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張湯法學家

張湯法學家

發布時間: 2022-10-16 14:01:46

❶ 陝西與河南,哪個歷史上出的名人多

當然是陝西了!陝西歷代名人

周秦時期
1崇侯虎:商代末期諸侯,崇國國君。封地在今西安西郊灃河西。與周文王同時期。曾對殷紂王進讒言使殷紂王將周文王囚禁於幽里。後被周滅。
2姬旦:既周公,武王之弟。因采邑在周,也就是今天的岐山縣,故稱周公。武王死後輔佐成王。制禮作樂,為西周制定官制和其他各種典章制度。
3姬發:既周武王,西周開國君主。周文王之子。滅殷商建西周。
4姬鮮:管叔姬鮮,周武王弟。為周初三監之一。初封於管,即現在的鄭州。成王繼位後周公旦攝政。管叔不服,發動叛亂。周公東征殺管叔。
5伯禽:周公單張子。周公被封於魯,因輔佐成王,故由伯禽代為治理魯地。
6尹喜:周大夫。函谷關令。愛好天文星象之術。在終南山結草為樓,觀星望氣,其地遂得名為樓觀,既今樓觀台。
7贏渠梁:既秦孝公,戰國時秦國國君。頒布法定的度量衡器,統一度量衡。
8贏駟:秦惠文王。孝公之子。繼位之初殺商鞅,但未能廢除商鞅之法。
9贏政:秦莊襄王之子。公元前247年十三歲時繼秦王位。後免呂不韋相國職,開始親政。重用李斯,王翦等人。滅六國,於公元前221年統一全國並建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帝國,秦。
10蒙恬:秦名將。祖先為齊國人,祖 父,父親皆為秦將。秦統一後率30萬人北擊匈奴,築長城,修直道。後胡亥與趙高矯詔殺扶蘇,並逼蒙恬自殺。相傳蒙恬發明了毛筆,但可能應為毛筆的改良者。
11扶蘇:秦始皇長子。因不同意焚書坑儒,被始皇派往蒙恬部去監軍。後被胡亥等人設計害死。葬於今綏德縣。

兩晉南北朝時期
1 杜預:西晉將領,學者。他認為忘戰必危,勤於講武,又博學多能。當時被稱為「杜武庫」。
2 僧肇:俗姓張,京兆人。既今西安。東晉佛學哲學家。鳩摩羅什弟子之一。
3 智猛:新豐人。既今臨潼區新豐鎮。後秦時期曾到天竺取經。
4 王子直:南北朝時西魏著名將領。任車騎將軍,平涼州叛亂。廢帝元年拜使持節大都督行瓜州事。
5 韋孝寬:南北朝時京兆杜陵人。今西安市東南。西魏及北周著名將領。
6 宇文沂:本為朔方人,後徒京兆。北周及隋著名將領。因隋文帝多疑罷其官,隨心懷不滿,圖謀反隋,事泄被殺。
7 王述:京兆霸城人。今西安市東郊。北周時任廣州刺史。隋開皇初,獻平陳之計,修造戰艦,為上流之師。後以行軍總管擊南寧,未至而卒。

兩漢時期
1 田何:西漢經學大使。孔子授[易],五傳至田何。始皇焚書,[易]賴田何口授,始得傳於後世。漢代[易]學宗師,漢初因年事已高,惠帝曾至其家授業。
2 宣曲任氏:長安宣曲人,西漢大富商。其祖原為秦督道糧倉的管理人員。秦亡時,人們爭搶金銀珠寶。只有任氏儲存大量糧食。後因此起家。但家風優良。
3 劉徹:西漢武帝,景帝之子。實行推恩制。分全國為十三州。禁止私人鑄錢,統一幣制,制五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設五經博士。放棄和親政策,和匈奴之間連年作戰,擊潰匈奴主力。派張褰出使西域。興修水利。推行代田法。創建太學。為史上一代明君。
4 竇嬰:西漢大臣,文帝竇皇後從兄子。因與武帝丞相田汾爭地等原因被殺。
5 蘇建:西漢將軍,蘇武之父。建朔方。因與趙信共率部三千多騎與匈奴數萬騎相遇,激戰一天多,趙信投敵,蘇建逃回,按律當斬,武帝赦其死罪但貶為庶人。後又代郡太守,死於任所。
6 張湯:西漢杜縣{今西安東南}人。審理陳皇後巫蠱案和淮南王,衡山王謀反案,羅織株連,處死數萬人。建一武帝改革幣制,鑄五銖錢。後被迫自殺。死後家產不過五百金,且都是俸祿和皇帝賞賜所得,足見其廉潔。

隋時期
1 虞慶則:隋京兆人。隋代大臣。封魯國公,後任右武侯大將軍。討平嶺南人李賢反叛回程途中被誣謀反而被殺。
2 於仲文:北周至隋時期京兆人。北周及隋代大臣。著有[漢書刊繁]等書。
3 韋師:隋京兆杜陵人。隋代任吏部侍郎,山東河南十八州安撫大使。一生為官清廉。
4 史萬歲:京兆杜陵人。隋朝名將。突厥可汗入侵,但聞其名後不戰而退。史追擊百餘里,殺敵數千。後因遭楊素妒嫉被誣陷而死。
5 張定和:萬年人,今西安東。隋朝著名將領。後從煬帝征伐吐谷渾,挺身登山,被亂箭射死。
6 宇文愷:原籍朔方夏州,今陝西靖邊人。主持修建宗廟,宮殿,陵墓,廣通渠等,並策劃修建隋新都大興城。後又奉命修建東都洛陽城。其設計理念對當時及後世周邊國家都城的設計都有相當大的影響。
7 李密:京兆長安人。隋末瓦崗軍領袖。後投唐,公元618年被以謀反罪擊殺。
8 王世充:隋新豐縣,今臨潼區人。隋代將領。唐武德四年,兵敗降唐,後被仇人獨孤修德所殺。

唐時期1
1 李世民:公元559年生649年卒,公元626年至649年在位。唐高祖李淵次子。隋末,李源為太原留守,李世民勸其反隋。李淵稱帝將李世民封為秦王。武德九年即公元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殺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不久即皇帝位。為史上一代明君。
2 殷開山:京兆府,今戶縣人。唐初大將。從征王世充,病死於途中。
3 杜如晦:京兆杜陵人。史有[房謀杜斷]之美稱。世稱唐之賢相。貞觀四年病逝。
4 韋仁壽:京兆萬年人。為官廉潔能幹。
5 長孫皇後:唐太宗皇後。長安人。遺命不厚葬不起山陵。與太宗合葬於今禮泉縣之昭陵。
6 姚思廉:京兆萬年人。唐代史學家。
7 法順:雍州萬年人。隋唐時僧人,俗姓杜,又稱「杜順和尚」。華嚴宗初祖。
8 顏師古:京兆萬年人。博覽群書,學識廣博,是著名的訓詁學家。
9 唐臨:長安人。歷任大理卿,刑部尚書等職。凡唐臨審理案件犯人無一有異議。
10 張儉:京兆新豐人。唐初為右衛郎將,代州都督,營州都督,後封皖城郡公。
11 李泰:唐太宗第四子。初封宜都王,徒封越旺,魏王。後因謀為太子,貶為順陽王。
12 閻立德:京兆萬年生人。唐代著名建築學家兼工藝家。唐著名離宮別館基本均出自他手。在中國建築史上有重要地位。
13 閻立本:京兆高陵生人。閻立德之弟。主持修訂多種醫書,對中國醫葯學有相當影響。
14 窺基:京兆長安人。唐右金吾衛將軍尉遲敬宗之子,開國將軍鄂國公尉遲敬德之侄。唐代高僧,師從於玄奘法師。為法相宗創始人之一。窺基舍利塔在今長安縣興教寺。
15 韋待價:京兆萬年人。官至蘭州刺史。多次同吐蕃作戰,升任涼州都督。
16 李賢:唐高宗子,武則天所生。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立為太子。後被武則天流放巴州,被迫自殺。
17 周興:長安人。唐酷吏。後被來俊臣所逼流放於嶺南,路上被仇家所殺。
18 李昭德:京兆長安人。官拜鳳閣侍郎。因來俊臣誣告下獄,後來俊臣也被下獄,兩人同天被殺。
19 來俊臣:唐雍州萬年人。酷吏。後被武則天所殺。
20 懷素:京兆府人。律宗三派東塔宗創始人。
21 王孝傑:京兆新豐人。為唐時大將,後戰死於討伐契丹之作戰中。
22 李重潤:中宗李顯長子。因有人誣告其餘其妹永泰公主及妹婿武延基議論張易之兄弟與武則天之事,被武則天棒殺。
23 韋安石:京兆萬年人。因不苟言笑吏民皆敬畏。官至尚書右僕射。後被太常卿姜皎所陷害,憂郁而死。
24 韋皇後:長安人。唐中宗李顯皇後。中宗復位後,聽信上官婉兒誘勸預效法武則天之所作所為。後被李隆基所殺。
25 法藏:原籍西域康居,後隨祖父遷來長安。華嚴宗實際創始人,被尊為三祖。
26 太平公主;唐高宗李治之女,武則天所生。初嫁薛紹,後嫁武攸暨。
27 韓思復:京兆長安人。任吏部侍郎,襄州刺史。一生為官清廉。
28 韋景駿:京兆萬年人。任房州刺史。
29 李隆基:又稱唐明皇。睿宗之子。他統治時期為中國封建社會的一個鼎盛時期。後因安史之亂,返回長安後被肅宗遷居於西內太極宮最終抑鬱而死。
30 韓休:京兆長安人。任禮部侍郎虢洲刺史。
31 李尚隱:原籍趙郡,徒京兆萬年。曾任桂州都督,廣州都督,五府經略史。
32 韓朝宗:京兆長安人。任荊州長史,高平太守。
33 王昌齡:京兆人。唐時詩人。
34 韓干:京兆藍田人。盛唐時著名畫家。被譽為畫馬神手。
35 張萱:京兆人。盛唐時畫家。現存世的{唐後行從圖}是他的作品。其{搗練圖}現存於美國波士頓博物館。

唐時期2
1 韋述:京兆杜陵人。唐代史學家。並著有[高宗實錄][御史台記][兩京新記]等二百餘卷
2 於休烈:京兆高陵人。擅寫文章,開元初進士及第。後升至工部尚書。卒年八十一歲。
3 懷素:原籍長沙,徒京兆。俗姓錢。擅草書,以「狂草」出名。今西安碑林藏有懷素草書名碑[千字文]及[東陵聖母帖]
4 顏真卿:京兆萬年人。開元進士。曾任監察御史,次史,刑部尚書等職。為官剛直不阿,直言敢諫。後官至太子太師封魯國公。唐德宗時李西列叛亂,他奉命前去勸諭李西列,後被李殺害。顏真卿以書法聞名。存世碑刻有[顏氏家廟碑][顏勤禮碑]行書有[爭坐位帖]書跡有[自書告身][祭侄季明文稿]等。
5 韓晃:京兆長安人。歷任吏部外侍郎,鎮海軍節度使,後封晉國公。好古琴,喜書法。作品流傳至今的有[文苑圖][五牛圖]今存於故宮博物院。
6 第五琦:京兆長安人。著名理財家。封扶風郡公。
7 韋皋:京兆萬年人。任隴州刺史,奉義軍節度使,南康郡王,檢校太尉。多次擊敗吐蕃,使西南少數民族多數內附。
8 惠果:京兆萬年人。唐代名僧。後常住青龍寺,向來唐求法的僧侶授密宗教義,日本僧人空海在此學成後歸國創立了日本真言宗。
9 杜黃裳:京兆萬年人。唐名臣。封河中節度使。曾勸憲宗整頓綱紀,削平藩鎮。
10 程異:京兆長安人。一生為官清廉,死後家無余錢。
11 韋丹:京兆萬年人。顏真卿外孫。任容州刺史。造福一方。死後老幼思之不忘,皇帝刻石記功。
12 薛濤:京兆長安人。唐代著名女詩人。
13 杜牧:京兆萬年人。唐代著名詩人。歷任黃州,池州,湖州,睦洲等地刺史。與李商隱齊名,合稱「小李杜」。
14 韋正貫:京兆萬年人。任太子校書郎,調華原尉。一生為官清廉。
15 魚玄機:京兆長安人。唐代著名女詩人。
16 韋庄:京兆杜陵人。唐末文學家。寫[秦婦吟]長達1366字,是現存唐代最長的一首七言古詩。但其筆跡傳世少見。
17 杜光庭:京兆長安人。唐末五代時期道士。晚年隱居青城山。今存世著作有二十餘種。
18 衛賢:京兆人。五代南唐著名畫家。有[雪宮圖][蜀道圖][盤車水墨圖]等傳於世。今藏於故宮博物院的[高士圖]和上海博物館的[閘口盤車圖卷]也均出自他手,為稀世珍寶。

宋元明清時期[1840年前]
1 杜漢徽:京兆長安人。宋初名將。善騎射。後晉,後漢,後周時期戍守邊州,屢破遼兵。任天長軍使,雄武軍使。後因病而卒。
2 王意見:京兆萬年人。宋代詩人。任御史中丞,吏部侍郎,刑部尚書等官職。七十九歲無疾而終。
3 李成:京兆長安人。宋初畫家。先世為唐宗室。[宣和畫譜]推他的山水畫為古今第一。
4 許道寧:京兆長安人。五代,宋初畫家。今存世作品有[松山行旅圖][秋山蕭寺圖]。
5 劉謙:京兆長安人。宋史學家兼詩人。曾任榮州刺史,後奉詔修撰[五代史]著有詩集一卷。
6 楊礪:京兆戶縣人。官至翰林學士。但一生清苦。死後真宗冒雨致祭。
7 李建中:京兆人。宋代大書法家。後居蜀地官至太府寺。自稱崖夫民伯。
8 史序:京兆長安人。宋代天文學家。任翰林院主簿,監丞。
9 種世衡:京兆長安人。宋朝名將。開清澗縣城。深得當地軍民愛戴,死後軍民畫像苦祭。
10 石蒼書:京兆人。宋代書法家。曾任承事郎等官職。
11 薛紹彭:京兆長安人。宋代書法家。今西安市周至縣樓觀台藏有薛紹彭題詩石刻。
12 呂大鈞:京兆藍田[今西安市藍田縣五里頭村人]人。北宋學者。著有[鄉約][四書注][成德集]等書。
13 趙瞻:鳳翔周至[今西安市周至縣]人。任侍御史等官職。著有[春秋論][奏議][文集][西山別錄]等書。
14 呂大防:京兆藍田[今西安市藍田縣五里頭村]人。任鹽鐵判官,太長博士,後官至宰相。
15 呂大忠:京兆藍田[今西安市藍田縣五里頭村]人。任縣令,知州,河北轉運判官,陝西轉運副使等職。任陝西轉運副使之職時,將[石台孝經][開成石經]以及當時長安一代遭受破壞的歷代石碑細心收集。移置到府學北邊[今陝西碑林博物館]地址。並選擇乾燥堅固地基穩固排放,且修建了房屋,廊亭,安排了放置次序,使得這些珍貴文物得以保存至今。為今之碑林博物館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其功流芳千古。
16 呂大臨:京兆藍田[今西安市藍田縣五里頭村]人。北宋學者。曾任太學博士,秘書省正字。著有[禮記解][程門問答][易章][論語解][孟子講儀][考古圖]等書。所著[考古圖]為我國最早的較為系統的古器物圖錄。
17 種師道:京兆長安人。北宋末年名將。官至侍衛親軍馬軍副都指揮使,保靜軍節度使,京畿兩河宣撫使,統領各路勤王兵。宋軍兵威始振。金兵聞其名而退兵。
18 成宗道:京兆長安人。宋代名畫家。工畫人物,兼擅長刻石。
19 揚恭懿:京兆高陵人。元代學者。元世祖曾派耶律郎申敬來召,以疾辭。後又數次召用,皆不赴。為元代關學復起的重要人物。
20 紅字李二:京兆人。失卻原名,以藝名稱世。元雜劇家,秦腔藝人。與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馬致遠合作編寫雜居[開壇闡教黃粱夢][岳陽樓]等劇。
21 王真:陝西咸寧[今西安市]人。明代大將。因屢戰有功,被提升為都指揮使。後在對敵作戰中身受重傷但仍殺敵數十人,環顧左右說:「我義不死於敵手」。遂自殺。後成祖繼位,追封金鄉侯。
22 王通:陝西咸寧[今西安市]人。明代大將軍。金鄉侯王真之子。任武義伯加太子太保。
23 李錦:陝西咸寧[今西安市]人。明代學者。當時關中許多學者均出自他門下。
24 雍泰:陝西咸寧[今西安市]人。官至戶部尚書。一生為官剛正清廉。
25 呂楠:高陵人。理學家。歷任翰林院修撰,吏部考功郎中,太常少卿,禮部右侍郎。畢生著述甚豐,有[四書因向][周易說翼][尚書說要][毛詩說序][春秋說志][禮問內篇外篇][史館獻納][南省奏稿][詩樂圖譜][史約][高陵志][解州志][涇野文集]等。
26 王九思:陝西咸寧[今西安市]人。明代著名學者。傳世刻印書籍有[呂氏春秋][國語][左傳][六子全書][太白山人集][玉坡奏議]等。為明代陝西私人刻書中的一位著名人物。
27 馮從吾:西安府長安[今西安市]人。明代著名學者。歷任尚寶卿,副都御史,工部尚書,創立關中書院。著有[元儒考略][馮子節要][關學編][古文集選]等書。
28 梁化鳳:長安[今西安市長安縣]人。清代將領。順治三年武進士。因戰功卓越,升江南提督,封三等男。
29 張勇:陝西洋縣人後徒居長安。清朝將領。歷任雲南提督,加少傅,兼太子太傅,升太子太師一等候。死後贈太師。
30 趙宏印:陝西神木人。清朝將領。因戰功卓越授左都督,在蘇州十二年,盜賊斂跡,官民安寧。死後,郡人祀於名宦寺。

❷ 幫我介紹一下西漢漢武帝時期的酷吏張湯

張湯的出身與童年
西漢初期的官吏總體上由兩部分組成:一類是法家式的官僚及其子弟,可概稱為文吏;另一類是學習儒家經典而入仕途的知識分子群體,可概稱為儒生。前者大多文化水平不高,未接受系統的六經之學,但深諳政治慣例,通曉法律事宜,熟知技術性業務,是人主眼中的「武力有功之臣」,其施政採用法家實用主義學說,直接秉承最高旨意,嚴刑峻法,打擊盜賊豪強及一切不利於皇權統治的力量,後世稱他們為「酷吏」。後者通常出身平民,深知社會底層民眾疾苦,篤信仁、義、禮、智、信等道德倫理,認為治國之本在於寬厚待民,但多不通政務,不適應官場規則。其施政堅決依照儒家學說,發展生產,施行教化,致力於社會的安定良態,後世稱他們為「循吏」。〔1〕文吏與儒生之爭,既有政治分歧,也因私人生活,漢武帝時代尤為激烈。而張湯就是武帝時期赫赫有名的一代酷吏。
張湯,西漢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地區)人,具體出生年份不祥,約為漢景帝中期,是典型的法家式官僚子弟出身。現代心理學理論認為,人幼年的生活環境對其一生成長發展的影響是巨大的,潛意識中的刺激通常於悄無聲息之中深刻地改變性格,而性格在某種程度上就決定著命運。中國民間諺語也有「三歲看小,五歲看老」。司馬遷在《史記•酷吏列傳》里記有這樣一件發生在張湯幼年時的小事,其中反映出的諸多信息將會幫助我們更加深刻地理解張湯及以其為代表的酷吏群體的心態。
「父為長安丞,出,湯為兒守舍。還,鼠盜肉,父怒,笞湯。湯掘熏得鼠及余肉,劾鼠掠治,傳爰書,訊鞠論報,並取鼠與肉,具獄磔堂下。父見之,視文辭如老獄吏,大驚,遂使書獄。」 〔2〕
以職業風格治家的張父因老鼠偷肉一事大發脾氣,用竹板、荊條「笞」湯,體罰兒子。請注意,笞刑是古代中國常見的正規刑罰之一。〔3〕受了委屈而又倔強的小張湯掘地三尺捕獲盜鼠後,並非出口惡氣一殺了之,而是一本正經地自設公堂,傳布文書,刑訊定罪,最後宣讀判決,將老鼠處以極刑,磔(肢解暴屍)於堂下。再請注意,磔刑是遠古殘酷周刑之一,即今人俗語「五馬分屍」。〔4〕擔任公職多年的父親見證情景,也得「大驚」,從此發現了張湯的天賦,讓他助理代案,專寫司法文書。(關於漢代訴訟審判制度,文獻記載不多,主要描述就在《酷吏列傳》及張湯審鼠這一段。)〔5〕通過對上述事件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首先,家庭環境的影響、張湯自身的興趣和才能以及其父對他的專業培訓,都使他非常適合擔任「刀筆吏」職務,從事司法工作,這與他後來能位列三公、成為御史大夫關系極大;其次,張湯小小年紀性格中殘忍冷血的一面已初顯端倪,具有強烈的暴力傾向,其後更是愈演愈烈直至成為一代酷吏,「令天下重足而立,側目而視」,〔6〕但同時也為其一生最終的悲慘結局埋下了伏筆。

三 從小縣吏到御史大夫
張父死後,張湯頂班當了多年長安吏。他的政治發跡,先是因為救助過周陽侯田勝,而被引見朝中貴族,在當時名酷吏寧成手下任職。接著攀交上田勝之兄丞相田蚡,遂被推薦給漢武帝,提升為御史。張湯仕途上的嶄露頭角始於公元前135年的陳皇後巫蠱案。皇後陳阿嬌(成語「金屋藏嬌」的女主角)為與美人衛子夫爭寵,召集巫婆於後宮施法念咒。武帝下令嚴查此事。張湯借機發揮酷吏本色,網羅無辜。「湯深竟黨與,相連及誅者三百餘人,楚服梟首於市」,〔7〕被牽連者達上千人。既而陳阿嬌被廢,衛子夫新立為後。因辦案有功,張湯升職為太中大夫,從此為武帝所賞識一路青雲直上。
太中大夫任上,張湯與私交甚好的酷吏趙禹(成語「一意孤行」的主角)合作,根據武帝政治的現實需要,共同制訂修改各種國家律令。其主要作為有:恢復漢初廢除的連坐法、族誅法、妖言誹謗罪等嚴刑峻法;作見知故縱之法,即官吏獲知犯罪行為後必須舉告,對應判刑的罪犯必須嚴格執行,對當地動亂必須嚴厲鎮壓,否則以重罪論處;編《越宮律》二十七篇(今佚)。關於宮廷警衛制度,是漢律六十篇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律令的共同特點是「務在深文,拘守職之吏」,〔8〕即務必使法令嚴峻細密,對任職官吏尤為嚴格。這使得文景盛世以來寬厚立法的趨勢被逆轉,漢法的發展從此嚴酷苛密化。
此時,武帝為加強封建大一統,罷百家尊儒術,推崇董仲舒的新儒家學說。張湯恰時投機,一邊上書請求選派儒家博士為廷尉史,輔助自己辦案,一邊多次就朝堂重大案件代表天子及官方前去咨詢已還鄉退隱的董仲舒,以其意見為重要的審判依據。從此獄吏斷案,多應朝廷旨意,附會古人之義,言必六經「公羊」,史稱為「春秋決獄」,這既促進了法律儒家經典化的過程,也是兩漢經學化的開始。
公元前123年,淮南王劉安(古籍《淮南子》的編著者,成語「雞犬升天」的主角)、衡山王劉賜謀反,事敗自剄。廷尉張湯主審這場政治大案,揣摩武帝心意,乘機鏟除宿怨,窮追狠治大顯身手,「凡淮南、衡山二獄,所連引列侯、二千石、豪傑等,死者數萬人」。〔9〕張湯遂於次年,即武帝元狩二年,加官進爵,功成名就,開始了他人生中最輝煌的七年御史大夫生涯。
張湯的飛黃騰達,首要原因在於他成功前謙卑待人、廣交朋友、編織關系網,打下了堅實的階級基礎。《史記•酷吏列傳》上說「湯為人多詐,舞智以御人……已心內雖不合,然陽浮慕之」。雖然有意見,但是表面還要做足功夫,營造氛圍,對富豪高官們仰慕推崇,畢恭畢敬,「與長安富賈交私,收交天下名士大夫……至於大吏,內行修也;送請諸公,不避寒暑」。於是「雖用法深意不專平,然得此聲譽」,盡管問題不小,卻被權貴褒獎,獲得良好名聲。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張湯得到了皇帝的信任。張湯的一言一行從武帝角度看去,無不是唯皇命是從,絕對效忠,絕無任何私心,武帝自然認為他是個難得的人才,於是理所當然的重用他,賦於他大權。而事實上卻是「所治即上意所欲罪,與監史深禍者;即上意所欲釋,與監史輕平者……治獄所排大臣自為功」。也就是說,張湯斷案大多是遇上武帝討厭的,就落井下石加重刑罰;遇上武帝喜歡的,就尋找借口法外開恩;遇上武帝不關心而與自己有隙的,就毫不留情一審到底,以排擠仇家為政績,在維護皇權的幌子下最大程度的擴張己欲。「雖文致法,上財察,於是往往釋湯所言」,名義上萬事由皇帝一人裁決,其實最終決策權卻完全被張湯個人意志所引導。值得注意的是,張湯的成功所依靠這兩個因素也正是他失敗的原因。
位列三公後的張湯自恃有皇帝寵信,多行分外之職,權勢遠超丞相,天下之事皆由其決之。他在朝堂上高談闊論國家大政常至日暮,武帝忘而廢食遲不退朝,眾臣皆不得歸;因病不能上朝時,武帝竟御駕專程前往張府看望,隆貴到如此地步。漢匈間長年間大規模的戰爭導致國庫空虛,民不聊生。為解決財政危機,武帝令張湯主管經濟改革,策劃國家與百姓爭利,負責製造白金貨幣和五銖錢,實施鹽鐵用品專賣法案,到處張貼緝拿令,嚴刑打擊豪強富賈,酷法壓迫平民弱勢,〔10〕全國被搞的通貨膨脹,騷動不堪。
而就在這個時候,經武帝默許,張湯又親手製造了中國古代文化思想史和法制史上最為嚴重的冤獄之一——腹誹案。以廉直聞名,任九卿之一的大農令顏異因對張湯以一張白鹿皮置換四十萬錢的經濟法案持有異議,得罪了漢武帝。主持變革大計、善察政治風向的張湯與顏異有舊怨,便借口顏異曾在下屬批評朝政時「不應,微反唇」(無語,只動了下嘴皮),上告其「不入言而腹誹,論死」(沒說話但在心裡誹謗,應該處以死刑)。〔11〕武帝批准,顏異即被處死。腹誹案可以說是千古奇冤,竟純以猜度主觀判定政治犯,這個惡劣的先例比南宋岳飛「莫許有」、明於謙「意欲罪」在時間上還早了上千年。其造成的直接惡果就是皇權專制勢力滔天,官民人人處於恐怖之中,「自是之後,有腹誹之法比,而公卿大多諂良取容矣」,腹誹被公然地搞成了能類推的罪名,眾臣也得諂顏保身附和。至於改革大計,為政時不聽眾議不思後果,打擊傷害面太廣,必然造成對社會的嚴重損害。「自造白金、五銖錢後,吏民之坐盜鑄金錢死者數十萬人。犯者眾,吏不能盡誅」,以致民怨沸騰,怨聲載道,「自公卿以下,至於庶人,咸指湯」。〔12〕到了這個萬夫所指的地步,可控制的經濟危機已被人為惡化成了嚴重的政治社會危機,如同不義的輝煌總逃不過慘淡的收場,張湯的飛黃騰達也快到盡頭了。

四 四面楚歌無路可走
張湯的失敗,最致命的原因在於他的兩面性格,為法過酷,結怨太多,最後被武帝拋棄。公元前115年,武帝元鼎二年,由於鹽鐵收歸中央政府獨占,極大損害了同姓諸侯國的利益,再加上以前的個人恩怨,趙王劉彭祖率先指控張湯與其下屬魯謁居合謀詭計危害國家。魯謁居是張湯的心腹手下,曾故意炮製冤案以陷害張湯的舊怨御史李文。魯謁居因趙王上告被關入獄中不久病死。被連累的魯謁居的弟弟認為張湯見死不救,於是在牢里揭露了其兄與張湯違法挾私尋仇的黑幕。武帝特命廷尉減宣調查李文案,而同為酷吏的減宣恰也是張湯的老對頭,欲藉此案置張湯於死地,便私下秘密行動羅織大罪。正在這危機時刻,有賊偷盜了漢文帝陵園的下葬錢,依慣例,丞相庄青翟與張湯相約一同向武帝謝罪。張湯臨時變卦,單方面推卸責任,准備先彈劾庄青翟,將罪名全歸於丞相。而丞相府的三位長吏朱買臣(成語「覆水難收」的主角)、王朝、邊通也都與張湯結有深怨,三人得知張湯計劃後,一起聯名先發制人,替丞相聲辯無罪的同時,告發了張湯平日的種種非法行徑,將前後數件事一一聯系。武帝暴怒,認定張湯內心險詐一慣欺君,便不由分說,派使者帶著罪名簿以八項大罪痛責張湯。
「天子果以湯懷詐面欺,使使八輩簿責湯。湯具自道無此,不服。於是上使趙禹責湯。禹至,讓湯曰:「君何不知分也。君所治夷滅者幾何人矣?今人言君皆有狀,天子重致君獄,欲令君自為計,何多以對簿為?」湯乃為書謝曰:「湯無尺寸功,起刀筆吏,陛下幸致為三公,無以塞責。然謀陷湯罪者,三長史也。」遂自殺。湯死,家產直不過五百金,皆所得奉賜,無他業。昆弟諸子欲厚葬湯,湯母曰:「湯為天子大臣,被污惡言而死,何厚葬乎!」載以牛車,有棺無槨。天子聞之,曰:「非此母不能生此子。」乃盡案誅三長史。丞相青翟自殺。上惜湯。稍遷其子安世。」〔13〕
武帝還派出當年與張湯情同兄弟的酷吏趙禹來質問他。〔14〕張湯見了好友,自以為事情終有轉機,正准備長篇解釋,卻被趙禹當頭痛斥:「今天你覺得自己冤枉了,當年被你殺的那麼多人就不冤枉嗎?現在別人告你都是有真憑實據的,皇上關你到牢里,就是希望你自我了斷,為什麼還要爭辯呢?」(這與成語「請君入瓮」有神似之處)這么一折騰,張湯終於清醒了,回想自己昔日所作所為,再以自己對武帝的了解,盡管不甘心,但是非死不可了。在諸侯、部屬、酷吏、同僚上下內外四面八方的夾擊下,皇帝也拋棄了他。張湯自殺了,面對下葬事宜,張母之所以正氣懍然地說了些我們不能理解的怪話,我想大概是因為在她眼中兒子一貫是清廉正氣盡心為公的吧。
實際上,張湯之死是政治斗爭的殘酷結果,是作法自弊罪有應得的下場,是古語「多行不義必自斃」的再印證,談不上什麼惡言誣陷。首先,張湯大權在握後,翻臉無情、廣結仇怨,致使眾臣群起圍攻,再無人為其說話,失去了以前牢固的官場基礎。丞相府的三長史朱買臣等人都是平民文士出身,曾位居張湯之上,「而湯為小吏,跪伏使買臣等前」。等到他們獲罪降職後,風水輪流轉,「(朱買臣)見湯,湯坐床上……湯數行丞相事,知此三長吏素貴,常凌折之」,冤家對頭間已是易結不易解了。其次,懷著「何世患無才?有才而不肯盡用,與無才同,不殺何施」〔15〕的人才工具論的漢武帝,為人喜怒無常,隨心所欲,做事治國常不計後果,一旦反悔便大走極端。在對待張湯案時,先是毫不留情,不容解釋,一心治其死罪。等到終於如願了,突然聽聞張湯家貧薄葬,就立刻掉轉方向,一口氣又殺了三長吏,逼死丞相庄青翟,金口贊許了張母,再提升張湯之子張安世的官職,就算是撥亂反正給張湯正式平反了。孰不知這很可能是一場政治案件還沒弄清,緊接著又製造了另一場也說不清的冤假錯案。以武帝一貫的政治言行和後來的歷史觀之,他對張湯有保留的「信任」與所謂的「惋惜」,在關鍵時刻是不可靠的,一旦遭遇其他重大政治斗爭,必要時還會棄之為犧牲品。
《史記•平淮書》載「是歲也,張湯死而民不思」,張湯本來也就沒為民眾做過多少有益之事,留給平民百姓的恐怕只有嚴刑峻法帶來的肉體與心靈上永遠的傷痛。他所做過的違法亂紀的罪行,只怕依他自己制訂的漢律也是要嚴懲不怠禍及全族的。整個事件里最值得稱贊之處在於,張湯雖然全公費開支,但從政數十年,一度掌控全國財政大權,卻能不貪污索賄,以至家中清貧如許,真是難能可貴,在這一點上足為廉潔表率,或許這就是張母內心深處兒子正直形象的來源。
縱觀這場高層大內斗,真可說幾乎無對錯之分,朝中各臣在揣摩皇帝心意互相傾軋的同時,都在不同程度地徇私枉法。在張湯一心陷害別人時,別人也在相機報復,一有機會,雙方就借機發揮大肆發難,一場新的政治大風暴又憑空從天而降。其結果卻不僅是葬送了自己的性命,還連累無辜他人,殃及下層百姓。這既是封建政治的黑暗無情,也是皇權制度下的丑惡與無奈。

五 張湯與武帝的歷史教訓
張湯死後,武帝繼續重用酷吏治國,《史記•酷吏列傳》所載十一名酷吏,竟有九位都是武帝時的,義縱、王溫舒、減宣、杜周等人相繼擔任廷尉、御史大夫等職,搞得冤獄遍天下,民變起八方,階級矛盾空前激化,國家處於一片腥風血雨中。《漢書•刑法志》記「(張湯死)其後姦猾巧法,轉相比況,禁網寢密。律令凡三百五十九章,大辟四百九條、千八百八十二章,死罪決事比萬三千四百七十二事。文書盈於幾閣,典者不能遍睹」。司馬遷也評論說,張湯雖「深刻」,然相比之下「其治尚寬,輔法而行」,還能「知陰陽,人主與俱上下,時數辯當否,國家賴其便」。「自張湯死後,網密,多詆嚴,官事浸以耗廢,九卿碌碌奉其官,救過不贍,何暇論繩墨之外乎!」上有所好,下必甚矣,酷政蔚然成風,酷吏盈滿天下,而張湯的繼任者們只會一無是處禍國殃民,「何足數哉!何足數哉!」〔16〕張湯一生以悲劇告終,這是武帝統治下他的必然命運。漢武帝劉徹是一個雄才偉略卻也好大喜功、黷武嗜殺的封建帝王。他在位五十年間,開疆拓土建立不朽功業、確建中國三千年「秦皇漢武政治架構」的同時,隨意發動戰爭,任意製造大規模冤案,嚴刑酷法維護統治,揮霍了其祖父與父親「文景之治」四十年多來的社會財富,導致國家動盪不安,人民飽受苦難,「海內虛耗,戶口減半」,〔17〕全國人口減少一半。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總結到:「孝武窮奢極欲,繁刑重斂,內侈宮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遊無度,使百姓疲敝,起為盜賊,其所以異於秦始皇者無幾矣。」〔18〕武帝時共十三位丞相,不得善終者九位。至到最後「巫蠱」案剛愎自用聽信讒言,逼死皇後(衛子夫)、太子、皇孫,才痛然恍悟,察覺自己於國於民為禍甚大,晚年「輪台思子悔過」下罪已詔,決定輕徭薄賦,與民休息,任用賢良,以贖己罪。
縱觀歷史,我們可以發現暴君必然製造酷吏,二者互相利用互為依靠。酷吏在爭寵內斗的同時,又提攜互助共同營造暴政;不酷者反而被異化為官場公敵難以作為。僅以張湯為例,他師出酷吏寧成,與酷吏趙禹交好,最終也被酷吏減宣圍攻。而酷吏尹齊、杜周、王溫舒都曾先後為張湯屬下。張湯對他們甚為欣賞,多次稱贊尹齊「廉武」,數次進言杜周「無害」,〔19〕大力提拔王溫舒。三人由此官至御史,在張湯死後倍受重用,「青出於藍而甚於藍」,施政殘暴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可說是惹得人神共憤,當然也都如張湯般咎由自取,難逃政治犧牲品的悲慘下場。
在酷吏大量培養酷吏的同時,循吏與酷吏間斗爭也一直未停止過。匈奴曾來請求和親,儒生博士狄山反戰主和,斥責張湯等酷吏「詐忠」,結果被武帝公然借匈奴人之手殺掉,「自是以後,群臣震攝,無敢忤湯者」。〔20〕唯一敢當面反對張湯批評武帝的只有大臣汲黯(成語「後來居上」的主角)。汲黯為人剛正,言行磊落,曾被武帝譽為「古之社稷之臣」。張湯初任廷尉時,汲黯就認定其必為禍及天下,多次在皇帝面前痛斥張湯,經常與張湯在朝堂上爭論國家大事。張湯辯論注重咬文嚼字,於細微處反復糾纏;汲黯盡管義正言辭,堅守原則,但也無法駁倒對方。張湯為此「深心疾黯,欲誅之以事」, 武帝也厭煩汲黯逼迫其外調異地。汲黯臨走前,對大行李息忠言直告:
「黯棄居郡,不得與朝廷議也。然御史大夫張湯智足以拒諫,詐足以飾非,務巧佞之語,辯數之辭,非肯正為天下言,專阿主意。主意所不欲,因而毀之;主意所欲,因而譽之。好興事,舞文法,內懷詐以御主心,外挾賊吏以為威重。公列九卿,不早言之,公與之俱受其僇矣。」〔21〕
事實證明,汲黯這段話政治預見性極強,對張湯及酷吏群體的分析深刻到位。可李息「畏湯,終不敢言。後張湯果敗」。事後逐漸認清張湯真面目的武帝聽聞此言,認為張湯之所以橫行,正是李息這類人懦弱縱容,「抵息罪」,將李息嚴懲,又提升了汲黯的官職,作為表彰。
值得一提的是,酷吏趙禹在張湯死後,一改以往「酷急」作風,晚年「治加緩,而名為平」,在一片酷吏的殺罰聲中反而有了「據法守正」的好名譽,也得享天年終老於故土。〔22〕而張湯之子張安世為官也與其父迥異,昭宣二朝位居重臣,卻明哲謹慎,施政寬厚,多與人善,生活方面是家傳的廉潔簡朴,封侯加爵家資萬貫,依舊是身著夫人親自為其紡織的衣衫(也有史家評論其有世故作秀的嫌疑)。最終「安世子孫相繼,自宣、元以來為侍中、中常侍、諸曹散騎、列校尉者凡十餘人。功臣之世,唯有金氏、張氏,親近寵貴,比於外戚」〔23〕,發展為顯赫非凡的名門世家。我想這其實都是前車之鑒,血與歷史的教訓吧。而張氏一家數代從事法吏工作,則是中國古代律學家族世襲化的開始。
《史記•酷吏列傳》開篇引孔子語「導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史記•循吏列傳》前言也說「太史公曰:法令所以導民也,刑罰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備,良民懼然身修者,官未曾亂也。奉職循理,亦可以為治,何必威嚴哉?」我們知道,反暴政頌仁義是《史記》的核心指導思想,《循吏列傳》正是作為《酷吏列傳》的對比面而出現的。西漢酷吏集現代公安、檢察、法院三大國家機構職能於一身,權力直出最高統治者,幾乎不受任何制約。酷吏在治亂的過程中打擊豪強盜賊,發揮過重要的積極作用,但其本質決定作為封建皇權的私人統治工具,對國家社會終究是弊大於利的。一味偏私以刑治民的古代法家學說是存在重大缺陷的,須知絕對的權力只會導致絕對的腐化,這是人性與生俱來的弱點。治國之道應當同時加強道德建設與法制完善,善法面前不分階層人人平等,才能順利創建出和諧社會,而這也就是現代法治遠勝於人治的地方。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張湯時代的歷史值得我們後人沉思之處太多了。

附錄:新聞《西安南郊發現西漢名臣張湯墓》〔24〕
出處:西安晚報 時間:2004-1-6
西安市考古工作者最近在長安區發現一處漢代墓葬,其中出土的青銅信印確切地證明了墓主就是西漢名臣張湯。這是我市對《漢書》上有明確記載的名人墓的首次發現和發掘。該墓是在長安區郭杜一帶西北政法學院新校區的基建工地被發現的。墓為長斜坡墓道土洞式,坐東朝西,平面大致呈「甲」字形,墓道後連接甬道、墓室。此墓雖已經盜擾,但出土了特點較為明顯的西漢中期星雲紋銅鏡和武帝五銖錢等文物。最為珍罕的是,出土物中有2枚精緻的雙面穿帶印,一枚印文為「張湯臣湯」,一枚為「張君信印」,印面徑為1.8厘米,即古之所說「方寸之印」。此兩印的出土表明墓主應為張湯,結合出土器物和墓葬

形制考古者推斷此墓葬時代為西漢中期武帝之時。張湯為西漢武帝時期名臣,《漢書》記載其起於書吏,曾為長安吏、茂陵尉、侍御史,後遷升御史大夫,位至三公。他為長安杜陵人,少兒時即以司法程序審訊偷食的老鼠而出名,長成後升任重臣,辦案治獄干練,上疏進諫得力,曾得漢皇寵信,最終受誣陷自殺而死。西漢杜陵所轄范圍包括今長安區,即今張湯墓葬在西漢杜陵范圍內,此墓的發現與西漢御史大夫張湯墓的古籍地望相符。同時此墓中棺木痕跡表現為一棺葬,與《漢書•張湯傳》中「載以牛車,有棺而無槨」的記載相吻。墓中隨葬物品多為日常生活的小器件,不見漢墓常見的陶器和其他貴重器物,也與《漢書》中「湯死,家產直不過五百金,皆所得奉賜,無它贏」、「何厚葬之」的記載相同。市文物局孫福喜等人綜合上述分析,斷定此墓就是西漢張湯墓。這一發現在一定程度上驗證了《漢書》記載的正確性。史載張湯死於漢武帝元鼎二年,故其墓葬時代也應為元鼎二年左右。准確的墓葬年代的確定,為以往靠器物組合斷定相對年代的漢墓分期斷代,也為關中地區漢墓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精確的標尺。

(責任編輯:李孟潔)

--------------------------------------------------------------------------------

* 西北政法學院法學一系二OO三級十三班本科生。
〔1〕參見武樹臣:《中國法律思想史》,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38、202、224頁。筆者於此處綜合概論之。
〔2〕《史記•卷一百二十二•酷吏列傳》。
〔3〕參見張晉藩:《中國法制史》,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91頁。
〔4〕同上,第38頁。
〔5〕同上,第110頁。
〔6〕《史記•卷一百二十•汲鄭列傳》:「天下謂刀筆吏不可以為公卿,果然。必湯也,令天下重足而立,側目而視矣!」
〔7〕《資治通鑒•漢紀•世宗孝武皇帝》。
〔8〕同注〔3〕,第101頁。
〔9〕同注〔2〕。
〔10〕同注〔1〕,第25、198頁。
〔11〕同注〔7〕。
〔12〕同注〔2〕。
〔13〕同注〔11〕。
〔14〕同注〔2〕,「兩人交歡,而兄事禹」。
〔15〕同注〔2〕,「趙王怨之,並上書告:湯,大臣也,史謁居有病,湯至為摩足,疑與為大奸」。漢代男色之風盛行,此處或暗示同性戀。
〔16〕同注〔2〕。
〔17〕 《漢書•卷七•昭帝紀》。
〔18〕同注〔10〕。
〔19〕同注〔2〕。
〔20〕同注〔13〕。
〔21〕同注〔6〕。
〔22〕同注〔2〕。
〔23〕 《漢書•卷五十九•張湯傳》。

❸ 法制小故事

法制小故事

法制小故事1

各位尊敬的評委老師:

您好!

首先感謝老師的信任和支持,給了我這次演講的機會。我演講的主題是《莫讓生命的花朵過早凋零》。我先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

小王與小朱是同校同學,小王讀初三,小朱讀初一。一天,二人發生口角,小王順手打了小朱一下,不當一回事就揚長而去。不想小朱人小氣盛,當晚就約了幾個小哥們找到小王家,要給小王一點顏色看看,由於小王家沒人,就在外面砸門吵鬧了一陣後離開。第二天,小王知道後,連續三次找小魏幫助,小魏自認為是小兄弟的頭,欺侮小兄弟就是給他小魏難看,所以一口答應,當即叫了一個朋友,准備了一把長砍刀,到校門口等候,當小朱放學剛走出校門,小魏上去對准小朱就是一刀。小朱經搶救雖脫離危險,但顱骨骨折,構成九級傷殘。小魏家境貧困,母親體弱,小魏犯罪後其母舉債請律師,到處奔走,勞累、憂郁成疾,在小魏判刑後一病不起,撒手人寰,其父說:「這不爭氣的兒子一刀下去,活活砍去了他母親的命,弄得我家破人亡」。小王是獨生子,家庭不僅要承擔請律師、經濟賠償等難以承受的負擔,而且案發前正值小王初中畢業面臨中考,在他進監獄的時候,職高的錄取通知書也寄到了家中,他的犯罪斷送了自己的學業、前途,也毀掉了家庭的幸福。小朱也是獨生子,受害致殘,今後一輩子怎麼辦,父母整日以淚洗臉。小魏的一刀不止毀了小朱一人,而是一刀毀了三個家庭,讓三朵本該絢麗綻放的花朵過早凋零。

法制小故事2

安全教育不是單純的一項教育,而要結合實際生活,在生活中我們遵規守紀,做一個快樂、健康的小學生。有一天,我們院子有幾個小孩在過年時讓他們的父母給他們買鞭炮,他們父母於是給他們買了很多。那幾個小孩拿著鞭炮高興極了,於是到處亂放。他們來到一堆麥草附近點燃鞭炮 ,他們聽著炮子的響聲笑得很甜,等他們笑聲逐漸小的時候看著眼前的景象他們嚇著愣住了,火苗順勢大了起來。他們極力撲滅,但火勢不僅沒有小反而更大了,看著這種情況他們非常著急,大聲呼喊來幫忙,但附近就沒有人。等遠處看到煙子的大人們來到時火都快燒結束了,就這樣這堆麥草燒完不說,還燒死了一顆大白楊樹,一名學生因燒傷還住了院……圍觀的大人給這幾個小孩的父母打了電話,當他們父母看到這幅場景時十分傷心,父母賠了錢後把他們領了回去。

從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出,要是他們不在乾草旁放鞭炮的話也不會有後面的這些事情;如果他們懂得安全意識的話也不會讓父母傷心。值得幸運的是,他們沒有嚴重的人員傷害,假如他們誰有更嚴重傷害的話,後果將不堪設想。

這件事告訴我們:我們在過年的時候燃燒鞭炮要注意安全,不要在不安全的地方隨意燃放,這樣會很容易引發火災。我們都知道安全第一吧,但是有誰敢說他注意安全了?我們只有注意安全了才能和你的夥伴玩耍、我們只有注意安全了才能和你的家人團圓。所以,我們一定要珍愛生命,幸福的生活、幸福的學習。

法制小故事3

紅紅的父母都是做小生意的,家境貧困,父母平時忙著掙錢養家,根本沒空管教女兒。在家裡被忽視,紅紅就到外面尋找補償,16歲的阿祥成了紅紅尋找溫暖的港灣。阿祥的家境和紅紅差不多,他因為成績不好輟學後就在學校周邊糾集了一幫小青年,成立了一個「龍騰幫」,阿祥自封「老大」,「龍騰幫」的經費來源主要靠搶在校學生的錢。

威風八面的阿祥贏得了紅紅的好感,正在讀初二的紅紅很快就成了阿祥的女朋友,他們仿照電影里的情節,稱紅紅為「壓寨夫人」。

紅紅這個「壓寨夫人」並非浪得虛名,她心甘情願地幫阿祥經營起了「龍騰幫」。為了擴大勢力,還在學校讀書的紅紅經常游說同學加入「龍騰幫」。一般的學生都不願意交這筆保護費。見軟的不行,紅紅就夥同阿祥等人來硬的——他們在學校外面堵著,對不交保護費的同學拳腳相加,直到他們乖乖交上保護費。

和阿祥交往的日子,紅紅經常很晚才回家,有時甚至夜不歸宿,可是她的父母卻置若罔聞。直到阿祥因為夥同他人犯搶劫罪被越秀區法院判了6年徒刑,法官找紅紅的父母做思想工作時,紅紅的父母才如夢初醒。

因為紅紅事發時還不到受刑事處分的年齡,而且犯罪情節顯著輕微,法院沒有追究紅紅的刑事責任,經過批評教育後,紅紅重新回學校讀書。

法制小故事4

法學家邊沁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兩人分一塊餅。只能用刀來切,沒有任何的尺子、天平什麼的測量工具來保證一刀下去,餅能公平得被分成平等的兩份。也就是說,兩人都有可能在這次利益的分配中吃虧或者佔到便宜,這次分割,將註定是難以達到實質公平的。那麼,怎樣做才能讓兩人心服口服呢?

邊沁給了一個答案:一人切,另一人先拿。

幾年前震驚全美的辛普森殺妻案就是這么審結的。日裔法官在「全美國都知道辛普森就是殺人犯」的情況下宣布湯普森無罪,並當庭釋放。這位法官在宣判完以後自己一個人躲在辦公室里哭了起來——他也知道辛普森就是殺人犯,連辛普森自己都曾供認不諱的啊!但是,他——和那些自始至終都呼籲法院判處辛普森死刑的人,都接受了這個結果。那是一種真正的接受,懷著對法律的虔誠和尊敬的接受——因為這個判決是一個法律程序的結果。

法理曰:法的正義包含實體正義和程序正義。但兩者不能兼顧的時候,我們要如何作出取捨?康德曾就此有過精彩的闡述,他說:「一次不準確的判決污染的只是水流,而一次不公正的判決污染的卻是水源。」實體正義和程序正義,無論那一個,都不比另外一個距離真正的正義更近。但是,程序正義,卻離法律的正義更近。

法制小故事5

父母從潮陽來廣州做生意後,阿龍就跟著奶奶一起生活,奶奶對這個孫子又百依百順。

20xx年,父母把14歲的兒子接到廣州來生活。由於長期缺少溝通,阿龍的父母和兒子已經沒什麼話可說,只要見兒子有做得不對的地方,夫妻倆就嚴厲斥責,早被奶奶寵慣了的阿龍哪裡受得了,沒幾天,和父母大吵一番後,阿龍離家出走了。

當年1月30日,阿龍在外面和同學的弟弟、10歲的小文一起玩時,發現身上的錢花得差不多了,阿龍想在小文身上打主意。阿龍把他帶到白雲區三元里附近的`草地上,勒死後把屍體扔到旁邊的沙井裡。

第二天上午,阿龍撥通了小文家裡的電話,要小文家長拿1000塊錢來贖人。最後壓低到600元,在約定地點一手交錢一手交人。小文家人隨即報警。

阿龍幾次變換交錢地點,最後約定小文的家人把600元現金放在廣州中醫葯大學附屬醫院門口左側垃圾桶里。當晚10時,阿龍取出垃圾桶裡面的錢,然後直奔麥當勞。飽餐一頓後,阿龍在麥當勞門口被警察抓住。阿龍幾次接受審訊都坦然承認是他乾的,為了說服警察相信他,阿龍帶著警察找到小文的屍體。

阿龍的行為犯了故意殺人罪,考慮到阿龍犯罪時沒有滿18周歲,廣州中院從輕判處阿龍15年有期徒刑。

故事四:

法制小故事6

中考前一天,五名社會青年沖進某校初三(3)班教室毆打初三學生林某,林某情急之中掏出隨身攜帶的水果刀威脅社會青年,其一名社會青年沖過去毆打林某時被劃傷,後經搶救無效死亡。公安機關以林某攜帶管制刀具,對其進行了拘留。其家長承擔也事賠償責任。

法制小故事7

1、鼠獄

張湯在西漢武帝時曾任廷尉、御史大夫,一生主持審判許多重大案件,用法嚴酷。他小時候即已顯露出作法官的潛質。一次他父親外出,他一人在家,老鼠將肉偷走。他父親回來,很生氣,動手打了他。張湯遂挖掘鼠洞,將老鼠捉拿歸案,老鼠偷的肉還沒有享用完,「鼠」贓俱獲。張湯按正式審判程序,審訊老鼠,記錄供詞,寫成文書,最後定罪判決,處老鼠以磔刑。其父回家看到他寫的供辭文書如同出自一個老練的獄吏之手,大為驚訝。以後遂讓張湯書寫判案文書。

2、三尺法

杜周是西漢時有名的酷吏,為人持重少言、內心陰刻。皆任廷尉、御史大夫。漢武帝對他頗為欣賞。什麼原因呢?一是因為他逐捕深治,二是他治獄,專以皇帝旨意為准。皇帝所討厭的人構訟,他就枉法而陷之:皇帝欲開釋的人,他就網開一面,找借口釋放。有人就此責問他:「君為天下決平,不循三尺法,專以人主意旨為獄,獄者固如是乎?」所謂三尺法指的是寫在三尺長竹筒上的法律條文。對這樣的責問,杜周一笑置之,振振有詞地說:「三尺法,安在哉?前主所是著為律,後主所是疏為令,當時為是,何古之法乎?」應該說,杜周道的是實情,說出了封建社會里十分普遍的執法心態和現象。杜周能坦率承認這一點,還有幾分可愛之處。

3、太守斷牛

於仲文曾任北周時安國太守。他任太守時,有任、杜兩家各失其牛。後來任家得到一頭牛,兩家都說是自己家的牛,各執一詞,州郡長期不能斷決。益州有一位官員說:於太守必有主意。於仲文接手此案後。說「此易解耳。」他令兩家各把自己的牛群驅至郡衙前,又令人把要認領的牛放出來,結果要認領的牛走入任家的牛群。於仲文先前又令屬吏悄悄微傷要認領的牛,藉此觀察兩家的反應,任家見到後心疼不已,而杜家則無所謂。於是於仲文便據此下判將牛斷給任家,杜氏服罪而去。

4、法當有常

狄仁傑是唐朝有名的大臣,仕宦歷經高宗、武後兩朝。他任大理丞時,一年之中斷滯獄一萬七千人,時稱平恕。有一次,武衛大將權善才誤砍昭陵柏樹,狄仁傑奏罪當免職。唐有宗勃然作色,下令立誅權善才。狄仁傑又奏權罪不當死,高宗說:「善才陷我不孝,必須殺掉他才解我心頭之恨。」左右的人聽到這里,都朝狄仁傑使眼色,叫他離開殿廷,狄仁傑卻不慌不忙地說:「臣聞逆龍鱗,忤人主,自古以為雄,臣遇以為不然。居桀、紂時則難,堯、舜時則易。臣今幸逢堯、舜,不懼比干之誅。陛下作法,懸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豈有犯非極刑,即令賜死?法既無常,則百姓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變法,請從今日為始」。一番說既婉轉得體,又顧全了高宗的面子,其態度才緩和下來,善才倖免一死。

5、智破殺人案

向敏中,宋初名臣。明辨有才略。他作太守的時候,有一個過往和尚夜裡向一個民家借宿,主人不同意,他只好睡在門外車廂里。半夜時分,有強盜到這戶人家行竊,把一個婦女連同財物一起偷了出來。和尚此時沒有睡著,看個清楚。他心想主人沒有讓自己留宿,現在主人丟了財物及婦人,天明以後肯定要拿灑家見官,到那個時候自己雖百口莫辯也,三十六計走為上計。想到這里急急似喪家之犬,忙忙似漏網之魚,離開倒霉的嫌疑之地。黑燈瞎火,深一腳、淺一腳走在荒草中,一個不慎掉人一口枯井。巧的是那個婦人已被強盜殺死,屍首也被扔在枯井中,和尚連聲叫苦。第二天,主人四處尋找,在井中發現了和尚和婦人屍首,不由分說,扭送見官。和尚被屈打成招:「與婦奸,誘與俱亡,恐為人所得,因殺之投井中,暮夜不覺失足,也墜井中,贓在井旁,亡失,不知何人所取。」和尚被問成死罪。一審結案後,送到二審,二審也看不出什麼破綻。惟獨向敏中始終以贓不獲為疑,再三訊問和尚,和尚萬念俱灰,只說一句:「小僧或恐前世欠這個婦人的,當以死相報。」最後被向敏中問急了,和尚才說實話。向敏中暗地裡讓僚屬四處查訪真凶。一天,一個僚屬到一個村頭小飯店吃飯,飯店老太太聽說他從府中來,問他說:「和尚那個案子怎麼樣了?」屬吏騙她說:「昨天已xx了。」老太太又說:「那如果抓到真凶怎麼辦呢?」屬吏說:「案子已結,只好將錯就錯,就是抓到真凶也不能再問了。」老太太說:「那我就可以說了,那個婦人實際上乃是此村少年某甲所殺。」屬吏說:「這個少年在什麼地方?」老太太指示其舍。屬吏約會同僚將少年抓獲歸案,一經審訊,少年全部承認,贓物也起到了。和尚之冤終於洗雪。向敏中辦案才能使一府驚服。

6、換舍止訟

張齊賢是宋初名臣,擅長決獄。真宗時,戚里有分財不均者,更相訴訟。又曾入宮自理真宗前,真宗躬聽獄訟,也不能決。張齊賢聽說後,說:「是非台府所能決,臣請治之。」張齊賢坐相府,召訟者問曰:「你非以彼分財多,你所分少乎?「皆曰:然。他即把他們的訴訟請求記下,命手下人將他們帶回家,兩家交換住處,財產不動,甲家住進乙舍,乙家住進甲舍,甲家的財產歸乙,乙家財產歸甲。兩家無詞,就此息訟。真宗大悅,說:「朕固知非君莫能定者。

7、額痕為斷

張泳,宋初名臣。一次,有個和尚行止不明,有犯罪嫌疑,被張泳下屬拘留。張泳看了這個和尚一會,說:「對他刑訊,他可能是個殺人犯。」經過審訊,這個人果然是個假和尚,負案在逃。他殺死一個僧人後,把他的東西據為己有,自己剃發為僧。僚屬問張泳何以知其有殺人嫌疑,張泳說:「我見其額上猶有系巾痕也。」

法制小故事8

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都能見到我們的交通法規。這些法規有人會「破壞」,例如我的爺爺和外公,他倆一遇到紅燈,就會先看看人行道上的紅燈,如果是綠燈,就提前走了,這樣多危險呀!但也有人很遵守交通法規,例如我的爸爸媽媽,他們遇到紅燈就會自覺停下來,等到了綠燈再過馬路。今天我要來說說爸爸的光榮之處:

記得上次,我、媽媽和爸爸開著汽車走親戚。當我們吃飯時,親戚對我爸爸說:「侯國良,我們難得見面,來,來一杯紅酒吧!」爸爸聽了,連忙用手直搖:「哎呀,我不會喝酒,而且還要開車呢,如果喝了酒會闖紅燈出事的!」親戚被爸爸所說的話感動了,很佩服:「你真重視法規呀!那咱們還是喝點橙汁吧!」爸爸也很感激:「謝謝啊!」我也從愁眉苦臉轉換成了開心笑臉。所以我爸爸在那天沒有喝酒。

啊,就這么一件事,也能體現出爸爸對交通法規很重視。在那一天,我聽到爸爸說的那番話,就決心自己以後也要像爸爸一樣重視交通法規。

同學們,請你們也跟你們的父母說一聲:「喝一口酒,就會了事故;喝一瓶灑,會讓你的家人痛哭一夜,因為不能『醉酒駕車』。」

法制小故事9

「我們村的馬主任判處有期徒刑2年,太冤枉啦!」村民都這樣說。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在20xx年的春天,安徽山區某村的小學校年久失修,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由於當地村小太多,鄉人民政府也沒錢支助,所以修學校的錢只能由本村解決,但村裡沒有那麼多錢,怎麼辦呢?最後該村的村民委員會主任馬某決定向縣林業局爭取了砍伐40個立方米木材的指標,用它作為修建的材料和經費,結果由於成本大大提高,馬某擅自帶領村民們多砍了200個立方米。當一座漂亮的學校將要竣工的時候,公安人員帶走了馬某。由於他的行為觸犯了《森林法》和《刑法》,被判處了有期徒刑2年。為什麼馬主任做好事卻被判刑呢?原來我國刑法第三百四十五有這樣的規定:「違反森林法的規定,濫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數量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量巨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看來我們做好事也得遵守法律呀效死亡。公安機關以林某攜帶管制刀具,對其進行了拘留。其家長承擔也事賠償責任。

法制小故事10

麗麗的父母都是做小生意的,家境貧困,父母平時忙著掙錢養家,根本沒空管教女兒。在家裡被忽視,麗麗就到外面尋找補償,16歲的阿祥成了麗麗尋找溫暖的港灣。阿祥的家境和麗麗差不多,他因為成績不好輟學後就在學校周邊糾集了一幫小青年,成立了一個「龍騰幫」,阿祥自封「老大」,「龍騰幫」的經費來源主要靠搶在校學生的錢。

威風八面的阿祥贏得了麗麗的好感,正在讀初二的麗麗很快就成了阿祥的女朋友。他們仿照電影里的情節,稱麗麗為「壓寨夫人」。

麗麗這個「壓寨夫人」並非浪得虛名,她心甘情願地幫阿祥經營起了「龍騰幫」。為了擴大勢力,還在學校讀書的麗麗經常游說同學加入「龍騰幫」。一般的學生都不願意交這筆保護費。見軟的不行,麗麗就夥同阿祥等人來硬的——他們在學校外面堵著,對不交保護費的同學拳腳相加,直到他們乖乖交上保護費。

和阿祥交往的日子,麗麗經常很晚才回家,有時甚至夜不歸宿,可是她的父母卻置若罔聞。直到阿祥因為夥同他人犯搶劫罪被越秀區法院判了6年徒刑,法官找麗麗的父母做思想工作時,麗麗的父母才如夢初醒。

因為麗麗事發時還不到受刑事處分的年齡,而且犯罪情節顯著輕微,法院沒有追究麗麗的刑事責任,經過批評教育後,麗麗重新回學校讀書。

法制小故事11

優等生入戶搶劫身患殘疾的母親病重在床,父親是普通工人,年僅15歲的兒子小剛品學兼優,還是班幹部。家裡的困難小剛都看在眼裡,他非常清楚錢對於母親及整個家庭的重要。暑假期間,街坊一在工讀學校就讀的孩子找到小剛,對他說有辦法能弄到錢,並向小剛保證,只要跟他一起混,一定可以發財。孝順的小剛動搖了,憧憬著「要是能弄到好多錢,就可以給我媽媽動手術了」。兩人一合計,目標鎖定在了小剛一個家裡很有錢的小學同學明明身上。於是兩人借口找明明玩,由小剛敲開了明明的家門。兩個半大孩子進去後,在明明父母在場的情況下,鄰家孩子掏出事先准備好的菜刀,大聲宣布:「搶劫,把錢拿出來!」明明的父親將其制服,傻在當場的小剛也被送進了派出所。

【反思】:法律因為它的特殊性,因為他對所有合法公民的保護性,所以不論我們的出發點是否正確,只要在過程中觸犯了它,那就要受到他的制裁。案例中的小剛等人,就是因為存在傷害他人身體的危險並且威脅到了明明一家的人身財產安全,因此觸犯了法律,被送到了派出所。

法制小故事12

法制如同溫暖的陽光,如同潤物的春雨,如同炎夏的清風,有它才得以讓我們的社會和諧穩定,我們的生活井然有序,百姓安居樂業,幸福安康。

比如最普通的交通法規就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時時刻刻關系著我們的生命安全,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問題。因此社會對交通安全方面嚴格要求,不容許發生任何意外事故。

記得有一次,我和媽媽騎著自行車去離家不遠處的超市,到了十字路口要過人行橫道,一貫守法的媽媽下了車,並喊我也下車,一起推車前進。我還以為是媽媽擔心我車技不穩,大聲對媽媽說:「沒關系的,我可以騎過去。」沒想到她嚴肅的沖我喊道:「你有點交通法規小常識好不好。」我感到莫名其妙,不就是過馬路嘛,「紅燈停,綠燈行」,幼兒園時就知道了,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這時,來了一位老爺爺,他也騎著一輛單車,輕快地踏著腳登,嘴裡還橫著越劇小調兒,在綠燈的指揮下緩緩而行,一副沒心沒肺的樣子。可他沒有想到「災禍」從天而降。他絲毫沒有察覺站在馬路中央的交警鷹一樣的眼睛已經死死地盯住了他。交警叔叔叫住了老爺爺,禮貌性地敬禮後也開出了一張二十元的罰單。老爺爺極力申辯,臉孔漲的通紅,但是法規就是法規,豈是兒戲。交警叔叔為了交通的安全,秩序的井然,鐵面無私,執法如山。而此時的我覺得臉上火辣辣的。幸虧媽媽提醒了我。

回到家裡,心裡還有點不服氣的我特意上網查了電腦,原來「非機動車通過人行橫道必須下車推行」。交通小法規真是無處不在呀,我暗暗提醒自己以後一定要多看些有關法製法規方面的書。心裡也更加敬佩那些執法部門的叔叔。有了他們,我們的生活才會如此美好!

法制小故事13

自從小冀考上機車駕照後,就變成了一個以車代步的人,平時出門,無論是五分鍾的路或是五十分鍾的距離,只要沒下雨,他都習慣以車代步。這天天空下著大雨,小冀心想今天不能汽車去上學了,只好認命地拿著雨傘,搭車上學去。到了中午休息時間,小冀突然發現下午要交的報告竟然放在家裡忘記帶了!於是他決定回家一趟。

小冀習慣地走到自己常停車的地方,找了半天才記起今天並沒有騎車來學校。這時小冀發現有一台機車的鑰匙還插在車上,沒有被拔下來。小冀好心地把鑰匙拔下來,本想把鑰匙交給學校的警衛室,但他想起自己要回家一趟,今天剛好又沒有騎車,不如就借用一下吧!他估計了一下往返的時間,大概半小時內就可以回到學校了,到時再替車子的主人將鑰匙交到警衛室,說不定車子的主人還不知道自己的車子曾被人借騎過呢!在騎車回家的路上,剛好碰上警察巡檢,警察先生要求小冀拿出駕照來讓他檢查,沒有駕照的小冀,向警察先生解釋,他只是借用一下這部機車而已,並沒有要偷竊的意思。

如果小冀能向承辦的法官證明他並沒有不法的意圖,而且法官相信他的說詞,那麼他的行為就不會處犯刑法上的普通盜竊罪。但因為有無不法的意圖是屬於個人的主觀意識,要舉證說明自己沒有不法的意圖是很困難的。

所以,只要不是自己的東西,最好都不要借用或替人看護,以免惹禍上身卻不自知

故事三:

法制小故事14

法制是法律和制度的總稱,法制有三個方面的含義:一是法律和制度;二是態意義上的法制,即是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和對法律實施的監督,也包括法律宣傳教育在內;三是「依法辦事」的原則,鄧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唉,但最近新聞播出犯罪的人越來越多,自己還是小心為妙的好……

一天的早上,我去小學,在上學路上必須過一條馬路,我經常看見有人闖紅燈,今天也不例外。我旁邊有個臉孔白凈的小女孩,另外一邊是位容光煥發的家長牽著一個小孩。家長很焦急,她看了看紅燈,然後再看了看馬路,見沒車就牽著小孩沖紅燈,小孩卻說:「媽媽,老師說過要『紅燈停。綠燈行』的,我們不可以違反交通規則!」我還以為家長會聽勸,不料……「你怕什麼?我們再不過馬路車就要開過來了!」這位本來容光煥發的女士在說話的時候把眉頭鎖得緊緊的,像個老女巫,跟剛才根本就是判若兩人。「況且你都快遲到了!」小孩的臉已經紅得開始有些發紫了,說:「還是遵守交通規劃的好……」,最後,小孩子還是被家長帶著闖紅燈了……然後,就有車輛沖了過來!嗞——車主幸好踩了剎車控制,還差一點就撞上了,「你們在干什麼,現在是紅燈你們也敢闖!不想活了!」只見車主怒氣沖沖地罵了一句就走了。而旁邊的小女孩安分地等綠燈。

經過那天的事,我終於決定了,以後發誓再也不闖紅燈啦……想著想著,就在床上睡著了……

法制小故事15

交通法規與我們的日常活動息息相關,也時刻關繫到我們的生命安全。有一天,爸爸帶我出去玩,快到一個十字路口時,只見那裡圍了許多人,旁邊停著好多輛電動車,原來是在查非機動車違章。

我們的車剛到十字路口,就被一位志願者攔住了,爸爸驚奇地問:「怎麼了?」那名志願者指了指我說:「電動車不許帶人。」爸爸感到莫名其妙,說道:「你是不是搞錯了,非機動車可以帶一名12周歲以下的小孩,你不知道嗎?」志願者一愣,這時交警過來了,交警對志願者說:「12周歲以下的小孩是可以帶的。」志願者一臉的不好意思連著說:「對不起對不起。

」爸爸笑著說:「沒事,都怪現在的小孩長得又高又大,你們也是為我們好。」我這才知道原來非機動車只可以帶一名12周歲以下的小孩,等我滿了12歲就只能坐公交車了。後來上網一查,才知道騎車帶人的危險,應為自行車的載重量有限,制動性能差,帶人後方向不易掌握,在遇到緊急情況容易發生危險。我還知道了12歲以上就允許自己騎車了,看來我要提前學騎車了。

❹ 「杜陵」一詞出自什麼典故

1、「杜陵」典故:
史籍中明確標明籍貫在杜陵的名家,最早者當數秦代的程邈。程邈字元岑,下杜即今少陵原畔杜曲人。他原為杜縣抄寫文書的隸人(胥吏),受職業影響,喜愛研究文字,後因觸犯律令,被捕入獄。秦代統一文字,通用小篆,書寫麻煩,難於速成。程邈在獄中「覃思十年,損益小篆」(《法書要錄·書斷》),潛心整理出比小篆簡便易書的文字3000多個,上奏朝廷。秦始皇看到後非常高興,命令頒布施行。這些文字出自隸人之手,故稱「秦隸」。西漢時,秦隸經過發展,改象形為筆畫,改圓轉筆畫為方折,成為一種全新的書體,就是「漢隸」。從小篆到秦隸、漢隸,是中國文字演進史上一次最重大最深刻的變革,史稱「隸變」。程邈作為一位文字學家,在這次變革中處於前驅地位,功不可沒。
西漢建都長安,特別是杜陵縣設置以後,杜陵原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優勢立刻顯現出來。當地杜氏家庭,乃西周杜伯國的後裔,涌現出了御史大夫杜延年、議郎杜欽等名臣。韋氏從東方鄒地(今山東鄒縣)徙至杜陵,逐漸繁衍成為名門望族,韋賢和韋玄成父子均官至丞相。杜陵的張氏、蘇氏家族也很有名。張氏家族出了法學家張湯、軍事家張安世;蘇氏家族出了軍事家蘇建、愛國志士蘇武。蘇武字子卿,漢武帝時以中郎將身份,率領使團出使匈奴。匈奴單於為達到政治目的,將他扣押並誘逼其投降。蘇武熱愛祖國,寧死不屈,表現出了崇高的民族氣節。匈奴單於惱羞成怒,把他放逐北海(今俄羅斯貝加爾湖)牧羊,整整十九年,過著非人的生活,直到漢昭帝時方回到長安。唐代詩人陳羽有詩稱頌蘇武的品格:「天山西北居延海,沙塞重重不見春。腸斷帝鄉遙望日,節旄零落漢家臣。」(《讀蘇屬國傳》)此外,名儒蕭望之、名將馮奉世、學者田何、外戚大臣王商和史高等,也是杜陵人。
從王莽新朝到北朝,杜陵縣曾改名饒安縣、杜縣、杜城縣。北周建德二年(公元573年),並入長安縣和萬年縣。東漢時,杜陵出了位書法家杜操,善用草書上奏章,世稱「章草」。西晉時,杜陵出了位傑出的軍事家和史學家杜預。杜預字元凱,博學多謀,率兵參加伐吳戰爭,屢戰屢勝,因此獲得「杜武庫」的美名。他喜愛和研究《左傳》成癖,自號「《左傳》癖」,所撰《春秋左氏經傳集解》一書,是流傳後世的最早《左傳》注本。
唐代建都長安,杜陵更是名家輩出。杜氏家族共出了十位宰相,其中最著名者是杜如晦和杜佑。杜如晦字克明,他與房玄齡共掌朝政,忠心輔佐唐太宗,為創建「貞觀之治」的政治局面立下了汗馬功勞。杜佑字君卿,長期主持財政事項,卓有建樹。而且用30年時間,著成《通典》200卷,為中國第一部記述歷代典章制度的通史巨著。詩聖杜甫的祖籍在杜陵。詩人杜牧和杜光庭,則是地道的杜陵人。杜牧字牧之,號樊川,詩、賦、文俱佳,作品《過華清宮絕句》《江南春》《泊秦淮》《清明》《山行》《阿房宮賦》等,膾炙人口,世代流傳。韋氏家族也很顯赫,韋巨源、韋安石、韋處厚等均任宰相,韋述為史學家,韋元添和韋偃為著名畫家,韋應物和韋庄為著名詩人。當時,杜氏、韋氏家族分居樊川的杜曲、韋曲一帶,對於李唐王朝的政壇,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故有「城南韋杜,去天尺五」之說。唐代「京兆長安」、「京兆萬年」,實際上是包含了原先的杜陵縣的。
杜陵產生過眾多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含詩人)、藝術家、史學家、文字學家等,堪稱名家的搖籃。它為光輝燦爛的漢唐文化作出了不朽的貢獻,並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

2、詞語拼音:
[ dù líng ]
3、詞語解釋:
(1)地名。 在今 陝西省 西安市 東南。古為 杜伯國 。 秦 置 杜縣 , 漢宣帝 築陵於東原上,因名 杜陵 。並改 杜縣 為 杜陵縣 。 晉 曰 杜城縣 , 北魏 曰 杜縣 , 北周 廢。 唐 盧照鄰 《長安古意》詩:「挾彈飛鷹 杜陵 北,探丸借客 渭橋 西。」 唐 白居易 《新樂府·杜陵叟》:「 杜陵 叟, 杜陵 居,歲種薄田一頃餘。」 宋 張先 《更漏子》詞:「 杜陵 春, 秦 樹晚,傷別更堪臨遠。」
(2) 漢 宣帝 陵墓。《漢書·元帝紀》:「 初元 元年春正月辛丑, 孝宣皇帝 葬 杜陵 。」《三輔黃圖·陵墓》:「 宣帝 杜陵 ,在 長安 城南五十里。帝在民間時,好游 鄠 杜 間,故葬此。」
(3)指 唐 杜甫 。 宋 戴復古 《答杜子野主簿》詩:「 杜陵 之後有孫子,自守詩家法度嚴。」 明 鄭昂 《感懷》詩:「 王粲 凄涼仍去國, 杜陵 老大竟飄蓬。」 清 孫枝蔚 《同程穆倩訪周元亮司農》詩:「 杜陵 仍作客, 曹霸 可無詩。」參見「 杜陵野老 」。

❺ 古墓派學子是什麼意思 古墓派學子是什麼梗

1、古墓派學子,是在西安上學的學生對自己的戲稱,也有一種自豪的意思。

2、自古以來西安就是文化之都,有很多的古墓,有一所學校曾經挖出600多座墓葬。

3、西北政法大學的法學院還挖出過法學家張湯的墓葬,因此在西安上學的學生稱自己為古墓派學子。

❻ 吹簫引鳳上秦台、握管描蛾傳漢殿

講的是下面的故事 握管描蛾就是描眉應該

張敞畫眉

拼音:zhāng chǎng huà méi

解釋:張敞:漢時平陽人,宣帝時為京兆尹。張敞替妻子畫眉毛。舊時比喻夫妻感情好。

出處:《漢書·張敞傳》:「然敞無威儀,時罷朝會,過走馬章台街,使御史驅,自以便面拊馬。又為婦畫眉,長安中傳張京兆眉撫。」

例句:假如~,相如病渴,雖為儒者所譏,然夫婦之情,人倫之本,此謂之正色。(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十五)

用法: 作賓語、定語;指夫妻恩愛

附:
漢武帝也是了不起的皇帝,張敞是當時的才子,後來成了名臣。他和他的太太感情很好,因為他的太太幼時受傷,眉角有了缺點,所以他每天要替他的太太畫眉後,才去上班,於是有人把這事告訴漢武帝。一次,漢武帝在朝廷中當著很多大臣對張敞問起這件事。張敞就說「閨房之樂,有甚於畫眉者。」意思是夫婦之間,在閨房之中,還有比畫眉更過頭的玩樂事情,你只要問我國家大事做好沒有,我替太太畫不畫眉,你管它干什麼?

❼ 西安有哪些著名人物

古代政治家周公、呂尚、商鞅、呂不韋、晁錯、蕭何、張良、張敞;思想家董仲舒;歷史學家司馬遷、班固、杜佑、劉知幾;發明家馬鈞;建築學家宇文愷;醫學家孫思邈;天文學家落下閎、李淳風、僧一行;軍事家周亞夫、霍去病、衛青;法學家張釋之、張湯;農學家趙過、汜勝之;畫家、書法家吳道子、閻立本、薜稷、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文學家、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韓愈、柳宗元、司馬相如、杜牧;翻譯家、旅行家玄奘;外交家張騫;地理學家賈耽、李吉甫;數學家王孝通;目錄學家劉向、劉歆;關學家張載、王九思、馮從吾。在近現代,又有辛亥革命人張鳳(歲羽)、井勿慕、於佑任;早期共產黨人史可軒、魏野疇、雷晉笙;水利專家李儀祉;著名記者張季鸞;現代詩人王獨清;書畫家閻甘園、趙望雲、石魯;著名作家柳青、路遙、賈平凹以及戲曲家孫仁玉、范紫東、馬建翎、封至模等。

❽ 中國的著名法學家有誰呢 舉幾個具有代表性的

李悝:《法經》魏國李悝變法
商鞅:秦國商鞅變法
李斯:秦宰相,害死秦二世
韓非子:李斯師兄,口吃,但才華橫溢,李斯妒忌,把他害死了。
張湯:漢酷吏。

❾ 張湯為什麼是祖師爺

張湯是漢武帝時期西漢王朝的重要司法大臣。而在西北政法大學建校區時挖出了張湯的墓,被戲稱挖出了「祖師爺」,張湯也因此被冠以「中國政法第一人」。

對於漢武帝不滿而意圖加罪或致死之人,張湯便會在審理的過程中不擇手段羅織罪名;對於漢武帝有意減輕或是免罪的親近之人,張湯便會讓人減輕其罪狀以滿足漢武帝的要求。從張湯的斷案方法和行政方式上可以看出,法律的定義完全以君王的自我認知為基礎,罪名的有無則建立在君王個人的喜怒哀樂之上。


身為廷尉的張湯把自身所負責的審理斷案的職責捆綁在漢武帝個人的權威意志之下,以此來達到取悅漢武帝的目的。這種行為並不意味著張湯不懂得作為一名國家司法人員應盡的職責以及自身工作能力的缺失。相反,正是因為張湯對於自身職責、工作能力以及自身行政地位的清晰認知,使得張湯能夠在與漢武帝的特殊政治行政體系中處理的得心應手。



❿ 法制小故事

法制小故事(15篇)

法制小故事1

優等生入戶搶劫身患殘疾的母親病重在床,父親是普通工人,年僅15歲的兒子小剛品學兼優,還是班幹部。家裡的困難小剛都看在眼裡,他非常清楚錢對於母親及整個家庭的重要。暑假期間,街坊一在工讀學校就讀的孩子找到小剛,對他說有辦法能弄到錢,並向小剛保證,只要跟他一起混,一定可以發財。孝順的小剛動搖了,憧憬著「要是能弄到好多錢,就可以給我媽媽動手術了」。兩人一合計,目標鎖定在了小剛一個家裡很有錢的小學同學明明身上。於是兩人借口找明明玩,由小剛敲開了明明的家門。兩個半大孩子進去後,在明明父母在場的情況下,鄰家孩子掏出事先准備好的菜刀,大聲宣布:「搶劫,把錢拿出來!」明明的父親將其制服,傻在當場的小剛也被送進了派出所。

【反思】:法律因為它的特殊性,因為他對所有合法公民的保護性,所以不論我們的出發點是否正確,只要在過程中觸犯了它,那就要受到他的制裁。案例中的小剛等人,就是因為存在傷害他人身體的危險並且威脅到了明明一家的人身財產安全,因此觸犯了法律,被送到了派出所。

法制小故事2

「我們村的馬主任判處有期徒刑2年,太冤枉啦!」村民都這樣說。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在20xx年的春天,安徽山區某村的小學校年久失修,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由於當地村小太多,鄉人民政府也沒錢支助,所以修學校的錢只能由本村解決,但村裡沒有那麼多錢,怎麼辦呢?最後該村的村民委員會主任馬某決定向縣林業局爭取了砍伐40個立方米木材的指標,用它作為修建的材料和經費,結果由於成本大大提高,馬某擅自帶領村民們多砍了200個立方米。當一座漂亮的學校將要竣工的時候,公安人員帶走了馬某。由於他的行為觸犯了《森林法》和《刑法》,被判處了有期徒刑2年。為什麼馬主任做好事卻被判刑呢?原來我國刑法第三百四十五有這樣的規定:「違反森林法的規定,濫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數量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量巨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看來我們做好事也得遵守法律呀效死亡。公安機關以林某攜帶管制刀具,對其進行了拘留。其家長承擔也事賠償責任。

法制小故事3

自從小冀考上機車駕照後,就變成了一個以車代步的人,平時出門,無論是五分鍾的路或是五十分鍾的距離,只要沒下雨,他都習慣以車代步。這天天空下著大雨,小冀心想今天不能汽車去上學了,只好認命地拿著雨傘,搭車上學去。到了中午休息時間,小冀突然發現下午要交的報告竟然放在家裡忘記帶了!於是他決定回家一趟。

小冀習慣地走到自己常停車的地方,找了半天才記起今天並沒有騎車來學校。這時小冀發現有一台機車的鑰匙還插在車上,沒有被拔下來。小冀好心地把鑰匙拔下來,本想把鑰匙交給學校的警衛室,但他想起自己要回家一趟,今天剛好又沒有騎車,不如就借用一下吧!他估計了一下往返的時間,大概半小時內就可以回到學校了,到時再替車子的主人將鑰匙交到警衛室,說不定車子的主人還不知道自己的車子曾被人借騎過呢!在騎車回家的路上,剛好碰上警察巡檢,警察先生要求小冀拿出駕照來讓他檢查,沒有駕照的小冀,向警察先生解釋,他只是借用一下這部機車而已,並沒有要偷竊的意思。

如果小冀能向承辦的法官證明他並沒有不法的意圖,而且法官相信他的說詞,那麼他的行為就不會處犯刑法上的普通盜竊罪。但因為有無不法的意圖是屬於個人的主觀意識,要舉證說明自己沒有不法的意圖是很困難的。

所以,只要不是自己的東西,最好都不要借用或替人看護,以免惹禍上身卻不自知

故事三:

法制小故事4

某中學生林某因與同年級同學鍾某發生矛盾後斗毆,當晚8時許鍾某糾集同學挾持林某到校外一小巷內,將林某打倒在地。後來林某起身掏出水果刀,對其中的王某等人亂刺後逃離現場,王某被刺後經送醫院搶救無效死亡。11月17日,法院以林某犯故意傷害罪,判處林某有期徒刑三年,緩刑四年。

法制小故事5

法學家邊沁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兩人分一塊餅。只能用刀來切,沒有任何的尺子、天平什麼的測量工具來保證一刀下去,餅能公平得被分成平等的兩份。也就是說,兩人都有可能在這次利益的分配中吃虧或者佔到便宜,這次分割,將註定是難以達到實質公平的。那麼,怎樣做才能讓兩人心服口服呢?

邊沁給了一個答案:一人切,另一人先拿。

幾年前震驚全美的辛普森殺妻案就是這么審結的。日裔法官在「全美國都知道辛普森就是殺人犯」的.情況下宣布湯普森無罪,並當庭釋放。這位法官在宣判完以後自己一個人躲在辦公室里哭了起來——他也知道辛普森就是殺人犯,連辛普森自己都曾供認不諱的啊!但是,他——和那些自始至終都呼籲法院判處辛普森死刑的人,都接受了這個結果。那是一種真正的接受,懷著對法律的虔誠和尊敬的接受——因為這個判決是一個法律程序的結果。

法理曰:法的正義包含實體正義和程序正義。但兩者不能兼顧的時候,我們要如何作出取捨?康德曾就此有過精彩的闡述,他說:「一次不準確的判決污染的只是水流,而一次不公正的判決污染的卻是水源。」實體正義和程序正義,無論那一個,都不比另外一個距離真正的正義更近。但是,程序正義,卻離法律的正義更近。

法制小故事6

各位尊敬的評委老師:

您好!

首先感謝老師的信任和支持,給了我這次演講的機會。我演講的主題是《莫讓生命的花朵過早凋零》。我先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

小王與小朱是同校同學,小王讀初三,小朱讀初一。一天,二人發生口角,小王順手打了小朱一下,不當一回事就揚長而去。不想小朱人小氣盛,當晚就約了幾個小哥們找到小王家,要給小王一點顏色看看,由於小王家沒人,就在外面砸門吵鬧了一陣後離開。第二天,小王知道後,連續三次找小魏幫助,小魏自認為是小兄弟的頭,欺侮小兄弟就是給他小魏難看,所以一口答應,當即叫了一個朋友,准備了一把長砍刀,到校門口等候,當小朱放學剛走出校門,小魏上去對准小朱就是一刀。小朱經搶救雖脫離危險,但顱骨骨折,構成九級傷殘。小魏家境貧困,母親體弱,小魏犯罪後其母舉債請律師,到處奔走,勞累、憂郁成疾,在小魏判刑後一病不起,撒手人寰,其父說:「這不爭氣的兒子一刀下去,活活砍去了他母親的命,弄得我家破人亡」。小王是獨生子,家庭不僅要承擔請律師、經濟賠償等難以承受的負擔,而且案發前正值小王初中畢業面臨中考,在他進監獄的時候,職高的錄取通知書也寄到了家中,他的犯罪斷送了自己的學業、前途,也毀掉了家庭的幸福。小朱也是獨生子,受害致殘,今後一輩子怎麼辦,父母整日以淚洗臉。小魏的一刀不止毀了小朱一人,而是一刀毀了三個家庭,讓三朵本該絢麗綻放的花朵過早凋零。

法制小故事7

法制是法律和制度的總稱,法制有三個方面的含義:一是法律和制度;二是態意義上的法制,即是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和對法律實施的監督,也包括法律宣傳教育在內;三是「依法辦事」的原則,鄧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唉,但最近新聞播出犯罪的人越來越多,自己還是小心為妙的好……

一天的早上,我去小學,在上學路上必須過一條馬路,我經常看見有人闖紅燈,今天也不例外。我旁邊有個臉孔白凈的小女孩,另外一邊是位容光煥發的家長牽著一個小孩。家長很焦急,她看了看紅燈,然後再看了看馬路,見沒車就牽著小孩沖紅燈,小孩卻說:「媽媽,老師說過要『紅燈停。綠燈行』的,我們不可以違反交通規則!」我還以為家長會聽勸,不料……「你怕什麼?我們再不過馬路車就要開過來了!」這位本來容光煥發的女士在說話的時候把眉頭鎖得緊緊的,像個老女巫,跟剛才根本就是判若兩人。「況且你都快遲到了!」小孩的臉已經紅得開始有些發紫了,說:「還是遵守交通規劃的好……」,最後,小孩子還是被家長帶著闖紅燈了……然後,就有車輛沖了過來!嗞——車主幸好踩了剎車控制,還差一點就撞上了,「你們在干什麼,現在是紅燈你們也敢闖!不想活了!」只見車主怒氣沖沖地罵了一句就走了。而旁邊的小女孩安分地等綠燈。

經過那天的事,我終於決定了,以後發誓再也不闖紅燈啦……想著想著,就在床上睡著了……

法制小故事8

某市農村中學初二男生張某生性好動,十分喜歡上體育課,但學校每年的學生體檢都查出他有先天性心臟病,多次勸家長對起進行治療,並決定免其上體育課。他家長都在省外辦廠,而且見其身體很正常,學校老師和校長多次打電話要求家長配合,均不予理睬。還說出了事我們自己負責,還要求學校讓張某上體育課。學校為慎重起見,上體育課時讓他在教室內休息,並要求其在室內文明休息,經過了解其能在教室里正常休息。

一天,班級里其他同學在室外上體育課,教室里只剩下張某,張某覺得無聊,在教室做跳躍伸手拍日光燈,結果燈管被拍碎,碎片打在他頭上,既造成外傷,又引發心臟病,幸虧老師及時發現,將其送入縣人民醫院急救,終於脫險,花去了人民幣12000元。不久家長來學校論理索賠,說學校如果讓其上體育課就不會發生此事。

那麼學校的做法對嗎?應該是對的,因為學校是根據《學校衛生工作條例》第十四條的規定「學校應當建立學生健康管理制度。根據條件定期對學生進行體格檢查,建立學生體質健康卡片,納入學生檔案。學校對體格檢查中發現學生有器質性疾病的,應當配合學生家長做好轉診治療。學校對殘疾、體弱學生,應當加強醫學照顧和心理衛生工作。」所以後來家長不再提出索賠要求了。

法制小故事9

法制是法律和制度的總稱,法制有三個方面的含義:一是法律和制度;二是態意義上的法制,即是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和對法律實施的監督,也包括法律宣傳教育在內;三是「依法辦事」的原則,鄧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唉,但最近新聞播出犯罪的人越來越多,自己還是小心為妙的好。

一天的早上,我去小學,在上學路上必須過一條馬路,我經常看見有人闖紅燈,今天也不例外。我旁邊有個臉孔白凈的小女孩,另外一邊是位容光煥發的家長牽著一個小孩。家長很焦急,她看了看紅燈,然後再看了看馬路,見沒車就牽著小孩沖紅燈,小孩卻說:「媽媽,老師說過要『紅燈停。綠燈行』的,我們不可以違反交通規則!」

我還以為家長會聽勸,不料。「你怕什麼?我們再不過馬路車就要開過來了!」這位本來容光煥發的女士在說話的時候把眉頭鎖得緊緊的,像個老女巫,跟剛才根本就是判若兩人。「況且你都快遲到了!」小孩的臉已經紅得開始有些發紫了,說:「還是遵守交通規劃的好。」

最後,小孩子還是被家長帶著闖紅燈了。然後,就有車輛沖了過來!嗞——車主幸好踩了剎車控制,還差一點就撞上了,「你們在干什麼,現在是紅燈你們也敢闖!不想活了!」只見車主怒氣沖沖地罵了一句就走了。而旁邊的小女孩安分地等綠燈。

經過那天的事,我終於決定了,以後發誓再也不闖紅燈啦。想著想著,就在床上睡著了。

法制小故事10

中考前一天,五名社會青年沖進某校初三(3)班教室毆打初三學生林某,林某情急之中掏出隨身攜帶的水果刀威脅社會青年,其一名社會青年沖過去毆打林某時被劃傷,後經搶救無效死亡。公安機關以林某攜帶管制刀具,對其進行了拘留。其家長承擔也事賠償責任。

法制小故事11

自從小冀考上機車駕照後,就變成了一個以車代步的人,平時出門,無論是五分鍾的路或是五十分鍾的距離,只要沒下雨,他都習慣以車代步。這天天空下著大雨,小冀心想今天不能汽車去上學了,只好認命地拿著雨傘,搭車上學去.到了中午休息時間,小冀突然發現下午要交的報告竟然放在家裡忘記帶了!於是他決定回家一趟.

小冀習慣地走到自己常停車的地方,找了半天才記起今天並沒有騎車來學校.這時小冀發現有一台機車的鑰匙還插在車上,沒有被拔下來。小冀好心地把鑰匙拔下來,本想把鑰匙交給學校的警衛室,但他想起自己要回家一趟,今天剛好又沒有騎車,不如就借用一下吧!他估計了一下往返的時間,大概半小時內就可以回到學校了,到時再替車子的主人將鑰匙交到警衛室,說不定車子的主人還不知道自己的車子曾被人借騎過呢!在騎車回家的路上,剛好碰上警察巡檢,警察先生要求小冀拿出駕照來讓他檢查,沒有駕照的小冀,向警察先生解釋,他只是借用一下這部機車而已,並沒有要偷竊的意思。

如果小冀能向承辦的法官證明他並沒有不法的意圖,而且法官相信他的說詞,那麼他的行為就不會處犯刑法上的普通盜竊罪。但因為有無不法的意圖是屬於個人的主觀意識,要舉證說明自己沒有不法的意圖是很困難的。

所以,只要不是自己的東西,最好都不要借用或替人看護,以免惹禍上身卻不自知

法制小故事12

交通法規與我們的日常活動息息相關,也時刻關繫到我們的生命安全。有一天,爸爸帶我出去玩,快到一個十字路口時,只見那裡圍了許多人,旁邊停著好多輛電動車,原來是在查非機動車違章。

我們的車剛到十字路口,就被一位志願者攔住了,爸爸驚奇地問:「怎麼了?」那名志願者指了指我說:「電動車不許帶人。」爸爸感到莫名其妙,說道:「你是不是搞錯了,非機動車可以帶一名12周歲以下的小孩,你不知道嗎?」志願者一愣,這時交警過來了,交警對志願者說:「12周歲以下的小孩是可以帶的。」志願者一臉的不好意思連著說:「對不起對不起。

」爸爸笑著說:「沒事,都怪現在的小孩長得又高又大,你們也是為我們好。」我這才知道原來非機動車只可以帶一名12周歲以下的小孩,等我滿了12歲就只能坐公交車了。後來上網一查,才知道騎車帶人的危險,應為自行車的載重量有限,制動性能差,帶人後方向不易掌握,在遇到緊急情況容易發生危險。我還知道了12歲以上就允許自己騎車了,看來我要提前學騎車了。

法制小故事13

父母從潮陽來廣州做生意後,阿龍就跟著奶奶一起生活,奶奶對這個孫子又百依百順。

20xx年,父母把14歲的兒子接到廣州來生活。由於長期缺少溝通,阿龍的父母和兒子已經沒什麼話可說,只要見兒子有做得不對的地方,夫妻倆就嚴厲斥責,早被奶奶寵慣了的阿龍哪裡受得了,沒幾天,和父母大吵一番後,阿龍離家出走了。

當年1月30日,阿龍在外面和同學的弟弟、10歲的小文一起玩時,發現身上的錢花得差不多了,阿龍想在小文身上打主意。阿龍把他帶到白雲區三元里附近的草地上,勒死後把屍體扔到旁邊的沙井裡。

第二天上午,阿龍撥通了小文家裡的電話,要小文家長拿1000塊錢來贖人。最後壓低到600元,在約定地點一手交錢一手交人。小文家人隨即報警。

阿龍幾次變換交錢地點,最後約定小文的家人把600元現金放在廣州中醫葯大學附屬醫院門口左側垃圾桶里。當晚10時,阿龍取出垃圾桶裡面的錢,然後直奔麥當勞。飽餐一頓後,阿龍在麥當勞門口被警察抓住。阿龍幾次接受審訊都坦然承認是他乾的,為了說服警察相信他,阿龍帶著警察找到小文的屍體。

阿龍的行為犯了故意殺人罪,考慮到阿龍犯罪時沒有滿18周歲,廣州中院從輕判處阿龍15年有期徒刑。

故事四:

法制小故事14

法制如同溫暖的陽光,如同潤物的春雨,如同炎夏的清風,有它才得以讓我們的社會和諧穩定,我們的生活井然有序,百姓安居樂業,幸福安康。

比如最普通的交通法規就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時時刻刻關系著我們的生命安全,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問題。因此社會對交通安全方面嚴格要求,不容許發生任何意外事故。

記得有一次,我和媽媽騎著自行車去離家不遠處的超市,到了十字路口要過人行橫道,一貫守法的媽媽下了車,並喊我也下車,一起推車前進。我還以為是媽媽擔心我車技不穩,大聲對媽媽說:「沒關系的,我可以騎過去。」沒想到她嚴肅的沖我喊道:「你有點交通法規小常識好不好。」我感到莫名其妙,不就是過馬路嘛,「紅燈停,綠燈行」,幼兒園時就知道了,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這時,來了一位老爺爺,他也騎著一輛單車,輕快地踏著腳登,嘴裡還橫著越劇小調兒,在綠燈的指揮下緩緩而行,一副沒心沒肺的樣子。可他沒有想到「災禍」從天而降。他絲毫沒有察覺站在馬路中央的交警鷹一樣的眼睛已經死死地盯住了他。交警叔叔叫住了老爺爺,禮貌性地敬禮後也開出了一張二十元的罰單。老爺爺極力申辯,臉孔漲的通紅,但是法規就是法規,豈是兒戲。交警叔叔為了交通的安全,秩序的井然,鐵面無私,執法如山。而此時的我覺得臉上火辣辣的。幸虧媽媽提醒了我。

回到家裡,心裡還有點不服氣的我特意上網查了電腦,原來「非機動車通過人行橫道必須下車推行」。交通小法規真是無處不在呀,我暗暗提醒自己以後一定要多看些有關法製法規方面的書。心裡也更加敬佩那些執法部門的叔叔。有了他們,我們的生活才會如此美好!

法制小故事15

1、鼠獄

張湯在西漢武帝時曾任廷尉、御史大夫,一生主持審判許多重大案件,用法嚴酷。他小時候即已顯露出作法官的潛質。一次他父親外出,他一人在家,老鼠將肉偷走。他父親回來,很生氣,動手打了他。張湯遂挖掘鼠洞,將老鼠捉拿歸案,老鼠偷的肉還沒有享用完,「鼠」贓俱獲。張湯按正式審判程序,審訊老鼠,記錄供詞,寫成文書,最後定罪判決,處老鼠以磔刑。其父回家看到他寫的供辭文書如同出自一個老練的獄吏之手,大為驚訝。以後遂讓張湯書寫判案文書。

2、三尺法

杜周是西漢時有名的酷吏,為人持重少言、內心陰刻。皆任廷尉、御史大夫。漢武帝對他頗為欣賞。什麼原因呢?一是因為他逐捕深治,二是他治獄,專以皇帝旨意為准。皇帝所討厭的人構訟,他就枉法而陷之:皇帝欲開釋的人,他就網開一面,找借口釋放。有人就此責問他:「君為天下決平,不循三尺法,專以人主意旨為獄,獄者固如是乎?」所謂三尺法指的是寫在三尺長竹筒上的法律條文。對這樣的責問,杜周一笑置之,振振有詞地說:「三尺法,安在哉?前主所是著為律,後主所是疏為令,當時為是,何古之法乎?」應該說,杜周道的是實情,說出了封建社會里十分普遍的執法心態和現象。杜周能坦率承認這一點,還有幾分可愛之處。

3、太守斷牛

於仲文曾任北周時安國太守。他任太守時,有任、杜兩家各失其牛。後來任家得到一頭牛,兩家都說是自己家的牛,各執一詞,州郡長期不能斷決。益州有一位官員說:於太守必有主意。於仲文接手此案後。說「此易解耳。」他令兩家各把自己的牛群驅至郡衙前,又令人把要認領的牛放出來,結果要認領的牛走入任家的牛群。於仲文先前又令屬吏悄悄微傷要認領的牛,藉此觀察兩家的反應,任家見到後心疼不已,而杜家則無所謂。於是於仲文便據此下判將牛斷給任家,杜氏服罪而去。

4、法當有常

狄仁傑是唐朝有名的大臣,仕宦歷經高宗、武後兩朝。他任大理丞時,一年之中斷滯獄一萬七千人,時稱平恕。有一次,武衛大將權善才誤砍昭陵柏樹,狄仁傑奏罪當免職。唐有宗勃然作色,下令立誅權善才。狄仁傑又奏權罪不當死,高宗說:「善才陷我不孝,必須殺掉他才解我心頭之恨。」左右的人聽到這里,都朝狄仁傑使眼色,叫他離開殿廷,狄仁傑卻不慌不忙地說:「臣聞逆龍鱗,忤人主,自古以為雄,臣遇以為不然。居桀、紂時則難,堯、舜時則易。臣今幸逢堯、舜,不懼比干之誅。陛下作法,懸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豈有犯非極刑,即令賜死?法既無常,則百姓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變法,請從今日為始」。一番說既婉轉得體,又顧全了高宗的面子,其態度才緩和下來,善才倖免一死。

5、智破殺人案

向敏中,宋初名臣。明辨有才略。他作太守的時候,有一個過往和尚夜裡向一個民家借宿,主人不同意,他只好睡在門外車廂里。半夜時分,有強盜到這戶人家行竊,把一個婦女連同財物一起偷了出來。和尚此時沒有睡著,看個清楚。他心想主人沒有讓自己留宿,現在主人丟了財物及婦人,天明以後肯定要拿灑家見官,到那個時候自己雖百口莫辯也,三十六計走為上計。想到這里急急似喪家之犬,忙忙似漏網之魚,離開倒霉的嫌疑之地。黑燈瞎火,深一腳、淺一腳走在荒草中,一個不慎掉人一口枯井。巧的是那個婦人已被強盜殺死,屍首也被扔在枯井中,和尚連聲叫苦。第二天,主人四處尋找,在井中發現了和尚和婦人屍首,不由分說,扭送見官。和尚被屈打成招:「與婦奸,誘與俱亡,恐為人所得,因殺之投井中,暮夜不覺失足,也墜井中,贓在井旁,亡失,不知何人所取。」和尚被問成死罪。一審結案後,送到二審,二審也看不出什麼破綻。惟獨向敏中始終以贓不獲為疑,再三訊問和尚,和尚萬念俱灰,只說一句:「小僧或恐前世欠這個婦人的,當以死相報。」最後被向敏中問急了,和尚才說實話。向敏中暗地裡讓僚屬四處查訪真凶。一天,一個僚屬到一個村頭小飯店吃飯,飯店老太太聽說他從府中來,問他說:「和尚那個案子怎麼樣了?」屬吏騙她說:「昨天已xx了。」老太太又說:「那如果抓到真凶怎麼辦呢?」屬吏說:「案子已結,只好將錯就錯,就是抓到真凶也不能再問了。」老太太說:「那我就可以說了,那個婦人實際上乃是此村少年某甲所殺。」屬吏說:「這個少年在什麼地方?」老太太指示其舍。屬吏約會同僚將少年抓獲歸案,一經審訊,少年全部承認,贓物也起到了。和尚之冤終於洗雪。向敏中辦案才能使一府驚服。

6、換舍止訟

張齊賢是宋初名臣,擅長決獄。真宗時,戚里有分財不均者,更相訴訟。又曾入宮自理真宗前,真宗躬聽獄訟,也不能決。張齊賢聽說後,說:「是非台府所能決,臣請治之。」張齊賢坐相府,召訟者問曰:「你非以彼分財多,你所分少乎?「皆曰:然。他即把他們的訴訟請求記下,命手下人將他們帶回家,兩家交換住處,財產不動,甲家住進乙舍,乙家住進甲舍,甲家的財產歸乙,乙家財產歸甲。兩家無詞,就此息訟。真宗大悅,說:「朕固知非君莫能定者。

7、額痕為斷

張泳,宋初名臣。一次,有個和尚行止不明,有犯罪嫌疑,被張泳下屬拘留。張泳看了這個和尚一會,說:「對他刑訊,他可能是個殺人犯。」經過審訊,這個人果然是個假和尚,負案在逃。他殺死一個僧人後,把他的東西據為己有,自己剃發為僧。僚屬問張泳何以知其有殺人嫌疑,張泳說:「我見其額上猶有系巾痕也。」

熱點內容
2014年勞動合同法下載 發布:2024-11-20 21:17:10 瀏覽:924
合同法屬於程序法 發布:2024-11-20 21:17:06 瀏覽:520
教師資格證政策法規 發布:2024-11-20 20:08:19 瀏覽:168
法治培訓題 發布:2024-11-20 20:02:21 瀏覽:458
南京法官南通人 發布:2024-11-20 19:50:46 瀏覽:862
電商法假貨 發布:2024-11-20 19:49:28 瀏覽:362
廣東高級人民法院酒店 發布:2024-11-20 19:48:24 瀏覽:706
非訴律師的職業規劃 發布:2024-11-20 19:23:55 瀏覽:326
塔吊坍塌法律責任 發布:2024-11-20 19:17:01 瀏覽:673
崑山人民法院執行法官 發布:2024-11-20 18:44:06 瀏覽: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