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學基礎有哪些

法學基礎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10-19 11:41:10

『壹』 了解法律的基礎知識

1、《法律基礎知識》是2009年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內富君。法律基礎容知識是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根據《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課程教學大綱(試行)》中的《法律基礎知識教學大綱(試行)》組織專家學者編寫了本教材。 全書共分為緒論、憲法、刑法行政法民法訴訟法勞動法等章節。突出了能力培養的教學目的,每章一練能夠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知識。書中配有知識庫和小錦囊等,形式新穎,生動活潑,具有實用性和指導性的特點。 本書不僅適合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德育課教學使用,也可以作為學生家長、教育工作者、社會工作者以及關心青少年法制教育人士的參考書。
2、本書嚴格依照教育部2001年2月頒布的《法律基礎知識教學大綱(試行)》的要求進行編寫,在內容組織上注意麵向中等職業學生的特點,採取案例引入,法條說明和解釋的編寫結構,突出實用性、生動性和思考性。本書可以作為三年制和四年制中等職業學校教材和輔導用書。
3、為了加強和改進中等職業學校的德育教學工作,教育部頒布了《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課程教學大綱(試行)》。本書是嚴格根據該教學大綱中的《經濟與政治基礎知識教學大綱(試行)》編寫而成的。

『貳』 法律專業 的基礎課有哪些

你好 我是法學專業的,法學專業的基礎課有

大一:法理學,憲法 ,民法(版上) ,刑權法(上)

大二:民法(下) ,刑法(下),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商法合同法,中國法制史,國際法,國際私法

大三:知識產權法,房地產法,國際經濟法,經濟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大四:一些選修課而已

『叄』 法律法規常識基本知識有哪些

下面是我整理的十條常用法律法規:

1、《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六條: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第三十七條: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十六條:

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按照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

借款人請求出借人返還已支付的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3、夫妻雙方無論分居多久都不會導致自動離婚,離婚只有兩個途徑:

一、登記離婚:如果雙方都同意離婚,並且對夫妻共同財產的分割及子女撫養問題達成一致意見的,可以由婚姻登記機關發給離婚證。

二、如果雙方在離婚、夫妻共同財產分割、子女撫養三個問題中有一個問題不能達成一致意見的,可以訴訟離婚,由法院判決能否離婚。

4、《婚姻法》第十八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

(1)一方的婚前財產;

(2)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

(3)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妻一方的財產;

(4)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

(5)其他應歸一方的財產。《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19條:「婚姻法第十八條規定為夫妻一方所有的財產,不因婚姻關系的延續而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產。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5、《合同法》第二百一十四條:

租賃期限不得超過二十年。超過二十年的,超過部分無效。租賃期間屆滿,當事人可以續訂租賃合同,但約定的租賃期限自續訂之日起不得超過二十年。第二百一十五條:租賃期限六個月以上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當事人未採用書面形式的,視為不定期租賃。

第二百三十二條:當事人對租賃期限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視為不定期租賃。當事人可以隨時解除合同,但出租人解除合同應當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承租人。

6、商家贈送物品也是合同中的一部分,也就有義務按照與消費者的約定提供贈送的商品。如果你收到的贈品屬於殘次品,你完全可以要求商家按更換。

7、《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十八條:

經營者應當保證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對可能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商品和服務,應當向消費者作出真實的說明和明確的警示,並說明和標明正確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方法以及防止危害發生的方法。

賓館、商場、餐館、銀行、機場、車站、港口、影劇院等經營場所的經營者,應當對消費者盡到安全保障義務。

8、《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六條:經營者在經營活動中使用格式條款的,應當以顯著方式提請消費者注意商品或者服務的數量和質量、價款或者費用、履行期限和方式、安全注意事項和風險警示、售後服務、民事責任等與消費者有重大利害關系的內容,並按照消費者的要求予以說明。

經營者不得以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費者權利、減輕或者免除經營者責任、加重消費者責任等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不得利用格式條款並藉助技術手段強制交易。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內容的,其內容無效。

9、《繼承法》第九條:繼承權男女平等。第十條: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

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繼承開始後,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本法所說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異母或者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養兄弟姐妹、有撫養關系的繼兄弟姐妹。

10、《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五條經營者採用網路、電視、電話、郵購等方式銷售商品,消費者有權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內退貨,且無需說明理由,但下列商品除外:

(一)消費者定作的;

(二)鮮活易腐的;

(三)在線下載或者消費者拆封的音像製品、計算機軟體等數字化商品;

(四)交付的報紙、期刊。除前款所列商品外,其他根據商品性質並經消費者在購買時確認不宜退貨的商品,不適用無理由退貨。消費者退貨的商品應當完好。

經營者應當自收到退回商品之日起七日內返還消費者支付的商品價款。退回商品的運費由消費者承擔;經營者和消費者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

(3)法學基礎有哪些擴展閱讀:

1、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的統治階級意志的規范體系。 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是國家的統治工具。

2、法律是由享有立法權的立法機關行使國家立法權,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並頒布,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總稱。法律是法典和律法的統稱,分別規定公民在社會生活中可進行的事務和不可進行的事務。


參考資料:網路——法律

『肆』 學法學需要什麼基礎嗎

自學法律需要從最基礎的法律知識學起。
自學法律,首先要買齊法律專業十四門核心課程教材。
1、《法理學》
2、《中國法制史》
3、《憲法》
4、《民法》
5、《刑法》
6、《民事訴訟法》
7、《刑事訴訟法》
8、《商法》
9、《經濟法》
10、《國際法》
11、《國際私法》
12、《國際經濟法》
13、《行政法和行政訴訟法》
14、《知識產權法》。
這些都是每個學校法律專業的必修課程。其次你要結合法律條文來看,包括各種司法解釋。重點法條及司法解釋一定要記住。(訴訟法裡面的法律條文一般比較多而混,你一定要耐下心,反復看)而《法理學》《民法》刑法總論裡面的理論知識比較多,一定要理解掌握。

『伍』 法律專業基礎知識有哪些

法律類: 法學、國際法、國際經濟法、商法、刑事司法、法學理論、法律史、憲法學與版行政法權學、刑法學、民商法學、勞動法學、社會保障法學、訴訟法學、經濟法學、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國際法學、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軍事法學、商務法律、法制學、民法學、環境法、勞動法學、知識產權法學、科技法學、商法、金融法學、財稅法、涉外經濟與法律、律師事務、法律事務等。

『陸』 關於法制的基礎知識有哪些

法制是法律和制度的總稱。統治階級以制度化法律化的方式管理國家事務,並且嚴格依法辦事的原則。下面是我帶來的關於法制基礎知識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

法制的基礎知識

1.鄧小平民主法治理論的主要貢獻是什麼?

(1)確立了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戰略地位。

鄧小平從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基本問題出發,闡明了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戰略地位。社會主義國家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必須保證人民有充分地通過各種形式管理國家和社會的權力。社會主義制度不僅要有先進的經濟制度,而且必須有真正民主的政治制度和真正體現人民意志的法律制度。完善的民主制度和法律制度是社會主義的重要特徵本質和要求,沒有民主法制,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

(2)深化了對社會主義法的本質認識。

鄧小平關於“社會主義社會中的階級斗爭是一個客觀存在,不應該縮小,也不應該擴大”的論述,否定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左”傾路線,同時也就糾正了把社會主義法看成單純階級斗爭工具的錯誤認識。社會主義法既然是體現廣大人民群眾共同意志的法,它就應該是國家對政治、經濟、 文化 、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的關系進行治理,調整的依據,是社會主義社會生活至高無上的權威。

(3)闡明了民主法制的辯證關系。

鄧小平指出:“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制。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制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制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這就是說,民主必須有法制來體現和保障,搞人治,把民主的希望寄託在領導人的民主作風上,民主沒有保障,只有民主法律化、制度化,才能有真正的民主。同時法制也必須以民主作為前提和基礎,因為只有人民真正當家作主,法律制度所體現的才能是人民的意志,才能有真正的社會主義的法制。

(4)揭示了法制建設與現代化的內在關系。

鄧小平指出:“搞四個現代化一定要有兩手,只有一手是不行的,即一手抓建設,一手抓法制。”法制是現代社會的標志之一,沒有民主和法制,經濟的騰飛,“四化”的實現是不可能的。因此,“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民主和完備的社會主義法制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目標和根本任務。”(江澤民)

(5)全面闡述了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的基本要求。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把我國社會主義法制的基本要求概括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十六個字,這既是 總結 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 經驗 教訓得出的結論,也是鄧小平同志在此之前一系列講話中關於必須使法律完備,集中力量制定各種必要法律,關於實行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嚴,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關於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等重要思想的高度概括。

(6)指明了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方式和步驟。

鄧小平指出,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探索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發展的形式和發展道路,可以借鑒外國的經驗,但不搞不適合中國國情的多黨競選、三權分立、兩院制。要走一條長期探索的路,從世界各國吸收進步因素,使我們的制度成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

2.什麼是法制?什麼是法治?什麼是社會主義法治?為什麼我國要將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確定為基本的治國方略?

法制是指一個國家有完備的法律和制度,並且這些法律制度被嚴格遵守和執行所形成的一種狀態。因此,有人說法制是立法、執法、司法、守法、法律監督的總稱,只有這幾方面都做好了,才稱得上法制國家。不同的國家由於經濟基礎、階段結構、歷史傳統、文化背景的不同,法制的性質特徵有很大差異。社會主義法制的基本要求是使民主法律化、制度化,使這種法制具有穩定性、連續性和極大的權威性,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法治是指一種治國方略,它是相對人治而言的,現代法治意味著法律有至高無上的權威,法律的統治深入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國家機關的權力必須接受法律的制約和控制,整個社會都必須嚴格依法辦事。

社會主義法治是社會主義國家的治國方略,社會主義國家實行法治反映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經濟制度在法律領域的要求。這些要求是:第一,必須使法律、制度充分反映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要求和願望,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至高無上,因此必須使體現人民意志的法律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使廣大人民群眾的權益通過法律的實施得到充分實現。第二,各級各類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都必須嚴格依法辦事,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權力要置於法律的嚴格控制之下,以防止作為人民公僕的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濫用國家權力,使權力走向腐敗,使人民的公僕成為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老爺。

我國將依法治國,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作為基本的治國方略是經過了一個很長的認識過程和走過一段十分曲折的道路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前,實行的基本上是人治,靠的是黨和黨的領袖的崇高威信,經過“「」”的教訓,黨的領導層和廣大人民群眾開始看到,只靠領導人的威望是不行的,是很危險的。鄧小平同志從1978年以來就曾多次提到“一個黨,一個國家把希望寄託在一兩個人的威望上,並不很健康。”“誇大一個人的作用,這樣是危險的,難以為繼。”後來又進一步指出“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制。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正是因為黨的領導層確立了這樣一種以法治國的認識,我國法制建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隨著法制建設的發展,法律的逐步完善,黨的十五大最終確定了“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治國方略。

3.為什麼說堅持黨的領導是依法治國的根本政治保障?

首先依法治國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這是黨的性質所決定的,黨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它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能代表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

其次,堅持黨對依法治國的領導,是我國法治建設的社會主義性質決定的,沒有共產黨領導的法治決不是社會主義法治。

再次,黨是我國政治生活的核心,黨對我國各項事業的領導地位是黨在長期革命斗爭和建設中形成的。黨的正確領導不僅保證了我國法治建設政治方面的正確,同時也為法治建設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證。

在強調堅持黨對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領導的同時,必須強調改善黨的領導,黨組織應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在要求全國各級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各社會團體,企事業組織和全國人民遵守法律的同時,共產黨的各組組織和全體共產黨員,必須帶頭遵守法律,嚴格依法辦事。同時應正確處理好黨的政策和法律的關系,黨的重要政策是制定法律的依據,應當通過立法程序轉化為國家意志,上升為法律。但決不能以政策代法,政策法律不分。

4.什麼是法?法有哪些基本特徵?

法是由一定的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它是由國家制定或者認可。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規范體系,它通過對人們的權利和義務的規定,確認保護和發展有利於統治階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

法具有如下基本特徵:

(1)法在形式上具有規范性、一般性、概括性的特徵。它是調整社會關系的行為規范。社會關系表現為人們的交互行為,法對社會關系的調整是通過規范人們的行為來實現的。法所針對的不是特定的人或事,而是一般的人的行為和社會關系,可以在其生效期間反復適用。這一特徵使它區別與適用法律中的非規范性的決定、命令。

(2)法具有國家意志性。它是國家制定或者認可的社會規范。社會上有多種調整人們行為的規范,如道德規范、宗教教規、社會組織的規章,紀律規范、各種禮儀、習慣等。法與這些規范最大的不同在於,法是國家制定、認可的行為規范,體現的是國家意志,它能在國家權力所及的范圍內普遍適用,具有普遍性、統一性和權威性。

(3)法具有國家強制性。法和一切社會規范一樣,其貫徹實施都需要一定的社會強制力加以保證。但不同的社會規范保證其實施的強制力的性質、范圍、程度和方式是不同的。法的實施靠的是國家強制力作後盾,在多數情況下人們因為國家強制力的存在,而主動依據法律來規范自己的行為,所以國家強制力表現出一種潛在性和間接性的特點,只是在某些違法行為出現時,這種國家強制力才通過專門國家機關的強制 措施 體現出來。

(4)法是規定權利和義務的社會規范。法律是通過規定社會關系的參加者可以有什麼樣的行為,不能有什麼樣的行為和必須作出某種行為這種規定權利、義務的方式,來確認、保護和發展一定的社會關系,以建立符合國家意志的社會秩序。

(5)法是有權立法的國家機關按嚴格的程序制定規范性文件才能表現出來,並取得普通約束效力的特殊行為規范。法律規范通過規范性文件的條文得到體現,但法律條文不等同於法律規范。一種法律規范可以通過一個法律條文來體現,也可能需要通過同一規范性文件的不同條文來體現,甚至可能體現在不同規范性文件的條文之中。

5.怎樣認識社會主義法的本質?我國社會主義法有哪些基本特徵?

可以從三個層次上認識社會主義法的本質:

(1)社會主義法是社會主義國家意志的體現。它是社會主義國家制定認可的,由社會主義國家的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范,人民是國家的主人,社會主義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所以社會主義的國家意志從本質上講,應該是人民的意志。

(2)社會主義法是工人階級領導下的廣大人民共同意志的體現。按照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的理論,工人階級的歷史使命是消滅資本主義制度,建立社會主義制度,並最終實現共產主義,所以工人階級奪取政權,建立起的社會主義國家和法從其階級本質看,應該是工人階級的國家,體現工人階級意志的法。但工人階級的階級本質決定了它能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和要求,工人階級在奪取政權和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過程中,也離不開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和共同努力,所以社會主義國家就其本質而言,應該是工人階級領導下的廣大人民群眾共同居於統治地位的國家,與此相適應,社會主義的法應該是體現工人階級領導下的廣大人民群眾共同意志的法。

(3)社會主義法所體現的意志,是社會主義社會的生活條件決定的。這是社會主義法制最深層次的本質所在。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社會主義社會的物質生活條件,決定了社會主義法的本質、內容、形式和它的發展變化。我國社會主義法的內容,就取決於當前我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還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貧窮落後的面貌這樣一個客觀的物質生活條件。我國的法律制度應該與這樣一種物質生活條件相適應。

社會主義法具有如下特徵:

(1)階級性和人民性相統一。社會主義法是工人階級領導下的廣大人民群眾共同意志的體現。工人階級的領導,說明社會主義法在本質上具有工人階級的階級屬性,但同時社會主義法又是人民意志的體現。人民的概念十分廣泛,包括工人、農民、知識分子為主體的勞動者,同時也包括擁護社會主義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可見社會主義法具有廣泛的人民性,是階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統一。

(2)科學性。法的科學性指法反映客觀規律的程度。社會主義法是工人階級領導的廣大人民意志的體現,工人階級始終代表先進生產力的要求,工人階級的階級性決定了它沒有剝削階級的局限性,有可能正確反映客觀規律的要求,使反映自己意志的法具有科學性。但人們認識客觀規律還受多種條件的局限,所以社會主義並不必然具有科學性,如果工人階級政黨因受各種“左”的和右的思想的影響,在路線上犯錯誤,也可能使社會主義國家的法喪失科學性。

(3)人民群眾自覺依法辦事的特性。由於社會主義法反映的是人民自己的意志和願望,依法辦事,是與人民群眾的利益相一致的,所以廣大人民群眾能自覺遵守。當然法律作為國家意志的體現,它首先是公共意志的體現,當公共意志和個人意志、公共利益和個人利益發生矛盾時,社會上就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不依法辦事的情形,這就要求社會主義法還應具備強制性的一面,以保證社會主義社會正常秩序的建立。所以有人把社會主義法的這一特性概括為自願性和強制性相統一的特性。

法治與法制的區別

法治與法制既有聯系也有區別。聯系在於:實行法治需要有完備的法律制度。區別在於:法制相對於政治制度、經濟制度,法治則相對於人治;法制內涵是指法律及相關制度,法治內涵則相對於人治的治國理論、原則和 方法 。法制一詞,中外古今用法不一,涵義也不盡相同,通常在兩種意義上使用:①泛指國家的法律和制度。法律既包括以規范性文件形式出現的成文法,如憲法、法律和各種法規,也包括經國家機關認可的不成文法,如習慣法和判例法等。制度指依法建立起來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各種制度。中國古代的典章制度也屬於這一類。②特指統治階級按照民主原則把國家事務制度化、法律化,並嚴格依法進行管理的一種方式。這種意義上的法制與民主政治聯系密切,即民主是法制的前提,法制是民主的體現和保證,只有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並嚴格依法辦事,以確立一種正常的法律秩序的國家,才是真正的法制國家。

中國古書上所說的“命有司,修法制"《禮記·月令篇》,其中的“法制”是指設范立制,使人們有所遵循的意思。古代法家著作中,也有“法制”一詞。《管子·法禁》上寫道:“法制不議,則民不相私”。《商君書·君臣》上寫道:“民眾而姦邪生,故立法制,為度量以禁之”。韓非也有“明法制,去私恩”的說法。所有這些,雖然都把“法制”與依法治理聯系在一起,但還不是與民主政治聯系在一起的法制。中國古時的“法制”,說到底只是一種“王制”。同民主政治聯系在一起的第二種意義上的法制,與17、18世紀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所倡導的“法治”的內涵是一致的。如英國哲學家J.洛克認為,政府“應該以正式公布的既定的法律來進行統治,這些法律不論貧富、不論權貴和莊稼人都一視同仁,並不因特殊情況而有出入”(《政府論兩篇》)。美國政論家T.潘恩(1737~1809)也說:“在專制政府中國王便是法律,同樣地,在自由國家中法律便應該成為國王”(《常識》)。其核心思想是要依法治理國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對任何組織和個人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權。這種主張對於反對封建專制特權,確立和維護資產階級民主制,起了很大作用,具有歷史進步意義。但資產階級思想家的法制思想帶有明顯的法律至上的色彩,實際上資本主義國家也不可能真正實行法制。為了追逐超額利潤,剝削和壓迫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它們總是把合法手段和非法手段結合起來進行統治的(見資本主義法制)。

法治的實施必須建立在法制上。與法治相比,法制側重在法律的使用上。但如果僅就法律的目的而言,法治的目的是為人們提供一個尋求公正的平台和框架,但法制的實質仍然不能擺脫政權凌駕於法律之上的信念。法制是指當權者按照法律治理國家,但這些法律不一定是由普通公民組成的立法部門制訂的。法治下,行政部門的職責只是執行該等法律,並且受該等法律拘束。因此法制和法治最大的區別,並不在於法律是否拘束人民,而是在於行政、立法、司法這些政府權力是否也和人民一樣,受到法律的拘束和控制。法治的內涵,與其說是要求所有人民守法,毋寧更側重於法律對政府權力的控制和拘束,否則法治即與法制難以區分。對於社會上常見的違法或脫序現象,尤其是以激烈、遊走於法律邊緣的手段向政府爭取權利的行為,政府官員常常會呼籲和要求人民“守法”以尊重“法治”。這其實是將法治的意義誤解和窄化為法制。法制的結果可能會出現政府用法律的形式壓制民眾。

憲政是一種要求政府所有權力的行使都納入憲法的軌道,並受憲法的制約,使政治運作進入法律化理想狀態的理念和政治實踐。法治是憲政的核心價值觀。反之,在法制下沒有可能實現憲政。法制與民主沒有直接聯系。但對法治的為尋求公正提供框架的概念的擴展則包含了在法理上承認基本人權的含義,這也為憲政國家的憲法最終包括了人權法案建立了法理依據。而法制則與人權沒有關系。因此,在只有法制而沒有法治的國家,人權和民主都不能獲得保障。

法治與社會制度

社會主義法制與資本主義法制不同,它是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並嚴格依法進行國家管理的一種方式。在社會主義國家,可能而且必須把社會主義民主制以法律形式確定下來,並使這種制度和法律具有穩定性、連續性和極大的權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切實保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組織和個人有凌駕於法律之上的特權。法制與法律秩序關系極為密切。法律秩序是在嚴格遵守法律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社會秩序,它必須以實行法制為前提,而法律秩序的建立則是實行法制的重要體現。

亞里士多德法制的思想

一、法律正義論

(一)正義的內涵與分類亞里士多德認為,城邦以正義為基礎,由這種正義衍生出法律,以判斷人間的是非曲直。正義是指人們在社會關系中所產生的一種美德。正義和不正義含有兩種意思:一是指能否服從紀律;二是指一個人所取得的東西是否他應當得到的。正義又可分為“普遍的正義”和“個別的正義”兩種。其中“個別的正義”又分兩種——“分配的正義”和“平均的正義”。“分配的正義”就是求得比例的平等,這種正義是從人的不平等性出發的,而這種不平等性是自然造成的,是固定不變的。至於“平均的正義”就是指人們之間的平等關系。這種正義是以人的等價性為依據,使相互利益等同。

(二)法律正義論的延伸:平等與中庸1.平等。一是數量平等,即各人所得到的事物在數量和容量上與他人所得的相等;二是比值平等,即根據各人的實際價值按比例分配與之相衡稱的事物。政治權利的分配必須以人們對於構成城邦各要素的貢獻的大小為依據,誰具有比他人較為優越的政治品德,誰在城邦實現良善生活的過程中善德行為最多,誰就應該在這個城邦中享受更多的利益。2.中庸。所謂中庸是指不偏不頗,處於兩個極端的中間。亞氏認為,人的一切行為都有過度、不及和適中三種狀態,只有中庸才是美德的特性。對於社會而言也是如此,社會分為極富者(常逞強放肆以致犯罪)、極貧者(往往懶散無賴易犯小罪)和中產階級。唯有中產階級是貧富兩階級矛盾的“最好的中性的仲裁者”。因此,中產階級最適宜擔任統治者和立法者。

(三)正義與法律的關系法律是建立在正義基礎之上的,由正義延伸出法律。正義的原則寓於實體法之中。自由正義導致了自然法的形成,而這成為國家制定實在法的依據。

二、法律的定義、作用、分類

(一)關於法律的定義法律是政治上的正義,是世所公認的公正不偏的權衡標准,是理性的體現,又是一個合同式的契約。法律的特性包括:(1)公正性:法律是正義的體現,它對一切人,包括統治者和被統治者都是平等的;(2)可變性,法律允許變革,當然這個變革需要慎重;(3)必須遵守性。法律是一種特殊的社會規范,是人們的行為准則,人人都必須遵守它。

(二)關於法律的作用法律的作用和目的全在於為了城邦的“善業”,為了“善德”,為了追求“公共福利”,增進人類的道德。

(三)關於法律的分類1.自然法與制定法。自然法是人類理性的體現,是以正義為基礎的,是存在於社會的普遍原則,是反映“自然存在秩序”的法律;制定法即實在法,是由人制定的。自然法高於制定法;2.基本法和非基本法。基本法實際上也就是憲法,它規定國家的治理形式,規定統治者的人數及產生的辦法,規定公民在城邦中的地位;3.良法與惡法。凡是正宗政體下制定的法律為良法;凡是在變態政體下制定的法律為惡法;4.成文法和習慣法。習慣法即希臘城邦中長期存在的習俗或稱禮儀。

三、法治主義理論

(一)法治的涵義法治包含兩重意義:已成立的法律獲得普遍的服從,而大家所服從的法律又應該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這就是說,所謂法治,即良法與守法的結合。

(二)法治的具體體現1.立法方面:亞氏強調立法必須遵守以下原則:一是反映中產階級的利益;二是研究國家的情況;三是考慮對公民尤其是青少年加強 教育 ;四是靈活性與穩定性相結合。2.執法思想。國家執政人員要嚴格執行法律。法律有明確規定的,應嚴格依法執行;法律規定不同詳的或沒有規定的,必須按照法律的原則來公正地處理和裁決案件。3.守法思想。守法是法治的關鍵。國家必須加強對公民守法觀念的培養和訓練

(三)法治的優越性法治的優越性是相對於人治而言的,而這種優越性主要體現在:第一,法律是集體智慧和審慎考慮的產物;第二,法律沒有感情,不會偏私,具有公正性;第三,法律不會說話,不能象人那樣信口開河;第四,法律藉助規范形式,具有明確性;第五,實行人治容易貽誤國家大事,特別是世襲制更是如此;第六,時代要求實行法治,不能實行人治;第七,實行一人之治較為困難,君主的能力和精力畢竟有限;第八,一人之治剝奪了大家輪流執政的權利。

(四)法治缺陷的彌補在法律有所不及的地方可以採取三種補救措施:以個人的權力或若幹人聯合組成的權力“作為補助”;對某些不完善的法律進行適當的變更;加強法律解釋。主要是指法律的精神(法意)來對案件作出公正的處理和裁決。

四、亞里士多德法律思想的特點第一,與柏拉圖一樣,均從倫理學入手來探討理想的政治生活方式,由此開創了西方法哲學的理論傳統,並在黑格爾的《法哲學原理》中得到了最充分的實現;第二,將法與政治合而為一進行研究,使法律社會學或者政治法律學的學科構造奠定了基本的原型;第三,具有鮮明的現實主義的特點,分析問題的立足點是考察現實,使用的方法主要是歸納法,即通過分析、比較,然後得出結論。所以有人稱,柏拉圖給予後人以更多的激情與理想,而亞氏則留下較成熟的體系與邏輯;[1]第四,推崇法治的精神,對於西方成熟的法治理論的建立,有著重要的意義。

『柒』 法學基礎包括哪些內容

大學法律系的基礎課程包括
憲法學、法理學、民法學、民事訴訟法學、刑版法學權、刑事訴訟法學、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商法學、國際私法、合同法學、國際經濟法、國際稅法,中國法制史。經濟法。還有新的物權法。知識產權法。。

『捌』 大學的法律基礎課都學一些什麼內容呢

哲學、政治經濟學、中國革命史、大學語文是公共課

法學基礎理論是關於法律最基本、最一般的原理,是法學專業的基礎課。學好這門課程對於學習其他部門法學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刑法學、刑事訴訟法學、民法學、民事訴訟法學、婚姻法學、經濟法學、國際法學是屬於部門法學(或稱應用法學),公證律師業務是學習公證律師方面的專業知識,而中國法制史是屬於法史學。

GOOD LUCK ^_^

『玖』 第七章 學好法學基礎理論

一、【識記】法的概念和作用★★★★☆

• 1.法和法律的概念

• 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反映統治階級的意志、並由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行為規范體系。

• 廣義的法律指法律的整體,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等;

• 狹義的法律僅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法律。

2.法的基本特徵

• ①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行為規范。

• ②法是反映統治階級意志的行為規范。

• ③法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范。

二、【領會】法律規范★★★☆☆

• 法的構成要素主要有規范、原則、概念和技術等,其中,法律規范是法的構成要素的主要部分。

• 1、法律規范的概念

• 2、法律規范的邏輯結構

• 3、法律規范的種類

1、法律規范的概念

• 法律規范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具體規定權利、義務及法律後果的行為准則。

• 法律規范=法律條文?

• 法律規范是法的基本構成要素,它通過法律條文表述出來

• 法律規范是法的本體,法律條文是法律規范的外在表現形式

• 它們之間是內容與形式的關系。

2、法律規范的邏輯結構

• (1)假定。

• (2)處理。

• (3)制裁。

• 一個法律規范的構成要素可以在一個條文中予以表述,也可以在不同的條文中予以表述,有時為了避免法律條文過於冗長,還可能把假定要素省略。

3、法律規范的種類

• 根據法律規范的內容的不同分類

• (1)授權性規范。

• (2)義務性規范。

• (3)復合性規范。

• 根據法律規范對人們行為的限定程度和范圍的不同,可將法律規范分為強行性規范和任意性規范

三、【領會】法律關系★★★☆☆

• 1.概念和特點

• 法律關系是法律規范在調整社會關系的過程中在人們之間形成的以法律權利和法律義務為內容的社會關系。法律關系屬於社會關系,表現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但它不是一般的社會關系。

• ① 是以法律規范為基礎形成的社會關系。

• ② 是法律主體之間的社會關系。

• ③ 是以權利和義務為內容的社會關系。

• ④ 是受法律保護的社會關系。

• 2、法律關系的構成

• 法律關系由法律關系的主體、客體和內容構成。

• 法律關系主體:主要有三類:自然人、組織、國家。

• 法律關系客體:是指法律關系主體之間的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對象。一般認為,法律關系客體大體上可以分為三類:物、行為和智力成果。

• 法律關系的內容:是指法律關系主體之間的法律權利和法律義務。

• 3、法律事實

• 法律事實是法律規范所規定的,能夠引起法律關系產生、變更或消滅的客觀情況或現象。

• (1)法律事件。法律事件是法律規范規定的,不依當事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引起法律關系產生、變更或消滅的客觀事實。法律事件包括

• (2)法律行為。法律行為是指依當事人主觀意志為轉移的,能夠引起法律關系產生、變更或消滅的行為。法律行為按其與法律規范的要求是否一致,可以分為合法行為和違法行為;按當事人的認知狀態,可以分為善意行為和惡意行為。

一、【應用】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的本質★★☆☆☆

• 1、我國社會主義法律是階級性和人民性的統一

• 2、我國社會主義法律是科學性和先進性的統一

• 3、我國社會主義法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保障

二、【識記】我國社會主義法的淵源★★★★☆

• 法的淵源,也稱法律淵源,簡稱法源,是法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也是法學基礎理論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對於國家立法、執法和司法都具有重要意義。

1、法的淵源的概念 • 在我國,法的淵源主要是指法的形式意義上的淵源,即法的創制方式和表現形式,也稱法的效力淵源。制定法是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的主要淵源。

• 制定法是由國家享有立法權的機關依照法定程序制定和公布的法律。

2、我國法的淵源的特點

• 在當代,我國法的淵源具有以下一些特點。

• (1)以憲法為核心,以制定法為主。

• (2)特別行政區法律是我國法的淵源。

• (3)習慣在特定條件下也可成為我國法的淵源。習慣是人們長時期逐漸養成的行為模式和社會風尚。

3、當代中國法的淵源

• 當代中國法的淵源,指的是作為我國主體的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大陸地區的法的淵源。

• 具體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

• 自治法規、規章、特別行政區法律法規、國際條約。

(1)憲法

•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規定國家的根本問題,包括國體、政體、國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國家機關的組織與活動原則以及國旗、國歌、國徽和首都等,是我國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當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綱領。

• 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法律

• 法律又可以分為 :基本法律(地位僅次於憲法)+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

• 基本法律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的規范性法律文件。

• 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是指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的規范性法律文件,一般涉及的范圍比基本法律要窄。

(3)行政法規

• 行政法規是指我國最高行政機關即國務院依照憲法規定的許可權和法定程序制定和修改的規范性法律文件。

• 調整范圍廣、數量多

• 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 《全國地質資料匯交管理辦法》《鹽業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港水域交通安全管理條例》

(4)地方性法規

• 地方性法規是指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根據本地區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法定的許可權內制定的適用於本地區的規范性文件。

• 另外,設區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也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經省、自治區人大常委會批准後實施,並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國務院備案。

(5)自治法規

• 自治法規包括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憲法規定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 按照憲法規定,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但應報上一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批准後生效。

• 自治法規不能同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只能在該自治地方有效。

(6)規章

• 規章包括國務院各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

(7)特別行政區法律法規 • 特別行政區實行不同於國家其他地區的經 濟、政治和法律制度。 • 根據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規定,特別行政 區享有高度的自治權 • 外交、國防事務屬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 • 特別行政區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 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

(8)國際條約

• 此處的國際條約特指我國締結或參加的國際條約與協定。

• 按照有關法律規定,凡我國締結或參加的國際條約與協定在我國具有法律效力,屬於當代中國法的淵源之一。

三、【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 1.法律體系和法律部門概念

• 法律體系指由一個國家的全部現行法律規范分類組合為不同的法律部門而形成的有機聯系的統一整體。

• 法律部門,又稱部門法,是指一個國家根據一定的原則和標准劃分的本國同類法律規范的總稱。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構成

• (1)憲法及憲法相關法

• (2)民法商法

• (3)行政法

• (4)經濟法

• (5)社會法

• (6)刑法

• (7)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

(1)憲法及憲法相關法

• 憲法及憲法相關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主導部門。

• 憲法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及其修正案。

• 憲法相關法是指與憲法相配套、直接保障憲法實施和國家政權運作等方面的法律規范,如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立法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國旗法、國籍法、民族區域自治法、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等。

(2)民法商法

• 基本法律部門之一,是調整民事和商事活動的基礎性法律。

• 我國採取的是民商合一的立法模式。

• 商法:公司法、證券法、保險法、票據法、海商法、商業銀行法、期貨法、信託法、招標投標法、企業破產法等。

(3)行政法

• 行政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基本法律部門之一。

• 行政法主要包括有關行政管理主體、行政行為、行政程序、行政監察與監督以及國家公務員制度等方面的法律規范。

• 常見的行政法部門的法律主要有行政處罰法、行政復議法、公務員法、國防法、兵役法、中國公民出入境管理法、治安管理處罰法、律師法、公證法、教育法、城鄉規劃法、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等

(4)經濟法

• 經濟法是從民法商法部門和行政法部門分離出來的法律部門,內容主要涉及國家宏觀調控、經濟管理以及創造平等競爭環境和維護市場秩序等。

• 經濟組織法律制度,如國有企業法、公司法等;

• 經濟競爭法律制度,如反不正當競爭法、反壟斷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等;

• 經濟調控法律制度,如預演算法、審計法、會計法、中國人民銀行法、價格法等;

• 經濟管理法律制度,如煙草專賣法、葯品管理法、國有資產管理法等;

• 經濟監督法律制度,如銀行監管法、稅收征管法等;

• 涉外經濟法律制度,如外商投資企業法、對外貿易法等

(5)社會法

社會法調整的社會關系主要是勞動關系、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關系,目的是從社會整體利益出發,保障勞動者、失業者、喪失勞動能力的人和其他需要扶助的人的權益。

我國已制定的社會法主要有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就業促進法、安全生產法、職業病防治法、殘疾人保障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社會保險法等。

(6)刑法

我國現行刑法是1997年3月14日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作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刑法除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外,還包括此後的十項刑法修正案以及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有關懲治犯罪的決定等。

(7)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

• 程序法是規定保障權利和義務實現的程序方面的法律規范。

• 訴訟程序法是規范國家司法機關解決社會糾紛的法律規范。

• 非訴訟程序法是規范仲裁機構和人民調解組織解決社會糾紛的法律規范。

• 我國目前的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主要有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引渡法、仲裁法、人民調解法等。

一、【領會】法的制定★★★☆☆

• 法的制定,又稱立法,指法定機關依照法定職權和程序創制、認可、修改和廢止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動。

• 1、立法機關及其許可權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

• 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發布決定和命令。

• 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在本行政區域內,依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通過和發布決議。

•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在本行政區域內,有權依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發布決定和命令。

• 2、立法程序

• 立法程序是指立法機關在創制、認可、修改和廢止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動中所應遵循的法定步驟和方法。

• 立法准備階段——法的形成、確立階段——法律的完善階段。提案、審議、表決和公布。

(1)法案的提出。

• 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出法律議案:

• 全國人大主席團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 國務院 中央軍事委員會

•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

• 全國人大各專門委員會 一個代表團或者30名以上的代表聯名

• 向常務委員會提出法律議案:

• 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10人以上聯名

(2)法案的審議。

• 法案的審議是指立法機關對法律草案進行正式的審查和討論的專門活動。

• 列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由有關的專門委員會進行審議。

• 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一般應當經三次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後再交付表決。

(3)法案的表決和通過。

• 法律草案修改稿——務委員會會議審議——法律委員修改—— 法律草案表決稿——常務委員會全體會議表決(過半數通過)

(4)法律的公布。

• 公布法的權力一般都由國家元首行使。

• 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決定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決定,公布法律。」

• 3、法律文件的完善

二、【識記】法的實施★★★★☆

• 1、法的遵守

• 廣義的法的遵守:法的實施。

• 狹義的法的遵守(守法):是指一切組織和個人依照法律規定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的活動。

• 法的遵守包括:依法行使權利+依法履行義務

• (1)守法的主體 • 我國公民+我國組織+領域內的外國組織或個人

(2)守法的條件

• 守法的主觀條件:主體的政治意識、法律觀念、道德觀念、文化程度和心理素質。

• 守法的客觀條件:主體所處社會的法治狀況、政治狀況、經濟狀況、民族傳統、社會風氣和家庭環境等。

• 2、法的執行

• 廣義的執法包括法的適用。

• 狹義的執法僅指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公職人員和法律授權、委託的組織及其公職人員依法行使管理職權、履行職責和實施法律的活動,因此也常被稱為行政執法。

• 行政執法具有以下一些特點:

• (1)執法主體具有特定性。 (2)執法內容具有廣泛性。

• (3)執法行為具有主動性。 (4)執法活動具有單方面性。

• 3、法的適用

• 法的適用,也稱司法,是指國家司法機關及其公職人員根據法定職權和程序具體應用法律處理案件的專門活動。

• (1)法的適用的主體是司法機關。 • (2)法的適用須嚴格遵循法定程序。

• (3)法的適用以國家強制力為後盾。 • (4)法的適用具有很強的專業

三、【應用】法律監督★★☆☆☆

• 1、國家監督

• 國家監督,也稱國家機關的監督,依國家機關的性質的不同分為:

• (1)權力機關的監督。

• (2)行政機關的監督。

• (3)監察機關的監督。

• (4)司法機關的監督。

• 2、社會監督

• 社會監督是指除國家機關以外的各政黨、各社會組織和人民群眾依照憲法

和有關法律對各種法律活動的合法性所進行的監督。

• 這種監督具有廣泛性、人民性和自發性

• 根據監督主體的不同分為:

• (1)中國共產黨的監督。 (2)社會組織的監督。

• (3)人民群眾的監督。 (4)輿論監督和網路監督。

『拾』 法學基礎包括哪些內容法學綜合又包括哪些內容(法學考研方面的)

你是考法碩吧? 法學基礎:法理學,憲法學 法學綜合:民法學,刑法學,中國法制史

熱點內容
今年的司法考試條件 發布:2025-01-17 07:52:28 瀏覽:350
價值分析方法法學 發布:2025-01-17 07:38:27 瀏覽:768
會計財經法規與職業道德模擬試題 發布:2025-01-17 07:34:42 瀏覽:775
新婚姻法24條共同債務 發布:2025-01-17 07:31:52 瀏覽:378
二級建造師法規復習資料 發布:2025-01-17 07:30:23 瀏覽:976
長沙婚姻律師 發布:2025-01-17 06:52:34 瀏覽:479
新三板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7 06:52:32 瀏覽:881
經濟法考試中級會計師 發布:2025-01-17 06:29:14 瀏覽:861
刑事訴訟法是國家安全刑事法 發布:2025-01-17 06:22:46 瀏覽:123
2015經濟法教材下載百度雲 發布:2025-01-17 06:19:42 瀏覽: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