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公平正義法治建設

公平正義法治建設

發布時間: 2022-09-27 06:03:28

① 法律如何體現公平正義

法律分析:1、通過民主科學立法把公平正義的道德訴求法律化

立法通過民主的方式和法定程序,合理配置社會資源、分配權利與義務、明確權力與責任等實體性利益安排,通過立法規定相關程序、制定行為規則、劃定行為界限、明確行為方式等等,實現通過立法分配正義的目的。

2、通過實施法律實現公平正義

2011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後,我國法治建設的主要任務從以立法為中心轉向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全面有效實施法律成為推進依法治國的中心工作。

實施法律是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的重要環節,是實現立法公平正義宗旨和目的的具體體現,重點應當通過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和自覺守法實現公平正義。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② 如何加強社會主義法治建設

1、堅持法治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加強人權法治保障,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承擔應盡的義務,引導全體人民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

2、堅持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規范執法自由裁量權,加大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法力度。要嚴格執法資質、完善執法程序,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

防止行政自由裁量權被濫用的基本措施就是建立結構合理、配置科學、程序嚴密、制約有效、監督有力的權力運行機制,把決策、執行等環節的權力全部納入監督制約機制之中,保證權力沿著制度化、法律化的軌道運行,防止行政權力的異化,確保法律公正、有效實施。

三、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完善審判制度、檢察制度,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完善律師制度,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確保司法公正高效權威,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要完善司法管理體制和司法權力運行機制,規范司法行為,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2)公平正義法治建設擴展閱讀:

各級黨和國家機關以及領導幹部要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應對風險的能力。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各級領導幹部要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努力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境,在法治軌道上推動各項工作。

③ 法制建設的目標是什麼

實現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全部納入法治軌道,各項事業法治化水平明顯提升。

法制建設這一概念的提出最早是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在我們偉大的黨領導人對我國三十年民主法制建設中存在的經驗教訓進行了總結後提出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法制,是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具有穩定性、連續性和極大的權威性,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要保證人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權。

法制建設注意事項

把黨的領導貫徹落實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就是要求人大、政府、政協、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切實把黨的思想領導、政治領導和組織領導貫穿於工作的全過程,把對黨負責與對人民負責有機結合起來,使各項工作都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有利於維護黨和國家權威、維護黨和國家的團結統一。

各級黨組織要發揮好貫徹落實黨的決策部署的組織保證作用和領導核心作用,健全重要會議、重大事項、重點工作向黨委請示報告制度。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法治建設的關鍵所在、網路-法治建設

④ 公平正義與社會主義法治有什麼關系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被概括為依法治國、執政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五個方面。在這五個方面中,公平正義被表述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追求。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社會主義法治實踐的指導原則,是發展中的馬克思法治觀在當代中國的最新理論成果,其價值取向為公平正義。公平正義應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靈魂,是「以人為本」為本質要求的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核心是社會基本制度的公平正義,其實現有賴於和諧社會的構建,有賴於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公平公正執法司法理念的樹立。
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靈魂
社會主義社會一定是以公平為基本特徵、以正義為最終價值的社會。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就是在全社會實現公平正義。法治的精神不僅在於有完備的法律法規體系、復雜的執法工作機制,更在於公平正義精神與價值在法治各個環節中真實的體現和實現。
建設國家、管理國家所要實現的理想境地是經濟富足、政治進步、文化昌明、社會和諧,這些目標的實現皆有賴於社會公平正義價值的統領。從人類歷史的發展經驗來看:社會的主流價值決定著社會的文明走向和發展方向。一個良善的社會必定是將公平正義奉為圭臬的社會,而一個公平正義不彰的社會必定會走向經濟的衰退與凋敝、政治的專制與腐化、文化的消沉與墮落、社會的混亂與無序。在一個國家中,利益需求是多種多樣的,沖突與矛盾也是變化多端的,因此執政者的首要任務並非是纏身於具體事務的細枝末節中而是要進行價值判斷與選擇,進而消除沖突,維護公平,匡扶正義。在此意義上,我認為管理國家的本質就在於價值選擇;而一個好的執政者的標准就是,在任何時候都會義無返顧地選擇公平正義。當公平正義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靈魂,成為全社會的人們看得見、感受得到並能夠分享得到的結果的時候,社會主義法治才能真正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公平正義社會是一個「以人為本」的社會
公平正義如果不是抽象的教條,就應擁有反映時代要求的具體內容。公平正義社會首先應是一個「以人為本」的社會。「以人為本」首先要回答的是「以什麼人」為本的問題。一個國家的權利保障體系有三個層次:一是「人人」的層次,二是「公民」的層次,三是「弱者群體」的層次。公民權利主要指向政治參與、擔任公職、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等領域;弱者群體權利主要指向婦女、老人、兒童、身體殘障者等特殊對象;而第一個層次,也就是「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中的層次指的是「人人」、「所有的人」,也就是《世界人權宣言》所講的不分種族、膚色、性別、語言、宗教、政治或其它見解、國籍或社會出身、財產、出生或其它身份的差別,平等享有基本人權和人格尊嚴中的「人人」。
「以人為本」其次要回答的是「以人的什麼」為本的問題。這一問題涉及兩方面內容,首先,「以人為本」必須以人的共同需要為本,人的共同需要就是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社會民眾的共同的普遍的要求,所以,滿足人民的共同要求就是黨和國家工作的基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其次,「以人為本」還必須以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為本,每個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當成為其他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條件時,公平正義的社會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便是告成之時。
「以人為本」最後還要回答「如何將人的需要轉化為法律上的權利」這一問題。人的需要惟有轉化為法律上的權利才是現實的、安全的。「以人為本」與「科學發展觀」、「和諧社會」理論在價值上是一致的,它們一方面解決了目的性問題,那就是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地發展;另一方面又解決了一系列關系問題,即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統一與和諧。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提出正是這些理念邏輯的產物,因此,對作為社會主義法治價值追求的公平正義的理解也必須從建立在這些理念基礎之上。各級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如果不能透徹理解「以人為本」和「和諧社會」理論,就不可能真正把握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精髓。
公平正義的核心是制度的公平正義
公平正義是歷史久遠的人類理想,它的基礎是社會制度的公平正義。從直觀的層面看,社會不公現象是形態各異的,但概括言之不外乎以下四個方面:第一,起點的不公。其典型表現是,在人們出生伊始就被依照自然生理狀況和社會出身的不同進行人格身份的差等劃分;第二,機會的不公。對人們進行人格高低區別的目的,是要賦予他們不同的社會發展機會,這便是機會不公。在高考招生中,同一張試卷面前不同地區的考生享有不同的上學機會,甚至在同一個地區的考生因戶口的差異也有所不同,這就是機會不公的具體表現;第三,規則的不公。用一類規則對一群人,用另一類規則對另一群人,便是規則的不公;表現在法律上,便是法律面前的不平等,便是凌駕於法律之上的種種特權的存在;第四,結果的不公。同勞而不同酬,少勞而多得,多勞而少得,勞而不獲,不勞而獲,就是結果不公的表現。

⑤ 公平正義有怎樣的法治意義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被概括為依法治國、執政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五個方面。在這五個方面中,公平正義被表述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追求。公平正義理念要重點把握四點:合法合理,平等對待,及時高效,程序公正。

作為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公平正義,是指社會主義社會的成員能夠按照法律規定的方式公平地實現權利和義務,並受到法律的保護。我國社會主義公平正義是以維護、實現、發展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宗旨。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社會主義法治實踐的指導原則,是發展中的馬克思法治觀在當代中國的最新理論成果,其價值取向為公平正義。

公平正義應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靈魂,是「以人為本」為本質要求的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核心是社會基本制度的公平正義,其實現有賴於和諧社會的構建,有賴於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公平公正執法司法理念的樹立。

社會主義社會一定是以公平為基本特徵,以正義為最終價值的社會。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就是在全社會實現公平正義。法治的精神不僅在於有完備的法律法規體系、復雜的執法工作機制,更在於公平正義精神與價值在法治各個環節中真實的體現和實現。

公平正義是評判社會善惡的首要標准。有關社會價值的學說可謂精彩紛呈,「利益」說、「自由」說、「效率」說、「秩序」說就是其中較有代表性的。

承認、肯定和保護人們的正當利益,是一個社會發展的動力源泉,但是一個社會如果奉「利益」或「功利」為最終的依歸,這個社會將成為德性盡失的社會。

自由是社會生命力、創造力的源泉,但是極端的自由主義將會使社會退化為原始叢林。

效率是社會發展必需的,但是「效率優先」在任何時候都不應成為漠視公平、踐踏正義的借口。

秩序是社會穩定的基礎,沒有秩序也就沒有社會安全可言,但是當秩序成為社會最高價值的時候,則有可能將社會導向活力窒息的境地。

由此可見,利益、自由、效率、秩序作為社會價值的一部分,固然為社會發展所必須,但都不能作為社會的終極價值准則,它們最終都要受公平正義這一基準的評判和檢驗,它們中的任何一項均不具有超越社會公平正義價值的能力。所以,一個社會的善惡及其文明程度,最終要看它是否奉公平正義為最高價值准則。

建設國家、管理國家所要實現的理想境地是經濟富足、政治進步、文化昌明、社會和諧,這些目標的實現皆有賴於社會公平正義價值的統領。

從人類歷史的發展經驗來看,社會的主流價值決定著社會的文明走向和發展方向。一個和諧的社會必定是將公平正義奉為主流價值的社會,而一個公平正義不彰的社會必定會走向經濟的衰退與凋敝、政治的專制與腐化、文化的消沉與墮落、社會的混亂與無序。

在一個國家中,利益需求是多種多樣的,沖突與矛盾也是變化多端的,因此執政者的首要任務並不是埋身於具體事務,而是要進行價值判斷與選擇,進而消除沖突,維護公平,匡扶正義。在這個意義上說,管理國家的本質在於價值選擇;而一個好的執政者的標准,就是在任何時候都會義無反顧地選擇公平正義。

當公平正義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靈魂,成為全社會的人們看得見、感受得到並能夠分享得到的結果的時候,社會主義法治才能真正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公平正義的實現是我國法治建設的實質核心,沒有了公平正義,也就談不上我國的國家性質了。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畢達哥拉斯認為,人類的社會一定要公正,沒有了公正,不僅秩序破壞,這也是最大的惡。

公平正義是法治國家的本質需求。一個民族的精神價值的嚮往與追求往往體現在公正的實現。如果沒有公平,就不會有效率,也不會有穩定。一個既無效率,又不穩定的社會,定然是一個不依法治國的社會。

公平正義是法治保障的基本要求。我國在改革開放以來發生了從未有過的奇跡,這是屬於我國全體人民的,不過這當中也孕育了不少突出的危機,收入分配差距過大等矛盾已經影響了我國繼續經濟發展的趨勢,那麼實施法治不僅有利於在法律的界限內解決矛盾,使其逐步地消散於無形之中。

從宏觀意義上說,法治是實現公平正義的主要載體,也是社會規范中最要重要的機制。因此,實現公平正義對於我國法治保障的作用不僅涉及理論,而且對於我國實踐也有著很大的作用。

總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其終極目標在於公平正義,其現實道路在於保障和發展人權,其具體途徑在於公平執法。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這一原則的入憲,為社會主義公平正義理念確立了現實的基準、法律的標桿。

和諧社會的構建,為社會主義公平正義的實現提供了思想和社會條件。社會主義公平正義不再僅是一句口號,不再僅是一個理論術語,而是已經成為我們這個社會的價值共識,已經融進我們的法律制度和執政理念,成為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執法的靈魂和動力。

⑥ 追求社會公平正義的理由是什麼

個社會的發展,民族的復興和團結,國家的未來,都要依靠正義來維護真理,我們的國家從不欺鄰弱小,不霸權,從不侵犯他人,為什麼中國發展得這么快,在國際社會威望這么高,都是在以正義來維護自身,以真理在維護世界的和平,以事實求實謀發展,任何一個有野心的國家,侵佔他人的領土,燒殺搶略,都不會有好的結果。
如果一個社會沒有了正義,而邪惡當道,人民就會失去安寧,社會就不會得到發展與進步,歷史更會倒退,國與國之間相比,更會失一個國家的尊言和威望,為什麼世界很多國家暴亂之多,說明治國差方,正義之少,那麼中國連很外國遊客都覺得很安全,說明國家對安全工作做得好,國家正義之人多於邪惡,因此揚善正義是一個社會必須重要的事。
正義和邪惡相對,是絕對為公的產物,也就是絕對真理的產物,沒有絕對為公,正義就是一個詞而已。同樣邪惡是絕對為私的產物,也就是絕對假理的產物,沒有絕對為私,邪惡也就是一個詞而已。人們常說正義戰勝邪惡,其實就是絕對為公戰勝絕對為私,也就是絕對真理戰勝絕對假理。正義和邪惡只是一個相對詞,好人和壞人都可以用。社會需要正義就必須絕對為公才有正義,沒有絕對為公哪有正義呢?
在對不同富裕程度國家的人民進行關於幸福程度的問卷的時候,如果你只是問他們幸福和不幸福,那麼你得出來的結論永遠只是一個相對的結論。除非你問他們,你現在是100塊錢的幸福,還是1000塊錢的幸福,還是10000塊錢的幸福,否則他們所說的幸福是不可比的。
所以說伊斯特林悖論本身就是沒有意義的,只要人們看到了更美好的幸福生活,他們很可能就會展開追求。

⑦ 社會公平正義的制度建設

社會公平正義強調既要立足當前,著力解決影響社會公平正義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又要著眼長遠,加緊建設對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要作用的制度。全會結合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體要求和部署,明確了六個方面的制度建設任務:一是完善民主權利保障制度,鞏固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地位;二是完善法律制度,夯實社會和諧的法治基礎;三是完善司法體制機制,加強社會和諧的司法保障;四是完善公共財政制度,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五是完善收入分配製度,規范收入分配秩序;六是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保障群眾基本生活。這些方面涵蓋了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各領域,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制度體系,體現了我們黨全面推進社會公平正義、努力促進社會和諧的決心和魄力。推進這六個方面的制度建設的措施。
第一,要加大制度創新的力度。要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把堅持與發展結合起來,對在實踐中已被證明是好的制度要進一步完善和定型化,對已不適應現實發展要求的制度堅決加以破除,對一些改革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事物、新問題,抓緊研究制定相應的制度進行規范。要更加註重製度的科學性和協調性,著重從全局和整體層面來設計和推動制度改革,對制度改革的步驟、方式、整體布局做到科學規劃,使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各個領域的制度改革相協調,使制度改革的設計、制定、實施、監督等程序和環節相配套。
第二,公平正義事關廣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在推進制度建設的過程中,必須充分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堅持「開門立法」、集思廣益,既發揮有關部門的職能作用,又充分吸取專家學者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意見。進一步健全制度設計、制定的程序,增強透明度,為廣大群眾提供充分表達自己訴求的機會和渠道,使制度正確反映和兼顧不同地區、不同階層群眾的利益。
第三,著力在增強執行力上下功夫。有了制度,還要認真嚴格地執行。經過多年努力,我們已經制定了很多法律和制度,但在實際生活中並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執行存在問題。其實,制度重要,執行同樣重要。再好的制度,如果在執行中走樣,或者有的人執行,有的人不執行,也會使公平變為不公平,使正義變為不正義,失去用制度來保障公平正義的作用。要把落實責任與加強監督結合起來,建立制度執行的激勵約束機制,不斷促進執行力的提升,形成令行禁止、照章辦事的良好風氣。
「不依規矩,不成方圓」,「凡將立國,制度不可不察也」,這說明規則、制度對做人、行事、建設國家的重要意義。一個尊重規則、按規則行事的人,是一個文明的、有修養的人;一個制度完備、依制度運行的社會,才能是一個安定和諧的社會。加強制度建設,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我們正朝這個目標大步前進。

⑧ 簡述實現法制的公平正義必須堅持的原則

1、法律至上,即在一國范圍內,居於最高地位、享有最高權威、具有最高效力的是法律,特別是憲法和基本法律;

2、普遍守法,即一國中的各類社會主體必須普遍遵守法律,依法辦事,所有國家機關、公職人員、武裝力量、社會組織、黨派、團體、法人、公民都必須依照法律活動,合法地行為;

3、國家護法,即國家必須保證法律的權威性、嚴肅性和有效性,國家要用健全和完善的制度、措施來監督憲法、法律的實施,特別是督促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嚴格守法。

有了法律法規和制度體系,並不等於實現了法治,法律的生命在於執行,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法律就成了擺設。特別是各級政府要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在法治軌道上開展工作,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要堅持公正司法。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

(8)公平正義法治建設擴展閱讀:

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途徑。正確處理各種社會矛盾,要求我們善於運用法治的權利義務機制和權力責任機制,科學合理地調整和規范各種利益關系、社會關系,在法治框架內、在法治軌道上解決各種社會問題,使社會成員既依法充分享有權利、行使權利、維護權利,又依法切實履行義務、承擔責任,做到權利和義務、權力和責任相統一。

⑨ 新時代法治建設的指導方針

新時代法治建設的指導方針是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法治建設是在一定的階級范圍內,按照在憲法和法律的框架下,按照平等原則和少數服從多數原則來共同管理國家事務的國家制度。表現在三個方面,即完善立法,嚴格執法,大力普法。貫徹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治國方略,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9)公平正義法治建設擴展閱讀:

法治建設成就

確立了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成為國家基本方略和全社會共識。

以依法治國為核心內容、以執法為民為本質要求、以公平正義為價值追求、以服務大局為重要使命、以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為根本保證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逐步確立。全社會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普遍增強,自覺學法守法用法的社會氛圍正在形成。

中國共產黨依法執政能力顯著增強。中國共產黨不斷增強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自覺性和堅定性。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同時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准則,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堅持憲法和法律至上;

帶頭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最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依法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通過領導立法、帶頭守法、保證執法,中國共產黨執政地位不斷鞏固。

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形成。在現行全國人大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憲法基礎上,制定並完善了一大批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法律體系日趨完備,國家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基本實現了有法可依。

立法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質量不斷提高,法律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各項權利、確保國家權力正確行使等方面的作用不斷增強。

⑩ 如何通過法律來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

1、通過民主科學立法把公平正義的道德訴求法律化

立法通過民主的方式和法定程序,合理配置社會資源、分配權利與義務、明確權力與責任等實體性利益安排,通過立法規定相關程序、制定行為規則、劃定行為界限、明確行為方式等等,實現通過立法分配正義的目的。

2、通過實施法律實現公平正義

2011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後,我國法治建設的主要任務從以立法為中心轉向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全面有效實施法律成為推進依法治國的中心工作。

實施法律是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的重要環節,是實現立法公平正義宗旨和目的的具體體現,重點應當通過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和自覺守法實現公平正義。

(10)公平正義法治建設擴展閱讀:

法治社會追求的公正是一種相對的公正、程序的公正、規則的公正。法治社會主張事實的公正、結果的公正,但不能保證一定能夠實現這種公正;

法治社會追求權利的公正、機會的公正、規則的公正、過程的公正、程序的公正,只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切實做到科學立法、嚴格執行、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做到良法善治和保障人權,就一定能夠實現權利、機會、規則、過程和程序的公正。

法治社會追求的公正是具體的、相對的、有法律依據並能夠得到法律程序保障救濟的公正。在法治社會中,任何人都不應當抽象地主張公正,不應當脫離法律規則去追求公正,更不應當以破壞法治秩序的方式或者損害他人權利的方式去尋求公正的實現。

熱點內容
委託代理經濟法 發布:2025-01-18 09:45:21 瀏覽:196
司法局三下鄉 發布:2025-01-18 09:44:41 瀏覽:370
堅持統一立法 發布:2025-01-18 09:35:30 瀏覽:236
產生法律責任的原因有哪些 發布:2025-01-18 09:31:40 瀏覽:362
司法考試主觀題題型 發布:2025-01-18 09:13:25 瀏覽:816
會計職業道德內容包括 發布:2025-01-18 08:36:27 瀏覽:777
中國古代經濟法判例 發布:2025-01-18 08:20:17 瀏覽:732
公司瞞報收入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8 08:00:38 瀏覽:602
15年中級經濟法講義 發布:2025-01-18 07:09:07 瀏覽:878
經濟法是屬於政治嗎 發布:2025-01-18 06:19:31 瀏覽: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