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扯道德經
Ⅰ 道德經是誰創作的
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音讀:dān),一字或曰謚伯陽。華夏族,出生於周朝春回秋時期陳國苦縣[1] ,約出生於公元答前571年,逝世於公元前471年。[2-10] 老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今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核心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1
Ⅱ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的下一句是什麼
下句是:為者敗之,執者失之。出自:老子《道德經》
原句: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釋義:走一千里路,是從邁第一步開始的。有所作為的將會招致失敗,有所執著的將會遭受損害。
比喻事情是從頭做起,逐步進行的。再艱難的事情,只要堅持不懈的行動必有所成。
例句:
不羨慕,不嫉妒,只有自己努力,也會讓別人羨慕,加油吧!小青年。別人行長辭職種獼猴桃,那麼我一樣可以的,加油!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會打牢地基,才能步步高升。
(2)瞎扯道德經擴展閱讀:
老子《道德經》中類似的名句還有:
1、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
解釋:知道滿足的人才是富有人。堅持力行、努力不懈的就是有志。不離失本分的人就能長久不衰。
2、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
解釋:以無為、清靜之道去治理國家,以奇巧、詭秘的辦法去用兵,以不擾害人民而治理天下。
3、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解釋:當事情快要完成的時候,也要像開始時那樣慎重,就沒有辦不成的事情。
4、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解釋: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
Ⅲ 老子的道有哪兩個基本品性或特點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老子的道的兩個特點是
①萬物都由「道」而生
②萬物消滅又都復歸於「道」
可以說:【萬物的一生一滅,都是遵循著「道」的循環規律。】
Ⅳ 《易經》《詩經》《道德經》《論語》四者之間怎樣的關系
我試著回答您。
第一,中華思想源頭,不應當是「一源說」,而應當是「多源發生」。
第二,問《易經》《道德經》《論語》哪個更基礎,哪個是高端?是不恰當的提問。同樣,也不能僅僅把《易經》歸為發現宇宙和人生奧妙的唯一寶典。
第三,《易經》和《道德經》當然有對應的,但不能等同。如乾卦,《道德經》對應章節為第一章;坤卦,《道德經》對應章節為第二十五章;《道德經》總結兩卦的章節為第四十章。又如, 「天」、「地」在《易》和《道德經》中都是很重要的概念,又被解釋為「乾」、「坤」和「無」、「有」,但不能等同。
第四,《易經》乃是「中國自然科學」的源頭,《詩經》乃是「中國社會科學」的源頭。
在其下面,《道德經》是「中國經濟學」的源頭。《論語》則是對「三源頭」的學科梳理與規范,是為「中國邏輯」和「中國方法」的總綱講義。
————歸結起來說,把它們和馬克思《資本論》聯系起來,是講的「事的科學」。實際上,
中華典籍就是把物的科學和事的科學嚴格地區分開的科學,這個道理很深刻呦!!有興趣,可看《保衛<資本論>——經濟形態社會理論大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這是一本比《21世紀資本論》還要好的書,是國學馬克思主義版本的歷史經濟著作!
Ⅳ 老子雲,為人臣者,不可有自己之思想。否則,則亡之吾之曰,有志者必思想,有
老子說,做人家臣子的,不能夠有自己特殊的想法。否走,就會死在自己的想法上。有志向的人喜歡思考
Ⅵ 老子是春秋晚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他的學說含有辯證說法嗎
哪裡來的瞎扯。
老子是道家,不是法家。
他的學說,包括但不限於辯證法
Ⅶ 七宗罪中有一種罪是暴食,吃貨是犯了暴食罪嗎,本人是吃貨,喜歡吃各種零食
暴食的含義跟我們平常人理解的是由不同的
暴食(拉丁語:gula,英語:gluttony)--浪費食物,沉迷享樂。
狹義的觀點認為「暴食」等於浪費食物。從廣義來說,就是指「沉迷」於某事物,如酗酒、濫用葯物、屯積不必要的物品、沉溺於賭博玩樂而不思進取等。(但丁的觀點是「過分貪圖逸樂」。)
Ⅷ 不尚賢,使民不爭
尚是崇尚的意思
「不尚賢,不貴難得之貨,不見可欲」
賢、難得之貨,欲,分別指擾亂民心,使民相爭、不安的幾個因素,即名、利、慾望。
所以,我認為這句話的意思應該是,不崇尚名利,使百姓不為爭名奪利而不和。
這與後半段:「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知不敢弗為而已,則無不治」符合的很好,也正體現了老子的無為而治的思想。
Ⅸ 在你看來老子《道德經》的精隨是什麼
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Ⅹ 《老子》跟《道德經》是同一本書嗎
是同一本書 。
《老子》又稱《道德經》,它成書於我國春秋末期,作者是老聃。這是一部充滿智慧的著作。《老子》一書言簡意賅,博大精深。內容極為豐富。在書中,老子以其獨有的視角,探究了宇宙的形成、萬物的本源、國家的治理等一系列重大的哲學和政治問題。
並且提出了「道」、「自然」、「無為」等等著名的哲學概念,成為中國哲學的基石之作。《老子》中包含了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它開辟究天道言人事,注重天人關系的研究道路,一直為後世學者所尊崇。
《老子》一書,字數雖只有五千餘言,但內容之豐富,恐怕沒有幾本書能與之相比。所以任何對它的概括和說明,都只能是掛一漏萬。也正是如此,所以才對它百讀不厭。
(10)瞎扯道德經擴展閱讀
人物生平
1、著書出關
大約公元前485年(周敬王三十五年、魯哀公十年),老子看到周王朝越來越衰敗,就離開故土,准備出函谷關去四處雲游。把守函谷關的長官尹喜很敬佩老子,聽說他來到函谷關,非常高興。可是當他知道老子要出關去雲游,又覺得很可惜,就想設法留住老子。
於是,尹喜就對老子說:「先生想出關也可以,但是得留下一部著作。」老子聽後,就在函谷關住了幾天。幾天後,他交給尹喜一篇五千字左右的著作,然後就騎著大青牛走了。據說,這篇著作就是後來傳世的《道德經》。
2、死後加封
相傳老子長壽,大約於公元前471年死於秦國,享年一百零一歲。《莊子·養生主》有:「老聃死,秦失吊之,三號而出。」胡適認為,老子至多不過活了九十多歲。
公元666年(唐高宗乾封元年)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公元1013年(宋真宗祥符六年)加號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