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亮與道德經
㈠ 紅花會和天地會有什麼區別
天地會、紅花會的相同點:都有相同革命宗旨和目標,反清復明。下面具體介紹一下區別:
1、通俗的說法是,紅花會是金大俠杜撰出來的,天地會在現實中存在……紅花會管事的成為「當家的」,共十五個當家的;天地會分成前五房五堂,後五房五堂,管事的被稱為「香主」;
2、「紅花」與「天地會」,其實淵源甚深。雍正 12年7月25日,由陳近南主香,在紅花亭同盟結義,此後洪門便以「紅花亭」為兄弟出身之地,以「結盟日」為兄弟誕生之日。直到民國,洪門開香堂,大香堂中仍有「紅花亭」的設置;
3、紅花會的十四位英豪企圖策反清帝弘歷,恢復漢官威儀,這是《書劍》故事之主幹;多重間諜韋小寶遊走於兩派之間,見證並參與了以「反清復明」為志的天地會與康熙政權之間的斗爭,此為《鹿鼎》傳奇框架。《書劍》中,紅花會是當時乾隆年間的第一大江湖組織;在《鹿鼎》中的第一大幫會則是天地會;
4、金庸在1969年撰寫《鹿鼎記》時,對天地會的歷史、規則如數家珍,自由出入於歷史與虛構之間,游刃有餘,揮灑自如。但1955年寫作的《書劍恩仇錄》 是他的第一部武俠小說,此前他也從未寫過任何形式的小說作品,雖說藝高心雄,怕也有些惴惴不安,心中無底。
(1)焦亮與道德經擴展閱讀:
紅花會,金庸小說《書劍恩仇錄》和《飛狐外傳》中的一個反清團體,其領袖是總舵主陳家洛,清朝大臣陳世倌之子,和當朝皇帝乾隆帝是同胞兄弟。紅花會創建於清朝雍正年間,創始人紅花老祖本姓朱,乃為救天下蒼生而建。
紅花會創建於清朝雍正年間,創始人紅花老祖本姓朱,乃為救天下蒼生而建。【此處說法是緣自駱冰重傷昏迷,為同屬紅花會的余魚同輕薄,駱冰醒轉,高聲喝問:「紅花老祖姓甚麼?」余魚同只得答道:」紅花老祖本姓朱,為救蒼生下凡來。」駱冰又問:「眾兄弟敬的是甚麼?」余魚同道:「一敬桃園結義劉關張,二敬瓦崗寨上眾兒郎,三敬水泊梁山一百零八將。」 】
㈡ 天地會是如何滅亡
http://ke..com/view/1516.htm
㈢ 歷史上真的有天地會嗎
天地會
「地震高岡,一脈溪水千古秀;門朝大海,三合河水萬年流。」——天地會暗語
清代民間秘密結社之一。以拜天為父拜地為母得名。又名洪門 ,俗稱洪幫 。天地會創立的時間,有幾種不同的說法,至今尚無定論。其成員,最初多為農民或由破產農民轉化而成的小手工業者、小商販 、水陸交通沿線的運輸工人及其他沒有固定職業的江湖流浪者。以後成分日益復雜,但仍以下層窮苦人民為主。天地會以反清復明,順天行道,劫富濟貧等口號,反映了當時平民的民族觀念和反對階級壓迫的要求。其成員所處社會經濟地位的低下,使他們更需要互濟互助。因此,忠心義氣便成了會內最高的道德規范和達到組織上團結、經濟上互助的重要保障。天地會最初主要在福建、粵東及台灣一帶流傳,稍後發展至廣東全省及江西、廣西、貴州、雲南及湖南等省。鴉片戰爭後 ,又傳至四川、湖北、安徽及江浙等省。清前期除了天地會本名外,還有添弟、小刀、雙刀、父母、三點、三合等10餘種名目。鴉片戰爭後又出現了哥老會等大量分支,以致各地山堂林立,成為天地會一大特點。清廷實行嚴酷專制,但民間反對滿清統治的運動從未停止,天地會曾多次舉行武裝反抗斗爭。進入民國時期以後,國內的天地會組織部分成為少數人爭權奪利的工具或為反動統治階級反對革命、鎮壓人民的幫凶。海外的洪門組織,則大多數仍繼續作為團結華僑的重要紐帶而存在,只有少數成了黑社會組織 。
天地會也稱「洪門」。清代南方主要秘密結社。
其起源主要有三種說法。一是在天地會內秘籍自稱系福建少林寺僧於康熙甲寅年(1674)年或雍正甲寅年(1734)年創立;另一說法是民國以後,洪門成員稱其會創自鄭成功;還有一種說法是,根據檔案以及清代官書記載為福建漳浦僧提喜(即洪二和尚)於乾隆二十六年(1761)或三十二年創立。
初創時原系下層勞動者互助性秘密團體,後因屢遭清廷鎮壓,反滿色彩日濃。乾隆年間以「順天行道」,「剃除貪官」及「爭天奪國」為口號。嘉慶以後,復提出「興明絕清」及「反清復明」等口號。清末又增加了反滿內容。為對付清廷鎮 壓及便於吸收會眾,不斷創立新的名稱,成為擁有數十種名目的秘密結社系統,因組織分散,未形成統一領導,在同一地區的組織間亦互不統屬。無固定的教義與崇拜對象,但有嚴格的會規,後發展為三十六誓,要求會眾忠於誓言,嚴守秘密。
在清代曾多次發動武裝斗爭,重要的有乾隆五十一年台灣林爽文起義,六十年台灣陳周全起義,嘉善起義,咸豐元年至五年廣西大成國、昇平天國起義,三年上海小刀會起義、廈門小刀會起義。
辛亥革命時期,三合會、哥老會中許多成員參加推翻滿清的武裝頭爭。嘉道以後,天地會發展到海外,在東南亞與美洲華僑中廣泛流傳,曾組織華僑多次舉行反抗西方殖民者的斗爭。
人們認為天地會由明朝遺老或鄭成功於康雍年間創立諸說,皆以此類秘密文件為據。
天地會最初主要在福建、粵東及台灣一帶流傳,稍後發展至廣東全省及江西、廣西、貴州、雲南及湖南等省。鴉片戰爭後,又傳至長江中下游的四川、湖北、安徽及江浙等省,成為中國南方最大的秘密結社。清前期除了天地會本名外,還有添弟、小刀、雙刀、父母、三點、三合等十餘種名目。鴉片戰爭後又出現了哥老會等大量分支(哥老會後發展為獨立的秘密結社),以致各地山堂林立,成為天地會一大特點。清廷曾嚴禁秘密結社的活動,在清律中有明文規定。但他們反對滿漢地主階級封建統治的活動從未停止。天地會曾多次舉行武裝反抗斗爭,清前期除盧茂起義與李少敏起義外,重要的還有台灣林爽文起義、台灣小刀會起義、陳周全起義起義。鴉片戰爭後,天地會發動的武裝起義,影響更大。重要的有廈門小刀會起義、上海小刀會起義。其中太平天國時期,天地會的活動甚為活躍,其首領洪大全(焦亮)、羅大綱等都曾率領會眾參加太平軍,在兩廣地區天地會建立的大成國、昇平天國、延陵國等短期政權,也配合了太平天國的斗爭。辛亥革命時期,天地會及其分支積極參加和支持革命黨人領導的武裝起義。海外的洪門組織,不僅在經費上對革命黨人給予大力支持,而且派人直接回國參加革命。但進入民國時期以後,國內的天地會組織大多成為少數人爭權奪利的工具或為反動統治階級反對革命、鎮壓人民的幫凶。海外的洪門組織,則大多數仍繼續作為團結華僑的重要紐帶而存在,只有少數成了黑社會組織。
㈣ 道德經焦亮版本怎麼樣
挺好的。文字凝練、思想豐富、字字珠璣,讀起來朗朗上口,集語言美、形式美和哲思美為一體。
㈤ 左手《國富論》右手《道德情操論》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左手《國富論》右手《道德情操論》》([英國] 亞當·斯密)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0cgLnY7INkRvO5Dv9G4naA
書名:左手《國富論》右手《道德情操論》
作者:[英國] 亞當·斯密
譯者:焦亮
豆瓣評分:6.9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9-6
頁數:392
內容簡介:
《左手 右手 》講述了:《國富論》,在這部寫作歷時六年、修改三年的巨著中,亞當·斯密批判地吸收了當時的重要經濟學理論,對整個國民經濟的運動過程做了系統的描述,被譽為「第一部系統的偉大的經濟學著作」,它的出版標志著古典自由主義經濟學的正式誕生。《道德情操論》,它不僅從倫理道德的角度,而且從哲學、法學、心理學和經濟學的角度,對有關資本主義社會生產關系的各個領域作了探討。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倘若對亞當·斯密的《道德情操論》不了解,則不可能理解市場經濟社會的形成和西方近代文明的進程。
作者簡介:
亞當·斯密(Adam Smith),18世紀英國著名的經濟學家和倫理學家。他的一生奉獻了兩部傳世經典:《道德情操論》(1759年)和《國富論》(1776年)。前者為倫理學著作,它的出版使亞當·斯密享譽學術界;後者為經濟學著作,它的出版標志著經濟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誕生,也成就了亞當·斯密作為「經濟學之父」的不朽名聲。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所建立的經濟理論體系,是以他在《道德情操論》建立的道德體系為前提的。
㈥ 清朝的會派
白蓮教起義
清嘉慶元年(1796年)至九年(1804年),湖北、四川、陝西三省,以白蓮教為組織形式的農民反抗封建壓迫的起義。1786年人口3億9110萬人,起義失敗後,人口為2億7566萬人,相互屠殺損失了1億1千萬人口。白蓮教起義軍在歷時九年多的戰斗中,占據或攻破州縣達二百零四個,抗擊了清政府從十六個省征調來的大批軍隊,殲滅了大量清軍,擊斃副將以下將弁四百餘名,提鎮等一、二品大員二十餘名,清政府耗費軍費二億兩,相當於四年的財政收入。這次起義使清王朝元氣大傷,此後清王朝的統治逐漸走向衰落。
乾隆後期,白蓮教在楚、川、陝三省迅速發展,清廷下令逮捕教中骨幹,要求「全教拿獲,毋使一名漏網」。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十月,各地教首除劉之協等少數人逃脫外,大多被捕。地方官吏乘機勒索,不遂所欲即以邪教治罪;加之為鎮壓湘、貴苗民起義,徭賦極重,致使大批農民破產,無法生活。劉之協等遂以「官逼民反」為號召,與各地教首約定嘉慶元年三月十日同時起義。因事泄,宜都、枝江張正謨等提前於正月初七日發動,長陽、長樂(今五峰)林之華、覃加耀接踵而起,當陽、來風、竹山、孝感等地亦有人繼起響應,並佔領當陽,攻破竹山、保康二城。二月初二日,襄陽張漢朝(即張富國)起義於黃龍,姚之富、王聰兒起義於夾河州,河南鄧州高均德起義於高家灣。此三支義軍於三月間集中於襄陽以北呂堰、雙溝地區,迅速發展至數萬人。所有起義隊伍,不論男女,「都以白布纏頭作記認」。清廷為之震驚,急由陝西、廣西、山東調兵7000人,會同湖北及四川清軍共萬餘人,由都統水保及湖廣總督畢沅等指揮,實行分區圍攻。各地白巾軍修築寨壘,據險防守。清軍兵少,分散,進攻多受挫。四月,清廷又增調直隸(今河北)、山西兵各2000人,同時命永保統一指揮各軍。經兩月激戰,六月,參將傅成明部在孝感被襄陽白巾軍以伏擊戰全殲。至此,清軍「先後徵兵數千,皆全軍覆沒」。清廷再增調湖南苗疆兵2萬人來援,形勢開始逆轉。八月,竹山、當陽、枝江各地白巾軍寨壘多被攻破。最早起義之張正漠部亦在灌腦灣被殲。僅林之華部仍活動於長陽滋丘一帶,襄陽白巾軍活動於襄陽北及隨州、鍾祥一帶。清軍重兵多在湖北南部,姚之富等遂向北擴展,進至河南唐縣(今唐河)一帶。清廷又增調山東、直隸及京師健銳、火器營兵6000人來援。
正當清軍集中兵力會攻襄陽白巾軍時,四川達縣徐天德率眾數千人,於九月十五日起義於亭子鋪;東鄉(今宣漢)冷天祿、王三槐起義於蓮池溝,巴州(今巴中)羅其清、通江冉文儔等先後響應,共有義軍十餘支,各有眾數千,「概以白巾裹首」,分別占據山區險要,築壘防守。署四川總督英善及成都將軍勒禮善率兵進擊東鄉,在娘娘廟老營灣兩次受挫被殲數千,此時白巾軍已遍布川東、川北。清軍兵力既少,兩次被殲後士氣又極低。但白巾軍既未能相互聯合,又未能擴張戰果,仍分散守寨,各自為戰。四川形勢未有更大發展。
襄陽白巾軍先在陳家河(襄陽北)以伏擊戰擊敗追擊清軍,後又擊敗河南巡撫景安所率4000人清軍於魏家集(今鄧縣南),迫其退守南陽。嘉慶帝將永保治罪,改令惠齡統一指揮各軍。二年正月,湖南苗疆暫時平定,鎮壓苗民起義之清軍萬餘人,轉用於進攻白巾軍,徐天德、王三槐部在金峨寺、香爐坪一帶,遭清軍重兵圍攻,損失嚴重,僅餘2000餘人。襄陽白巾軍在清軍圍攻下,亦損失甚重;遂改據守寨壘及硬拚戰法為流動游擊戰法,分三路經河南、陝西向四川作戰略性轉移。沿途「不迎戰,不走平原,唯數百為群,忽分忽合,忽南忽北」,伺機以伏擊、突襲等戰術,痛擊追擊清軍。途經秦嶺,大批流民加入,隊伍日益壯大,經四月轉戰,六月二十三日到達東鄉,與四川白巾軍徐、王部會師。嘉慶帝切責各統兵大臣,再次更換統帥,命陝西總督宜綿取代惠齡統一指揮各軍。七月間,清軍集中於川東、川北,對白巾軍形成包圍態勢。當地人口稀少,義軍數萬人食糧難以籌集。襄陽白巾軍留一部兵力由李全率領,協同四川白巾軍作戰,主力分兩個梯隊重返湖北。姚之富、王聰兒部為一梯隊,由奉節出川,在白帝城與阻擊清軍激戰3晝夜,進入巴東、歸州(今秭歸)地區,乘虛攻下興山,經保康、南漳向襄陽前進;高均德等部為二梯隊,出川後經當陽、遠安向荊州(今江陵)前進。清軍急調重兵加強荊、襄防務。襄陽白巾軍突然回師房縣、竹山。八月,在鄖西大敗明亮部,殺護軍統領惠倫及豐伸布。爾後北進陝西。九月,李全部亦至安康。
襄陽白巾軍回師荊襄,調動清軍主力集中於湖北,四川白巾軍壓力遂減輕。大批群眾加入四川義軍,攻佔巴州、達州地區許多城鎮,聲勢復振。十一月,襄陽白巾軍翻越大巴山,再度進入川北。俟清軍集中至通江、太平一帶時,再返陝西。清軍堵、追均無成效,陷於被動。嘉慶帝第三次易帥,命湖廣總督勒保統一指揮各軍。三年二月,襄陽白巾軍姚之富部進攻郡縣(今眉縣)不克,李全部經盞厔(今周至)進逼西安,在焦家鎮與總兵王文雄部激戰失利。兩部遂分路向湖北轉進。三月,姚之富部在山陽之石河鋪、寬坪等處連遭挫折,至三岔河(今陝西鎮安東南與鄖西交界處)被清軍及鄉勇包圍。激戰終日,轉戰至鄖西之卻花坡,矢盡援絕,突圍未成,全軍覆沒,姚之富、王聰兒跳崖自殺。李全、高均德兩部在兩河關(今旬陽西北)、茅坪(今洋縣北)等地亦屢次失利,遂西進鳳縣,經略陽、寧羌(今寧強)入川,五月至儀隴,與羅其清、冉文儔部會合。白巾軍全部入川,清廷集中5萬兵力,三路進擊。在川白巾軍,仍多依險築壘,固守硬拚,遭很大損失。羅其清、冉文儔先後被殺,王三槐被誘俘,僅冷天祿等數部,轉移至梁山、忠州及川東地區。四年初,嘉慶帝親政,總結三年戰爭教訓,在政治、軍事上進行調整:撤換作戰不力的惠齡、宜綿、景安、秦承恩等領兵大臣;任勒保為經略大臣,統一指揮川、陝、楚、豫、甘五省軍隊;大力推行鄉勇、團練,保甲制度,築堡團守,堅壁清野,同時採用「剿撫並用」方針,宣傳「若能悔罪投誠」,「不咎既往」。白巾軍亦接受三年戰爭教訓,放棄固守寨壘戰術,改用分散出擊與流動作戰相結合的戰術,開始分路向川西、甘南及陝、楚作大范圍的往返流動,以便於保存自己、籌集軍糧、擴充人員、爭取主動及伺機殲敵。白巾軍的多路流動作戰,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主動,部隊日益壯大,清統兵大臣福寧上奏:「賊以脅從而日增……新起之賊實多於剿除之數」;清軍疲於奔命,大量減員。清領兵大臣明亮上奏:「臣自去秋至今,日夜追賊,往返五省,所領兵3000……僅存干余」。嘉慶帝於七月再次更換統帥,將上任僅半年之勒保「逮問治罪」,八月改任額勒登保為經略大臣。額勒登保任經略後,採取「驅各路之賊逼歸川北」,然後「聚而殲旃」的作戰方針,同時大力推行團練、寨堡及堅壁清野政策。九十月間,張漢朝戰死、高均德被俘,徐天德部略有斬獲,唯冉文儔之侄冉天元一年來多次擊敗清軍,部隊又發展至萬餘人,活動於大竹地區。十二月間,川北各部白巾軍北進陝南,一部由略陽強渡嘉陵江進入甘肅秦州、鞏昌地區。清軍主力尾隨白巾軍進入甘陝,冉天元乘虛趨定遠,於五年正月十五元宵節搶渡嘉陵江進入川西,進攻蓬溪縣城。四川總督魁倫命總兵朱射斗,率兵3000人馳援,冉天元圍城打援,於十九日在老虎岩以伏擊戰全殲清軍,殺朱射斗。部隊迅速發展為5萬餘人,聲勢大振。德楞泰急從廣元、昭化南下增援。冉天元再以後退誘敵、設伏聚殲戰術,在江油包圍了清軍溫春、賽沖阿兩部,予以殲滅性打擊。三月,該部在馬蹄崗與清軍激戰三晝夜,德楞泰僅余親兵數十人,行將就殲,都司羅思舉突率鄉勇來援,冉天元被俘,清軍反敗為勝。冉部萬·余,由張子聰等率領,南下太和鎮(今射洪),渡過潼河,進入川西富庶地區。成都戒嚴。嘉慶帝逮魁倫入京,令其自殺,重任勒保為四川總督。
活動於甘肅之高天升、馬學理等部白巾軍,由階州(今武都)進入龍安。閏四月,在竹子山口擊敗清軍,殺總兵施縉後再返甘肅;八月間,夜襲陝甘總督長麟於徽縣伏家鎮,殺將軍富成及游擊台清阿等官兵千餘;九月,進至陝西,在略陽、沔縣(今勉縣),殺總兵札勒杭阿,在西鄉法寶山殺提督王文雄、副將鮑貴等。
活動於湖北之徐天德、樊人傑等部白巾軍,轉戰鄂西北,六月間在南漳馬家營擊敗明亮部,殺總兵王凱等;十月,在遠安牛鹿坡擊敗追擊清軍,殺總兵李紹祖、參將沈慶春等。
白巾軍雖然仍獲多次作戰勝利,但自身損失很大。自五年夏起,清廷「築寨團練」及「堅壁清野」等措施逐漸生效,使白巾軍在戰略上開始轉入被動,不僅糧源、兵源日漸減少,而且行動經常受阻,難以進行大范圍的流動作戰,而主要在川、陝、楚邊境地區進行出擊及流動。六年正月至七月間,在清軍連續進擊下,各部白巾軍僅剩干余或數百、數十人,基本上被限制在南山老林之中。實力較強者,尚有苟文明、樊人傑及蒲景等少數幾部。至七年七月時,此三部亦先後被清軍殲滅。十二月,額勒登保上報嘉慶帝「大功底成,川、陝、楚著名首逆全數肅清」,實際上尚有多部小支白巾軍活動於南山老林進行游擊作戰。八年二月,清驍將、提督穆克登布深入老林追擊,為少數伏擊戰士格殺。八月,被清廷解散之部分鄉勇,參加白巾軍,不時向老林以外出擊。九月,在西鄉附近擊敗堵擊的清軍,殺副將朱槐。白巾軍在極為艱苦的環境中,又堅持戰斗1年余,直至九年九月,最後一位白巾軍首領苟文潤被叛徒殺害,歷時9年的白巾軍(白蓮教)大起義方告結束。以川、楚、陝白巾軍大起義為轉折點,清朝開始由盛世走向衰落。
點評:修堡築寨、固守一地與硬拚的作戰指導,是白巾軍起義初期被清軍各個擊破的主要原因;大踏步前進、後退,實施流動作戰,雖然在一定時期內獲得了戰爭主動權,粉碎了清軍聚而殲之的戰略企圖,但由於沒有建立根據地,當清軍實施築寨團練及堅壁清野時,即完全喪失了主動權,是白巾軍後期終於失敗的主要原因;教、軍合一的組織形式和封建家長制的管理制度,致內部派系林立,戰爭中缺乏統一領導、計劃及各部不能密切協同,亦為白巾軍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1786年人口3億9110萬人,起義失敗後,人口為2億7566萬人,相互屠殺損失了1億1千萬人口。
這一點存疑,雖然數字出於清朝的官方戶籍檔案
因為白蓮教起義發生的地區實際上相當小,涉及的不過是湖北西部,四川東部,陝西南部,河南西南部。該地區的總人口估計僅為3000-4000萬左右
天理教:白蓮教的一個支派,是18世紀中葉白蓮教武裝起義失敗後,由部分教徒組織起來的,曾在北京、河南發動起義。又稱八卦教。
嘉慶年間由京畿、直隸、山東、河南等地的八卦教(九宮教)、榮華會、白陽教、紅陽教、青陽教等教派的部分教徒逐步聯合統一而成 。主要首領為河南滑縣人李文成、馮克善和京畿大興縣人林清等。教內以八卦為分支名目,各有掌卦教首,而震卦為七卦之首,兼理九宮,統管八卦。主要經卷為《三佛應劫統觀通書》等。傳習「真空家鄉,無生老母」八字真言。崇拜太陽,信奉「三極」說,即認為世界的發生發展經歷過去、現在 、未來3個時期,「過去」稱無極,「現在」稱太極,「未來」稱皇極 ;倡言「紅陽劫盡 ,白陽當興」 ,該由「十八子明道」、「孝姓應世」。天理教沖破了八卦教世襲傳教家族斂錢自富的傳統,提出了入教者繳納根基錢(或稱「種福錢」),起事之後給與地畝官職的主張,具有發動武裝起義,推翻清王朝統治的政治目的。嘉慶十八年(1813),天理教曾組織發動京師、河南、山東等地教徒起義,京師的一支並曾攻入紫禁城。後在清軍鎮壓下先後失敗。
小刀會
小刀會是成立於廈門的民間秘密團體,屬天地會支派,1851年傳到上海。上海小刀會成員主要為上海的福建籍勞動人民和部分工商業主。與小刀會性質相同的秘密結社,上海還有主要成員為廣東人的天地會和本地人組成的廟幫、塘橋幫、百龍黨、羅漢黨等。1852年,天地會成員周立春在青浦領導發動抗糧斗爭,南匯、華亭(今松江)、上海等縣繼之而起。羅漢黨人徐耀還發動了嘉定起義。這些斗爭使各個秘密組織逐漸聯合起來。1853年,在太平天國起義和福建小刀會起義的影響下,各支力量以小刀會名義結成統一組織,推舉天地會廣東幫首領劉麗川為首領,准備舉行大規模的武裝起義。
1853年9月5日,周立春、徐耀等在青浦首舉義旗攻佔嘉定。7日,劉麗川和原小刀會福建幫首領陳阿林等在上海起義,佔領縣城。隨即,從上海、嘉定分別出發,接連攻佔寶山、南匯、川沙、青浦四縣,成立小刀會政權。初用「大明國」國號,旋即改稱太平天國,由劉麗川上書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表示接受領導。清朝政府急從圍攻太平天國天京(今江蘇南京)的江南大營抽調部分清軍及其它地方武裝,由大營幫辦、署理江蘇巡撫許乃釗率領,趕赴上海鎮壓。9月22日,清軍陷嘉定,周立春被俘犧牲,其女周秀英和徐耀率領部分起義軍轉入上海。至月底,周圍各縣相繼失陷。起義軍在上海堅守抗敵,曾宣布豁免三年賦稅錢糧,並鑄造貨幣,發展商業,保證糧食供應,打擊高利貸,得到上海人民的擁護。
英、美、法當局曾聲稱對局勢保持「中立」。但為維護在華利益和威脅清政府,1854年 4月,英美駐軍襲擊了上海城內的清軍營盤。7月,清政府任吉爾杭阿署江蘇巡撫。吉爾杭阿派蘇松太道吳健彰與英、美、法當局談判,以出賣上海海關和租界主權,換取它們的支持。從此,上海海關開始由英、美、法三國委派的「稅務司」共管,上海租界建立了獨立於中國行政系統和法律制度以外的統治機構。
早在小刀會起義不久,外國勢力與清軍即在上海城北建築圍牆,以隔斷城內起義軍與外界的聯系。1855年1月6日,法艦隊司令辣厄爾領法軍與清軍配合,攻破縣城北門。起義軍英勇還擊,予以重創。英、美、法當局和清政府遂加緊圍困,斷絕對城內的糧食火葯接濟。2月17日,起義軍被迫突圍。戰斗中,劉麗川、周秀英、徐耀等犧牲。部分起義軍由潘起亮率領進入太平天國統治區,加入太平軍。其它突圍殘部流散各地,繼續參加反清斗爭。上海小刀會起義至此即告失敗。
天地會
「地震高岡,一脈溪水千古秀;門朝大海,三合河水萬年流。」——天地會暗語
清代民間秘密結社之一。以拜天為父拜地為母得名。又名洪門 ,俗稱洪幫 。天地會創立的時間,有幾種不同的說法,至今尚無定論。其成員,最初多為農民或由破產農民轉化而成的小手工業者、小商販 、水陸交通沿線的運輸工人及其他沒有固定職業的江湖流浪者。以後成分日益復雜,但仍以下層窮苦人民為主。天地會以反清復明,順天行道,劫富濟貧等口號,反映了當時平民的民族觀念和反對階級壓迫的要求。其成員所處社會經濟地位的低下,使他們更需要互濟互助。因此,忠心義氣便成了會內最高的道德規范和達到組織上團結、經濟上互助的重要保障。天地會最初主要在福建、粵東及台灣一帶流傳,稍後發展至廣東全省及江西、廣西、貴州、雲南及湖南等省。鴉片戰爭後 ,又傳至四川、湖北、安徽及江浙等省。清前期除了天地會本名外,還有添弟、小刀、雙刀、父母、三點、三合等10餘種名目。鴉片戰爭後又出現了哥老會等大量分支,以致各地山堂林立,成為天地會一大特點。清廷實行嚴酷專制,但民間反對滿清統治的運動從未停止,天地會曾多次舉行武裝反抗斗爭。進入民國時期以後,國內的天地會組織部分成為少數人爭權奪利的工具或為反動統治階級反對革命、鎮壓人民的幫凶。海外的洪門組織,則大多數仍繼續作為團結華僑的重要紐帶而存在,只有少數成了黑社會組織 。
天地會也稱「洪門」。清代南方主要秘密結社。
其起源主要有三種說法。一是在天地會內秘籍自稱系福建少林寺僧於康熙甲寅年(1674)年或雍正甲寅年(1734)年創立;另一說法是民國以後,洪門成員稱其會創自鄭成功;還有一種說法是,根據檔案以及清代官書記載為福建漳浦僧提喜(即洪二和尚)於乾隆二十六年(1761)或三十二年創立。
初創時原系下層勞動者互助性秘密團體,後因屢遭清廷鎮壓,反滿色彩日濃。乾隆年間以「順天行道」,「剃除貪官」及「爭天奪國」為口號。嘉慶以後,復提出「興明絕清」及「反清復明」等口號。清末又增加了反滿內容。為對付清廷鎮 壓及便於吸收會眾,不斷創立新的名稱,成為擁有數十種名目的秘密結社系統,因組織分散,未形成統一領導,在同一地區的組織間亦互不統屬。無固定的教義與崇拜對象,但有嚴格的會規,後發展為三十六誓,要求會眾忠於誓言,嚴守秘密。
在清代曾多次發動武裝斗爭,重要的有乾隆五十一年台灣林爽文起義,六十年台灣陳周全起義,嘉善起義,咸豐元年至五年廣西大成國、昇平天國起義,三年上海小刀會起義、廈門小刀會起義。
辛亥革命時期,三合會、哥老會中許多成員參加推翻滿清的武裝頭爭。嘉道以後,天地會發展到海外,在東南亞與美洲華僑中廣泛流傳,曾組織華僑多次舉行反抗西方殖民者的斗爭。
人們認為天地會由明朝遺老或鄭成功於康雍年間創立諸說,皆以此類秘密文件為據。
天地會最初主要在福建、粵東及台灣一帶流傳,稍後發展至廣東全省及江西、廣西、貴州、雲南及湖南等省。鴉片戰爭後,又傳至長江中下游的四川、湖北、安徽及江浙等省,成為中國南方最大的秘密結社。清前期除了天地會本名外,還有添弟、小刀、雙刀、父母、三點、三合等十餘種名目。鴉片戰爭後又出現了哥老會等大量分支(哥老會後發展為獨立的秘密結社),以致各地山堂林立,成為天地會一大特點。清廷曾嚴禁秘密結社的活動,在清律中有明文規定。但他們反對滿漢地主階級封建統治的活動從未停止。天地會曾多次舉行武裝反抗斗爭,清前期除盧茂起義與李少敏起義外,重要的還有台灣林爽文起義、台灣小刀會起義、陳周全起義起義。鴉片戰爭後,天地會發動的武裝起義,影響更大。重要的有廈門小刀會起義、上海小刀會起義。其中太平天國時期,天地會的活動甚為活躍,其首領洪大全(焦亮)、羅大綱等都曾率領會眾參加太平軍,在兩廣地區天地會建立的大成國、昇平天國、延陵國等短期政權,也配合了太平天國的斗爭。辛亥革命時期,天地會及其分支積極參加和支持革命黨人領導的武裝起義。海外的洪門組織,不僅在經費上對革命黨人給予大力支持,而且派人直接回國參加革命。但進入民國時期以後,國內的天地會組織大多成為少數人爭權奪利的工具或為反動統治階級反對革命、鎮壓人民的幫凶。海外的洪門組織,則大多數仍繼續作為團結華僑的重要紐帶而存在,只有少數成了黑社會組織。
㈦ 天地會是鄭成功創立的嗎
天地會的起源傳說眾多,但我個人根據自己對史料的掌握和辯證,一直認為天地會並不單純是清代一個朝代突然崛起的組織,更不是為了反清復明而建立的單一組織的社團。天地會只不過是中國民間自東漢太平道建立後一直存在,並且在許多朝代更迭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民間反政府組織的一個階段性名稱,它沒有固定的組織、宗旨,甚至沒有固定的信仰,它唯一的目的就是造反,清代打著反清復明的旗號,元代打著白蓮教旗號,宋代還有外來的明教旗號,不一而足。這里就不一一論述了,不過還是在下面給樓主找了一些關於天地會的資料,請你自行參考吧。
天地會一直深處民間,逃避滿清公家的查緝。其起源有下列諸說。
反清復明說
反清復明說:認為天地會是明朝遺民所創辦,或鄭成功麾下陳永華參與草創的組織,有「反清復明」的宗旨。
互助團體說
互助團體說:認為天地會是社會下層人士組織的互助團體,成立之初並無「反清復明」的宗旨。
軍人團體說
退伍綠營、湘軍、楚軍等軍人,有武無職,遂時常參與江湖黑道組織,謀取所得,卻屢遭公家查禁,憤而抗清,託言「延平王克復之志」,行黑幫擄掠不法之實。四川一帶稱之為袍哥會。
關於天地會起源的主要傳說
傳說中康熙帝征調福建莆田南少林高手為軍官,遠征西藏之虜,凱旋後,卻有人誣告這些高手意圖造反,於是朝廷派八旗兵,火燒南少林寺,將之除滅。有五個少林俗家高手逃脫不死,從此痛恨清朝,建立洪門,是為「「洪門五袓」」,以「天父地母」,立誓反清復明,故稱天地會,尊鄭成功為開山老祖。
辯證
鄭成功創立說:延平王鄭成功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佔領台灣(繼承人鄭經、下任鄭克塽,1683年滅亡),仍矢志恢復中原,所以建立了洪門,以「漢留」為代號,成立了洪門派駐於中國大陸的反抗組織。
為表示不服從「清朝」,以「天父地母」取別號為「天地會」,是洪門對外的習稱。往後屢遭查禁,演衍出乾坤會、添弟會、三點會、三合會、三河會、圈子會、漢流(留)、八卦會等,據載有五十多種名稱。
洪門五袓應是隨史可法抵抗清兵的將領,又轉隨鄭成功之洪門,留在中國大陸『漢留』組織,廣招反清義士,聽候台灣參軍陳永華(化名陳近南)的命令。 陳永華化名陳近南,並有許多聯絡人,皆用「陳近南」之名發布命令。據說陳近南在湖北時,曾居襄陽城南「白鶴洞」,號「白鶴道人」,藉傳道為名,游歷四方,聯絡仁人義士。「白鶴仙師」的圖像即代表漢留組織的標志。台灣有很多地方,現在都有供奉白鶴仙師或鶴母等風俗。
明鄭王朝鄭克塽投降清廷後,他們在閩粵留下之中國武術門派,統稱為南少林『功夫』,兩廣人士稱武術為功夫。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僧人鄭洪二,化名萬雲龍,在福建創立天地會,倡議反清復明,白日誦經禮佛,夜間聚眾賭博,累聚銀錢,預謀起事,子鄭繼,部下陳彪、陳丕、張普、張狗(破臉狗)、盧茂、李少敏、趙明德等數百人。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雲龍派手下盧茂,率領會眾三百餘人,攻漳浦縣衙門。但部眾未曾到齊,事即敗露,被殺數十人,會眾三百餘人皆被俘虜。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初,雲龍派李少敏奉明朝宗室朱振興為「振興大王」,不料官府聽聞風聲,縱兵掠捕,事件立刻失敗。雲龍兩次起事皆敗,折損數百人。眾人被捕時,畏懼雲龍報復他們的親屬,都不敢供出雲龍,雲龍佯作僧徒,依然於廟中飲酒狎妓,安居行樂,官府不知。雲龍死後,其子鄭繼接管天地會,法號「行義」。
林爽文事件後,朝廷敕命嚴查閩台天地會,因而揭露上述兩次起事主謀為萬雲龍。其子「行義」被捕。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閩浙總督伍拉納、福建巡撫徐嗣曾的奏摺內容:「臣等查提喜於乾隆二十六年倡立天地會…….該犯俗名鄭開,僧名提喜,又名塗喜,又名洪二和尚。」
為了紀念萬雲龍,天地會會眾常自稱為「萬家兄弟」,甚至把「萬」當作姓氏的暗語:如,「您老哪個萬兒?」
㈧ 天地會與拜上帝會之間的差異
天地會的奮斗目標是反清復明,拜上帝會只反清,不復明.而且拜上帝會的成員都信奉基督教,天地會的成員沒有明確的宗教信仰,只要願意反清復明就可以.
㈨ 漫談江湖,《古惑仔》中洪興社的原型究竟是誰
1994年,香港最佳拍檔電影公司將牛佬的黑幫主題漫畫《古惑仔》搬上熒幕,改編成同名電影。一經上映,就火爆港台大陸以及東南亞各地。該系列電影票房大賣,不斷加拍續集,僅僅是正傳系列一拍就是六部(人在江湖、猛龍過江、隻手遮天、戰無不勝、龍爭虎鬥、勝者為王),拿下十二億票房。
該系列電影的火爆不僅讓鄭伊健(陳浩南),陳小春(山雞)等一眾主演紅極一時,也讓「洪興社」等黑幫進入普羅大眾視野,從電影誕生之日直至現在,人們不斷在問,洪興是否真有原型?
要探詢這一問題,就不得不追溯歷史,從洪門(天地會)、三合會、和合圖、14K和新義安說起。
01
洪門(天地會)
洪門也稱「天地會」。清代南方主要秘密結社。以拜天為父拜地為母得名,俗稱洪幫。洪門的起源是一本糊塗賬。乾隆五十三年捕獲了台灣天地會(天地會亦稱洪門)大統領嚴煙,審訊時提及洪門起源,一問三不知:「此教起於何年,我實不能知道。但聽陳彪說,此教年代久遠,從前有個朱姓、李姓同起的。朱姓叫朱鼎元,李姓實不知道名字……」
關於發源地,也不清楚。四月十四日,嚴煙供說:「聞起自川省。」政府當然要細查,將四川翻得翻天覆地,翻成了「川四」也沒什麼結果。四川總督李世傑實在找不出洪門根據地,八月壬辰上奏:「四川省到處查訪,實無天地會之名。」
但不論怎樣,目前普遍流傳的洪門起源主要有三種說法。一種說法源自天地會內秘籍,其自稱系福建少林寺僧於康熙甲寅年(1674)年或雍正甲寅年(1734)年創立;另一說法是民國以後,洪門成員稱其會創自鄭成功;還有一種說法是,根據檔案以及清代官書記載為福建漳浦僧提喜(即洪二和尚)於乾隆二十六年(1761)或三十二年創立。
天地會以反清復明,順天行道,劫富濟貧等為口號,反映了當時平民的民族觀念和反對壓迫的要求。其成員所處社會經濟地位的低下,使他們更需要互濟互助。因此,忠心義氣便成了會內最高的道德規范和達到組織上團結、經濟上互助的重要保障。天地會最初主要在福建、粵東及台灣一帶流傳,稍後發展至廣東全省及江西、廣西、貴州、雲南及湖南等省。鴉片戰爭後 ,又傳至四川、湖北、安徽及江浙等省。清前期除了天地會本名外,還有添弟、小刀、雙刀、父母、三點、三合等10餘種名目。鴉片戰爭後又出現了哥老會等大量分支,以致各地山堂林立,成為天地會一大特點。
雖然起源搞不清楚,但洪門在中國近代歷史中卻鬧得轟轟烈烈。風雲200年,其分支組織白蓮教、紅燈照、紅槍會、大刀會、小刀會、袍哥……天天鬧著要「反清復明」。清廷嚴禁秘密結社的活動。但洪門中人反對清廷的活動從未停止。天地會曾多次舉行武裝反抗斗爭,清前期除盧茂起義與李少敏起義外,重要的還有台灣林爽文起義﹑台灣小刀會起義﹑陳周全起義起義。鴉片戰爭後,天地會發動的武裝起義,影響更大。重要的有廈門小刀會起義﹑上海小刀會起義。其中太平天國時期,天地會的活動甚為活躍,其首領洪大全(焦亮)﹑羅大綱等都曾率領會眾參加太平軍,在兩廣地區天地會建立的大成國﹑昇平天國﹑延陵國等短期政權,也配合了太平天國的斗爭。
辛亥武昌起義,四川、陝西、湖南、浙江等地均由洪門率先發動。海外的洪門組織,不僅在經費上對革命黨人給予大力支持,而且派人直接回國參加革命。其中的厲害人物當有洪門堂主袁靜雪,此人差點打進敵人的被窩。她是袁世凱的女兒,溥儀選妃時的種子選手。可惜十進八時被淘汰了。另一個就不得不說孫中山了,孫中山是洪門中職位很高的「雙花紅棍」,其在《孫文學說》提及了洪門:「洪門者,創設於明朝遺老,起於康熙時代。蓋康熙以前,明朝之忠烈士,多欲力圖恢復,誓不臣清,捨生赴義……」
清滅亡後,「反清」「安清」失去意義。洪門喪失斗爭目標,逐漸蛻化變質。進入民國以後,國內的天地會組織大多成為少數人爭權奪利的工具或為反動統治階級反對革命﹑鎮壓人民的幫凶。海外的洪門組織,則大多數仍繼續作為團結華僑的重要紐帶而存在,只有少數成了黑社會組織。
轉化成黑幫的洪門,活躍在華南地區。20世紀初,洪幫是上海幫派勢力最大的,地位最高的人是范高頭。黃金榮、李超五、劉福彪、潘鈺卿都是他一手帶出來的。
洪幫最先由福建擴展到廣東、廣西,覆蓋整個華南地區,然後以廣東、福建為跳板,發展到台灣、澳門,及東南亞、美洲等其它地區。
02
三合會
香港黑幫往上要追溯到清代的「洪門」,後改稱「三合會。據傳,三合會的名稱就與廣東有關,一種說法是三合會單指廣東的洪門組織,因為廣東省有東江,西江,北江三條河流;另一種解釋則認為:三合會稱謂起源自洪門首任香主陳近南率眾起義失敗,戰死於廣東省惠州的高溪廟,其徒眾擁天佑洪(原名蘇洪光者)繼續與清廷對抗。他們認為當時天時,地利,人和都恰到好處,故又名三合會。
清朝亡後到二次大戰後,三合會已經演變成為香港傳統江湖秘密結社的統稱。近半世紀以來,三合會的各幫派行為包括收取保護費、販賣毒品、洗黑錢、非法賭博、經營性產業等所謂黃、賭、毒的偏門行業。個別成員亦會進行偷竊、詐騙、綁票及恐嚇勒索等犯罪行為。香港大型的三合會會員約20多萬人以上,大部分小型街頭幫派里中有7-10%的黑社會成員是活躍份子,若然統一所有香港三合會和黑幫,可達致40萬-50萬人以上,所以香港往往將三合會與黑社會混在一談。換句話說,三合會是個筐,什麼幫派都可往裡頭裝。
03
和合圖
19世紀80年代,由於清末政府的固步自封與腐敗無能,當時百姓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情況屢見不鮮。從而導致大批百姓流亡港澳地區,尋找安身立命之所。這其中有一部分被當成「豬仔」,讓人販子販賣到港澳地區,充當社會最底層的苦力人員。這些被當作「豬仔」賣掉的主要的就是四邑「南番順」人,所謂南番順是彼時對廣佛轄區的統稱,地區有廣州、佛山、順德等地。四邑人,包含台山、開平、恩平、新會、客家人,圍頭人(佘族)等。這些「南番順」雖然人數眾多,卻並沒有自己的組織。作為社會的最底層,他們經常受到上層社會的壓榨與凌辱。
1884年8月5日,中法戰爭爆發。南番順工人們雖身在香港,卻心系國家安危。在戰爭正式爆發後,工人們聯合本土圍頭人,拒絕接駁法國船隻的一切貨物。法國商船立馬向海事處,水警等部門求助。之後水警以《商船條例》為由,稱工人不卸載貨物就是犯法,因此拘捕的工人達數十人之多。此事發生後,身為圍頭人的賴忠(盲忠,後和合圖話事人。),義無反顧的站了出來。此人早年曾在「拔萃書院」讀書,受過很好的教育,亦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他找到了拘捕工人的水警,請求放人,好話說盡,可並沒有什麼用處。水警方面堅持認定,工人不卸貨就是犯法。
此次事件過後,工人們深知團結的重要。於是在諸多小團體的聯合倡議下,1884年10月3號,爆發了歷史上有名的香港工人遊行示威大罷工。抗議英法兩國鎮壓中國愛國運動,與對工人階級的壓迫。工人遊行示威活動全面爆發,碼頭再無一名搬運工人,使得法國商船的很多貨物無法下船,碼頭的船越來越多,貨物越來越多,很多不能長時間積壓的貨物損壞,法國商人損失慘重。在遊行示威的第三天,港英政府派出軍隊進行鎮壓,派出警察去各個小團體的居所,找團體頭目談話,危言恐嚇,迫使工人們重新去往碼頭,可人雖去了,貨物還是不下了。
10月3日的大遊行備受國際矚目了,此時的港英政府不敢再鬧出更大的事件,只能好話說盡後,派出警員與軍隊一起幫忙卸貨,但凡願意卸貨的工人亦出高價聘之。團結罷工的成果使各個小團體看到了團結的力量,罷工事件一結束。活躍的賴忠「盲忠」就聯絡每個小團體加入,聯合注冊了名為「合和圖」的「合法社團」。而「和合圖」的首任掌舵,便是有「盲忠」綽號的賴忠。賴忠手下又有十二名小幫派首領分別為馬騮王、方萬仔、豆皮梅、大眼勝、尖不甩、叻仔、袁坨坨、先生多、矮仔周、扁垯垯、駝背華於崩牙才,分管十二個小幫派。在後來「和合圖」也被叫「合和桃」「老歪」,而賴忠就是「歪嘴皇帝」。後期香港很多的知名幫派,便是在「和合圖」分支出去的,包括現在香港最活躍的社團「和勝和」,還有「和利群」、「和一平」、「和二平」「和利和」等等這些,全是「和合圖」的分支。俗稱「和字頭」。
04
和勝和
1884年-1909年,和合圖在香港共成立有26個小堂口,他們也沒有嚴格的幫規制度,亦沒有高低職位之分。其他分支與堂口分別稱為「勝和」、「利群」、「洪勝」、「勝義」、「義堂」、「一平」、「二平」、「利和」、「勝堂」等等。
進入20世紀,香港經濟開始繁榮起來,通商、港口等條件使得前往香港做工的人也越來越多,這些人多是苦力,為爭飯碗,同鄉或同地區的人自然要相互照顧,幫派之間常常相互爭搶生意,發生械鬥是家常便飯。
當時的港英政府懶得管這些打架搶生意的事情,只要不鬧出人命就行,這使得幫派間就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規矩,以暴力手段來爭取自身更多的權益,
1909年勇義堂堂主「黑骨仁」出面號召各幫會要團結起來,要有組織有紀律。於是召集了香港第一次洪門大會 , 黑骨仁也被推舉為香港洪門的「開山祖師」,由於黑骨仁是正宗的洪門成員,他做了「開山祖師」之後便把內地洪門幫會的儀式和等級制度在香港幫會中傳承下來。
這次大會確立了香港洪門的六個職級,老大稱 「香主」 ,往下依次是二路元帥、紅棍、 紙扇、草鞋,最低級的普通馬仔叫 「四九仔」。後來潮州幫的「義興公司」在「紙扇」和「草鞋」之間增加了「五虎將」職位。
同時這次大會決定在各堂口名稱前加一 「和」字,取以和為貴之意 , 形成既獨立又聯合的「和」字頭三合會,比如「洪勝會」改叫「和洪勝」,「勇義堂」改叫「和勇義」 。他們的鼻祖就是前文所提賴忠所創立的「和合圖」。
1909年前,前身是「勝和同鄉會」(東莞市南城區勝和村)的「勝和堂宗祠」勝和堂,於香港九龍的深水埗區九龍仔成立,堂口歸屬和合圖。1909年黑骨仁召開洪幫大會後,在名字前面加了個「和」字,「勝和堂」遂成為「和勝和」。
1925年發生省港大罷工,失業人士助長黑幫擴大,和勝和藉此急速擴張,從和合圖派系中的一個小堂口壯大而成為一個主導和記的社團。
1930年,和勝和宣布脫離和合圖而獨立於和記內,和勝和成為和字頭派系的主流,於中國大陸解放後帶領和記與14K、新義安等社團鼎足而立於香港。
05
14K
說到14K,就必須說到葛肇煌。葛肇煌1934年在國民革命軍第93師當連長,1942年加入軍統,並立下赫赫戰功。1943年任軍統西江獨立行動大隊長,1944年暗殺汪偽政府廣東省長陳耀祖。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日軍矢崎勘十將軍知道廣東盛行三合會,故與汪精衛政權的官員李蔭南、郭衛民、馮壁峭利用一些歸國的天地會華僑人士與本地的幫派兄弟,創建了「洪門五洲華僑總會西南分會」(簡稱「西南本部」),來做情報工作,並逼迫小販與苦力工人加入,以維系會中財政。
1945年日本投降的同一天,軍統葛肇煌在廣東省廣州市西關寶華路14號搶佔了「西南本部」,改稱「洪門洪發山忠義堂(會)」,並以「洪門忠義會」之名在廣州展開情報活動入駐會址接管改變其性質。由於其所在為寶華路14號,因此14號成了該組織的別稱。
1949年春,國民黨敗局已定,內部高層一方面在准備撤退一事,另一方面也在安插撤退以後的「暗樁」。保密局負責人毛人鳳授意下屬秘密聯絡兩廣一帶的洪門組織,為國民黨撤退鋪路。
葛肇煌是負責這項任務的最佳人選,他有兩重身份,一是軍統的一個小頭目,二是廣州地區洪門「護法」。
葛肇煌到達香港後把許多舊部集合,尊蔣中正為元首,開始反共任務,再次重組「洪發山忠義堂」。由於台灣政府的資金支持,加上原本軍人出身的組織性與武裝能力,勢力上一支獨秀,形成今天「14K」的雛形。
葛肇煌的舊部主要是49年逃亡香港的國民黨殘部。這些人逃亡香港形成了香港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難民潮,港英政府當時把這些敗兵難民安置在摩星嶺公民村。
當時的香港,擁有不少偏激的也很有勢力的左派力量,他們想把這些已經繳械的蔣軍殘部攆出香港,因此時常去摩星嶺難民區挑起事端。而這些手無寸鐵但經歷了無數血戰的亡命之徒也不是好惹的。終於在1950年,這些亡命之徒和香港左派學生演變成了一場大規模的流血沖突。這場沖突,讓港英當局最終做出了一個決定,把十多萬蔣軍殘部和他們的家眷遷往調景嶺,集中安置。
住在這里的敗軍難民當中,有個叫馬鶴凌的人,他妻子在難民營產下一子,成了難民營里最小的難民,他們給這個小嬰兒取名叫馬英九,日後成為了台灣地區的領導人。
調景嶺難民營的條件十分艱苦,這些難民中不乏有曾經的達官貴人或叱吒風雲的將軍,但不管曾經怎麼樣,現在大家都同在社會的最底層。這里沒人管沒人問,新的秩序只能靠拳頭建立起來。葛肇煌與「十四號」的幫眾逃至香港,重建社團,被港英政府列為香港三合會組織。真正的洪發山總會已跟隨國民政府於台北注冊為合法社團,故香港當地幫派改稱葛家軍為14K以作識別,十四K的「K」就是國民黨(Kuomintang)的首字母。當時洪發山其他字堆雖然反對其自稱忠義堂系統,然而實力不足以改變抗衡有準軍隊組織力和武裝的十四號,隨幾十年歷史發展逐漸混淆外界也早已分不清細節,但14K之名的流傳下來還是讓知悉歷史細節的人領略其調侃意味,暗指葛家軍一眾是1949年後政治力產物並非傳系的洪門系統。
在1960至1990年到的三十年間,14K發展迅速,一度擁有20萬會員,擴展成全球華人三大幫會之一。1990年代,不少成員漸漸向中國大陸發展。據1991年統計香港主要成員約有2萬人。在1960及1970年代,因協助反共,故與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有緊密的接觸及互動,然而近年14K已很少扯上政治議題,台灣政府方面亦停止資助14K。
由於其傳承清朝洪門的各種秘密幫規和儀式,加上獨有的三合會詩句和文化,一直是各個幫會中最具神秘性,且被視為源於洪門的正統大幫派,獨特的神秘色彩。有別於其他幫會,14K非香港土生土長,充滿政治色彩。龍頭葛肇煌於1950年代去世,長子葛志雄繼任,綽號「太子」,被視為洪門一脈相傳的正統孝字堆龍頭。
另外十四K還曾專門訓練了一支「12K金釵」女子特別行動隊,由女梟雄率領11名「美女蛇」殺手,巧使美人計引誘,曾大鬧九龍城,截劫毒梟、毒品,陷害某社團,打殺劫掠,無所不為,被譽為世界黑社會大舞台上的一大奇觀。
06
新義安
「義安」是潮汕的古稱,潮州府古代有段時間叫做義安郡,因為潮汕地區自古屬於義安郡,所以新義安又被香港人稱為潮州幫。源自1866年在萬安成立的潮州鶴佬幫。1919年,「萬安幫」分裂,"義安幫"另開山堂,並於1921年用「義安工商總會」名義向香港政府華民政務司署注冊。
向前是軍統頭子戴笠的心腹之一,在抗戰勝利之後,向前得到軍令,潛伏進香港從事間諜活動。向前潛伏到香港後,由於有軍統背景,便成了有潮州幫背景的「義安工商總會」的龍頭老大,聽命於軍統,從事間諜活動。
日本投降當日,廣州「洪門五洲華僑總會西南分會」會址為葛肇煌所佔領,改稱「洪門洪發山忠義堂」,並領封為洪門龍頭(三合會幫會龍頭),葛肇煌聽命於軍統局局長戴笠,並尊蔣中正為蔣總統。「義安工商總會」領袖「向前」也歸屬於葛肇煌部下,領「洪門太平山義安堂」堂主,並獲授國民革命軍少將軍銜。所以,新義安和14K鼎足香港的同時,又有著「血緣」關系。
1947年義安工商總會因涉及三合會活動而被取消了社團注冊,擁有國民黨軍銜的龍頭大佬向前,將組織改名為新安公司及其分支「永安公司」,俗稱為「新義安」。
1953年,新義安龍頭向前被港英政府遞解出境至台灣。由其兒子向華炎執掌新義安。
1956年警方大舉掃盪幫會,新義安出現了敬義、義群、大好彩等分支,後經新向氏龍頭大手改革,確立幫會中的世襲制,為向氏世族,發展到1980年代,組織結構相當完善,設有「五虎」、「十傑」,並在各主要地區設有坐館。
1980年4月1日,香港《華僑日報》披露:1980年3月29日開始,警方大舉掃盪新義安,近50餘名坐館、紅棍、白紙扇等人被捕,成為1956年以來最大的一次「反黑」行動,並被繳獲一批現代化武器及黑幫文件。1994年1月8日,香港警方再次發動龐大的「掃黑」,拘捕新義安14名高層,警方一度估計新義安已發展到8至10萬會員,與和勝和同為全港最大的黑幫組織。
07
洪興的原型究竟是誰?
說了這么多,洪興社的原型究竟是誰呢?
網上普遍流傳的說法是新義安,但《古惑仔》的原作者牛佬是這么說的。27歲那年,他在電影院看周潤發主演的《我在黑社會的日子》,心有所感。三年後,自立門戶開畫古惑仔。
幫會名字取自三年前電影中的洪興,蔣天生模仿周潤發,山雞參照梁朝偉,而陳浩南取型劉德華。
當時電影中大佬多叫東哥,牛佬就故意取了南字,又從公司名中取了浩字,女主為了討喜,且符合口吃特徵,定名細細粒。
第一期故事,源自牛佬朋友吳志雄,也就是後來電影中的B哥。
按照牛佬的說法,洪興社完全就沒有原型,是來自電影。但所謂一千個讀者眼中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作者自己怎麼說已經不重要了。
藝術源自生活,又高於生活。
你可以說,洪興社源自14K,因為葛肇煌以蔣中正為尊,洪興老大姓蔣--蔣天生、蔣天養。
你也可以說洪興源自和合圖, 賴忠手下有十二名小幫派首領分別為馬騮王、方萬仔、豆皮梅、大眼勝、尖不甩、叻仔、袁坨坨、先生多、矮仔周、扁垯垯、駝背華於崩牙才,分管十二個小幫派 。洪興蔣先生下面也有12堂主:
1、旺角區揸FIT人 - 十三妹
2、尖沙咀區揸FIT人 - 太子
3、葵青區揸FIT人 - 韓賓
4、深水埗區揸FIT人 - 靚媽
5、銅鑼灣區揸FIT人 - 細B→陳浩南
6、北角區揸FIT人 - 肥佬黎→灰狗
7、屯門區揸FIT人 - 恐龍→山雞
8、西環區揸FIT人 - 無良→陳耀
9、九龍城區揸FIT人 - 細眼→伊健→亦龍
10、香港仔區揸FIT人 - 巴基→大飛
11、觀塘區揸FIT人 - 大宇→大天二
12、柴灣區揸FIT人 - 馬王簡→山雞
無論原型是誰,白駒過隙,往日江湖風雲已然不在,幾十年間,人間早換模樣。
非典中,香港夜總會生意一落千丈,非典後,尖東最旺門面,從夜總會變成擠滿遊客的金店和賣奶粉的葯房。
2004年,砵蘭街朗豪坊大型購物中心落成,紅燈區已成傳說。大型商場引入安保公司,社團無處收取保護費,就連代客泊車,也被電子貨幣結算取代。
前幫派大佬抱怨:現在古惑仔自己賺錢自己花,哪有人維護社團。以前出來談判,還互相尊重對方是什麼字頭、輩分,還擺酒念詩,現在誰講究這些?
特殊時期誕生的特殊黑幫已消亡,一同消失的還有重情重義的歲月。
劉偉強說沒有拍夠《古惑仔》,但拍不動了:心態已經完全不同了,那團火已經弱了,拍《古惑仔》需要一把很熱烈的火,打個火機都有氣勢。
2017年大鵬拍《煎餅俠》,結尾時,古惑仔穿著皮衣,玩著打火機走來。影院中一片驚嘆聲,像重逢一個遺忘已久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