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法太極拳小架一路
『壹』 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與小架一路哪裡不同
老架一路和小架一路在套路動作上具有相似性。相比之下老架一路更加舒緩,動作顯得沉穩,以練底盤內氣為主。小架一路動作靈活,幅度比老架一路稍小,速度也稍快,很多動作可以應用於技擊。
『貳』 請問陳太小架還分一路二路嗎《圖說》上的是哪一路謝謝。
工鑫耗十二年心血寫就的《陳氏太極拳圖說》中寫的是小架一路。
陳式太極拳一路、二路是現在的人的稱法,二路原來稱「炮捶」,一路稱「太極拳」。
在陳鑫的那個年代,炮捶並不被稱為太極拳。
如果一定要分出大架、小架的一、二路,只能以練大架的人打的炮捶、練小架的人打的炮捶來區分,因為它們並無一路太極拳那樣明顯的不同特點。也有人將小架太極拳的動作加以重新組合變化,形成不同的套路,稱為多少多少路的。早年陳家溝太極拳大架就有五路之多呢,只是後來人們也許是因為基本動作相似,也許是因為各路融合,逐漸只練一路太極拳了。炮捶因為獨立於太極拳系列之外,所以一直保留下來。只是現在人們稱其為「二路」。這個太極拳二路自然已不是早年那個太極拳二路。
108式長拳是陳家溝區別於太極拳、炮捶的另外一套拳法,不是《陳氏太極拳圖說》上寫的那些東西。
『叄』 陳式太極拳小架有多少式呢
傳統套路
一,頭套十三式(66式) 二,二套(27式) 三,三套(24式)又稱大四套捶 四,紅拳(23式) 五,五套(29式) 六,長拳108式 七,炮捶(俗稱二路71式) 八,器械(刀,槍,棍,鉤等多種) 九,對練套路 (以上由陳王廷所創) 十,老架二路四十二式(炮捶) 十一,小架一路六十四式 十二,老架一路七十四式 十四,新架一路八十三式 十五,競賽套路五十六式
『肆』 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與新架一路有何區別
許多年來,在陳式太極拳門里所謂的老架、新架、大架、小架的問題上,不少文人、武人頗費筆墨爭論不休,弄得後輩們一頭霧水,搞不清楚到底該以哪種說法為准。在一些地方,有些人硬是把從陳長興一脈傳承下來的拳反而說成新架(陳照奎在世時很反感這種說法)。我們從中華太極拳傳承網上不難看出,陳長興這一脈,其實是真正的老架套路,如果一定要分新、老拳架,那隻有陳王廷的拳架是老架,其他拳架都是新架啦。
縱觀陳氏太極拳的發展演變史,或從陳氏太極拳傳承譜系中我們不難看出,陳氏太極拳老架大架式(陳長興架)、陳氏太極拳新架大架式(陳有本架)、陳氏太極拳小架式(陳清萍架即趙堡架),都是從陳王廷一脈相傳下來的,只是陳有本和陳清萍在老架(大架)的拳架上進行了局部的調整而已,所以最合理也最科學的講法,應該在陳式太極拳這個大的框架里,只有陳式太極拳(大架式)和陳式太極拳(小架式),而沒有新老之分。
陳家溝的陳式傳統七十五式太極拳,以前很多人都是跟陳照丕學的,陳照丕過世後陳家溝專門派人到北京請陳照奎回家鄉教拳,陳照奎回家鄉教的,就是後來被說成是新架的八十三式。陳照丕是跟堂叔陳發科學的拳,陳照奎是7歲開始跟父親陳發科學的拳,當時陳式太極拳大架一路只有這一套拳,經過幾代人的傳承和演練,已經很成熟了。父親傳給兒子的肯定是最好的東西,陳發科老師不會也不可能棄祖傳的套路不顧而另造一套新拳來教自己的兒子。或許陳發科老師在長期教拳的過程中,發覺加幾個動作的名稱可使學生學起來更容易記和掌握,也許增加幾個動作能使這套拳在技擊上更為合理和嚴謹。或許陳照奎跟父親練拳幾十年,他的拳更細膩,節奏的變化更快更多,看上去似乎有所不同,這都是可能的,但不能因此而稱之為新架,這在邏輯上講不通。
我們看陳式七十五式和陳式八十三式太極拳的拳譜,不難看出這二套拳其實就是一套拳。如七十五式的預備勢就是八十三式的起勢;上三步為前趟拗步;摟膝為初手;斜行為斜行拗步;青龍出水為背折靠和青龍出水;肘底看拳為三換掌和肘底錘;白鶴亮翅為退步壓肘、中盤和白鶴亮翅;踢二起為翻身二起腳;護心為護心錘;玉女穿梭為雙震腳和玉女穿梭;猿猴獻果為白猿獻果;下步跨肱為退步跨虎外,其他的都沒有變。所以應該按陳式太極拳的大架和小架來區分,陳式七十五式和八十三式都是陳式太極拳老架大架式,也可以叫陳式傳統七十五式太極拳和陳式傳統八十三式太極拳。這樣更符合邏輯,也使後輩們更容易明白,方便大家了解歷史和陳式太極拳的傳承演變進程。
『伍』 陳式太極拳小架的一路拳譜
六十四式三段十三勢分節
第一段 為第一至五勢
第一勢 只一勢 言太極陰陽之理
預備勢
開歩正立 虛領頂勁 含胸拔背 松肩沉肘 屈膝圓襠 氣沉丹田
一 金剛搗碓
兩臂左掤 蹲身捋按 左腿提收 上歩前擠 提膝沖拳 震腳落拳
第二勢 共三勢 太極生兩儀
二 攬擦衣
提膝左引 右腳右開 弓歩右掤
三 單鞭
兩掌下按 手足右合 左腳左開 弓歩左掤
四 金剛搗碓
旋臂右捋 左轉掤擠 提膝沖拳 震腳落拳
第三勢 共二勢 兩儀生四象也摟膝拗歩象乾坤坎離四正之位
五 白鵝亮翅
提膝左掤 右腳右開 跟腳展臂
六 摟膝拗歩
左開歩按掌 旋臂分掌 右轉攔掌 摟膝推掌
第四勢 共二勢 四象生八卦斜行象兌震巽艮四隅之位
七 初收
兩臂前掤 退步收手
八 斜行拗歩
提膝掤臂 左腳斜上 右腳跟進
第五勢 共四勢 蓄精以至出精終於復歸太極原象
九 再收
兩臂前掤 收腳後捋
十 前蹚拗歩
上歩插掌 右腳跟進 上歩握拳
十一 演手肱捶
旋臂掤引 攔掌收拳 弓歩打捶
十二 金剛搗碓
兩臂掤擠 提膝沖拳
第二段 為第六至八勢
第六勢 共六勢 倒身法背身法屈身法退行法皆勢中變格
十三 庇身捶
兩臂側分 提膝合抱 右腳右開 右肩挑靠 轉體滾肘 叉腰合肘 右肘按壓 右下打捶
十四 背折靠
右臂右引 右肩後靠
十五 肘底看拳
左轉掤臂 上歩右捋 肘底看拳
十六至二四與後面四九至五七完全重復
十六 倒巻肱
退步撐拳 左肱倒巻 退歩右按 右肱倒巻 退歩左按
十七 白鵝亮翅
收腳左捋 右腳斜開 跟腳展臂
十八 摟膝拗歩 同六
第七勢 共四勢 倒轉身法以歸平垣身法
十九 閃通背
上歩掤臂 插掌翻臀 蓋歩前掤 翻身大捋 上歩攔掌
二十 演手肱捶 同十一
二一 攬擦衣
左轉收腳 右腳右開 弓歩右掤
二二 單鞭
右掌左捋 手足右合 左腳左開 弓歩左掤
第八勢 共十三勢 橫行法足法伏身法飛身法合身法手足齊用法轉身法偷歩法護頭護心護膝法為十三小勢為交手法
二三 雲手
右手左捋 跟歩右運 左腳右收 開歩左運
二四 高探馬
退歩右捋 提膝翻掌 虛歩探掌
二五 右擦腳
提膝掤臂 分手右踢 左腳右插
二六 左擦腳
右轉合手 提膝掤臂 分手左踢
二七 中單鞭
左轉曲肘 分手橫蹬
二八 擊地捶
左腳前落 右腳上歩 左腳上歩 右捶下擊
二九 二起腳
左腳上起 右腳跳踢
三十 獸頭勢
落腳合手 上歩摟膝 虛歩掤臂
三一 踢一腳
左轉提膝 分手踢腳
三二 蹬一跟
右轉落腳 轉臂提膝 分手蹬腳
三三 演手肱捶
右轉落腳 上歩攔掌 弓歩打捶
三四 小擒拿
蓋歩左掤 上歩推掌
三五 抱頭推山
右轉掤臂 提膝抱頭 弓歩雙推掌
三六 單鞭
手足右合 左腳左開 弓歩左掤
第三段 為第九至十三勢
第九勢 共七勢 前後相顧手法與眼法分披身法速進歩法右轉身法平踨身法氣歸丹田平心靜氣法亦為交手法
三七 前昭
左手上領 弓歩左掤
三八 後昭
右轉扣腳 弓歩右掤
三九 野馬分鬃
提膝穿掌 弓歩左掤 提膝穿掌 弓歩右掤 提膝穿掌 弓歩左掤
四十 單鞭
上歩右合 左腳左開 弓歩左掤
四一 玉女穿梭
旋臂左引 躍身震腳 上歩穿掌 跳歩推掌 右腿叉歩 轉身掤臂
四二 攬擦衣
轉臂收腳 右腳右開 弓歩右掤
四三 單鞭
手足右合 左腳左開 弓歩左掤
第十勢 共十二勢橫腳打法低身法高身法用膝法及重出七勢
四四 雲手 同二三
四五 擺腳
左轉雲手 右轉捋引 弓腿頂肘
四六 跌岔
收腳合手 跌岔蹬腳
四七 金雞獨立
弓腿左掤 提膝右托
四八 朝天蹬
落腳收手 提膝左托
四九至五七與前面十六至二四完全重復
四九 倒巻肱
右肱倒巻 退歩左按 左肱倒巻 退歩右按
五十 白鵝亮翅
收腳左捋 右腳斜開 跟腳展臂
五一 摟膝拗歩 同六
五二 閃通背
上歩掤臂 插掌翻臀 蓋歩前掤 翻身大捋 上歩攔掌
五三 演手肱捶 同十一
五四 攬擦衣
左轉收腳 右腳右開 弓歩右掤
五五 單鞭
右掌左捋 手足右合 左腳左開 弓歩左掤
第十一勢 共六勢 十字靠制命法跳躍進身法縱法
五六 雲手
右手左捋 跟歩右運 左腳右收 開歩左運
五七 高探馬
退歩右捋 提膝翻掌 虛歩探掌
五八 十字腳
兩臂左引 提膝收掌 開歩推掌 分手擺腳
五九 指襠捶和青龍出水
右轉落腳 開歩攔掌 右捶指襠 提膝舉拳 跳歩按掌
六十 單鞭
左轉勾手 左腳左開 弓歩左掤
第十二勢 共三勢 坐地身法前進上歩法上下相顧身法
六一 鋪地錦和上歩七星
左臂左引 仆腿下捋 弓腿穿掌 提膝掤臂 旋臂落腳
六二 下歩跨虎
退歩摟掌 提膝旋臂 虛歩撐臂
六三 擺腳
上歩掤引 轉身右捋 右腳外擺
第十三勢 共二勢 倒轉身法上掤下打法護臉護心法 共十三勢以文象起以武象終
六四 當頭炮
屈膝擺掌 落腳右捋 弓歩沖拳
收勢
兩臂右引 提膝沖拳 震腳落拳 開歩正立
『陸』 陳式太極拳小架套路的好處
太極拳 為 武術 拳種之一,是華夏民族值得驕傲的寶貴 文化 遺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陳式太極拳小架套路的好處。歡迎閱讀!
簡述陳式太極拳小架套路的好處
1、只有堅持練拳,才能提高基本功
外國人稱中華武術為“功夫”,太極拳也毫不例外的是一種“功夫”。要學好太極拳,就必須練就深厚的武術基本功。常言道:“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沒有。”也就是指有沒有功夫,基本功是否扎實。
陳立清老師曾說:“陳氏太極拳是內外兼修、修養兼備的武術。——以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為目的。為達這一目標,就須進行基本功的訓練。”陳老師在書中提到四種基本功法,即站立功、抱球功、纏絲功和下肢功,這些功法亦可單獨練習。
但筆者認為,長期反復練習太極拳架套路,也是加強基本功訓練必不可少的途徑。
陳照奎前輩曾說:“武術本身就是吃苦流汗的事兒——必須付出相當的精力和時間,有一定的艱苦性。”他還說“功夫功夫,就是要下苦功夫。沒有苦功夫,拳I也是空的。”縱觀古今太極拳前輩及大師,都是經過刻苦、長期的練拳歷程後,才成名成家的。
據說陳正雷大師年少時,僅“倒卷肱”一式每次要倒練二里半地;陳小旺大師年輕時每天練拳三十多遍,王西安大師年輕時半夜在樹林里練拳常常能將鞋裡倒出水來。正因為這些大師能夠堅持勤學苦練,才打下了堅實的基本功。
2、只有堅持刻苦練習,才能純熟拳架套路
太極拳套路學會容易,但要打好、打熟練卻不容易。要姿勢正確規范,動作優雅美觀,形體舒展大方,架式中正安舒,內氣充盈飽滿就更難。如陳式太極拳小架一路,全套78式,每式細分又有3~8個動作,總共300多個動作。
要掌握每個動作的走向、力點、纏絲勁,使每個動作做到位,就要在明師指導下持久、反復地練習。
3、只有堅持練拳,才能使手、眼、身法、步協調一致,打出神韻、打出風格、打出極致
要學好太極拳,就要使手、眼、身法、步各自先要合乎規矩。如手何時為掌?是舒掌還是瓦棱掌?何時為拳?是虛拳還是實拳、立拳、平拳?目光隨什麼走?這些都有嚴格的要求。身法的中正與前傾、後仰、側斜、翻轉等皆有法度。
步伐的前進、後退及腿法的弓步、馬步、仆步、歇步等皆有講究。由各自合乎規矩再到相互協調。
4、只有堅持練拳,才能提高整體功力
太極拳有“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百骸相隨”的說法,它是一個整體,我們不能把它割裂開來理解和練習。陳正雷老師提出“練本不練標,練身不練招”,就是要求進行全面鍛煉,以增強整體功力。
拳論曰:“勁發之於根,旋轉於腿,主宰於腰,而行於手指。由腿到腰,總須完整一氣。”陳長興在《太極拳十大要論》中說:“夫太極拳者,千變萬化,無往非勁,勢雖不侔,而勁歸於一。
夫所謂一者,自頂至足,內有臟腑筋骨,外有肌膚皮肉,四肢百骸,相連而為一者也。破之而不開,撞之而不散。上欲動而下隨之,下欲動而上自領之,上下動而中部應之,中部動而上下和之,內外相連,前後相需,所謂一以貫之者。”
要達到如此整勁功夫,沒有千錘百煉,實難達到。
練拳是核心
1、只有反復練拳,才能掌握太極拳的技擊含義
太極拳是武術,武術的靈魂是技擊。太極拳每招每式、每個動作,都包含著防身和技擊的內涵,都具有引進落空、化打結合的防禦和技擊技巧。
太極拳有“上打咽喉下打陰,中間兩肋並當心,下部兩臁合兩膝,腦後一掌要真魂”(陳鑫)和“遠打三步開外,近打只在寸間”的說法,因此,只有長期不懈的練習,才能掌握這些技擊精華。
2、只有反復練拳,才能練出內勁
太極拳屬內家拳,要求丹田內轉,腰脊抽換。講究內不動,外不發,蓄而後發。只有堅持長期的、不斷的反復演練,才能達到上下貫通、協調均衡、內勁充實、內外相合的境地,才能練出“蓄勁如張弓,發勁如放箭”的內家功夫。
3、只有反復練拳,才能達到周身放鬆,螺旋纏繞,疏經通絡,氣血流暢的效果
練太極拳不但要求形體相互配合,而且要求注意呼吸和在意識引導下的內氣運行。正如《拳論》所說:“以心行氣,務沉著。以氣運身,務順遂。”
練拳是重點
1、只有練好拳,才能給進一步悟拳創造有利條件
只有打好了拳,才能想到哪些地方打得好?哪些地方打得不好?哪些動作需要剛發?哪些動作需要柔引?身體有什麼感受?感受如何?才能進一步理解和體悟。如果不練拳,一切都是空的,更談不上悟拳了。
2、只有練好拳,才能使拳理拳法得到進一步提高
拳理和拳藝是相通的,要明白拳理,必須具備高超的拳藝。而高超的拳藝,則來自於千萬次的反復錘煉。
3、只有練好拳,才能更好地繼承和傳播太極拳
太極拳博大精深,理精法密,要繼承和傳播太極拳,必須掌握其精粹並擁有嫻熟的技巧。
陳式太極拳小架套路的好處相關 文章 :
1. 陳式太極拳小架的五個特點
2. 當今五大家太極拳的套路特色
3. 陳式太極拳小架的學習要領
4. 陳氏太極拳的常見特點
5. 各流派太極拳起源與特點
6. 太極拳的幾個特點
『柒』 陳氏太極拳小架一路的介紹
陳氏小架太極拳俗稱小圈拳,陳氏太極小架一路即為小架的首個套路;《拳經》雲:「若要拳練好,除非圈練小。」即由大圈練至小圈,由小圈練至無圈,方臻神品。陳式小架太極拳一路拳風特點概述:古樸無華,小巧緊湊;身法中正,步法輕盈;以意領氣,以氣摧勁;靜則百骸皆靜,動則周身全動。以內勁為統領,以纏絲勁為核心,動作剛柔相濟,開合相寓;以腰為軸,節節貫穿,如行雲流水,連綿不斷;若長江大河,滔滔不絕。
『捌』 武式太極拳全典:內容空乏,欺瞞大家;
這類書基本上只能算個人體會的總結,如果你要全面而科學,是不理想的.建議你看專業教材,<中國武術教程><實用中國武術大全><中國武術網路全書><中國體育教練員崗位培訓教材><中醫基礎理論>
『玖』 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二路有什麼區別
區別:
二套路屬大架系列,為陳氏十四世陳長興在家傳的拳架中所總結與編排的。陳式太極拳---雀地龍老架以纏絲為軸心,貫穿於整個套路。古樸而無花架勢。一路拳以柔為主。主要練習並建立起陳氏太極拳的功底。因此也有人稱一路拳為基礎拳,練功拳。有了一定的一路拳功底,再近一步學習二路拳。
二路拳,亦稱炮捶,以剛為主。尤其突出太極八門勁的四隅勁:采、列、肘、靠。有了一路拳的松,二路拳的松活彈抖就能更好地發揮出來。
陳式太極拳有陳式老架、新架之分。老架由清初河南溫縣陳家溝陳王廷所創。陳式太極拳老架共有七個套路,現僅流傳第一路和第二路(炮捶),大約道光咸豐年間,陳王廷五傳弟子陳有本去掉老架中的某些難度動作,編成陳式新架太極拳。其弟子陳青萍又在陳有本所傳拳架基礎上創編成另一拳架套路--"趙堡架"。陳式老架拳與新架拳沒有本質的區別,主要區別在於老架拳弧形繞轉的圈較大,新架拳圈較小。故陳家溝也稱老架拳為"大圈拳",稱新架拳為"小圈拳"。
陳氏太極拳有大、小架之分,亦有新、老架之別。其它套路還包括器械和對練等等。
『拾』 陳氏太極拳小架一路的代表人物
陳克忠、陳克弟、陳伯祥、十九代傳人陳堂(陳玉琦)、陳東海、陳東山、陳立清等
陳伯祥簡介:(詳情參見網路)
陳伯祥,男,漢族,陳氏太極拳小架傑出代表人物。1944年3月出生,河南溫縣陳家溝陳氏十八世、陳氏太極拳小架第十代傳人,陳伯祥先生受家族歷代尚武練拳之風熏陶,自幼就隨陳鑫之入門弟子陳克忠系統學習陳氏小圈(亦稱小架)太極拳,深得前輩真傳,為小架流派代表人物,擔任過當選陳家溝陳氏太極拳總會副會長,1982年,他曾應邀在全國武術交流賽大會上擔任裁判。2009年9月4日,河南省陳氏太極拳協會主席團會議決定增補陳伯祥為副主席。
陳東山簡介:
陳東山,男,陳氏太極拳小架代表人物。陳紹棟、陳克忠弟子,河南省溫縣陳家溝人。1945年2月出生於太極世家,系一代宗師、《陳氏太極拳圖說》的作者陳鑫之曾孫、「編輯者」陳椿元之孫、「參訂者」陳紹棟之次子。自幼隨父兄習拳,立志精研家傳絕學。1959年隨族叔陳克忠習練太極單刀、雙刀等器械。1963年應征入伍,1970年轉業於陝西省政府辦公廳機關工作至2005年退休。退休後將《陳氏太極拳圖說》原線裝四冊合訂出版,2006年7月又將其斷句點校,改繁體字為簡體字、豎排版為橫排版出版發行。上世紀90年代組織陳氏後人集資為太極拳始祖陳王廷修建功德紀念碑,自費為太極拳始祖陳王廷、清「武節將軍」陳仲甡、陳季甡等歷代宗師復制畫像20餘幀,為陳王廷、陳有本、武節將軍、陳鑫等修建功德碑、復修墓碑16通,編撰歷史名人碑文、簡介23份;對陳家溝歷史文化進行全方位的研究、搶救、挖掘、整理,對太極拳的拳史、拳理、拳法均有獨到見解,並積極應對近代來自各方面的假託附會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