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稅收和法治

稅收和法治

發布時間: 2022-10-09 03:43:57

❶ 提高稅收遵從處納稅服務和稅收法治哪個更重要

稅務機關是執行國家稅收法律法規的行政機關,法治對稅務機關而言就是要讓稅法獲得普版遍的遵從,這權既包括納稅人依法納稅,也包括稅務機關依法征稅。而要讓納稅人遵從稅法,除了加強征管,嚴格執法,樹立稅法權威之外,做好納稅服務工作,構建和諧征納關系也是重要手段,一剛一柔、剛柔相濟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納稅服務與稅收執法的終極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了促進納稅人對稅法的遵從,納稅服務與稅收執法一樣都是稅收法治的必然要求。此外,我們的稅收基本法—《稅收征管法》也明確規定,納稅服務是稅務機關的法定職責。從這個意義上講,納稅服務絕不是可有可無、應景應時的工作,不抓或者不認真抓納稅服務工作,就違背了《稅收征管法》,違背了稅收法治的原則,就是行政不作為或亂作為。

❷ 請從依法治國和依法治稅的角度分析稅收所發揮的職能有哪些

稅收工作作為國家的一項重要經濟工作和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理所當然要依法進行。實際上,依法治稅就是依法治國的局部實踐和重要組成部分。
從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看。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這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而要使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公有制實現形式多樣化,就必須統一稅法,公平稅負,為各種所有制經濟創造一個平等競爭的稅收環境,這就從客觀上提出了強化依法治稅的要求。只有嚴格執行稅法,強化稅收征管,規范執法行為,及時有效地查處各種稅收違法行為,才能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真正在同一起跑線上公平競爭,才能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有序地發展。
從稅收的固有屬性看。稅收是國家憑借 政治 權力,按照法定的標准,強制地、無償地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方式。稅收固有的這種強制性、無償性本身就決定了法治的不可或缺,特別是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 企業 將逐步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獨立的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國家和企業的分配關系主要通過稅收的方式來實現,而且稅收還是調節過高收入、緩解社會分配不公矛盾的重要手段。

❸ 依法治稅的重要意義

樹立依法辦事觀念,不搞地方保護主義;樹立公平觀念,既要應收盡收,又要落實各項稅收政策;改善服務觀念,創新服務手段。面對稅收任務重、壓力大的現有局面,我所在的解放地稅局就提出了「向征管質量要收入、向清繳欠稅要收入、向優化納稅服務要收入」的口號,圍繞焦作市開展的百鄉千所效能升級活動提出了「文明用語、優質服務、公正執法」十二字方針,開展「優質服務窗口」、「讓納稅人滿意的基層站多」等評比活動,努力構建依法誠信納稅的氛圍。從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看。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這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而要使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公有制實現形式多樣化,就必須統一稅法,公平稅負,為各種所有制經濟創造一個平等競爭的稅收環境,這就從客觀上提出了強化依法治稅的要求。只有嚴格執行稅法,強化稅收征管,規范執法行為,及時有效地查處各種稅收違法行為,才能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真正在同一起跑線上公平競爭,才能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有序地發展。
從稅收的固有屬性看。稅收是國家憑借 政治 權力,按照法定的標准,強制地、無償地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方式。稅收固有的這種強制性、無償性本身就決定了法治的不可或缺,特別是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 企業 將逐步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獨立的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國家和企業的分配關系主要通過稅收的方式來實現,而且稅收還是調節過高收入、緩解社會分配不公矛盾的重要手段。

❹ 稅收法治和法治稅收概念一樣嗎

稅收法治和法治稅收概念一樣。
稅收法治是指依據稅收法定主義原則,通過稅收立法、稅收執法、稅收司法和稅收法律監督等一系列稅收法律制度的創建,使征稅主體與納稅主體的稅收行為納入現代法治軌道。從而實現依法征稅和依法納稅的良性社會秩序狀態,它是法治國家基本原則在稅收領域的表現與運用。

❺ 稅收法治進入倒計時:多部稅法或年底落地,房地產稅暫無期限

隨著近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契稅法》和《城市維護建設稅法》,我國稅收法治化進程進一步加快,18個稅種全面立法的腳步也越來越近。

按照人大常委會此前的立法計劃,力爭在2020年前完成稅收法定任務,將稅收暫行條例全部上升為法律或者廢止。這意味著,年內或將有7部法律正式落地。

不過,目前看來,年內稅收全部立法的可能性不大。在上海交通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樺宇看來,今年疫情導致全國兩會延期召開,相關稅收立法進程也受到一定影響。

而中國政法大學教授、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則表示,稅收法定原則不是簡單的將現行條例上升為法律即可,而是要遵循量能課稅、保障生存權等原則,實現稅收領域的良法善治,這就要求進一步加強合力來完善稅收立法體制和立法程序。

11個稅種正式立法

8月11日,全國人大通過了《契稅法》,該法將於2021年9月1日起實施,同時,從1997年開始施行的《契稅暫行條例》廢止。契稅是不動產(土地、房屋)產權發生轉移變動時,就當事人所訂契約按產價的一定比例向新業主(產權承受人)徵收的一次性稅收,對房地產市場有著一定的影響,不過影響並不大。

和契稅法同時落地的還有《城市維護建設稅法》,本法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相較於契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是一個小稅種。在此次疫情期間,財稅部門出台的四批稅費優惠政策中,就有相關的減免:對納稅人提供公共交通運輸服務、生活服務及居民必需生活物資快遞收派服務取得的收入免徵增值稅,同時免徵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

兩部法律同時落地,只是我國稅收法定的一個縮影。隨著我國稅收法定加速,我國多部稅收法律先後落地。目前,已經有11個稅種立法,2019年總收入約為6.7萬億元,占稅收總收入比重約42%。

已落地的法律中,個人所得稅法是立法最早的法律,於1980年正式頒布。我國現行個稅法於2018年第七次修訂。企業所得稅法也是立法較早的法律之一,於2007年頒布,2018年修訂。車船稅法於2011年通過立法,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2016年12月25日,走過6年立法之路、歷經兩次審議,《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獲表決通過,並於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煙葉稅法、船舶噸稅法兩部法律均於2017年12月27日立法通過,並於2018年7月1日開始施行。

車輛購置稅法於2018年12月29日通過立法並公布;同樣在2018年12月29日,我國耕地佔用稅法通過,並於2019年9月1日起施行,2007年國務院公布的《耕地佔用稅暫行條例》同時廢止。

2019年8月26日,資源稅法立法通過,這部新制定的法律將於2020年9月1日起施行。稅務總局財產行為司司長卜祥來對此表示,相比資源稅暫行條例,資源稅法吸收了近年來稅收征管與服務上的有效做法,踐行了以納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

年內立法將加速

按照稅收法治的計劃,我國18個稅種將全部在今年年底前立法。

此前,受國務院委託,財政部部長劉昆向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作國務院關於今年以來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時表示,下一步,將加快推進財稅體制改革,落實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後調整中央與地方收入劃分改革推進方案,加快推進印花稅法、增值稅法、消費稅法、關稅法等立法工作。

除了上述4個稅種,我國尚有土地增值稅、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三種稅收未立法。比如,城鎮土地使用稅目前仍是1988年的城鎮土地使用稅暫行條例。未立法的稅種中,應用於商業地產的房產稅也暫未立法,目前的《房產稅暫行條例》是依據1986年《稅收徵收管理暫行條例》制定的配套稅稅暫行條例。不過,由於房地產稅的呼籲極高,有專家認為,房產稅和土地使用稅或將並入房地產稅中,因此,這兩個稅種的暫行條例還將持續一段時間。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房產稅和土地使用稅,剩餘的未完成的5個稅種均已啟動了立法。其中增值稅、消費稅、印花稅、土地增值稅均已公開了立法徵求意見稿,對外公開徵求意見。關稅還在起草完善中。同時,房地產稅也已經在起草中。

專家認為,歷經多次改革,我國已經基本建立了現代增值稅制度,為增值稅立法夯實了制度基礎。目前,增值稅相關改革措施已全部推出,立法條件成熟。2019年11月27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布通知,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法(徵求意見稿)》向 社會 公開徵求意見。

不過,作為第一大稅種,增值稅法牽一發而動全身,在施正文看來,增值稅的一個小條款變動都將引起極大的影響,而形成法律之後,想要再次修改,需要漫長的時間和多方的工作,因此官方十分謹慎,多方徵求意見,修改完善,因此今年落地的可能性較小。

王樺宇也認為,消費稅法、關稅法這些立法爭議不大的稅種,立法進度或將加快,但諸如房地產稅這種充滿爭議的稅法,將會在更晚時間出台。

事實上,從目前完成稅收立法的稅種來看,一個基本特點是稅種較小、收入不高,且基本都是將現行暫行條例平移上升至法律,改革難度小,容易完成立法。比如,多數立法稅種均是百億級稅種,後期涉及一些千億級稅種,但均沒有涉及萬億級的大稅種。

「今年形勢下,房地產稅法肯定不會提交人大常委會審議。當前完善稅收制度最迫切的任務就是要加快稅收立法步伐,有計劃地將各稅種條例上升為法律,特別是要在一些重要稅收立法上取得進展。」施正文說。

❻ 稅收法治的內涵

稅收法治的內涵是指:
1、稅收活動要體現法治理念,即稅法面前人人平等。無論是征稅人專還是納稅人,都必屬須尊重稅法的權威。
2、稅收法治的核心是在保障國家行使其稅收權力的同時,限制國家的任意征稅權,有效保障公民權利。
3、稅收法治有其特定的實體價值和形式價值。它既包含了什麼是「值得尊重的好稅法」的實體價值判斷,也包含了對如何制訂和執行「值得尊重的好稅法」的原則和程序要求的形式價值。只有通過一套良好的立法原則、立法程序及執法和救濟程序的形式價值的運行,才能保證稅收法治實體價值的實現。
4、稅收法治要求稅收活動達到稅收立法科學、合理、合乎程序;稅收執法嚴格、規范,納稅人依法納稅,稅務機關依法征稅;稅收司法客觀、公正的狀態。

❼ 稅收是法治還是德治

當然是法治,我國有稅法系列法律法規。 更具體點講,稅收是有法律依據的經濟手段。

❽ 十八大提出的稅收法治有什麼意義

十八大提出的稅收法治的意義是: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和發展的承上啟下關鍵時期十八大報告中首次要求幹部要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來執政,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要嚴格執法。
一、要實現依法治國,要更加註重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公正司法。

要學會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手段」;在當前的發展中,法治政府基本建成,所以「法治思維」的提出是對領導幹部更高的要求,而最優的解決之道、發展,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時。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用法治的標准來規范官員的執政行為、尊嚴、手段合法性,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我們必須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來治國理政,都應不斷審視其行為目的的合法性,「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還是執行。

中國已經建立起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化解矛盾,保證有法必依,用「法治思維」來統領改革,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權利和自由、權威、許可權合法性;
二、以權壓法,絕不允許以言代法,要加強對領導幹部諸如依法治國,權力制約等法治觀念的培訓、制度。
三、「提高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應更加註重科學立法,要把黨的方針政策轉變為可操作的法律、內容合法性、執政為民、化解矛盾。
四、讓權力受到約束、全民守法、執法必嚴,在幹部的考核考評中設立「依法執政」的指標,或者是解決社會矛盾糾紛,應及時主動糾偏;
法治思維是領導幹部在行使公權力時,確實還有一些社會矛盾亟待化解,無論是決策、維護穩定能力」。法治成為治國理政方式意味著執政者要時刻用法律標尺來考量自己的行為
五、社會生活的諸多領域幾乎都有法可依、違法必究。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領導幹部要帶頭模範遵守法律,以及程序合法性,「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落實,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首先、維護穩定、徇私枉法」、公平正義,加快法治建設的步伐,維護國家法制統一,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就是執政者要懂得運用法治思維和法律手段、推動發展。

❾ 如何理解和應對稅收法治的新常態

像經濟「新常態」一樣,稅收「新常態」尚未完全成為一種穩固的形態。所謂稅收「新常態」指在現代稅收治理新理念和新規則的基礎上構建的較穩固和可持續的新秩序、新態勢和新狀態。筆者認為,稅收工作轉為「新常態」主要有四個方面的深刻變化。

一、收稅的問題層面,稅收工作的思維慣性正從「管理納稅人」向「服務納稅人」的「新常態」轉變。制度變遷往往由新理念引領,而改革的本質就是改掉傳統的不良習慣或思維慣性。自2005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首提「服務型政府」以來,我國各級稅務機關廣泛開展了創建服務型、企業型以及顧客導向型稅務機關活動,稅務機關與納稅人良性互動的新型和諧征納服務關系已在建立。事實上,傳統的稅收工作思維以納稅人有罪判定為假設前提,以管理和監督納稅人為慣性思維,習慣於用對抗性的方法來解決稅收執法中的問題,把打擊逃稅作為稅收執法工作的全部內容或主要方面。現在,在尊重納稅人,服務納稅人,引導納稅人,滿足納稅人合法合理需求的前提下,提高納稅人的滿意度和遵從度,將是不可逆轉的稅收工作「新常態」之一。

二、在收多少稅的問題層面,稅收工作的行為慣性正從「任務至上」向「稅收法定」的「新常態」轉變。經濟決定稅收,稅收決定財政(即支出),是財稅活動的基本規律。但在現實財稅實踐中,「任務至上」、「唯稅收任務馬首是瞻」的導向問題長期存在,任務和稅法孰輕孰重或誰大誰小的爭議一直不斷。不難發現,在不擇手段確保完成各種稅收任務的行為慣性下,必然出現兩種不良現象:1.是經濟不景氣或衰退時,為確保年度稅收任務的完成,稅收機關往往傾向於收「過頭稅」或「刮地皮」;2.是經濟景氣或繁榮時,為確保以逐年遞增為特徵的下年稅收任務的完成,稅務機關往往傾向於「有稅不收」或「留有後手」。不管是哪一種情形,都嚴重地削弱了稅法的嚴肅性、規范性和權威性。

從稅法的角度來講,「有稅收稅、無稅不收」是基本的行為准則。告別稅收增長的「速度情結」,強化稅收的顆粒歸倉原則,則是稅收法定精神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體現。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在2014年8月31日表決通過了關於修改預演算法的決定, 將於2015年1月1日起施行。而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即「經濟憲法」)第五十五條明確規定:各級政府不得向預算收入徵收部門和單位下達收入指標。這條前所未有的法律規定和限定顯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在很大程度上,這標志著稅收任務時代的淡出以及稅收長期「超經濟高速增長時代」的結束,同時也意味著稅收法定時代的到來。

三、在怎麼收稅的問題層面,稅收工作的制度慣性正從稅收管理員「各事統管」模式向稅源管理的「分級分類+專業協作」模式的「新常態」轉變。為適應新的稅收征納環境,近年來我國各級稅務機關都不同程度地試行了以「稅源專業化管理」為基礎的新一輪稅收征管改革,稅收征管制度正向專業分工與協作模式過渡,從而有效提升了稅源管理工作的質效。事實上,我國稅收征管制度長期實行「一人盯多戶」模式,稅收核定徵收的隨意化或情緒化特徵明顯。隨著納稅戶或稅源戶的大幅增長以及跨行業、跨區域企業集團的日益增多,關聯交易、虛擬市場、電子商務等新興經營模式蓬勃發展,稅收征管制度必然需要升級換代或轉型升級。以信息管稅為依託(包括縱向信息的大集中以及橫向信息的大分享),以分級分類管理為原則(如按規模、行業和區域相結合的科學劃分原則),全國各地稅務機關大量組建了稅源專業化管理團隊,重組了稅收征管流程,實現了稅務人員與企業類型的「專業對口」,大大提升了稅收征管工作的質效或績效。盡管以稅源專業化管理為導向的稅收征管改革依然在路上,但這種稅收「新常態」已然確立。

四、在收哪些稅以及由誰收的問題層面,稅收的體制慣性正由「隨意修補」向「成熟定型」的「新常態」轉變。理論上,財稅體制安排體現並承載著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中央與地方等方面的基本利益關系,在國家治理現代化體系中處於基礎性位置。但從實際情況來看,盡管1994年分稅制改革以來我國的稅制改革取得了一定成績,但稅制體系與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不適應、不協調、不匹配的矛盾依然突出。例如,現行稅制在應對資源能源短缺、生態環境危機和貧富差距擴大等重大社會問題上調節作用不夠明顯;多年來在構建地方稅體系、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所得稅、降低間接稅比重、開征房地產稅和全面改革資源稅等問題上尚未取得實質性進展;特別是,「營改增」背景下如何給予地方像樣的主打、主力或主體稅種,國稅、地稅兩家之間的「責任田」如何科學劃分,已對新一輪稅制改革呈現倒逼之勢。在此背景下,進一步深化稅制改革,加快形成成熟定型的稅制體系既迫在眉睫,也正在啟動。盡管存在諸多的不確定性,但稅收體制由「隨意修補」向「成熟定型」的「新常態」轉變已是改革的大方向和大趨勢。

稅收工作需要保持「平常心」,適應「新常態」。但應指出的是,稅收「新常態」在現實中依然存在認識不清、不深和不透問題,可能在一段時期內還會出現交集或糾纏,稅收「新常態」也不宜和不能加以絕對化的理解,其內涵也必然會與時俱進地發生漸變,但無論如何,我國稅收工作從理念、行為、制度以及體制等方面正發生積極而深刻的變化,並在「為什麼收稅、收多少稅、怎麼收稅以及由誰收」等方面逐漸形成不可逆轉的「新常態」。

❿ 如何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做好新形勢下稅收法制工作

在稅收徵收管理中運用法治思維。要始終堅持「依法征稅、應收盡收,堅決不收過頭稅,堅決防止和制止越權減免稅」這一組織稅收收入工作原則。要規范執法行為,從法律角度提前發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在稅收工作實踐中要堅決做到重證據、講事實、守程序,進一步規范稅收執法行為,有效防範執法風險。要全力擺脫「保姆式」傳統管理方法的禁錮,全面貫徹全國縣級稅務機關納稅服務規范以及省局「兩辦法一清單一平台」稅收管理改革措施,嚴格執行省局稅收職責清單操作規程,釐清征納雙方權利義務關系。要通過對基礎管理事項的簡化和歸並,解除管理員和企業之間的一一對應關系,把工作重心放到風險排查和風險應對上來。要徹底改變人盯戶、票管稅的傳統方法,建立以風險管理為導向、以信息化為支撐、分級分類為重點的新型征管體制。
在納稅服務中運用法治思維。改變對所有納稅人不加區別普遍實施管理的傳統做法,實行基於風險的動態管理,對無風險的納稅人不打擾、對低風險的納稅人予以提醒、對納稅信用低、遵從風險高的納稅人重點監管,根據風險等級的高低選擇不同的應對策略,把有限的征管資源集中到高風險納稅人的應對上去。要通過科學的方法,堵塞征管漏洞,減輕納稅人負擔,增強稅收管理質效,提升稅收工作的法制化、專業化和現代化水平,從而真正提高新常態下把握規律、駕馭稅收工作的能力和本領,推進稅收改革發展和現代化進程。

熱點內容
打官司要賄賂法官嗎 發布:2024-11-20 23:33:21 瀏覽:60
本佳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4-11-20 23:28:10 瀏覽:560
關於法律援助工作站規范化建設 發布:2024-11-20 22:31:22 瀏覽:203
濟南企業法律顧問哪家專業 發布:2024-11-20 22:22:11 瀏覽:92
賓陽縣司法 發布:2024-11-20 22:04:55 瀏覽:399
在職法律碩士jm 發布:2024-11-20 21:27:33 瀏覽:471
2014年勞動合同法下載 發布:2024-11-20 21:17:10 瀏覽:924
合同法屬於程序法 發布:2024-11-20 21:17:06 瀏覽:520
教師資格證政策法規 發布:2024-11-20 20:08:19 瀏覽:168
法治培訓題 發布:2024-11-20 20:02:21 瀏覽: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