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實質法治尋求行政判決的合法性
① 形式行政和實質行政的區別
形式行政和實質行政的區別如下:
1、含義不同
實質法治就是要求統治者在法治框架內必須允許人民對法律內容進行評價。
2、代表意義不同
形式法治以追求法的安定和"法律統治"為目標的法治,它是法律實證主義思想的反映「法的統治」的法治,它最大限度地信奉法律的權威和作用,而不是以君王權威、道德教化或神的旨意為政治統治的圭臬。
實質法治立足於中國當代行政法的背景,對形式法治和實質法治做了系統、深入的闡述,在論證上具有濃厚的法理學色彩。這有助於深化行政法學基礎理論,也足以與法理學和其他部門法展開對話。
3、基本要求不同
形式法治下人民法院對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進行合法性審查,但這種審查僅僅局限在行政行為的形式合法性上,只要有法律、法規的依據,行政行為便是合法有效的。至於法律、法規本身是否符合法的精神,法院無權進行審查。
實質法治意味著除了要有法律、法規、規章依據之外,還必須符合以下三個方面的要求
1、行使自由裁量權應當符合法律目的。
2、行政決策的內容合理。
3、程序正當。
② 形式行政與實質行政
形式行政和實質行政的區別如下:
1、含義不同:
形式法治就是要求統治者以建立法律為法治內容的核心;
實質法治就是要求統治者在法治框架內必須允許人民對法律內容進行評價。
2、代表意義不同:
形式法治以追求法的安定和法律統治為目標的法治,它是法律實證主義思想的反映法的統治的法治,它最大限度地信奉法律的權威和作用,而不是以君王權威、道德教化或神的旨意為政治統治的圭臬;
實質法治立足於中國當代行政法的背景,對形式法治和實質法治做了系統、深入的闡述,在論證上具有濃厚的法理學色彩。這有助於深化行政法學基礎理論,也足以與法理學和其他部門法展開對話。
3、基本要求不同:
形式法治下人民法院對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進行合法性審查,但這種審查僅僅局限在行政行為的形式合法性上,只要有法律、法規的依據,行政行為便是合法有效的。至於法律、法規本身是否符合法的精神,法院無權進行審查。
實質法治意味著除了要有法律、法規、規章依據之外,還必須符合以下三個方面的要求:
1、行使自由裁量權應當符合法律目的;
2、行政決策的內容合理;
3、程序正當。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製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行政強制,包括行政強制措施和行政強制執行。
行政強制措施,是指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過程中,為制止違法行為、防止證據損毀、避免危害發生、控制危險擴大等情形,依法對公民的人身自由實施暫時性限制,或者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財物實施暫時性控制的行為。
行政強制執行,是指行政機關或者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對不履行行政決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強制履行義務的行為。第四條 行政強制的設定和實施,應當依照法定的許可權、范圍、條件和程序。第五條 行政強制的設定和實施,應當適當。採用非強制手段可以達到行政管理目的的,不得設定和實施行政強制。第七條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利用行政強制權為單位或者個人謀取利益。
③ 什麼叫實質行政法治范疇
合理行政﹢程序正當
與之對應的是形式行政,涵蓋合法行政
區分標準是:是否符合正義!
④ 行政合法性原則與合理性原則的關系
一、含義不同:
行政合法性原則,又稱依法行政原則或行政法治原則。指所有行政法律關系當事人都必須嚴格遵守並執行行政法律的規定,一切行政活動都必須以法律為依據,
行政合理性原則指的是行政法律關系當事人的行為,特別是行政機關的行為,不僅要合法而且要合理,也就是行政機關的自由裁量行為要做到合情、合理、恰當和適度。
二、要求不同:
【行政合法性原則】
1.任何行政職權都必須基於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任何行政主體都不得自己設立行政權力,也不得超越自己的職權范圍行事。
2.任何行政職權的行使都應依據法律、遵守法律,不得與法律相抵觸。不僅要遵守實體法規范,而且要遵守程序法規范。
3.任何行政職權的授予和委託及其運用都必須具有法律依據,符合法律宗旨。
【行政合理性原則】
1.行政行為的動因應符合行政目的。凡有悖於法律目的的行為都是不合理的行為。
2.行政行為應建立在正當考慮的基礎上,要有正當的動機。行政行為不得違背社會公平觀念或法律精神,不得存在法律動機以外的目的或追求。行政機關在實施行政活動時必須出於公心,平等地對待行政相對方。
3.行政行為的內容應合乎情理。即應符合事情的常規或規律。
三、地位不同
行政合法性原則是行政法基本原則的首要原則,行政合理性原則是行政合法性原則的擴展與延伸。
四、性質不同
行政合法性原則體現的是形式行政范疇,而行政合理性原則體現的是實質行政范疇。
⑤ 形式意義上的行政和實質意義上的行政的具體區別在哪兒
形式行政和實質行政的區別如下:
1、含義不同
形式法治就是要求統治者以建立法律為法治內容的核心。
實質法治就是要求統治者在法治框架內必須允許人民對法律內容進行評價。
2、代表意義不同
形式法治以追求法的安定和"法律統治"為目標的法治,它是法律實證主義思想的反映「法的統治」的法治,它最大限度地信奉法律的權威和作用,而不是以君王權威、道德教化或神的旨意為政治統治的圭臬。
實質法治立足於中國當代行政法的背景,對形式法治和實質法治做了系統、深入的闡述,在論證上具有濃厚的法理學色彩。這有助於深化行政法學基礎理論,也足以與法理學和其他部門法展開對話。
3、基本要求不同
形式法治下人民法院對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進行合法性審查,但這種審查僅僅局限在行政行為的形式合法性上,只要有法律、法規的依據,行政行為便是合法有效的。至於法律、法規本身是否符合法的精神,法院無權進行審查。
實質法治意味著除了要有法律、法規、規章依據之外,還必須符合以下三個方面的要求
1、行使自由裁量權應當符合法律目的。
2、行政決策的內容合理。
3、程序正當。
(5)pdf實質法治尋求行政判決的合法性擴展閱讀
形式法治與實質法治的本質區別
1989年我們建立了行政訴訟制度,人民法院對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進行合法性審查,但這種審查僅僅局限在行政行為的形式合法性上,只要有法律、法規的依據,行政行為便是合法有效的。至於法律、法規本身是否符合法的精神,法院無權進行審查。在此種情況下,披著合法性的外衣,公平正義的原則可能被無情地踐踏,有時可能演變為「法制下的新專制」。
良法之治是法治的真諦所在。要實現良法之治,法律本身應當是人民意志的體現而不是行政意志的體現,更不是部門利益的體現,法律要保護公民的權利。惟有此,公平正義才能實現。法律保留原則便是良法之治的保障。根據我國《立法法》的規定,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對非國有財產的徵收,應當由全國人大制定法律,行政法規沒有法律的授權不能逾越。
基於這樣的立法權保留,《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收容遣送辦法》得以廢止,《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因與《物權法》相違背而引起要求修改的廣泛呼聲,勞動教養制度的合法性也被質疑。
在形式法治面前,行政機關尋找的僅僅是一種法律依據。沒有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行政機關固然不得增加公民負擔,剝奪和限制公民權利,但只要找到法律依據,行政行為便是合法的。
在貫徹《行政許可法》的過程中,法律為行政許可設定了嚴格的主體、條件和程序,根據《行政許可法》的精神,原來由各部門實施的一大批審批項目屬於取消之列,如手機生產牌照制度,但有關部門採取了規避法律的做法,將許可紛紛改為了核准、非行政許可的審批、登記、備案,盡管其核准、登記的程序與許可無異,但由於沒有用「許可」兩個字而置身於《行政許可法》的規范之外。
就北京市一而再、再而三地實行尾號限行的交通管制措施是否合法進行的論爭中,從形式合法性上而言,顯然,《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北京市實施〈大氣污染防治法〉辦法》賦予了其採取包括限制時間通行的管制措施的權力。但問題是,在建設法治政府,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的今天,對政府行政行為的要求再也不能簡單地滿足於形式合法性了,行政行為不僅形式上要合法,而且實質上要符合法律的精神,體現法律的意圖,保護公民的權利。
⑥ 什麼是實質法治,什麼是形式法治 回答內容全面 論述題
形式法治就是要求統治者以建立法律為法治內容的核心。
實質法治就是要求統內治者在法治框架容內必須允許人民對法律內容進行評價。
形式法治與實質法治的共同之處在於都是法治,都旨在建立一種理性的法律秩序。兩者都區別於依靠明君或先知才能的人治和藉助宗教的「神治」以及尊奉道德的德治等治略。但兩者在價值取向上有明顯不同。
(6)pdf實質法治尋求行政判決的合法性擴展閱讀:
法治實際上包含了許多層面的含義,它是指一種治國的方略、社會調控方式,法治是與人治相對立的一種治國方略。法治強調以法治國、法律至上,法律具有最高的地位。
亞里士多德就明確提出「法治應當優於一人之治」。法治還是指一種法律價值、法律精神,一種社會理想,指通過這種治國的方式、原則和制度的實現而形成的一種社會狀態。
實質意義的法治強調「法律至上」、「法律主治」、「制約權力」、「保障權利」的價值、原則和精神。
⑦ 何海波的學術成果
1.《通過判決發展法律:評田永案件中行政法原則的運用》,載羅豪才主編《行政法論叢》第3卷,2000年;
2.《行政訴訟撤訴考》,載《中外法學》2001年第2期;
3.《行政訴訟受案范圍:一頁司法權的實踐史(1990-2000)》,載《北大法律評論》第4卷第2輯,2002年;
4.《法的合法性:中國的經驗和問題》,載高鴻鈞主編《清華法治論衡》第2輯,2002年;
5.《舉證責任分配:一個價值衡量的方法》,載《中外法學》2003年第2期;
6.《形式法治批判》,載羅豪才主編《行政法論叢》第6卷,2003年;
7.《我國行政法的淵源:反思與重述》(與應松年合作),載浙江大學公法與比較法研究所編《公法研究》第2輯,2003年;
8.《通過村民自治的國家治理》;
9.《依據村規民約的處罰:以明堂村近25年情況為個案》,載沈巋編《誰還在行使權力?――准政府組織的個案研究》,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
10.《The Legitimate Foundation of Judicial Review》 (杜倫大學法學碩士學位論文) ,2004年;
11.《沒有憲法的違憲審查:英國故事》,載《中國社會科學》2005年第2期;
12.《「越權無效」是行政法基本原則嗎?——英國學界一場未息的爭論》,載《中外法學》2005年第4期;
13.《英國行政法上的聽證》,載《中國法學》2006年第4期;
14.《行政法學的新面相:2005-06年行政法學研究述評》(與應松年合作),載《中國法學》2007年第1期;
15.《具體行政行為的解釋》,載《行政法學研究》2007年第4期;
16.《中國行政法學的外國法淵源》,載《比較法研究》2007年第6期;
17.《中國行政法學研究範式的變遷》,載姜明安主編《行政法論叢》第11卷,法律出版社2008年;
18.《行政行為對民事審判的拘束力》,載《中國法學》2008年第2期;
19.《司法判決中的正當程序原則》,載《法學研究》2009年第1期;
20.《正當程序原則的正當性:一場模擬法庭辯論》,載《政法論壇》2009年第5期;
21.《何以合法?對「二奶繼承案」的追問》,載《中外法學》2009年第3期;
22.《行政行為的合法要件:兼議行政行為司法審查根據的重構》,載《中國法學》2009年第4期;
23.《地方建設行政機構的設置和職能》,載《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9年第4期;
24.《多數主義的法院: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司法審查的性質》,載《清華法學》2009年第6期;
25.《中國行政法學若干關鍵詞的英文翻譯》,載《行政法學研究》2011年第3期;
26.《公民對行政違法行為的藐視》,載《中國法學》2011年第6期;
27. 「The Dawn of the Due Process Principle in China,」 22 Columbia Journal of Asian Law 57 (2008);
28. 「Litigations without a Ruling: The Predicaments of Administrative Law in China,」 3 Tsinghua China Law Review 257 (2011);
29. 1.參與應松年、袁曙宏主編的《走向法治政府:依法行政理論研究與實證調查》(法律出版社2001年),撰寫第六章「制度變遷中的行政執法」;
2.參與應松年主編的《中國行政訴訟法教程》(當代世界出版社2000年初版,2001年第2版,2003年第3版),撰寫第二章「行政訴訟受案范圍」和第五章「行政訴訟證據」;
3.參與應松年主編的《當代中國行政法》(中國方正出版社2004年),撰寫第二章「行政法的淵源」;
4.《法治的腳步聲:中國行政法大事記1978-2004》(編著),(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5年);
5.《司法審查的合法性基礎:英國話題》,(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7年);
6.《實質法治:尋求行政判決的合法性》,(法律出版社2009年);
7.《行政訴訟法》,(法律出版社2011年)。 在《法制日報》、《人民法院報》、《中國改革》等報刊上發表《判決書上網》、《「我們有權知道」》、《為正當程序原則辯護》、《變革時代的法治保守主義》、《為專家評審設計程序》等隨筆十數篇。
⑧ 我國行政法中行政合法性和合理性原則的內容是什麼
1、內容。
行政合理性原則的基本內容主要有以下三項:
第一,正當性。即行政主體作出的行政行為,在主觀上必須出於正當的動機,在客觀上必須符合正當的目的。
第二,平衡性。即行政主體在選擇作出某種行政行為時,必須注意權利與義務、個人所受損害與社會所獲利益、個人利益與國家集體利益之間的平衡。
第三,情理性。即行政主體作出行政行為,必須符合客觀規律,合乎情理。不能要求行政相對人承擔其無法履行或違背情理的義務。
2、范圍。行政合理性原則的適用范圍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1、合法行政。即行政合理性原則應在合法的行政行為上體現。換言之,在行政行為合法的前提下,應該也必須貫徹合理性原則。行政行為不具合法性,這一行政行為的合理性原則便無從談起。更不能強調行政行為的合理性原則而不顧行政行為是否合法。合理是指合法范圍內的合理。
2、具體行政行為和抽象行政行為。行政合理性原則根據其確立的特點,既適用於具體的行政行為,亦適用抽象的行政行為。因為不但特定的行政行為要合理,而且所制定的法律、法規包括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政決定和命令也要合理。
3、純行政領域。行政合理性原則僅適用行政領域,即只能在合法的行政行為上體現。並且這一原則只適用行政自由裁量權范圍以內的行為。合理性原則不適用司法主體的行為。這一點應特別注意。
4、實體與程序。行政法有行政實體法與行政程序法之分,它們是行政法律制度的兩個方面。行政合理性原則既是一個行政實體法原則,而且更是行政程序法原則。
5、行政、司法審查。從法律救濟上說,自由裁量行政行為要接受行政審查和司法審查。如對造成顯失公正結果的行政濫用職權,《行訴法》第54條第(四)項規定:「行政處罰顯失公正的,可以判決變更。」所謂顯失公正的認定,靠的是行政合理性原則。
(8)pdf實質法治尋求行政判決的合法性擴展閱讀:
行政合理性原則的具體要求包括以下三方面:
1.行政行為的動因應符合行政目的。凡有悖於法律目的的行為都是不合理的行為。
2.行政行為應建立在正當考慮的基礎上,要有正當的動機。行政行為不得違背社會公平觀念或法律精神,不得存在法律動機以外的目的或追求。行政機關在實施行政活動時必須出於公心,平等地對待行政相對方。
3.行政行為的內容應合乎情理。即應符合事情的常規或規律。
行政合法性原則和行政合理性原則共同構成行政法治原則。合法性原則主要解決行政合法與非法問題,合理性原則解決行政是否適當的問題。
我國行政法學家王周戶在《行政法學》中對這一原則的論述為:行政合理性原則是指政府的行為應當符合法律的意圖或精神,符合公平正義等法律理性。這里的「理」不是指「社會道德」「倫理」而是指法的精神,即法理,其具體內容包括:
1、政府的行政行為應符合法律的立法目的。
2、政府的行政行為應有正當的動機。
3、政府的行政行為應考慮相關因素。
4、政府的行政行為應符合客觀規律。
5、政府的行政行為應符合公正法則。
總之,行政合理性原則是指行政行為的內容要客觀、適度、合乎理性,要求行政機關合理地行使自由裁量權,不得濫用自由裁量權。合理行使自由裁量權的情況有三種:
1、在法律沒有規定限制條件情況下,行政機關在不違反憲法和法律的前提下,所採取的必要措施。
2、法律只規定了模糊的標准,而沒有規定明確的范圍和方式,行政機關根據實際情況和對法律的合理解釋,在不違背常規情況下所採取的具體措施。
3、根據法律明確規定的范圍、幅度和方式,由行政機關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採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行政合理性原則
⑨ 簡述行政合法性原則的含義及具體內容
法律分析:行政合法性原則,又稱依法行政原則或行政法治原則。就是說所有行政法律關系當事人都必須嚴格遵守並執行行政法律的規定,一切行政活動都必須以法律為依據,任何行政法律關系主體不得享有法外特權,越權行為是無效行為,違反行政法律規范的行為應導致相應的法律後果,一切行政違法主體必須承擔相應法律責任。行政合法性原則的含義和具體要求:行政合法性原則是行政法治原則的核心內容。它是指行政權力的設立、行使、運用必須依據法律,符合法律要求,不能與法律相抵觸。行政主體必須嚴格遵守行政法律規范,不得享有行政法規范以外的特權。違法行政行為依法應予以追究,違法行政主體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行政合法性原則包括實體合法和程序合法兩方面的內容。行政合法性原則的具體要求包括以下三個方面:1.任何行政職權都必須基於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任何行政主體都不得自己設立行政權力,也不得超越自己的職權范圍行事。2.任何行政職權的行使都應依據法律、遵守法律,不得與法律相抵觸。不僅要遵守實體法規范,而且要遵守程序法規范。3.任何行政職權的授予和委託及其運用都必須具有法律依據,符合法律宗旨。根據行政合法性原則的要求,任何違法行政行為都必須予以追究,違法行政主體及其工作人員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第四條 行政復議機關履行行政復議職責,應當遵循合法、公正、公開、及時、便民的原則,堅持有錯必糾,保障法律、法規的正確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