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陳丹法學

陳丹法學

發布時間: 2022-11-03 06:36:00

⑴ 農行競聘演講稿

農行競聘演講稿錦集5篇

演講稿是為了在會議或重要活動上表達自己意見、看法或匯報思想工作情況而事先准備好的文稿。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需要使用演講稿的事情愈發增多,那要怎麼寫好演講稿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農行競聘演講稿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農行競聘演講稿 篇1

各位領導、各位同事:

大家好!首先作一個自我介紹,本人,現年歲,在工行營業部工作,中共黨員,大專文化,助理會計師。

一、競聘優勢

1、首先我相信自己有信心也有能擔負起這一重任。從自我素質方面來看,我是從部隊回來的,經過部隊這所大學校的磨練,養成吃苦耐勞、辦事果斷、令行禁止的好作風。在部隊從事新聞報道工作,因工作突出榮立三等功一次受嘉獎多次,去年,營業部創星級網點,我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在《日報》對營業部進行的宣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進行以來,能不斷完善和提升自我,認真學習各項業務知識,盡快適應銀行工作。年通過全國高考並取得江蘇省財經高等學校大專學歷,目前正向本科進軍,年通過江蘇省英語、計算機等級考試,年通過國家人事部考試,被聘為助理會計師。

2、有著較強工作責任心和進取心。進行以來先後從事出納、會計等崗位的工作,做到干一行愛一行,對待工作認真負責,出納點鈔獲省行級能手,所辦理業務無一重大差錯,年被評為支行「」。我總覺得作為年青人總該有點追求,更何況面對日趨激烈的競爭,想逃避是不可能的。歷史的重任已經落在我們肩上,我們只有迎難而上,苦幹實干,全面奉獻自己。

3、我深刻懂得這一崗位的重要。將西門儲蓄所升格為分理處,充分體現了行黨委、行長室對該分理處的高度重視和對其寄予無限的厚望。作為新建分理處主任要一種吃苦耐勞和開拓精神,瞄準目標、不負眾望,確保任務實現。

4、能夠看到自己的弱點。業務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儲蓄業務沒有接觸過,但我相信我有能力盡快適應。管理對我來說是個全新的課題,在今後工作中,我將不斷地調整自己,虛心請教,加強學習,與時俱進,超越自我。

二、目標和任務

這次競聘如果成功,我將進一步解放思想,帶領各位同事提高結算質量,搞好優質服務,挖掘市場潛力,爭取優質客戶源,開創分理處新局面,全面超額完成行黨委、行長室交辦的各項任務,將分理處創辦成三星級網點。

三、具體措施

作為新建分理處要確保目標任務實現,我認為主要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思想總攬全局,做好表率。作一個帶頭人要有全局觀念,要從多方面考慮問題,協調各方面關系,在行黨委、行長室的領導下,向目標任務沖刺。在內務管理方面同樣要兼顧全面,如制度執行、安全保衛、環境衛生等。管理對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課題,熟話說得好,正人先正已,自己要做好表率,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吃苦在前,享受在後。

2、統一思想,發揮團隊作戰精神。以績效考核為動力,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借分理處升格的東風,利用新業務系統的先進的硬體多渠道、全方位開展攬存增存工作。鼓勵員工找關系、拉關系、抓關系,獻計獻策,建立完善攬存信息網路,捕捉每條信息。作為我本人更要主動出擊,尋找客戶源、存款源。

3、挖掘優質客戶源,尋找新的增長點。客戶是農業銀行發展的基礎,沒有一個穩定的「黃金」客戶群,銀行業務的開拓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要在挖掘客戶源上狠下功失,確保任務的實現。一是充分利用我行結算的優勢,面向鄉鎮尋找開戶單位。目前,信用社的結算功能相對比較滯後,不能適應用戶的需求,而我行的網點主要集中在城裡和少數鎮,可以從中挖掘不少優質客戶。二是挖他行存款,瞄準單位找關系,全面出擊。加強服務,全面提升躍進路分理處的知名度。

4、服務是銀行的生命線。要使第一位員工認識這一點,促進服務的深層次、高水平、全方位發展,增強銀行在同業之間的競爭力,現代的銀行不能在簡單的停留在微笑服務,要在服務質量上下功夫,主動與客戶建立一種良好的感情關系,形成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想客戶所想,急客戶所急,讓客戶真正感受到我們分理處的優越性。

5、內抓管理,外樹形象。「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加強員工政治思想理論和業務操作制度的學習,用制度來規范行為,提高工作效率,同時,找准客戶需求與我行制度的結合點,服務好客戶,鍛煉出一支業務過硬,作風優良的隊伍。充分利用宣傳工具,鼓勵員工反映好人好事在新聞媒體上進行報道,擴大社會影響。

各位領導、各位評委,我來參加這次競聘是責任感和使命感的驅使。不管成功與否,我將一如既往為工行發揮自己的光和熱。

農行競聘演講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事:

你們好!我曾在座右銘中這樣寫到:我不能選擇出生的時代,但可以用生命的燦爛為時代增光添彩;我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可以用加倍的奉獻拓展生命的寬度。此刻,我懷著這份對人生價值感悟的執著與信念,帶著對農行事業的夢想與追求,走上這個舞台,接受大家的評判和組織的挑選。在此,我願敞開心扉,對大家說說我要競爭某某業務部經理這個崗位的理由,能挑起這付重擔的原因以及干好這份工作的思路。這個崗位,不僅僅是一種權利,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我參與競爭的自信,來源於對部門工作的駕馭力、銳意進取的創新力和以德服人的凝聚力。

我競聘的理由及優勢是:

第一,工作與管理經驗豐富。我,35歲,畢業於廣西工學院計算機應用專業,經濟師。於99年參加農行工作,分別從事過會計員、出納員、統計員、電腦管理員、會計監管員、系統軟體程序設計員、前台客戶經理、機構業務部經理助理和副經理等崗位工作。

第二,工作業績突出。在某某業務部任經理助理和副經理的18個月里,積極主動配合經理的工作,並取得很好的成績:一是機構類存款凈增14億元,在對公存款中的佔比迅速提升到42.25%;二是機構類貸款大幅增長,貸款業務基本上覆蓋了柳州的三甲醫院和本科類院校;三是代理保險業務累計實現保費收入超3.5億、手續費收入達1545萬元,兩項指標連續兩年在金融同業中位列首位;四是創新的銀商通系統成為全國金融系統的楷模,通過銀商通系統留存存款達 6.6億元,比未創新前多增近6億元;五是第三方存管實現4.3萬戶,託管資金近4億,捆綁銀行卡4.3萬張,新增簽約賬戶連續兩年領先於同業,逐步縮小與工行的差距;六是「五險一金」歸集額達到35億元,為機構類存款穩定增長做出突出貢獻。

第三,榮譽頗豐。我曾榮獲總行20xx-2007年度代理保險業務「創利名星」稱號、區分行20xx年度第三方存管業務營銷先進個人、二級分行 20xx年度「營銷之星」稱號、銀商通業務創新獎、計價考核辦法創新獎,20xx年又喜獲某某大學商業新銳獎。

第四,有較高的政治素質。通過多年的政治理論學習,

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遵紀守法、助人為樂、團結同志、任勞任怨、服從安排。

第五、有較強的組織、協調及業務策劃、拓展、營銷能力。一是能協調好上下級之間、機關與基層一線之間、農行與客戶之間的關系;二是協調好系統業務或系統客戶與支行一線的關系;三是協調好系統業務或系統客戶推廣、培訓及維護與深挖掘的關系。

第六、有吃苦耐勞、勇於開拓、不斷創新的精神。一是可以利用銀行與信託公司的合作關系,來創新應收賬款融資理財產品,努力盤活某某企業、某某企業等企業近80億元應付賬款;二是利用銀行與租賃公司的業務合作關系,拓展銀賃通業務,預計將可發放貸款近40億元。如此多的創新項目,是他們推動著我一如繼往地向前進。

金無足跡,人無完人,我對銀行知識掌握得還不夠,為此,我利用業余時間,努力學習金融知識,並於今年7月份考取了某某大學金融財務MBA,以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

假如我競聘成功,一是向領導多請示,勤匯報,搞好與兄弟部門的協作配合。了解領導意圖和思路,把工作的主動

性與針對性、實效性統一起來;虛心向兄弟部門學習,多交流,多協調,互相幫助,共同提高。二是搞好部門內部團結。生活上多關心同事,讓同事有一種溫暖感;工作上幫助同事多出成績,讓同事有一種成就感;在利益和榮譽面前多讓同事,讓同事有一種被承認感。

假如我競聘成功,對待同事做到多理解,少埋怨;多尊重,少指責;多情義,少冷漠;多說服,不壓服。力爭在工作中顯示實力,在壓力中形成動力,在創新中增強活力,在與人的交往中凝聚合力。

假如我競聘成功,樹立「想支行之所想,急支行之所急,全力為一線服務」的經營理念。對支行或客戶提出的業務要求,及時解決,落實到位,保證各主要客戶的業務量穩中有升。

假如我競聘成功,對黨要忠誠、對農行要感恩,以實際行動化作對農行事業的不懈追求。

無論競聘成功與否,我將嚴格按照「愛學習、能創新,守規矩、願奉獻,知感恩、善協作」的標准不斷完善自己,用「想得更大一點,做得更實一點、管得更細一點」的標准要求自己,積極開拓,扎實工作,努力取得更好的工作業績。

謝謝大家!

農行競聘演講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

大家好!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推動你的事業,不要讓你的事業推動你。今天我就是為了推動我的事業而來!

我叫陳丹,今年29歲,本科學歷,現任城區營業部會計。今天之所以走上講台,我認為已經具備了競聘金融超市客戶經理的許多優勢。

我94年畢業於湖南省農村金融學校,科班出身,學校期間,掌握了扎實的金融理論知識。畢業後被分配到農行工作,至今已有10年。在這十年裡,我先後擔任過儲蓄會計、綜合會計、副主任、會計股副股長、主管財會、內勤主任等職位。不同的工作崗位,使我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對農行的諸多業務都有了較為深入的了解和認識。10年來,我始終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加強學習,使自己具備了較強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和扎實的語言文字功底。多年的基層工作,大大鍛煉了我組織、協調與溝通能力,使我的前進的腳步更加穩健。因此,我認為,金融超市客戶部經理我是有能力,有信心勝任的!

金融超市的開辦,作為我行金融服務創新和加強個人金融業務的市場開發與營銷的一項重要措施,是非常必要和及時的。金融超市客戶部經理,是農行和廣大客戶的紐帶與橋梁,責任重大。如果領導信任我,讓我走上金融超市經理的領導崗位,我將做好如下工作。

第一,做好兩個服務。一是人性化服務,即以客戶為中心,以客戶需求為宗旨,讓客戶走進環境舒適、富有人情味的服務氛圍里辦理業務。二是差別化服務,就是引導客戶通過不同的方式辦理業務,如通過窗口辦理、通過客戶經理辦理等,以達到快捷、高效,對個人貴賓客戶可以提供的一對一的尊貴服務。

第二,在為客戶辦理業務時,我將力求做到熱情、快速、准確,以此來解釋農業銀行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讓每一位客戶從中體會到客戶就是上帝的感覺,我將時刻銘記著這樣的服務格言,力求用五星級的服務換得客戶的微笑,贏得客戶的滿意。

第三,提升金融超市的服務層次。

我將打破傳統銀行營業網點封閉櫃台式的服務模式,實行全新的分區服務、開放式服務和「一站式」服務,使客戶感覺更受尊重,心情更舒暢,辦事更方便。工作中,還將通過業務培訓和人才引進,充實和壯大金融超市的人才隊伍,為金融超市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從而提高金融超市的服務層次。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我願意借這次競聘的東風,揚起達到勝利彼岸的風帆,如果這次我有幸通過競聘走上競聘崗位,我一定會奮發有為、不辱使命、不負眾望,為續寫建設銀行事業新的輝煌篇章而努力!

謝謝大家!

農行競聘演講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

國際成功學大師卡耐基說過:「不要怕推銷自己,只要你認為自己有才華,你就應認為自己有資格擔任這個或那個職務。」憑著這句話,也憑著20年的農行工作經驗,今天我滿懷信心和激情的走到演講台上參加個人業務部副經理的競聘,自信有能力挑起這份重擔。

下面,我先簡單的`介紹一下自己。

今天之所以走上講台,參加競聘,並非僅僅只是受到拿破崙那句「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名言所激勵,更主要的是覺得作為一名有理想抱負和責任感的中青年,一名有志於農行建功立業的員工,我應該義不容辭地站出來,接受領導和同志們的挑選。當然,如果有可能的話,希望在新的崗位上施展才能,為推進農行事業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我的競聘條件有:

第一、我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工作二十年來,我先後從事過很多崗位,每個崗位上我都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績。較為系統地掌握了個人業務部的業務種類及流程。在業務部工作的幾年來,我主要負責負債業務、中間業務、新產品推介個人業務部所有的內務、綜合、報表、存款計劃、考核結賬、先進評優、優質服務、客戶投訴、網點裝修前的准備等工作,由於工作量特別大,壓力也大,所以,我總是把自己的狀態調整到最佳的狀態,全新心的投入到工作中。通過多年的實踐和鍛煉,使我的工作經驗和工作能力得到進一步積累,我自信,我現在已經具備了擔任業務部副經理的工作能力和個人條件。

第二、具有較為扎實的理論知識。我知道,要做好本職工作光靠熱情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要有專業扎實的理論知識。工作以來,我從來沒有放棄過對知識的學習,先後通過成人高考,取得大專學歷,1996年我又通過專升本考試,考入江漢石油學院財會專業學習3年,並通過英語4級考試,取得學士學位。另外,我組織並參加了20xx年、20xx年農行系統證券從業資格考試,並順利通過考試,獲取了證券從業資格。在此期間我學習了證券基礎知識、證券投資基金、證券投資分析等課程。這對我行中間業務的發展,特別是基金業務的代銷起了很大的作用,同事,我還參加了省分行組織的客戶經理培訓,在這里我看到了農行的希望與未來,學習了客戶經理必讀、商業銀行營銷技巧、房地產業務、信貸業務、保險知識與企業財務會計分析等知識。這些理論基礎,都為我做好下一步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第三、我具有較強的管理、組織、協調能力。我在市分行結算中心擔任主管會計6年,經歷了結算中心從起步、發展,到步入正軌的整個過程。1997年至20xx年在結算中心工作期間,我帶領和團結全體員工,緊緊圍繞全市農行不同時期業務工作重點,狠抓內部制度建設,結算中心組建構思、加強內部管理,制定工作職責、規范操作流程、提高服務質量等方面,積極當好市分行各部門、上下級行和同業之間的紐帶,保證了全市網路生產和系統內資金劃撥的安全、便捷、高效運行,基本做到了全年無差錯、無事故。因此,從管理、組織、協調能力而言,作為個人業務部副經理,我可能算是一塊可造之才。

各位領導,評委,業務部副經理不僅僅是一個有吸引力的崗位,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副經理是經理的助手,他必須不折不扣的執行經理分配的各項任務,協助經理做好本部門的各項管理工作,使本部門能夠順利完成上級部門交辦的各項任務指標。此外,他還必須協助經理做好部門人員的管理、培訓、組織協調工作。

如果我有幸被當選為個人業務部副經理,我將不負眾望,不辱使命,努力把領導和同事們的這種信任,化為在新起點上做出一翻事業的機遇。我將努力做好如下幾點:

一是真誠講團結,協助經理做好部門的管理工作。多年的工作經歷,使我認識到同事之間,支持、諒解和友誼比什麼都重要。在團結方面,我一定要擺正位置,正確認識和看待自己。在生活上多關心同事,做到多理解,多鼓勵、多支持。努力協助經理把業務部的員工隊伍帶好,進一步健全內部管理制度,使員工有章可循,知道自己干什麼,怎麼去干,使員工工作效率進一步提高。

二是使業務管理上進一步突破。市場經濟條件下,管理也是效益。工作中,我將對全行存款工作實施「扁平化」管理,強化精品網點建設,繼續抓好低產網點改造,力爭年內消除3000萬元以下的分理處。

三是抓好營銷到位工作。通過鞏固現有客戶為基礎,積極擴展項目功能拓展新的客戶。通過加強業務產品組合,實施綜合營銷鎖定客戶,通過產品創新、服務創新、制度創新,以高層次的服務為手段吸引客戶,盡快促成金融超市開業。通過鍍身定做設計理財方案,提供服務套餐,以優取勝壯大客戶群體。另外,還將抓好深度營銷大眾客戶。對個人儲蓄從源頭和網路鎖定五大客戶群體,重點抓好教育儲蓄客戶群,繼續拓展打工經濟客戶群,努力提升城鎮居民和高薪客戶群,全面鎖定個體工商戶和民營經濟客戶群,決不放鬆其它類客戶群。

四是加強學習意識,提高自身素質建設。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競爭很大程度上就是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教練,員工素質很大程度上就是農行的發展速度和質量,除自身學習外,還要組織各支行學習,學各種規章制度、指導性文件和進行新業務知識培訓,是農行人自覺樹立主動學習、終身學習的觀念,積極更新知識結構,爭當復合型員工,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記得香港首富李嘉誠說過,他在用人方面不喜歡「大材小用」,也不喜歡「量才適用」,而是喜歡「小材大用」。因為「大材小用」純屬浪費,「量才適用」容易讓人自滿、使人懶惰,只有「小材大用」才有利於激發員工的潛能,促進工作的創新,從而達到事業和個人的共同發展的目的。如果各位領導、各位評委、各位同仁給我一個「小材大用」的機會,我將盡我所能,做好個人業務部副經理的工作!

謝謝大家!

農行競聘演講稿 篇5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

大家上午好!

我國著名的思想家顧炎武有一句名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今天,我要說,「農行興盛,我/有責」。為了責任,為了農行夢,我走上了演講台。首先,感謝市行黨委打造這一「公平、公正、公開」的平台,讓我一名基層農行人,有機會向各位領導各位同仁展示自己,接受考驗。同時,藉此機會,向所有關心支持我的領導和同事們表示深深的謝意!

我××年×月出生,××年進入農行,20多年來,一直在基層一線工作。20xx年10月,我被聘為××支行行長。四年來,××支行在各級行領導的悉心指導/和關懷呵護下,經過全行員工的通力合作,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業務發展進一步提速。到今年9月末,各項存款余額由20xx年的1.4億元上升到2.3億元,增長了64.3%,增速遠遠超過當地郵儲銀行和信用社,各項存款占××金融市場份額的43%;農戶小額貸款余額近20xx萬元,不良率一直控制在1%左右;金卡客戶由216人拓展到近500人,還新增了4位白金卡客戶。今年,完成代理保險500多萬元,獲市分行代理保險分組比賽獎;還先後2次獲省行對公業務勞動競賽優勝獎;××支行今年共吸收各類資金3700多萬元(其中各項存款20xx萬元、理財產品1200萬元、代理保險500萬元),占××金融市場的一半。二、服務質量進一步提升。在爭創一流服務窗口的同時,組織員工進企業、進市場、進小區,進村莊,打造「身邊銀行」,客戶滿意度不斷上升。三、支行形象進一步提亮。近年來,××支行實施硬轉型,網點面貌煥然一新,員工的辦公、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

相信自己,定能贏得勝利;相信自己,定能創造奇跡。20多年的學習和工作歷練,讓我具備了以下競聘優勢。

一是有鑽勁。為了適應新時期農行工作,我不斷學習金融政策和法規,鑽研業務知識,金融理論素養和專業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業余時間通過自學取得了法學本科學歷,定期參加總行網路學院學習,接受最前沿的知識培訓,獲總行網路學院市分行優秀學員,還榮獲全市農行零售業務轉型知識培訓三等獎。

二是有韌勁。參加工作以來,我做過櫃員,客戶經理,會計主管,

還有網點主任,不管在哪個崗位,我總是全身心投入到自己所熱愛的這份事業中,磨煉自己,突破自己,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多次獲先進工作者和優秀網點主任。

三是有闖勁。在多年的基層工作中,我敢闖敢拼,勇於開拓,鍛煉出了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和綜合協調能力。能獨擋一面開展工作,用十根手指彈鋼琴。工作中,對內注重執行,對外注重協調,事前注重謀劃,事後注重總結,積極穩妥處理好各種工作關系。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如果我競聘成功,我將凝心聚力彈好「三部曲」,為××農行的飛躍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首先,彈好「協奏曲」。就是要當「好」助手和參謀。切實履行指導、協調、監督、服務等職能,經常向領導提出合理化建議和設想。做到「未雨綢繆」而不是「亡羊補牢」,做到「雪中送炭」而不是「雨後送傘」,更要做到責任不推,困難不讓,功名不居,過失不諉,形成一種和衷共濟的工作氛圍。

其次,彈好「主題曲」。就是要把握「好」業務重點。一是加快推進縣域業務、零售業務、對公業務「三大業務」轉型,使「客戶分層、功能分區、業務分流」落到實處。二是加強客戶基礎建設。維護好現有客戶,拓展好基礎客戶,提升好優質客戶。三是大力發展線上業務,加快互聯網金融、零售銀行發展步伐。四是加強風險防控,用前瞻性的思考化解風險, 打造平安農行,提高價值創造能力。

第三,彈好「合奏曲」。就是要打造「好」優秀團隊。一要提高自身服務發展、資源配置、化解矛盾、推動工作、知人善任的五種能力。二是組建三支隊伍,即:團結有力、思維敏捷、號召力強的中層幹部隊伍;善於學習、業務精通、執行力強的客戶經理隊伍;素養良好、責任心強、專業度高的大堂經理隊伍。三是要努力提升隊伍素質,促成復合型人才與專業型人才的結合;四是要落實」好」關愛員工的「六件實事」和「十項措施」。以情感人,待遇留人,提高員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各位領導,各位評委,大風乍起,正是揚帆之時!請大家支持我,請組織考驗我。我定將獻身農行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因為,「農行興盛,我有責」,謝謝大家!

;

⑵ 02年莆田市一中與市少體校聯辦用的是什麼教材急急急

涵江區石庭中心小學座落在著名僑鄉——江口鎮石庭村。學校創辦於1915年,於2003年8月升格為中心小學,下轄9所農村小學,共有學生3539人,教師169人。學校秉承「一切為了孩子的發展」的辦學理念,領導 「務實、求真、 開拓」,教師「愛崗、敬業、奉獻」,學生「誠實、好學、活潑」,僑鄉的父 老鄉親更是真情傾注,集資興學,他們形成和諧向上的文化教育群體,齊心協力,將石庭這所「 福建省農村示範小學」裝扮成福廈路畔璀璨的教育明珠。
1、學校現擁有一支知識化、專業化的教師隊伍,擁有教職工數62人。其中,小學中學高級教師2人,小學高級教師34人,市級骨幹教師6人,區級骨幹教師3人。2位已取得本科學歷、大專學歷老師41位,可稱教學隊伍實力雄厚,人才濟濟。
2、學校佔地面積13065平方米,建築面積6016平方米。學校現有小學學生數989人,設有19個班級。幼兒學生234人,設有七個教學班。生均佔地面積10.68平方米,建築面積4.92平方米。
3、擁有一座600平方米的大禮堂,可供每年「六一」國際兒童節舉行文藝聯歡會,用以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
4、學校有34間符合標準的教室,採光、通風,照明符合要求。
5、學校生活用房1900平方米,師均30.65平方米。
6、學校體育、音樂、美術、電教設施達Ⅱ類標准。
7、圖書豐富,現學校圖書館有存書達12500冊,生均10.22冊,可供學生閱覽,補充課外知識。
8、設電腦教室,擁有66台電腦,培養學生現代科學知識的應用。
9、學校有兩個近千平方米的水泥操場,一個3200平方米的大操場,一條80米的直跑道,150米的環形跑道供學生田徑運動之需。
10、學校音樂室、少先隊室、實驗室、體育室、電教室一應俱全。學校環境達到「一禁、三化、五無、八有」要求。幼兒園的設備新穎,活動器械齊全。學校為學生提供一個優美、潔凈的學習環境;給教師創造了一個舒暢、安全的工作,生活條件。學校秉承了「一切為了孩子的發展」的辦學理念,領導「務實、求真、開拓」,教師「愛崗、敬業、奉獻」,學生「誠實、好學、活潑」,學校面貌日新月異,永遠向前。
地址:涵江區江口鎮石東村 郵編:351117
[編輯本段]校規校訓
校風:團結 勤奮 博學 務實 向上
教風:師風正 師紀嚴 師道尊 師學博 師業精 師心慈
[編輯本段]學校榮譽
1993年、1995年、1997年、1999年、2001年學校連續5屆評為莆田縣文明學校。
1993年黃瓊英同學獲全國小學生民族器樂「揚琴」比賽三等獎。
1997年10月四(2)中隊評委全國文明雛鷹假日小隊。劉少晗同學評為全國「手拉手」好少年。
1998年10月學校少先隊評為莆田縣紅旗大隊。
1998年12月,新加坡華僑黃錦龍夫婦捐建校門一座(福廈路口)。
2000年7月,林鳴鳳老師指導的劉敏同學獲全國青少年愛國讀書活動「講公德、守法紀」知識競賽特等獎,並赴閩參加省教育廳、省少工委組織的夏令營和頒獎大會。
2000年學校被莆田縣評為「莆田縣學校體育工作先進單位」。
2001年9月因學校教學質量突出被中央莆田縣委和人民政府評為「莆田十佳學校」。
2002年4月由於學校成績優異,被福建省教育廳評為「福建省農村示範小學」。
2003年莆田市教育局對全市小學畢業生統一考核,我校本屆畢業生成績名冠涵江。在涵江區對所轄的133所小學共評選出的300名優秀學生中,本校就取得23名。
2003年7月,蔡黎紅老師指導的黃琳同學獲全國青少年讀書活動「走向世界的中國」知識競賽優秀獎。
2004年3月,自升格為中心小學以來,莆田市教育局對全市小學畢業生統一考核,在涵江區評選的300名優秀學生中,本中心小學就取得53名,成績名揚涵江。
2004年5月學校小學生籃球隊獲涵江區小學生籃球比賽第一名2004年6月黃玉麒老師指導的吳啟航同學寫的「公雞過馬路」獲世界華人小學生作文大賽三等獎。
2004年10月被中共莆田市委和莆田市人民政府評為「市文明學校」。
2004年12月被涵江區人民政府評為「涵江區素質教育合格學校」。
2005年1月由郭萍老師執教的《年月日》在涵江區開展小學數學優質課比武中榮獲一等獎。由王珊老師執教的《五彩池》在涵江區開展小學語文優質課比武中榮獲一等獎。同年6月份,在全市統一命題的畢業班素質教育質量檢測中,我校本屆畢業班的語、數科的綜合成績名列涵江區農村小學組第二名。
2005年7年,蔡黎紅老師指導的羅威臻同學獲全國青少年讀書活動「奮發有為建小康」知識競賽二等獎。
2005年12月學校教師籃球隊獲涵江區教師籃球比賽第二名。
2006年1月學校被涵江區人民政府評為「治安保衛重點單位」。3月份,涵江區綜合辦、涵江區教育局、涵江區公安局聯合評為「涵江區平安校園」、「涵江區學校安全先進單位」。
2006年3月學校被授予教育部課程教材研究所課程改革重點課題——福建省「與新課程改革相適應的學習方式研究」實驗基地校。
2006年6月本屆畢業班參加全市統一命題的畢業班素質質量檢測中,語、數平均分和及格率均列涵江區農村小學組第一名。同月,被莆田市人民政府評為「莆田市實施素質教育工作優秀學校」。
2006年7月學校幼兒園評為涵江區優質幼兒園。
2007年3月學校評為涵江區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建設先進單位。
2007年4月學校小學生乒乓球隊獲涵江區小學生乒乓球比賽女子第四名、男子第五名。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學校歷史悠久,創建於1915年,由黃紹昌先生倡議創辦。
黃紹昌先生畢業於福建政法大學及日本名校早稻田大學法學博士及高等師范碩士。歷經福建政法大學教授、福建省實業廳秘書長等職。由於關心家鄉教育,深知石庭人口稠密而無一所正式學校,在海外僑胞的支持下乃毅然舉家遷回石庭,自任學校校長,校名為莆田縣第七區小學學校租用石庭旗桿厝衍慶堂上下廳及上廳左邊廂房一間,內埕全部、黃禹友民房五間為校址,並舍自己房舍等為辦學之用。黃紹昌為名譽校長(1915、10——1919、01),陳棟候為第一任校長(1915、10——1916、01),陳丹如為第二任校長(1916、02——1919、01)。學制四年,(為初級小學),低中二班為復式教學。四年級為學校最高年級,學生均由私塾轉入,全校學生20多人。學校於1915年春成立首屆校董會,設常年校董30人(每年年捐大洋20元)、名譽校董為:薩鎮冰、黃培松、王兆培、江春霖、張琴、關陳謨、林翰、吳台等社會名流擔任。其中薩鎮冰系辛亥革命時名人,民國時期為海軍上將,任海軍總司令等要職。擔任石庭小學董事可稱馬首是瞻,威望卓著。
1919年2月至1925年1月學校更名為莆田縣第七區石庭小學,校址照舊。黃紹昌為名譽校長(1919、02——1925、01)。學制六年(完全小學),一、二年級為單式教學(兩班),中高年級為復式教學(兩班)。學生數80多人。學校校董會有常年校董30人(每人年捐大洋20元),名譽校董:薩鎮冰、黃培松、張琴、關陳謨、林翰、吳台。
1925年2月至1934年1月,學校更名為莆田縣第七區私立石庭小學,原有校址擴大。借用衍慶堂下廳左右前廂房兩間,天雲亭擴大租用右廂房一間,另租用黃紹昌私房之大廳、福堂及左右廂房,並在石庭黃氏宗祠增設分校。校長為黃紹昌,分校主任為虞番茹(1925、02——1930、01)。學制六年,一至四年級各一班,高小復式班一班。分校初小一年級一班,學校校董會於1925年2月擴大,常年校董37人(每人年捐大洋20元)。名譽校董為:薩鎮冰、黃培松、張琴、關陳謨、林翰、吳台、蔡瑄、黃玉樹、林兆燕、宋敏增。
1934年2月至1942年 7月,學校更名為莆田縣第七區江口鎮私立紹昌小學。校址照舊,黃氏宗祠分校停辦,學校並入總校,但另在田滕松竹梅祠堂開辦幼稚園(一班)。學校校董會推選黃籬秋為首任校長(1934、02——1934、07),黃璇為第二任校長(1934、08——1942、07),學校校董會有校董56人(每人年捐大米三百斤),名譽校董為;薩鎮冰、黃培松、張琴、關陳謨、林翰、吳台、蔡瑄、黃玉樹、曾傅雲、林兆燕、宋敏增。
1942年8月至1943年1月,學校更名為莆田縣江口鎮石東石中聯立國民學校。校址照舊,小學學制六年。田滕松竹梅祠堂幼稚園撤消。(幼稚園二個班級設在總校)。校長為黃璇(1942、07——1943、01)。學校董事會有常年校董76人,名譽校董為:薩鎮冰、黃培松、張琴、關陳謨、林翰、吳台、蔡瑄、梁濟川、黃祖漢、林兆燕、曾傅玉、黃景文。
1943年2月至1945年1月,學校更名為莆田縣江口鎮西南中心國民學校。校址照舊。校長黃璇。小學學制六年。學校開設幼稚園二個班級。學校校董會有常年校董76人。名譽校董為 :薩鎮冰、黃培松、張琴、關陳謨、林翰、吳台、蔡瑄、梁濟川、黃祖漢、黃兆燕、曾傅玉、黃景文、宋增敬。
1945年2月至1950年3月,學校更名為莆田縣江口鎮第二中心國民小學。校址照舊。校長黃璇。小學學制六年。學校開設幼稚園二個班級。學校校董會有常年校董76人。名譽校董為 :薩鎮冰、黃培松、張琴、關陳謨、林翰、吳台、蔡瑄、黃祖漢、黃玉樹、林兆燕、曾傅玉、黃景文、宋增敬。
縱觀歷史,石庭小學在1915年至1950年期間從無到有,由小到大,從簡易到擴大,逐步拓展,邁步向前,黃紹昌、黃璇父子首創顒功。令人有口皆碑,贊之不絕。
紹昌先生英年早逝(詳情見黃春元先生撰寫的《懷念母校》全文中。俚人痛念紹昌先生半生心血艱難創學的功績,經校董會開會決議改校名為石庭紹昌小學資以紀念。
紹昌歿後,子承父志,黃璇接任校長。黃璇先生畢業於福建省立師范,年青有為,管理有方,治學嚴謹。他注重寓教於樂,經常為學生舉辦文體活動,遠足爬山;也時與其他學校組織學生互相交流或舉行測試時事比賽。他注重道德品質教育、親繪壁畫,在學校多處懸掛。抗戰期間,「七七蘆溝橋事變」後四十年代初期抗戰緊要關頭,他親自演講,激發學生愛國熱情。他崇尚「禮、義、廉恥」「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的四維八德教育。
黃璇任校長後,身體力行,拆舊更新,自行動手,十分刻苦,厲行節約逐步擴展教室。學校因此從原無標準的校舍逐步形成一所初具規模,在江口鎮頗具名氣的中心小學校。
據黃文蘭先生、黃春元先生回憶,學校30年校慶聖殿約在1945年8月上旬舉行,張燈結綵,學校裝點得一派喜氣洋洋。巨幅橫幅標語高懸「慶祝紹昌中心小學三十周年校慶及慶祝抗戰勝利」。歌舞昇平,十音八樂響徹四方,文藝節目豐富多彩,盛況空前。
「雄雞一唱天下白」。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蕭蕭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人民政府接管了紹昌小學,學校更名為石庭小學。在黨和政府的領導和關懷下,在石庭父老鄉親和海外僑胞的大力支持下,學校從此走上不斷發展壯大的康莊大道。
1951年春,建新校前,因「紹昌小學」校舍不足,未能適應辦學之需,1954年前俚人已醞釀建造新校事宜,經多方協商,確定在原址——「石庭紹昌小學」翻建新校舍——即現在涵江區石庭中心小學。建校時由石庭黃氏組建董事會,成員90名,常務董事16人。主席:黃文達(毛小叢),副主席黃文松(九尾)下設委員。接收海內外華僑俚人,黃氏家族的捐款,芳名立碑紀念。
1956年春,校長方燕榮,教導陳炳宗上書給毛主席請求提寫校名。因毛主席國事繁忙,無暇提寫,後由莆田軍分區參謀長書寫「莆田縣石庭小學」校名,一直保存於今。
1956年秋,新校落成後,胡金鳳為首任校長,時有學生600餘人,因學校為完全小學,辦學條件好,質量高,學生慕名而來,趨之若鶩。所以,每年都要舉行高小招生入學考試。也因此,石庭小學也有中低年級的單班編制變成高小的多班學校。石庭小學的學生遍布江口鎮半壁疆土。小學畢業報考初中,升學上線率達97%以上。
1956年,為了解決鄉親子女上初中難的問題,在校內又設「文化班」是屬於民辦自費辦初中之形式。
1958年大躍進時,石庭設管理區,學校升級為「莆田縣石庭中心小學」管轄19個基層校,包括江口片的五星小學。從石庭比江口早些時間設學區看,當時石庭文化比江口發達了。後來再派副校長溫新江、方聯榮、林春新三人從事學校領導班子。
1959年中央落實「華僑政策」石庭華僑辦學有功,董事會主席黃文達應邀赴京參加十周年國慶觀禮。
1959年後,石庭文化班改為「莆田石庭農業中學」
1960——1961年國家暫時困難時期,全校師生(包括中、小學)開展勤工儉學,開荒種植活動。建立農業基地——南坡山,搞小副業,增加收入,共度難關。但又不耽誤學習文化課,可以說是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當時造就一大批鄉里傑出人才。
1962年莆田縣教育局正式批准把原「莆田石庭農業中學」改為「莆田石庭華僑中學」任命吳鴻生為石庭華僑中學校長。陳國禎任副校長、陳慶瑞為教導主任,黃清和人總務主任,李天寶任團支部書記。小學部不變,橋中使用「石庭小學」一半地方,小學又一次開始借用附近民房辦學了。
1963年——1964年學校文化體育生活豐富,教師「籃球對」「十音隊」經常外出參加比賽演出。「十音隊」在江口地區首屈一指,64年石庭教工的器樂合奏,「苦盡甜來」參加縣職工文藝匯演榮獲特等獎。
1966年,「一從大地起風雷,便有精生白骨精」文化革命浩劫,十年非常風雨,影響了正常的教學秩序,學校一度停課,學生散流社會,教學荒廢,學生傳授文化知識厥如,造成十年荒蕪,令人嗟嘆。
1968年把「莆田縣石庭小學」改為「莆田縣五七學校」,是非顛倒,學校一片荒涼「四人幫」禍國殃民,踐踏文化,可見一斑。
至文革結束,使撥亂反正又恢復原校名。
1969年學校實行准軍事化訓練,那時學生無心讀書。
1970年——1976年,學校幾乎成半癱瘓狀態,教師無心教學,學生無心學業。
1976年,打倒「四人幫」全校歡欣鼓舞。
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學校教學,學生學習,正式走上正軌,社會青年又登校拜訪老師,拾迴文革期間遺落,荒廢的文化知識。從此,石庭小學繁榮又振作了,又恢復了昔日的雄風。
1978年,胡金鳳官復原職,主持石庭小學校長工作。正值全國恢復高考,中考的底二年,在江口鎮黨委的主持下,於江口馬埕舊電影院舉辦補習班。石庭小學派林金標(番茹根)、陳慶瑞等教師義務為廣大青年授課,時達數年之久。為將口地區培養大批大、中專人才。說到石庭小學業余免費為社會服務已有幾十年光榮歷史,早在新校建成後,胡金鳳擔任首任校長時,石庭小學積極協助業余教育,開展石庭片「掃盲」活動,提高全民素質。各生產隊都有夜校,學生是農民。教師分配到生產隊,負責夜校的組織和輔導,培訓夜校教師,幫助夜校教師備課。
58年,在校內還辦了夜校,由大隊掃盲積極分子黃承祖、黃金富負責,學校指定黃玉祥老師專人協助。
1979年,胡金鳳校長退休,陳天順主持學校工作。
1980年——1981年,莆田縣恢復小學畢業生初招統一考試,石庭又重鼓文革前積極拼搏的風格,教師忙著搜集復習材料,印發復習提綱,畢業班學生晚自修,上夜課,千方百計提高畢業班的學習質量。每年初招都有一批數量可觀的學生,送入省重點中學莆一中、二中就讀。
1980年乘改革開放的春風,教師努力拚搏,教育教育質量不斷提高,生源越來越多,校舍擁擠為破於眉睫的問題,急待解決。1982年學校領導陳天順、彭書錦等石庭宮董事會吁請海外僑胞籌資擴建學校教學樓,在愛國僑胞黃日昌、黃文華、黃文理、黃嚇興等海外僑胞的大力提攜下,共籌集資金新幣21.42萬元.。1983年將大禮堂七間一層土木結構的教師及後操場兩間石板教師拆塗,翻建成一座十四間教室的教學樓,用於初中部教學,小學仍租用棋花厝部分民房作為教室
1985年方中沛任校長,彭書錦任副校長,曾昭和、黃文書任教導。新領導班子為解決學校校舍緊張狀態,決心繼續打好僑牌,成立莆田縣石庭學校國內董事會。正董事長暫缺,副董事長黃慶隆先生、孫忠孝先生、黃玉珠女士;常務董事黃慶隆、孫忠孝、黃玉珠、黃金壽、黃嚇輝、黃嚇松、黃文榮、方金榮、黃瑞麟等位先生擔任;會計方金榮;出納黃克亮。他們肩負對下一代教育發展的使命,為廣大師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校領導與董事會不辭辛勞,拜訪了一個個歸僑。一片誠心,金石為開。打動了愛國愛鄉的僑領黃文蘭、黃文理、黃文華的心,海外華僑也專門為建校成立了「海外建委會」,以便有組織、有系統地開展工作。海外建委會由印尼僑領黃文蘭、黃文通、黃春元、黃文華、黃文衡、黃清雲諸位先生;暨新加坡僑領黃文理、黃日昌、黃金華、黃克祥先生等組成。隨著各方面工作的有序展開,國內也成立了監建組,由黃慶隆、黃玉珠、孫忠孝、黃瑞麟、曾昭和、黃克亮、方中沛、彭書錦、方金榮、李國珍諸先生組建。
1986年,在石庭牌兜腳下奠基興工建造石庭僑中教學樓。
1987年,何遠芳調入石庭小學任副校長。
1988年,石庭華僑中學教學樓竣工。
1989年,石庭華僑中學從原來擁擠的小學中搬遷到新樓。
1990年,何遠芳調離,黃玉和任副校長。
1991年,方中沛校長榮休,黃玉和接任校長,李瑞芳任副校長兼江口學區會計;林光明主持學校德育處工作;李敏林、黃錦雲主持學校教務處工作;黃繩濤主持學校總務處工作。
同月,「石西後埕村華僑為解決本地子女就學方便,籌資在後埕村新建了一座教學樓,後埕分校獨立,正式命名為「江口後埕小學」
1992年,鑒於建設了近五十年的石庭小學教學樓教室已破爛不堪,學校領導會同石東、石西兩村兩委積極做好僑務工作,在愛國僑領黃文理、黃文華的大力支持下,籌資使萬元,重建了二十間教室,便學生在寬敞明亮安全的教室內專心學習。
1992年,石西橋頭外村華僑黃文蘭、黃文華,惠及家鄉子弟上學要橫跨福夏公路,存在安全隱患,籌資將本村原生產隊隊址改建教學樓。
1993年9月,橋頭外初級小學正式成立。
1993年香港同胞黃克緒先生,看到學校操場泥濘不堪,獨資捐贈港幣三萬六仟元,修建了一塊1000多平方米的水泥籃球場。
1993年9月後埕小學、西劉小學高小並入學校。1998年8月兩校高小撤回原校。
1998年,僑胞黃錦龍先生感到以前驅車經福夏路時,一片原野,石庭小學紅磚樓房遠眺可見雄姿,而今兩旁店鋪林立,石庭小學已依稀難見,為海外歸來遊子能准確到達母校;乃費資十萬余元,於公路旁建造牌樓一座,書「莆田縣石庭小學」以資記認。
1992—1994年間,華僑黃文通、黃金瑞、黃錦文、黃玉添、黃志萍、黃富文、香港黃克緒、陳瑞鳳、石西鴛鴦厝華僑基金會均踴躍獻資為學校學生添置桌椅、教師辦公桌,添置會議室桌椅,管樂隊、禮堂音響設備,鋪設石板路及澆灌幼兒操場均不遺餘力。
1995年鴛鴦厝華僑為了家鄉子女就學方便,集資建設了一座完整的小學,正式恢復為「陶青小學」。
1996年9月,鴛鴦厝子女返回「陶青小學」就學,減輕了石庭小學校舍不足的壓力。
1998年,修建已五十多年的學校大禮堂,被白蟻蛀蝕嚴重,不堪重負。辦公室所在的大樓前傾嚴重,辦公大廳4根大梁裂痕明顯,屋頂水泥瓦片年久變質鬆散,滲雨漏水,校舍已成危房。學校領導、石東村、石西村兩委、學校華僑董事會十分重視,成立了石庭小學修建委員會(國內理事組)。由黃慶隆先生任理事長,陳瑞鳳女士任副理事長,黃文同、黃崇書、黃中貴、黃玉水、黃德章、黃瑞麟、黃玉和、黃繩濤、黃玉明等諸位理事,並向海外發出了倡議書。董事長黃日昌先生得悉這一情況後,親臨學校視察,指示學校修繕要保持原貌,不宜更改。同時要求國內,充分發動群眾力量。不管是一元還是一萬元都是對家鄉教育事業的支持。並冀望國內最少要有三百戶人參與捐資,修繕的不足之數由海外僑胞負責。這一倡議得到了國內外人士的踴躍響應。愛國僑領黃日昌、黃鼎榮、黃春元、黃文通、黃文蘭、澳門黃春水、香港黃賽峰、黃玉祥,國內黃慶隆、陳瑞鳳等社會各界人事及石庭父老鄉親同心協力共集資69.11萬元。
1999年學校修繕工作正式開始。教學樓、禮堂、大門、圍牆、廁所均整修一新,再煥光彩,重振雄姿。
2000年2月12日(正月初八),學校隆重舉行大禮堂、教學樓、校門重修竣工剪綵慶典。鞭炮齊鳴,鼓樂喧天。海外僑胞黃日昌董事長,黃文蘭伉儷,黃春元伉儷,黃文華先生等均專程聯袂返校參加盛會。莆田縣政要:林文揚書記、卓金賢副書記、梁國鎮副縣長、陳文富人大主任、余文錦政協主席、教育局長程輝煌、江口鎮黨委書記王金煉、鎮長鄒荔平均蒞臨參加。校修建委員會理事長黃慶隆先生、陳瑞鳳女士及所有捐資者應邀出席慶典。
會議由江口鎮鄒荔平鎮長主持,黃玉和校長代表學校匯報修建工作情況,黃日昌董事長代表海外僑胞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卓金賢縣委副書記代表縣委縣政府對海外僑胞,各界人士的熱心助學表示衷心感謝,並對學校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縣、鎮領導對捐資一萬元以上的優秀者頒發了榮譽證書。愛國僑領,著名企業家,縣、鎮領導為學校重修竣工剪綵並向所有捐資者頒發了紀念品。會後,江口鎮政府設宴招待愛國僑領及著名企業家等熱心助學人士。
2001年9月,莆田江口橋頭外初級小學並為學校教學點,2002年9月「橋頭外教學點」撤並入學校。
2002年5月莆田市行政區域重新規劃,江口鎮隸屬涵江區。校名更為「涵江區江口石庭小學」。由黃玉和繼任校長,陳國徽、黃文和任教導。
2003年9月,涵江區教育局將石庭小學從江口學區中分割出來,升格為中心小學,原校名「涵江區江口石庭小學」更改為「涵江區石庭中心小學」。新一屆中心小學的學校領導班子到任:張君超任校長,李向華任書記,黃玉和(分管石庭中心小學)和吳元華任副校長,董國雄任副書記,林義良任工會主席,黃玉麒任工會副主席,陳偉業任教導主任,陳國徽和黃文和任副主任。下轄後埕小學、陶青小學、西劉小學、赤港小學、東樓小學、豐山小學、厚峰小學、劉庄小學、梁厝小學等9所農村小學,共有學生3539人,教師169人。同時學校也進入新一輪的基礎教育改革浪潮。
2005年9月,學校將後埕小學的五、六年級學生撤並入石庭中心小學。教職工多達64人。12月張校長和李書記調離,由黃玉和副校長升任為校長,吳元華副校長升任書記。
2006年9月學校領導班子換屆,黃玉和繼任校長,吳書記調離由林國祥接任書記,董國雄和林光明任副校長,其他學校行政人員不變。學校將厚峰小學的五、六年級學生撤並入石庭中心小學。學校學生數增至998人,設有教學班二十個;幼兒學生數341人,幼兒設有教學班十個。
2007年3月董副校長調離,陳偉業升任為副校長。
校 名 變 更 歷 屆 校 長 變 更
莆田縣第七區第二小學 陳棟侯(1915.10-1916.1)
陳丹如(1916.2-1919.1)
莆田縣第七區石庭小學 方錫連(1919.2-1921.1)
郭璣庭(1921.2-1925.1)
莆田縣第七區私立石庭小學 黃紹昌(1925.2-1934.1)
莆田縣第七區私立紹昌小學 黃籬秋(1934.2-1934.7)
莆田縣江口第二中心國民學校 黃 璇(1934.8-1950.1)
莆田縣石庭小學 翁鑫柏(1950.2-1950.3)
林金康(1950.4-1950.8)
俞國琳(1950.9-1951.2)
肖慶琳(1951.3-1952.2)
方永懇(1952.3-1954.8)
方燕榮(1954.9-1956.8)
莆田縣石庭中心小學 胡金鳳(1956.9-1968.10)
莆田縣石庭五七學校 林春新(1967.8-1968.9)
黃元斌(1968.9-1971.7)
黃中貴(1968.9-1971.7)
方聯榮(1974.9-1977.2)
陳天順(1977.3-1978.7)
胡金鳳(1978.8-1979.11)
莆田縣江口石庭小學 陳天順(1979.12-1983.1)
黃文晉(1980.9-1983.8)
彭書錦(1983.9-1985.2)
方中沛(1985.3-1991.8)
黃玉和(1991.9-2002.4)
涵江區江口石庭小學 黃玉和(2002.5-2003.8)
涵江區石庭中心小學 張君超(2003.9-2005.12)
黃玉和(2006.1至今)

⑶ 安陸市德安中學的德安治校

李嵐清同志曾指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涉及的問題很多,情況很復雜,我們既要有全面系統的政策導向,又要抓住核心問題和關鍵環節。採取有力措施,力爭取得突破性進展。」他提出要突出抓好四個方面的核心問題和關鍵環節:一是積極推行課程改革,二是加強德育工作,三是改革考試評價制度,四是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怎樣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學校在新的課程改革實施中,把德育工作放在學校工作的首位。在人力、物力、財力上為德育工作提供有效保障。在評價體繫上,一改過去以教學質量一方面考核為德育工作優先考慮,堅持以人為本,強化對人的培養,學校的各方面工作都體現以「德」育人,為育人營造了一個良好的環境。
一線教師是新一輪課改的實施者,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學校要求教師轉變角色,要成為德育工作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要做到尊重學生、信任學生、關心學生,與學生建立平等的朋友式的師生關系。做好表率作用,注重個人修養,提高個人道德素質,在各方面起到模範帶頭作用。把社會道德素質要求內化成學生的自我要求,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生存,學會做人。怎樣把德育教學工作滲透到學生的生活之中,學校結合學生的實際和地方特點,開展了豐富多彩,寓教於樂,學生喜聞樂見的德育活動。學校針對一些留守兒童,空巢學生性格內向,情感淡漠,悲觀厭學,調皮貪玩的現狀,不失時機開展「感恩教育活動」,利用校廣播站、班會、黑板報廣泛宣傳「感恩教育」內容。組織收集感恩故事和圖片,開展感恩宣言和演講比賽,讓學生每周向家長匯報一次學習情況,問候一句長輩身體,體驗一次感恩行動,真正理解父母的苦衷,尊重父母的勞動,常懷感恩之心。學校以紀念向雷鋒同志學習47周年和第11個「中國青年志願者服務日」為契機,組織學生深入開展以「弘揚雷鋒精神」為主題的學雷鋒活動月志願服務活動。學校以班為單位深入大街小巷,打掃清潔衛生,清理城市「牛皮癬」,清洗街道護欄及電話亭,使街道變靚了,生活變美了。
安陸是一塊紅色的土地,李先念曾率部在此留下深深足跡,「第四軍五師建軍」舊址、「五師司令部」、「五師政治部」、「五師醫院」、「七七報社」舊址等一大批紅色建築依然青磚瓦砌,古風依舊。這里已成為德安中學愛國教育的基地,每年清明節,學生們都要來這里緬懷革命先烈,立下報國之志。
法制教育是學校實施德育工程的重要一環。學校聘請了法制副校長,邀請市公、檢法等司法部門的法學專家定期來校為學生進行法制教育講座,學習《未成年保護法》、《預防未成年犯罪》等相關法律法規,教育學生加強防範,增強自我保護能力。學校實施多方聯合,形成了學校、家長、社會全方位的德育網路,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營造了一個良好的育人氛圍,促進青少年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從而實現了德育培養的目標。
碧山涢水,鍾靈毓秀,李白故地,翰墨飄香,在楚文化的發祥地——安陸市,有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她就是德安初級中學,這所歷經半個世紀的老校秉先哲之遺風,承先烈之弘志,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發展為本,德育為首,教學為主,全面育人,培養特長」的辦學理念。在激烈的教學競爭中長處不敗之地,一批批雛鷹從這里豐羽起飛,展翅萬里雲天。從這里畢業的學子,有的進入北大、清華等學校深造,有很多成為祖國棟梁之材。近幾年來,在以校長楊帆偉為首的校委會一班人的帶領下,教育教研、師德校風新月乍現,學生成績穩步攀升,社會好評如潮。讓我們一起走進德安初中,共同感受這里的一切……
「桃花流水杳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唐代大詩人李白在安陸白兆山隱居十年,對這里的美景贊口不絕,當我們走進位於安陸市古德安府所在地的德安初級中學,飽覽如詩如畫的校園風光,瀏覽內容翔實的文化長廊,聆聽抑揚頓挫的琅琅書聲,接觸生機勃勃的教師隊伍,頓感如浴春風,催人奮進,如飲甘醇,沁人心脾。對這所半世紀老校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今天的德安初中緊跟時代步履,與教育改革創新的脈搏一起跳動。經過全校師生的不懈努力,使之成為安陸市規模較大、師資雄厚的一所窗口學校。 時下,全省義務教育階段新課改到了攻堅階段。然而一方面,受考試指揮棒的影響,應試教育「濤聲依舊」,另一方面,由於受教師素質偏低、課改資源短缺的限制,致使很多地方遇到不少困難。怎樣真正轉變學生傳統的學習方法,培養他們自主、合作、探索的學習素質和能力?德安中學集思廣益,多次召開校長辦公會、科主任會,大家一致認為:想推進新的課程改革,徹底改變應試教育中教師唯分而教,學生唯考而學的弊端,首先必須建立和諧的評價模式,在考試考核方法上,以「五育」評價代替單純的「智育」評價,以全面能力評價代替單純的分數評價,把「集中考試」改為「分項考試」,在對學生的評語上,應著力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對學生的評價不局限於思想品德及文化課學習上,還應評價學生的意志、興趣、習慣等非智力因素的發展情況,評價突出個性,凸顯特點,給每一個學生指出努力方向。在激勵評價上,應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個性的形成和特長的發展,對有特長的同學開設「閃光獎」,對助人為樂的學生設立「愛心獎」,對文體方面有特長的學生設立「小孔雀獎」,「小健兒獎」、「金畫筆獎」等等。讓每一位學生樹立自信,享受成功的喜悅。
基於這一理念,學校成立了構建高校課堂的領導小組,確立了以有效的教、促進高效的學為指導,通過學習、實踐、反思、交流、合作的實踐策略,提高教師設計、實施、評價、反思教學的能力。學校制定並實施了高效課堂的基本標准,即:教學設計精巧,講課精煉高效、主體作用發揮、分層教學落實,師生關系和諧,教學任務完成。在具體實施中,學校十分注意高效教學的准備環節,要求每位教師備內容,除備教材重點難點外,還要備歷史,備地理,備古今中外,增強知識的厚度和高度,讓學生學在其中,樂在其中。其次備學生,要求全面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需求,根據學情有的放矢進行備課。
三是備訓練,要求根據學生個體實際,精心選擇和設計課堂練習,當堂訓練,快速反饋,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意識。怎樣抓實集體備課?學校要求做到「四到位」,即時間到位、地點到位、內容到位。備課主講人到位,備課導學案必須提前一周完成,各科任教師在使用導學案時,根據班級實際情況適當的補充和完善。這樣提高教學內容、教學活動、教學方法、教學交流、教學手段、問題設計、訓練檢測、課後輔導、教學評價的高效性。為讓教師開闊視野,2009年11月28日,學校派出部分教師赴江蘇海安中學、栟茶中學、洋思中學學習交流,赴山東杜郎口中學學習考察,赴荊州北門中學參觀學習。通過參觀學習,回校討論交流,全校教師受益匪淺。3月11日,在太白中學舉行的安陸市初中英語展示活動中,學校青年教師陳丹獲一等獎。青年教師趙俊翔在安陸市2010年九年級地理優質課競賽中贏得全體聽課教師的好評,目前,教師撰寫課改論文激情高漲。校長楊帆偉撰寫的《赴南京參加校長資格培訓體會》一文寫出了自己的真情實感,對新課改很有指導意義,受到教育同仁的首肯,迄今,學校教師撰寫各類論文達200餘篇。
五十載風雨輪回,幾代人同心共創,德安初級中學走過了艱難與曲折,如今化蛹成蝶,向世人展示的卓約風姿和迷人魅力。作為安陸市明星學校,德中人沒有停止探索的腳步,學校在校長楊帆偉為首的一班人的帶領下,正以只爭朝夕的精神描繪學校發展的宏偉藍圖。 安全無小事,抓好安全工作是維護學校正常秩序,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怎樣把學校安全工作落到實處?學校全面落實省、市相關會議精神,成立了以校長楊帆偉為組長的安全工作領導小組。首先,學校針對校舍、食品等家長、學生關注的問題,組織總務處、政教處等部門組成的檢查專班,對所有校舍安全狀況及食品安全情況進行拉網式大排查。對校舍陳舊、場地狹小等安全隱患,制定了相應的整改方案。從2009年開始,學校籌資對存在安全隱患的校舍進行抗震加固,重點對北教學樓頂層進行維修,對教學樓實施防水工程,並對電教室進行維護,對校園老化的水、電路進行了改造。今年,學校決定對被鑒定為C級危房的北教學樓進行加固改造。工程規劃、申報等前期工作正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中。
在抓好校舍改造的同時,學校根據市教育局創建「平安校園」的精神,成立「平安校園」領導小組,制定並落實《學生安全保障制度》、《突發事件應急制度》、《安全責任追究制度》。為讓安全工作制度化,學校派專人定期對教學樓樓梯、扶手、照明燈等設施進行檢查維修,每天對食堂和超市進行檢查,防止不合格食品進入校園,每天對進入學校人員進行審核登記,定期對教學樓進行消毒,針對春季流行疾病,認真做好晨、午檢、日報告等日常工作。
為提高學生防範學校安全事故的意識和技能,學校圍繞「學校安全教育」這個主題,利用專題報告、校園廣播站、國旗下講話、班會、黑板報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安全知識,經常性進行應急逃生演練,提高學生防範安全事故的意識和技能。由於安全工作常抓不懈,一些安全隱患全部控制並消滅在萌芽狀態,自2009年以來學校未發生一起安全責任事故。

⑷ 大冶一中2011年錄取名單

報考號 姓名 性別 畢業中學 錄取專業
00422828110169 范麗麗 女 鶴峰縣一中 漢語言文學
00420602110844 劉家林 男 襄北監獄中學 漢語言文學
00421004110229 朱靈芝 女 江陵縣郝穴中學 法學
00420501110278 曾超 女 宜昌市夷陵中學 英語
00422826110140 王鵬飛 男 咸豐縣一中 英語
00420501110285 許傑 男 宜昌市夷陵中學 漢語言文學
00422822110115 陳淵 男 建始縣一中 漢語言文學
00420222110038 陳歡 女 陽新縣一中 法學
00421123110011 李游 男 羅田縣一中 漢語言文學
00421002110336 段磊 男 湖北省沙市中學 英語
00420222110114 陳兆華 男 陽新縣一中 法學
00420103110741 喬端 男 武漢市外國語學校 法學
00420802110076 張雲 男 荊門市龍泉中學 法學
00421003151735 佘振定 男 荊州市荊州中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
00420111150163 查勘 女 洪山區華工大附中 車輛工程
00429005150516 劉芳 女 天門市天門中學 生物醫學工程
00420582150827 李亮 男 當陽市第一高級中學 水利水電工程
00429005155202 周曉舟 男 天門市岳口中學 工程力學
00420881150220 包曉瑋 女 鍾祥市一中 化學工程與工藝
00420201151880 楊芬 女 黃石二中 水利水電工程
00420902150164 萬茜 女 孝感市孝感高中 水利水電工程
00420902150092 範本正 男 孝感市孝感高中 車輛工程
00420111150185 陳探 男 洪山區華工大附中 法學
00420922150072 劉棟梁 男 大悟縣一中 水利水電工程
00420902150113 陳青 女 孝感市孝感高中 水利水電工程
00429001151339 石志松 男 隨州市一中 測控技術與儀器
00420104151246 戢磊 男 喬口區市十一中 法學
00422827150086 丁鳳波 男 來鳳縣一中 核工程與核技術(定向)
00420802150289 陳矛 女 荊門市龍泉中學 會計學
00420106152901 黃一菲 女 武昌區華師大一附中 金融學
00429001150684 徐松 男 隨州市一中 熱能與動力工程
00421127150018 陳傑 男 黃梅縣一中 水利水電工程
00420582150058 韓曉凌 男 當陽市第一高級中學 車輛工程
00420124150061 塗彬 男 新洲區一中 水利水電工程
00420281150022 王?? 女 大冶市一中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00420902150276 金正波 男 孝感市孝感高中 機械工程與自動化
00421083150407 定翔 男 洪湖市一中 測控技術與儀器
00429001151562 朱明亮 男 隨州市二中 高分子科學與工程
00429001152383 成彬彬 男 隨州市二中 工程物理(定向)
00420105150209 李昊 男 漢陽區武漢市三中 化學工程與工藝
00420381150091 張婷 女 丹江口市一中 機械工程與自動化
00422301150269 李西歐 男 咸寧市鄂南高中 建築學
00420106152708 趙翔 男 武昌區華師大一附中 材料科學與工程
00420106152675 趙雲川 男 武昌區華師大一附中 工業工程
00421127150020 黃煒 男 黃梅縣一中 機械工程與自動化
00429001152003 錢科 女 隨州市二中 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
00420103151230 譚寧 男 武漢市外國語學校 熱能與動力工程
00420106151058 廖慧 女 武昌區實驗中學 熱能與動力工程
00429004150396 周俊超 男 仙桃中學 數學與應用數學
00420124150002 吳剛 男 新洲區一中 核工程與核技術(定向)
00421102150382 游欣 男 黃岡市黃岡中學 建築學
00420602151056 亢翠 女 襄樊市第五中學 金融學
00420902150218 劉川 男 孝感市孝感高中 測控技術與儀器
00421003151892 謝立 男 荊州市荊州中學 車輛工程
00429001152382 徐曉霞 女 隨州市二中 電子信息工程(定向)
00420881150075 伍暉 男 鍾祥市一中 高分子科學與工程
00420501150657 陳君 男 宜昌市夷陵中學 熱能與動力工程
00420881151909 李小輝 男 鍾祥市社會青年 熱能與動力工程
00421127150278 干林 男 黃梅縣一中 材料科學與工程
00420602150056 李炎恆 男 襄樊市第四中學 工程力學
00420602150297 孔翔 男 襄樊市第四中學 工業工程
00421102150356 張馳 男 黃岡市黃岡中學 環境工程
00420902150427 周成 男 孝感市孝感高中 熱能與動力工程
00420701150213 庫逸軒 男 鄂州市高級中學 生物醫學工程
00421023150001 郭天義 男 監利縣第一中學 車輛工程
00420602150003 陳鵬宇 男 襄樊市第四中學 電子信息工程(定向)
00422302150408 饒紅華 男 赤壁市一中 化學
00422801150055 王暉 男 恩施州高級中學 會計學
00421022150124 楊兵 男 公安縣一中 數學與應用數學
00421102150401 李俊 男 黃岡市黃岡中學 測控技術與儀器
00421003151008 賀寓東 男 荊州市彌市中學 工程物理(定向)
00420105150123 秦姍姍 女 漢陽區武漢市三中 化學
00420103151235 黃柯 男 武漢實驗外國語學校 機械工程與自動化
00429004150203 汪進 男 仙桃中學 經濟學
00421182150191 馮錫超 男 武穴市武穴中學 電氣工程及自動化
00429004150373 王東國 男 仙桃中學 工程力學
00421121150342 王艷林 男 團風縣團風中學 核工程與核技術(定向)
00420102150001 江勇 男 江岸區市二中 數學與應用數學
00420501151083 楊璐 男 宜昌市一中 土木工程
00421022150067 楊遠超 男 公安縣一中 物理學
00420602150425 盧毅 男 襄樊市第四中學 電氣工程及自動化
00429006150653 陳繼武 男 潛江市潛江中學 土木工程
00420281150001 張懷晟 男 大冶市一中 電氣工程及自動化
00421002150276 李知秋 男 湖北省沙市中學 電氣工程及自動化
00420602151046 湯煒偉 男 襄樊市第五中學 電子科學與技術
00420521150051 周榮 男 宜昌縣三峽高級中學 核工程與核技術(定向)
00420624150077 王威 男 南漳縣第一中學 化學
00420106152677 陳裕 男 武昌區華師大一附中 機械工程與自動化
00420104151033 梁璽 男 喬口區市十一中 經濟學
00420301151644 鄭利強 男 十堰市一中 自動化
00420624150104 朱大鵬 男 南漳縣第一中學 電氣工程及自動化
00420602150949 趙涵 女 襄樊市第五中學 電子科學與技術
00420902150220 曹愷 男 孝感市孝感高中 電子信息工程(定向)
00420115150036 陳丹 女 江夏區第一中學 環境工程
00420106153020 熊?? 女 武昌區華師大一附中 機械工程與自動化
00420301150875 程剛 男 東風汽車公司一中 生物科學
00421023150301 鄒川 男 監利縣第一中學 土木工程
00420983150096 劉暢 女 廣水市一中 生物科學
00421022150657 吳源遠 男 公安縣一中 土木工程
00420881150777 喬文平 男 鍾祥市胡集高中 自動化
00420701150534 劉威 男 鄂州市高級中學 自動化
00429001150153 余志強 男 隨州市一中 電子科學與技術
00420701150129 杜志鵬 男 鄂州市高級中學 環境工程
00420102150049 孫菁芬 女 江岸區市二中 建築學
00421182150375 劉懷俊 男 武穴市武穴中學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00420582150886 常曉東 男 社會青年 自動化
00420103150024 趙巍 男 江漢區市一中 電子科學與技術
00429005150251 倪達峰 男 天門市天門中學 環境工程
00420683150127 管志強 男 棗陽市第一中學 物理學
00420301150956 劉豐 男 東風汽車公司一中 高分子科學與工程
00429005150656 胡為敏 女 天門市天門中學 金融學
00420106152678 李江海 男 武昌區華師大一附中 自動化
00420802151476 伍偉恆 男 荊門市石化一中 機械工程與自動化
00420106152696 向華 女 武昌區華師大一附中 機械工程與自動化
00421022150654 雷軍 男 公安縣一中 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
00429005150603 郭雄波 男 天門市天門中學 土木工程
00420602151054 洪柳 女 襄樊市第五中學 電子科學與技術
00420881150404 邵華 男 鍾祥市一中 機械工程與自動化
00420106152750 郭傑 男 武昌區華師大一附中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00429001150237 鄭將軍 男 隨州市一中 物理學
00420301151598 張林林 女 十堰市一中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00429006150466 郭次榮 男 潛江市潛江中學 電子信息工程
00420923150064 馮新建 男 雲夢縣一中 電子信息工程(定向)
00420982150550 朱紅藝 男 安陸市一中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00420602151094 楊平 男 襄樊市第五中學 電子信息工程
00420501150909 吳超 男 宜昌市一中 電子信息工程
00422823150045 胡儔 男 巴東縣第一高級中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00420802150160 全舒 女 荊門市龍泉中學 生物科學
00429001152384 黃剛 男 隨州市二中 法學
00429001150407 王剛 男 隨州市一中 電子科學與技術
00420106152785 陳??華 男 武昌區華師大一附中 電子信息工程
00420201151868 李響 男 黃石二中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00420301150409 董?瀟 男 十堰市鄖陽中學 數學與應用數學
00429004150001 章勛 男 仙桃中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00420701150310 陳松 男 鄂州市高級中學 生物科學
00429005150210 陳雄飛 男 天門市天門中學 電子信息工程
00429005150045 張黎輝 男 天門市天門中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⑸ 石庭中心小學的歷史沿革

學校歷史悠久,創建於1915年,由黃紹昌先生倡議創辦。
黃紹昌先生畢業於福建政法大學及日本名校早稻田大學法學博士及高等師范碩士。歷經福建政法大學教授、福建省實業廳秘書長等職。由於關心家鄉教育,深知石庭人口稠密而無一所正式學校,在海外僑胞的支持下乃毅然舉家遷回石庭,自任學校校長,校名為莆田縣第七區小學學校租用石庭旗桿厝衍慶堂上下廳及上廳左邊廂房一間,內埕全部、黃禹友民房五間為校址,並舍自己房舍等為辦學之用。黃紹昌為名譽校長(1915、10——1919、01),陳棟候為第一任校長(1915、10——1916、01),陳丹如為第二任校長(1916、02——1919、01)。學制四年,(為初級小學),低中二班為復式教學。四年級為學校最高年級,學生均由私塾轉入,全校學生20多人。學校於1915年春成立首屆校董會,設常年校董30人(每年年捐大洋20元)、名譽校董為:薩鎮冰、黃培松、王兆培、江春霖、張琴、關陳謨、林翰、吳台等社會名流擔任。其中薩鎮冰系辛亥革命時名人,民國時期為海軍上將,任海軍總司令等要職。擔任石庭小學董事可稱馬首是瞻,威望卓著。
1919年2月至1925年1月學校更名為莆田縣第七區石庭小學,校址照舊。黃紹昌為名譽校長(1919、02——1925、01)。學制六年(完全小學),一、二年級為單式教學(兩班),中高年級為復式教學(兩班)。學生數80多人。學校校董會有常年校董30人(每人年捐大洋20元),名譽校董:薩鎮冰、黃培松、張琴、關陳謨、林翰、吳台。
1925年2月至1934年1月,學校更名為莆田縣第七區私立石庭小學,原有校址擴大。借用衍慶堂下廳左右前廂房兩間,天雲亭擴大租用右廂房一間,另租用黃紹昌私房之大廳、福堂及左右廂房,並在石庭黃氏宗祠增設分校。校長為黃紹昌,分校主任為虞番茹(1925、02——1930、01)。學制六年,一至四年級各一班,高小復式班一班。分校初小一年級一班,學校校董會於1925年2月擴大,常年校董37人(每人年捐大洋20元)。名譽校董為:薩鎮冰、黃培松、張琴、關陳謨、林翰、吳台、蔡瑄、黃玉樹、林兆燕、宋敏增。
1934年2月至1942年 7月,學校更名為莆田縣第七區江口鎮私立紹昌小學。校址照舊,黃氏宗祠分校停辦,學校並入總校,但另在田滕松竹梅祠堂開辦幼稚園(一班)。學校校董會推選黃籬秋為首任校長(1934、02——1934、07),黃璇為第二任校長(1934、08——1942、07),學校校董會有校董56人(每人年捐大米三百斤),名譽校董為;薩鎮冰、黃培松、張琴、關陳謨、林翰、吳台、蔡瑄、黃玉樹、曾傅雲、林兆燕、宋敏增。
1942年8月至1943年1月,學校更名為莆田縣江口鎮石東石中聯立國民學校。校址照舊,小學學制六年。田滕松竹梅祠堂幼稚園撤消。(幼稚園二個班級設在總校)。校長為黃璇(1942、07——1943、01)。學校董事會有常年校董76人,名譽校董為:薩鎮冰、黃培松、張琴、關陳謨、林翰、吳台、蔡瑄、梁濟川、黃祖漢、林兆燕、曾傅玉、黃景文。
1943年2月至1945年1月,學校更名為莆田縣江口鎮西南中心國民學校。校址照舊。校長黃璇。小學學制六年。學校開設幼稚園二個班級。學校校董會有常年校董76人。名譽校董為 :薩鎮冰、黃培松、張琴、關陳謨、林翰、吳台、蔡瑄、梁濟川、黃祖漢、黃兆燕、曾傅玉、黃景文、宋增敬。
1945年2月至1950年3月,學校更名為莆田縣江口鎮第二中心國民小學。校址照舊。校長黃璇。小學學制六年。學校開設幼稚園二個班級。學校校董會有常年校董76人。名譽校董為 :薩鎮冰、黃培松、張琴、關陳謨、林翰、吳台、蔡瑄、黃祖漢、黃玉樹、林兆燕、曾傅玉、黃景文、宋增敬。
縱觀歷史,石庭小學在1915年至1950年期間從無到有,由小到大,從簡易到擴大,逐步拓展,邁步向前,黃紹昌、黃璇父子首創顒功。令人有口皆碑,贊之不絕。
紹昌先生英年早逝(詳情見黃春元先生撰寫的《懷念母校》全文中。俚人痛念紹昌先生半生心血艱難創學的功績,經校董會開會決議改校名為石庭紹昌小學資以紀念。
紹昌歿後,子承父志,黃璇接任校長。黃璇先生畢業於福建省立師范,年青有為,管理有方,治學嚴謹。他注重寓教於樂,經常為學生舉辦文體活動,遠足爬山;也時與其他學校組織學生互相交流或舉行測試時事比賽。他注重道德品質教育、親繪壁畫,在學校多處懸掛。抗戰期間,「七七蘆溝橋事變」後四十年代初期抗戰緊要關頭,他親自演講,激發學生愛國熱情。他崇尚「禮、義、廉恥」「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的四維八德教育。
黃璇任校長後,身體力行,拆舊更新,自行動手,十分刻苦,厲行節約逐步擴展教室。學校因此從原無標準的校舍逐步形成一所初具規模,在江口鎮頗具名氣的中心小學校。
據黃文蘭先生、黃春元先生回憶,學校30年校慶聖殿約在1945年8月上旬舉行,張燈結綵,學校裝點得一派喜氣洋洋。巨幅橫幅標語高懸「慶祝紹昌中心小學三十周年校慶及慶祝抗戰勝利」。歌舞昇平,十音八樂響徹四方,文藝節目豐富多彩,盛況空前。
「雄雞一唱天下白」。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蕭蕭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人民政府接管了紹昌小學,學校更名為石庭小學。在黨和政府的領導和關懷下,在石庭父老鄉親和海外僑胞的大力支持下,學校從此走上不斷發展壯大的康莊大道。
1951年春,建新校前,因「紹昌小學」校舍不足,未能適應辦學之需,1954年前俚人已醞釀建造新校事宜,經多方協商,確定在原址——「石庭紹昌小學」翻建新校舍——即現在涵江區石庭中心小學。建校時由石庭黃氏組建董事會,成員90名,常務董事16人。主席:黃文達(毛小叢),副主席黃文松(九尾)下設委員。接收海內外華僑俚人,黃氏家族的捐款,芳名立碑紀念。
1956年春,校長方燕榮,教導陳炳宗上書給毛主席請求提寫校名。因毛主席國事繁忙,無暇提寫,後由莆田軍分區參謀長書寫「莆田縣石庭小學」校名,一直保存於今。
1956年秋,新校落成後,胡金鳳為首任校長,時有學生600餘人,因學校為完全小學,辦學條件好,質量高,學生慕名而來,趨之若鶩。所以,每年都要舉行高小招生入學考試。也因此,石庭小學也有中低年級的單班編制變成高小的多班學校。石庭小學的學生遍布江口鎮半壁疆土。小學畢業報考初中,升學上線率達97%以上。
1956年,為了解決鄉親子女上初中難的問題,在校內又設「文化班」是屬於民辦自費辦初中之形式。
1958年大躍進時,石庭設管理區,學校升級為「莆田縣石庭中心小學」管轄19個基層校,包括江口片的五星小學。從石庭比江口早些時間設學區看,當時石庭文化比江口發達了。後來再派副校長溫新江、方聯榮、林春新三人從事學校領導班子。
1959年中央落實「華僑政策」石庭華僑辦學有功,董事會主席黃文達應邀赴京參加十周年國慶觀禮。
1959年後,石庭文化班改為「莆田石庭農業中學」
1960——1961年國家暫時困難時期,全校師生(包括中、小學)開展勤工儉學,開荒種植活動。建立農業基地——南坡山,搞小副業,增加收入,共度難關。但又不耽誤學習文化課,可以說是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當時造就一大批鄉里傑出人才。
1962年莆田縣教育局正式批准把原「莆田石庭農業中學」改為「莆田石庭華僑中學」任命吳鴻生為石庭華僑中學校長。陳國禎任副校長、陳慶瑞為教導主任,黃清和人總務主任,李天寶任團支部書記。小學部不變,橋中使用「石庭小學」一半地方,小學又一次開始借用附近民房辦學了。
1963年——1964年學校文化體育生活豐富,教師「籃球對」「十音隊」經常外出參加比賽演出。「十音隊」在江口地區首屈一指,64年石庭教工的器樂合奏,「苦盡甜來」參加縣職工文藝匯演榮獲特等獎。
1966年,「一從大地起風雷,便有精生白骨精」文化革命浩劫,十年非常風雨,影響了正常的教學秩序,學校一度停課,學生散流社會,教學荒廢,學生傳授文化知識厥如,造成十年荒蕪,令人嗟嘆。
1968年把「莆田縣石庭小學」改為「莆田縣五七學校」,是非顛倒,學校一片荒涼「四人幫」禍國殃民,踐踏文化,可見一斑。
至文革結束,使撥亂反正又恢復原校名。
1969年學校實行准軍事化訓練,那時學生無心讀書。
1970年——1976年,學校幾乎成半癱瘓狀態,教師無心教學,學生無心學業。
1976年,打倒「四人幫」全校歡欣鼓舞。
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學校教學,學生學習,正式走上正軌,社會青年又登校拜訪老師,拾迴文革期間遺落,荒廢的文化知識。從此,石庭小學繁榮又振作了,又恢復了昔日的雄風。
1978年,胡金鳳官復原職,主持石庭小學校長工作。正值全國恢復高考,中考的底二年,在江口鎮黨委的主持下,於江口馬埕舊電影院舉辦補習班。石庭小學派林金標(番茹根)、陳慶瑞等教師義務為廣大青年授課,時達數年之久。為將口地區培養大批大、中專人才。說到石庭小學業余免費為社會服務已有幾十年光榮歷史,早在新校建成後,胡金鳳擔任首任校長時,石庭小學積極協助業余教育,開展石庭片「掃盲」活動,提高全民素質。各生產隊都有夜校,學生是農民。教師分配到生產隊,負責夜校的組織和輔導,培訓夜校教師,幫助夜校教師備課。
58年,在校內還辦了夜校,由大隊掃盲積極分子黃承祖、黃金富負責,學校指定黃玉祥老師專人協助。
1979年,胡金鳳校長退休,陳天順主持學校工作。
1980年——1981年,莆田縣恢復小學畢業生初招統一考試,石庭又重鼓文革前積極拼搏的風格,教師忙著搜集復習材料,印發復習提綱,畢業班學生晚自修,上夜課,千方百計提高畢業班的學習質量。每年初招都有一批數量可觀的學生,送入省重點中學莆一中、二中就讀。
1980年乘改革開放的春風,教師努力拚搏,教育教育質量不斷提高,生源越來越多,校舍擁擠為破於眉睫的問題,急待解決。1982年學校領導陳天順、彭書錦等石庭宮董事會吁請海外僑胞籌資擴建學校教學樓,在愛國僑胞黃日昌、黃文華、黃文理、黃嚇興等海外僑胞的大力提攜下,共籌集資金新幣21.42萬元.。1983年將大禮堂七間一層土木結構的教師及後操場兩間石板教師拆塗,翻建成一座十四間教室的教學樓,用於初中部教學,小學仍租用棋花厝部分民房作為教室
1985年方中沛任校長,彭書錦任副校長,曾昭和、黃文書任教導。新領導班子為解決學校校舍緊張狀態,決心繼續打好僑牌,成立莆田縣石庭學校國內董事會。正董事長暫缺,副董事長黃慶隆先生、孫忠孝先生、黃玉珠女士;常務董事黃慶隆、孫忠孝、黃玉珠、黃金壽、黃嚇輝、黃嚇松、黃文榮、方金榮、黃瑞麟等位先生擔任;會計方金榮;出納黃克亮。他們肩負對下一代教育發展的使命,為廣大師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校領導與董事會不辭辛勞,拜訪了一個個歸僑。一片誠心,金石為開。打動了愛國愛鄉的僑領黃文蘭、黃文理、黃文華的心,海外華僑也專門為建校成立了「海外建委會」,以便有組織、有系統地開展工作。海外建委會由印尼僑領黃文蘭、黃文通、黃春元、黃文華、黃文衡、黃清雲諸位先生;暨新加坡僑領黃文理、黃日昌、黃金華、黃克祥先生等組成。隨著各方面工作的有序展開,國內也成立了監建組,由黃慶隆、黃玉珠、孫忠孝、黃瑞麟、曾昭和、黃克亮、方中沛、彭書錦、方金榮、李國珍諸先生組建。
1986年,在石庭牌兜腳下奠基興工建造石庭僑中教學樓。
1987年,何遠芳調入石庭小學任副校長。
1988年,石庭華僑中學教學樓竣工。
1989年,石庭華僑中學從原來擁擠的小學中搬遷到新樓。
1990年,何遠芳調離,黃玉和任副校長。
1991年,方中沛校長榮休,黃玉和接任校長,李瑞芳任副校長兼江口學區會計;林光明主持學校德育處工作;李敏林、黃錦雲主持學校教務處工作;黃繩濤主持學校總務處工作。
同月,「石西後埕村華僑為解決本地子女就學方便,籌資在後埕村新建了一座教學樓,後埕分校獨立,正式命名為「江口後埕小學」
1992年,鑒於建設了近五十年的石庭小學教學樓教室已破爛不堪,學校領導會同石東、石西兩村兩委積極做好僑務工作,在愛國僑領黃文理、黃文華的大力支持下,籌資使萬元,重建了二十間教室,便學生在寬敞明亮安全的教室內專心學習。
1992年,石西橋頭外村華僑黃文蘭、黃文華,惠及家鄉子弟上學要橫跨福夏公路,存在安全隱患,籌資將本村原生產隊隊址改建教學樓。
1993年9月,橋頭外初級小學正式成立。
1993年香港同胞黃克緒先生,看到學校操場泥濘不堪,獨資捐贈港幣三萬六仟元,修建了一塊1000多平方米的水泥籃球場。
1993年9月後埕小學、西劉小學高小並入學校。1998年8月兩校高小撤回原校。
1998年,僑胞黃錦龍先生感到以前驅車經福夏路時,一片原野,石庭小學紅磚樓房遠眺可見雄姿,而今兩旁店鋪林立,石庭小學已依稀難見,為海外歸來遊子能准確到達母校;乃費資十萬余元,於公路旁建造牌樓一座,書「莆田縣石庭小學」以資記認。
1992—1994年間,華僑黃文通、黃金瑞、黃錦文、黃玉添、黃志萍、黃富文、香港黃克緒、陳瑞鳳、石西鴛鴦厝華僑基金會均踴躍獻資為學校學生添置桌椅、教師辦公桌,添置會議室桌椅,管樂隊、禮堂音響設備,鋪設石板路及澆灌幼兒操場均不遺餘力。
1995年鴛鴦厝華僑為了家鄉子女就學方便,集資建設了一座完整的小學,正式恢復為「陶青小學」。
1996年9月,鴛鴦厝子女返回「陶青小學」就學,減輕了石庭小學校舍不足的壓力。
1998年,修建已五十多年的學校大禮堂,被白蟻蛀蝕嚴重,不堪重負。辦公室所在的大樓前傾嚴重,辦公大廳4根大梁裂痕明顯,屋頂水泥瓦片年久變質鬆散,滲雨漏水,校舍已成危房。學校領導、石東村、石西村兩委、學校華僑董事會十分重視,成立了石庭小學修建委員會(國內理事組)。由黃慶隆先生任理事長,陳瑞鳳女士任副理事長,黃文同、黃崇書、黃中貴、黃玉水、黃德章、黃瑞麟、黃玉和、黃繩濤、黃玉明等諸位理事,並向海外發出了倡議書。董事長黃日昌先生得悉這一情況後,親臨學校視察,指示學校修繕要保持原貌,不宜更改。同時要求國內,充分發動群眾力量。不管是一元還是一萬元都是對家鄉教育事業的支持。並冀望國內最少要有三百戶人參與捐資,修繕的不足之數由海外僑胞負責。這一倡議得到了國內外人士的踴躍響應。愛國僑領黃日昌、黃鼎榮、黃春元、黃文通、黃文蘭、澳門黃春水、香港黃賽峰、黃玉祥,國內黃慶隆、陳瑞鳳等社會各界人事及石庭父老鄉親同心協力共集資69.11萬元。
1999年學校修繕工作正式開始。教學樓、禮堂、大門、圍牆、廁所均整修一新,再煥光彩,重振雄姿。
2000年2月12日(正月初八),學校隆重舉行大禮堂、教學樓、校門重修竣工剪綵慶典。鞭炮齊鳴,鼓樂喧天。海外僑胞黃日昌董事長,黃文蘭伉儷,黃春元伉儷,黃文華先生等均專程聯袂返校參加盛會。莆田縣政要:林文揚書記、卓金賢副書記、梁國鎮副縣長、陳文富人大主任、余文錦政協主席、教育局長程輝煌、江口鎮黨委書記王金煉、鎮長鄒荔平均蒞臨參加。校修建委員會理事長黃慶隆先生、陳瑞鳳女士及所有捐資者應邀出席慶典。
會議由江口鎮鄒荔平鎮長主持,黃玉和校長代表學校匯報修建工作情況,黃日昌董事長代表海外僑胞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卓金賢縣委副書記代表縣委縣政府對海外僑胞,各界人士的熱心助學表示衷心感謝,並對學校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縣、鎮領導對捐資一萬元以上的優秀者頒發了榮譽證書。愛國僑領,著名企業家,縣、鎮領導為學校重修竣工剪綵並向所有捐資者頒發了紀念品。會後,江口鎮政府設宴招待愛國僑領及著名企業家等熱心助學人士。
2001年9月,莆田江口橋頭外初級小學並為學校教學點,2002年9月「橋頭外教學點」撤並入學校。
2002年5月莆田市行政區域重新規劃,江口鎮隸屬涵江區。校名更為「涵江區江口石庭小學」。由黃玉和繼任校長,陳國徽、黃文和任教導。
2003年9月,涵江區教育局將石庭小學從江口學區中分割出來,升格為中心小學,原校名「涵江區江口石庭小學」更改為「涵江區石庭中心小學」。新一屆中心小學的學校領導班子到任:張君超任校長,李向華任書記,黃玉和(分管石庭中心小學)和吳元華任副校長,董國雄任副書記,林義良任工會主席,黃玉麒任工會副主席,陳偉業任教導主任,陳國徽和黃文和任副主任。下轄後埕小學、陶青小學、西劉小學、赤港小學、東樓小學、豐山小學、厚峰小學、劉庄小學、梁厝小學等9所農村小學,共有學生3539人,教師169人。同時學校也進入新一輪的基礎教育改革浪潮。
2005年9月,學校將後埕小學的五、六年級學生撤並入石庭中心小學。教職工多達64人。12月張校長和李書記調離,由黃玉和副校長升任為校長,吳元華副校長升任書記。
2006年9月學校領導班子換屆,黃玉和繼任校長,吳書記調離由林國祥接任書記,董國雄和林光明任副校長,其他學校行政人員不變。學校將厚峰小學的五、六年級學生撤並入石庭中心小學。學校學生數增至998人,設有教學班二十個;幼兒學生數341人,幼兒設有教學班十個。
2007年3月董副校長調離,陳偉業升任為副校長。
校 名 變 更 歷 屆 校 長 變 更
莆田縣第七區第二小學 陳棟侯(1915.10-1916.1)
陳丹如(1916.2-1919.1)
莆田縣第七區石庭小學 方錫連(1919.2-1921.1)
郭璣庭(1921.2-1925.1)
莆田縣第七區私立石庭小學 黃紹昌(1925.2-1934.1)
莆田縣第七區私立紹昌小學 黃籬秋(1934.2-1934.7)
莆田縣江口第二中心國民學校 黃 璇(1934.8-1950.1)
莆田縣石庭小學 翁鑫柏(1950.2-1950.3)
林金康(1950.4-1950.8)
俞國琳(1950.9-1951.2)
肖慶琳(1951.3-1952.2)
方永懇(1952.3-1954.8)
方燕榮(1954.9-1956.8)
莆田縣石庭中心小學 胡金鳳(1956.9-1968.10)
莆田縣石庭五七學校 林春新(1967.8-1968.9)
黃元斌(1968.9-1971.7)
黃中貴(1968.9-1971.7)
方聯榮(1974.9-1977.2)
陳天順(1977.3-1978.7)
胡金鳳(1978.8-1979.11)
莆田縣江口石庭小學 陳天順(1979.12-1983.1)
黃文晉(1980.9-1983.8)
彭書錦(1983.9-1985.2)
方中沛(1985.3-1991.8)
黃玉和(1991.9-2002.4)
涵江區江口石庭小學 黃玉和(2002.5-2003.8)
涵江區石庭中心小學 張君超(2003.9-2005.12)
黃玉和(2006.1至今)

⑹ 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的目錄參考

2013年 10 期
淺析協商民主理論與中國政黨制度建設 郭鈺霞
中國夢實現路徑探析 張燕斌,周國榮
論政府責任實現機制的「泛政治化」 薛佳
馬克思的「市民社會」觀對於當代中國社會轉型的啟示 經理
論新社會階層人士的政治引導--以擴大新社會階層人士有序政治參與為視角 王平,丁先存,吳廣
政治參與和現代政治文化發展 鍾立華,李鵬飛
弘揚延安精神反對官僚主義 王敏
論傳統思維方式對冷戰之後中國外交的影響 王巍
當代跨國社會運動與政府間國際組織關系研究 徐步華
多中心治理視角下網路輿情管理的策略探析 張津民
機關文化的理論內涵與評價體系研究 杜慧,盧旖旎
公平正義:法治精神下的多維度分析 袁溧,余應坤
關於加強我國村級組織建設的法學探討 柯凱鈇,柯麟彪
我國「直接適用的法」之進路與反思 李睿
農產品責任的法律適用辨析 江曉華
我國房地產宏觀調控的法律缺陷及完善 田雨靈,趙德升
營業權歸屬問題及立法選擇 張完連
論期貨犯罪懲治的國際化與我國的法律應對 謝飛
從庇古與科斯之爭看我國環境稅的開征 趙亮
尋釁滋事罪犯罪客體新釋義 黃佳
盧卡奇藝術的反拜物化思想淺析 張傑
阿倫特行動視域下的政治危機探尋 張靜
布迪厄的實踐邏輯 馮潤,雷韻
中國非營利組織籌資能力建設研究 陳美華
基於非農就業視角的農民工農地退出意願研究 林紹珍,徐淑慧,陳淼淋,尤燕霞
城市化進程中女性農民工的就業困境探析 陳雅珍
農民科學素養的探析 張琨,孫超
流動人口在城市居留意願的研究綜述 趙琳華,楊磊
新媒體時代下安徽省體育文化發展策略研究 董成文,許大慶,祁國傑,吳敏
第三方物流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林曉薇,祝捷,林泓
人民幣匯率升值對福建省機電產品出口的影響及對策建議 葉允清
基於遊客感知的古村落旅遊服務質量評價研究--以安徽宏村為例 邱燕,占輝斌
民營企業心本管理研究構想 徐莉
文化產業結構優化中的問題及成因 曲金華
日本企業跨文化經營面臨的困惑--以中日就業觀為研究對象 林麗華
文化定勢及其三維歸因分析 郭京帥
意識形態視域下的語言認知探究 楊洪武
蘇軾詩詞中自然意象的隱喻研究 洪敏,唐承賢
語用理論視域下的隱喻本質及其闡釋 覃承華
從隱喻和轉喻的認知角度看一詞多義現象--以一詞多義「花」的義項分析為例 殷雋
GET作為系動詞語義韻的對比研究 張曉慧
英式幽默會話含意的語用翻譯 陳丹
情感、移情與心理空間實時意義構建--以中國唐宋詩詞英譯為例 蔣麗萍
從生態翻譯學視角看《圍城》中文化負載詞的翻譯 陳紅美
狄金森的詩性隱喻與多元映射解讀 劉軍華
視角·話語·倫理:《愛無可忍》的敘事藝術 郭先進,王山
從《寵兒》看黑人社區的是非觀 楊海燕
《豐乳肥臀》的母性想像分析及悲劇意蘊 關秀麗
用半生來尋找存在的意義--評奈保爾的《浮生》 周文靜
自我身份認同的追尋--論《我知道籠中鳥為何歌唱》 鍾丹
生者與《死者》--悖論中的精神頓悟 胡佳
權力統治下的身份尋找--解讀約瑟夫·康拉德的《在西方的眼睛下》 吳寒
悲劇精神和聖經的融合與沖突 喬繼梅
電影中隱含的多模態語用認知研究 孫煥橋
從學生工作度探究高校學風建設的途徑 丁喜旺
「中國夢」與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的教育 張春暉
大學生道德失范及其對策研究 張賽玉
大學生文化認同危機與思想政治教育 魯全信,李虹
「拇指文化」對大學生人際交往影響的調查分析--以西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為例 王斌
從資助需求與資源分配的角度探索資助工作發展 李小蜜,宋波
教師專業發展與創新能力培養的理論與模式 王永顏
淺析新形勢下高校外籍教師管理 白亞東
校辦企業高管人員人力資本運營現狀及對策分析 郭振華,童嘉
論高校餐廳等商業經營者的安全保障義務 邵省
對體裁教學法可行性和有效性的再探討 董燕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堂互動選題設計 陳傳勝
大學英語動態分級教學模式構建 吳婉湘
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模式下教師角色的再思考 申建軍
英語專業學生思辨能力培養模式研究--以「高級英語」課程為例 胡雅莉
環境因素對EFL聽力習得影響的實證研究 裴如意
2013年 11 期
淺論建設和諧社會需堅持以人為本 曹承家
地方政府在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中的角色變遷與實現對策 鄭容坤,陳乃團,黃榮菊
網路政民互動的政治價值分析 程芳雲,方彪
冷戰後國際體系轉型的結構現實主義分析--兼論中國的對策選擇 張新宇
羅莎·盧森堡與列寧關於民族自決爭論的再研究 何火萍
論黨在構建和諧社會中應對重大突發事件的主要經驗 王躍勇
試論我國憲法中公民基本權利的保護 黃宗德
城鎮化進程中吉林省農民土地權益保障問題研究 丁文潔
關於完善農民工勞動報酬權保障制度的思考 徐琴
論司法裁判過程中公共政策適用的形式與限度 呂耀文
在中西方法制史的比較中論刑事和解在中國的適用 王壹
刑法中共犯的性質--實效主義法學視野下的分析 曾德昊
勞動教養替代制度的建構 胡瀅
論社區矯正風險評估機制之破與立 孟偉濤,何傑
國際多式聯運合同中喜馬拉雅條款研析 方友熙
實踐哲學視域下真理觀新解 於秀艷,王明文
論阿爾都塞「癥候閱讀法」的三個基本問題 李國華,劉享峰
從「緣起」看《心經》中的「空」思想 孫江龍
社會轉型期職業聲望測量與變遷研究 連瑞瑞
環境危機議題的媒體建構與信息來源 仇玲
我國城鎮化背景下的流浪兒童問題 胡凱基,王昆侖
兒童福利視域下留守兒童社會支持體系的構建 盧寶蕊
試論當代雲圖書館服務模式之建構 陶蕾
農產品網路銷售模式與農村合作組織作用研究 鄭亞琴,楊穎
發展現代都市農業的對策研究--以啟東市為例 張衛傑
台灣休閑農業發展對昆明都市農庄的啟示 周增麗,施維克
甘肅省製造業固定資產投資效益與投資結構分析 徐菁,李陽
探析黃金暴跌對中美經濟的影響 倪建婷,邱琳
柬埔寨與美國雙邊經貿合作關系論析 鄭國富
基於AHP的融資性擔保信用風險評價分析 陳海烽
公允價值估值方法辨析 王健棟
基於生存分析的顧客生存時間影響因素研究--以汽車行業為例 王中江
房地產企業營銷道德失范表現與對策研究--以黑龍江省綏化市為例 趙艷
廈門市房價與地價關系的實證分析 陳曉川,楊海艷
居民消費與不確定性--醫療保障制度的保障效應檢驗 劉廣彬
中國國內旅遊消費與經濟增長關系研究--基於誤差修正模型 李榕
「分時旅遊」--分時度假的中國化形態 王瑩,馬磊
古城「一票制」危機化解路徑探究--以鳳凰為例 劉敬華,王輝,齊月,郭迪
從語言模因論看大眾傳媒中的流行語 陳瑩瑩
認知語用文體視角下政治演講語篇的指示探析 劉風光,薛兵
話語交際中權勢與等同關系的中西對比研究 覃幼蓮,李勇
對人與自然的思考--王維與濟慈自然觀之對比 曹利亞
淺析《桃花扇》非團圓式結局的審美特點 覃佳
《白鹿原》方言詞運用探微 郄遠春
從模因論角度探析新聞標題的互文性--以2013年各大網站的新聞標題為例 宋改榮,張莉
駢偶的翻譯策略--以楊國斌翻譯的《文心雕龍》為例 仉嘉粒
變譯理論忠實性的「別樣」演繹 李慶明,於莎莎
徐霞客游記《游九鯉湖日記》英譯探討 徐榮博
從「譯味」角度看趙元任譯《阿麗思漫遊奇境記》 楊平
《勝旅景程正編》翻譯形態的建構 賈立翌
論《尤利西斯》兩中譯本的譯者主體性差異 葉如祥
談如何避免少數民族文化翻譯中的文化誤讀 陸道恩
現代都市經驗的文人表達--曾今可小說論 滿建
霍桑小說《紅字》及其思想初探 林映春
《柑橘和檸檬啊》戰爭成長主題分析 高雨佳
自我喪失與回歸之途--《覺醒》與《寡婦贊歌》中身份建構對比 江妍
戲劇《邊緣》中的瘋女人形象解析 葉紅
當代黑人小說黑人英語與標准英語的糅合 何新敏,李悅
比較馬克·吐溫與魯迅的批判觀 奚茜,趙冬梅
基於自建字幕語料庫的校園美劇語言特點分析 秦建華,鄧飛
價值、空間與時間:高校文化傳承創新與人才培養多維度研究 賴英騰,賴騰雲,陳素文
構建應用型大學特色校園文化體系的策略--以遼寧對外經貿學院為例 高春倩
高校:培育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陣地 王翠萍
大學管理模式比較研究--兼論文化管理模式的意義與功能 程愛軍,王華
大學與大師--論大學精神與師德建設 宋緒富
加強高校外聘教師聘用與管理,提高教學水平 劉丹,崔媛
構建「防腐牆」,培育「廉政花」--關於發揮高校各監督主體的作用,積極推進防腐倡廉工作的思考 牛俊偉
世界知名高校大學章程比較與借鑒--以密歇根大學、東京大學、吉林大學為例 梁融融
高校學生評教制度的缺失與優化路徑探討--以F大學為例 陳青霞
論科學發展觀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 石玥,方章東
學術文化對大學生「三觀」教育的作用及途徑探析 郭翠華,盧國強
論大學生健康理念的內化過程及其促進策略 展偉
母語文化教學對大學生跨文化敏覺力的影響研究 李甫洛娃
影響大學生英語能力的內部因素探究 車志紅
試論創意經濟背景下文化創意專業實踐教學創新 徐亞先,包文泉,劉麗,李紫瓊

⑺ 想知道: 莆田市 從國歡鎮到忠門鎮怎麼坐公交

涵江區石庭中心小學座落在著名僑鄉——江口鎮石庭村。學校創辦於1915年,於2003年8月升格為中心小學,下轄9所農村小學,共有學生3539人,教師169人。學校秉承「一切為了孩子的發展」的辦學理念,領導 「務實、求真、 開拓」,教師「愛崗、敬業、奉獻」,學生「誠實、好學、活潑」,僑鄉的父 老鄉親更是真情傾注,集資興學,他們形成和諧向上的文化教育群體,齊心協力,將石庭這所「 福建省農村示範小學」裝扮成福廈路畔璀璨的教育明珠。
1、學校現擁有一支知識化、專業化的教師隊伍,擁有教職工數62人。其中,小學中學高級教師2人,小學高級教師34人,市級骨幹教師6人,區級骨幹教師3人。2位已取得本科學歷、大專學歷老師41位,可稱教學隊伍實力雄厚,人才濟濟。
2、學校佔地面積13065平方米,建築面積6016平方米。學校現有小學學生數989人,設有19個班級。幼兒學生234人,設有七個教學班。生均佔地面積10.68平方米,建築面積4.92平方米。
3、擁有一座600平方米的大禮堂,可供每年「六一」國際兒童節舉行文藝聯歡會,用以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
4、學校有34間符合標準的教室,採光、通風,照明符合要求。
5、學校生活用房1900平方米,師均30.65平方米。
6、學校體育、音樂、美術、電教設施達Ⅱ類標准。
7、圖書豐富,現學校圖書館有存書達12500冊,生均10.22冊,可供學生閱覽,補充課外知識。
8、設電腦教室,擁有66台電腦,培養學生現代科學知識的應用。
9、學校有兩個近千平方米的水泥操場,一個3200平方米的大操場,一條80米的直跑道,150米的環形跑道供學生田徑運動之需。
10、學校音樂室、少先隊室、實驗室、體育室、電教室一應俱全。學校環境達到「一禁、三化、五無、八有」要求。幼兒園的設備新穎,活動器械齊全。學校為學生提供一個優美、潔凈的學習環境;給教師創造了一個舒暢、安全的工作,生活條件。學校秉承了「一切為了孩子的發展」的辦學理念,領導「務實、求真、開拓」,教師「愛崗、敬業、奉獻」,學生「誠實、好學、活潑」,學校面貌日新月異,永遠向前。
地址:涵江區江口鎮石東村 郵編:351117
[編輯本段]校規校訓
校風:團結 勤奮 博學 務實 向上
教風:師風正 師紀嚴 師道尊 師學博 師業精 師心慈
[編輯本段]學校榮譽
1993年、1995年、1997年、1999年、2001年學校連續5屆評為莆田縣文明學校。
1993年黃瓊英同學獲全國小學生民族器樂「揚琴」比賽三等獎。
1997年10月四(2)中隊評委全國文明雛鷹假日小隊。劉少晗同學評為全國「手拉手」好少年。
1998年10月學校少先隊評為莆田縣紅旗大隊。
1998年12月,新加坡華僑黃錦龍夫婦捐建校門一座(福廈路口)。
2000年7月,林鳴鳳老師指導的劉敏同學獲全國青少年愛國讀書活動「講公德、守法紀」知識競賽特等獎,並赴閩參加省教育廳、省少工委組織的夏令營和頒獎大會。
2000年學校被莆田縣評為「莆田縣學校體育工作先進單位」。
2001年9月因學校教學質量突出被中央莆田縣委和人民政府評為「莆田十佳學校」。
2002年4月由於學校成績優異,被福建省教育廳評為「福建省農村示範小學」。
2003年莆田市教育局對全市小學畢業生統一考核,我校本屆畢業生成績名冠涵江。在涵江區對所轄的133所小學共評選出的300名優秀學生中,本校就取得23名。
2003年7月,蔡黎紅老師指導的黃琳同學獲全國青少年讀書活動「走向世界的中國」知識競賽優秀獎。
2004年3月,自升格為中心小學以來,莆田市教育局對全市小學畢業生統一考核,在涵江區評選的300名優秀學生中,本中心小學就取得53名,成績名揚涵江。
2004年5月學校小學生籃球隊獲涵江區小學生籃球比賽第一名2004年6月黃玉麒老師指導的吳啟航同學寫的「公雞過馬路」獲世界華人小學生作文大賽三等獎。
2004年10月被中共莆田市委和莆田市人民政府評為「市文明學校」。
2004年12月被涵江區人民政府評為「涵江區素質教育合格學校」。
2005年1月由郭萍老師執教的《年月日》在涵江區開展小學數學優質課比武中榮獲一等獎。由王珊老師執教的《五彩池》在涵江區開展小學語文優質課比武中榮獲一等獎。同年6月份,在全市統一命題的畢業班素質教育質量檢測中,我校本屆畢業班的語、數科的綜合成績名列涵江區農村小學組第二名。
2005年7年,蔡黎紅老師指導的羅威臻同學獲全國青少年讀書活動「奮發有為建小康」知識競賽二等獎。
2005年12月學校教師籃球隊獲涵江區教師籃球比賽第二名。
2006年1月學校被涵江區人民政府評為「治安保衛重點單位」。3月份,涵江區綜合辦、涵江區教育局、涵江區公安局聯合評為「涵江區平安校園」、「涵江區學校安全先進單位」。
2006年3月學校被授予教育部課程教材研究所課程改革重點課題——福建省「與新課程改革相適應的學習方式研究」實驗基地校。
2006年6月本屆畢業班參加全市統一命題的畢業班素質質量檢測中,語、數平均分和及格率均列涵江區農村小學組第一名。同月,被莆田市人民政府評為「莆田市實施素質教育工作優秀學校」。
2006年7月學校幼兒園評為涵江區優質幼兒園。
2007年3月學校評為涵江區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建設先進單位。
2007年4月學校小學生乒乓球隊獲涵江區小學生乒乓球比賽女子第四名、男子第五名。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學校歷史悠久,創建於1915年,由黃紹昌先生倡議創辦。
黃紹昌先生畢業於福建政法大學及日本名校早稻田大學法學博士及高等師范碩士。歷經福建政法大學教授、福建省實業廳秘書長等職。由於關心家鄉教育,深知石庭人口稠密而無一所正式學校,在海外僑胞的支持下乃毅然舉家遷回石庭,自任學校校長,校名為莆田縣第七區小學學校租用石庭旗桿厝衍慶堂上下廳及上廳左邊廂房一間,內埕全部、黃禹友民房五間為校址,並舍自己房舍等為辦學之用。黃紹昌為名譽校長(1915、10——1919、01),陳棟候為第一任校長(1915、10——1916、01),陳丹如為第二任校長(1916、02——1919、01)。學制四年,(為初級小學),低中二班為復式教學。四年級為學校最高年級,學生均由私塾轉入,全校學生20多人。學校於1915年春成立首屆校董會,設常年校董30人(每年年捐大洋20元)、名譽校董為:薩鎮冰、黃培松、王兆培、江春霖、張琴、關陳謨、林翰、吳台等社會名流擔任。其中薩鎮冰系辛亥革命時名人,民國時期為海軍上將,任海軍總司令等要職。擔任石庭小學董事可稱馬首是瞻,威望卓著。
1919年2月至1925年1月學校更名為莆田縣第七區石庭小學,校址照舊。黃紹昌為名譽校長(1919、02——1925、01)。學制六年(完全小學),一、二年級為單式教學(兩班),中高年級為復式教學(兩班)。學生數80多人。學校校董會有常年校董30人(每人年捐大洋20元),名譽校董:薩鎮冰、黃培松、張琴、關陳謨、林翰、吳台。
1925年2月至1934年1月,學校更名為莆田縣第七區私立石庭小學,原有校址擴大。借用衍慶堂下廳左右前廂房兩間,天雲亭擴大租用右廂房一間,另租用黃紹昌私房之大廳、福堂及左右廂房,並在石庭黃氏宗祠增設分校。校長為黃紹昌,分校主任為虞番茹(1925、02——1930、01)。學制六年,一至四年級各一班,高小復式班一班。分校初小一年級一班,學校校董會於1925年2月擴大,常年校董37人(每人年捐大洋20元)。名譽校董為:薩鎮冰、黃培松、張琴、關陳謨、林翰、吳台、蔡瑄、黃玉樹、林兆燕、宋敏增。
1934年2月至1942年 7月,學校更名為莆田縣第七區江口鎮私立紹昌小學。校址照舊,黃氏宗祠分校停辦,學校並入總校,但另在田滕松竹梅祠堂開辦幼稚園(一班)。學校校董會推選黃籬秋為首任校長(1934、02——1934、07),黃璇為第二任校長(1934、08——1942、07),學校校董會有校董56人(每人年捐大米三百斤),名譽校董為;薩鎮冰、黃培松、張琴、關陳謨、林翰、吳台、蔡瑄、黃玉樹、曾傅雲、林兆燕、宋敏增。
1942年8月至1943年1月,學校更名為莆田縣江口鎮石東石中聯立國民學校。校址照舊,小學學制六年。田滕松竹梅祠堂幼稚園撤消。(幼稚園二個班級設在總校)。校長為黃璇(1942、07——1943、01)。學校董事會有常年校董76人,名譽校董為:薩鎮冰、黃培松、張琴、關陳謨、林翰、吳台、蔡瑄、梁濟川、黃祖漢、林兆燕、曾傅玉、黃景文。
1943年2月至1945年1月,學校更名為莆田縣江口鎮西南中心國民學校。校址照舊。校長黃璇。小學學制六年。學校開設幼稚園二個班級。學校校董會有常年校董76人。名譽校董為 :薩鎮冰、黃培松、張琴、關陳謨、林翰、吳台、蔡瑄、梁濟川、黃祖漢、黃兆燕、曾傅玉、黃景文、宋增敬。
1945年2月至1950年3月,學校更名為莆田縣江口鎮第二中心國民小學。校址照舊。校長黃璇。小學學制六年。學校開設幼稚園二個班級。學校校董會有常年校董76人。名譽校董為 :薩鎮冰、黃培松、張琴、關陳謨、林翰、吳台、蔡瑄、黃祖漢、黃玉樹、林兆燕、曾傅玉、黃景文、宋增敬。
縱觀歷史,石庭小學在1915年至1950年期間從無到有,由小到大,從簡易到擴大,逐步拓展,邁步向前,黃紹昌、黃璇父子首創顒功。令人有口皆碑,贊之不絕。
紹昌先生英年早逝(詳情見黃春元先生撰寫的《懷念母校》全文中。俚人痛念紹昌先生半生心血艱難創學的功績,經校董會開會決議改校名為石庭紹昌小學資以紀念。
紹昌歿後,子承父志,黃璇接任校長。黃璇先生畢業於福建省立師范,年青有為,管理有方,治學嚴謹。他注重寓教於樂,經常為學生舉辦文體活動,遠足爬山;也時與其他學校組織學生互相交流或舉行測試時事比賽。他注重道德品質教育、親繪壁畫,在學校多處懸掛。抗戰期間,「七七蘆溝橋事變」後四十年代初期抗戰緊要關頭,他親自演講,激發學生愛國熱情。他崇尚「禮、義、廉恥」「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的四維八德教育。
黃璇任校長後,身體力行,拆舊更新,自行動手,十分刻苦,厲行節約逐步擴展教室。學校因此從原無標準的校舍逐步形成一所初具規模,在江口鎮頗具名氣的中心小學校。
據黃文蘭先生、黃春元先生回憶,學校30年校慶聖殿約在1945年8月上旬舉行,張燈結綵,學校裝點得一派喜氣洋洋。巨幅橫幅標語高懸「慶祝紹昌中心小學三十周年校慶及慶祝抗戰勝利」。歌舞昇平,十音八樂響徹四方,文藝節目豐富多彩,盛況空前。
「雄雞一唱天下白」。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蕭蕭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人民政府接管了紹昌小學,學校更名為石庭小學。在黨和政府的領導和關懷下,在石庭父老鄉親和海外僑胞的大力支持下,學校從此走上不斷發展壯大的康莊大道。
1951年春,建新校前,因「紹昌小學」校舍不足,未能適應辦學之需,1954年前俚人已醞釀建造新校事宜,經多方協商,確定在原址——「石庭紹昌小學」翻建新校舍——即現在涵江區石庭中心小學。建校時由石庭黃氏組建董事會,成員90名,常務董事16人。主席:黃文達(毛小叢),副主席黃文松(九尾)下設委員。接收海內外華僑俚人,黃氏家族的捐款,芳名立碑紀念。
1956年春,校長方燕榮,教導陳炳宗上書給毛主席請求提寫校名。因毛主席國事繁忙,無暇提寫,後由莆田軍分區參謀長書寫「莆田縣石庭小學」校名,一直保存於今。
1956年秋,新校落成後,胡金鳳為首任校長,時有學生600餘人,因學校為完全小學,辦學條件好,質量高,學生慕名而來,趨之若鶩。所以,每年都要舉行高小招生入學考試。也因此,石庭小學也有中低年級的單班編制變成高小的多班學校。石庭小學的學生遍布江口鎮半壁疆土。小學畢業報考初中,升學上線率達97%以上。
1956年,為了解決鄉親子女上初中難的問題,在校內又設「文化班」是屬於民辦自費辦初中之形式。
1958年大躍進時,石庭設管理區,學校升級為「莆田縣石庭中心小學」管轄19個基層校,包括江口片的五星小學。從石庭比江口早些時間設學區看,當時石庭文化比江口發達了。後來再派副校長溫新江、方聯榮、林春新三人從事學校領導班子。
1959年中央落實「華僑政策」石庭華僑辦學有功,董事會主席黃文達應邀赴京參加十周年國慶觀禮。
1959年後,石庭文化班改為「莆田石庭農業中學」
1960——1961年國家暫時困難時期,全校師生(包括中、小學)開展勤工儉學,開荒種植活動。建立農業基地——南坡山,搞小副業,增加收入,共度難關。但又不耽誤學習文化課,可以說是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當時造就一大批鄉里傑出人才。
1962年莆田縣教育局正式批准把原「莆田石庭農業中學」改為「莆田石庭華僑中學」任命吳鴻生為石庭華僑中學校長。陳國禎任副校長、陳慶瑞為教導主任,黃清和人總務主任,李天寶任團支部書記。小學部不變,橋中使用「石庭小學」一半地方,小學又一次開始借用附近民房辦學了。
1963年——1964年學校文化體育生活豐富,教師「籃球對」「十音隊」經常外出參加比賽演出。「十音隊」在江口地區首屈一指,64年石庭教工的器樂合奏,「苦盡甜來」參加縣職工文藝匯演榮獲特等獎。
1966年,「一從大地起風雷,便有精生白骨精」文化革命浩劫,十年非常風雨,影響了正常的教學秩序,學校一度停課,學生散流社會,教學荒廢,學生傳授文化知識厥如,造成十年荒蕪,令人嗟嘆。
1968年把「莆田縣石庭小學」改為「莆田縣五七學校」,是非顛倒,學校一片荒涼「四人幫」禍國殃民,踐踏文化,可見一斑。
至文革結束,使撥亂反正又恢復原校名。
1969年學校實行准軍事化訓練,那時學生無心讀書。
1970年——1976年,學校幾乎成半癱瘓狀態,教師無心教學,學生無心學業。
1976年,打倒「四人幫」全校歡欣鼓舞。
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學校教學,學生學習,正式走上正軌,社會青年又登校拜訪老師,拾迴文革期間遺落,荒廢的文化知識。從此,石庭小學繁榮又振作了,又恢復了昔日的雄風。
1978年,胡金鳳官復原職,主持石庭小學校長工作。正值全國恢復高考,中考的底二年,在江口鎮黨委的主持下,於江口馬埕舊電影院舉辦補習班。石庭小學派林金標(番茹根)、陳慶瑞等教師義務為廣大青年授課,時達數年之久。為將口地區培養大批大、中專人才。說到石庭小學業余免費為社會服務已有幾十年光榮歷史,早在新校建成後,胡金鳳擔任首任校長時,石庭小學積極協助業余教育,開展石庭片「掃盲」活動,提高全民素質。各生產隊都有夜校,學生是農民。教師分配到生產隊,負責夜校的組織和輔導,培訓夜校教師,幫助夜校教師備課。
58年,在校內還辦了夜校,由大隊掃盲積極分子黃承祖、黃金富負責,學校指定黃玉祥老師專人協助。
1979年,胡金鳳校長退休,陳天順主持學校工作。
1980年——1981年,莆田縣恢復小學畢業生初招統一考試,石庭又重鼓文革前積極拼搏的風格,教師忙著搜集復習材料,印發復習提綱,畢業班學生晚自修,上夜課,千方百計提高畢業班的學習質量。每年初招都有一批數量可觀的學生,送入省重點中學莆一中、二中就讀。
1980年乘改革開放的春風,教師努力拚搏,教育教育質量不斷提高,生源越來越多,校舍擁擠為破於眉睫的問題,急待解決。1982年學校領導陳天順、彭書錦等石庭宮董事會吁請海外僑胞籌資擴建學校教學樓,在愛國僑胞黃日昌、黃文華、黃文理、黃嚇興等海外僑胞的大力提攜下,共籌集資金新幣21.42萬元.。1983年將大禮堂七間一層土木結構的教師及後操場兩間石板教師拆塗,翻建成一座十四間教室的教學樓,用於初中部教學,小學仍租用棋花厝部分民房作為教室
1985年方中沛任校長,彭書錦任副校長,曾昭和、黃文書任教導。新領導班子為解決學校校舍緊張狀態,決心繼續打好僑牌,成立莆田縣石庭學校國內董事會。正董事長暫缺,副董事長黃慶隆先生、孫忠孝先生、黃玉珠女士;常務董事黃慶隆、孫忠孝、黃玉珠、黃金壽、黃嚇輝、黃嚇松、黃文榮、方金榮、黃瑞麟等位先生擔任;會計方金榮;出納黃克亮。他們肩負對下一代教育發展的使命,為廣大師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校領導與董事會不辭辛勞,拜訪了一個個歸僑。一片誠心,金石為開。打動了愛國愛鄉的僑領黃文蘭、黃文理、黃文華的心,海外華僑也專門為建校成立了「海外建委會」,以便有組織、有系統地開展工作。海外建委會由印尼僑領黃文蘭、黃文通、黃春元、黃文華、黃文衡、黃清雲諸位先生;暨新加坡僑領黃文理、黃日昌、黃金華、黃克祥先生等組成。隨著各方面工作的有序展開,國內也成立了監建組,由黃慶隆、黃玉珠、孫忠孝、黃瑞麟、曾昭和、黃克亮、方中沛、彭書錦、方金榮、李國珍諸先生組建。
1986年,在石庭牌兜腳下奠基興工建造石庭僑中教學樓。
1987年,何遠芳調入石庭小學任副校長。
1988年,石庭華僑中學教學樓竣工。
1989年,石庭華僑中學從原來擁擠的小學中搬遷到新樓。
1990年,何遠芳調離,黃玉和任副校長。
1991年,方中沛校長榮休,黃玉和接任校長,李瑞芳任副校長兼江口學區會計;林光明主持學校德育處工作;李敏林、黃錦雲主持學校教務處工作;黃繩濤主持學校總務處工作。
同月,「石西後埕村華僑為解決本地子女就學方便,籌資在後埕村新建了一座教學樓,後埕分校獨立,正式命名為「江口後埕小學」
1992年,鑒於建設了近五十年的石庭小學教學樓教室已破爛不堪,學校領導會同石東、石西兩村兩委積極做好僑務工作,在愛國僑領黃文理、黃文華的大力支持下,籌資使萬元,重建了二十間教室,便學生在寬敞明亮安全的教室內專心學習。
1992年,石西橋頭外村華僑黃文蘭、黃文華,惠及家鄉子弟上學要橫跨福夏公路,存在安全隱患,籌資將本村原生產隊隊址改建教學樓。
1993年9月,橋頭外初級小學正式成立。
1993年香港同胞黃克緒先生,看到學校操場泥濘不堪,獨資捐贈港幣三萬六仟元,修建了一塊1000多平方米的水泥籃球場。
1993年9月後埕小學、西劉小學高小並入學校。1998年8月兩校高小撤回原校。
1998年,僑胞黃錦龍先生感到以前驅車經福夏路時,一片原野,石庭小學紅磚樓房遠眺可見雄姿,而今兩旁店鋪林立,石庭小學已依稀難見,為海外歸來遊子能准確到達母校;乃費資十萬余元,於公路旁建造牌樓一座,書「莆田縣石庭小學」以資記認。
1992—1994年間,華僑黃文通、黃金瑞、黃錦文、黃玉添、黃志萍、黃富文、香港黃克緒、陳瑞鳳、石西鴛鴦厝華僑基金會均踴躍獻資為學校學生添置桌椅、教師辦公桌,添置會議室桌椅,管樂隊、禮堂音響設備,鋪設石板路及澆灌幼兒操場均不遺餘力。
1995年鴛鴦厝華僑為了家鄉子女就學方便,集資建設了一座完整的小學,正式恢復為「陶青小學」。
1996年9月,鴛鴦厝子女返回「陶青小學」就學,減輕了石庭小學校舍不足的壓力。
1998年,修建已五十多年的學校大禮堂,被白蟻蛀蝕嚴重,不堪重負。辦公室所在的大樓前傾嚴重,辦公大廳4根大梁裂痕明顯,屋頂水泥瓦片年久變質鬆散,滲雨漏水,校舍已成危房。學校領導、石東村、石西村兩委、學校華僑董事會十分重視,成立了石庭小學修建委員會(國內理事組)。由黃慶隆先生任理事長,陳瑞鳳女士任副理事長,黃文同、黃崇書、黃中貴、黃玉水、黃德章、黃瑞麟、黃玉和、黃繩濤、黃玉明等諸位理事,並向海外發出了倡議書。董事長黃日昌先生得悉這一情況後,親臨學校視察,指示學校修繕要保持原貌,不宜更改。同時要求國內,充分發動群眾力量。不管是一元還是一萬元都是對家鄉教育事業的支持。並冀望國內最少要有三百戶人參與捐資,修繕的不足之數由海外僑胞負責。這一倡議得到了國內外人士的踴躍響應。愛國僑領黃日昌、黃鼎榮、黃春元、黃文通、黃文蘭、澳門黃春水、香港黃賽峰、黃玉祥,國內黃慶隆、陳瑞鳳等社會各界人事及石庭父老鄉親同心協力共集資69.11萬元。
1999年學校修繕工作正式開始。教學樓、禮堂、大門、圍牆、廁所均整修一新,再煥光彩,重振雄姿。
2000年2月12日(正月初八),學校隆重舉行大禮堂、教學樓、校門重修竣工剪綵慶典。鞭炮齊鳴,鼓樂喧天。海外僑胞黃日昌董事長,黃文蘭伉儷,黃春元伉儷,黃文華先生等均專程聯袂返校參加盛會。莆田縣政要:林文揚書記、卓金賢副書記、梁國鎮副縣長、陳文富人大主任、余文錦政協主席、教育局長程輝煌、江口鎮黨委書記王金煉、鎮長鄒荔平均蒞臨參加。校修建委員會理事長黃慶隆先生、陳瑞鳳女士及所有捐資者應邀出席慶典。
會議由江口鎮鄒荔平鎮長主持,黃玉和校長代表學校匯報修建工作情況,黃日昌董事長代表海外僑胞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卓金賢縣委副書記代表縣委縣政府對海外僑胞,各界人士的熱心助學表示衷心感謝,並對學校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縣、鎮領導對捐資一萬元以上的優秀者頒發了榮譽證書。愛國僑領,著名企業家,縣、鎮領導為學校重修竣工剪綵並向所有捐資者頒發了紀念品。會後,江口鎮政府設宴招待愛國僑領及著名企業家等熱心助學人士。
2001年9月,莆田江口橋頭外初級小學並為學校教學點,2002年9月「橋頭外教學點」撤並入學校。
2002年5月莆田市行政區域重新規劃,江口鎮隸屬涵江區。校名更為「涵江區江口石庭小學」。由黃玉和繼任校長,陳國徽、黃文和任教導。
2003年9月,涵江區教育局將石庭小學從江口學區中分割出來,升格為中心小學,原校名「涵江區江口石庭小學」更改為「涵江區石庭中心小學」。新一屆中心小學的學校領導班子到任:張君超任校長,李向華任書記,黃玉和(分管石庭中心小學)和吳元華任副校長,董國雄任副書記,林義良任工會主席,黃玉麒任工會副主席,陳偉業任教導主任,陳國徽和黃文和任副主任。下轄後埕小學、陶青小學、西劉小學、赤港小學、東樓小學、豐山小學、厚峰小學、劉庄小學、梁厝小學等9所農村小學,共有學生3539人,教師169人。同時學校也進入新一輪的基礎教育改革浪潮。
2005年9月,學校將後埕小學的五、六年級學生撤並入石庭中心小學。教職工多達64人。12月張校長和李書記調離,由黃玉和副校長升任為校長,吳元華副校長升任書記。
2006年9月學校領導班子換屆,黃玉和繼任校長,吳書記調離由林國祥接任書記,董國雄和林光明任副校長,其他學校行政人員不變。學校將厚峰小學的五、六年級學生撤並入石庭中心小學。學校學生數增至998人,設有教學班二十個;幼兒學生數341人,幼兒設有教學班十個。
2007年3月董副校長調離,陳偉業升任為副校長。
校 名 變 更 歷 屆 校 長 變 更
莆田縣第七區第二小學 陳棟侯(1915.10-1916.1)
陳丹如(1916.2-1919.1)
莆田縣第七區石庭小學 方錫連(1919.2-1921.1)
郭璣庭(1921.2-1925.1)
莆田縣第七區私立石庭小學 黃紹昌(1925.2-1934.1)
莆田縣第七區私立紹昌小學 黃籬秋(1934.2-1934.7)
莆田縣江口第二中心國民學校 黃 璇(1934.8-1950.1)
莆田縣石庭小學 翁鑫柏(1950.2-1950.3)
林金康(1950.4-1950.8)
俞國琳(1950.9-1951.2)
肖慶琳(1951.3-1952.2)
方永懇(1952.3-1954.8)
方燕榮(1954.9-1956.8)
莆田縣石庭中心小學 胡金鳳(1956.9-1968.10)
莆田縣石庭五七學校 林春新(1967.8-1968.9)
黃元斌(1968.9-1971.7)
黃中貴(1968.9-1971.7)
方聯榮(1974.9-1977.2)
陳天順(1977.3-1978.7)
胡金鳳(1978.8-1979.11)
莆田縣江口石庭小學 陳天順(1979.12-1983.1)
黃文晉(1980.9-1983.8)
彭書錦(1983.9-1985.2)
方中沛(1985.3-1991.8)
黃玉和(1991.9-2002.4)
涵江區江口石庭小學 黃玉和(2002.5-2003.8)
涵江區石庭中心小學 張君超(2003.9-2005.12)
黃玉和(2006.1至今)

不要讓追求之舟停泊在幻想的港灣,而應揚起奮斗的風帆,駛向現實生活的大海。

⑻ 02年莆田市一中與市少體校聯辦用的是什麼教材急急急

lala涵江區石庭中心小學座落在著名僑鄉——江口鎮石庭村。學校創辦於1915年,於2003年8月升格為中心小學,下轄9所農村小學,共有學生3539人,教師169人。學校秉承「一切為了孩子的發展」的辦學理念,領導 「務實、求真、 開拓」,教師「愛崗、敬業、奉獻」,學生「誠實、好學、活潑」,僑鄉的父 老鄉親更是真情傾注,集資興學,他們形成和諧向上的文化教育群體,齊心協力,將石庭這所「 福建省農村示範小學」裝扮成福廈路畔璀璨的教育明珠。
1、學校現擁有一支知識化、專業化的教師隊伍,擁有教職工數62人。其中,小學中學高級教師2人,小學高級教師34人,市級骨幹教師6人,區級骨幹教師3人。2位已取得本科學歷、大專學歷老師41位,可稱教學隊伍實力雄厚,人才濟濟。
2、學校佔地面積13065平方米,建築面積6016平方米。學校現有小學學生數989人,設有19個班級。幼兒學生234人,設有七個教學班。生均佔地面積10.68平方米,建築面積4.92平方米。
3、擁有一座600平方米的大禮堂,可供每年「六一」國際兒童節舉行文藝聯歡會,用以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
4、學校有34間符合標準的教室,採光、通風,照明符合要求。
5、學校生活用房1900平方米,師均30.65平方米。
6、學校體育、音樂、美術、電教設施達Ⅱ類標准。
7、圖書豐富,現學校圖書館有存書達12500冊,生均10.22冊,可供學生閱覽,補充課外知識。
8、設電腦教室,擁有66台電腦,培養學生現代科學知識的應用。
9、學校有兩個近千平方米的水泥操場,一個3200平方米的大操場,一條80米的直跑道,150米的環形跑道供學生田徑運動之需。
10、學校音樂室、少先隊室、實驗室、體育室、電教室一應俱全。學校環境達到「一禁、三化、五無、八有」要求。幼兒園的設備新穎,活動器械齊全。學校為學生提供一個優美、潔凈的學習環境;給教師創造了一個舒暢、安全的工作,生活條件。學校秉承了「一切為了孩子的發展」的辦學理念,領導「務實、求真、開拓」,教師「愛崗、敬業、奉獻」,學生「誠實、好學、活潑」,學校面貌日新月異,永遠向前。
地址:涵江區江口鎮石東村 郵編:351117
[編輯本段]校規校訓
校風:團結 勤奮 博學 務實 向上
教風:師風正 師紀嚴 師道尊 師學博 師業精 師心慈
[編輯本段]學校榮譽
1993年、1995年、1997年、1999年、2001年學校連續5屆評為莆田縣文明學校。
1993年黃瓊英同學獲全國小學生民族器樂「揚琴」比賽三等獎。
1997年10月四(2)中隊評委全國文明雛鷹假日小隊。劉少晗同學評為全國「手拉手」好少年。
1998年10月學校少先隊評為莆田縣紅旗大隊。
1998年12月,新加坡華僑黃錦龍夫婦捐建校門一座(福廈路口)。
2000年7月,林鳴鳳老師指導的劉敏同學獲全國青少年愛國讀書活動「講公德、守法紀」知識競賽特等獎,並赴閩參加省教育廳、省少工委組織的夏令營和頒獎大會。
2000年學校被莆田縣評為「莆田縣學校體育工作先進單位」。
2001年9月因學校教學質量突出被中央莆田縣委和人民政府評為「莆田十佳學校」。
2002年4月由於學校成績優異,被福建省教育廳評為「福建省農村示範小學」。
2003年莆田市教育局對全市小學畢業生統一考核,我校本屆畢業生成績名冠涵江。在涵江區對所轄的133所小學共評選出的300名優秀學生中,本校就取得23名。
2003年7月,蔡黎紅老師指導的黃琳同學獲全國青少年讀書活動「走向世界的中國」知識競賽優秀獎。
2004年3月,自升格為中心小學以來,莆田市教育局對全市小學畢業生統一考核,在涵江區評選的300名優秀學生中,本中心小學就取得53名,成績名揚涵江。
2004年5月學校小學生籃球隊獲涵江區小學生籃球比賽第一名2004年6月黃玉麒老師指導的吳啟航同學寫的「公雞過馬路」獲世界華人小學生作文大賽三等獎。
2004年10月被中共莆田市委和莆田市人民政府評為「市文明學校」。
2004年12月被涵江區人民政府評為「涵江區素質教育合格學校」。
2005年1月由郭萍老師執教的《年月日》在涵江區開展小學數學優質課比武中榮獲一等獎。由王珊老師執教的《五彩池》在涵江區開展小學語文優質課比武中榮獲一等獎。同年6月份,在全市統一命題的畢業班素質教育質量檢測中,我校本屆畢業班的語、數科的綜合成績名列涵江區農村小學組第二名。
2005年7年,蔡黎紅老師指導的羅威臻同學獲全國青少年讀書活動「奮發有為建小康」知識競賽二等獎。
2005年12月學校教師籃球隊獲涵江區教師籃球比賽第二名。
2006年1月學校被涵江區人民政府評為「治安保衛重點單位」。3月份,涵江區綜合辦、涵江區教育局、涵江區公安局聯合評為「涵江區平安校園」、「涵江區學校安全先進單位」。
2006年3月學校被授予教育部課程教材研究所課程改革重點課題——福建省「與新課程改革相適應的學習方式研究」實驗基地校。
2006年6月本屆畢業班參加全市統一命題的畢業班素質質量檢測中,語、數平均分和及格率均列涵江區農村小學組第一名。同月,被莆田市人民政府評為「莆田市實施素質教育工作優秀學校」。
2006年7月學校幼兒園評為涵江區優質幼兒園。
2007年3月學校評為涵江區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建設先進單位。
2007年4月學校小學生乒乓球隊獲涵江區小學生乒乓球比賽女子第四名、男子第五名。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學校歷史悠久,創建於1915年,由黃紹昌先生倡議創辦。
黃紹昌先生畢業於福建政法大學及日本名校早稻田大學法學博士及高等師范碩士。歷經福建政法大學教授、福建省實業廳秘書長等職。由於關心家鄉教育,深知石庭人口稠密而無一所正式學校,在海外僑胞的支持下乃毅然舉家遷回石庭,自任學校校長,校名為莆田縣第七區小學學校租用石庭旗桿厝衍慶堂上下廳及上廳左邊廂房一間,內埕全部、黃禹友民房五間為校址,並舍自己房舍等為辦學之用。黃紹昌為名譽校長(1915、10——1919、01),陳棟候為第一任校長(1915、10——1916、01),陳丹如為第二任校長(1916、02——1919、01)。學制四年,(為初級小學),低中二班為復式教學。四年級為學校最高年級,學生均由私塾轉入,全校學生20多人。學校於1915年春成立首屆校董會,設常年校董30人(每年年捐大洋20元)、名譽校董為:薩鎮冰、黃培松、王兆培、江春霖、張琴、關陳謨、林翰、吳台等社會名流擔任。其中薩鎮冰系辛亥革命時名人,民國時期為海軍上將,任海軍總司令等要職。擔任石庭小學董事可稱馬首是瞻,威望卓著。
1919年2月至1925年1月學校更名為莆田縣第七區石庭小學,校址照舊。黃紹昌為名譽校長(1919、02——1925、01)。學制六年(完全小學),一、二年級為單式教學(兩班),中高年級為復式教學(兩班)。學生數80多人。學校校董會有常年校董30人(每人年捐大洋20元),名譽校董:薩鎮冰、黃培松、張琴、關陳謨、林翰、吳台。
1925年2月至1934年1月,學校更名為莆田縣第七區私立石庭小學,原有校址擴大。借用衍慶堂下廳左右前廂房兩間,天雲亭擴大租用右廂房一間,另租用黃紹昌私房之大廳、福堂及左右廂房,並在石庭黃氏宗祠增設分校。校長為黃紹昌,分校主任為虞番茹(1925、02——1930、01)。學制六年,一至四年級各一班,高小復式班一班。分校初小一年級一班,學校校董會於1925年2月擴大,常年校董37人(每人年捐大洋20元)。名譽校董為:薩鎮冰、黃培松、張琴、關陳謨、林翰、吳台、蔡瑄、黃玉樹、林兆燕、宋敏增。
1934年2月至1942年 7月,學校更名為莆田縣第七區江口鎮私立紹昌小學。校址照舊,黃氏宗祠分校停辦,學校並入總校,但另在田滕松竹梅祠堂開辦幼稚園(一班)。學校校董會推選黃籬秋為首任校長(1934、02——1934、07),黃璇為第二任校長(1934、08——1942、07),學校校董會有校董56人(每人年捐大米三百斤),名譽校董為;薩鎮冰、黃培松、張琴、關陳謨、林翰、吳台、蔡瑄、黃玉樹、曾傅雲、林兆燕、宋敏增。
1942年8月至1943年1月,學校更名為莆田縣江口鎮石東石中聯立國民學校。校址照舊,小學學制六年。田滕松竹梅祠堂幼稚園撤消。(幼稚園二個班級設在總校)。校長為黃璇(1942、07——1943、01)。學校董事會有常年校董76人,名譽校董為:薩鎮冰、黃培松、張琴、關陳謨、林翰、吳台、蔡瑄、梁濟川、黃祖漢、林兆燕、曾傅玉、黃景文。
1943年2月至1945年1月,學校更名為莆田縣江口鎮西南中心國民學校。校址照舊。校長黃璇。小學學制六年。學校開設幼稚園二個班級。學校校董會有常年校董76人。名譽校董為 :薩鎮冰、黃培松、張琴、關陳謨、林翰、吳台、蔡瑄、梁濟川、黃祖漢、黃兆燕、曾傅玉、黃景文、宋增敬。
1945年2月至1950年3月,學校更名為莆田縣江口鎮第二中心國民小學。校址照舊。校長黃璇。小學學制六年。學校開設幼稚園二個班級。學校校董會有常年校董76人。名譽校董為 :薩鎮冰、黃培松、張琴、關陳謨、林翰、吳台、蔡瑄、黃祖漢、黃玉樹、林兆燕、曾傅玉、黃景文、宋增敬。
縱觀歷史,石庭小學在1915年至1950年期間從無到有,由小到大,從簡易到擴大,逐步拓展,邁步向前,黃紹昌、黃璇父子首創顒功。令人有口皆碑,贊之不絕。
紹昌先生英年早逝(詳情見黃春元先生撰寫的《懷念母校》全文中。俚人痛念紹昌先生半生心血艱難創學的功績,經校董會開會決議改校名為石庭紹昌小學資以紀念。
紹昌歿後,子承父志,黃璇接任校長。黃璇先生畢業於福建省立師范,年青有為,管理有方,治學嚴謹。他注重寓教於樂,經常為學生舉辦文體活動,遠足爬山;也時與其他學校組織學生互相交流或舉行測試時事比賽。他注重道德品質教育、親繪壁畫,在學校多處懸掛。抗戰期間,「七七蘆溝橋事變」後四十年代初期抗戰緊要關頭,他親自演講,激發學生愛國熱情。他崇尚「禮、義、廉恥」「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的四維八德教育。
黃璇任校長後,身體力行,拆舊更新,自行動手,十分刻苦,厲行節約逐步擴展教室。學校因此從原無標準的校舍逐步形成一所初具規模,在江口鎮頗具名氣的中心小學校。
據黃文蘭先生、黃春元先生回憶,學校30年校慶聖殿約在1945年8月上旬舉行,張燈結綵,學校裝點得一派喜氣洋洋。巨幅橫幅標語高懸「慶祝紹昌中心小學三十周年校慶及慶祝抗戰勝利」。歌舞昇平,十音八樂響徹四方,文藝節目豐富多彩,盛況空前。
「雄雞一唱天下白」。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蕭蕭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人民政府接管了紹昌小學,學校更名為石庭小學。在黨和政府的領導和關懷下,在石庭父老鄉親和海外僑胞的大力支持下,學校從此走上不斷發展壯大的康莊大道。
1951年春,建新校前,因「紹昌小學」校舍不足,未能適應辦學之需,1954年前俚人已醞釀建造新校事宜,經多方協商,確定在原址——「石庭紹昌小學」翻建新校舍——即現在涵江區石庭中心小學。建校時由石庭黃氏組建董事會,成員90名,常務董事16人。主席:黃文達(毛小叢),副主席黃文松(九尾)下設委員。接收海內外華僑俚人,黃氏家族的捐款,芳名立碑紀念。
1956年春,校長方燕榮,教導陳炳宗上書給毛主席請求提寫校名。因毛主席國事繁忙,無暇提寫,後由莆田軍分區參謀長書寫「莆田縣石庭小學」校名,一直保存於今。
1956年秋,新校落成後,胡金鳳為首任校長,時有學生600餘人,因學校為完全小學,辦學條件好,質量高,學生慕名而來,趨之若鶩。所以,每年都要舉行高小招生入學考試。也因此,石庭小學也有中低年級的單班編制變成高小的多班學校。石庭小學的學生遍布江口鎮半壁疆土。小學畢業報考初中,升學上線率達97%以上。
1956年,為了解決鄉親子女上初中難的問題,在校內又設「文化班」是屬於民辦自費辦初中之形式。
1958年大躍進時,石庭設管理區,學校升級為「莆田縣石庭中心小學」管轄19個基層校,包括江口片的五星小學。從石庭比江口早些時間設學區看,當時石庭文化比江口發達了。後來再派副校長溫新江、方聯榮、林春新三人從事學校領導班子。
1959年中央落實「華僑政策」石庭華僑辦學有功,董事會主席黃文達應邀赴京參加十周年國慶觀禮。
1959年後,石庭文化班改為「莆田石庭農業中學」
1960——1961年國家暫時困難時期,全校師生(包括中、小學)開展勤工儉學,開荒種植活動。建立農業基地——南坡山,搞小副業,增加收入,共度難關。但又不耽誤學習文化課,可以說是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當時造就一大批鄉里傑出人才。
1962年莆田縣教育局正式批准把原「莆田石庭農業中學」改為「莆田石庭華僑中學」任命吳鴻生為石庭華僑中學校長。陳國禎任副校長、陳慶瑞為教導主任,黃清和人總務主任,李天寶任團支部書記。小學部不變,橋中使用「石庭小學」一半地方,小學又一次開始借用附近民房辦學了。
1963年——1964年學校文化體育生活豐富,教師「籃球對」「十音隊」經常外出參加比賽演出。「十音隊」在江口地區首屈一指,64年石庭教工的器樂合奏,「苦盡甜來」參加縣職工文藝匯演榮獲特等獎。
1966年,「一從大地起風雷,便有精生白骨精」文化革命浩劫,十年非常風雨,影響了正常的教學秩序,學校一度停課,學生散流社會,教學荒廢,學生傳授文化知識厥如,造成十年荒蕪,令人嗟嘆。
1968年把「莆田縣石庭小學」改為「莆田縣五七學校」,是非顛倒,學校一片荒涼「四人幫」禍國殃民,踐踏文化,可見一斑。
至文革結束,使撥亂反正又恢復原校名。
1969年學校實行准軍事化訓練,那時學生無心讀書。
1970年——1976年,學校幾乎成半癱瘓狀態,教師無心教學,學生無心學業。
1976年,打倒「四人幫」全校歡欣鼓舞。
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學校教學,學生學習,正式走上正軌,社會青年又登校拜訪老師,拾迴文革期間遺落,荒廢的文化知識。從此,石庭小學繁榮又振作了,又恢復了昔日的雄風。
1978年,胡金鳳官復原職,主持石庭小學校長工作。正值全國恢復高考,中考的底二年,在江口鎮黨委的主持下,於江口馬埕舊電影院舉辦補習班。石庭小學派林金標(番茹根)、陳慶瑞等教師義務為廣大青年授課,時達數年之久。為將口地區培養大批大、中專人才。說到石庭小學業余免費為社會服務已有幾十年光榮歷史,早在新校建成後,胡金鳳擔任首任校長時,石庭小學積極協助業余教育,開展石庭片「掃盲」活動,提高全民素質。各生產隊都有夜校,學生是農民。教師分配到生產隊,負責夜校的組織和輔導,培訓夜校教師,幫助夜校教師備課。
58年,在校內還辦了夜校,由大隊掃盲積極分子黃承祖、黃金富負責,學校指定黃玉祥老師專人協助。
1979年,胡金鳳校長退休,陳天順主持學校工作。
1980年——1981年,莆田縣恢復小學畢業生初招統一考試,石庭又重鼓文革前積極拼搏的風格,教師忙著搜集復習材料,印發復習提綱,畢業班學生晚自修,上夜課,千方百計提高畢業班的學習質量。每年初招都有一批數量可觀的學生,送入省重點中學莆一中、二中就讀。
1980年乘改革開放的春風,教師努力拚搏,教育教育質量不斷提高,生源越來越多,校舍擁擠為破於眉睫的問題,急待解決。1982年學校領導陳天順、彭書錦等石庭宮董事會吁請海外僑胞籌資擴建學校教學樓,在愛國僑胞黃日昌、黃文華、黃文理、黃嚇興等海外僑胞的大力提攜下,共籌集資金新幣21.42萬元.。1983年將大禮堂七間一層土木結構的教師及後操場兩間石板教師拆塗,翻建成一座十四間教室的教學樓,用於初中部教學,小學仍租用棋花厝部分民房作為教室
1985年方中沛任校長,彭書錦任副校長,曾昭和、黃文書任教導。新領導班子為解決學校校舍緊張狀態,決心繼續打好僑牌,成立莆田縣石庭學校國內董事會。正董事長暫缺,副董事長黃慶隆先生、孫忠孝先生、黃玉珠女士;常務董事黃慶隆、孫忠孝、黃玉珠、黃金壽、黃嚇輝、黃嚇松、黃文榮、方金榮、黃瑞麟等位先生擔任;會計方金榮;出納黃克亮。他們肩負對下一代教育發展的使命,為廣大師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校領導與董事會不辭辛勞,拜訪了一個個歸僑。一片誠心,金石為開。打動了愛國愛鄉的僑領黃文蘭、黃文理、黃文華的心,海外華僑也專門為建校成立了「海外建委會」,以便有組織、有系統地開展工作。海外建委會由印尼僑領黃文蘭、黃文通、黃春元、黃文華、黃文衡、黃清雲諸位先生;暨新加坡僑領黃文理、黃日昌、黃金華、黃克祥先生等組成。隨著各方面工作的有序展開,國內也成立了監建組,由黃慶隆、黃玉珠、孫忠孝、黃瑞麟、曾昭和、黃克亮、方中沛、彭書錦、方金榮、李國珍諸先生組建。
1986年,在石庭牌兜腳下奠基興工建造石庭僑中教學樓。
1987年,何遠芳調入石庭小學任副校長。
1988年,石庭華僑中學教學樓竣工。
1989年,石庭華僑中學從原來擁擠的小學中搬遷到新樓。
1990年,何遠芳調離,黃玉和任副校長。
1991年,方中沛校長榮休,黃玉和接任校長,李瑞芳任副校長兼江口學區會計;林光明主持學校德育處工作;李敏林、黃錦雲主持學校教務處工作;黃繩濤主持學校總務處工作。
同月,「石西後埕村華僑為解決本地子女就學方便,籌資在後埕村新建了一座教學樓,後埕分校獨立,正式命名為「江口後埕小學」
1992年,鑒於建設了近五十年的石庭小學教學樓教室已破爛不堪,學校領導會同石東、石西兩村兩委積極做好僑務工作,在愛國僑領黃文理、黃文華的大力支持下,籌資使萬元,重建了二十間教室,便學生在寬敞明亮安全的教室內專心學習。
1992年,石西橋頭外村華僑黃文蘭、黃文華,惠及家鄉子弟上學要橫跨福夏公路,存在安全隱患,籌資將本村原生產隊隊址改建教學樓。
1993年9月,橋頭外初級小學正式成立。
1993年香港同胞黃克緒先生,看到學校操場泥濘不堪,獨資捐贈港幣三萬六仟元,修建了一塊1000多平方米的水泥籃球場。
1993年9月後埕小學、西劉小學高小並入學校。1998年8月兩校高小撤回原校。
1998年,僑胞黃錦龍先生感到以前驅車經福夏路時,一片原野,石庭小學紅磚樓房遠眺可見雄姿,而今兩旁店鋪林立,石庭小學已依稀難見,為海外歸來遊子能准確到達母校;乃費資十萬余元,於公路旁建造牌樓一座,書「莆田縣石庭小學」以資記認。
1992—1994年間,華僑黃文通、黃金瑞、黃錦文、黃玉添、黃志萍、黃富文、香港黃克緒、陳瑞鳳、石西鴛鴦厝華僑基金會均踴躍獻資為學校學生添置桌椅、教師辦公桌,添置會議室桌椅,管樂隊、禮堂音響設備,鋪設石板路及澆灌幼兒操場均不遺餘力。
1995年鴛鴦厝華僑為了家鄉子女就學方便,集資建設了一座完整的小學,正式恢復為「陶青小學」。
1996年9月,鴛鴦厝子女返回「陶青小學」就學,減輕了石庭小學校舍不足的壓力。
1998年,修建已五十多年的學校大禮堂,被白蟻蛀蝕嚴重,不堪重負。辦公室所在的大樓前傾嚴重,辦公大廳4根大梁裂痕明顯,屋頂水泥瓦片年久變質鬆散,滲雨漏水,校舍已成危房。學校領導、石東村、石西村兩委、學校華僑董事會十分重視,成立了石庭小學修建委員會(國內理事組)。由黃慶隆先生任理事長,陳瑞鳳女士任副理事長,黃文同、黃崇書、黃中貴、黃玉水、黃德章、黃瑞麟、黃玉和、黃繩濤、黃玉明等諸位理事,並向海外發出了倡議書。董事長黃日昌先生得悉這一情況後,親臨學校視察,指示學校修繕要保持原貌,不宜更改。同時要求國內,充分發動群眾力量。不管是一元還是一萬元都是對家鄉教育事業的支持。並冀望國內最少要有三百戶人參與捐資,修繕的不足之數由海外僑胞負責。這一倡議得到了國內外人士的踴躍響應。愛國僑領黃日昌、黃鼎榮、黃春元、黃文通、黃文蘭、澳門黃春水、香港黃賽峰、黃玉祥,國內黃慶隆、陳瑞鳳等社會各界人事及石庭父老鄉親同心協力共集資69.11萬元。
1999年學校修繕工作正式開始。教學樓、禮堂、大門、圍牆、廁所均整修一新,再煥光彩,重振雄姿。
2000年2月12日(正月初八),學校隆重舉行大禮堂、教學樓、校門重修竣工剪綵慶典。鞭炮齊鳴,鼓樂喧天。海外僑胞黃日昌董事長,黃文蘭伉儷,黃春元伉儷,黃文華先生等均專程聯袂返校參加盛會。莆田縣政要:林文揚書記、卓金賢副書記、梁國鎮副縣長、陳文富人大主任、余文錦政協主席、教育局長程輝煌、江口鎮黨委書記王金煉、鎮長鄒荔平均蒞臨參加。校修建委員會理事長黃慶隆先生、陳瑞鳳女士及所有捐資者應邀出席慶典。
會議由江口鎮鄒荔平鎮長主持,黃玉和校長代表學校匯報修建工作情況,黃日昌董事長代表海外僑胞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卓金賢縣委副書記代表縣委縣政府對海外僑胞,各界人士的熱心助學表示衷心感謝,並對學校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縣、鎮領導對捐資一萬元以上的優秀者頒發了榮譽證書。愛國僑領,著名企業家,縣、鎮領導為學校重修竣工剪綵並向所有捐資者頒發了紀念品。會後,江口鎮政府設宴招待愛國僑領及著名企業家等熱心助學人士。
2001年9月,莆田江口橋頭外初級小學並為學校教學點,2002年9月「橋頭外教學點」撤並入學校。
2002年5月莆田市行政區域重新規劃,江口鎮隸屬涵江區。校名更為「涵江區江口石庭小學」。由黃玉和繼任校長,陳國徽、黃文和任教導。
2003年9月,涵江區教育局將石庭小學從江口學區中分割出來,升格為中心小學,原校名「涵江區江口石庭小學」更改為「涵江區石庭中心小學」。新一屆中心小學的學校領導班子到任:張君超任校長,李向華任書記,黃玉和(分管石庭中心小學)和吳元華任副校長,董國雄任副書記,林義良任工會主席,黃玉麒任工會副主席,陳偉業任教導主任,陳國徽和黃文和任副主任。下轄後埕小學、陶青小學、西劉小學、赤港小學、東樓小學、豐山小學、厚峰小學、劉庄小學、梁厝小學等9所農村小學,共有學生3539人,教師169人。同時學校也進入新一輪的基礎教育改革浪潮。
2005年9月,學校將後埕小學的五、六年級學生撤並入石庭中心小學。教職工多達64人。12月張校長和李書記調離,由黃玉和副校長升任為校長,吳元華副校長升任書記。
2006年9月學校領導班子換屆,黃玉和繼任校長,吳書記調離由林國祥接任書記,董國雄和林光明任副校長,其他學校行政人員不變。學校將厚峰小學的五、六年級學生撤並入石庭中心小學。學校學生數增至998人,設有教學班二十個;幼兒學生數341人,幼兒設有教學班十個。
2007年3月董副校長調離,陳偉業升任為副校長。
校 名 變 更 歷 屆 校 長 變 更
莆田縣第七區第二小學 陳棟侯(1915.10-1916.1)
陳丹如(1916.2-1919.1)
莆田縣第七區石庭小學 方錫連(1919.2-1921.1)
郭璣庭(1921.2-1925.1)
莆田縣第七區私立石庭小學 黃紹昌(1925.2-1934.1)
莆田縣第七區私立紹昌小學 黃籬秋(1934.2-1934.7)
莆田縣江口第二中心國民學校 黃 璇(1934.8-1950.1)
莆田縣石庭小學 翁鑫柏(1950.2-1950.3)
林金康(1950.4-1950.8)
俞國琳(1950.9-1951.2)
肖慶琳(1951.3-1952.2)
方永懇(1952.3-1954.8)
方燕榮(1954.9-1956.8)
莆田縣石庭中心小學 胡金鳳(1956.9-1968.10)
莆田縣石庭五七學校 林春新(1967.8-1968.9)
黃元斌(1968.9-1971.7)
黃中貴(1968.9-1971.7)
方聯榮(1974.9-1977.2)
陳天順(1977.3-1978.7)
胡金鳳(1978.8-1979.11)
莆田縣江口石庭小學 陳天順(1979.12-1983.1)
黃文晉(1980.9-1983.8)
彭書錦(1983.9-1985.2)
方中沛(1985.3-1991.8)
黃玉和(1991.9-2002.4)
涵江區江口石庭小學 黃玉和(2002.5-2003.8)
涵江區石庭中心小學 張君超(2003.9-2005.12)
黃玉和(2006.1至今)

⑼ 清華大學湖北錄取名單

報考號 姓名 性別 畢業中學 錄取專業
00422828110169 范麗麗 女 鶴峰縣一中 漢語言文學
00420602110844 劉家林 男 襄北監獄中學 漢語言文學
00421004110229 朱靈芝 女 江陵縣郝穴中學 法學
00420501110278 曾超 女 宜昌市夷陵中學 英語
00422826110140 王鵬飛 男 咸豐縣一中 英語
00420501110285 許傑 男 宜昌市夷陵中學 漢語言文學
00422822110115 陳淵 男 建始縣一中 漢語言文學
00420222110038 陳歡 女 陽新縣一中 法學
00421123110011 李游 男 羅田縣一中 漢語言文學
00421002110336 段磊 男 湖北省沙市中學 英語
00420222110114 陳兆華 男 陽新縣一中 法學
00420103110741 喬端 男 武漢市外國語學校 法學
00420802110076 張雲 男 荊門市龍泉中學 法學
00421003151735 佘振定 男 荊州市荊州中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
00420111150163 查勘 女 洪山區華工大附中 車輛工程
00429005150516 劉芳 女 天門市天門中學 生物醫學工程
00420582150827 李亮 男 當陽市第一高級中學 水利水電工程
00429005155202 周曉舟 男 天門市岳口中學 工程力學
00420881150220 包曉瑋 女 鍾祥市一中 化學工程與工藝
00420201151880 楊芬 女 黃石二中 水利水電工程
00420902150164 萬茜 女 孝感市孝感高中 水利水電工程
00420902150092 範本正 男 孝感市孝感高中 車輛工程
00420111150185 陳探 男 洪山區華工大附中 法學
00420922150072 劉棟梁 男 大悟縣一中 水利水電工程
00420902150113 陳青 女 孝感市孝感高中 水利水電工程
00429001151339 石志松 男 隨州市一中 測控技術與儀器
00420104151246 戢磊 男 喬口區市十一中 法學
00422827150086 丁鳳波 男 來鳳縣一中 核工程與核技術(定向)
00420802150289 陳矛 女 荊門市龍泉中學 會計學
00420106152901 黃一菲 女 武昌區華師大一附中 金融學
00429001150684 徐松 男 隨州市一中 熱能與動力工程
00421127150018 陳傑 男 黃梅縣一中 水利水電工程
00420582150058 韓曉凌 男 當陽市第一高級中學 車輛工程
00420124150061 塗彬 男 新洲區一中 水利水電工程
00420281150022 王?? 女 大冶市一中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00420902150276 金正波 男 孝感市孝感高中 機械工程與自動化
00421083150407 定翔 男 洪湖市一中 測控技術與儀器
00429001151562 朱明亮 男 隨州市二中 高分子科學與工程
00429001152383 成彬彬 男 隨州市二中 工程物理(定向)
00420105150209 李昊 男 漢陽區武漢市三中 化學工程與工藝
00420381150091 張婷 女 丹江口市一中 機械工程與自動化
00422301150269 李西歐 男 咸寧市鄂南高中 建築學
00420106152708 趙翔 男 武昌區華師大一附中 材料科學與工程
00420106152675 趙雲川 男 武昌區華師大一附中 工業工程
00421127150020 黃煒 男 黃梅縣一中 機械工程與自動化
00429001152003 錢科 女 隨州市二中 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
00420103151230 譚寧 男 武漢市外國語學校 熱能與動力工程
00420106151058 廖慧 女 武昌區實驗中學 熱能與動力工程
00429004150396 周俊超 男 仙桃中學 數學與應用數學
00420124150002 吳剛 男 新洲區一中 核工程與核技術(定向)
00421102150382 游欣 男 黃岡市黃岡中學 建築學
00420602151056 亢翠 女 襄樊市第五中學 金融學
00420902150218 劉川 男 孝感市孝感高中 測控技術與儀器
00421003151892 謝立 男 荊州市荊州中學 車輛工程
00429001152382 徐曉霞 女 隨州市二中 電子信息工程(定向)
00420881150075 伍暉 男 鍾祥市一中 高分子科學與工程
00420501150657 陳君 男 宜昌市夷陵中學 熱能與動力工程
00420881151909 李小輝 男 鍾祥市社會青年 熱能與動力工程
00421127150278 干林 男 黃梅縣一中 材料科學與工程
00420602150056 李炎恆 男 襄樊市第四中學 工程力學
00420602150297 孔翔 男 襄樊市第四中學 工業工程
00421102150356 張馳 男 黃岡市黃岡中學 環境工程
00420902150427 周成 男 孝感市孝感高中 熱能與動力工程
00420701150213 庫逸軒 男 鄂州市高級中學 生物醫學工程
00421023150001 郭天義 男 監利縣第一中學 車輛工程
00420602150003 陳鵬宇 男 襄樊市第四中學 電子信息工程(定向)
00422302150408 饒紅華 男 赤壁市一中 化學
00422801150055 王暉 男 恩施州高級中學 會計學
00421022150124 楊兵 男 公安縣一中 數學與應用數學
00421102150401 李俊 男 黃岡市黃岡中學 測控技術與儀器
00421003151008 賀寓東 男 荊州市彌市中學 工程物理(定向)
00420105150123 秦姍姍 女 漢陽區武漢市三中 化學
00420103151235 黃柯 男 武漢實驗外國語學校 機械工程與自動化
00429004150203 汪進 男 仙桃中學 經濟學
00421182150191 馮錫超 男 武穴市武穴中學 電氣工程及自動化
00429004150373 王東國 男 仙桃中學 工程力學
00421121150342 王艷林 男 團風縣團風中學 核工程與核技術(定向)
00420102150001 江勇 男 江岸區市二中 數學與應用數學
00420501151083 楊璐 男 宜昌市一中 土木工程
00421022150067 楊遠超 男 公安縣一中 物理學
00420602150425 盧毅 男 襄樊市第四中學 電氣工程及自動化
00429006150653 陳繼武 男 潛江市潛江中學 土木工程
00420281150001 張懷晟 男 大冶市一中 電氣工程及自動化
00421002150276 李知秋 男 湖北省沙市中學 電氣工程及自動化
00420602151046 湯煒偉 男 襄樊市第五中學 電子科學與技術
00420521150051 周榮 男 宜昌縣三峽高級中學 核工程與核技術(定向)
00420624150077 王威 男 南漳縣第一中學 化學
00420106152677 陳裕 男 武昌區華師大一附中 機械工程與自動化
00420104151033 梁璽 男 喬口區市十一中 經濟學
00420301151644 鄭利強 男 十堰市一中 自動化
00420624150104 朱大鵬 男 南漳縣第一中學 電氣工程及自動化
00420602150949 趙涵 女 襄樊市第五中學 電子科學與技術
00420902150220 曹愷 男 孝感市孝感高中 電子信息工程(定向)
00420115150036 陳丹 女 江夏區第一中學 環境工程
00420106153020 熊?? 女 武昌區華師大一附中 機械工程與自動化
00420301150875 程剛 男 東風汽車公司一中 生物科學
00421023150301 鄒川 男 監利縣第一中學 土木工程
00420983150096 劉暢 女 廣水市一中 生物科學
00421022150657 吳源遠 男 公安縣一中 土木工程
00420881150777 喬文平 男 鍾祥市胡集高中 自動化
00420701150534 劉威 男 鄂州市高級中學 自動化
00429001150153 余志強 男 隨州市一中 電子科學與技術
00420701150129 杜志鵬 男 鄂州市高級中學 環境工程
00420102150049 孫菁芬 女 江岸區市二中 建築學
00421182150375 劉懷俊 男 武穴市武穴中學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00420582150886 常曉東 男 社會青年 自動化
00420103150024 趙巍 男 江漢區市一中 電子科學與技術
00429005150251 倪達峰 男 天門市天門中學 環境工程
00420683150127 管志強 男 棗陽市第一中學 物理學
00420301150956 劉豐 男 東風汽車公司一中 高分子科學與工程
00429005150656 胡為敏 女 天門市天門中學 金融學
00420106152678 李江海 男 武昌區華師大一附中 自動化
00420802151476 伍偉恆 男 荊門市石化一中 機械工程與自動化
00420106152696 向華 女 武昌區華師大一附中 機械工程與自動化
00421022150654 雷軍 男 公安縣一中 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
00429005150603 郭雄波 男 天門市天門中學 土木工程
00420602151054 洪柳 女 襄樊市第五中學 電子科學與技術
00420881150404 邵華 男 鍾祥市一中 機械工程與自動化
00420106152750 郭傑 男 武昌區華師大一附中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00429001150237 鄭將軍 男 隨州市一中 物理學
00420301151598 張林林 女 十堰市一中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00429006150466 郭次榮 男 潛江市潛江中學 電子信息工程
00420923150064 馮新建 男 雲夢縣一中 電子信息工程(定向)
00420982150550 朱紅藝 男 安陸市一中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00420602151094 楊平 男 襄樊市第五中學 電子信息工程
00420501150909 吳超 男 宜昌市一中 電子信息工程
00422823150045 胡儔 男 巴東縣第一高級中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00420802150160 全舒 女 荊門市龍泉中學 生物科學
00429001152384 黃剛 男 隨州市二中 法學
00429001150407 王剛 男 隨州市一中 電子科學與技術
00420106152785 陳??華 男 武昌區華師大一附中 電子信息工程
00420201151868 李響 男 黃石二中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00420301150409 董?瀟 男 十堰市鄖陽中學 數學與應用數學
00429004150001 章勛 男 仙桃中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00420701150310 陳松 男 鄂州市高級中學 生物科學
00429005150210 陳雄飛 男 天門市天門中學 電子信息工程
00429005150045 張黎輝 男 天門市天門中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熱點內容
石獅法院網 發布:2024-11-20 14:04:16 瀏覽:586
法網狙擊法官 發布:2024-11-20 13:35:47 瀏覽:726
法官老婆 發布:2024-11-20 13:11:51 瀏覽:125
保全的司法解釋 發布:2024-11-20 13:10:29 瀏覽:676
道德的性指 發布:2024-11-20 12:53:44 瀏覽:866
法律和行政法規適用 發布:2024-11-20 12:01:39 瀏覽:902
榮成法院王 發布:2024-11-20 11:38:27 瀏覽:759
法律援助經濟困難 發布:2024-11-20 10:58:15 瀏覽:889
基層法律服務所變更流程圖 發布:2024-11-20 10:33:50 瀏覽:444
婚姻法2018年2月新規定 發布:2024-11-20 10:15:30 瀏覽: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