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依法治國黨的領導共識網

依法治國黨的領導共識網

發布時間: 2022-09-25 14:46:10

㈠ 如何理解堅持黨的領導必須具體體現在黨領導立法

黨領導立法工作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領導立法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立法是否要堅持黨的領導,黨怎樣領導立法,通過什麼方式領導立法,都必須在制度和機制上落實。

1、黨的領導可以把握立法的政治方向

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大政方針,不是以法律的形式而是以黨的主張的形式表現出來,體現在中國共產黨的一系列決議中,再把這些主張通過法定程序轉變為法律。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黨的主張、政策和這些法律本質上是一致的。



(1)依法治國黨的領導共識網擴展閱讀:

黨的領導的實質就是幫助人民群眾認識自己的利益,並且團結起來為自己的利益而奮斗。因此,黨的領導不是靠行政權力來實現的,而是靠代表人民群眾的利益,制定和執行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保持黨同群眾的密切聯系,得到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擁護來實現的。

黨的領導只能依靠自己路線、方針、政策的正確,依靠向人民群眾作宣傳教育工作,使人民群眾自覺地接受和執行自己的路線、方針、政策。黨的領導是一個歷史范疇。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由於黨所處的客觀環境及其所面臨的直接任務的不同。

實現黨的領導作用的具體形式和方法的不同,因而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於黨的領導的含義曾經作出不同的表述。

㈡ 如何把握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與依法治國的統一

一、不斷提高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能力是新時期全面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必然要求

爭取、鞏固和發展人民民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我們黨歷來以實現人民民主為己任。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目的是反對帝國主義對中國的掠奪,消滅地主階級和官僚資產階級的剝削和壓迫,改變封建的、買辦的生產關系,改變建立在這種經濟基礎之上的腐朽落後的政治上層建築,建立人民民主專政。新中國建立後,我們黨始終把鞏固和發展人民民主放在執政的突出位置。為了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們黨在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各個領域進行了全面的實踐和探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有過失誤的教訓。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深刻總結了「文化大革命」的嚴重教訓,在實現黨的工作重心轉移的同時,提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使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成為我們黨在新時期堅定不移的基本方針。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黨的基本綱領的重要內容,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任務。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並把它同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一起,確定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三大目標。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認識的深化。政治文明必須同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相互促進。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從總體上講,是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諸領域的有機結合、相互作用的統一體,不斷地從不發達走向發達、從低級走向高級。在過去相當一段時間里,人們以為社會主義制度基本確立以後,發展的任務就是在經濟方面;只要經濟上去了,其他方面就都沒有什麼問題了。其實這是一個膚淺的認識,既不符合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發展的基本原理,也不符合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情況。發展首先是經濟發展,但發展不僅僅限於經濟方面;政治、文化、社會等諸多領域都需要不斷發展,都需要不斷進步。因而,發展應當是全面的、協調的、可持續的發展。同樣,作為發展動力的改革,也不僅僅限於經濟方面,而應當是既包括經濟基礎又包括上層建築,既包括經濟體制又包括政治、文化、社會等方面的體制,既包括體制機制層面又包括思想觀念層面,是一個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的自我革新和完善的過程。改革開放20多年的實踐,使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認識,更為全面正確。同時,也使我們更為切身地感悟到鄧小平同志所說的「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深刻道理。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已經成為全黨和全國人民的共識和心願。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必須認真解決黨在執政能力方面存在的不適應問題。如一些黨員幹部忽視民主政治建設對經濟、文化和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的重要作用,只講發展市場經濟,不願講、不敢講發展民主政治,採取避而遠之的態度;機械地、片面地理解發展民主政治,把發展民主政治同堅持黨的領導、實行依法治國割裂開來或者對立起來,採取非此即彼的態度;對民主的形式和民主的實質缺乏全面、正確的認識和把握,不善於運用各種民主形式(包括選舉、票決、代議、公示、公告、聽證、協商、對話、質詢、問責等制度)集中民智、凝聚人心,調動積極因素,化解消極因素,推動各項工作的開展;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還存在一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環節,如何適應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發展所帶來的新情況,適應社會生活多樣化、多元化所帶來的新變化,適應依法治國、依法執政的新要求,還沒有很好地得到解決;資產階級自由化和落後僵化思想在一定范圍內仍有相當影響,脫離國情、脫離實際,似乎發展民主政治就只能搞西方多黨制、三權分立那一套,只能走西化的道路,等等。要提高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能力,必須有針對性地著力解決這方面存在的問題,以非凡的勇氣和高超的智慧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發展。

二、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

深刻認識和把握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就抓住了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根本,抓住了不斷提高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能力的關鍵。

1.黨的領導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根本保證。中國共產黨執政,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在我們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經濟文化比較落後且發展又很不平衡的大國,人民利益的廣泛性、多樣性,實現人民利益的復雜性、艱巨性,必然要求有一個能夠代表最廣大人民利益、體現和反映最廣大人民意願的政治集團和政治核心來團結和帶領人民把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不斷推向前進,實現人民當家作主。歷史和現實反復證明,在中國,離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不可能順利地完成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各項目標,也談不上真正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堅持黨的領導,必須不斷改善黨的領導。就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而言,改善黨的領導、提高黨的執政能力,應著重在以下幾個方面作出努力:(1)共產黨執政就是領導、支持和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堅持和發展人民民主,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我們黨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和根本途徑,必須牢牢把握;(2)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領導體制和工作制度,充分調動和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使黨和國家的工作充滿生機和活力;(3)發展黨內民主,以此帶動人民民主的發展,實現黨和國家政治生活民主化,促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4)堅持依法執政,貫徹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把各項工作納入法治的軌道,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5)共產黨執政要接受監督,包括來自人民群眾、民主黨派和其他各種形式的監督,以保證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用來為人民謀利益。

2.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民主政治建設包含多方面的內容,其核心和本質就是人民當家作主。在社會主義國家,人民在政治上當家作主,享有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的最高權力。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是我國社會主義國家制度的核心內容,是我國憲法所確立的根本准則。為了切實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各項權利,必須推進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民主就其本義而言,是指多數人的統治,即按照多數人的意志,通過預定的程序和方式,對國家和社會進行管理。作為國家制度的民主,從來都是具體的,有其特定的內容和形式、原則和規則。國體意義上的民主,表明各階級在國家中的政治地位,體現國家的階級本質;政體意義上的民主,表明怎樣組織、運作和實現國家權力,體現國家的治理方式和形式。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是國體與政體相統一的民主,也就是憲法確定的人民民主專政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實現必須有一系列具體的制度安排和運行規則,使國體與政體相統一、實體與形式相統一。

3.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民主的基本實現方式。鄧小平同志在深刻總結歷史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明確提出: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制;社會主義民主和社會主義法制是不可分的。從制度上和法律上保證民主的實現,這是我們黨對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規律認識的一個重大轉變。黨的十五大明確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在中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一項史無前例的偉大而又極其復雜、艱巨的系統工程。要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各項權利,只有通過憲法和法律,使國家的各項工作在法治的軌道上進行,使全社會成員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才有可能做到。沒有社會主義法制,國家就不可能形成安定團結的局面,就不可能有序地推進各方面的建設,也不可能真正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社會主義民主和社會主義法制是相輔相成的,兩者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相互促進。推進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在以下三個方面都應當發揮法制的重要作用:(1)民主的國家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國家政權的基本組織形式。它的核心內容是在全體人民范圍內,實行民主集中制,通過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使人民享有和行使管理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事務的權利。它的實現必須通過憲法和法律作出一系列的制度安排,確立一整套活動的原則和規則。(2)社會自治制度。社會主義社會雖然仍以國家制度的民主為主體,但它同時又孕育著許多社會自治制度的因素。基層民主的不斷擴大,正是這種社會自治的具體體現。人民群眾通過城鄉社區、街道、村組等基層單位,通過企業、事業單位和各種社會團體等組織,實行多種形式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發展。(3)民主治理機制。社會主義民主還是一種具有普遍適用意義的治理方式,一種以廣泛參與為特徵、以少數服從多數為原則、以權力制約為保障的治理機制。在各類組織和機構內,應當普遍實行民主的決策、執行和監督制度,包括選舉、審議、票決、公示、協商、聽證、論證、述職、評議、申報、質詢、問責等制度和形式,都需要不斷發展和完善。

4.堅持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這「三者有機統一」,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根本。「三者有機統一」,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確定了原則,指出了方向,明確了路徑。(1)「三者有機統一」要求我們不能把三者割裂開來。這三個方面是密切關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一個整體,丟掉哪一個方面,都不可能搞好另外兩個或一個方面。(2)「三者有機統一」要求我們不能把三者對立起來。這三個方面本質上是一致的。(3)「三者有機統一」要求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和把握這三個方面不同的特點、規律和實現方式。這三個方面畢竟不完全是一回事,各自有其特點、內容、要求和運作規律。只有積極探索、勇於實踐,努力解決相互結合的具體形式,建立健全可操作、可運行的制度和規則,才有可能實現有機統一。(4)「三者有機統一」要求我們必須妥善處理具體實踐層面和操作環節上出現的不協調問題。

三、堅定不移地走中國人民自己選擇的政治發展道路

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優越性。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必須堅定不移地走中國人民自己選擇的政治發展道路,發揮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特點和優勢,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黨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能力究竟如何,集中體現在怎樣走自己的路這個方面。

1.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經過中國人民長期革命斗爭實踐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今天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已成為國家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集中體現。

按照我國憲法和有關法律的規定,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基本內容是:(1)實行人民當家作主,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依法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2)實行民主選舉制度,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都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3)確立國家政權組織形式,國家各級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人大負責,受人大監督;(4)在人民代表大會統一行使國家權力的前提下,國家機關實行職權分工、各司其職和嚴格的工作責任制;(5)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確定中央和地方的職權劃分,充分發揮地方的主動性、積極性;(6)實行依法治國,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7)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進步;(8)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充分發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特點和優勢。這些基本內容構成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主體和核心,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並在實踐中不斷地發展和完善。

2.堅持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中國的多黨合作制度不同於外國的一黨制、兩黨制和多黨制,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第一,在多黨合作關系中,共產黨是處於政治領導地位、發揮領導核心作用的惟一政黨。第二,民主黨派與共產黨的關系是一種政治上密切合作的關系。第三,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共識,是多黨合作制的政治基礎。第四,堅持「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指導方針,是多黨合作制的思想基礎。第五,多黨合作制的具體形式有多種多樣,如:吸收民主黨派人士參加國家政權,實行有關重大問題決策前協商的制度,通過座談會、懇談會等形式直接聽取民主黨派的意見等。在各種合作形式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最重要的組織形式,是多黨合作最重要的渠道和場所。人民政協圍繞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履行職能,充分發揮了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作用。

3.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結成最廣泛的統一戰線,是我們戰勝一切困難,奪取革命、建設和改革勝利的重要法寶,也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法寶。統一戰線的實質,就是在一個共同的目標下,實現全國各黨派、各團體、各民族、各階層和各方面人民的大團結,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新時期的愛國統一戰線,已成為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有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少數民族人士和各界愛國人士參加的,包括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的最廣泛聯盟。

四、堅持依法執政,不斷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

1.依法執政是新的歷史條件下黨執政的一個基本方式。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可以說是多種多樣的。從總結經驗和改革完善的角度來歸納,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情況:(1)有一些方式,屬於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是我們黨的政治優勢,作為適合我國實際情況、行之有效的黨的活動方式,應當繼續實行並不斷發揚、創新。例如,我們黨比較善於運用政策和策略,根據實際情況開展工作,實現各項目標;又如,我們黨比較善於運用思想宣傳、思想政治工作來動員和組織群眾,團結一致,完成各項任務。(2)有這樣一些方式,雖然它們仍是必要的、可用的,但是在原有的體制和觀念下已顯現出很多弊病和局限性,如行政命令的方式、計劃控制的方式、行政審批的方式等,應當適應新的情況和要求切實加以改革和完善。(3)依法治國、依法執政。

黨的十五大確立了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方略。黨的十六大重申了依法治國基本方略,並賦予其新的含義:(1)明確提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這樣就把基本方略同發展民主政治緊密聯系在一起,確立了基本方略在政治文明建設中的重要地位。(2)明確提出堅持依法執政,不斷提高依法執政的能力。這反映了基本方略對黨的執政活動的內在要求,是基本方略在黨的執政理論和執政方式上的進一步展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決定》正是基於我們黨的歷史方位所發生的變化,在總結改革開放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從完成黨在新世紀新階段的歷史任務出發,提出依法執政是新的歷史條件下黨執政的一個基本方式。

2.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必須堅持依法執政。依法執政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客觀要求。現代民主政治可以說是政黨政治、法治政治。政黨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是法治國家對政黨活動的基本要求。依法執政是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市場經濟是一種法律治理的經濟,要求黨的執政活動必須適應經濟活動市場化、法治化的發展趨勢,在法制的范圍內不斷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水平和能力。依法執政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客觀要求。隨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不斷發展,在經濟體制發生深刻變化的同時,我國原有的社會結構也發生了顯著變化。要完成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任務,就必須善於運用法律的權利義務機制調整各種社會關系、利益關系,善於在法制的框架內解決各種問題和矛盾,使社會成員既充分享有權利、行使權利、維護權利,又切實履行義務、承擔責任,做到權利義務相統一,實現和諧相處、共同發展。

3.按照依法執政的要求,不斷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決定》對堅持依法執政提出了四個方面的基本要求。按照這些要求,應當著重抓好以下幾個關鍵環節:

(1)黨的執政活動應當主要通過各級國家政權組織(即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所產生的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來進行,通過各國家機關依法履行職能來實現對國家和社會事務的領導,而不是在國家政權組織體系之外。各級黨委要在同級人大、政府、司法機關等各種組織中發揮領導核心作用,支持人大、政府、司法機關依照法律獨立負責、協調一致地開展工作;各級國家機關的黨組、黨員領導幹部和廣大黨員要貫徹實施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貫徹實施黨委的重大決策和工作部署。

(2)依法進入各級國家政權組織,掌握和控制國家權力。這是執政活動本身性質所要求的。因此,承擔執政責任的各級黨員領導幹部(各級黨委領導班子成員),應當盡可能多地在國家機關中擔任相應的職務,實行交叉任職,一身二任。領導幹部以國家工作人員的身份活動時,按憲法、法律和法規行事;以黨員負責同志的身份活動時,按黨章和黨內法規行事。相應地,應當改革和完善幹部人事制度,以適應依法執政的需要。

(3)黨提出的各種執政主張,包括路線、方針、政策和措施,應當轉化為國家意志,使黨的主張和人民的意志相統一,並以此在全社會推行。這種轉化的形式和載體主要有兩類:一是以憲法、法律、法規等制度化、規范化的形式體現出來的,作為全社會成員共同遵循的制度和規則;二是以工作報告、發展規劃、預算決算、決議決定等具有法定效力的形式體現出來的,作為當年或者一定時期內國家機關的施政綱領和工作部署。因此,從堅持依法執政的要求來講,應當逐步改變以黨委文件的形式直接管理國家事務的做法,減少黨委對具體事務的發文。

㈢ 為什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堅持黨的領導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把黨的領導內貫徹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

我國憲法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題中應有之義。

(3)依法治國黨的領導共識網擴展閱讀

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毫無疑問包括了黨能否堅持依法治國的問題。

黨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領導者、組織者、實踐者,依法治國從根本上講是對黨自身提出的要求。目前,一些黨組織依法執政、依法辦事的觀念和能力不強,有法不依、以權壓法現象依然嚴重,一些黨員幹部以言代法、違法亂紀、徇私枉法問題突出,群眾深惡痛絕。

全黨同志必須更加自覺地堅持依法治國,向著建設法治中國目標前進。承諾高,期盼更高。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旗幟一旦舉起,黨就必須嚴格按照憲法和法律治國理政,黨員領導幹部必須做遵紀守法的模範,決不能打法律的「擦邊球」、搞「越位」。

㈣ 請問:我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什麼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明確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提出這個總目標,既明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性質和方向,又突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工作重點和總抓手。」這個總目標是貫穿《決定》全篇的一條主線,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具有綱舉目張的意義。

(4)依法治國黨的領導共識網擴展閱讀: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我們黨清醒認識我國發展所處的歷史階段,深刻分析國內外形勢的新變化,回應廣大人民群眾的新期待,站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的高度提出來的,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當今世界,由於各國歷史、文化和發展道路的不同,存在著不同的法律制度模式和法治體系。提出這個總目標,就是要明確宣示,我們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將堅定不移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就是要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前進,堅持我國法治的社會主義性質,最根本的是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指導。

明確這一根本性問題,有利於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和歷史任務,有利於統一思想、凝聚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法治上的共識,排除和澄清各種模糊認識,保障依法治國沿著正確的方向推進。

㈤ 如何在四個方面全面理解依法治國的總目標

2014年歲末,「漢語盤點2014」活動評選結果揭曉,「法」字榮膺中國年度漢字,反映出全社會對法治建設的高度關注。這一年,必將因中國共產黨十八屆四中全會的召開,在中國法治建設史上鐫刻下閃光的歷史標注。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這個總目標,是貫穿全會精神的一條主線,描繪了法治中國建設的美好前景,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具有綱舉目張的意義。
一 為何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專門研究法治建設問題,就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出決定,這在我們黨和國家的歷史上還是第一次。以此為里程碑,行進在復興之路上的中國,進入全新的「法治時間」。為什麼要把法治建設提到如此突出的位置?如何認識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呢?
這是歷史的深刻啟示。綜觀世界近現代史,凡是順利實現現代化的國家,都較好地解決了法治和人治問題。相反,一些國家陷入這樣那樣的「陷阱」,沒有順利邁進現代化門檻,很大程度上與法治不彰有關。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不少國家沒能解決好法治和人治的問題,沒能跳出「人存政舉,人亡政息」的人治怪圈。從我們自己來說,新中國成立以來既吃過破壞法治的苦頭,也嘗到了法治昌明的甜頭。歷史深刻啟示我們,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在我們這樣一個13億多人口、56個民族的大國,要保證國家統一、法制統一、政令統一、市場統一,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必須秉持法律這個准繩、用好法治這個方式。
這是現實的迫切要求。當前,中國正經歷空前深刻的社會變革。要在紛繁復雜的社會中保持穩定的秩序,在各方競逐的市場領域維護公平的規則,在意見碰撞的觀念世界堅守文明的底線,必須織密法治之網、強化法治之力。「以律均清濁,以法定治亂。」只有在法治軌道上統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調節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化解各種社會矛盾和問題,才能順利推進全面深化改革進程,確保我國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
這是長遠的戰略謀劃。現在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有5年時間,只要國際國內不發生大的波折,經過努力,這一目標應該可以如期實現。但「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第一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後,我們還要向著「第二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前行,還會遇到各種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還將應對可能更為復雜的局面和問題。之後的路該怎麼走?如何跳出「歷史周期率」,實現長期執政?如何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只有靠法治,才能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長期性的制度保障。我們黨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堅定不移厲行法治,一個重要意圖就是為民族復興籌、為子孫後代計、為長遠發展謀。
正因為如此,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強調,依法治國事關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我們應該從這樣的高度,充分認識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高高揚起依法治國的旗幟。
二 怎樣把握總目標的內涵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這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在這個總目標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為我們描繪了宏偉藍圖,指明了前進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則為我們繪制出路線圖,指明了具體路徑。這兩句話是有機統一的整體,離開了哪一句都不行。
如果把建設法治中國看作建設一座恢宏的大廈,我們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的豐富內涵,就可以從這樣幾個方面來認識和把握。
一是奠定了法治中國大廈的「三大基石」。這就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這三句話,明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力量、制度基礎、理論指導,實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核心要義,是實現總目標必須牢牢把握的最根本的東西。
二是構築了法治中國大廈的「五大支柱」。這就是形成五大體系,即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以及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這個「4+1」組成的五大體系,涵蓋了法律制定與法律實施、法治運行與保障機制、依法治國與從嚴治黨等各個層面、各個環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具體展開和有力支撐。
三是設計了法治中國大廈的「施工方案」。這就是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涉及國家治理、執政、行政等問題,涉及黨、國家、公民等不同的行為主體,應該如何推進、如何實施呢?必須統籌兼顧、突出重點、整體謀劃,在「共同推進」上著力,在「一體建設」上用勁,更加重視法治建設的全面、協調發展,更加重視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
四是描繪了法治中國大廈的「效果圖」。法治建設既是法治本身的「自轉」,也是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公轉」。通過法治建設,我們要取得什麼樣的效果呢?從法治建設本身看,就是要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目標;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大局看,就是要著眼於更好更優的國家治理,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從嚴治黨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法治中國大廈的地基夯實了,支柱立起來了,按照施工方案科學操作、加緊推進,美麗的「效果圖」就一定能變為現實,這座恢宏大廈必將巍然聳立起來。
三 提出總目標的意義何在
目標猶如一面旗幟,旗幟高高揚起來了,才能凝聚人心、引領方向。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只有總目標明確,才能匯磅礴之力、收長遠之功。
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法治建設新征程,到黨的十五大確立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從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將依法執政確立為黨執政的基本方式,到黨的十八大提出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我們黨對法治地位和作用的認識在不斷深化。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具有重要戰略意義。這表明,我們黨對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有了更加完整系統的規劃,對治國理政的規律有了更加准確的把握。
它是凝聚思想共識的法治航標。這個總目標鮮明回答了我國法治建設將往哪兒走、怎麼走這一根本問題,向黨內外、國內外釋放了明確的信號。這有利於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和歷史任務,有利於統一思想、凝聚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法治上的共識,也有利於回應國際社會各種質疑,澄清各種模糊認識,保障依法治國沿著正確的方向推進。
它是法治中國建設的頂層設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工作千頭萬緒,涉及方方面面,必須有一個總抓手來總攬全局、牽引各方,使各項工作協同推進、形成合力。總目標明確了這個總抓手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依法治國各項工作都要圍繞這個總抓手來謀劃、來推進。它既切中時弊,直指我國法治建設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又對症下葯,體現了推進各領域改革發展對提高法治水平的迫切要求。
它體現了國家治理總體戰略的完善提升。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黨的十八大作出的總體戰略部署在時間軸上的順序展開,兩者相互銜接、相互促進,共同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動力支持和制度保障。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本身就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而依法治國的全面推進,必將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更加有效地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微評
◆ 法治是指引中國改革這艘航船在風雨中不變航向的燈塔,是守護30多年改革成果不被蠶食的衛士。
◆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出全方位部署,這無疑是依法治國的「升級版」。
◆ 以改革破除利益藩籬,以法治減少社會震盪,是適應新常態、推動中國現代化進程的基本保障。
聲音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一個立體的、動態的、有機的完整體系
姜 偉(中央政法委副秘書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包括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各個環節,體現了法治的整體要求,通過「五大體系」即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建設,使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讓全黨全國人民「看得見」「可操作」「能感受」「易評價」,可以成為總攬全局、牽引各方的總抓手。
四 實現總目標須有哪些遵循
當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已經明確,也就是說,目的地在哪兒,已經「定位」完畢,接下來就要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正如人們在道路上行走要遵守交通規則,要看紅綠燈、走斑馬線,確保法治建設始終朝著正確方向前進,也離不開一些作為遵循的基本「規則」。
為順利實現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了必須堅持的五個重要原則,即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這五個重要原則,回答了社會普遍關心的法治領域許多重大問題,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遵循。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個原則強調的是政治保證問題。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題中應有之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要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有利於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完成黨的執政使命,決不是要削弱黨的領導。要切實做到「三統一」「四善於」,把堅持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體現在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上。
堅持人民主體地位,這個原則強調的是力量源泉問題。人民是我們國家和社會的主人,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主體,必須堅持法治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要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願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依法治國全過程,使法律及其實施充分體現人民意志。要保證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要充分調動人民群眾投身依法治國實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尊法、信法、守法、用法、護法成為全體人民的共同追求。
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個原則強調的是價值追求問題。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要求。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體現在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各個方面,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威。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尊重憲法法律權威,都必須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都必須依照憲法法律行使權力或權利、履行職責或義務,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要以約束和規范公權力為重點,加大監督力度,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必追究,堅決糾正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行為。
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這個原則強調的是精神支撐問題。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兩者都具有規范社會行為、維護社會秩序的重要作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堅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實現良法和美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要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通過法律強制力來確保道德底線,以法治體現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的促進作用。要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
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這個原則強調的是現實選擇問題。建設什麼樣的法治體系,實現什麼樣的法治目標,是由一個國家的基本國情所決定的。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為根本遵循,立足我國基本國情,認真總結和運用黨領導人民建設法治的成功經驗,圍繞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推進法治理論創新,發展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體現社會發展規律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要汲取中華法律文化精華,借鑒國外法治有益經驗,但絕不照搬外國法治理念和模式。
藍圖已繪就,目標在召喚。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需要付出長期艱苦努力。只要我們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的重大決策部署上來,在黨的領導下堅持依法治國、厲行法治,就一定能實現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開創法治中國的新境界。

㈥ 解讀 依法治國為什麼要堅持黨的領導

旗幟決定方向,道路決定命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依靠堅強的政治保障,始終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正確方向。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這一論斷,深刻闡明了依法治國的根本政治方向。堅持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辯證統一,全會提出「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這為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為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提供了基本遵循。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憲法以根本法的形式反映了黨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取得的成果,確立了在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形成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堅持黨的領導,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題中應有之義。
「法與時轉則治,治與世宜則有功。」執政興國是黨必須履行的重大職責,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託。從安國興邦的出發點看,黨的政策和國家法律都是人民根本意志的反映,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堅持黨的領導,是為了黨和人民事業更好發展,堅持依法治國,是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的必然選擇,通過法定程序使黨的主張成為國家意志、形成法律,通過法律保障黨的政策有效實施,確保黨的領導核心作用。
堅持黨的領導,不僅要把黨的主張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還要不斷提高黨領導依法治國的能力和水平,始終做到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不斷提高黨員幹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
「治國者,圓不失規,方不失矩,本不失末,為政不失其道,萬事可成,其功可保。」只有在黨的領導下依法治國、厲行法治,才能在法治軌道上不斷深化改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斷開創依法治國的新境界。

㈦ 為什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堅持黨的領導"

《決定》指出,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版義法治最根本的保權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遵循的首要原則。
第一,堅持黨的領導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具有一致性。這主要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一是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階級性、人民性與共產黨的性質是一致的。二是黨的政策與國家法律本質上是一致的。三是堅持黨的領導與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司法權是統一的。
第二,堅持黨的領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內在要求。一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需要發展社會主義民主,而共產黨是發揚民主、擴大民主、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領導核心。二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需要通過法定程序把黨的意志轉化為國家意志,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轉化為國家的法律法規,這個過程也是黨領導立法機關統一認識、集中智慧的過程。三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加強法律實施,但經常遇到區域性乃至全局性問題,涉及經濟、政治、文化、民族、宗教、外交等各個領域。四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由共產黨率先垂範。
第三,把黨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落到實處。

㈧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什麼,如何理解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理解: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事關我們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包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和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兩句話。這兩句話是有機統一的整體,離開了哪一句都不行。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為我們描繪了宏偉藍圖,指明了前進的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則為我們繪制出路線圖,指明了具體路徑。只有努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才能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提供基礎和前提條件。
如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決定》給出了精闢的答案,那就是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這十六字方針,是對原來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十六字方針的發展和提升,明確了新時期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點環節和主要任務,具有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具體來講,科學立法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前提,嚴格執法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關鍵,公正司法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保障,全民守法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基礎。

㈨ 怎樣理解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的統一性

黨的十五大鄭重地把依法治國作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這標志著我們黨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的重大轉變。應當認識到,在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整個過程中,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這是一條不可動搖的根本原則。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之間是統一的、相輔相成的。 從外部聯系來看,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之間的統一性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都是我國人民的歷史性選擇。黨的領導是數十年來中國人民在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實踐中得出的必然結論,也是億萬人民群眾的必然要求。事實證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也就沒有今天所取得的光輝成就。改革開放特別是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來,我國經濟生活和政治生活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過去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實行的管理模式已不適用。於是,我國人民選擇了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新的管理模式:依法治國。可以說,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都是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實踐的內在規律性的反映。第二,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的價值目標是一致的。中國共產黨的性質決定著她不是一個特殊利益集團,沒有特殊的利益需要保護。她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實施依法治國方略的目的,正是把人民群眾的意願和要求,通過立法渠道上升為「法」,並通過執法、司法活動加以實現。從維護人民根本利益而言,不存在黨大還是法大的問題。兩者的目的都是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使人民過上自由、民主、富裕的生活。 從內部聯系來看,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之間的統一性還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加強和完善黨的領導,必須實行依法治國方略。黨的領導是通過方針政策、思想工作、組織工作等渠道實現的。在高度集中的計劃管理體制下,形成了主要依靠政策的管理模式。這種管理模式是當時的社會歷史條件的產物。在今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需要決策科學化民主化,需要普遍有效而穩定的行為規范,需要切實保護公民個人或法人的合法權利,需要與國際經濟貿易慣例相協調,這就必然要求社會生活程序化、法制化。依法治國方略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的必然選擇,是實現和保障黨的領導的最好途徑。第二,實行依法治國離不開黨的領導。在法律實踐活動的全過程中,黨的領導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黨帶領人民制定法律並遵守法律,黨的政策不斷上升為國家政策並經立法程序被賦予法的形式。黨還通過思想政治工作和組織工作,教育廣大幹部自覺依法辦事,並協調各司法機關的關系,使法律得到認真的執行。 在認識和分析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的關系時,應當注意避免兩種偏向。一種偏向是堅持「人治」,以言代法,一言堂,無視法制。其實質是封建主義特權思想作祟。另一種偏向是以西方三權分立的「法治」為標准,把依法治國方略同黨的領導對立起來,甚至主張削弱和取消黨的領導。這兩種偏向在理論上是錯誤的,在實踐上是極其有害的。 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的統一性,不是寫在教科書上的抽象原則,而是需要通過自覺的實踐活動來加以實現的。比如,黨的領導常常是通過制定和推行政策來實現的。在這里,一方面要注意將黨的政策上升為國家法律;另一方面黨制定新的政策時,還要注意符合憲法和法律的規定,從而維護黨的政策和國家法律的統一性。

㈩ 如何處理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的關系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十八屆四中全會在部署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時,以「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為基本原則,提出「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回答了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關系這個法治建設的核心問題,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明確了基本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應當從三個層面來正確認識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關系。

第一個層面,必須認識到依法治國與黨的領導不是割裂、對立的,而是辯證統一的。

一方面,堅持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只有在黨的領導下,依法治國才能充分實現,國家和社會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進。另一方面,只有依法治國,才能體現黨的宗旨,加強和完善黨的領導,實現黨的執政目標。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是我國法治與西方所謂「憲政」的根本區別,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優越性之所在。

認識不到依法治國與黨的領導的辯證統一關系,把二者機械的割裂開來對立起來,要麼是思想上犯了形而上學的錯誤,要麼就是別有用心的挑撥。至於一些人宣揚「黨、法不能兩立」,詰問「黨大還是法大」?其目的更是企圖從「法治」問題上打開缺口,蠱惑群眾、搞亂人心,進而否定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把中國引向邪路。

第二個層面,必須認識到依法治國與黨的領導辯證統一的基石與連接點是人民利益、人民意志。

一方面,法是國家意志的體現,是統治階級實現其利益的工具。在社會主義中國,法體現的就是人民政權的意志,維護和保障的就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另一方面,中國共產黨代表的就是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根本利益,黨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國家政權和國家法制充分體現人民的意志。所以說,依法治國和黨的領導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的——維護人民利益,體現人民意志。人民的利益與意志是依法治國與黨的領導能夠實現辯證統一的基石與連接點。

離開了這一基石和連接點,依法治國和黨的領導也就不能實現辯證統一。如果我們的立法、司法和執法不能夠滿足廣大人民的意願,不能維護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能保障廣大人民的各項權利,就必然不能符合代表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國共產黨的要求,這時,黨作為執政黨必然要對法治進行修正;如果我們黨的領導違背了自己的宗旨,黨的執政必然也和社會主義法制產生矛盾。始終堅持在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上的辯證統一,是依法治國和黨的領導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關鍵所在。

第三個層面,必須認識到依法治國與黨的領導辯證統一於全面深化改革的偉大實踐之中。

依法治國與黨的領導的辯證統一,不僅是理論命題,而且是實踐命題。黨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就是全面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當前,黨面臨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就是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為人民幸福安康、為社會和諧穩定、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這一體系基本的原則,就是法治,通過各領域、各系統實現法治,形成完備的以法治為基礎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在這一過程中,黨的建設也會得到不斷加強,黨的領導也會得到不斷完善。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過程中,把依法治國和黨的領導有機統一起來,探索出符合中國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符合廣大人民群眾需求、能夠切實維護最廣大人民最根本利益的,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國家治理體系,充分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是研究和學習依法治國和黨的領導關系的實踐意義之所在。

熱點內容
黑子林律師 發布:2025-01-18 11:23:10 瀏覽:354
三大訴訟法的證明對象 發布:2025-01-18 11:10:53 瀏覽:208
2013最新勞動法 發布:2025-01-18 10:10:11 瀏覽:745
法律援助中心屬於事業單位 發布:2025-01-18 09:52:13 瀏覽:127
過有道德的生活 發布:2025-01-18 09:47:05 瀏覽:433
法治雲端 發布:2025-01-18 09:46:08 瀏覽:560
委託代理經濟法 發布:2025-01-18 09:45:21 瀏覽:196
司法局三下鄉 發布:2025-01-18 09:44:41 瀏覽:370
堅持統一立法 發布:2025-01-18 09:35:30 瀏覽:236
產生法律責任的原因有哪些 發布:2025-01-18 09:31:40 瀏覽: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