澳洲人面前,國腳的技術優勢無從發揮。悲傷之中,劉玉瑞明白了一個道理,要想與列強抗爭,國腳必須要有強壯的體魄。就是從那天開始,他每天下班必花三四元錢買一塊醬牛肉,看著兒子一口一口吃下。上個世紀80年代,他的月收入不過百元左右,每天一塊醬牛肉,一個月就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為了強壯兒子的身體,他毫不含糊!天天如此,年年如此,一買就買了十幾年,一直到劉雲飛入選國少隊、國青隊,回家時,父親仍要給他買一塊醬牛肉……

一塊醬牛肉,拳拳愛子情

B:父親是陪練

父親的心血沒白費,小雲飛比同齡的孩子高出一截,他跑得快、反應靈敏,被區業余體校的足球教練相中,讓他專攻守門,每周一、四下午放學以後去練習。雲飛從小就爭強好勝,別的孩子都是父母接送,他從9歲開始就自己騎著小自行車去練球。劉玉瑞的工廠每天4:30下班,他就直奔業余體校看教練怎麼訓練孩子,動作要領和要求一項一項記下來。其他的日子,他就陪著兒子在海河邊的一塊空地上練習。父親的要求比教練還嚴厲,比如撲球動作,教練一組做20個,父親卻要做40個,有一個動作「偷懶」,就再罰10個!父子倆常常要練到晚上六七點鍾。那時,全家人就圍著雲飛這個「中心」轉,父親的任務就是陪練,姥姥做飯,母親晚上給縫補衣服。別的孩子每周練兩次,雲飛卻練六七次(周日加練),功夫不負有心人,日久天長,雲飛就顯得出類拔萃了。

然而,孩子畢竟是孩子,一次,父親下班後趕到河邊,左等右等也不見兒子的身影,他便四處尋找。原來,兒子被幾個同學拉著去打檯球了。劉玉瑞對兒子的「玩物喪志」極為惱火,他像一頭發怒的雄獅,撲過去拳打腳踢對兒子一頓「臭揍」。雲飛當時被嚇蒙了,他頭一回領教了父親的「兇狠」……

撫摸著孩子青一塊紫一塊的傷處,母親一邊抹著紅葯水一邊止不住地流淚。兒子睡著了,她埋怨丈夫說:「打孩子,你也不能這么狠呀。」劉玉瑞說:「他一偷懶就會被別人超過去,那還怎麼成才?!」這樣的道理,他已經給兒子講過多遍了。小雲飛聽得似懂非懂,父親的「兇狠」卻讓他「再也不敢了」,只要不是去業余體校訓練的日子,他放學之後准時趕到河邊跟著父親練球……

此後,隨著雲飛入選國少隊、國青隊,他終於理解了父親的「良苦用心」。他說,父親只打過我一次,這一次卻讓我刻骨銘心、受益終生,競爭是殘酷的,不進則退,如果父親不那麼嚴厲,也許我就玩瘋了,也就不會有今天的劉雲飛了!所以,父親的恩情,我是無法報答的。

其實,劉玉瑞在打了兒子之後,就已經後悔不迭了,看著兒子可憐兮兮的樣子,他心裡疼得慌啊!他反省自己: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是自己的「陪練」太單調、太枯燥。於是,他就改進方法,穿插進一些「游戲」的內容,比如,他「拿大頂」倒立著身子用雙臂「走路」、跟兒子比賽等等,父子倆練得妙趣橫生。

C:父親是「朋友」

父親給兒子當了十幾年的「陪練」,他們也成了心有靈犀的好「朋友」,有時不用說許多話,一個眼神兒就心領神會了。父親用自己的行動告訴兒子:練好球要先做好人。是各級教練的心血把你哺育成才的,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做人要做這樣的人!

從少兒開始,只要雲飛有比賽,父親就千方百計去看。一次,打少年比賽,他下班趕到賽場時,上半場快結束了,看到雲飛不像以往那樣精氣神十足,就轉到球門後面觀察。裁判吹響哨音,雲飛也看見了父親,原來,救球時他被前鋒撞活了兩顆門牙,嘴唇也破了滲出鮮血。父親說,疼得厲害就跟教練說一聲。下半場開賽,雲飛又精神抖擻地出現在賽場上,並有幾次漂亮的撲救,為球隊獲勝立下頭功!雲飛告訴父親,如果一說,教練肯定換人,我還怎麼打比賽?父親既心疼又歡喜,行,這小子有個「咬勁兒」!

作者: 221.197.19.* 2005-4-20 02:31 回復此發言

--------------------------------------------------------------------------------

3 場上英雄場下孝子——劉雲飛與父母的親情故事

在雲飛家裡有好幾摞錄像帶,那是他所有的比賽錄像,每次直播比賽,父親不僅錄像,還做詳細的比賽記錄,包括:時間、地點、輪次、比分、比賽表現等等,已經記了厚厚的一大本。每次比賽結束後,雲飛都要打電話請父親「點評」,因為父親的「點評」是一種獨特的眼光,每每使雲飛獲益匪淺。

2004年中國隊折戟世界盃,最傷感最痛心的莫過於劉玉瑞了,他20多年的心血和付出就是為了能看到兒子在世界盃的賽場上為國爭光,沒想到,唉……這一次不是父親做兒子的「思想工作」,而是兒子在「開導」父親,雲飛笑著說,沒事呀,還有2010年!30歲正是黃金年齡,佐夫40歲還參加世界盃呢,沒問題,到時候准讓您驕傲!

父親心裡暖暖的,兒子不僅長大了,而且成熟了,他感到十分欣慰。

下篇:

愛到細微處母親最感動

像天下所有的母親一樣,54歲的王純茹對兒子雲飛的愛是完全徹底的,她說,母親為兒子做什麼都是應該的,沒什麼可說的。可是,一提起雲飛對父母和姥姥的愛,她說起話來就滔滔不絕、得意洋洋。

A:最感動為姥姥盡孝心

2003年8月下旬,雲飛的姥姥忽感胃部不適,到醫院檢查,竟然是可怕的胃癌!母親王純茹是姥姥的獨生女兒,看到檢查結果,嚇得她手腳冰涼感到天旋地轉,一頭栽倒在丈夫的懷里……蘇醒過來,她已經哭成了淚人。丈夫百般勸慰,病情還要暫時瞞著老人,夫妻倆在外面轉悠了大半天,控制了悲傷的情緒,才回到家裡,在老人面前裝出若無其事的樣子。半夜裡,夫妻在自己的房間里悄悄流淚,一坐坐到大天亮。他們是老老實實的工人,面對如此險惡的病情,被嚇傻了。到哪個醫院給老人治病?要不要做手術?請誰給做?他們六神無主,自然想到了兒子。雲飛當時正隨國家隊在北美「拉練」比賽,備戰世界盃預選賽。他們又擔心兒子為姥姥的病情分神,影響了比賽,不敢告訴他。雲飛自從進了職業隊,每天都給家裡打一個電話,幾天下來,細心的他就從父母說話的語氣中察覺到了「不對勁兒」,幾經追問,才知道姥姥病了。9月5日回國,他火速趕到家裡,安慰父母說,別管了,全交給我吧!

雲飛在咱天津絕對算得上是「名人」,天津腫瘤醫院,從院長、主任、專家到醫生、護士,聽說劉雲飛的姥姥病了,都非常關心。雲飛為姥姥選了單間的高檔病房,請專家為姥姥主刀手術,他說,給我姥姥用最好的葯,做最精心的手術,錢的問題別考慮,我全包了!他特意請求把手術安排在不打比賽的日子,他要在病床前陪伴著姥姥……姥姥拉著外孫的手說,孩子,姥姥得你的濟啦!雲飛為姥姥盡孝心的故事,一時間在醫院傳為佳話。

回憶起當時的情景,雲飛的母親依然感動得淚水漣漣,她說,我是媽媽的獨生女兒,按說,為老人盡孝心是我和丈夫的責任,關鍵時刻靠的還是雲飛!他是在替我們盡孝心啊,這是孩子讓我最最感動的地方。昨天,他還打電話,囑咐我們一定給姥姥買最好的保健品、營養品,千萬別心疼錢。他說我是姥姥抱大的,不能天天守著姥姥,您和爸爸就多照顧照顧姥姥吧!說到這里,雲飛的母親已經泣不成聲。

過了好一會兒,她才說,真的,作為母親,能有這么孝順的兒子,我這一輩子就沒白活,他讓我感到特別幸福!

B:最難忘給媽媽去請假

雲飛是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可是,在愛父母、愛姥姥方面,常常比女孩子還細心,而且,從小時候他就這樣。有一件事讓母親念念不忘,他10歲那年放暑假,那天,早晨七點多鍾,早就到了上班的時間,怎麼媽媽還沒起床?他用小手摸摸媽媽的頭,不熱。媽媽說,沒事,我一會兒就起。其實,媽媽頭暈得無法起床。那時,工廠的考勤非常嚴格,不請假,曠工一天,連工資帶獎金會扣很多錢。如果是現在,打個電話就解決了,可是,那時一個工人家庭哪裝得起電話呀!雲飛說,沒事,我到廠子給您請假!來回十多公里路,要過好幾個大路口,媽媽的心揪到了嗓子眼兒。10歲的小雲飛騎著他的20型自行車,來到工廠的車間給媽媽請假,感動得車間里的師傅們圍著他贊不絕口,誇得小雲飛美滋滋的。他還跟著一位阿姨到醫務室給媽媽拿了葯……小雲飛回來了,媽媽摟著兒子,怎麼親也親不夠。

作者: 221.197.19.* 2005-4-20 02:31 回復此發言

--------------------------------------------------------------------------------

4 場上英雄場下孝子——劉雲飛與父母的親情故事

C:愛媽媽是因為媽媽更愛我

雲飛每次出國比賽,總要給媽媽、爸爸和姥姥捎回禮物,從媽媽身上穿的衣服到手鐲、項鏈、戒指,應有盡有。雲飛說,比起媽媽對我的愛,我做得差遠了。我現在還經常夢見小時候媽媽天天給我搓洗、縫補衣服的情景。

守門員是「摔」出來的,無數次地撲球倒地,一件衣服幾天就磨破了,尤其是胯骨、肩部、肘部破得更快。那時沒有草皮球場,河邊是黃土,業余體校的操場是「混合土」裡面有許多爐灰渣滓,衣服破了就會「硌」破肉,流出鮮血。為了讓兒子少受些苦,母親就准備了幾套衣服,天天換。白天在工廠幹了一天的活兒,晚上再為兒子搓洗衣服,然後,把白天晾乾的衣服一針一線縫補好,幾天就縫上一層布,日久天長易破的部位就縫成了厚厚的「墊子」。十幾年的時間,媽媽究竟縫補了多少衣服?她記不清了,雲飛說,反正堆起來得像座小山似的。

雲飛每次打比賽,母親想看又不敢看,她怕看見兒子受傷,可是,不看她就更加坐卧不安,心裡「揪」得慌,最終還是得看。2004年11月3日,中超聯賽第19輪,泰達挑戰上海申花,雲飛撲馬丁內斯的腳下球,眼看著球靴踢在兒子的胸口上,還從頭上劃過,母親嚇得從沙發上蹦起來,緊緊抓住丈夫的手,看著兒子趴在地上一動不動,她心疼得淚水流淌,顫抖著問丈夫:孩子沒事吧?此時,父親也很擔心,他還要安慰妻子說,沒事,沒事。那一刻,時間好像凝固了,每一秒每一分都是那麼心痛!雲飛終於站了起來,活動活動,看來問題不大,比賽又開始了。母親長出了一口氣,哎喲,可嚇死我了!人就癱坐在沙發上。比賽結束後,雲飛快步回到更衣室,拿出手機就趕緊給媽媽「報平安」。這幾乎成了他的習慣動作,他知道兒行千里母擔憂,所以,雲飛在賽場上時常表現得非常機靈,就是要既守住球門又盡量避免負傷,不讓媽媽擔心。

D:擇偶條件:像媽媽那樣富有愛心

雲飛是英俊的男子漢,是1號國門,是眾多女球迷崇拜的偶像,更被許多女孩所傾心所追求。可是,他至今還沒有女朋友!這是最讓母親操心的頭等大事。劉玉瑞說,她呀,想兒媳婦都想得著迷了,想得晚上睡不好覺。王純茹說,我能不急嗎?兒子今年都25歲了。媽媽急,兒子不急,他的心思全在足球上了。雲飛說,隊里的老大哥於根偉、孫建軍已經做出榜樣,28歲結婚。老媽請放心,等28歲時我保准把兒媳婦給您娶回家!母親說,我可等不了那麼久,我就想早一天看看未來的兒媳婦長得嘛模樣。我問雲飛:是不是因為追你的女孩太多,你的條件越來越高,要優中選優,挑一位國色天香的佳麗?他不好意思地笑著說,其實,我交女朋友的條件並不高,只要她能像我媽媽一樣漂亮,像媽媽一樣善良,像媽媽一樣富有愛心,就行了。

雲飛還向爸爸、媽媽許願:如果我結婚生了兒子,就還交給您二老培養,再培養一個世界一流的門將來。他父親高興地說,那敢情好!母親說,沒問題,我們全包啦!

⑧ 如何上好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曾小玲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再也不是死記硬背的死知識,而是鮮活的和學生的成長以及社會緊密聯系的學科,教材靈活,內容豐富,這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時,要緊扣新課標,緊密結合學生相關情況展開並進行,一切從學情出發,從提高學生素質出發。關於初中政治教學的新探索,我的見解如下:
一、啟發性教學,培養學習興趣
教育家盧俊指出:「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貫徹啟發性教學原則,通過觀察、動手操作、投影、實驗等直觀教學手段,給學生以形、聲、色、體直感,增強教學藝術感染力。通過採取設疑、布謎、創設懸念等多種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需要特別強調的是要注意充分發揮政治課自身的魅力來發展學生的興趣,把學生對直觀輔助手段的興趣及時引導到教學內容的探索上來,給學生設置一些「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的思考空間,激發學生產生積極思考還未想通、准備解答還有些困難的「憤悱」之感。
二、創設民主學風,師生互換角色
一言堂的教學模式早已過時,就算老師講的天花亂墜,這個講台也是可悲的,因為學生沒有成為主角,他們只是被動的接受了教師灌輸的思想,自己並沒有開動腦筋,獲取自己的思想成果。就現實情況而言,就算學生有自己的觀點,但因為和教師的觀點和書本上的觀點相左,學生也不敢說出來,因為這有可能會被老師以為故意唱反調,因此,只能隱藏自己真實的想法,換的課堂教學表面的祥和與平靜,久而久之,學生也就變得麻木,思維也就不再那麼積極,別無選擇,只能死死記住教師所勾畫的知識點,換的一個理想的分數。一句話,這樣的教學,就實質而言是置學生的思想健康成長於不顧。
為了突破這一陳舊的學風,我做了大膽的嘗試,創設民主教學的環境,允許學生積極大膽的表達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
民主、平等、友好的新型師生關系是愉悅、和諧的課堂氛圍形成的基礎。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人在愉快、平心靜氣的時候,學習效率最高,最容易產生創新靈感。因此,教師必須堅持教學民主,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師生關系,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平等還給學生,把自由還給學生,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新課程理念下,要營造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就是要求每一位教師必須尊重每一位學生,學會贊賞每一位學生,幫助每一位學生,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充分解放學生的口、手和思維,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合作中提高,在主動中發展。
三、轉變思維,給學生一把開啟知識的鑰匙
初中政治不再是死知識,是鮮活的,靈動的,和學生的成長緊密相連,和社會發展緊密相連,因此,教師應該給學生一個自主學習的空間,相信學生有一雙慧眼,啟發他們自主發現問題,學會質疑,學會探索。在這一點上,教師要敢於放手,允許學生大膽質疑,大膽走彎路,也只有在走彎路的過程中,學生才會通過反思,獲得學習的經驗和智慧。教師不能急於求成,也不能越俎代庖,要耐心的陪伴。教育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陪伴成長的過程,走在學生門的後面,在需要啟發的時候在給與啟發,比事事都替學生思考,回答要好得多,後一種做法叫費力不討好,好心辦壞事。
這讓我不由的想起一個兒時玩的游戲,小時候,為了看蟬的幼蟲怎麼變成蟬,就一直等到深夜,當看到幼蟲艱難的蛻皮時,我們在一旁就替他著急,怎麼這么慢呢?後來,實在等不及了,就伸手撥開蟬蛻,幫蟬從緊緊的殼里擺脫出來,等完成這一任務後,還感覺自己做了一件好事,長出一口氣,結果,事與願違,被「好心」幫忙的蟬,怎麼也無法展開自己的翅膀飛翔,它的翅膀烏黑一團,怎麼也展不開。由此我們知道,教育,也是這樣,你好心的代勞,並不是在做好事,而是事與願違。學生自主學習的翅膀很可能就從此無法展開了,就得讓他們經歷挫折,艱難,才能迎風招展。
四、緊跟時事,豐富教法,避免枯燥
為了讓學生深入生活實際,了解真實的社會現狀,我組織學生參加公益活動,慰問貧困家庭。為了了解國際國內時事政治,我組織學生看新聞聯播,焦點訪談,以及閱讀大量的參考消息。閱讀之後,我讓學生摘取自己認為最有價值最有影響力的新聞加以講解,和大家共享。比如,關於釣魚島問題,這是中日之間最敏感的政治話題,我引導學生先查閱關於釣魚島的歷史資料,確認釣魚島自古是中國的固有領土,接著就日本在釣魚島所策劃的一系列陰謀的最終目的,我讓學生結合相關材料,談出自己的見解。學生們非常活躍,積極的進行討論,思考,有的認為釣魚島是美國制約中國發展的一顆棋子,日本只是被美國利用的一個走卒,有的認為,日本也想用釣魚島問題牽制中國的發展,因為中國在世界的影響和地位以及綜合實力的提升,讓日本深感不安。有的同學更是大膽,說這是雙方政府為了擺脫各自政治危機而分散各自民眾的注意力,轉嫁危機。言辭之激烈,讓人震驚。就這樣,學生已經深入到政治教學的探討中,不再是只停留在表面的作秀,既避免了枯燥,又鍛煉了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
總之,素質教育要從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入手,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從而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我們的課堂充滿活力,才能在原有教學的基礎上有大幅的改進。

⑨ 為什麼總有些人喜歡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去批判別人

首先,它讓人獲得一種道德優越感。

批判者可能自己並沒有什麼實際行動,只是過過嘴癮,但過完癮後感覺自己好像真的做過了那件事,自己也好像真的成了道德楷模。

正如一個故事所講的:

一位記者采訪某農民:如果你有一百畝田,你願意捐給國家嗎?

農民:我願意。

記者:如果你有一百萬,你願意捐給國家嗎?

農民:我願意。

記者:如果你有一頭牛,你願意捐給國家嗎?

農民:我不願意,因為我真的有一頭牛。

站在道德制高點的人如同上面的農民,只需要通過虛假的承諾,便顯得自己多麼高尚,而實際上怎麼樣,你懂的。

站在道德制高點批判別人,為什麼讓一些人如此熱衷?
其次,它是某些人經歷了一些不公之後進行宣洩的出口。

比如,某人去醫院被亂收費,便認為醫生都是一丘之貉,從此逢人就控訴醫生。

等他去其他機構辦事,又內心陰暗地去揣測各種內幕,認為天下烏鴉一般黑。

喜歡以偏概全的人,說白了就是認為全世界都欠他的,只有這樣他心裡才舒坦一點。

站在道德制高點批判別人,為什麼讓一些人如此熱衷?
有種感覺,似乎為了讓自己不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就不能對別人的行為進行評論和定性。

這是一個錯誤的看法,盡管這句話也是一種定性。

比如,隨地吐痰,不栓繩遛狗,高鐵霸座,不能批判么?

又比如,明星出軌,官員跋扈,鑒於他們的社會影響力,不能批判么?

對於道德,如果不能討論,這個社會就不會進步。

什麼樣的批判才不是站在道德制高點的信口開河,而是正當批評?

1.當事人的行為直接影響到他人或公共利益。

比如剛才說的那些,都屬此類。

而諸如讓座、捐款等等屬自願性質的事,即使做了可能會更好,但並不直接影響他人利益,也就不能妄加批評。

站在道德制高點批判別人,為什麼讓一些人如此熱衷?
2.就事論事,不引申,不擴散。

有些人因為別人行為上的一點小瑕疵,進而武斷地批評甚至詆毀他的整個人品。

王先生工作認真,但沉默寡言,不太合群,於是單位總有人議論他。

「他態度太傲慢了,大家一起共事,怎麼能這樣呢?」

「哪只是態度問題啊,我看他是有自己的小算盤,自私自利。」

「這樣的人估計生活作風也不好,你有見他帶他老婆出來逛過嗎?」

體會過人言可畏,你就會知道,這個世界的一些好事者,他們煽風點火的能力永遠超出你的想像。

3.要求自己並做到。

一個不遵守道德准則的人,可以批評別人不遵守道德准則嗎?

看上去,這並不矛盾,實際上,自己做不到的,要求別人做到,所帶來的消極影響更大。

中國古話有雲,「德不配位」。

類似的道理,在生活中,一個人有沒有資格說一些話,是跟他的品格、言行和能力有關的。

況且,很多人站在道德制高點上批判的,常常是屬於自願性質而不應歸入道德范疇的事。

熱點內容
陳舊不合理的規章制度的成語 發布:2025-01-19 11:17:21 瀏覽:203
成都周邊法院 發布:2025-01-19 09:48:34 瀏覽:666
同安法院盧 發布:2025-01-19 09:44:05 瀏覽:211
司法部最新任命司局長 發布:2025-01-19 09:44:01 瀏覽:919
上海法院李罡 發布:2025-01-19 09:18:56 瀏覽:224
北京昌平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19 08:13:05 瀏覽:615
木工室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9 08:12:59 瀏覽:986
借條上面的擔保人是不是負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9 08:12:53 瀏覽:811
輸入法立法 發布:2025-01-19 06:59:25 瀏覽:325
爾雅律師 發布:2025-01-19 06:58:15 瀏覽: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