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凡法學
Ⅰ 私分國有資產罪
貪污罪與私分國有資產罪的區分 2010-07-08 13:17 從侵害法益角度看,私分國有資產罪與貪污罪並無區別,都侵犯了國家工作人員的職務廉潔性和國有資產或公共財產的所有權,主觀上都有將國有資產或公共財產變為私有的故意。在刑法學界,有學者主張以分得贓款的人數多寡為界限,對於集體決定把公款私分給單位所有成員的行為,認定私分國有資產罪,對於僅將國有資產私分給單位少數成員的行為,認定共同貪污犯罪。另有學者提出根據分配行為的特點作區分,凡是分配行為在單位內部相對公開的,認定集體私分國有資產犯罪;反之,分配行為秘密進行,明顯具有隱蔽性的,認定共同貪污犯罪。在李凡案中,法院就是以行為人的行為是「公開」還是「秘密」作為主要依據來區分貪污和私分。事實上,參與分贓的人數多寡和分配行為的公開性或者隱蔽性,不能作為區分兩罪的確切界限。貪污罪的客觀表現為行為人「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以侵吞、竊取、騙取或者其他手段非法佔有公共財物」。由此可見,貪污罪除了大部分是以騙取、竊取等不為人所知的形式出現,還包括「其他手段」,這否定了貪污都是秘密進行的,現實中還存在硬性侵吞這種公開的貪污形式。因此,以私分國有資產罪中分取國有資產是公開進行的,而貪污多為通過偽造單據、塗改帳目、銷毀憑證等手段進行來區分兩罪不足取。多和少,公開和秘密,是兩級相對的概念。這些表象特徵只是綜合分析貪污罪與私分國有資產罪的區別的參與因素之一,應從犯罪構成的實質來區分兩罪。 1、兩種犯罪的行為表現及其社會危害性程度存在顯著差異性。私分國有資產罪是行為人以單位的名義,集體私分國有資產給個人,是一個單位共同意志的相對公開行為,受益主體具有群體性特點,非法佔有國有資產的主要是行為人以外的群體,行為人據為已有的數額在私分總額中只佔很小比例,同時也不排除行為人不分得財物的情況。並且,私分國有資產罪是有權決定者利用職權便利非法為「大家」謀利益,其主觀惡性程度相對較輕。貪污罪則是有權決定者利用職權便利單純為自己或極少數人謀私利,主觀惡性程度較深。共同貪污犯罪的客觀表現不同,要麼是少數幾個有權決定者相互勾結共同侵吞公共財產,要麼是一個或幾個有權決定者與極少數公款知情者或具體操辦的財會人員相勾結,共同將公共財產予以瓜分。 2、從主觀故意上看。貪污罪是個人的故意,在共同犯罪中是多個人的合意,所有的犯罪行為人對採取貪污手段侵犯公共財物都是明知的,並且所有的犯罪行為人對侵犯公共財物具有犯意聯絡,是在共同的犯意支配下實施了共同貪污行為。一些共同貪污行為往往打著單位名義實施,以單位私分的形式為共同貪污行為人個人謀取利益,此時應該看各當事人是否具有共同貪污行為,行為是否相互聯系、相互配合,犯罪所得是否在各共犯中分配。而私分國有資產罪體現的是單位犯罪意志,單位集體研究或者主要負責人決定,分錢的人並不都是決策者或參與決策者,犯罪的具體實施者只是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同時也只能由這些人員承擔刑事責任,單位其他人員只是被動地分到國有資產,並不參與決策,也不承擔刑事責任。 3、看是否「單位決定」及「集體私分」。根據刑法第396條的規定,私分國有資產罪,是指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違反國家規定,以單位名義將國有資產集體私分給個人數額較大的行為。如何認定「以單位名義」存在較大的爭議,在關於以單位名義是否要求同時具備形式合法性與實質合法性上,理論界存在不同的觀點。由於私分國有資產行為本身即是違反國家規定的行為,其構成要件亦要求「違反國家規定」,所以無論其決策程序如何合法,都無法使私分行為本身實質合法,故不能要求本罪中的以單位名義具有實質合法性。但構成本罪必須具備形式合法性意義上的「以單位名義」,即必須滿足經過單位集體研究決定或者由主要負責人根據單位管理規定做出決定這一形式要件。缺乏這一要件,而只是單位個別領導私自決定,並借單位的名義將資產分給職工,則不能將其行為認定為以單位名義集體私分,此種情況下,其行為雖然披上單位決定的外衣,卻無法改變屬於個人意志的本質屬性,此時即使最終結果是單位中每一名成員都拿到錢,也不應認定為私分國有資產罪。另外,既然以單位名義做出的決定可以體現單位意志,就要求做出決定的單位必須擁有決定權,即單位的意志應在單位可以決定的范圍內,否則,即使是經過單位討論而實施的犯罪行為,也不能認定為單位犯罪。具體到私分國有資產罪,只有當單位擁用獨立的財產處理權時,其處理財產的行為才可能表現為單位行為,其意志才可以表現為單位意志。否則,在沒有獨立財務決定權的單位,即使是經過集體討論決定將國有資產非法佔有,也不能構成私分國有資產罪。
Ⅱ 關於合同法的小論文
一、合同法的立法指導思想
從立法指導思想入手,然後分析這部法律,對我們每一個法官、律師、學校教員來說,掌握這部法律可能更深入。立法指導思想是在立法方案中明文規定的。這部合同法的制定與別的法律制定不一樣。新中國歷史上每一部法律的制定基本上都是這樣的:由一個行政部門牽頭,組織一個班子,大家一來就列提綱、設計章節、擬條文,反反覆覆地修改。而這部合同法的制定卻是首先設計立法方案,而立法方案的設計委託給八位專家來完成。八位專家中有兩位法官,一位是最高院的李凡(音)副庭長和北京高院的何新,當時是研究室主任,現在是告申庭的庭長,兩位庭長都是四十歲剛出頭。其他六位同志,年齡最大的是江平教授,他當時六十多歲。其次就是我,當時五十歲剛出頭。接下來就是三、四十歲的,如人民大學的王利明教授〔最年輕的,大概三十多歲〕;吉林大學的崔建遠教授;煙台大學的郭明瑞教授;社科院法學研究所的《法學研究》副主編張廣新研究員。我們不是一開始設計合同法的章節,而是大家先來漫談合同法發展的情況,即務虛。大家討論本世紀以來合同法有哪些發展趨勢,其精神實質發生了哪些變化,有些什麼新的制度。在大陸法國家的德國、法國、日本,英美法國家的英國、美國等的合同法中以及在國際公約中比如聯合國的國際貨物銷售公約中有些什麼新的制度、新的創新、新的原則。討論後先擬定製定本法的指導思想。共五個指導思想。
1.制定本法要從中國實際出發。
什麼是中國的實際,經大家討論斟酌,最後定下來四個要點。第一個要點是改革開放;第二個要點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第三個要點是建立全國統一的大市場;第四個要點是與國際市場接軌。只有這四點是中國的實際,其他任何的特徵都不是中國的實際。
確定了中國實際以後,緊接著是要總結我們的合同立法和合同司法的經驗。這就是要總結我們改革開放以來制定的《民法通則》、三個合同法以及各個合同條例和一系列實施條例中的經驗和不足。還有更重要的就是法院的經驗,尤其表現在最高法院關於《民法通則》的意見、關於經濟合同法、技術合同法、涉外合同法的意見,最高法院平時的解答、批復。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就是最高法院公報,公報自1985年創刊以來,陸續刊登了一些判決,這些判決當中有一些是有非常典型的意義,創設了一些新的規則。這些都要進行斟酌、分析,凡是成功的、符合中國實際的、符合法理的,我們都要採納。
然後還要廣泛地參考借鑒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成功的立法經驗和判例、學說,這些發達國家和地區在戰後以來在立法上通過修改法律、修訂法律、制定法律創立了很多新的東西以及很多新的經驗,一些重要的民法典如《法國民法典》、《德國民法典》在戰後都有一些修訂,還有一些單行立法和他們的法院、法官創設的規則,都需要斟酌借鑒。戰後以來發達國家法院同樣面臨著社會關系極度動盪、極度復雜,社會環境極度變化,在這種情況下很多新的案件、奇怪的案件在戰前沒有,在法律上沒有相應的規定。而這些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法官面對法律沒有明確規定的案件創設了一些新的規則,新的制度,我們都要盡可能地採納、吸收。
除了國外先進的立法和司法經驗外,不能忽略我國的台灣。台灣的法律是我們國家在1929—1931年制定的,他們的民法典是我們中國當時的民法典,雖然現在叫台灣民法典,但它是我們自己的東西。並且台灣後來的經濟生活有極大的發展,當我們在經歷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的動盪、動亂時,台灣抓住這個機會發展其經濟。經濟一發展,就產生很多新的問題,因此它的法院和法官也創設了很多新的規則,這些我們當然都要參考借鑒。
借鑒發達國家和地區先進的合同立法和司法經驗,要達到的目的,就是使我們的合同法成為反映現代市場經濟客觀規律的共同規則。這是在第一個指導思想當中就提出來的目的。我們的法律不能夠關起門來,不能只是由我們的學者、立法者、法官看得懂,外國人看不懂。我們的市場需要和國際溝通,我們的法律不僅要我們自己能夠理解、能夠掌握,也要使國外的企業、企業家、法官、律師能夠掌握。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只有我們採納共同規則才能做到。我們平常說的和國際接軌,它的前提是要法律規則接軌,法律規則不接軌,經濟無法接軌。所以在第一個指導思想上我覺得很重要的是要盡量採納反映現代市場經濟客觀規律的共同規則,並與國際公約和國際慣例協調一致。這里沒有說和國際公約、國際慣例完全一致,說的是協調一致。就是說我們並不是照搬國際公約、國際慣例,因為我們國家對一些國際公約有保留條款,還有些慣例不見得和我們合適。所以我們提的是協調一致。這是第一個立法指導思想,是非常重要的。
2.充分體現當事人的意思自治。
在不違反法律的前提下保障當事人享有充分的合同自由。合同法不過就是兩個獨立、平等、自由的當事人在一起共同協商決定他們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兩個當事人應該是獨立的、自由的、平等的,如果他們不平等,一個人隸屬於另一個人,合同內容無法決定,如果他們沒有自由,不能支配自己的行動,不能支配自己的思想,也不可能簽訂合同。所以說合同自由是現代市場經濟最基本的要求,沒有合同自由就沒有市場經濟,這一點非常重要。試想一下,在計劃經濟條件下,我們的企業是不是平等的、獨立的、自由的?不是,我們的企業是處在一個對層次的上下隸屬關系當中,從中央經濟主管部門,比如一機部、二機部、三機部、四機部,一直到七機部、八機部,然後到省一級經濟管理部門,比如機械廳,再到地區一級的經濟管理部門,比如機械局,還有縣、市區的工業局、機械局,等等,都是行政主管機關,最下面一級才是企業。這樣企業處在由上到下的行政隸屬關系的最下一個環節,它上面全是一級一級的行政主管機關,我們叫做多層次的行政管理環節、行政層次或行政機關,企業成為這樣一個行政關系中的最低層。這時,它已經不成其為企業了。八十年代初期我們曾經用一些教材、著作介紹蘇聯的法學,蘇聯的經濟法把企業叫做經濟機關,正是針對這種層層行政管理體系而言的,有一定的道理。在計劃經濟條件下,企業不再是獨立的生產者,而是一個垂直關系中的一個環節,它的全部活動是嚴格按照從上到下的指令性計劃,還包括上級機關的字條、電話、批示等等,來安排它的生產、交換。
一個消費者在計劃經濟條件下是不是自由呢?不是。我們每一個消費者吃的糧食、穿的布匹、用的東西甚至生活用品,都是按照指令性計劃安排的。我們有購糧本、糧票、布票、糖票、雞蛋票、肉票等等票證,消費生活也完全是按照指令性計劃安排的。
我們廣大農村的農民是不是自由的呢?也不是。農村的生產我們叫做三級所有隊為基礎,公社、大隊、生產隊這樣三級上下隸屬關系。三級所有隊為基礎的人民公社體制是合一的,生產和行政管理是結合在一起的。在這種情況下,農民不見了,那誰是生產單位呢?生產隊作為一個生產的組織、基層單位,就象我們的企業一樣,按照行政指令性計劃來進行的生產。農民去勞動的時候,就象工廠的工人一樣,是按照生產隊的安排去的,上工聽鍾聲、下工聽哨聲,每天做什麼工,全聽生產隊長指示。
在這種行政隸屬關系條件下,就沒有獨立平等的自由的個人,從工業到農業的經濟生活全部按照指令性計劃進行,按照指令來運轉,有沒有合同的地位呢?沒有。計劃經濟體制和市場經濟體制是截然相反的經濟形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要盡量砍斷這樣的隸屬關系,要造就獨立自由平等的生產者、市場參加者。我們的擴權讓利,我們企業體制的改革不就是最終使企業從行政隸屬關系脫離出來成為獨立的個人嗎?成為獨立的主體參加市場進行生產、交易嗎?我們的農村改革中實行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歸根到底就是讓農民擺脫三級所有隊為基礎的公社體制,成為獨立的生產者,能夠自己獨立決定自己的勞動。這樣看來,我們的改革一開始就是面向市場,全面推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前提是有了這些獨立的、平等的、自由的市場主體。
這些獨立、平等、自由的市場主體怎麼進行活動呢?在市場經濟下,已經沒有嚴格的國家計劃、行政指令把全國的生產、某個行業的生產能夠嚴格來安排,事實上已經做不到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說告訴我們,市場經濟是沒有計劃的,是靠市場規律在起作用,物價上升大家就生產這個東西,物價下跌大家就生產別的,靠市場機制來指揮運轉。在這種情況下,企業不能靠猜測這個市場,要靠簽訂合同來組織自己的生產、交換,只有簽訂了合同以後,才能放心地投產,生產出來的產品才能銷售出去。可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合同關系是最基本的關系,可以說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經濟關系都要表現為合同關系,唯有合同關系才是市場經濟特徵的反映。
獨立、平等、自由的當事人們自己協商安排其權利義務關系,這樣的關系在法律形式上就叫做合同。因此合同中最基本的原則就是自由,合同自由是市場經濟本質特徵的最基本的表現。改革開放以來,企業的自由、農民的自由越來越大,但現存的三個合同法上合同自由不夠,限制特別多。舉例來說,1981年頒布的經濟合同法上,專門規定了合同管理機關,而合同管理機關管理合同有各種手段,特別利害的一招是,合同管理機關可以主動確認合同無效。這些制度嚴格說是計劃經濟的反映,限制當事人的合同自由是和市場經濟直接抵觸的。1993年修改經濟合同法已經把它刪掉了。
我們現在制定新的合同法,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的法律能夠體現合同自由這個原則,如果作不到這一點,我們的法律就不可能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因此第二個指導思想就是要充分體現當事人的合同自由,只要在不違反法律的前提下,要保障當事人享有充分的合同自由,不受行政機關和其它組織的干涉。
當然,合同自由並不意味著對當事人一點限制都沒有,在合同自由的原則下,合同當事人應當受到兩方面的限制:一個是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二是在特殊的情況下,可以對當事人的合同自由作某種限制。後種限制中的特殊情況是說一定要有正當的理由,至於正當的理由是什麼,當時作過討論,大家一致認為正當理由包括:為了保護消費者,為了保護勞動者,為了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和國家利益。只有出於正當的理由,才能在立法條文上限制合同當事人的自由,實質上也是在限制濫用合同自由。
3.合同法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性或前瞻性。
本法制定、實施的時代特點是:在二十世紀末制定,在1999年通過,主要在二十一世紀生效、實施。我們的法律就應該做到有必要的超前性,我們是要面向二十一世紀不能夠只看見眼前的轉軌時期。也就是說,新合同法應當能夠適應我國建成市場經濟後對法律調整的要求,估計到2025年、2030年中國的轉軌時期已經結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已經基本建成,那個時候我們的市場經濟和發達國家的市場經濟沒有什麼差別,到那個時候我們的合同法照樣能夠管用。但這不是說一點也不要修改,或者說不必要制定什麼新的單行法、某種合同專門制定規則,而是說合同法的基本精神、基本制度、基本規則到那個時候能夠管用,能夠符合社會生活的要求。這一點在合同法制定過程中也有爭論,有這樣一種傾向認為我們應該著重考慮目前轉軌時期的一些特點。在討論立法方案時,針對這個問題,大家進行了認真討論研究,最後認為,我們確實要面向二十一世紀,但同時也要兼顧轉軌時期的一些特殊問題。
轉軌時期有哪些特殊問題呢?由於我們的社會生活中行政干預還非常嚴重,侵害當事人利益的行為十分多,還有轉軌時期的經濟生活有很多混亂,什麼三角債、賴帳、建設工程合同中收回扣、送紅包,造成建設工程質量低劣,造成橋倒屋蹋,造成嚴重的人身、財產損害。對這些嚴重問題我們在制定合同法時不能夠置之不顧,一定要有充分的注意,要制定出相當的對策。
這是第三個指導思想,即面向二十一世紀和怎麼樣兼顧轉軌時期的一些特殊問題。還提出一點對轉軌時期的那些落後現象我們不能遷就,比如說紅包、回扣在轉軌時期非常普遍,但我們不能通過立法把它變成合法化的東西。
4.新合同法的價值取向應該是經濟效率和社會正義。
法律的價值取向就是法律追求的目標。我們的合同法應當既追求經濟效率,又追求社會正義。所謂經濟效率,拿我們習慣的話說就是有利於生產力的發展和提高,有利於企業的發展,有利於企業的賺錢;所謂社會公正,是在整個社會不同的階層、人群之間要大體上做到平衡,在一個合同關系當中當事人之間的利害關系要大體平衡。
法律是調整整個社會的,整個社會要有一個基本上的利益平衡。有些人群比如說消費者、勞動者,他們是分散的、弱小的,他們沒有辦法和企業家、大企業、大公司相抗衡。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如果只講形式上的公正,我們說合同自由吧,你們只要自由協商簽訂的合同就有效,就給以保護,這里的合同自由就僅僅是形式上的自由。實際上,消費者、勞動者他怎麼能夠對抗大企業?試想一個山區出來的男孩子、女孩子進到城裡來打工,當他身無分文,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的時候。他看見了一個招工的廣告,他趕緊去求職,這時,他怎麼敢和企業主討價還價,怎麼敢去爭取自己的什麼權利、法律上規定的什麼衛生條件、安全條件、文明生產的勞動條件、最低工資條件等。也就是說,他們的實力在實際上是弱小的,無法和企業抗衡。這時,法律要起什麼作用呢?法律就要支持這些弱小的消費者、勞動者,法律這時不能僅滿足於形式上的自由、公正,還要追求實質上的公正。所謂實質上的公正,就是等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實質上處於不平等狀態時,比如當一方是企業而另一方是勞動者的時候,法律規則首先要考慮保護勞動者、消費者,不能夠採取不偏不倚的態度。
整個立法過程中對這一點是非常重視的,我們不是片面地追求經濟效率。如果是片面追求經濟效率,凡是有利於提高生產力、有利於經濟發展、有利於企業賺錢的,就合法、就保護、就鼓勵、就支持的話,那麼假冒偽劣也是可以發展生產的。眾所周知,有些地方的快速度發展最初就是靠假冒偽劣;有些人的暴發以致於後來成為大企業家,也是靠搞假冒偽劣商品或服務。難道我們的法律上也要承認假冒偽劣、坑蒙拐騙嗎?不行。我們不能丟掉社會的正義,社會的正義與公平是法律追求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目標,沒有社會正義、公平,就不叫法律,就變成了純粹的技術規則。
任何國家的法律都牢牢抓住社會正義,我們這樣的國家更不用說。我們現在正在建設和發展的是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所謂社會主義體現在哪裡呢?就體現在我們的法律更加註重社會正義、更加保護勞動者、保護弱者,因此在這個指導思想上提出兼顧經濟效率和社會公正。如果當經濟效率和社會正義發生沖突,難以兼顧時,哪一個優先呢?當然是社會正義優先。貫徹這個指導思想就要求在擬定法律規則時既要注重有利於提高效率,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又要注重維護社會公共利益,保護消費者、勞動者、維護市場道德秩序,決不允許靠損害國家、社會公共利益、損害消費者、勞動者發財致富。
5.新的合同法要具有可操作性。
我們的教科書都說,法律就是行為規則。合同法首先是當事人簽訂合同、履行合同的行為規則。但更重要的一點是,法律是裁判規則,亦即法官裁判合同案件時的裁判規則。這就要求這個裁判規則要有可操作性,要求每一個規則、每一個條文要盡可能的有具體的構成要件、法律效果、適用范圍,這樣法官在裁判時才有所遵循,最終能夠保障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法院裁判同樣的案件能夠得到同樣的判決結果,維護裁判的統一性和公正性。
現行的三個合同法可操作性不是很強。有些條文看起來不錯,真的要用來裁判案件的時候就感到模稜兩可,沒有具體的可操作性,好些條文象口號一樣。我們現在要解決這個問題。這一點非常重要,且不說有什麼地方保護主義、行政干預的影響,就是一個完全公正、正直的法官裁判案件,如果法律不具有可操作性,也會造成很大的差距,不能保證裁判的統一性和公正性。
Ⅲ 中國成語大會第一季的選手分組
黃揚
第七場淘汰。
22歲,現就讀於中國傳媒大學,專業為廣播電視新聞學,是一名福建福州小夥子,由實力傳媒選送。
高瑀澤
第五場淘汰。24歲,北京大學生物學博士在讀,來自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由CCTV微視選送。
張奇
第六場淘汰。
現就讀於浙江傳媒學院戲劇影視文學專業,來自山東濰坊。
權春燕
第十一場與高瀛組成一隊。
中國政法大學社會學本科在讀,來自吉林,是一名朝鮮族姑娘。(高權組合)
潘永強
第二場淘汰。
復旦大學遺傳學博士在讀,來自浙江瑞安,由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官網選送。
米雪
第二場淘汰。
河北大學新聞本科在讀,來自河北石家莊,由實力傳媒選送。
肖梓晗
第六場淘汰。
來自上海市,是復旦大學新聞傳播專業的一名學生。高瀛
第十一場與權春燕組成一隊。
畢業於清華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現就職於一家投資顧問有限公司,是一名項目經理,是名來自北京的姑娘,由實力傳媒選送。(高權組合)
郭慧中
第五場淘汰。
來自北京,是復旦大學的一名研究生,正在攻讀創意寫作專業,由實力傳媒選送。
解曉波
第二場淘汰。
來自寧夏銀川,畢業於中央黨校法律專業,他來自寧夏銀川,是寧夏銀川市公安局公共交通治安分局的一位民警,由實力傳媒選送。
葉妙玉
第七場淘汰。
來自台灣台南,是一名復旦大學研究生,正在攻讀新聞廣告學。
張銘欣
第二場淘汰。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是一名自由編劇專業的研究生,她來自黑龍江哈爾濱,由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官網選送。
李凡
第五場轉為春秋,第十一場與陳江宇組成一隊。
來自河北石家莊,就讀於復旦大學廣告學專業,是一名碩士,由實力傳媒選送。三次獲得去歐洲旅行的機會。
徐悄悄
第四場淘汰。來自安徽滁州,是一名策劃編輯,由實力傳媒選送。
肖艷芬
第一場淘汰。來自湖北武漢,是一名大學形體舞蹈教師,畢業於武漢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專業,是一名碩士研究生,由實力傳媒選送。
李欣妮
第三場淘汰。
來自安徽桐城,是北京一家科技有限公司的總經理,由瘋狂猜成語選送。
何欣航
第五場轉為春秋,第八場因特殊情況轉為國風,第九場轉回春秋,第十場淘汰。
豆蔻年華小作家,現就讀於福建省雲霄將軍山學校,是一名初中學生。
趙婕荃
第五場轉為春秋,第六場因特殊情況轉為國風,與搭檔呂繼北一同被網友稱為雙音節之王,第十一場與呂繼北組成一隊,第十一場淘汰。
來自河北邯鄲,是石家莊鐵道大學物流管理專業的一名在讀大學生,由央視網選送。
徐源
第五場轉會國風,第十一場與邢正組成一隊。
來自吉林,復旦大學預防醫學本科在讀,由實力傳媒選送。獲得中國成語大會季軍。
邢正
第五場轉會國風,第十一場與徐源組成一隊。
來自北京,北京建築大學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本科在讀,由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官網選送。獲得中國成語大會亞軍。
達吾力江
第五場轉為春秋,第十場淘汰。來自新疆昌吉呼圖壁,現就讀於北京大學考古學專業,由實力傳媒選送。
尹婷苑
第三場淘汰。
來自廣西桂林,現就讀於北京林業大學土木工程專業。
李松柏
第一場淘汰。
畢業於重慶交通大學經濟學專業,現就職於貴州省遵義市廣播電視台,是交通廣播電台的一名人主持,由瘋狂猜成語選送。
韓韜
第五場轉為春秋,第九場淘汰。
來自河北秦皇島,現就讀於河北北戴河中學,是一名高中生,由央視網選送。 王帆
第一場與唐蕊組成一隊,屈居於第一季成語大會第四名。
來自遼寧本溪,現就讀於北京大學戲劇影視學專業,是一名研究生,由實力傳媒選送。
陳江宇
第十一場與李凡自成一隊,止步八強。
來自湖北省黃岡市,是廣州大學的一名本科生,攻讀城市規劃專業,由CCTV微視選送。
王薌遠
第三場淘汰。
來自湖北省荊門市,是一名高中學生,現就讀於華中師大一附中,由實力傳媒選送。
王剛
第一場淘汰。
來自北京,畢業於北京聯合大學法律專業,2014年從事自由職業。
陳默金
第四場淘汰。來自廣東台山,現就讀於中國傳媒大學導演專業,由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官網選送。
周璟
第八場因特殊情況轉為國風,第八場淘汰。
來自浙江省衢州市,現就讀於華北電力大學法學專業。
徐文紅
第九場淘汰。
中國政法大學社會學專業本科在讀,是一名來自吉林的女孩子,由實力傳媒選送。
朱磊
第一場淘汰。
來自山東滕州,畢業於北京解放軍後勤指揮學院交通運輸專業,是一名博士,現就職於北京市交通委員會運輸管理局,由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官網選送。
唐銳
第三場淘汰。
來自安徽池州,畢業於太原科技大學應用數學專業,是一名中學數學教師,由瘋狂猜成語選送。
呂繼北
第六場因特殊情況轉為國風,與搭檔趙婕荃一同被網友稱為雙音節之王,第十一場與趙婕荃自成一隊,第十一場淘汰。
來自遼寧盤錦,是南開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的一名碩士生,由實力傳媒選送。
單計環
第八場淘汰。
來自河北省邯鄲市,現就職於河北省邯鄲市某小學,是一名英語教師,由央視網選送。
唐蕊
第十一場與王帆自成一隊,獲得中國成語大會第一季總冠軍。
來自於遼寧阜新,畢業於南昌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現就職於北京某編輯部,是一名編輯記者,由央視網選送。
Ⅳ 什麼樣的大學畢業生最受企業歡迎
儀表大方,有氣質有能力,表達能力強,有較為豐富的社會經驗...
Ⅳ 江西師大一大歌手比賽二十強是誰
江西師大 在江西來說 算是很不錯的學校了江西師范大學位於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素有"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美譽的南昌,現有瑤湖、青山湖和青雲譜三個校區,佔地面積3600畝,建築總面積100餘萬平方米。學校緣起廬山白鹿洞書院,肇基於1940年創建的國立中正大學,1949年更名為國立南昌大學;1953年改為江西師范學院,1983年更名為江西師范大學。 國立中正大學是江西辦學史上的第一所綜合性大學,創建之初便設有文、法、經、理、工、農等學科。1949年更名後,學校仍為國立綜合性大學,直屬中南教育部領導。1953年,在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國立南昌大學大部分學科、專業調整至中南區的武漢大學、中山大學、華中工學院等14所高校,保留了師范部的中文、歷史、生物、數學、物理、化學和藝術7科,學校改為江西師范學院,性質由綜合性大學改變為培養中等學校師資的高等師范院校。與此同時,在江西,以國立南昌大學農學院為基礎,單獨組建了江西農學院(現江西農業大學);1962年,江西師范學院生物系又被調至江西大學(現南昌大學)。上世紀50-70年代,江西師范學院還積極支持省內各地市興辦高等師范專科學校和江西師范學院分院,這些學校今天都已發展成為本科院校。由此,學校不但支援了國內許多重點大學的建設,為國家高等教育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也為省內一些高校的建設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經過一代又一代江西師范大學學人薪火相傳,學校砥礪出"靜思篤行、持中秉正"的校訓,孕育了"嚴謹、勤奮、求是、創新"的優良校風,形成了"以人為本、面向社會"的辦學思想和"以生為本、全面發展"的育人思想。改革開放以來,學校煥發出勃勃生機,現已發展成為一所融文學、歷史學、哲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理學、工學、教育學等學科門類於一體,師范與非師范並舉,對江西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有較大影響、被省政府確定為優先發展的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學校是博士學位授予權單位和全國第一批學士、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現有4個博士學位授予點(填補了我省人文社會科學博士學位點的空白)、89個碩士學位授予點(其中10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3個專業碩士學位授予點、52個本科專業;有17個省級重點學科,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6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重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高校軟體科學技術中心,1個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省級大學科技園,3個省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 學校設有23個學院,現有全日制本專科生3萬餘人,博士、碩士研究生1600餘人,成人高等學歷教育學生5000餘人。現有在編教職工25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1740餘人。專任教師中,高級職稱比例為48%;研究生比例為51%,35歲以下教師比例為52%。在編教師中,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3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7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貼10人;江西省跨世紀主要學科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培養對象4人;江西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12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48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幹教師43人;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優秀教師、全國高校優秀青年體育教師、江西省教學名師等23人。此外,學校聘請了王梓坤、楊叔子、劉應明等10名院士和一批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擔任兼職教授或客座教授。 學校一貫重視本科教學工作,始終把教學工作作為學校的中心工作。"九五"以來,學校持續加大投入,加快改革步伐,推動教學工作不斷進步。以新校區建設為契機,學校努力突破辦學空間狹小、實驗儀器設備不足等教學條件落後的瓶頸,在不到三年的時間內,建設了一個佔地2680畝、建築面積76萬平方米的瑤湖新校區,教學行政用房、教學儀器設備、圖書資料等辦學基本條件得到了顯著改善;與此同時,學校加大了在專業建設、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改革的力度,取得明顯成效。學校現有省級本科品牌專業25個,省級優質課程17門,2門課程今年被推薦參加國家精品課程評選。近三年,學校承擔了教育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擴展項目2項、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11項、省級教學研究課題164項、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135項,獲省級教學成果獎17項,省級教育規劃課題優秀成果獎11項,1個課件被評為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兩課"精彩一課"教學示範片、2個課件在教育部"第四屆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現場決賽中榮獲大學組優秀獎,23個課件獲省級多媒體課件大賽獎。 學校從1999年開始實施學分制改革,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堅持"以生為本、全面發展"的育人思想,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堅持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提高素質協調發展,以培養創新精神和提高實踐能力為重點,以通識教育、專業教育和教師教育為三大平台,以"學分制管理、模塊化課程、菜單式培養、開放型教學"為四大運行機制,以培養符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適應"的高級專門人才。同時學校進一步強化教師教育的特色和優勢,探索和實施了"3.5+0.5"、"3+0.5+0.5"、"3+1"、"4+1+2"、"4+2"等教師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學校注重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有機結合,貼近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積極開展以提高大學生多方面能力和擴展學生專業知識為目標的課余活動。近年來,學生綜合素質明顯提高,學校生源質量、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英語四/六級考試、計算機等級考試通過率等一直穩居全省高校前列,並在全國大學生文藝匯演、體育競賽、專業競賽、科技活動等方面取得優異成績。如楊文軍同學參加第28屆雅典奧運會獲得金牌1枚;歐陽鯤鵬同學參加第22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獲2項冠軍並打破紀錄;學校健美操隊代表國家參加第八屆世界健美操錦標賽,實現了中國健美操國際大賽中獎牌零的突破;艾黎莎同學參加2004年"CCTV杯"全國英語演講大賽獲得第一名;李凡同學參加2003年全國青年歌手電筒視大獎賽獲得銅獎;周黎同學獲2004年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才能獎";"藍天"環保社團被評為全國高校優秀學生社團和江西省高校大學生示範社團,在"中國濕地使者行"活動中多次獲得優異成績,受到世界自然基金會和國家林業總局等單位的表彰,並在2005年世界自然基金會組織的"濕地使者行動"競標中獲得第一名。 學校積極開展科學研究,不斷推進科技創新,以科研促教學,取得了可喜成績。2002年以來學校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5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3項,國家科技部"十五"科技攻關項目3項,國家科技部中小企業創新基金項目1項,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項目1項,國家"863"計劃項目2項、"973"前期預研項目3項,國家軟科學項目1項,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11項,省社科規劃重大招標課題1項;科研總經費從2002年的1125萬元大幅增加到2005年的3500萬元;獲江西省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江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江西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3項、二等獎8項、三等獎9項;出版著作400餘部,發表學術論文4000餘篇,其中250餘篇被SCI、EI、ISTP收錄。 學校積極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先後與俄、美、加、澳、日、韓、英等國家和港、台地區的30餘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近三年,學校先後與澳大利亞堪培拉大學、英國蒂賽德大學、日本岡山商科大學、香川大學、韓國大邱加圖立大學等簽訂碩士培養項目,實行學分互認,學生交換;同時聘請一批外籍教師來校授課,其中外籍教師Constance Gibson 榮獲國家"友誼獎"。學校先後招收日、澳、韓、美、印尼等國留學生及港、台學生來校學習。 春華秋實,桃李芬芳。65年來,學校已向社會輸送全日制本專科畢業生和研究生逾10萬人,為基礎教育培養和輸送教師近7萬人。畢業生遍布江西及全國各地的教育、經濟、文化、科技等領域,一大批已成為所在行業領域的中堅骨幹力量。2004年我校有14名校友榮獲"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榮譽稱號,有3名校友榮獲"全國模範教師"、"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有20名校友榮獲"江西省模範教師"、"江西省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2005年江西省新增90名中小學特級教師,我校畢業生有42人,佔46.7%。歷年畢業生中涌現出許多傑出人才,如中國科學院院士黃克智、中國工程院院士曾慶元;重點大學校長解沛基、劉振群、林增平、尹長民、貝效良等;著名學者、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江作昭、陳嘉翔、劉大椿、邱菀華等;著名詩人公劉等。此外,還有一部分優秀校友走上了省部級領導崗位,如原中共江西省委書記萬紹芬,中宣部副部長、國家廣播電影電視局局長王太華,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沈德詠,中共江西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劉上洋,中共江西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舒曉琴等。 近年來,學校先後榮獲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全國"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試點高校、全國心理科普工作先進集體、全國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先進單位(連續16次)、全省高校黨的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全省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1999年,學校教務處被評為"全國普通高校優秀教務處"。2004年,學校團委被團中央授予"全國五四紅旗團委標兵"榮譽稱號,是全國師范院校中唯一獲此殊榮的高校。
Ⅵ 江西師范大學的辦學條件
學院 開設專業 江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江西師范大學心理學院
江西師范大學文學院
江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
江西師范大學政法學院
江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江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江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江西師范大學商學院
江西師范大學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
江西師范大學物理與通信電子學院
江西師范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江西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江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江西師范大學計算機信息工程學院
江西師范大學地理與環境學院
江西師范大學城市建設學院
江西師范大學傳播學院
江西師范大學國際教育學院
江西師范大學軟體學院
江西師范大學財政金融學院
江西師范大學初等教育學院 公共事業管理、學前教育、小學教育
心理學
漢語言文學、對外漢語
歷史學、旅遊管理、博物館學、文化產業管理
法學、哲學、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工作、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
英語專業、英語教育專業、日語專業
音樂表演、音樂學、舞蹈學、播音與主持藝術
美術學、設計藝術學
工商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電子商務、國際經濟與貿易
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統計學
物理學、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化學、應用化學、材料化學
生物工程、生物科學、生物技術
體育教育、社會體育、運動訓練、體育表演、民族傳統體育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路工程
地理科學、地理信息系統
建築學、城市規劃、工程管理
教育技術學、廣告學、傳播學、新聞學、廣播電視新聞學、廣播電視編導
英語、日語
軟體工程
經濟學、金融學、會計學、財務管理
小學教育 學校是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和全國第一批學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截至2015年5月,學校共有1個進入ESI全球前1%的學科(化學),4個博士後流動站,1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3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26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點,26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36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點(不含一級學科覆蓋點),15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點及在職人員以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授予權;4個省「十二五」高水平學科,9個省高校「十二五」重點一級學科,3個省高校「十二五」示範性碩士點 。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基礎心理學、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語言文學、化學
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語言文學、化學
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心理學、體育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中國史、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理學、生物學、生態學、統計學、光學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音樂與舞蹈學、戲劇與影視學、美術學、設計學
省「十二五」高水平學科:化學、教育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歷史學
省高校「十二五」重點一級學科:中國語言文學、心理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政治學、管理科學與工程、數學、物理學、音樂與舞蹈學、地理學
省高校「十二五」示範性碩士點:教育學、中國史、數學 質量工程 截至2015年5月,學校共獲批國家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項,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2個,國家級特色專業6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建設項目2個,國家人文素質教育基地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國家級精品課程3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1門,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國家「十二五」規劃教材6種,教育部萬種新教材5種;省級卓越人才培養計劃項目7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8個,省級特色專業10個、品牌專業25個,省級精品課程26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20門,省級教學團隊7個,省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5門,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4個,省級研究生教育創新基地4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8個 。
國家級特色專業:漢語言文學、思想政治教育、公共事業管理、化學、應用化學、英語
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旅遊管理、數學與應用數學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教師教育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江西紅色文化叢談
國家「十二五」規劃教材:《數據結構(C語言版)》(第二版)
國家級教學團隊:中國近現代史教學團隊、文學理論課程教學團隊
省級特色專業:法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地理科學、歷史學、社會體育、藝術設計等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心理與認知科學實驗中心、生物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等 教學成果 學校從1999年開始實施學分制改革,以「學分制管理、模塊化課程、菜單式培養、開放型教學」為機制,著力培養符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厚專業基礎、寬學科口徑、高品德素質、強實踐能力」的復合創新型高級專門人才,2005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成績。從2008年起,學校在省內開始按一本線招生;學校本科生初次就業率均達90%左右,研究生一次性就業率穩定在92%以上。2011年,學校就業工作成功躋身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高校50強。2012年,學校獲批成為全國第一批本科院校教育信息化試點單位。
學校是全國「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試點高校,校團委在全國師范院校中唯一獲得團中央授予的「全國五四紅旗團委標兵」榮譽稱號。學生英語四六級考試、計算機等級考試通過率等均一直穩居全省高校前列,並在全國大學生文藝匯演、體育競賽、專業競賽、科技活動等方面取得優異成績。如「藍天」環保社團先後被評為全國高校優秀學生社團,獲世界自然基金會頒發的「世界生命湖泊最佳保護實踐獎」,為全國高校唯一獲獎學生社團;楊文軍同學成為歷史上首次蟬聯皮劃艇項目奧運冠軍的運動員,金紫薇同學和她的隊友們實現了中國賽艇奧運金牌「零」的突破,並在第16屆亞運會上擔任中國體育代表團旗手,勞義同學勇奪亞運會男子100米決賽冠軍,成為中國在亞運會歷史上第一個男子百米冠軍;李凡同學參加2003年全國青年歌手電筒視大獎賽獲得銅獎,艾黎莎同學參加2004年CCTV杯全國英語演講大賽獲得第一名。2011年,壽旻超同學在第26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上斬獲三枚金牌,創下江西省在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歷史上的最好成績。學校2012年在第八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中斬獲一金兩銅,刷新江西高校參加該項競賽的歷史最好成績;2013年在第十三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榮獲1項特等獎和6項二、三等獎,實現江西高校參加該項競賽特等獎「零」的突破,並成功躋身全國50強行列,成為下屆全國「挑戰杯」競賽發起高校。 教師教育 學校強調教師教育辦學傳統和特色,堅持專業教育與教師教育融合、學術性與師范性統一,探索實施基於大學—政府和大學—中學合作、培養培訓一體的教師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努力構建教師教育「培養、研究、培訓、服務」一體化運行體制和職前職後一體化的教師教育終身學習體系,在中國率先「紅土地支教實習工程」,被確定為全國實施「農村師資支持計劃」試點高校,已成為江西基礎教育教師人才的搖籃、教師骨幹人才培訓的基地和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引擎,累計為各級各類學校培養和輸送了10萬余名教師,一大批已成為各地中小學和教育主管部門的中堅骨幹力量。
學校承擔教育部國培計劃—示範性集中培訓項目、國培計劃—中西部農村骨幹教師培訓項目、國培計劃—幼兒教師培訓項目等多個國家和省級培訓項目,培訓規模位居全國前列,培訓質量深受社會好評;2013年起學校在江西省率先實施本科師范生免費教育試點(1000人)。 2010年至2015年5月,學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全國高校科研優秀成果獎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項目1項、重點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國際合作研究項目1項,國家「863」計劃重點項目1項、重大專項課題1項,973計劃前期預研項目1項,國家國際合作重大專項項目1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1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34項,國家軟科學項目4項,江西省重大科技專項5項,江西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招標課題3項,江西省教育廳科技落地計劃項目20項,江西省高校哲社研究重大招標項目3項、重點項目4項。其中,「863」計劃重點項目(以高校為牽頭單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國際合作研究項目和專項經費超過500萬元的國家國際合作重大項目均是全省高校「零」的突破。2011年實現年度科研項目立項總經費超過1億元,近三年來國家社科基金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立項數居全國師范院校前10位左右。
學校取得了以「五朵金花」——「糖、劑、布、膜、湖」為代表的一批科技創新和產業化成果。學校是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首倡單位。學校總投資1億多元的「年產1500噸汽油抗爆劑甲基環戊二烯三羰基錳」項目列入國家高技術產業發展項目計劃,實現了學校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重大突破。2011年,學校5項發明專利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依託學校納米纖維技術、由學科科研人員創辦的江西先材納米纖維科技有限公司年產2億平方米聚醯亞胺納米纖維電池隔膜產品生產基地在南昌高新區隆重奠基,項目總投資達6億元,投產後年產值將在60億元以上,是學校又一項高新技術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成功案例;大學科技園2011年成為國家級「高校學生科技創業實習基地」,2012年成為第四批國家技術轉移示範機構,2013年獲批全國師范院校第3個國家大學科技園 。 截至2015年5月,學校有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大學科技園,2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國家體育總局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級科技服務平台(高校學生科技創業實習基地),4個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3個省高校高水平創新平台立項建設項目(1個實驗室和2個工程研究中心),9個省級重點實驗室,3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江西省產學研合作示範培育基地,2個省工程實驗室,9個省級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0個省級軟體科學(高校工程、實驗示範)技術中心 。
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單糖化學合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鄱陽湖濕地與流域研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功能有機小分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國家級科技服務平台(高校學生科技創業實習基地):江西師范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國家體育總局水上項目:訓練監控與干預重點實驗室
江西省「2011 協同創新中心」:功能材料與精細化學品協同創新中心、江西省重大生態安全問題監控協同創新中心、「基於大數據的江西省教師質量監測、評估與服務協同創新中心」、社會發展與治理協同創新中心
江西省高校高水平創新平台立項建設項目:江西省高校先進功能材料高水平實驗室、江西省高校精細化學品制備高水平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高校物聯網與智能計算高水平工程研究中心
江西省重點實驗室:江西省精細化工重點實驗室、江西省光電子通信重點實驗室、江西省高性能計算技術重點實驗室、江西省亞熱帶植物資源保護與利用重點實驗室、江西省鄱陽湖綜合治理與資源開發重點實驗室、江西省綠色化學重點實驗室、江西省心理與認知科學重點實驗室、江西省化學生物學重點實驗室、江西省動漫創意與數字娛樂重點實驗室
江西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西省分布計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西省無機膜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西省納米纖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江西省產學研合作示範培育基地:江西省計算機與信息技術產學研合作示範培育基地、江西省化學工程與技術產學研合作示範培育基地、江西省食品與生物技術產學研合作示範培育基地
江西省國際科技合作基地:江西師大無機膜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西師大高性能計算重點實驗室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江西省高校教師教育研究中心、江西省高校當代形態文藝學研究中心 、江西省高校紅色資源開發與教育研究中心 、江西省高校區域創新與創業研究中心 、江西師范大學管理決策評價研究中心 、江西師范大學學前教育研究中心 、江西省高校傳統社會與江西現代化研究中心 、蘇區振興研究院 、敘事學研究中心
江西省軟科學研究基地:江西省產業轉型升級軟科學研究基地 截至2013年12月,江西師范大學圖書館有藏紙質圖書256萬余冊(圖書56萬余種),中、外文期刊2280多種(現刊1657種);擁有CNKI、Web of Science、ScienceDirect、Wiley-Blackwell、SciFinder Scholar等中外文資料庫46個,電子圖書100多萬冊;自建資料庫6個。
館藏線裝書達7.5萬冊,其中善本、珍本、手稿達307種20507卷,有以海內外所僅有的嚴復手札為代表的數十種國內外少見的元明清版本古籍;收藏有1907年至2002年的全套美國《化學文摘》。2010年10月,建成擁有國立中正大學、國立南昌大學時期藏書近3萬冊的特藏書庫。
圖書館是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CALIS)、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文獻中心(CASHL)成員館,江西省圖書館學會副理事長館,江西省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委員會秘書處掛靠館,江西省高校數字圖書館建設項目中心館 。
Ⅶ 生物考研 蘇州大學排名等問題 高分
高校重點學科排名:
一級學科代碼一級學科名稱二級學科代碼二級學科名稱單位代碼單位名稱
0710 生物學 071007 遺傳學 10023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
0710 生物學 071007 遺傳學 10246 復旦大學
0710 生物學 071007 遺傳學 10533 中南大學
0710 生物學 071007 遺傳學 90026 第二軍醫大學
0710 生物學 071009 細胞生物學 10001 北京大學
0710 生物學 071009 細胞生物學 10023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
0710 生物學 071009 細胞生物學 10027 北京師范大學
0710 生物學 071009 細胞生物學 10200 東北師范大學
二、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生物學專業點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內蒙古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南京師范大學、浙江大學、廈門大學、武漢大學、華中農業大學、中山大學、四川大學、雲南大學、陝西師范大學、蘭州大學。
三、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中醫葯大學、首都醫科大學、南開大學、內蒙古大學、吉林大學-沈陽葯科大學、東北林業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第二軍醫大學、同濟大學、南京大學、南京農業大學、中國葯科大學、江南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青島海洋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農業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師范大學、中山大學、四川大學、雲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第四軍醫大學、蘭州大學
省份 學校名稱 課程名稱 層次 一級學科 級別 負責人
北京市 北京大學 生物化學 本科 生物學 國家級 賈弘禔
北京市 北京大學 生理學 本科 生物學 國家級 范少光
北京市 北京農學院 普通植物病理學 本科 生物學 省市級 劉正坪
北京市 北京農學院 普通昆蟲學 本科 生物學 校級 張志勇
北京市 清華大學 現代生物學導論 本科 生物學 國家級 吳慶余
廣東省 華南理工大學 工業微生物學 本科 生物學 省市級 楊汝德
廣東省 華南師范大學 植物生理學 本科 生物學 國家級 李 玲
廣東省 華南師范大學 微生物學 本科 生物學 省市級 張 松
湖北省 華中科技大學 病理生理學 本科 生物學 國家級 王建枝
湖北省 華中農業大學 普通昆蟲學 本科 生物學 國家級 雷朝亮
湖北省 華中農業大學 家畜解剖及組織胚胎學 本科 生物學 國家級 彭克美
湖北省 華中農業大學 微生物學 本科 生物學 國家級 趙斌
湖北省 華中農業大學 動物生理學 本科 生物學 國家級 楊秀平
湖北省 武漢大學 分子生物學 本科 生物學 國家級 張? 翼
湖北省 武漢大學 病理生理學? 本科 生物學 省市級 歐陽靜萍
吉林省 東北師范大學 細胞生物學 本科 生物學 國家級 黃百渠
吉林省 吉林大學 醫學微生物學 本科 生物學 國家級 李凡
吉林省 吉林大學 生物學基礎實驗 本科 生物學 國家級 滕利榮
江蘇省 南京大學 普通生物學 本科 生物學 院校級 陳建秀
遼寧省 大連水產學院 水生生物學 本科 生物學 省市級 趙文
遼寧省 遼寧大學 細胞生物學 本科 生物學 國家級 林木西
上海市 復旦大學 生物化學A(上、下) 本科 生物學 省市級 黃偉達
上海市 復旦大學 現代生物科學導論 本科 生物學 省市級 曹凱鳴
上海市 華東理工大學 基因工程 本科 生物學 上海市 張惠展
上海市 華東理工大學 分離工程 本科 生物學 上海市 朱家文
上海市 華東理工大學 酶工程 本科 生物學 上海市 魏東芝
上海市 華東理工大學 生物化學 本科 生物學 校級 歐玲
上海市 上海交通大學 現代遺傳學 本科 生物學 國家級 徐晉麟
上海市 上海交通大學 生物醫學圖像處理 本科 生物學 國家級 庄天戈
上海市 上海交通大學 生命科學導論 本科 生物學 國家級 張惟傑
上海市 上海交通大學 現代遺傳學 本科 生物學 上海市 徐晉麟
動物行為學(書店編碼:2278636)
從書名:
書號:7301088999 定價:38
著譯者: 尚玉昌
細胞生物學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細胞生物學
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細胞生物學>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細胞生物學>>細胞生物學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腫瘤醫院>>細胞生物學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血液學研究所(天津)>>細胞生物學>>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血液學研究所(天津)>>細胞生物學>>細胞生物學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宣武醫院>>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
中國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細胞生物學>>
吉林大學>>基礎醫學院>>細胞生物學>>
東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細胞生物學
東北農業大學>>生命科學院>>細胞生物學>>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細胞生物學>>
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細胞生物學
蘇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細胞生物學
南京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細胞生物學>>
南京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細胞生物學
浙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細胞生物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細胞生物學
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細胞生物學
山東大學>>醫學院>>
中國海洋大學>>
山東師范大學>>
武漢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華中農業大學>>
中南大學>>深圳大學>>四川大學>>
重慶大學>>西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揚州大學>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健康科學研究中心>>細胞生物學
第二軍醫大學>>基礎部>>細胞生物學
軍事醫學科學院>>科技部>>細胞生物學
植物學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植物學
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植物學>>
北京林業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植物學
北京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植物學
首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植物學
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植物學
河北大學>>生命學院>>植物學
吉林大學>>植物科學學院>>植物學
東北師范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南京大學>>
南京農業大學>>南京師范大學>>生浙江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鄭州大學>>
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農業大學>>中山大學>>四川大學>>西南大學>>揚州大學>>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生生態研究所>>植物學>>
微生物學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微生物學
北京理工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微生物學
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微生物學>>
北京林業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微生物學>>
北京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微生物學
首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微生物學
南開大學>>泰達生物技術學院>>微生物學
河北大學>>生命學院>>微生物學
遼寧大學>>生命科學系>>微生物學
吉林大學>>基礎醫學院>>微生物學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微生物學
生命科學學院>>微生物學
南京師范大學>>浙江大學>>山東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植學>>
中南大學>>基礎醫學院>>微生物學
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四川大學>>重慶大學>>西南大學>>西北大學>>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微生物學
軍事醫學科學院>>
Ⅷ 江西師大屬於什麼區
江西師范大學位於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素有「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美譽的江西省會城市南昌,學校緣起於廬山白鹿洞書院,肇基於1940年創建的國立中正大學,1949年更名為國立南昌大學,1953年改為江西師范學院,1983年更名為江西師范大學,是江西省本科辦學歷史最為悠久的普通高等院校。2003年,江西金融職工大學(江西銀行學校)整建制並入。學校現有瑤湖、青山湖和共青城三個校區,佔地面積4500餘畝,建築面積140餘萬平方米,館藏紙質文獻304餘萬冊,電子圖書100餘萬冊。瑤湖校區不設圍牆,四周以一條5公里長的瑤河環抱,具有突出的生態人文特色。
70年來,學校先後七次遷址,六易其名,四度調整,砥礪出「靜思篤行、持中秉正」的校訓,孕育了「嚴謹、勤奮、求是、創新」的優良校風,形成了「以人為本、面向社會」的辦學思想和「以生為本、全面發展」的育人思想。新世紀以來,學校發揚「百折不撓、艱苦創業」的辦學傳統,堅持「質量立校、人才興校、創新強校、文化鑄校、和諧榮校」的辦學理念,弘揚「愛國榮校、民主和諧、求真務實、開放創新」的師大精神,現已發展成為一所融文學、歷史學、哲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理學、工學、教育學等九大學科門類於一體,師范與非師范並舉,對江西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有較大影響、被省政府確定為優先發展的省屬重點師范大學。
學校是博士學位授予權單位和全國第一批學士、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設有23個專業學院,1個獨立學院(科技學院),現有全日制本專科生4萬餘人,博士、碩士研究生4500餘人,成人高等學歷教育學生1萬餘人;有2個博士後流動站,1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3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20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點、19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124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點、11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點、68個本科專業;有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人文素質教育基地,6個省級重點實驗室,2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省級大學科技園,5個省級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3個江西省產學研合作示範培育基地,10個省級軟體科學(高校工程、實驗示範)技術中心。
學校現有在編教職工29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1860餘人,博士(含在讀)500餘人。專任教師中,35歲以下教師比例為43%;擁有高級職稱教師比例為45%;具有碩士以上學位教師比例為73%。有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江西省教學名師20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幹教師49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4人,江西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26人;「贛鄱英才555工程」首批人選11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4人,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1人,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優秀教師、全國高校優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全國藝術教育工作先進個人、全國高校優秀青年體育教師14人;江西省跨世紀主要學科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培養對象8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62人,博士生導師27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教師27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貼教師9人。
學校高度重視人才培養工作,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成績。學校以培養責任擔當、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學分制管理、模塊化課程、菜單式培養、開放型教學」為機制,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從1999年開始實施學分制改革,著力培養符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的復合創新型高級專門人才;以強化基礎理論、優化知識結構、突出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主線,採取以科學研究為主導的導師負責制、「雙導師制」、聯合培養研究生等培養模式,深入推進研究生培養和教育改革,穩步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學校積極推進「質量工程」建設,現有國家級特色專業6個,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教育部萬種新教材5種,省級特色專業9個,省級精品課程30門,省級教學團隊7個,省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5門,省「重中之重」學科3個,省高校高水平學科4個,省級重點學科18個,省級本科品牌專業25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學生英語四六級考試、計算機等級考試通過率等均一直穩居全省高校前列,並在全國大學生文藝匯演、體育競賽、專業競賽、科技活動等方面取得優異成績。如「藍天」環保社團先後被評為全國高校優秀學生社團,獲世界自然基金會頒發的「世界生命湖泊最佳保護實踐獎」,為全國高校唯一獲獎學生社團;楊文軍同學成為歷史上第一對蟬聯皮劃艇項目奧運冠軍的運動員,金紫薇和她的隊友們實現了中國賽艇奧運金牌「零」的突破,並在第16屆亞運會上擔任中國體育代表團旗手,勞義同學勇奪亞運會男子100 米決賽冠軍,成為我國在亞運會歷史上第一個男子百米冠軍;艾黎莎同學參加2004年CCTV杯全國英語演講大賽獲得第一名,李凡同學參加2003年全國青年歌手電筒視大獎賽獲得銅獎。學校本科生初次就業率均達90%左右,連續多年全省高校排名第一;研究生一次性就業率穩定在92%以上,位居全省高校前茅;從2008年起,學校在省內開始按一本線招生。
學校始終堅持教師教育辦學傳統和特色,堅持專業教育與教師教育融合、學術性與師范性統一,探索實施基於大學-中學合作、培養培訓一體的教師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努力構建職前職後一體化的教師教育終身學習體系,積極承擔「國培計劃」項目,現已成為江西基礎教育教師人才的搖籃、教師骨幹人才培訓的基地和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引擎,累計為省內外各級各類學校培養和輸送了10萬余名教師,一大批已成為各地中小學和教育主管部門的中堅骨幹力量。學校在全國率先實施「紅土地支教實習工程」,被確定為全國實施「農村師資支持計劃」和「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試點高校,連續18年被授予社會實踐先進單位。校團委被授予「全國五四紅旗團委標兵」榮譽稱號,是全國師范院校中唯一獲此殊榮的高校。
學校圍繞「立大項目、出大成果、獲大獎勵」的科研工作目標,積極開展科學研究,不斷推進科技創新。2006年以來,學校累計獲各級各類科研項目立項達2000餘項,各類科研經費近3億元。其中,承擔國家863計劃項目3項(包括合作),其中863計劃重點項目1項,是我省以高校為牽頭單位首次獲得該類別項目;國家「973」前期研究專項項目2項,其中1項是江西省第一次作為該計劃類別的項目依託單位;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8項(含子課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7項,其中1項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國際合作項目,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設立20多年來我省第一次獲得該類別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35項,其中1項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國際科技合作項目3項,國家軟科學項目2項,江西省重大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2項,江西省重大科技創新專項2項,江西省社科規劃重大招標課題4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江西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江西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三等獎4項,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出版著作400餘部,發表學術論文8000餘篇,其中1250餘篇被SCI、EI、ISTP、SSCI和A&HCI等收錄。
學校堅持以服務求支持、以貢獻求發展,始終以為江西經濟社會發展和教育事業服務為使命,充分發揮在江西科學發展中的「人才庫」、「發動機」和「智力源」作用,累計為社會培養各類優秀人才近20萬名。解放後,學校積極支持和幫助籌建地市大專院校,為全省基礎教育培養師資。學校注意發揮人文社會科學優勢以及在我省獨有的音樂、體育、美術、外語等學科優勢,打造贛鄱文化平台,引領社會先進文化發展;充分發揮傳統基礎學科和理工類應用學科優勢,重點加強鄱陽湖學科研究,打造鄱陽湖學科平台,為江西省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服務,是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首倡單位。學校積極參與江西省科技振興計劃,總投資1億多元的「年產1500噸汽油抗爆劑甲基環戊二烯三羰基錳」項目列入國家高技術產業發展項目計劃,實現了學校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重大突破。
學校大力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現與全球14個國家和地區的50餘所高校和機構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與17所高校實施學分互認、師生交流等項目,招收14個國家和地區的學生來校學習,與10餘個海內外科研團隊和科研機構合作建設了一批重點實驗室,與馬達加斯加塔那那利佛大學共建了該國的第一所孔子學院。學校長期聘請一批外籍教師來校授課,其中外籍教師Constance Gibson榮獲國家「友誼獎」。
「十二五」期間,學校將積極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精神,主動服務於科教興國和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朝著建設一所地方一流、特色鮮明的教學研究型師范大學的戰略目標和發展定位而奮斗,努力在江西科學發展、進位趕超、綠色崛起的偉大實踐中再譜新篇。(數據截止2011年4月)
Ⅸ 法制監督內參屬於什麼級別的單位
中國法治監督內參內參單位
內參成員單位及聯系人
沈春耀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主任
舒曉琴 國務院常務副秘書長,國家信訪局局長黨組書記
張福森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主任
陳 希 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
王曉軍中央宣傳部副部長
陳一新中央政法委秘書長
連維良發展改革委副主任
王世明中央文明辦專職副主任
林蕙青教育部部長助理
王志剛 國家科技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
楊學山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
王正偉 國家民委 主任
李 偉 公安部副部長
王偉中央紀委常委、監察部副部長
姜力民政部副部長
熊選國司法部副部長
李勇財政部副部長
趙 凱 中共中央直屬機關工委副書記、機關工會聯合會主席
王世元 國土資源部黨組成員、副部長
潘岳國家環境保護部副部長
郭 允 住房城鄉建設部副部長
李小鵬 國家交通運輸部 部長
陳 雷 國家水利部 部長
陳曉華農業部副部長
姜增偉商務部副部長
趙少華文化部副部長
尹力衛生部副部長
李 斌 國家衛生和計生委 黨組書記、主任
潘功勝人民銀行副行長
胡澤君 國家審計署 署長
魯培軍海關總署副署長
宋蘭稅務總局副局長
劉玉亭工商總局副局長
劉平均質檢總局副局長
田 進 中宣部副部長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黨組
書記、副局長
何毅亭 中共中央黨校 常務副校長
楊樹安 國家體育總局 副局長
張為民 國家統計局 副局長
趙樹叢 國家林業局 局長
賀化知識產權局副局長
邵琪偉 國家旅遊局局長
王作安 國家宗教局 局長
焦煥成 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 局長
崔海容預防腐敗局副局長
裘援平 中國國務院僑辦主任
王光亞 港澳辦 主任
安建法制辦副主任
蔡名照 新華社 社長
李志剛 中國科學院 紀檢組組長
王偉光 中國社會科學院 常務副院長
潘雲鶴 中國工程院 常務副院長
李 偉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主任
李建華 國家行政學院 常務副院長
陳建民 中國地震局 局長
鄭國光 中國氣象局 局長
蔡鄂生銀監會副主席
姚剛證監會副主席
周延禮保監會副主席
李凡榮 國家能源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
謝旭人 社保基金會 理事長
陳宜瑜 自然科學基金會 主任
王 晨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主任
楊冬權 國家檔案局 局長
舒曉琴 國家信訪局 局長
任正曉 國家糧食局 局長
姜成康 國家煙草局 局長
張建國 國家外專局 局長
楊春光公務員局副局長
江必新最高法院副院長
楊振江最高檢院檢察委員會專職委員
劉錫貴 國家海洋局局長
王春峰 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
李家祥 國家民航局 局長
馬軍勝 國家郵政局 局長
勵小捷 國家文物局 局長
邊振甲國家食品葯品監管局副局長
吳 剛 國家中醫葯局 副局長
鄧先宏國家外匯局副局長
付建華 國家煤礦安監局 局長
何良生 國家密碼局 副局長
孫來燕 國家航天局 局長
陳求發 國家原子能機構 主任
李衛紅 國家語委 主任
范小建 國務院扶貧辦 主任
聶衛國 南水北調辦 副主任
陳 豪 中華全國總工會 副主席、書記處書記
王 曉 團中央書記處常務書記、全國青聯主席
宋秀岩 全國婦聯黨組書記、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
陳 希 中國科協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
林 軍 中國僑聯黨組書記、主席
梁國揚 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 會長
全哲洙 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黨組書記、第一副主席:
趙 實 中國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
鐵 凝 中國作家協會 主席
翟惠生 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黨組書記、副主席、書記 處書記
李小林 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 會長
盧樹民 中國人民外交學會黨組書記、副會長
萬季飛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會 會長
王新憲 中國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
梁保華中國宋慶齡基金會 副主席
陳冀平 中國法學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
趙白鴿 中國紅十字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
張榕明 全國政協副主席、中華職業教育社理事長
楊風林 司法部法律事務部,法制與新聞雜志法治部主任,周潔萌 法制與新聞雜志社記者部高級記者,
楊鐵軍 中國司法警察論壇雜志社社長,法律服務副主任。
閆海民 中央紀委監察部副書記
Ⅹ 保安 人員在崗培訓內容有哪些
保安培訓內容:
1、保安基礎理論知識(保安的起源與發展,保安版目前現況與發展)
2、保安員法律常識(憲法權、刑法、治安處罰法、消防法、保安服務管理條例)
3、消防常識(如何預防火災和撲救火災,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
4、急救常識(心肺復甦、觸電、中毒等)
5、突發事件處置方法(崗位職責和處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