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張廣良
Ⅰ 知識產權侵權民事救濟的作者簡介
張廣良,男,1971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1992年畢業於安徽大學外語系英語專業,獲得文學學士學位;1994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知識產權法專業,獲得法學第二學士學位;1999年9月起在北京大學法學院攻讀知識產權專業博士學位;2000年9月,國家公派美國約翰·馬歇爾法學院學習,並於次年獲得知識產權法碩士學位。現任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助理審判員。
年輕、法律功底豐厚、擁有較強的外語水平是張廣良法官的優勢所在。幾年來,在潛心深造的同時,先後主審了「馬路天使」著作權糾紛案、王蒙等六作家訴世紀互聯公司侵犯著作權糾紛案、斯普瑞得公司等侵犯商業秘密糾紛案、「耐克」、「百事」域名糾紛案、「樂高」玩具實用藝術作品糾紛案等一批具有重大影響的案件,豐富了審判實踐經驗。
張廣良法官潛心鑽研、筆耕不輟,調研成果豐厚。在各刊物上發表學術文章60餘篇,個人專著有:《英漢·漢英知識產權保護詞典》、《知識產權案例及實務探析》。
Ⅱ 求西南政法大學知識產權法研究生入學考試參考書目及復習資料。
知識產權專業(方向)推薦書目
一、推薦原則
本書目分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三個層次來推薦學習書目。其推薦原則分別如下:
本科生:在基本掌握民法基礎理論的基礎上完成對知識產權的入門學習,在側重於實務運用。
碩士生:在本科學習的基礎上繼續深入學習知識產權的基本制度,在掌握知識產權基本制度的基礎上再依個人詫異為實務運用、理論研究兩個方向的深入發展作實質、方法上的准備。
博士生:側重於方法論的學習、四位方式的開拓與知識產權理論研究。
二、推薦書目
(一)本科生:
1、鄧曉芒、趙林著:《西方哲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版。
2、趙敦華著:《現代西方哲學新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3、沈宗靈著:《現代西方法理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
4、[美]E•博登海默:《法理學-法律哲學與法律方法》,鄧正來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5、張玉敏主編:《民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6、李開國、張玉敏主編《中國民法學》,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7、張俊浩主編:《民法學原理》(修訂第三版),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8、王澤鑒著:《民法概要》,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9、王澤鑒著:《法律思維玉民法實例》,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10、張玉敏主編:《知識產權法》,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11、鄭成思著:《知識產權法(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2、吳漢東主編:《知識產權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3、劉春田主編:《知識產權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第2版。
14、郭禾主編:《知識產權法教學參考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15、薛虹著:《網路時代的知識產權法》,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6、沈仁干、鍾穎科著:《著作權法概論(修訂本)》,商務印書館2003年版。
17、李明德、許超著:《著作權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8、黃暉著:《商標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9、湯宗舜著:《專利法教程(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0、孔祥俊:《商業秘密保護法原理》,中國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21、知識產權局條法司著:《信專利法詳解》,知識產權出版社2001年版。
22、董保霖著:《商標法律詳解》,中國工商戶辦社2004年版。
23、程永順編:《知識產權四法十二條例》,知識產權出版社2004年版。
24、孔祥俊著:《WTO知識產權協定及其國內適用》,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25、鄭成思,《WTO知識產權協議逐條講解》,中國方正出版社2001年版。
26、 [奧地利]博登浩森著《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指南》,湯宗舜等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27、《保護文學禾藝術作陪伯爾尼公約(1971年巴黎文本)指南》,劉波林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28、《羅馬公約和錄音只怕公約指南》,劉波林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29、羅東川、馬來客主編:《知識產權名案評析》,經濟日報出版社2001年版。
30、靳學軍、宋魚水主編:《知識的力量:北京市海濱區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庭十年案例評析》,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31、譚筱清主編:《數字時代知識產權保護的理論與判解研究》,蘇州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32許海峰主編:《知識產權訴訟指南》,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年版。
33、許海峰主編:《涉外知識產權保護法律實務》,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年版。
(二) 碩士生:
1、[英]羅素著:《西方哲學史》,馬元德譯,上午印書館1976年版。
2、[英]艾耶爾著:《二十世紀哲學》,李步樓等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年版。
3、[愛爾蘭]J•M•凱利著:西方法律思想簡史,王笑紅譯,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4、[德]阿圖爾•考夫曼、溫弗里德•哈斯默爾主編:《當代法哲學和法律理論導論》,鄭永流譯,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5、[英]韋恩•莫里森:《法理學-從古希臘到後現代》,李桂林等譯,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6、[法]孟德斯鳩著:《論法的精神》,張雁深譯,上午印書館1963年版。
7、[英]洛克著:《政府論》,葉啟芳等譯,上午印書館1964年版。
8、[法]盧梭著:《社會契約論》,何兆武譯,上午印書館2003年修訂第三版。
9、[美]伯爾曼:《法律與革命-西方法律傳統的形成》,賀衛方、高鴻鈞等譯,北京: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93年版。
10、[英]梅因:《古代法》,沈景一譯,上午印書館1959年版。
11、何勤華:《西方法學史》,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第二版。
12、[葡]葉士朋:《歐洲法學史導論》,呂平義、蘇健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13、[德]茨威格特、克茨:《比較法總論》,潘漢典、米健等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4、[美]艾倫•沃森:《民法法系的演變及形成》,李靜冰等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
15、德卡爾•拉倫茨著:《法學方法論》,陳愛娥譯,商務印書館2003年版。
16、黃茂榮著:《法學方法與現代民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17、意彼得羅•彭梵得:《羅馬法教科書》,黃風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
18、周:《羅馬法原論》,北京:商務印書館1959年版。
19、王澤鑒:「民法叢書》系列(《民法總則》、《民法物權1、2》、《債法原理1、2、3》)及《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1-8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0、張玉敏著:《走過法律》,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21、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編寫:《知識產權縱橫談》,世界知識出版社1992年版。
22、鄭成思著:《知識產權論》,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3版。
23、鄭成思著:《知識產權法新世紀的若干研究重點》,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24、馮曉青等著:《知識產權法熱點問題研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25、吳漢東等著:《知識產權基本問題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26、吳漢東等著:《走向知識經濟時代的知識產權法》,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27、古祖雪著:《國際知識產權法》,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28、陶鑫良、袁真富著:《知識產權法總論》知識產權出版社2005年版。
29、德利亞•利普希克著:《著作權與鄰接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0年中譯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0年出版。
30、韋之著:《著作權法原理》,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31、吳漢東等著:《西方諸國著作權制度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32、曾陳明汝著:《商標法原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33、黃暉著:《馳名商標和著名商標的法律保護》,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34、尹新天著:《專利權的保護》,知識產權出版社2005年版。
35、張曉都著:《專利實質條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36、魏衍亮著:《生物技術的專利保護研究》,知識產權出版社2004年版。
37、程永順主編:《外觀設計專利保護實物》,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38、李琛著《知識產權片論》,中國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
39、張玉敏主編:《知識產權與市場競爭》,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40、張玉敏主編:《中國歐盟知識產權法比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41、張玉敏主編:《知識產權理論與實務》,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42、張耕著:《知識產權民事訴訟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43、張廣良著:《知識產權侵權民事救濟》,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44、沈仁干主編:《數字技術與著作權觀念、規范與實例》,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45、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民三庭編:《知識產權經典判例》,知識產權出版社2003年版。
三、博士生:
1、[德]文德爾班:《哲學史教程》,羅達仁譯,商務印書館1987年版。
2、[美]科斯等著:《財產權利與制度變遷-產權學派與新制度學派譯文集》,上海三聯書店1994年新1版。
3、黃宗智主編:《中國研究的範式問題討論》,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版。
4、[挪威]斯坦因•U•拉爾森主編:《社會科學理論與方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5、[美]托馬斯•庫恩:《科學革命的結構》,金吾倫等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6、[英]丹皮爾著:《科學史及其宗教和哲學的關系》,李珩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7、[法]巴特著:《符號學原理》,王東亮等譯,三聯書店1999年版。
8、[英]霍克斯著:《結構主義和符號學》,瞿鐵鵬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年版。
9、吳增基等主編:《現代社會學》(第三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0、瞿同祖著:《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中華書局2003年新1版。
11、費孝通著:《鄉土中國•生育制度》,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12、[英]約翰•香德、彼得•斯坦《西方社會的法律價值》,王獻平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
13、[英]哈耶克:《法律、立法與自由》鄧正來等譯,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2000年版。
14、[美]昂格爾《現代社會中的法律》,吳玉章等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15、[美]弗里德曼著:《法律制度――從社會科學角度觀察》,李瓊英等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16、尼爾•麥考密克、奧塔•魏因貝格爾著:《制度法論》,周潔謙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修訂版。
17、[日]川島武宜著:《現代化與法》,王志安等譯,中國政法大學1994年版。
18、[美]波斯納著:《法律的經濟分析》,蔣兆康譯,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97年版。
19、[美]波斯納著:《法律與文學》李國慶譯,中國政法大學2002年版。
20、[美]波斯納著:《法理學問題》蘇力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21、蘇力著:《送法下鄉-中國基層司法制度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22、[美]霍姆斯著:《普通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23、[英]勞森、拉登著:《財產法》(第二版),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98年版。
24、[德]京特•雅科布斯著:《規范•人格體•社會》,馮軍譯,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25、[美]本傑明•卡多佐著:《司法過程性質的分析》,商務印書館1998年版。
26、[美]羅斯科•龐德:《法律史解釋》,鄧正來譯,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27、[意]朱塞佩•格羅索:《羅馬法史》,黃風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
28、[德]弗朗茨•維亞克爾著:《近代私法史-以德意志的發展魏觀察重點》,陳愛娥等譯,上海三聯書店2006年版。
29、謝銘洋著:《指揮財產權之基礎理論》,元照出版公司1997年第2版。
30、[美]勞倫斯•萊斯格著:《思想的未來》,李旭譯,中信出版社2004年版。
31、[美]勞倫斯•萊斯格著:《代碼》,李旭等譯,中信出版社2004年版。
32、[美]羅伯特•P•墨傑斯等著:《新技術時代的知識產權法》,齊筠等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33、[澳]彼得•達沃豪斯、約翰•布雷斯韋特著:《信息封建主義》,劉雪濤譯,知識產權出版社2005年版。
34、[美]威廉•M•蘭德斯、理查德•A•波斯納著:《知識產權法的經濟結構》,金海軍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35、李揚等著:《知識產權基礎理論和前沿問題》,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36、金海軍著:《知識產權私權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37、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民法室編:《<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修改立法資料選》,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38、李雨峰著:《槍口下的法律-中國版權史研究》,知識產權出版社2006年版。趙元果編著:《中國專利法的孕育與誕生》,知識產權出版社2002年版。
39、左旭初著:《中國商標法律史(近現代部分)》,知識產權出版社2005年版。
40、李明德著:《美國知識產權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41、李響著:《美國版權法:原則、俺案例及材料》,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42、[德]雷炳德著:《著作權法》,張恩民譯,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43、[英]薩莉•斯皮爾伯利著:《媒體法》,周文譯,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44、王太平著:《知識產權法法律原則、理論基礎與具體構造》,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45、李琛著:《論知識產權法的體系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46、吳漢東等著:《無形財產權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47、曹新明著:《中國知識產權法典化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48、劉茂林著:《知識產權的經濟分析》,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49、[日]富田徹男著:《市場競爭中的知識產權》,商務印書館2000年版。
50、吳漢東:《著作權合理使用制度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
51、[美]米勒、戴維斯著:《知識產權法:專利、商標和著作權》(第三版,影印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52、Brad Sherman and Lionel Bently: The Making of Modern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the British Experience, 1760-1911,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53、Peter Drahos: A Philosophy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Dartmouth Publishing, 1996.
54、Ronan Deazley: On the Origin of the Right to Copy, Hart Publishing, 2004.
55、John Feather: Publishing, Piracy and Politics-An Historical Study of Copyright In Britain, Mansell Publishing Limited, 1994.
56、Assafa Endeshaw: Intellectual Property Policy for Non-Instrial Countries, Dartmouth Publishing, 1996.
57、William Cornish: Cases and Materials on Intellectual Property(Fourth Edition), Sweet & Maxwell Ltd,2003.
58、Robert M.Sherwood: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Westview Press, 1990.
59、Gillian Davies: Copyright and the Public Interest, Published jointly by VCH Verlagsgesellschaft mbh & VCH Publishiners Inc.,1994.
附:
1. 《知識產文叢》系列,鄭成思主編,中國方正出版社。
2. 《中國知識產權評論》系列,劉春田主編,商務印書館。
3. 《北大知識產權評論》系列,鄭勝利主編,法律出版社。
4. 《網路法律評論》系列,張平主編,法律出版社。
5. 《知識產權研究》系列,唐廣良主編,中國方正出版社。
6. 《知識產權法研究》系列,王立民、黃武雙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Ⅲ 立體商標的新聞報道
雀巢「掄」起「」向中國醬油瓶「開砸」中國的醬油生產企業卻面臨著一場寒流:雀巢公司以包裝「」立體商標為武器向中國的醬油瓶「開砸」,這場寒流的前峰已到達廣東省開平市,未來將涉及到整個醬油行業,因為,在中國市場上,棕色方形瓶早就是調味品行業中高端醬油的常見包裝。業內認為,這是國內立體商標爭議第一案。
據來自開平市食品行業協會的消息,2008年10月,雀巢公司向開平市的味事達、廣中皇兩家公司發出警告函,向開平市工商局投訴開平市的民豐、味香皇、和味香三家企業,稱雀巢在食用調味品上享有注冊號為G640537號「」的注冊商標專用權,開平市的這些調味品企業在醬油等產品上使用與該商標近似的棕色方形瓶包裝,侵犯了其商標權,要求這些企業停止侵權,銷毀涉嫌侵權物品。
據悉,除上述被投訴或警告的5家企業外,僅開平市就有28家規模以上企業在生產使用棕色方形瓶包裝的味極鮮等醬油。 早就是中國市場高端醬油的常用包裝
在中國醬油瓶挨「砸」的當口上,開平市行業協會首先站了出來明確表示,味事達生產的醬油從1983年就開始沿用該包裝,1991年就為使用方形瓶的瓶貼申請外觀設計專利。雀巢公司2007年才取得包裝「」立體商標注冊,這應該是個注冊不當商標。
據開平市食品行業協會介紹,1983年就開始沿用該包裝的味事達公司的「味事達」品牌具有很高知名度,是中國馳名商標。央視市場研究股份有限公司調查證明,「味事達牌」味極鮮方瓶裝醬油連續5年在全國15個主要城市總體的方瓶包裝醬油市場中,市場金額及數量的佔有率均為第一。2001年至2003年,味事達使用棕色方瓶的「味極鮮」醬油銷售額每年都達到上億元,市場佔有率遠遠超過了雀巢公司。
該協會提供的情況顯示,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中國內地調味品行業使用棕色方形瓶作為其產品包裝的企業約在上百家左右,棕色方形瓶早就是調味品行業中高端醬油的常用包裝。
中國企業不看國際公告雀巢「揀漏」
雀巢公司申請「」商標最終能在中國獲得注冊,一個重要因素是得益於中國企業「睜著眼睛不看世界」,讓雀巢公司「揀」了個大「漏」。有此看法的人不在少數。
雀巢公司在其警告函中稱,「」是由JuliusMaggi先生設計的,這一瓶型被雀巢公司沿用了100多年。雀巢公司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通過香港向大陸出口使用該瓶子包裝的「美極」鮮味汁產品。1992年,雀巢公司在中國成立了東莞美極有限公司,「」瓶從那時起進入了中國市場。
1995年2月9日,雀巢公司的「」在瑞士取得商標基礎注冊,1995年7月27日,該商標取得國際注冊,申請指定了好多個馬德里協定成員國,包括中國在內。
據了解,商標的國際注冊,首先是申請人在原屬國申請或者取得注冊,以此向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國際局申請注冊,同時通過領土延伸向馬德里協定成員國指定申請商標注冊,國際局只作形式審查、發布公告並送達申請人指定的成員國。成員國通過實質審查,或核准,或駁回,然後通過國際局公告。
對於立體商標的國際注冊,好多國家通常都是根據本國情況而定,國內若沒有相關產業,可能會核准,若有的話一般是駁回申請。如日本對醬油需求量比較大,有類似的產業,因此「」商標在日本被駁回了,在新加坡也被駁回了,在西班牙也受到了最終駁回裁定,在德國也被最終駁回。中國曾對它發了兩次最終駁回裁定,一次是針對它1995年的申請,另一次是針對它2002年的後期指定。
雀巢公司2002年3月14日向中國提出「」立體商標國際領土延伸後期指定。2002年11月27日國家商標局駁回了該商標申請。2003年1月14日,雀巢公司向商標評審委員會申請駁回復審。2007年6月11日,商標評審委完成復審作出決定。認為「該商標的三維標志通常會被消費者認為是商品的容器,本身難以起到區分商品來源的作用,但雀巢公司在駁回復審程序中提供了大量使用證據,足以證明該標志已經起到了區分來源的作用,具備了商標應有的顯著特徵」,給予初步審定,並由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國際注冊局進行公告。中國商標主管部門對此類公告一直不用中文在國內公告。
由於國內企業很少關注國際公告,該商標異議期滿便順利獲得注冊,核定使用在第30類3018類似群組「食品香料」商品上。而眾多中國使用方形瓶的企業對即將由此帶來的災難性後果卻渾然不覺。 立體商標注冊不當可申請撤銷
「」商標糾紛已引起業內和法學界的高度關注。日前,北京務實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組織知識產權專家對該商標進行了會診。
不符合商標法和國際通行原則
據介紹,立體商標的保護在國際上的時間很長,但數量不是太多。中國對立體商標的保護始於2001年修改商標法以後。法律對立體商標有特別的限制,強調必須有長期使用形成的顯著性才能注冊。
全國人大法工委巡視員何山指出,這個商標在瑞士注冊早,但是,根據地域原則,你在那個地方可以區別商品來源,在那個地方可以注冊,在那個地方的保護是正當的。而在中國2001年開始保護立體商標之前,20年來這種包裝在市場上已經被中國的企業廣泛使用,消費者已經把這種包裝視為很多企業普遍使用的包裝,這種情況下它已不具有商標區分來源的特徵了。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劉春田認為,中國的企業在中國的法域靠自身的質量、服務,二十多年來用這種瓶子作為包裝,在中國形成了同類產品企業公用的商業信譽。已經公用的東西再把它私權化,不符合我國商標法的規定,也不符合國際通行的原則。因為它的市場信譽是中國企業共同創造成的,所以雀巢注冊「」是不恰當的。
雀巢公司有濫用授權程序嫌疑
中華商標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董葆霖認為,雀巢公司在2002年向中國申請「」商標注冊時,強調通過使用產生了顯著性,但是,向商評委提供證據材料時隱瞞了它所知道的別人已經在先使用的事實真相,這種情況下取得注冊的合法性要質疑。
對此,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原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民五庭庭長張廣良認為,雀巢公司在注冊商標的過程當中隱瞞了明知的事實,說它有不正當注冊或者欺騙手段注冊都是可以的。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它在程序上是合法的,但是它通過形式上合法達到非法的目的。雀巢公司有可能構成濫用授權程序。
中國企業要積極啟動撤銷程序
中國社科院教授李順德及其他專家們一致指出,對作為產品包裝的立體商標,法律特別強調必須有長期使用形成的顯著性才能給注冊,在中國市場,這個商標已經不具有可識別的顯著性,基於實際情況,中國企業要積極啟動撤銷程序,不能讓它繼續合法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