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熱感冒立法
Ⅰ 咳嗽應該如何分型調理
咳嗽看起來是小問題,可真的發生了,不但自己難受而且影響別人,如果沒有規范治療,往往遷延難愈。
中醫和西醫對疾病認識的角度不同,診斷結論的表述也不同。如果說,發生了感冒咳嗽,西醫統統按照上呼吸道感染來治療的話,中醫則完全不同。中醫治咳嗽的精髓在於辨證論治,不一樣的咳嗽證型所用的治療方法也不一樣。
所謂辨病治療,其本質就是辨別每個病可能存在的病理特點、基本病機,然後根據這一病理特點和基本病機進行立法處方。比如陰虛燥熱,就應當滋陰、潤燥、清熱,如果是痰濕阻滯,就應當化痰、祛濕。
咳嗽的中醫證型
風寒:常可見咳吐稀痰,可伴頭痛、鼻塞、流清涕、怕冷或有發燒等症狀,治法在於疏風散寒,宣肺止咳,可用杏仁10克、生薑3片、白蘿卜100克水煎服,每日早晚兩次。
風熱:可見發熱、口乾、吐痰不爽、咽喉痛的'症狀。可用鮮藕、脆梨榨汁混合,早晚各一杯來預防和治療。
燥火:可有乾咳、少痰、唇及咽喉乾燥的症狀。可用新鮮木瓜一個,去皮蒸熟,加少量蜜糖吃,既香甜可口又清燥潤肺。
痰濕:痰多黏稠,喉中呼嚕作響,可出現胸悶,呼吸急促等症狀。可用薏米煮粥,有助於治療咳嗽和喉中漉漉痰聲;或用橘皮30克煎取濃汁,去渣,然後加入粳米50到100克煮粥飲用來防治。
體虛:咳嗽時發時止,面目蒼白、兩顴(眼睛之下的顏面骨)發紅、提不上氣或手足發燒,有時痰中帶血。可用柚子核20多粒,加冰糖、水煎服,1日3次,對久咳有利。也可用百合30克加蜂蜜蒸熟吃。
常用止咳中葯應區別
蛇膽類的感冒制劑由蛇膽汁、川貝母、杏仁水等研製而成,具有驅風鎮咳、除痰散結之功效,主治風熱咳嗽、咳嗽多痰等症,該葯偏寒,由風寒引起的咳嗽、咯白稀痰者勿用。
枇杷膏類的感冒咳嗽制劑由枇杷葉、桔梗、麻黃、杏仁等中葯配製,具有清肺、止咳、化痰之功效,適用於風熱咳嗽、咽喉乾燥、咳嗽不爽等證。
鮮竹瀝制劑是將鮮嫩的竹塊加水煎煮濃縮後,加適量的糖而成,葯性偏寒,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作用,適用於燥咳及痰黃帶血者,風寒咳嗽則不宜服用。
由麻黃、細辛、乾薑、桂枝等組成的小青龍口服制劑,以及由蘇葉、杏仁組成的杏蘇糖漿,葯性偏熱,適用於各類人群的寒喘咳嗽,不能用於發熱咳嗽、痰黃帶血者。
由百部、白芨、前胡等葯物組成的咳嗽制劑,由半夏、麻黃、紫菀、桔梗等組成的咳嗽成葯,這些葯物葯性偏溫,用於風寒感冒引起的咳嗽比較適宜,如果是風熱感冒引起的咳嗽,則不可服用。
Ⅱ 中醫辨證論治的診斷規律
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
Ⅲ 求專家解答決明子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決明子
歸肝;膽;腎經。
功效祛風清熱,解毒利濕。
主治風熱感冒,流感,急性結膜炎,濕熱黃疸,急慢性腎炎,帶下,瘰癧,瘡癰癤腫,乳腺炎。
禁忌泄瀉和血壓低者慎用。
性味咸苦;平涼;無毒。
內服:煎湯,9-15g。或泡茶飲...
~《本草求真》決明子,除風散熱。凡人目淚不收,眼痛不止,多屬風熱內淫,以致血不上行,治當即為驅逐;按此若能泄熱,咸能軟堅,甘能補血,力薄氣浮,又能升散風邪,故為治目收淚止痛要葯。並可作枕以治頭風,但此服之太過,搜風至甚,反招風害,故必合以蒺藜、甘菊、枸杞、生地、女貞實、槐實、谷精草相為補助,則功更勝。謂之決明,即是此意。
~《本草正義》決明子明目,乃滋益肝腎,以鎮潛補陰為義,是培本之正治,非如溫辛散風,寒涼降熱之止為標病立法者可比,最為有利無弊。
Ⅳ 中醫內科學的學習方法
理論學習:緊密聯系前期基礎學科的知識進行學習。應用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葯學、方劑學等學科的知識和理論,理解中醫內科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
各論學習,各系統(章)的概述,概括了該系統相關病證的主要證候特徵,病因病機和治療原則,對整個系統病證的把握具有指導性。
病證的學習,應以各病證的定義為綱進行學習。每一病證的定義概括了該病證特有的、區別於其它病證的病因、病機和臨床特徵,把握病證定義對學習該病證具有指南作用和提綱絜領作用。病因病機學習,應明確病因、病位、病性和基本病機的邏輯關系,便於理解記憶,尤其要抓住基本病機,這樣可以將具有相似或相同病因、病位的病證從本質上加以區別。學習臨床表現,應把握該病證有哪些基本症狀,各基本症狀有些什麼不同表現,以及不同病程經過的臨床特點等,如肺癆病,以咳嗽、咯血、潮熱、盜汗等為主要症狀,又以其中的咳嗽為例,肺癆咳嗽主要為乾咳,少痰,也可以出現咳嗽痰多,痰呈泡沫狀,更有少數表
現為痰熱咳嗽,症見痰黃且稠,或痰中帶血。咯血,肺癆不同病程階段可以表現為陰虛火旺、氣陰兩虛、陰陽兩虛等不同臨床表現。學習診斷與鑒別診斷,仍應抓住基本症狀特徵,以及發病方式、發病季節、伴發症狀和相關的實驗室檢查等進行診斷與鑒別診斷。辨證論治的知識和技能,是學習的重點。辨證的目的,無非是耍弄清病證的寒熱、虛實、陰陽、臟腑等性質,故成為辨證的要點。治療原則是由基本病機所確定,又是具體治法、方葯的依據。分證論治的學習雖然重要,但內容較多不易掌握,只要抓住證候名稱,根據中醫基礎知識、中醫方劑學、中葯學等學科知識,結合該病證的證候特徵、病機要點等去推導,就可以簡化繁重的學習內容。轉歸預後、預防與調攝,只要結合病因病機去理解,不難掌握。每一病證的結語,是該病證有關病因病機、臨床特徵、辨證論治等有關內容的結。對學習該病證具有提要作用,應用心領會掌握。
善於應用比較歸納學習法。對於同一病證中不同證型間的異同,如感冒中的風寒感冒證與風熱感冒證病因、臨床表現的異同要進行比較。對於相似病證如中風、癇病、厥證間的異同,吐血與咳血的異同;對相關病證如心悸與胸痹心痛的異同,眩暈與中風病的異同等要進行比較。比較病證間的異同,界限宜清,但理解其間的關系宜活。界限不清,則概念模糊,區別太死,則脫離實際。通過比較學習,弄清病證間的區別與聯系,疑似問題自然豁然開朗。每學完一個病證後,要自覺地進行歸納總結,並與結語進行比較,找出差距,這樣不僅能即時發現學習中的問題,並能使所學知識條理化,如能持之以恆,還能提高自己歸納總結的能力。
在學習《中醫內科學》教材的同時,如有精力和時間,應帶著問題去閱讀一些中醫內科學的古今文獻,無疑對解惑釋疑,提高對教材的理解能力定有幫助。
臨床學習:中醫內科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臨床學科,最好的學習方法是理論聯系實際。一般通過觀看、動手協助、老師指導下獨立操作等步驟完成臨床學習任務。
見診:是觀看老師接診病人,了解診治疾病的過程和方法。
侍診:是在老師接診的過程中,由老師口述,記錄病案及處方等。
助診:是協助老師接診病人及書寫病案等。
試診,是在老師指導下獨立接診病人及書寫病案等。
上述過程應重點學習如何收集臨床資料,對資料的分析判斷,從而確立診斷,據證立法、處方、用葯的思維過程和動手能力。
實踐學習時要自覺運用所學的中醫內科學理論為指導,去分析、判斷、解決每一個疾病實際問題,同時要對所學的理論進行檢驗。
經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理論學習和臨床學習的循環往復,從而不斷充實和提高中醫內科學的理論水平和處理中醫內科疾病的實際工作能力。
感冒
[概 述]
一、定義:感冒,俗稱傷風,是感觸風邪或時行病毒,邪犯衛表,引起肺衛功能失調,臨床表現以鼻塞,流涕,噴嚏,頭痛,惡寒,發熱,全身不適等的一種外感病。
本病四季可發,尤以春冬為多。輕者為感受當令之氣,稱為傷風、冒風、冒寒;重者多為感受非時之邪,稱為重傷風。在一個時期內廣泛流行、病情類似者,稱為時行感冒。
二、病機概要:衛表不合,肺失宣肅而為病。
三、歷史源流:《仁齋直指方》首提「感冒」一名。但類似感冒症狀的論述在《內經》中已有記載。如《素問·骨空論》篇說:「風者,百病之始也,…風從外入,令人振寒汗出,頭痛,身重,惡寒」。這些描述符合感冒的特點。漢代張仲景在《傷寒論·辮太陽病脈證並治》中,詳細論述了太陽病由於腠理不固、風寒之邪侵襲太陽經脈,致營衛失於調和,出現太陽表證,而見發熱惡寒或惡風、頭項強痛、脈浮等症狀。並制定桂枝場、麻黃湯等著名方劑,對後世治療感冒具有指導意義。《諸病源候論》提出「時行感冒」。
四、范圍:包括普通感冒、時行感冒,及西醫中的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
[病因病機]
一、 病因:⑴風邪—六淫之首,每與當令之氣相合傷人;以風寒、風熱為多見;
⑵時邪病毒—有傳染性的時行疫毒之邪,非時之感,反常之氣。
二、病機:外邪侵襲人體致病,往往與正氣強弱、感邪之輕重有關。衛外功能減弱,肺衛調節疏懈,外邪乘襲衛表,衛表失和,肺失宣肅即可致病。病機:肺衛失和。一方面為外界環境突變,冷熱失常,六淫猖獗,衛外之氣失於調節應變;另一方面為體虛,衛外不固,腠理疏鬆而感邪。外邪侵犯途徑有二:或從口鼻而入,或從皮毛內侵。外邪乘襲,以皮毛口鼻為途徑,皮毛者,肺之合也,風邪侵入皮毛,必然影響肺;鼻也為肺竅,喉為肺系,下連氣道而通於肺,風邪從口鼻而入,也可影響肺,感邪後即出現衛表不和和肺失宣肅兩組症狀,即肺衛失和。衛表不和——頭痛,惡寒,發熱,重則高熱,全身不適等。肺失宣肅——鼻塞,流涕,噴嚏,咳嗽,胸痛。
三、病位:肺衛。
四、病理性質:實證居多,也可有虛實夾雜
五、病理因素:風寒、風熱、暑濕
六、病理演變:由於感邪不同及體質的強弱差異,臨床表現有風寒、風熱、暑濕三證:風寒――皮毛郁閉,肺氣失宣;風熱暑燥――皮毛疏泄不暢,邪熱犯肺,肺失清肅。感受時行病毒則病情多重,易生變證。病程中可見寒與熱的轉化。
中國醫學教學視頻光碟網
醫學教學課件高校視頻光碟中國醫科大學貨到付款
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診斷學神經病學中醫學皮膚學護理學
解剖學影像學葯劑學葯理學生理學五官護理學生殖泌尿呼吸消化系統
[診查要點]
一、診斷依據:
⒈ 臨床表現:初起多見鼻道和衛表症狀,如鼻咽癢而不適,鼻塞,流涕,噴嚏,咽癢、咽痛,周身酸楚不適、惡風、惡寒或有發熱等,鼻涕開始為清水樣,2~3日後鼻涕變稠,繼而發熱,咳嗽,,肢節酸痛等。由於夾邪的不同如夾暑、夾濕、夾燥,還可見相關症狀;
⒉ 時行感冒呈流行性,有同時同症的特點,多突然起病,惡寒、發熱(高熱)、周身酸痛、疲乏無力,病情較重。
⒊ 發病特點:四時皆有,但以冬、春季多見。病程較短,3~7日即可痊癒。普通感冒多不傳變。時行感冒少數可傳里。
二、相關檢查:
血常規:WBC ↑; N ↑; L↑;
X胸部攝片:可見肺紋理增粗。
三、病證鑒別:
1、感冒與風溫
病因 主症 傳變情況 發病季節 病程
感冒 風邪為主 發熱不高或不發熱 多不傳變 四時皆可 較短,易於治癒
風溫早期 溫邪為主 高熱,甚則神昏驚厥 有傳變,由衛而氣,入營入血 有明顯季節性 長短不一,重者難於治癒
2、感冒與時行感冒
病因 發病季節 流行情況 症狀 傳變情況
普通感冒 風邪為主 冬春季為主 常呈散發性 發熱不高或不發熱,全身症狀輕淺 多不傳變
時行感冒 時行病毒 不限季節 廣泛傳染流行 高熱,全身症狀較重 傳變化熱
[辨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
⒈分清表寒、表熱、暑濕兼夾症:
風寒者:惡寒重,發熱輕,無汗,流清涕,口不渴,苔薄白,脈浮或浮緊;
風熱者:惡寒輕,發熱重,有汗,流濁涕,口渴,苔薄黃,脈浮數。暑濕者:身熱不揚,汗少,頭重如裹,口粘泛惡,胸悶脘痞,苔薄黃而膩,脈濡數。
2.分清體虛感冒的特殊性:
氣虛感冒:素體氣虛,復感外邪,邪不易解。症見惡寒較重,或發熱,熱勢不高,鼻塞流涕,頭痛無汗,肢體倦怠乏力,咳嗽咯痰無力舌淡苔薄白,脈浮。
陰虛感冒:陰虛津虧,感受外邪,津液不能作汗達邪,身熱,手足心熱,微惡風寒,少汗,頭昏心煩,乾咳少痰,鼻塞流涕,舌紅少苔,脈細數。
二、基本治則:解表達邪:風熱者辛涼解表;風寒者辛溫解表;挾暑、挾濕之感冒應加祛濕清暑解表之法;體虛感冒,發汗時需注重固表實里,補益氣血。
三、證治分類:
1、風寒束表證
症狀:惡寒重,發熱輕,無汗,肢節酸痛,鼻塞聲重,或鼻癢噴嚏,流清涕,惡寒,咽癢,咳嗽,痰白質稀,口不渴或渴喜熱飲;舌苔薄白,脈浮
證機概要:風寒外束,衛陽被郁,腠理閉塞,肺氣不宣
治法:辛溫解表;
代表方:荊防達表湯或荊防敗毒散加減。
常用葯:荊防達表湯:荊芥、防風、蘇葉、白芷、生薑、蔥頭辛溫解表,橘紅、杏仁化痰降氣,赤苓,建曲健脾除濕。用於風寒感冒輕症。
荊防敗毒散:荊芥、防風辛溫解表,前胡、柴胡、桔梗、枳殼宣肺通氣,羌活、獨活、茯苓祛風除濕,人參防止發散太過。用於時行感冒,風寒夾濕證。
加減:①風寒重,惡寒甚者加麻黃,桂枝;
②表濕較重,肢體酸痛,頭痛頭脹,身熱不揚者,加羌活、獨活或羌活勝濕湯加減、;
③濕邪蘊中,脘痞食少,或有便溏,苔白膩者,加蒼術、厚朴、半夏化濕和中;
④頭痛甚,配白芷、川芎散寒止痛;
⑤身熱較重者,加柴胡、薄荷疏表解肌;
⑥風寒兼氣滯者用香蘇散;
⑦風寒兼咳嗽者用杏蘇散。
2、風熱犯表證
症狀:惡寒輕,發熱重,汗泄不暢,頭脹痛,面赤,咽痛,咳嗽痰稠,鼻塞噴嚏,流稠涕,口乾欲飲;舌邊尖紅,苔薄黃,脈浮數;
證機概要:風熱犯表,熱郁肌腠,衛表失和,肺失清肅
治法:辛涼解表;
代表方:銀翹散或蔥豉桔梗湯加減;
常用葯:銀翹散:銀花、連翹、薄荷、淡豆豉、竹葉、牛蒡子清熱解表疏風,荊芥穗疏風解表,蘆根清熱生津。用於風熱重症。
蔥豉桔梗湯:蔥白、豆豉、薄荷、連翹、竹葉、辛涼宣肺解表,梔子清熱解毒,桔梗利咽化痰,甘草調和諸葯。用於風熱襲表,肺氣不宣者。
加減:①發熱甚者,加黃芩,石膏,大青葉;
②頭痛重者,加蔓荊子,菊花,桑葉;
③咽痛者,加板藍根,馬勃,玄參、土牛膝;
④咳嗽痰多者,加杏仁,浙貝,前胡;痰黃者加黃芩、知母、瓜婁皮;
⑤挾濕熱者,加藿香,佩蘭;
⑥身熱口渴,尿黃,加石膏、鴨跖草;
⑦熱為寒遏,煩熱惡寒,少汗,咳嗽氣急,痰稠,聲啞,苔黃白相兼,加石膏、麻黃;
⑧風熱化燥傷津,或感燥邪,嗆咳少痰,口鼻咽唇乾燥,苔薄,舌紅少津,配南沙參、天花粉、梨皮。
3、暑濕傷表證
症狀:身熱,汗少,肢體酸重或疼痛,頭昏重脹痛,咳嗽痰粘,鼻塞流濁涕,心煩口渴,口粘泛惡,胸悶脘痞,腹脹,大便溏,尿短赤;舌苔黃膩,脈濡數。
證機概要:暑濕遏表,濕熱傷中,表衛不和,肺氣不清
治法:清暑祛濕解表。
代表方:新加香薷飲加減。
常用葯:香薷發汗解表,鮮扁豆花、厚朴化濕和中,銀花、連翹清熱解表,加鮮荷葉、鮮蘆根清暑解熱;
加減:①暑熱偏勝,加黃連,黃芩、青蒿;
②濕困衛表,加藿香,佩蘭、豆卷;
③小便短赤,加六一散,赤茯苓。
4、體虛感冒
體虛感冒是素體虛弱,或病後、產後體弱,氣虛陰虧,衛外不固,感受外邪,以致反復不已。陽虛者感邪多從寒化,易感受風寒之邪;陰血虛者感邪多從熱化、燥化,易感受燥熱之邪。臨床上表現肺衛不和及正虛症狀並見。
1)氣虛感冒
症狀:惡寒較重,發熱,無汗,頭痛,肢體倦怠乏力,咳嗽,痰白,咯痰無力,平素神疲體弱,氣短懶言,反復易感;舌質淡苔薄白,脈浮;
證機概要:表虛衛弱,風寒承襲,氣虛無力達邪
治法:益氣解表;
代表方:參蘇飲加減;
常用葯:黨參、甘草、茯苓補氣扶正以祛邪,蘇葉、葛根、前胡疏風解表,半夏、陳皮、枳殼、桔梗宣肺化痰止咳。
加減:①表虛自汗,易傷風邪,可常服玉屏風散;
②惡寒重,發熱輕,四肢欠溫,語音低微,舌淡胖,脈沉無力,再造散加減。
2)陰虛感冒
症狀:身熱,微惡風寒,少汗,頭昏,心煩,乾咳少痰;舌紅少苔,脈細數;
證機概要:陰虧津少,外受風熱,表衛失和,津液不能作汗
治法:滋陰解表;
代表方:加減葳蕤湯;
常用葯:玉竹滋陰,甘草、大棗甘潤和中,豆豉、薄荷、蔥白、桔梗疏表散邪,白薇清熱和陰。
[其它療法]
一、注射劑
⑴清開靈注射液:由牛膽酸、豬膽酸、水牛角、珍珠母、黃芩素、金銀花提取物、桅子、板藍根組成。功能清熱解毒、鎮靜安神,用於溫熱病引起的發熱、神志不安及小兒驚風。每次20—40毫升加入5%的葡萄糖或生理鹽水中靜點,每日1—2次。
⑵柴胡注射液:疏肝解郁,解熱鎮痛。用於流感、發熱、上呼吸道感染。每次2-4毫升,每日1—2次肌注。
⑶魚腥草注射液:消炎、解熱。用於各種感染性疾病,每次100毫升,靜脈點滴,日l—2次。
二、針灸療法
針刺以瀉法為主,對風寒感冒,取穴列缺、風門、風池、合谷;風熱感冒者,取穴大椎、曲池、合谷、魚際 外關。
三、時行感冒,臨床以高熱為主,且全身症狀較重者,治宜用清熱解毒之法,用銀花,連翹,板藍根,貫眾,黃芩等。
四、治感冒的中成葯,如通宣理肺丸;風熱用銀翹解毒片,桑菊感冒沖劑;暑濕證或感冒而兼見中焦諸症者用藿香正氣水等,時行感冒用板藍根沖劑等。
[轉歸預後]
預後多良好,病程較短而易愈;
老年、嬰幼兒、體弱者、時行感冒重症——防止發生傳變,或夾雜其他疾病
[預防調護]:
1、居室應適當地進行通風換氣以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同時注意患者保暖,切忌汗出當風,以防重感。
2、適當注意休息,多飲開水。重症或發熱甚者應卧床休息。時行感冒(流感)患者,禁止外出活動。生活用具定期蒸煮,衣被定期曝曬,以防相互染疫。
3、宜食清淡富營養、易消化的流質或軟食,忌會辛辣油膩之品。
4、注意觀察其發熱、呼吸、神志、眼臉、鞏膜、咽喉、皮膚、關節、大小便等全身或局部病情變化。尤其發熱疾病病程超過一周以上者,應注意與其它全身性疾病相鑒別,爭取盡早作出正確診斷。
5、中葯煎服法:解表葯物多屬氣輕昧薄之品,應輕煎(以免有效成分揮發而影響葯效)風寒感冒者,服葯後應再讓患者進一些熱飲料,並稍加衣被,以達微微出汗之目的。
6、患者出汗後不宜沈洗浴、擦澡、吹風。
7、平時應適當體育鍛煉,增加機體抗病能力,根據季節、氣候變化、隨時增減衣著,預防感冒。
[結語]
感冒四時皆有,病位在肺衛,臨床表現多樣,主症以鼻塞,流涕,噴嚏,頭痛,惡寒,發熱,全身不適為特徵。辨證時,有風寒,風熱,暑濕之區別;有普通感冒與時行感冒之不同。治則是解表發汗,疏風宣肺,時行感冒則偏重於清熱解毒,體虛感冒則應在疏散達邪的基礎上,注意扶正。一般來說,感冒預後良好,病程短,不傳變。感冒預防也很重要,應早治療,時行感冒流行時應早報告,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研究進展]
1.經驗介紹
姜春華教授在20世紀70年代,首先提出了治療溫病的截斷扭轉理論。其截斷理論的核心是採取果斷措施和特殊方葯,直搗病巢,祛除病邪,快速控制病情,截斷疾病的發展蔓延,縮短病程;倡導治療急性熱病一要早用清熱解毒,可在衛分階段即加入清熱解毒之品;二要重用清熱解毒,劑量要大,甚至可日夜連服2—3劑;三要注意通腑攻下,認為溫病下不嫌早,把用大黃,稱「得大黃促之而下,實為開門祛賊之法」;四主張早用涼血化瘀,認為病邪初入營,除仍重用清熱解毒外,應及時採用涼血化瘀,不必坐等入血分後再「涼血散血」。朱良春先生亦提倡治療溫熱病早用通利,認為溫熱病應用下法,主要目的是逐邪熱及存陰保律,下燥屎、除積滯是其次,無論邪之在氣、在營,或表裡之間,只要體氣壯實而無脾虛塘瀉之象均可通下逐穢,瀉熱解毒,選擇承氣、升降散之類以迅速排泄毒素,促使機體早日康復。
2.單味葯的研究
流感實驗研究多採用雞胚培養、組織培養和動物試驗幾種方法,並且根據用葯與病毒攻擊前後不同而有體外直接作用、模擬預防和模擬治療等不同形式。不少學者使用雞胚培養及組織培養等方法篩選出的有效中草葯及復方制劑大體有如下數十種:大青葉、金銀花、連翹、板藍根、敗醬草、紫草、魚腥草、大黃、黃連、黃芩、黃柏、山梔、虎杖、貫眾、蚤休、知母、瓜萎皮、百部、枇杷葉、香薷、佩蘭、紫荊皮、西河柳、防風、常山、檳榔、丹皮、赤芍、胖大海、茵陳、石葦、五味子、石榴皮、五倍子、地骨皮、海金沙、鵝不食草、艾葉、七葉一枝花、腫節風、六月雪、蔓荊子、滿山香、南蛇藤、地錦草、山臘梅、甘草、厚朴花、白芷、野菊花、金櫻子根、苦諫子、麻黃、桂枝、生側柏葉、羅布麻等。先後有不少學者對板藍根、金銀花、連翹、黃芩、黃連、黃柏、大黃、大蒜、柴胡、佩蘭、鵝不食草、魚腥草、貫眾、檳榔、黃芪等單味葯對流感的作用進行過較深入的研究,如黃芪能增強小鼠腹腔巨噬細胞吞噬功能,而且增強作用與抗病毒作用的高峰期一致。
3.復方研究
祖國醫學防治感冒多用復方,這些在中醫葯理論指導下所形成的行之有效的方劑,目前仍被廣泛採用,許多已得到現代葯理學和臨床方面的驗證。陳汝興等報道,以黃芩、柴胡、羌話各20克,板藍根、蒲公英各50克,生甘草10克,製成「風熱合劉」200毫升1瓶,每日50毫升,分3—4次口服。共治療證屬風熱型的單純性感冒患者100例,總有效率為88%,其中32例白細胞數增高者,20例治療後復查18例於48小時內下降至正常范圍.僅2例未恢復。另有報道用達原飲治療濕熱郁遏型病毒感染性發熱16例,葯用檳榔、白芍各20克,知母、黃芩各15克、厚朴10克、草果9克、甘草3克,根據邪傳部位再加引經葯,少陽加柴胡,太陽加羌活,陽明加葛根、若邪人里加大黃。每日2劑,每劑煎300毫升,每6小時服150毫升,多數服葯4—6劑後熱退,2例6天熱退,脾臟、肝臟隨體溫下降回縮至正常。
Ⅳ 嗓子有死痰,用板藍根加商陸可以祛痰止咳么
商陸有毒,如服用不當,可引起中毒。中毒發病症狀是體溫升高,脈數,惡心嘔吐,大劑量可危及性命,慎之!治痰之道,先賢有所訓示;「見痰休治痰,」 在一般情況下,不要將立法施治的目標放在「痰」 字上,要辨證找出生痰之源,此方為上乘之法。 查看原帖>>
Ⅵ 中醫內科學怎麼學
一、感冒
1.風寒束表證
方劑:荊防達表湯或荊防敗毒散加減。
兩方均為辛溫解表劑,前方疏風散寒,用於風寒感冒輕證,後方辛溫發汗,疏風祛濕,用於時行感冒,風寒夾濕證。
2.風熱犯表證
方劑:銀翹散或蔥豉桔梗湯加減。
兩方均有辛涼解表,輕宣肺氣功能,但前方長於清熱解毒,適用於風熱表證熱毒重者,後方重在清宣解表,適用於風熱襲表,肺氣不宣者。
3.暑濕傷表證
方劑:新加香薷飲加減。
本方功能清暑化濕,用於夏月暑濕感冒,身熱心煩,有汗不暢,胸悶等症。
4.氣虛感冒
方劑:參蘇飲加減。
本方益氣解表,化痰止咳,主治氣虛外感風寒,內有痰濕,憎寒發熱,無汗,頭痛,咳嗽,氣短,脈弱等症。
5.陰虛感冒
方劑:加減葳蕤湯化裁。
本方滋陰解表,適用於體虛感冒,頭痛身熱,微惡風寒,汗少,咳嗽咽干,舌紅脈數等症。
二、咳嗽
1.風寒襲肺證
方劑:三拗湯、止嗽散加減。
兩方均能宣肺止咳化痰,但前方以宣肺散寒為主,用於風寒閉肺;
後方以疏風潤肺為主,用於咳嗽遷延不愈或愈而復發者。
2.風熱犯肺證
方劑:桑菊飲加減。
本方功能疏風清熱,宣肺止咳,用於咳嗽痰黏,咽干,微有身熱者。
3.風燥傷肺證
方劑:桑杏湯加減。本方清宣涼潤,用於風燥傷津,乾咳少痰,外有表證者。
4.痰濕蘊肺證
方劑:二陳平胃散合三子養親湯加減。
二陳平胃散燥濕化痰,理氣和中,用於咳而痰多,痰質稠厚,胸悶脘痞,苔膩者。三子養親湯降氣化痰,用於痰濁壅肺,咳逆痰涌,胸滿氣急,苔濁膩者。兩方同治痰濕,前者重點在胃,痰多脘痞者適用,後者重點在肺,痰涌氣急者較宜。
5.痰熱郁肺證
方劑:清金化痰湯加減。
本方功在清熱化痰,用於咳嗽氣急,胸滿,痰稠色黃者。
6.肝火犯肺證
方劑:黛蛤散合加減瀉白散加減。
黛蛤散清肝化痰,加減瀉白散順氣降火,清肺化痰,二方相合,使氣火下降,肺氣得以清肅,咳逆自平。
7.肺陰虧耗證
方劑:沙參麥冬湯加減。
本方有甘寒養陰、潤燥生津之功,可用於陰虛肺燥,乾咳少痰。
三、哮病
1.冷哮證
方劑:射干麻黃湯、小青龍湯加減。
兩方皆能溫肺化飲、止哮平喘,前者長於降逆平哮,用於哮鳴喘咳,表證不著者;後方解表散寒力強,用於表寒里飲,寒象較重者。
2.熱哮證
方劑:定喘湯、越婢加半夏湯加減。
兩方皆能清熱宣肺,化痰平喘,前者長於清化痰熱,用於痰熱郁肺,表證不著者,後者偏於宣肺泄熱,用於肺熱內郁,外有表證者。
3.寒包熱哮證
方劑:小青龍加石膏湯、厚朴麻黃湯加減。
前方用於外感風寒,飲邪內郁化熱,而以表寒為主,喘咳煩躁者;後方用於飲邪迫肺,夾有郁熱,咳逆喘滿,煩躁,而表寒不顯者。
4.風痰哮證
方劑:三子養親湯加味。
本方滌痰利竅,降氣平喘,用於痰壅氣實,咳逆息涌,痰稠黏量多,胸悶,苔濁膩者。
5.虛哮證
方劑:平喘固本湯加減。
本方補益肺腎,降氣平喘,適用於肺腎兩虛,痰氣交阻,攝納失常之哮喘。
6.肺脾氣虛證
方劑:六君子湯加減。
本方補脾化痰,用於脾虛食少,痰多脘痞,倦怠少力,大便不實等症。
7.肺腎兩虛證
方劑:生脈地黃湯合金水六君煎。
兩者都可用於久哮肺腎兩虛,但前者以益氣養陰為主,適用於肺腎氣陰兩傷,後者以補腎化痰為主,適用於腎虛陰傷痰多。
四、喘證
1.風寒壅肺證
方劑:麻黃湯合華蓋散加減。
前方宣肺平喘,散寒解表,適用於咳喘,寒熱身痛者;後方宣肺化痰,適用於喘咳胸悶,痰氣不利者。兩方比較,前者解表散寒力強,後方降氣化痰功著。
2.表寒肺熱證
方劑:麻杏石甘湯加減。
本方有宣肺泄熱、降氣平喘的功效,適用於外有表證,肺熱內郁,咳喘上氣,目脹睛突,惡寒發熱,脈浮大者。
3.痰熱郁肺證
方劑:桑白皮湯加減。
本方有清熱肅肺化痰之功,適用於喘息,胸膈煩悶,痰吐黃濁者。
4.痰濁阻肺證
方劑:二陳湯合三子養親湯加減。
二陳湯燥濕化痰,理氣和中,適用於咳而痰多,痰質稠厚,胸悶脘痞,苔膩者。三子養親湯降氣化痰,適用於痰濁壅肺,咳逆痰涌,胸滿氣急,苔滑膩者。兩方同治痰濕,前方重點在胃,痰多脘痞者較宜;後方重點在肺,痰涌氣急者較宜。
5.肺氣郁痹證
方劑:五磨飲子加減。
本方行氣開郁降逆,適用於肝氣郁結之胸悶氣憋,呼吸短促者。
6.肺氣虛耗證
方劑:生脈散合補肺湯加減。
前方益氣養陰,以氣陰不足者為宜;後方重在補肺益腎,適用於喘咳乏力,短氣不足以息者。
7.腎虛不納證
方劑:金匱腎氣丸合參蛤散加減。
前方溫補腎陽,適用於喘息短氣,形寒肢冷,跗腫;後方取人參、蛤蚧補氣納腎,適用於咳喘乏力,動則為甚,吸氣難降。前者偏於溫陽,後者長於益氣;前方用於久喘而勢緩者,後方用於喘重而勢急者。
8.正虛喘脫證
方劑:參附湯送服黑錫丹,配合蛤蚧粉。
前方扶陽固脫,適用於元氣大虧,陽氣暴脫,汗出黏冷,四肢不溫,呼吸微弱,或上氣喘急者;後方鎮攝腎氣,適用於真陽不足,腎不納氣,濁陰上泛,痰壅胸中,上氣喘促,四肢厥逆,冷汗不止,舌淡苔白,脈沉微。蛤蚧可溫腎陽,散陰寒,降逆氣,定虛喘。
五、肺脹
1.痰濁壅肺證
方劑:蘇子降氣湯合三子養親湯加減。
二方均能降氣化痰平喘,但蘇子降氣湯偏溫,以上盛兼有下虛,寒痰喘咳為宜;三子養親湯偏降,以痰濁壅盛,肺實喘滿,痰多黏膩為宜。
2.痰熱郁肺證
方劑:越婢加半夏湯或桑白皮湯加減。
前方宣肺泄熱,用於飲熱郁肺,外有表邪,喘咳上氣,目如脫狀,身熱,脈浮大者;後方清肺化痰,用於痰熱壅肺,喘急胸滿,咳吐黃痰或黏白稠厚者。
3.陽虛水泛證
方劑:真武湯合五苓散加減。
前方溫陽利水,用於脾腎陽虛之水腫;後方通陽化氣利水,配合真武湯可加強利尿消腫的作用。
4.肺腎氣虛證
方劑:平喘固本湯合補肺湯加減。
前方補肺納腎,降氣化痰,用於肺腎氣虛,喘咳有痰者;後方功在補肺益氣,用於肺氣虛弱,喘咳短氣不足以息者。
六、肺癰
1.初期
方劑:銀翹散加減。
本方疏散風熱,輕宣肺氣,用於肺癰初起,惡寒發熱,咳嗽痰黏。
2.成癰期
方劑:《千金》葦莖湯合如金解毒散加減。
前方重在化痰泄熱,通瘀散結消癰;後方則以降火解毒,清肺消癰為長。
3.潰膿期
方劑:加味桔梗湯加減。
本方清肺化痰,排膿泄壅,用於咳嗽氣急,胸部悶痛,痰吐膿濁腥臭者。
4.恢復期
方劑:沙參清肺湯或桔梗杏仁煎加減。
前者益氣養陰,清肺化痰,為肺癰恢復期調治之良方。後者益氣養陰,排膿解毒,用於正虛邪戀者較宜。
七、肺癆
1.肺陰虧損證
方劑:月華丸加減。
本方養陰潤肺止咳,化痰抗癆止血,用於陰虛咳嗽、咳血者,是治療肺癆的基本方。
2.虛火灼肺證
方劑:百合固金湯合秦艽鱉甲散加減。
前方功能滋養肺腎,用於陰虛陽浮,腎虛肺燥,咳痰帶血,煩熱咽干者。後方滋陰清熱除蒸,用於陰虛骨蒸,潮熱盜汗等症。
3.氣陰耗傷證
方劑:保真湯或參苓白術散加減。
前方功能補氣養陰,兼清虛熱,主治肺脾氣陰耗傷,形瘦體倦,咳而短氣,勞熱骨蒸等;後方健脾補氣,培土生金,主治食少腹脹,便溏,短氣,面浮,咳痰清稀等。
4.陰陽虛損證
方劑:補天大造丸加減。
本方功在溫養精氣,培補陰陽,用於肺癆五臟倶傷,真氣虧損之證。
八、肺痿
1.虛熱證
方劑:麥門冬湯合清燥救肺湯加減。
前方潤肺生津,降逆下氣,用於咳嗽氣逆,咽喉乾燥不利,咳痰黏濁不爽。後方養陰潤燥,清金降火,用於陰虛燥火內盛,乾咳痰少,咽癢氣逆。
2.虛寒證
方劑:甘草乾薑湯或生薑甘草湯加減。
前方甘辛合用,甘以滋液,辛以散寒。後方則以補脾助肺,益氣生津為主。
3.上熱下寒證
方劑:麻黃升麻湯加減。
4.腎虛血瘀證
方劑:七味都氣丸合柴胡疏肝散加減。前方滋陰納氣,後方疏肝解郁。
Ⅶ 中葯和西葯哪個比較對身體有益
在臨床上有很多的功效與作用,而中葯具體的功效與作用根據不同的種類也有不同的作用、功效和用法。
1.草葯類是臨床上最常用的,包括發汗解表、溫經散寒、活血化瘀、疏風通絡以及溫陽、補腎、補氣、滋陰都能夠起到一個較好的效果,在臨床上草葯的種類也有很多,其中包括人參,黃芪,五味子,玉竹,還有山葯等等。
2.礦石類的中葯,這類葯物主要是能夠起到重鎮安神的效果,而具體的功效能夠安神益智緩解失眠,比如臨床上比較常用的珍珠母,還有龍骨,牡蠣以及還有其他一些相關的這樣礦石類或者動物類這樣的用葯。
3.對於中葯也有一些,包括蛇類或者蜈蚣,全蠍,僵蠶這類動物用葯也是能夠起到一個較好的疏經通絡、祛風濕、止痛的效果。
中醫本身就擁有著悠久的歷史,大部分的醫生在治療時可能都會選擇中葯,然後中葯所具有的效果有很多,比如說可以緩解風熱感冒,治療急慢性咽炎,緩解瘙癢,緩解疼痛等等,而且還具有活血舒筋的效果,這已經成為了普遍的一種優勢。
中醫本身有著悠久的歷史,中醫在治療時往往都會使用中葯,然後中葯本身就有著很多不同的分類,要說這些中葯到底具備什麼樣的好處,相信很多人都無法說出所以然來,其實中葯的好處大部分都是比較相似的,
一、緩解風熱感冒蟬蛻薄荷、金銀花、連翹等食材在治療風熱感冒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風熱感冒對我們來說也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尤其是在夏天,當患上風熱感冒時,我們不能吹空調,因為空調對我們來說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它會加重我們感冒的症狀。二、治療急慢性咽炎急性和慢性咽炎是一種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一般來說,喜歡吸煙的人容易患急性和慢性咽炎,當我們患上急性和慢性咽炎時,我們的體質就會變弱。因此,急慢性咽炎較難治癒,需要較長時間的治療,所以說就可以選擇中葯的方法來達到治療的效果。
三、緩解瘙癢皮膚瘙癢在夏天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因為瘙癢會對我們的健康造成非常嚴重的危害,並使我們的皮膚過敏,我們可以一起用蟬蛻和防風林來消除瘙癢,中草葯其實之所以能夠達到緩解瘙癢的效果,主要就是因為具有消炎的作用。
四、祛風散寒中葯大部分都是溫熱的葯,才能有效達到治療風寒的效果,比如說因為風寒所引起的流鼻涕以及鼻塞等現象就能夠得到有效的控制,而且也可以快速的緩解頭暈,對於個人健康而言具有一定幫助。
五、緩解疼痛大部分的中葯能有效地消除疼痛,因為體內過多的寒冷會導致身體乾燥沉寂、胃痛等症狀,他在服用中葯之後能解除體內的寒冷,快速達到生熱的效果。
六、活血舒筋中草葯通過活血化瘀,可治療風濕性疼痛、關節炎等風濕性骨病,這種中草葯對關節炎發作有較好的鎮痛作用,只要堅持服用就能夠發揮良好的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