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林嘉
『壹』 做法治相關的小事的感受
寫作思路及要點:先給出一定的實際相關的案例,最後做出一定的總結。
對於普法的實效,陳振煒有了親身體會,「我看到了普法工作對家鄉的改變,尊法守法的人越來越多,辦事依法、遇事找法的人也越來越多」。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普法工作既要求法律工作者對法律知識有準確深入地理解,也要求他們具備把法律專業知識轉化為群眾語言的能力。
「我曾經以為法治離我很遠,是一個抽象的概念。經過這次調研,我看到了家鄉的法治舉措,也體會到了即使是再宏大的概念也會在平凡的生活里落腳。在不大的街道辦事處、在老式的小區里,都能看到法律工作者的身影,也能感受到普法帶來的改變。」2018級本科生周冬青說。
少年強則中國強——在看完學生們的調研報告後,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林嘉教授發出這樣的感慨。
「同學們從微觀視角,深入了解和調研我國各地法治現狀,在實踐中鍛煉了自己的溝通能力、研究能力與理論知識應用能力。同時,走進『社會大課堂』的同學們從群眾口吻中剖析法治精神,用腳步丈量大地,親身感悟了法治建設的力量與希望,更有利於法律人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堅持自己的法治初心。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必定會是中國法治建設的棟梁。」
(1)法學林嘉擴展閱讀:
「在點滴小事中感受法治建設力量」
西部某貧困縣的一位村支書介紹說,這幾年日子富裕起來了,村裡的路修好了,但超載駕駛毀壞馬路、晾曬穀物占路等做法,讓原本修好的路變壞、原本就不寬的路變窄。現在實行了路長制,加強了管理和教育,村民的法治意識提高了,車都能開到門口了。
「你問我啥是法治,我說不清楚,我覺得現在能把車開到自家門口來,這就是法治!」村支書說。
一位機長師傅說,以前人們被辭退的時候,從來不敢跟單位主張什麼,大多把委屈咽到肚子里。但是現在,會有人站出來跟單位「叫板」,有的還會去告單位,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敢跟單位主張自己的權利,這就是法治。」機長師傅說。
有的同學發現,以前人們之間發生糾紛,有的忍氣吞聲,有的仗著家裡的勢力自己解決。現在再發生糾紛,大多數願意找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來解決。調解、普法工作正在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獨具中國特色的鄉村糾紛預防和解決機制正在形成。
『貳』 兼職中的勞動法
從勞動法視角探究兼職大學生遭遇侵權之原因及解決模式
閱讀次數: 371 安 琪 摘要 通過對北京某高校隨機抽取的400 余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對1 6 名有過特殊兼職經歷學生的個別訪談,以及對若干中介單位和用人單位的實地走訪,對不同層次法律法規的檢索研究和知名專家學者的采訪,深入探討了兼職大學生遭遇侵權的產生原因及對策,力圖在現有制度框架下為保護兼職大學生的合法權益提出較為有效的解決途徑。關鍵詞 勞動者;勞動法;勞動合同法隨著高等教育改革進程的推進,現今的教育模式早已不再以灌輸理論知識為唯一手段,而是向著知識與技能並重、理論與實踐齊下的方向不斷發展。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大學生兼職逐漸成為一種日益普遍的現象。在校園里,時常能看到兼職大學生忙碌的身影。他們穿梭於學校、中介和用人單位之間,他們有淚水,也有燦爛的笑容;有付出,也有豐碩的收獲;他們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線。然而,對於涉世未深的大學生來說,走出"象牙塔"體驗社會生活,看起來是一條康莊大道,實際卻可能布滿荊棘。各種針對兼職大學生的侵權事件比比皆是,而維權之路卻漫漫而修遠。這兩年的一個典型案例是"肯德基、麥當勞涉嫌'非法用工'事件",在歷經各地媒體大力渲染、專家學者激烈辯論、快餐企業喊冤叫屈、政府部門介入調查之後,兼職大學生---這個處境尷尬的龐大群體穿越層層喧囂進入公眾視野,迅速成為社會輿論的焦點。兼職大學生究竟應不應當作為勞動者而受到勞動法的保護?怎樣穿越法律的這一灰色地帶保護兼職大學生的合法權益?筆者嘗試著用實證調查分析的方式探索這些問題,找到合理的解決途徑。一、大學生兼職現狀及侵權現狀觀察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身邊存在兼職現象的人數佔到全部被調查者的86.8%,說明大學生兼職確實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而針對"尋找兼職的主要途徑"這個問題,調查顯示,有60.5%的被調查者通過中介組織尋找兼職,17.4%通過用人單位的廣告,經同學或朋友介紹的佔10.4%。因此,參照用人單位的廣告和通過中介組織是大學生獲得兼職信息的最主要來源。事實上,筆者在《高等學校學生勤工助學管理辦法》第六條中看到:"勤工助學活動由學校統一組織和管理。任何單位或個人未經學校學生資助管理機構同意,不得聘用在校學生打工。學生私自在校外打工的行為,不在本辦法規定之列。"也就是說,大部分大學生的兼職活動不屬於有關部門承認的"勤工助學活動"。在做過兼職的被調查者中,約有70.3%曾受到過不同種類和程度的侵權,主要來自用人單位和中介機構的侵害。其中,用人單位的侵權主要體現為拒付、少付或延付報酬,延長工作時間、侵犯個人隱私也較為常見。就中介機構的侵權而言,一方面,大量無照"黑"中介不具備相應從業資質,嚴重擾亂了職位信息市場秩序;另一方面,許多具有資格的中介沒能全力履行職責,很多中介公司只保證首次介紹成功,介紹的工作與大學生的身份特點不符,工作地點、時間、報酬等其他事宜均得不到應有的保障與承諾。很多非法用人單位便藉此尋找兼職者。而作為非贏利性的校內學生組織在信息採集處理上的劣勢造成了其無法成為最主要途徑,盡管其安全性有較大提高。二、從勞動法視角分析兼職大學生遭遇侵權原因通過調查分析,大學生兼職過程中遭遇侵權的現象相當普遍這個結論已毫無爭議。其中,中介機構運作不規范、學生法律意識不強已經是老生常談的原因,在此不再贅述。下文主要從勞動法視角就兼職大學生身份界定中的沖突探討其遭遇侵權的原因。調查數據顯示,對於"您認為兼職大學生是否應該納入勞動法律法規的保障體系"的問題,超過85%的被調查者回答"是"。另一方面,對於"兼職大學生權利得不到維護的原因",有39.2%的被調查者認為是相關立法存在漏洞,還有11.8%認為法律執行力度不夠強是合法權利得不到主張的重要原因,以上兩者相加得出,有51.0%的被調查者將權利受到侵害訴諸立法或司法原因,由此不難看出被調查者對於兼職大學生是否納入勞動法保護范圍之內關注程度最高。而這也與"肯德基、麥當勞涉嫌'非法用工'"事件中學術界對兼職大學生法律身份討論的焦點相契合。在這一事件中,《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的若干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第十二條成為"明星條款":"在校學生利用業余時間勤工儉學,不視為就業,未建立勞動關系,可以不簽訂勞動合同。"這條條款被相關負責人員援引作為沒有執行最低工資標準的理由,引起了廣泛爭議。在進行主體資格界定之前,需要首先明確"全日制學生"與"勞動者"兩個概念的外延。第一,全日制學生:所謂全日制,不外乎指的就是利用全部或大部分時間用於在校學習的注冊學生。在這里,筆者認為最重要的是,全日制學生是一種身份,而這一種身份是否可以與勞動者這一身份競合呢?第二,勞動者:勞動者這一概念具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的勞動者是指具有勞動權利能力和勞動行為能力(但並不一定已參與勞動關系)的公民,狹義上即勞動法意義上的職工,指的是具有勞動權利能力和勞動行為能力並且已依法參與勞動法律關系的公民。[1]第三,概念的沖突與競合: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全日制學生與勞動者都代表一種身份,根據《意見》中的第十二條來看,二者似乎是不可以競合的(就業基本等同於勞動),筆者認為這一理解有以下幾方面的考慮:首先,學生的身份與勞動者的身份存在時間上的先後關系,學生在其身份消滅之後才獲得就業資格,才有可能獲得勞動者的資格,在時間上是學生的身份在前,勞動者的身份在後;其次,狹義的勞動者概念外延狹窄,這是法律意義上的勞動者,與一般意義上理解的勞動者存在一些差別[2]。但二者是否真的沒有存在競合的可能?筆者認為答案是否定的。例如,對於全日制脫產學生而言,他們即具有勞動者與學生的雙重身份,之所以說具有勞動者的身份是因為他們在一些情況下受到了勞動法的保護,《勞動法》第三十條規定的六種特殊情況支付工資的其中一種情況就是"職工在調動工作期間、脫產學習期間、被錯誤羈押期間、錯判服刑期間,用人單位應當按國家規定或勞動合同規定的標准支付工資。"雖然脫產期間,勞動者沒有付出相應勞動,但仍視其為勞動者,並對其領取的薪酬進行特殊保護,而其全日制學習又賦予其學生的身份,這樣一來其雙重身份即發生競合。而這種情況的發生當然與我國的組織管理制度分不開。我國的組織管理制度是單位制的,個人檔案和組織關系只能屬於一個單位,這也是我國的雙重勞動關系需要單獨規定的原因。而對脫產學生的組織管理仍屬於所在用人單位,其學生的身份並不是完整的,因而存在一定程度的競合。與此不同的是,全日制學生的組織管理歸於學校,因而很難獲得勞動者的身份。綜上,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大學生作為勞動者的主體資格必然有欠缺,但其不完善的主體資格仍可能存在。雖然這里通篇使用了"兼職大學生"這個概念,但是這只是為了符合日常生活中的理解,實際上筆者認為它並不準確,兼職一詞通常指在本職之外從事其他勞動以獲報酬,屬於不規范用工的一種。而學生本身沒有職業,所以不存在本職一說,這可能也是《意見》中使用"勤工儉學"而沒有使用"兼職學生"的原因之一。[3]但是"勤工儉學"又再一次強調了學生的身份。因而試想,即便把兼職大學生真的納入勞動法的保護范圍之內,這個稱謂也是不科學的。那應該選用什麼稱謂呢?先做出一個大膽的假設,如果大學生可以作為勞動者,那麼按照相應的分類,應該屬於非全日制工(其符合非全日制工的多數標准,因而可以直接稱其為非全日制工)。但由於種種因素的限制,這一非全日制工的身份應該也不會是一個完整的身份。參照在全國具有示範作用的北京市的有關做法,2000 年北京市有關部門聯合頒發的《關於北京地區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勤工儉學活動規定》中要求,對到校外開展勤工儉學活動的學生,統一印發《北京高校學生勤工儉學工作證》,校外用人單位聘用勤工助學學生必須向學校提供法人資格證書副本和相關證明文件,經過學校勤工助學管理服務機構同意,並在其指導下,招聘學生參加勤工助學活動,辦理聘用手續。學校、學生和單位三方必須簽訂《北京高校勤工儉學活動協議書》,維護三方在勤工儉學活動中的合法權益。學生勤工儉學期間,勞動報酬不得低於北京市最低工資標准。另外還規定,如學生在打工時因工負傷,由用人單位比照職工工傷保障標准補償,學生享受工傷待遇。這些相關規定基本上是比照非全日制工來制定的,其中特徵最明顯的是三方協議、用人單位主體資格、適用最低工資標准等勞動法中的相關內容,相當於准用了非全日制工的部分條款,並且賦予其不完全的勞動者身份。這個規定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勞動法所沒有解決的問題,但為什麼學生權利受到侵害的現象還是屢屢發生呢?這與其法律效力有一定關系---僅為一個地區的單行規范。針對普遍的現象,還應有更高層階的法律法規加以規范,才為根本之道。三、對兼職大學生遭遇侵權解決模式探究前文已經提到2000 年北京市有關部門聯合頒發的《關於北京地區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勤工儉學活動規定》。這一規定對校外用人單位的證明、審核程序以及學校、學生和單位三方必須簽訂《北京高校勤工儉學活動協議書》等都有明確規定,其中還有兩個亮點:學生勤工儉學期間的勞動報酬不得低於北京市最低標准;對於學生在打工時因工負傷,由用人單位比照職工工傷保障標准補償,學生享受工傷待遇。其實這一規定主要是解決了《意見》第十二條中的兼職大學生缺乏主體資格的問題,相當於運用了這項規定對其身份上的不足進行了彌補。但是我們仍可以發現,這里採用的程序比較復雜,需要通過多方審核,雖然提高了對於勤工儉學學生的保護,但無疑也增加了用人單位相應的成本,對於現階段靈活多樣的用人方式來說,其真正的適用程度值得商榷。那麼是否可以適用非全日制工這個概念呢?除了新《勞動合同法》進行了相關規定外,在03年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出台了《關於非全日制用工若干問題的意見》,其中規定:"非全日制工是指以小時計酬,勞動者在同一用人單位每日工作不超過5 小時,累計每周工作不超過30 小時的用工形式。"筆者認為這一概念可以適用到勤工助學的大學生身上。前文對其主體資格的欠缺進行了討論,得到的結論是不完善的主體資格可能存在。反觀非全日制工,相關法律法規已經認可了其可以具有雙重勞動關系,並且對於其主體資格進行了限制,如果把大學生納入到非全日制工的保護體系當中,最根本的變化就是納入到了勞動法的保護范圍之內,這樣可以接受勞動仲裁,簽訂勞動合同,比單純的保護范圍更廣。在對這一問題的研究過程中,筆者專門采訪了國內著名勞動法專家林嘉教授,林教授也認為針對這一問題,可以考慮比照相應的非全日制工的規定,兼職大學生勞動者主體資格的欠缺並不能成為其不受保護的理由。但是由於我國既定的勞動法體系中有關社會保障的部分很難將兼職大學生納入到保護范圍之內,所以不能直接納入,可以參照對待,並且非全日工本身就是一個正在發展的概念,考慮到其用工特點以及相關要件,將兼職大學生比照非全日制用工進行保護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與可能性。大學生兼職問題是伴隨著我國勞動保障法制進程與用工方式的靈活多樣而產生的,這就要求我們在現有法律框架下進行內容的不斷充實,以適應新變化、新發展。雖然已有相應的特殊規定加以完善,但因其效力的影響,可以發揮的作用非常有限,通過一般性規范進行調整仍很有必要。而對於兼職大學生自身而言,法律意識的加強不應只流於空談,應當衡量自身利益取捨,以穩定與安全為首選,避免欺詐,更好地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參考文獻:[1]王金星.勞動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111- 113,128- 131[2]侯玲玲,王全興.勞動法上勞動者概念之研究[J].雲南大學學報法學版,2006,19(1):67- 74[3]錢小敏.論"兼職大學生"的法律身份[J].時代經貿,2008,6(94):196- 197(轉引自《巢湖學院學報》2009年11卷第二期)來源:中國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律網
『叄』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經濟法專業的研究生導師都有哪些謝謝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 姚歡慶發布日期:2008-05-23 13:20 共256人瀏覽
·[考研一站式]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招生相關文章索引
·[考研一站式]中國人民大學專業課試題、[訂購]考研參考書、專業目錄
姓名: 姚歡慶
職稱: 副教授
學歷:法學博士
Email:[email protected]
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1989年—1993年,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經濟法專業,本科
1993年—1996年,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民商法專業,碩士
1996年至今,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任教。
1998年—2003年,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攻讀法學博士學位。
中國人民大學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專職研究人員,中國民商法律網負責人,浙江紹興市仲裁委仲裁員,《中國審判案例要覽》編輯。
論文 (1)買賣合同中的若干法律問題,浙江社會科學2002年第5期,為人大報刊復印資料《民商法學》轉載
(2)知識產權侵權歸責原則研究,浙江社會科學2001年第3期,為人大報刊復印資料《民商法學》轉載
(3)知識產權上民法理論之運用,浙江社會科學1999年第5期,為人大報刊復印資料《民商法學》轉載
(4)商業秘密保護若干問題研究,判解研究2001年第3期
(5)在先權利的法律保護,判解研究2001年第1期
(6)廣西廣播電視報訴廣西煤礦工人報電視節目使用表糾紛案評析,判解研究2000年第2期
(7)知識產權沖突原因及解決途徑,知識產權1998年第5期
著作 (1)知識產權法上新類型案例分析,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出版,個人
(2)2003年司法考試教程·民法,中國法制出版社2003年出版,個人
(3)知識產權法案例評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個人
(4)民法概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出版,個人
(5)知識產權案例精析(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出版
(6)知識產權法教學法規(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出版
(7)擔保法案例精析(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出版
(8)合同法案例精析(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出版
(9)商法概要(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出版
(10)商法總論(參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出版
(11)外國民商法(參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出版
(12)民法學(2000年司法部指定律考教材)(參編),法律出版社,2000年
(13)合同法要義及案例析解,(參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出版
(14)法律碩士專業學位考試教程(參編),法律出版社,2000年出版
(15)知識產權法(活頁)(參編),法律出版社與CCH聯合出版,2000年
(16)知識產權法(參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
(17)知識產權合同理論與實務(版權合同卷)(參編),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年
(18)知識產權合同理論與實務(工業產權合同卷)(參編),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年
還有你去這里看看也許你能找到你想找的導師
http://www.100exam.com/EnrolTLists.aspx?SId=178&TId=17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史際春 [2008-05-23 11:55]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劉素萍 [2008-05-23 11:57]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徐孟洲 [2008-05-23 11:58]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楊大文 [2008-05-23 12:00]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楊立新 [2008-05-23 12:02]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林嘉 [2008-05-23 11:59]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王利明 [2008-05-23 12:04]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王欣新 [2008-05-23 13:00]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董安生 [2008-05-23 13:01]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郭禾 [2008-05-23 13:01]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趙秀文 [2008-05-23 13:07]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郭鋒 [2008-05-23 13:07]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黎建飛 [2008-05-23 13:08]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龍翼飛 [2008-05-23 13:09]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肖建國 [2008-05-23 13:10]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江偉 [2008-05-23 13:10]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邢海寶 [2008-05-23 13:10]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張新寶 [2008-05-23 13:11]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劉文華 [2008-05-23 13:11]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葉林 [2008-05-23 13:12]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 李艷芳 [2008-05-23 13:12]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范愉 [2008-05-23 13:13]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 韓立余 [2008-05-23 13:14]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王宗玉 [2008-05-23 13:14]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朱大旗 [2008-05-23 13:15]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 莫於川 [2008-05-23 13:16]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楊建順 [2008-05-23 13:17]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何家弘 [2008-05-23 13:18]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朱景文 [2008-05-23 13:19]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 姚歡慶 [2008-05-23 13:20]
『肆』 中國人民大學的民商法研究生導師都有誰啊比較好的有哪幾個
http://www.law.ruc.e.cn/這是法學院的官方網頁。我院民商法導師人數較多,包括教授和副教授等。諸如王版利明、王軼 、姚輝 、林嘉 、龍權翼飛、張新寶 、楊立新、黎建飛、葉林、董安生、賈林青教授等,都是比較著名的,副教授中朱岩、孫若軍、邢海寶、高聖平、石佳友等也是學界比較知名的。
『伍』 獎學金獲得者代表發言稿
各位領導,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很榮幸作為獲獎學生代表在此發言,心情非常的激動,在此請允許我向深切關懷我們的老師表示衷心的感謝! 能在這里和大家分享個人的學習經驗和人生感受,對我來說是多麼的珍貴和不易,為了獲得在學生生涯中的些許成績,我經歷過殘酷的高考,回眸往事,那時候被打擊的體無完膚已經淡然褪盡了,剩下的我就要在這里從零開始了。今天想和大家討論三個方面的內容:個人生活感受,學習經驗,未來打算。 一年半以前,作為一名新生,我也有沒有褪盡的幼稚,而如今,如果問我收獲多少?至少我可以說:兩年了,我才真正的懂得了什麼叫拼搏,什麼叫執著。我是一名來自農村的學生,嘗過生活的艱辛,體會過一筐青菜的重量,感受過入冬栽油菜的寒冷,明白夏天父母汗水的浸漬……從一生下來,我就開始哭泣,那時候每一天的境況都在表明我哭泣的原因,或許是挫折與困難讓我不斷地掙扎,終於在往後的成長日子裡,我學會尋找不哭的理由。我們確實活得艱難,一要承受種種外部的壓力,更要面對自己內心的困惑。在苦苦掙扎中,如果有人向你投以理解的目光,你會感到一種生命的暖意,或許僅有短暫的一瞥,就足以使自己感動不已。我想人是需要支持的,哪怕是一點點,一點點就會有無窮的力量,那麼什麼樣的信念才會讓你有無窮的力量,那就是嚮往,在學生的立足點上那就是要好好的學習,只有學習瀟灑才可能一切瀟灑。但是只是可能,因為處世能力過分出眾而成功的人是有,但是你必須牢記實力的價值。實力的價值對於我們來說就是學習了,進入大學,首先制訂學習計劃是重要的。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做什麼事有了計劃就容易取得好的結果,反之則不然。有沒有學習計劃對你的學習效果有著深刻的影響。 它可以防止被動和無目的學習。毫無計劃的學習是散漫疏懶,鬆鬆垮垮的。很容易被外界的事物所影響。讓你覺得大學的生活空虛,消閑……計劃是為了實現一定的目標,當然目標不是什麼花瓶,制定計劃,就是為了腳踏實地、有步驟地去實現它。學習生活是千變萬化的,它總是在引誘你去偷懶。制定學習計劃,可以促使你按照計劃實行任務,排除困難和干擾,依照實際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雖然這么說要從實際出發,可你未必明白怎麼樣是實際?實際可以分成三個方面:1. 知識能力的實際:每個階段,計劃學習多少知識?培養哪些能力?2. 時間的實際:常規學習時間和自由支配時間分別有多少?3. 教學進度的實際:掌握老師教學進度,妥善安排常規學習時間和自由支配時間,以免自己的計劃受到「沖擊」。早晨或晚上,或一天學習的開頭和結尾的時間,可以安排著重記憶的科目,如外語。心情比較愉快,注意力比較集中,時間較完整時,可以安排比較枯燥,或自己不太喜歡的科目:零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的時間,可以安排做習題和自己最感興趣的學科。這樣可以提高時間利用率。學習貴在持之以恆,當你無法堅持的時候,那你就再堅持一下,就堅持一下,你就會完成學習計劃的內容。因為成功很簡單,就是在你堅持不住的時候再堅持一下就行了。我們學習的知識一部分是寫在書上的,還有一部分是寫在手上的,在校學習的日子,我們前進的方向與步伐要沿著自己的雙手前行,因為雙手展開後的掌紋是你選擇方向的地圖,你所走的每一步都需要雙手去把握。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要明白自己以後要做什麼,清楚自己的行進方向。社會上總會分出層次,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競爭,你必須努力,否則結局就是被壓在社會的底層。大學的競爭范圍是所有的大學生,所以,你知道是否可以放鬆學習的.在學校里你可能多次獲得院獎學金,可能又通過了大學英語六級,又可能在進行著學歷升級的考試,但這一切只是暫時的,社會的競爭范圍是所有的社會人,社會不需要一個辦公自動化只會ctrl+c /ctrl+ V 的人,不需要網路布線只會選擇交換機還是集線器的人,不需要英語交流只會說 Hello /how do you do 的人,所以除了在校的學習,必需的實踐是很重要的。 想要做好這些,我感覺很辛苦,但是回頭又想,沒有什麼事情比我的父母嘔心瀝血的付出卻沒有回報還辛苦的了,試想像他們的胸懷和堅韌,我也就不退縮了。對待生活,我有無數個堅持不懈。因為我相信在與困難戰斗過程中留下的傷痕會變成我的勛章,除了用大腦和心靈思考,還有可以用意志。思想有多遠,就能走多遠,同學們,我們都可以!謝謝!
『陸』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的榮譽獎勵
我院蟬聯教育部學科評估法學一級學科排名第一
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榮獲「2009年度首都維護消費者權益突出貢獻獎」
我院榮獲全校2009年宣傳思想工作先進集體表彰喬鵬榮獲先進個人稱號
我院6個項目入選2009年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設立項項目
我院朱景文等15位教師榮獲第三屆全國法學教材與科研成果獎
我院「法律經濟學」等四門課程被評為中國人民大學2009年校級精品課程立項項目
我院十二位離休教職工獲學校黨委頒發的入黨六十周年榮譽證書和獎章
我院在首屆「京城四校法學院羽毛球友誼賽」中折桂
我院「法學案例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工程」榮獲國家級教育教學成果獎
王利明教授等申報的《法學案例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工程》獲2008年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我院胡大路同學在2009屆「畢業十星」評選中獲「文藝之星」榮譽稱號
中國人民大學「五·一」勞動節表彰大會隆重舉行 我院教職工受表彰
我院王軼教授在「中國人民大學第五屆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喜獲佳績
我院2006級劉文傑獲得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預防艾滋病青少年愛心大使榮譽稱號
證據學教研室多位師生在市級論文評比中載譽而歸
王利明教授《物權法研究(修訂版)》(上下卷)入選第二屆「三個一百」原創出版工程人文社科類入選書目
證據學教研室多位師生在市級論文評比中載譽而歸
黎建飛教授獲北京市教育工會優秀論文評選一等獎
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舉行會議 曾憲義連任社科委副主任,王利明、余勁松連任委員
我院奧運志願者在「我說奧運」徵文比賽中喜獲佳績
我院王利明教授當選中國法學會副會長
我院黨委副書記鄭曉輝等榮獲2008年度首都高校社會實踐先進工作者稱號
第二屆「李寧杯」首都法學教授羽毛球賽舉行,我院老師獲得優異成績
學校2008年度國防生工作總結會召開 我院多名國防生受到表彰
王利明同志任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副書記兼副校長
潘文軍副教授當選中國法學會法學教育研究會診所專業委員會常委
我校表彰2008年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作者及其指導教師 我院兩名博士研究生獲獎
我院鄧曉明等十名同學獲得2008年度蔣震獎學金
我院團委書記鄭小敏被評為「2007-2008年北京市高校優秀輔導員」
我院李艷芳教授當選為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法分會副主任委員(副會長)
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舉行會議 曾憲義連任社科委副主任,王利明、余勁松連任委員
我院2007級本科宿舍榮獲我校宿舍風采大賽「最佳精神風貌獎」
我院同學在學校第二十三屆「一二·九」合唱節中榮獲最佳組織獎
我院王利明教授獲准2008年度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立項
我院王軼教授獲得霍英東教育基金會基金資助獎勵
我院董安生教授、劉俊海教授、楊東副教授分別當選為中國法學會證券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常務理事、副秘書長
我院多位教授榮獲第二屆錢端升法學研究成果獎
我院范愉教授榮獲第二屆「錢端升法學研究成果獎」一等獎
我院多位教師成果榮獲北京市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我院同學在校第十屆「創新杯」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創佳績
我院多位教授榮獲首屆「中國法學優秀成果獎」
劉俊海教授當選為中國工商行政管理學會常務理事
我院代表隊獲得第六屆「貿仲杯」國際商事仲裁模擬辯論賽第三名
中國法學會向我院發來感謝函致謝我院師生
我院代表隊獲得第六屆「貿仲杯」國際商事仲裁模擬辯論賽第三名
我院朱莉、馮琳獲基德獎學金 石佳友、鄭愛青老師出席頒獎典禮
中國法學會向我校發來感謝函致謝我院教授
我院羽毛球隊獲得人大羽毛球團體八強邀請賽冠軍
我院三名同學被評選為「首都教育系統奧運工作優秀學生」
我院知識產權教學與研究中心榮獲「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創意金獎」
《國際商事仲裁法》課程榮獲教育部和財政部2008年度雙語教學示範課程建設項目
我院徐孟洲教授當選為中國法學會銀行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朱大旗教授當選為研究會常務理事
我院2006屆畢業生竺效獲全國優秀博士論文提名獎
我院五位2008級本科新生獲評「八三法學助學金」
我院章耿源同學被評為「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優秀志願者」
奧運村運行團隊收費卡業務口致信感謝人民大學志願者
海淀區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致信感謝我院志願者
朱景文教授主編《法理學》被評為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學校保衛處致信感謝我院學生
奧組委新聞宣傳部致信表揚我院兩名志願者
我院劉寶坤等十名同學獲得2007年度蔣震獎學金
我院朱景文教授、謝望原教授、李琛副教授分別榮獲北京市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黎建飛教授獲北京市教育工會優秀論文評選一等獎
我院朱景文教授 謝望原教授 李琛副教授分別榮獲北京市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我院民商法教研室榮獲北京市和中華全國總工會「工人先鋒號」稱號
我院榮獲「中國人民大學先進集體」稱號
王利明院長當選「2007年度法制新聞人物」
王利明院長當選「2007年十大年度法治人物」
我院許崇德教授、張希坡教授獲第五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獎
「人文社會科學影響力評價報告」公布 我院王利明教授、高銘暄教授位列法學學科前十
法學院團委榮獲北京市2006年「五四紅旗團委」稱號
我院學科建設取得新的重大進展 國家重點二級學科增至四個 法學學科獲批國家重點一級學科
我院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榮獲「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國家級榮譽稱號
我院王利明教授、林嘉教授著述入選「三個一百」原創圖書工程
王利明院長當選2006中國十大教育英才
劉俊海教授榮獲第五屆「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
范愉教授、朱景文教授獲得北京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曾憲義教授主編的《法律科學文庫》榮獲國家級首屆「中華優秀出版物獎」
楊建順教授、韓玉勝教授分別榮獲「2001-2005年北京市法制宣傳教育先進個人」和「2001-2005年北京市教育系統…
《中國物權法草案建議稿及說明》(王利明教授主編)榮獲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法學類一…
錦光教授、韓大元教授主編,劉飛宇副教授參編的《中國憲法發展報告》(1982-2002)獲得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
我院15名教師榮獲第二屆全國法學教材與科研成果獎
韓大元教授獲得「2006年國家級教學名師獎」
王利明教授的專著《民法總則研究》榮獲第十四屆中國圖書獎
曾憲義教授等主持的《中國法學教育教學改革實施工程》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王利明教授等主持的《民法精品課程》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我院2005年度獲全國優秀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榮譽稱號
我院獲2005年度先進黨委榮譽稱號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排名全國法學學科第一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榮獲國家授予的「全國五一勞動獎狀」
我院獲1998年度先進黨總支榮譽稱號
我院獲2001年度先進黨委榮譽稱號
我院獲2003年度先進黨委榮譽稱號
曾憲義等五位教授榮獲優秀教學成果國家獎
高銘暄等五位教授榮獲優秀教學成果國家獎
21世紀法學系列教材2002年獲教育部全國普通高校優秀教材一等獎
高銘暄教授主編的《刑法學原理》三卷本榮獲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二等獎
張希坡教授主編的《中國革命法制史》榮獲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二等獎
《中國審案例要覽》榮獲「1983-1993年優秀法學著作一等獎」第一名
《中國審案例要覽》榮獲北京市第三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特等獎
『柒』 林嘉的教育背景
1980-1984 中山大學法律系 獲法學學士學位
1984-1987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獲法學碩士學位
1996-2001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獲法學博士學位
1992.5-11 香港城市大學訪問學者
2005-2006美國哈佛大學富布萊特高級訪問學者
『捌』 林嘉的介紹
林嘉,英文名Essie Lin Chia ,生於1947年,1964年加盟邵氏兄弟電影公司,成為基本演員,1966年與潘迎紫、何莉莉、胡燕妮、金霏等被「邵氏」捧為「新十二金釵」,在邵氏期間頗受重視,參與多部影片並在其中擔任重要角色,廣受好評,如:《龍虎溝》、《大盜歌王》、《碧海青天夜夜心》、《獨臂刀王》、《新不了情》等。1970年約滿離開邵氏,在港台和海外參與演出多部電影,1971年後減少演出,1978年後息影。「林嘉」同時可指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近現代畫家等人。
『玖』 林嘉的介紹
林嘉,女,漢族,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學位。1962年10月生於廣東。1980年考入中山大學法律系,1984年畢業並獲法學學士學位,同年考上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民法專業研究生,1987年獲法學碩士學位,畢業後留校任教至今,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1996年起攻讀民商法專業在職博士課程。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中國人民大學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研究所所長。
『拾』 林嘉的代表性成果
論文類:
「勞動關系法律調整模式論——從《勞動合同法》的視角解讀」,載《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8年第6期
「社會保障的法制軌跡」,載《中國教育報》2008年12月11日
「工傷賠償請求權競合問題研究」,載《法學論壇》2008年第3期
「《勞動合同法》的立法價值、制度創新及影響評價」,載《法學家》2008年第2期
「社會法的研究視域和進展:關注民生,促進社會建設」,載《法學家》2008年第1期
「工傷認定一般條款之立法思考」,載《法學雜志》2008年第1期
「2007:勞動法大事件」,載《法制資訊》2008年第1期
「社會法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使命」,載《法學家》2007年第2期
「社會法的熱點及其新發展」,載《法學家》2007年第1期
「實現社會和諧 勞動合同法意義非凡」,載《法制日報》2007年12月19日
「勞動合同法立法十大新意」,載《法制日報》2007年8月19日
「深入學習宣傳《勞動合同法》,大力構建和諧勞動關系」,載《人民日報》2007年8月11日
「通過法律規制有效消除就業歧視」,載《法制日報》2007年6月10日
「我國殘疾人勞動權保障的理念、實踐、困境及對策」,載《河南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7年第3期
「我國社會保障立法的指導思想及發展思路」,《社會法評論》(第二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
「勞動法的基本理論及其立法完善」,載《中國工運》2006年第7期
「在《勞動合同法》中設定一般權利義務條款之思考」,載《當代法學》2006年第6期
「我國勞動合同立法技術若干問題探討」,載《學習與探索》2006年第5期
「論我國就業歧視的法律調控」,載《河南社會科學》2006年第5期
「保障勞動者權利要『三管齊下』」,載《法制日報》2006年10月24日
「2005年勞動法學和社會保障法學學術研究回顧」,《法學家》2006年第1期
「我國的勞動法律制度」,載《中國人大》2006年第1期
「論和諧社會與勞動就業權的法律保障」,載《法學家》2005年第5期
「TCL集團職工持股信託方案評析」,載《法學雜志》2005年第5期
「中國-法國社會保障法高級論壇綜述」,載《人權》2005年第4期
「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現狀、問題與發展」,載《人權》2005年第4期
「社會保險對侵權救濟的影響及其發展」,載《中國法學》2005年第3期
「2004年勞動法學和社會保障法學學術研究回顧」,載《法學家》2005年第1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經濟法學、勞動法學》2005年第7期轉載)
「論司法解釋創設不動產優先權之弊」,《判解研究》2005年第2輯
「中國社會保障制度的現狀、問題與發展」,載《河南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5年第5期
「經濟補償金的性質」,《人民法院報》2005年7月18日
「勞動合同解除中的經濟補償金、違約金和賠償金問題研究」,《勞動法評論》(第一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比較法及其接受對中國社會保障立法的意義」,《民商法理論與實踐》,中國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
「加快社會保障法制建設,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法學家》2004年第1期。
「勞動合同若干法律問題研究」,載《法學家》2003年第6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經濟法學、勞動法學》2004年第3期轉載)
「2002年勞動法學和社會保障法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法學家》2003年第1期
「基本人權保障與弱勢群體的社會支持」,《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發展研究報告2002》,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
「『非典』直接涉及的勞動者權益保護問題」,載《法學信息》2003年第23期
「論法治國家目標和社會保障法的法制化」,載《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2年第2期
「論社會保障法的社會法本質——兼論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的關系」,載《法學家》2002年第1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經濟法學、勞動法學》2002年第8期轉載)
「工傷保險立法問題研究」,載《民商法前沿》2002年第1、2輯
「2001年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載《法學家》2002年第1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經濟法學、勞動法學》2002年第6期轉載)
「農民工保護是《勞動法》的基本任務」,載《中國勞動保障報》2002年12月31日
「世紀之交的勞動法發展——一種全新的思維和開放的觀念」,載《法學家》2001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經濟法學、勞動法學》2001年第11期轉載)
「勞動合同不是民事合同」,載《北京法制報》2001年5月8日
「他能否得到5萬元懸賞金」,載《人民公安》2000年第13期
「汽車丟失應由保安公司賠償嗎」,載《人民公安》2000年第8期
「勞動法與現代人權觀念」,載《法學家》1999年第6期
著作類:
《社會法評論(第三卷)》(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社會法評論(第二卷)》(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勞動合同法條文注釋與適用》(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勞動合同法熱點問題講座》(主編),中國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
《外國民商法(第二版)》(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勞動法》(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社會保障法(第二版)》(21世紀法學系列教材,參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
《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入學全國聯考考試指南(民法學)》(參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勞動就業法律問題研究》(合著,第一作者),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5年版
《勞動法評論》(第一卷)(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勞動法(修訂版)》(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以案說法·保險法篇》(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
《論社會保障法》(中/英文版),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3年
《社會保障法的理念、實踐與創新》(獨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現代中國法概論》(韓文版),博英社2002年
《商法總論教學參考書》(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
《外國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參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
《現代憲法學基本原理》(參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1年
《以案說法·房地產法篇》(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
《勞動法》(21世紀法學系列教材,參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
《勞動法學》(參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
《社會保障法》(21世紀法學系列教材,參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
《外國民商法》(21世紀法學系列教材,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
《以案說法·侵權民事責任篇》(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
《以案說法·婚姻家庭繼承法篇》(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
代表性項目
2007年司法部項目:反歧視法研究
2007年中華全國總工會項目:集體合同立法研究
2005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社會保障立法研究
2004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當代中國勞動法律問題研究
2003年與挪威國立奧斯陸大學國際合作項目:就業歧視的法律調控
2001年教育部社科基金項目:社會保障法的理念、實踐與創新
1998年國家教委社科基金項目:職工再就業的法律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