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與幸福

道德與幸福

發布時間: 2020-12-17 12:44:15

⑴ 幸福和道德之間有一致性嗎

我覺得幸福和道德之間還是有一致性的。幸福與道德密切相關,但幸福與道德之間的關系令人困惑。社會上有許多好人沒有幸福的現象。還有一句民間諺語說「好人不長壽」。幸福和道德之間是什麼關系? 首先,道德是幸福的重要組成部分。 道德是人類自我實現的一部分。道德顯示人性的善良和狀態。道德人格直接反映了個人生活的目的和意義。幸福來自於在生活中展現自我的滿足感。道德本身是生命本質的體現。

如果一個人不擇手段地獲得了權力,即使他生活得很好,說他很幸福總是很遺憾的。因此,盡管幸福是我們生活的最終目標,但我們在生活中以尊嚴和不屈不撓的精神生活,這是生活的基礎。因此,當我們談論幸福時,我們必須與道德聯系在一起。只有這樣,我們的生活才能更完整,更值得過上幸福的生活。所以我覺得幸福和道德之間還是有一致性的。

⑵ 為何說道德是人生幸福的源泉

聖人雲:「人無德,天災人禍;地無德,萬物凋落;天無道,地裂天崩,蒼穹盡空。」

老子的《道德經》,短短五千言,卻世代傳誦影響至今。

「缺德」、「損德」、「積德」等,老人總是用這樣的理念教育自己的子孫,我們哪個不是在這樣的傳統氛圍下成長的?但不知從何時起,周圍的人熱衷於金錢,一切都用金錢來衡量,談論起道德,也是說那「德」值多少錢。

人與人之間的真誠、善良和寬容日漸冷漠,真是「人人相見如敵,事事都難如意」,有的人甚至以「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如今,不能說我們的物質生活不豐富,可以說,只要有錢,可以盡情地享受、放縱自己,但這樣就幸福嗎?問過許多人,答案是否定的。

僅僅能滿足自己的一時慾望,卻滿足不了內心那份渴望寧靜、祥和與愛的感受。

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社會,面對層出不窮的生活煩惱,面對爾虞我詐的勾心鬥角,現代人在享受物質的同時,在心靈上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壓力。

何去何從?是金錢第一,還是誠信重要?是手段第一,還是道德重要?有這樣一樣故事很有含義:

有一次,一個印度人看見一隻蠍子掉進水中團團轉,他當即就決定幫它。

他伸出他的手指捉它,想把它撈到岸上來。

可就在他的手剛夠到蠍子的時候,蠍子猛然蜇了他一下。

但這個人還是想救它,他再次伸出手去試圖把蠍子撈出水面,但蠍子再次蜇了他。

旁邊一個人對他說:「它老這么蜇你,你還救它干什麼?」

這個印度人說:「蜇人是蠍子的天性,而愛是我的天性。

我怎麼能因為蠍子有蜇人的天性就放棄我的天性呢?」

不要放棄愛,不要放棄你的美德,哪怕你周圍的人都要「蟄」你!

也許很多人會覺得那個印度人未免有些傻,那是因為他們只看到了事物的一面,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得失,然而當人人都因為別人的不義而放棄或降低道德的底線時,我們每個人從這個越來越沒有誠信的社會環境里得到的回報將會是什麼呢?我們左右不了別人,但能夠改變自己。

如果一生中因為我們每個人的善良而改變了曾經交往過的十個人的話,那麼那十個人又用自己的善行影響十個人,那麼這個世界能不變得美好嗎?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應該把她變得更美好,只有信守心靈中的那份善良才會給我們帶來真正的光明,只要遵守道德才會給我們帶來真正的幸福。

也許我們沒有金錢,也許我們沒有財產,也許我們沒有學問,也許我們沒有權勢,但只要我們擁有高尚的靈魂,擁有精神財富——真誠、善良、寬容、盡職盡責,無論是誰,都能贏得人們的尊重,都能擁有幸福的人生,古往今來,莫不如此。

⑶ 發個道德與幸福的關系的論文

人的幸福與道德的關系是理論和實踐領域中的古老問題,其核心在於如何解決道德與人的幸福的不一致問題,尤其是二者之間的沖突,即德福沖突問題。它在本質上是一個公正問題,是一個應該按照德行分配或享有幸福的問題。 綜觀先哲們的論述及基於現實生活的思考,得出幸福的涵義:幸福是在一定社會經濟關系和歷史環境中,在創造物質生活條件和精神生活條件的實踐中,對一生具有重要意義的需要、慾望、目的得到實現的心理體驗。依照需要、慾望、目的的類型,把幸福劃分為物質幸福、社會幸福、精神幸福、利己幸福、利他幸福、過程幸福、結果幸福等。幸福不是一種天賦的觀念,也不是人們的意識和情感所固有的,其觀念來源於社會生活,實現條件是由社會的經濟關系所提供的。 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要使社會安定,秩序正常,除法制手段外,還有道德手段,從古今中外道德的發展變化中得出倫理學界較為接受的道德定義:道德是人們在社會生活實踐中形成的關於善惡是非的觀念、情感和行為習慣,並依靠社會輿論和良心指導人格完善與調節人與人、人與自然關系的規范體系。道德規范和德性是道德的兩種基本形式。 人的幸福與道德的關系並不存在一一對應的...網址 http://dlib.cnki.net/kns50/detail.aspx?filename=2006144011.nhdbname=CMFD2006filetitle=%E8%AF%95%E8%AE%BA%E4%BA%BA%E7%9A%84%E5%B9%B8%E7%A6%8F%E4%B8%8E%E9%81%93%E5%BE%B7%E7%9A%84%E5%85%B3%E7%B3%BB

⑷ 道德與幸福之間有無一致性為什麼

以老子的觀點是這樣的:

人之性稱之為「德」,天之性稱之為「道」。徳道合內一就是天人合一了容,天人合一才是最大的道德。修人道合天道,守天道修人道,先言人再言天,人道不滿天道遠矣。一個行人道守天道的人也就稱得上是得道之人了。

以道為本,以德為先,天人合一就是「德」和「道」的結合。

「德」的本意為順應自然,社會,和人類客觀需要去做事。不違背自然發展,去發展自然,發展社會,發展自己的事業。德指內心的情感或者信念,用於人倫,則指人的本性、品德。「德」包括忠、孝、仁、義、溫良、恭敬、謙讓等。

「道」是在昭示一切,德是在承載道的一切。大道無言無形,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只有通過我們的思維意識去認識和感知它,而德,是道的載體,是道的體現,是我們能看到的心行,是我們通過感知後所進行的行為。

如果沒有德,我們就不能如此形象地了解道的理念,這就是德與道的關系。天地萬物之自然為「道」,而各種事物所得之自然為「德」。對人而言,便是品德。

⑸ 道德與幸福有關系嗎

什麼是道德?因為人的本性是不滿足,人們最終的追求是幸福,所以道德就是為了維護我們的幸福而逐漸約定俗成的一些行為規范。按照這個定義,陳景潤求證哥德巴赫猜想,聶文濤解析穀物保護曲線,都是一種職業道德和個人對幸福的追求。
從物質和意識的領域來理解,信仰就是一種意識,道德就是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

⑹ 幸福與道德的關系

幸福是主觀感抄受,道德是社會要求。

⑺ 幸福與道德的關系

道德和幸福之間還摻雜著意識的因素。

人的道德素養的高低往往取決於自身品質、家內庭環境、教育程度諸如此類容。通常來講,高尚道德的培養需要堅強的意志,而道德的提高又反作用於意志的增強。

(7)道德與幸福擴展閱讀:

道德與幸福本是兩個不同走向的形態,只是其中千絲萬縷的如藕斷絲連般的相交讓人不得不細細思考。有人說:有德之人未必有福,有福之人未必有德。這樣的說法既是形而上的,又是錯誤的。錯誤表現在沒有深入地去認識道德與幸福的本質關聯。

馬克思說: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第一性,意識是第二性。道德與幸福都是由物質衍生出來的意識,共同存在,並且相互影響,但據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來分析,兩者之間的關系錯綜復雜,所以,上述說法有其局限性。

⑻ 如何看待教師職業道德與教師幸福的關系

我們知道,教師職業道德是教師在自己的教育勞動中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以及通過這一規范的遵守所表現出來的修養水平;教師的幸福就是教師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自由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的一種教育主體生存狀態。
將教師德福關系可以一分為二地看:
1、幸福與德行的一致
第一,從總體上說,德福一致具有必然性。教師幸福是教師職業道德的出發點和歸宿。幸福范疇是所有教師道德范疇如教師的公正、仁慈、義務、良心、人格的起點、歸宿以及聯系它們的扭結。第二,從雅福的角度看,德與福是一種等同關系,具有一致性。實際上就是從幸福的精神性這一立場出發看問題,德行本身就具有自我肯定、超越犧牲的性質。
2、幸福與德行的矛盾
矛盾具有普遍性。實際生活中德福矛盾的例子應當說比比皆是。同樣,在教育生活中也存在德福矛盾的一面。比如,教師為了教育事業,犧牲休息時間,全身心投入其中。
我認為,德福矛盾的一面最主要的還是體現在「俗福」方面。為了學生,教師可能失去很多物質上的內容,勞心勞力。但是,教師的幸福更主要的是一種精神性的「雅福」,因為它超越了一己之私。教師作為一種職業,它不僅滿足了個人的物質需要,而且還能滿足自己精神方面的需要,特別當精神道德需要得到滿足時,教師就會產生一種愉快舒暢的體驗,感到幸福。例如,每天早上學生的一聲「老師好」就能令我一天精神抖擻;學生們在周記中對我敞開心扉,無話不談,作為班主任的我有一種被信任的自豪感;同事們的幫助更是給了我良好的工作氛圍。雖然我身體疲憊,但感覺有一種精神上的滿足感。同樣,學生的道德成長,學業進步,進而對社會做出的貢獻,都是教師生命意義的確證。
因此我有理由認為,德福矛盾是相對的,德福一致卻是絕對的。師德首先是「人」的師德,賦予教師真正內在的尊嚴、幸福感和生命價值。這時的教師就不是一個「教書匠」,而是一部活生生的、具有教育力量的教科書,能夠傳授給學生許多無法物化在書本中的人生智慧。教師的道德素養,不是體現為低效的付出,更不是犧牲性的付出,應建立在「分享」與「共度」的生命歷程里,應包含作為「人」的「自然生活」的幸福享受。教師不僅僅是為生計而工作,更是為追求生命的增值而工作。只有把工作當作生活追求,才能在不斷增值的生命歷程中,體驗到幸福和充實。對於德福矛盾,教師應當將心態放平,努力培養自己具有良好的知識結構、高超的教育能力和審美的素養,在「分享」與「共度」的生命歷程里尋求最大限度的德福一致。

⑼ 道德與幸福是否一致

你好樓主,這個關聯不大的,你可以去搜一搜他們各自的定義。這兩個幾乎沒有什麼關系的,不要搞在一起了,加油

⑽ 遵守道德和人生幸福有關系嗎

甚至拋棄做人底線,為了物語而瘋狂,比如販賣假冒偽劣的,哄抬房價的,他們往往身價億萬,版其權實是表面的,是我們用世俗的、慾望的、貪婪的眼光去看待這樣的人,那麼他們自己積累這么多物質財富,而得出的膚淺結果,有德之人心平氣和,但名譽甚高,外界都認為這樣的人無德德為福之基,福為德之體。
有德之人未必幸福,是說有德之人往往嚴於律己,內心就不會煎熬痛苦嗎?
有福須先有德,心安理得。
有福之人未必有德,是說某些人為了個人利益,違背良心道德,善於修身養性,他們的內心往往比較滿足,何來不幸福只說?而有福之人未必有德,說明社會雖然在不斷變化,但對道德的追求恆古不變,試想,但內心卻是不折不扣的小人。
有德之人未必幸福,借機鑽營,獲得利益的手段光明正大,一點一滴都來之不易,甚至為了道德而犧牲個人利益,結果往往自己清貧,自覺遵守法律法規、道德倫理的制約,他們不會鑽空子、佔便宜,不會投機倒把

熱點內容
經濟法產生的社會條件是 發布:2024-11-16 15:54:15 瀏覽:97
電大合同法第二版考核冊答案 發布:2024-11-16 14:39:20 瀏覽:448
勞動法孕婦發工資的制度 發布:2024-11-16 14:19:20 瀏覽:31
跨國公司規避勞動法 發布:2024-11-16 14:04:02 瀏覽:782
合同法法規定一定要交五險一金 發布:2024-11-16 14:03:19 瀏覽:446
行政法學課件 發布:2024-11-16 14:03:06 瀏覽:525
雙方簽訂的協議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6 13:00:30 瀏覽:527
快遞單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6 12:22:03 瀏覽:754
黨員權利保障條例ppt 發布:2024-11-16 11:51:48 瀏覽:80
幹部任用條例學習宣傳計劃 發布:2024-11-16 11:39:02 瀏覽: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