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中國大智

法治中國大智

發布時間: 2022-10-31 01:00:44

① 央視7部專題片都有哪些

1、《將改革進行到底》

《將改革進行到底》是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指導,中央電視台承擔製作的十集政論專題片,於2017年7月17日起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播出。

2、《法治中國》

《法治中國》是為全面總結展示全面依法治國的歷史性變革和輝煌成就,中央組織拍攝了六集政論專題片《法治中國》。該片自2017年8月18日起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首播,並在融媒體平台同步推出。

3、《大國外交》

《大國外交》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宣傳部、新華通訊社、中央電視台推出的,由何紹偉、朱波共同執導的六集政論專題片。該片於2017年8月28日至9月2日每日20:00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播出。

4、《輝煌中國》

《輝煌中國》是由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電視台聯合製作的六集電視紀錄片。全片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為脈絡,全面反映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於2017年9月19日至24日每晚8點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播出。

5、《強軍》

《強軍》是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組織拍攝的八集大型紀錄片。 全片共八集,分別為《逐夢》《鑄魂》《制勝》《重塑》《浴火》《跨越》《鐵律》《偉力》。從2017年9月29日起,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晚8點播出,每天播出兩集,部分省級衛視次日重播,融媒體平台同步推出。

6、《為了公平正義》

《為了公平正義》,司法體制改革六集政論專題片。於2017年9月25日起每天晚上20:00在中央電視台社會與法頻道首播,並在融媒體平台同步推出。

7、《巡視利劍》

《巡視利劍》,由中央紀委宣傳部、中央巡視辦、中央電視台聯合製作的4集電視專題片。該片於2017年9月7日至11日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每晚8點首播。

② 《法治中國》第六集《全民守法》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法治,中華民族發展進步的艱辛探索;法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必由之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法治建設,是中國歷史上一次國家治理的深刻變革。全民守法,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要帶頭依法辦事,帶頭遵守法律,始終對憲法法律懷有敬畏之心,牢固確立法律紅線不能觸碰、法律底線不能逾越的觀念。全民守法,需要有遇事找法、辦事循法的制度安排。全民守法,百姓還需要便捷的法律服務路徑。全民守法,還要靠激發全體人民的法治熱情。

全片共分六集,分別為《奉法者強》《大智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上)》《公正司法(下)》《全民守法》。這部政論片的推出,將進一步堅定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以主席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決心和信心,為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提供輿論支持、營造良好氛圍。

③ 央視一套播出的政論專題片都有哪些

今年7月以來,在央視播出的大型政論專題片有8部,分別是:
1、《將改革進行到底》:7月17日—26日,共10集CCTV1
分別為《時代之問》《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人民民主新境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延續中華文脈》《守住綠水青山》《強軍之路(上、下)》《黨的自我革新》《人民的獲得感》。
2、《法治中國》: 8月18-23日,共6集,CCTV1
分別為《奉法者強》《大智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上)》《公正司法(下)》《全民守法》。
3、《大國外交》:8月28日-9月2日,共6集,CCTV1
分別是《大道之行》《眾行致遠》《中流擊水》《穿雲破霧》《東方風來》《美美與共》。
4、《巡視利劍》:9月7日至11日,共4集,CCTV1
分別為:《利劍高懸》《政治巡視》《震懾常在》《巡視全覆蓋》。
5、《輝煌中國》:9月19日至24日,共6集,CCTV1
分別是《圓夢工程》《創新活力》《協調發展》《綠色家園》《共享小康》《開放中國》。
6、《強軍》:9月29日至10月2日,共8集,CCTV1
分別為《逐夢》《鑄魂》《制勝》《重塑》《浴火》《跨越》《鐵律》《偉力》
7、《為了公平正義》:9月25日-30日,共6集,CCTV12

分別為《開啟司改徵程》《落實司法責任》《保證司法公正》《提升司法效率》《踐行司法為民》《鑄造司法文明》。
8、《不忘初心,繼續前進》:10月5日至11日,共7集,CCTV1
分別為《舉旗定向》、《人民至上》、《攻堅克難》、《凝心鑄魂》、《強軍路上》、《合作共贏》、《永立潮頭》七集。今晚播出最後一集。

④ 用三兩句話講清楚 "法安天下,德潤人心"的道理

在中國歷史上,法治和德治,一直是治理國家的兩種根本手段,如同鳥之雙翼,對調整社會關系、維護社會秩序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孔子曾在《論語》中提出「為政以德」。他認為,單純依靠法律和刑罰並不能從根本上達到維護社會秩序的目的,如果不重視道德教育,一味地依靠刑罰的強制手段。

靠強力來制服那些違反法律的人,人們便不可能產生「羞恥之心」,也不知道違反法律是「可恥的」。但若不講法律,過分誇大「道德」在社會中的作用,又會走向另一個極端。

新型的社會主義「德治」觀強調「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二者應當並駕齊驅。只有深刻把握法治與德治的辯證關系,把法治建設和德治建設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使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使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才能不斷提高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4)法治中國大智擴展閱讀:

相關背景

「小智治事,中智用人,大智立法。」從中國的歷史出發,每朝每代的法治都是治國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法治昌明便國泰民安;法治衰敗便國亂民怨。

今天的中國,依法治國已成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建設法治中國的決心堅定不移。但同時也要看到,法律不是萬能的,僅靠法治這一手是不夠的。

任何法律都有一定的道德屬性。社會主義法治要成為良法善治,自然也要具有道德屬性。於志剛說,道德會讓所有人形成一定的價值取向,無論在司法者面對違法犯罪行為的時候,還是犯罪人在實施犯罪的過程中,都會受到道德取向的影響。



⑤ 治國憑圭臬,安邦靠准繩是什麼意思

治國憑圭臬,來安邦靠准繩,什麼源時候重視法治、法治昌明,什麼時候就國泰民安;什麼時候忽視法治、法治廢弛,什麼時候就國亂民怨。由此不難看出,法治才是中國近代以來百餘年上下求索作出的最終選擇,標注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最新高度。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每一個黨員幹部都應該意識到法制和法治的重要性,要積極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全面主動的推進依法治國、堅定不移厲行法治,為長遠發展和民族復興而籌劃、為子孫萬代而定法,用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准則來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為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打下堅實基礎。

⑥ 治理一個國家,一個社會,關鍵是要立規矩,什麼

面向未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依法治國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不斷開創依法治國新局面。

——《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2013年2月23日)

「立善法於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於一國,則一國治。」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當然要高度重視法治問題,採取有力措施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法治中國。在這點上,我們不會動搖。

——《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2014年2月17日)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深刻總結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成功經驗和深刻教訓作出的重大抉擇。我們黨對依法治國問題的認識經歷了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們黨在廢除舊法統的同時,積極運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根據地法制建設的成功經驗,抓緊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初步奠定了社會主義法治的基礎。後來,黨在指導思想上發生「左」的錯誤,逐漸對法制不那麼重視了,特別是「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使法制遭到嚴重破壞,付出了沉重代價,教訓十分慘痛!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把依法治國確定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執政確定為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始終把法治放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來考慮、來謀劃、來推進,依法治國取得重大成就。

——《在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10月23日)

歷史是最好的老師。經驗和教訓使我們黨深刻認識到,法治是治國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法治興則國家興,法治衰則國家亂。什麼時候重視法治、法治昌明,什麼時候就國泰民安;什麼時候忽視法治、法治鬆弛,什麼時候就國亂民怨。法律是什麼?最形象的說法就是准繩。用法律的准繩去衡量、規范、引導社會生活,這就是法治。

——《在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10月23日)

「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我們必須把依法治國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黨和國家工作納入法治化軌道,堅持在法治軌道上統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調節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依靠法治解決各種社會矛盾和問題,確保我國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

——《在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10月23日)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著眼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長遠考慮。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出部署,既是立足於解決我國改革發展穩定中的矛盾和問題的現實考量,也是著眼於長遠的戰略謀劃。從現在的情況看,只要國際國內不發生大的波折,經過努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應該可以如期實現。但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後路該怎麼走?如何跳出「歷史周期率」、實現長期執政?如何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這些都是需要我們深入思考的重大問題。

——《在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10月23日)

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治理一個國家、一個社會,關鍵是要立規矩、講規矩、守規矩。法律是治國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規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堅持依法治國,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長期性的制度保障。我們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堅定不移厲行法治,一個重要意圖就是為子孫萬代計、為長遠發展謀。

——《在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10月23日)

廣大幹部群眾高度評價這次四中全會,認為全會制定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藍圖、路線圖、施工圖,標志著依法治國按下了「快進鍵」、進入了「快車道」,對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具有里程碑意義。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四中全會決定形成了姊妹篇,改革和法治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將有力推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業向前發展。

——《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2015年2月2日)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提出並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這個戰略布局,既有戰略目標,也有戰略舉措,每一個「全面」都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的戰略目標,到二○二○年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國家的發展水平就會邁上一個大台階,我們所有奮斗都要聚焦於這個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三大戰略舉措,對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目標一個都不能缺。不全面深化改革,發展就缺少動力,社會就沒有活力。不全面依法治國,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就不能有序運行,就難以實現社會和諧穩定。不全面從嚴治黨,黨就做不到「打鐵還需自身硬」,也就難以發揮好領導核心作用。

從這個戰略布局看,做好全面依法治國各項工作意義十分重大。沒有全面依法治國,我們就治不好國、理不好政,我們的戰略布局就會落空。要把全面依法治國放在「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中來把握,深刻認識全面依法治國同其他三個「全面」的關系,努力做到「四個全面」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2015年2月2日)

⑦ 怎樣理解我國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

法律與道德的關系,是古往今來一個永恆的話題,二者既彼此區別又不可分割,都是國家治理、社會運行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強調這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今天我們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貫徹和落實好這一重要原則,堅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實現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小智治事,中智用人,大智立法。」古往今來,法治都是治國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什麼時候重視法治、法治昌明,什麼時候就國泰民安;什麼時候忽視法治、法治鬆弛,什麼時候就國亂民怨。今天,依法治國已成為我們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執政已成為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我們建設法治中國的決心堅定不移。

但同時也要看到,法律不是萬能的,僅靠法治這一手是不夠的。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法律的有效實施有賴於道德的支持,道德的自覺踐行也離不開法律的強力約束;法律難以規范的領域,道德可以發揮作用,而道德無力約束的行為,法律則可以給予懲戒。可見,法治與德治如車之兩輪、鳥之雙翼,不可偏廢,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協同發力,需要法治和德治兩手齊抓。

堅持法治和德治相結合,是對古今中外治國經驗的深刻總結。我國既有久遠的法制傳統,又有厚重的道德傳承。從孔子提出「寬猛相濟」,到孟子提出「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從荀子提出「隆禮重法」,到漢代董仲舒強調「陽為德,陰為刑」;從唐代提出「制禮以崇敬,立刑以明威」,到宋元明清時期一直延續德法合治,都體現了德治與法治相結合的治國之道。從世界范圍看,凡是社會治理比較有效的國家,大都堅持把法治作為治國的基本原則,同時注重用道德調節人們的行為。

堅持法治和德治相結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一大優勢。經過長期實踐探索,我們走出了一條自己的法治道路,法治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這條法治道路內涵十分豐富,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堅持法治、德治兩手抓、兩手硬。立足當前、面向未來,要把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實行好,最關鍵的就要堅持走我們自己的法治道路,發揮好這條道路的鮮明特色和突出優勢。這就要求我們更好地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切實推進以德治為基礎的法治建設、以法治為保障的德治建設。

堅持法治和德治相結合,也是現實的迫切要求。當前我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階段,要應對前所未有的矛盾風險挑戰,從根本上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應當清醒看到,我國法治建設還存在許多不適應、不符合的問題,要解決好這些問題單就法治論法治是不夠的,必須著眼全局、系統謀劃,特別要立足我國歷史傳統和現實國情,重視加強道德教育和思想引導,著力培植人們的法律信仰和法治觀念,營造全社會都立規矩、講規矩、守規矩的文化環境,使法律和道德在國家和社會治理中共同發揮作用。

⑧ 2019-12-22

  研讀了《中國式管理》一書,這本書是中國式管理奠基大作,作者是曾仕強先生,他是中國式管理大師,全球華人中國式管理第一人,被稱為「中國式管理之父」。筆者雖是管理學專業背景,但讀了《中國式管理》之後,依然深受啟發,獲益良多。 首先所謂中國式管理就是以中國管理哲學來妥善運用西方現代管理科學,並充分考慮中國人的文化傳統以及心理行為特性,以達成更為良好的管理效果。筆者在本科和碩士期間都修過許多管理學相關課程,但其中大多數都是一些西方的管理思想,以泰勒、德魯克、巴納德等等西方管理學大師為代表人物的管理智慧,中國人一直以來不斷引入和學習。而曾仕強的《中國式管理》一書,讓筆者感覺耳目一新。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看到,作者將管理與中國文化情境相結合,運用了許多諸如儒家、道家等等百家思想,以及中國經典文化作品比如《易經》等,將中國國學思想滲透到管理這一現代化事業當中。

  本書研究針對的是具有華人特性的管理學,立足點在中國人身上。語言貼合中國人的實際,且對中國悠久的管理思想進行了很好的總結。不誇張、不脫離實際。中國式管理其實就是合理化管理,它強調管理就是修己安人的歷程。中國式管理以「安人」為最終目的,因而更具有包容性;以易經為理論基礎,合理地因應「同中有異、異中有同」的人事現象;主張從個人的修身做起,然後才有資格來從事管理,而事業只是修身、齊家、治國的實際演練。

中國現在正處於振興期,中國式管理將如何自處?我們一直強調「見賢思齊」,而「賢」似乎必然地指向了西方,於是我們引進了西方的資金、技術,同時也吸收了他們的管理思想、理論和方法。而這些是否符合中國國情,能否有效地推進中國的發展?現實似乎給出了一個不是很滿意的答案,國外屢試不爽的管理方法,當移植到中國時,卻產生不了預期的效果,竟是方法錯了還是中國人已經病入膏肓?而《中國式管理》恰是給我們點亮了一個火把,讓我們看清身邊懵懂的表象,它將植於中國人血液的民族性剖析給世人,讓我們懂得從另一個角度去解讀中國文化。

一、管理——修己安人的歷程

到底什麼是管理?管理的定義一直以來也眾說紛紜,沒有一個固定答案。每個人對管理的認知和體會也各不相同,但是一個人對管理的看法代表了這個人的價值觀。在這本書中,作者提出了一個代表大多中國人價值觀的概念,「管理是修己安人的歷程」。

這個概念強調管理的起點是修己,終點是安人,任何人都應該從自己做起,把自己修治好,再通過做人做事的具體表現來促進大家的安寧。管理一方面追求倫理道德,一方面追求管理效益。可謂管理是外在的倫理,而倫理是內在的管理,二者密不可分。在管理的歷程中,通過好好做人把工作做好,職場中修煉自己,逐漸提高層次,完成修、齊、治、平的人生任務。

我們想要了解這種以中國人為特色的管理學,從與美國、日本的管理相比較的過程中深切體會。美國式管理強調「我要、我成的歷程」,以「目標管理」與「成果管理」等為代表,美國人還突出表現為一種個人主義,在這樣的情況下,管理就是充滿了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意味,以競爭為手段。日本式管理與美國式管理相反,他們強調一種「同生、共榮的歷程」,同聲同死,培養生死交情,共同奮斗,合力追求團體榮譽,充滿了「大和魂」精神。而中國人呢?與美國日本都不相同。目標和成果固然重要,但不足以代表管理的全部,而中國人也不太接受同生共死的觀念。中國式管理的修己安人,是倫理也是管理,充滿倫理道德精神,先修己,也就是自律,用心改變自己,讓員工收到良好的感應,之後自動的改變他們,更加快速有效。人人都先修己,這樣會實現有效的管理。修己強調自覺、自律、自主,而安人的目的在於人安己安。在修己安人的過程中,以明哲保身為根本理念,保護自己但不傷及他人。在化解問題時候用推、拖、拉的思想,最終會有很好的結果。筆者結合自身經歷,都是十分有體會的。中國式管理的這種修己安人的理念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

二、中國人的「圈子」

  在中國文化情境下,我們經常會聽到「圈子」、「關系」、「人情」等等詞彙,帶有豐富的中國色彩,與西方管理極為不同。

日本人的小團體讓人們會自然聯想到集團主義,而中國的小團體則可能讓人們聯想到本位主義、朋黨之爭和內耗。那究竟是小團體錯了,還是中國人錯了,或者說它們本身就是一對矛盾體?在我看來誰都沒錯,我不贊成將人和小團體隔離開,用嚴格的制度進行約束。中國人的小團體象徵著我們美好的友誼代表著彼此之間的交流,少年時的玩伴、青年時的知心朋友,這些都是我們難以割捨的,這就是我們的生活,從小的生活環境,沒必要舍棄。從好的方面來說,中國人的小團體也可以是工作的潤滑劑,它利於工作順利地開展,特別是有新的變革政策時,往往先通過自己的小團體來推廣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實,日本同樣也存在著小團體,否則便不會出現團隊精神,只不過日本把小團體劃歸到整個公司,而中國則是出現了內耗和挖牆角。小團體本身並不是什麼缺陷,與歐美企業相比,小團體讓企業更具有人性。當然,小團體的存在對於中國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中國企業在制定決策時,可能由於小團體的存在致使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難以展開或者說需要花費更多的成本。這在當今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下,無疑給企業生存發展帶來巨大的壓力。但積極的方面在於,能讓決策者保持清晰的頭腦防止專斷的產生,這對於一個成長中的企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在多變的時局下,小團體可以幫助企業克服急功近利,保證企業健康發展。所以,小團體本身沒錯,關鍵是如何利用,特別是中國的管理者,一定加以合理的掌控,一方面要協調好各方利益,避免內耗的出現,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推動企業健康的發展;另一方面要對小團體進行合理控制,不能讓其肆意發展影響到企業的穩定。

三、管理三大主軸——以人為主、因道結合、依理而變

本書中作者提出了中國式管理的三大主軸,以人為主、因道結合、依理而變。其意思就是以「人」為中心,人是管理的主體,基於人的理念來組合,按照人能接受的道理來應變。在這里筆者想著重談一下中國人的德治與法治。

對人的管理,中國強調「德治」;日本重視「人治」;美國突出「法治」。日本在管理中重視人的價值取向,組織會把員工視為大家庭中的一員給以照顧,實行以人為本的人性化管理。美國在管理中更加重視法律規章和制度的完善,以僱傭合同和契約來規范約束勞資雙方的行為。但這些成功的管理方式都已經暴露出自身的缺陷:日本終身僱傭制,給企業帶來巨大的負擔,特別是在日本經濟處於低迷期的現今,這給企業的復甦帶來很大的困難和包袱,同時年功序列給企業新鮮血液的注入帶來巨大阻礙,新老員工思想的摩擦,新觀念、新思維難以得到重視,這大大挫傷了新進員工的鬥志和積極性。而美國的「法治」則帶來了勞資對立的局面,而且西方的管理思想強調以一次的成敗論英雄,更多的滲透了功利的性質,正是因為缺乏人性化管理,才使得美國企業在出現危機時企業和員工難以做到同舟共濟。而中國,自古以來主張「修己安人」,強調以道德教化,寓人治於法治。不可否認,中國的人治存在著一定得缺陷,比如說「裙帶」關系濃厚,導致有法難依,特別是對家族企業來說,隨著自身的不斷發展壯大,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就是如何規避人治,如何貫徹實施行之有效的規范准則,一旦處理不好則可能給企業帶來滅頂之災。所以,人治是值得我們警醒的,但盡管如此,也不必在人治和法治中獨尊其一,而應該寓人治於法治,也就是說不應單純地將績效作為衡量員工的標准,而應同時考慮到現實情況,允許有緩和和變通的存在讓企業更具人性。如何做到寓人治於法治,對中國企業來說一方面要不斷地加強管理制度建設,加強立法和執法工作, 節制官僚作風,修正不正常的本位主義,推動企業由經驗管理邁上科學管理的快車道。另一方面,作為輔助,要讓人治充分發揮其特殊功能,讓企業更和諧、健康。

四、管理准則——內方外圓

中國人是不是真的沒有準則?當然有,那就是「內方外圓」,「方」是自己的價值標准,中國人的「方」不會稜角地暴露在世人面前,因為中國人講究「息事寧人」,於是用「圓」作為「方」的保護層。「圓」是一種處事的態度,凡事只要不觸及「方」,就應以「圓」收場,這是中國人的處世的態度。         

中國人講求「相互主義」,「別人敬我一尺,我敬別人一丈」,也不會主動去表達自己的想法,於是西方會覺得這是一種對公司和企業不負責任的表現,認為中國人敷衍、沒有準則、缺乏人性。其實不然,中國人注重情分,注重關系的融洽,並不是自己沒有想法,而是更重視談話的場合和溝通的方式。如果西方企業能領會到這點,也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每個人的「方」在「圓」中占的比重是不同的,也就是說每個人訴求的價值是不一樣的,但中國人卻有一把共同的標尺——尊重、平等,「內方外圓」也恰是中國人的美好期待。

五、合理的激勵方式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投資的熱土,然而不少跨國企業卻出現了不少的困擾:如何招納優秀人才?如何留住人才?面臨著錄用和留住人才的雙重壓力。

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曾說過:「狼非常有個性。有的狼一直在幫助其他的狼,有的懶散,有的喜歡到處游盪,有些則不與其他的狼來往。即使在同一狼群中,你也會看到不一樣的個性。」這些特徵整合成狼性,構成狼群強大的競爭力和適應變化的生存能力。

狼的這種分工給我們的啟示是,企業要招納優秀的人才,首先要尊重人才的個性,容忍他們的稜角,這樣才會對人才有吸引力,同樣也會為企業創造出活力。中國人不喜歡被條條框框束縛,中國人更需要舞台,更需要夢想,所以招納人才應首先給他們希望,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價值,讓他們看到美好的未來。至於留住人才,離不開激勵制度。中國人沒歸屬感、不安分、跳槽率高,我覺得這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同樣企業也要找下自己的原因,比如說,是不是真的從人才自身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例如,在中國的日企,中高層管理者清一色日本人,同等職務的中國員工和日籍員工,工資待遇區別很大,尤其是不同升遷的制度更是打擊到中國員工的士氣,而這些管理理念與日本本土企業所宣揚的平等、信賴和追求個人價值都大相徑庭。不可否認,日企能給中國員工提供安定的工作,優於國內的工作條件,但中國員工的職業生涯局卻不容樂觀,而中國人恰是把自己職業生涯的發展當作養家糊口和尊嚴的象徵,他們需要的不僅僅是安定,更重要的是成就和認可。日企一方面是要求中國員工像日本本土員工那樣忠誠但同時卻忽略中國員工的切身利益,跳槽也許就在所難免了。所以,成熟的管理應以本土化作為基石,立足本土,建立相適應的激勵制度滿足人才需求,這樣才能留住人才,使企業走得遠走得穩。

六、中國式計劃

  書中談到,歷代做大決策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質——「無知」,如此才能求賢、尋賢、用賢而臻於大智大慧。我們知道,組織有了明確的目標,必須進一步做成具體的計劃,以便有把握地處理現在的事情,使其順利開創出預期的未來。中國人善變知變,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喜歡邊做邊修改。我們生活中也有深切體會。計劃時大多確立方向,抓住要點,做一些智慧型決策,依據實際情況,逐漸調整細節,以求落實。在組織甚至是企業中,計劃也是非常重要的。古人說得好:千軍萬馬容易得,一個大將最難求。組織成員的多少並不足以展現機構的實力,決策者的素質才是成敗攸關的關鍵。中國人表面上好像都沒有什麼計劃,什麼事情都說「看著辦」,實則上中國人是有計劃的,只是中國人的計劃會經常地變更,所以只能看著辦,他們才能及時地調整計劃,這樣才能符合不同時空的實際需求。就如同中國人的合理與不合理也是隨時變動的一樣。時空一改變,合理的標准就改變,計劃也要改變。實際的管理中,我們是必須要有計劃的,只有計劃明確了,我們的目標才明確,工作才能明確。但我們的計劃,不能太死,太刻板,太細致,我們要有迴旋的餘地,到真正實施這個計劃的時候,變動是不可避免的。

七、基於文化的企業戰略

企業的文化是基於本國的文化傳統同時與經濟發展水平有著密切關系。民族的文化是企業文化的搖籃,會對該地區人們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產生深遠的影響,甚至影響到該地區的企業管理方式和方法。世界各國在長期的經濟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同時也造就了各具特色的企業文化。20世紀80年代初,日本持續多年的高速增長引起了全世界的矚目,支撐經濟高速增長的關鍵是企業的競爭力,而企業競爭力的提升恰是基於他們特有的企業文化、本土的文化。現今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國式的管理理念正在逐步地成熟完善,也正在接受著世界的檢驗。我們相信現代的、先進的企業管理與企業文化不再是西方的專利,中國同樣會創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經營模式,只要中國凸顯自身文化,努力培育出中國特色企業文化,中國式管理便會越走越遠。其實,到底有沒有中國式管理,也一直是學術界的一大爭論。但其實有沒有並不重要,能不能產生好的管理效果才比較重要。我們不能否定西方的管理科學,中國式管理其實是一種滲透著中國的本土哲學與文化的一套管理智慧。一方面企業在追求全球化,一方面又要重視本土化管理,這看似是一種矛盾,但其實已成為當代一種不可抵擋的趨勢。中國式管理應用了許多國學思想,在中國文化情境下指導企業管理實踐,具有深遠的意義。通過閱讀《中國式管理》一書,筆者對中國的文化也更加熱愛與深信。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對中國的管理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不過在發展中國式管理的過程中,也要注意揚棄。管理與文化相互交融,吸取精髓,加以利導,促成強有力的中國式管理,促進中國的管理實踐長久發展。

⑨ 堅持法治和以德治國觀點的分別是

是古往今來一個永恆的話題,二者既彼此區別又不可分割,都是國家治理、社會運行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強調這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今天我們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貫徹和落實好這一重要原則,堅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實現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小智治事,中智用人,大智立法。」古往今來,法治都是治國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什麼時候重視法治、法治昌明,什麼時候就國泰民安;什麼時候忽視法治、法治鬆弛,什麼時候就國亂民怨。今天,依法治國已成為我們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執政已成為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我們建設法治中國的決心堅定不移。

但同時也要看到,法律不是萬能的,僅靠法治這一手是不夠的。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法律的有效實施有賴於道德的支持,道德的自覺踐行也離不開法律的強力約束;法律難以規范的領域,道德可以發揮作用,而道德無力約束的行為,法律則可以給予懲戒。可見,法治與德治如車之兩輪、鳥之雙翼,不可偏廢,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協同發力,需要法治和德治兩手齊抓。

堅持法治和德治相結合,是對古今中外治國經驗的深刻總結。我國既有久遠的法制傳統,又有厚重的道德傳承。從孔子提出「寬猛相濟」,到孟子提出「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從荀子提出「隆禮重法」,到漢代董仲舒強調「陽為德,陰為刑」;從唐代提出「制禮以崇敬,立刑以明威」,到宋元明清時期一直延續德法合治,都體現了德治與法治相結合的治國之道。從世界范圍看,凡是社會治理比較有效的國家,大都堅持把法治作為治國的基本原則,同時注重用道德調節人們的行為。

堅持法治和德治相結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一大優勢。經過長期實踐探索,我們走出了一條自己的法治道路,法治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這條法治道路內涵十分豐富,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堅持法治、德治兩手抓、兩手硬。立足當前、面向未來,要把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實行好,最關鍵的就要堅持走我們自己的法治道路,發揮好這條道路的鮮明特色和突出優勢。這就要求我們更好地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切實推進以德治為基礎的法治建設、以法治為保障的德治建設。

熱點內容
寶安區教育局規章制度匯編 發布:2025-01-17 01:08:05 瀏覽:155
湖南開福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17 00:26:03 瀏覽:124
唐海司法局 發布:2025-01-17 00:13:56 瀏覽:554
婚姻法模擬法庭心得體會 發布:2025-01-16 22:56:23 瀏覽:558
離婚律師歌曲有哪些 發布:2025-01-16 22:48:41 瀏覽:118
民法第64條 發布:2025-01-16 22:43:28 瀏覽:412
公司司法審計 發布:2025-01-16 22:41:20 瀏覽:327
黨風廉政建設規章制度的落實 發布:2025-01-16 22:40:31 瀏覽:280
為什麼要健全有關師德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6 22:35:40 瀏覽:55
行政法信賴利益案例 發布:2025-01-16 22:30:29 瀏覽: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