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韶涵道德
① 孝,沒必要那麼高尚
用雙向愛代替單向孝
歌手明星張韶涵很小就出來工作了,擔起了養一個家的重擔,她還沒有完全成年的時候就開始賺錢養家。後來工作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為家喻戶曉的大明星,歌唱得越來越好,一首《隱形的翅膀》響遍大江南北。張韶涵父母因為種種原因離婚,家庭關系就變了。漸漸的,家庭關系越來越差,更甚的是父母聯合起來控訴張韶涵不孝,引發了「棄養」事件。從「棄養」「因錢失和」到爆料張韶涵酗酒、吸毒她與家人之間的矛盾一步步突破底線。不管中間的是非過錯,父母的做法打算讓張韶涵身敗名裂,其用心不可謂不狠。在這個過程中,張韶涵面臨的巨大壓力,一度因心臟問題住院。作為公眾人物,一點錯誤都會無限放大,承擔的壓力可想而知。
作為子女,「孝」字利劍懸空。一旦有違父母,旁人不管個中原因,立即站在道德制高點橫加指責。就如了那句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有錯的都是子女。 社會 道德的巨大壓力會讓子女不得不慎重對待孝敬父母這件事情。一旦背上「不孝」的名聲, 社會 首先做出反應,不管你是貧窮還是富貴都會遭到 社會 的唾棄。國家在法律的層面上規定了子女必須贍養父母,不贍養父母為國法所不容,可以由國家進行強制執行,這是國家層面對子女孝敬義務的規定,也是維系 社會 穩定所採取的必要措施。對子女而言,孝敬父母是理所當然的;對父母而言,不孝子女與禽獸無異。一代代父母都會向自己的子女說「百善孝為先」,即便有的父母對自己的父母也不是那麼孝順,但是卻要求自己的子女對自己孝順。孝一出現就展現了巨大的魔力,對所有人都是如影隨形,不管你是原意或是不原意,都在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為了弄清楚孝這件事情,我們回望 歷史 ,孝為什麼會在中國 歷史 上形成並生根發芽成為了中國文化的主流。
「孝」作為一個倫理觀念正式提出是在西周。《詩經》中有「率見昭考,以孝以享」之句。主要內容為尊祖敬宗及延續後代。西周正式形成孝的倫理觀念,這說明在西周之前,孝的行動已經存在於我國古代活動文化中,西周對其進行了反思及系統梳理。從 歷史 的角度看,周是處在夏商奴隸 社會 與秦漢封建 社會 銜接的階段, 社會 的進步推動著文化層面空前發展。西周建國後,有一個典型的做法就是分封制,國君的子嗣都被分封到各地成為諸侯王,國君的家人成為這個國家真正意義上的統治者。國君坐鎮中央需要分封的各諸侯王聽命中央,血緣關系基礎確保家國天下,維持國君權威,體現國君意志就需要文化層面來支撐,孝文化就應運而生。國君家首先是家,以家庭為紐帶組成整個王朝的基石,可以說孝文化在西周的形成是有其特定的 歷史 意義的。國君分封土地給子嗣,子嗣理當聽命於國君,這樣的給與、遵從邏輯能清楚地展現孝文化其內在原始意義。家天下的思想也貫穿著中國古代整個 社會 ,維護著 社會 秩序及統治基礎,這也是為什麼孝文化在 社會 發展中壯大的原因。
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化繁榮,百家爭鳴,同時也確定了孝文化作為主流文化。特別是以儒家為代表的孔子、曾子、孟子等對孝文化進行了深入的闡述。孔子強調「孝」要建立在「敬」的基礎上,不僅物資滿足而且精神上給與慰藉;曾子將孝文化發展成為一種抽象的、具有普遍意義的准則,使其成為道德的總和,天經地義的原則;孟子認為事親、尊親成了人最高的道德表現。「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萬章上》。儒家作為時代的文化大家與統治階級密切的關系也是有助於推廣自身的學說,將孝文化進一步政治化。孝治是孟子為君主設計的一種理想境界,他不厭其煩的向梁惠王反復宣揚孝治,「申之以孝悌之義」《孟子•梁惠王上》;曾子認為孝又適用於事君,成為政治原則。「事君不忠,非孝也,蒞官不敬,非孝也!」《大戴禮記•曾子大孝》。可以說儒家思想將孝引入治理國家的方略中,為孝文化的快速推廣增加了強大動力,也為後世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奠定了堅實基礎。
孝文化從誕生到被整個國家接受,所用的時間實際上並不長。首先是皇家對孝文化的接納,也就是說上層建築首先認同並踐行孝文化,這利於當時對國家的統治。國君需要集中權利,孝文化更能保證集權的可靠性與穩定性。國君也是有家庭的,盡管這個家庭比任何家庭更為復雜。國君本人又是這個家庭的家長,他生下子嗣也是為了延續後代,保證自己的江山能夠永續,這是出於可靠性的需要;他需要所有家人及子嗣聽他的話,執行他的意志,這是出於穩定性的需要。國君不僅僅是一位父親更是國家的擁有者,他的子嗣對他而言更多地擔任臣子的角色,是臣子就要忠於國君。孝文化從思想上要求子嗣要對國君忠心,只有國君滿意了,子嗣所做的一切是才有意義。忠實際上演化成為孝的最高准則,隨著 社會 進步,國君選拔優秀人才到朝廷效力,這些人非國君的血脈,維系君臣關系的最高准則就是忠,是臣子就要忠於國君,服從國君。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的「三綱」倫理非常具體地搭建了古代統治自上而下的治理框架。君臣、父子、夫妻囊括了所有人,最終受益人都是指向國君一個人,所以孝不但構建了國君在頂端的金字塔 社會 模式,國君也為天下臣民做出了表率。就普通家庭而言,父為子綱就明確子女服從父親,這是家庭孝文化的最高體現。
社會 經濟的發展,人口迅速的增加,逐漸形成以家庭為單元的農耕 社會 。家庭成為 社會 功能最基礎的單元,具有養育子女,贍養父母,維持基本生產生活的功能。父母在子女的成長過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但養育子女,而且成為子女具備農業耕種技能的老師,子女的未來就是對自己意志的繼承。普通家庭是需要承擔繁重的勞動任務的,只有獲得了糧食才能照顧父母、養育好子女。同時父母很快就會進入老年期,一旦喪失勞動力,農業 社會 的單一性註定父母需要依靠子女的孝敬才能存活下來。家庭的組織結構慢慢變大,變成按照血緣關系建立起來的家族,孝就作為處理家族關系的最高准則。中國古代重農抑商非常有利於家族穩定的生存發展,同時交通能力非常差,子女到成人後大都在父母周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一代代人繁衍生息形成了一個大的家族。養育子女是為了延續家庭,同時也是在自己老去的時候有所依靠,這也是古代人雖然非常貧困卻不停地生孩子,一方面是死忙率高,另一方面則是希望自己在年老的時候有所養。一個家族輩分最高及同輩最有作為的人形成這個家族的核心,各家家長則為這個組織的重要幫手,大家帶領整個家庭一起維護家庭利益,決定家庭的事情。孝不但是最根本的准則也是維系家庭功能最重要的手段。一旦有家庭成員違反孝道,家族管理者會對違反人員進行懲處,確保家庭父母的利益能夠得到保證。國君的子孝是為了保證權力的集中;普通家庭的子孝則是保證老去的父母有所依靠,父母的意志能夠得到延續。普通家庭的孝更具有純粹性,沒有權利的爭奪,主要體現在養和敬這兩方面。養就是現在的贍養,敬就是精神的慰藉,順著父母的意思。不管是國君家還是普通家庭,孝都有其功能性的特點,是功能都有喪失的時候,只不過喪失是有條件的。
《孝經•開宗明義》:「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它十分明確地將行孝與「事君」結合在一起,把「事親」與「事君」混同起來,「事君」成了孝道的不可或缺的內容,這是孝進一步政治化的表現。《孝經》還有一些獨特的內容,用刑罰來維護孝道,「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要君者無上,非聖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此大亂之道也」《孝經•五刑》認為不孝之人與要挾君主者和非議聖人者一樣,都是大亂的禍根。《孝經》作為儒家專論孝道的一部經典,以其孝道理論的全面性、濃厚的政治化色彩,使儒家的孝道理論創造達到了頂峰。
孝是人為下的一個定義,本意是為了後代供養父母、遵從父母意志的基本含義。當與時間、慾望、權利、人性共同存在一起的時候,孝不停地被推倒,又不停地重新被豎立,這也反映出孝治本身存在問題。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濱莫非王土。國君高高在上,受所有人的頂禮膜拜。國君把權利、土地、財務賞賜給自己的孩子,希望他們恪守臣道。在傳承上也是按照先來後到嫡長子繼位模式。統治權的誘惑力太大了,包括國君子嗣在內的許多人都會虎視眈眈。嫡長子如果死掉,其它人就有機會獲得權利,因此子嗣之間往往互相爭斗,同室操戈。同時為維護自己權利國君經常對自己的孩子進行廢立、殺戮,主要原因就是對自己不忠不孝,違反國君本人意志,甚至反叛。子嗣們作為有機會獲得最高統治權的人,實際上在父愛這方面應該是缺失的。國君日理萬機,教育陪伴子嗣、給與子嗣愛護的時間非常少。子嗣又很多,國君在對待每一個孩子的時候都充滿了審視與評價,這些審視與評價決定了子嗣們在皇帝心中的地位,也就是未來的前途。本來是父親的國君在子嗣眼中父親的角色越來越少,變成跟天下人眼中一樣的國君了。子嗣往往跟生母、奶娘、身邊的宦官、老師更為密切,這些人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作用,其中有些人比親人還親,所以今天看來,陪伴就顯得特別重要。子嗣跟國君缺少真誠而有效的溝通,雙方之間的鴻溝越來越深。子嗣背後的人就會就會為了主子的前途(實際上也是自己的前途)進行謀劃,朝廷與後宮不可避免地與子嗣們結成利益體。如果國君 健康 或者權利鞏固,國君發現子嗣不忠不孝的行為就廢為庶人,甚至殺死;如果國君年老體衰或者權利不穩,羽翼豐滿的皇子就會乘勢而起取國君而代之,周幽王就是被兒子宜臼帶領的軍隊在驪山下殺死。孝治在儒家的描繪藍圖中是美好的,但是在實際治理過程中不堪回首。
孝文化因為皇權的爭奪而受到破壞,普通家庭則因為貧困與人性而崩塌。孝治從一推行開始,在法律層面都有相應的體現,也說明孝是需要用法律手段來進行維護的。《孝經》 「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各朝各代對於不孝的處罰是相當嚴厲的,忤逆之罪是僅次於謀反、叛亂的重罪,是要判死刑的。《唐律.名例》將不孝作為了獨立罪名,並且規定了那些不孝的行為應當接受相應的處罰。相對於統治權的爭奪,普通家庭的孝更為純粹簡單,子女只要自己獲取足夠的糧食,回報父母養育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中國古代 社會 的巨大動盪性及地主階級對普通家庭的剝削,讓原本貧苦不堪的家庭更加羸弱,「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是最真實的寫照,養活自己、孩子、父母成為了家庭最大的課題。特別是戰爭或者災難帶來的飢荒,所有人都處在水深火熱之中,流離失所,家破人亡,就像動物一樣去尋找能養活自己的地方。活命都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夢想,更沒有辦法孝順父母了。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思想給了父母多生孩子的權利,本意是為了在自己老的時候有人能養老送終,養兒防老。實際問題是生的孩子多了,家庭貧窮,父母都吃不飽穿不暖,又不得不節衣縮食把僅有的一點食物分給子女。父母是痛苦的,自己飢寒交迫,孩子哇哇待哺,上有自己的雙親要供養。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因為環境及自身的變化,子女的性情就會顯示出不同的差異,孩子的秉性就不一樣。這種差異會導致父母對孩子的態度不一樣,有的會親近一些,有的會疏遠一些。俗語有言「皇帝愛長子,百姓愛幺兒」。特別是兒子成家後,雖然在一個屋檐下,但是親疏關系會被放大,導致家庭不和睦。 社會 的動盪與貧困讓父母常常有一種不安全感或者擔心被兒子所遺棄,他們期待自己辛苦長大的孩子記得並回報他們的養育恩情。通常父母都會用孝道來教育子女,甚至強行要求兒子們盡孝道。前有關系親疏,勢必引起兄弟失和,引發不孝事件。這種不孝沒有國君家那樣尖銳激烈,由孝引發的家庭悲劇卻是不容忽視。民間故事24孝圖很具有代表性,最典型的郭巨埋兒奉母(卻也違反了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孝道),這充分表明作為中國古代父母對兒女孝敬的呼喚,這種呼喚是一種痛也是時代的無賴。
國君的家庭與普通家庭是孝文化功能性的不同表現形式,也是中國古代 社會 最具有代表性的家庭。統治者的功利性與時代的局限性,實際上讓孝道在現實與理想中掙扎。不過孝道的踐行在士大夫、地主階層相對容易一些。這類階層首先自己脫離了實際生產勞動,解決了貧困。其次沒有天下統治權利的控制。這部分人的數量相對較少,雖然很具有先進性,但是無法成為 社會 的主流。
歷史 的巨變,滄海桑田。當今的中國進入高度文明的小康 社會 ,政治結構、家庭結構、物質基礎、交通基礎、通信基礎、 社會 分工合作都達到了空前的繁榮。人性得到了進一步的解放,人的權利能夠得到伸張,人們不再局限於一地一隅,而是在地球范圍內活動,甚至跨越外太空。時代都是與時俱進的, 歷史 的真理,現在未必是真理; 歷史 的不被接受的倫理,到今天可能恰如其分。因此新時代父子關系值得我們去探討去升華,賦予時代新的意義。
國君家天下統治國家早已經不復存在,孝治當然退出 歷史 舞台。中國 社會 經歷了從奴隸 社會 到封建 社會 ,再到半封建半殖民的近代,然後進入如今這個新的時代。 歷史 上朝代的更換,無非是一撥人推翻另一撥人,換個人當國君而已。王朝的建立者都擺脫不了帝王家天下的思想。每個國君都會被儒家的孝道思想所感化進而推行孝治,要求天下人對父母行孝,對國君盡忠。中國革命的成功應當是對國君孝治的否行,近代袁世凱復辟稱帝,短短幾十天就下台,也說明 歷史 的進步不可阻擋。當今 社會 的政治結構早已經不再是家天下的 歷史 傳統,轉而採用政黨和職業政治家運行模式,權利繼承人都是忠於政黨的理念的人,經歷各種崗位的歷練,得到人民的擁護,接受權利的監督。權利的傳承採用的是競爭及選舉方式,政治傳承的文明化程度極大提高。按照既有的規則運行,勝利者與失敗者都能夠安然接受,避免了權利傳承的流血事件,杜絕因權利繼承帶來的巨大政治動盪。志同道合之人聚在一起為國家的發展、人民的幸福而努力,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踐行政黨先進的理念,服務於天下的百姓。這種服務精神,追求進步理想信念的行動是對孝治有力的反駁,不強求人民忠孝權利,而是用權利造福人民。
家族功能的弱化,小型家庭的大量出現也必將弱化孝道。孝不是從人誕生一開始就有的東西,而是因為國家統治以及農業 社會 家族管理依靠血緣關系而建立的一種 社會 關系,他本身的作用是維護 社會 統治、保證家庭秩序、兼具救濟、養老等功能。當今 社會 已經是高度發達的 社會 ,家庭成員不再像農業 社會 那樣家庭成員全部居住在一起相互扶持。所有家庭都是不停地在分散,不停地在重組,一旦成家立業就自己組建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家庭就會去追求自己的生活。在當今競爭激烈的 社會 ,經營好家庭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家庭成員精力都轉向工作,「好男兒志在四方」取代了古時的「父母在不遠行」的傳統,人們不再偏居一隅,為了自己的家庭人生而奮斗取代了不離父母、床前盡孝的孝敬傳統。三口之家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現象,家庭變得越來越小巧。就算有的父母子女非常的多,當兒女長大成人天各一方的時候,父母很快都變成空巢老人,當其中一位去世的時候,父母所組建的家庭也就隨之瓦解。 社會 福利的發展,養老、醫療、救濟等古代家庭功能的部分逐步已經轉移到 社會 ,父母的物質精神生活條件不比子女差,不但能夠享受晚年的天倫之樂,當孩子們為自己的家庭奮斗的時候,反而過來幫助孩子照顧家庭。
進步的時代,繁榮的時代,人民生活水平升高的時代,對孝道的淡化可以看作是時代的進步。今天的子女擺脫了 歷史 的政治動盪與 社會 的物資精神貧困,人性也得到了充分的解放。他們對世界的 探索 ,追求內心世界的豐富超過以往任何時候,父母不能因為給與子女生命而主宰子女的發展。不過仍然有些思維僵化的人的父子關系思維仍處在父為子綱、強烈要求子女盡孝的形態中,他們或是受祖輩孝道的影響,或者是因為家庭的貧困擔心自己不被供養、或者是通過這樣的方式向子女施加壓力。直到今天如果子女背上不孝的名聲,依然會被 社會 所不認可,人們通常會想到一個對父母不孝的人會是什麼樣的人呢?當面臨這個問題的時候,幾乎所有人都會認為是子女的不對。但是我們沒有去想過,父母有沒有問題?這個家庭有沒有問題?很多研究都要從孩子一出生的那一刻去追根索源。
父母與子女的關系需要進一步來探討。父母為什麼會生育子女?夫妻雙方因為愛與性的結合而有了孩子,孩子是夫妻親密愛情的見證。現今越是發達的城市很多夫妻不要孩子的情況比比皆是,這也說明生育是可以選擇的。選擇不要孩子的家庭認為夫妻沒有精力與時間來養育孩子,養孩子無法追求自己人生想要的生活。同時自己老去的時候也不需要子女來供養自己。選擇生育孩子的夫妻則覺得家庭的圓滿是需要孩子的,孩子的到來讓這個家庭得到延續,充滿生命力。不管怎樣,生與不生都是出於家庭自身的需要而產生的行為。這種需要包括家庭延續、愛的傳遞、家庭繼承、子女的陪伴等等物質、 情感 的需求。就生育孩子而言,是父母的一種本能,是父母的一種權利,是父母的一種動機、也是父母的一種需要。所以生育孩子本身並不是孝的根本。再來談談養育。父母生了孩子,就要把孩子養育成人。這是義務,也是父母需要孩子,實現自己動機所必須經歷的過程。不同於中國 歷史 社會 的動盪與貧困,那時的普通父母自己辛勤勞動都缺衣少食,卻不得不節衣縮食拿出一部分糧食來養 育兒 女,那時養育孩子是一種苦難。現在的養育更多的是父母愛的延續,父母在計劃要孩子的時候就做好心理上的、物資上的、時間上的、養育上的准備,十月懷胎,生命降臨的時候,父母更多地是欣喜,從那一刻他們把自己的愛毫無保留地給了孩子,從孩子出生時無微不至地照顧、呀呀學語時的開心、為了孩子上學選擇購買學區房、生病的時候的整夜難眠、反叛時候的內心煎熬、金榜題名時的興奮、孩子成家立業後依然放棄自己的生活幫助孩子照顧家庭等等。可以說父母從一開始就把自己的愛毫無保留的給了孩子。養育孩子是父母的愛的延續,在這個過程中不但孩子在成長,父母也在成長,從養育孩子的成長中,父母明白給與孩子的愛,讓孩子在父母的愛護中成長是人生最幸福的事情,父母從孩子的成長中收獲到了內心得分快樂,尋找到家庭的真諦。聰明、睿智的父母會說謝謝你,孩子。
當父母拋卻功利性,而是帶著愛的延續去生育、養育孩子的時候,父母與孩子的關系就會變成雙向的愛,而不一方的付出,「孝」這個被 歷史 定義的單一行為就被「愛」這個更具時代意義的、更有偉大內涵的方式所取代。愛是什麼?愛是付出,愛是給與,並在此過程中愛與被愛的人都能收獲巨大的精神愉悅。父母從愛孩子的過程中收獲到了孩子的愛,愛並不是索求而是給與,當父母給與孩子所有愛的時候,孩子自然能夠感受到。在這個過程中,作為成人的父母要用恬淡、發展的心態去看待成長路上遇到的問題,在愛意熏陶下長大的孩子不會沒有愛。他們會跟父母學會如何愛護家人,他們知道父母並不是高高在上的家長,而是有血有肉的人,也有自己的愛好,自己的弱點,自己的快樂傷悲,父母也需要孩子的關心與慰藉。父母不再延續自己的意志,安排子女的一切,把自己沒有實現的願望強行加在孩子身上。當今的 社會 的競爭非常激烈,孩子從讀書開始就進入了激烈的競爭中,為了能夠找到一份好的工作,通常要讀書到25歲,甚至是30歲。工作後需要買房、成家、追求事業的成功,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與夢想,要走一條屬於他們自己的路。父母對兒女的愛護支持越大,子女對事業的專注力就越高,子女所能取得的成就越大。子女取得成就的時候,反過來給與父母愛的能力就越強。歲月的流逝,父母一天天也在變老,在父母晚年的時候,把父母曾經給與我們的愛,作為子女的我們用同樣的方式愛回去。
正確的愛孩子。如果養育孩子第一是拋卻功利性,第二就是給孩子的愛要平等、平衡。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被愛。當父母給與孩子愛的過程中,能夠享受到孩子快樂成長所帶來的愉悅。孩子把自己的愛給與父母時,父母一樣會感到愉悅,這種愛與被愛就是親情帶來的幸福。在養育孩子的現實過程中,有父母從孩子一生下來就大包大攬,控制孩子的一切,不讓孩子去嘗試父母自己認為不能嘗試的事物,孩子一旦有任何反抗,就採用各種方式壓制孩子的自己的想法,常常以愛的名義干涉孩子自我的成長。孩子可能表現得很聽話,但是這種聽話在未來讓孩子失去自我,或者在某一天全部爆發出來。這樣的「愛護」並不是愛,而是父母控制慾望的延伸,這樣的愛是不平等的,剝奪了孩子自己的空間,父母給與孩子的愛一定要保證孩子自我的成長。另一種父母就是什麼都以孩子為中心,孩子想干什麼就干什麼,想要什麼就要什麼。一旦有什麼不得到滿足,孩子就會通過各種手段得到自己想要的。這類父母沒有給孩子設置邊界,孩子沒有掌握人際交往的相關規則,完全以自我為中心。有的父母為了孩子委屈自己,甚至失去了自己,但是孩子卻越來越不懂得感恩,越來越讓父母傷心,兩代人之間形成了巨大的鴻溝,無法跨越。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只是得到滿足並沒有得到愛,其實這樣的愛是不平衡的。父母不應該無條件的滿足孩子的一切,我們應當教會孩子什麼是規則,什麼是邊界,教會孩子懂得分享懂得給與。父母應該尊重孩子,除了保證孩子基本生存的條件外,我們要去鼓勵支持孩子自己所擅長的,孩子自己想表達的,孩子在認知這個世界的過程中的收獲。對於錯誤認識,父母就要及時提出,按照自己的理解與出發點採取相應的手段幫助孩子改正。父母在與孩子不同的思想碰撞中,孩子學會了溝通,學會了理解,也學會了愛的能力。
時代的變遷, 社會 的進步,我們是時候擯棄舊時的孝而要接受新時代的愛。孝道作為舊 社會 統治階級用來維持 社會 秩序的手段,把本來是雙向的愛,變成單一的孝,並從各個層面來維持孝道的地位,維持統治者的地位。孝道不是人類存在一開始就有的,隨著 社會 的進步也不會一直存在下去。現在很多人在講孝敬父母,我可以理解為陪父母的時間太少了,關心父母的次數太少了,給父母精神慰藉的時候太少了,給父母的愛太少了,自己內心有一種虧欠。現在父母不需要我們所謂的「孝」,不需要作為孩子的我們委屈自己成全他們。他們更需要我們在他們需要的時候給與他們愛。父母會老去,我們的父母會從成人狀態,慢慢變成嬰兒狀態,我們只需要把從父母那裡得到的愛,原原本本地還回去。
② 在娛樂圈當中,有哪些明星不對付,是老死不相往來的「冤家」
娛樂圈這口大染缸,聚集著形形色色的人。明星之間的利益沖突是盤根錯節的,有的人為了外界的好評選擇息事寧人,但總有那麼幾個性格剛烈的人,用實力詮釋了什麼叫「死對頭」可不好惹。
③ 爆紅時被親媽傷透心,因「丑聞」消失10年,張韶涵終於翻身了嗎
堪稱「起死回生」的明星張韶涵,明明涼透了,卻奇跡般再次走紅!經過10年的沉澱,讓張韶涵的歌聲更加的有吸引力,又在天賜的聲音不斷挑戰各種曲風,贏得了觀眾的喜愛,她把一把稀爛的牌打出了王炸,令人佩服。
④ 張韶涵首談當年事件,稱我沒做錯為什麼要道歉,對此你怎麼看
我非常支持張韶涵的態度和決定,沒有做錯的事情不必道歉,就算自身的經濟利益受到侵犯又如何,不能為沒做錯的事情道歉。
一個人的原生家庭對個人的成長和人生影響非常巨大,家庭和諧、充滿愛意的原生家庭可以支持個人的決定,無論在社會上遇見任何困難都可以得到來自家庭的支持,度過難關。
出道不久之後張韶涵因為身體的原因暫別了娛樂圈,而她的母親覺得這樣下去張韶涵就不能帶給自己經濟來源,便和情夫捲走了張韶涵所有的存款。與此同時,張韶涵的父親因為被戴上了“綠帽子”氣憤不已,在網上和媒體爆料了很多張韶涵酗酒等丑聞。
公司高層考慮到經濟利益,決定讓張韶涵對外公開道歉,澄清事實後博取原諒和同情,可是被張韶涵拒絕了。
沒有做過的事情為什麼要認錯?這就是張韶涵最真實的想法。
其實,家庭本應該提供的是溫暖港灣,能夠給在外拼搏的孩子一個可靠的依靠,可是張韶涵的家庭卻給她帶來遍體鱗傷。
人不能為自己沒做錯的事情道歉,這無關於個人面子,而是關乎於人的道德底線。
不能因為外部的經濟利益就降低或者改變自己內心的底線,這是做人的一個基本原則。
在張韶涵的堅決下,雖然事業遭受毀滅性打擊,但是她贏得了自我尊重和內心的認可。
我也支持她的做法
⑤ 《王牌對王牌》中,張韶涵數度哽咽,內心的傷會不會放下呢
《王牌對王牌》中,張韶涵數度哽咽,小編覺得內心的傷可能放不下。因為在每個人的心目當中,父母一直和大家的關系非常好,張韶涵曾經也和媽媽的關系,非常好將自己工作賺來的錢全部交給媽媽來掌管,但是當張韶涵生病的時候,母親卻拒絕給錢,甚至將所有的款項都卷跑了,當時張韶涵的處境非常艱難,但還好她熬了過來,並且在娛樂圈當中的發展越來越好。
人們常說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但是張韶涵的媽媽卻像是養母一樣,對張韶涵特別殘忍,在身體健康受到嚴重威脅的時候,父母居然捲款逃跑,這樣的行為確實不太道德,她也不配是母親。
⑥ 張韶涵和母親反目,被閨蜜背叛,這些年到底經歷了什麼
張韶涵的歌是無數人的青春回憶,本以為她會越走越紅,但她卻被命運狠狠地拔掉了飛翔的翅膀。
被自己最親的人誣陷,被好友范瑋琪搶了她所有的代言,沉寂過後,她創立自己的品牌,開實體店當老闆,學設計鞋子,空閑時間就去健身。那段時間她沉澱自己,等有一個機會再次飛翔。
結語
小小的身體里,蘊藏著大大的能量和才華。還好這個世界依舊是美好的,會讓善良的人兒終究得到自己的幸福。希望這位倔強的女歌手能夠借著「隱形的翅膀」逆風翻盤,把未來的人生經營好。
⑦ 逆襲典範,怎麼評價張韶涵暗諷范瑋琪夫婦
張韶涵和范瑋琪的恩怨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而如今張韶涵成為了逆襲典範,對於張韶涵暗諷范瑋琪夫婦我個人有兩個觀點。
可能范瑋琪夫婦也沒有想到張韶涵可以再度翻紅,也並沒有想到自己會被大眾唾棄,所以我覺得還是應該為自己的將來多考慮。可能曾經的確做錯了一些事但是只要願意去改正,我始終覺得還是能夠被原諒,而范瑋琪夫婦能否重新獲得大眾的原諒,也要看他們的表現。
⑧ 阿嬌再挺張韶涵,范瑋琪哪裡惹到了張韶涵
范瑋琪和張韶涵從姐妹情深到現在的形同陌路,時隔8年,這些黑料還是再次被搬到熒幕,我們來盤點下,那些年,范瑋琪哪裡惹到了張韶涵。
以上三條,不管哪一條都足以讓人憤恨,更何況兩人曾經是如此要好,作為最親的姐妹卻在背後插到,只能說人心難測。只是風水輪流轉,沒想到張韶涵還有卷土重來之日,要報當年的仇也是情有可原,只是這件事情已經被網友扒爛了,繼續撕下去毫無新意。既然兩人都分開了,那些恩怨就隨風去吧,珍惜當下,才是最好的選擇。
愈姑娘:自由撰稿人,寫溫暖理性的文字。
公眾號:我是愈姑娘(id:yugu1604)
歡迎來撩。
⑨ 張韶涵是如何霸氣回懟范瑋琪的
:張韶涵霸氣回應,堅決不原諒范瑋琪,就是要「斤斤計較」到底!
對於張韶涵小編相信無幾個人是不認識她的,不管怎麼說她也算是我們8090後的一個回憶了,她以前拍的很多偶像劇都成為了經典,很少有人是沒有看過她的劇的,除此之外她的另一個身份就是歌手。張韶涵如今也算是一個歌後了,她的唱功已經是非常了得,現在她的人氣也是非常高的,可是又有幾個人能想到她的經歷有多慘呢?
⑩ 為什麼說張韶涵是不孝女
因為他跟他媽的關系不好
而且不贍養父母
報道1【金報訊 藝人張韶涵年前遭母親指控棄養,更被指叫唆友人至桃園打親生父母,其舅舅10日再爆料稱張父被其友毆打入院,張韶涵不聞不問,無情至極。
對於種種指控,張韶涵採取躲避不回應的態度。12日下午,張韶涵終於首度公開露面出席新書簽書會,終於打破沉默,表示父母的一切指控都不屬實,必要時她將採取法律行動。】
報道2
【相信大家都知道,隨著今年全國高考的語文考題涉及到《隱形的翅膀》這首歌曲,這讓演唱者的台灣歌手張韶涵再次風光了一下!而近段時間爆發的張韶涵拋棄父母事件,也讓兩岸三地的媒體及民眾目瞪口呆,一時間輿論紛紛鬧得沸沸揚揚,此事不僅涉及到道德倫理的激烈爭議,也涉及到媒體輿論對張韶涵與父母之間,究竟誰對誰錯的火爆對壘!那麼這場著名歌星成名後拋棄父母的震撼事件幕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隱情衷曲,這話要從張韶涵的身世情況說起。
張韶涵生於台灣的某縣區,自幼家境並不寬裕,年少時由於父親心臟病等因素,張韶涵則前往加拿大居住,當時身為長女的她,為維持生活而從事過很多例如洗車和送外賣等工作。從小喜愛唱歌的張韶涵,在加拿大期間曾經參加華人歌唱比賽獲獎,後來張韶涵跟隨媽媽返回台灣謀求發展。返回台灣初期時,張韶涵並未得到賞識,遭遇過不少挫折,甚至應聘到服裝店工作維持生計!幾年後,在台灣音樂製作人林隆璇等人的協助下,最終張韶涵簽約於環球唱片旗下的台灣福茂唱片。可以說在此期間,張韶涵的媽媽為女兒謀求事業發展而極盡奔波,母女的感情也非常好而情同姐妹。
在零二年影視劇《MVP情人》海選女主角過程中,張韶涵意外獲選而拉開自己演藝生涯的序幕!而影視劇《海豚灣戀人》的市場成功,也使得張韶涵再次大放光芒。隨後張韶涵不但推出很多優秀歌曲作品,還代言網路游戲及參加各類演藝活動,逐步張韶涵成為備受矚目的演藝新銳!從張韶涵出道以來,可以說他們母女感情非常好,用張韶涵的話說;一直以來,我都是一家之主,我負責賺錢,收入全交給我最信任的媽媽管理,錢直接進她戶頭,我從不過問。
然而,此前張韶涵的父母及舅舅,卻突然再次向新聞媒體爆出,張韶涵拋棄父母而拒絕履行供養父母的義務!在接受媒體采訪期間,張韶涵媽媽向記者哭訴表示;原本自己和女兒情同姐妹,但是自去年尾牙後,張韶涵態度發生很大轉變,不但疑神疑鬼而懷疑自己在食物中下毒,而且還向自己索要錢財,女兒甚至懷疑自己騙了她的存款,最後還更換了門鎖,如此舉動無疑是將自己趕出家門!
另外張韶涵媽媽說,當年女兒在舞台上風光無限之時,自己還在靠端盤子的收入來維持生活,同時張韶涵媽媽還說,導致母女兩人反目成仇原因,主要由於張韶涵妹妹的越南籍女友珍妮,女兒在此人的慫恿和影響下,目前已經性情大變與自己感情破裂!與此前後,張韶涵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用母女緣已盡而無法再強求的說法來形容母女關系。 針對此事,新聞媒體報道說,當年張韶涵在母親陪同下,從加拿大返回台灣闖盪演藝圈,原本母女情同姊妹,但自從零七年四月時,張韶涵媽媽與歌手張鎬哲傳出緋聞後,母女關系急轉直下。另外新聞媒體還說,令人驚訝的是張韶涵父已返回台灣兩年多,這與去年張韶涵表示返回加拿大探視父親及養病甚有出入,去年張韶涵的父母已經離婚,父女之間關系出了什麼問題,只能靜待張韶涵冷靜思考後說分明!針對此事,台灣福茂唱片向媒體表示,張韶涵確實幾個月前就已經沒有與母親同住了,張韶涵妹妹已經接管了張母原先的工作!而張韶涵也向媒體表示;我沒有趕她母親出去,我不敢說孝不孝順,但至少我已經盡了做女兒的責任!
隨著張韶涵父母及舅舅向新聞媒體的控訴,再加上張韶涵向媒體表示母女緣盡無法強求的說法,一時間媒體報道及社會輿論展開火爆爭議,圍繞著張韶涵拋棄父母事件,掀起了一場跨越兩岸三地的軒然大波!針對此事,也有部分媒體分析該事件為宣傳炒作,而筆者則提出三個疑點,以供大家解析該事件幕後的真假虛實。
第一,此事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今年幾位台灣藝人瘋狂炒作事件,其中包括男女藝人牽手導致婚變風暴,後來被其內地公司自行向新聞媒體爆出,此事涉及炒作而該藝人合約已高價轉讓!然而曾經付出同情的是眾多網民。分析這次張韶涵拋棄父母事件,其中沒有不共戴天的矛盾導致親情離散,僅僅靠一個可能因為錢的猜測,不應該會鬧到全家恩斷義決的地步,如此大張旗鼓宣傳此事堪稱疑點之一!
第二,此事爆出的時間,剛好是台灣福茂唱片耗資千萬,向市場推出張韶涵的新唱片之際,而此前已經休息一年多的張韶涵,竟然如此巧合在新唱片發布會前爆出此事,這不能不說確實是疑點之二!
第三,張韶涵自幼家境並不寬裕,母女兩心相依而情深意重,在此基礎上,能有幾個狠心拋棄父母的女兒,又能有幾個惡毒毀滅女兒的父母,可憐天下父母心,可以說這是此事疑點之三!一首歌曲《隱形的翅膀》不但詞曲精細,而且經過張韶涵的演唱詮釋,更顯得情真意切而感動心靈,筆者不想去判定也不願意相信這是一場炒作盛宴,畢竟父母的養育恩情是終身難報的。正如福茂唱片的負責人吳怡芬所言;我敢打包票,張韶涵不會不奉養父母親,窮的時候都養了,現在弟妹也是她在養!
當然,無論此事是否是場炒作陰謀,或者是張韶涵與父母之間有著無法啟齒的難言之隱,所引發的正常感情糾葛被宣傳炒作者們所利用,但是相信外界所盛傳的拋棄父母說法,都不會是張韶涵的真實意願,因為張韶涵的情感已經蘊含在她委婉的歌聲中。縱觀劉德華等諸多演藝界大牌藝人們,全部是表裡如一的盡孝楷模,而如果一個人失去最根本的孝道美德,或許也很難成為大家心目中的偶像。當然,我們祝願張韶涵未來的孝道形象,同樣也能成為她巔峰騰飛的隱形翅膀!】
總之我是相信她是個好孩子的。因為她真的有養弟弟妹妹的。很多八卦雜志都報道說她跟弟弟妹妹關系還好,只是跟母親關系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