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與法一線
㈠ 法律與道德的關系是什麼
在法律的范疇內,來講到底源是不合適的,在道德底線錢講法律也是扯淡的,但是我覺得這兩個東西還是有一定的關系的,在我看來法律基本上是最低限度的道德。
我記得在法律中有一個規定就是在維護國家和社會公公利益的同時要維護良好的道德風尚,這是法律的一條基本原則。
總結:
從這個案子可以看到,就算是法律有時候也不是萬能的,更多意義上來講,法律只是道德的最低限度,那個法律的規定,只是給法律的一個圓場說法而已。
㈡ 論述如何正確認識道德和法律的關系
正確認識道德和法律的關系,需要從根本上面認識到道德和法律的各自優點和各自缺陷,具體如下:
法律不是萬能的,在法律不完善或者缺失的情況下,道德應該成為我們內心的價值判斷標准。法律和道德相互碰撞和融合是內在的規律,而核心應該落在社會個體的自律、自覺和對德行的遵從。
法律在與其他事物交融與碰撞中不斷發展和完善,對人類的法制建設和社會和諧有著重要影響。在法律還沒有產生之前,人們依靠社會習俗、習慣來規范行為。法律是建立在社會道德的基礎上而發展起來的,故二者的產生有母子衍生的關系。在當今的社會狀態下,法律與道德相輔相成的關系基本不會改變。孟子曾經說「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其原因就在於此。
(2)道德與法一線擴展閱讀:
道德和法律的作用:
道德是人們內心的行為准則,通過人們的內在意識影響人們的行為,需要人們自覺自願地遵守,不具強制性。而法律是社會強制性的規范准則,是以國家強制力為後盾施行於社會的行為規范。法律作為最低限度的道德,本身應當具有善的意旨,是人們應當遵守的起碼價值標准。
在社會價值標準的考量中,以國家強制力保障實現的那部分就是法律;依靠個人的內心期待實現的那部分就是道德。
國家治理過分強調剛性規制,社會就會變得死氣沉沉,也容易產生來自底層的反抗;而過分專注於柔性指引又會使治理國家的方案難以落實,使整個社會喪失合理的預期,最終也將很難獲得進步;因此,剛柔相濟才是最好的選擇。所以,法律與道德不能分道揚鑣,更不能相互對立,而應當相互補充、渾然交融。
㈢ 河北省是否將給道德與法治一線老師提高待遇
河北省是否將給道德與法治一線老師投待遇河北省是否將給道德與法治一線老師投待遇
㈣ 法律與道德的相同點和異同點
1、法律和道德的相同點:
都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
2、法律和道德的不同點有:
(1)產生的起源不同
法律是由國家制定和認可的,由享有立法權的立法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並頒布。
道德是人類受到後天的宣傳教育及社會輿論的長期影響而逐漸形成的,自覺遵從主流行為規范的心理意識。
(2)執行的制度和力度不同
法律是依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代表國家意志的行為規范。
道德是依靠良好的習慣和良心來促使人們自覺遵守的一種行為准則。
(3)對違反者的處罰不同。
對於違反法律的行為,是通過行政處罰或刑法處罰;而對於違反道德的行為,只會受到社會輿論的譴責和良心的譴責。
(4)道德與法一線擴展閱讀:
1、法律是一種國家意志,它的實施就由國家強制力來保障。法律所規定的權利和義務是由專門的國家機關以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國家的強力部門包括軍隊、警察、法庭、監獄等有組織的國家暴力。
法律還具有普遍性,即法律所提供的行為標準是按照法律規定所有公民一概適用的,不允許有法律規定之外的特殊,即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旦觸犯法律,便會受到相應的懲罰,對其教育,改良。
法律規范不同於其他規范的另一個重要特徵是它的嚴謹性。它由特殊的邏輯構成。構成一個法律的要素有法律原則、法律概念和法律規范。每一個法律規范由行為模式和法律後果兩個部分構成。違反了相關的法律,就必須承擔相應的後果。
2、道德屬於倫理學范疇,其題材是人的活動或實踐,其目的是人的幸福。道德定律不是一個百分之百確定的定律,這是由於道德定律對應的題材本身的不確定性造成的。
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觀念,沒有任何一種道德是永恆不變的。
具體來說,不可以強求古人遵循今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小孩遵循成人的道德,不可以強求女人遵循男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窮人遵循富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發展中國家遵循發達國家的道德。
㈤ 法律與道德的關系
道德與法律是相互聯系的。兩者是相輔相成、相互促益、相互推動的。其關系具體表現在:
1、法律是傳播道德的有效手段。道德可分為兩類:第一類是社會有序化要求的道德,即一社會要維系下去所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的道德」,如不得暴力傷害他人、不得危害公共安全;第二類包括那些有助於提高生活質量、增進人與人之間緊密關系的原則,如博愛、無私等。
法律分析:道德與法律是相互聯系的。兩者是相輔相成、相互促益、相互推動的。其關系具體表現在:
1、法律是傳播道德的有效手段。道德可分為兩類:第一類是社會有序化要求的道德,即一社會要維系下去所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的道德」,如不得暴力傷害他人、不得危害公共安全;第二類包括那些有助於提高生活質量、增進人與人之間緊密關系的原則,如博愛、無私等。
2、道德是法律的評價標准和推動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補充。第一,法律應包含最低限度的道德。沒有道德基礎的法律,是一種「惡法」,是無法獲得人們的尊重和自覺遵守的。第二,道德對法的實施有保障作用。「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執法者的職業道德的提高,守法者的法律意識、道德觀念的加強,都對法的實施起著積極的作用。第三,道德對法有補充作用。
3、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況下會相互轉化。一些道德,隨社會的發展,逐漸凸現出來,被認為對社會是非常重要的並有被經常違反的危險,立法者就有可能將之納入法律的范疇。反之,某些過去曾被視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為,則有可能退出法律領域而轉為道德調整。
總之,法律與道德是相互區別的,不能相互替代、混為一談,也不可偏廢,所以單一的法治模式或單一的德治模式不免有缺陷;同時,法律與道德又是相互聯系的,在功能上是互補的,都是社會調控的重要手段,這就使得德法並治模式有了可能。
通俗點說,「法律」具有國家強制力,如果違反了,就會受到懲罰;而「道德」是一種約定俗成的「情和理」,即使違反了,或者是做錯了,不會受到強制的懲處,頂多是來自社會輿論和您自己內心的譴責。
再或者說,「道德」是一種教人向「善」的道義,一般不以書面形式存在;而「法律」則是對「惡行」的懲罰,必須以書面形式並且向全社會公布。
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道德標准,同一國家不同地區也會有不同的道德標准;同一個人在他的不同年齡階段對道德的理解也會存變化。而法律是以國家名義制定的,一般全國通行,標准一致。
法律依據:法律是全體國民意志的體現,國家的統治工具。由享有立法權的立法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並頒布,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規范總稱。包括基本法律、普通法律。法律部門,包括1、憲法,2、法律,3、行政法規,4、地方性法規,5、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憲法是高於其它法律部門(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國家根本大法,它規定國家制度和社會制度最基本的原則,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國家機構的組織及其活動的原則等.法律是從屬於憲法的強制性規范,是憲法的具體化。憲法是國家法的基礎與核心,法律則是國家法的重要組成部分。法律可劃分為基本法律,如刑法,刑事訴訟法,民法通則,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刑事訴訟法、行政法、商法、國際法等。普通法律,如商標法、文物保護法等。行政法規,是國家行政機關(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的行政規范的總稱。
道德是以文明為方向,以禮義廉恥忠孝節悌為核心內容的一種社會主流價值觀下的非強制性約束法則。
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順理則為善,違理則為惡,以善惡為判斷標准,不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
道德是指以善惡為標准,通過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的行為,調整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行動規范的總和。道德作用的發揮有待於道德功能的全面實施。道德具有調節、認識、教育、導向等功能。與政治、法律、藝術等意識形式有密切的關系。
中華傳統文化中,形成了以仁義為基礎的道德
㈥ ccTⅤ12社會與法一線幾點開始
首播時間:19:24,重播時間:23:14 次日7:55 14:48。
中央電視台社會與法頻道(頻道呼號:CCTV-12,簡稱:央視社會與法頻道或央視十二套)是以社會、道德、法律為主要內容的電視頻道,於2002年5月12日開播。
2002年5月12日,中央電視台西部頻道開播。2004年12月28日,CCTV-12頻道呼號由「中央電視台西部頻道」改為「中央電視台社會與法頻道」。2014年1月1日,中央電視台社會與法頻道高清頻道通過中星6A衛星播出,開始了高清、標清同播。
社會評價
中央電視台社會與法頻道,開拓了社會建設、社會服務、社會進步的內容資源,增強普法、關注民生、強調服務。
中央電視台社會與法頻道堅持法制宣傳以人為本的原則,以普通大眾和關注中國法制進程的社會民眾和對法制文化有特殊興趣的人群為其受眾,確立大眾為主,兼顧分眾的傳播策略,著重突出法制節目的人文關懷精神,重視人的表述、人的呼聲、人的命運,並將其與法律的規范發展有機結合。
中央電視台社會與法頻道作為國家級法制類專業頻道,堅持專業定位,打造權威法治平台、援助公益平台,將公正、公益的理念和追求貫穿於每一檔節目之中,並始終以踐行媒體責任為己任。
㈦ 論述法律與道德之間的關系
一、聯系:
1、相互制約
法律是通過立法、實施並強制執行的, 以此來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 而道德則是通過科學、正確的評價, 推動法律的廢除、修改以及實施等。制約道德或者不道德的行為, 都不會超越社會基本秩序的許可范圍。
2、在內容上相互滲透, 相互重疊
在法律規章制度中, 會存在一些道德條款, 同樣的, 在道德規范中, 也會有一些具有法律性質的條款。
法律中的很多規章制度都是通過道德規范演變而來的, 其中蘊含著道德精神;同樣的, 在道德規范中, 也存在著很多具有法律性質的條款。尤其是在價值層面上, 兩者之間更是存在著密切的聯系。由此可知, 兩者之間是相互滲透、相互重疊的。
3、在地位上相互轉化, 相互吸收
法律和道德兩者之間的根本目的是相同的, 都是保障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具體來說, 道德是法律的基礎, 道德規范中所規定的, 在法律中也會有所體現, 這也就體現了道德法律化的結果, 可見, 兩者是相互吸收的。
4、在實施過程中相互作用
法律和道德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是相互作用的。在社會的發展中, 法律和道德在維護社會穩定方面均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 法律應是以道德為基礎的, 切不可認為法律是萬能的。因此, 只有將法律和道德兩者進行有機的融合, 才能更好地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
二、區別:
1、產生的時間不同
據史料記載, 法律最早產生於奴隸社會, 在當時, 人類經過不斷地發展, 逐漸進入到了私有制經濟時期, 統治階級為了更好地維護自身的利益, 就產生了不成熟的法律體系。道德的產生最早可以追溯到人類的產生, 可以說有了人類就有了道德, 例如:最初的宗教等等。
2、表現形式不同
法律是由國家立法機關強制制定、實施並執行的, 具有嚴格的程序性, 從而就使得法律具有強烈的穩定性和權威性。而道德則是社會在潛移默化的發展過程中悄然形成的, 道德並沒有具體的表現, 它是通過一個人的內心來影響一個人的行為規范的。
3、調整范圍不盡相同
法律是對人的行為規范進行調整、規定, 並不涉及人的思想限制。而道德則更加全面, 對人的行為規范、思想等方面均進行了科學、合理的調整, 在這其中, 更加註重對人的思想方面進行調整, 進而調整人的行為。
4、作用機制不同
法律是通過國家強制實施的, 若人違法犯罪, 就會依法受到處罰。而道德則是依靠社會輿論的力量來譴責的。一個人的道德品質怎麼樣, 和法律並不相關。
5、內容不同
法律以權利和義務為主要內容, 兩者是相等的, 沒有無權利的義務, 更沒有無義務的權利。而道德則不同, 道德更注重對義務的強調, 對於權利的涉及少之又少,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 兩者之間的內容是存在一定區別的。
(7)道德與法一線擴展閱讀:
法律的門類
1、法律最初指國內法,只在一國主權范圍內適用。隨著國家間交流的頻繁,國際法也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重視。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下,國際法和國內法常常發生沖突,也隨著沖突逐漸彼此協調。
2、雖然所有的法律體系處理的議題通常都是很類似甚至是一樣的,不同的國家對於各種法律的分類和命名上通常都會不同。
3、最一般的區分為與國家密切相關的「公法」(包括憲法、行政法和刑法)和規范私人間權利義務關系的「私法」(包括合同、侵權行為和物權法)。
4、在大陸法系中,合同法和侵權行為法屬於債法的一部分,信託法則在法令制度或國際公約下運作的。國際法、憲法、行政法、刑法、合同法、侵權行為法、物權法與信託法被視為「傳統核心課題」,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可能更為重要的課題。
㈧ 你認為一線道德與法治老師可以研究什麼
常態課的質量問題。原因:
1、一線老師平時上課,絕大部分是常態課。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到2020年中提出,要把教育資源配備和學校工作重點集中到強化教學環節、提高教育質量上來。所以常態課的質量問題,已經成為課程與教學改革的核心課題之一。
2、而上好每一堂小學道德與法治常態課,是廣大一線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也是其生存和發展的主要途徑,更是立德樹人的重要途徑,實現教育事業實現內涵發展的必然要求。
3、這是廣大教學一線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及相關工作者,共同關注的一個非常有適用價值的、廣接地氣的重要課題,而經過多方閱讀資料和網路查閱,到2017年6月3日,進行小學道德與法治高效常態課堂研究幾乎沒有不排除網上、報刊中還沒有公布的,所以准備此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