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特殊論
Ⅰ 道德有其特殊性,是在於其什麼
是一善惡為評價標准。
Ⅱ 為什麼說道德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一種特殊的規范調節方式
道德的特殊本質是指道德作為人類社會一種特定的、具體的意識形態所具有的不同於其他社會意識形態的特殊本質.其主要表現為:一、道德是特殊的規范調節方式.道德是一種由原則、規范、意識、信念和行為習慣構成的特...
Ⅲ 道德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式歸根到底由什麼決定的
道德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歸根到底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
有人說道德的准則是自由,而把自由又定義為既不壓迫人,也不受人壓迫。這話一半正確,一半不正確。因為相同人的幸福是相同的,不同人的幸福是不同的。對幸福一概而論,是智力不成熟的表現。人的性格是有多樣性的,有的人愛好思考,有的人愛好運動。即便同一個人,小時候和長大了的性格也有可能不同。
因此,幸福和快樂也具有多樣性。對待不同的人,幸福既然不可以一概而論,相應的道德也就不可以一概而論。如果對象全都是自由人,那麼既不壓迫人,也不受人壓迫誠然是一種道德。
但是如果對象一方是自由人,一方是奴隸,那麼道德就是一方壓迫另外一方。不可以強求相同的人遵循不同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不同的人遵循相同的道德。
(3)道德特殊論擴展閱讀:
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觀念,沒有任何一種道德是永恆不變的。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類的道德觀念是受到後天的宣傳教育及社會輿論的長期影響而逐漸形成的。這是一種道德相對主義,與之相反的主張則稱為道德絕對主義。道德很多時候跟良心一起談及,良心是指自覺遵從主流道德規范的心理意識。
Ⅳ 為什麼說道德具有特殊規范性
道德是社會風俗習慣、倫理觀念的穩定形態,可以反復適用,規范人們的行為,具有穩定性。
Ⅳ 道德特殊本質的主要表現有哪些
道德的特來殊本質是指道德作為自人類社會一種特定的、具體的意識形態所具有的不同於其他社會意識形態的特殊性質。
主要表現有:
首先,道德是特殊的規范調解方式。道德是一種由原則、規范、意識、信念和行為習慣構成的特殊的調解規范體系,具有特殊的規范性。
(1)道德是一種非制度化的規范。
(2)道德是一種非權利規范。
(3)道德是一種內化的規范。
其次,道德是一種時間精神。道德不僅是一種社會意識,是一種特殊的調解規范體系,而且是人類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是人類完善發展自身的活動道德作為實踐精神是一種價值,是道德主體的需要同滿足這種需要的對象之間的價值關系。
Ⅵ 政治道德的特殊性表現在哪些方面
所謂政治道德,則是為了實現和維護一定的政治理想與政治秩序,在政治實踐中形成的有關政治活動的合理、合宜的價值觀念、行為規范與從政者道德品質的總和。
第一,政治道德是基於一定的政治理想和維護一定政治秩序的需要而對人們提出的道義要求,是一種應然的義務性規范、責任。
第二,政治道德,作為對從政人員的一種行為要求和規范,是為了達到政治理想與政治秩序的至善境界,而有些政治價值觀念(如中國儒家的仁政政策與王道理想)本身直接體現著這種合理合宜的至善追求。這樣就使政治道德具有道義上的價值崇高性。由此可見,政治道德是理想主義的。
第三,政治道德本來就是一種合宜正義的政治理想和政治規范,因此,非但沒有必要隱匿,反而,為了達到光大、示範教化之目的,還需要大力宣傳,而且它也不需要詭詐偽善,而必須出自內心之信念,真誠而為之,方具有道德價值。如果是裝出來給人看的,那本身已不再是德,而是以外在之德實現內心之術,因而也就是一種權術了。
第四,政治道德則是以人性善理論為其理論基礎的。
Ⅶ 道德有其特殊是在於其什麼
道德的特殊本質:道德是一種特殊的調節規范體系;道德是一種實踐精神。倫理學是研究道德的科學。一個比較完整的倫理學體系,一般都應該包含兩大部分:規范道德和理論倫理(道德哲學)。前者所要解決的問題是:人應當怎樣做。後者則是人為什麼要這樣做。一般說來,道德信條體現在一定的風尚習俗之中,幾乎每一個人都能說出幾條道德箴言,從現實生活中將它們整理歸類並不難,問題在於這些箴言和信條的依據。所以後者才為研究的主要對象,人們不僅需要了解人的行為怎樣才符合道德,而且還要進一步了解道德何以成為道德。具體的道德規范是多種多樣的,判斷一個人的行為可以用這些規范作為准繩;可是要判斷已知的道德規范何以就是一定道德的,就不能以道德本身作為標准,應當尋找道德以外的淮繩,即道德的目的性。
Ⅷ 如何理解道德的特殊本質和一般本質
社會主義道德的本質
社會主義道德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除了和政治、法律、藝術等意識形態一樣具有一般的社會本質外,還有它自己的特殊本質.我們應從一般本質和特殊本質兩個層次來考察社會主義的道德的本質.
(一)社會主義道德的一般本質
1、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基礎決定社會主義道德,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社會主義道德的產生、性質、發展是受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基礎決定的.當代,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是我國現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這適合當代中國生產力狀況並有利於促進生產力發展.佔主體地位的公有制生產關系決定了當代中國經濟制度的社會主義性質.與這種經濟制度相適應,社會主義道德在我國處於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與一部分個體經濟和私營經濟相適應的小生產道德和資產階級道德處於從屬的地位.
第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制度所表現出來的利益,直接決定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原則和主要規范.正如恩格斯所指出:「每一個社會經濟關系首先是作為利益表現出來.」(《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第537頁)我國現階段經濟制度的社會主義性質為社會整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的統一創造條件,也為我國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階級斗爭已從主導地位變為從屬地位,但階級斗爭在一定范圍內仍然長期存在,因此,道德的階級屬性在一定范圍內仍然長期存在.
第三,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機制的積極作用的發揮,將不斷增強人們的自立意識、競爭意識、效率意識、民主法制意識和開拓創新精神.同時,市場經濟講物質利益,容易誘發拜金主義、唯利是圖、見利忘義.
2、社會主義道德根源於經濟基礎,但有相對獨立性,並具有特殊的功能.
第一、社會主義道德觀念與社會存在發展變化的不完全同步性.這有二種情況:一是道德觀念落後於社會存在,並妨礙其發展.我國已從根本上鏟除了封建道德賴以存在的封建主義經濟基礎,但封建主義的道德觀念,如宗法觀念、特權思想、專製作風、男尊女卑等,在有些地方、有些人身上,仍表現十分突出.一種是道德觀念超越社會存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出現不少大公無私的先進人物,如雷鋒、王進喜、焦裕祿、蔣築英等具有共產主義道德品質的英雄.
第二、社會主義道德發展具有歷史的繼承性.任何道德觀念歸根結底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但它的創立卻需要前人的道德思想資料.社會主義道德歸根到底是由社會主義經濟基礎決定,但它的創立卻是以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和建設形成的優良傳統道德的思想資料為前提.社會主義道德總是依據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關系以及表現這種關系的利益,對過去道德文化進行「揚棄」,「推陳出新」,「古為今用」,從而形成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繼承中華民族的優秀道德傳統,如重義輕利,顧全大局的行為規范,崇尚和諧統一的價值取向,利民、富民、「民為貴」的民本思想,堅韌不拔、自強不息的主體精神,重視道德修養,塑造道德人格等,使社會主義道德具有中華民族的特色.同時,又積極借鑒世界各國道德建設的成功經驗和先進文明成果,「洋為中用」,大力弘揚時代精神,使社會主義道德既體現優良傳統,又反映時代特點.
第三、社會主義道德能獨立地直接與其它意識形態相互聯系相互影響,一方面,程度不同地受到政治、法律、科學、藝術、宗教、哲學等的影響,其中政治和法律對它的直接影響最大.中共中央印發《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本身就說明政治對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有巨大的作用.另一方面.道德又不同程度地影響政治、法律、科學、藝術、宗教、哲學等意識形態,這種相互影響,對社會主義道德的發展有很大的作用.
(二)社會主義道德的特殊本質
比較其它社會意識形態,社會主義道德有其特殊本質.
1、社會主義道德是一種特殊的規范體系
第一、道德規范是他律和自律的統一,這是道德與其他意識形式的不同點.社會主義道德規范作為他律和自律的統一,與階級社會在對他律和自律的性質和原因的理解看,有很大區別.在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看來,社會主義道德規范的他律性根源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基礎;從社會主義社會個人和集體辯證統一的關繫上,具有明顯的合理性;是把他律性理解為理性,即首先要把國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追求正當的個人利益.社會主義道德規范轉換為自律,轉換為主體自己意識的約束,表現為對社會主義道德規范他律性的認可,轉化為心中的道德法則,並以此把握好自己的愛好和慾望.
第二,社會主義道德所要解決的主要是個人利益和整體利益之間的矛盾,其實施與法律的實施不同.它不像法律必須以強制手段強迫人們執行,主要訴諸輿論褒貶和內心信念等,尤其是培養人們的道義責任感,一般不帶有國家強制性質.教育、宣傳、大眾媒介等常是道德規范轉化為人們實際行動的重要手段.
2.按照社會主義道德規范來把握世界
第一、對社會主義社會進行道德評價.評價是道德把握世界的基本手段.所謂進行道德評價,就是指根據社會主義道德原則和規范,對社會中的個體或群體的道德活動作出善或惡、正與邪、道德或不道德的價值判斷,以達到「褒善貶惡」、「揚善抑惡」的目的.道德評價有兩種基本的方式,即自我評價和社會評價.道德的自我評價,是個體或群體對自己行為所作的善惡上的自我認識.道德的社會評價是道德調解人們之間關系的一種力量,是通過社會輿論來完成的.自我評價和社會評價的統一,對個人品質的形成,對群體社會道德風尚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用社會主義道德對待世界.不是隨波逐流,而是在善與惡、高尚和卑劣的斗爭中,有堅定而高尚的社會主義的道德.這就是說,有高尚品德的人,不因權利而屈服,不因不正確社會輿論而動搖意志,不因見利而忘義,在任何情況下,矢志不移,堅貞不渝.在對外開放中,有崇高的民族氣節,強烈民族的自尊心,堅決反對一切有損國格的錯誤思想行為.真正做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為社會主義社會作貢獻.
3、社會主義道德具有更大滲透性和穩定性.
第一、社會主義的各個階段,都存在著人與人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都需要社會主義道德來調節,以促進社會穩定和持續發展.從縱向看,社會主義發展的各個歷史階段,社會主義道德持續存在,隨著社會主義經濟和政治的變化而變化,並與社會主義社會共始終.從橫向看,它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貫穿於每個社會群體和個體.它比政治、法律規范的范圍更廣,滲透到政治、法律、藝術等規范.
第二、道德比起其它社會意識形式,具有更大的穩定性.中華民族的傳統道德,在漫長歲月里,變成了人們的傳統習慣和風尚,將長期存在.社會主義道德規范具有人民性,當它為人們真心誠意地接受,轉化為人的情感、意識和信念,並轉化為社會廣泛的習俗和傳統,與民族社會心理結合在一起,就具有更大的穩定性,將在社會主義社會長期存在、發揚光大.
Ⅸ 道德有哪些基本特性
(一)調節手段的特殊性:道德的調節作用不是通過國家強行制訂和強制推行的,而是依靠社會輿論、教育、習俗以及人們內心信念的力量,自覺約束、自我節制、自我規范自己的行為。道德的調節作用雖然不需要強制執行機構,但道德評價卻貫穿於道德作用的全過程。
道德評價是通過善與惡、正義與非正義、公正與偏私、誠實與虛偽等道德觀念評價自己或他人的行為,從而調整人們之間的關系,促進個人良心道德品質和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
道德的調節作用也具有精神上強制性的一面,但它同法律規范、管理規范等硬性規范的強制性是不同的。不道德行為要受到社會輿論的壓力、群眾的批評、良心的責備,形成一種強大的意識力量的壓力,要人們悔過自新,棄惡從善,從而符合整個社會的行動規范。
(二)道德作用的廣泛性:道德作為調節人與人、個人與社會的各種利益關系的行為規范,其作用貫穿於人類的各個社會形態,廣泛地存在於社會關系的各個領域。道德作為獨立的意識形態,所涉及的范圍比政治、法律、宗教等更為廣泛。道德作用的廣泛性,要求人人都要講道德,自覺遵守道德的規范。
(三)道德規范的多層次性:歷史上各個時代的道德都有其層次和序列性,不論哪個階級的道德規范體系,都體現出多層次性的特點。
這是由於人們在社會生活中,處於各種關系之中。在一個階級內部、一個單位、一個家庭,人們之間的關系是多種層次的,社會關系的多樣性和層次性決定了道德規范的層次性。為此,我們應根據道德規范多層次性這個特點,對不同對象提出不同的道德要求。
(四)道德內容的階級性:在階級社會里,由於人們所處的經濟地位不同,階級利益也必然不同。這就形成了不同的甚至完全對立的道德觀念、道德原則和規范,以及不同的道德評價標准等。
在階級社會中,道德內容的階級性主要表現在:階級社會的一切道德,都是不同階級根本利益的反映,都是為一定階級的利益服務的;一切階級都是從自身的階級利益出發,確定本階級的道德原則、道德規范和道德評價標准;不同階級的道德,體現不同階級的意志和要求。總之,一切階級的道德,無不是該階級的一種特殊思想工具。
(五)道德形態的繼承性:道德作為一種相對獨立的意識形態,有著自身的發展過程。人類對於道德准則的認識,經歷了曲折的前進過程。階級社會中各階級的道德除了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內容之外,還有某些一致及相似之處,即人們必須普遍遵循的共同行為准則。
所以,堅持道德的階級性,並不排除道德的繼承性。當然,這種繼承性是在對前人道德遺產予以分析的基礎上進行批判地繼承,即吸取道德的優秀成果部分,剔除其糟粕的部分。
道德的以上特性,特別是道德的階級性和歷史繼承性啟迪我們,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道德觀,繼承中華民族傳統道德的積極思想和規范,用以豐富和完善社會主義道德體系,也包括我們公務員的道德體系,同時還要抵禦和消除腐朽道德觀念對我們公務員的進攻和腐蝕。
Ⅹ 為什麼道德是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特殊體現在哪裡
體現在道德是存在於廣大人民心底的,是不用像法規那樣用條文列舉,也不用明門的懲罰條例來約束人民,人民從小就有的意識形態,主要靠人民自己良心的約束和社會輿論的壓力來維持其正常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