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道德案例及分析
Ⅰ 企業需要講誠信的事例有哪些
1、阿迪達斯的誠信起源
阿迪和魯道夫是同齡的兩兄弟,因為家境貧寒,從小兩兄弟就跟著父親學修鞋,而不像其他孩子一樣整天到處玩耍。
12歲那年,他們基本上都能不依靠父親的指導而完成整個修鞋工作,只是在出價還價方面還得靠老到的父親。這一天,父親有事外出了,留下兩兄弟在修鞋攤上。
這時,一個衣著不太光鮮的年輕人來領鞋,阿迪找出他的那雙已經補好的鞋,兩只鞋的鞋底都斷裂了。可年輕人卻拒絕換掉整個鞋底,他只吩咐阿迪在斷裂的那半邊鞋底上墊一塊車輪膠皮,因為這樣可以省下不少錢。
阿迪收取了年輕人5馬克費用,年輕人換上那雙修好的鞋,謝過兩兄弟就離開了。
這時魯道夫一臉疑惑地對阿迪說:「昨天晚上父親不是說這雙鞋得收取8馬克嗎?兩只鞋底都斷裂了,鞋面還有幾個破洞,先不說我們花了差不多一個小時的時間,光成本也不止5馬克啊?阿迪,你是不是記錯了?我去把他追回來吧。」
阿迪坐下來喝了口水,然後對魯道夫說:「那麼破舊的鞋還拿來讓我們修補,而且補好了以後立刻就把它穿上,,我們少收了那3馬克,說不定對他會有很大的用處呢!你放心好了,魯道夫,要是父親問起這件事來,我會用自己的零花錢補上的。」
正是擁有這種助人的勇氣和善良的愛心,阿迪在以後不斷地取得成功,最終創立了如今全球最大的運動用品生產企業——阿迪達斯公司。創業者對顧客的真誠,亦即企業的誠信,也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2、黃斌的誠信之路
1993年,黃斌在中關村與人合租了一個小門臉攢機子,那時他們的資金只有3000塊,但也雄心勃勃。
有個東北人來北京攢機子,問到黃斌的報價,發現價格比同類產品低得多,難以置信!他馬上簽了20萬元的合同單,滿意離開。誰知簽完單子,黃斌才發現自己把報價報錯了。這意味著假如他繼續做這筆買賣,他將賠進去1萬多塊錢,從商人變成不折不扣的債戶。
他很猶豫,不知道走哪條路。第一條是守信譽,講誠信,繼續做生意,哪怕賠掉腦袋!第二條是和對方講明原因,請他把差價補上;第三條是把這筆單子推出去,就說做不了。
經過幾天的思考權衡,他對自己作出承諾:堅持走第一條路。
真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東北人得知實情,非常感動,立刻把100萬的單子按市場報價給了他。不久,中關村電腦配件價格集體下調,可想而知,黃斌用自己的誠信贏得了什麼,豈止是幾十萬!他正是用這筆資金打開了市場,終於成了IT業的精英人物。
後來有人和他開玩笑,問他淘到的第一桶金賺了多少錢?他總是說,我沒有賺,而是賠了1萬多,但是,我卻淘到了一桶成色十足的金子,那就是誠信。
3、海爾公司因誠信而崛起
1985年的一天,張瑞敏的一位朋友要買一台冰箱,結果挑了很多台都有毛病,最後勉強拉走一台。朋友走後,張瑞敏派人把庫房裡的400多台冰箱全部檢查了一遍,發現共有76台存在各種各樣的缺陷。
張瑞敏把職工們叫到車間,問大家怎麼辦?多數人提出,也不影響使用,便宜點兒處理給職工算了。當時一台冰箱的價格800多元,相當於一名職工兩年的收入。張瑞敏說:「我要是允許把這76台冰箱賣了,就等於允許你們明天再生產760台這樣的冰箱。
」他宣布,這些冰箱要全部砸掉,誰乾的誰來砸,並掄起大錘親手砸了第一錘!很多職工砸冰箱時流下了眼淚。
在接下來的一個多月里,張瑞敏發動和主持了一個又一個會議,討論的主題非常集中:「如何從我做起,提高產品質量」,三年以後,海爾人捧回了我國冰箱行業的第一塊國家質量金獎。
4、三鹿奶粉的滅亡之路
2008年甘肅地區有很多嬰幼兒患上腎結石等病,經過調查,這些患病嬰幼兒都喝過三鹿奶粉。後經過有關部門調查發現三鹿有700噸奶粉受到了三聚氰胺的污染。
最終三鹿集團召回了所有問題奶粉,集團領導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但這一切失信行為對消費者心靈上的傷害是難以彌補的。自此,三鹿這個國產乳業巨頭消失在公眾的視野當中。
毒奶粉事件一經爆發後,整個國產乳製品行業都遭受了池魚之殃,當時的消費者寧願意花大錢去買洋品牌,也不再信任國產貨了,三鹿的失信行為導致了整個國產乳製品行業進入了嚴冬期。
5、青島餐飲企業天價大蝦自砸招牌
2015年的國慶節期間,有兩位顧客去青島某燒烤店吃大蝦被「宰」,燒烤店老闆起初表示「海捕大蝦」38元一份,但結賬時卻變成38元一隻,吃一盤大蝦竟然要上千元。
不僅如此,店主竟然還用暴力手段威脅恐嚇顧客。該事件很快遭到曝光。有關部門在了解情況之後也及時對設施餐廳進行了查處,最終該商家被停業整頓並吊銷其營業執照。
雖然當事餐廳已經被查處了,但是事件的影響遠不止如此,經過曝光後,當地政府經營多年的「好客山東」的品牌形象毀於一旦,正應了那句話,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
相信,這家涉事燒烤店老闆恐怕怎麼也想不到,失信的代價會如此之大,他的失信行為不但把自己的產業葬送了,還給青島這個旅遊城市的城市形象帶來重創。
Ⅱ 職業道德的事例!(急)
①「最美司機」吳斌的在被鐵器擊穿腹部的1分多鍾時間里,吳斌忍受著肝臟破裂的劇痛,堅持完成停車的一系列規定動作,換擋、減速、停車、拉手剎、打開雙閃燈、開車門,讓乘客安全下車,而後他才倒下。
中國青年報的一次調查顯示,86.2%的受訪者認為吳斌最讓人感動的是他對職業道德的堅守。
②漢武帝劉徹在位時,司馬遷在朝中任太史令,具體負責編寫《史記》。當時,許多達官貴人都想討好司馬遷,期望通過他的筆給自己在歷史上留下好名聲,於是紛紛給他送來了奇珍異寶。
有一天,朝中最得寵的大將軍李廣利派人給他送來一件禮物,司馬遷的女兒妹娟打開送來的精緻盒子,發現盒子里放著的是一對世間罕見的珍寶——玉璧。 司馬遷發現妹娟對寶物有不舍之意,於是語重心長地說:「白璧最可貴的地方是沒有斑痕和污點,所以人們才說,白玉無瑕。我是一個平庸而卑微的小官,從來不敢以白璧自居,如果我收下了這珍貴的白璧,我身上的污點就增加了一分,白璧不能要,叫人送了回去。」
司馬遷所著的《史記》,被稱為「史家之絕唱」,在我國歷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史記》的價值就在於真實地記錄了歷史,司馬遷何以能據實寫史的原因之一就是他自身清白,珍惜自己的名譽,行得端做得正。倘若司馬遷見了別人的東西就喜愛,不珍惜自己的名譽,必定使他難以秉筆直書,《史記》也絕不會有今天這樣的價值。
③喬丹的敬業精神:
作為一名職業籃球選手,喬丹的敬業態度的確是無與倫比的。為了比賽的勝利,他可以放棄娛樂和休息,拚命苦練。長期艱苦的技巧和體能訓練是喬丹獲得成功的根本保證。
喬丹在他的自述中提到了成功的「秘訣」:「為什麼當我需要在賽場上最大限度地發揮潛能時,我能夠做到呢 ?因為我以前曾經做過,它是我准備工作的一部分。我到達過那種水平,我知道它在什麼地方——如何獲得用以對付比賽的突發情況。」
④「一別五十載,從未曾離開」,50年前,一場意外事故,雷鋒不幸倒地犧牲,但雷鋒精神閃亮矗立。人們一提起雷鋒,就想到他的奉獻精神,比如「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現如今,只要有人幹了好事,人們就會把他們贊為「活雷鋒」。雷鋒已被完全符號化,是好人的象徵,隱喻著奉獻、良善以及純粹等等優秀品質。
其實,雷鋒不是扁平的,而是立體的;雷鋒精神不是單一的,而是豐富的。雷鋒是一名士兵,駕駛員是雷鋒的本職工作,而做好事只是其「業余愛好」。人們往往盯住一個存善心、行善舉的雷鋒,而往往忽略了一個工作稱職、有著極高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的雷鋒。
雷鋒的崗位是平凡的,但他「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他不把工作當成負擔,而是當做了一種快樂,有快樂、全心投入,才能深入其中,積極創新。據報道,雷鋒當年駕駛的卡車很破舊,是連隊出了名的「耗油大王」,但經過他精心維修保養,竟成為節油標兵車。
在那個時代,雷鋒的內心深處也許沒有職業道德這樣的字眼,但他對職業道德有頗為形象的表達。「我願永遠做一個螺絲釘。螺絲釘要經常保養和清洗,才不會生銹。」「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在你生活的崗位上?」
這些名言提到的螺絲釘,後被贊為螺絲釘精神,即像螺絲釘一樣愛崗敬業。雷鋒這些樸素的表達,深刻地詮釋了職業道德的真義。
⑤今年50歲的曹中希是上海圓通速遞北京分公司的一名快遞員,負責北京師范大學片區的收派件工作。他和千千萬萬的快遞員一樣,每天收派快件盡千次,埋頭工作,「連吃飯的時間都捨不得浪費」。
自創了「老曹體」,打油詩式的幽默和發自心底的關懷讓不少收件人都心生溫暖;為了更好服務客戶,他設立了先期賠付基金,收派件偶發失誤時,第一時間將損失賠償給客戶;繁忙的工作中,他還不忘奉獻社會,多次為貧困地區捐款捐物……他用愛心與熱忱得到了人們的認可,被親切地稱為「老曹」。
(2)企業道德案例及分析擴展閱讀:
職業道德(Professional ethics)
良好的職業修養是每一個優秀員工必備的素質,良好的職業道德是每一個員工都必須具備的基本品質,這兩點是企業對員工最基本的規范和要求,同時也是每個員工擔負起自己的工作責任必備的素質。
第一,早到公司。每天提前到公司可以在上班之前准備好完成工作必須的工作條件,調整好需要的工作狀態,保證准時開始一天的工作,才叫不遲到。
第二,搞好清潔衛生。做好清潔衛生,可以保證一天整潔有序的工作環境,同時也利於保持良好的工作心情。
第三,工作計劃。提前做好工作計劃利於有條不紊的開展每天、每周等每一個周期的工作,自然也有利於保證工作的質和量。
第四,開會記錄。及時記錄必要的工作信息,有助於准確的記載各種有用的信息,幫助日常工作順利開展。
第五,遵守工作紀律。工作紀律是為了保證正常工作秩序、維持必須工作環境而制定的,不僅有利於工作效率的提升,也有利於工作能力的提高。
第六,工作總結。及時總結每天、每周等階段性工作中的得與失,可以及時調整自己的工作習慣,總結工作經驗,不斷完善工作技能。
第七,向上級匯報工作。及時的向上級請示匯報工作,不僅有利於工作任務的完成,也可以在上級的指示中學習到更多工作經驗和技能,讓自己得到提升。
職業習慣是一個職場人士根據工作需要,為了很好的完成工作任務主動或被動的在工作過程中養成的工作習慣,也是保證工作任務和工作質量必須具備的品質。良好的職業習慣,是出色的完成工作任務的必要前提,如果不具備良好的職業習慣就不能按照要求完成自己的工作。所以每一個人都需要一個良好的職業習慣。
參考資料:
職業道德_網路
Ⅲ 哪些跨國企業道德缺失 案例
01、 米其林:環保違規被點名批評
事件回放:全球最大輪胎企業――米其林公司在華投資的米其林回力股份有限公司因環保違規,2007年1月10 日被國家環保總局點名批評。被點名的米其林輪胎項目涉及問題有:未按環評要求完成對三台鏈條爐進行脫硫除塵改造;輪胎廠無組織排放惡臭超標;未落實鍋爐在線監測裝置以及廠界雜訊超標嚴重。
02、愛普生:雙重標准拷問企業責任
事件回放:2007年1月13日,廣東消費者狀告愛普生殘墨過多,經交由廣州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進行檢測,顯示「墨已用盡」的該愛普生墨盒,黑色墨盒中剩餘的墨水佔到總量的30.9%,而彩色墨盒的剩餘量最高達到了58.2%。
03、寶潔:船到江心才補漏
事件回放:在2007年4月份牙防組被確定其關於牙膏等口腔護理類產品的認證屬於無授權、不合法之後,寶潔千萬捐贈的事件瞬間成為熱門話題。「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寶潔在風口浪尖的危機處理能力顯然令人不敢恭維。
04、嘉士伯:違規排污十年不改
事件回放:嘉士伯合資啤酒廠的排污渠距離甘肅省天水市的一級水源保護地只有100多米,天水市的一座自來水廠就建在這片水源地里。農民用啤酒廠排出來的廢水澆地,整個水渠都彌漫著酒精的味道,而那片地卻是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對於這樣的狀況,一直持續了10年。
05阿里斯頓:熱水器漏水嚴重頻遭投訴
事件回放:據2007年5月2日《信息時報》報道,阿里斯頓熱水器頻頻出現漏水事故,且得不到及時的售後服務。消費者劉女士告訴記者,提起家裡的熱水器就頭疼:「阿里斯頓熱水器的質量實在太差了。」
06、聯合利華:排污超標被罰
事件回放:2007年5月,聯合利華(中國)有限公司涉嫌違法排污被國家環保部門責罰的消息傳得沸沸揚揚。據了解,該公司的所在地安徽合肥市的環保局也已經對企業罰款10萬元,並責令企業補交排污費4.7萬元。
07、富士通:一款產品抽檢三項不合格
事件回放:國家質檢總局2007年6月24日公布的空調、電扇、太陽能熱水器、戶用風冷冷水(熱泵)機組產品的抽檢報告顯示,富士通將軍(上海)有限公司生產的FUJITSU牌分體掛壁式房間空調器製冷量、能效比、能源效率等級3個項目不合格。
08、LG:劇毒化學品泄露
事件回放:2007年9月21日,寧波LG甬興化工有限公司劇毒化學品約300t泄露,對環境造成嚴重影響。次日凌晨大雨,導致液體迅速滲入地表。下風向檢測氣體濃度是2―10ppm,地下水化驗的濃度是10000ppm。泄露原因不詳,泄露原料是AN(丙烯腈)。
09、星巴克:一天流掉百噸水
事件回放:2007年10月10日下午,《北京晚報》記者來到星巴克咖啡中關村家樂福店,在點了一杯咖啡之後,只見服務員把沖調咖啡的勺子和溫度計放在了旁邊一個碗口大小的小水池子里,與一般水池不同的是,這個小水池的龍頭是一直開著的。據服務員介紹,按照公司的規定,為保持咖啡沖調餐具的絕對干凈,水池的水在營業期間必須一直開著。
10、聯邦快遞:牛皮吹破仍傲慢?
事件回放:2007年11月19日,畫家馬永強先生在印度尼西亞將自己創作的「嫦娥一號」組畫《海外僑胞心向祖國———月球物語系列》共6幅畫,交給聯邦快遞公司遞往中國北京。按照聯邦快遞公司的有關承諾,該貨物應該在2007年11月22日前送抵。馬永強遂計劃於11月23至26日之間在北京與國家五部委與中國航天集團舉行6個作品的交接儀式。
Ⅳ 企業道德管理案例
在經濟領域,現代社會最重要的特徵之一就是企業的出現。現代企業的產生不僅帶來了生產技術和經濟力量的提升,而且它還帶來了新的組織生產的制度和理念。這些制度和理念,也就是現代精神在生產領域的表現。
正如「現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魯克所指明的那樣,「企業不是單純的經濟實體,它也是社會和政治實體。」在德魯克看來,企業,這一現代文明的支柱和主要載體,要得以建立,首先要解決兩個重大問題, 一個是:「經營管理者的統治一定要合法化。」另一個就是:「個人一定要有地位和職能。」就此而言,企業就不僅是一個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的生產單位,至少不像它表面看上去那麼簡單。一方面,在企業內部,經營管理者要為自己管理企業的正當性找尋根據:為什麼應該是他來領導和控制企業,而且必須讓公眾從內心接受這一點。從企業的歷史來看,專業管理階層、資本家和工人、有時候還包括政府官員之間對於企業管理權的爭奪一直是存在的,而且這種斗爭通常還是比較尖銳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斗爭不僅僅是權力斗爭,它也是不同經濟倫理之間的斗爭;另一個方面,對普通的生產工人來說,他們從事生產不能僅是為了謀生,不能僅僅把他們當作生產工具或者奴隸,在他們由臣民成為公民以後,他們還必須要有自己的「地位和職能」,需要「一種要求倫理認可的確定生活准則。」。
從19世紀後半期企業在中國誕生以來,企業的命運就一直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這種挑戰可以歸結為企業在中國的道德基礎薄弱,它一直為中國主流的倫理精神和意識形態所不容,被視為異類、甚至是邪惡和不正義的。具體來說,在近代中國,企業所遭受到的抵制主要在於一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士紳階層對這種新型人際和社會關系的抵制,他們對工商業心存鄙視,畏懼創新,過分依賴於不勞而獲的地租收入,也因此,建基於傳統農業社會之上的綱常名教的等級觀念以及上下尊卑親疏遠近的人倫關系是他們固有的習慣,他們不願意接受新的、適合於企業組織的倫理關系。而新的「開明士紳」則不願擔當國家民族的歷史命運,不願意承擔「為社會找出路」的歷史責任,而只是想苟且於亂世,保全自己的財產與安全。他們的怯懦和自私,最終葬送了自己的歷史機遇。對於企業制度和秩序的建立來說,也許危害最大的莫過於他們在佔有財富上的過分貪婪和在獲得財富上的不擇手段,這二者使他們無法獲得社會的尊重和認可,也無法建立健康的工作倫理和競爭規則。其次,由農民轉變成為工人是一個巨大的飛躍,懶散的農民要完全改變他們的生活和生產習慣,這本身已經是一個艱難的過程。而對於近代中國農民來說,他們還需要在這種新的社會中擁有自己的地位和職能,需要新的「確定生活准則」以及「倫理認可」。這種「倫理認可」對他們而言尤其重要,因為只有憑借於此,他們才能克服因變遷而引起的心理挫折者和屈辱感,也只有這樣他們才有可能接受新的工作倫理和敬業精神。再次,激進的階級斗爭哲學,也向企業關系的建立提出了挑戰。在這些挑戰面前,企業必須做出有力而且成功的回應。只有在實踐中戰勝了這些挑戰,企業制度才能在中國真正地建立起來和健康發展。
在近代以來的新式企業中,盧作孚的民生公司在這方面是相當成功的。它在經濟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就,民生公司創辦於1925年,10年以後,它便壟斷了川江航運,成為當時中國最大的民族資本航運企業。而且它所塑造的民生精神贏得了民生職員的巨大忠誠和擁護,企業的規章制度深入人心,經營管理高效廉潔,為世人所公認。民生精神最核心的價值在於建立「一個相互依賴、擁有共同規則和道德支持的集團生活」。民生公司在這方面的探索是非常成功的,這主要表現在它的管理制度和職工的教育等方面。
一、民生公司的勞資關系。 民生公司努力營造一種勞資合作的氣氛。盧作孚主張以集團代替階級。他認為「民生的遠景,是無盡長的利益,無盡長的歷史,為盡長的前途。」民生公司在處理勞資關系時,一個主要的方面就是對資本的限制。
這首先表現在公司的權力分配格局方面。在民生公司當中,代表股東利益的董事會對於公司的經營管理並沒有很大的權力,公司的管理主要集中在以總經理為核心的民生總公司管理人員手中。
在董事會,民生公司對於大股東的權力也加以嚴格限制,按照公司章程規定:「股東每一股有一議決權,但一股東如有十一股以上者,從十一股起每二股有一議決權,三十股以上之股東概以二十權為限。」而且,擔任董事的人也不受股權多寡的限制。這樣一來,就從制度上防止了公司董事會或者說資方代表被大股東控制的局面。並確立了一個原則,既不以資本的多寡來決定在公司的地位和對公司權力的大小。
公司運營的權力實際上落在以總經理為代表的技術人員和行政人員手裡。在民生公司的管理體制中,總經理的權力很大。公司總部高度集權,總公司建立了三室一會四處共25股的龐大辦事機構,對下屬各分公司辦事處,各種船舶及工廠進行垂直領導。這尤其反映在公司堅持統一的一插到底的人、財、物管理制度。同時又建立了嚴密的分級管理的責任制度,各部門有明確的分工,個人有其應負的責任,以免大家都向上推卸責任。公司有非常嚴格細致的人事管理和考核制度,人員的獎懲升降都是以考核結果為最重要的依據。這種重視勞績不依靠個人好惡,和親疏關系來決定升遷與否的嚴格理性的制度,反映了技術管理階層的主張和利益。
其次,對資本的節制還表現在公司的利潤分配方面。在民生公司的利潤分配當中,充分照顧了普通工人的利益,在支出當中,工資和福利開支佔去總開支很大的一部分。同時,民生公司的快速擴展,得益於它的高利潤、高積累的方針。這兩個方面都是壓制資本分紅要求的結果,也可以說是資本的短期利益讓位於公司的長期發展。
實際上,在民生公司中,公司就如同一個仁慈的大家長,它把職工的一切都包起來,另一方面,它要求於職工的也不僅是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它要求員工把公司當作一個家庭,熱愛公司,盡心竭力地想辦法改進自己的工作,為事業的進步著想。這也就是盧作孚說的:「公司的事情大家解決,大家的事情公司解決」。盧作孚非常鄙視個人主義,而強調團體意識,他認為,我們過去「抑制自己乃至於犧牲自己以為集團生活」依然是一種美德,只不過是集團變了,由過去的家庭和親戚鄰里朋友,變為政治的、經濟的、教育的乃至於一個國家的,「向來可歌可泣的忠臣烈婦的行動,現在便可以殉社會、殉國家了」、「勤儉興家的行動、現在便可以興一樁事業,興一個國家。」
在節制資本方面,實際上起到關鍵性和主導作用的公司是所有者和管理階層,尤其是管理階層,對於資本他們一方面從制度上予以約束,另一方面,也通過一些說服教育、來使資方和股東會認同民生精神,支持公司的發展。在抗戰以前,應該說,股東們對自己分紅的要求還是比較節制的,也沒有出現要求任用私人、享受特權等破壞公司制度的事情,他們接受了公司的權力分配和利益分配格局。我們也可以把股東的這種節制,理解為他們的一種擔當,既如同盧作孚說的:「我們做生產事業的目的,不是純為了賺錢,更不是分贓式地把賺的錢完全分掉,乃是要將它運用到社會上去,擴大幫助社會的范圍」當然,股東們未必都是為了幫助社會,但他們並沒有急切地把利潤分掉,而且還接受了公司對職工福利的開銷和積累的提高,至少說明他們是願意期待公司的長遠發展,這就是他們對團體命運的擔當。民生公司股東們的節制和以自己的財產來擔當團體的命運,是他們最重要的品質,也是民生公司得以健康發展的基礎。
盧作孚曾經總結民生公司的靈魂共有五條,其中第三條就是:「以公司利益為前提,職工絕不舞弊營私,股東絕不多分贏余。」只有股東不孜孜以分錢為事,才可能有職工的敬業和不營私舞弊。 二、民生公司的經營管理 我們所說的經營管理方面,主要是指公司內部,管理階層與普通員工的關系,以及普通員工如何獲得「地位和職能」。在這方面,民生公司是從兩個方面著手的。即一方面,它有非常嚴格的制度,來規范約束員工的行為;另一方面,通過獎懲和教育相結合的手段,來提高員工的技能,改造他們的精神面貌。在前一方面,員工是被動的,被管理者。在後一方面,通過教育和榮譽感的培養,來激發員工的主動精神,使他們感覺到在民生的工作,並不僅僅是養家糊口,而是與改造中國的宏偉目標緊密相連的,以此來使他們獲得生活的意義和價值,使他們感覺到自己在道德上是高尚正派的,而且是進步的、充滿前途的。
民生公司的管理制度極為細致嚴格,每項工作都有非常具體的守則和考核條目,這類規定執行也非常嚴格。公司制定有《經理須知》、《船長須知》、《茶房須知》、《水手須知》等,這些手冊規定了各個崗位的職責范圍和要求,指明了其意義和工作程序與方法。公司要求每人對自己工作手冊的內容能熟記背誦,並經常檢查,作為考核的重要的內容。關於如何辦好航空信件這一件小事,就有如下規定:「郵班期一到,即派人到郵局候取,立即分發,須復者立即擬稿核稿,核稿應隨到隨核,核定一稿交繕一稿,每日八時前交繕。當日之稿當日繕完,並負責校對和蓋章交收發室後才能離開。內收發登記信務於九點二十分起送郵局,以趕上當時郵班。」
與此相配合的是民生公司引人注目的「全員訓練」和「全面訓練」。早在1933年公司就制定了《訓練綱要》,提出了培養職工集體思想和品行訓練等的具體措施。其中要求在各種訓練班中設置《民生精神講話》課,講話人主要是公司各處室經襄理,還專門講授盧作孚先生言論集和事跡,灌輸實業救國,集團生活,服務社會艱苦樸素等思想。民生公司的新職員在經過考試被錄取以後,都要經過業務培訓和「民生精神」的教育,才可以上崗工作。民生公司的基層骨幹力量,大多是經過這樣的培訓逐步成長起來的。對低級職工的培訓,以灌輸為主,兼以集體生活的熏陶。以職業訓練為主,兼以業余活動。公司曾多次舉辦讀書、寫字、拳術和游泳等項目的競賽,給優勝者個人和單位頒發獎品獎狀。此外,公司還規定高一級的技職人員,有培訓低一級職工的責任,通過這種方式,來增加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間的感情,促使被管理者增加對管理者的尊敬和愛戴,並模仿他們的行為。
韋伯說:「資本主義無法利用那些信奉無紀律的自由自在的信條的人的勞動,正如它不能利用那些在與他人往來中給人以完全不講道德的印象的人一樣。」他還說:「集中精神的能力,以及絕對重要的忠於職守的責任感,這里與嚴格計算高收入可能性的經濟觀,與極大地提高了效率的自製力和節儉心最經常地結合在一起。這就為對資本主義來說是必不可少的那種以勞動為自身目的和視勞動為天職的觀念提供了最有利的基礎。」民生公司的培訓,其要旨就在於通過准軍事訓練和集團生活的鍛煉,來改變農業時代人們不習慣服從嚴格的紀律和缺乏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的問題,培養忠於職守的責任感,以技能訓練來提高他們的工作興趣和業務技能,以及工作中的投入和專注精神。也就是盧作孚說的:「我們第一步要訓練的是組織:怎樣分工?怎樣合作?怎樣會議?」, 「以軍事化的管理,鍛煉各學員的身體,科學化的技術,培養各學員的智識」。
從民生公司培訓的立意和廣泛程度上來說,這種培訓已經超越了一般的職業訓練。甚至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在締造新的國民。因為這種培訓的目的在於改造社會,為社會謀出路,盧作孚說:「故每個青年中學生,都應該認清學校培養人才,是盼望社會成功,而不是盼望個人成功;盼望為社會謀出路,不是為自己謀出路。而且在目前的社會之下,我們自己無出路可言。我們的出路是建立在社會的出路上的。」
從根本的意義上來說,民生公司也正是通過這一點來解決韋伯所說的「天職」問題,既職業倫理和敬業問題。通過強調他們的社會責任,賦予他們工作新的、更遠大的意義,使他們感到自己投身於一個偉大的沒有盡頭的事業當中,並成為這個事業中不可缺乏的一份子。民生公司職工宿舍床單上印的標語,「作息均有人群至樂,夢寐毋忘國家大難」,就非常生動地說明了這一點。
民生公司的成功,當然與盧作孚的個人品質密不可分,他克勤克儉,鄙視享樂和利用特權,梁漱溟贊頌他:「胸懷高曠,公而忘私,為而不有,庶幾乎可比於古之賢哲焉。」。盧作孚對於工作非常認真,從來不得過且過,公司的高級主管人員甚至會因此而怕見他。他的這些品質,不僅員工樹立了榜樣,而且代表著一種新時代的新精神。我們且不可以為這些只是用來蠱惑員工、裝點門面的「形象工程」,正如韋伯所說:「合乎理性地組織勞動,以求為人類提供物質產品,毫無疑問是他們畢生工作的最重要的目的之一。譬如,只要讀一下富蘭克林關於自己努力謀求費城的城市繁榮的那些記述,就能夠十分清楚地理解這一顯而易見的真理。當一個人為數以萬計的人提供了就業機會,並且在人口的增長和貿易的規模方面為自己家鄉的經濟發展盡了一份力量的時候,他自然會感到十分的喜悅和自豪。」 也只有從這個角度我們才能理解這些企業家的抱負和追求。
民生公司的迅速崛起,與盧作孚巧妙地利用當時的政治環境也有很大的關系,盧作孚在這方面也頗有過人之處,比如他早年利用劉湘21軍的勢力,後來又及時地與國民黨政學系建立了密切關系。限於篇幅,本文無法展開論述了。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民生公司在解決中國企業得以建立的倫理基礎方面做了許多探索,尤其是在如何處理勞方、資方和管理者階層方面,三者如何相處,以及各自如何自處。在企業家如何對待財富,如何享受自己的勞作等方面,都頗有我們值得借鑒之處。
民生公司雖然在管理方法上和生產手段上應用了許多西方的觀念,但是從根本的意義上說,民生精神是繼承了中國傳統的君子之道,是士紳的傳統。民生精神所繼承和發揚的既不是中國商人的傳統,也不是西方的現代企業理念。士紳是中國古代基層社會的統治者和管理者,他們不僅為整個社會提供倫理規范和基本秩序,還是社會的道德楷模。他們也要為普通百姓負責,因為普通百姓是他們的追隨者和效仿者。盧作孚在政治上,反對消滅士紳階層的革命主張,他認為以士紳和現代官僚為主導的改良主義才能救中國。在民生公司中,盧作孚自己嚴以律己,而且對企業的中上層管理人員也要求極端嚴格,他在演講中,多次闡述這樣的意思,「青年要為社會找出路」,也就是說,這些人要承擔起為中國找出路的責任。他也強烈地反對做企業為自己賺錢的想法,他認為民生是「超個人成功的事業,超賺錢主義的生意」,那麼這個超在何處呢?就在於他要為社會找出路,為所有的中國人找出路,而不是為自己找出路。盧作孚說:「要如此,才可建立公司,不致為社會摧毀。要如此,才可以影響社會,創造出現代需要的社會」。
民生的實踐是中國企業傳統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對於我們認知和書寫中國企業的本土傳統、塑造中國的企業精神都是非常重要的。「讀史明智」,只有在紛亂復雜的歷史當中認清了自己的前世今生,並自覺地實踐自己的歷史命運,企業才能在這個古老的大地上立足,中國的企業家才能真正成熟壯大,把握自己的命運。
Ⅳ 職業道德的著名案例有哪些
有關職業道德的案例如下:
1、蔣敏,女,羌族,1980年9月出生,中共黨員,2001年10月參加公安工作,四川省彭州市公安局政工監督室民警,三級警司。在此次抗震救災斗爭中,蔣敏在驚悉母親、女兒等10名親人不幸遇難的噩耗後,強忍失去親人的巨大悲痛,毅然堅守工作崗位,日夜奮戰在抗震救災第一線。
因連續奮戰勞累過度,蔣敏身體極度虛弱,多次昏倒在搶險救援現場。充分體現了「人民公安為人民」的政治本色和「忠誠可靠、秉公執法、英勇善戰、紀律嚴明、無私奉獻」的新時期人民警察精神。
2、北京晨報的一則報道說:一公共汽車司機要行車途中突發心臟病猝死,臨死前他用最後一絲力氣踩住了剎車,保證了車上二十多個人的安全。然後他趴在方向盤上離開了人世。
他生命的最後舉動,說明在他心裡,時刻想到的是要對乘客的安全負責,他雖然是一個普通人,卻體現出高尚的人格和職業道德。
3、孔子既注重禮貌,又很強調要有真情實感。他很富有同情心。本來孔子好唱歌,但是遇到人家辦喪事的時候,這一天他就不再唱歌了。在死了親屬的人旁邊吃飯,他不曾吃飽過。他看見盲人、穿孝服的人,即使對方年輕,也一定站起來;路上碰到的也趕快迎上前去。
一天,有位盲人樂師來見孔子,孔子趕緊迎上去。樂師走到台階邊的時候,孔子就告訴他:「這是台階」。當走到席子邊的時候,孔子就告訴他:「這是席子」。等樂師坐下以後。
孔子又向他一一介紹屋子裡的人,說:「某某坐在這里,某某坐在那裡」。送走樂師以後,學生子張便問道:「這樣不是太麻煩嗎?」孔子回答說:「接待盲人就應該這樣」。
有一次馬棚失火,孔子趕緊問:「傷著人了嗎?」並不問傷沒傷馬。孔子的一個學生因事被捕,進了監獄。孔子並沒有嫌棄他,認為「他雖然進了監獄,但並不是他的罪過」,還是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
Ⅵ 企業有道德獲得成功的例子
追隨商業道德,成功的商業案例包括華為任正飛,格力董明珠,汽車玻璃王曹德旺等。
何光「企業必須誠實,不能賺不好。」最近,海南中崗成業有限公司總經理何國格榮榮獲三亞第五德爾德模型選拔活動的「誠實和值得信賴的道德模式的提名獎」。面對獎項,何光加強了「誠實管理和建立勤勉企業」的經營理念。
拓展資料
回顧歷史,李嘉盛作為茶客的第一個原則,在許多重要時刻。第一次,李嘉盛在塑料公司辭職,開始了自己的業務。在離開之前,李嘉盛對他的老闆說一個誠實的話語:「我離開了你的塑料公司,自己設立了一家塑料工廠。我將不可避免地使用我在手下學到的技術,並且可能會培養一些相同的產品。現在塑料工廠在任何地方都盛開。如果我沒有,其他人會這樣做。但是,我永遠不會把客戶帶走並使用您的銷售網路來推廣我的產品。我將開辟另一個銷售線。「和李嘉盛留下了塑料公司的內疚。
第二次,李嘉盛代表他的工廠與外國商人進行談判業務。另一方要求他必須取出擔保人簽署的信用擔保。然而,李嘉盛找不到擔保人,所以他只能直言不諱地告訴批發商:「我必須坦率地告訴你,我真的找不到一個堅實的製造商來保證我。我很抱歉。」他的誠意和堅持深深地感動了批發商。他說:李先生,我知道你最擔心的擔保人。老實說,我不必擔心它。我為你找到了擔保人。 「李嘉誠被震驚了。對方沒有理由找到擔保人。另一方說:這個擔保人是你。你的誠意和信譽是最好的保證。」那時,他們倆都大聲笑了幽默。談判在一個輕松的氛圍中進行,很快簽署了第一個購買和銷售合同。據該協議介紹,批發商提前發貨,基本上解決了李嘉盛的繁殖擴張的資本問題。此外,批發商提供了一次性支付,這表明他對李嘉誠的道德,誠實和信譽的充分信任。
希望能夠給到你幫助。
Ⅶ 有關企業管理道德的案例
百勝企業道德與社會責任感案例(反例)
百勝餐飲集團是全球最大的餐飲集團,在全球11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超過
35,000家連鎖餐廳和100多萬名員工。其旗下包括肯德基、必勝客、小肥羊、東方既白、塔可鍾、A&W及Long JohnSilver's(LJS),分別在烹雞、比薩、火鍋、中式快餐、墨西哥風味食品及海鮮連鎖餐飲領域名列全球第一-。
但是,在2013年,經監督抽檢查實,百勝餐飲集團的部分雞肉存在原料獸葯殘留超標,針對於「葯殘雞」事件,在爆發一個半月之後,百勝集團中國CEO終於出面道歉了。然而,這份充滿官樣文章的道歉不僅遲到,而且缺乏誠意,避重就輕,並沒有就消費者的關切進行回應。百勝集團中國事業部主席兼首席執行官蘇敬軾的這封道歉信,對企業自身存在的監管不力、溝通不暢等問題只言片語草草帶過,只是提出四項承諾:堅持自檢、結果及時通報主管部門、強化供應商隊伍建設、提高供應商養殖和管理水平。且不談這些承諾百勝今後是否能做到,單從字面.上來看, 四項承諾中,三條指向供貨商,推脫責任的嫌疑十分明顯,完全不像是一一個跨國企業應有的態度。
此外,既然是道歉,就應當給已經受到傷害的消費者一一個說法。然而,百勝不僅對已經發生的食品安全問題避而不談, 也沒有就消費者受到的損失提出具體解決方案。面向未來的道歉信,無法彌補過去發生的錯誤,更無法體現企業自身的良知。在這封道歉信里,我們看不到百勝的反省,也看不到信里所說的「誠摯」真誠」。 套用原話來說,這封道歉信「令人遺憾」。
在態度背後,是更深層次的企業道德問題。百勝的表現讓人想到一個詞:店大欺客。這個詞用在百勝和肯德基身.上,並不過分。在食品安全問題.上,百勝已經有多次「前科」,肯德基近年先後曝
出"蘇丹紅」「豆漿門]」"老油i門」和「葯殘雞」等丑聞,但一次次道歉之後,新的食品安全問題還是接=連三地發生。這充分說明,百勝並沒有從中吸取教訓,更沒有將中國消費者的權益放在心上。
案例分析:企業的道德與社會責任問題,正在從保護品牌的層面延展到提升品牌形象的范疇。有些明智的公司已經認識到,公司在社會責任事務上的優秀表現可以成為品牌優勢的一個源泉。現在,令人激動的問題並不是公司如何讓自己的品牌免於損毀,而是如何將樹立的品牌形象與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全球公民身份完美統一起來。信任對品牌的成功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Ⅷ 求一篇關於企業不道德行為的案例分析
簡單。你可以很容易在網上查到久負盛名的德國汽車企業在排放、油耗等方面集體大規模長時間造假的、令人震驚的不道德案例。
Ⅸ 企業道德的案例
公司的所有者(股東)與其聘請的管理公司資產的代表(管理者)之間的道德規范包含內道義論的問題——容那些成文的(和不成文的)責任和義務、股東的權利,以及管理者私利和股東權益之間的權衡。
大多數的商業人士和學者都贊同股東——公司的合法擁有者——是公司最重要的利益相關者。他們將稀有的資金投資於企業,承擔風險並且因此而獲得回報。這一項假定在經濟學和財務學中被認可,也是大多數財務理論的基礎。然而,它只是一項假定,並在企業道德文獻中受到質疑。 在公司決定縮小規模時,股東權益與其他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利益沖突開始加劇。股東利益高於那些失去工作的職員的利益。集體合同詳細規定了解僱程序,包括資深員工的權利。然而,這只不過是把道德決策過程的時間從解僱員工轉移到集體談判罷了。當產品從一個工廠轉移到另外一個工廠(如發展中國家)的時候,原先的雇員失去工作的成本不僅要高於僱主從低生產成本中的獲利,而且還要高於在發展中國家雇傭工人的成本,後者也許原本沒有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