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玄義

道德玄義

發布時間: 2022-10-16 17:36:08

㈠ 蒼南正一道教請水科

每論及《道藏》源流,咸謂六朝劉宋陸修靜 「總括三洞」,分道教經書為洞真、洞玄、洞神三大部;繼之有「孟法師」撰《玉緯七部經書目》,以「四輔」佐「三洞」,即以太玄輔洞真部,以太平輔洞玄部,以太清輔洞神部,正一兼輔諸部,總稱為七部經書。 然則, 「孟法師」究系何許人,名叫什麼,史籍記載不詳,因之後世說法不一,亟待考證。 最常見的說法是, 「孟法師」即《道教義樞》作者青溪道士孟安排。案《道教義樞》中摘引有「儒書」《經籍志》語:元始天尊生於太元之先,稟自然之炁,沖虛凝遠,莫知其極,天地淪壞,劫數終盡,而天尊之體常存不滅……。 此段文字錄自《隋書 ·經籍志》。顯見《道教義樞》成書於唐太宗以後。又《湖北通志》卷九十六《金石志四·荊州大崇福觀記碑》雲: 道士孟安排者,玄稟真骨,登上階黃裳羽袂囊中 (句有脫文),竊感蒼梧遺化,長沙舊寢,不可以不昭(一作明)發聖世,復重理前狀,伏奉闕下,至於再三,天子乃憫,然遷思回慮,旌別斯觀,錫名曰「大崇福」焉。時龍集已亥,聖歷之二年也。 據此則知唐武則天時有道士名孟安排。這樣,《道教義樞》既成書於唐,作者為唐道士孟安排自無疑義。而《玉緯七部經書目》乃南朝作品,據《道教義樞》卷二《三洞義》雲: 又序三洞經,其卷數題目具如陸先生《三洞經書目錄》、孟法師《玉緯七部經書目》、《陶隱居書目》 ……。 《玉緯七部經書目》列在陸修靜《三洞經書目錄》之後、陶弘景《書目》之前,則顯然成書於南朝,唐孟安排烏得為《玉緯七部書目》之作者 !另,唐杜光庭《道德真經廣聖義序》雲: 《道德經》自函關所授,累代尊行,哲後明君,鴻儒碩學,詮疏箋注,六十餘家,則有《節解》上下、《內解》上下、《想爾》二卷、河上公《章句》、 ……梁道士臧元靜、梁道士孟安排、梁道士孟智周……。 似此,則梁代亦有道士名孟安排者,可是除杜光庭有此一說外,其他史籍毫無有關梁孟安排之記載,極可能為杜光庭誤書,梁時實無孟安排其人。 由於杜光庭提及梁時有孟安排其人,影響較大,唐之孟安排影響較小,故人們往往以著《玉緯七部經書目》的 「孟法師」為作《道教義樞》之孟安排。張冠李戴,傳訛踵謬,由來久矣。 又有謂 「孟法師」即梁武帝時著《正一論》之孟景翼者。關於孟景翼其人,《南史·顧歡傳》記載: 文惠太子,竟陵王子良,並好釋法。吳興孟景翼為道士,太子召入玄圃,眾僧大會。子良使景翼禮佛,景翼不肯。子良送《十地經》與之。景翼造《正一論》,大略曰: 「《寶積》雲:『佛以一音廣說法。'《老子》雲:『抱一以為天下式。'一之為妙,空妙絕於有境,神化膽子無窮,為萬物而無為,處一數而無數,莫之能名,強號為一。在佛曰實相,在道曰玄牝。道之大象,即佛之法身。以不守之守守法身,以不執之執執大象。但物有八萬四千行,說有八萬四千法。法乃至於無數,行亦達於無央。等級隨緣,須導歸一。歸一曰迴向,向正即無邪,邪觀既遣,億善日新……。 又《道學傳輯佚 ·孟景翼》記載: 孟景翼,宇輔明,平昌安丘人也,軻之後也。性至孝。齊景陵王盛洪釋典,廣集群僧,與景翼對辯二教邪正。景翼隨事剖析,辭理無滯。 梁武帝天監二年置大小道正。平昌孟景翼,字道輔,時為大道正,屢為國講說。四年,建安王偉於座問: 『道家科禁甚重,《老子》二篇,明誓乃授,豈先聖之旨,非凡所說耶?'景翼曰:『崇秘嚴科,正宗妙化,理在相成,事非乖越。' 據此可以肯定孟景翼為南朝梁人,曾作 「大道正」,著《正一論》。然則唐末杜光庭《道德真經廣聖義序》中所提到之「梁道士孟安排」,是否即孟景翼呢?尤其是其名列於臧元靜與孟智周之間,頗使人作此推想,因南朝梁之孟姓知名道士,史籍只述及孟景翼、孟智周二人。而又未見史籍有孟景翼另名孟安排之記載,故只能推斷杜光庭可能誤書。 《道教義樞》中論述 「三洞義」、「七部義」常據引《玉緯》、《玉緯經》及「孟法師雲」,而引述《玉緯》又常謂:「《王緯》引《正一經》雲。」是以知《道教義樞》之「七部義」乃據《玉緯》,而《玉緯》乃據《正一經》;然則作《正一論》之孟景翼與《正一經》有否關系?案:《玉緯經》乃道書匯集。《道藏》之稱,始於唐代,據《類編長安志》卷十載:「《唐大清宮道藏經目錄碑》,秦守正書,趙盈篆額。」此前各處道書總集,多有別稱,如北周武帝天和五年玄都觀道士所上經目,稱《玄都經目》,共二 千四十卷(見甄鸞《笑道論·諸子道書》三十六);唐玄宗時史崇等奉勅收京中藏經二千餘卷,修撰《一切道經音義》(見《全唐文》卷九二三史崇《妙門由起序》);另有唐玄宗御制《瓊綱經目》,藏經五千七百卷(見《道藏尊經歷代綱目》)等等。各處道書隨著各代道士的衍演增飾,時有所補,《玉緯經》亦不例外,據《道藏尊經歷代綱目》載,唐尹文操即有《玉緯經目》,藏經七千三百卷。即使宋《萬壽道藏》問世後,《玉緯經》尚行於世,元代猶存《王緯經》,至元焚毀道經,其經在列,故明《正統道藏》無此經,亦無散見版本。 《正統道藏》正一部 「楹」帙收有《正一論》,不題撰者,其中亦無《南史·顧歡傳》所述之語;但該文以詰難問答形式寫成,頗似六朝作品,覽其中心思想,乃在解釋老子道德之說與葛洪靈寶之法的關系,雖與《南史·顧歡傳》中所說《正一論》旨在協調釋老有所差異,但均為議論文字,極可能為孟景翼《正一論》之殘卷。由此推斷,《正一論》並非科分書目之專著。據《雲笈七簽》卷六《七部》記載: 《正一經》雲: 「《正一法文》一百卷,今《孟法師錄》亦一百卷,凡為十帙,未知並是此經不耳?斯經所明,總述三乘之用,故此經名正一,遍陳三乘,王長所撰。新出之儀四十卷,但未有次第,長既隨師升玄,於時多承口訣,祗錄為卷名,未詮次第也。 《正一經》乃是當時道教所崇奉經籍之總稱,《雲笈七簽》卷六引《玉緯》雲: 「按《正一經詔化品目錄》:正目經九百三十卷,符圖七十卷,合千卷。」託言為「太上老君」降授「天師」之「正一科術要道法文」,由張陵傳世,總稱《正一法文》一百卷,好事者託名王長(張陵弟子)撰,爾後又有好事者造作新儀四十卷,只有卷名而未詮次第。「孟法師」節錄昔之《正一法文》及新出之儀四十卷,共錄為一百卷,故此書當時稱《孟法師錄》。因「孟法師」所錄為《正一法文》及新出之《儀》,故當時人亦稱之為《正一經》。這位「孟法師」之所以要輯錄道經,極可能是因梁時的釋道之爭,一是為自文、自重、自尊其教,二是為其撰《正一論》作依據底本。「孟法師」錄《正一經》 (總稱)時,可能便上繼陸修靜之「三洞」分類法、又仿王莽設「四輔」以益「三公」之故事,將正一經書分為三洞四輔,即所謂「七部」。因而《道教義樞·七部義》雲: 七部者,今依《正一經》次,一者洞神部,二者洞玄部, 三者洞真部,四者太清部,五者太平部,六者太玄部,七者正一部。 如果《正一經》不是當時道教經籍的纂集本,何得而出現以七部次第之方法而編目呢 ?單一的《經》,是用不著分部類的。拙見以為纂集此經者極可能便是孟景翼,首創「七部」分類法者,便非孟景翼而莫屬。 然而,這位孟景翼法師仍然非著《玉緯七部經書目》的那位 「孟法師」。 南朝梁還有一位著名的 「孟法師」,這就是道教學者孟智周。據《三洞珠囊》卷二《勅追召道士品》引《道學傳》第十二卷雲: 孟智周,梁武帝時人,多所該通。梁靜惠王撫臨神忮,請智周講。光宅寺僧法雲來赴,發講,法雲淵解獨步,甚相凌忽,及交往復盛其辭辯。智周敷釋煥然,僧眾嘆伏之也。唐王懸河《上清道類事相》卷一《仙觀品》引《道學傳》雲: 孟智周,丹陽建業人也。宋朝於崇虛館講說《十方懺文》。《三洞珠囊》卷九《老子為帝師品》錄孟智周法師《老子經通題目》。《隋書 ·經籍志》子部道家類著錄《老子義疏》五卷,孟智周私記。唐釋法琳《辯正論》卷十一謂:「《道德玄義》三十三卷,孟智周撰。」 《舊唐書·經籍志》謂:「《老子義疏》四卷,孟智周撰(《新唐書》子部道家類,《通志略》諸子類道家均雲五卷)。從這些記載得悉孟智周之主要著作為《老子經通題目》、《老子義疏》。前者明顯是有關道教經書編目之作。案《道教義樞》及《雲笈七簽》述七部義中,均只說「正一遍陳三乘,王長所撰,新出之儀四十卷,但未有次第」,在談到《正一經》源流時,便都是引述《玉緯》。如《雲笈七簽》卷六《七部》雲: ……其源流者,《玉緯》雲:昔元始天王以開皇元年七月七日丙年中時,使玉童傳皇上先生白簡青策之文,自然得乎此法,虛無先生傳於唐堯……。 可見孟景翼錄正一經書,只是率先提出和運用了 「七部」分類法,但卻並沒有論述和解釋為什麼要這樣作,更沒有論述諸經系之源流;爾後完成這些的便是《玉緯經》,簡稱《玉緯》,《玉緯七部經書目》明言書目,顯見是其中的主要內容部分。孟景翼並非《玉緯》的作者是顯然的;《玉緯》的作者,拙見以為極可能是較幼於孟景翼的孟智周。一則兩孟為同時人,孟智周較幼,或謂梁時孟景翼為「大孟」、孟智周為「小孟」 (見陳國符《道藏源流考》卷上),孟智周以從學所得,闡述景翼之說;二則孟智周所撰《老子經通題目》,極可能乃《玉緯七部經書目》之別稱。是以我們認為孟智周作《玉緯七部經書目》的可能性較大。或謂「孟法師」系籠統指孟景翼與孟智周,蓋因無法斷定《玉緯七部經書目》作者之故;或謂《玉緯七部經書目》即《孟法師錄》,為孟景翼撰。這些似乎均欠妥切。我們的初步結論是:首創「七部」分類的是孟景翼,而系統論述並作編目專著的乃是孟智周。 因資料短缺,拙見可能牽強,不過既是長期懸案,聊抒己見,姑作拋磚引玉吧 !幸明識者正之。

㈡ 蒼南正一道教

每論及《道藏》源流,咸謂六朝劉宋陸修靜 「總括三洞」,分道教經書為洞真、洞玄、洞神三大部;繼之有「孟法師」撰《玉緯七部經書目》,以「四輔」佐「三洞」,即以太玄輔洞真部,以太平輔洞玄部,以太清輔洞神部,正一兼輔諸部,總稱為七部經書。

然則, 「孟法師」究系何許人,名叫什麼,史籍記載不詳,因之後世說法不一,亟待考證。

最常見的說法是, 「孟法師」即《道教義樞》作者青溪道士孟安排。案《道教義樞》中摘引有「儒書」《經籍志》語:元始天尊生於太元之先,稟自然之炁,沖虛凝遠,莫知其極,天地淪壞,劫數終盡,而天尊之體常存不滅……。

此段文字錄自《隋書 ·經籍志》。顯見《道教義樞》成書於唐太宗以後。又《湖北通志》卷九十六《金石志四·荊州大崇福觀記碑》雲:

道士孟安排者,玄稟真骨,登上階黃裳羽袂囊中 (句有脫文),竊感蒼梧遺化,長沙舊寢,不可以不昭(一作明)發聖世,復重理前狀,伏奉闕下,至於再三,天子乃憫,然遷思回慮,旌別斯觀,錫名曰「大崇福」焉。時龍集已亥,聖歷之二年也。

據此則知唐武則天時有道士名孟安排。這樣,《道教義樞》既成書於唐,作者為唐道士孟安排自無疑義。而《玉緯七部經書目》乃南朝作品,據《道教義樞》卷二《三洞義》雲:

又序三洞經,其卷數題目具如陸先生《三洞經書目錄》、孟法師《玉緯七部經書目》、《陶隱居書目》 ……。

《玉緯七部經書目》列在陸修靜《三洞經書目錄》之後、陶弘景《書目》之前,則顯然成書於南朝,唐孟安排烏得為《玉緯七部書目》之作者 !另,唐杜光庭《道德真經廣聖義序》雲:

《道德經》自函關所授,累代尊行,哲後明君,鴻儒碩學,詮疏箋注,六十餘家,則有《節解》上下、《內解》上下、《想爾》二卷、河上公《章句》、 ……梁道士臧元靜、梁道士孟安排、梁道士孟智周……。

似此,則梁代亦有道士名孟安排者,可是除杜光庭有此一說外,其他史籍毫無有關梁孟安排之記載,極可能為杜光庭誤書,梁時實無孟安排其人。

由於杜光庭提及梁時有孟安排其人,影響較大,唐之孟安排影響較小,故人們往往以著《玉緯七部經書目》的 「孟法師」為作《道教義樞》之孟安排。張冠李戴,傳訛踵謬,由來久矣。

又有謂 「孟法師」即梁武帝時著《正一論》之孟景翼者。關於孟景翼其人,《南史·顧歡傳》記載:

文惠太子,竟陵王子良,並好釋法。吳興孟景翼為道士,太子召入玄圃,眾僧大會。子良使景翼禮佛,景翼不肯。子良送《十地經》與之。景翼造《正一論》,大略曰: 「《寶積》雲:『佛以一音廣說法。'《老子》雲:『抱一以為天下式。'一之為妙,空妙絕於有境,神化膽子無窮,為萬物而無為,處一數而無數,莫之能名,強號為一。在佛曰實相,在道曰玄牝。道之大象,即佛之法身。以不守之守守法身,以不執之執執大象。但物有八萬四千行,說有八萬四千法。法乃至於無數,行亦達於無央。等級隨緣,須導歸一。歸一曰迴向,向正即無邪,邪觀既遣,億善日新……。

又《道學傳輯佚 ·孟景翼》記載:

孟景翼,宇輔明,平昌安丘人也,軻之後也。性至孝。齊景陵王盛洪釋典,廣集群僧,與景翼對辯二教邪正。景翼隨事剖析,辭理無滯。

梁武帝天監二年置大小道正。平昌孟景翼,字道輔,時為大道正,屢為國講說。四年,建安王偉於座問: 『道家科禁甚重,《老子》二篇,明誓乃授,豈先聖之旨,非凡所說耶?'景翼曰:『崇秘嚴科,正宗妙化,理在相成,事非乖越。'

據此可以肯定孟景翼為南朝梁人,曾作 「大道正」,著《正一論》。然則唐末杜光庭《道德真經廣聖義序》中所提到之「梁道士孟安排」,是否即孟景翼呢?尤其是其名列於臧元靜與孟智周之間,頗使人作此推想,因南朝梁之孟姓知名道士,史籍只述及孟景翼、孟智周二人。而又未見史籍有孟景翼另名孟安排之記載,故只能推斷杜光庭可能誤書。

《道教義樞》中論述 「三洞義」、「七部義」常據引《玉緯》、《玉緯經》及「孟法師雲」,而引述《玉緯》又常謂:「《王緯》引《正一經》雲。」是以知《道教義樞》之「七部義」乃據《玉緯》,而《玉緯》乃據《正一經》;然則作《正一論》之孟景翼與《正一經》有否關系?案:《玉緯經》乃道書匯集。《道藏》之稱,始於唐代,據《類編長安志》卷十載:「《唐大清宮道藏經目錄碑》,秦守正書,趙盈篆額。」此前各處道書總集,多有別稱,如北周武帝天和五年玄都觀道士所上經目,稱《玄都經目》,共二 千四十卷(見甄鸞《笑道論·諸子道書》三十六);唐玄宗時史崇等奉勅收京中藏經二千餘卷,修撰《一切道經音義》(見《全唐文》卷九二三史崇《妙門由起序》);另有唐玄宗御制《瓊綱經目》,藏經五千七百卷(見《道藏尊經歷代綱目》)等等。各處道書隨著各代道士的衍演增飾,時有所補,《玉緯經》亦不例外,據《道藏尊經歷代綱目》載,唐尹文操即有《玉緯經目》,藏經七千三百卷。即使宋《萬壽道藏》問世後,《玉緯經》尚行於世,元代猶存《王緯經》,至元焚毀道經,其經在列,故明《正統道藏》無此經,亦無散見版本。

《正統道藏》正一部 「楹」帙收有《正一論》,不題撰者,其中亦無《南史·顧歡傳》所述之語;但該文以詰難問答形式寫成,頗似六朝作品,覽其中心思想,乃在解釋老子道德之說與葛洪靈寶之法的關系,雖與《南史·顧歡傳》中所說《正一論》旨在協調釋老有所差異,但均為議論文字,極可能為孟景翼《正一論》之殘卷。由此推斷,《正一論》並非科分書目之專著。據《雲笈七簽》卷六《七部》記載:

《正一經》雲: 「《正一法文》一百卷,今《孟法師錄》亦一百卷,凡為十帙,未知並是此經不耳?斯經所明,總述三乘之用,故此經名正一,遍陳三乘,王長所撰。新出之儀四十卷,但未有次第,長既隨師升玄,於時多承口訣,祗錄為卷名,未詮次第也。

《正一經》乃是當時道教所崇奉經籍之總稱,《雲笈七簽》卷六引《玉緯》雲: 「按《正一經詔化品目錄》:正目經九百三十卷,符圖七十卷,合千卷。」託言為「太上老君」降授「天師」之「正一科術要道法文」,由張陵傳世,總稱《正一法文》一百卷,好事者託名王長(張陵弟子)撰,爾後又有好事者造作新儀四十卷,只有卷名而未詮次第。「孟法師」節錄昔之《正一法文》及新出之儀四十卷,共錄為一百卷,故此書當時稱《孟法師錄》。因「孟法師」所錄為《正一法文》及新出之《儀》,故當時人亦稱之為《正一經》。這位「孟法師」之所以要輯錄道經,極可能是因梁時的釋道之爭,一是為自文、自重、自尊其教,二是為其撰《正一論》作依據底本。「孟法師」錄《正一經》 (總稱)時,可能便上繼陸修靜之「三洞」分類法、又仿王莽設「四輔」以益「三公」之故事,將正一經書分為三洞四輔,即所謂「七部」。因而《道教義樞·七部義》雲:

七部者,今依《正一經》次,一者洞神部,二者洞玄部, 三者洞真部,四者太清部,五者太平部,六者太玄部,七者正一部。

如果《正一經》不是當時道教經籍的纂集本,何得而出現以七部次第之方法而編目呢 ?單一的《經》,是用不著分部類的。拙見以為纂集此經者極可能便是孟景翼,首創「七部」分類法者,便非孟景翼而莫屬。

然而,這位孟景翼法師仍然非著《玉緯七部經書目》的那位 「孟法師」。

南朝梁還有一位著名的 「孟法師」,這就是道教學者孟智周。據《三洞珠囊》卷二《勅追召道士品》引《道學傳》第十二卷雲:

孟智周,梁武帝時人,多所該通。梁靜惠王撫臨神忮,請智周講。光宅寺僧法雲來赴,發講,法雲淵解獨步,甚相凌忽,及交往復盛其辭辯。智周敷釋煥然,僧眾嘆伏之也。唐王懸河《上清道類事相》卷一《仙觀品》引《道學傳》雲:

孟智周,丹陽建業人也。宋朝於崇虛館講說《十方懺文》。《三洞珠囊》卷九《老子為帝師品》錄孟智周法師《老子經通題目》。《隋書 ·經籍志》子部道家類著錄《老子義疏》五卷,孟智周私記。唐釋法琳《辯正論》卷十一謂:「《道德玄義》三十三卷,孟智周撰。」 《舊唐書·經籍志》謂:「《老子義疏》四卷,孟智周撰(《新唐書》子部道家類,《通志略》諸子類道家均雲五卷)。從這些記載得悉孟智周之主要著作為《老子經通題目》、《老子義疏》。前者明顯是有關道教經書編目之作。案《道教義樞》及《雲笈七簽》述七部義中,均只說「正一遍陳三乘,王長所撰,新出之儀四十卷,但未有次第」,在談到《正一經》源流時,便都是引述《玉緯》。如《雲笈七簽》卷六《七部》雲:

……其源流者,《玉緯》雲:昔元始天王以開皇元年七月七日丙年中時,使玉童傳皇上先生白簡青策之文,自然得乎此法,虛無先生傳於唐堯……。

可見孟景翼錄正一經書,只是率先提出和運用了 「七部」分類法,但卻並沒有論述和解釋為什麼要這樣作,更沒有論述諸經系之源流;爾後完成這些的便是《玉緯經》,簡稱《玉緯》,《玉緯七部經書目》明言書目,顯見是其中的主要內容部分。孟景翼並非《玉緯》的作者是顯然的;《玉緯》的作者,拙見以為極可能是較幼於孟景翼的孟智周。一則兩孟為同時人,孟智周較幼,或謂梁時孟景翼為「大孟」、孟智周為「小孟」 (見陳國符《道藏源流考》卷上),孟智周以從學所得,闡述景翼之說;二則孟智周所撰《老子經通題目》,極可能乃《玉緯七部經書目》之別稱。是以我們認為孟智周作《玉緯七部經書目》的可能性較大。或謂「孟法師」系籠統指孟景翼與孟智周,蓋因無法斷定《玉緯七部經書目》作者之故;或謂《玉緯七部經書目》即《孟法師錄》,為孟景翼撰。這些似乎均欠妥切。我們的初步結論是:首創「七部」分類的是孟景翼,而系統論述並作編目專著的乃是孟智周。

因資料短缺,拙見可能牽強,不過既是長期懸案,聊抒己見,姑作拋磚引玉吧 !幸明識者正之。

熱點內容
新婚姻法24條共同債務 發布:2025-01-17 07:31:52 瀏覽:378
二級建造師法規復習資料 發布:2025-01-17 07:30:23 瀏覽:976
長沙婚姻律師 發布:2025-01-17 06:52:34 瀏覽:479
新三板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7 06:52:32 瀏覽:881
經濟法考試中級會計師 發布:2025-01-17 06:29:14 瀏覽:861
刑事訴訟法是國家安全刑事法 發布:2025-01-17 06:22:46 瀏覽:123
2015經濟法教材下載百度雲 發布:2025-01-17 06:19:42 瀏覽:163
開江法律援助中心 發布:2025-01-17 05:51:57 瀏覽:470
新婚姻法2015房產 發布:2025-01-17 05:16:48 瀏覽:586
勞動法關於繳保險費 發布:2025-01-17 05:12:03 瀏覽: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