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2016立法新亮點

2016立法新亮點

發布時間: 2022-09-17 04:56:59

A. 鐵路集裝箱多式聯運知識要點

鐵路集裝箱多式聯運知識要點

多式聯運的基礎在於標准化、集裝化的應用。目前,鐵路部門正在積極研究各種適合中國貨運需求的新裝備,不斷增加集裝箱的保有量和裝備水平的現代化。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鐵路集裝箱多式聯運知識要點,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一、發展鐵路集裝箱多式聯運影響深遠

我國正面臨或逐步面臨著西方發達國家多式聯運起步階段相似的社會背景。一方面,經濟轉型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來貨源結構變化,煤炭、礦石等大宗能源、原料類貨物需求趨緩,工業產成品尤其是高附加值產品貨運需求依然旺盛;另一方面,土地資源稀缺、勞動力匱乏及運輸業高能耗、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等問題頻出,無法支撐對低碳、綠色可持續的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

由於經濟結構轉型,鐵路的貨運市場也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鐵路通過自身改革,不斷努力適應這個變化。在過去的3—4年裡,這種變化已經為鐵路集裝箱運輸創造了有史以來的最好成績,已成為鐵路貨物運輸發展的新亮點。

2016年鐵路集裝箱發送量達到761萬標箱,同比增長40%左右,中歐班列已累計開行達到2964列。調結構和轉方式帶來的貨源結構變化與大規模高鐵建設帶來鐵路運力提升疊加,以及綠色交通、融合交通發展的要求,使鐵路集裝箱多式聯運面臨著重要戰略機遇期。

多式聯運關聯產業多、服務鏈條長,是拓展產業聯動空間,激發經濟增長活力的有效載體,有助於形成新的產業集群。據測算,“十三五”期,我國多式聯運發展可直接帶動投資近萬億元,並推動形成“中國製造2025”新的增長點。我國經濟結構特徵決定了鐵路運輸應是多式聯運的骨幹力量,鐵路集裝箱運輸服務水平一定程度影響著我國多式聯運的發展。

鐵路集裝箱多式聯運發展對貫徹落實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戰略,對標國際集裝箱運輸鏈,促進鐵路“走出去”具有重要作用。作為國家層面制定的第1個鐵路專項規劃和以鐵路為主導的多式聯運綱領性文件,《規劃》與國家物流發展和多式聯運所述其他文件在戰略方向和政策措施上具有融通性,表明鐵路集裝箱運輸對多式聯運發展的影響巨大,彰顯國家對進一步推動多式聯運發展的信心與決心,必將對破解制約瓶頸、進一步推動物流業降本增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同時,《規劃》也契合鐵路貨運轉型發展的內在要求,為優化鐵路貨運結構、加快鐵路物流現代化進程指明了方向。因此,《規劃》的發布將成為鐵路集裝箱多式聯運發展的分水嶺,標志著鐵路貨物運輸將要進入到以協同化、規模化和標准化為標志的多式聯運發展階段。

二、政策推動是多式聯運發展的長期動力

多式聯運是國家物流業發展的戰略問題,是不同運輸方式協同構建的高效服務系統。因此,自上而下的政策著力推動是多式聯運發展的長期動力。自2014年以來,國家密集出台各項政策鼓勵多式聯運發展,發改委、交通運輸部也在多項文件中力推多式聯運,但對鐵路集裝箱多式聯運做出如此全面的布署還是首次。

縱觀歐美多式聯運發展經驗,政府的政策支持極大地推動了多式聯運的發展。為解決全球能源危機、環境污染、土地資源稀缺等問題,政府充分利用鐵路、水運的集約化和重載化優勢,從制度層面加大政策傾斜力度且長久持續。

目前已基本形成形式多樣、裝備先進、標准完善、組織順暢、政策完備的多式聯運體系,在單一運輸方式增長乏力的背景下,多式聯運運量持續快速增長。在美國多式聯運業務收入佔到美國鐵路總收入的20%以上,超越煤炭成為鐵路收入的主要來源。

《規劃》明確提出“簡政放權、放管結合”的工作思路,避免了“一抓就死,一放就亂”的`矛盾,但如何協調好行政與市場的關系,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

《規劃》從政策層面提出,一方面,加大和引導社會資本對集裝箱多式聯運線路、樞紐、信息系統等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另一方面,通過加強立法和市場監測,建立多式聯運規則體系,讓更多的運輸或物流企業進入為客戶提供多式聯運服務,總體方向和趨向較為明確。

《規劃》同時提出建立“推動多式聯運協調工作機制,著力解決跨邊境、跨領域、跨部門的重大問題”的工作思路是適宜的和及時的。

三、充分發揮企業在多式聯運發展中的主體作用

企業自身改革發展與政府的政策支持是促進多式聯運發展的雙刃劍。自2013年鐵路貨改以來,鐵路總公司把集裝箱運輸作為向現代物流轉型、推進市場化改革的重要途徑。

今年在全國鐵路工作會議上提出的“加快調整貨運產品供應,大力發展集裝箱、特貨運輸、快運業務和多式聯運,不斷優化運輸物流結構,實現各種交通方式優勢互補、合作競爭,努力降低社會物流成本,進一步發揮好鐵路在綜合交通體系中的樞紐骨幹作用”與《規劃》主旨基本一致。

正如《規劃》所強調的,鐵路方面要在創新物流服務模式、打造多式聯運鏈條、加強運輸時效性管理、拓展延伸增值服務等方面不斷探索,積極拓展以集裝箱為載體的冷鏈、商品汽車、液體化工和食品、糧食、水泥等專業物流服務。集裝箱有鐵路箱和自備箱之分,集裝箱不能共享共用已成為制約多式聯運發展的主要問題之一。

集裝箱共享共用可以加快集裝箱周轉,降低箱使費,解決多式聯運成本過高的問題。《規劃》提出“研究建立跨邊境跨區域跨方式箱使循環系統”問題,同時還特別強調“推動鐵路、港口、航運等企業建立聯動機制,拓展合作方式,形成發展合力”。推動集裝箱共享共用,盡管難度很大,但已經讓我們看到解決問題的希望。

四、補齊鐵路多式聯運基礎設施布局和建設短板

鐵路集裝箱多式聯運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是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其中多式聯運樞紐規模總體偏小、各種運輸方式銜接不暢問題較突出。《規劃》明確提出構建以一、二級鐵路集裝箱場站為中心的集裝箱網路,加快實施鐵路引入大型公路貨運站、物流園區、產業園區工程和疏港鐵路建設。鐵路集裝箱多式聯運產業鏈長,輻射空間十分廣泛,涉及的境內外行業和部門眾多。

因此,應從國家層面在綜合既有鐵路、水路、公路及社會各類物流設施的基礎上,在全國范圍內統籌規劃布局多式聯運樞紐(包括內陸港),加強功能設施的配套完善,重視鐵路站場周邊集疏運公路的配套,通過將諸如自貿區、保稅區、出口加工區、特殊商品指定口岸等相關政策,以及啟運港退稅政策逐步向多式聯運樞紐傾斜,有利於促使貨源更多地向鐵路聚集。

同時開放鐵路場站等貨運資源,構建集合各種社會資源的物流平台,並圍繞著這一平台打造臨站經濟,進一步延伸新的產業集群,實現真正意義的多式聯運與產業的相互融合。

五、解決好多式聯運標准體系和信息開放共享問題

多式聯運的優勢在於通過使用標准化運載單元,實現跨運輸方式無縫銜接、便捷換裝和快速轉運。然而由於各種運輸方式在適箱品名、運輸單證、設施設備標准、危險品名認定、計費標准等方面存在不一致,造成一些集裝箱貨物在轉換節點被迫拆箱,導致多式聯運通而不暢。

因此,研究建立統一協調的多式聯運標准規則體系十分重要。《規劃》提出了“加快完善相關法規、標准規范體系,全面對接相關國際聯運組織規則”。同時,還就鐵路運單“提單化”及“一單制”等與法律責任較為相關的問題提出了發展設想。多式聯運經營人的責任劃分一直是困擾其發展的瓶頸,需要相關各方盡快研究落實解決方案。

在大數據和互聯網時代,信息資源交互共享是信息流轉化成物流的關鍵,對全面促進多式聯運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集裝箱多式聯運中,由於有租箱、還箱,以及逾期收費等問題,客戶對運輸過程中集裝箱狀態掌控及信息開放共享的要求比一般貨物運輸更高,信息開放共享已成為集裝箱多式聯運迫切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

《規劃》用很大的篇幅論述信息開放共享的重要性,一方面提出加快鐵路、公路、水運等不同運輸方式之間,以及海關、檢驗檢疫、物流和工商企業等不同業務系統之間信息銜接;另一方面,研發面向客戶的信息服務產品,實現需求提報、到達交付、信息查詢、通關查驗、轉賬結算、保價理賠等“一站式”線上服務和全程綜合物流系統解決方案。

六、追求技術進步是多式聯運發展長久的主題

多式聯運的基礎在於標准化、集裝化的應用。目前,鐵路部門正在積極研究各種適合中國貨運需求的新裝備,不斷增加集裝箱的保有量和裝備水平的現代化。

圍繞著《規劃》的出台,應加強以下問題的研究:一是包括標准化運載單元、專用載運裝備、快速轉運設備等在內的技術標准建設;二是鐵路馱背運輸專用平車、公鐵兩用掛車以及其他多式聯運專用載運機具等的研發應用;三是開展適應各種箱型的公路貨運車型標准化推廣。

另外,《規劃》還明確提出研究構建“雙層集裝箱通道”和“內陸箱體系”兩大涉及鐵路集裝箱多式聯運發展的重大經濟和技術問題。因此,加快多式聯運技術進步,促進科研成果轉化,不斷更新設施設備將對我國多式聯運產業發展帶來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

;

B. 土地權屬糾紛處理可適用廣東省林木林地調解處理條例

《廣東省林木林地權屬爭議調解處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已於2016年1月21日由省人大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並於5月1日起施行。本人就《條例》出台的背景、主要內容及特色亮點進行初步的學習解讀。
一、《條例》出台的背景
(一)領導重視、親自維護群眾合法權益。2014年8月28日《法制日報》報道,湛江市一些市縣政府在處理集體土地、林地糾紛時,居然以「雙方均無權屬證明」為由,違法將集體性質的土地、林地收歸國有,近年來引發多起糾紛。省委《值班要情專報》第225期對此轉載。省委主要領導作出「要及時研究,依法依規,提出指導意見」的批示精神,建議省林業廳、國土資源廳歸納梳理全省不同山林土地糾紛的類型,並由省林業廳牽頭,聯合起草《全省土地山林糾紛調解處理適用法律規范》,由省府辦公廳印發全省,分類指導各地准確適用法律規章。省人大常委會領導果斷行動,突出問題導向,經常委會主任會議決定,《條例》補充列入了2015年年的立法計劃,明確由省人大主導條例草案的起草工作,安排由常委會法工委牽頭組織實施。《條例》的起草,省人大黃龍雲主任親自部署並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時任省人大肖志恆副主任帶隊調研、多次提出起草重點,保證了工作的順利進行,省林業廳領導親自主持調處部門《條例》研討會,出席、列席條例起草評估會等,對有些條款作出具體修改意見的批示。
(二)現行調處規章不規范,不適應新常態對調處工作的需求。
一是原《廣東省森林林木林地權屬爭議調解處理辦法》滯後於形勢的需要。目前,已實施了八年的省政府規章《調解處理辦法》局限性顯而易見,該《辦法》存在沒有規定政府處理期限,對政府確權行為的責權利、對當事人爭山搶林的法律責任規定得比較模糊等問題,造成許多糾紛久調不決、成為歷史積案,矛盾不可調和,引發不少的群體性事件。
二是貫徹落實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的需要。2015年省委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的意見中,也明確指出:「加強重點領域立法。依法保障公民權利,加快完善體現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的法規制度,完善公民權利救濟渠道和方式,實現公民權利保障法治化」。尤其強調落實以公平為核心原則的產權保護制度,加強對各種所有制經濟組織和自然人財產權的保護,進一步完善土地管理等方面的法規規建設。山林權屬糾紛的處理屬行政確權的范疇,是政府的一項具體行政行為。在實踐中各地調處部門普遍反映,按照「法無授權不可為」的法律原則,必須對省政府規章《廣東省森林林木林地權屬爭議調解處理辦法》予以修訂,並獨立升格為地方性法規,才能更好地依法執法,提高執法的權威性。通過明確制定具體執法細則、裁量標准和操作流程,完善行政執法程序,強化程序約束,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切實做到步驟清楚、要求具體、期限明確、程序公正。
三是部門規章存在適用范圍不清問題。對山林土地權屬糾紛確權案件,有部分市、縣相關裁決機關認為,只有土地、林地權屬證書才能「依法證明爭議土地屬於農民集體所有」。但實例中部分規章又存在依照《確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若干規定》、《廣東省林地林權登記換發證工作補充規定》等。事實上,在處理山從山林權屬爭議時,根據現有法律規定,應當依照林業行政管理法律、法規,而不能依照國土行政管理法律、法規。如混淆使用,屬定性不準,適用法律、法規錯誤。因此,出台《條例》,才有利於在調處實踐和參與訴訟實踐中,不易造成處理林地糾紛適用了處理土地糾紛的相關法規的矛盾,有利於在行政訴訟中獲得「適用法律正確」的裁定,有利於當事人息訴罷訪,實現案結事了人和。
四是林木林地權屬變遷的復雜性需要有健全法規來規范保障。從山林土地權屬確權的歷史看,新中國成立以來,我省山林土地權屬歷經了土地改革時期、合作化時期、人民公社化時期、六十年代初的「四固定」時期、八十年代初的林業「三定」時期等多次變革調整,在分分合合中,存在大量山林土地歷次改革均沒有確權發證,已確權發證的又大量存在界址不清、權屬不明、權屬憑證缺失等問題,長期以來積存了大量的山林土地糾紛。若沒有健全完善而且具有強制約束的法規保障,就會導致對法律法規的理解和運用有偏差,群眾的合法權益就可能受到侵害。
(三)嚴格立法程序,科學嚴謹起草《條例》。
一是成立起草小組、制定工作方案。6月3日,成立了由省人大農委、常委會法工委、省法制辦、省林業廳負責人和有關人員組成的條例草案起草小組,研究制定工作方案並報告常委會分管領導,全面啟動起草工作。
二是密集調研、廣泛徵求意見建議。《條例》起草小組通過省內外的實地調研、召開林權爭議案件審判法官專題等10多場座談會,理清立法思路,突出重點,在現行的政府規章《森林林木林地權屬爭議調解處理辦法》的基礎上,經過反復研究、修改不下10次,形成了條例草案徵求意見稿。廣泛全面徵求意見建議。多次向省編辦、省法制辦、國土資源廳、農業廳、林業廳,省法院、檢察院等10多個單位徵求意見,由省山林權屬爭議調處辦徵求了全省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調處機構的意見,向人大代表、律師、基層實務工作者、社會人士徵求意見,通過省人大公眾網平台向全省社會開放徵求意見,據不完全統計,《條例》出台前共徵求意見達到上萬條之多,起草組認真研究吸收其好的制度設計和規定內容,將主要的修改意見均已採納吸收。
三是開展重點制度規定的試點工作。本《條例》立法項目是實操作性很強的程序性、實體性立法。為檢驗《條例》是否接地氣、有實效,實踐是最有效的檢驗手段。先後在選擇在林情不同、山林糾紛案情不一、管理體制各異的連山、仁化、五華三縣開展《條例》試點工作。著重在試行公開聘請調解員參與調解制度及按照調處依據、調處程序和調處時限等規定試行調處。通過為期三個月試行,為《條例》的完善制度創設提供了實踐依據。
四是嚴格遵守立法規定,立法程序科學嚴謹。《條例》是嚴格通過立法的程序要求,經過科學論證、廣泛徵求意見及《條例》草案經過吸收了中山大學等9所地方立法研究與咨詢服務基地、省法學會等4個地方立法社會參與和評估中心、66位立法咨詢專家等研究提出修改意見建議,經過了6次專題論證會、表決前評估會等,通過了省人大常委會共三次會議審議後,最終於2016年1月22日提請省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審議並表決通過。
因此,《條例》的出台,凝聚了省委主要領導以民為本、愛民之心、為民之要,凝聚了省人大領導敢於直面問題、為民當家作主、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凝聚了專家、學者、社會人士等積極參與立法良好法治氛圍。充分體現了省委、省政府對群眾利益高度關注並極力維護,體現了政府依法行政、全力以赴推進山林糾紛調處工作,體現了全社會著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共同責任與擔當,將進一步推動山林糾紛調處工作法制化、規范化建設。
二、《條例》主要內容
《條例》共有六章五十七條,對林權爭議調處工作的原則、調處依據、管轄與受理、調處程序、法律責任等方面內容作了規定。與原《辦法》相比,增強新內容、創設了新亮點,突出「事要解決」的原則,著重維護群眾的合法權益,推進林區的平安邊界建設,為我省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和諧氛圍。
(一)重在調解,特別對民間調解制度作了設計。林木林地權屬爭議調處目的是明晰產權、化解矛盾、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必須先通過調解方式來處理,而且通過雙方當事人自願達成的調解協議能實現案結事了。為此《條例》將做好調解工作作為重點,放在制度設計的首要環節,力求通過調解解決大部分的林權爭議。一是在林權爭議受理前,基層人民調解委員會應當先行組織調解;二是林權爭議受理後,調處機構調解正式介入前,先由社會調解力量組織一次公正公開的民間調解;三是規定調處機構應當根據需要組織多次調解,只要有需要或者調解有可能解決爭議,就應當組織調解;四是調處機構應當組織一次有利於增加公信力的調解,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相關專家、技術人員、有關社會組織和雙方親友代表參與,見證調解。
(二)強化責任,特別對限定調處期限作了突破。為體現社會民眾立法意願要求,推進依法行政,進一步提高林權調處的效率,《條例》從幾個方面強化了調處機構及工作人員的責任:一是為強化調處具體工作的責任,規定了受理、調查、勘驗、使用、處理、公告、送達、建檔等各個時機應當進行的工作內容、程序和完成時限等;二是為強化管轄的責任,規定林權爭議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先行調解、就地處理的辦法,由各級人民政府依照管轄權進行受理,依法調處並作出決定;三是為強化提高自身能力的責任,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培訓計劃,定期組織調處技能等培訓;四是設置了法律責任,明確不作為將受到嚴懲。
(三)明確依據,特別對各類權屬憑證作了規定。為解決林權爭議雙方各持一詞,證據界定困難的突出問題,《條例》將現有的各類林權憑證結合歷史和現實情況進行了梳理,力求調處依據更加明確和清晰,通過憑證效力認定等工作解決大量類似的林權爭議。一是對法定林權憑證作出規定的同時,又規定有關材料可以作為處理林權爭議的權屬來源證據;二是在規定不同時期權屬憑證應當追溯權源依據的同時,又規定同一時期合法權屬憑證處理的原則;三是在規定當事人憑證與所在地其他持證人屬同一情形的予以認定的同時,又規定與發證機關檔案存根或者登記台帳不一致的,以檔案存根或者登記台帳為准;四是對鑒定憑證本身真偽作出規定的同時,又規定了權屬憑證所載實地四至范圍的確定辦法。五是對登記發放、撤銷、變更林權證作出指引性規定的同時,又規定了不能作為林權依據的情況。
(四)分類調處,特別對常見爭議調處作了區分。《條例》歸納分析了當前林權爭議的不同種類,依據法律法規對其調處作了原則性、選擇性規定,力求解決幾類普遍存在的問題,或者解決某類爭議共同的焦點問題,促成全省林權爭議的批量解決。在規定確認林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等有關林業法律法規和本條例有關規定辦理的基礎上,對以下六類爭議的調處作了規定:一是僅林木所有權、使用權發生爭議的;二是因歷史原因當事人對爭議的林地均無法提出權屬憑證,在不同歷史時期又有不同的經營使用事實的;三是可以按照林地權屬和林木權屬分離的原則進行調處的;四是國有單位與鄉鎮、村農村集體發生林權爭議的;五是對當事人提供的權屬憑證提出異議的,可以通過司法鑒定確定真偽。六是跨行政區域發生林權爭議的等。
關於限定調處工作期限,《條例》有所突破。林權爭議千差萬別,調處工作有其特殊性、復雜性,上位法沒有對調處工作限定期限,已經立法的兄弟省市只有福建設置了辦理期限。但從我省山林糾紛調處現實來看,必須對大量積存的林權爭議及時調處,並爭取通過制度保障來批量解決,決不能延辦。為夯實政府調處機構的責任,合理加快問題的解決,《條例》規定了調處工作各個時段的期限,包括:受理期限、審查期限、調解期限、處理和重新處理期限、公告期限,以及有關特殊情況下延長的期限和當事人配合有關調處工作的期限。
(五)完善程序,特別對調處關鍵環節作了細化。林權爭議調處工作需要一定的自主性、靈活性,《條例》對相關主體在幾個關鍵環節應當遵循的調處程序進行了細化,以實現與正在進行相關政策改革相銜接,與可能進入的司法程序相銜接,既體現《條例》要結合調處實際賦予適度自由裁量權,又要體現出法規的剛性約束及執行嚴肅。
一方面,細化當事人在申請環節的配合義務:一是規定當事人申請林權爭議調處應當提交申請書和有關證明材料等;二是規定申請人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應當推選參加調處的代表並予以授權委託;三是規定行政村、居委會的法律顧問應當全程參加調處活動;四是規定被申請人提交書面答復書和有關證明材料等行為。另外,對當事人維護林權爭議現狀和依法參加、配合調處工作等管理重點作了規定。
另一方面,細化調處機構在調處環節的工作規范:一是對調查核實工作進行細化,規定通知勘驗人、當事人、見證人及有關人員到場,並製作調查勘驗筆錄;二是規定簽訂《林權爭議調解協議書》應有的附件和手續;三是規定作出《林權爭議處理決定書》後,送達、公開、歸檔等工作均應規范辦理;四是規定一般只有五種情形才能中止調處;五是林權爭議調處期間有三種情形之一的,調處機構可以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終止調處;六是規定對爭議林地林木必要的管理措施以及補償提存發放措施等。
三、《條例》創設的主要特色亮點
《條例》的制定堅持了以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貫徹落實省委有關林權爭議調處工作的系列指示,從林權爭議調處工作的實際出發,通過搞好制度創新和設計,規范相關行為,落實有關主體責任,調整相關利益訴求,著力解決林權爭議普遍性、傾向性問題,引導集體組織和人民群眾運用法治方式、通過法治途徑解決林權爭議問題,為我省改革發展和社會和諧提供法制保障。出台的《條例》主要特色亮點體現在「五有」:
(一)林權爭議「有人受理」,解決了當事人「出路」問題。《條例》降低了門檻、放寬了山林糾紛調處申請條件,凡是當事人認為有權屬爭議並能提供證據材料的,向當地調處部門提出申請,政府調處部門必須先接受,經審查後對符合受理條件的予以受理,並在林木林地所在地予以公告。這一寬進制度設計,解決了群眾訴求有人理、申請有人管的問題,暢通了渠道,方便了群眾,體現了政府要「以民為本、主動服務」的行政工作要求。
(二)林權爭議「有人調解」,解決了權屬爭議「源頭治理」問題。引入民間調解,是《條例》制度設計的首創,「多元調解、民間參與」也是最大限度發揮群眾自治的力量。一方面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聘請熟悉林權歷史和現實情況,既有相關法律法規專業知識,又有豐富實踐經驗的社會人士作為民間調解員,組織專門的履職培訓,並向社會公布名單,充實調處力量。另一方面規定,民間調解員由當事人自主選擇,政府不強加給當事人,尊重了公民自由選擇權。還規定民間調解員參與調解的交通勞務費由調處機構支付。這一創設條款,既充分尊重民意,傳承中華民族「和為貴」理念,又積極引導當事人自願解決爭議、化解矛盾,從源頭上突出主動治理,減少了政府的因行政裁決的行政成本,達到了權屬爭議的「案結事了」、「案清人和」。
(三)林權爭議「有限期結案」,解決了權屬爭議「久拖不決」的問題。林權爭議千差萬別,調處工作有其特殊性、復雜性,上位法沒有對調處工作限定期限。但是,廣泛存在的林權爭議不能因此延辦,否則以後更加難辦。尤其是對目的全省積存著已受理未辦結的案件達7841宗,因山林糾紛引發的信訪量仍居高不下,這些矛盾糾紛、權屬爭議就象是埋在林區「地雷」,若不及時排除,將成為影響林區和諧穩定的老大難問題。因此,為夯實政府調處機構的責任,合理加快問題的解決,《條例》規定了調處工作各個時段的期限這一制度設計,體現了行政行為的法律約束及行政高效原則,從原來沒有時間限制到現每宗案件必須在15.5月時間內限期辦結案件,否則將受到行政問責或承擔法律責任,這從制度設計上防止了政府不作為情形,避免了爭議案件從原來的只受理沒期限解決處理規定,造成了當事人想通過行政復議或者行政訴訟都沒有法律救濟途徑,減少或者杜絕出現案件的「堰塞湖」現象,保障了爭議案件解決有出路。
(四)林權爭議「有規范程序」,解決了權屬爭議調處程序問題。調處林權爭議是政府法定行政行為,屬於程序和實體的裁決,既要充分依據證據、准確適用法律作出實體的裁決,又要嚴格依照調處程序、符合法律規定,否則當事人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時,將因程序不規范等情況被撤訴。從調處實例中,就有不少案例因程序問題被法院撤訴,需要政府重新作出的處理決定。因此,《條例》在制定時已充分考慮、作了周全安排,嚴謹了調處程序、細化了工作規范、明確了各環節內容,同時條例頒布施行後,將對調處工作標准進行統一規范,以實現與正在進行相關政策改革相銜接,與可能進入的司法程序相銜接,盡可能減少因程序出錯被法院撤訴的風險。
(五)林權爭議調處「有問責追究」,解決了不作為亂作為的問題。《條例》明確規定「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本條例規定,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尤其是「未按照規定時限調解和處理林權爭議造成不良後果的」;以及「行政機關負責人負有領導責任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明確了調處各個階段的工作任務和具體工作期限,規定了相應的法律責任,若沒有在規定期限結案,不僅調處具體工作人員、而且政府、行政機關負責人都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從制度上解決了調處人員及地方政府應當做到「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依法行政的要求,減少或杜絕了機關工作人員懶政、不作為現象出現,壓實了責任,提高林權調處的效率,實現了林木林地爭議「定紛止爭、案清人和」調處目的,維護了群眾合法權益,推動了我省平安林區建設。
當然,同時《條例》也規定了對林權爭議調處工作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人民政府給予獎勵。體現責任、權、利對等原則,將更好地調動調處工作人員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實現機關工作人員的「有為則獎、無為就罰」管理措施。

C. 湖南省政府出新招商政策,有什麼新亮點

一、創新招商引資舉措
1、明確招商引資主導產業。根據產業發展優勢及功能定位,明確各市州和省級以上開發園區(含省級,下同)的招商引資主導產業並統一對外發布,每兩年更新一次。每個市州和國家級開發園區確定1-2個主導產業,納入全省重點招商產業給予重點支持。支持各類資本投向《湖南省招商引資重點產業指導目錄》所確定的相關重點產業,推動我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引導鼓勵發展工程機械、軌道交通、汽車與零部件、食品、商貿物流、醫葯健康、森林康養、旅遊、種業等優勢特色產業和新材料、新能源、文化創意、生物、信息、節能環保、智能製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外商投資企業同等適用"湖南製造強省建設"相關政策措施。(省發改委、省商務廳牽頭,省科技廳、省經信委、省農委、省林業廳、省旅發委、各市縣人民政府、省級以上各類開發園區管委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放寬投資准入。鼓勵和支持外來投資企業參與我省在能源、交通、農業、水利、環保、林業、旅遊、市政公用等公共服務領域推廣的PPP項目建設,參與我省各級政府發起設立的PPP項目融資支持基金。參與我省PPP項目的外來投資企業同等享受相關稅收優惠政策。有序吸引外資投向金融、保險、證券、融資租賃、商業保理、醫療、會計審計、建築設計、評級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參與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勵各級國有企業參與多種形式的國際資本和技術合作。(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牽頭,省直各相關部門、各市縣人民政府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3、著力招大引強。按照我省"十三五"產業發展規劃與產業布局要求,積極對接世界500強、中國500強、民營500強企業以及戰略性龍頭企業,圍繞重點產業的關鍵鏈條、關鍵技術、關鍵環節,重點引進產業鏈、價值鏈上的高端項目,不斷實現產業鏈的"補鏈、增鏈、壯鏈",提高產業關聯度,促進產業集群加速形成。(省商務廳、省發改委牽頭,省經信委、各市縣人民政府、省級以上各類開發園區管委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4、強力推進湘商回歸。大力實施湘商總部回歸、產業回歸、資本回歸、社會公益回歸、市場渠道回歸、人才回歸、科技回歸等七大行動計劃,鼓勵、引導、推動廣大湘商回湘投資創業,提升湘商回歸對湖南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度。鼓勵各市州依託省級以上各類開發園區設立湘商產業園並研究出台相應政策措施。(省工商聯、省商務廳牽頭,省直各相關部門、各市縣人民政府、省級以上各類開發園區管委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5、精準務實辦好重大招商活動。深度參與國家部委主辦的相關重大經貿活動,省級層面每年組織1-2次大型綜合性招商經貿活動,務實辦好"滬洽周"、"港洽周"、湘商大會、湘台經貿合作會等重大招商活動,提高精準度和實效性。支持市縣、園區圍繞主導產業精心組織特色專題產業鏈招商活動。(省商務廳牽頭,省發改委、省農委、省外事僑務辦、省台辦、省工商聯、省貿促會、省經信委、省財政廳、省科技廳、各市縣人民政府、省級以上各類開發園區管委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6、切實發揮開發區招商引資載體作用。各類開發區要把招商引資作為推動經濟發展和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加大對園區基礎設施、生活配套和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提升招商引資承載能力。復制推廣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經驗,大膽創新體制機制,以優化服務為核心,促進投資便利化,營造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完善開發區財政管理體制,各市州、縣市區可按本級許可權合理確定開發區地方財政收入(包括地方稅收)劃分辦法,扶持開發區建設和產業發展。支持園區發揮當地資源優勢,圍繞主導產業開展產業鏈精準招商,建設特色園區、國際合作園區、飛地園區。培育一批具有招商引資核心競爭力的開放示範園區,並在調區擴區、升級國家級園區等方面給予支持。(省發改委、省商務廳牽頭,省經信委、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國土資源廳、省環保廳、各市縣人民政府、省級以上各類開發園區管委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7、推動引資引技引智有機結合。大力實施"芙蓉計劃",在平台建設、人才管理、待遇分配、創業基金、服務保障等方面先試先行,將湖南建設成為中部地區重要的人才集聚區和人才高地。(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牽頭)為外籍投資人員和高層次人才來湘提供出入境便利措施。重大外資項目的外方代表、外籍高層次人才及其配偶和未滿18周歲未婚子女可申請有效期不超過5年、停留期不超過180天的R字多次簽證或者居留期不超過5年的居留證件;對符合條件的外籍高層次人才,不受60周歲年齡限制,可簽發3-5年有效的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證和工作類居留許可。貫徹落實永久居留身份證便利化制度,為外籍投資、創新創業人員和外籍高層次人才申請永久居留資格和使用永久居留身份證件提供便利。(省公安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牽頭)集中優勢資源和力量引進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創新型企業,吸引外來投資者在湘設立研發、技術、財務管理、采購和大數據等功能性機構。大力推動和實施產、學、研合作工程,建設院士工作站、技術研究院、科技產業園等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制定專項政策吸引各類高端人才來湘進行技術攻關、產品研發和成果轉化。鼓勵外來資金投向科技中介、創新孵化器、生產中心、技術交易市場等公共科技服務平台建設。積極推進省部、省校、省院合作,爭取國家科技項目、創新平台和重大科技工程支持,建設一批科研試驗基地和科研成果轉化項目,發揮示範和帶動作用,發展創新型經濟。對當年營業收入或對本地區經濟發展貢獻前50強的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創新型企業,按規定對其高級管理人員予以獎勵。(省科技廳、省教育廳牽頭,省財政廳、省國稅局、省地稅局、各市縣人民政府、省級以上各類開發園區管委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8、創新招商方式。市縣和省級以上各類開發園區要結合本地實際,針對性、高密度、高頻度、全方位地開展專題招商推介和項目對接活動。鼓勵各地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開展委託招商,大力開展駐點招商和以商招商。藉助互聯網和大數據平台,構建QQ群、微信群、APP等立體式招商信息平台,實現網路化、高效化招商。強化項目前期基礎工作,建立嚴格、科學、規范的省級重點招商項目開發程序。從產業政策、法律法規、市場前景和財務分析等專業化角度提高項目開發質量。建立健全省級重點招商項目開發質量評價體系,著力提高招商項目的年度簽約率,切實推進項目落地。(省商務廳、省發改委牽頭,各市縣人民政府、省級以上各類開發園區管委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完善招商引資政策
9、支持各地制定完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支持地方各級政府、省級以上各類開發園區在法定許可權范圍內制定出台具有創新性、可操作性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根據實際情況對重大招商引資項目實行"一事一議",享受的具體政策在雙方簽訂的投資協議中予以明確;支持其對成功引進重大項目的中介機構和個人(不含國家公職人員)予以獎勵。(省商務廳、省發改委牽頭,各市縣人民政府、省級以上各類開發園區管委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0、強化財政專項資金的引導作用。逐步擴大開放型經濟專項資金規模,重點支持招商引資。支持各級政府統籌各類專項資金,建立完善並充分發揮政府投資平台作用,採取投資入股、投資補貼、貸款貼息、研發補助、設備補貼、物流補貼、培訓資助、社保補貼、租金補貼、廠房代建、貢獻獎勵、人才獎勵等方式,對引進的重大產業項目予以支持。(省財政廳、省商務廳牽頭,各市縣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1、落實稅收支持政策。對國家鼓勵發展的外商投資項目進口設備,在符合規定的范圍內,免徵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積極落實國家對服務貿易創新試點城市和服務外包示範城市經認定的技術先進性外商投資服務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對符合規定的外資研發中心進口國內不能生產或性能不能滿足需要的科學研究、科技開發和教學用品,免徵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對其采購國產設備全額退還增值稅。(省財政廳牽頭,省國稅局、省地稅局、長沙海關、各市縣人民政府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2、強化用地保障。對投資《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鼓勵類項目、《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產業目錄》中屬於我省優勢產業的項目和《湖南省招商引資重點產業指導目錄》中的產業項目優先供應土地,對符合條件的工業項目,在確定土地出讓底價時可按不低於所在地土地等別相對應《全國工業用地出讓最低價標准》(以下簡稱《標准》)的70%執行;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鎮建設用地范圍外的國有未利用地,且土地前期開發由土地使用者自行完成的工業項目用地,在確定土地出讓價格時可按不低於所在地土地等別相對應《標准》的15%執行;使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鎮建設用地范圍內的國有未利用地,可按不低於所在地土地等別相對應《標准》的50%執行。省級重大簽約招商項目所需用地計劃由省級優先保障,對符合產業規劃的重大產業項目,按照"一事一議"的方式,充分保障項目合理用地需求。鼓勵採取長期租賃、先租後讓、租讓結合等靈活多樣的供地方式,降低外來投資企業用地成本。工業用地可先以"招拍掛"方式租賃取得,並明確約定正式投產後轉為出讓建設用地的條件,土地租賃者可按照基本建設報建程序,憑租賃合同等國土資源部門的用地批准手續辦理工程報建手續,達到約定的受讓條件後,簽訂出讓合同,轉為出讓建設用地。鼓勵各地以工業用地在法定最高出讓年期內縮短出讓年期等方式實行彈性出讓。在符合規劃、不改變用途的前提下,對企業利用現有工業用地提高容積率的,不增收土地出讓價款。允許項目所在地市縣和省級以上各類開發園區為企業代為建設標准廠房及配套基礎設施,一定期限內免費供企業使用。(省國土資源廳牽頭,各市縣人民政府、省級以上各類開發園區管委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3、降低企業運營成本。規范涉企收費行為,落實收費目錄清單制度。支持各地對引進的重大產業項目及創新型項目所涉及的城鎮建設等行政事業性收費給予獎補,法律法規規定專款專用的除外。符合條件的企業和園區,經過審批後,可以實施養老保險繳費費率過渡試點政策。優先保障重大產業項目的水、電、氣等生產要素需求,積極爭取更多的園區進入國家增量配電試點;支持園區用戶積極參與電力市場直接交易。支持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對重大和重點產業項目進行適當物流補助。(省發改委牽頭,省財政廳、省國土資源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人防辦、省電力公司、各市縣人民政府、省級以上各類開發園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14、支持外來投資企業拓寬融資渠道。拓展財政政策與金融工具聯動范圍,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的問題。加大金融機構對外來投資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創新融資模式,在風險可控范圍內適當延長授信期限,設置更加靈活的還款方式和符合法律規定的多種擔保方式。對通過深滬交易所、"新三板"湖南股權交易所發行私募債券的企業,省財政按規定給予貼息補助。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境外上市,對首發上市融資的,省級財政按規定給予一次性費用補助。支持外商投資企業依法依規在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和境外上市,在新三板和區域性股權市場掛牌,享受與內資企業同樣的上市支持政策。支持外商投資企業發行企業債券、公司債券、可轉換債券,運用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保障企業境內外融資需求。支持外商投資企業引入私募股權投資機構,通過股權融資方式緩解融資需求。(省政府金融辦、省財政廳牽頭,省發改委、人民銀行長沙中心支行、湖南證監局、湖南銀監局、國家外匯管理局湖南省分局、省商務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持續改善投資環境
15、創造公平競爭環境。推進實施公平競爭審查制度,清理和取消妨礙公平競爭和開放的政策規定,促進內外資企業、大中小企業、國有民營資本公平競爭,各類投資主體一律依法平等進入,在資質許可、標准制定、政府采購、融資渠道、政策扶持等方面依法享受同等待遇。對轉移來湘的企業,其經原所在地省級認定的有效期內的相關資質,在我省無需重新申報,報有關部門備案後直接予以認定。積極推動外資醫院、民營醫院進入省內醫保體系。(省發改委牽頭,省直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16、深化投資領域"放管服"改革。嚴格依法行政,推進對外商投資全面實施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深入推廣復制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試點經驗,加快申報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深化投資領域的改革創新和先行先試,加快推行"多證合一",進一步促進投資便利化。構建網上"放管服"平台,完善信用聯合獎懲機制,強化事中事後監督檢查,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完善服務和監管保障制度,優化服務效能,加強跟蹤服務,鼓勵各地探索建立跨部門聯合執法監管模式。對重大項目實行全程代辦和專員負責制,全程協助企業辦理項目建設中的各項手續。健全外來投資企業投訴服務機制,充分發揮省開放型經濟投訴受理服務中心作用,積極妥善處理外來投資企業的投訴。(省發改委、省商務廳牽頭,省直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17、打造誠信政府。制定實施《關於加強政務誠信建設的實施意見》,完善政府守信踐諾機制。對在招商引資、與社會資本合作等活動中依法簽訂的各類合同,不得以政府換屆、領導人員更替等理由違約毀約,因違約毀約侵犯合法權益的,要承擔法律和經濟責任。大力開展招商引資違約失信問題專項整治,及時糾正政府招商引資中的違約失信問題。(省發改委牽頭,省商務廳、省政府法制辦、省政府督查室、各市縣人民政府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8、維護企業合法權益。加快完善產權保護制度,開展打擊侵權假冒專項行動,依法有效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組織和公民財產權和知識產權。加強與相關國際組織合作,引進國際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在我省開展知識產權服務,支持我省仲裁機構與國內外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共建知識產權仲裁與調解分中心,構建知識產權仲裁調解機制。(省科技廳牽頭,省政府法制辦、省工商局、各市縣人民政府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在全省各級法院開展規范執行行為專項整治,重點治理消極執行、選擇性執行、亂執行、執行不廉等突出問題,著力化解企業"執行難"問題。(省高級人民法院牽頭負責)
19、規范各類涉企檢查。各級政府及其部門要減少對企業的各項雙隨機檢查,要分類列出企業檢查清單,力爭利用一年時間,將企業雙隨機檢查項目壓縮至2016年的1/2以內。規范整治審批環節的中介機構服務。(省發改委牽頭,省編辦、省商務廳、各市縣人民政府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切實加強組織保障
20、加強組織領導和協調推進力度。充分發揮省發展開放型經濟領導小組的作用,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加強統籌協調。各級政府要把招商引資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菜單",高位對接、高層推動。省直相關部門各負其責,切實抓好招商引資工作。實行省、市、縣政府領導定點聯系招商引資重大項目制度,省領導定點聯系一批招商引資重大項目,項目所在地市縣政府主要負責人作為第一責任人並掛牌聯系,實施"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套班子"全程跟蹤服務。(省商務廳、省發改委牽頭,省直相關部門、各市縣人民政府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1、強化工作保障。積極引進和培養高素質的招商引資人才,建立健全培訓機制,打造一支專業化的招商引資工作隊伍。提升招商引資活動出國(境)便利化,並在工作經費等方面予以保障。加大宣傳力度,營造招商引資工作良好氛圍。(省商務廳牽頭,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省外事僑務辦、省發改委、各市縣人民政府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2、完善考核評價機制。加重各級政府績效評估中的開放型經濟指標考核分量,重點評價招商引資在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方面作出的實際成效,對招商引資工作不力的市州、縣市區,由省發展開放型經濟領導小組負責人分別對其分管負責人和商務部門主要負責人進行約談;對招商引資工作貢獻突出的集體和表現優秀、工作業績突出的個人進行通報表揚。探索建立招商引資容錯機制,鼓勵支持幹部敢於創新、勇於擔當。把招商引資工作作為培養、選拔幹部的重要陣地,把招商引資工作實績作為提拔使用幹部的重要參考。加大招商引資幹部跨區域、跨部門、跨行業任(掛)職力度,加大對德才兼備、業績突出的招商引資幹部使用力度。(省委組織部、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商務廳牽頭,各市縣人民政府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各級各部門、各省級以上開發園區管委會要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加強組織領導,根據本通知精神,因地制宜,出台差別化配套政策,在工作中主動作為,創造性抓好落實,並將貫徹落實情況及時報省發改委和省商務廳。

D. 2020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此次會議有哪六大亮點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

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綜合運用金融、土地、財稅、投資、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既抑制房地產泡沫,又防止大起大落。要在宏觀上管住貨幣,微觀信貸政策要支持合理自住購房,嚴格限制信貸流向投資投機性購房。

要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房價上漲壓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土地供應,提高住宅用地比例,盤活城市閑置和低效用地。特大城市要加快疏解部分城市功能,帶動周邊中小城市發展。

要加快住房租賃市場立法,加快機構化、規模化租賃企業發展。加強住房市場監管和整頓,規范開發、銷售、中介等行為。

專家認為,當前,當前一線城市的房產所得,遠遠超過了經營主業所得,加速資金流向非實體經濟。

房地產市場的穩定發展,關鍵在於穩定市場預期,減少市場參與者的非理性行為。要徹底解決樓市中存在的矛盾,最根本的還是推進房地產調控長效機制的建立,這樣才能真正做到穩定市場預期,預期穩則供求穩,供求穩則房價穩,房價穩則市場穩。

此次政治局會議再次顯示決策層對房地產調控的思路,即從依賴行政指令向側重市場的長效機制轉變。可以預見,土地供應制度、住房金融體系、房地產稅收等一系列制度建設將步入快車道,以長效機制引導市場穩預期,這無疑是抓住了樓市調控的真諦。

但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長效機制的推出和建立並非一朝一夕之功,其建立必然會有一個過程。因此,應圍繞中央“去庫存、去杠桿”的總目標,強化地方政府的主體責任,在堅持分類調控、因城施策的基礎上,進一步因勢利導把政策細化為“一城一策”甚至“一區一策”,為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提供良好的空間,從而為長效機制的建立贏得時間和空間。

下一步,房地產稅收、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等將是重要看點,長效機制的建立將有效防止樓市故態復萌,真正促使住房回歸居住的本質屬性。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按照完善治理、強化激勵、突出主業、提高效率的要求,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領域邁出實質性步伐。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項安波認為,新的一年,混合所有制改革將很可能取得新的突破:“對於混合所有制改革,文件已經齊備,接下來是與重要領域的行業體制改革相結合,如何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這方面需要有實質性的新的進展,比如說,科技型的混合所有制國有企業,能不能搞一些員工持股試點,因為政策比較明確,優先支持等等,所以應該有一些工作。”

項安波表示,在經過2016年試點之後,國企改革如果能夠在市場化方向進一步推進和拓寬,比如市場化選定經營管理者等,那麼國有企業的活力將進一步得到提升,從而釋放更多紅利。

加強產權保護制度建設

要加強產權保護制度建設,抓緊編纂民法典,加強對各種所有制組織和自然人財產權的保護。堅持有錯必糾,甄別糾正一批侵害企業產權的錯案冤案。

對此,絲路智谷研究院院長梁海明認為,這個是老問題,有產者有恆心,產權保護制度的建立,可以使大家對未來更有預期,更敢去投資、消費,這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大家都去投資消費,才能促進經濟的活力和發展。不過難點是舊的問題沒解決新的問題又出來了,政府官員不理舊事,導致問題越來越積累。越積累就越難解決,形成惡性循環。如果這個政策如果能夠實施,將會對明年經濟帶來非常正面的影響,會給經濟的發展帶來助力。

E. 法律裡面對於犯罪動機是如何確定的

淺議刑法中的犯罪動機

[摘要]本文首先論述犯罪動機的一般理論,包括犯罪動機的概念和性質、犯罪動機和犯罪目的的聯系和區別、犯罪動機的分類以及犯罪動機存在的范圍。其次通過介紹國外關於犯罪動機的立法規定和司法實踐,認為國外的某些做法可以為我國刑事立法採用。最後,對犯罪動機立法化進行思考,分析立法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並提出適合我國國情和刑事司法特點的立法建議。

[關鍵詞]犯罪動機犯罪動機立法化量刑情節故意殺人罪

一、犯罪動機的一般理論

(一)犯罪動機的概念、性質

什麼是動機?恩格斯曾指出「就個別人說,他的行為的一切動力,都一定要通過他的頭腦,一定要轉變為他的願望和動機,才能使他行動起來……」[1]從心理學上講,人的行為是由動機支配的,而動機是由需要引起的,沒有需要就不可能產生動機。但是,並不是任何需要都能成為動機,只有需要指向一定的目標,並且展現出達到目標的可能性時,才能形成動機,才會對行為有推動力。也就是說,有需要產生,還要有誘因條件。由此可見,形成動機的條件有二:一是內在條件,即需要、慾望;二是外在條件,即誘因、刺激。因此,動機的概念可以概括為:動機是指推動人行動的內在力量,它是引起和維持個體行為、並將此行為導向某一目標的願望和意念。

按照我國刑法學教科書的定義,所謂犯罪動機就是指「刺激、促使犯罪人實施犯罪行為的內心起因或思想活動,它回答犯罪人基於何種心理原因實施犯罪行為,故動機的作用是發動犯罪行為;說明實施犯罪行為對行為人的心理願望具有什麼意義。」[2]

犯罪動機的性質是指由內在需要決定的犯罪動機的特殊性。通說認為,犯罪動機具有反社會的性質。犯罪動機無論其本身的社會性質如何,在它推動下產生的行為都是危害社會的行為,因此,把犯罪動機與其所導致的犯罪行為聯系起來,就會看出犯罪動機具有反社會性。正像犯罪學家塔拉魯欣所指出的:「絕大多數誘發犯罪的動機都是反社會的或非公益的。」[3]

(二)犯罪動機與犯罪目的

所謂犯罪目的,是指犯罪人希望通過實施犯罪行為達到某種危害社會結果的心理態度,也就是危害結果在犯罪人主觀上的表現。如犯罪人實施盜竊行為時,就有非法佔有公私財物的目的;實施故意殺人行為時,就有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目的。

1.犯罪動機與犯罪目的的聯系

犯罪動機和犯罪目的之間密切聯系,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兩者都是犯罪人實施犯罪行為過程中存在的主觀心理活動,它們的形成和作用都反映行為人主觀惡性程度及行為的社會危害性程度。(2)犯罪目的以犯罪動機為前提和基礎,犯罪目的來源於犯罪動機,犯罪動機促使犯罪目的的形成。(3)兩者有時表現為直接的聯系,即它們所反映的需要是一致的,如出於貪利動機實施以非法佔有目的的侵犯財產犯罪即是如此。

2.犯罪動機與犯罪目的的區別

犯罪動機與犯罪目的又相互區別,主要表現在:(1)兩者的形成時間先後順序不同。即犯罪動機產生在前,犯罪目的產生在後,犯罪動機是產生犯罪目的的原因。動機產生於人對某方面的需要,動機就是人意識到某種需要。犯罪動機之產生,是由於人的某些需要在不良心理因素的作用下而激發的;犯罪目的則是在對犯罪行為的性質有明確認識的基礎上形成的。在實施犯罪時,犯罪目的控制犯罪行為的方向,並將犯罪意識轉化為犯罪行為;(2)兩者的內容、作用不同。犯罪動機是表明行為人為什麼要犯罪的內心起因,比較抽象,是內在的發動犯罪的力量,起的是推動犯罪實施的作用;犯罪目的則是實施犯罪行為所追求的客觀危害結果在主觀上的反映,比較具體,它決定著犯罪行為的方向,引導犯罪行為向預期達到的目標運行。所以說,動機決定目的的產生,目的支配行為的實施;有目的必有動機,有動機不一定有目的;兩者都伴隨行為的發展而發展變化,但動機對行為起的是推動作用,目的起的是導向、指揮作用;(3)一種犯罪動機可以導致幾個或者不同的犯罪的目的。例如,出於報復的動機,可以導致行為人去追求傷害他人健康、剝奪他人生命或者毀壞他人財產等不同的犯罪目的;一種犯罪目的也可以同時為多種犯罪動機所推動。例如,故意殺人而追求剝奪他人生命的目的,可以基於仇恨與圖財兩種犯罪動機的結合;(4)兩者對定罪量刑的意義不同。實踐中,犯罪目的一般不僅影響量刑,還影響定罪,側重於影響定罪,而犯罪動機側重於影響量刑。

3.犯罪動機與犯罪目的之間的轉化

犯罪人的犯罪動機並非總是從一開始就是單一的,往往具有幾個犯罪動機,經過犯罪動機的激烈斗爭,某一強烈的犯罪動機佔了上風。這時,基於這一犯罪動機,開始產生特定的犯罪目的。作為犯罪動機的行為人的某種願望與需要,如泄憤報復,在犯罪意識形成過程中一旦與具體的犯罪行為,如殺人、傷害、毀壞公私財物相結合,並以犯罪結果的實現為滿足行為人願望或需要的方式時,犯罪動機也就轉化成為犯罪的目的。也就是說,當行為人以具體的犯罪方式來滿足犯罪動機的要求時,就形成了特定的犯罪目的。

一般說來,犯罪動機可能出現以下幾種不同的結局:(1)依照既定的犯罪動機,實施犯罪,順利達到犯罪目的。(2)犯罪動機在實施犯罪的過程中,由於犯罪分子的主觀因素或出現某種客觀情況,致使犯罪終止。(3)犯罪動機在實施犯罪的過程中,由於主客觀因素的急劇變化,使犯罪人突生新的犯罪動機,從而構成更為嚴重的犯罪。

(三)犯罪動機的分類

西方的犯罪學家根據犯罪動機的性質,把犯罪動機分為財欲、性慾和攻擊欲三大類。我國的刑法學者主張將犯罪動機分為以下11類:(1)政治動機,指出於一種反社會需要而產生的犯罪動機;(2)財物動機,指為了滿足衣、食、住、行等方面物質需要而產生的犯罪動機;(3)性動機,指為了滿足性本能的需要而產生的犯罪動機;(4)報復動機,指基於報復而產生的犯罪動機;(5)自尊動機,指為了滿足某種變了形的自尊的需要而引發的犯罪動機;(6)友情動機,指為了滿足某種非社會化友情需要而導致的犯罪動機;(7)妒忌動機,指因妒忌而產生的犯罪動機;(8)戲謔動機,指出於追求刺激而產生的犯罪動機;(9)恐懼動機,指因害怕而引起的犯罪動機;(10)好奇動機,指出於好奇心而產生的犯罪動機;(11)其他動機,如大義滅親行為中正義感動機。犯罪動機的性質不同,所反映出來的主觀惡性往往大不一樣,比如謀財害命的貪利性動機就比出於自尊動機而侵害他人的主觀惡性大。[4]

(四)犯罪動機存在的范圍

對犯罪動機的存在范圍這一問題,學術界有不同的看法,通說認為,犯罪動機只存在於直接故意犯罪中。少數學者認為,不僅是直接故意犯罪,而且間接故意犯罪中也存在犯罪動機,甚至認為過失犯罪中都存在著犯罪動機。筆者同意通說的觀點,即犯罪動機只存在於直接故意犯罪中。根據動機理論,不是行為的結果決定動機,而是動機決定行為的結果。更重要的是,犯罪動機是測定犯罪人的主觀惡性程度的一個心理指數,只有能夠說明犯罪人的主觀惡性程度的心理事實才能成為犯罪動機。例如,姦情殺人和義憤殺人,這二者所反映的犯罪人的主觀惡性的有所區別的。而在間接故意犯罪和過失犯罪中,所謂的動機並不反映犯罪人的主觀惡性程度。例如,為投毒殺妻而間接故意殺子與為打中獵物而間接故意殺人,就間接故意殺人而言,無論實施這一行為的動機是殺妻還是打獵,主觀惡性程度沒有差別。因此,筆者認為,間接故意犯罪與過失犯罪中不存在犯罪動機。

二、中外對於犯罪動機在立法上的規定和司法實踐中的做法

(一)外國對於犯罪動機在立法上的規定和司法實踐中的做法

以成文法為主的大陸法系國家中,不少國家的立法或司法實踐非常重視犯罪動機這一因素。比如,德國則旗幟鮮明地把動機堂而皇之地寫進了它的刑法典。犯罪動機在德國刑法中不僅是量刑的首要依據,而且是某些犯罪構成的要件。德國刑法典第46條對量刑的基本原則作了規定:「法院在量刑時,應權衡對犯罪人有利和不利的情況,特別注意下列事項:犯罪人的犯罪動機和目的,行為所表露的思想和行為時的意圖等」。[5]同時,第188條把出於與受誹謗者的公開生活地位有關的動機直接規定在對政界人士的中傷和誹謗罪的條文中,成為構成該罪的要件之一。日本的刑事立法也有這方面的規定,日本改正刑法草案第48條第2項規定:「適用刑罰時,應當考慮犯罪人的年齡、性格、經歷與環境、犯罪的動機、方法、結果與社會影響、犯罪人在犯罪後的態度以及其他情節,並應當以有利於抑制犯罪和促進犯罪人的改善更生為目的。」[6]西班牙刑法典第23條規定:「罪犯的配偶及結合成具有類似情感的穩定關系人、尊親屬、卑親屬、婚生、領養兄弟或者同輩分的親屬協助罪犯實施犯罪的,根據犯罪性質、動機和結果等情節,可以減輕或者加重其刑事責任」。[7]

故意殺人的犯罪動機多種多樣,如報復殺人、姦情殺人、義憤殺人、圖財殺人等等。德國刑法典第213條規定:「非行為人的責任,而是因為被害人對其個人或家屬進行虐待或重大侮辱,致行為人當場義憤殺人,或具有其他減輕情節的,屬故意殺人的減輕情節」。[8]西班牙刑法典第143條第4項規定:「由於被害人因足以致其死亡或者持續、嚴重、不能忍受的嚴重疾病而提出認真、明確的請求,而殺害或者通過必要、直接的行為參與殺害被害人的,減輕一至兩級判處刑罰」。[9]可見,犯罪動機在許多國家的刑事立法及司法中都得到了重視。

而在以判例法為主的英美法系國家,犯罪動機更是其刑事司法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英美法系國家實行的是陪審團制度,裁決有罪無罪的權力掌握在陪審團的手裡。陪審團的成員不是法律專家,而是所謂代表社會良知的一些普通人。他們判定一個人有罪還是無罪的標准往往不只看他做了什麼,而是更注重他為什麼要這么做。在他們的眼裡並非所有的殺人者都是罪犯,甚至反而是英雄。這往往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動機的不同。

(二)我國立法對於犯罪動機的態度和司法實踐中的做法

在我國刑事立法中,犯罪動機不屬於犯罪構成的要件,而屬於酌定量刑情節。酌定量刑情節是指刑法沒有明文規定的,由審判機關在司法實踐中總結出來並加以適用的,對正確裁量刑罰有影響的事實情況。犯罪動機的不同,直接說明行為人的罪過程度不同,因而是量刑時必須要考慮的重要因素。例如,同樣是故意殺人,有的是出於義憤殺人,有的出於報復殺人,其所反映出行為人的主觀惡性就有差別,量刑時也應有所差別。

同時,犯罪動機對定罪也有一定的影響。如我國刑法典第13條規定:「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再如刑法典第37條規定:「對於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可以免予刑事處罰。」我國刑法的某些具體條文中,對某些犯罪規定了「情節嚴重」或「情節惡劣」作為犯罪成立的構成要件,我們稱這種犯罪為「情節犯」。如我國刑法典第243條規定,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節嚴重的,才成立誣告陷害罪;刑法典第246條規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才成立侮辱罪、誹謗罪;等等。類似的規定在我國刑法中佔有相當大的比例。就目前生效的刑法及其修正案而言,以情節嚴重、情節惡劣作為犯罪成立的構成要件的規定就有74個條文、79個罪名之多。而我們通常所說的情節犯的「情節」的成分主要包括犯罪動機、行為人的主觀惡性程度等與行為人的人格判斷相關的因素。根據立法和司法實踐來看,犯罪的動機是作為定罪情節的重要內容之一。

我國刑法典對故意殺人罪的規定,用的是簡單罪狀的表述方式,只涉及了一個罪名。該罪主觀方面要求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他人死亡的危害結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不同的殺人動機,對構成該罪沒有影響。有這么一個例子,兒子不學無術、視賭如命、燒傷擄掠、無惡不作,還經常打罵、虐待年老的父母親,動輒逼要他們的「棺材本」,村裡人看到他都害怕,可以說是地方上的禍害。老父親痛心疾首,基於「大義滅親」的動機將親生兒子殺死,認為是為民除害。誠然,其行為已經構成了故意殺人罪,因為我國不承認「家法」,法律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理由非法剝奪他人的生命。但是,其動機引起的行為導致的結果,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可能避免了或者減少了被害人對社會潛在的危害性,而犯罪人本身的社會危害性並不是很大。當然,放任這類犯罪行為的發生並不是筆者的本意。

三、犯罪動機立法化的思考

(一)犯罪動機立法化的必要性

犯罪動機立法化是指在刑法的立法中,將一些故意犯罪的犯罪動機予以明確規定。犯罪動機立法化具有一定的必要性:(1)犯罪動機在我國現行刑法中所處的地位還不盡合理,甚至還表現出較大的局限性。歸納起來,這種局限性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①論罪不問動機不利於科學地把握犯罪的本質。犯罪是一種法律所禁止的惡。從某種意義上講刑罰也是一種惡,一種法律所允許的、必要的惡。那麼法律所允許的惡和法律所不允許的惡在行為本身的要件上的不同就在於行為背後的原因,也就是動機。抽取了動機的行為本身無所謂善惡,所以被界定為犯罪的行為是不能不過問動機的,否則就很難理解什麼是真正的犯罪;②論罪不問動機不利於全面地發揮刑法功能。傳統的刑法理論認為刑法的功能在於維護社會秩序及保障公民自由,筆者認為除此之外,刑法還應該具有道德規誡的功能。刑法作為一種道德規誡的功能是通過追求刑法的價值理念——公正來實現的。只有這樣,刑法才能成為一種為人們所擁戴,所信服的良法。而要做到這一點,不考慮犯罪動機在刑法中的地位和作用,顯然是不行的。(2)犯罪動機立法化,有利於某些罪名的細化,這也是人權保障的基本要求。例如,我國刑法對故意殺人的立法規定,罪狀過於概括,法定刑幅度過大。立法規定了從死刑到3年有期徒刑這樣的法定刑量刑幅度,而沒有規定相應的具體情節。窮凶極惡的連殺數人是故意殺人,臨時起意的激情殺人是故意殺人,大義滅親是故意殺人,但不同的犯罪動機引起的不同情況在立法中並沒有相應的規定,立法顯得有些粗糙;(3)犯罪動機對於理解、把握整個直接故意犯罪現象的產生、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對於一個犯罪行為,只有探究其動機,才能正確揭示犯罪行為本質的因素,有助於預防、減少犯罪的發生,有利於打擊犯罪行為。

(二)犯罪動機立法化的可行性

犯罪動機立法化是可行的,主要表現在:(1)我國審判機關在對直接故意犯罪進行量刑時往往要考慮犯罪動機這一因素,而將其立法化並不與我國司法實踐中的做法相沖突,只是使其名正言順;(2)犯罪動機立法化符合罪刑法定原則的要求。罪刑法定原則的基本含義是:「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犯罪動機立法化有利於犯罪的法定化和刑罰的法定化的完善;(3)犯罪動機立法化有利於更好地保護法益。隨著社會的復雜化,犯罪動機呈現多樣化,且常常引發犯罪人實施較為殘忍、嚴重的犯罪行為。如近期媒體頻頻報道的滅門慘案,這種案件往往需要了解犯罪人實施犯罪行為的動機,可能更有利於案件的偵破。

(三)犯罪動機立法化的具體建議

筆者認為,我國刑法可以借鑒德、日等國關於犯罪動機在其刑事立法中的規定,實現犯罪動機的立法化,具體建議如下:

1.對我國刑法總則部分的犯罪動機規定的完善

(1)對我國刑法總則第20條、第21條關於正當防衛和緊急避險的規定進行補充。建議添加:「行為人出於正當的動機,且出於不得已,但不完全具備正當防衛的形式要件的,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行為人出於正當的動機,且出於不得已,但不完全具備緊急避險的形式要件的,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2)對我國刑法總則關於剝奪政治權利的附加、獨立適用的第56條的條文予以補充修正。建議添加:「對於故意犯罪的行為人犯罪動機十分惡劣,造成嚴重後果的,應當附加剝奪政治權利。」

(3)對我國刑法總則部分的第61條關於量刑的事實根據和法律依據的規定進行修正。可參照德國、日本的做法,在刑法條文中增補具體的量刑標准,同時將犯罪動機等酌定情節法定化,使其上升為法定情節。具體條文可表述為:「對於犯罪分子決定刑罰的時候,應該根據犯罪的事實、犯罪的性質、情節、犯罪人的犯罪動機和目的及對社會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關規定判處。」

2.對我國刑法分則部分的犯罪動機規定的完善

刑法分則部分,某些罪名要細化,明確其犯罪動機,如故意殺人罪。外國刑法一般都把義憤殺人等情形單獨設置一種罪名,從而形成與普通殺人罪並列的罪名之一。筆者認為,我們應該把這些特別的情節分別在普通殺人罪罪名之內予以列舉規定、設定處罰的上限或者下限。筆者認為,可以對我國故意殺人罪的立法條文作以下補充規定:「故意殺人,有下列情節之一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重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1)因受被害人的侮辱、迫害或者虐待等原因,而出於激情、義憤故意殺人的;(2)直系血親尊親屬為隱瞞恥辱,或者無法養育,或者有特別值得憐憫的動機,在分娩時或者分娩後殺害嬰兒的;(3)其他情節較輕的情形。」

我國刑法分則部分對於情節犯的條文通常表述為「情節嚴重」、「情節特別嚴重」。立法解釋和司法解釋中也對情節犯的主要情節予以列舉規定,但是表述仍略顯粗糙。例如,我國刑法關於盜竊罪、貪污罪等罪名的情節的相關解釋是通過數額的角度認定的,並未考慮行為人的主觀方面的犯罪動機這一情節因素。筆者認為,可對情節犯的情節的具體解釋予以修正,充分考慮行為人的犯罪動機這一因素,以完善刑法分則部分關於犯罪動機的規定。

誠然,犯罪動機的立法化給刑事立法帶來的挑戰是巨大的。同時,動機的多樣性也對法官的綜合素質和法官在辦案過程中能否正確區分犯罪動機和犯罪目的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筆者期待犯罪動機的立法化的實現,並相信這一實現必將成為刑事立法的一個新亮點。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243頁

[2]蘇惠漁.刑法學:修訂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171頁

[3]俄〕斯·塔拉魯欣.犯罪行為的社會心理特徵,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77.40頁

[4]邱國梁.犯罪動機論,法律出版社,1988.70頁

[5]、[8]徐久生、莊敬華譯.德國刑法典,法制出版社,2000.56頁、161頁

[6]張明楷譯.日本刑法典,法律出版社,2006.23頁

[7]、[9]潘燈譯.西班牙刑法典,中國政法出版社,2004.10頁、56頁

作者單位:江蘇省阜寧縣人民法院

來源:中國法院網

F. 2016傳染病防治工作亮點、有哪些創新、突破

2016 年重大傳染病防治工作總結 2016 年以來,我院始終秉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依靠科學、
依靠群眾」的工作方針,高度重視重大傳染病的防治工作,致力於預
防、控制和消除重大傳染病,切實維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現將我鎮 2016 重大傳染病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高度重視,加強領導
為切實抓好我鎮重大傳染病防治工作,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
實行「一把手」負責制,及時成立了以鄉長為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
長、
相關辦所單位負責人及衛生院院長為成員的重大傳染病防治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鄉綜治辦站,由綜治辦負責人及石塘衛生院
院長負責日常工作。同時,與各村(社區)、鄉屬各單位(學校及衛
生院)簽訂了重大傳染病防治工作目標管理責任書,明確目標任務,
並將其納入年度目標績效考核。
鄉政府把重傳防治工作納入政府工作
的重要議事日程,定期研究、安排、檢查,及時解決重傳工作中遇到
的難點和困難,確保了重傳防治工作的有效開展。
二、建立機構,明確職責
為切實抓好重大傳染病防治工作,確保工作的順利開展,在鄉衛生院
設立了專門的防重傳辦公室,抽調了業務精,責任心強的醫生為工作
人員,石塘學校派掛職醫務人員負責傳染病防治,各村(社區)均落
實了專兼職人員,確保我鄉重傳防治工作層層有人抓。與此同時,為
明確職責,落實責任,鄉政府制定和印發了《石塘鄉重大傳染病應急
預案》,明確了鄉衛生院、村(社區)衛生站、學校等相關部門的職
責任務,確保工作有效開展。
三、提高認識,強化宣傳
為切實增強群眾對重大傳染病防治工作的認識,
採取將防治工作與機
關幹部直接聯系服務群眾工作結合起來,下村開會向群眾大力宣傳,
並通過信息公開欄、LED
顯示屏等形式大力宣傳傳染病的預防控制知
識。鄉衛生院設立了專門的防治宣傳專欄,定期更換宣傳防治知識,
同時定期不定期的組織人員到村、社區、學校舉辦預防傳染病的知識
講座和發放宣傳資料。據不完全統計,截止今年
7
月底,全鄉共發放
宣傳資料
20000
余份,開展專題會議
2
次,舉辦宣傳專欄
5
期,LED
屏宣傳標語
20
條,提高了群眾的認識,增強了群眾參與重大傳染病
防治工作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四、注重實效,狠抓落實
1、各村(社區)切實加強農村自辦宴席管理,實行自辦宴席的申報
制度,落實專門的管理人員,做到了事前申報、事中監管,確保了廣
大群眾的飲食安全。
2、由石塘衛生院牽頭、聯合綜治辦、安辦、畜牧站等組建了
13
人的
食品葯品檢查監督組,負責對酒樓、食店、葯店的食品衛生和葯品進
行全面清查,並不定時監督檢查,發現問題及時報告,做到了及時發
現、及時處理。
3、
石塘衛生院牽頭負責做好艾滋病防治宣傳工作,
向群眾講解知識、
宣傳防治小常識,並加強監控監測,有效預防艾滋病傳播。
4、對學生進行疫苗接種防禦,提高學生身體防疫能力,預防傳染病
在校園傳播。
5、石塘衛生院牽頭負責,對於肺結核患者採取早發現、早治療,切
實加強結核病治癒和防治工作。
總之,我鄉目前未發生一起重大傳染疫病疫情,有效的防治了重大傳
染病傳播,確保了群眾的生命健康。

G.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 新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有哪些亮點

請問營養學會推薦的膳食指南有哪些?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平衡膳食、合理營養、促進健康(1997年4月10日中國營養學會常務理事會通過)一食物多樣、谷類為主人類的食物是多種多樣的。各種食物所含的營養成分不完全相同。除母乳外,任何一種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體所需的全部營養素。平衡膳食必須由多種食物組成,才能滿足人體各種營養需要,達到合理營養、促進健康的目的,因而要提倡人們廣泛食用多種食物。多種食物應包括以下五大類:第一類為谷類及薯類:谷類包括米、面、雜糧,薯類包括馬鈴薯、甘薯、木薯等,主要提供碳水化物、蛋白質、膳食纖維及b族維生素。第二類為動物性食物:包括肉、禽、魚、奶、蛋等,主要提供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維生素a和b族維生素。第三類為豆類及其製品:包括大豆及其他干豆類,主要提供蛋白質、脂肪、膳食纖維、礦物質和b族維生素。第四類為蔬菜水果類:包括鮮豆、根莖、葉菜、茄果等,主要提供膳食纖維、礦物質、維生素c和胡蘿卜素。第五類為純熱能食物:包括動植物油、澱粉、食用糖和酒類,主要提供能量。植物油還可提供維生素e和必需脂肪酸。谷類食物是中國傳統膳食的主體。隨著經濟發展,生活改善,人們傾向於食用的動物性食物。根據1992年全國營養調查的結果,在一些比較富裕的家庭中動物性食物的消費量已超過了谷類的消費量。這種「西方化」或「富裕型」的膳食提供的能量和脂肪過高,而膳食纖維過低,對一些慢性病的預防不利。提出谷類為主是為了提醒人們保持我國膳食的良好傳統,防止發達國家膳食的弊端。另外要注意粗細搭配,經常吃一些粗糧、雜糧等。稻米、小麥不要碾磨太精,否則穀粒表層所含的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素和膳食纖維大部分流失到糠麩之中。二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蔬菜與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蔬菜的種類繁多,包括植物的葉、莖、花苔、茄果、鮮豆、食用蕈藻等,不同品種所含營養成分不盡相同,甚至懸殊很大。紅、黃、綠等深色蔬菜中維生素含量超過淺色蔬菜和一般水果,它們是胡蘿卜素、維生素b2、維生素c和葉酸、礦物質(鈣、磷、鉀、鎂、鐵)、膳食纖維和天然抗氧化物的主要或重要來源。我國近年來開發的野果如獼猴桃、刺梨、沙棘、黑加侖等也是維生素c、胡蘿卜素的豐富來源。有些水果維生素及一些微量元素的含量不如新鮮蔬菜,但水果含有的葡萄糖、果糖、檸檬酸、蘋果酸、果膠等物質又比蔬菜豐富。紅黃色水果如鮮棗、柑橘、柿子和杏等是維生素c和胡蘿卜素的豐富來源。薯類含有豐富的澱粉、膳食纖維,以及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我國居民近10年來吃薯類較少,應當鼓勵多吃些薯類。含豐富蔬菜、水果和薯類的膳食,對保持心血管健康、增強抗病能力、減少兒童發生乾眼病的危險及預防某些癌症等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三常吃奶類、豆類或其製品奶類除含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和維生素外,含鈣量較高,且利用率也很高,是天然鈣質的極好來源。我國居民膳食提供的鈣質普遍偏低,平均只達到推薦供給量的一半左右。我國嬰幼兒佝僂病的患者也較多,這和膳食鈣不足可能有一定的聯系。大量的研究工作表明,給兒童、青少年補鈣可以提高其骨密度,從而延緩其發生骨質疏鬆的年齡;給老年人補鈣也可能減緩其骨質丟失的速度。因此,應大力發展奶類的生產和消費。豆類是我國的傳統食品,含豐富的優質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鈣及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等。為提高農村人口的蛋白質攝入量及防止城市中過多消費肉類帶來的不利影響,應大力提倡豆類,特別是大豆及其製品的生產和消費。四經常吃適量魚、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葷油魚、禽、蛋、瘦肉等動物性食物是優質蛋白質、脂溶性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良好來源。動物性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更適合人體需要,且賴氨酸含量較高,有利於補充植物性蛋白質中賴氨酸的不足。肉類中鐵的利用較好,魚類特別是海產魚所含不飽和脂肪酸有降低血脂和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動物肝臟含維生素a極為豐富,還富含維生素b12、葉酸等。但有些臟器如腦、腎等所含膽固醇相當高,對預防心血管系統疾病不利。我國相當一部分城市和絕大多數農村居民平均吃動物性食物的量還不夠,應適當增加攝入量。但部分大城市居民食用動物性食物過多,吃谷類和蔬菜不足,這對健康不利。肥肉和葷油為高能量和高脂肪食物,攝入過多往往會引起肥胖,並是某些慢性病的危險因素,應當少吃。目前豬肉仍是我國人民的主要肉食,豬肉脂肪含量高,應發展瘦肉型豬。雞、魚、兔、牛肉等動物性食物含蛋白質較高,脂肪較低,產生的能量遠低於豬肉。應大力提倡吃這些食物,適當減少豬肉的消費比例。五食量與體力活動要平衡,保持適宜體重進食量與體力活動是控制體重的兩個主要因素。食物提供人體能量,體力活動消耗能量。如果進食量過大而活動量不足,多餘的能量就會在體內以脂肪的形式積存即增加體重,久之發胖;相反若食量不足,勞動或運動量過大,可由於能量不足引起消瘦,造成勞動能力下降。所以人們需要保持食量與能量消耗之間的平衡。腦力勞動者和活動量較少的人應加強鍛煉,開展適宜的運動,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而消瘦的兒童則應增加食量和油脂的攝入,以維持正常生長發育和適宜體重。體重過高或過低都是不健康的表現,可造成抵抗力下降,易患某些疾病,如老年人的慢性病或兒童的傳染病等。經常運動會增強心血管和呼吸系統的功能,保持良好的生理狀態、提高工作效率、調節食慾、強壯骨骼、預防骨質疏鬆。三餐分配要合理。一般早、中、晚餐的能量分別占總能量的30%、40%、30%為宜。六吃清淡少鹽的膳食吃清淡膳食有利於健康,即不要太油膩,不要太咸,不要過多的動物性食物和油炸、煙熏食物。目前,城市居民油脂的攝入量越來越高,這樣不利於健康。我國居民食鹽攝入量過多,平均值是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值的兩倍以上。流行病學調查表明,鈉的攝入量與高血壓發病呈正相關,因而食鹽不宜過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人每日食鹽用量不超過6克為宜。膳食鈉的來源除食鹽外還包括醬油、鹹菜、味精等高鈉食品,及含鈉的加工食品等。應從幼年就養成吃少鹽膳食的習慣。七如飲酒應限量在節假日、喜慶和交際的場合人們往往飲酒。高度酒含能量高,不含其它營養素。無節制地飲酒,會使食慾下降,食物攝入減少,以致發生多種營養素缺乏,嚴重時還會造成酒精性肝硬化。過量飲酒會增加患高血壓、中風等危險,並可導致事故及暴力的增加,對個人健康和社會安定都是有害的。應嚴禁酗酒,若飲酒可少量飲用低度酒,青少年不應飲酒。八吃清潔衛生、不變質的食物在選購食物時應當選擇外觀好,沒有泥污、雜質,沒有變色、變味並符合衛生標準的食物,嚴把病從口入關。進餐要注意衛生條件,包括進餐環境、餐具和供餐者的健康衛生狀況。集體用餐要提倡分餐制,減少疾病傳染的機會。特定人群膳食指南一嬰兒1鼓勵母乳喂養2母乳喂養4個月後逐步添加輔助食品嬰兒是指從出生至一周歲的孩子,這段時期是生長發育最快的一年,一年內體重的增加為出生時的兩倍,因此需要在營養上滿足其快速生長發育的需求。母乳是嬰兒唯一理想的均衡食物,而且獨具免疫物質,有利於嬰兒的正常生長發育。母乳喂養也有利於母子雙方的親近和身心健康。提倡、保護和支持母乳喂養是全社會的責任。希望80%以上的嬰兒獲得母乳喂養至少在4個月以上,最好維持一年。對於患先天性疾病,或母親因病不能授乳的情況下,應為嬰兒選擇合適的、各種營養素齊全的、經衛生部門許可出售的配方奶製品或其他同類製品,並根據產品使用說明喂養。早在孕期就應做好哺乳的准備,做好乳房的保健,注意營養,保證乳房的正常發育。產後應盡早開奶,母嬰同室,保持喂哺。母乳一般可滿足嬰兒出生後4~6個月的營養需求,但為確保嬰兒發育的需要與預防佝僂病的發生,應在出生一個月後,在哺乳的同時,補充安全量的維生素a及d(或魚肝油),但應避免過多。在母乳喂哺4~6個月至一歲斷奶之間,是一個長達6~8個月的斷奶過渡期。此時應在堅持母乳喂哺的條件下,有步驟地補充為嬰兒所接受的輔助食品,以滿足其發育需求,保證嬰兒的營養,順利地進入幼兒階段。過早或過遲補充輔助食品都會影響嬰兒發育,但任何輔助食物均應在優先充分喂哺母乳的前提下供給。補充斷奶過渡食物,應該由少量開始到適量,還應由一種到多種試用,密切注意嬰兒食後的反應,並注意食物與食具的清潔衛生。在通常的情況下,嬰兒有可能對一些食物產生過敏反應或不耐受反應,例如皮疹、腹瀉等。因此每開始供給孩子一種食物,都應從很少量開始,觀察3天以上,然後才增加份量,或試用另一種食物。輔助食物往往從谷類,尤以大米、麵粉的糊或湯開始,以後逐步添加菜泥、果泥、奶及奶製品、蛋黃、肝末及極碎的肉泥等。這些食物應該加入適量的食用油,但不必加入食鹽。二幼兒與學齡前兒童1每日飲奶2養成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飲食習慣1~2歲的幼兒需要特別呵護。孩子的身體發育迅速,需要吸取許多營養物質,但是他們的胃腸還不夠成熟,消化力不強,例如胃的容量只有250毫升左右,牙齒也正在長,咀嚼能力有限,故應增加餐次,供給富有營養的食物,食物的加工要細又不佔太多空間。每日供給奶或相應的奶製品不少於350毫升,也注意供給蛋和蛋製品、半肥瘦的禽畜肉、肝類、加工好的豆類以及切細的蔬菜類。有條件的地方,每周給孩子吃一些動物血和海產品類食物。要引導和教育孩子自己進食,每日4~5餐,進餐應該有規律。吃飯時應培養孩子集中精神進食,暫停其他活動。應讓孩子每日有一定的戶外活動。3~5歲的孩子有的進入幼兒園,他們活動能力也要大一些,除了上面照料幼兒的原則外,食物的份量要增加,並且逐步讓孩子進食一些粗糧類食物,引導孩子有良好而又衛生的飲食習慣。一部分餐次可以零食的方式提供,例如在午睡後,可以食用小量有營養的食物或湯水。應該定時測量孩子的身高和體重,並做記錄,以了解孩子發育的進度,並注意孩子的血色素是否正常。應該避免在幼年出現過胖,如果有這種傾向,可能是因為偏食含脂肪過多的食物,或是運動過少,應在指導下做適當的調整,著重在改變不合適的飲食行為。成人食物和兒童食物是有區別的,例如酒類絕不是孩子的食物,成人認為可用的「補品」,也不宜列入孩子的食譜。平衡膳食就是對孩子有益的滋補食物。在有條件的地方,可以讓孩子和小朋友共同進食,以相互促進食慾。三學齡兒童1保證吃好早餐2少吃零食,飲用清淡飲料,控制食糖攝入3重視戶外活動學齡兒童指的是6~12歲進入小學階段的孩子。他們獨立活動的能力逐步加強,而且可以接受成人的大部分飲食。這一部分孩子,在飲食上,往往被家長誤看作大人,其實他們仍應得到多方面的關心和呵護。一般情況下,孩子應合理食用各類食物,取得平衡膳食,男孩子的食量不低於父親,女孩子不低於母親。應該讓孩子吃飽和吃好每天的三頓飯,尤應把早餐吃好,食量宜相當於全日量的三分之一。孩子每年的體重約增加2~2.5千克,身高每年可增高4~7.5厘米。身高在這一階段的後期增長快些,故往往直覺地認為他們的身體是瘦長型的。少數孩子飲食量大而運動量少,故應調節飲食和重視戶外活動以避免發胖。《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除了不應該飲用酒精飲料外,其餘原則也適用於這些孩子。要引導孩子吃粗細搭配的多種食物,但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魚、禽、蛋、肉應該豐富些,奶類及豆類應該充足些,並應避免偏食、挑食等不良習慣。應該引導孩子飲用清淡而充足的飲料,控制含糖飲料和糖果的攝入,養成少吃零食的習慣。吃過多的糖果和甜食易引起齲齒,應注意防止並重視口腔衛生和牙齒的保健。四青少年1多吃谷類,供給充足的能量2保證魚、肉、蛋、奶、豆類和蔬菜的攝入3參加體力活動,避免盲目節食12歲是青春期開始,隨之出現第二個生長高峰,身高每年可增加5~7厘米;個別的可達10~12厘米;體重年增長4~5千克,個別可達8~10千克。此時不但生長快,而且第二性徵逐步出現,加之活動量大,學習負擔重,其對能量和營養素的需求都超過成年人。谷類是我國膳食中主要的能量和蛋白質的來源,青少年能量需要量大,每日約需400~500克,可因活動量的大小有所不同。蛋白質是組成器官增長及調節生長發育和性成熟的各種激素的原料。蛋白質攝入不足會影響青少年的生長發育。青少年每日攝入的蛋白質應有一半以上為優質蛋白質,為此膳食中應含有充足的動物性和大豆類食物。鈣是建造骨骼的重要成分,青少年正值生長旺盛時期,骨骼發育迅速,需要攝入充足的鈣。據1992年全國營養調查資料表明,我國中小學生鈣的攝入量普遍不足,還不到推薦供給量的一半,為此青少年應每日攝入一定量奶類和豆類食品,以補充鈣的不足。中小學生中缺鐵性貧血也較普遍,有些青少年的膳食應增加維生素c的攝入以促進鐵的吸收。青春發育期的女孩應時常吃些海產品以增加碘的攝入。近年來,我國有些城市小學生肥胖發生率逐年增長,已達5%~10%。其主要原因是攝入的能量超過消耗,多餘的能量在體內轉變為脂肪而導致肥胖。青少年尤其是女孩往往為了減肥盲目節食,引起體內新陳代謝紊亂,抵抗力下降,嚴重者可出現低血鉀、低血糖、易患傳染病,甚至由於厭食導致死亡。正確的減肥法是合理控制飲食,少吃高能量的食物如肥肉、糖果和油炸食品等,同時應增加體力活動,使能量的攝入和消耗達到平衡,以保持適宜的體重。五孕婦1自妊娠第4個月起,保證充足的能量2妊娠後期保持體重的正常增長3增加魚、肉、蛋、奶、海產品的攝入妊娠是一個復雜的生理過程,孕婦在妊娠期間需進行一系列生理調整,以適應胎兒在體內的生長發育和本身的生理變化。妊娠分為三期,每三個月為一期。懷孕頭三個月為第一期,是胚胎發育的初期,此時孕婦體重增長較慢,故所需營養與非孕時近似。至第二期即第4個月起體重增長迅速,母體開始貯存脂肪及部分蛋白質,此時胎兒、胎盤、羊水、子宮、乳房、血容量等都迅速增長。第二期增加體重約4~5千克,第三期約增加5千克,總體重增加約12千克。為此,在懷孕第4個月起必須增加能量和各種營養素,以滿足合成代謝的需要。我國推薦膳食營養素供給量中規定孕中期能量每日增加200千卡,蛋白質4~6個月時增加15克,7~9個月時增加25克,鈣增加至1500毫克,鐵增加至28毫克,其他營養素如碘、鋅、維生素a、d、e、b1、b2、c等也都相應增加。膳食中應增加魚、肉、蛋等富含優質蛋白質的動物性食物,含鈣豐富的奶類食物,含無機鹽和維生素豐富的蔬菜、水果等。蔬菜、水果還富含膳食纖維,可促進腸蠕動,防止孕婦便秘。孕婦應以正常妊娠體重增長的規律合理調整膳食,並要做些有益的體力活動。孕期營養低下使孕婦機體組織器官增長緩慢,營養物質貯存不良,胎兒的生長發育延緩,早產兒發生率增高。但孕婦體重增長過度、營養過剩對母親和胎兒也不利,一則易出現巨大兒,增加難產的危險性;二則孕婦體內可能有大量水貯留和易發生糖尿病、慢性高血壓及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六乳母1保證供給充足的能量2增加魚、肉、蛋、奶、海產品的攝入乳母每天約分泌600~800毫升的乳汁來喂養孩子,當營養供應不足時,即會破壞本身的組織來滿足嬰兒對乳汁的需要,所以為了保護母親的分泌乳汁的需要,必須供給乳母充足的營養。乳母在妊娠期所增長的體重中約有4千克為脂肪,這些孕期貯存的脂肪可在哺乳期被消耗以提供能量。以哺乳期為6個月,則每日由貯存的脂肪提供的能量為200千卡。我國推薦膳食營養素供給量建議乳母能量每日增加800千卡,故每日還需從膳食中補充600千卡。800毫升乳汁約含蛋白質10克,母體膳食蛋白質轉變為乳汁蛋白質的有效率為70%,因此,我國推薦膳食營養素供給量建議乳母膳食蛋白質每日應增加25克。人乳的鈣含量比較穩定,乳母每日通過乳汁分泌的鈣近300毫克。當膳食攝入鈣不足時,為了維持乳汁中鈣含量的恆定,就要動員母體骨骼中的鈣,所以乳母應增加鈣的攝入量。我國推薦膳食營養素供給量建議乳母鈣攝入量每日為1500毫克。鈣的最好來源為牛奶,乳母每日若能飲用牛奶500毫升,則可從中得到570毫克鈣。此外,乳母應多吃些動物性食物和大豆製品以供給優質蛋白質,同時應多吃些水產品。海魚脂肪富含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牡蠣富含鋅,海帶、紫菜富含碘。乳母多吃些海產品對嬰兒的生長發育有益。七老年1食物要粗細搭配,易於消化2積極參加適度體力活動,保持能量平衡隨著年齡的增加,人體各種器官的生理功能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減退,尤其是消化和代謝功能,直接影響人體的營養狀況,如牙齒脫落、消化液分泌減少、胃腸道蠕動緩慢,使機體對營養成分吸收利用下降。故老年人必須從膳食中獲得足夠的各種營養素,尤其是微量營養素。老年人胃腸功能減退,應選擇易消化的食物,以利於吸收利用。但食物不宜過精,應強調粗細搭配。一方面主食中應有粗糧細糧搭配,粗糧如燕麥、玉米所含膳食纖維較大米、小麥為多;另一方麵食物加工不宜過精,谷類加工過精會使大量膳食纖維丟失,並將穀粒胚乳中含有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丟失。膳食纖維能增加腸蠕動,起到預防老年性便泌的作用。膳食纖維還能改善腸道菌群,使食物容易被消化吸收。近年的研究還說明膳食纖維尤其是可溶性纖維對血糖、血脂代謝都起著改善作用,這些功能對老年人特別有益。隨著年齡的增長,非傳染性慢性病如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發病率明顯增加,膳食纖維還有利於這些疾病的預防。胚乳中含有的維生素e是抗氧化維生素,在人體抗氧化功能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老年人抗氧化能力下降,使非傳染性慢性病的危險增加,故從膳食中攝入足夠量抗氧化營養素十分重要。另外某些微量元素,如鋅、鉻對維持正常糖代謝有重要作用。老年人基礎代謝下降,從老年前期開始就容易發生超重或肥胖。肥胖將會增加非傳染性慢性病的危險,故老年人要積極參加適宜的體力活動或運動,如走路、太極拳等,以改善其各種生理功能。但因老年人血管彈性減低,血流阻力增加,心腦血管功能減退,故活動不宜過量,否則超過心腦血管承受能力,反使功能受損,增加該類疾病的危險。因此老年人應特別重視合理調整進食量和體力活動的平衡關系,把體重維持在適宜范圍內。

H. 上市公司被收購,那收購的錢是按照股權分給股東了嗎

按照公司法是這樣的。

但是一般情況下,這些被收購的錢,有一部分是用來公司繼續發展,有一部分是給股東們按股權來分配。

具體的情況下還要看當時所簽署的協議

I. 2015-2016年新食品安全法有哪些亮點 最新食品安全法解讀

甘肅省食葯監局舉行新修訂《食品安全法》解讀新聞座談會,權威解讀新修訂《食品安全法》,新修訂《食品安全法》體現出十大亮點。
1.建立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制度:鼓勵食品生產經營者採用信息化手段採集、留存生產經營信息,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同時要求食品葯品監管部門與農業行政部門建立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協作機制,確保產品來源可查、去向可尋、質量可控。
2.保健食品不得宣傳當葯吃:加強特定標識監管,保健食品的標簽、說明書不得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標簽應聲明「本品不能代替葯物」。生產經營轉基因食品應當按照規定顯著標示。食品、食品添加劑的生產日期、保質期等事項應當顯著標注,容易辨識。
3.網路食品實名登記,出問題網站賠償損失:網路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應當對入網食品經營者進行實名登記,明確其食品安全管理責任;消費者通過網路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購買食品,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入網食品經營者或者食品生產者要求賠償。
4.嬰兒乳粉配方必須注冊:嬰幼兒配方乳粉的產品配方應當經國務院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注冊。注冊時,應當提交配方研發報告和其他表明配方科學性、安全性的材料。
5.處罰起點由過去的2000元提升到5萬元:全面加大處罰力度,大部分違法行為的處罰起點由過去的2000元提升到5萬元,較嚴重的違法行為起點為10萬元。
6.實行首負責任制:消費者因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受到損害的,可以向經營者要求賠償損失,也可以向生產者要求賠償損失。接到消費者賠償要求的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實行首負責任制,先行賠付,不得推諉。
7.發現問題應立即召回:食品生產者發現其生產的食品不符合安全標准或有證據證明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應當立即停止生產,召回已經上市銷售的食品,通知相關生產經營者和消費者。食葯監部門認為必要的,可以實施現場監督。
8.銷售者要建立進貨查驗記錄並保存相關憑證:食用農產品銷售者應當建立食用農產品進貨查驗記錄制度,如實記錄食用農產品的名稱、數量、進貨日期以及供貨者名稱、地址、聯系方式等內容,並保存相關憑證。記錄和憑證保存期限不得少於六個月。
9.禁止將劇毒、高毒用於農作物:禁止將劇毒、高毒農葯用於蔬菜、瓜果、茶葉和中草葯材等國家規定的農作物。國家對農葯的使用實行嚴格的管理制度,加快淘汰劇毒、高毒、高殘留農葯,推動替代產品的研發和應用,鼓勵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葯。
10.經營企業應建立食品進貨查驗記錄制度:食品經營企業應當建立食品進貨查驗記錄制度,如實記錄食品的名稱、規格、數量、生產日期或者生產批號、保質期、進貨日期以及供貨者名稱、地址、聯系方式等內容,並保存相關憑證。
4個最嚴
新修訂《食品安全法》堪稱為「史上最嚴格的食品安全法」,以最嚴謹的標准、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保障食品安全。

J. 《電影產業促進法》有何亮點

為打擊票房造假行為,現實施《電影產業促進法》,那麼,該法有何亮點?

一、取消「電影拍攝許可證」,拍電影不需要報批啦!

實施之日起,將正式取消了電影製片單位審批、《攝制電影片許可證(單片)》審批。

七、「德藝雙馨」被寫進法規

對演員、導演等電影從業人員直接提出了倡導性要求,將「德藝雙馨」寫進了法律。知名的電影從業者作為公眾人物,更應該嚴格要求,做好表率。

熱點內容
律師法原理 發布:2025-01-19 13:58:19 瀏覽:870
考律師怎麼考 發布:2025-01-19 12:48:39 瀏覽:592
青年實踐部部門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9 12:33:06 瀏覽:566
濰坊律師工資 發布:2025-01-19 11:51:13 瀏覽:861
二倍工資勞動法 發布:2025-01-19 11:38:23 瀏覽:518
陳舊不合理的規章制度的成語 發布:2025-01-19 11:17:21 瀏覽:203
成都周邊法院 發布:2025-01-19 09:48:34 瀏覽:666
同安法院盧 發布:2025-01-19 09:44:05 瀏覽:211
司法部最新任命司局長 發布:2025-01-19 09:44:01 瀏覽:919
上海法院李罡 發布:2025-01-19 09:18:56 瀏覽: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