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區政協專題學習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區政協專題學習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發布時間: 2022-09-26 15:52:22

1. 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3)

六、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隊伍思想政治素質、業務工作能力、職業道德水準,著力建設一支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法律的社會主義法治工作隊伍,為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提供強有力的組織和人才保障。

(一)建設高素質法治專門隊伍。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堅持黨的事業、人民利益、憲法法律至上,加強立法隊伍、行政執法隊伍、司法隊伍建設。抓住立法、執法、司法機關各級領導班子建設這個關鍵,突出政治標准,把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工作的人選拔到領導崗位上來。暢通立法、執法、司法部門幹部和人才相互之間以及與其他部門具備條件的幹部和人才交流渠道。

推進法治專門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提高職業素養和專業水平。完善法律職業准入制度,健全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制度,建立法律職業人員統一職前培訓制度。建立從符合條件的律師法學專家中招錄立法工作者、法官、檢察官制度,暢通具備條件的軍隊轉業幹部進入法治專門隊伍的通道,健全從政法專業畢業生中招錄人才的規范便捷機制。加強邊疆地區、民族地區法治專門隊伍建設。加快建立符合職業特點的法治工作人員管理制度,完善職業保障體系,建立法官、檢察官、人民警察專業職務序列及工資制度。

建立法官、檢察官逐級遴選制度。初任法官、檢察官由高級人民法院、省級人民檢察院統一招錄,一律在基層法院、檢察院任職。上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法官、檢察官一般從下一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優秀法官、檢察官中遴選。

(二)加強法律服務隊伍建設。加強律師隊伍思想政治建設,把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法治作為律師從業的基本要求,增強廣大律師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構建社會律師、公職律師、公司律師等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律師隊伍。提高律師隊伍業務素質,完善執業保障機制。加強律師事務所管理,發揮律師協會自律作用,規范律師執業行為,監督律師嚴格遵守職業道德和職業操守,強化准入、退出管理,嚴格執行違法違規執業懲戒制度。加強律師行業黨的建設,擴大黨的工作覆蓋面,切實發揮律師事務所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

各級黨政機關和人民團體普遍設立公職律師,企業可設立公司律師,參與決策論證,提供法律意見,促進依法辦事,防範法律風險。明確公職律師、公司律師法律地位及權利義務,理順公職律師、公司律師管理體制機制。

發展公證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人民調解員隊伍。推動法律服務志願者隊伍建設。建立激勵法律服務人才跨區域流動機制,逐步解決基層和欠發達地區法律服務資源不足和高端人才匱乏問題。

(三)創新法治人才培養機制。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法學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全方位佔領高校、科研機構法學教育和法學研究陣地,加強法學基礎理論研究,形成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學理論體系、學科體系、課程體系,組織編寫和全面採用國家統一的法律類專業核心教材,納入司法考試必考范圍。堅持立德樹人、德育為先導向,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培養造就熟悉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法治人才及後備力量。建設通曉國際法律規則、善於處理涉外法律事務的涉外法治人才隊伍。

健全政法部門和法學院校、法學研究機構人員雙向交流機制,實施高校和法治工作部門人員互聘計劃,重點打造一支政治立場堅定、理論功底深厚、熟悉中國國情的高水平法學家和專家團隊,建設高素質學術帶頭人、骨幹教師、專兼職教師隊伍。

七、加強和改進黨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

黨的領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最根本的保證。必須加強和改進黨對法治工作的領導,把黨的領導貫徹到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過程。

(一)堅持依法執政。依法執政是依法治國的關鍵。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幹部要深刻認識到,維護憲法法律權威就是維護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權威,捍衛憲法法律尊嚴就是捍衛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嚴,保證憲法法律實施就是保證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實現。各級領導幹部要對法律懷有敬畏之心,牢記法律紅線不可逾越、法律底線不可觸碰,帶頭遵守法律,帶頭依法辦事,不得違法行使權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

健全黨領導依法治國的制度和工作機制,完善保證黨確定依法治國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的工作機制和程序。加強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統一領導、統一部署、統籌協調。完善黨委依法決策機制,發揮政策和法律的各自優勢,促進黨的政策和國家法律互聯互動。黨委要定期聽取政法機關工作匯報,做促進公正司法、維護法律權威的表率。黨政主要負責人要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各級黨委要領導和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和社會組織在依法治國中積極發揮作用。

人大、政府、政協、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的黨組織和黨員幹部要堅決貫徹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貫徹黨委決策部署。各級人大、政府、政協、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的黨組織要領導和監督本單位模範遵守憲法法律,堅決查處執法犯法、違法用權等行為。

政法委員會是黨委領導政法工作的組織形式,必須長期堅持。各級黨委政法委員會要把工作著力點放在把握政治方向、協調各方職能、統籌政法工作、建設政法隊伍、督促依法履職、創造公正司法環境上,帶頭依法辦事,保障憲法法律正確統一實施。政法機關黨組織要建立健全重大事項向黨委報告制度。加強政法機關黨的建設,在法治建設中充分發揮黨組織政治保障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

(二)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黨內法規既是管黨治黨的重要依據,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有力保障。黨章是最根本的黨內法規,全黨必須一體嚴格遵行。完善黨內法規制定體制機制,加大黨內法規備案審查和解釋力度,形成配套完備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注重黨內法規同國家法律的銜接和協調,提高黨內法規執行力,運用黨內法規把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落到實處,促進黨員、幹部帶頭遵守國家法律法規。

黨的紀律是黨內規矩。黨規黨紀嚴於國家法律,黨的各級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不僅要模範遵守國家法律,而且要按照黨規黨紀以更高標准嚴格要求自己,堅定理想信念,踐行黨的宗旨,堅決同違法亂紀行為作斗爭。對違反黨規黨紀的行為必須嚴肅處理,對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必須抓早抓小,防止小錯釀成大錯、違紀走向違法。

依紀依法反對和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形成嚴密的長效機制。完善和嚴格執行領導幹部政治、工作、生活待遇方面各項制度規定,著力整治各種特權行為。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對任何腐敗行為和腐敗分子,必須依紀依法予以堅決懲處,決不手軟。

(三)提高黨員幹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黨員幹部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組織者、推動者、實踐者,要自覺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高級幹部尤其要以身作則、以上率下。把法治建設成效作為衡量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工作實績重要內容,納入政績考核指標體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辦事作為考察幹部重要內容,在相同條件下,優先提拔使用法治素養好、依法辦事能力強的幹部。對特權思想嚴重、法治觀念淡薄的幹部要批評教育,不改正的要調離領導崗位。

(四)推進基層治理法治化。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基礎在基層,工作重點在基層。發揮基層黨組織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中的戰斗堡壘作用,增強基層幹部法治觀念、法治為民的意識,提高依法辦事能力。加強基層法治機構建設,強化基層法治隊伍,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法治工作機制,改善基層基礎設施和裝備條件,推進法治幹部下基層活動。

(五)深入推進依法治軍從嚴治軍。黨對軍隊絕對領導是依法治軍的核心和根本要求。緊緊圍繞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著眼全面加強軍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創新發展依法治軍理論和實踐,構建完善的中國特色軍事法治體系,提高國防和軍隊建設法治化水平。

堅持在法治軌道上積極穩妥推進國防和軍隊改革,深化軍隊領導指揮體制、力量結構、政策制度等方面改革,加快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軍事制度。

健全適應現代軍隊建設和作戰要求的軍事法規制度體系,嚴格規范軍事法規制度的制定許可權和程序,將所有軍事規范性文件納入審查范圍,完善審查制度,增強軍事法規制度科學性、針對性、適用性。

堅持從嚴治軍鐵律,加大軍事法規執行力度,明確執法責任,完善執法制度,健全執法監督機制,嚴格責任追究,推動依法治軍落到實處。

健全軍事法制工作體制,建立完善領導機關法制工作機構。改革軍事司法體制機制,完善統一領導的軍事審判、檢察制度,維護國防利益,保障軍人合法權益,防範打擊違法犯罪。建立軍事法律顧問制度,在各級領導機關設立軍事法律顧問,完善重大決策和軍事行動法律咨詢保障制度。改革軍隊紀檢監察體制。

強化官兵法治理念和法治素養,把法律知識學習納入軍隊院校教育體系、幹部理論學習和部隊教育訓練體系,列為軍隊院校學員必修課和部隊官兵必學必訓內容。完善軍事法律人才培養機制。加強軍事法治理論研究。

(六)依法保障“一國兩制”實踐和推進祖國統一。堅持憲法的最高法律地位和最高法律效力,全面准確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嚴格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完善與基本法實施相關的制度和機制,依法行使中央權力,依法保障高度自治,支持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和政府依法施政,保障內地與香港、澳門經貿關系發展和各領域交流合作,防範和反對外部勢力干預港澳事務,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

運用法治方式鞏固和深化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完善涉台法律法規,依法規范和保障兩岸人民關系、推進兩岸交流合作。運用法律手段捍衛一個中國原則、反對“台獨”,增進維護一個中國框架的共同認知,推進祖國和平統一。

依法保護港澳同胞、台灣同胞權益。加強內地同香港和澳門、大陸同台灣的執法司法協作,共同打擊跨境違法犯罪活動。

(七)加強涉外法律工作。適應對外開放不斷深化,完善涉外法律法規體系,促進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制定,推動依法處理涉外經濟、社會事務,增強我國在國際法律事務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運用法律手段維護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強化涉外法律服務,維護我國公民、法人在海外及外國公民、法人在我國的正當權益,依法維護海外僑胞權益。深化司法領域國際合作,完善我國司法協助體制,擴大國際司法協助覆蓋面。加強反腐敗國際合作,加大海外追贓追逃、遣返引渡力度。積極參與執法安全國際合作,共同打擊暴力恐怖勢力、民族分裂勢力、宗教極端勢力和販毒走私、跨國有組織犯罪。

各級黨委要全面准確貫徹本決定精神,健全黨委統一領導和各方分工負責、齊抓共管的責任落實機制,制定實施方案,確保各項部署落到實處。

全黨同志和全國各族人民要緊密團結在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積極投身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偉大實踐,開拓進取,扎實工作,為建設法治中國而奮斗!

2.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為什麼要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

法治屬於政治建設,屬於政治文明;德治屬於思想建設,屬於精神文明。二者都有其獨特地位和功能,但又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應該相互結合,統一發揮作用。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而要樹立信仰,就要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德治的實現需要法治的規范、制約,需要以法治體現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法治本身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社會主義法治是建立、維護、實行社會主義道德的法律保障,社會主義德治是以社會主義思想道德來規范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提高整個民族的道德水平。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是一個緊密結合的整體,二者缺一不可。
從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看,堅持法治與德治「兩手抓」,是歷史經驗的總結和升華,也是經濟社會發展到新階段的客觀要求。改革開放特別是近些年來,我們黨始終把法治建設和道德建設放在黨和國家全局工作重要戰略地位,實行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就,與此脫離不了關系。分開來看,一方面,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託,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確保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一貫高度重視法治。1978年12月,鄧小平同志就指出:「應該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訴訟法和其他各種必要的法律。」黨的十五大強調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黨的十七大提出,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強調要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黨的十八大強調,要更加註重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依法治國,強調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定性階段,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我們黨面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國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黨要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必須更好發揮法治的引領和規范作用。
另一方面,道德建設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內容,是提高社會成員的思想認識和道德覺悟的必然要求。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孕育了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國人民崇高的價值追求。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思想,支撐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今天依然是我們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強大精神力量。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國公民道德建設方面仍然存在著不少問題。社會的一些領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惡、美醜界限混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有所滋長,見利忘義、損公肥私行為時有發生,以權謀私、腐化墮落現象嚴重存在,等等。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解決,必然損害正常的經濟和社會秩序,阻礙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進程。面對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多樣化的趨勢,面對世界范圍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激盪,必須適應形勢發展的要求,抓住有利時機,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道德建設的特點和規律,在內容、形式、手段、機制等方面努力改進和創新,提高以德治國的水平。

3. 如何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

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重點要抓好以下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深化行政體制改革,依法履行政府職能。深入推進政府機構改革,完善行政組織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進機構、職能、許可權、程序、責任法定化,推進政府事權規范化、法律化,強化省政府統籌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職責,強化市、縣(區)政府執行職責。

二、健全依法決策機制,提高行政決策水平。著力規范行政決策程序,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確定為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確保決策制度科學、程序正當、過程公開、責任明確。加快建立行政機關內部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

三、改革行政執法體制,推進公正文明執法。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按照減少層次、整合隊伍、提高效率的原則,全面梳理各部門執法權,合理配置執法力量,大幅減少執法種類,積極推進綜合執法,著力解決權責交叉、多頭執法、多層執法的問題。

四、強化行政權力制約,規范行政權力運行。加強權力運行監督,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政協的民主監督;拓寬群眾監督渠道,完善群眾舉報投訴制度,依法保障人民群眾監督政府的權利;高度重視輿論監督,認真對待網路監督。

五、全面推進政務公開,打造陽光透明政府。按照「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的原則,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政務信息公開工作體制機制,推進決策公開、執行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結果公開。

六、牢固樹立法治意識,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完善行政工作人員學法用法制度,建立法律知識學習培訓長效機制,推動各級行政工作人員帶頭學法、用法、尊法、守法,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自覺養成依法辦事的習慣。

(3)區政協專題學習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擴展閱讀

深入推進依法行政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

「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1978年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十六字」方針。

經過30多年的發展,目前我國已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國家和社會生活的各方面基本上實現了有法可依。

從一定意義上說,法律實施是當前中國法治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同時,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和完成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任務,也對法治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正因為如此,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把形成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作為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也強調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點應該是保證法律嚴格實施,做到『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

4. 如何在新形勢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黨的領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最根本的保證。必須加強和改進黨對法治工作的領導,把黨的領導貫徹到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過程。
(一)堅持依法執政。依法執政是依法治國的關鍵。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幹部要深刻認識到,維護憲法法律權威就是維護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權威,捍衛憲法法律尊嚴就是捍衛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嚴,保證憲法法律實施就是保證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實現。各級領導幹部要對法律懷有敬畏之心,牢記法律紅線不可逾越、法律底線不可觸碰,帶頭遵守法律,帶頭依法辦事,不得違法行使權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
健全黨領導依法治國的制度和工作機制,完善保證黨確定依法治國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的工作機制和程序。加強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統一領導、統一部署、統籌協調。完善黨委依法決策機制,發揮政策和法律的各自優勢,促進黨的政策和國家法律互聯互動。黨委要定期聽取政法機關工作匯報,做促進公正司法、維護法律權威的表率。黨政主要負責人要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各級黨委要領導和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和社會組織在依法治國中積極發揮作用。
人大、政府、政協、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的黨組織和黨員幹部要堅決貫徹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貫徹黨委決策部署。各級人大、政府、政協、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的黨組織要領導和監督本單位模範遵守憲法法律,堅決查處執法犯法、違法用權等行為。
政法委員會是黨委領導政法工作的組織形式,必須長期堅持。各級黨委政法委員會要把工作著力點放在把握政治方向、協調各方職能、統籌政法工作、建設政法隊伍、督促依法履職、創造公正司法環境上,帶頭依法辦事,保障憲法法律正確統一實施。政法機關黨組織要建立健全重大事項向黨委報告制度。加強政法機關黨的建設,在法治建設中充分發揮黨組織政治保障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
(二)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黨內法規既是管黨治黨的重要依據,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有力保障。黨章是最根本的黨內法規,全黨必須一體嚴格遵行。完善黨內法規制定體制機制,加大黨內法規備案審查和解釋力度,形成配套完備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注重黨內法規同國家法律的銜接和協調,提高黨內法規執行力,運用黨內法規把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落到實處,促進黨員、幹部帶頭遵守國家法律法規。
黨的紀律是黨內規矩。黨規黨紀嚴於國家法律,黨的各級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不僅要模範遵守國家法律,而且要按照黨規黨紀以更高標准嚴格要求自己,堅定理想信念,踐行黨的宗旨,堅決同違法亂紀行為作斗爭。對違反黨規黨紀的行為必須嚴肅處理,對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必須抓早抓小,防止小錯釀成大錯、違紀走向違法。
依紀依法反對和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形成嚴密的長效機制。完善和嚴格執行領導幹部政治、工作、生活待遇方面各項制度規定,著力整治各種特權行為。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對任何腐敗行為和腐敗分子,必須依紀依法予以堅決懲處,決不手軟。
(三)提高黨員幹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黨員幹部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組織者、推動者、實踐者,要自覺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高級幹部尤其要以身作則、以上率下。把法治建設成效作為衡量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工作實績重要內容,納入政績考核指標體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辦事作為考察幹部重要內容,在相同條件下,優先提拔使用法治素養好、依法辦事能力強的幹部。對特權思想嚴重、法治觀念淡薄的幹部要批評教育,不改正的要調離領導崗位。
(四)推進基層治理法治化。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基礎在基層,工作重點在基層。發揮基層黨組織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中的戰斗堡壘作用,增強基層幹部法治觀念、法治為民的意識,提高依法辦事能力。加強基層法治機構建設,強化基層法治隊伍,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法治工作機制,改善基層基礎設施和裝備條件,推進法治幹部下基層活動。
(五)深入推進依法治軍從嚴治軍。黨對軍隊絕對領導是依法治軍的核心和根本要求。緊緊圍繞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著眼全面加強軍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創新發展依法治軍理論和實踐,構建完善的中國特色軍事法治體系,提高國防和軍隊建設法治化水平。
堅持在法治軌道上積極穩妥推進國防和軍隊改革,深化軍隊領導指揮體制、力量結構、政策制度等方面改革,加快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軍事制度。
健全適應現代軍隊建設和作戰要求的軍事法規制度體系,嚴格規范軍事法規制度的制定許可權和程序,將所有軍事規范性文件納入審查范圍,完善審查制度,增強軍事法規制度科學性、針對性、適用性。
堅持從嚴治軍鐵律,加大軍事法規執行力度,明確執法責任,完善執法制度,健全執法監督機制,嚴格責任追究,推動依法治軍落到實處。
健全軍事法制工作體制,建立完善領導機關法制工作機構。改革軍事司法體制機制,完善統一領導的軍事審判、檢察制度,維護國防利益,保障軍人合法權益,防範打擊違法犯罪。建立軍事法律顧問制度,在各級領導機關設立軍事法律顧問,完善重大決策和軍事行動法律咨詢保障制度。改革軍隊紀檢監察體制。
強化官兵法治理念和法治素養,把法律知識學習納入軍隊院校教育體系、幹部理論學習和部隊教育訓練體系,列為軍隊院校學員必修課和部隊官兵必學必訓內容。完善軍事法律人才培養機制。加強軍事法治理論研究。
(六)依法保障「一國兩制」實踐和推進祖國統一。堅持憲法的最高法律地位和最高法律效力,全面准確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嚴格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完善與基本法實施相關的制度和機制,依法行使中央權力,依法保障高度自治,支持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和政府依法施政,保障內地與香港、澳門經貿關系發展和各領域交流合作,防範和反對外部勢力干預港澳事務,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
運用法治方式鞏固和深化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完善涉台法律法規,依法規范和保障兩岸人民關系、推進兩岸交流合作。運用法律手段捍衛一個中國原則、反對「台獨」,增進維護一個中國框架的共同認知,推進祖國和平統一。
依法保護港澳同胞、台灣同胞權益。加強內地同香港和澳門、大陸同台灣的執法司法協作,共同打擊跨境違法犯罪活動。
(七)加強涉外法律工作。適應對外開放不斷深化,完善涉外法律法規體系,促進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制定,推動依法處理涉外經濟、社會事務,增強我國在國際法律事務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運用法律手段維護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強化涉外法律服務,維護我國公民、法人在海外及外國公民、法人在我國的正當權益,依法維護海外僑胞權益。深化司法領域國際合作,完善我國司法協助體制,擴大國際司法協助覆蓋面。加強反腐敗國際合作,加大海外追贓追逃、遣返引渡力度。積極參與執法安全國際合作,共同打擊暴力恐怖勢力、民族分裂勢力、宗教極端勢力和販毒走私、跨國有組織犯罪。
各級黨委要全面准確貫徹本決定精神,健全黨委統一領導和各方分工負責、齊抓共管的責任落實機制,制定實施方案,確保各項部署落到實處。

5. 如何科學認識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歷史

1997年9月,黨的十五大確立了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1999年3月,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將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正式載入憲法。1999年11月,國務院發布了《關於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的決定》。2002年11月,黨的十六大把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之一,並明確提出了「加強對執法活動的監督,推進依法行政」。2004年4月,國務院又頒布了《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的目標任務,即經過十年左右堅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實現建設法治政府的目標。今年,中央政法委又在全國范圍內組織政法各部門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

由上可以看出,黨和政府正在堅定不移地逐步推進依法治國和依法行政的進程。

作為一名司法工作人員,在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活動中,通過學習培訓正確認識和理解有關依法治國的深刻內涵十分重要,這是形成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前提,是正確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基礎性工作。下面筆者就依法治國的有關問題談點粗淺的認識。

一、關於依法治國的深刻內涵

依法治國具有深刻的內涵。按照《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讀本》的闡述,依法治國理念具有三方面的基本內涵:(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民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任何組織和個人的違法行為都必須依法受到追究。(二)樹立和維護法律權威。必須確立法律是人們生活基本行為准則的觀念;必須首先維護憲法的權威;必須努力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必須樹立執法部門的公信力。(三)嚴格依法辦事。這是法治區別與人治的重要標志,要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具體要貫徹職權法定原則、有權必有責原則、用權受監督原則和違法受追究原則。

對依法治國深刻內涵一定要作全面正確的理解,要堅決防止和克服實踐中甚為流行的一種不符合依法治國實質內涵的「法制工具論」。所謂「法制工具論」的實質就是指把法制置於人治之下,從根本上否定法制的前提性和普遍約束力,視法制僅僅為管理的工具,當管理手段缺乏時,要求增加管理職權的立法呼聲十分強烈;當管理手段受到法制限制時,則對法制棄之唯恐不及。事實上我國歷史上並不缺乏運用法律手段治理國家的先例,著名的如戰國的商鞅變法、李悝變法、吳起變法和北宋的王安石變法等,如果按照「法制工具論」的觀點推論,我國歷史上的這些「變法」都可以稱為「依法治國」了,這顯然是十分荒謬的。因為我國歷史上的統治者從來都沒有也不可能把自己、把國家機器擺進去而受法律制約。如果「法制工具論」能成立,那麼中國共產黨在1997年才提出「依法治國」的治國基本方略,其先進性也就無從體現了。

依法治國的「國」字,應該是指國家機器和公民二個層面。如果認為只指公民,那就是「法制工具論」。歷史和事實無數次地證明,如果不先治好國家機器和官員,那國家是很難治好的。因此,依法治國的重點是依法治官、依法治權。

二、依法治國的關鍵是依法行政

我國現行約35000多件法律法規規章中,約佔80%的屬於行政法范疇。而且行政權具有最為活躍、最為廣泛的特點,自由裁量的空間很大。有人戲稱行政權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間管空氣」。事實上,行政權也是最容易膨脹、最需要控制,又最難控制的國家權力。現實中存在這樣一些較為嚴重的問題:(一)行政權大量地侵犯國家立法權。如有關行政主體超越職權立法、部門利益「法制化」;行政主體不依法行政等。(二)沒有行政組織法,行政主體職能交叉造成管理混亂。如行政機構職能配置缺乏法律論證,職能設置不科學造成交叉;設置許多沒有法律依據的臨時機構行使行政職權等。(三)行政執法與經濟利益掛鉤。(四)地方政府行為存在大量行政違法。(五)沒有統一的行政程序法,導致行政程序不規范、不統一。(六)有的領導幹部學法不守法。

在現實社會中,最具有迷惑性的做法是,政府機關在依法行政的口號和旗幟下,偏面地強調加強行政權、保障行政權、擴大行政權,在制定的行政依據中大量地塞進反映本部門、本地區利益的內容,有的甚至凌駕於憲法和法律之上,還強令下級遵守和執行,又美其名曰「嚴格執法、依法行政」。這是具有嚴重危害性的行政違法。是「法制工具論」在現實生活中的典型表現。

行政權的特點和上述現實狀況表明,行政主體能否依法行政成了能否實現依法治國的關鍵之所在。

三、對依法行政基本涵義的理解

依法行政的基本含義是指行政主體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從事行政行為,不得超越職權和濫用職權。從這個基本涵義出發可以引伸出以下三條:第一,「法」本身一定要體現最廣大人民的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也就是說法本身必須是合憲的。第二,行政活動一定要藉助法律手段,以提高行政效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不依法進行的行政行為會遭受越來越多越來越大的阻力)。第三,行政活動要受到法律的規制,以體現公開公平和公正,防止行政權力被濫用。

對自然人和行政相對人而言「法無明文禁止即可為」;對國家機關和行政主體及行政人而言,「法無明文規定不得為」。這是法治社會普遍適用的原則。但是不是意味著,行政主體的任何行政行為都得遵守「法有明文規定」,否則就是不依法行政呢?其實也並非這樣的簡單。在行政法學界有三種學說比較有名。(一)全部保留說。要求全部行政行為都得有明確的法律依據。(二)權力保留說。要求權力性行為要有法律依據(權力由法律保留給自己),非權力性行為不需要法律依據。(三)侵益保留說。侵益行為要有法律依據,授益行為不需要法律依據。目前行政法學界對第二種學說大多持贊同態度。筆者也同意權力保留說。例如,行政機關召開機關工作會議,這當然也屬於行政行為,但此行為不涉及該行政機關的行政職權,是一種非權力性的行為。非權力性的行為沒有必要也不可能都有明確的法律依據。只有象行政處罰、行政許可、行政強制、行政規范等涉及行政相對人權利義務關系的行政行為即行政權力性行為才需嚴格遵循「法無明文規定不得為」規則。

全面推行依法行政,是全面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重要內容,是關繫到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大問題。

6. 依法治國心得體會範文2000字3篇

依法治國,作為一種先進的治國方略與法律 文化 ,是社會進步、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治國方略與法制建設目標。今天我整理了依法治國 心得體會 範文 ,希望對你有幫助。

依法治國心得體會範文2000字篇一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對新形勢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出戰略部署,將有力地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各方面事業的發展。特別是《決定》明確提出,以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為核心,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法治化。這對於我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一、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

民主建國、民主立國,是無產階級革命的基本主張,是實現人類解放和文明進步事業的必由之路。《共產黨宣言》明確提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無產階級上升為統治階級,爭得民主。」這就從無產階級革命的一般規律上闡明了建立無產階級民主國家是無產階級革命的直接目的和實現途徑。

爭取、鞏固和發展人民民主是中國共產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我們黨從成立之日起就以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為己任,帶領人民進行了長期不懈的艱苦奮斗。我們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目的就是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實現人民當家作主。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使中國人民成為國家和社會的主人,開辟了中國人民民主制度的歷史新紀元,其重大民主政治意義正如毛澤東同志所指出的:「資產階級的民主主義讓位給工人階級領導的人民民主主義,資產階級共和國讓位給人民共和國。」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地位,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們黨在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各個領域進行了全面的實踐和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積累了豐富的 經驗 。後來,由於「左」的指導思想的影響,特別是十年「「」」期間,我們在民主問題上發生過重大失誤,推行以群眾運動為主要形式的所謂「大民主」,致使黨和人民的事業遭受嚴重破壞和損失,人民民主權利受到恣意侵犯和踐踏。這個教訓極為深刻。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了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開啟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進入了蓬勃發展的新時期。鄧小平同志在深入 總結 和思考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經驗和教訓後深刻指出:「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這一重要論斷,集中體現了我國新時期社會主義民主觀。一是民主與社會主義不可分,民主既是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內容,又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屬性;二是民主與社會主義現代化不可分,民主既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任務,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政治保證。

新時期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和中國特色,始終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中佔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主義愈發展,民主也愈發展。改革開放30多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同其他事業一樣,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和重大進步,成功開辟和堅持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展現出旺盛的生機活力和巨大的制度優越性。

二、民主必須制度化、法律化

人民當家作主這一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如何體現,以何種方式、通過何種途徑才能有效地實現,是一個需要認真研究和解決的重大而又復雜的問題。特別是對於中國這樣一個歷史悠久、人口眾多、經濟文化落後、各方面情況差異很大的國家,實現、保證和發展人民當家作主,更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歷史性新課題。沒有先例可循,沒有現成答案,只能是把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的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道路,進行實踐探索。

在我國60多年民主政治的發展歷程中,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我們曾一度走過很大的彎路,嚴重偏離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則和正確方向。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的同時,確立了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的基本方針。鄧小平同志明確指出:「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制。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民主要堅持下去,法制要堅持下去。這好像兩只手,任何一隻手削弱都不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從制度上、法律上保障和發展人民民主,這是我們黨對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規律認識的一個重大轉變,對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制度化的關鍵是法制化,制度建設的重點是法制建設。1997年黨的十五大明確提出,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並將依法治國確定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法治化。

在中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一項史無前例的偉大而又極其復雜、艱巨的宏偉事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一方面要保證和發展人民當家作主,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保證人民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另一方面還要動員和組織全體人民以國家主人翁的地位投身社會主義建設,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堅定地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前進。要實現上述要求,只有堅持和實行依法治國基本方略,通過完備的法制,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使人民當家作主的各項民主權利落到實處,使國家各項事業和各項工作在法治的軌道上進行,使全社會成員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才有可能做到。人們從自己的 社會實踐 和實際生活中越來越認識到,依法治國是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正確途徑和基本方式。

三、新時期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建設的主要成就和重要經驗

改革開放30多年來,黨和國家總結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正反兩方面經驗,強調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建設,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取得了一系列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成就和進展。

我們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不斷取得新的重要進展。主要體現在:一是改革和完善選舉制度,把直接選舉人大代表的范圍由鄉一級擴大到縣一級,實行普遍的差額選舉制度,逐步實行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二是修改憲法,健全並突出強調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制度,確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等一系列重要原則。三是加強和完善全國人大及其會的職權,規定全國人大和全國人大會共同行使國家立法權,共同監督憲法實施。四是在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設立常務委員會,賦予省級人大及其會、較大的市人大及其會制定地方性法規的職權。五是加強各級人大及其會組織建設,提高基層人大代表特別是一線工人、農民、知識分子代表的比例,優化組成人員結構,健全專門委員會和會工作機構。六是完善保證國家權力機關依法行使職權的制度,制定完善全國人大組織法、地方組織法、立法法、監督法、議事規則等一系列加強和規范人大組織和職權的重要法律。

我們還從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出發,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增強黨和國家活力、反對官僚主義、調動基層和人民積極性。一是改革和完善黨和國家的領導制度,廢除實際上存在的領導幹部職務終身制,確保了黨和國家領導機關正常換屆和領導人員有序更替。二是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深入推進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鞏固和發展了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三是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保證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權,鞏固和發展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四是發展社會主義基層民主,建立健全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和企業事業單位民主管理制度,充分保證了廣大人民群眾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五是改革和調整權力過分集中、黨政不分、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的領導體制,推進行政體制、司法體制、企業事業單位體制改革,形成了職能明確、協調配合、充滿活力、運行高效的體制機制。六是改革和完善決策機制和程序,增強決策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通過多種 渠道 和形式集思廣益,促進了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七是改革幹部人事制度和人才制度,全面貫徹民主、公開、競爭、擇優方針,為各方面優秀幹部充分涌現、各方面優秀人才建功立業開辟了廣闊渠道和發展空間。八是建立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制機制,形成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保證了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謀利益。

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創造性實踐,有力地推動和保障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順利發展。我們在各方面形成了一整套保證和發展人民當家作主、實踐證明是成功的政治制度,同時我們還積累了一系列寶貴的實踐經驗,成為我們繼續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所應遵循的重要原則,必須在實踐中長期堅持並不斷豐富和完善。

重要經驗可以作多方面、多維度的總結和概括,其中以下三點值得特別提及和重視。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這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最鮮明的特色和最顯著的優勢。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三者在本質上是一致的。推進民主政治制度建設,就是要以國家根本政治制度為主要制度載體和主要民主渠道,推動實現「三者有機統一」,使之統一於民主政治建設的實踐和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

――堅持從中國的國情和實際出發。一個國家實行什麼樣的民主政治制度,歸根到底,是由這個國家的國情和實際決定的。推進民主政治制度建設,就是要立足國情、立足實際、立足實踐,不斷鞏固和發展人民民主;積極穩妥,循序漸進,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正確處理民主與專政、民主與集中、民主與法治的關系;走自己的道路,總結自己的經驗,同時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政治文明成果,但絕不照搬照抄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堅持中國特色民主觀。評價一個國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主要看「八個能否」,即:國家領導層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體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人民群眾能否暢通表達利益要求,社會各方面能否有效參與國家政治生活,國家決策能否實現科學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過公平競爭進入國家領導和管理體系,執政黨能否依照憲法法律規定實現對國家事務的領導,權力運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約和監督。推進民主政治制度建設,就是要堅持形式民主與實質民主、程序民主與實體民主相統一,使黨和國家各項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和各方面工作做到充分反映人民意願、充分實現人民權利、充分保障人民權益,並為實現「八個能否」開辟廣闊發展空間。

四、新形勢下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法治化的方向和重點任務

指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確立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並作出全面部署和頂層設計;同時指出:「以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為核心,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法治化。」這就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健全保證和發展人民當家作主的民主政治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指明了前進方向、明確了目標任務。

(一)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

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根本保障。要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以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為根本,以增強黨和國家活力、調動人民積極性為目標,從各層次各領域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通過法律法規、規范性文件、黨內法規、政治慣例等各種規范,從制度上、法律上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以法治化為主要方向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二)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根本制度安排,也是我們黨在國家政權中充分發揚民主、貫徹群眾路線的最好實現形式。要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支持和保證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支持和保證人大及其會充分發揮國家權力機關作用。健全憲法實施和監督制度,完善立法體制,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加強重點領域立法。完善國家機構組織法,完善選舉制度和工作制度。在各級國家機關工作中切實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密切同人民群眾的聯系,廣泛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

(三)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堅持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加強同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團結合作,完善黨同民主黨派合作共事制度,完善民主黨派中央直接向中共中央提出建議制度。全面正確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堅持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切實保障少數民族合法權益,建設團結、繁榮的民族自治地方。在城鄉社區治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中廣泛實行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 教育 、自我監督,完善和發展基層民主制度。

(四)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建設

協商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是黨的群眾路線在政治領域的重要體現。要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構建形式多樣、內容廣泛、程序合理、環節完整的協商民主體系,拓寬和健全政黨協商、人大協商、政府協商、政協協商、人民團體協商、基層組織協商、社會組織協商等渠道。分層分類就國家和社會生活中的重大問題和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開展廣泛協商,堅持協商於決策之前和決策實施之中,保證人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推進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最大限度凝聚社會共識,最大限度聚集社會正能量。

(五)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

加強黨內監督、人大監督、民主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審計監督、社會監督、輿論監督制度建設,努力形成科學有效的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切實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對重要部門和崗位,實行分事行權、分崗設權、分級授權,定期輪崗,強化內部流程式控制制,防止權力濫用。完善政府內部層級監督和專門監督。完善審計制度,保障依法獨立行使審計監督權,對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國有資源和領導幹部履行經濟責任情況實行審計全覆蓋。完善糾錯問責機制,健全責令公開道歉、停職檢查、引咎辭職、責令辭職、罷免等問責方式和程序。

下一頁還有更多優秀精彩的依法治國心得體會範文2000字

7. 什麼是依法治國全會專題討論依法治國說明了什麼

什麼是依法治國?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主張治理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統統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
簡而言之,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法律來治理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做主根本保證。
全會專題討論依法治國說明了什麼?
2014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首次專題討論依法治國問題。10月28日,《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發布。
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事關我們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定性階段,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國際形勢復雜多變,我們黨面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國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黨要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更好維護和運用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更好統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調節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使我國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實現我國和平發展的戰略目標,必須更好發揮法治的引領和規范作用。

8. 如何認識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我們黨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的高度出發,總結歷史經驗、順應人民願望和時代發展要求作出的重大戰略抉擇。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專門就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出決定,在我們黨和國家歷史上還是第一次,意義重大而深遠。
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用「三個事關」「三個全面」「四個更好」深刻地闡明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決定》指出:「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事關我們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決定》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水平,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決定》強調:「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黨要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大大局,更好維護和運用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更好統籌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實現我國和平發展和戰略目標,必須更好發揮法治的引領和規范作用。」全面理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必須深入領會《決定》提出的「三個事關」「三個全面」「四個更好」的深刻含義,重點要把握以下3個方面。
第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提高我黨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的迫切要求。執政能力建設,是執政黨面臨的一個永恆課題,也是一項重大的現實課題。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執政能力建設。從掌握全國政權的那一天起,就為掌好權,執好政進行了不懈探索,積累了寶貴經驗,也走過不少彎路,甚至出現了嚴重失誤。總結新中國成立65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黨執政的歷程,我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法治更具根本性、全局性、長期性、穩定性,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必須摒棄人治,厲行法治,著力解決好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黨的政策和國家法律關系問題,推進黨執政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以依法執政促進和保障科學執政、民主執政。這個問題解決不好,不僅談不上提高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甚至有失去執政地位的危險。鄧小平同志曾深刻地指出,還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當前,我們黨所處的執政方位和執政環境發生深刻變化,面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是長期的、復雜的、嚴峻的,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我們黨要提高執政能力、鞏固執政地位,實現長期執政,就必須更加自覺地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推進黨執政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提高依法治國、依法執政水平,鞏固黨執政的法治基礎。具體來講,就是要把依法治國、依法執政水平,鞏固黨執政基本方式統一起來,把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協、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依章程履行職能、開展工作統一起來,把黨領導人民制定和實施憲法法律同黨堅持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統一起來,善於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善於使黨組織推薦的人選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善於使黨組織推薦的人選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政權機關的領導人員,善於通過國家政權機關實施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善於運用民主集中制原則維護中央權威、維護全黨全國團結統一。
第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實現國家興旺發達和長治久安,制度是重要的基礎,也是重要的保障。而衡量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的制度健全與否,很重要的一條就是看它的法治體系是否健全。法治體系既是國家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家制度合法性、穩定性的重要支撐。古人講:「法者,國家所以公布大信於天下。」法治健全,國家就有信譽,政府就有威信,社會就有秩序,人民就有信心。人民對現實安心,對未來有信心,才能集中精力謀發展、促發展,國家才能興旺發達和長治久安。縱觀人類社會發展史,法治興衰同國家治亂息息相關,沒有哪一個國家不厲行法治而強盛的。我國歷來有「有家有國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和患不安」的思想,就是要告誡治國者必須重視建章立制,通過制度來確保社會公正和人民安居樂業。應該說,經過長期探索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已經 確立並不斷完善,但從歷史發展、實踐發展的視角來看,從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來看,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的任務還很艱巨很緊迫。我們要維護和運用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實現我國和平發展的戰略目標,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和人民安居樂業,必須加強制度建設,打牢制度基礎,增強指導供給,強化制度保障。黨中央就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出部署,一個重要的戰略意圖就是通過健全社會主義法治,進一步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通過制度來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和中華民族長遠發展。
第三,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迫切要求。當前,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定性階段,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國際形勢復雜多變,面臨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前所未有。能不能有效解決我國發展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化解來自各方的風險和挑戰,直接關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依託。解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解決和增強社會活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更加註重運用法律的准繩去衡量、規范、引導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更加註重運用法治的方式統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調節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只有這樣,才能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確保順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參考: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學習輔導百問_網路文庫
http://wenku..com/link?url=YopSphKDSg31S9pbK_Hfc7K1mtWcs8eNE-6G2YgrzdivDmfJgE-0_

9.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堅持哪些基本原則

實現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這個總目標,必須堅持以下原則。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我國憲法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題中應有之義。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只有在黨的領導下依法治國、厲行法治,人民當家作主才能充分實現,國家和社會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進。依法執政,既要求黨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也要求黨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必須堅持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把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同依法執政基本方式統一起來,把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協、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依章程履行職能、開展工作統一起來,把黨領導人民制定和實施憲法法律同黨堅持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統一起來,善於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善於使黨組織推薦的人選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政權機關的領導人員,善於通過國家政權機關實施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善於運用民主集中制原則維護中央權威、維護全黨全國團結統一。
——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必須堅持法治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承擔應盡的義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共同富裕。必須保證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必須使人民認識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權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增強全社會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識,使法律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運用。
——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尊重憲法法律權威,都必須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都必須依照憲法法律行使權力或權利、履行職責或義務,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必須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威,切實保證憲法法律有效實施,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必須以規范和約束公權力為重點,加大監督力度,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必追究,堅決糾正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行為。
——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必須堅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培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體現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實現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必須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同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相適應,總結和運用黨領導人民實行法治的成功經驗,圍繞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推進法治理論創新,發展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體現社會發展規律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依法治國提供理論指導和學理支撐。汲取中華法律文化精華,借鑒國外法治有益經驗,但決不照搬外國法治理念和模式。

10. 如何發揮政協優勢,積極為推進依法治國戰略實施獻計出力

人民政協作為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自覺按照中共中央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戰略部署,發揮優勢作用,認真履行職能,為依法治國戰略的實施積極獻計出力。
發揮獨特優勢,推進科學立法。發揮人民政協組織包容性和高層次的特點,把立法協商作為人民政協協商民主的重要內容,加強與人大的溝通聯系,把重要的立法內容納入協商計劃,充分發揮政協委員、黨派團體、界別、專委會在立法協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不斷推動立法的科學化、民主化。
強化民主監督,推進依法行政。要按照政協章程規定,對國家憲法、法律和法規的實施,重大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工作,通過建議和批評進行監督。要充分發揮人民政協民主監督的作用,主動加強民主監督與立法監督、行政監督、輿論監督等各種監督形式的協調與協作,切實提高民主監督的有效性。
積極溝通協調,促進司法公正。要把推動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和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結合起來,通過提案、建議、社情民意、信息等方式,建立廣泛的民意溝通和協調機制,促進司法體制改革。要把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和履行職能結合起來,就影響司法公正、制約司法能力的體制性、機制性、保障性障礙,組織委員進行調研視察,為破解難題提供智力支持。
模範遵守法規,推進法治社會建設。政協建言獻策應於法有據、合乎法治精神,政協的履職活動都要在憲法、法律和政協章程的框架內進行。廣大政協委員應成為法治社會建設的模範和先鋒。政協委員中的中共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要以更高標准要求自己自覺遵守黨的紀律,模範遵守法律法規,帶頭依法辦事。

熱點內容
治安處罰條例新 發布:2025-01-18 12:48:20 瀏覽:573
佔用紅樹林保護區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8 12:14:06 瀏覽:15
北京刑事沒輸過律師 發布:2025-01-18 12:09:11 瀏覽:643
司法所法律援助與扶貧 發布:2025-01-18 11:55:00 瀏覽:887
黑子林律師 發布:2025-01-18 11:23:10 瀏覽:354
三大訴訟法的證明對象 發布:2025-01-18 11:10:53 瀏覽:208
2013最新勞動法 發布:2025-01-18 10:10:11 瀏覽:745
法律援助中心屬於事業單位 發布:2025-01-18 09:52:13 瀏覽:127
過有道德的生活 發布:2025-01-18 09:47:05 瀏覽:433
法治雲端 發布:2025-01-18 09:46:08 瀏覽: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