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曼立法
『壹』 阿曼的歷史
阿曼是阿拉伯半島最古老的國家之一,公元前2000年已經廣泛進行海上和陸路貿易活動,並成為阿拉伯半島的造船中心。公元7世紀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1507年葡萄牙入侵。1649年當地人推翻葡萄牙人統治,建立亞里巴王朝。1742年波斯人侵入。18世紀中葉,阿拉伯人趕走波斯人,建立了賽義德王朝,使其成為印度洋上最強的國家之一。1871年英國入侵阿曼,迫使阿曼接受不平等條約。19世紀中葉,桑給巴爾等島另立國家。20世紀初,山區部落起義,成立了阿曼伊斯蘭教長國,並向馬斯喀特進攻。1920年英國在馬斯喀特同阿曼教長國簽訂了「西卜條約」,承認教長國獨立,阿曼就分為馬斯喀特蘇丹國和阿曼伊斯蘭教長國兩部分。1957年7月加利布教長領導的反英起義失敗。1967年前蘇丹泰穆爾統一阿曼全境,建立了馬斯喀特和阿曼蘇丹國。1970年7月23日泰穆爾蘇丹被佐法爾省省長領導的一批人推翻,擁戴其子、29歲的合法繼承人卡布斯接管政權,同年8月9日宣布國名為阿曼蘇丹國。從此,阿曼發生巨大變化。1973年英軍撤出阿曼。阿曼為君主制國家,無憲法和議會,禁止政黨活動。由蘇丹(即國王)卡布斯·本·賽義德頒布法律、法令和批准締結國際條約或協定。國家管理機構由內閣、內閣秘書處、各專門委員會、首都省政府及國家協商委員會構成,以蘇丹為首。內閣為蘇丹授權的國家最高執行機構,其成員由蘇丹任命並集體對蘇丹負責,卡布斯蘇丹兼任內閣首相和國防、外交、財政大臣。國家協商委員會根據卡布斯諭令於1981年10月成立,為咨詢機構,無立法權。委員55人,由卡布斯任命,包括主席1人,政府各部門代表18人,私營企業代表11人,各地區代表25人。每屆2年。其任務是對現行經濟政策和社會法令、政府方針政策、私營企業問題及卡布斯交辦的事務等提出咨詢性意見和建議。1990年1月第五屆協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選出經濟、法律、公共服務、文化教育和社會與衛生5個委員會。1991年改組的政府由蘇丹卡布斯兼任首相。
『貳』 什麼國家是君主立憲制國家
目前,歐洲、亞洲、非洲和大洋洲君主立憲制的國家有:英國、荷蘭、比利時、丹麥、瑞典、挪威、西班牙、盧森堡、列支敦斯登、摩納哥、日本、馬來西亞、摩洛哥、尼泊爾、泰國、史瓦濟蘭、湯加、阿曼、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卡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約旦、賴索托、不丹。在這些君主國中,有一些是社會和技術很進步的先進國家,如歐洲的一些君主國;另外一些是震撼世界的「石油皇帝」的君主國。西班牙恢復君主制。
君主立憲制又稱立憲君主制,或稱「虛君共和」,是相對於君主獨裁製的一種國家體制。君主立憲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過立憲,樹立人民主權、限制君主權力、實現事實上的共和政體。世界上最早的君主立憲制國家是英國。
『叄』 阿曼資料
阿曼
國名:阿曼蘇丹國(The Sultanate of Oman)
獨立日:12月20日(1951年)
國慶日:11月18日(1940年,蘇丹卡布斯誕辰,始自1970年)
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約為3∶2。由紅、白、綠三色組成。紅色部分在旗面上構成橫的「T」字形圖案,右側上方為白色,下方為綠色。旗面左上角繪有黃色的阿曼國徽。紅色象徵吉祥,是阿曼人民喜愛的傳統顏色;白色象徵和平與純潔;綠色代表大地。
國徽:圖案由一把阿拉伯飾刀,兩把彎刀和一條佩帶組成,表示阿曼人民保衛國家主權和獨立的決心與力量。
國家政要:蘇丹卡布斯·本·賽義德 (Qabus Bin Said) ,1970年7月即位。
自然地理:面積30.95萬平方公里。位於阿拉伯半島東南部,西北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西連沙烏地阿拉伯,西南鄰葉門共和國。東北與東南瀕臨阿曼灣和阿拉伯海。海岸線長1700公里。境內大部分是海拔200—500米的高原。東北部為哈賈爾山脈,其主峰沙姆山海拔3352米,為全國最高峰。中部是平原,多沙漠。西南部為佐法爾高原。除東北部山地外,均屬熱帶沙漠氣候。全年分兩季,5月至10月為熱季,氣溫高達40℃以上;11月至翌年4月為涼季,氣溫約為24℃。年平均降水量130毫米。
人口:250萬(2001年)。絕大多數是阿拉伯人,在馬斯喀特及馬特拉赫,另有印度、巴基斯坦等外籍人。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通用英語。本國居民絕大多數信奉伊斯蘭教,其中90%屬伊巴德教派。
首都:馬斯喀特(Muscat),人口72萬(2000年)。馬斯喀特東南瀕阿拉伯海,東北臨阿曼灣,據守印度洋通往波斯灣的門戶,戰略位置重要。「馬斯喀特」一詞在阿拉伯語中意為「東西降落的地方」。該城在歷史上曾屢遭入侵。
簡史:阿曼是阿拉伯半島最古老的國家之一。古代稱馬肯,意為礦產之國。公元前2000年已廣泛進行海上和陸路貿易活動,並成為阿拉伯半島的造船中心。公元7世紀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1507-1649年曾被葡萄牙統治。1742年波斯人侵入。1749年,艾哈邁德·伊本·賽義德趕走波斯人,建立了賽義德王朝。19世紀初英迫使阿曼接受奴役性條約,控制阿貿易。20世紀初,山區部落起義,成立了阿曼伊斯蘭教長國,並向馬斯喀特進攻。1920年英國和馬斯喀特同阿曼教長國簽訂了「西卜條約」,承認教長國獨立。阿曼分為馬斯喀特蘇丹國和阿曼伊斯蘭教長國兩部分。1949年英國控制了布賴米綠洲地區石油勘探和開采權,加利布教長發動了反英武裝斗爭。1967年前蘇丹泰木爾統一阿全境,建立馬斯喀特和阿曼蘇丹國。1970年7月23日卡布斯執政,同年8月9日宣布改國名為阿曼蘇丹國。
政治:阿曼是君主制國家。無憲法和議會,禁止一切政黨活動。由蘇丹頒布法律、法令和批准締結國際條約、協定。阿曼國家管理機構以卡布斯為首,由內閣秘書處、各專門委員會、首都省政府和國家協商委員會構成。1996年11月,卡布斯蘇丹頒布詔書,公布了《國家基本法》(相當於憲法)。該法對國家體制、政治指導原則、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內閣及其成員的職責、公民權利與義務等方面作出了規定。1996年12月,卡布斯蘇丹宣布成立由其本人為首的9人國防委員會。該委員會的職能是:負責審議有關保衛國家安全的事宜;要求王室委員會召開會議,確定國家統治者。如王室委員會在法定時間內未能就挑選蘇丹(國王)達成一致,則由國防委員會根據蘇丹致王室委員會的信件指定人選,確定蘇丹,並就此採取必要措施。1991年11月成立協商會議,是在原國家咨詢委員會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個審議監督機構,無立法權,但可向蘇丹及政府提出建議。協商會議下設法律、經濟、衛生和社會事務、教育和文化、服務和地方社會發展5個常設小組委員會。每三年換屆一次,委員可以連任。1997年12月,卡布斯任命了由41名成員組成的國家委員會。國家委員會與協商會議一起組成阿曼委員會。內閣是蘇丹授權的國家最高執行機構,成員由蘇丹任命。
行政區劃:按行政區域劃分為3個省(馬斯喀特省、佐法爾省、穆桑達姆省)和5個地區(巴推奈地區、達希萊地區、內地地區、東部地區、中部地區),省區之下設有59個州。
經濟:20世紀60年代始開採石油,現已探明石油儲量近7.2億噸,天然氣儲量33.4萬億立方英尺。煤儲量約3600萬噸,金礦儲量約1182萬噸,銅儲量約2000萬噸,鉻100萬噸。還有銀及優質石灰石等,水產資源豐富。工業起步較晚,基礎薄弱。目前仍以石油開采為主,油氣田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和南部的戈壁、沙漠地區。工業項目主要為石油化工、煉鐵、化肥等。約40%以上人口從事農、牧、漁業。全國可耕地101350公頃,已耕地61500公頃,主要種植椰棗、檸檬、香蕉等水果和蔬菜。糧食作物以小麥、大麥、高粱為主,不能自給。漁業是阿曼的傳統產業,是阿曼非石油產品出口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自給有餘。
新聞出版:全國現有報刊30餘種,主要有:《阿曼報》,發行量約2萬份;《觀察家報》,發行量1萬份;《祖國報》,私營,阿拉伯文日報;《阿曼時報》,私營,英文周刊。阿曼通訊社:1986年5月成立,總社在馬斯喀特,是官方新聞機構。阿曼廣播電台:1970年始建於首都馬斯喀特。1974年薩拉拉電台建成。現兩個電台通過人造衛星並聯廣播,每天用阿拉伯語播音19.5小時,用英語播音15個小時。1982年開始調頻廣播,日播12小時。1979年建造人造衛星地面站。馬斯喀特和薩拉拉兩座電視台分別建於1974和1975年,兩台統一節目,每天播放17小時。
外交:奉行中立、不結盟、睦鄰友好和不幹涉別國內政的原則,遵循聯合國憲章的原則和宗旨,恪守阿曼加入的國際和地區性條約。在和平共處,互相尊重主權、獨立、不幹涉別國內政基礎上同所有國家建立友好關系,積極參與地區和國際事務,致力於維護海灣地區的安全與穩定,主張通過對話和和平方式解決國家之間的分歧。
與中國關系:1978年5月25日,阿曼與中國建交。
中文全稱: 阿曼里亞爾
幣值換算
1里亞爾=1000派沙
幣值: 2、5、10、25、50、100、250、500派沙
文字介紹
國徽:
圖案包括一把阿拉伯飾刀、兩把彎刀和一條佩帶。整個圖案表示阿曼人民保衛國家主權和獨立的決心與力量。
國旗:
由紅、白、綠三色組成。左上方繪有國徽。紅色象徵吉祥,白色象徵和平與純潔,綠色象徵大地。
輔幣名稱: 派沙
『肆』 有誰知道阿曼最新的國家概況啊我們要到那裡做電力工程建設,謝謝!
阿曼蘇丹國 The Sultanate of Oman سلطنةعُمان
歷史
阿曼蘇丹國,簡稱阿曼,是阿拉伯半島最古老的國家之一,公元前2000年已經廣泛進行海上和陸路貿易活動,並成為阿拉伯半島的造船中心。公元7世紀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1507年葡萄牙入侵。1649年當地人推翻葡萄牙人統治,建立亞里巴王朝。1742年波斯人侵入。18世紀中葉,阿拉伯人趕走波斯人,建立了賽義德王朝,使其成為印度洋上最強的國家之一。1871年英國入侵阿曼,迫使阿曼接受奴役性條約。19世紀中葉,桑給巴爾等島另立國家。20世紀初,山區部落起義,成立了阿曼伊斯蘭教長國,並向馬斯喀特進攻。1920年英國在馬斯喀特同阿曼教長國簽訂了「西卜條約」,承認教長國獨立,阿曼就分為馬斯喀特蘇丹國和阿曼伊斯蘭教長國兩部分。1957年7月加利布教長領導的反英起義失敗。1967年前蘇丹泰穆爾統一阿曼全境,建立了馬斯喀特和阿曼蘇丹國。1970年7月23日泰穆爾蘇丹被佐法爾省省長領導的一批人推翻,擁戴其子、29歲的合法繼承人卡布斯接管政權,同年8月9日宣布國名為阿曼蘇丹國。從此,阿曼發生巨大變化。1973年英軍撤出阿曼。
政治
阿曼為君主制國家,無憲法和議會,禁止政黨活動。由蘇丹(即國王)卡布斯·本·賽義德頒布法律、法令和批准締結國際條約或協定。國家管理機構由內閣、內閣秘書處、各專門委員會、首都省政府及國家協商委員會構成,以蘇丹為首。內閣為蘇丹授權的國家最高執行機構,其成員由蘇丹任命並集體對蘇丹負責,卡布斯蘇丹兼任內閣首相。國家協商委員會根據卡布斯諭令於1981年10月成立,為咨詢機構,無立法權。委員55人,由卡布斯任命,包括主席1人,政府各部門代表18人,私營企業代表11人,各地區代表25人。每屆2年。其任務是對現行經濟政策和社會法令、政府方針政策、私營企業問題及卡布斯交辦的事務等提出咨詢性意見和建議。1990年1月第五屆協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選出經濟、法律、公共服務、文化教育和社會與衛生5個委員會。1991年改組的政府由蘇丹卡布斯兼任首相。
人口
人口數量為233萬1391人(根據2003年阿曼人口普查),增長率為2%。其中阿曼公民為177萬9318人(76.3%),外籍人口55萬2073人(23.7%)。外籍人口占人口總數比例從1993年的26%降為10年後的23.7%。阿曼男性公民與女性公民的比例為100:102,女性公民僅比男性公民多1.7萬人。巴提納區人口65萬,佔全國人口的28%,是人口第一大區。馬斯喀特省位居第二,人口63萬,佔全國人口總數的27%。
地理
北、東、南三面環海,即瀕臨阿曼灣和阿拉伯海,海岸線長1600千米。西北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接界,西部與沙烏地阿拉伯為鄰,西南與葉門相連,北部有一部分領土被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分開,隔霍爾木茲海峽與伊朗相望。地扼波斯灣通往印度洋的要道。境內東北部為哈賈爾山脈,沿海岸從西北向東南延伸,約占國土面積的1/3,其主峰沙姆山海拔3352米,為阿曼最高峰。中部為平原,多沙漠,海拔200米以下。西南部為佐法爾高原。除東北山地外,大部為熱帶沙漠氣候。5~10月為熱季,氣溫高達40℃以上;11~4月為涼季,氣溫約為10℃。年均降水量130毫米。全國劃分為12個地區。
其他
首都 馬斯喀特
國土面積:309,500平方公里
水域率:2.8%
時區 +4
官方語言 阿拉伯語
總人口:2,622,198
人口密度:12.3/km2
國家元首:蘇丹:卡布斯·本·賽義德
政府首腦:首相:卡布斯·本·賽義德
貨幣單位 阿曼里亞爾
國際電話區號 968
國際域名縮寫 .OM
(以上摘自維基網路)
公共假期(摘自阿曼蘇丹國駐中國大使館)
根據2006/27號御令,阿曼公共假日時間調整為以下:
回歷新年:回歷1月1日
先知生日:回歷3月12日
登宵節:回歷7月27日
復興日:公歷7月23日
國慶節:公歷11月18、19日
經濟(摘自2006年10月阿曼觀察家報)
房地產市場對阿曼經濟影響巨大。有報告指出,阿曼良好的宏觀經濟環境正對房地產市場產生積極的影響,過去幾年成為阿曼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機會。2004年,阿曼分配用地量從2003年的11925塊增至35359塊,其中居民用地所佔份額居首,佔2004年分配用地總量的85.7%,絕大部分房地產活動集中在首都馬斯喀特,佔2004年分配用地份額的38%. 驅動阿曼房地產市場發展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口增長及年輕化、外勞湧入、利率、流動性、融資選擇、建設成本和外國所有權立法。卡布斯蘇丹12/2006御令擴大了外國所有權的權利,而過去是嚴格限制在GCC國家內,現在也擴大到非GCC國家。房屋、水資源和電力部將於近期頒布新法的執行規定。一些大型項目,如海浪項目、藍城項目、高爾夫球場項目等將從中獲益。過去幾年裡,阿土地價格暴漲,尤其是鄰近大型旅遊項目及周邊地帶的土地,主要是海灣國家投資者投機購買所帶動。海浪項目已使周邊土地價格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從100里亞爾/平方米暴漲到超過220里亞爾/平方米,價格上漲趨勢還將持續。2005年民用住宅大幅漲價,民用房屋出租也攀升了25%,辦公用房屋的租售也從從過去不景氣、需求疲弱、缺少外國投資的狀態轉變成了目前的供不應求。 近期對高質量商業區需求的增加已導致辦公場所短缺,引發商用樓租金上漲。每平方米月租金已從2004年2.5里亞爾漲到2005年的每平方米6-7里亞爾,而今年又增長了9-10%。雖然相比海灣國家,價格還很低。受健康的宏觀經濟環境刺激,對商用樓的需求和回報將進一步上升。
工業方面正面臨一個巨大的轉變,製造業是阿曼經濟多元化一個重要基石,阿政府一直努力把蘇哈爾港打造成一個工業中樞。蘇哈爾目前正在執行的管道項目合同額高達120億美元。阿政府對於新的土地開發也非常支持,把土地以長期租賃的方式交由大的開發商,年租金低至0.75里亞爾/平方米,這些項目有蘇哈爾煉油廠、蘇哈爾甲醇廠、阿曼印度化肥廠、鐵鉻廠、蘇哈爾化肥廠等項目。隨著阿曼政府繼續開放外國投資,工業用地需求的將進一步增長,對民用住宅的需求也將隨外勞的湧入而增加。
旅遊業也是阿曼經濟多元化發展的重點之一,新的法令允許外國人擁有旅遊地產,政府同時也把帶補貼的土地交由旅遊項目開發商,如海浪項目、藍城項目、馬斯喀特高爾夫鄉村俱樂部及伊堤項目等。
海灣地區工程市場一片繁榮
據《Meed》報道,阿曼規劃和在建的項目總額達330億美元。《Meed》的研究報告還指出,海灣地區今年頭三個月的項目金額高達2500億美元,4月初已超過1萬億美元,按人均計算,該地區是全球最大的工程市場。海灣經濟的繁榮還將延續至少五年以上,過去五年迪拜的繁榮景象現正在阿布扎比和整個海灣國家重現。這些項目涉及基礎設施、能源及政府和私人部門等領域,同時帶來了建築材料價格的上漲。阿聯酋仍然是海灣國家中最大的建築市場,四月初,項目總額達到3000億美元,多數在迪拜和阿布扎比。過去一年中,沙烏地阿拉伯的項目金額也翻了一番,達2000億美元,未來五年將與阿聯酋旗鼓相當。現在,整個海灣國家的項目金額為8810億美元。剩下就是伊朗,項目金額達970億美元,伊拉克為270億美元。海灣地區大部分項目是普通建築。此外,還有2280億美元的油氣項目,700億美元的水、電項目,440億美元的工業項目和150美元的廢水處理項目。《MEED》在海灣國家所跟蹤的項目多達1400多個。
阿曼印象(摘自亞洲旅遊網)
阿曼因為盛產石油而成為富饒的國家,但它的輕工業產品卻十分缺乏,基本上依賴進口。在大型的購物中心裡,世界名牌應有盡有。但在普通百姓的生活中,依然保留著傳統的交易、買賣方式。在內陸城市尼茲瓦,我們趕上了當地的周末大市場,就像中國的趕集一樣。身穿長袍的阿曼人摩肩接踵、熙熙攘攘,進行各種交易。給我們
印象最深的是那裡的牛羊市場,人們把牛、羊拉到那裡,然後圍成一個大圓圈,開始買賣。整個牛羊市場上,叫賣聲此起彼伏,牛羊穿梭往來,好不熱鬧。
工藝品市場上更是琳琅滿目,絕大部分是中東鄰國的銀首飾、木雕和陶器,真正出自阿曼本國的只有彎刀。傳統的阿曼彎刀也叫汗賈爾,已經從最早的武器演變成了裝飾品。彎刀可以顯示佩戴者的身份。刀鞘上有一個接近直角的彎,還有一條華麗的佩帶,款式極其豐富,其中最豪華的標志是七銀環,那是國王佩戴的。
其他的工藝品有來自中國、印度等不同國家。不知是物以稀為貴,還是阿曼人的手裡太有錢了,反正市場上的東西都比較貴。不過,這里和國內一樣,任何東西都可以砍價。大小店鋪的老闆都比較和善,也能用英語討價還價,購物的同時,還能增加一種不同的生活體驗。
在海濱城市蘇哈爾,我們還趕了一回漁市。漁民們把剛從海里捕來的魚擺在岸邊,有的還沒來得及從船里運出來,就已經被買者圍了起來,有的人甚至還站在水裡就開始談起了價錢。成交之後,馬上裝上早已准備好的冷藏車運到市場上去賣。漁市上真是一派繁忙景象。船還沒有返航,人們便從四面八方趕來,早早就在沙灘上等候。漁船一來,蜂擁而上,有的忙著往岸上抬魚,有的相互說著價錢,還有打著手機聯系業務的呢!沙灘上擺放著一排排碩大的金槍魚,幾十斤重的魚每條只有十幾個美元。我們本以為這些魚要在深海里才能捕到,但漁民們說,這附近的海里有的是。
翻天覆地的生活
30年前,阿曼非常落後:全國的柏油馬路只有16公里長,電力供應只夠首都馬斯喀特500多人使用,一座醫院只有12張病床,全國的學校滿打滿算只有3所。從馬斯喀特到200公里遠的蘇哈爾,坐船的速度還要快過陸地交通!
曾留學英國、接受西方文明熏陶的現任國王蘇丹卡布斯當政後,徹底改變了這一切。他開放國門,實施各種振興經濟計劃,讓全世界來認識阿曼,並以此推動和發展旅遊業。與此同時,大力開采地下石油。所有這些,幫助阿曼的經濟迅速起飛。30年後的今天,依靠獨特的地理優勢和開放政策,阿曼發展成為世界上中等富裕的國家。
現在,阿曼人的人均GDP約一萬美元。全國公民享受公費醫療,兒童享受免費教育。家家戶戶都有汽車,很多家庭甚至人手一輛。也許是氣候炎熱的緣故,阿曼人出行都愛開車。因此,街道上很少能見到行人,更不用說見到阿曼婦女了。即使在賓館和學校里看到的婦女也大都頭裹圍巾、身著黑袍。不過,相對其他阿拉伯海灣國家的婦女,阿曼女性還是要開放得多。在日常生活里,穿著色彩十分艷麗,城市裡幾乎沒有蒙面紗的。在繁華的商業區,能看到不少成雙成對的情侶逛商店。隨著越來越多的婦女走上工作崗位,投身社會活動,張揚個性和自我解放意識也日益增強。與我們接觸的不論是女學生、博物館女解說員,還是婦女委員會的志願者,個個都能說會道,也有自己的理想追求。
乳香之邦
聞香識女人,這在阿曼似乎是行不通的。因為無論走到哪裡,都會聞到一股撲鼻的香味,這就是阿曼著名的香料——乳香。但是,要特別說明的是,乳香並不是女人的專利。香料對於阿曼男人來說,就像一日三餐不可或缺。阿曼的男裝——白色長袍與其他阿拉伯人的顯著區別就是領口處垂下一條長15厘米的纓穗,那是專門用來蘸香水的。因此,在阿曼,隨處可見裝璜精緻的香水專賣店,不光香水好,裝香水的瓶子也形態各異,格外精美。
世界上最優質的乳香就出產在阿曼的佐法爾省,稱為「銀香」。據說,「銀香」是從一種其貌不揚的樹上刮下來的,每年的4至6月,是收獲的季節,一株樹每年可刮下10——20公斤的乳香。
佐法爾人很早就用乳香凈化飲用水。乳香還可入葯。當地人還喜歡把乳香當口香糖放在嘴裡咀嚼,神清氣爽。歷史上的乳香價格等同黃金,是統治者權力和財富的象徵。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乳香貿易一直是阿曼的經濟支柱。因此,阿曼也享有「乳香之邦」的美名。
『伍』 政體的其它相關
1.共和國 指國家代表機關和國家元首由選舉產生。現今世界上有125個共和國,像法蘭西共和國等。
2.王國 指以國王為國家元首的君主立憲制國家。現今全球共有16個王國。
3.公國 是君主立憲制的一種形式。如安道爾公國等。
4.大公國君主稱號為「大公」,由大公掌握國家權力的國家。如盧森堡大公國等。
5.聯邦 由若干成員組成的統一國家,如瑞士聯邦等。有的國家稱之為「聯盟」,如葛摩聯盟。
6.合眾國 是聯邦制的一種形式。像美利堅合眾國、墨西哥合眾國等。
7.群眾國 禁止一切政黨活動、沒有政黨的國家。如前大利比亞阿拉伯人民社會主義群眾國。
8.酋長國以部落酋長為國家元首的國家。像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
9.教皇國以教皇為國家元首的國家。如梵蒂岡,世界上也只有這么一個國家如此。
10.蘇丹國 一切執行權歸蘇丹的國家。如阿曼蘇丹國等。
11、人民共和國 是共產主義國家。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朝鮮、寮國。 現代國家的政體主要包括君主制和共和制。君主制又可以分為二元君主制和議會君主制;共和制包括總統制、議會制、委員會制和半總統制。以下只是人們通常對政治體制的一些分別:
1.傳統(部落或家族) 或 現代(官僚政治)
2.單一性的(沙特) 或 非單一性的(德國)(單一性和單一制不同,單一制和復合制是國家結構形式)
3.獨裁(剛果民主共和國) 或 民主(比利時)
4.選舉(古巴)、沒有選舉(科威特)、世襲制(汶萊)、選帝制(神聖羅馬帝國)
5.直接(墨西哥)或非直接的選舉(美國的選舉人團制度)
6.政教分離的(歐盟) 或 政教一體的(伊朗)
7.權力分割的架構(英國)或沒有權力分割的架構(藤森統治下的秘魯)
8.議會制(希臘)、總統制(美國)、君主立憲制(英國)
9.掌握執政權力的人數(瑞士7人、法國2人、美國1人)
10.立法權力的架構(獨裁、一院制、兩院制)
11.議會里的聯盟或政黨議員數量
12.聯邦(阿根廷) 或 統一(法國)
13.選舉制度的規定:
1.得最多票者獲勝 - 第一個跨越門檻者(美國)
2.多數主義(得50%+1票者獲勝) - 決勝選舉(阿根廷)
3.絕對多數主義(超過60%)(美國參議院的討論終結制度)
4.全體同意 - (得全部選票者獲勝)(一些公司里的做法)
14.經濟體系類型
15.普遍的意識形態和文化
16.強大的制度運作能力(美國) 或 虛弱的制度運作能力(伊拉克)
17.合法的(南非) 或 非合法的(前共產羅馬尼亞)
18.事實上的(有效控制) 或 法律上的(名義上的政府權力)
19.主權(美國)、半主權(波多黎各)、非主權(車臣)
『陸』 目前還有哪些國家實行君主立憲制
世界上最早有君主立憲制特點的是赫梯族,確立君主立憲制國家是英國。
1688年,英國爆發光榮革命,在確立議會主權的同時保留了君主。國王開始逐漸處於「統而不治」的地位。到20世紀初,歐洲所有剩餘的君主(假如不將教皇列入計算)都是立憲的君主。立憲的君主雖然依然是國家的最高領導人,但他們的權力和義務或多或少受到憲法明確地規定。
君主的權力多少受到限制,有一些君主的權力被限制到僅僅作為國家的代表,而沒有實際的權力,稱為「虛位元首」——英國、日本等都是此類例子,但君主依然很受人民愛戴和尊重。今天也依然有一些立憲的、擁有很大權力(比如組織或解散政府、指揮軍隊)的君主,例如位於中歐的列支敦斯登;君主的權力被限制到僅僅作為國家的代表者,往往前身是走向「軍國主義」之「帝國主義」卻先勝後敗之君主,例如:1945年日本昭和天皇。
共2張
現存實行君主立憲制的國家
君主立憲制,則仍為現代不少資本主義國家所採用,如英國、西班牙、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挪威、瑞典、丹麥、日本、泰國、柬埔寨等。
立憲權制
二元君主制,亦稱為二元制君主立憲制,指君主立憲的前提下,君主權力大於議會,各種主要法令都要經其簽署,並且常有權委任首相和上議院議員,某些國家還有君權神授色彩,而不是政教分離的。
二元君主制是起源於近代歐洲現代化,從政府層面看來,在有兩個形式上矛盾的方向同時進行,便是民族國家的中央集權制的成立,和相對的自由民主的私有財產的確認,在後世理解是因為公民社會和理性主義發達的結果,所以可以接受政府以獨立於營利事業原則外運作,而專注於國防和外交事務。
但在較後才開始現代化的歐洲國家,為了擴張政府權力又為了吸納社會上不同的思想的人士,為了晉身政府層面加強其運作,於是一部分君主制國家在統一和獨立的同時,編成了憲法成立議會,但和「虛君共和」相反是「虛位議會」制度。一般認為二元君主制是原型是16世紀的波蘭立陶宛聯邦,但成熟於拿破崙時代的法蘭西第一帝國,是當時拿破崙因戰爭需要而稱帝,但又希望能保持法國大革命的民主成果之產物。而且受到十九世紀中歐洲推廣,如德國和義大利統一後憲法所仿效。並受到很多仍然保持前啟蒙時代的誠虔信仰的非歐洲社會的接受,例如日本的明治維新甚至巴列維王朝時代(伊朗伊斯蘭革命前)的伊朗。
但在實踐上二元君主制,因為無法同時兼顧君主和議會權力之爭,往往淪為了第三方的武裝革命或政變的犧牲品,如戰時的日本
『柒』 全世界的國家及首都
全世界的國家及首都見下表:
1、亞洲
(7)阿曼立法擴展閱讀:
一些國家有超過一個的首都,例如南非共和國,其行政首都在比勒陀利亞,立法首都在開普敦,司法首都在布隆方丹,這是1910年南非聯邦成立時妥協的結果(但地圖上標注首都為比勒陀利亞)。
其他方面,有時實際的首都和官方的首都由於某些原因並不在同一個城市。阿姆斯特丹是荷蘭官方的首都,但荷蘭政府和最高法院都位於海牙。蘇克雷是玻利維亞憲法上的首都,但事實上大部份的政府部門都在拉巴斯。在這種情況下,通常一般認為行政首都是該國的「國家首都」。
多首都:
聖地亞哥被視為智利的首都,但智利國會則位於瓦爾帕萊索。
蘇克雷是玻利維亞的法定首都,但大多數政府機關都設於拉巴斯。
1983年,亞穆蘇克羅被選定為象牙海岸首都,但大多數政府機關及大使館仍然設於阿比讓。
阿姆斯特丹是荷蘭的法定首都,但荷蘭政府、議會、最高法院及國王的皇宮均位於海牙。
南非的行政首都是比勒陀利亞,立法首都是開普敦,司法首都是布隆方丹。這是1910年南非聯邦成立時妥協的結果。
德國行政和立法首都是柏林,但部分過去的行政機關位於前西德首都波恩。政府的司法部門分置於卡爾斯魯厄及萊比錫。
比利時布魯塞爾被廣泛認定是歐洲聯盟的「首都」,也是歐盟的其中兩個行政機構──歐洲委員會及部長會議的所在地。然而,《阿姆斯特丹條約》的一份協定,要求歐洲議會每月在法國斯特拉斯堡舉行會議。
韓國行政首都為世宗特別自治市,首爾是中央政府所在地。
無首都:
城國,如新加坡、梵蒂岡等,沒有首都。
諾魯是全世界最小的島國,面積只有21平方公里(Km²),沒有首都,行政機關在亞倫區。
目前沒有法律規定日本首都,東京是皇室與中央政府的所在地,擁有政治中心的身份。
外首都:
貝專納蘭(Bechuanaland),今波札那,前英國保護領地,曾受領土以外的首都馬菲京(Mafeking,舊稱Mafikeng)管治,情況實屬罕見。
『捌』 關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由阿布扎比、迪拜、沙加、哈伊馬角、富查伊拉、烏姆蓋萬、阿治曼七個酋長國組成。
位 置:阿拉伯半島東海岸,與卡達、沙烏地阿拉伯王國、阿曼蘇丹國交界,瀕臨阿拉伯灣。
面 積:83,600平方公里(32,0278平方英里)。
人 口:約75萬(1980年)。大部分居住在阿布扎比和迪拜。境內除印度人、巴基斯坦人、俾路支人、黑人外,還有大批來自阿拉伯國家的僑民。居民都信奉伊斯蘭教。
首 都:阿布扎比。
主要城市:迪拜(主要港口)、沙加、哈伊馬角、阿治曼、烏姆蓋萬。
語 言:阿拉伯語。
政 體:最高權力機構——根據1971年憲法規定——由七個酋長國的酋長組成的最高委員會。該委員會選舉產生總理和內閣成員。1986年10月最高委員會再次選舉謝赫扎耶德·本·蘇爾坦·阿勒納哈揚為國家總統。聯邦內閣行使立法權,並擁有咨詢權,由各酋長國任命的40名成員組成,任期為兩年。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是聯合國、阿拉伯國家聯盟、石油輸出國組織、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伊斯蘭會議組織成員國。
經 濟:發現石油資源前,主要依靠綠洲的農業、捕魚業和商業。石油的發現給阿聯酋帶來了財富和經濟繁榮(人均收入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科威特)。
貨幣單位:迪拉姆。
歷史簡介:
16世紀葡萄牙在阿拉伯灣的貿易壟斷地位開始崩潰,荷蘭和英國取得了優勢。18世紀最後25年期間,英國在鞏固了它對印度的霸權地位後,又獨霸海灣地位。17、18世紀和19世紀初,歐洲海盜在海灣地區猖獗一時,1820年,英國與一些阿拉伯部落締結了制止海盜行徑和販賣奴隸的條約。1853年又締結了另一條約,該地的海岸由此贏得了「和平海岸」的美名。英國被授予監督執行該條約條款的權利。德國和俄國對該地區的野心剛一顯露,英國便與酋長們簽訂協定,阻止他們向除了英國政府以外的任何一方變賣或轉讓土地,不徵得英國同意不得與他國建立外交關系。1952年,在承認英國有權劃定邊界、解決酋長國之間的爭端後,沙加和富查伊拉宣告獨立。同時,一個以駐迪拜的政治代表為首的七個酋長國酋長組成的委員會宣告成立。
1962年,隨著阿布扎比石油生產的發展,英國對該地區更為重視。1968年英國擴大了它在沙加的基地。但是,在阿拉伯民族獨立運動高潮的影響下,英國人宣布1971年底從該地區撤出全部英軍。1970年卡達、阿布扎比和迪拜之間的邊界爭端得到了解決。此時,費薩爾國王要求就阿布扎比管轄下的布賴綠洲進行一次公民投票。沙特要求擁有這塊土地。同年,沙加與伊朗因阿布穆薩島和大、小通布島的歸屬問題發生沖突。後由於對這些島嶼石油收益的分配達成了協議,這場沖突才得以很快平息下來。
1971年12月1日英國結束了與阿拉伯各酋長國締結的條約。翌日,阿布扎比、迪拜、沙加、烏姆蓋萬、阿治曼和富查伊拉6個酋長國宣布組成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布扎比酋長扎耶德·本·蘇爾坦·阿勒納哈揚當選為國家總統,迪拜酋長謝赫拉希德·本·賽義德·阿勒馬克圖姆當選為為副總統。1972年,沙加酋長國謝赫哈立德·卡西米遇害身亡,其弟謝赫蘇爾坦繼位。1971年英國撤軍後,伊朗立即佔領大、小通布島和阿布穆薩島。1972年2月哈伊馬角加入聯合酋長國。接著便著手加強各酋長國之間的聯合。1973年12月,阿布扎比政府自行解散,其部分成員出任聯合政府大臣,此事明顯地擴大了聯合中央權力機構的職權范圍:涉及到聯合酋長國的衛隊、警察和廣播等方面。1976年5月初,聯合酋長國的聯合防禦力量與阿布扎比和迪拜的軍隊合並,徵兵權和軍備權歸聯合政府所有。1977年初,聯合政府進行改組、宣布內閣成員和遴選應根據個人的才幹,而不能只照顧各酋長國的代表性。依據同樣原則,重新組成聯合委員會。然而,盡管採取了這一系列的聯合措施,聯合酋長國的兩巨頭——阿布扎比的迪拜——之間就立法權和內閣的席位等問題還時常發生危機,致使聯合酋長國的穩定性不時受到威脅。
阿聯酋自建立起便遵循保守政策。在海灣及阿拉伯地區,一直與沙特的政策保持協調(1974年與承認聯合酋長國的沙特簽訂了邊界協定,並互換大使)。1973年十月戰爭後,阿聯酋率先向美國禁運石油。1977年阿聯酋與法國簽訂軍事合作協定,法國同意向它提供武器、飛機、並訓練其軍事人員。1983年4月,這項合作促使阿聯酋宣布與法國進行軍事談判,以加強兩國間的軍事合作,獲得「海事蜃樓2000」飛機。同時,法國國防部長夏爾·埃爾尼訪問了阿聯酋。
在另一領域,1984年2月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6成員國和參謀長就全面防禦戰略進行了會晤。幾天後,合作委員會國防部長會晤,批准了共同防禦戰略。1984年4月,謝赫扎耶德·本·蘇爾坦·阿勒納哈揚接見了美國副國務卿。在此之前幾天,謝赫扎耶德接見了奧地利總理,呼籲他為歐洲在中東地區發揮更有效的作用而努力;同年4月,謝赫扎耶德出訪肯亞,對游弋於印度洋的艦隊表示憂慮;同年5月,他出訪孟加拉國,雙方對於海灣戰爭的繼續表示憂慮;幾天後,出訪突尼西亞,探討兩國間合作的途徑。
1986年11月,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舉行了第七次阿拉伯國家首腦會議,會議就該地區面臨的嚴重局勢作出了幾項重要決定。
當我們談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時,不得不涉及其最重要的成就——作為阿拉伯祖國統一的首次嘗試——1971年12月2日聯合酋長國宣告成立,15年後的今天,這已經成為他國仿效的典範。在這15年中,在統一的道路上,阿聯酋在各領域取得了一系列改變生活面貌的成就。
短短的幾年中,聯合酋長國由於其政治領導的信念和人民的決心,由於其聯合,在各個領域巳取得了高速度的發展。這種發展與其他發展中的國家,甚至與發達國家相比,也是罕見的。
自從制定了第一個五年計劃(1976—1980)以來,國家領導注重發展基礎服務事業和國家基本建設。第一個五年計劃投資1350億迪拉姆,首先用於發展教育和衛生事業,並建立了幾個現代化的工業基地。此外,為了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這一宗旨,地方政府也投資興辦了另外一些項目。
過去幾年中,國家教育事業的發展進程真實地反映了政治領導對人才建設的重視,因為人才是民族的基本財富。同時,發展教育正是執行了國家憲法的規定:「普及教育,敞開學校大門,是消滅殖民主義遺留下來的一切落後因素的途徑」。
因此,我們看到,在1952年只有一所學校,僅有230名男生求學的國家,其教育事業的旭日已經東升。全國已有各階段的30多萬男、女學生在718所公立、私立學校就讀,其中有415所公立學校,其教職員工人數近15,000人。1977年創辦的包括10個學院的國立大學,已向國家的許多部門輸送了3209名男、女畢業生。
國家級的衛生醫療設施遍及全國各地,它負責國民的健康與治療,建立初級衛生保健網,致力於實施「2000年人人得到衛生保健」的戰略目標,這是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口號。
衛生保健的戰略目標是要在今年年底前為每350人提供一張病床。如果我們看一下衛生部在治療和預防方面制定的宏偉計劃的統計數字,就會覺得這個目標是可以達到的。
醫院數目已從1977年的17所增加到目前的44所,病床己從2225張增加到5000張,醫生人數已近2000人;包括各種專科的公共診療所和衛生中心巳從1977年的61個增加到120多個,遍及所有的居住地區。
國家致力於實現「為每個公民提供住房」的口號,正在逐步地成為現實。為了實現這個口號,在過去幾年中,除了各地方政府實施的住房工程外,國家已化費了近30億迪拉姆用於住房建設,提供了5000多座住宅。住房建設政策立足於建造住房並免費分配給公民居住,除了向公民贈送居住土地,提供建房貸款外,還建起了不少新的城市。
近幾年來,國家已完成了幾項發電工程,電力生產每小時超過3000萬千瓦;水的供應量超過一億多加侖。更為重要的是,國家每年花費近50億迪拉姆,以象徵性的價格提供電力300u萬千瓦,以減輕公民的生活負擔。
同時,政府也致力於向所有邊緣地區提供這些服務設施。在過去短短的幾年中,已向全國各地250多個村莊和新建城市提供了此類服務。
正電括、電傳、電報等通訊服務方面,國家己取得了很大的進展,統計資料反映了這項重要的公共設施已取得的成就:電話分局已達90個,包括近30萬條電話線路,電話網點已有3600處,全世界可與阿聯酋直通電話的國家已達80個左右。同時,國際電傳服務網點已增加到近1000個,電傳分局共擁有8000條線路。此外,電報局遍及全國各地。國家還注重於把這些服務提供到邊緣地區。在郵電通訊各方面,國家還引進了最新技術。
社會事務及勞動部在全國各地建立了許多社會發展與保護中心,鼓勵創辦熱心社會公益的社團、俱樂部、協會和婦女聯合會,在促進社會發展、啟發民眾覺悟等方面協助政府部門發揮作用。該部還支持成立合作社和傳播合作意識。同時創辦了各類福利機構,安置殘疾人、青少年、老人和孤兒。該部重視發展社會開發中心,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組織多次訓練班,在保護古跡和當地傳統工藝方面培養具有愛國主義精神、能勝任教育開發中心成員的幹部。
自阿聯酋成立起,青年體育運動不斷發展。各級領導人特別關心這項運動的開展,設立了青年體育部。後該部與教育部合並。1981年起,由於青年體育最高委員會的成立,青年體育運動的發展更趨完美。該委員會負責制定、執行、貫徹一切與青年體育運動有關的計劃和方案,培養造就下一代。該委員會成立前的階段,被視為是為青年體育活動制定一般性計劃的籌備階段。
自建國時起,國家就重視作為主要經濟支柱的石油資源的利用和合理投資、為經濟長久發展的工程項目的興建奠定堅實的經濟基礎。今天,在擺脫了外國控制,克服了不重視石油利用,認為石油收益微薄的觀點後,由於國家政治意識的成熟,石油資源已經得到了很好的利用。此外,國家還不斷擴大「碳氫化合物」石油工業。1958年發現石油前,除了依靠個人專長和豐富的原料發展起來的一些手工業和工藝外,尚有一種非現代化的工業存在。石油發現後,擴大了工業基地,國家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在全國917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進行了全面的地質勘探,以充分利用礦物資源。目前已建立起鋼鐵工業、水泥、鋁、制磚以及建築材料等工業。為了加強引導,提高工業水平,1982年創辦了工業銀行,旨在通過建立新型工業、鞏固現有工業,發展國家經濟,使生產體系多樣化。該銀行主要業務面向私人企業和公司,以及公民或國家投資至少佔70%的合資工業企業和公司。該銀行業務也擴展到向工業項目提供必要服務方面。同時該行也興辦一些國家工業項目、或這些工業項目的配套工程。該行在其業務范圍內,向這些工程投資、提供貸款及資金方便,也為在銀行業務范圍內的公司、企業所進行的建築工程、設備工程提供資金。此外,該行也開展其他業務。
除此之外,國家領導人還重視發展作為阿聯酋國民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農業,促進農業現代化,以豐富國民對食物的需求,提高大多數國民的生活水平和社會地位。使他們安心為本國生產盡可能多的糧食,以保障糧食供應,穩定發展農業生產,確保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提高農村居民的生活水準。同時,國家也重視發展畜牧業。
阿聯酋還栽種了大量的蔬菜和水果。椰棗樹種植得到了特殊的重視。小麥生產同樣受到關注,以防止小麥出口國家對市場的壟斷。國家在植物、動物和水產方面所取得的顯著增長並不意味著己達到了自給自足的程度,只說明為了開發這些重要資源,國家正在作出不懈的努力,正在進行有計劃的、科學的探索。
在過去的獨立,聯合15年中,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為了聯合,為了造福於本國、以及海灣和其他阿拉伯兄弟國家,作出了種種努力,動員了全部力量,除了在上述諸領域取得成就外,還在其他領域取得了輝煌成就。
『玖』 阿曼納塔的阿曼納塔耐色設定
信徒陣營:守序善良、中立善良、守序中立、絕對中立、守序邪惡、中立邪惡
阿曼納塔,律法與太陽之神,被尊為法律的維護者和時間的守護神。他的裁決公正而無情。許多統治者、戰士和強大的法師崇敬著他。
人們把阿曼納塔描繪成滿頭銀發的瘦高個,留著短而淺的銀白鬍須,皮膚總泛著柔和的金色光芒。他一手握著權杖,一手抱著本巨大的法典,一襲寬大飄逸的紫黑(有時紫有時黑)長袍,綴著點點金「星」銀「月」。在他面前,你不得不由衷地拜服於那令人敬畏的威勢,那來自威嚴律法的力量。他的權杖,永恆的光輝之杖,威懾著混亂陣營的生靈和魔像,將它們籠罩在毀滅的陰影之下。據說,只需一擊,阿曼納塔就能消滅眼前所有的不死生物;只要他願意,單憑那神聖的面容便能照亮方圓數英里之境。
作為一位小心細致的神明,阿曼納塔喜歡確保每件事都有據可查,不論訂合同,簽收,保證還是公證。同時,他也是位極端教條的神,注重法律的文意,而非其本質的精神---除非相比之下某種立法精神更合他的胃口。當然,他也希望侍奉者們和他保持一致。
有時,阿曼納塔也被當作時間的守護者,雖然這是被人為強加的頭銜。原因在於一張阿曼納塔和另一位神明訂立的契約。原文寫道:「Amaunator shall be responsible for all time. Any misrepresentation of his or his followers, If so deemed the fault of Amaunator」,裡面的逗號和句號剛好用反。而這個被忽略的錯誤導致阿曼納塔自己也認為他該掌管「所有的時間」。所幸,他從未正式奪取這個神職,因為不想去招惹密斯拉---時間之河真正的主人。(第一代的魔法女神的確掌握時間這個神職。)
顯示神跡:
阿曼納塔經常化作一位光彩照人的女士,身穿乳白色,徐徐飄動的寬大衣衫,手捧純金的天平---幾乎是半透明的金色。據說,如果有人看見那座天平向右傾斜,他必遭神的疏冷。不僅會失去所有財產,還將忍受七年貧窮、債務和苦役的煎熬。但如果誰看見它偏向左邊,那他將享受神的恩寵。種種獎賞與富含利益的合同,會讓全世界的財富湧入他的口袋。而那些看到了最完美的景象--- 天平保持平衡---的人,將因這神跡而獲得最高的榮寵:被邀請加入阿曼納塔的教會。顯而易見,阿曼納塔會親自向他的聖職人員宣告每一個受此榮寵的人。因為事實表明,他們總是在極短的時間內找到這些人,並把他們帶到聯眾城的阿曼納塔神殿接受嚴格的學習和訓練。
阿曼納塔將報應帶給罪有應得的人。他力糾錯事,懲罰凶暴邪惡之徒,甚至也替那些有心無力的可憐人伸冤復仇。代表他履行神罰的是13頭巨大的豺狗以及20隻巨蜂。它們從天而降,瘋狂地撕扯著罪人的軀體,直到他七零八落,破碎的屍快遍布方圓數十米內。
有時,阿曼納塔也會通過各種事物來昭行他的喜怒。它們包括翡翠龍(emerald dragon)、藍寶石龍(sapphire dragon)、鋼龍(steel dragon)、魔像(golem)、章魚怪(tako,即「蛸」,是個日文詞,估計是卡拉圖的怪物。)、獵鳥(特別是太陽隼sun falcon)、太陽花、黃斑菊、金百合、黃玉、各種火紅色的寶石、棕色的狗、乳白色的貓、雪白的狼和純白的牡馬。
4e背景:
阿曼納塔(Amaunator)黃日之守衛(The Keeper of the Yellow Sun)守序善良上位神阿曼納塔是一位轉生的太陽之神,他是眾神的計時員。雖然某些人認為他早已消逝,但事實上在遙遠的過去,阿曼納塔轉化為了洛山達(Lathander)。在最終收回其名號與神職前的數個世紀里,他曾以洛山達之名接受敬拜與信仰。他讓太陽保持燃燒,使它能夠劃過天空,並創造了時間絕對一致的天堂之計時計。任何能夠獲益於鍾表與歷法之精確的人—例如農夫,商人,以及隨著季節變換而不斷遷徙的牧民—都會對阿曼納塔保持敬畏。此外,他還受到那些尊重法律,並對一切依照規則感到舒適之人的信仰。在對自己神靈的信仰中,阿曼納塔信徒往往嚴格剛硬,而又因循守舊,不同教派間幾乎不會存在什麼差別。他的牧師太陽之主(sunlord)通常扮演著仲裁者與管理者的角色。而此信仰最為庄嚴隆重的慶祝儀式被確定在夏至日。
『拾』 現代有沒有比較貧苦的,思想比較保守的封建,半封建或奴役制度國家
沒有了,世界上最後一個封建國家「錫金」在1972年被印度吞並後,封建制度在世界上就算消失了。
封建君主制的國家現在已經沒有了,但採取資本主義君主立憲制的國家還有很多,尼泊爾王國也是君主立憲制國家。
世界上的君主立憲制國家一般認為有:
歐洲:英國、挪威、瑞典、丹麥、荷蘭、比利時、盧森堡、西班牙、安道爾、摩納哥、列支敦斯登、梵蒂岡。
亞洲:日本、柬埔寨、泰國、尼泊爾、不丹、馬來西亞、汶萊、沙烏地阿拉伯、卡達、科威特、約旦 、阿曼
非洲:摩洛哥、賴索托、史瓦濟蘭
大洋洲:湯加
另外,澳大利亞、加拿大、紐西蘭、吐瓦魯屬於英聯邦國家,他們的總督雖然由英女王任命,一般不列入君主立憲制國家,但有部分學者認為他們也算君主立憲制國家。
補充: 史瓦濟蘭政治:1978年10月制定的憲法規定,斯是一個沒有種族歧視、不分膚色和信仰、人人平等地享有自由和公正的國家;私有財產不可侵犯;禁止一切政黨活動,國王為權力至高無上的國家元首。其行政權通過由首相主持的內閣行使,立法機構議會的作用僅限於辯論政府提案並向國王提供咨詢。
從其憲法中可以看出,史瓦濟蘭君主制帶有封建色彩,但從其整個社會性質看,他是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的國家。
是封建制度還是資本主義制度不是看君主世襲或獨裁,主要看這個國家的社會生產力和階級矛盾,舉幾個例子,法國第三帝國時期拿破倫稱帝,拿破倫也是很獨裁和專制的,但這個帝國還是資本主義國家。德國在希特勒時期,希特勒夠專制夠獨裁了吧,德國還被稱德意志第三帝國,但還是算資本主義國家啊。
戰亂的中東國家
(一)、該地區的宗教糾紛錯綜復雜。中東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等三大宗教的發源地。猶太教與伊斯蘭教、伊斯蘭教與基督教之間存有矛盾。伊斯蘭教內部如遜尼派、什葉派、蘇菲派等六派之間也矛盾重重。在伊拉克,薩達姆統治以遜尼派為基礎,其被推翻後什葉派獲得參政和平等權利,兩者今後的爭端還將繼續發展。多數阿拉伯國家的穆斯林是遜尼派。什葉派穆斯林以伊朗和沙特等海灣國家的信徒為主,所以1979年以來海灣和其它阿拉伯國家對伊朗的教義輸出抱有警惕態度。伊斯蘭教什葉派與遜尼派之間的矛盾是導致發生兩伊戰爭的重要因素之一;極端的原教旨主義組織與伊斯蘭溫和派別之間的矛盾常常導致國內政局動盪。黎巴嫩的教派沖突一度相對典型,黎是阿拉伯國家中唯一的由穆斯林和基督教徒兩大類居民組成的國家,全國只有1.04萬平方公裡面積、300多萬人口,最多時卻曾有分屬於兩大宗教派別的100多個黨派團體、30多支民兵武裝和數十家電台。
(二)、中東地理位置重要,素有「五海三洲之地」之稱。中東地區是亞歐非三洲的接合部,且正好位於東半球大陸的中心。中東周圍環繞著黑海、地中海、紅海、阿拉伯海、裏海和波斯灣等國際海域,這些海域大大便利了中東與世界各地的聯系。溝通上述海域的博斯普魯斯海峽、達達尼爾海峽、蘇伊士運河、曼德海峽和霍爾木茲海峽等,是重要的國際航道,也是扼守這些航道的重要門戶。中東地區這種適中、臨海的地理位置,使之成為溝通大西洋和印度洋、東方和西方、歐洲經西亞到北非的聯系紐帶和十字路口,從而在世界政治、經濟、軍事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
(三)、中東地區石油資源極為豐富,有「世界油庫」和「石油海洋」之稱。中東石油有眾多優點——全球目前已探明的石油儲量為1萬億桶,其中62.1%蘊藏在中東尤其是波斯灣,迄今已探明石油儲量居世界前五位的國家沙特、伊拉克、阿聯酋、科威特和伊朗等全部集中在波斯灣地區;石油開發條件優越,油層厚,油田大且分布集中,距海近,運輸方便,油井自噴率和單井產量高;中東地區石油產量約佔世界總產量的2/5,出口量約佔世界總出口量的2/3。20世紀90年代,美國、日本和西歐對中東石油的依賴率分別為12-14%、80%和60%。據國際能源組織預測,從1998年到2005年,中東石油供應量佔世界石油總供應量的份額將由24%上升至34%,到2010年這一比例將達44%,2020年達55%。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後的2004年,國際油價大幅上揚,沖破每桶50美元大關,2005年更是突破60美元大關。
(四)、殖民主義、帝國主義和超級大國等介入導致中東亂象叢生。殖民主義者在其殖民統治區採取「分而治之」等政策,給該地區留下嚴重隱患,這在領土爭端、阿以沖突和民族矛盾方面表現尤為明顯。伊朗與伊拉克、伊朗與阿聯酋、沙特與卡達、卡達與巴林、埃及與蘇丹、摩洛哥與西班牙等國家之間的領土爭端莫不與殖民統治有關。巴勒斯坦人與猶太人、塞普勒斯島上希臘與土耳其兩族之間以及庫爾德族與其他民族之間的矛盾也是由前殖民者一手製造的。 超級大國加劇了地區緊張局勢。冷戰期間,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在該地區明爭暗鬥。二戰後該地區發生五次中東戰爭都與超級大國爭奪和幕後操縱密切相關。冷戰後,美作為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在中東地區為所欲為,長期制裁伊朗、利比亞、蘇丹,轟炸並最終出兵伊拉克,對海灣國家軟硬兼施,同時偏袒以色列,拉攏土耳其和其他盟國。目前美又在極力推行「大中東民主計劃」,聲稱要在中東推進「民主自由」、根除恐怖土壤,引發地區國家的暗中抵制,致使地區局勢充滿著不穩定因素。
(五)、各國政體復雜多樣,現代政治制度發育並不完整,經濟和社會發展不平衡。二戰前,多數中東國家的政體是君主專制和君主立憲制。戰後,許多原來的君主制國家轉而實行資產階級共和制,但不少國家的共和政體仍帶有比較濃厚的傳統歷史色彩、宗教色彩並實行事實上的總統終身制。政治體制比較完善的代議制民主國家如以色列和土耳其。其它政體還有君主立憲制(如約旦、科威特、卡達和巴林)、君主專制制及酋長制(如阿聯酋)等。從總體上看,該地區的政治制度發育相對不成熟,容易引發局勢動盪。另外,不少國家腐敗嚴重,經濟發展失衡,貧富懸殊,兩極分化嚴重。越來越多的人把原教旨主義視為擺脫困境、實現「社會公正」的希望和出路,原教旨勢力趁機迎合群眾的不滿心態,煽動宗教狂熱,不斷採取暴力恐怖活動,導致國內政局不穩。
(六)、該地區較普遍存在水資源糾紛,一些學者稱呼「水戰爭」。中東地區幅員遼闊,但嚴重缺水,水資源只佔世界總量的0.4%。該地區有三個主要水系:兩河水系、尼羅河水系和約旦河水系。伴隨該地區水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資源紛爭必將進一步加劇。兩河均發源於土耳其東部山地,流經土耳其、伊朗、敘利亞和伊拉克四國,四國關系一直微妙。非洲的尼羅河流經9個國家,埃及和欲與其共享該河水資源的上游國家之間矛盾叢生,其中與衣索比亞和蘇丹之間的矛盾一度比較突出。約旦河的水量雖然只有尼羅河的1%,但它是巴勒斯坦地區唯一的水源,也是阿以沖突的焦點之一,巴勒斯坦、黎巴嫩、約旦同以色列圍繞該河水源利用問題進行過殊死斗爭和艱苦談判。敘以談判最為棘手的問題也包括太巴列湖水資源爭執。
中東地區的千年爭端:「運河之爭」「石油之爭」「淡水之爭」「宗教之爭」「領土之爭」
從地理學科分析:
1.該地處於「五海三洲」之地,地理位置重要。
2.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儲油區,石油的儲量佔世界總儲量的一半以上,具有儲量大、埋藏淺、出油多、油質好的特點。
3.重要的位置,豐富的石油,巨大的經濟利益,成為世界列強爭奪的焦點。
4.該地受副熱帶高壓帶的控制,降水少,水資源極端缺乏。約旦河西岸目前80%的淡水資源被以色列人控制和消費,導致巴勒斯坦人生活和生產用水十分緊張。水資源爭奪成為巴以沖突的重要原因之一。
從歷史學科分析:
1.中東問題是長期以來資本主義國家殖民統治的惡果。在一戰前的一千多年,巴勒斯坦地區一直是阿拉伯人的長期居住地。一戰後,英國取得了在這一地區的「委任統治權」,英國支持猶太復國主義運動,世界各地的猶太人陸續遷往巴勒斯坦。
2.中東問題又是大國強權政治的產物。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蘇控制的聯合國通過了巴勒斯坦地區「分治」、建立一個猶太國家和一個阿拉伯國家的決議。1948年,猶太人國家以色列建立,但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國家長期沒有建立起來。在西方大國英、法、美霸權主義支持甚至直接參與下,以色列先後四次進行中東戰爭,侵佔巴勒斯坦、約旦、埃及、敘利亞大片領土,更加劇了宗教、民族矛盾,使中東地區長期處於動盪之中,不但給當地人民帶來了極大損失,同時也不利於世界和平,不符合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兩大主題。
從政治學科分析:
1.和平已成為當今世界的主題但世界並不太平,民族矛盾、領土爭端和宗教紛爭使一些地區沖突不斷,嚴重威脅著世界和平與安全。
2.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是威脅世界和平的主要障礙。中東問題的產生及遲遲不能解決,主要是美國和蘇聯兩個超級大國,為了爭奪該地區的控制權而插手干預的結果。由於美國長期以來偏袒以色列,助長了以色列的侵略擴張氣焰,加深了以色列同阿拉伯國家的矛盾,近年來雖然出現了緩和的跡象,但要真正實現和平則十分困難。
3.民族和宗教問題處理的好壞對國家的政治穩定和統一具有重要影響。中東地區動盪不安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宗教紛爭和民族矛盾的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