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思維例子
A. 結合實際,如何去理解法治思維 具體事例
治思維是將法治的各種要求運用於認識事物、判斷是非、處理問題的思維方式,是一種以法律規范為基準的邏輯化的理性思考方式。法治思維以嚴守規則為基本要求,強調法律的底線不能逾越、法律的紅線不能觸碰,凡事必須在既定程序及法定許可權內運行。法治思維是建立在法治理念的基礎上的,要求領導幹部和公務人員在處理問題的時候有一種法律規則的意識,堅持法律至上,堅持法律規則的運用,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等法治精神和原則。在面臨多種問題的解決方式、手段時,領導幹部能夠首先研判處理方式是否符合法律規定、法治精神等。 領導幹部的法治思維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關鍵所在。領導幹部是依法治國方略的倡導者與宣傳者,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方略的組織者與實施者。推動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化建設,幹部是關鍵因素。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歸根結底要靠各級幹部來完成。黨員幹部法律素質的高低與法治理念的強弱,直接決定著其依法管理、依法決策和依法辦事的水平。只有各級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擁有法治思維,才能在全社會營造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化解矛盾用法的良好法治環境。 現實工作中,一些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在看問題、作決策、採取措施的時候,往往缺乏法治思維。他們認為,只要是有利於經濟社會發展,就可以成為各種施政行為的理由,不用過多考慮各種決策程序和操作程序,可以繞開各種法律的條條框框;認為依法辦事條條框框多、束縛手腳,只要能辦成事,什麼辦法都可以用。這種忽視各種法律規制而以發展的理由來衡量思考問題的思維方式,以合理性來代替合法性,顯然是錯誤的。這種錯誤思維方式指導下的施政行為,罔顧程序正義,丟棄規則規范,漠視權力邊界,功利性地強調發展,可能會有一些短期效益,長期而言恰恰會嚴重損害發展、和諧、民生,與這些目標完全相悖。正因為如此,解決好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的法治意識不強問題,已經成為推進法治建設必須抓好的緊迫任務。 加快推進依法治國,必須著力培養和強化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的法治思維。這種培養與強化是一個長期過程,也是一項系統工程,既需要領導幹部的追求與修煉,也需要組織的教育和培養,還需要社會的監督與約束。重點是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強化法治思維規則至上,推進由合理向合法轉變。一是要求黨員幹部有規則意識。想問題、辦事情始終將合法性放在第一位,所有思考和決策都必須圍繞合法性展開,無論任務多麼緊急、事情多麼重要,都不能偷換概念,以其合理性替代合法性。二是要求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強化規則制定,在權責范圍內,盡可能地完善法規規章配套、清理及解釋制度。三是要求黨員幹部嚴格按規則辦事,始終堅持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工作中一切合理的行為都必須在合法的前提之下。 ——強化法治思維程序優先,推進由隨意向嚴謹轉變。法治思維強調程序優先,因為公正科學的程序是法治的基本構架,程序的完善程度是法治完善程度的基本標志。通過確立公正科學的法治程序,提升制度運行的規范化水平,消除制度運行中的不確定性,增強人們對未來的確定預期。在工作中,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步驟都必須始終堅持按照法律程序進行。遇到有爭議或糾紛的問題,即使是非對錯很清晰,也要善於考慮程序上的處理方式,讓爭議各方平等地發表意見,不能因為法律程序不到位,造成決定和行為的無效甚至違法。同時,要把程序作為一種良好的工作方法,在制定出台重大行政決策時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確定為法定程序,以「確保決策制度科學、程序正當、過程公開、責任明確」。 ——強化法治思維權利本位,推進由人治向法治轉變。保障權利是法治思維的靈魂。要把群眾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始終站在群眾的立場和角度思考問題,重視並採取切實有效措施保障群眾的正當權利。工作中,既不能以發展為理由,為了保護大多數人的正當權利而侵犯少數人的正當權利,也不能濫用職權,超出政府權力法定的作用空間,涉入政府權力的禁地,損害群眾的利益。要堅持積極依法履行政府職能,但不包辦一切,有所為有所不為。 ——強化法治思維科學權威,推進由短期向長效轉變。樹立法治思維要與堅持科學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結合在一起,看問題、作決策、辦事情,要依法處理好當前與長遠、局部與全局、個別與一般以及合理與合法的關系,盡可能把事情考慮得更周全,把方案設計得更縝密,把措施行使得更規范,努力做到不留「後遺症」,經得起法律和歷史的檢驗、公眾和社會的監督。
B. 列舉你在校生活中看到的需要用法律思維處理的實例
1.未成年人在校被校外第三人造成人身傷害。常見的是在校生打群架,被校內外社會人員打容傷。
2.教師體罰學生造成人身損害。
3.教師沒收學生貴重財務後私吞或丟失。
4.學生損壞學校貴重設施。
5.學校提供飲食不衛生致學生食物中毒
6.學校體育設施質量問題造成學生受傷
7.在校生之間打鬧造成人身損害。等等
C. 結合案例談談你對如何培育法治思維,法治觀念的看法
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必須養成良好的法治思維和行為方式,做到在法治之下版,而不是法治之權外,更不是法治之上。
大學生要准確把握法治思維的基本含義和特徵,正確理解法治思維的基本內容,逐步培養法治思維,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1.法治思維及其內涵: ①法治思維的含義與特徵; ②法治思 ②法治思維的基本內容:A.法律之上;B.權力制約;C.公平正義;D.權利保障E.正當程序2.尊重和維護法律權威:①法律權威的含義;②尊重和維護法律權威的重要意義:A.社會主義法治觀念的核心要求和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前提條件;對於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極為重要;實現人民意志、維護人民利益、保障人民權利的基本途徑;維護個人合法權益的根本保障③尊重和維護法律權威的基本要求:A.信仰法律;B.遵守法律;C.服從法律D.維護法律;3.怎樣培養法治思維:①學習法律知識;②掌握法律方法;③參與法律實踐;④養成守法習慣;⑤守住法律底線
D. 法律作文
【熱門】法律作文匯編八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我整理的法律作文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法律作文 篇1
法律,這個詞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常聽說。但是,在重要的時候,法律可我們的保護神。
就在11月份的時候,「砰」的一聲打破了小區的寂靜。一輛銀灰色的轎車撞上小區後面的圍牆,小區居民急忙趕過來,打120的,通知物業的,警察......事後,我問清楚大人們「車主由於是受害人,減輕了他的處罰」。而物業?還好,這次事故沒造成重大傷亡。物業將承擔車主的醫葯費等等,後面有人種的一點點農作物呢,車主賠500元就行了。
還是那天下午,一化工廠由於建在靠近居民區不遠的地方,排放煙的時候給居民帶來了很大的困擾,如空氣不新鮮,呼吸困難等等。小區居民叫來警察,警察搖搖頭說:「這事我們管不著,你們去找別人吧。」警車響著警笛開走了。大家東找西找,終於找到了法院,大家一起到法院把這家化工廠告了,結果是法院處罰了化工廠10萬元的罰金,負責小區居民所有的損失。
你們看,法律有用吧!
法律作文 篇2
法律是每個人都要遵守的,正所謂「不以規矩,不成方圓。」意思是任何事物都不能缺少束縛它的規則,否則就會方寸大亂。法律的存在就是用來規范我們的行為,從而使這個社會變得井井有條。
人人都知道觸犯法律是要接受懲罰的。雖然如此,但是還有許多人去觸犯法律。
幾年前,一個僅有七八歲的小男孩被他爸爸的兩個好朋友騙到山坡上,原來那兩個人早已染上了,在無可救葯的情況下,他們想利用這個小男孩得到一筆金錢來吸毒,於是他們就向小男孩的家裡打電話,叫家裡拿錢來贖回兒子,但是,小男孩的父母還沒趕到,他們就用繩子活生生地勒死了一個無辜的生命。當小男孩的父母和警察趕到現場時,小孩已經奄奄一息地躺在地上,只見小男孩的兩手深深地抓在泥土裡,並且帶有鮮血的指甲都向上翻了起來,繩子還緊緊地勒在他的脖子上,看到這種殘忍的情景,他的母親暈了過去。由此,許多家長都心驚膽戰,生怕自己的孩子也受到如此遭遇。雖然這兩個人受到了法律應有的制裁,但是他們這種惡劣的行為,卻對社會治安造成了不良的影響,他們犯下的錯誤,警示了我們這些正處於青春年華的少年朋友,並且告訴了我們從小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法律意識,遵紀守法,要學法、懂法,做一位社會的好公民。
犯罪是一棵長滿刺的玫瑰美麗誘人,但是會讓我們流血流淚。就像面對一樣,剛開始的時候,只是好奇,想嘗一口,然後,又想嘗一口……慢慢的,就陷入了吸毒的深坑。先是用自己的零花錢買,零花錢用完了之後,就開始偷家裡的錢,長大之後,就開始偷。搶別人的錢。一個人就這樣犯罪了。所以我們應該遠離,以免觸犯法律。
法律是正義之火!法律是和諧之基,有了法律社會才能發展進步;法律是文明之花,有了法律公民才能提高素養;法律是實踐之果,有了法律國家才能長治久安。因此,我們要做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好少年!
法律作文 篇3
我,作為一名學生,讓我感動的事情是很多的,怎麼樣才能做到讓別人感動的事情呢?其實很簡單,我相信很多人們都知道的,那是一個炎炎夏日,我走過馬路街邊,遠遠的看見一個人匆匆忙忙的跑進醫院里,我走到醫院門口,聽見那人詢問護士有沒有專治腿上的葯,後來又聽他說原來是她女兒出車禍了,去醫院檢查腿醫生說著腿差點骨折,幸好還是不算太重,但是還是不能走路。所有的錢都花在包石膏上了。他現在很著急,等他出來以後,我轉了一下頭,看見路中央的左半邊,有一群人圍著圓形
像是在看什麼,過去一看一個人躺在地上,聽周圍的人,是一輛自行車撞了他,幸好他離醫院很近,但是等醫院的工作人員抬著擔架出來,必定要晚一些。這時,天下起的雨,因為剛剛的天氣也不怎麼好,現在就開始下大雨了。突然,一個人沖向躺在馬路上被自行車撞的人,他放下手裡拿的東西,立馬背起躺在馬路上的人。那時正好是人們下班高峰時期,來來往往的車很多,那個人差點被車撞到,我看見那個人的東西沒人幫他拿,我就去撿起來,發現是我開始看見那個匆匆忙忙跑進醫院的人的葯,我也急忙追過去,雨越下越大,在我出門的時候媽媽就給我准備了一把雨傘,那個人也跑了二十米了,我也就跟著他跑,看見醫院的人出來了,他立馬放下那個人,隨著自己也倒在了地上。我把他的葯放在他的床邊,突然,他好像喃喃自語的說著什麼,一聽,他告訴了他家的地址,讓我們去給他女兒送葯,好心人立即就去了。我向醫院借了張紙,我寫了五個字:好人有好報。我們應該從小事做起,逐漸,越來越多的人就會有道德。做有道德的人,才是人生中最值得去做的事情。
法律作文 篇4
【題目】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
大學生小閆發現自家大門外有個鳥窩,和朋友架了個梯子將鳥窩里的12隻鳥掏了出來,養了一段時間後把鳥的照片發到網上,沒想到有人願意出價買鳥,兩人因此獲利1200多元,後來他們又掏了4隻。原來,他們掏的這種鳥叫燕隼,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結果,小閆和他的朋友以非法獵捕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分別被判刑10年半和10年,並處罰款。此事引發不小的爭議。
小閆父親:兒子對小動物特別喜歡,在我們心裡,農村孩子逮鳥抓魚不用管,沒想到會被判得這么重。
熱心網友:量刑太重,10年牢獄生活足以毀了人的一生。
法律專家:知不知道燕隼是二級保護動物,以及知不知道因此受到嚴懲,這叫法律認識,法律認識錯誤是不免責的,理由就是公民應當知法守法。
對於以上事情,你怎麼看?請寫一篇表明你的態度,闡述你的看法。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審題】
1、喜歡動物很正常,掏鳥售賣不可諒;
2、法律的意義在於警醒,不在於重刑懲罰;
3、「法盲」不是借口,不可免責或者不知情不能成為犯罪理由;
4、10年牢獄,對大眾的教育意義大於對一個人過錯的懲罰;
5、從掏鳥到售賣,就是明知故犯;
6、對於一個年輕人來說10年半夠重,從鳥的角度去想,這次判決可能是一個重要的命運轉變。
【優秀作文】:
德國法學家耶利內克有言:「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當如是也。而材料中小閆因非法獵捕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判罪,不少人以「無知無罪,人情可恕」之由為之叫屈,但在我看來,法律至上,我們應以客觀理性之態度對此負責。
法律至上,不能縱容「無知」的喧囂大行其道。法律專家認為,法律認識錯誤是不免責的,公民應當知法守法。縱使當今教育沒有給學生普及燕隼是保護動物等類似的知識,但小閆因鳥獲利進而又去獵捕,這種「無知」便是將我們推入萬劫不復的深淵的無形的雙手。須謹記《聖經》中對規則的虔誠禮贊——「日頭,光亮,天空中所陳設的星宿與規則,高於我們的生命。」而非罔顧規則法律以「無知」之名進行自我救贖,理直氣壯地扮作受害者,抨擊規則的無情,殊不知,法律面前,無人可免。
法律至上,不能放任「人情」在其間鯨吞蠶食。10年牢獄生活對於一個年輕的大學生來說確實太重,但倘若不遵守法律,有多少人又會藉以「人情」而渾水摸魚。「人情」本是人際關系的紐帶,但反觀當下,「人情」更多地成為了粉飾太平,覆滅法律的借口,因而蒙上了一層骯臟的面紗。李零先生曾說:「光講以德治國,德必偽,國必亡。」真正的人情,必在法律之內。若是罔顧法律而放縱人情與慾望,千年的文明就此湮滅,國家的正義與公平將因所謂的「人情」軟化遊走而狹隘沒落。故法律至上,無人可免。
然而,法律至上,並非死守規則法律。在法律不變的前提下,加以能接受的人性化舉措,不僅無傷大雅,反而錦上添花。正如《周易》中所闡述的:「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救護車可飛馳過任意一盞信號燈,這便是規則內的人情。由此觀之,當法律的目的與其行為沖突時,打破規則的思維慣性,便是以客觀理性的精神對法律的負責。
我想,政治凋敝不可怕,文明式微亦不可懼,只要我們像康德一般心懷道德律令,社會便不會有太多的怨念之聲,取而代之的,是有如普羅旺斯的薰衣草花田,其芬芳氤氳你我。
法律作文 篇5
法律與道德,是一對相輔相成的概念,法律與道德法律與道德。法律承擔著維護社會善良風俗的責任,為道德提供堅實的後盾。而道德往往是一部分法律的直接淵源,在一定程度上,對法律起約束作用。但是,並不表示道德就高於法律,在同一問題上,道德和法律有著不同見解的時候,總是以法律規定為准。所謂「情、理、法」三者,以法為先。法律是調整社會關系的最為優先的原則,只有在法律無法調整的領域,才考慮以社會善良風俗為原則。
既然,法律與道德有如此密切的關系,我們下面以法律的角度來分析一下比較常見的道德概念——「見義勇為」和「拾金不昧」。
首先,討論一下「見義勇為」。所謂「見義勇為」一般是指當他人或國家、集體、社會的權益受到損失和侵害的時候,不顧個人利益,維護非己權益的行為。它有一個最基本的前提,就是所侵害的權益是非己權益,即不是個人自身的權益。從廣義上看,這種行為包括很多方面,被侵害的權益可以是人身權,財產權等等法律上所有的權利。「見義勇為」者所採取的方法也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暴力的也可以是非暴力力的,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間接的。「見義勇為」是屬於社會善良風俗的范疇,應該受到法律的支持。到目前為止,它還未上升為法律概念,但它通常牽扯到兩個法律概念。一個是正當防衛的問題。這是「見義勇為」者採取直接的暴力的方式時,常遇到的問題。正當防衛是指自身和他人的人身權益受到直接侵犯時,採取一定的防衛措施,從而造成侵害方的人身損失,不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法學論文《法律與道德法律與道德》。這里就存在著一個度的問題。即,在怎樣的程度上才能算是正當防衛呢?首先,必須是自身或他人的人身安全受到直接的侵害,如果不採取防衛的措施就會造成重大的損失。這是防衛的必要性。其次,根據侵害的程度,來決定防禦的程度,這是防衛的度的問題。正當防衛一般採取最小有效原則,即再保證所採取的防衛措施有效的前提下,盡量減少侵害方的損失。所以,正當防衛遵循兩個原則,防衛必要原則和最小有效原則。只有遵循這兩個原則才算是正當防衛的行為。
另一個常見問題是緊急避險。所謂緊急避險是指在保護自身和他人的權益的情況下,採取了一定的避險措施,造成了第三人的利益損失,不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在這個問題上又存在著兩個要素。第一,是否存在避險的必要。即必要性原則。第二,無選擇或不可預見原則,即造成第三人的損失有兩個條件或兩種情況,一是走投無路,別無選擇的情況下,為了保護大多數人的利益如國家、集體、社會的利益,犧牲第三人的個人利益。二是在避險過程中,無法預見的,意外的侵犯了其他人的損失。第一種情況是保護大多數人的利益,第二種情況包括了保護自身利益。只有符合必要性原則和無選擇或不可預見原則,才屬於緊急避險的范疇。
正當防衛和緊急避險主要應用在刑法方面,它們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見義勇為」者的權益,對推動社會善良風俗起了重要的作用。這正體現了法律對社會善良風俗和道德的支持。
我們再來討論一下「拾金不昧」的問題。所謂「拾金不昧」一般是指拾得他人財物主動交公或主動交還失主的行為。這個問題往往是作為道德問題來討論的,是作為一個人是否具有良好品德的標准。但,它也是一個法律問題。我國《民法通則》規定,對於拾得之物,拾得者有歸還失主或交公處理的義務。此項義務是一種作為義務,即義務承擔者必須做出指定的行為,否則就要承擔法律責任。「拾金不昧」不再作為良好道德的標准,而成為法律義務每個拾得者必須遵守,否則就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如果,拾得者不交還失主或交公處理,而由自己佔有,即構成不當得利。金額較大的,要承擔刑事責任。新聞報道的某女拾獲手機SIM卡,自己使用而被拘留,就是很好的明證。「拾金不昧」的問題就反映出,社會良俗是法律的重要淵源。
生活中常見的兩個道德問題,深刻的反映出法律與道德的相輔相成的關系,道德是法律的重要淵源,法律為道德提供堅實的後盾和基礎。
法律作文 篇6
世上最公正的就是法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無論是誰違反了法律都要受到懲罰。現代社會是一個法治社會,我們要自覺學法守法用法,維護法律的尊嚴。
前幾天,電視上播新聞,其中就有一條。有一個父親,因為和妻子吵架,而大發雷霆。竟然暴打自己的孩子並讓他跪著溫度超過40℃水泥地上。第二天,公安局的人來把他帶走。審問他的時候,他竟然說:「父母打孩子是天經地義,讓他跪著水泥地上是因為他沒有好好做作業。孩子是我的,我有權這樣做!」最終他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他被剝奪了自己孩子的監護權。雖然家長教育孩子本無可厚非,可是教育孩子總該有一個限度,沒有超出那個限度自然沒什麼,可一但超過了那個限度,就是違法!所以不管做什麼事都應該有個限度。
還有一個事例是在我身邊發生的。一天我和小明在樓底下玩。看見警車來了,將小光的爸爸、爺爺、奶奶全都帶走了,我們趕緊跑到了小光的家裡,看到小光在家裡不停地哭,小光告訴我們,他爸爸偷了別人的東西,至於他爺爺、奶奶為什麼被抓去,他就不知道了。晚上,我聽到了爺爺奶奶的對話,終於弄清楚了事情的過程。原來小光的爸爸游手好閑。前幾天,他去一個很好的朋友家去玩,偷偷地將好朋友的蘋果手機拿走了。第二天,警察到他家去調查,他的父母幫他作偽證,說他案發的時候在家裡,沒有作案時間。但警察進一步地調查,發現他就是作案人,他的父母還犯了包庇罪。這件事情告訴我們既然做錯了事,就要勇於承認,接受懲罰並改正。而小光的爺爺奶奶則在親情與法律中站錯了隊伍,才做錯了事。
上面這兩個例子都是因為不懂得法律,所產生的犯法,如果他們懂得了法律或許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所以我們要守法、懂法。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如果沒有法律就會混亂不堪,如果沒有法律,就會拉幫結派,彼此沖突。法律可以保護我們,日常生活里不可法,讓法律與我們同行!
法律作文 篇7
法律知識就像一盞明燈,指明我們前進的方向。最近,我細細地品讀了《中小學生法律知識讀本》,頗受教育。它讓我知道了許多,歧視殘疾人,開玩笑傷及他人,抄襲作品等嚴重時都能觸及法律。尤其是亂扔廢舊電池,也要罰款,這令我為之一震。
三年級時的我,也像寧寧一樣用上了復讀機,利用回家路上的時間聽英語,兩星期不到就要更換電池,每次用完後就把舊電池丟到家門前的池塘邊。有一次,我和往常一樣,換好電池准備去扔,正巧被媽媽看見了,問:「你怎麼處理舊電池?」我不假思索地說:「扔門前的池塘里呀。」媽媽聽了,嚴肅地說:「給我!」我有點疑惑了,問:「媽,你要它幹嘛?更何況它已用完了。」媽媽一本正經地說:「電視里不是常介紹舊電池不能隨便亂扔,它含有有毒物質,我們要把它存起來。」媽媽的話,讓我似懂非懂,我只好乖乖地給了。存到現在,我家已經有積了很多舊電池了。
就在今天,我看了《保護環境事情大,廢舊電池莫亂扔》一文,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原來電池中含有汞、錳、鎘、鉛、鋅等重金屬物質。一顆鈕扣電池棄入大自然後,可以污染60萬升水,相當於一個人一生的用水量。而中國每年要消耗這樣的電池70億只……一節一號電池爛在地里,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價值。若將廢舊電池混入生活垃圾一起填埋,滲出的重金屬物質就會滲透土壤,污染地下水、農作物等,破壞人類的生存環境,間接威脅到人類的健康,有的還能致癌。在自然界中滲出後,污染土地和水。廢電池丟棄後,電池的外殼會慢慢腐蝕,而其中含有的重金屬物質會逐漸滲漏到水體或土壤中,造成污染。特別的,重金屬污染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它在自然界中不能降解,只能遷移。即:一旦水體或土壤被重金屬污染以後,水體、土壤不能夠依靠自身的凈化作用將污染消除。水體、土壤的變質,將直接影響動植物的生存與發展。廢電池無論埋在大氣中還是深埋在地下,其重金屬成分都會隨滲液溢出,造成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日積月累,會嚴重危害人類健康
總之,電池對生物的生長和生存弊大於利,可謂是人類身體健康的「隱形殺手」。所以我們不能忽視對重金屬使用的控制,減少重金屬的污染。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進行對舊電池的回收吧,一起更好地學習和運用《環境保護法》,讓我們人類生存的唯一家園——地球,天藍地綠水常清!
法律作文 篇8
法律無處不在,當人們觸及法律的時候,法律公平,是合理的,但有些人不遵守法律,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人。 在我身邊有一個高三的學生,他成績很好,在班級名列前茅,他的班有幾個成績特別差的學生,經常上網吧, 無意中找到他,經過他們的誘惑,他懷著一顆好奇的心,和他們一同走進了網吧,幾分鍾的時間就被游戲給迷住了。從此以後,他經常撒謊,逃課,甚至整夜不回家,成績更是一落千丈,成了家中的問題孩子,成了學校的問題學生,成了社會中的壞孩子。
他打游戲非常棒,是有名的打游戲英雄,他感到非常自豪。就天天把零花錢拿去網吧玩游戲。時間一長父母就懷疑了,為什麼他的零花錢一個時候就花光了,父母向同學打聽,原來他是去網吧玩的,後來就不再給他零花錢了,同時也在不斷地制止他,教育他。
但是,痴迷於網吧的他仍然不思悔改,反而變本加厲,先跟低年級的學生要錢,還恐嚇他們不準告訴老師和家長,低年級要的錢還不夠上半天網吧呢,就去偷父母的錢,父母知道後就把錢藏了起來,他找不到,就借口說去同學家玩,趁機去偷錢。他又請了幾個經常上網吧的吃喝,錢不夠花,又去小店偷,他和幾個經常上網的買來一把斧頭和一把水果刀,在夜裡去那裡偷東西,偷錢。他們把東西賣了出去,繼續去網吧玩,最後被警察逮捕了。 看到發生在我身邊的這個真實的事例,讓我知道,讓我明白。只有人人---懂得法律,遵守法律,社會才會和諧,才會進步,祖國才會更好的發展下去。
E. 舉例說明如何用法治思維分析、處理現實問題
治思維是將法治的各種要求運用於認識事物、判斷是非、處理問題的思維方式,是一種以法律規范為基準的邏輯化的理性思考方式。法治思維以嚴守規則為基本要求,強調法律的底線不能逾越、法律的紅線不能觸碰,凡事必須在既定程序及法定許可權內運行。法治思維是建立在法治理念的基礎上的,要求領導幹部和公務人員在處理問題的時候有一種法律規則的意識,堅持法律至上,堅持法律規則的運用,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等法治精神和原則。在面臨多種問題的解決方式、手段時,領導幹部能夠首先研判處理方式是否符合法律規定、法治精神等。 領導幹部的法治思維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關鍵所在。領導幹部是依法治國方略的倡導者與宣傳者,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方略的組織者與實施者。推動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化建設,幹部是關鍵因素。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歸根結底要靠各級幹部來完成。黨員幹部法律素質的高低與法治理念的強弱,直接決定著其依法管理、依法決策和依法辦事的水平。只有各級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擁有法治思維,才能在全社會營造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化解矛盾用法的良好法治環境。 現實工作中,一些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在看問題、作決策、採取措施的時候,往往缺乏法治思維。他們認為,只要是有利於經濟社會發展,就可以成為各種施政行為的理由,不用過多考慮各種決策程序和操作程序,可以繞開各種法律的條條框框;認為依法辦事條條框框多、束縛手腳,只要能辦成事,什麼辦法都可以用。這種忽視各種法律規制而以發展的理由來衡量思考問題的思維方式,以合理性來代替合法性,顯然是錯誤的。這種錯誤思維方式指導下的施政行為,罔顧程序正義,丟棄規則規范,漠視權力邊界,功利性地強調發展,可能會有一些短期效益,長期而言恰恰會嚴重損害發展、和諧、民生,與這些目標完全相悖。正因為如此,解決好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的法治意識不強問題,已經成為推進法治建設必須抓好的緊迫任務。 加快推進依法治國,必須著力培養和強化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的法治思維。這種培養與強化是一個長期過程,也是一項系統工程,既需要領導幹部的追求與修煉,也需要組織的教育和培養,還需要社會的監督與約束。重點是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強化法治思維規則至上,推進由合理向合法轉變。一是要求黨員幹部有規則意識。想問題、辦事情始終將合法性放在第一位,所有思考和決策都必須圍繞合法性展開,無論任務多麼緊急、事情多麼重要,都不能偷換概念,以其合理性替代合法性。二是要求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強化規則制定,在權責范圍內,盡可能地完善法規規章配套、清理及解釋制度。三是要求黨員幹部嚴格按規則辦事,始終堅持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工作中一切合理的行為都必須在合法的前提之下。 ——強化法治思維程序優先,推進由隨意向嚴謹轉變。法治思維強調程序優先,因為公正科學的程序是法治的基本構架,程序的完善程度是法治完善程度的基本標志。通過確立公正科學的法治程序,提升制度運行的規范化水平,消除制度運行中的不確定性,增強人們對未來的確定預期。在工作中,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步驟都必須始終堅持按照法律程序進行。遇到有爭議或糾紛的問題,即使是非對錯很清晰,也要善於考慮程序上的處理方式,讓爭議各方平等地發表意見,不能因為法律程序不到位,造成決定和行為的無效甚至違法。同時,要把程序作為一種良好的工作方法,在制定出台重大行政決策時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確定為法定程序,以「確保決策制度科學、程序正當、過程公開、責任明確」。 ——強化法治思維權利本位,推進由人治向法治轉變。保障權利是法治思維的靈魂。要把群眾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始終站在群眾的立場和角度思考問題,重視並採取切實有效措施保障群眾的正當權利。工作中,既不能以發展為理由,為了保護大多數人的正當權利而侵犯少數人的正當權利,也不能濫用職權,超出政府權力法定的作用空間,涉入政府權力的禁地,損害群眾的利益。要堅持積極依法履行政府職能,但不包辦一切,有所為有所不為。 ——強化法治思維科學權威,推進由短期向長效轉變。樹立法治思維要與堅持科學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結合在一起,看問題、作決策、辦事情,要依法處理好當前與長遠、局部與全局、個別與一般以及合理與合法的關系,盡可能把事情考慮得更周全,把方案設計得更縝密,把措施行使得更規范,努力做到不留「後遺症」,經得起法律和歷史的檢驗、公眾和社會的監督。
F. 談談你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問題的事例
要自覺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版盾、維護穩定能力。
十 八屆權四 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再次指出「黨員幹部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組織者、推動者、實踐者,要自覺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高 級幹部尤其要以身作則、以上率下」。
G. 舉例說明法治思維,人治思維,德治思維的區別
法治思維是當今世界潮流,亦即人類進步的趨勢。人治思維是gongchan國家的特定模式,執政者堅回持永不放答棄。德治是中國歷代君主所標榜的,因我們沒生活在那個時代,所以只能從書本中知其大概。我個人認為:德是全人類共識,法是全人類規范;以德作基礎,以法作主導;德在法中,法在德中。自由世界是這么做的,但願中國大陸也能這么做!
H. 第六次作業:法治思維+請舉個例子說說,你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用社會主義法治思
摘要 1.
I. 大學生可通過這種途徑培養法治思維方式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思維興趣提出疑問是思維的基礎。有疑問才會有思考,有思考才能培養思維能力。古人曾經說過:「疑者,覺悟之機也」。陶行智先生也曾說過「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都是這個道理。所以,在高中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做好引導作用,通過各種各樣的方法創設出問題情境,從而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種,只要能夠讓學生自主地去提出疑問就可以。例如說利用各種媒體和輔助道具,設置直觀形象的疑境,誘發學生興趣。如:在講解「商品的基本屬性」的內容時,老師可以分別出示一瓶礦泉水,一瓶自來水,一瓶井水,引導學生思索:同樣是飲用水,都能用來滿足人們生理需要,為什麼有的要用錢購買,有的不用?為什麼同樣用錢購買,價錢卻有「便宜」、「昂貴」之分?使學生形成一種急欲獲得知識的心理,帶著問題去尋找答案。除了使用道具,成語、諺語、詩詞、名言警句等也是創設問題情境時可以經常使用到的。這些名言之類的東西可以給枯燥的高中政治課堂增添生機,渲染活潑生動的課堂氣氛,誘導學生進行主動的提出疑問並自主思考。如:講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時,可以引用「欲擒故縱」的成語,讓學生解釋其意思。這個從引用到解釋的過程,就是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的良好開端。然後提出同樣是「擒」,為什麼有「疲擒」、「誘擒」、「智擒」之分?引導學生思索,急於尋找答案。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例如在討論矛盾的對立統一時,運用「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這樣的詩句。二、訓練多種思維方法,引導學生思維上路上面講了如何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提出疑問,接下來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思考問題的答案。那麼,如何思考呢?要給學生一條正確的認識路線,從而找到解決問題、探求知識答案的方向。讓學生從模仿、練習中學會和掌握認識世界的正確思路,減少盲目性。訓練同學們的思維能力有這樣的幾種方法,比如說深入思維法,這個方法的基本步驟就是從一個疑點開始,尋找其答案,接著又以其答案為疑點,再尋找答案。這樣一來,由淺到深,由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有層次地進行思考,對於高中生的思維能力的鍛煉有很大的幫助。如,在講解商品時,一開始不是直接給學生以明確的答案,而是先給他們一組選擇:「商品必須是一個物品」、「商品必須是勞動產品」、「商品必須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以引起學生思考。接著請學生舉出市場上各種各樣的商品來,然後問學生:「學習成績、班級榮譽、思想品質等是不是商品?」引導學生比較它們之間的區別,從而抽象出「商品必須是一個物品」的結論。接著,再問學生:物品是否都是商品?為什麼空氣、河水不是商品,而煤氣、自來水卻是商品?引導學生比較它們之間的區別,從而抽象出「作為商品必須是勞動產品」的結論。最後讓學生看看教材,明確商品的概念。如此環環相扣,引導學生不斷探索、追求,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三、開拓知識面,活躍學生思維培養高中政治學科的思維能力,所必須具備的條件就是豐富的知識儲存量。擴展學生對於政治這門學科的認知領域,最大程度地豐富他們的知識,這樣一來,學生才會發現各種知識之間的關聯,從而受到啟示,進一步地進行思考,觸發學生的聯想,形成新的觀點和看法。當面教育改革進行的速度飛快,學生要想跟上這個速度本來就不太容易。更何況,教科書上的政治內容基本都是以一段概念,然後配一個案例來進行展示,這樣的模式很容易使學生的思維固定在一個框架里,得不到更新。因此,十分必要通過拓寬知識面,開拓學生思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當學生的知識層面變廣之後,他們就能說出中西部的落後是歷史遺留的問題,對中西部既要看到其劣勢,但也有明顯的資源優勢,中西部經濟上不去,東部的發展會受到嚴重的制約,特別是談到中西部前景時,說出了:「壞事變好事」的觀點,體現了矛盾轉化這個深奧的哲理。在討論時,有一部分同學還表示願意去為西部的開發做出貢獻,通過拓寬知識、討論,不僅使學生理解了課本上的觀點,而且培養了能力,提高了思想覺悟。以上三點就是本人對於培養高中生政治學科的思維能力所提出的建議。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做到的,這需要教師與學生的密切配合,共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