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程序的名詞解釋
A. 法的制定的立法程序
我國現行立法程序,這里是指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和它的常設機關的立法程序。一般來說包括以下三個大的階段:
第一階段,立法的准備階段。
第二階段,法的形成或者法的確立階段。
①法律議案的提出和審議
②法律草案的審議
③法律草案的通過
④公布法律第三個階段,法律的完備階段。其中包括法的修改、廢除,法的解釋,法律規范性文件的清理、法律匯編和法律編纂等。
B. 行政立法程序
行政立法的程序是指相關部門在制定法律法規時應遵循的步驟、方式和順序。行政立法的程序共分為7步,依次為動議、預告、聽取意見、決定和公布。其中聽取意見又分為三個步驟,分別是聽證、座談會和電子郵件。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新設行政立法時必須遵守兩個基本原則,即與法令相符合的原則和適應社會經濟情勢原則。
法律依據
《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暫行條例》第二條 行政法規的立項、起草、審查、決定、公布、解釋,適用本條例。
《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暫行條例》第三條 制定行政法規,應當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符合憲法和法律的規定,遵循立法法確定的立法原則。
《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暫行條例》第四條 制定政治方面法律的配套行政法規,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及時報告黨中央。
制定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方面重大體制和重大政策調整的重要行政法規,應當將行政法規草案或者行政法規草案涉及的重大問題按照有關規定及時報告黨中央。
C. 行政立法程序是什麼
一、行政立法程序是什麼
1、行政立法程序是國家行政機關依法制定、修改和廢止行政法規和規章的活動方式和步驟。按照中國憲法和組織法的規定,國務院有權制定行政法規;國務院各部、委、省、自治區人民政府,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以及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人民政府有權制定規章。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十五條
行政處罰由具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在法定職權范圍內實施。
二、行政立法的流程是什麼
1、起草。是指列入規劃的需要制定的行政法規和規章,由人民政府各主管部門分別草擬法案;
2、徵求意見。在起草行政法規、行政規章的過程中,應當廣泛聽取有關機關、公民、社會各組織的意見;
3、審查。是指行政法規、規章草案擬定之後,送交政府主管機構進行審議,核查的制度;
4、通過。是指法規、規章在起草、審查完畢後,交由主管機關的正式會議討論表決的制度;
5、簽署。行政法規、規章通過後,還須經制定機關的行政首長簽署;
6、發布與備案。凡是未經發布的行政法規、行政規章都不能認為已發生效力。備案是指將已發布的行政法規、行政規章上報法定的機關,使其知曉,並在必要時備查的程序。
D. 立法程序四個步驟
立法程序四個步驟具體如下:
1、提出法律案,提出法律案是我國立法的第一個階段,是法律審議、通過、公布的前提。是指被授予專門許可權的機構和人員向立法機關提出法律草案,使審議法律草案列入議事日程,成為立法機關討論的對象。提出來出法律案是法律規定的國家機關和人員的專有職權;
2、審議法律草案,法律草案的審議,是指立法機關對於己列入議事日程的法律草案正式進行審查和討論;
3、通過法律,法律的通過是指立法機關對法律草案表示正式同意,使之成為法律;
4、公布法律,法律的公布是指立法機關將己通過的法律用一定形式予以正式公布。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審議通過的法律,由國家主席簽署主席令予以公布;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通過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由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的自治機關發布;國務院通過的行政法規由國務院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公布。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七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第八條 下列事項只能制定法律:
(一)國家主權的事項;
(二)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產生、組織和職權;
(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特別行政區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四)犯罪和刑罰;
(五)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
(六)稅種的設立、稅率的確定和稅收徵收管理等稅收基本制度;
(七)對非國有財產的徵收、徵用;
(八)民事基本制度;
(九)基本經濟制度以及財政、海關、金融和外貿的基本制度;
(十)訴訟和仲裁製度;
(十一)必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項。
E. 大一法理學試題,名詞解釋 1:法律義務;2立法程序;3法律體系。 謝謝大家的幫忙~!
1、法律義務:是指法律關系主體依法承擔的某種必須履行的責任。
2、立法程序:是指具有立法許可權的國家機關創制規范性法律文件所遵循的制度化的正當過程,是限制立法者恣意進而使立法活動彰顯和實現程序正義的制度設置,也是國家通過立法手段協調利益沖突、規制社會秩序及配置社會資源的合法路徑和正當法律程序。
3、法律體系:通常是指一個國家全部現行法律規范分類組合為不同的法律部門而形成的有機聯系的統一整體。簡單地說,法律體系就是部門法體系。
(5)立法程序的名詞解釋擴展閱讀:
法理學專業的基本要求
1、要求具有堅實的法學理論基礎、全面的部門法知識和基本的人文社科知識;
2、熟練掌握一門外語,能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具備良好的文字表達能力;
3、具有良好的理論素養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敏銳的洞察能力和思辨能力;
4、具備優秀的學術品格和學術原創力,有較強的獨立從事法學理論研究、教學、國家立法、司法工作等相關的工作能力;
5、從總體上研究法和法律的一般理論,重點研究法與各種社會現象的關系,法的理念與價值,法治國家的理論與實踐、現代西方法哲學、法理學前沿問題和比較法學等法學基本理論;
6、並掌握和運用法學方法,開展地方立法研究等實踐活動,為地方法治建設服務。
F. 立法程序的介紹
立法程序具有民主性、公開性、交涉性及自律性等幾大屬性。現代立法程序的價值體系主要由正義、效率和秩序等構成。其中,正義奠定了立法程序的道德基石,效率賦予了立法程序經濟性的內涵,秩序則給立法程序注入了制度化的理念。現代立法程序的建構及運作應當遵循「正義優先、兼顧效率和秩序」的價值取向。任何立法活動都離不開一定的程序,立法程序與立法活動的關系如同行為的手段方法與行為的目標。
G. 立法名詞解釋
你好, 大律師網小編為你整理出關於立法:有廣狹二義。廣義上指的是國家機關依照法定的職權和程序,制定各種具有不同法律效力的規范性文件的活動。狹義上僅指國家立法機關制定和頒布相應規范性文件的活動。
H. 我國的立法程序
我國的立法程序包括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審議,法律案的表決,法律的公布四個階段。
1.法律案的提出
(1)有權向全國人大提出法律案的主體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有關國家機關,即全國人大主席團、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中央軍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全國人大各專門委員會,可以向全國人大提出法律案,由主席團決定列入會議議程。
(2)是一個代表團或者30名以上代表聯名,也可以提出法律案,由主席團決定是否列人會議議程,或者先交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審議,提出是否列入會議議程的意見,再決定是否列入議程。專門委員會審議的時候,可以邀請提案人列席會議,發表意見。
2.法律案的審議
(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法律案的主要程序:一是在會議舉行前一個月將法律草案發給代表,以便代表進行認真研究,准備意見;
(2)二是在大會全體會議上聽取提案人作關於法律草案的說明;
(3)三是各代表團全體會議或小組會議對法律草案進行審議;
(4)四是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對法律草案進行審議,提出審議意見,然後由法律委員會根據各代表團和有關的專門委員會的審議意見,對法律草案進行統一審議,向主席團提出審議結果的報告,並提出法律草案修改稿。
3.法律案的表決
(1)列人全國人大會議審議的法律案,經法律委員會統一審議提出的法律草案修改稿,交各代表團進行審議,然後由法律委員會根據各代表團的審議意見進行修改,提出法律草案建議表決稿,由主席團提請大會全體會議表決,由全體代表的過半數通過。
(2)列入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法律案,經法律委員會統一審議提出的法律草案修改稿,交常委會進行審議,由法律委員會根據常委會組成人員的審議意見進行修改,提出法律草案建議表決稿,由委員長會議提請常委會全體會議表決,由全體常委會組成人員的過半數通過。
4.法律的公布
法律的公布是立法的最後一道工序,是法律生效的必要條件。經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通過的法律,由國家主席簽署主席令予以公布。簽署公布法律的主席令載明該法律的制定機關、通過和施行日期。
法律簽署後,及時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公報和在全國范圍內發行的報紙上刊登。在常委會公報上刊登的法律文本為標准文本。所謂標准文本,就是凡發現各種法律文本之間不一致的,均以常委會公報上刊登的法律文本為標准,以維護法制統一,保證法律的正確貫徹實施。
(8)立法程序的名詞解釋擴展閱讀:
根據中央國家機關起草法律草案的實踐,法律草案的提出形成過程,一般包括以下幾個環節:
1.立項,作出立法決策。自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以來,每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五年立法規劃,每年還制定年度立法計劃。通過制定立法規劃和立法計劃,將需要制定法律的項目列入規劃和計劃,並列明提出法律草案的大致時間。立項是作出立法決策的重要形式。
2.建立起草班子,開展起草工作。立法列項後,根據提出法律案的時間要求,承擔起草任務的機關或部門即著手起草工作的部署和安排,建立或指定專門的起草人員,組成固定或相對固定的起草工作班子。起草班子一般由來自於與立法事項有關的領導、專家和實際工作者組成。
3.進行調查研究。開展調查研究,是法律草案起草工作的重要方面。調查研究的形式包括召開各種座談會、專題研討會、到基層調查、收集各方面的資料等。
調查研究的內容主要包括:現行有關法律、法規、規章、政策對立法事項的規定;有關國家和地區的相關規定和做法;立法事項的理論研究情況;實踐中的主要做法,成功經驗和存在的問題;實際工作部門,專家學者對立法事項的意見和建議等。
4.形成草案框架和對主要問題的意見。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分析研究,進一步明確立法目的,並按照邏輯結構擬出法律框架以及對主要問題的意見,確立起草思路。確定法律框架和對主要問題的意見,是草擬法律條文的前提和基礎。
5.起草條文。確定框架和對主要問題的解決方案後,在研究明確法意的基礎上,著手起草法條,即運用立法技術,科學地表達需要確立的法律規范。起草出來的法律草案,最初一般稱「試擬稿」,供在一定范圍內研究討論。「
6.徵求各方面意見。「徵求意見稿」或「討論稿」形成後,通常廣泛徵求有關方面的意見。形式主要有兩種:一是將徵求意見稿或討論稿印發有關方面書面徵求意見,二是召開座談會、論證會和聽證會徵求意見。
7.形成送審稿並對送審稿進行審查。徵求意見稿經反復討論修改後,形成送審稿,報提案機關討論通過。形成送審稿前,起草單位通常要就法律草案中的重大問題,向上級機關請示報告或正式徵求有關方面的意見。提案機關不同,對送審稿的審查程序也有所不同。
8.由提案機關討論決定,形成正式的法律案。國務院提出法律案,一般由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中央軍委提出法律案,由中央軍事委員會討論通過;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提出法律案,一般由審判委員會或檢察委員會討論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會議和全國人大專門委員會提出法律案,分別由委員長會議或專門委員會討論通過。
I. 法律制定的程序是
一、概念
法律制定程序即立法程序,是指有法律制定權的國家機關在創制、認可、修改或者廢止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動中所必須遵守的步驟和方法。狹義的立法程序僅指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創制、認可、修改或廢止法律的程序。廣義的立法程序包括一切具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創制、認可、修改或廢止規范性法律文件的程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代表大會議事規則》和《全國各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議事規則》的有關規定及我國的立法實踐,我國最高權力機關及其常設機關立法的基本程序包括:法律案的提出、法律草案的審議、法律草案的表決與通過、法律的公布等。
二、法律草案的提出
法律草案,亦稱法律議案、立法議案,是具有立法提案權的國家機關和人員向立法機關提出的關於法律的創制、認可、修改或廢止的提案和建議。法律案的提出是立法程序中的第一個步驟。
我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團或30名以上的代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中央軍事委員會、國務院、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享有立法提案權。
三、法律草案的審議
法律草案的額審議是指立法機關對已經制定出來的法律草案進行審查和討論。法律草案的審議是保證立法質量,促使立法更加科學、規范和成熟的重要環節。
法律草案的審議階段有二:第一,由全國人大有關委員會進行審議;第二,立法機關全體會議的審議。在審議法律草案的過程中,相應機關要對法律草案的立法動機、立法精神、法律草案與其他法律之間的協調性問題以及立法技術等問題進行審查。法律草案審議的結果主要有:(1)提付立法機關表決;(2)擱置;(3)終止審議。
四、法律草案的表決與通過
這是立法程序中具有決定意義的一個步驟。表決是有立法權的機關和人員對議案即法律草案表示最終的態度:贊成、反對或棄權。關於通過法律的法定人數,世界各國有不同的規定。我國憲法的修改,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全體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數通過;法律和其他議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全體代表的過半數通過。
五、法律的公布
法律的公布是指立法機關或國家元首將已通過的法律以一定的形式予以公布,以便全社會遵照執行。法律的公布是法律生效的前提。法律通過後,凡是未經公布的,都不能產生法律效力。法律的公布必須由特定的機關或人員採取特定的方式進行。我國法律的公布權是由國家主席根據最高權力機關的決定行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