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山安全法立法目的
⑴ 《礦山安全法》筆記
礦山安全法是1992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的。
立法目的:
保障礦山生產安全、防止礦山事故、保護礦山職工人身安全、促進采礦業發展
礦山安全法的適用范圍:
(一)主體行為的適用
是我國唯一適用的礦山安全的單行法律。
在中國進行的礦產資源開采活動,必須遵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礦產資源開采過程中的安全生產要適用《礦山安全法》
(二)空間的適用
空間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
二、礦山建設的安全保障規定
(一)礦山建設工程安全設施「三同時」
(二)礦山建設工程安全設施的設計和竣工驗收
礦山建設工程必須按照管理礦山的主要管理部門批準的設計文件施工。竣工要由管理礦山的企業的主管部門驗收,並有負責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參加。
⑵ 礦產資源與礦業管理的主要法律法規
美國是較為嚴格的依法管理的國家。盡管判例在美國政府的行政管理中具有重要影響作用和地位,但近百年來,美國的成文法律在實踐中不斷修改、完善、補充,及不斷細化和條款化,法律法規在礦產資源和礦業、能源管理上日益起著主導性和決定性作用。在美國目前的有關礦產資源和礦業、能源管理的法律中,主要有《通用采礦法》(1872)、《礦產租約法》(1920)、《礦物材料法》(1947)、《戰略與關鍵材料儲備法》(1946)、《聯邦煤炭租約修正法》(1977)、《聯邦陸上石油天然氣租借改革法》(1987)、《外大陸架土地法》(1953)、《淹沒土地法》(1953)、《聯邦石油和天然氣權利金管理法》(1982)、《聯邦土地政策與管理法》(1976)、《印第安礦產租約法》(1938)、《印第安礦產開發法》(1982)、《礦產收益支付澄清法》(2000)、《能源政策法》(1992)、《政策、研究與開發法》(1970)、《聯合碳氫租約法》(1981)、《聯邦石油和天然氣權利金簡化和公平法》(1966)、《采礦和礦產政策法》(1970)、《征購土地法》(1947)、《地表資源法》(1955)、《地表礦山復墾與執行法》(1977)、《聯邦煤礦山健康和安全法》(1969)、《煤炭保護法》、《出口管理法》、《聯邦森林管理法》、《聯邦礦山安全和健康法》(1977)、《有毒物質控製法》(1976)、《天然氣政策法》(1978)、《戰略與關鍵材料儲備修正法》(1979)、《國內礦產項目擴展法》(1953)、《深水權利金救濟法》、《國家環境政策法》(1969)、《污染防治法》等,它們涉及到美國礦產資源和礦業、能源管理中從礦業土地准入、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礦業權的招投標程序、礦產品生產、運輸、銷售、貿易、礦業稅收、礦業收益利益分配、管理者和開發者、礦業權持有者的權利、義務、責任到環境保護、礦山安全、防範措施、應急程序、勞動力健康、礦山復墾、社區安全、文化古跡保護、戰略礦產儲備等的各個方面,可以認為,它們構成了美國目前關於礦產資源和礦業、(化石)能源業管理的以強調有效管理、安全生產和資源、環境和生態保護為主導的完整法律法規體系。以下作一簡要介紹。
一、《通用采礦法》(GeneralMiningLawof1872)
《通用采礦法》(1872),也稱「硬岩采礦法」(HardRockMiningAct),由美國國會於1872年通過,並由UlyssesS.Grant總統於1872年5月10日簽署成法律。該法的立法宗旨是:促進西部聯邦土地上的礦產資源的勘查與開發活動,對已開採的礦山提供獲得礦權的機會,幫助開拓者在西部定居。《通用采礦法》(1872)是聯邦土地管理政策的一個主要立法。
1872年通過的《通用采礦法》是美國礦業和礦產資源管理中的一部經典性法律,至今對美國(聯邦土地上)的礦產資源管理仍有重要影響。該法規定,「公共土地上的礦產資源,無論是已被調查過的還是未被調查過的,均屬於美國,允許(美國公民)個人和公司自由准入公共土地進行找礦活動」。該法同時建立了目前仍然適用的礦權-專權制度(ClaimPatentSystem)。所謂礦權-專權制度,就是探礦者在公共土地上進行探礦活動,對被認為含有有價值礦床的地區,可確立一項礦權權利(Claim),權利主張者對每項權利主張每年須交納100美元維持費。一旦所主張權利的礦床被確定在經濟上是可開採的,並完成至少500美元的開發工作,礦權權利持有者可以提交礦產專權(Patent)申請,以獲得地表權和地下礦產開采專權。從1989年1月3日起,礦產專權申請者需交納250美元申請費,外加每項50美元的礦權費。如果申請得到批准,則礦產專權持有人可以以每英畝2.5美元的價格(對砂礦而言)或每英畝5美元的價格(對脈礦而言)購買地表和地下礦產權。目前《通用采礦法》仍然允許私人公司或多國公司以1872年每英畝土地2.5~5美元的價格購買(含礦的)公共土地。 礦產專權具一定排他性質,可對抗政府和他人。概括地說,1872年的《通用采礦法》具5個要素,即:①發現有價值礦床;②確立采礦權和地點;③記錄采礦權和地點;④采礦權和地點的維持費;⑤礦產專權。根據該法規定,一項砂礦礦權面積通常限於20英畝內,但脈礦礦權面積可稍微大於20英畝。
《通用采礦法》首次確立了可標界礦產(Locatableminerals)的概念,所謂可標界礦產,是指通過提交一個采礦權申請書(一般是一個礦權地,該礦權地僅限於開發和提取礦產,在該礦權地上所規定的權利僅在發現了有價值的礦床後才有效,可對抗任何人和政府)或在相關部門備案一個采礦權申請書,就能獲得采礦權的那些礦產。在《通用采礦法》中,最初確立的可標界礦產是指除煤炭以外的所有礦產(煤適用於1873年的《煤法》),後來國會通過法律,取消了《通用采礦法》對一些礦產(礦種)的管轄權,即分離出一些礦種如石油、天然氣、鉀、鈉、磷酸鹽等不受《通用采礦法》的制約,而受其他法律的管轄和約束。目前,通用采礦法中規定的可標界礦產僅包括金、銀、銅、鉬、鉛、鋅、錫、鎢、鉑族、辰砂、石膏、長石、硼砂、螢石、石墨、雲母、寶石 銅、鉛、鋅等在某些情況下也是可租約的。
現行《通用采礦法》不管轄聯邦「獲得土地」(AcquiredLand)上的礦產,盡管「獲得土地」也是聯邦所有土地。所謂獲得土地,是指聯邦政府從州或私人所有者那裡通過購買、贈予或徵用等方式獲得的土地。獲得土地上的礦產受《獲得土地的礦產租約法》(1947)()管轄。
1872年的《通用采礦法》的不足是,該法未含有環境保護的條款,導致許多自然景觀和土地因後來的硬岩采礦作用而遭破壞。該法也沒有對每人所能確立的礦權地數量作出限制,同時也未對礦產開發的時機和方式作出規定,導致許多礦權地從未進行過生產、開發活動。
二、《礦產租約法》(MineralLeasingActof1920)
1920年頒布的《礦產租約法》,確立了美國礦產資源和礦業管理的租約制度。在該法中,首次明確了可租約礦產(Leasableminerals)的概念。所謂可租約礦產,一般是指需要通過簽訂租約的形式,才能獲得采礦權的那些礦產。目前,在《礦產租約法》規定下,公共土地上可租約礦產包括:石油、天然氣、油頁岩、地熱資源、鉀、鈉、瀝青、固體半固體瀝青、瀝青質岩、磷酸鹽和煤等(1920年的《礦產租約法》將煤納入其管理中)。硫在路易斯安納和新墨西哥州的公共土地上也是可租約的。此外,在聯邦政府購買的土地上和印第安保護地上的可標界礦產也是可租約的。
1920年的《礦產租約法》也建立了礦產租約人的資格制度。該法規定,只有美國公民或根據美國或州法律成立的公民組織,或根據美國或州法律成立的公司才有資格獲得租約。該法也規定了承租人就某一特別礦種如煤、磷酸鹽、石油天然氣、鈉等可以租用礦地的最大面積,一般不得超過2560英畝(油頁岩最大面積不超過5120英畝)。該法同時還規定了禁止外國人擁有采礦租約,但在(采礦)公司中擁有股份者除外。該法也首次確立了可租約礦產的權利金制度。
《礦產租約法》在1920年頒布後,歷經超過40多次的修改和補充,就租約人權利義務、權利金、紅利、土地租金、租約存續條件、公共利益、環境保護、許可證有效期、許可證延續、具體礦產的采礦技術條件和指標等進行了一系列的補充和修訂,使《礦產租約法》處於不斷的完善之中。
該法規定,礦產租約由內政部土地管理局授予。目前美國主要礦產的權利金如下:煤(露天礦山)12.5%,煤(井下礦山)8%;磷5%;鈉5%;鉀5%;石油和天然氣12.5%。
三、《礦物材料法》(MineralMaterialActof1947)
1947年頒布的《礦物材料法》對利用公共土地(聯邦所有土地)上的砂、石、粘土等礦產資源作了規范性規定。該法規定,砂、礫、石、浮石、火山渣、普通粘土、硅化木、風化花崗岩、壓碎的岩石、灰岩、規格石料等是可出售礦產(Salableminerals)。該法授權土地管理局以市場公平價格,或通過銷售合同方式,銷售公共土地上的可出售礦產(礦物材料)。對政府部門利用這些礦物材料,可以發給免費利用許可證,數量一般也不限。該法也允許土地管理局對非贏利性組織利用有限數量的可出售礦產發放免費利用許可證。免費利用許可證持有者不能銷售所利用的礦物材料。免費利用許可證有效期為10年,可延期1年。
該法規定,當需要對礦物材料礦產進行鑽探和槽探時,必須先要得到土地管理局的授權,土地管理局將對采樣和試驗結果強加約束條件和復墾要求。相關分析、測試結果必須要呈交給土地管理局。如果分析、測試結果含有商業機密內容,許可證持有者可提出,將其排除在公眾檢查之外。如果銷售材料價值不到1000美元,可簽訂小額銷售合同。如果欲利用的礦物材料來自社區附近,則買賣合同可直接從土地管理局獲得。
無許可證或未簽訂合同而擅自從公共土地開採石料者,將被認為是未被授權利用或非法侵入者。非法利用者將可能處以1000美元的罰款,並可能處以1年的牢獄。
四、《聯邦煤炭租約修正法》(FederalCoalLeasing AmendmentsActof1977)
1976年,針對對大量非生產性的聯邦煤炭租約的關注,美國國會修改了《礦產租約法》(1920),制定了聯邦煤炭租約修正法,以懲罰持有聯邦煤炭租約而不進行實質性煤炭生產的能源公司,遏制持有聯邦煤炭租約而不進行商業性煤炭生產狀況上升的勢頭。該法確立的基本政策是:煤炭租約持有者必須要及時地(在合理的期限內)開發、生產煤炭資源,滿足國家能源需求。
該法第3款明確規定,如果能源公司的採煤公司不遵守聯邦煤炭租約規定,即在獲得煤炭租約的10年內不進行商業性煤炭開發和生產活動,則將被禁止參與新的聯邦陸上油氣租約的競爭。
該法也確立,新規定不僅適用聯邦煤炭租約,也同樣適用於聯邦陸地土地上的石油天然氣租約和其他礦產租約,從而奠定了聯邦礦產租約持有者必須要在合理的期限范圍內積極開發和生產相關礦產的政策基礎和制度。
五、《聯邦陸上石油天然氣租借改革法》(Federal )
1987年頒布的《聯邦陸上石油天然氣租借改革法》是美國關於規范陸上石油和天然氣勘查、開發活動的一部重要法律。該法規定,公共土地只有在通過了土地管理局多用途規劃程序評估後,方可進行油氣租約活動。租約可分為競爭性和非競爭性兩類。在油氣資源開發可能與其他資源或土地利用的保護與管理相沖突的地區,必須要實施相關的緩解措施或補救措施。該法要求,可進行油氣租約的公共土地必須首先要以競爭的方式獲得。非競爭的油氣租約只有在進行了競爭性的拍賣而又無人進行投標的情況下才能簽訂。該法規定,在下48州地區,最大競爭的租約面積為2560英畝,在阿拉斯加州地區為5760英畝;在所有各州,最大非競爭的租約面積為10240英畝。競爭和非競爭性租約有效期一般為10年,但此後只要石油或天然氣能以盈利的數量生產,該兩類租約均能繼續有效。該法也規定了開發商租借公共土地進行油氣開發,可首期付款並以後以權利金的形式,繳納補償費。
該法規定,只有美國成年公民才能獲得聯邦油氣租約。未成年人不能獲得租約,但租約可以授予給未成年人的法定監護人或受託管理人。依據美國法律或州法律成立的公民組織和公司也有資格獲得油氣租約。外國公民不能獲得聯邦油氣租約,外國人僅能通過對美國公司的股票持有獲取相關利益,且只有當該外國公民所屬國法律不排斥美國公民類似的權利時才為有效。
該法規定,租約給予租約人在所租約土地上勘查、鑽探、提取、處理石油天然氣礦床的權利,但不包括氦。租約人在進行有關擾動地表的行動前,必須要得到土地管理局的批准。在租約土地上,租約人不能建房屋、耕種土地或開發其他礦產資源。在開始鑽探工作前,租約人或運作者必須要提交不低於10000美元的保證金,以保證相關人遵守租約條款,包括環境保護等。
六、《外大陸架土地法》(OuterContinentalShelf LandActof1953)
外大陸架土地法於1953年制定,1975、1978、1984、1986、1987、1990、1992、1994和1995年多次修改。該法是指導、規范在外大陸架地區開展石油天然氣租約活動,加快勘查、開發石油天然氣資源,保護海洋環境的一部重要法律。
該法認為,開發外大陸架土地上的油氣資源對保障美國經濟發展和能源安全至為重要,因而應當鼓勵在外大陸架上開展石油天然氣勘查和開發活動,鼓勵用新技術開發油氣資源,減少因石油開發帶來的負面影響。該法也要求要嚴格保護海上環境,要平衡油氣開發與人類、海洋和海岸環境的保護。
該法規定,必須要以投標方式取得在外大陸架(土地)上的油氣租約。油氣租約持有者在海上勘查油氣資源時,必須要先提交勘查計劃,包括:①預期的勘查活動安排;②所用的設備;③每口鑽井的大體位置等。油氣租約持有者在海上開發、生產油氣資源時,必須要先提交開發、生產計劃,內容包括:①要做的具體工作;②相關設施和運作;③所採取的環境保護措施;④預期的開發或生產率及時間安排等。
該法規定,必須要保障可能受到影響的州和地方政府能及時了解外大陸架開發信息,保障州和地方政府參與油氣政策和規劃決策。該法授權內政部長簽發外大陸架礦產租約,並制定外大陸架油氣開發活動的管理規章。
1953年的外大陸架土地法及隨後的各次修改建立和奠定了美國過去50年來在外大陸架土地上勘查、開發石油天然氣資源,保障國家經濟和能源安全,減少對外國石油依賴的政策基礎。
七、《聯邦石油和天然氣權利金管理法》(FederalOil&GasRoyaltyManagementActof1982)
1982年頒布的《聯邦石油和天然氣權利金管理法》,明確規定了承租人、運營商和其他相關人對從聯邦土地、印第安土地和外大陸架土地區采出的石油天然氣開展運輸或銷售等商業活動時,所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包括生產場地和運輸目的地、銷售價格、運輸或銷售記錄、生產場所安全計劃、在規定時間內繳納權利金或相關收益等。同時,明確界定了內政部長在管理、實施和維持與在聯邦土地、印第安土地和外大陸架土地上開展石油天然氣租約活動有關的權利金管理體系的職權和責任。該法對規范聯邦土地上與石油天然氣生產、銷售有關的記賬活動和權利金收取活動有重要意義。
該法規定,在聯邦權利金管理和執行過程中,內政部長的職責是:
建立綜合的檢查、稅收、財務和生產賬目和稽查體系,以精確確定石油天然氣權利金、利益、罰金、懲罰措施、費、定金和其他支付的數額;
建立程序以確保被授權的部長代表每年對生產有意義數量油氣的租約地至少檢查一次;
制定培訓計劃,培訓所有從事這項檢查工作的授權代表的相關方法和技術;
稽查和調解所有目前的和過去的油氣租約的租約賬目,並採取適當的行動,以進行額外的權利金收取或退還活動;
與獨立的持證會計師簽署合同和相關協議,以稽查油氣租約的承租人或經營商的賬目和記錄。挑選這種持證會計師必須要根據《聯邦財產和行政服務法1949》,進行競爭性招標。
該法規定的承租人、運營商和運輸商的職責如下。
承租人:根據租約或礦產租約法相關法律按時、按規定方式支付權利金或其他付款;如發生租約轉讓,應在規定的時間和方式內,通知內政部長關於權利金或其他付款義務的轉讓。
運營商:制定和遵守工地安全計劃,保護陸上所生產或所儲存的石油或天然氣以防止被偷,該安全計劃應符合內政部長所規定的最低標准;制定和遵守內政部長認為合適的最低場地安全措施,以防止在租約土地或外大陸架土地上所生產或儲存的石油或天然氣被偷;不晚於油井開始生產的第5個工作日或油井停止生產90天以上重新恢復生產的第5個工作日,通知內政部長油井開始生產或恢復生產的日期。
運輸商:通過車輛從租約地運輸石油的石油運輸商應攜帶相關文件,表明最低的數量、來源地和第一運輸目的地;通過管線從租約地運輸石油的運輸商應保留文件證明最低的數量、來源地、計劃輸送的石油或天然氣的第一目的地等。
該法除規定了部長職責和承租人、運營商和運輸商的職責、賬目記錄、及時的權利金支付、相關責任、聽證和調查、檢查程序、民事和刑事處罰等外,還要求內政部長就該法的實施情況每年向國會提交一份報告。該法同時也要求內政部長就聯邦土地和印第安土地上的煤、鈾、其他能源和非能源礦產的權利金(管理)問題開展研究,並將建議的立法提交國會進行審議。
八、《露天礦山復墾與執行法》(SurfaceMineReclamation andEnforcementActof1977)
1977年頒布的《露天礦山復墾與執行法》,是一部確立美國煤炭礦山土地復墾制度的重要法律。該法律規定所有煤礦山在采完之後必須要進行礦山復墾,要達到復墾要求和標准,並規定在復墾不可行的地區,不得進行露天煤炭采礦活動,同時,規定了必須要以保護環境的方式,開展地表和井下煤炭采礦活動。
為了解決復墾資金問題,該法規定,煤炭生產者必須要繳納復墾費,標準是:露天煤礦每噸35美分,井下煤礦每噸15美分,或按煤炭價值的10%繳納復墾金。履行職責的聯邦雇員不得在露天或井下煤炭礦山中有任何直接或間接經濟利益關系,凡故意違反者將面臨不超過2500美元的罰款和/或不超過1年的監禁。
在《露天礦山復墾與執行法》中,還規定了開采其他礦產資源也必須要進行土地復墾,從而原則上確立了美國礦山土地的復墾制度。
九、《聯邦煤礦山健康和安全法》(FederalCoalMine HealthandSafetyActof1969)
1969年頒布的《聯邦煤礦山健康和安全法》是一部指導美國煤炭礦山生產安全和礦工健康的重要法律,並建立了礦山安全檢查制度。1952年聯邦政府制定了《聯邦煤炭礦山安全法》,規定每年對某些井下煤礦山進行檢查。然而,煤炭事故仍不斷發生。1969年,為了有效遏制煤礦山事故的發生,聯邦政府頒布了比以往任何有關采礦工業的聯邦法律都更綜合、更嚴格的《聯邦煤炭礦山健康和安全法1969》,要求對每個露天煤礦山每年進行兩次檢查,對井下煤礦山每年檢查四次,大大加強了聯邦政府對煤炭礦山的執法權。該法還規定了煤炭礦山的健康標准以及健康和安全標準的具體程序等。
十、《聯邦礦山安全和健康法》(FederalMineSafety andHealthActof1977)
1977年頒布的《聯邦礦山安全和健康法》是一部綜合性的涉及所有煤和非煤采礦工業的礦山安全和健康的法律,對保障美國礦山安全生產具有重要意義。
該法規定的礦山檢查制度與《聯邦煤礦山健康和安全法》大體相同(要求對每個露天煤礦山每年進行兩次檢查,對井下煤礦山每年檢查四次),但在范圍上擴大到非煤礦山,從而將礦山安全檢查制度擴大到所有礦山企業。
該法還授權成立了礦山安全和健康管理局(MSHA),負責美國聯邦礦山安全和健康檢查工作,並建立了獨立的礦山安全與健康委員會專門負責評估MSHA的執法行動。該法也將以前屬內政部的礦山安全檢查職能調整到勞工部的職能中。
十一、《能源政策法》(EnergyPolicyActof2005)
2005年8月8日,布希總統簽署的《能源政策法》是美國應對21世紀能源問題的一部重要法律,也是一部指導美國未來能源生產、發展和走向的綱領性法律。
該法對美國當前一段時期能源(利用)效率、能源管理、能源利用標准、能源市場規則、高效率能源產品、可再生能源生產、鼓勵措施、低收入家庭能源幫助,美國化石能源生產、銷售、深水油氣生產稅收減免、天然氣管線鋪設、公共土地准入、陸上枯竭油井、市場改革、市場透明性,煤炭開發與利用,核能利用和核安全、氫能源、可再生能源、核能和化石能源的研究與開發、技術轉讓、能源與環境、國際合作、研發項目評估方法等進行了一系列詳細規定和界定,規定了提供聯邦抵減應稅收入(TaxCredits),以鼓勵消費者和工業用戶購買高燃料效率混合電車、高能源效率電器設備和節能型住宅和產品等。
該法的根本立法宗旨是:加強能源保護和研究與開發,為美國人民提供能源供應安全和能源供應多樣性。
⑶ 為什麼電腦看不了在線視頻
啟用ACTIVEX控制項和插件;
1、打開IE瀏覽器,點擊右上角「工具」,在彈出菜單欄點擊【Internet選項】
2、進入Internet屬性對話框,點擊上方【安全】選項
3、進入「安全」界面,點擊下方【自定義安全級別】
4、在安全設置中,找到【ACTIVEX控制項和插件】【對標記為可安全執行腳本的ActiveX控制項執行腳本】將其 啟用,然後點擊下方確定。
使用電腦管家修復IE瀏覽器。
1、打開電腦管家後進入工具箱,在裡面找到電腦診所。
2、進入後點擊第三個【上網異常】。
3、進去後裡面就有IE報錯選項,之後點擊對應的錯誤選項來進行修復即可。
⑷ 安全生產法立法背景
為切實加強安全生產管理,防止和減少重大、特大事故的發生,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安全生產法》經過各方面的長期努力,現在終於出台了。這是我國安全生產法制建設的一件大事。你知道它的立法背景嗎?下面就讓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吧,希望大家喜歡。
一、 立法簡要經過
我國《安全生產法》的立法工作,是一個長期而曲折的過程,各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1981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由原國家勞動總局牽頭起草《勞動保護法(草案)》,於1987年5月由當時的勞動部上報國務院。後在修改《勞動保護法(草案)》過程中,將法名改為《勞動安全衛生條例》。1994年,原勞動部決定組織起草《安全生產法》,並做了許多工作。1996年4月,原勞動部和原國務院法制局共同商定,將正在制定的《安全生產法》、《勞動安全衛生條例》和《職業病防治條例》3個法律、法規草案合並為《勞動安全衛生法(草案)》。此後,原勞動部成立了起草小組,並完成了草案的起草工作。
1998年,國務院機構改革後,國家經貿委承擔了安全生產綜合管理職能,並在原勞動部工作的基礎上,起草了《職業安全法(草案)》,於1999年12月21日報國務院法制辦審查。2000年底,根據安全生產形勢發展的需要,國務院法制辦將法名由《職業安全法》改為《安全生產法》,並在國務院2001年立法計劃中明確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為起草單位。
2001年初,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成立,局黨組十分重視《安全生產法》的起草工作。成立了以張寶明局長為組長,閃淳昌、趙鐵錘、王德學副局長為副組長,各司室負責人為成員的《安全生產法》起草領導小組。下設起草工作小組,政策法規司吳曉煜司長為組長,並充實了力量,聘請6位知名法律專家和安全專家。此後,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積極配合國務院法制辦進行審查修改,到有關省市進行調研,召開不同類型的座談會,編印了一批有關立法資料和背景材料,進一步明確了立法的指導原則、調整范圍和總體框架,並對原《職業安全法(草案)》按照《安全生產法》的思路進行了認真修改,形成《安全生產法(起草大綱)》。國務院法制辦以及工交司對《安全生產法》的審查修改工作極為重視,多次會同經貿委和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對《安全生產法》進行研討和修改,經過近20次反復推敲和修改,並徵求和吸收了部分地方政府部門、企業以及山西、遼寧、貴州、河南、江蘇、廣東等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和中編辦、國家計委、公安部、監察部、教育部、鐵道部、建設部、水利部、民航總局、質監總局、工商總局等國務院有關部門的修改意見,形成了《安全生產法(草案)》,提交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
11月21日,《安全生產法(草案)》經第48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上報全國人大會審議。12月24日至29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召開,審議了《安全生產法(草案)》;4月24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七次會議再次審議了《安全生產法(草案)》。根據《立法》規定的法律審議程序,《安全生產法》於2002年6月底經九屆人大第二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
二、《安全生產法》的立法社會背景
(一) 各類傷亡事故居高不下,重大、特大事故不斷發生
據統計,1998~2000年,全國共發生企業職工傷亡事故39400起,死亡38928人;除森林、草原火災以外的各類火災事故509568起,死亡8145人;受傷13870人;道路、水上、鐵路和民用航空交通運輸事故1417170起,死亡和失蹤282882人。2001年,全國共發生各類事故1000629起,死亡130491人,同比分別上升20.5%和10.4%。其中工礦企業發生事故11402起,死亡12554人。除森林、草原火災以外的各類火災事故215863起,死亡2314人,傷3752人;道路交通事故760327起,死亡106367人;水上交通事故644起,死亡和失蹤490人;鐵路路外事故12335起,死亡8409人。
另外,特大傷亡事故頻繁發生。據統計,1998~2000年,全國共發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事故489起,死亡9183人。2001年,發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140起,死亡2556人。其中,發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事故就達16起,死亡707人。
(二)企業安全生產行為不規范,紀律松馳,管理不嚴
一些企業不能正確處理發展經濟、提高經濟效益與安全生產的關系,片面追求發展速度、利潤增長指標,因而忽視甚至放棄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產生大量的事故隱患和不安全因素,導致事故屢屢發生。突出表現在:
1. 非公有制企業增多,國家對其安全生產條件沒有明確的、嚴格的、具體的法律規范
過去制定的有關法律、法規基本是針對國有企業的,由於缺乏法律規范,以至相當多的私營企業、集體企業、合夥企業和股份制企業的老闆“要自己的錢,不要別人的命”,公然規避法律或者違法生產經營,導致事故不斷,死傷眾多。據統計,全國非公有制企業發生事故的起數和死亡人數分別占整個工礦企業總發生起數和總死亡人數的58%和67%,其中小煤礦、小工廠、小運輸(公路、水路)等“三小”企業,安全條件最差,管理最亂,事故最多。
2. 企業安全生產管理缺乏法律規范,基礎工作薄弱
許多企業的安全生產責任制不健全或者不落實,企業負責人的安全責任不明確,沒有必要的安全管理機構和人員,有關安全責任追究的法律規定不具體或者處罰過輕,使安全工作得不到應有的重視,不能做到預防為主。有些企業管理混亂,事故隱患大量存在,一觸即發。
3. 安全投入嚴重不足
企業安全技術裝備老化、落後,帶病運轉,安全性能下降,抗災能力差,不能及時有效地預防和抵禦事故災害。
據初步統計,目前僅國有重點煤礦“一通三防”欠賬就高達40多億元,民營企業的安全投入就更少。現行安全立法對此缺少強制性的規定和強有力的監管,致使企業在安全生產方面的投入嚴重不足,設備長期帶病運轉,抗災能力減弱。
(三)生產經營單位從業人員有關安全生產的權利和義務不明確,“三違現象嚴重
一些生產經營單位的從業人員流動性很大,鄉鎮煤礦和非公有制的中小企業大量招收農民工。由於這些企業負責人和從業人員的安全素質較低,缺乏應有的安全知識、安全技能和自我保護措施,在生產經營中經常出現違章指揮、違章冒險作業和違反勞動紀律的“三違”現象,並引發事故。而現行有關法律、法規對從業人員安全生產的權利、義務和責任的規定不夠全面、明確,企業侵犯從業人員安全生產權利和從業人員不履行安全生產義務的情況時有發生。
(四)地方政府安全監管不到位,各級領導的安全責任不落實
一些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領導人的安全生產責任不明確,權責分離,只要權力不要責任,對安全生產不重視,熟視無睹,疏於監管。有的官員甚至與企業相互勾結,搞權錢交易,徇私枉法,使得一些企業特別在民營企業、個體工商戶的負責人有恃無恐,違章生產,草菅人命,連續發生重大、特大事故,影響十分惡劣。
另外,有些地方政府採取地方保護主義,致使安全監管不到位、安全責任不落實。廣西河池地區南丹縣政府包庇縱容和支持大廠礦區的民營個體礦主長期違法開采,濫采亂挖,傷亡事故多發,資源破壞嚴重。7月17日,廣西河池地區南丹縣龍泉礦冶總廠拉甲坡錫礦透水事故發生後,當地政府竟封鎖消息、隱瞞事故長達半個月之久。
三、現有安全生產的立法難以適應當前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和行政執法的需要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制定頒布的有關安全生產方面的法律、行政法規近20部,如《礦山安全法》、《海上交通安全法》、《消防法》、《煤炭法》、《鐵路法》、《公路法》、《民航法》和《建築法》等。這些法律、行政法規對依法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促進了安全生產法制建設。但由於受當時歷史條件、體制和調整范圍的限制,這些法律、行政法規難以適應當前的需要,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一些需要完善的問題。
國家至今沒有依法確定對各行業、各部門和各類企業普遍適用的安全生產基本管理制度,現有立法難以全面、完整地反映國家關於加強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基本方針、基本原則,難以體現江澤民等中央領導同志關於安全生產工作的一系列新的指示精神,難以對安
全生產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共性的、基本的法律問題作出統一規范。
正是在上述背景下,國家決定製定《安全生產法》,以彌補現行有關立法的不足,完善國家安全生產立法,加大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和行政執法的力度,保障國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⑸ 關於安全知識的問答題
1、黨的安全方針是什麼? 答:安全第一,預防為主。 2、九屆全國人大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的《安全生產法》是什麼時間正式實施的? 答:2002年11月1日起正式實施。 3、《礦山安全法》是什麼時間公布、實施的? 答:1992年11月7日公布,1993年5月1日起實行。 4、安全生產責任追究指的是什麼? 答:是指生產經營單位、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及其他有關責任人員對發生的生產安全事故或者其他安全生產違法行為,應當承擔行政責任、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 5、《安全生產法》立法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是什麼? 答:第一,制定《安全生產法》是依照加強監督管理,是各級安全監督管理部門依法行政的需要。第二,制定《安全生產法》是預防和減少事故,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的需要。第三,制定《安全生產法》是依法制裁安全生產違法犯罪的需要。第四,制定《安全生產法》是建立和完善我國安全生產法律體系的需要。 6、煤礦生產的三大規程是什麼? 答:煤礦安全規程、作業規程和煤礦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7、《礦山安全法》立法的宗旨是什麼? 答:保障礦山生產安全,防止礦山事故,保護礦山職工人身安全,促進采礦業的發展。 8、煤礦法律體系四個層次是什麼? 答: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部門行政規章。 9、新版《煤礦安全規程》是什麼機構發布,何時施行的? 答:新版《煤礦安全規程》是2001年9月28日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發布,自2001年11月1日起施行。 10、安全檢查的內容是什麼? 答:查領導、查思想、查制度、查管理、查隱患。 11、礦山建設工程的「三同時」指的是什麼? 答:礦山建設工程的安全設施必須和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 12、沖擊地壓一般有哪些現象? 答:煤(岩)體遭破壞,伴隨著震動和聲響,在煤(岩)體邊緣可能出現裂縫,震動時還可能發生粉塵飛揚,並伴有煤(岩)噴出或散落在巷中的現象。 13、煤礦生產經常提到的「三不傷害」指的是什麼? 答:不傷害自己,不傷害別人,不被別人傷害。 14、區、隊、班組長對所管轄范圍的安全工作負什麼責任? 答:負直接責任。 15、工人在工作面有何種權力? 答:對威脅生命安全和有毒有害的工作地點,工人有權力立即停止工作,撤到安全地點,險情沒有得到處理不能保證人身安全時,工人有權拒絕在這類地點工作。 16、每一礦井對入井人員和出井人員必須建立什麼樣的制度? 答:必須建立入井人員檢身制度和出井人員清點制度。 17、煤礦生產的五大自然災害是什麼? 答:是指水、火、瓦斯、煤塵、頂板事故。 18、什麼是周邊眼? 答:用來崩落岩石,並形成巷道的設計斷面,決定巷道形成的炮眼。 19、掘進工作面的掏槽眼有什麼作用? 答:增加輔助自由面。 20、掘進工作面打眼扶鑽人員應注意哪些事項? 答:要躲開眼口方向,站在鑽機側面,禁止騎在鑽架上,以免斷釺傷人。 21、掘進工作面打完眼後「一凈三齊」的內容是什麼? 答:「一凈」是指鑽具、風水管路從工作面撤干凈;「三齊」是指撤出的電纜吊掛整齊、撤出的風水管路靠一幫盤放整齊、撤出的鑽具存放整齊。 22、巷道片幫、冒頂的徵兆有哪些? 答:主要徵兆有:岩石有新產生的裂隙或斷裂,用長把工具撞擊時,發出沉悶的咚咚聲;岩石發出清脆的斷裂聲;有小塊岩石掉落,煤巷裡出現碎煤從支架上方頂板落下。 23、局部通風機群可以代替主要通風機進行通風嗎?為什麼? 答:不行。局部通風機群不能保證礦井供風的穩定性。 24、井下硐室在什麼情況下可以採用擴散通風方法? 答:如果硐室深度不超過6米,入口寬度不少於1.5米而無瓦斯湧出時,可採用擴散通風法。 25、礦工自救應遵守的"五字"原則是什麼? 答:滅、護、撤、躲、報。 26、煤礦引燃(引爆)瓦斯的火源有哪些? 答:有井下煤層自然發火點、明火、電氣火花、電弧或有熾熱表面的物體、放炮火焰、磨擦火花、撞擊火花等。 27、煤礦井下比較容易發生瓦斯積聚的地點有哪些? 答:有掘進工作面風流達不到處,回採工作面的上隅角,採煤機、掘進機截割部附近,頂板冒落的空洞處,停風的盲巷廢巷、風流小的巷道頂板處。 28、綜合防塵措施可以用哪五個字來表達?各表示什麼意思? 答:綜合防塵措施可以用「風、水、密、凈、護」來表達。這五個字表示:風,通風除塵;水,濕式作用降塵;凈,凈化空氣風流除塵;密,密閉抽塵;護,個體防護防塵。 29、電機車司機必須離開機車時,應如何操作? 答:必須切斷電動機的電源,將控制器手把打在零位,並取下保管好,扳緊車閘,但不得關閉車燈。 30、為防火井下必須使用什麼膠帶? 答:必須使用阻燃膠帶。 31、對膠帶機司機資格有何要求? 答:必須經過本工種的安全技術培訓,時間不少於1個月,並考試合格,取得「安全資格證書」。 32、井下供電的「三全」指的是什麼? 答:即防護裝置全,絕緣用具全,圖紙資料全。 33、粉塵、毒物超過國家標準的作業場所的作業人員必須佩戴什麼? 答:必須佩戴防塵或防毒等 個體勞動防護用品。 34、採掘工作面透水的徵兆有哪些? 答:掛紅、掛汗、空氣變冷、發生霧氣、頂板淋水加大、頂板來壓、水叫、底鼔等。 35、摘跑鉤安全嗎?為什麼? 答:摘跑鉤不安全,容易摔倒出現軋傷人事故。 36、回採工作面「三直一平、兩暢通」的內容是什麼? 答:「三直」:指工作面中支架、溜子、煤壁必須保持直線。「一平」:指溜子平直。「兩暢通」:指回採工作面的兩道必須暢通無阻。 37、瓦斯能用人的感覺器官感覺嗎? 答:不能,因為瓦斯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 38、採掘工作必須堅持的探放水原則是什麼? 答:堅持有疑必探、先探後掘的原則。 39、「一通三防」的內容是什麼? 答:通風、防瓦斯、防塵和防火。 40、採煤工作面事故多發區域有哪些? 答:有上下安全出口、上下端頭、煤壁區、回柱放頂區。 41、什麼是瓦斯? 答:瓦斯是井下以甲烷為主的有毒、有害氣體的總稱。有時單獨指甲烷。 42、礦井火災的主要危害有哪些? 答:(1)產生大量的有害氣體;(2)引起瓦斯和粉塵爆炸;(3)毀壞設備和資源。 43、預防自然火災的方法有哪些? 答 :預防自然火災的方法有預防灌漿、注灑阻化劑、均壓通風和注入惰性氣體等。 44、井下透水在破壞避災線路的情況下人員應朝什麼方向撤退? 答:人員必須朝有風流通過的上山巷道方向撤退。 45、什麼是「一炮三檢」? 答:所謂「一炮三檢」就是在裝葯前、爆破前、爆破後要檢查瓦斯的濃度。 46、哪些礦燈應嚴禁發放? 答:電池漏液、亮度不夠、電線破損、燈鎖不良、燈頭密封不嚴、燈頭圈松動、玻璃破裂的礦燈,嚴禁發放。 47、什麼是爆破「三保險」? 答:站崗,設置警標,吹哨。 48、煤礦井下供電的「兩齊」指的是什麼? 答:即電纜懸掛整齊,設備硐室清潔整齊。 49、現場如何急救觸電人員? 答:⑴立即切斷電源;⑵做人工呼吸;⑶進行外心臟按壓;⑷使用強心葯;⑸處理傷口;⑹對於局部電擊傷口、創口宜暴露,不宜包紮,並注射破傷風抗毒素。 50、自救器有哪幾種? 答:有過濾式自救器、隔離式自救器2種,隔離式自救器又分為化學氧自救器、壓縮氧自救器。 51、佩戴過濾式自救器時,能否從事火災工作?為什麼? 答:不能。因為該自救器構造簡單,功能有限,安全性不高。 52、如果火災發生突然,火勢很猛,現場人員無法撲滅時,應怎麼辦? 答:應首先報告調度室,請求救護隊援助,然後進行自救避災,撤離危險區。 53、煤礦井下供電的「三無」指的是什麼? 答:即無雞爪子、無羊尾巴、無明接頭。 54、煤礦井下供電的「四有」指的是什麼? 答:即有過電流和漏電保護裝置,有螺釘和彈簧墊,有密封圈和擋板,有接地裝置。 55、礦井通風的基本目的是什麼? 答:⑴供給井下人員足夠的新鮮空氣;⑵把有害氣體和粉塵沖淡到安全濃度以下,並排出到地面;⑶保證井下有適宜的氣候條件,以利於工人勞動和機器運轉;⑷提高礦井的抗災能力。 56、「三人連鎖」放炮製中的三人是指哪三人? 答:爆破工、班組長、瓦斯檢查員。
⑹ 《礦山安全法》立法的宗旨是什麼
保障礦山生產安全,防止礦山事故,保護礦山職工人身安全,促進采礦業的發展。
⑺ 《安全生產法》的適用范圍是什麼它的制定有什麼特點
《安全生產法》適用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單位。
特點:按照「三方原則」,確定了生產經營單位及其主要負責人、從業人員、政府及有關部門在安全生產中各方面應承擔的職責,是《安全生產法》的特點。
⑻ 礦山安全法的制定目的是
為保障煤礦安全生產和從業人員的人身安全與健康,防止煤礦事故與職業病危害,根據《煤炭法》《礦山安全法》《安全生產法》《職業病防治法》《煤礦安全監察條例》和《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等,制定本規程。
法律依據:
《煤礦安全規程》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從事煤炭生產和煤礦建設活動,必須遵守本規程。
第三條煤炭生產實行安全生產許可證制度。未取得安全生產許可證的,不得從事煤炭生產活動。
⑼ 國家對煤礦實行監察制度的意義
法律分析:《煤礦安全監察條例》的立法目的是為了保障煤礦安全,規范煤礦安全監察工作,保護煤礦職工人身安全和身體健康。
法律依據:《煤礦安全監察條例》
第一條 為了保障煤礦安全,規范煤礦安全監察工作,保護煤礦職工人身安全和身體健康,根據煤炭法、礦山安全法、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和國務院關於煤礦安全監察體制的決定,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國家對煤礦安全實行監察制度。國務院決定設立的煤礦安全監察機構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職責,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對煤礦實施安全監察。
第三條 煤礦安全監察機構依法行使職權,不受任何組織和個人的非法干涉。
煤礦及其有關人員必須接受並配合煤礦安全監察機構依法實施的安全監察,不得拒絕、阻撓。
⑽ 與安全生產有關的法律法規、條例有哪些
與安全生產有關的法律法規、條例有以下部:
1、《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
4、《國務院令第296號 煤礦安全監察條例》
5、《國務院令第302號 國務院關於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
6、《國務院令第344號 危化品安全管理條例》
7、《國務院令第397號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
8、《國務院令第493號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
(10)礦山安全法立法目的擴展閱讀
安全法制要求:
1、應加強國家立法標准和政策,變成強制性法規;
2、加強與國際接軌的認證標准,規范行業標准。要建立企業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必須堅持「以法治安」,用法律法規來規范企業領導和員工的安全行為,使安全生產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立安全生產法制秩序。
3、堅持「以法治安」,必須「立法」、「懂法」、「守法」、「執法」:
(1)「立法」,一方面要組織員工學習國家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條例;另一方面,要建立、修訂、完善企業安全管理相關的規定、辦法、細則等,為強化安全管理提供法律依據。
(2)「懂法」,要實現安全生產法制化,「立法」是前提,「懂法」是基礎。只有使全體幹部、員工學法、懂法、知法,才能為「以法治安」打好基礎。
(3)「守法」,要把以法治安落實到安全管理全過程,必須把各項安全規章制度落實到生產管理全過程。全體幹部、員工都必須自覺守法,以消除人的不安全行為為目標,才能避免和減少事故發生。
(4)「執法」,要堅持「以法治安」,離不開監督檢查和嚴格執法。為此,要依法進行安全檢查、安全監督,維護安全法規的權威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安全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