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實現公平正義

法治實現公平正義

發布時間: 2022-11-03 13:05:01

法治如何保障社會公平正義

法治就是通過打擊犯罪,維護社會的利益來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

② 簡述實現法制的公平正義必須堅持的原則

1、法律至上,即在一國范圍內,居於最高地位、享有最高權威、具有最高效力的是法律,特別是憲法和基本法律;

2、普遍守法,即一國中的各類社會主體必須普遍遵守法律,依法辦事,所有國家機關、公職人員、武裝力量、社會組織、黨派、團體、法人、公民都必須依照法律活動,合法地行為;

3、國家護法,即國家必須保證法律的權威性、嚴肅性和有效性,國家要用健全和完善的制度、措施來監督憲法、法律的實施,特別是督促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嚴格守法。

有了法律法規和制度體系,並不等於實現了法治,法律的生命在於執行,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法律就成了擺設。特別是各級政府要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在法治軌道上開展工作,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要堅持公正司法。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

(2)法治實現公平正義擴展閱讀:

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途徑。正確處理各種社會矛盾,要求我們善於運用法治的權利義務機制和權力責任機制,科學合理地調整和規范各種利益關系、社會關系,在法治框架內、在法治軌道上解決各種社會問題,使社會成員既依法充分享有權利、行使權利、維護權利,又依法切實履行義務、承擔責任,做到權利和義務、權力和責任相統一。

③ 法治思維中的公平正義主要包括

法律分析:公平正義理念主要包括四點:合法合理;平等對待;及時高效;程序公正。作為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公平正義,是指社會主義社會的成員能夠按照法律規定的方式公平地實現權利和義務,並受到法律的保護。與西方國家所標榜的公平正義不同的是,我國社會主義公平正義是以維護、實現、發展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宗旨。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④ 法律是如何實現對公平正義的保障的

法律實現對公平正義的保障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法律將社會生活的主要領域及其重要的社會關系納入法律之內,使得正義融入法律規范與制度之中,實行法治化治理,嚴格依法辦事,從而促進社會公平和正義。
2.法律權利和法律義務機制公正地分配社會的利益和負擔,並設定公正的程序來,使得實體正義和程序正義得以立法來落實。
3.法律效果上的認可和懲罰機制,在執法和司法上實體正義和程序正義的實現。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四條,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刑法》第四條,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

⑤ 法律如何體現公平正義

法律分析:1、通過民主科學立法把公平正義的道德訴求法律化

立法通過民主的方式和法定程序,合理配置社會資源、分配權利與義務、明確權力與責任等實體性利益安排,通過立法規定相關程序、制定行為規則、劃定行為界限、明確行為方式等等,實現通過立法分配正義的目的。

2、通過實施法律實現公平正義

2011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後,我國法治建設的主要任務從以立法為中心轉向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全面有效實施法律成為推進依法治國的中心工作。

實施法律是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的重要環節,是實現立法公平正義宗旨和目的的具體體現,重點應當通過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和自覺守法實現公平正義。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⑥ 公平正義有怎樣的法治意義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被概括為依法治國、執政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五個方面。在這五個方面中,公平正義被表述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追求。公平正義理念要重點把握四點:合法合理,平等對待,及時高效,程序公正。

作為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公平正義,是指社會主義社會的成員能夠按照法律規定的方式公平地實現權利和義務,並受到法律的保護。我國社會主義公平正義是以維護、實現、發展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宗旨。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社會主義法治實踐的指導原則,是發展中的馬克思法治觀在當代中國的最新理論成果,其價值取向為公平正義。

公平正義應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靈魂,是「以人為本」為本質要求的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核心是社會基本制度的公平正義,其實現有賴於和諧社會的構建,有賴於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公平公正執法司法理念的樹立。

社會主義社會一定是以公平為基本特徵,以正義為最終價值的社會。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就是在全社會實現公平正義。法治的精神不僅在於有完備的法律法規體系、復雜的執法工作機制,更在於公平正義精神與價值在法治各個環節中真實的體現和實現。

公平正義是評判社會善惡的首要標准。有關社會價值的學說可謂精彩紛呈,「利益」說、「自由」說、「效率」說、「秩序」說就是其中較有代表性的。

承認、肯定和保護人們的正當利益,是一個社會發展的動力源泉,但是一個社會如果奉「利益」或「功利」為最終的依歸,這個社會將成為德性盡失的社會。

自由是社會生命力、創造力的源泉,但是極端的自由主義將會使社會退化為原始叢林。

效率是社會發展必需的,但是「效率優先」在任何時候都不應成為漠視公平、踐踏正義的借口。

秩序是社會穩定的基礎,沒有秩序也就沒有社會安全可言,但是當秩序成為社會最高價值的時候,則有可能將社會導向活力窒息的境地。

由此可見,利益、自由、效率、秩序作為社會價值的一部分,固然為社會發展所必須,但都不能作為社會的終極價值准則,它們最終都要受公平正義這一基準的評判和檢驗,它們中的任何一項均不具有超越社會公平正義價值的能力。所以,一個社會的善惡及其文明程度,最終要看它是否奉公平正義為最高價值准則。

建設國家、管理國家所要實現的理想境地是經濟富足、政治進步、文化昌明、社會和諧,這些目標的實現皆有賴於社會公平正義價值的統領。

從人類歷史的發展經驗來看,社會的主流價值決定著社會的文明走向和發展方向。一個和諧的社會必定是將公平正義奉為主流價值的社會,而一個公平正義不彰的社會必定會走向經濟的衰退與凋敝、政治的專制與腐化、文化的消沉與墮落、社會的混亂與無序。

在一個國家中,利益需求是多種多樣的,沖突與矛盾也是變化多端的,因此執政者的首要任務並不是埋身於具體事務,而是要進行價值判斷與選擇,進而消除沖突,維護公平,匡扶正義。在這個意義上說,管理國家的本質在於價值選擇;而一個好的執政者的標准,就是在任何時候都會義無反顧地選擇公平正義。

當公平正義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靈魂,成為全社會的人們看得見、感受得到並能夠分享得到的結果的時候,社會主義法治才能真正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公平正義的實現是我國法治建設的實質核心,沒有了公平正義,也就談不上我國的國家性質了。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畢達哥拉斯認為,人類的社會一定要公正,沒有了公正,不僅秩序破壞,這也是最大的惡。

公平正義是法治國家的本質需求。一個民族的精神價值的嚮往與追求往往體現在公正的實現。如果沒有公平,就不會有效率,也不會有穩定。一個既無效率,又不穩定的社會,定然是一個不依法治國的社會。

公平正義是法治保障的基本要求。我國在改革開放以來發生了從未有過的奇跡,這是屬於我國全體人民的,不過這當中也孕育了不少突出的危機,收入分配差距過大等矛盾已經影響了我國繼續經濟發展的趨勢,那麼實施法治不僅有利於在法律的界限內解決矛盾,使其逐步地消散於無形之中。

從宏觀意義上說,法治是實現公平正義的主要載體,也是社會規范中最要重要的機制。因此,實現公平正義對於我國法治保障的作用不僅涉及理論,而且對於我國實踐也有著很大的作用。

總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其終極目標在於公平正義,其現實道路在於保障和發展人權,其具體途徑在於公平執法。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這一原則的入憲,為社會主義公平正義理念確立了現實的基準、法律的標桿。

和諧社會的構建,為社會主義公平正義的實現提供了思想和社會條件。社會主義公平正義不再僅是一句口號,不再僅是一個理論術語,而是已經成為我們這個社會的價值共識,已經融進我們的法律制度和執政理念,成為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執法的靈魂和動力。

⑦ 如何通過法治實現社會公平

法制在於維護公平正義推動社會進步,當我們用法津討回公道的時候,當邪惡被繩之以法的時候,我們深切地體會到公平和正義的價值。公平和正義就像一盞明燈,照耀著人類歷史前進的航程。多少英雄豪傑,為了公平和正義,不惜犧牲自已的一切,甚至寶貴的生命。可以說,沒有對公平和正義的追求,人類將失去文明發展的動力。公平正義既是長遠價值又是緊迫任務
公正與平等有意義相近的一面,但兩者有區別。平等主要是就結果而言,而公正更關注過程和規則。
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首先要求通過合理的分配製度,把社會成員的收入差距控制在合適的范圍內,避免因收入差距的過分擴大而導致兩極分化。然而,社會公平的內容絕不只是合理的財富分配,還包括公民的政治、社會、文化、教育、司法等其他內容。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既要發展生產力,又要維護公平正義,講的就是既要效率,又要公正。
公平正義自古以來就是人類追求的普遍價值,更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歷史上,社會主義之所以有如此強大的號召力,就是因為它承諾要創造切實的經濟和政治條件,使社會變得更加公平正義,使全體人民都能享受更加平等的政治經濟權利。因此,沒有公平正義,就沒有社會主義;堅持社會主義,就必須堅持公平正義。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為了最大限度地合理配置資源,發展生產力,我們引入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然而,按照市場經濟的自發邏輯,社會成員的利益遲早會發生分化,公民之間的收入差距會拉大,地區之間和城鄉之間的發展會不平衡。政府就會面臨雙重難題:一方面,如果不採取措施,讓這種利益分化無限制地發展下去,就可能造成富者愈富、窮者愈窮的後果,會背離「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目標;另一方面,又不能簡單地採取強制手段將大家的收入和財富拉平,回到過去那種吃「大鍋飯」的絕對平均主義狀態。這就要求政府一方面不能強求利益的絕對均等;另一方面,又必須把社會利益的分化控制在一個合適的范圍之內。

⑧ 要實現公平正義的價值追求需要正確處理的關系

公平正義法治理念需要正確處理的關系如下:
1、正確處理法理與情理的關系,社會主義法治公平正義的實現,必須注重法理與情理的相互統一;
2、正確處理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的關系,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具有密切聯系,—方面是實體公正是程序公正的內在目標,也是程序公正的價值和意義所在。另一方面是程序公正是實體公正的外部形式,是實體公正得以實現的重要途徑和重要保障;
3、正確處理普遍與特殊的關系,法律是全社會平等適用的普遍性社會規范,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才能體現這種普遍性,並保證法治的統一與尊嚴。但是中國地域間、城鄉間、階層間發展不平衡,社會成員所處社會環境及社會條件差異較大。在法律制定、執行和適用中,對特殊地域及特殊群體有必要區別化對待, 這也是社會主義法治追求實質公平正義的必要舉措。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六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第一百一十七條 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徵收、徵用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應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第一百五十一條 一方利用對方處於危困狀態、缺乏判斷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為成立時顯失公平的,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第二百八十八條 不動產的相鄰權利人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則,正確處理相鄰關系。第四百九十六條 格式條款是當事人為了重復使用而預先擬定,並在訂立合同時未與對方協商的條款。
採用格式條款訂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並採取合理的方式提示對方注意免除或者減輕其責任等與對方有重大利害關系的條款,按照對方的要求,對該條款予以說明。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未履行提示或者說明義務,致使對方沒有注意或者理解與其有重大利害關系的條款的,對方可以主張該條款不成為合同的內容。

⑨ 作為法治理念的公平正義是指

是指社會主義社會的成員能夠按照法律規定的方式公平地實現權利和義務,並受到法律的保護。
我國社會主義公平正義是以維護、實現、發展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宗旨。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社會主義法治實踐的指導原則,是發展中的馬克思法治觀在當代中國的最新理論成果,其價值取向為公平正義。
公平正義應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靈魂,是「以人為本」為本質要求的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核心是社會基本制度的公平正義,其實現有賴於和諧社會的構建,有賴於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公平公正執法司法理念的樹立。

⑩ 如何通過法律來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

1、通過民主科學立法把公平正義的道德訴求法律化

立法通過民主的方式和法定程序,合理配置社會資源、分配權利與義務、明確權力與責任等實體性利益安排,通過立法規定相關程序、制定行為規則、劃定行為界限、明確行為方式等等,實現通過立法分配正義的目的。

2、通過實施法律實現公平正義

2011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後,我國法治建設的主要任務從以立法為中心轉向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全面有效實施法律成為推進依法治國的中心工作。

實施法律是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的重要環節,是實現立法公平正義宗旨和目的的具體體現,重點應當通過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和自覺守法實現公平正義。

(10)法治實現公平正義擴展閱讀:

法治社會追求的公正是一種相對的公正、程序的公正、規則的公正。法治社會主張事實的公正、結果的公正,但不能保證一定能夠實現這種公正;

法治社會追求權利的公正、機會的公正、規則的公正、過程的公正、程序的公正,只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切實做到科學立法、嚴格執行、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做到良法善治和保障人權,就一定能夠實現權利、機會、規則、過程和程序的公正。

法治社會追求的公正是具體的、相對的、有法律依據並能夠得到法律程序保障救濟的公正。在法治社會中,任何人都不應當抽象地主張公正,不應當脫離法律規則去追求公正,更不應當以破壞法治秩序的方式或者損害他人權利的方式去尋求公正的實現。

熱點內容
司法局民生 發布:2025-01-17 03:08:59 瀏覽:589
法院怎麼轉賬 發布:2025-01-17 03:06:54 瀏覽:340
從經濟法角度看校園貸 發布:2025-01-17 03:04:44 瀏覽:679
沈陽城市供熱條例 發布:2025-01-17 02:42:54 瀏覽:673
合同法教材下載 發布:2025-01-17 02:35:05 瀏覽:644
民事訴訟法一審程序 發布:2025-01-17 02:34:19 瀏覽:211
水利轉門法律知識考試 發布:2025-01-17 02:32:08 瀏覽:532
追究稅收法律責任的主體 發布:2025-01-17 02:23:13 瀏覽:499
服務員工上班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7 01:36:38 瀏覽:73
違規處置醫療垃圾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7 01:30:48 瀏覽: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