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網路言論自由立法

網路言論自由立法

發布時間: 2022-09-24 08:59:28

Ⅰ 關於網路隱私的法律條文.

2010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正式實施,該法第36條對互聯網侵權責任有專條規定版:權
第三十六條網路用戶、網路服務提供者利用網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網路用戶利用網路服務實施侵權行為的,被侵權人有權通知網路服務提供者採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網路服務提供者接到通知後未及時採取必要措施的,對損害的擴大部分與該網路用戶承擔連帶責任。

網路服務提供者知道網路用戶利用其網路服務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未採取必要措施的,與該網路用戶承擔連帶責任。

該法律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公民的隱私權,從立法來講,該法案明確了侵權的法律責任及承擔責任的方式,是公民民事權利保護的重大進步。然而,我擔心的是模糊地規定互聯網用戶和網路服務提供者對公民言論自由的濫用負「連帶責任」,不僅約束了公民言論自由權利的行使,同時也限制了網路平台作為公共領域的合法權利。

現實中,有些貪官利用自己職權,想方設法地向互聯網服務提供者施加壓力,讓他們刪貼;有些不法企業為了自己的利益,採用各種手段,要求網站刪除對他們負面的貼子。此條款的規定,可能被這些別有用心的不法分子利用。

Ⅱ 網路無疆言行有界,我們應該怎樣正確行使權利

網路無疆言行有界,正確行使言論自由的權利:


1.不得利用言論自由來侮辱、誹謗他人;


2.不得利用言論自由教唆、煽動他人實施危害國家安全、破壞民族團結、擾亂社會秩序的行為。誰公開發表了有損於他人、有損於公共利益的言論,誰就要對言論後果負責。

Ⅲ 網路言論自由的法律思考

下面是我整理的網路言論自由的法律思考的論文,歡迎各位法學畢業的同學借鑒哦!

摘 要 網路言論作為言論在網路空間的自然延伸,使其兼具傳統意義上的言論和網路的雙重特性。網路言論的這些特點使公民在行使其權利時易發生權利的濫用,這主要以侵權為表現形式。權利的濫用必然導致對國家、社會、集體和他人權益的侵害。本文主要從網路言論的現狀作為出發點,試圖網路言論自由的概念及其特點有較深入的分析,只有在對網路言論自由概念有了深入了解的基礎上,才能夠正確客觀地認識網路言論自由及其對於社會發展的意義。

關鍵詞 言論自由 表達自由 網路 權利沖突

網路技術的迅猛發展,給人類的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自從有了網路人們便有了更多的自由空間,人們可以在各種BBS、論壇上暢所欲言,無所顧忌。然而,網路在給人類帶來前所未有的繁榮、便利的同時,也打破了時間、空間的界限,它給數百年來人類形成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帶來了極大的沖擊,在無意或者有意間導致了對國家、社會、集體和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及權利造成侵害。於是就有人認為,對於網路言論要嚴加限制,不能讓網民隨便發言,否則就會侵犯別人的權利。針對這種看法,筆者不禁有了疑問,讓人既愛又恨網路言論自由到底是什麼?是否需要對其限制?該如何限制?本文將從網路言論自由的概念入手,並對網路言論自由的積極和消極影響進行分析,最後提出對網路言論自由的保障及限制措施提出一些建議。

一、網路言論自由的界定

自由,它不僅是一個哲學或政治學意義上的概念,而且是一個法律概念。法律上所說的自由是「人的權利,即自由權」 ,具體到本文的網路言論自由概念上,是指人通過網路工具(或途徑)表達自己觀點或看法的權利。在弄清網路言論自由的概念之前,筆者就一組概念進行釐定,即言論自由與表達自由的概念辨析。有人認為,表達自由就是指的言論自由,兩個概念是可以互換的;且一般人經常對這二者混同使用 。但是二者還是存在區別的,筆者認為尤其在進行學術討論時應將二者進行嚴格界定。

首先,我們來看錶達自由的概念,在英文中用freedom of express表示。有人認為它是「公民享有的受法律規定、認可和保障的,使用各種媒介手段與方式公開發表、傳遞自己的意見、主張、觀點、情感等內容而不受任何他人或組織干涉 限制或侵犯的權利 。」這種意義上的表達自由不但包括傳統意義上的言論自由,還包括出版自由,遊行自由結社自由等。著名法學家郭道暉認為表達自由中的「表達」形式是多樣化的,「不限於由語言、文字形成的言論,還包括象徵性語言……以及其他某些表達內心意願的行為等等 」。這兩個定義說明,言論只是表達方式的一種,而不是全部。

其次,我們來看言論自由的概念,其用英文表示為freedom of speech。它是指公民根據自己的意願自由地發表言論的權利。比如說話,在紙上寫文章等都是形式言論自由的表現。英國《牛津法律大辭典》將言論自由定義為「公民在任何問題上均有口頭、書面、出版、廣播或其他方法發表意見或看法的自由 。」

從以上定義對比可以看出,表達自由和言論自由二者有重合的部分,言論自由「是表達自由的主要形式和基礎,是所有其他形式的表達自由不可分離的核心和母體 。」且表達自由的范圍要大於言論自由,表達的形式多於言論的形式,言論自由包含於表達自由。

在弄清言論自由和表達自由的概念之後,具體到本文的主題,即我們在使用概念時是用網路言論自由好,還是用網路表達自由合適?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筆者認為用網路言論自由較為合適些。這是因為,前面分析到,表達自由不但包括言論、出版等自由,還包括遊行集會等自由,而公民能通過網路這一途徑行使地表達自由,僅包括與語言、文字等形式相關的自由;對於遊行集會等表達自由,公民則無法在網上行使。若簡單地使用「網路表達自由」這一概念,則會出現概念與概念所體現的內容不相符的情況,所以本文採用「網路言論自由」這一稱法,使得網路言論自由的概念與所述內容相匹配,不至於使之范圍過寬而不利於討論。

因此,本文所稱網路言論自由,是指公民有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根據自己的意願通過網路這一途徑使用語言、文字等形式表達自己觀點或者看法的自由 。

二、網路言論自由的兩面性

言論自由是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其對公民意識的提高、國家的穩定、社會的發展等有非常重要作用。本文所要討論的是,網路言論自由作為言論自由的特殊形式,網路這一工具使其具有了傳統意義上的言論自由所不具備的作用或者功能(或者說傳統意義上的言論自由雖然有此功能作用,但是網路言論自由能將這一功能或作用發揮第更好)。比如,網路的虛擬性以及傳播迅速性等特點使得言論的影響范圍不易控制。根據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2010年發布的《第25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稱,我國的網民規模已達到3.84億 ,由此可見網路公民的言論對社會、國家、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而網路言論的這些特點有好也有壞,本文所討論網路言論自由的兩面性,就是指其消極影響和積極影響。

1.網路言論自由的消極影響

網路言論自由的消極方面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對於個體權益的影響,另一個是對社會秩序的影響。

(1)網路言論自由會造成對他人權益的侵犯

近年來,我們經常聽到一個詞――人肉搜索,就是人們利用網路這個平台,可以通過他人的人力來找人、找物、回答問題等網友之間的互動活動。這一活動作為一種公民言論自由在網路上的表達在網民的網路生活中比較常見,然而由於網路的虛擬性,網民在搜索時很少注意對他人信息、隱私的保護,這就使得人肉搜索經常伴隨著對其他公民權益的侵害,這主要表現為對他人名譽權及隱私權造成侵害。在2009年5月份發生的「杭州七十碼事件」中,有網友稱肇事者胡斌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找了一個替身,並出示各種證據證明這名替身的存在,一時間網路輿論壓力直指杭州公檢法司等機關,網友們也開始人肉搜索這個替身……事實最終證明替身是不存在的,是有人捏造的,而網友們的人肉搜索給所謂的「替身」的正常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困擾。作為法律上的'人,每個公民的自由都是相等的,若某人的自由多一分,則其他人的自由就少一分。

(2)網路言論自由會對社會秩序造成不良影響

由於目前我國正處於轉型期,公民比較關注官員貪腐、公權力的行使等問題,個別人利用人們對這些問題關注編造一些虛假信息,鼓動人們的情緒,進而擾亂正常的社會秩序。近些年來,網路群體性的事件頻發,在一些事件中,問題本身並不嚴重,但是事件通過網路被擴大化了,進而對社會秩序造成不良影響。2011年3月11日,日本由於大地震而發生核泄漏,核輻射影響周邊各國,網路上傳食用碘鹽可以預防核輻射,於是國內民眾開始瘋狂搶購碘鹽,商販也借機囤積碘鹽以期謀取暴利,一度造成國內大小超市碘鹽脫銷,這嚴重干擾了人們的生活秩序。在類似的事件中,網路言論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2.網路言論自由的積極影響

(1)網路言論自由可以對政府的公權力進行監督,遏制貪腐

由於受官僚作風及「官本位」思想的影響,我國公權力在行使時很少受到約束,有時甚至肆無忌憚,城管暴力的執法、地方政府暴力拆遷等現象目前在我國普遍存在,而人大機關作為權力監督機關其對行政權的約束是有限的,而目前我國司法機關存在司法不公、貪腐等現象,這又使得行政權的另一個約束力不起作用或者起的作用不大。這兩個權力制約力量的式微,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網路輿論監督的興起與強大。2009年的「周久耕事件」,2011年的中石化廣東分公司天價酒事件,等等。這些都是通過網路言論反腐的結果。前面提到我國現在網民的數量是龐大的,這些網民在網路上言論的影響力也是巨大的,政府在決策時不得不考慮到網路上的民意,這樣公民和政府之間通過網路這個途徑進行互動,使得公權力的行使更加謹慎,進而減少公權力的濫用,以及遏制貪腐現象。

(2)網路言論自由可以釋放社會壓力,維護社會穩定

由於目前我國權力濫用、貪腐貪腐等問題嚴重,人們對這些現象深惡痛絕。老百姓積蓄了大量的怨氣,如果不及時釋放出去,很可能造成社會的不穩定。召公對周厲王說:「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比多,民亦如之 。」如何能排除人們心中的怨氣及不滿,除了對貪腐進行懲治,及對公權力國家機關進行制度改革之外,網路言論的自由是目前釋放社會壓力成本最小,效果最好的方法。而事實上確實如此,網路言論自由使得民意得以自由表達,排解不滿情緒,這有利於社會的穩定。

(3)網路言論自由可以促進民主

民主的主旨是自由、平等。在沒有網路的時候,公民發表言論所波及的范圍是很有限的,公民與公民之間的觀點看法也無法進行充分及時有效的溝通,往往因為信息的不對稱導致權利的不對稱;而網路為公民參與公共事務的討論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在這個空間里,允許各種聲音的存在,任何人都是平等的,人們可以平等地、自由地交流信息、探討問題、發表對政府行為的觀點看法;「兼聽則明,偏信則暗」,這些自由的言論無論對公民來說還是對政府來說都是有益的,網路言論的這種平等、自由精神就是民主的,這對於沒有網路的時代無疑是一種進步。

三、網路言論自由的保障及限制

人們經常把網路比作一把「雙刃劍」,既有好的一面,又壞的一面,網路言論亦是如此。從網路言論自由的消極影響及其積極影響可以看出,我們既需要對其加以限制又需要對其進行保護。

筆者認為,對網路言論自由的限制和保護是相對的,不能僅僅對網路言論自由進行限制,否則會影響和限制其積極作用的發揮。那麼如何保護網路言論自由呢?筆者認為,網路言論自由的限制和保護是相對的,若限制的過多了,公權力部門就會借法律知名打壓公民的網路言論自由,這就不是對網路言論自由的保護了。對於公民等私主體來說,法不禁止即自由,而對於政府等國家機關來說,法無明文規定即禁止。這也就是說,保護公民的網路言論自由就是要謹慎的對網路言論加以限制。

因此,對於網路言論的限制筆者認為應該從三個方面入手:

首先,應該從技術層面對網路言論進行限制,針對一些危害國家安全、民族歧視等言論,通過過濾等技術使這些言論得到限制。

其次,進行法律的宣傳教育,增強公民的法律意識,加強網路行業的自律,使得公民認識到在網路上發表言論是有可能侵犯別人權益的,侵犯了別人的權益是要負法律責任的。

最後是從法律層面進行規制,即完善現有的法律法規,增加關於網路言論自由的相關規定。目前我國關於網路言論的限制沒有系統的立法,有人認為全國人大應該制定一部系統的法律來規范網路言論,筆者認為,系統的立法是沒有必要的。這是因為,網路言論自由屬於憲法中言論自由,並且若因網路言論而引起的糾紛,根據問題的嚴重程度,可由我國的民商事法律、行政法律、刑事法律依次解決,僅需對這些完善相關的網路言論的就可以規范網路言論自由,我們不能因為一有新事物、新問題的出現就想到制定新的法律,應該盡可能的在現有的法律體系內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

Ⅳ 對於網路言論有什麼法律

對於網路言論的相干法律有:

1、《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條規定,捏造並散布虛偽事實,損害他人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給他人造成重大損失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2、《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規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

(一)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500次以上的;

(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親屬精神失常、自殘、自殺等嚴重後果的;

(三)二年內曾因誹謗受過行政處罰,又誹謗他人的;(四)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此外,一年內多次實施利用信息網路誹謗他人行為未經處理,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轉發次數累計計算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定罪處罰。

(4)網路言論自由立法擴展閱讀:

1、2013年,中國最新司法《解釋》規定,利用信息網路誹謗他人,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500次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246條第1款規定的「情節嚴重」,可構成誹謗罪。該司法解釋子2013年9月10日起實施。

2、一般來說,中國有關網路誹謗的民事侵權成立,須具備以下兩個要件:

(1)要有損害行為。就是指行為人為通過網路傳播了有損特定人名譽的文字、圖片或語言。

(2)行為人主觀上存在過錯。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兩種形式。行為人明知傳播內容必然或可能會對他人名譽造成損害卻希望和放任結果發生的,為故意。行為人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損害他人的民事權利但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雖然已經預見但輕信能夠避免,結果導致他人的名譽受到損害的,為過失。

Ⅳ 如何規制網路中言論自由對隱私權的侵害

首先,要在法律中明確規定隱私權的概念和范圍,及侵犯隱私權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同時明確隱私許可權制的法定情形,明確普通公眾與公眾人物隱私權的不同保護規則。
其次,大力加強網路文明建設,樹立對隱私權尊重的普遍意識。
再次,網路服務商應加強行業自律和技術手段研究,採取技術手段防止、避免、減少言論自由對個人隱私權的侵害。同時網路服務商應重視對隱私權的保護,對當事人提出的要求刪除侵害隱私權的網頁內容及時處理。
最後,在法院司法實踐中,正確平衡言論自由與個人隱私權的關系,既保護公民合理的言論自由,又保護涉及普通公眾基本人格尊嚴的隱私權。在公眾人物隱私權與言論自由相沖突的情形下,對言論自由較為傾斜;而對於普通公眾隱私權與言論自由相沖突時,則應更多地保護公民隱私權。

Ⅵ 關於美國的網站法律

簡單說,你要注意:

1、伺服器在美國,美國任何一個法院根據長臂管內轄原則都對你的行為容有管轄權

2、你提供軟體下載,但是沒有說明是什麼性質的軟體,如果涉及侵權,除了民事賠償責任外,還有刑事責任。美國的刑事責任絕對跟中國不一樣,對於知識產權的處罰相當嚴格,一旦有軟體公司針對你進行刑事追訴,美國法院絕對會認真對待。所以千萬小心不要侵犯軟體著作權。

3、光在下載頁面上註明「僅供學習參考,請於下載後24小時內自覺刪除」這類話,是免除不了你的任何責任的。

4、不要認為你即使觸犯美國刑事責任,只要不去美國就沒有事情。一旦美國法院簽發逮捕令,在任何一個與美國有引渡或司法協助條約的國家,當地警方都可以逮捕你。

5、所以,如果你的網站業務量大的話,建議你必要時咨詢美國當地律師,或者可以咨詢你當地的外國律師辦事處中的美國律師。

Ⅶ 目前我國法律對網路言論自由的管制情況

普通人有不當言論無非就是論壇發言被刪、號被封、被關小黑屋被警告,頂天了治安拘留15天。

身負專業知識,敏感事件當事人、能造成一定影響力的人如記者、法官、律師、官員或者明星不當言論則會被封殺、污名化,甚至接受調查而負刑事責任。

Ⅷ 有人認為,網路是自由的,網民言論不受約束。請用《政治生活》的知識評析這一觀點

這一觀點是錯誤的。(1)我國憲法規定,公民有言論自由。但言論自由不是無限制的絕對自由,濫用言論自由是法律不允許的。(2)公民的權利與義務是密不可分的。公民在行使自己的言論自由權利時,要尊重他人權利;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行使權利;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權利。

Ⅸ 網路言論的尺度限制是怎樣的

言論自由是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它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在很大程度上,人類社會前進的每一步都與言論自由密不可分。互聯網時代給社會政治領域帶來了許多根本性的變革,言論自由在互聯網時代中被賦予了許多新的內涵。如何限制網路言論的危害,又不會影響公民言論自由權的行使,如何在國家公權與公民私權、本人言論自由權與他人私權的博弈中尋找一個平衡,本文試圖通過對網路言論自由限制的討論解決這些問題。文章的第一部分闡述的是網路言論自由的一般理論,首先由言論自由引入網路言論自由,然後分析網路的特點以及網路表達的特徵,從而得出網路言論自由的概念,接著分析網路言論自由的功能,最後歸納介紹普通網民的四種網路言論表達方式。文章的第二部分主要探討了網路言論自由限制的正當性。在這一部分先從網路言論自由限制的法理基礎談起,然後分析網路言論自由的負面價值與危害性,接著分析網路言論自由與其他權益的沖突,最後歸納出限制網路言論自由的兩個正當性理由。文章的第三部分的主題是網路言論自由限制的原則、手段和方法。這一章首先從限制網路言論自由的基本原則談起,然後討論網民四種表達方式的限制尺度的差異,最後通過對美國與德國網路言論限制的比較分析,得出了一些我們可以借鑒的經驗。文章的最後部分對「人肉搜索」、網路誹謗以及「綠壩」軟體等有關網路言論自由的熱點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

熱點內容
公司法律風險解決方案 發布:2025-01-18 14:45:04 瀏覽:605
兩項新民法 發布:2025-01-18 13:43:27 瀏覽:491
民法115條 發布:2025-01-18 13:40:23 瀏覽:128
人民法院錯案追究 發布:2025-01-18 13:21:33 瀏覽:81
治安處罰條例新 發布:2025-01-18 12:48:20 瀏覽:573
佔用紅樹林保護區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8 12:14:06 瀏覽:15
北京刑事沒輸過律師 發布:2025-01-18 12:09:11 瀏覽:643
司法所法律援助與扶貧 發布:2025-01-18 11:55:00 瀏覽:887
黑子林律師 發布:2025-01-18 11:23:10 瀏覽:354
三大訴訟法的證明對象 發布:2025-01-18 11:10:53 瀏覽: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