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楊東
1. 大數據助推個人信貸「線上化」
大數據助推個人信貸「線上化」
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讓大量銀行業務得以通過電腦或手機完成。而在大數據的助力下,以往周期冗長、手續繁瑣的信貸業務也開始嘗試「線上化」。
中國平安旗下平安普惠今年8月17日上線了房屋抵押貸款新品種「宅e貸」。藉助這一產品,貸款從申請到審批都可以在線上完成。客戶提交申請後,貸款資金最快4個小時就能到賬。
據中國平安信用保證保險事業部總經理助理秦福榮介紹,目前「宅e貸」試點城市超過40個,短短幾個月其新增貸款規模在平安普惠旗下所有貸款品種中佔比已超過一成。
秦福榮表示,「宅e貸」之所以能實現從申請到審批的「線上化」,得益於強大數據的支撐。目前「宅e貸」與5家第三方機構達成合作,加上平安集團 內部的大數據系統,構成了便捷高效的評估體系。秦福榮透露,「宅e貸」正在探索租用平台、全流程代理等多種模式,與合作夥伴分享線上房屋抵押貸款市場機 會。
「宅e貸」進軍個人房屋抵押貸款,只是大數據助力傳統信貸業務「線上化」的眾多案例之一。
去年末,建設銀行率先推出個人網上自助貸款產品「快貸」,依託的便是建行客戶資產、負債和信用等海量金融信息。浦發銀行與中國移動聯手正式上線「和利貸」系統,藉助後者的交易往來記錄,為客戶提供標准化小額信用貸款。
在金融界人士看來,未來要讓更多信貸產品實現「線上化」,仍有賴補上徵信體系這一「短板」。
曾在銀行業從業數十年的秦福榮坦言,最怕就是碰到沒有任何信用記錄、無從評估信用水平的「小白」。一些銀行界人士也表示,央行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徵信系統,銀行內部也有大量的信用數據,但仍難以滿足開發更多線上貸款品種的需求。
本月初在上海舉行的「2015互聯網金融與徵信體系建設高峰論壇」上,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楊東表示,在「互聯網+」時代,大數據金融使得 個體在網路上的微觀行為可以得到綜合分析及有效利用。每個老百姓、每家企業的交易行為都被納入金融大數據的收集范圍,這也奠定了大數據金融徵信的基礎。
在楊東看來,完善互聯網金融徵信體系不僅需要建立徵信資料庫之間的信息共享機制,還要完善互聯網徵信監管機制,並加大對失信行為的懲戒力度。徵信行業本身,也需要實現從官方主導向民間發展的轉變。
秦福榮也表示,藉助網路購物、第三方支付等途徑,消費信息、行為模式、家庭狀況等大數據正在幫助互聯網金融打造一個「不一樣的信用體系」。這也有助於包括信貸在內的更多傳統銀行業務走向「線上」。
2. 推進互聯網加戰略面臨的首要挑戰是什麼
創新與監管。
業態創新和監管滯後的矛盾一直存在,但「互聯網+」時代,這一問題尤為凸顯。
一年以來,「互聯網+」與傳統業態融合產生的新業態帶來驚喜的同時,也暴露出不少新的隱患和監管盲區,這給現有的監管體制和法制環境帶來新挑戰,矛盾最為激化的領域之一,莫過於「互聯網+出行」。
自2014年起,「網路約租車」,也即「專車」開始大面積進入公眾生活。由於觸及傳統計程車監管體系的「非營運車輛不得載客牟利」的紅線,2015年開始,專車在天津、廣州等多地引發了與傳統計程車行業的沖突,陸續被叫停。
2015年10月,交通運輸部發布《關於深化改革進一步推進出租汽車行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和《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兩個文件的徵求意見稿,面向全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而為期一個月的公開徵求意見後,關於「非營運車輛不得載客」等條款的分歧仍然較大。截至發稿時,交通運輸部仍未發布正式規定,讓積攢了大量用戶的滴滴快的、優步、易到等「互聯網+出行」網路平台仍然頭頂「達摩克利斯之劍」。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互聯網與信息法律研究所所長楊東告訴《財經國家周刊》記者,造成監管滯後的原因由來已久,並非「互聯網+」時代獨有。目前,監管部門是各司其職,監管模式難免單一,而「互聯網+」新業態下的創新往往是融合的、混業的,因此部門條塊化的監管很難起到有效作用。
楊東認為,創新意味著變革,面對新事物,相關部門可採取協同監管、混業監管的辦法,打破部門之間的信息和監管孤島。
這只是「互聯網+」時代的一個現實案例。這樣涉及多方面的綜合性問題,恐怕很難一蹴而就。基於給新業態一定發展空間所採用的包容監管的態度,可能需要適時給出明確的說法。
3. 2021借貸寶還在正常運營嗎
借貸寶平台2015年8月才上線,運營兩年多時間,其注冊用戶達到1.38億,累計交易額達到3600億元,單日交易峰值突破10億元,借貸寶等級借入和賺利差總額度與好友數有著直接的影響,每添加一位好友,即可增加2000元的授信額度,直至達到600萬元的借款上限。變相讓你發展下線,轉化成傳銷行為參與人,最終走向犯罪的道路。
2016年11月24日,中央電視台《焦點訪談》欄目以《P2P:新規之後 規矩沒?》為題、點名炮轟借貸寶平台做的是違法行為,平台上不少借款人超額借款,超越監管紅線,不具備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違背網路借貸信息中介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初衷。報道還引用了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楊東的觀點,稱類似借貸寶這種違規操作模式風險巨大,在國內無網路備案信息、無實際辦公地址,投資者一旦上當受騙,損失很難追回,相關部門更應及早介入。
解析中國式悲劇的深層原因
2015年,我國網民數量已超過6億人。在我們獲得網路時代的快捷信息和高效溝通的同時,不法分子也利用網路快速傳播非法信息,在更廣的范圍內從事違法犯罪活動。近年來破獲的網銀詐騙、互聯網非法集資等網路洗錢案件警示我們,對於網路信息要仔細甄別,不要輕易通過網銀、電話等方式向陌生賬戶匯款或轉賬。對於網路信息要時刻警惕,不可因貪佔一進便宜而落入騙局。
合法的金融機構接受監管,履行反洗錢義務。是對客戶和自身負責,根據我國《反洗錢法》規定,金融機構在履行反洗錢義務中獲取的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信息,應當予以保密,非依法律規定定,不得向任何單位和個人提供,確保金融機構的隱私權和商業秘密得到保護。
網上錢庄等非法金融機構逃避監管,不僅為犯罪分子和恐怖勢力轉移資金、清洗「黑色錢」,成為社會公害。而且無法保障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信息的安全性,一個為您頻繁「通融」違規經營的網上錢庄可能也為犯罪分子提供便利,讓犯罪的黑手染指您的帳戶,您能放心讓這樣的網上錢庄幫您打理血汗錢嗎?
借貸寶增加轉帳功能,賬戶直接轉帳,實時到帳,借貸寶支付出現前,銀聯的清算模式如下:一切最終都要被銀行銀聯監控,借貸寶的崛起改變了這一切,借貸寶客戶可以直接和多家銀行進行直連,繞過了銀聯,形成了自身的清算平台。金融監管的盲區已經形成,銀行、央行、銀聯都無法掌握具體交易信息,無法掌握准確的資金流向,給反洗錢、金融監管、貨幣政策調節、金融數據分析等央行的各項金融工作都帶來了很大的困難。金融就是「誠信」為本,才能做大做強,既做裁判又做運動員,擾亂市場秩序,妨礙公平競爭,由於缺乏監管,不良行為也就此滋生,在風險程序和盡職調查方面工作都不合格,匿名大額頻繁現金交易或轉賬,並且對交易不設上限。交易突破時空限制,資金轉移瞬時快捷,借貸寶已成了詐騙犯的洗錢天堂,存在欺詐,損害出借人利益的重大違法行為。
投資借貸寶收益3.4億元
股轉最後問詢了九鼎的互聯網金融板塊人人行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也就是借貸寶。
2015年,九鼎集團的年報披露,借貸寶是一款致力於助力用戶將「人脈變錢脈」,為用戶提供開心賺錢體驗的移動金融APP,由九鼎控股旗下成員——人人行科技有限公司開發運營。主要開展互聯網金融業務,為熟人之間的資金借貸提供互聯網金融平台。九鼎集團為其提供的技術咨詢服務,銷售收入1.32億元。
嘉源科技為九鼎集團全資子公司,期初九鼎集團對它的投資額為5億元,今年增加30億元,截至目前,九鼎集團對它的總投資額達35億元。這家公司於2009年成立,嘉興嘉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嘉源科技」),主營業務為軟體開發、信息技術服務、支付業務等。嘉源科技事實上正是九派天下支付有限公司的主要股東,後者的核心產品為九派支付。
2015年3月,九鼎集團出資7000萬元收購鷹皇金佰仕70%股權,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後金佰仕更名為九派支付,九派天下(原鷹皇金佰仕)第三方支付平台實則為借貸寶這款產品的交易工具。
人人行是九鼎集團大股東同創九鼎控股的子公司。2017年12月,九鼎集團股東大會通過決議,九鼎集團以子公司嘉興嘉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嘉興嘉源」)的100%股權作價19.4億元對人人行增資,同時以5.53億元受讓人人行老股,價格都在每股69.7元,最終持有人人行4.19%股權。
借貸寶是一個熟人借貸的P2P平台,雖然此前和九鼎集團沒有直接股權關系,但跟公司業務往來密切。借貸寶運營主體人人行科技去年收入大約1億多元,其中九成都來自九鼎集團。
今年3月,九鼎集團董事長吳剛曾表示,公司旗下互聯網金融科技公司借貸寶將於兩年內在香港上市。
股轉對掛牌公司控股股東把旗下資產頻繁交易去提出質疑,要求說明九鼎集團對人人行增資價格每股69.7元的合理性,另外把嘉興嘉源賣給人人行以後還得到3.4億元投資收益的合理性。
根據九鼎集團對外投資公告,公司持有嘉興嘉源的成本在35億元,但扣掉對其負債就只有16億元,所以作價19.4億元正好有3.4億元收益。
九鼎集團表示,這次69.7元的定增價和老股轉讓、其他第三方參與本輪交易的價格是一致的,所以不存在損害公司和股東利益的情形。
根據公告,人人行控股最近一次融資是在2015年底,融資價格為63元/股。第一財經記者通過天眼查了解到,借貸寶有過四次融資,上一輪融資在2016年3月,投資方是錢勢資本,其合夥人之一是前九鼎投資員工。2015年6月,借貸寶還曾從中化岩土獲得3000萬元戰略投資。
4. 年薪百萬的區塊鏈職位薪酬存在泡沫嗎
這天中午,31歲的郭楊 (化名)剛開完上午的技術會議,接下來還有七八個小時的技術討論等著他,難得有時間從工作中抽離出來和朋友吃個飯,一聽對方說了句「區塊鏈技術總監年薪150萬」,手一抖,碗差點翻了。
張作義現在的目標,就是以相同的方法完成區塊鏈技術在其他場景的改造,他稱,隨著團隊做的越來越多,大家看到有三百多上線的品牌商,已經有將近八千多個商品,就像搭積木一樣,正在一些品牌商合作的基礎上再建立起他合作關系。
郭楊此刻也躊躇滿志。晚間9點,他加完班和朋友在公司食堂一邊用餐,一邊講述區塊鏈項目的最新進展,經歷了區塊鏈行業的起伏,也聽了一些或悲或喜的消息,反倒覺得區塊鏈這項技術更有生命力,更值得去探索。想到此,覺得當下工作讓自己的野心得到了釋放,並期待著建立一份真正屬於區塊鏈技術的事業。
5. 整治車險亂象 保監會颳起監管風暴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去偽存真」將有利於行業健康發展
互聯網平台上非法集資案件的頻發,引發了強勁的監管風暴。
在27日的部際聯席會議上,決定將於下半年,組織開展全國非法集資風險專項整治行動,對民間投資理財、P2P網路借貸、農民合作社、房地產、私募基金等重點領域和民辦教育、地方交易場所、相互保險等風險點進行全面排查,摸清風險底數,依法分類處置。
在具體操作上,將強調各地方政府為第一責任人,「一級抓一級」;強化行業監管;建立全方位監測預警體系,實現「打早打小」。
此外,部際聯席會議將於5-7月,繼續開展全國涉嫌非法集資廣告資訊信息排查處理活動,加強對涉嫌非法集資廣告的審查和監管。
事實上,在此番聯系會議召開前不久,14部委便曾召開過電視會議,表示將啟動全國范圍內為期一年的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專項整治。
面對監管層的如此密集、強勁的監管重拳,有人認為互聯網金融必定會受到重創,行業發展空間也勢必會因此被擠壓。對此,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楊東在藍鯨財經記者訓練營時向新華網記者表示:「此時的整治是必須的,沒必要形成市場恐慌」。
「當前監管層對於互聯網金融的整頓主要針對的是那些非法集資、假標不規范的一些平台。事實上,整治其實是對平台的一次去偽存真的過程,對於那些合規平台而言,無疑是一大利好,將有利於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楊東表示。
空間仍舊廣闊消費金融或將是下一個發展藍海
那麼,未來互聯網金融究竟會如何發展呢?
楊東表示,「互聯網金融發展前景依舊十分廣闊,消費金融是下一個互聯網金融最大的藍海之一。」
「互聯網金融的初衷是為了服務於實體經濟,而在實體經濟中最需要服務的對象便是那些中小企業,而恰恰他們也正是傳統金融機構所服務不到的。」楊東表示,「而在當前"雙創"的大背景下,創業者、小微企業還將大批涌現,因此這種低成本的、高效率的融資方式,且能覆蓋傳統金融機構,傳統投行、創投服務不到的領域的互聯網金融,所能發展的市場將是相當巨大的。」
而當談及未來互聯網金融發展趨勢時,楊東則表示,「伴隨當前消費的升級,國家對消費者鼓勵,包括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發展,我認為消費金融將會成為新的增長點。」
近年來,信貸規模會不斷的增加。據央行數據顯示,2015年底中國居民的消費信貸余額是18.9萬億,同比增長23.3%,較一般貸款規模增長1.6倍。
「而目前我們的消費信貸整體的信貸當中佔到20%,但在國際上發達、成熟國家中消費信貸在整體信貸佔比一般能達到60%左右。由此可見,未來這個市場鴻漸是非常巨大的,尤其是依靠互聯網技術進一步發展消費信貸、消費金融。」楊東表示。
不過,作為創新式的新興金融產品,消費金融雖然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但同時在其監管上也頗具爭議。對於互聯網公司而言,在加強自身自律監管的基礎上,必然是希望法規能夠適當修訂,從而促進行業發展;而從監管角度出發,把握風控始終是擺在第一位置的。那麼,究竟該如何去平衡金融創新與監管完善之間的平衡?互聯網金融的管控標准應如何確定,這些疑惑對於當下的行業發展而言,是亟待解決的制約瓶頸問題。
6. 如何讓共享經濟助力中國經濟發展
這一先進的經濟理念和傳統的經濟制度之間的症結該如何解開?在經濟總是快速前進的今天,我們又該如何讓共享經濟助力中國經濟發展?可以說,建設信用體系,完善市場,積極擁抱共享經濟,一個都不能少。不能僅僅因為它會打破傳統就對其避而不見,而是應該引導其價值走向。
政策積極擁抱
就像最初人們覺得互聯網不過是技術層面的東西一樣,現在人們對於共享經濟,更多的是認為這不過是一種新的經濟模式,或者是一種未來的概念。
中國社會保障學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教授朱俊生在接受《經濟》記者采訪時說,人們應該用一種新的思維方式來看待共享經濟。那些對於共享經濟下傳統社會保障體制會失效的判斷,也應該換一種方式重新思考。
「這種新的經濟形態肯定和傳統的不太一樣,它其實是比較分散的業態,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僱傭關系,所以傳統的僱傭合同不一定適用於他們,我們不要用傳統的東西去套這個新的東西,那中間肯定會有偏差的。」在朱俊生看來,傳統的社會保險一開始出來的時候,它適合於工廠這種比較大規模的集中就業,其實在後來有一些非正規就業的時候也遇到了很大的沖擊。
「像Uber這個共享性的業態,它跟傳統意義上大家理解的那種社會保險不完全一樣,如果用傳統的思維方式理解這種關系,你可能認為它有問題,它違規,因為畢竟按照咱們的社會保險法是強制繳納的,但是如果你把它理解為個人之間的自願聯合,或者說個人和資本之間的自願聯合,它涉及的不是傳統的僱傭合同,所以也沒有必要歸屬為社會保障問題了,這樣的平台給我們帶來了客觀上的便利,打破了一些壟斷的東西,我覺得是非常好的事情。」朱俊生認為,對一些創新的東西都應該有足夠的包容,因為創新的東西有兩種可能性:第一,做好了它將來可能會引起一些商業模式的變革甚至包括生活方式的變革;第二,也可能是曇花一現,後來出現一些問題消亡了,那麼大家擔心的問題也都不復存在了。
朱俊生認為,現在比較重要的是要給予寬松的政策環境。「現在新的商業模式帶來了利益的重新分配,它打破了一些競爭利益的東西,當然大家會有反彈,各種監管部門試圖通過一些政策扼殺它,我覺得這是非常危險的。這個市場應該讓它自發地去發展,恢復競爭機制。」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中國人民大學金融創新與風險治理研究中心籌建負責人楊東對此也表示認同,他向《經濟》記者表示,「未來社會保障方面,他能共享就隨時都能獲得幫助,獲得眾籌眾幫,這本身就是一個保障,社會保障本身的作用、功能、價值在未來發生重構或者顛覆也未可知」。
法律嚴格管制
基於互聯網金融浪潮而起的共享經濟,之所以有很多不確定性,就在於互聯網金融本身的不確定性。只有給企業與消費者更多的保障,才能促進市場的正常發展,實現企業與消費者的共贏。而想要達到這樣的效果,便需要相關部門不斷地完善監管制度,靠強制手段單方面處罰企業,強制關停並非明智之舉。
完善法律體系,做好市場監管與宏觀調控尤為重要。在這方面,楊東認為,應該注意投資者權益人的保護,平台本身有監管的義務。「對於開車的和用車的,應該與平台的資質有一定的吻合,通過大數據監控那些不規范的車主,發現就應該及時地清除,給他信用降級,將他踢出這個市場,一旦發生問題隨時都能夠找到追究責任的相關方。」
一些嚴厲的管制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既然認識到共享經濟是未來的大趨勢、大方向,就應該出台一個監管政策或者相關法規,規范這種新的共享經濟模式的發展,避免無法可依的狀況。競爭不公平、失去應有的平衡反而會出現泛濫和一種非正常的、不健康的發展態勢。這既不利於行業的發展,又不利於對消費者或普通老百姓的保護。」楊東認為,面對共享經濟的發展趨勢,應及時出台相關監管措施,不能走極端,「現在不給它法律地位反而發展得很快,你沒法阻止它發展,還不如主動去監管,讓它和傳統行業光明正大地進行競爭」。
而共享經濟涉及的行業跨度很大,那麼在界定的過程中如何進行細致規范?楊東認為,這還是要看具體情況,根據不同行業制定不同的規則。
建設信用體系
國內公民信用體系建設仍在進行中,共享經濟領域的信用數據仍然較少。「信用度的問題在國內比較嚴重一點,大家缺乏溝通,政府間的數據也沒有做到大規模的鏈接。」貝波網創始人朱泓源說。
以太資本創始人兼CEO周子敬對此也表示認同,「由於尚缺少能快速建立信用機制的基礎條件,普及尚需更多時日」。
「其實陌生人交易的最大問題就是能否實名制。怎麼讓交易變得可追溯?後面必須有一套基於實名體系的交易方法。現在通過在線交易信息,以及電話號碼、身份證號和銀行卡信息的實名認證。」小豬短租CEO陳馳向記者表示,只有依託於現有的公民身份體系實現陌生人之間的閉環交易,才能逐漸打消安全交易。「央行已允許多家第三方民營徵信機構開展個人徵信業務,意味著未來基於實名身份,可以把每個人在社會不同場景下的信用記錄,如消費、出行、違章、貸款等匯集起來,這會產生更立體更可用的信用記錄。」在他看來,一旦這些成型,國內的陌生人社會信用機制問題會得到更大程度的解決。這將有助於共享經濟商業模式的成型。
現在的信用體系建設也需要圍繞著「互聯網+」進行,畢竟這已經是一個大數據迸發的時代。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誠信評價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市場學會信用工作委員會主任陳貴向《經濟》記者分析稱,「互聯網+」時代,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首先要重視市場機制。
「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互聯網+』行動已成為國家發展戰略。以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智能移動為基礎的移動互聯時代,也為社會信用體系建立提供了新發展契機。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需要頂層設計,需要社會協同和市場機制綜合構建,信用包括經濟、社會、司法、政府公信諸多維度,信用也覆蓋法治與道德和精神文明諸多領域,需要定量也需要定性進行中和評價。」陳貴說,政府主導與市場機制協同發展是中國信用體系建立的有效路徑。
在他看來,發達國家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以美國為代表的、以市場為主導的「自下而上」的私人模式;一種是以歐洲大陸為代表的、以政府為主導的「自上而下」的國家模式。美國模式的優點是市場主導、法治先行、中介發達、行業自律,具有重法治、輕道德、效率高、風險大的體系特徵。歐洲模式的優點是政府主導、政令暢通、監管有力、透明度高,具有重監管、輕規制、效率低、公信差的體系特徵。
陳貴認為,在「互聯網+」時代,徵信市場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為防範信用風險,擴大信用交易規模,有必要產生第三方徵信機構,收集交易過程中的各種信用信息,對外提供專業化的徵信服務。專業化的徵信機構在發展的過程中又促使商業主體基於信息應用加快產品與服務的創新,推動了商業信用進一步蓬勃發展。個人徵信業因信用卡、房地產和汽車按揭貸款等個人信貸消費而興起,企業徵信因上市、發債、信貸等資本市場擴大而興起。」
而市場聯防聯控機制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有效手段。「構建失信懲戒機制有幾個必備的要件:一是政府和民間的徵信數據對徵信機構開放;二是由專業徵信機構投資,合法採集徵信數據,構築聯合徵信資料庫,並合法公開徵信調查結果;三是由政府倡導建立一個市場聯防機制,由具備監管功能的政府部門、各類授信主體參加,使失信主體不能取得任何方式的信用便利。」陳貴說,企業機構和個人相關信用數據和信息的依法公開、共享、採集、加工和使用必須有法可依,不能有效保護集體和個人的合法隱私,不能清晰界定公開與保護信息的合理界限,社會信用體系就會失去民意基礎和法律基礎,也會失去該體系的正義性和公平性。
只有在信用體系建設上下大功夫,共享經濟才有長足的發展空間。
7. 起是人們都知道雲聯惠啦,看政府是怎麼想的都在看
近日,廣州公安在其官方微博上公布消息稱,廣州警方成功摧毀「雲聯惠」特大網路傳銷犯罪團伙,黃某等多名主要犯罪嫌疑人落網。消息一出一石激起千層浪,再次震得國人目瞪口呆!
在被查封前,雲聯惠在金融圈也是很有名氣,會員人數在2017年達到2000萬左右,如今一夕被查封,千萬人富豪夢破裂。據媒體獲悉,2016年時廣東省工商局還曾對外聲稱,雲聯惠運營模式暫不符合傳銷的「構成要件」,那麼為什麼時隔2年,就會以傳銷名義被查封呢?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分析雲聯惠為何會」被查封?
(會員們聚集在雲聯惠總部大樓前,圖片來源於網路)
一、從政府管理層面來講: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自移動互聯網以來,政府一直鼓勵包容、開放的創新經濟發展政策,對於新經濟模式予以最大程度的支持。雲聯惠也確實利用這個政策,大膽創新,勇於嘗試,步步為營,做的風聲水起,為當地的就業與稅收帶來成效,為消費者會員帶來了一定的利益,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當地政府的認可。
但在2017年9月,據央廣網報道,雲聯惠管理層主導的對外對會員的宣導有明顯的誇大成份,有些明顯含有欺詐成份:把小的說大;把「畫餅」說成「真餅」,把子虛烏有說成真真實實,甚至於無限誇大……
這不但是雲聯惠核心管理層對廣大消費者智商的漠視,也是對政府管理層智商與管理能力的漠視。在沒有解決紅旗到底能打多久的前提下,僅僅依靠虛假的信息來傳播誤導,雲聯惠發展越快,發展越大,周邊的人就越害怕。因為人人都知道雲聯惠管理層講的不過是皇帝的新裝,人人都不知道雲聯惠的明天在哪裡,不知何時會引爆。而且人人都明白,雲聯惠就如同水量越積越多的堰塞湖,一旦引爆,越到後面造成的損失就越大,對社會穩定與人民群眾的利益維護的負面影響就越大,就越發不可收拾。
所以雲聯惠的野蠻與迅猛的發展自然引起了有關方面的高度警惕與重視。有關方面也通過多種方式對雲聯惠核心管理層進行了不間斷的旁敲側擊與警示,以此表達自己越來越強烈的擔憂與害怕。
雲聯惠核心管理層缺乏對政治應有的了解、尊重與警畏,對這一善意的提醒與警示進行了錯誤的解讀,不但沒有進行反思與整改,從而想方設法讓消費者放心,讓社會管理者放心,反而進一步通過各種方式試圖「綁架」政府、甚至「綁架」國際影響以求安全,最終只能走向被查之路。
二、從雲聯惠核心管理者層面來講:肓人騎夜馬,一路狂奔,查封屬於必然
1、首先雲聯惠沒有科學的理論來指導實踐,不知明天在哪?(自殺指數60%)
思路決定出路,正確的理論指導與思路,是一切大經營大發展的先決條件,經營如果沒有方向指引,就如同盲人過河、瞎子點燈,未來經營的走向,就會顯得茫然而不知所措。
雲聯惠發展所依據的的「消費資本論」,總結了消費返利這一社會現象,並從一定程度上分析了消費返利這一現象存在的合理性,但並沒有真正找出現象背後真正的根源,也沒有提供消費讓利的邊界在哪裡,最終的前途在哪裡,也就是沒有解決紅旗到底能打多久的問題。
按照這一理論指導的實踐,就如同開車,只知出發點,不知目的地,開到哪裡算哪裡,開得越快,風險越大,開得越遠,風險聚積越多。所以所有坐在車上的、還是車下的,是越看越看不到未來,越看越害怕,唯一安心的辦法是等車撞了,或者等車停下來,實在受不了這種驚嚇,就只能強行停下來以求安全。
據央廣網報道,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互聯網金融法律專家楊東指出,雲聯惠宣稱的「消費資本論」是不合理的,沒有穩定的收益不可能做到持續。「目前雖然沒有明確證據表明其是龐氏騙局,但是會朝著這個方向發展,平台做大後要想維持這么高成本的運營幾乎不可能,必然會走向犯罪。」
2、其次涉嫌非法傳銷(自殺指數5%)
據媒體報道,2016年時廣東省工商局曾對外聲稱,雲聯惠運營模式暫不符合傳銷的「構成要件」。
據本月上旬媒體采訪廣東某地方政府人士稱,以傳銷來查處,是快速查處的需要。
如果以涉嫌非法集資罪名來查處雲聯惠,是比較困難的。從法律法規的角度來說,在《處置非法集資條例》沒有出來前,政府相關部門是沒有處置權的,比如現在打非辦是掛在金融辦下面,這個部門現在工作更多是在宣傳上,沒有行政管理權。而公安部門也只有接到辦案後才能查處。
「雲聯惠本質上就是拉人頭,是典型的傳銷案例,完全可以以傳銷罪名來查處。」上述政府人士稱。
當然,根據中國的法律,雲聯惠是否定案為非法傳銷,最終是由人民法院來裁定的。
3、不懂政治、不講政治,陷社會穩定、政府管理於高度風險之中(自殺程度35%)
首先,雲聯惠管理層在自身沒有明確的科學理論來指導,在沒有解決紅旗到底能打多久,不能讓大家放心的情況下,通過高額回報刺激消費者,依靠虛假和誇大的賺錢來源來誤導消費者與社會,進行野蠻發展,讓周邊的人越來越害怕,越來越擔心,一而三、再而四挑戰包括管理層在內所有人的抗壓能力,直到最後不得不通過引爆減壓。
某種意義上,雲聯惠這幾年的野蠻發展,就如同水位越來越高、懸在上空的堰塞湖,在泄洪至安全水位之前,沒有人能安睡,唯一的辦法只能是泄洪至安全線以內,至於採用何種方法泄洪倒是其次。
其次,雲聯惠核心管理層對政府管理層一再善意的提醒與警示進行了錯誤的解讀,不但沒有進行反思與整改,從而想方設法讓消費者放心,讓社會管理者放心,讓各方利益攸關者放心,反而進一步通過各種方式利用領導進行站台,試圖「綁架」政府、綁架領導,以求安全。直接陷社會穩定與政府權威於越來越大的敞口風險中。
最後,雲聯惠管理層通過邀請各國外交官、國際友人進行聚會、訪談,造成巨大的國際影響力,誤導國際國內認為這是中國政府支持、國家領導人支持、國際社會支持的一件事,讓一件沒有解決紅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爭議巨大、風險巨大的事情在國內國際即將尾大不掉,置國內管理與國際交往於越來越不可控的風險中,相當於雲聯惠管理層以自己的無知與無畏逼迫社會管理層不得不把槍口瞄向雲聯惠,並任雲聯惠管理層自己扣響了疑似自殺的扳機。
22個國家外交官員到達雲聯惠總部(圖片來源於中國經濟導報)
三、從雲聯惠原會員層面來講: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和雲聯惠核心管理層因自身的嚴重過錯自取其辱不同,數以千萬計的雲聯惠會員他們本身沒有多大過錯,只是因為誤信了雲聯惠管理層這批人,上錯了「雲聯惠這趟車」,隨著雲聯惠的被查封,多年的「願景」疑似破碎,多年的積蓄疑似成空,多年的面子反成負面。他們才是這件事情的最大受害者,也才是處理此事最需要安撫與安置的地方。我們來看看這批會員們的處境:
1、財產疑似成空。
據媒體報道,此次雲聯惠涉案3300億元,這3300億元不是天下掉下來的,是雲聯惠數以千萬計的會員們通過各種方式真金白銀投進來的,雲聯惠被查,有多少錢能重新回到雲聯惠會員們手中,這是一個天大的疑問,多年的努力成空,多年的積蓄沒了,甚至背負巨額債務,雲聯惠的千萬會員們要如何面對這一現實,如何接受這一現實?
2、心靈備受打擊
一開始,廣大會員尤其是資深會員信心滿滿、義無返顧帶著「財富夢」跟隨,但在雲聯惠因核心管理層的嚴重過錯被查封後,他們現在兩手空空,一無所獲,甚至負債累累,心裡落差可想而知, 簡直不敢相信這一事實,甚至不敢面對未來的生活.....
3、家庭瀕臨破滅
約2000萬的會員,代表這2000多萬個家庭,當所有積蓄剎那間疑似灰飛湮滅時,代表著2000家庭的傾家盪產,瀕臨破滅。所有的憤怒、謾罵、痛恨、絕望.....,都難以讓家庭重新回歸幸福與平靜。
在此我想請所有讀到此文的親們給身邊的雲聯惠的原普通會員們帶去一句話:一切都會過去的!時間會沖淡一切!放下吧!時間一定會讓你們和你們的家庭重歸幸福、寧靜與平安!
總之,因為雲聯惠核心管理層的一而三、再而四的嚴重過錯,導致雲聯惠不得不被查封事件,是讓人痛心的。這一事件的發生,無論是對政府的公信力,對社會的穩定,對社會發展的信心,還是對原雲聯惠的廣大會員,還是雲聯惠本身,都是存在巨大影響的。尤其給數以千萬計的雲聯惠原會員及其家庭帶來的創傷是巨大的,需要長的時間來安撫、來修復。
雲聯惠被查封這一事件提醒我們,企業要想走的安穩與長遠,必須懂政治、講政治。必須秉承對股東負責、對員工負責、對用戶負責、對社會負責的經營理念,做有利於國家與人民的社會型企業!
最後我們來看一則最新發生的消息,因為特朗普總統與中國最高領導人的努力,中興公司終於快要恢復經營了。一家公司的恢復經營,竟需要地球上排名第一、第二的中美兩國的最高首腦進行緊急磋商。任何一家想做大的企業的企業家們,不懂政治、不講政治行嗎?
本文作者系商權理論、時代、產業發起人,中國商權國際集團董事長沈拓
首贊
+
8. 楊東的代表性成果
論文類
《互聯網金融風險規制路徑》,載《中國法學》2015年第3期
《日本眾籌融資立法新動態及借鑒》,載《證券市場導報》2015-04-10刊,第二作者 《論我國股權眾籌監管的困局與出路--以<證券法>修改為背景》,載《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15年第3期,第一作者 《互聯網金融的法律規制——基於信息工具的視角》 ,載《中國社會科學》2015第4期(《新華文摘》2015年第6期全文轉載) 《合理監管促進中國股權眾籌發展》,載《中國社會科學報》2015-03-04刊,第一作者
《中國式股權眾籌發展建議》,載《中國金融》第3期,第一作者 《高等教育投入立法的構想》,載《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第1期,第二作者
《Consumer Protection and Reform of China』s Financial Law》,載《Hongkong Law Journal(SSCI收錄雜志)》/Vol 44, 2014,5。
《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亟需擴大證券概念》, 載《法制日報》2014年4月9日理論版。
《股權眾籌平台的運營模式及風險防範》,載《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14年第4期。(第一作者)
《互聯網金融視閥下我國股權眾籌法律規制的完善》,載《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2期。(第一作者)
《股權眾籌是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組成部分》,載《中國證券報》2014年3月31日。
《互聯網金融監管體制研究》,載《中國金融》2014年第4期。
《互聯網金融推動金融法體系變革》,載《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1月22日。
《我國反壟斷法實施以來壟斷協議規制情況分析》,載《中國物價》2013年第11期。
《金融服務統合法:金融法制發展的必然趨勢》, 載《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9月19日。
《中國會社における法定代表者の越権行為の位置づけに関する分析》,載【日】《國際商事法務》2013年第5期。
《資產運用契約をめぐる判例分析》,載【日】《New Business Law》2013年第3期。
《我國金融消費者保護統合立法體系的構建—以日本的立法經驗借鑒為視角》,載《社會科學》2013年第8期。
《論金融法的重構》,載《清華法學》2013年第4期。
《金融申訴專員制度之類型化研究》,載《法學評論》2013年第4期。
《香港金融糾紛解決機制的新發展及其對內地的啟示》,載《首都師范大學學報》2013年第3期。(第一作者)
《論我國證券糾紛解決機制的發展創新—證券申訴專員制度之構建》,載《比較法研究》2013年第3期。
《論金融服務統合法體系的構建——從投資者保護到金融消費者保護》,載《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3年第3期。
《政府主導型金融申訴專員制度評介》,載《政法論壇》2013年第3期。
《日本金融ADR制度的創新及其對我國的借鑒》,載《法律科學》2013年第3期。
《市場型間接金融:集合投資計劃統合規制論》,載《中國法學》2013年第2期。
《互聯網信息服務市場支配地位的認定及法律調整》,載《政法論壇》2012年第1期。
《論金融衍生品消費者保護的統合法規制——高盛「欺詐門」事件的啟示》,載《比較法研究》2011年第 5 期。
《新經濟條件下相關市場界定的法律問題》,載《中國工商管理研究》2011年第7期。(第一作者)
《論金融危機與反壟斷執法、競爭政策之關系》,載《月旦財經法雜志》2010年第12期。(第一作者)
《投資法人制度的導入和投資者保護》(第一作者),載《證券市場導報》2010年第9期。
《後金融危機時代金融統合法研究》,載《法學雜志》2010年第7期。
《英國金融監管改革的新發展——以銀行業改革為中心》(第一作者),載《銀行家》2010年第7期。
《我國金融業統合監管體制的實現路徑分析》(第一作者),載《社會科學研究》2010年第6期。
《高盛「欺詐門」》,載《方圓法治》2010年第10期。
《日本反壟斷法的經驗及其對中國反壟斷法實施的借鑒價值和對策研究》(第二作者),載史際春主編《經濟法學評論》第九卷,2009年9月
《論次貸危機對金融控股公司法制的影響》(第一作者),《社會科學》2009年第9期
《論日本法中的股份交換和股份轉移制度》,載劉俊海主編《中國資本市場法治評論》第二期,2009年6月
《論金融法制的橫向規制趨勢—以日本金融商品交易法為中心》,載郭鋒主編《全球金融危機下的中國證券市場法治》,知識產權出版社2009年5月
《由「三菱麗陽收購璐彩特」案透析政府「救濟」策》、載《法制日報》2009年6月11日第8版
《日本金融機構何以能集體抗擊金融海嘯》、載《法制日報》2009年5月7日第8版
《論金融法制的橫向規制趨勢》,載《法學家》2009年第2期
《推動金融體制改革 提升金融體系安全性》,載《中國證券報》2009年4月22日
《傳導反壟斷法專業知識、培植我國市場競爭文化》,載《法制日報》2009年3月26日第8版
《對收購可能形成的壟斷,反壟斷法該出手!》,載《檢察日報》2009年3月30日
《依據合夥合同進行投資的法律規制研究——日本金融商品交易法中的集團投資計劃》,載王保樹主編《非公司企業法制的當代發展》,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版
《論災害對策立法》,載《法律適用》2008年第12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憲法學行政法學》2009年第5期全文轉載)
《「富國強法」之路—2005年日本公司法制現代化改革評述》,載朱建榮主編《日本人是天生勤奮的嗎?—日本社會經濟發展的啟示》,世界知識出版社2008年10月
《論反壟斷法與行業監管法的協調關系》,載《法學家》2008年第1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經濟法學勞動法學》2008年第3期全文轉載)
《論上市公司收購與公司社會責任》,載《法學雜志》2008年第3期
《一個投資者保護的無縫隙立法例——日本《金融商品交易法》中的集團投資計劃》,載王利明、祝幼一主編《 物權法與證券投資者權益保護》法律出版社2008年6月
《日本的災害對策體制及其對我國的啟示》,載《中州學刊》2008年第5期
《感受日本的災害對策體制》,載《法學家茶座》2008年4月總第22期
《2005年日本公司法制現代化的意義》,載《東北亞研究》2008年第一期
《中國企業並購法制的現狀與課題》載楊棟梁主編《東亞經濟發展與區域合作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
《試論依法減持國有股―兼議加入WTO後的我國的證券立法》,載中國社會科學研究會編《全球化下的中國與日本―海內外學者的多元思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
[日]《中國典型並購判例分析》,載《NEW BUSINESS LAW》2008年第6期,總第882號
[日]《論中國新公司法證券法的並購制度改革》,載《青山法學論集》2008年3月
[日]《評析中國外資並購新法規》,載《東亞經濟研究》2008年1月第66卷第2號
[日]《中國國有股改革的最新動向和課題》,載《同志社法學》2007年11月
[日]《外資並購中國上市公司法律問題研究(上、中、下)》,載《國際商事法務》2004年3月。本論文獲得日本研究企業並購(M&A)領域最著名的雜志《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Report Review》的優秀論文獎(第四屆RECOF獎)
[日]《中國企業海外並購法律問題分析》,載《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Report Review》2005年9月
[日]《中國所有制度的變容研究》,載《一橋研究》第29卷第4號2004年12月
[日]《中國國有股的法律問題研究》,載《一橋研究》第28卷第3號2003年10月
著作類
《金融服務統合法論》,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
《金融消費者保護統合法論》,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
[日]《中國的並購法制—制度運用和實證分析-》(獨著),中央經濟社2007年版
《最新日本公司法》(譯著、第二譯者),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經濟法概論(第二版)》(副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實用經濟法案例(第2版)》(副主編),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7年版
卞耀武、胡煒總顧問·黃來紀、布井千博主編:《中日公司法比較研究》(參編),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4年版
9. 楊東的介紹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中國人民大學金融創新與風險治理研究中心籌建負責人1。
10. 楊東的簡介
楊東,男,漢族,浙江人。
法學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金融法研究所、競爭法研究所、日本法研究所秘書長、中國人民大學金融創新與風險治理研究中心籌建負責人、互聯網與信息法律研究所執行所長。全國人大法工委、財經委「證券法」、「電子商務法」立法小組專家咨詢組和課題組成員。 中國人民銀行支付體系法律問題研究課題小組負責人。中國證券法研究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中國銀行法研究會、中國保險法研究會理事 。
持續獲得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等多項課題,獲得學術獎勵近10項;中國「金融統合法」理論 、「市場型間接金融」理論和「眾籌金融」理論的創立者和提出者,為立法界、學術界以及政府和實務界所矚目。 是我國互聯網金融、移動金融、眾籌金融監管和法律研究、金融消費者保護研究、互聯網反壟斷問題研究的先驅者之一和旗幟性代表人物。 我國第一本眾籌著作《互聯網金融第三浪:眾籌崛起》 以及《贏在眾籌:實戰、風險、技巧》 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