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法治在
1. 新聞法治名詞解釋是什麼
名詞解釋如下:
新聞法治是:運用法律手段管理和控制新聞事業的程序、原則和機制。新聞法治是與新聞立法、新聞法規、新聞法相互聯系又有所區別的概念。
新聞法治研究的范圍包括:新聞立法與新聞自由的關系,新聞立法對新聞媒介、新聞工作者的保護與限制,中外新聞法規的類型、特點、新聞法制的歷史變遷及其發展趨向,新聞事業的管理體制和規定,違法新聞行為的處分等等。
法治內容的特點:
新聞法制,指新聞本身的立法與新聞業的管理制度。
新聞立法的內容大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新聞事業在國家政治、文化生活中的地位;新聞工作的門類及其法律規定;新聞工作者的權利、義務和資格;新聞采訪與記載的保護;新聞記載的禁止和限制;新聞的管理措施,違法新聞行為的處理。新聞業的管理制度大體可分為預防制和追懲制兩種。
2. 怎麼評價欄目《法治在線》
中央電視台的節目《法治在線》,將以往的法律新聞節目中的以情動人轉變為以法動人,將法理與情理結合,體現出新聞與法律的人文關懷性,這是具有獨創性的。
《法治在線》欄目還有一個很突出的特點,就是其鮮明的現場感和新聞時效性。節目中播出的都是真實發生且最近發生的事件,讓觀看者們都能切實感受到的身邊事,這樣的事件才最具有價值性和教育警示性。或許是你生活中未曾注意過的一個小的錯誤觀念,但其實會鑄成大錯,這時《法治在線》節目的重要性就能體現出來了。深入淺出的講理講法,讓普通老百姓學法用法,真正學會用法律武裝自己,掃除法盲。
3. 我國目前的新聞立法
一)我國新聞立法現狀
我國新聞方面的立法相當薄弱。1980年全國五屆人大會議期間有代表提出「新聞立法」的議案,1984年由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牽頭新聞立法工作開始啟動,直到現在,新聞方面的專門立法仍遲遲沒有出台。目前,我國新聞方面的法律體系僅由國務院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出版管理條例》等行政法規、新聞出版總署頒布的一系列部門規章以及地方立法組成,政府出台了一些新聞管理條例和規范性的文件,如《突發事件應對法》、《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新出台的《外國常駐新聞機構和外國記者采訪條例》等,也對新聞傳播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進行了規范。
關於新聞侵權的民事、刑事制裁措施也較為分散,更多方面只能靠規范性文件進行規制。這就造成了我國新聞立法方面存在著效力層次低、缺乏統一制度安排且作用機制單一的問題。因此,探討新聞法制的核心問題,澄清影響新聞立法的模糊認識,抓住當前有利時機完成新聞立法,毫不懈怠地推動我國民主法制建設步伐實為當務之急。
二)我國新聞法制的不足
雖然我國立法機關和行政部門針對新聞活動頒布了大量法律和法規,但我國的新聞法制仍有大量需要完善之處。我國至今尚未有一部完整的《新聞法》,這是我國現行新聞法制的主要不足之處,新聞活動還有相當部分沒有法律予以規范。
1、法律位階不高,約束力不強
在我國法律體系中,憲法、基本法律、其他法律、行政法規、規章、制度和行業規范是一個由高到低的系列。其中部門規章的層次較低,法規以上才是司法機構判案的主要依據,規章及規章以下只能作為司法參考而不能當作主要的、適用的法律依據。效力和級別不高、體系不完善是目前新聞法制的現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2000年7月1日)第七條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也就是說,由人大和人大常委會制定和通過的法律才算的上是法階較高的國家基本法律。反觀現行的針對新聞傳播活動的諸多法規,多為國務院各部委制訂的行政規章, 而非由全國人大、人大常委會制訂,而「國務院部門立法是從屬性和受制性尤為突出的立法」。[ 周旺生,《立法學》,法律出版社,1998 年版,P323
] 因此,總體看來,我國關於新聞傳播活動的法規和制度從法階上講不高,從法律效力上說偏低,而且許多地方還沒有同我國行政法體系接軌,在對新聞活動具體事務和糾紛的調整中,更多地充當的是司法參考的輔助性作用,導致這些規章制度的約束功能難以得到應有的發揮。
2、部門立法相沖突
如前所述,我國與新聞傳播活動相關的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數目眾多,且「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具有同等效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八十二條,中國法制出版社,2000 年版]。從法理上講,憲法、基本法律、其他法律、行政法規、規章、制度和行業規范這個由高到低的系列必須在立法精神上一脈相承,並統一於國家最高法律的憲法;但從實踐中看,各種法規之間的相互銜接和各主管部門之間的相互協調情況並不盡如人意,保證不了同等的違規情況承擔同等的責任,從而在法治的執行過程中造成了執法標準的偏差。
3、執法成本高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提高新聞法治效率,盡快完成新聞立法,將降低在新聞管理時交叉混合式管理的決策成本,減少新聞管理部門的執法成本,有力地消遏新聞侵權行為的數量以及國家和當事人在新聞糾紛問題上的消耗。
4、現行新聞法制是彌補型法制
於對新聞立法沒有整體規劃,在許多基本性質問題上未作明確而深入的界定,無法從全局的高度指導新聞法規的具體制定,而在實際操作中又容易出現爭端,這就造成了我國新聞立法只能是在新聞活動的實踐中,哪一方面出現問題,就相應進行彌補式的法規建設,不利於對新聞業的有效管理。沒有宏觀完善的新聞政策或新聞法而代之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構成了我國新聞傳播規范中的軟肋。
5、權利和義務的規定不平衡
我國現行的新聞法中,對新聞傳播活動為主體的禁止性規范和義務性規范比較完備,而授權性規范則比較薄弱。一是有些權利還沒有進入法律范疇。新聞工作者在新聞活動中的權利,如采訪權、報道權,法無明文。不是說我國新聞工作者沒有這些權利,而是說這些權利還沒有成為法定權利。新聞工作者在其正當權利遭到侵犯時,難於得到相應的法律救濟。二是有些已被法律承認的權利也很不完善。如輿論監督雖已寫入法律從而成為新聞活動的一項法定權利,但是輿論監督對象應當對此承擔何種義務以及當輿論監督權利遭到侵犯時應當如何請求法律救濟等還是空白。一項完整的法律規范如果沒有對違反法律後果的規定,那麼法律規范就不具備貫徹實施的條件。一部完善的法律,一套優良的法律制度應是權利和義務完整、平衡的體系。只有這樣,它才能為公民所接受,才能行之有效。
4. 央視新聞頻道法治在線的播出時間
首播:
新聞頻道 周一至周五18:30
重播:
次日 新聞頻道 11:30
次日 中央一套 06:30
5. 中央電視台法制在線記者名單
6. 急!急!急!央視新聞頻道法治在線欄目的重播時間是幾點
央視官網里有新聞的,從11月1日開始,《法制在線》的首播和重播時間改了,現在的重播時間是第二天的11:30,你可以自己去央視官網查看。
7. 新聞法的形式
世界各國實行新聞法治的形式有兩種:一種是制定專門的新聞法或新聞出版法,或者除新聞法外,還制定有廣播法、電視法、大眾傳播法等。法國、義大利、聯邦德國、瑞典、芬蘭、澳大利亞、埃及、 印度、 泰國、馬來西亞、坦尚尼亞、塞內加爾、哥倫比亞、委內瑞拉等國, 都有專門的新聞法。另一種是沒有專門的新聞法,而是在憲法、 刑法、 保密法等法律中設有適用於新聞、出版的法律條款 ,如刑法中的誹謗罪條款等 。美、英、日等國家均屬於這種情況。美國憲法第 1號修正案規定:國會不得制定剝奪言論、出版自由的法律。因此沒有制定專門的新聞出版法,而引用其他法律和各種案例來管束新聞出版事業。我國目前沒有制定專門的新聞法。
8. 什麼叫法治新聞
在法治新聞的采訪和傳播過程中,除了堅持一般新聞報道的原則,法治新聞寫作者還須結合法治新聞本身的特點,堅持好以下「四項基本原則」。
9. 今天新聞法治在線直播在第幾台
今年新聞法治在線直播是在中央電視台的第12台。播出。
10. 新聞評論本身蘊含著哪些重要的法治價值
我們已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就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時代。在這個時代里,每天都有大量的事件與法治相關,新聞、法治和評論每天都交織在一起,如果一家媒體有評論版面或者評論頻道,連續幾天都沒有法治類的評論,或者說新聞評論與法治無關,可以說是難以想像的。
同時,在當今,新聞評論本身也蘊含著重要的法治價值,我理解有以下幾點:
第一點,新聞評論起到一個非常重要的啟蒙、宣傳和解釋的作用。法律是復雜的、條文多而且不容易理解。有時候單靠一個新聞事實,不少人是難以精確理解裡面的法律邏輯,也難以作出科學評判。比如前段時間一個人大代表涉嫌犯罪,公安機關依法申請對其採取強制措施,卻沒有獲得人大許可,這讓不少人覺得人大代表這個身份似乎可以成為犯罪的護身符,但事實上完全不是這么回事,很多新聞評論恰當地把這個問題解釋清楚了。再比如結婚登記辦法修改之後,很多人說,因為不用做婚前檢查所以導致新出生的缺陷兒的數量增加,很多媒體都報道了這個事情。但事實上,我們連哪些疾病不適合結婚都沒有標准,婚前檢查意義何在?可以說婚前檢查和出生缺陷之間並沒有任何的關聯,如果預防出生缺陷,更重要的是孕前檢查和孕期保健。有的媒體刊發的新聞評論就把這個問題平息了。所以說,新聞評論的第一個價值就在於是它能把一個讓人感覺含混的法律問題闡釋好。
第三點,新聞評論更重要的價值在於推動實踐工作。近年來,全國人大常委會和許多省級人大常委會在立法時,都會對法律草案廣泛徵求意見。在立法機關收集到的公眾意見中,最有價值的經常是新聞評論。有的時候,雖然公眾在網上提了很多好的意見,但這些意見往往是沒有針對性的,而新聞評論提的觀點往往一針見血,很容易引發立法機構的關注。
還有一點感觸,就是寫新聞評論必須有豐富的閱歷。這種閱歷往往不是說讀了多少書,而是實務工作經歷。為什麼大家願意讀王旭明老師的教育類評論呢?因為他曾經在教育部工作過多年,他的閱歷讓他比一般人評論教育問題更有高度和深度。我們常說,我們絕對不能做到外行評論內行,但是不得不承認現在評論界有時候會出現外行評論內行的情況。所以說,有些東西我不懂就是不懂,不能亂做評論,這是當下評論界應當注意的問題。