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北洋政府的立法特點

北洋政府的立法特點

發布時間: 2022-10-16 11:28:44

❶ 北洋政府公務員制度特點及影響

北洋政府從1912年建立的時候就開始制訂了各種文官管理的法規。到1921年為止,中國已經初步形成了近代化的文官管理法規法令體系,這些法規法令規定了文官的分類、任用、俸祿、休假、保障、懲罰等內容。北洋政府實行以品位分類和職位分類相結合的文官分類辦法,廢除了官與利之間的等級差別,廢除了古代九品官的等制,實行四級文官等級制度。這一次就是北洋政府初步實行了職位分類辦法,這種文官制度區別了古代傳承演化的古代文官官僚體制,有了近代化的初步的模型。北洋政府還在法律上最終廢除了中國古代官吏任用當中的恩蔭制和捐納制,對文官的任用採取留任舊任官吏與通過新式考試任用相結合的辦法來進行選官。
由於北洋政府時期中國還不具備統一實施近代文官制度的政治條件,從而上述文官制度的實際實施的范圍主要限制在中央政府。無論北洋政府的文官制度有著怎樣的缺陷,但是它在中國法律近代化進程當中的地位是不應該被抹煞的。在幾乎沒有任何制度基礎的情況下,北洋政府在十年的時間內就基本廢除了中國封建的選官管理制度,建成了中國近代的文官的法律制度的雛形,並對南京國民政府乃至於我國台灣地區現在還在實行的公務員制度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❷ 北洋政府統治的中國有什麼特點

(1)北洋軍閥各派系都是封建主義者.軍閥們在政治上代表了封建地主階級的利益,在文化上大搞封建復古主義,在思想上表現出濃厚的封建地方主義、宗族主義、皇權主義色彩.在他們的軍隊和政權機構中,大小文武官員概由其同系、同僚、同學、同鄉以及族人、親戚、朋黨來充任.靠這種封建裙帶關系,他們圖謀建立自己的「家天下」,想做「土皇帝」.
(2)北洋軍閥的統治方法都極端殘暴而且愚昧.各派軍閥依恃武力,實行軍事獨裁統治.他們橫征暴斂,草菅人命,窮兵黷武,爭城奪地,罔聞國計民生,不顧人民死活.他們也曾借用「民意」喊過「民主」,但都是為專制之所用,實際上實行的是專制統治. (3) 北洋軍閥各派系都有一支軍隊,並視其為私產.他們靠著這支軍隊起家走上中國政治舞台,繼而又靠擴充軍隊去實現更大的政治野心.「有兵則有權,兵多則權大」成為這一時期最鮮明的政治特色.
(4)北洋軍閥各派系都各自占據著一塊地盤.這期間雖然中央政權被袁世凱、皖、直、奉四派軍閥輪番控制,但全國實際上始終都由若干個軍閥分別占據著.大小軍閥都在自己控制的地盤內自製法律,自定稅收,任意搜刮和奴役人民,軍閥割據地區形成「獨立王國」,軍閥則是這「王國」的「土皇帝」,它的存在是這一時期中國分裂的基礎.
(5)北洋軍閥各派系都有帝國主義作為靠山.帝國主義為擴大對華侵略,竟相在中國扶植軍閥勢力.各派軍閥為求得帝國主義「主子」的支持,都不惜出賣國家主權和各種權益,充當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代理人」.軍閥之間的爭斗往往反映出他們各自所依靠的不同的帝國主義國家爭奪中國的矛盾沖突. 北洋政府對外依靠英美帝國主義支持,對內主要代表國內漢族官紳勢力,以北洋軍隊為統治支柱,發展民族經濟和教育,實行輿論自由,在全國建立起自治化的統治.北洋政府與北洋軍各個派系的興衰關系很密切,以時間劃分,大致可分為袁世凱統治時期、皖系統治時期、直系統治時期、奉系統治時期四個階段.

❸ 民國時期司法審判制度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民國時期分為北洋政府時期和中華民國時期。
北洋政府時期:其司法制度有兩個特點,一是普通審
判機關採用四級三審制;二是行政訴訟獨立於普通法院之外。依照《中華民國暫行
法院編製法》,民事與刑事審判機關分為四級,採用「三審制」:初級審判廳,為
普通民事刑事案件的第一審機關;地方審判廳,為普通民事刑事案件的第二審機關
和特別案件的第一審機關;高等審判廳,為普通民事刑事案件的第三審(終審)機關
中華民國時期:國民政府組織法中,國民政府司法院是國民政府的最高審判機關。當司法行
政部隸屬於司法院時,司法院為最高司法機關。
司法院設正副院長各1人。在國民政府組織法中, 其產生方法與其他四院正副
院長相同。司法院下屬的主要機關有最高法院、行政法院與公務員懲戒委員會。
最高法院是全國終審機關。南京國民政府於1932年公布的《法院組織法》中改
變了原來的四級三審制,仿法國為三級三審制,規定從1935年7月1日起實行。三級
三審制即指法院的設立,分地方法院、高等法院、最高法院3個層次, 分別執行初
審、再審、終審職權。國民黨盡管多年標榜司法獨立,但在很長時期內仍繼續著中
國古代「縣太爺審案」的狀況,由縣長兼為法官
在未設地方法院的縣,以縣長兼理司法,另設置承審員協助縣長審理案件。這
一制度的弊端連國民黨當局亦已發現,因而決定設立縣司法處,審判官獨立行使審
判權,檢察事務由縣長兼理。此決定於1936年公布後,因抗日戰爭爆發,未能實行,
仍以承審員制度維持,直到1946年,全國才基本結束承審員制度,實行半獨立的司
法處制度,而地方法院未曾普遍設立。
行政法院掌理全國行政訴訟審判事務。

和特別案件的第二審機關;大理院,屬於大理院特別許可權的案件之初審亦即終審機
關,也是不服高等審判廳判決的案件之第三審(終審)機關

❹ 中國法制史 北洋政府時期的立法原則

北洋時期的立法原則以「隆禮」、「重典」為基本原則。

❺ 民國時期司法審判制度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民國時期分為北洋政府時期和中華民國時期。北洋政府時期:其司法制度有兩個特點,一是普通審
判機關採用四級三審制;二是行政訴訟獨立於普通法院之外。依照《中華民國暫行
法院編製法》,民事與刑事審判機關分為四級,採用「三審制」:初級審判廳,為
普通民事刑事案件的第一審機關;地方審判廳,為普通民事刑事案件的第二審機關
和特別案件的第一審機關;高等審判廳,為普通民事刑事案件的第三審(終審)機關中華民國時期:國民政府組織法中,國民政府司法院是國民政府的最高審判機關。當司法行
政部隸屬於司法院時,司法院為最高司法機關。
司法院設正副院長各1人。在國民政府組織法中, 其產生方法與其他四院正副
院長相同。司法院下屬的主要機關有最高法院、行政法院與公務員懲戒委員會。
最高法院是全國終審機關。南京國民政府於1932年公布的《法院組織法》中改
變了原來的四級三審制,仿法國為三級三審制,規定從1935年7月1日起實行。三級
三審制即指法院的設立,分地方法院、高等法院、最高法院3個層次, 分別執行初
審、再審、終審職權。國民黨盡管多年標榜司法獨立,但在很長時期內仍繼續著中
國古代「縣太爺審案」的狀況,由縣長兼為法官。
在未設地方法院的縣,以縣長兼理司法,另設置承審員協助縣長審理案件。這
一制度的弊端連國民黨當局亦已發現,因而決定設立縣司法處,審判官獨立行使審
判權,檢察事務由縣長兼理。此決定於1936年公布後,因抗日戰爭爆發,未能實行,
仍以承審員制度維持,直到1946年,全國才基本結束承審員制度,實行半獨立的司
法處制度,而地方法院未曾普遍設立。
行政法院掌理全國行政訴訟審判事務。

和特別案件的第二審機關;大理院,屬於大理院特別許可權的案件之初審亦即終審機
關,也是不服高等審判廳判決的案件之第三審(終審)機關

❻ 北洋政府司法組織體制的特點

希望對你有幫助1.特別法優於普通法。北洋政府的法律大體分兩類:一普通法,指在全國范圍內普遍適用的法律,如《暫行新刑律》;二特別法,指用於特定時期、特定地點、特定人或事的法律,如《陸軍刑事條例》。
2.恢復廢除的遣刑和笞刑。
3.軍隊會審重於其它審判機構。北洋政府的審判機構大體分三種:一為特別法院,二為普通法院,三為監理司法法院。特別法院主要是軍隊會審。北洋政府法律規定,軍隊會審的范圍有:一是軍人犯罪要由軍法會審機關處理,非軍人犯罪也可由軍法會審裁決;二是刑事案件要由軍法會審審判,民事糾紛也可由軍法會審處斷。這樣,它可以審訊所有人員,也可處斷一切案件。

❼ 北洋政府時期的經濟立法的影響

北洋是政府時期的經濟立法的影響,北洋時期的經濟立法是無數變化後。

❽ 北洋政府統治的中國有什麼特點 政治、經濟、文化

  1. 政治方面:北洋政府時期政壇更迭頻繁,各派系爭奪政權,中央政府成了地方版軍閥角逐的舞台權。

  2. 經濟方面:北洋政府時期是中國近代社會的轉型關鍵時期,這一時期的民營企業、華資銀行大規模興起,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及其後的一段時間,民族資本主義迎來短暫春天,國內工業增長迅速。這一時期的民族工業領域主要集中在輕工業上,尤其是棉紡織業、麵粉業等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奠定了近代中國乃至解放初的一段時期內國內產業的基本格局。

  3. 文化方面:在文化方面,北洋政府時期的言論自由、結社自由,極大促進了新文化運動的發展,中國近現代幾乎所有的文化大師都涌現於這個時期。各類思潮和主義在中國大地風行,文化理念呈現多元化。各種學說百家爭鳴,極大的促進了中國人的個性解放和科學文化事業的進步。

❾ 當年北洋政府實行的是三權分立還是五權分立

北洋歷屆政府
不管按臨時約法,約法,民國憲法
都是按三權分立原則來的,不過是分配不同而已
五權分立,在孫文在世時從未搞出來過相應的法律制度

以後硬搞了一個,實際執行起來也是各種窟窿

❿ 北洋軍閥時期的民商事立法及特點

(一)民法

《現行律民事有效部分》

北洋政府建立之初,仍然承認民商法的獨立地位,但考慮到大清民律草案未正式頒行,故將《大清現行刑律》以及《戶部則例》中的有關涉及到民法的內容,如服制、田宅、婚姻、錢債、戶口、田賦等,作為《現行律民事有效部分》直接加以援用。,北洋政府大理院曾以判例的形式對此有過明確規定:「民國民法典尚未頒布,前清之《現行律》除制裁部分及與國體有抵觸者外,當然繼續有效。至前清《現行律》雖名為《現行刑律》,而除刑事部分外,有關民、商事之規定,仍屬不少,自不能以名稱為刑事之故,即誤會其為已廢。」

以《現行律民事有效部分》來應對現實生活中的民事行為和民事糾紛固然可以解決一些問題,但由於社會轉型所帶來的發展和變化,法律與現實生活的矛盾甚至沖突時有發生。眾所周知,《現行刑律》是在中國傳統的倫理下制定的,它堅持的是男尊女卑、等級身份等原則和精神,因而勢必要與《中華民國約法》、《中華民國憲法》中所確立的平等、自由等社會價值與理念發生沖突。加之原有的法律中涉及民事的內容規定又過於簡陋,根本無法適應現實生活的客觀需要,不得已,北洋政府又採取了另一辦法進行補救,即通過司法手段,而非立法手段在司法實踐中大量引用民商習慣、大理院判例和法理作為辦案依據。在整個北洋政府時期,傳統民商習慣和大理院判例一直是司法實踐中的重要法源,兩者相互配合,彌補或修改原有法

律的不足和過時的法律條文。

從1914年起,北洋政府在大清民律草案的基礎上開始了民法典的編訂工作。到1926年先後完成了親屬、總則、債、物權、繼承等編的二稿或三稿草案,制定了《清理不動產典當辦法》、《不動產登記條例》、《驗契條例》、《森林法》、《礦產條例》等單行民法。

(二)商法

在商法方面,北洋政府沒有制定統一的商法典,但卻制定了大量的單行的商法規,如《公司條例》、《商人通例》、《公司注冊規則》、《商標法》、《著作權法》、《證券交易所法》、《物品交易所法》、《會計師暫行章程》等。不僅如此,《票據法》、《公司法》、《破產法》等也起草完畢,但未及頒行。

四、特點

(一)創新和繼承並存

北洋政府時期法律制度是在晚清法制變革的基礎上不斷發展而成的,同清末所制定的同類法規之間有著明顯的淵源關系,其中行政法規創新之處較多,而刑事法律、民商類法律繼承有餘,創新不足。北洋政府的法律制度為南京國民政府的法律制度奠定了基礎。

(二)實施情況較差

盡管從文本上講,北洋政府的法律制度已經基本完善,但由於北洋政府時期就本質而言,是武夫專制的時期,封建軍閥對法律實施的干涉時有發生,加之政權更迭過於頻繁,因而上述法律規定大都並未真正實施,法律制度相對完備,但法律對社會的影響及其微弱,這一點在北洋政府時期反映得極為明顯。

熱點內容
訴訟法遇法定節假日順延指第二天 發布:2025-01-17 13:41:25 瀏覽:755
金融法規案例 發布:2025-01-17 13:35:34 瀏覽:424
巜行政訴訟法內容 發布:2025-01-17 12:45:05 瀏覽:493
龍灣法院直播 發布:2025-01-17 12:23:04 瀏覽:980
民法總則委託代理 發布:2025-01-17 12:13:18 瀏覽:927
3c法規 發布:2025-01-17 12:11:05 瀏覽:543
刑法輕朝代 發布:2025-01-17 12:02:01 瀏覽:723
上海的工廠勞動法 發布:2025-01-17 11:35:08 瀏覽:382
馬慧娟律師 發布:2025-01-17 10:29:58 瀏覽:846
平輿縣司法局 發布:2025-01-17 09:53:34 瀏覽: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