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配偶的法治觀

配偶的法治觀

發布時間: 2022-09-18 08:04:38

㈠ 一夫一妻制的法律要求及其合理性

當今中國男多女少,一夫一妻制是國家法律規定,必須遵守政策法規

㈡ 我被推選為縣人大代表,因配偶觸犯法律判刑,我的政審能通過嗎

摘要 政治審查主要強調考生本人思想進步、品德優良、作風正派,有較強的組織紀律性和法制觀念。一般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政審不合格:有反對四項基本原則言行的;有流氓、偷竊等不良行為,道德品質不好的;有犯罪嫌疑尚未查清的;直系血親或對本人有較大影響的旁系血親在境外、國外從事危害我國國家安全活動,本人與其劃不清界限的;直系血親中或對本人有較大影響的旁系血親中有被判處死刑或者正在服刑,報考政法機關的。

㈢ 配偶權在《婚姻法》中有哪些明確規定

我國法律規定的配偶權內容包括:
1、平等的姓名權。
婚姻法第14條規定:夫妻雙方都有各用自己姓名的權利。也就是說,夫妻雙方各自享有平等的姓名權,不因婚姻的締結而被強制改變。任何一方都有權使用或依法改變自己的姓名,他方不能幹涉也不能盜用、假冒。
2、學習和工作及社會活動的自由權。
婚姻法第15條規定:夫妻雙方都有生產、工作、學習和社會活動的自由,一方不得對他方加以限制或干涉。出於的目的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重男輕女的,有些配偶限制妻子的行為,干涉其外出工作、學習或者要求另一方經常陪伴自己等等。
3、請求扶養權。
婚姻法第20條規定:夫妻有互相扶養的義務。一方不履行扶養義務時,需要扶養的一方,有要求對方給付扶養費的權利。如一方自願放棄請求扶養的權利,法律一般不予追究。但如果是夫妻雙方約定對請求權的放棄,是無效的,不能對抗一方配偶的請求扶養權。法律對這種權利設立了義務,是出於一種法律保障的意願。
4、生育權。
我國憲法第25條規定:國家推行計劃生育,使人口的增長同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相適應。憲法第49條第2款規定:夫妻雙方有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人口與計劃生育法首次提出公民有生育的權利。這是基本人權,也是由於我國人口問題的特殊狀況而產生的。

㈣ 已經是公務員了配偶犯罪

法律分析:有一定影響。公務員政治審查直系血親和對本人有重大影響旁系血親的政治歷史情況等等。如果是保密單位(公安、國防科研等)或政治條件要求高的崗位(如政治人事工作),還要對旁系親屬、配偶、未婚對象(確立關系前應向組織匯報)進行政審。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政審不合格:1、有反對四項基本原則言行的;2、有流氓、偷竊等不良行為,道德品質不好的;3、有犯罪嫌疑尚未查清的;4、直系血親或對本人有較大影響的旁系血親在境外、國外從事危害我國國家安全活動,本人與其劃不清界限的;5、直系血親中或對本人有較大影響的旁系血親中有被判處死刑或者正在服刑的。

法律依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第十四條公務員應當履行下列義務:(一)忠於憲法,模範遵守、自覺維護憲法和法律,自覺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二)忠於國家,維護國家的安全、榮譽和利益;(三)忠於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接受人民監督;(四)忠於職守,勤勉盡責,服從和執行上級依法作出的決定和命令,按照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履行職責,努力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五)保守國家秘密和工作秘密;(六)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守法治,遵守紀律,恪守職業道德,模範遵守社會公德、家庭美德;(七)清正廉潔,公道正派;(八)法律規定的其他義務。

㈤ 我國法律應不應當賦予夫妻忠實效力

家庭是社會組成的最小單元,每一個家庭的和睦都反應也影響著社會大家庭的發展。而婚姻,作為一切家庭親屬關系的源泉,維系這家庭關系的基礎。隨著離婚率不斷攀升,婚姻保衛戰的槍聲亦此起彼伏。此時單純的道德調整無法滿足當事人對於夫妻忠實的要求,夫妻忠誠協議應運而生,這也折射出現代男女保護自己婚姻權益的意識明顯增強。但是至今為止,對於夫妻忠誠協議的效力問題,學術界仍然沒有達成一致的意見。

一、夫妻忠誠協議的概念和特點

(一)夫妻忠誠協議的概念

忠誠協議這一稱呼,是媒體使用的名詞,並非法律術語,因此其並不嚴謹。忠誠協議,通常是指以維持男女間的感情為目的所簽訂的,主要內容表現為男女各方應忠於雙方的感情或維系雙方的關系,若一方背叛雙方的感情或關系時,應向對方承擔某種責任。約定責任的常見形式是支付賠償金或者財務,也有約定違約方應當自殺、自殘的,後一種約定是違法的,當然無效,因此不予討論。根據雙方當事人之間的關系的不同,忠誠協議又分為幾類,包括夫妻之間為維持夫妻感情而協商達成的夫妻忠誠協議;戀人之間為了維持戀愛關系或達到結婚目的而協商達成的戀人忠誠協議;當事人為了維持不正當的兩性關系而達成的忠誠協議。為了維持不正當的兩性關系而達成的終成協議,由於內容既違反法律又違背社會公共利益,是無效的;對於戀人之間的忠誠協議,通常也認為其違背了婚姻自由的原則,而認定為無效;而對於夫妻忠誠協議,則存在著較多的爭議,本文在此僅討論夫妻忠誠協議的相關問題。

綜上,夫妻忠誠協議是指,夫妻雙方在婚前或者婚後在平等協商的基礎上約定的,兩人要對家庭、配偶、子女等有道德感和責任感,同時規定違背約定時承擔支付賠償金或財務等責任。

(二)夫妻忠誠協議的效力特點

首先,夫妻忠誠協議效力開始的時間,區別於普通的民間協議在協議簽訂的時即開始發生效力。它的特點在於,協議常常是在婚前簽訂的,但是協議的生效常常是以婚姻關系的成立為有效要件的,也就是說,只有到結婚以後才能發生效力;如果沒有結婚,即使一方出現了有違忠誠協議的行為,「夫妻忠誠協議」也不產生法律效力。由此衍伸到協議對主體的約束,即只對具有夫妻身份關系的二人產生約束力,婚前,戀人之間是否忠誠於對方受道德規范調整,不屬於法律的調整范圍。

其次,從協議發揮效力的具體內容來看。首先協議中被要求賠償的對象只是有過錯的一方,也就是說,賠償要求者不能向婚姻關系以外的其他人提出,如「第三者」,「賓館」,甚至配偶的其他家庭成員追究賠償責任。另外,夫妻忠誠協議大多數都規定:若一方出現對另一方的不忠行為,將向對方給付一定數額的金錢作為賠償;或在離婚時,過錯方不分或者少分共同財產。

再次,從協議效力的法律性來看。目前夫妻忠誠協議的效力並沒有明確受到法律的保護。一方面對於夫妻忠誠協議本身的存在在社會中就已經引起了廣泛的爭論,有人認為它損害了婚姻本身的美好,使婚姻變得更加的利益化、商業化;有人認為它侵害了婚姻主體的很多不可剝奪的權利。另一方面,國家也沒有具體的法律法規來規范夫妻忠誠協議的設立和生效以及違背的懲罰措施,而目前很多針對夫妻忠誠協議的審判中,只是依據具體的依據以及法官的主觀裁定。這一切都造成了夫妻忠誠協議的約束效力低下。我國公證界對這種「忠誠協議」的態度也是非常謹慎的,大多公證機構對此類「忠誠協議」的公證申請一般是拒絕受理的。

二、夫妻忠誠協議之效力爭論

現實生活中夫妻一方破壞協議,出現婚外情的案件時有發生 那麼,忠誠協議是否有法律效力法院能否將這份協議作為判決的直接根據? 學者對此存有很大的爭議,有的認為該協議有效,有的認為無效;法院對此類案件的處理也是有的案件支持,有的案件不支持,迄今為止尚未形成一致的見解。

(一)無效說

無效說即否認「夫妻忠誠協議」的效力,理由主要有以下幾點:

1、夫妻相互忠實屬於道德的調整范疇,法律不應當介入。法律與道德調整的范圍是不同的,其作用也是不同的。道德,是人們對自己思想和行為的一種較高的要求,要靠人們的自覺遵守而非強制,出現了道德問題通過自我修養、輿論壓力等方法給予改進。而法律,則是人們行為的最低標准,具有強制性,只要行為人進行了違法行為,就可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但是《婚姻法》第四條規定的「夫妻應當互相忠實」,只是價值提倡,只是屬於道德領域調整的。所以,除了《婚姻法》第四十六條明確規定的請求損害賠償情形(如重婚、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行為)外,「夫妻忠誠協議」中不忠賠償的約定是無效的,否則,法律就過於侵犯了人們的私生活,調整了本應由道德調整的領域。

2、忠誠協議不屬於財產約定的范圍,法律不允許通過協議來設定人身關系 我國現行法律明確規定了婚姻自由原則和人身權法定原則,忠誠協議限制了當事人的人身權利; 婚姻的效力不是依據契約而發生的,所以婚姻當事人不能事先約定違約金。

3、如果承認忠誠協議的效力,那麼在調查核實離婚案件的過程中可能會侵犯第三人的隱私權; 承認該效力還鼓勵了其他婚姻當事人締結這樣一個協議拴住對方,這樣反而使得建立在純潔愛情和相互信任基礎上的婚姻變質,使婚姻關系不再和睦。

(二)有效說

有效說承認夫妻忠誠協議的效力,理由如下:

1、忠誠協議屬於契約,因為婚姻事實上可以推定為特定男女當事人之間存在的一種契約,互相忠誠則屬於雙方當事人之間當然的義務 夫妻忠誠協議就是兩個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意思表示真實一致,自願增設了關於身份關系的違約責任條款,沒有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並且符合合同的有效要件,應當受到法律的保護。

2、婚姻法是私法,應當貫徹私法自治原則,法不禁止即自由。既然我國《婚姻法》沒有明確禁止夫妻就忠誠問題進行約定,那麼當事人做出的基於平等真實意願又未損害他人利益否定破壞善良風俗的約定就應當是被法所接受的。

(三)夫妻忠誠協議效力之我見

隨著離婚率的不斷升高,婚姻雙方對婚姻的不安全感也在不斷攀升,單純的道德調整已經無法滿足當事人對於夫妻應當相互忠實相互幫助,維護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的要求,限制忠誠的條件已經從感情發展到了經濟權利等方面,賦予夫妻忠誠協議以法律效力是大勢所趨。夫妻忠誠協議要想在實踐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就必須得到法律的完全承認,然而這一目標卻相距甚遠,這主要是由於夫妻忠誠協議本身的局限性引起的,即其內容與現有的某些法律相悖。

1、忠誠協議是當事人的合意,法律應認可其效力。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以下簡稱合同法) 第2條的規定: 合同是指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 顯然,忠誠協議的締結實際上正是夫妻間就私生活訂立合同的體現 換言之,只要忠誠協議是雙方在平等自願未受任何脅迫的前提下做出的真實意思表示,且內容沒有違反法律的禁止性規定,也不損害他人和社會公共利益,符合合同法規定的全部生效要件,就應當受到法律的保護。

2、忠誠義務規定的道德內容屬於法律的調整范圍。夫妻忠誠協議中常常約定許多道德內容,比如婚後夫妻應互敬互愛,要承擔起對家庭的責任不得與他人發生性行為等等,但是這並不能排除法律對該協議進行調整 法律往往是道德的底線,它不會直接規定一些較高的道德義務,比如一旦雙方結為夫妻就要相親相愛 ,但是法律並不禁止婚姻當事人通過忠誠協議將較高的道德要求上升為法律義務 只要夫妻雙方訂立的 忠誠協議不違反我國的強行性法律的和公序良俗的規定,法律就會對他們約定的內容加以保護。如果這種自由的契約得不到保護,不就意味著其他所有以道德義務為內容的契約都不具法律效力了嗎?事實上,我國現行法律法規中已有很多條文滲透著道德義務。

3、認定忠誠協議有效符合婚姻法的立法精神。婚姻法第 條規定: 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 家庭成員間應當敬老愛幼,互相幫助,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 顯然婚姻法更加註重家庭的穩定性,而忠誠協議實際上正是對抽象的夫妻權利義務的具體化,通過將隱性的道德義務上升為顯性的法律義務來約束當事人,既有利於增強夫妻雙方的責任感,又有利於維系婚姻關系的穩定 盡管婚姻法規定了夫妻應當相互忠實,但是當一方違反了該規定時,另一方卻不能單獨以 違反忠實義務為由提起訴訟,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規定: 起訴要有具體的訴訟請求事實和理由 忠誠協議使原則性的忠實義務具有了可訴性,若一方違背了這一義務,就要承擔違約責任。

4、忠誠協議約定不明確的內容視為未約定。夫妻忠誠協議是依據婚姻當事人的一般認知訂立的,很少涉及法言法語,甚至有些內容的界定很模糊,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在婚姻背叛實際發生時,因條款的界定不清使得 忠誠協議無法生效 比如協議中界定忠誠常用彼此相愛 不能嫌棄、不沾花惹草等來形容,而這些詞語純粹是由道德的評判標准確定的,法律對此沒有明文規定 法律畢竟不是萬能的,它無法調整和規制人的感情世界 法官在審查這樣一份約定不明確的的忠誠協議,因沒有衡量和判定的標准無法認定雙方是否還相愛 是否身在曹營,心在漢,只能視為忠誠協議中未約定違約責任。

5、忠誠協議約定的賠償數額不能過高。雙方當事人可以預先約定違約金,如雙方約定如果因一方有外遇( 婚外性行為) 而導致婚姻破裂,有外遇的一方要給付對方一定的經濟賠償或如果一方夜不歸宿,就應該按時間實際支付對方的一定的「空床費」,但是約定的違約金額要受到一定的限制違約金的支付不以實際發生的損害為前提,只要是有違約行為的存在,不管是否發生了損害,違約當事人都應支付違約金 違約金的約定雖然屬於當事人所享有的合同自由的范圍,但這種自由也是受限制的 我國合同法第114 條規定: 約定的違約金低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予以增加; 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 所以,如果約定的違約金額過高,法院有權基於當事人的請求減少違約金。

概而言之,夫妻忠誠協議既是符合婚姻的本質特徵又是合乎法律道德的,因此不能完全將其排斥於法律之外 首先,要尊重當事人的意思自治,在法律中承認夫妻忠誠協議的有效性; 其次,必須對忠誠協議內容的予以適當的限制,不得違反我國的強行性法律規范和公序良俗等; 再次,應當盡早完善婚姻法,將規范夫妻忠誠協議的相關內容納入其中,便於公證機關和法院在受理此類案件時能夠做到有法可依,切實保障婚姻主體的正當權益。

㈥ 親子關系、夫妻關系、上下關系等如果全部受利益驅動,後果是爭權奪利,互相殘剎,沒有道德更無法制觀念

人與人之間確實是利益關系,古今中外都不例外,歐美社會也一樣。
世間的一切都是聯系的,這種聯系歸根到底都是物質的聯系,物質是兩個人之間聯系的媒介,沒有物質的聯系的兩個人的關系是不可想想的,可者就是唯心主義的觀點。這是從哲學的角度來分析。
從現實生活來看,有些看似沒有利益關系的關系,其實只是利益關系經較隱蔽,比如贍養父母這一事件。父母在決定生育後代的時侯,就已經決定了父母和兒女之間是利益關系。父母之所以要生育後代,是為了「養兒防老」,當然也有小部分是其它的目的,這個其它,可以概括為「愉悅自己」,或者可以叫做「寄託感情」。兒女贍養老人,多是以後者為目的的。
在哲學上講,人與人的關系就是利益的關系。
但人有自己的思維,在這些利益關系發生的同時,隨著人們的不斷接觸,也產生了一些非利益的關系。
舉個例子,可能不恰當。父母生我們,養我們。等他們老了我門要養他們。你說這裡面只是利益關系嗎?你能說這裡面沒有利益關系嗎?

㈦ 夫妻忠實義務的規定的必要性

該說認為將夫妻忠實義務規定在婚姻法中是立法及社會道德的倒退。持這種觀點的人的錯誤在於他沒有看到後果。不可否認,在當今社會,非傳統的兩性關系正在發展,但是,可以肯定的說,傳統的婚姻關系仍然是社會的主流。如果按照「倒退說」的想法,已婚者不必忠實於配偶,完全憑感覺,那樣只會進一步加劇時風日下、道德評價混亂的局面。另外,此說完全沒有考慮子女的利益,而在現實生活中,子女可能是夫妻關系出現問題時最大的受害者。
通過對上述幾種錯誤觀點的分析,可以看到看到他們都有各自無法克服的缺陷,同時也證明了我國新修訂的婚姻法在總則部分對此加以規定的必要性和正確性,這一規定有特定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首先,對夫妻忠實義務的規定符合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和性質,符合一夫一妻制的根本要求。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一夫一妻制是我國婚姻家庭關系的根本制度。而隨著改革開放和其他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國也出現了例如「包二奶」等醜陋的社會現象,這是與社會主義制度格格不入的,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要求國家和社會對這種現象加以規定和管理。其次,對夫妻忠實義務規定是夫妻雙方共同一致的內在要求。夫妻雙方都希望能夠在法律中對這一義務加以規定,從而對雙方的行為加以界定,起碼可以有一個基本的原則加以參照和遵循,當有一方違背這個義務的時候,另一方可以拒理力爭,要求對方負責。這樣規定就可以為雙方提供一個行為的准則,在作出相應行為的時候,就要考慮自己的行為是否違背了法律的規定,從而起到社會一般預防的重要作用。再次,法律對忠實義務加以規定是對配偶、子女身心健康法律保障的要求。法律對夫妻忠實義務加以明確,就可以對配偶的身心健康提供法律保障,夫妻雙方生活在一起,也會對後代及社會風氣、道德等上層建築發揮應有的積極作用,從而進一步促進我國的精神文明建設。
同時,我國作為一個新世紀的法治國家,如果法律對此沒有明確的規定,也是名實不符的。而且,對子女而言更加重要,它可以使子女在良好的家庭氛圍中健康成長,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同時,夫妻的行為也會對子女有耳濡目染的影響,法律的規定必然促進這種良好影響。最後,法律對其加以規定,為其他調整婚姻關系的制度提供了法律上的理論依據。「法無規定不違法」,只有對其加以規定,在保護無過錯方和懲罰過錯方時才能作到有理有據。另外,它還可以為處理婚姻家庭中出現的其他問題,如離婚損害賠償等提供法理依據。所以,新婚姻法的關於夫妻忠實義務的規定符合我國國情和國際立法慣例,有其特殊的理論意義與現實意義,有其特殊的必要性。

㈧ 配偶在法律上的定義是什麼

配偶又稱「夫妻」,合法婚姻中的男女雙方互為配偶。它是其他親屬關系(血親、姻親回)賴以發答生的基礎。
配偶關系因婚姻的成立而發生,配偶在婚姻法和繼承法里意義重大。內地和台灣對於夫妻若採取類似共同財產制,則在分配遺產時,妻子都有優先分一半的權利,而香港法律對於未立遺囑者的遺產分配,妻子有優先繼承全部土地財產的權利。這些配偶優先分配權,都使得妻子可分到最大份的遺產。

㈨ 法律規定妻子應盡的義務

(一)夫妻姓名權
夫妻姓名權是指夫妻締結婚姻關系後,妻子是否有獨立姓氏的權利,配偶各自有無獨立的姓名權是配偶有無獨立人格的標志。各國關於夫妻姓名權的立法,有5種基本類型:(1)堅持妻從夫姓原則。如《瑞士民法典》第161條就作此規定。(2)實行從一約定,無約定時從夫姓的原則。如《德國民法典》第1355條第2款就作此規定。(3)允許雙方當事人任意約定原則。如原《蘇俄婚姻和家庭法典》第18條就作此規定。(4)妻子在姓名前冠以夫姓原則。 如我國國民黨統治時期的中華民國民法第1000條就作此規定。(5)保持各自姓氏原則。 如我國婚姻法第10條規定:「夫妻雙方都有各用自己姓名的權利。」我國法律的規定,完全貫徹了男女平等的原則。當然,法律作出這一規定,並不排除配偶之間可以就夫妻姓氏進行約定。
(二)住所決定權
住所決定權是指夫妻選定婚後共同生活住所的權利。現代各國關於住所決定權的立法,主要有4種:(1)丈夫權利主義。這種立法仍然規定住所決定權由丈夫單方行使,只不過行使權利的專制性質有所改變。例如《瑞士民法典》第160條第2款就作了如此規定。(2 )丈夫義務主義。這種立法規定丈夫有義務為妻子提供住所,而妻子則享有在該住所居住的權利。如英國法律便作此規定。(3)協商一致主義。 這種立法規定婚姻住所由配偶雙方協商一致確定。如前羅馬尼亞、法國即作此規定。(4)自由主義。 這種立法規定夫妻各方都有選擇居住地點的自由,如前蘇聯即作此規定。我國婚姻法實行的也是自由主義原則,該法第8條規定:「登記結婚後,根據男女雙方約定, 女方可以成為男方家庭的成員,男方也可以成為女方家庭的成員。」這表明在我國男女雙方都有平等決定夫妻住所的權利。
(三)同居義務
同居義務是指男女雙方基於配偶身份都負有同對方共同生活的義務,夫妻性生活是同居義務的重要內容。此外,還包括相互協力義務、共同寢食義務,這兩種義務要求夫妻相互支持對方的意願和活動,共同料理家事,相互扶養、扶助,當配偶一方遭遇危難,對方負有救助、救援義務。同居義務是法定義務,是夫妻雙方共同的、平等的義務,非有正當理由夫妻任何一方不得拒絕履行同居義務。各國法律在規定夫妻同居義務的同時,也規定在一定條件下夫妻可以暫時或部分中止同居義務,這些條件是:(1)因處理公私事務,需要在較長時間內合理離家;(2)一方因生理原因對同居義務部分或全部地不能履行;(3 )一方被依法限制人身自由而無法履行同居義務。此外,有的國家還規定,配偶一方在其健康、名譽或者經濟狀況因夫妻共同生活而受到嚴重威脅時,在威脅存續期間有權停止共同生活;提起離婚訴訟後,配偶雙方在訴訟期間均有停止共同生活的權利。 夫妻一方無正當理由違反同居義務時,有的國家的法律規定了相應的法律後果,如《法國民法典》第214條第4款規定:如果夫妻一方不履行其義務時,他方得依民事訴訟法規定的方式迫使其履行。就同居義務而言,主要是申請扣押收入或進行精神損害賠償。又如,英國法律規定,配偶一方違反同居義務,他方享有恢復同居的訴訟請求權;關於恢復同居的判決雖不得強制執行,但不服從這種判決可視為遺棄行為,是構成司法別居的法定理由之一。
(四)貞操忠實義務
貞操忠實義務又稱配偶性生活排他專屬義務,是指配偶專一性生活的義務,它要求配偶雙方互負貞操忠實義務,不為婚外性生活。廣義的貞操義務還包括不得惡意遺棄對方以及不得為第三人利益犧牲、損害配偶一方的利益。夫妻互負貞操忠實義務是婚姻關系的最本質的要求,婚姻關系的穩定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性生活上的忠貞不二。如果性生活沒有排他性,它雖然不會喪失自身的積極作用,但卻擴大了消極作用。
(五)日常事務代理權
日常事務代理權亦稱家事代理權,是指配偶一方在與第三人就實施日常事務為一定法律行為時,享有代理對方配偶行使權利的權利。其法律後果是配偶一方代表家庭所為的行為,對方配偶必須承擔後果責任,配偶雙方對其行為承擔共同的連帶責任。 對配偶的家事代理權,我國婚姻法並未規定,世界上多數國家都作了規定。例如,瑞士民法第163條第2款規定,妻超越代理范圍的行為,在不能為第三人所認識時,夫應承擔責任;美國則規定妻以夫的信用與商人交易,只要夫未表示反對,法律則承認妻有代理權。

㈩ 法律和道德在婚姻家庭關系中的衍變

A 法律與道德調整婚姻家庭關系


法律與道德是上層建築中兩個緊密相關的部分,二者相互配合、相互促進、互為補充。法律只調整與人們利益最直接、最重要的社會關系,需要以國家權力進行干預的社會關系;而道德所調整的范圍幾乎涉及社會生活的一切方面,許多不由法律調整的問題如友誼關系、愛情關系等只能由道德調整。但是這個范圍不是絕對的,一成不變的,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隨著社會生活的發生變化,原本屬於由法律調整的問題可以轉化為只由道德來調整;原來屬於由道德調整的問題,可能轉化為要由法律來加以調整。婚姻家庭關系的倫理性是道德調整和法律調整的客觀基礎。社會道德和法律共同規范著婚姻家庭關系。道德調整和法律調整的手段和領域不同。道德調整和法律調整在婚姻家庭關系中某些領域界限明確,可分別調整;但在另一些領域難以明確界定自己的調整范圍,道德和法律可從不同層次規范。在法律和道德結合的最緊密,沖突最多的就是婚姻家庭社會領域,如何才能找到最合適的定位和標尺,即法律和道德所要尋求的契合點,讓法律與道德攜手並進,優勢互補,確需經過長期的探索。

婚姻家庭領域法律調整與道德調整的關系

1.道德調整與法律調整的區別

道德是調整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規范和規則,用善惡榮辱等觀念評價人們的行為,並通過社會輿論、傳統習俗和人的信念來規范人們的行為,由人們自覺自願遵守。法律則是通過立法機關制定出的權利義務規范,強制人們遵守。道德調整與法律調整的區別主要體現為兩者在調整功能方面的不同。

首先,兩者實施的方法不同,即憑借不同的力量實現。法律的實施主要是憑借社會的強制力量,即有組織的懲罰機關和有系統的懲罰措施,由專門機構來實行。社會成員必須遵守法律規范,否則將受到法律制裁。道德的實施主要依靠社會輿論和個人的自覺自願遵守。法律調整與道德調整相比,在手段上顯得更為嚴厲,從行政制裁、民事制裁到刑事制裁。

其次,兩者調整的婚姻家庭關系的范圍有所區別。法律調整的范圍要比道德調整的范圍窄,法律只在它所規定的范圍內發生效力。而道德既能規范調整法律范圍的行為,又能規范法律所不能觸及到的行為。如法律只能規范婚後夫妻權利義務關系;道德即可規范婚前戀愛關系,又能規范婚後夫妻關系。

第三,在兩者共同的調整對象中,道德與法律可分層調整。分層在此指對對象從不同角度劃分,如從調整對象的橫向組成方面,可將行為分為內在動機與外部表現兩部分:法律調整人們的外部關系,而道德則支配人們的內心生活和動機,被博登海默稱為「康德式理論」;即法律著重調整人們的外部行為,道德則支配人們的思想意識。從調整對象的縱向發展方面,可將行為的進程分為受道德調整階段和受法律調整階段:道德調整某一領域的輕度違法行為,法律制裁其嚴重違法行為。

2.道德調整和法律調整的聯系

道德和法律作為上層建築的組成部分,由社會的經濟基礎所決定,共同對婚姻家庭關系進行調整。由於社會生活的復雜性,需要道德規范和法律規范相互補充共同調整。任何單一的規范都不能勝任調整現代復雜的社會關系的重任,尤其在婚姻家庭領域。因為本來婚姻家庭關系有倫理性強的特點,法律與道德相輔相成,共同調整著婚姻家庭關系,有助於穩定婚姻家庭關系。而且,一個社會的法律,不管我們如何界定它,與包括道德倫理規范在內的其他社會規范之間,具有某種深刻的支持性關系。法律調整和道德調整都是將人們的行為納入一定的秩序范圍,在調整婚姻家庭關系中,兩者常常相互補充。當某些行為不能或不便於進行法律制裁時,便採用道德調整。一旦這些行為已經不能靠道德調整時,就可能適用法律調整。例如,婚姻家庭中的夫妻矛盾、父母和子女的矛盾,一般採取道德調整,但當矛盾激化,道德已不能調整時,就需要法律調整,進行法律制裁。

婚姻家庭關系所具有的倫理性決定了調整婚姻家庭關系的規范具有倫理性特點,表現為這一領域在現代社會仍需要社會道德規范調整,同時調整這一領域的法律規范也具有倫理性。社會道德與法律在婚姻家庭領域的關系較為密切,兩者有著根本一致的地方:在調整目的方面,兩者都維護和完善婚姻家庭關系;在調整的內容方面,如婚姻家庭關系的成立、存續和終止,以及主體的權利義務等方面,都是共同的。因此,這就需要我們一方面應認識到婚姻家庭道德與法律的共同的客觀基礎即婚姻家庭關系具有的倫理性;另一方面應界定法律調整與道德調整的具體領域,使法律與道德充分發揮各自的作用。

3.對如何解決婚姻家庭中法律調整與道德調整的緊張關系的思考

對婚外戀的法律調整和道德調整之爭,應充分認識到婚姻家庭關系的自然性特徵和社會性本質,認識到婚姻家庭在我們今天社會的存在功能。法律調整也好,道德調整也好,最終目的在於權衡這一領域的個人利益、他人利益和社會利益關系,維護合法的婚姻家庭關系,與我們的現行社會制度相適應。因此,有必要弄清以下問題:

一、道德調整的領域是否完全排斥法律?否則就被視為「法律道德主義」。對婚外戀造成嚴重危害社會後果的,如一方因婚外戀而傷害,遺棄配偶和子女的,重婚納妾的,其行為不僅違反婚姻法,而且觸犯刑律,將受到刑罰制裁;對因婚外戀導致夫妻關系破裂的,主觀有過錯的一方,應承擔對無過錯方的經濟補償。比如夫妻婚後生活多年,一方資助另一方學習工作而使其功成名就,此時,受資助方有外遇而提出離婚,資助方理應得到經濟補償。法律可以對這方面給予規定。如果僅由道德規范調整,則難以保護受害方的合法利益。因此,我們不能不考慮到對婚外戀處理的復雜性而僅用一種規范來處理。

二、對違法行為法律必須主動干預,而不主動干預就意味著該行為就不具有違法性?婚姻家庭法保護合法的夫妻關系,而婚外戀正是對正常夫妻關系的傷害,從婚姻家庭法角度講婚外戀具有違法性,但對其處理我們又不得不考慮婚外戀產生和存在的復雜性。夫妻忠實義務雖然是維系婚姻關系最起碼的要求,但是它表現為雙方的內在的感情活動過程,法律對此如做正面規定,較難運作實施,如同將「夫妻感情確已破裂」規定為判決離婚的條件一樣,司法實踐中還需增補一系列的司法解釋才能便於操作執行。法律一方面可從正面規定「婚姻家庭受法律保護」、「夫妻享有配偶身份權」、「夫妻有義務維護自己的婚姻關系」;另一方面相應規定當事人違反或侵犯婚姻家庭關系所應承擔的責任。對婚外戀問題的處理,可採用道德調整與法律調整相結合的方式,分層規范。因此,我們不能簡單地採取一刀切的方式,而應面對現實,研究法律和道德等有關方面對婚外戀處理的效力問題。如果屬於法律規范的領域,法律調整應具有可操作性,相關法律條文能被有效執行;如果進行道德調整,應充分發揮道德調整的效力。比如新聞媒體應配合,多從正面報道婚姻家庭生活,而不過分渲染婚外戀情節,以實現道德的調整作用。

熱點內容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朔及力 發布:2025-01-19 03:02:21 瀏覽:542
法治文化研究院 發布:2025-01-19 02:54:05 瀏覽:110
口頭協議有視頻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9 02:40:15 瀏覽:107
保安勞動法無法保證 發布:2025-01-19 02:05:21 瀏覽:315
民法典與與生態環境 發布:2025-01-19 01:21:19 瀏覽:439
中國合同法起草 發布:2025-01-19 01:08:06 瀏覽:180
法律與道德的案例 發布:2025-01-18 23:50:09 瀏覽:277
違反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18 23:45:42 瀏覽:414
刑法什麼罪名 發布:2025-01-18 22:44:36 瀏覽:570
依規章行事 發布:2025-01-18 22:20:52 瀏覽: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